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共13篇)
1.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一
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
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料为手段,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为了达到让学生感受爱的目的,我运用影视文件、歌曲欣赏、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得到爱的体验。
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以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载体,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在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验,激趣,能力
一、回归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品社课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让品社课回归生活, 是搞好品社课教学的前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表象阶段, 感性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情境,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同学之间》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事例, 或融洽、或误会, 并说出是怎样相处或解除误会的。学生讨论得很热烈, 争相发言:有的说同学帮自己辅导功课;有的说下雨的时候, 同学打雨伞送他回家;有的说自己和同学发生了误会, 最终通过写小纸条又和好了……这些真实又不乏真诚的例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我在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的同时, 又指导学生应该如何与人相处——首先要尊重他人, 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做人要以诚为本;要向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同样, 我在教品社课的其他内容时, 都会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并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切实的感受, 懂得一些常识和道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启发学生, 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 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 发展学生的心智, 并有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认识并学会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 因为很多学生平时总是把父母对自己的疼爱视为享受阳光一样自然, 很少去回味、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 把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用绘画、诗歌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认识到了家长的苦心和自己以前的不懂事, 并且产生了新的感悟和认识。基于平时上课的内容, 我大致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的。
1.有目的地激发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
2.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体验。例如通过开展“我是小摄影师”“小型辩论会”“故事大王”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和调查的过程中, 产生美妙的感受, 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3.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小学生喜欢被表扬, 尤其是得到教师的夸奖后, 学生会获得一种价值感。因此, 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让学生慢慢趋向于社会道德标准, 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4.组织讨论会, 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认识和感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认识事情比较简单, 因此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 组织一些讨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样, 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在教师的肯定、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激励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品社课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让他们认识、理解和感悟所受的教育, 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增强其参与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 我是这样让学生参与实践的。
1.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小学生模仿能力强, 我常常根据所教内容, 鼓励学生依照生活里的真实物象, 做出模拟表演。学生在可爱、逼真的表演中会运用所学知识, 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 从而增加了知识技能训练, 并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平安回家》一课中的表演, 惟妙惟肖:有的学生扮演交警, 有的表演闯红灯的叔叔……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想象, 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运用了一些交通标志, 用行动体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外, 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缺少安全标志的岔路口, 模拟了人车混杂、横穿马路的危险情境, 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每逢节假日, 我都会组织学生以参观或走向街头展开调查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讲《社区——我的大“家”》一节内容时, 我安排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设施和发生的新鲜事, 以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例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社区调查, 问题包括:你调查的社区开展了哪些活动?说说你参与社区活动的情景?社区里有没有志愿者活动?你想做志愿者吗?想不想伸出友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等。教师在学生活动后, 要肯定学生的做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和同学交流意见和看法。
四、品社课堂要延伸至生活和社会
完美的教学活动, 会把课堂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生活中去,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会生活,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来自社会的爱》一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安排的:首先,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为了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爱, 并懂得回报;其次, 让学生知道除了学校和家庭, 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和爱护着少年儿童;最后, 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定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 并从中体会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总的说来, 在品社课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教学来自生活, 生活即为教学”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 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能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真正的乐趣, 真正实现品德和社会的紧密相连, 实现品社课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吴菊云.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 (11) .
3.小学三年级语音教学现状及反思 篇三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单元中,有单独的语音教学板块,即Lets spell部分,这说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成为我经常关注、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一、三年级语音教学面临的现状
我所教的三年级,只有16人。优生很少,而学困生却不少。下面我将谈谈三年级语音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26个英文字母容易与拼音混淆
这似乎是个通病。一年级学习了拼音,开始拼读生字。二年级继续强化拼音的拼读意识。通过两年的拼音学习和实践,学生似乎将拼音掌握得很“牢固”了。因此到三年级后,当他们再接触似曾相识的字母时,就会兴奋地脱口而出,将A a/ei/读成a,Gg /d?誻i:/读成g等诸如此类的错误。
2.语音拼读意识不强
虽然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面对生词,本就语音知识匮乏的他们,寄希望于机械地模仿我的发音,这忽视了语音拼读的整体意识。面对着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拼读,心口难开。
二、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措施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法,逐步地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爱上语音呢?
