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2024-09-14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共9篇)

1.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篇一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

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重农抑商

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评价该政策?

③封建关卡众多、向商人征收重税

④海禁闭关政策

问题3: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评价此政策?

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问题4: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有哪些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中西方比较)?后果如何?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练习题:

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犯运 B抑商、禁海

C中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稳定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4、图2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一材料反映了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实行开放政策 C中国鼓励出海贸易 D绝对禁止出海航行

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6、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7、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也。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商君书》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业,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⑵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

⑶雍正皇帝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2.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篇二

近代物理知识由于点多面广, 考题难度不是很大, 属必得部分, 因而要求复习过程要扫清盲点, 不留死角, 还应学会与近代物理发展趋势联系, 拓展视野。在应试策略上, 此专题常以选择题和简单的计算题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所以在复习中, 应突出对每个概念、规律、现象的理解, 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 才能记忆深刻, 才能辨明是非, 才能正确表达出来。本文就以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为主线, 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一、一个物理实验———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用光子去轰击金属, 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 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学生在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时, 关键是要掌握两条主线与两个图线, 充分理解光子的个体行为与光子的群体行为。

1.两条主线

(1) 光的频率线———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光子的频率不仅决定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还决定了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光子的频率γ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γ0时, 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当然, 我们也可以从能量的观点分析光电效应现象。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当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逸出功时, 即E=hγ≥W =hγ0, 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而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Hγ-W 。所有这些情况的分析皆是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2) 光的强度线———大量光子的整体行为

光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能量, 公式为I=nhγ, 其中n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当发生光电效应时, 光强增大, 照射到金属上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如果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数, 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的光电子数, 则必有N′正比N, 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上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从金属表面射出后形成光电流, 饱和光电流为I0=N′e。因此, 电路中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以上讨论中的情况由光的强度决定, 它是由单位时间内能引起光电效应的光子数决定的群体效应。

2.两个图像

为了描写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我们注重了两条主线, 即光的频率线与光的强度线, 同样的道理我们将这两条主线也可以用与此对应的两个图像进行直观描述。

(1)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像

根据EK=hγ-W =hγ-hγ0, 可以画出如图1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 当EK=0 时, γ=γ0, 即图像中横坐标的截距, 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即γ≥γ0时能发生光电效应, 否则不能。

(2) EK~γ图像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普朗克常数。显然, 对于不同的金属所发生的光电效应, 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 在同一EK~γ中皆为相互平行的平行线, 因此, 若知道极限频率, 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直接求出对应的光频率的最大初动能。

(3) 假设的延长线与EK轴的截距为W , 则有W =hγ0, 即图1中纵坐标轴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2) 光电流随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如图2所示, 光照射下从阴极上逸出的光电子初速度的方向是多向的, 而光电流只与参与导电的单位时间的光电子数成正比。在实验过程中, 光电流的变化规律可用图3表示。

(1) 当滑动片P由a向b移动时, 由于外加电压的存在, 在阴极K、阳极A间形成电场, 使光电子加速, 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增加, 于是光电流增加。但当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所有的光电子都参与了导电, 此时光电流达到最大值I0, 此后再增加外加电压, 也不能增加光电流, 此最大电流就叫饱和光电流I0。即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 如果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光电流, 光电流将随正向电压的增大而趋向某一定值, 当达到饱和电流I0后, 光电流不再随正向电压的增加而变大。

(2) 如果改变电路中电源的极性, 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 同理分析当P由a向b移动时, 外电场增大, 将在电极K、电极A间形成一减速电场, 从而减少了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 于是光电流也减小, 直到光电流恰为零时, 此时电极K射出的光电子达到电极A时速度恰为零, 据动能定理必然有, 显然外加反向电压与电子电量的乘积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量子理论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 这就是光子说, 它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就是至今人们对光本性的认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荣辱与共、和谐统一的。从光的粒子性、波动性的统一, 同学们可以意识到经典物理的缺陷, 体会到自然世界的有趣和美妙,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大大增进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例1】 根据量子理论, 光子不但有动能, 还有动量,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λ 是光子波长。既然光子有动量, 那么光照到物体表面, 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 光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 这就是“光压”。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1000W, 射出的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1.00mm2, 当它垂直照射到某一物体表面并且被全部反射时, 对该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是多少?

