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2024-11-19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精选7篇)

1.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篇一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

4.词类活用

(1) 去今之墓而葬焉 / 其疾病而死 / 缇骑按剑而前 /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 人皆得以隶使之

(3)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安能屈豪杰之流

(4) 不敢复有株治 (5) 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

1.而 (1)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人皆得以隶使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初中文言文复习纲要(九年级备课资料)

★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6(必修备课资料)

★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

★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 沁园春长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资料

★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 必修三英语范文

2.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篇二

《指南录后序》

于:

士萃于左丞相府(介词,在)

以: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介词,凭……身份)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介词,把;

挟匕首以备不测 (连词,表目的,来)

几以捕系死 (连词,因为)

以资政殿学士行 (介词,凭……身份)

将以有为也 (介词,凭借)

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副词,就。)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连词,表转折,却)

为巡船所物色(为:介词,被。)

归而求国之策(连词,表承接)

而不在使者之目(连词,表转折)

而幸生也何所为 (连词,表转折)

《五人墓碑记》

于:

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室之门(介词,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被//于之,在这件事)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介词,对于)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主谓间,取独)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助词,的//代词,指头颅)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主谓间,取独)

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介词,凭借…身份//动词,是)

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

敛资财以送其行(来)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

谁为哀者?(介词,为,替)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介词,在//副词,才)

谈笑以死(连词,表修饰)

亦以明死生之大(用来,表目的)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的.人)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被)

而:

缇骑按剑而前(连词,表修饰)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烛之武退秦师》

以:

越国以鄙远(连词,而)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之为,把它作为)

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介词,对)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表语气,商量,还是)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怎么,表反问//连词,表目的)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表假设,如果//代词,哪里)

将焉取之(哪里)

夫晋,何厌之有?

行李之往来(主谓之间,取独)

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独)

《谏太宗十思疏》

一词多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主谓之间,取独)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表转折)

简能而任之(连词,表承接)

终苟免而不怀仁(连词,表转折)

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无以怒而滥刑(因为)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来,表示目的)

其: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表反问,难道,怎么)

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介词,因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连词,因为)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请立太子为,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来)

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靠)

何以知之(代词,什么;//介词,凭//)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动词,认为)

宁许以负秦曲(连词,表目的,来)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介词,把)

且以一璧之故(介词,因为)

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机)

相如因持璧却立(副词,于是,就)

因跪请秦王(介词,趁机)

之:

即患秦兵之来(主谓之间,取独)

均之二策(代词,这)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助词,的//代词,这里指“我”)

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却)

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乃辞谢固请(副词,于是,就)

乃设九宾于廷(副词,于是,就)

而:

礼毕而归之(连词,表顺承)

于:

而君幸于赵王(被)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且:

示赵弱且怯也(表递进,并且)

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原因)

《鸿门宴》

乃:

乃令张良留谢(副词,于是,就)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于是,就//动词,到)

良乃入(副词,于是,就)

公乃入(副词,才)

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皆为龙虎(动词,是)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动词,谋划)

约为婚姻(动词,作为)

若属皆为所虏(表被动)

何辞为?(句末表反问语气;)

人为刀俎(动词,是)

吾属今为之虏矣(表被动//代词,他,他们)

而: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承接)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

樊哙拜谢,立而饮之(表修饰)

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转折)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介词,把)

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代词,你们//副词,将)

且为之奈何(副词,将//动词,处理)

臣死且不避(副词,尚且)

因:

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就)

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

因召樊哙出(介词,趁机)

《秋水》《非攻》

于: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助词,的)

轻伯夷之义者(助词,的//……的人)

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句中语气词)

以亏人自利也(连词,因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动词,认为//动词,比得上)

则:

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副词,于是,就)

3.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篇三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4.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篇四

