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2024-09-04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精选10篇)

1.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实录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一)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

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

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

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生3: 二分之一

师:读一读

生:二分之一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

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xiaoxue.xuekeedu.com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二)1、任务一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生:对折两次,剪一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

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xiaoxue.xuekeedu.com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 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 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 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学生充分发言后师小结:看来分数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还有可能是3,今天的课全部学完了,下课吧!

2.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二

学习目的: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价、概括的能力和自学探究、构建新知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激趣导入

三、学习新知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4和3/4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判断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借助图形来判断,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汇报: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2/5 2/8和 3/8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母相同)师:谁能说说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像这样的分数又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板书: 1/5和1/4 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1/7 2/8和 2/9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子相同)师:谁能说说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师:1/5>1/7 1/5<1/4 让学生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后两组图)追问:为什么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呢?学生回答。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什么?

4、那么1/9和2/6又如何比较呢?

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

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即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陶所交流通分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思路:一种是用6和9的公倍数(即两个数的乘积)作分母;另一种是用6和9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在下面的○里填上“<”和“>”。

3/4○1/4

5/8○7/8 9/10○7/10 1/7○1/9 1/4○1/8 1/5○1/2 3/4○4/3 7/8○9/10 5/8○4/7

2、(1)写出分母是5,且大于1/5的分数。

(2)写出分子是1,且小于1/5的分数。

五、课堂小结

3.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24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 生:西瓜。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 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2.分析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 [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分类整理

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 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以 1/5和1/5 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 1/5 表示,2份用2/5 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 <2/3.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2/4是2个1/4,2个 要比1个 多,所以 1/4〈2/4。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 <2/3。

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二类分数)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 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师引导生辩论: 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 1/2和1/3 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 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甲方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

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 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

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而1/3 化成小数是033„„。

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 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对结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看书质疑

五、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见课本第140页第2题)2.判断题。(见课本第140页第5题)3.把下面每组中的三个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 3---、---和---

---、---和---

---、---和---6 15 15 4

4.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11

()

--->--->---17 17

---<----<----()

5.思考题: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 4/7 〈()

[评析: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既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同时有的题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六、实际运用,深化新知

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

[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评: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节课打破常规,重新组合教材,灵活地处理例题,通过“分类整理--讨论探究--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2.坚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无论从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是对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本节课运用了讨论式、辩论式方法进行教学,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4.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1.激趣导入。

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以故事导入1/4与1/8相比谁大一些?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2.分析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

二、分类整理(5分钟)师出示一组分数。

师: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有没有好一些的方法?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 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三、探索研究(18分钟)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1/5和2/5的大小。

出示例6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如果没有直观图,该怎样比较与的大小呢?生讨论后回报。

(2)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1/4和2/4大小。

(3)观察例6这两组分数,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请一名学生口答)

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3.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1)比较1/2和1/3的大小。

①出示直观图,使学生从图上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1/2大于1/3。

②分子相同,表示所取的份数一样多,它们的大小是由分数单位决定的。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少,每一份就大,也就是分数单位大;分母大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就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1/4大于1/5。

用学生辩论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四、看书质疑(3分钟)

五、巩固练习(8分钟)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见课本第140页第2题)2.判断题。(见课本第140页第5题)3.把下面每组中的三个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 3---、---和---

---、---和---

---、---和---6 15 15 4

4.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11

()

--->--->---17 17

---<----<----()

5.思考题: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 4/7 〈()

六、实际运用,深化新知(4分钟)

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要看清是分母相同还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关键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分子相同,关键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五、作业:(2分钟)

1.练习二十第1题。

4.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课前准备:课件,涂色卡,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生齐:老师下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王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什么游戏呢?《猜颜色》的游戏,咱们看大屏幕,一会儿在大屏幕的右边会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圆,这些圆都有不同的颜色,都认识什么颜色?你看出什么颜色就大声地读出来,看谁看得准,读得快,好不好?

生齐:好!

课件出示下图(这样不行)拉长音了,声音要特别有力量 生齐读:红、黄、蓝、绿、红、黄„„ 师:下个个是什么颜色? 生1:蓝色。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继续播放课件)真是蓝色呀!下一个呢?