解析:由E=hγ和可得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为E=Pc=mc2

设时间t内, 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为n,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动量为P, 则:

激光照到物体上全部被反射, 激光与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这时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设这个压强为p′, 物体的动量为P2,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nP=-nP+P2对物体有P2=p′St

点评:这是光学与力学相结合的综合题, 通过光子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动力。审题时要善于提取有用的解题信息, 构建物理模型, 注意光子能量粒子性的特点, 还要注意光子反射的特征。

二、二种原子模型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有以下三个理论。

(1) 定态理论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 在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 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 跃迁理论

原子从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m)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n) 时, 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即hγ=|Em-En|。

(3) 轨道量子化理论

轨道半径:rn=n2r1, 能量量子化

【例2】如图4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 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 且频率依次增大, 则E等于 ( ) 。

A.h (γ1+γ2) B.h (γ6-γ4) C.hγ3D.hγ4

解析:一群氢原子由能量较高的能级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时, 可能放出一系列波长不同的光子, 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可从能级图中数出, 也可用公式计算出n=4,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 即hγ=|Em-En|, 原先处于n=2, 画出原子由较高能级到较低能级的跃迁图分析得到:

hγ3=E4-E2=E4-E3+E3-E2=E4-E1- (E2-E1) =h (γ1+γ2) =h (γ6-γ4) , 故选ABC。

点评:正确判断可能辐射光谱线数, 明确原子激发式跃迁时, 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的关系。平时的学习中,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如果审题不清, 考虑问题不完整, 此题很容易就选一个C选项, 导致漏解。

三、三类核反应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 有α衰变与β衰变, 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的种类有关。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在核反应的过程中, 仍然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写核反应方程时, 遵循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

核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质量亏损”, 亏损的是静质量, 而质量守恒指的是动质量守恒, 两者并不矛盾。能量与质量是物质的两种属性, 它们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

2.原子核的裂变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释放核能有两种有效的途径, 一种是重核裂变, 另一种是轻核聚变, 其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重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 (U) 、钍 (Th) 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 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 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 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产生的核能。

3.原子核的聚变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是指氘或氚, 在一定条件下 (如超高温和高压) ,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 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 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例3】 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出太阳能汽车, 该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再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汽车。

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授受光能的面板面积S=8m2, 正对阳光时能产生U=120V的电压, 并对电动机提供I=10A电流, 电动机线圈电阻R=4Ω, 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辐射功率是P0=1.0×103W/m2。试求:

(1) 该车的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能的效率和电池对电动机的效率各是多大。

(2) 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P=3.9×1026W, 太阳光在穿过太空和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时, 有28%的能量损耗, 则可推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

(3) 太阳辐射能来自其内部的轻核聚变, 这一系列的反应相当于:

其中mH=1.6726×10-27kg, mα=6.6425×10-27kg, me=0.0009×10-27kg, 光速c=3.00×108m/s。则m=1kg的质子发生了上述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驱动该车所做的功, 那么维持该车行驶的时间t是多少?

解析: (1) 电池转化太阳能效率为μ, 电池对电动机效率为μ2,

点评:我们要节约能源, 坚持低碳生活的理念。太阳能是天然的能源, 其本质是轻核聚变产生的核能。

四、科学的研究方法

1.实践———理论———实践

从实践 (实验) 出发, 提出理论, 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进行新的实践———进一步发展理论。例如, 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阴极射线的研究, 汤姆生发现电子 (1897年) , 提出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模型。由于卢瑟福, 粒子的散射实验, 进一步发展成卢瑟福模型。通过对氢原子明线光谱的研究, 又提出了玻尔理论等。在原子物理中, 非常鲜明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思想方法。复习中也应以此为线索, 把握全章的知识结构。

2.守恒规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在原子物理中都得到全面的体现。复习中应紧紧把握这些守恒规律, 追寻守恒量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摘要:近代物理知识虽不是高考物理的主干知识, 但也是高考不可忽略的内容, 尤其这些知识中蕴藏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能够很好地熏陶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以及原子核, 这些知识可总结为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 简称一、二、三。

3.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科技的起步 篇三

关键词:洋务运动;科技成果;人才培养

一、洋务运动与军事、民用工业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清政府逐渐加深了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认识,将“师夷长技”提上日程。逐渐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华民族解决内忧外患的基本途径,以达到效仿西法、“求强”“求富”的目的。