1.拼音的先入为主,造成了一定的语音学习混淆
我认为,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先爱上字母。英文歌曲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看英文字母歌的动画,学生被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字母吸引住了,甚至有学生还跟着哼唱了几句。尽管我听到了学生已经将英文字母误唱为拼音,也没有打扰他唱歌的兴致。教材内容安排先学唱字母歌,是为了能整体感知26个字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学歌中,我带着学生指读歌词,采用小组读、个人读及开火车读等形式,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较大的发音。对于小错误,我暂时先放在一旁,没有使劲去纠正其发音,以免打击他们语音学习的积极性。
(1)游戏方式巩固歌曲。全班开火车唱字母歌,而我随机抽取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当某个学生唱到出示的字母时,则站起来并大声唱出来,这能测试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反应能力。如果学生错误,则会上台表演以示惩罚,学生表现得兴趣很大。
(2)绘本方式整体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于是我利用绘本这种故事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三年级下册就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了。第一单元是学习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音呈现环节,我在PPT中结合卡通人物出示了以下句子:This is the dad. He has a cat. The cat is in the bag. The bag is in his hand. “Meu , meu...” 配上小猫跑了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简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朗读故事,然后将标注了a的单词放在一起,让他们发现单词的共同点,即a在单词中的发音/?覸/。延伸拓展环节,又以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我努力创设故事情境学习并巩固语音知识。
2.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语音知识,拼读意识在形成中,语音习惯也在培养中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我教会他们一套音标手语操,比如b/b/两手在胸前反向靠着,然后向两旁拨开;k/k/一手在嘴前做咳嗽状等。学生说说动动,显得特别有趣和兴奋,甚至他们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动作。我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以后的英语课中,面对较短的单词,我都会鼓励学生试着自主地拼读出来。起初,他们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只要我做出音标手语操中的动作,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小声拼读着。再加上评价机制的作用,即拼对一次就可获得3分的奖励,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拆分音素和手语操结合起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拼读意识。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它是口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人们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语音片段。一个音素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的单音。教学中,如单词cat就有三个音素/k/,/?藜e/,/t/,在我动作的指引下,学生尝试着拼读。拼读不准确,我不及时纠正,直到有学生拼读正确,我予以加分表扬,这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种拆分法,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拼读简单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语音教学,教师重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师生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强化拼读意识,大胆开口尝试,爱上语音!
参考文献:
4.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四
我虽然心里很清楚学生的品德培养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没有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同语文教学一样重视,有时甚至占用品社课的时间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今天进行《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举手了。其实,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更重要,比老师强制地要求学生做这做那效果更好。
《做学习的主人》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中的第三个主题。学习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我引导学生找冬冬的烦恼,并通过“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办?”和“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怎么说?”两个问题,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再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办法――靠自己或请教别人。我不急于判定哪个方法好。而是延伸了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和烦恼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于是,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纷纷举起了小手,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困难。 “我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烦恼。” “我拼音会出错。” “我课文背不会。”“字的.意思不知道。”“作文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李思远和陈祈帆还说出了心底的话:“我做着作业会很烦躁,不耐烦。”还有数学题不会列算式,英语不会读,不会炒菜等问题,我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根据为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分类。
接着,我让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与烦恼。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发言很积极。对于作文,纷纷说出了这些方法:1、多看获奖作文,多看课外火书;2、看习作要求,多观察、会想象、多思考;3、会用好词好句;4、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通不通顺等,我还补充了要会专心听讲,听老师讲写作方法,请教家长帮忙修改,同学互相修等。随后,我让学生看着黑板自己说一说。当我问,用上这些方法会写作文了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了”。我把作文这个问题擦去。
就这样,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解决办法,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擦去。由于学生发言较多,直到下课铃响还没解决完,我问同学们“现在解决还是留到下次课?”“现在。”我很欣慰。我们继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总结出――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全部结束,下课至少已经五分钟了!第二个内容 “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时间完成,留到下节课。
5.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五