生2:绿色。师:再下一个呢? 生3:红色。

师:一(4)班的同学真棒!猜一个对一个,真了不起!再来一个行不行?

生齐:行!

师:再给大家一些圆,也带着颜色,玩这一回呀!带颜色的圆重新出现,大家猜,准备!象刚才一样,开始!

课件出示下图

生齐:红、黄、蓝、绿„„

师:下一个你们猜是会是什么颜色?((继续播放课件)生:红色。

师:呀!没猜对吧!刚夸你们棒,结果又猜不对了,再猜下一。(学同们各有说法),看来这些圆有点奇怪,都是带颜色的圆,都是红、黄、蓝、绿,为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猜得那么准,猜一个对一个,可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怎么猜也不容易猜对呢?什么原因啊?

能说说吗?

生1:因为第一次出现只有一个,第二次出现有两个„„ 生2:因为第二次出现变化很大。生3:因为第二次搞乱了。师:有点道理,那第一行乱不乱? 生3:不乱。

师:那我们就把不乱的这种变化情况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个词叫做“规律”,“规律”很重要,正是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圆是有“规律”的,所以一猜就准,而第二次出现时很乱,是没有“规律”的,所以总是猜不准,你们说“规律”重要吗?

生齐:重要。

师:所以今天王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上一节课,叫“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师:你们会找规律规律吗?我们先到幼儿园找一找,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课件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用彩旗、彩花、彩灯精心地打扮了教室,高兴地围成圆圈又唱又跳,仔细观察这幅图,有规律吗?

问:有规律吗? 生齐:有。

1、彩旗

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1:红旗、黄旗、红旗、黄旗、、、、、生2:先是红旗、黄旗(又有)红旗、黄旗„„(师:谁能再说简炼点,它有什么样的规律?)

师:很好!我特别喜欢生2说的一个词,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红旗、黄旗以后(又有)红旗、黄旗。“又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样(一模一样)的意思。师:谁与谁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跟前面的一样。

师:后面的什么和前面的什么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出现的红旗、黄旗和前面出现的红旗、黄旗一样(一模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就把前面第一次出现的一面红旗和一面黄旗叫做“一组”。看屏幕,我用圆圈圈出来表示他们是“一组”。板书:一组。

后面也是一组一组地,那么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吗?第三组、、、师:我们把后面出现的图形跟前面图形一模一样的这种方式叫做“重复现出现”。(板书:重复出现),齐读:(板书:重复出现)

2、彩花

师:来,我们再看看漂亮的花有什么规律? 生:绿花、紫花、绿花、紫花„„

师:绿花、紫花叫一什么来?看屏幕,王老师把他俩圈起来表示他俩是一组。

师:谁能说说这行花,谁在重复出现呢? 生1:绿花、紫花重复出现。师:说得真好

我们试试把规律读出来(屏幕出示下图)边出现学生边读。生齐读:绿花、紫花、绿花、紫花、师:停,这样读声音太平,不容易听出谁与谁是一组的,有什么办法让人一听就能听出绿花和紫花是一组的呢?看谁有什么创意?

1生: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听出来了吗?他在“一组”和“一组”之间干什么呀? 生:停顿一下。

(师:王老师出个建议,咱们读完一组,稍停一下,再读下一组好不好,)预备,开始!

生齐读: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这样规律就听地很清楚了,真棒!

3、花灯

师:花灯有什么规律呢?把规律读出来

生齐读:紫灯笼、黄灯笼、紫灯笼、黄灯笼、、、、、、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紫灯笼、黄灯笼重复现出现,也可以简单地说: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在重复现出现。

4、小朋友

师:下一个是谁?我们把他读出来吧。把规律读对了她就出现了

生齐读: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再往后呢? 师:同学们把规律读对了,我们把它请出来把(点)。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生:女孩、男孩、是一组,在重复出现。

师:好了,很好!找规律还没有完呢!我们刚才找到的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看出来的,现在找难的了,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屏幕出示下图)

生:3个图形是一组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做坐好 师:读一读

生齐读: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 师:王老师有个问题,谁在重复出现呢?(看屏幕)果然是(屏幕出示下图)

生1:红、红、蓝重复出现。

师:说得真好,咱们一起读一读,开始!(可以越来越快)生齐读:红、红、蓝(停)红、红、蓝(停)„„师:要还有呢?、、、、、、、师:谁是一组的?谁是重复出现的?