在“求强”的旗帜下,中国开始大量地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其中最早建立的军事工业是1861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运动最早的军事企业,后来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为火车轮船的制造开辟了道路。此外,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最大的军工企业,这也是中国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历史进程的开始。此外,还有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以及各省响应洋务运动号召创办的洋务工厂。这些军事工业的创建,具有“安内”和“御侮”的双重作用,但同时对于促进民用工业的兴办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在“求富”的指导下,相继创办了一系列与军事工业有关的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在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中,覆盖采矿业、冶炼业、交通运输业、纺织业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大都是为了解决军事企业中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而开办起来的。比如,创办工业必须有煤炭,但基本都是从外洋进口的。因此,在1877年在滦州筹办了开平矿务局,生产的煤首先供给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使用。另一方面,张之洞也认识到要办好枪炮厂,必须办好炼铁厂,因为制造枪炮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就是钢铁,于是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钢铁企业。

二、洋务运动与科学技术引进

洋务派在办洋务的实践中,开始认识到西方的长技不仅仅是“坚船利炮”,还有支撑着这些“坚船利炮”背后的“科学知识”,于是便开始引入科学技术知识。其主要形式包括设立翻译馆,引进西方书籍与近代科技成果。

1.设立翻译机构,编译西方近代科技书

科技书籍的编译出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手段。1862年,清朝政府设立同文馆,1866年又于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上海和广州分别于1863、1864年设立“广方言馆”,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译书馆。这些机构都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科技书籍,书目主要围绕自然科学、军工、造船、机械等实用技术为主。洋务初期,所翻译的书目主要是与军事有关的实用科学,西书的翻译出版,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洋务事业所需要的军事和工程技术人才。

2.引入多个学科自然科学知识,传播西方近代科技成果

在这一时期,引进大量的西方书籍与科学知识。数学方面,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使其有了完整中译本,翻译了《代数学》《微积拾级》等书,使西方近代的符号代数学以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传入我国。化学方面,徐寿翻译的《化学鉴原》是其中比较重要而且影响较广,是我国第一本近代化学理论教科书,对化学知识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几部重要的物理学书籍翻译刊出之后,近代物理学知识迅速在中国得到传播。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出版物理学书籍十余种。在天文学和地质学方面,1859年李善兰第一次把万有引力、天体力学知识以及哥白尼的理论介绍到中国。地质学著作洋务运动时期有《金石识别》《地学浅释》两部书被译出。

上述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为近代中国科学的进一步發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洋务运动与科技人才培养

早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洋务派就已经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大量输入中国,国人自己不懂技术,必须依靠西方顾问才能运转,这样并非长久之计。举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接受欧风美雨洗礼等方式,成为当时汲取西方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一条道路。

1.提倡西学,创办新式学校

首先是翻译人才的培养。1862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主要是翻译人才的培养。两年之后,又建立了两个类似分支机构——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随着洋务派开办各种厂矿、架设电线、修筑铁路等,又产生了对各种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而又相继创办了一系列专业技术学校。主要有: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等。其中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造船和驾驶的技术学校。此外,还开设了一些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用以培养新式军备人才。

2.派遣留学生,汲取西方科学

洋务运动的另一大措施就是派遣留学生,到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1872年开始,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在这批留学生中就有享誉盛名的詹天佑。1875年开始则是赴欧洲留学,如在1876年12月,李鸿章与沈葆桢合奏,拟派遣福州船政局学生和艺徒30名,去英法两国学习制造和驾驶。这些留学生回来以后都为洋务的创办贡献了力量,用他们所学,为国家贡献力量。

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不过这一切都是依靠科技为动力来改变的。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因此在此视角下我们可以认为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序幕。

参考文献:

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4.初三历史复习提前起步的方法 篇四

进入初三,同学们全面展开了对历史中世界史部分的学习。万老师建议,没有补课的同学可以利用暑假这一段时间进行世界史的预习,这将使同学们在开学后学习世界史时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在这里,“总分总”的预习方法是万老师尤为提倡的。

总。世界史每个单元一开始,都会有一段单元概要。这段单元概要可以说是每一章的精华所在,该章的总体时代特征、该章所反映内容对整个世界史的影响、重大事件的串联性总结等都会在其中一一体现。由于其短小精悍,同学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头脑中留下对每一章知识的总体印象,及时把握重点内容。