第三单元 第三课 防止火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态度:认识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意识。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知道怎样报火警。
知识:杜绝引起火灾的行为,知道报火警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从这一课中深刻的体会到火灾的重大危害,以儿童的口吻引出火,谈火的用途让学生从画面中初步体验、感悟火灾的危害,这里让学生充分的谈。学生出示资料和教师出示资料都是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火灾造成的巨大危害;分析儿童玩火的事例,以及造成的危害,应该怎样避免火灾的发生,教育孩子不玩火,要有防火意识;模拟打119,让孩子在模拟中学会打119的注意事项,不仅自己要有消防意识,也让全社会的人提高防火意识,最后将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行。
本课的不足: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讨论的时间较短,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在小组中充分的讨论、交流从而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火灾的重大危害。
6.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六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竭力试图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读读父母的信,使孩子和父母进行深入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教学中,老师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特别是课前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上课时,让孩子打开来读这封来自父母的信这一环节,真实地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法,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非常感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为此,我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7.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理念
遵循《课标》理念, 追求“公开课”的常态化, 合理利用小足球开展多种学练活动, 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动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旨在通过教学的有效推进, 使学生学有目标, 练有进步;实现“团结合作, 人人进步”的课堂理念。
(二) 教材的选择
季浏教授曾提出, 运动技能的选择主要有三个依据, 一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联系, 三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脚内侧传球”作为小足球单元教学中的基础动作技能之一, 是区别于正规的足球脚内侧传球的。旨在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在“体验式”、“信任式”的学练中感受传球的快乐, 力求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能够学会合作, 找到自信。
(三) 学情的分析
我校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且活泼好动,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对足球的教学兴趣深厚且充满期待, 有利于组织教学的实施。
(四) 过程的预设
1. 身体总动员——热身运动:
创设“信号球”、“照镜子”、“钟点球”、“找朋友”等游戏情景, 激发学生对小足球兴趣, 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2. 快乐体验——合作学习:
以“快乐足球”为主线, 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 理解动作要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练, 基本掌握动作方法。尝试从“丁字步”法→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练习→运球射门练习,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课堂实践中还通过观察 (老师或他人的动作, 了解动作过程) →体验 (定位球、活动球, 挑战自我) →比较 (自己和同伴的动作差异) →领悟 (动作的要领) →超越 (争做小射手) , 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游戏“争当小明星”, 既发展了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足球的魅力。
3. 快乐放松——恢复身心:
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拉伸肌肉, 放松心情, 通过大脑回放学练过程、游戏情景, 为自己在课中的表现亮分, 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反思
(一) 教学方法的反思
1. 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方法:“以生为本”不能空谈
2. 要依据教师特点选择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受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个性特点影响。不同性格的教师, 呈现教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是活泼的、内向的、沉稳的还是幽默的, 实践中我们应以自己独有的特性选择教学方法, 通过我们的自身形象、语言、肢体等来演绎好方法, 而且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 本节课就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作, 在教学中还引入“红太狼”的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课堂更加有趣生动。课中在熟悉球性这样描述:“看老师, 滚一滚这只球, 滚一滚, 好像球儿给你脚底做按摩对不对?”、“我是红太狼, 踢给我 (教师跳起来向学生招手) , 我要把你们的爱心带回家, 你们愿不愿意?好, 祝贺你们!大拇指奖给你们。”
3. 依据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方法:
对于足球教材, 最根本的就是有球没球、有多少球、有什么样的场地等问题;但无论条件如何, 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 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如, 在学练过程中对“脚内侧”的认识, 通过“盘踢球”的练习, 将脚内侧“小标贴” (常态课中, 脚内侧“小标贴”可事先让学生用粉笔画个圆圈替代) 当作笑脸亲小足球, 踢球过程中能“用力亲到足球”等方法, 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动作, 体验动作。有人也许会说, 你这节课人手一球, 这样好的条件谁不会上, 可没有足球, 我们可以创造条件, 如:用纸球替代足球, 组织学生利用雨天室内课或在家动手制作, 给学生创造感受“足球”的机会, 这样, 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足球梦有实现的可能。而面对不同的学生 (借班上课) , 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出调节。如:游戏“找朋友”在本校做, 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学生兴奋, 有自信, 带球活动范围大, 效果明显。借班上课的学生不一定有足球运动基础, 带球活动比较小心, 范围小。因此, 教师的语言把握、现场调控也要及时跟进, 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 教学特色的反思
1. 整体性的游戏运用:
充分利用小足球创设多种游戏, 体现人球合一的教学情境,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如, 在准备部分中创设“照镜子”小游戏, 替代了平时的徒手操。初次执教, 动作创编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 做到既简单易学, 又富有童趣, 效果较好。再次执教时, 主教材中“丁字步”等教学法的运用, 反过来对“照镜子”游戏有了新的启示,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在兴奋、紧张的过程中感受所要学的动作。于是, 笔者针对主教材重新设计了照镜子动作, 从上肢到下肢、从动作的快与慢、从标准的体操动作到模仿小动物的形象、从动作迁移 (为主教材学习所用的辅助动作如:钟摆动作、丁字步站位的芭蕾手位、踢毽子、站立式起跑动作等) 到腿部各关节的活动, 动作编排新颖、有趣, 学生学得投入、开心,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准备活动。