小结:同学们,会找规律了吗?咱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找规律,找规律时,我们都是首先发现一组,特别是第一组,第一组看清楚了,后面都是重复出现的,对不对?但是我还想说,同学们,人们找规律都不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找到规律以后利用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找规律的目的是为了用

规律,(板书:用规律)看谁能用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

1、接着往下摆

师:上面有什么呀?把汉堡、冰激凌圈起来是什么意思啊? 生:汉堡、冰激凌是一组,会重复出现。师:同学们真棒都会猜了,那第二组是:(一二)

2、这一行中有猪八戒、西瓜还有“?”,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师:请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规律,才可以正确地找到“?”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

生:两块西瓜

师:观察这一组时“?”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他会观察前面,观察前面就是观察第一组或第二组。真棒!

3、(课件)这一行有猴子、香蕉、梨;猴子、“?”、梨;“?”、香蕉、梨,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好好想一想第1个“?”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各有各的说法。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

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生齐:打开。(屏幕出示下图)师:第2个“?”呢?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是什么?(猴子)师:哎?为什么第一个“?”是香蕉,第2个“?”却是猴子呢? 生:看前面的。

师:说说看前面的哪几个图形?

生:猴子、香蕉、梨是一组的。它们重复出现 师:好,说得好

(二)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动作中的规律

师:大家刚才学习找规律,用规律都很积极认真,现在有点累了吧!我们来做个律动吧,动作: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从刚才的动作中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动作中有规律。

师:你发现哪些动作有规律?能做一做给大家看吗?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为一组,后面重复出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真了不起!

2、声音中的规律

王老师说一些词,你能不能发现王老师词的规律,如果发现规律就跟着读读下去:(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谁在重复出现?

(2)口号:1234

3、看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1)图片:斑马,你怎么知道是斑马?热带鱼(2)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哪些?说一说(3)请看王老师搜集的有规律的图片

师: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规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美的图片,那大家想不想也用规律创造出漂亮的图画呢?

(三)创造规律

1、师:老师这儿有一排花(发练习纸),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按你们喜欢的规律涂色,看谁设计的最飘亮!

2、学生认真设计并涂色,师巡视观察,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3、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其他生找出规律并叙述规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开心吗?为什么? 生:我学会了找规律。生:我知道怎样用规律。

5.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并会熟练比较。

2.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比较的过程,得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得出比较的方法,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发现并小结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6.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六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分辨各类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生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角三角形。生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生:在好多地方都见过,例如课堂上用的三角尺,脖子上带的红领巾。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藏着三角形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投影出示一些带有三角形景物的图片,学生用手比划出发现的三角形)。

师: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觉? 生1:怎么有这么多的三角形? 生2:三角形的种类可真多啊!

师: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2.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老师选择了一些屏幕上出现的三角形放在材料袋里,请同学们给他们分分类,在操作之前我们来看看提示(投影出示):

A、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 B、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C、每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讨论讨论,接着进行分类。(2)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类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很快就分好时,适机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同学很快就分好了,你们还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类吗?”学生尝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呢?(一组同学展示分类)师:先告诉大家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分了几类?

生:我们组是按角分的,分了三类。

师:为了便于说明,请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贴到黑板上来好吗?(学生将手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贴到黑板上)板书:按角分

师:还有别的分类标准吗? 生:我们是按边分的。

师:分成几类?请把你们组的分类也贴到黑板上。(另一组学生将手中的三角形贴到黑板上)板书:按边分师:下面的同学,除了按角分和按边分,还有别的标准吗?

生:没有了。

师:请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和你们分得一样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黑板上两种分类)按角分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这样分类的理由或想法?