分。总体把握章节内容后,对每一节内容进行预习便成了第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将小节内容大致浏览后,找出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继而结合每一小节的练习题进行巩固。这样不紧花费时间短,记忆也会相当深刻。

总。在上面两个步骤完成之后,便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这可谓是“总分总”预习方法的点睛之笔。它与开始时的总体把握并不相同,是在详细学习章节内容后对知识进行的反思,是同学们对世界史的切身感受。因此,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在预习过程中遗漏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待到开学上课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历史复习要“三步走”

尽管现在谈中考历史全面复习的问题有点儿为时尚早,但万老师说,尽早熟悉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初三全年的历史学习中是大有裨益的。在中考的大背景下,复习历史要三步走:

第一,立足基础知识。中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同学们在历史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中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另外复习基础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一定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否则哪怕是熟读课文,但遇到课本上没有的题目,仍然无法应对。

第二,将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在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逐渐由薄到厚,不过大量的信息也使同学们记得多忘得多,这就迫切需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用一根根线索将众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是一条重要线索。近代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战争等。复习中,要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即熟知每次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到位。另外,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还需横向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同学们可以横向思考: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了影响。横向思考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

5.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篇五

众所周知,现在的考研政治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题的难度也就逐渐上升,而不会再要求大家来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而是需要大家利用所学的只是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重视,因此,政治课的复习也不能想有些人说的考前突击式的复习了。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过程。在此,建议大家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到9月初。考试大纲一般在六月底就可以出版,相应的种目众多的参考书也就及时的出现在市面上,大家应该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比较权威的参考书作为自己复习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的选取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是根据新大纲编写的资料。因为政治大纲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每年都有新增的内容和删减的内容,对于那些新增的内容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成为当年的考点。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很差的同学,可以在六月份之前,按照去年的大纲大致复习一遍,尤其是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容,比较抽象、考的较难,可以预先把基本的原理理解一下,这些基本的原理一般是不会变动的。

拿到了参考书之后就要相应的进行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解基本原理,弄清楚大纲的每个知识点所论述的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联系到实践。然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如参考书后面的配套习题)检验自己理解的水平。对于自己理解有误的部分要返回书中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阶段,9月中旬月到11月中旬。这个阶段要进行第二轮的复习。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将大纲所有的知识点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加强记忆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大纲的内容,而对于原理性的条目则可以给出大纲的完整的论述。这个阶段不但涉及理解,而且涉及到记忆的内容,所以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同时,要做一些习题来加深理解,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解题技巧。

第三阶段,11月下旬到考前。这个阶段进行第三轮复习,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适量模拟。首先对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做一定量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

经过以上三轮的复习,相信大家可以对大纲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应该可以成竹在胸的走入考场。

研究生考试的“战役”才结束,新一轮备考大戏已经迫不及待地悄然开演。在这里主要说一下英语的复习

第一阶段 寒假——三月:突击词汇,打好基础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应该仔细背诵考研词汇。词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同学们应该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和巩固词汇的数量和用法。充足的词汇量不仅是应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基础,而且是整个考试成功的关键,因此考生在备考之初必须花大力气积极扩展词汇量。在考研大纲规定的5 500个词汇和词组中,考生至少应该掌握其中的90%以上,而且应该选择其中一部分词汇和词组做重点记忆。不仅如此,考生还应该记忆一些虽然超纲、但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记忆一些与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新词语,如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词语。而且,词汇的记忆应该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而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在上下文中记忆的词语印象才更深刻,理解才更透彻,这同时也锻炼了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和理解词义的能力。

第二阶段 三月——六月 广泛阅读,综合提高

在这段时间里,大量阅读英文杂志。在备考考研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很重要,不少考生过多地强调阅读的量,而忽视了阅读的质。如果不精读文章,就难以有积累,而积累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的积累包括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是重点词汇的积累;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更熟练的掌握,尤其是把握复杂句结构的能力。无形的积累包括对英语特有句式的感受(其中包括所谓“语感”)以及对英语为母语的人表达出来的特有思维方式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近几年来,考研文章的题材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文内容比较新颖,二是涉及的领域较广阔,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社会等问题。为了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考生必须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传统话题外,考生还要了解新知识,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医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一些争议,经济上的热点问题、全球化问题等等。相信知识面的扩大无疑将加深考生对文章的理解,拓展把握题的思路。