2. 针对性的讲解与示范:
说到讲解与示范, 大家一定会想到两个词:精炼与规范。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能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并不是容易之事。在组内研讨的过程中, 在和足球教练的交流中, 笔者通过口诀和“丁字步”法来解决认知的问题。如, 以右脚传球为例, 动作要领口诀的第一稿:左侧一球支撑点, 膝盖脚踝向外展, 脚尖向上稍稍翘, 脚腕绷紧击球中, 踢完髋腿向前送。第二稿:足球在地上, 左脚在旁边, 快速甩小腿, 脚尖向上翘, 瞄准球后部, 用力踢出去。第三稿:左脚-左脚来支撑, 膝盖稍弯曲, 脚尖对前方, 离球约一脚;右脚-右脚传球时, 大腿向外翻, 脚尖向上翘, 踢球于中部, 传球方向正。第三稿中, “对”原来用的是“向”, “于”原来用的是“踢”。不难看出, 口诀的数次修改, 都是向着小学生的认知点靠近, 靠近, 再靠近。“丁字步”法的运用降低了技术动作要求,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丁字步”站位找传球方向→“丁字步”钟摆动作练习→固定球练习→传球练习→传球射门游戏, 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中, 教师结合形象的语言和示范, 使每一步都自然理成。
3. 互动性的激励语言:
教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 针对课堂中因为学生走神、转换练习场景、纪律提示、队伍调动等, 恰到好处的运用互动性的语言, 比如, 说停——就停, 提问——回答等等, 这样就能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爱听表扬是孩子的天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 这些话我们不陌生。教师要舍得语言投资。笔者针对不同练习, 从集体到小组, 再从小组到个体,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 “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谢谢老师大拇指!”、“顶呱呱送给你!”、红队的5号做得真棒!等等。课中, 互动声音响亮、师生精神饱满, 这就充分说明了有效运用互动性的激励语言的作用。
(三) 存在问题的反思
小足球教学和其它球类教学一样, 教学中可以看得出学生对球的喜爱, 但教学中我们有时很无奈或没有底。一是器材问题。球类器材不足是普遍现象, 前面我们说, 足球不够可以用纸球替代, 但纸球和真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水平一学生用纸球可以, 水平二、三的学生再用纸球就明显不过瘾, 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部分教师对怎样教好球类教材钻研得不够, 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足够教小学生了, 成人化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 特别是球类运动还不擅长的老师, 如何教会、教好就更是个问题了。三是如何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 让一线教师能“用”得着, “用”得好。
作者简介:
俞向阳, 江苏省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盐城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练员、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优秀党员、盐城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8.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八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要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桥梁的要求。对待学生,我们要做到“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这要求我们常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用爱心放飞希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2.要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的自身魅力
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上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3.尊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天经地义,但老师也应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不能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忽略学生感受。如经常上课拖堂、随便挪用学生活动课、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我想只有师生相互尊重,换位思考,才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保持快乐心态
快乐的老师创造快乐的学生,只有老师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但老师也是人,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心态好难。作為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重,学会忘我工作,在面对学生时努力摒弃懊恼,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5.勇于反思
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错误,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质教育。
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比如导入新课、重难点突破等。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非案例;既可以是教师事先创设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堂实情即兴创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本身,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促成有效教学。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学生获得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所以,教师应从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出发,清晰地阐述内容,使学生能按照逻辑顺序逐步理解;要利用班级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促成课堂的生成性,使课堂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实在具体的,也可以是某种期待;总之要体现真诚和个性特色;同时,评价要有策略性和鼓励性。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结合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实际,联系社会问题来谈看法,谈感受。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9.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九
第一、课堂上,教师 珍惜可生成的以及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可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达到教学从知识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幼小的学生 ,他们稚嫩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小心翼翼的对待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从而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
第二、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张扬个性。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他们的那些在成人眼里的“错误”,总有自己的想法和动机,我们作为育人者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的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机会。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诱导教育他们。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有深刻的影响。