生: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就分到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分到一起,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到一起。

师:其他按角分的同学,觉得他们的理由充分吗? 生:充分。

师:按边分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思考的?

生:我们是按照三条边相不相等来分的,这一行三条边都相等就分到一类,只有两条边相等的分到第二类,最后三条边都不相等的分到一类。

(4)研究按角分的三角形。【学生观看学习微课视频《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视频内容:

首先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三种常用的角:锐角小于90°;直角是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那么,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6个三角形分成三类,摆在方框内吗?赶快动手摆一摆吧!

来,一起把我们的想法整理整理:1号和6号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一类:2号和4号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二类:3号和5号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三类。

请你思考一下: 按角分的三角形,除了这三类,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我们可以再多找一些三角形验证我们的猜想。看,电线杆上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属于第二类,自行车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属于第一类,铁架上的大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属于第三类,停车场的标志三个角都是锐角,也属于第一类。看来,三角形按角分,只能分成三类。那么你能给这三类分别起个名字吗?

我们一起来总结:三角形按角分成三类,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是钝角三角形。

你学会了吗?做个小练习试试!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锐角三角形有(3)(4)(5)、钝角三角形有(2),直角三角形有(1)。你做对了吗?如果做对了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

简单的问题难不住你,我们向智慧岛出发。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哦,它是直角三角形!你猜对了吗?继续向下看:猜猜这次会是什么三角形?哦,是钝角三角形!你猜对了吗?还有一个信封,请看,这次又会是什么三角形?哦,它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这次你猜对了吗?如果猜对了,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5)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

师:我们再来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第一类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像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叫它一般三角形,也叫任意三角形(板书:一般三角形)师投影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老师这也有一个这样的一般三角形,当有两条边相等的时候,就变成了黑板上第几类的三角形?

生:变成第二类的了。

师:这两条相等的边就叫做腰,起个名字吧? 生异口同声: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师:你觉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生1:就是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

生2:还有一个就是对折后有两条边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师:你太会想办法了!我们看看这两条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剩下的两个叫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吧!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师:如果三条边都相等了,就成了黑板上第几类的三角形?叫什么好? 生争先恐后回答: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 师:符合什么条件的是等边三角形? 生:必须三条边都相等的才是等边三角形。

师: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你觉不觉得他们长得有点像啊,哪里像呢? 生:他们都有两条边相等。

师:你觉得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我觉得不是,因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而等边三角形要有三条边相等。师:等边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只要满足有两条边相等就可以了。所以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巩固拓展。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我们按照角和边两种不同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分的很准确。现在,有一些可爱的三角形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请大家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大家愿意帮忙吗?出示练习题(教科书35页第4题)。

生1:锐角三角形有①⑥⑦,直角三角形有③⑧,钝角三角形有②④⑤。师:有不同的意见吗?还可以怎样分呢? 生:①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⑦还是等边三角形。师:通过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你发现了什么?

生:⑦有很多名字: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观察得真认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同一个三角形可以归类在不同的集合图中。

(2)师:交了这么多三角形朋友,大家高兴吗?你能分别把它们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在点子图中设计,并上台展示。

4、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7.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七

分数与除法(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朋友,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

师: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辛苦。一日。他们赶了一整天的路,又累又饿。不过,运气不错,夜晚十分,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打算讨些斋饭。你别说,收获真不小,(课件出示:8个鸡蛋,1个西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

师:看到这么多食物,八戒可乐坏了,伸手就去拿,师傅急忙说:“且慢,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愿意来帮他们分分吗?可以怎样分?(学生讨论分法)

师:别急,我们先来一样一样分,先来分鸡蛋,谁来列式?

生:8÷4=2(个)

师:为什么选择用除法?

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

师:说得好!接着分什么?怎样列式?

生:分西瓜。

生:1÷4=0.25(个)

生:1÷4= 1/4(个)

师:为什么得 个?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西瓜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所以每人平均分得1/4 块。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在我们计算除法时,得到的商也许是整数,也许是小数,还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也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想: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1÷3得多少

引导学生理解:1÷3=1/3(个)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个蛋糕的 1/3,借助图形,一个蛋糕的 1/3 也就是1/3 块蛋糕。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出示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1)分组讨论,如何来分?怎样列式?