第三阶段 七月——十一月 研读真题 把握考点

最后几个月考生主要做两本材料:一本要去做04年到08年五年的真题,因为道理很简单,过去这么多年考研真题当中,最有价值最宝贵的就是04到08年真题,这五年题目要求大家考研三个月要好好研究,甚至做两轮都是可以,目的是把握命题真正的规律。去更好的为09年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本书大家一定要有一本模拟题集,如果没有模拟题集,光靠真题,一些新的题型没有办法准备,必须准备模拟题集,同样认真去做,认真体会,认真归纳去总结,我们考前几个月复习重点就是这两本书。

第四阶段 十二月——考前 考前冲刺 力保成功

在这一段,需要根据对报考院校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对复习做出准确的定位与必要的调整,提炼考点,突出重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掌握答题技巧,融会贯通,确保取得理想成绩。

6.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篇六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材料展示,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二、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难点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重点突破:(1)通过课前导学,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式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突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内容是当时中国正确的选择。概述“一五”主要成就。

难点突破:指导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情景再现,从中体现宪法制定的简要过程;同时,出示相关资料,渲染气氛,化解年代久远给学生带来的生疏感,使学生理解宪法中对于国家政权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化解难点。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新课过渡:由毛主席的一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过渡到新课。

二、新授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出示历史资料,使学生明确我国建国之初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组合作: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背景,目的,基本任务,起止时间。②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③总结第一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解疑释惑: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历史见证——用历史资料的展示见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5)动脑筋: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过渡:新闻报道,关于两会(2)小组解答: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间、会议、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时间、标志,形成的意义。(3)总结宪法的发展历程(4)图片展示:历史上的两会

3、课堂小结:忆往昔,看今朝。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练习,达标检测 附:板书设计 两个第 一 工业化的起步 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7.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 篇七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一方面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另一方面要体现复习环节的特征和要求。除此之外, 还要遵循高中生的复习心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提高复习课教学实效, 大有裨益。

1. 障碍型遗忘

在复习课中有些学生对某些新授课学习的内容呈现出障碍型遗忘的心理状态。即老师虽作了充分提示和启发, 学生尽力回忆也无法恢复记忆, 对已学知识不能作出基本的再现、辨认和运用。这种现象确实给复习课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其原因可能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 时间延迟过长。对同一知识点, 新授课和复习课之间的时间衔接有时过长, 而学生在其间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自我复习, 并且后续教学内容的逐步累积会使记忆中的“抑制效应”程度加深。

第二, 无意义学习所致。学生在新授课中没有真正去探究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 没有将知识纳入认知图式并有效编码贮存。在新授课中的学习评估测验中, 学生虽能合格过关, 但往往是因题目基础简单而便于机械模仿导致的。

第三, 消极认知所致。学生在新授学习时, 在自感枯燥的情境中, 带着低迷甚至逆反的情绪体验而被动学习。由于受负面情绪的抑制, 缺少情感动力的支持, 使学到的知识在头脑贮存的持久性下降。

2. 缄默性遗忘

指学生无法用思想政治学科的术语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 而学生确实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 并且其认识和实践活动已受那种“理解”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无法和老师、学生分享自己习得的知识和观点, 在考试中则表现为“不会做题”, 给人的感觉是“不理解”所学内容、“遗忘了”所学内容。这种遗忘属于“缄默”的遗忘。

学生难以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一定的理论见识, 与复习的不及时有关, 但有一种体制性原因更值得重视。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新授课教学, 采用启发式、情景问题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履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突出了教学的“过程”价值。但这也容易引发另一个极端———忽视教学的“结果”环节。过程与结果是辩证统一的。过程的质量会影响结果的质量, 过程的质量要靠结果的质量加以检验和支持。但二者不能等同。过程重在个体用心去参与、经历和体验, 存在状态是内隐的,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内在的“个人尺度”。而结果是需要拿出来给“人家”看的, 需要从内隐走向外显, 具有外显表达的社会化要求,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外在的“社会尺度”。如果教学只注重过程的丰富、精彩、热闹、有趣, 忽视以社会标准对结果进行理性地加工、整理、保持、固化, 这种教学则属于“务虚”的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缄默”的, 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往往介于具体经验水平与理性水平之间, 处于“准成熟”状态。缄默性遗忘的学生运用知识经常犯“具体———具体”的错误, 难以达到“具体———一般———具体”的理性高度。

