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2024-08-23

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共11篇)

1.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一

××市农业局党委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责任。通过层层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任务,明确目标,加强督促,强化保障,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方面着力,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动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促进全市农业工作又

好又快、科学发展。

着力抓好思想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学习教育为重要途径,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采取会议学、调研学、领导领学、专家讲学、职工自学等形式,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形势、警示、法制、党的优良传统等学习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宣讲、艾滋病防治及预防职务犯罪培训、加强作风建设专题讲座等教育活动,依理说事,就事明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科技素质能力文秘杂烩网和廉洁自律意识。今年,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紧密地把活动的总体要求与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查找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的要求,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通过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牢固树立农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部门作风和行业风气的好转,一批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生态农业建设推进慢、农业产业化发展迟缓、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得到切实加强。学习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素质、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目标要求,为全市农业工作发展夯实了党的思想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858元,同比上年增长10。

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执行力。坚持把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一是加强组织管理。针对组织构成复杂、工作性质难统一的实际,将五个畜牧党支部归口管理,设立为党总支,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管理结构。二是加强班子建设。在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推荐、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今年对各党支部班子进行改选,新任用支部书记3人、调整支委13人,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大大降低、文化程度大大提高,一批具备开拓创新精神,能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党组织班子之中,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积极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搭建平台,进一步壮大党组织队伍。今年共吸纳新党员2人,5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全局党员达到165人,占职工总人数的58。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阵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大力开展党员活动室改扩建和氛围营造,按规定征订党报党刊,精选优秀书刊、科技书籍、教育光碟充实进活动室,为党员学习、交流建立良好环境。五是加强组织交流。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城乡党组织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和大接访、大下访等活动为抓手,加强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今年把太邑乡桃树村作为廉政文化活动示范村和党组织结对共建村,进村开展丰富多彩的座谈廉政文化、赠送廉政书籍、表演廉政文艺等廉政文化活动。2名正科级领导和13名机关党员与桃树村老弱病残党员结成帮扶对子,从思想、技术、项目、产业等方面扎实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全年共帮扶桃树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1项、资金30万元,补助桃树村发展蚕桑产业经费3.5万元和困难救济金0.5万元,帮助桃树村发展蚕桑100亩,转移富余劳动力70余人。通过各项交流活动,既帮助桃树村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发展能力,又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找准了党组织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强化了群众工作观念,实现了“双赢”。

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党的组织管理。紧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加大思路创新,切实抓好制度的“废、改、立”,不断使推动工作的好做法和管理上的有效机制形成制度化,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加强管理,促进工作扎实开展。今年在继续完善“三会一课”、中心组理论学习、考勤考核、干部选拔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车管理制度,加强公车的安全管理,规范公务用车,减少浪费。进一步加大“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在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坚持执行公示、听证、通报、查询制度,有效杜绝项目建设中的各项违法违纪行为,使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公开透明。在今年建设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设备采购过程中,邀请市监察局全程参与监督,使采购招标工作透明。同时,结合职能工作实际,与市财政局共同拟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培训时间,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兑付

惠农资金的工作中,坚持采用“一卡(折)通”的方式把惠农资金兑现到农民群众,避免了补贴资金的截留、挪用。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坚持农户自愿申报、乡(镇)初审把关、市级部门确定公示的程序,使补贴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着眼转风正气、提高效能,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降低重心,面向农村,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倡导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和部门包村镇制度,进村入户访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在农村基层锻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作风。在应对今年洪涝、旱灾过程中,广大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放弃节假日,不辞劳累,奋战在灾情一线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地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作风。同时,以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为推手,在继续抓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对各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公示、听证、通报、查询,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纠正“冷、硬、横、推”的不良风气,进一步促进行业风气的好转。今年,紧紧围绕践行“三个一”和“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树立党员干部职工敢于实践、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和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意识,以善解难题、能打硬仗为标准,促进领导干部当好指挥员、战斗员、裁判员,以良好的党性修养树起“个人形象一面旗”,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展现“工作热情一团火”,以强烈的科学发展意识体现“谋事布局一盘棋”。

着力抓好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纪律保障,严格按照市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切实抓好责任措施的落实,强化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党内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加大信访和案件查处,加强纠风治乱、执法监察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今年,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的牵头任务,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疑点,突出重点地狠抓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在落实惠农政策、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产品安全监管、农机管理等涉农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和程序落实政策、兑付资金,使各项工作阳光透明,公正公平,杜绝了补贴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有效地避免了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的发生。在全年发放的粮食综合直补1379.51万元、种粮补贴369.6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50万元、良种补贴10万元的工作中,每一分惠农资金百分之百地惠及农民群众,农资、农机和农产品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保障了农业的安全生产和农村的稳定,各项工作受到群众的好评。

2.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二

1 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一“根本”, 增强精神动力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宁海县农林局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紧密结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把思想突破作为党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 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精神动力。