3÷4=3/4(块)

(2)生合作,汇报展示:

(3)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3、小结: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1÷3=1/3

3÷4= 3/4

3÷5=3/5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 /b

(b≠0)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3=1/3

3÷4= 3/4

3÷5=3/5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 ÷ b = a / b

8.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八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两个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和倍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在数的体系中来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做好认知铺垫;

3.在活动中反复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的同时,培养单位意识,渗透单位、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学习难点】领悟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课前谈话】

有位同学分享了老师带来的苹果,好吃吗?

什么味道?

还有什么味?

数学老师带来的苹果还应该有数学味吧!

想一想,你吃了多少苹果?

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

说得真完整!首先,说明了分的是一个苹果。其次,强调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更重要的是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份是谁的。谁能象他这样完整的说一下的含义?(生说)

这节课我们就以分苹果为例再次认识分数。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

1.借经验,扩展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情景:我吃了8个苹果的。)

师:丽丽的妈妈买了8个苹果,丽丽吃了其中的一部分,是几个呢?

生:丽丽吃了2个苹果。

师:你是怎样猜出2个的?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师: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有疑惑:昨天我们分的是一个苹果,一个苹果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板书:“1”),我们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不够一个整体(板书:不够),所以我们用了比1小的来表示,这一点毫无疑问。而这里,丽丽吃的可是2个苹果呀,怎么也能用来表示呢?生1:因为这里是把8个苹果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4份。

生2:虽然每份是2个,但它还是不够一个整体,因为这里一个整体指的是8个苹果。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是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圈起8个苹果)。这样看来2个苹果当然不够一个整体了,用表示也就理所当然了!是吗?(是)

师:经过这场小小的辩论,我们对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那你们能完整的说出在这里的含义吗?试试看!(教师指图引导说)

师:老师来规范一下语言:(边指图边说)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这8个苹果的。

(同桌互相说,再指名完整地说。)

2.提升经验,认识单位“1”

师:(课件依次出示)如果是1200个苹果,能不能看做一个整体?一堆呢?你能分别得到它们的吗?

(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演示课件)

师:请你对比思考,由分1个苹果到分8个、1200个再到一堆,这其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课件依次出示四幅平均分图)

生:个数在变,不变。

师:为什么不变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

师:这么说这个分母4是由谁决定的?

生:是由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

师:与这个整体是几个苹果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所以说不管是一个苹果、8个苹果、1200个苹果,还是一堆苹果,只要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课件演示)

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做单位“1”。(课件演示)

师:1可以是1个苹果吗?可以是一堆苹果?可以是一亿个苹果吗?这个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

生:无限大。

师:有多小呢?(生相互窥视,举棋不定。个别同学说:最小是1。)

师:这是个苹果,我们能不能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一份是谁的?(一块苹果的)那它(一块苹果)就是单位“1”了。我们再把刚刚分得的那一小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谁的?(那一小小份苹果的)这样那一小小份苹果就是单位“1”了。继续分,单位“1”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不能小没了吧?可以说无限小,但不能是0。

师:单位“1”只能表示苹果吗?请举个例子。(学生举例)

师:单位“1”是自然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能无限的大,也能无限的小(比0大)。你想对单位“1”说什么?

生:单位“1”你真神奇!

3.深化认知,感受分数单位

师:(指着图片及板书)一份是,2份呢?3份?4份?(板书:、、)

师: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呢?

师:、、都是由谁组成的?(完善板书:→、、)

师:你看我们无形之中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圈出)

师:它是组成分数的单位,所以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分数单位是分谁得来的?

生:单位“1”。

师: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板书:(一份)几分之一)

师:请看屏幕: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许多分数,如1个是,2个是,3个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一遍)

师:想一想,还能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从而创造出分数单位几分之一?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哪些分数?(同桌两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如1个是,2个是,3个是……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3个是……

师:一口气说了8个分数,厉害!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也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

师:以后你会知道还能组成好多分数。

师:你有问题要问吗?(指着两份中的一份)这里的一份能用表示吗?