3.独立倾向趋强

实践中, 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入复习环节时, 常有学生表现出趋向独立的心向。他们对班级集体教学的依恋程度开始下降, 倾向于选择自行独立复习。如:找理由回家学习、盼望自习课、制定独立于班级集体复习进程的自我复习计划、对老师的指导持保留态度、不按老师规定的标准完成复习作业……

复习课教学中学生独立倾向趋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智力成熟。高中时期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展、社会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 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方面, 记忆的容量方面, 想象的丰富性方面,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占据主导地位, 善于独立思考, 敢于批判创新。

第二, 自我意识成熟。高中生开始步入青年期,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开始出现质的飞跃。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日趋完善。元认知、元情感能力开始显现。“向师”心理几近零状态。

第三, 思想偏见。新授课学生对未知的教学内容和老师的讲课通常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进入复习环节, 这一想象空间本能地萎缩。同时, 学生虽为教学的主体, 但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规律难有科学的认识, 因而对复习课常常抱以种种偏见。如:“复习课学不到东西, 老师该讲的都讲了”“政治复习课, 除了背书, 没什么好做的”等等。由于种种偏见, 他们降低了对课堂集体复习的价值预期。

(二)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只有顺应上述心理特征,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才能提高复习课实效。下面对此分别讨论:

1.针对障碍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第一, 要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障碍型遗忘要恢复如前记忆教学成本相当高, 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必须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能避免新学内容的过多积累而扩大抑制效应, 能避免将新学内容长期搁置不管而错失复习的最佳时机。它使整个教学迂回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第二, 要重内涵理解。障碍型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所学知识失去了“具体”支撑和“意义”支持。帮助学生恢复记忆不在于理论强记, 而在于“典型激发”、“以事喻义”, 使学生快速经历一遍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

第三, 重视课堂情境。障碍型遗忘与“消极认知”有一定关联。复习课面对的是较熟悉的知识面孔, 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而复习课要多在情境创设上努力, 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有意义的生活材料, 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 以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和全新的思维视角, 让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复习。

2. 针对缄默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相对于障碍型遗忘, 缄默型遗忘则属于良性“遗忘”。如果说新授课重视了“过程”体验而淡化“结果”加工的话, 复习课则需反其道而行之以应对缄默型遗忘。教学策略有:

第一, 复述策略。即让学生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 尽量脱离书本概括书本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这种复述必须要用到象样的学术概念、原理、表达式。通过复述书本以“模仿”书本, 然后通过具体应用以“超越”书本。

第二, 精加工策略。布置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动笔训练, 给学生较宽裕的完成时间, 不求完成速度, 但求完成质量。让学生对自己组织的答案从思路到观点到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反复推敲, 并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向老师汇报与同伴交流, 通过老师和同伴的反馈, 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总结经验。让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步明白———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最优的富有个性的答案后, 让学生背诵答案, 促使学生良好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形成。

第三, 笔记策略。新授课的实质是把静态的书本动态化、过程化, 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可以静态书本为依托, 继续自我钻研, 课堂笔记则是一种辅助。而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 其教学内容在于对所学知识构建关系, 重新整理, 连通实践, 其教学过程相对超越了教材内容及其编排顺序和体系。因此复习课的动态过程无法靠书本作静态反映了。如果一堂复习课下来, 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学生藉以回眸的静态文本, 只能重演“缄默型遗忘”。这样, 记课堂笔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复习课课堂笔记的价值某种程度上高于书本, 是其它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为此, 老师要作好复习课笔记方法的指导。

3. 针对独立倾向趋强的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学生的“独立心向”, 复习课教学重在因势利导。实践中, 以下做法效果较好。

第一, “告知”策略。新授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8页) 课教学通常按书本顺序展开, 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学的节拍, 复习课则不同, 课堂集体复习计划通常由老师主导, “下一课复习多少内容, 怎样组织复习, 有哪些新的目标追求……”这些如果不让学生心中有数, 学生则难以作自我复习规划, 难以与集体教学相和谐。向学生预告时, 要尽可能把课堂将会出现的“亮点”告诉学生, 以激发学生融入复习课的动机和兴趣, 避免学生带有偏见的暗淡预期。

