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正

2024-08-21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正(3篇)

1.公开课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正 篇一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乐民小学 石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3-44《小鸡吃食》。教学目标

1.会计算“10”的加减法。

2.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3.10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用不同的分法解决凑十的问题。教学重点

会计算“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0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用不同的分法解决凑十的问题。教学方法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PPT),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课件出示口算卡片。2.猜谜语(课件出示)。你们想知道小鸡们是怎么吃食的吗? 3.掲示课题。

(1)板书课题——小鸡吃食。(2)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1.让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信息,提一个加法问题。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列出加法算式。

3.教师提问学生是怎么算出10只小鸡的。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摆学具,手指,画图形等)

4.结合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进一步体会9再添1就是10。

活动二:说一说,填一填

1.出示情境图(8只小鸡在紫色的盘子吃食,2只小鸡在蓝色的盘子吃食)。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问题。并根据问题写出算式。(8+2=10或 2+8=10)

2.探究有关10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问学生是如何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交流汇报。

3.再鼓励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提出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10-2=8或10-8=2)

4.探究有关1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问学生是如何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交流汇报。

活动三:猜测想象,整理算式 1.教师提出问题:10只小鸡还可能会到哪个盘子吃食呢?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用学具来摆一摆,并根据摆的情况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2.集体交流,整理10的加减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来,并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加减法算式有序的排列起来)

活动四:拨一拨,填一填

1.课件展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排列情况,然后在P43页的表格中填一填。

2.进行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促进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好伙伴,四**六一起走,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

师生做游戏。

四、巩固练习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1,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2.机灵狗爬楼梯师: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2级上,还有几级呢?

你会算吗?

10-2=8(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3.课本第44页第3题。4.开火车,做第44业第四题。5.手指游戏活动。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的加减法计算,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的10个手指帮忙,数手指也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涉及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下课后要勤奋练习。

六、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 10的加减法

9+1=10 2+8=10 10-2=8 1+9=10 8+2=10 10-8=2

2.化学教案 燃烧 公开课.doc 篇二

王水金 12.11.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定义。并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定义及其条件

难点: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法:

通过对旧知识的对比、归纳、总结得出新知识。教师引导的启发性教学。

四、教学过程:

设疑启思:Mg、S、P、Fe等物质燃烧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P92《你已经知道什么》

1、你能否根据从现象的角度总结出所有燃烧的共同点?

2、从本质上看共同点是什么?

3、由此你能否归纳出燃烧的定义?

1、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有利有弊)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P93交流与讨论

2、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可降低

拓展: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 O2的浓度;② 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③ 可燃物的性质(种类)@@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Fe、S)、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一张纸与一团纸)

@@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与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

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剧毒、能燃烧CO+O2—CO2

3、一氧化碳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使得人因为缺氧而中毒。

4、一氧化碳的生成途径: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管道煤气泄漏等

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燃烧的定义及其燃烧的条件。并通过其燃烧的条件展开对完全燃烧及其不完全燃烧的初步理解。

五、作业

练习册P75 1-7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燃烧

一、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与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剧毒、能燃烧CO+O2—CO2

七、教学反思:

1.课前的导入不够流畅。讲解的过程中,太过细致。显得重点未能够突出。

2.语调过高,显得声音不协调。

3.公开课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正 篇三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①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②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③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④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⑤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⑦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⑧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⑨天堑(qiàn):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⑩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译文】

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

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赏析】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伟大胜利的一年。到处都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繁忙建设景象,武汉长江大桥正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

而毛主席从这一年开春起就工作很重,他用两个半月的时间,每 一或二天都要找一个部的领导干部谈话,共向34个经济部门的同志作了调查。接着他又于4月25日和5月2日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先后两次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提出把国内外所有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为社会主义服务。

此后,毛主席又启程去南方视察工作。他从广州到长沙再到武汉。在武汉期间,他视察了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并于6月1日、3日、4日三次畅游长江,抒发豪情,得《水调歌头·游泳》一诗。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终生热爱游泳,他对祖国山水独有所钟,独有其体会。他年轻时代就写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英迈之诗篇。毛主席写《水调歌头·游泳》一诗时,已是63岁的高龄了,但依然壮志不减当年。他从上片对游泳的舒畅之感及时光流逝之感一直写到下片对社会主义建设蓝

图在胸的自由联想,可以说是起伏迭荡,大气回旋。

一起句就以亲切、自然、平和之心进入诗境,对读者娓娓道来,情趣油然而生:刚才饮过了长沙水(指作者来武汉前正在长沙),现在又吃了武昌鱼。

接着笔力一转,拨出雄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点明此诗是“游泳”之主旨,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阔。诗人在1957年2月11日写给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信中注解了此句:“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楚天”当然是指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空,这儿指武汉上空。

接下来的三行,诗人继抒闲情雅兴,视在急流中畅游为漫步于闲庭一般自由轻松。而“今日得宽余”最能体现诗人这一年自开春以来特别繁忙,今天终于得以在江水中驻足流连光景的内心感慨,这感慨还蕴含着一个更深更遥远的感慨。他知道今天的轻松是来之不易的,这里浓缩了诗人对过去昼夜不息的奋斗岁月的回忆,这回忆的细节是这么多,诗人没有在此一一点出这些回忆,仅用一句“今日得宽余”就再现了这些回忆,也再现了诗人的慨叹,读者在这里仿佛也跟随作者沉入这无须多说的回忆中。诗意通过了这句幸福的独白,这句独白又把我们的想象力竭力引导向前,同诗人一道进入了他的回忆。而这行诗又是那么重要,它把诗人的心情再往前带,带到了孔子《论语·子罕》篇中的大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这二句是古代文人骚客对流逝感受的伟大极峰,即便有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不一而足,但全在孔子这二句以下。毛主席在此诗化用一句,即是把“今日得宽余”的心境再往深处流连一番,因当时诗人正在江上游泳神思,怀念过去“峥嵘岁月”,自然也就会发生对光阴寸寸流逝的感叹,但仅仅沉湎于早年勃勃英姿是不够的,以诗人一代伟人之大风范自然也不会如此。雄沉之叹刚过,“只争朝夕”的奋进号角已吹响。

上一篇:小班英语教案模版下一篇:毕节市大梨树煤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