(讨论交流)

师:(课件)通过平均分,我们创造出了、、三个不同的分数单位,你还能继续创造吗?

9.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九

教学内容:31-33页例1—例3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B、使学生直观的感知计数单位“个”“十”“百”,并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C、通过对100以内各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数学思考目标:

A、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B、通过独立操作,使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A、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合作精神。

B、引导学生观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诱发发现与探究的学习需求。C、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组成。教学难点:几十九的下一数的接数。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数位桶。学具准备:小棒,数位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看,在绿色的大草原上,一群群小羊正在吃草,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只羊呢? 给你们提供3个备选答案:20只,98只,100只。

学生猜测。

为什么都不猜是20只呢? 使学生说出:比20多多了。

师:到底是98只还是100只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1页,认真的数一数图中有多少只小羊?

2、学生活动。

指名说一说数的结果。

师:其实,这是一幅百羊图,正好是100只,谁数对了?

怎么数不容易出错?

总结:在数数的时候,同学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边指边数,指的和数的一样快,就不容易出错了。

3、导课: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比2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

二、认识100以内各数。

1、教师示范数铅笔。

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多少枝,好吗?

师生一起数出:1、2、3…….40。

师:原来这是40枝铅笔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数的?

生1:我们是一根一根的数的。生2:数到10根就捆起来。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满十根打一捆,那这一捆就表示一个——? 生齐答:十

得出:10个一就是一个十。

(板书)

那40是几个十呢?

(生:40是4个十)出示: 40里面有4个十。

2、自己数小棒。

师:刚才大家看了老师数铅笔的过程,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数数你的小棒吗?

老师有3个要求,请看大屏幕: ① 边拿边数,拿的和数的要一样快。② 满10根捆起来。③ 数完放进数位桶里。师: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吧。学生活动。

指名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你的小棒是多少根呀?你是怎么放的?(生:整捆的放在十位桶里,单根的放进个位桶里。)也就是说,整捆的表示几个十,单根的表示几个一,是吗? 好,我们来看看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总结: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35)再指名展示:

师:这次我们来猜猜他有多少根小棒,好吗?

怎么猜呢?小朋友可以向他提问题,根据他的回答来猜。生生互动。

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棒是不是48根?(师生一起数)48是几个十几个一呢?

师:下面,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你的小棒的组成。

3、数两个人的小棒。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同桌两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下面,把两个人的小棒合到一个数位桶里去。两个人先商量一下怎么放。好,看那族同桌动作最快?

生活动,指名展示: 你们两个的合起来是多少根?你们是怎么放的?

(生:整捆的都放进十位桶,单根的都放进个位桶)

你们都是这样放的吗? 师生一起数,验证。

再指名展示:

你们的合起来是多少根? 90 师生一起数,发现:只有8捆,个位桶里有10根没有打捆。师:这样对吗?应该怎么办?(把10根捆起来,放进十位桶。)强调:满十根要打成捆。没有打捆的改正以下。

4、数出100根小棒。

指名展示:我们来数数他们两个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生一起数:1个十,2个十,…….9个十。91、92、93、94、95. 合起来是?(95),9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呀? 师:好,再添一根呢?(96)一直添到99。师:如果再加一根呢?(100)

现在个位桶里有几个一呢?(10个)怎么办呢?(捆起来放进十位桶里)那现在是几个十了?(10个)

我们可以把这10捆合成一大捆,放进十位左边的百位桶里,就表示一个百。

也就是说10个十就是一百。(板书)

这样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数的单位——百。

5、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数出了100根小棒,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数的过程: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就是十。

10个10个的数,10个十就是一百。

三、巩固与练习。

1、接数全班人数。

师:数数的用处可大了,比如要知道我们1.1班的人数,就可以来数一数。下面我们用排火车的方法来数数咱班有多少名同学,好吗?