第二, “展示自我”策略。高中生的智力成熟和自我意识成熟使其自己在“自己”的心目中权重增加, 习惯于自我关注、自我审视、相信自我。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 学生则希望在社会交往关系中被“他人”关注, 被“他人”承认, 以实现“自我”。高中政治复习课应顺势而为, 在“启发”、“交往”理念指导下, 注意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以增强他们融入复习课的热情。

8.近代吏复习 篇八

中国社会两主矛盾及相互关系
答:在半殖民半封建中国,帝国与中华的矛盾、封建与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矛盾,而帝国与中华民簇的矛 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的矛盾。主要矛盾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暂 时团结共同对敌。二是当外国列强侵略时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封建地主阶级对人 民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 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近代中国革命,就是这些矛盾激化的 基础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答: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 族资本中,工业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纺织、食品工业 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 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近中华民簇面对两大历史任务及关系
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答:1935 年 1 月 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 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 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意义?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 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 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答:自 1840 年至 1919 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 制度的腐败,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 人民反侵

9.近代史复习资料 篇九

选.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康乾盛世)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选.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选.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

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魏源在1843年编纂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选.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黄埔条约》)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强对近代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选.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选.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851年)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洪秀全金田起义时间1851年1月)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在1853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选.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冯桂芬)选.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同文馆)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开设军用工业)选.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张之洞)选.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选.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选.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

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选.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选.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邓演达)

选.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写于井冈山时期的1928年阐述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条件

《反对本本主义》则写于1930年5月,是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

选.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选.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选.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陕北吴起镇)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初次会师于四川懋功地区 张国焘分裂红军后退守西康甘孜地区

选.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选.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卢沟桥事变后)

选.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选.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选.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董必武)

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1945年10月)选.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论人民民主专政》)选.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选.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四一二政变)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蒋介石于北伐之前的1926年制造的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

四一二政变是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

七一五政变是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地区发动的,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选.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新民学会、觉悟社和互助社也是此期间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

国民会议运动和五卅运动都是五四运动之后发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具体事件。

国民会议运动是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孙中山推动的运动。

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5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选.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仁学)

《新学伪经考》和《日本变政考》是康有为的阐述变法主张的著作;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变法著作;

谭嗣同写的《仁学》。

选.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教条主义)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曾连续出现过三次“左”倾错误。

“左”倾盲动主义发生在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

“左”倾冒险主义发生在1930年6月至9月。

第三次“左”倾错误以王明为代表,时间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其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圣化,照搬到中国,导致中国革命受损。

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事变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在上海的侵略事件。

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侵略的事件。选.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1953年)

1952年底开始酝酿,1953年正式提出。

1949年和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是国民经济恢复的年头,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

1956年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完成三大改造的年头。选.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从建国初期中国现代工业基础极差的国情出发而做出的决定。

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共的成立

中共二大首次结合国情提出现阶段使用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方针

中共四大对无产阶级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做出了决定 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最早的起义、选.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

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1971年)

选.1978年,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简答题

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在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社会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简.《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简.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第一,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第二,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三,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简.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第一,未能认清帝国主义本质,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第二,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操作性。

第三,未能把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因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简.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积极作用。简.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简.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提出了“救亡”的口号。他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他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简.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简.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第二,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第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了实行民主革命的重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明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简.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简.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积累了革命经验。简.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

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简.中国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通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要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简.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发族权益的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员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的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经军和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什么?

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工农联盟是基础。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第一,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第二,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第三,大批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步取得胜利。

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所法西斯力量的同情的支持。

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简.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是什么?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简.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在抗战初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消耗了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2)国民党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 全国人民。例子有:台儿庄大捷、八百壮士守四行等。佟麟阁、赵登禹等高级将领壮烈殉国。简.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简.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种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它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简.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1)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第三,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第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简.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简.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

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简.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第一,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简.中国共产党提成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简.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简.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第一,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

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第三,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简.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

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

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时间。

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第一,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第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第三,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四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是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是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决定了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简.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简.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第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简.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第一是互助组,这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简.“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并将党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意义:是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简.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1)经济建设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政治建设上,提出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族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简.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1,有偿地和逐步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

2,在改造资方人员的同时,给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对他们中间维护社会主义改造并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是受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有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简.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好办好的标准。

第五,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简.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力,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为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上一篇:中考经典诗文默写教案下一篇:精细化管理之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