魏徵

臣 闻 求 木之长者,必 固其 根 本; 欲 流之远者,必 浚 其 泉源; 思 国之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 安者,必 积其德 义。源 不深而岂望 流 之远,根 不 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 不 厚 而 思 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 国 之治,虽在下 愚,知 其 不 可,而况 于 明哲 乎?人君当 神 器 之 重,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居 域 中之大,将 崇极天 之 峻,永 保 无疆 之 休,不 念 于居 安 思 危,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 奢 以 俭,德 不 处其厚,情 不 胜其欲,斯亦 伐 根 以求 木 茂,塞 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 源 而欲 流长者也。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凡百元首,承 天 景 命,莫 不 殷 忧 而道 著,功 成 而德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 衰。有 善 始 者实 繁,能 克 终者盖 寡。岂 其 取 之 易而守 之 难 乎? 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昔 取之 而 有余,今 守之而 不足,何 也?夫 在 殷 忧,必 竭 诚 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 以 待 下; 既得志,则纵 情以 傲 物。竭 诚 则 吴 越 为一体,傲 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 物 则 骨肉 为 行 路。虽董之以严 刑,震 之 以威怒,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终 苟 免 而 不 怀 仁,貌 恭 而不 心 服。怨 不在 大,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 惟人; 载 舟 覆 舟,所 宜 深 慎。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奔车朽 索,其 可 忽 乎? 君 人 者,诚 能 见 可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是可以忽视的吗?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 欲,则思 知足以自 戒; 将 有 所 作,则 思 知 止以 安 人; 念 高 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

危,则思谦 冲 而 自 牧; 惧 满 溢,则 思江 海 而 下 百川; 而且危,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 乐 盘 游,则 思 三驱 以为 度; 忧 懈 怠,则 思 慎 始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 而敬终; 虑 壅 蔽,则 思 虚心以纳 下; 想 谗 邪,则 思 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要想到 正 身 以黜 恶; 恩所加,则 思 无 因 喜以 谬 赏; 罚所及,则 思 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

无 因 怒 而滥 刑。总 此十 思,弘兹 九 德,简 能 而任 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 之,择 善 而从 之,则 智 者 尽 其 谋,勇 者 竭 其 力,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

仁 者 播 其 惠,信 者 效 其 忠。文 武 争 驰,君 臣 无 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 事,可以尽 豫 游之 乐,可以养 松 乔 之 寿,鸣琴 垂 拱,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

5.必修四课内文言文复习卷答案 篇五

一、古今异义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先王以为东蒙主(把„„作为)....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邦国;家族封邑)..

二、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

使„„安定)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三、成语

1、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2、祸起萧墙

3、分崩离析四、一词多义

1、为

2、相

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则将焉用彼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替)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则噪而相逐(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因为长句(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宰相)先王以为东蒙主(作为)疑义相与析(互相)

3、过

4、疾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讨厌)

且尔言过矣(错,犯错)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大)以其境过清(过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迅速、快)

过犹不及(超过,胜过)庞涓恐其(孙膑)贤于己,疾之(妒忌)

过故人庄(拜访)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

2、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4、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5、虎兕出于柙(状语后置)

6、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

7、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盲人的人呢?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该责备谁呢?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另替它找借口的做法。

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勿”,不要)

2、无失其时(3、颁..通“勿”,不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敛”,收敛,积蓄)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上;通“殍”,饿死)

二、古今异义词

1、河内凶(黄河)(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3、弃甲曳兵而走...

.(跑)

4、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三、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

2、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作名,活着的人,死者)

3、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

5、谨..)

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6、然而不王者(名作动,称王

7、王无罪..)

.岁(名作动,归罪)

四、成语

1、五十步笑百步

2、饿殍遍野五、一词多义

1、胜

2、直直不百步耳(只是)谷不可胜食也(尽)直可惊天地(简直)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木受绳则直(笔直,不弯曲)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平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胜过)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23、数

4、发

数罟不入洿池(cù细密的)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民)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shù几)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胜负之数,存亡之理(shù天数、命运)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ǔ列举)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扶苏以数谏故(shuò屡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5、然

6、于

填然鼓之(„„的样子)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然而不王者(这样)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河东凶亦然(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

3、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

8、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况。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投靠您了。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通假字

1、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

2、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通“倡”,倡导)

二、词类活用

1、浩气四.塞(名作状,向四面八方)

2、惊.天地、泣.鬼神(使动,使„„震惊,使„„哭泣)

3、善传.游侠(为动,为„„做传)

4、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使动,使„„发扬光大)

三、一词多义

1、顾

2、以

顾自民国肇造(但是)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环顾国内(看)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因为)大行不顾细谨(考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因而)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岂)请以战喻(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造满清末造(时代)顾自民国肇造(建立)

四、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1、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定语后置)

2、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状语后置)

3、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省略句)

4、为诸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被动句)

5、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状语后置)

6、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判断句)

7、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

五、重点句子翻译

1、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序。

勉励。

2、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同永垂不朽。

6.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篇六

——《师说》、《晏子治东阿》、《谏太宗十思疏》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师说》(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或师焉,或不焉.《晏子治东阿》(4)并曾赋敛.(5)仓库少内 .(6)再拜便辟 .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7)振之以威怒.