10.五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十
本课教材是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孩子们通过五年时间的学习生活,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班集体、新的人际关系;为了让孩子学会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集体、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更加重视对儿童生活情感的陶冶。新课标中提到的“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注意了与六年级《品德与生活》、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如《天天好心情》、《我们一起成长》,以及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心中有阳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及远螺旋上升,都是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好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得教学中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等课程综合目标能更好地实现。
学情分析
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缺少快乐的学生。这些学生感到缺少快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学生的生活环境本身缺少快乐,或近期家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响了孩子的心情;二是学生缺少对快乐的感受力,对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令人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可以借助同学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们找找身边的快乐。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和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11.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应用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应用研究
一、教师要完善自身,敢于反思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不断学习,扩充自身的知识,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对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科目中的知识理论也在发展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身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当前所掌握和拥有的知识,要有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识,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不断学习,丰满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紧紧跟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以达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所有的知识都有相关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现实中应用它,使它在现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更新充实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特别是现实之类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识为现实服务,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轻松活泼,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虽然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但是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不分年龄大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尽力去修补和改正,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有效,让学生更加乐意接受。建立轻松愉快、生动幽默有趣的课堂,使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堂,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浏览时政要闻,和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深化对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丰富课堂,讲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教师经历,使学生感受体会到思想品德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敢于反思,改进自身的错误。教师具有渊博、深厚的思想品德知识是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教师还需要具有勇于反思的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在教学中所犯的错误以及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只有不断弥补和改进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反思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再根据实际的要求、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总结,探索和整理出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一节课后,对自身讲的课进行思考,并准备一个课堂笔记进行记录,总结并写出自身所讲的课的优点和不足,并坚持每次周末进行一次认真的教学反思,都记录在同一个本子上。教师通过每日的反思,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暗示自身的作用,在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不断修正和改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多留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意见。可以每个月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加完善和充实自身的教学课堂,更加迎合学生的需要。
二、课堂高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以学生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使教学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的需要,根据每一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读式教学、小组进行讨论”等等。教师不管运用哪一种教学方式,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体,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既要达到传授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目的,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达到共赢。因此,教师在教学后,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使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初一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校学习,他们对中学的学习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师可以经常询问一下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难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明.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4(1).