全班接数出人数。

师:刚才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到39的时候,后面的同学接得有点慢,我们来帮帮他。

教师出示39根小棒,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再加上一根,就是几个一?(10)怎么办?(打成捆)

再加上一捆,就是几个十?(4)所以39的后面是40。

问:那49的后面呢?69呢?89呢 ?99呢?

生齐答。

2、猜学号。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请你来猜猜他们的学号是多少? 课件出示,指名读题,指名来猜。

3、按顺序填数。

课件出示,指名说一说:这组数是怎么数的?并填数。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用这些数说句话吗?我先来示范一下:我今年29岁,家住堤口路41号,我每天乘坐85路公交车来上班。谁来试试?

指名说一说。

10.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实录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及周角的概念。2,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依据度数,区分各种角。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教学用具:

量角器,活动角,三角板,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画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图形?

生:角、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图形叫做角?

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师:那这里叫做角的(边),这里叫做角的(顶点)。(用手指着角)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了,那我们今天就来

学习新的内容,角的分类。(出示板书)★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拿出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纸,然后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做

先把这张纸上下对折,然后再左右对折,(压痕重一些)然后

我们把它展开,观察纸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出现了四个角。

师:那我们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这四个角都是多少度?

生:都是90°。

师:我们通过的测量得出所有的角都是90°,我们把这种90°的角焦作直角。我们黑板上的图形中有直角吗?

生:有。

师:(板书直角,并表明90°)我们在表示直角的可以用直角符

号来表示。★

师:那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直角呢?

生:(站起来举例说明)(注意指角的方式)(角存在与面上)★

师:(拿出三角板)三角板中这个直角与黑板的直角哪个大?

生:黑板大。(一样大)

师:是的吗(把三角板的直角与黑板的直角重合)现在观察是什

么样的?

生:一样大。

师:黑板的边么长,但三角板的边这么短。为什么他们的角一样

大呢?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出示活动角)大家看我手里这个角,是什么角(直角),(把

角的两边进行伸缩),两条边变长了吗?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生:没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

关)

师:而且张开的越大,(角越大)。

师:现在黑板上的是什么角?(直角),然后一条边不动,另一条

边转动。(每转到一定程度,问一次同学,是角吗?

直到转动到平角位置。)还是角吗?

生:是(不是)。

师:这是角的一条边吗?这是角的另一条边吗?中间是不是顶点? 所以这个图形是角吗?★

生:是。

师:那这个角与其他的角有什么特点?或者不一样的地方?

生:角的两条边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很好,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那同学们知道平角的度

数吗?(提示平角是由两个直角组成的)

出示ppt 师:那现在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围绕着顶点转动。

直到现在两条边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还是角吗?

生:回答不一。

师:我们再来回顾下角的特点。角是由。。、生:一起回顾角的概念。

师:那这是角吗?(出示周角),他是否有两条边?是否有一个顶点?

生:是。

师:那我们就把这样围绕顶点旋转,两条边重合在一起的角,叫做周角。

师:那周角的度数,大家能得到吗?

生:根据周角是由平角转动得来,可以得出周角的度数是360°。

师:出示ppt,明确周角的度数。

再此,回顾一下刚才平角与周角的形成与度数,并让同学们总结出一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那关于角,我们还学过哪些?

生:还学过锐角和钝角。

师:我们以前对锐角的定义是什么样的?

生:比直角小。

师:今天我们能否把锐角的度数确定下呢?(锐角是小于直角,也就是小于90°)

师:那钝角呢?

生:是大于直角,也就是大于90°。

师:我们刚刚学习的平角是多少度?它也属于钝角吗?

生:不是。平角不属于钝角。

师:所以我们定义钝角范围不仅仅大于90°,还应该小于180°(出示板书)

三、练习巩固 内化提高

Ppt出示

1.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1周角=()直角

2.89度的角是()角 3.平角的度数是()的2倍。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4.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5.大于90°的角都叫钝角 对吗? 3和6 5和6 2和8 4和9 6用>或<来表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你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

课堂结束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

小于90度 直角

等于90度 钝角

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

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

周角

上一篇:公司员工个人辞职申请书下一篇:5月1日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