答案(1)“授” 传授,教授(2)“逗” 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3)“否” 不,没有(4)“增” 增加(5)“纳” 接收(6)“避” 退避(7)“震” 震慑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

《师说》(1)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治东阿》(3)今子治而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货赂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入于权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愿乞骸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7)必浚其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况于明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2)不值得提起,看不起(3)混乱不堪(4)钱财(5)在朝中掌权的人家(6)请求退休(7)疏通,挖深(8)聪明睿智(的人)(9)能够(10)督责(11)打猎取乐(12)排斥,罢免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小学而大遗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五四”运动前的文言文的统称。《谏太宗十思疏》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根源或重要部分。(5)虽在下愚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愚蠢。(6)承天景命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景色。(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尽情。

(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路。(9)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快速猛闯。

(10)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动词,认为。

答案(1)求学的人。(2)小的方面学习。(3)先秦和两汉的散文。(4)树木的根。(5)地位低见识浅。(6)大。(7)放纵情欲。(8)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9)虚。(10)以(之)为。4.解释下列多义词 《师说》

③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道④闻道.

⑤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⑥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⑦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也久矣(2)传②师道之不传.

皆通习之③六艺经传.《晏子治东阿》 东阿①晏子治.(3)治

②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事左右①仓库少内,便.(4)便

②再拜便辟.

①有碑仆道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谏太宗十思疏》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愚,知其不可(5)下②虽在下.

百川③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

答案(1)①道路 ②取道 ③行程 ④道理 ⑤方法、策略 ⑥法令、制度 ⑦说、谈论(2)①传授、教授 ②流传

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①动词,管理 ②形容词,管理好(4)①动词,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②副词,就、于是(5)①臣下 ②智力低下 ③居„„之下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类型

《师说》(1)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师郯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治东阿》(5)而君反以罪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年不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托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臣请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谏太宗十思疏》(9)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好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2)以„„为耻,名词的意动用法(3)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4)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5)怪罪、惩罚,名词作动词(6)治理好,动词作形容词(7)嘱托的事情,动词作名词(8)为之而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9)使„„牢固,动词的使动用法(10)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1)建筑,兴作,动词作名词。使„„安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2)使„„劳累,使„„困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群聚而笑之①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1)则②位卑则.

耻师焉③于其身也,则.

①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生乎吾前.(2)乎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虽董之以严刑(3)之.④择善而从之

⑤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①思国之安者.

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答案(1)①表承接,就,连词 ②表承接,就,连词 ③表转折,却,连词(2)①语气词,表反问 ②介词,在 ③介词,比 ④助词,表感叹(3)①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代词,天下 ③代词,人民 ④代词,它 ⑤助词,的 7.重点虚词系列练

③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④其皆出于此.

明也⑤吾未见其.

⑥其可怪也欤.

①必固其根本.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答案 ①代词,木 ②指示代词,那 ③人称代词,指“先乎吾”的人 ④副词,表推测,或许 ⑤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反问语气词,难道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师说》

(1)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2)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状语后置句(2)省略句(3)状语后置句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师说》

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那些教小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晏子治东阿》

11.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12.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13.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14.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谏太宗十思疏》

15.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1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17.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1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1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20.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献出他们的忠心。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1.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师说》)

答案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哀。__________,_______。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

7.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篇七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

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六、补充: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五、特殊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六、本课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也(辨)(4)而御六气之辩(变)

(5)而征一国者(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

8、且: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 ⑦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9、乃:乃 而后乃今培风,才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10、修:未有知其修者,长

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11、比:行比一乡,联合

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

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12、数:

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⑤计算(数不胜数)。

13、善: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4、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五.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上一篇:会议座位安排常识下一篇:高考范文谢谢你 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