12.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十二
根据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践与调研,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 成绩突出, 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 特别是品德课绝大多数是兼职教师, 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 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 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值得思考和探索。在此, 笔者就教学与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刻意追求“师生民主”, 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体现师生民主。可是, 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 走向了极端,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 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 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 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想看就看, 想读就读, 想说就说, 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 “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 缺少信息沟通, 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 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 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 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 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 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 惟师独尊不可取, 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 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 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 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 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 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 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 形式多于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 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 不管是否需要, 是否合适, 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 打上“合作学习”旗号。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 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 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 过程设计简单, 时机把握不好, 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 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 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 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 看不到合作的必要, 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 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 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 必然有害无益。
二、盲目奉行“拿来主义”, 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带来了新气象,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 其表现如下: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 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种他人田, 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 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 一节课下来, 学生兴奋过度, 课堂倒是热热闹闹, 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 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 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 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 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 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识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 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 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 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 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三、过多依赖“情境生动”, 形式超越主题目的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活力。但个别教师的过多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情境生动”上, 一节课下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 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 图文并茂, 热闹非凡, 大有越俎代庖之势, 授课者心满意足, 听课者大饱眼福, 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商榷。一堂好课不是看它的热闹程度, 不是自始至终要高潮和精彩, 也不必是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展示。一堂好课在于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留给学生什么样的思考、启示、体验和回味?只有形式、手段服务于内容和目的, 才能让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四、过分偏重“赏识教育”, 忽视科学客观评价
赏识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绝对化倾向。我们见到有的品德课课堂, 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 教师便脱口而出, 一概以“你真棒!”“对!”“不错!”“棒极了!”或赞许的掌声笼统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模糊概念不置可否, 不予纠正, 不敢对学生说“你答错了”生怕扼杀了许多“牛顿”, 夭折了一些“爱迪生”。于是, 课堂上“好”声一片, 小红花、小五星不断发放。这样表面上的赏识, 激励作用值得怀疑, 恐怕只能使学生变得浮躁, 对表扬的功利性产生依赖, 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不良学习态度, 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激励不等于对学生一味表扬, 教育需要赏识, 同时也需要“警示”和恰当的“惩罚”。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缺少恰当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其激励作用很可能是盲目的、无效的, 甚至是负面的。因此, 在学生有了最起码的理性批判能力后, 少一点无原则的肤浅表扬, 多一点赏识和批判并举的深层次改进建议, 对学生是有益无害的。
1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十三
湖美中学
冯国越
八年级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也有半学期了,可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上课问答、期中试卷作答上来看,发现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上存在许多的误区。最大的就是认为学政治很简单,只要在书上画画重点,考场上翻翻书就行了。因此往往出现了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知识点盲目堆砌、不得要领等情况。这说明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很薄弱,他们不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根据所问的问题去认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题目明明很简单,以前类似的也做过,但再次遇到,有的学生似乎碰上了个陌生人,成了“题目认识他,而他不认识题目了”。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知识不熟悉。
很多学生认为是有了复习提纲,没必要在看教材、识记知识了,只要考前背复习提纲就可以了。孰不知,现在的题目对思想品德的考查虽然依然会依据教材知识来命题,只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对教材知识不熟悉,对重要观点不识记,答题就会不得要领,就很难把一些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
二、题目审不清。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作答时所做题目的要求审不清,造成答案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比如在做选择题中,学生还是习惯于正向思维,当遇到让选择错误选项时,只要看到一个正确的选项就入选了;题目要求回答怎么去做,而学生却会答成为什么要去做。
三、解题能力不掌握。现在的思想品德出题,更加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出题人多从社会热点和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或教训出发来命题。学生抓不住解决各种题型的方法,遇到老师课上没有讲过的新的时事、案例等问题时就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会把社会热点与教材观点、原理联系在一起,于是打开教材胡乱抄上一通或者自己信口开河乱写一通,答案缺少组织,使答案看起来混乱不堪,老师找不到答案要点,学生当然就做不对题目了。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把思想品德学好,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学生自己的勤奋努力,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要做到:
一、要认真反复地看书。
看书,首先要看目录,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列出每一课的提纲及观点;其次要抓重点,记要点,对理解、活动类的知识要重点掌握;再次,要将重点、要点知识扩展开来,再现相关的全部知识,系统复习,并力求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书本知识。只有自己悟出来的知识,才是终身受用的知识。在学习或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等掌握;还可以把有关的知识串在一起进行复习,找出容易掌握的方法。
二、要熟记基本知识点。
同学们在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必须要熟知基本知识要点。一定要熟记在心,装在脑子里,这就好比我们手中掌握了所有棋子,在开卷试题这张大棋盘上,就可以运用自如,运筹帷幄。而记忆具有遗忘的特点,因此思想品德的识记要运用小时间,勤记忆,多反复的方法,穿插在其他科的学习中间,这样既可以协调各科的学习,又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典型题要练习。
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独立审题,开卷做答,然后对照标准答案寻找与自己答案不一样的地方,再回到材料看,找一下设问和材料中有哪些提示自己没有考虑到或者哪些知识点和角度自己漏答了,再寻找与标准答案不同的原因,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逐步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四、掌握各大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08-17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09-26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周教学反思09-28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9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0-08
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9-26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家乡的明天更美好》优秀教学反思07-11
三年级品德复习资料08-31
三年级品德测试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