1.1 把突破思想重点体现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

要实现思想突破,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用突破性的思维, 创造性地谋划, 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在突破发展的道路上, 要有克服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的新思路。宁海县农林局以“转型升级发展农业, 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主题活动为载体, 结合机关“三联”机制, 强调思想突破的“五个着力”, 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 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着力破解机制体制问题, 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会用市场经济和深化改革的方法去处理现代农业发展中新生的问题, 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明晰思路、突出重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谋求发展的新突破。

1.2 突破思想要求跳出农业看农业

近几年来, 宁海借循环农业“三级模式”的打造, 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加速转型, 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日益彰显。为了突破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宁海县农林局主行跳出农业看农业的理念, “按照工业思路抓农业, 围绕主导产品抓落实”的工作思路, 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 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统一到突破发展的目标上来, 努力为突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3 突破思想要求进一步借力发展

扩大开放, 借助外地经验, 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宁海县农林局立足区域优势, 把引进项目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点, 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对外融资的融合点, 积极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向本区域集聚, 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三级模式”, 成为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 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2 抓住队伍建设这一“基础”, 加快人才培育

按照县委要求, 宁海县农林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努力探索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新途径。

2.1 创新科学的选人机制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四大要求, 逐步改革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制度, 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上岗制度, 加大中层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 不断提高选人公信度。

2.2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紧扣农业跨越式发展、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制订了科学、详尽的岗位竞聘机制, 树立重学识、重创业、重实绩、重勤廉的用人导向, 大胆起用有学识、敢拼搏、肯实干、清廉正直的优秀人才。

2.3 健全长效的育人体制

首先是打造坚实的领导集体, 局党委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 按照“三会一课”的制度要求, 不断强化学习, 努力打造在各方面能担当表率作用的坚强班子;其次是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3 抓住组织建设这一“关键”, 提高工作战斗力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全面推进机关党组织建设, 创新活动方式, 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提高干部工作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宁海县农林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的相关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工作战斗力。在工作机制上, 积极开展了“五型”机关创建活动:要求全体干部对照理论学习要求, 围绕科学发展观, 反思学习上的差距, 大兴学习之风, 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对照宗旨观念要求, 围绕三中全会精神, 反思为民服务上的差距, 大兴服务之风, 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对照创业创新要求, 围绕“进企业、解百难”活动与“三联”工作实际, 反思工作创造性上的差距, 大兴创业创新之风, 努力创建创业型机关;对照廉政勤政要求, 围绕全县干部大会, 反思干净干事思想作风上的差距, 大兴勤政之风, 努力创建廉洁型机关;对照机关管理要求, 围绕机关规范化建设, 反思工作纪律上的差距,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努力创建务实型机关。并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解放、新奉献、新跨越”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活动, 力求干部“思想新解放, 精神新奉献, 工作新跨越”。坚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扎扎实实解决好单位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把心思凝聚到事业发展上, 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 雷厉风行, 一抓到底, 以一流的工作作风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科学发展取得实效。

4 抓住服务创新这一“核心”,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是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任务, 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 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十分有限, 为此, 根据全会的精神, 必须提升服务能力支撑农业发展。宁海县农林局根据形势需要, 积极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送服务”集中行动, 按照“送政策、送项目、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的要求, 把深化县委“五大行动”见实效、构建“五大体系”强基础、推进“五大领域”创特色、抓好“两项制度改革”促落实等实践活动相关工作的落实作为重要服务内容, 紧扣农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优化现有服务项目, 创增新的服务项目, 确保工作有举措、有特色、有成效, 力争让县委满意、让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重点要树立好四种理念:

4.1 坚持服务企业的坚定理念

目前, 宁海县农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是, 正处于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 更需要服务性地指导。局机关首先把服务看成是一项帮扶工程, 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与措施,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 把服务当做是一项创新工程。服务企业不能满足于纯粹的资金投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企业,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就要下工夫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机制, 要有针对性地在政策、科技、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 不断增强企业的“再生”能力。

4.2 坚持自我提高的理念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服务即提高, 要想实践为“三农”服务, 必先提升农技人员的指导能力, 为服务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升农技人员的素质, 宁海县农林局积极组织了青年干部读书会、新老农技人员结对带徒、农技人员首问责任制等活动;健全了周前、季度会议学习制度, 农技人员首席专家评审制度等, 对他们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工作中, 以互助互进为形式, 以求实的工作态度为基础, 以创新的工作理念为动力, 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目的, 做好每一次指导, 完成每一项工作。

4.3 坚持实效帮扶的理念

为使服务工作有目标、有重点, 宁海县农林局制订了《关于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解百难”活动实施意见》, 以县级及以上28个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为重点, 组织了51名领导、科室负责人、农技人员“联企业、解百难”活动, 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指导”、“一个项目一种服务”的理念, 实行“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服务承诺机制, 帮助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4.4 坚持基地持久调研的理念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局党委要求广大干部服务企业, 必须群体联动;服务企业, 必须立足实际;服务企业, 必须突破难题;服务企业, 必须持之以恒。全局上下紧紧围绕“服务”这个中心, 建立了经常联系、现场调研指导、相互协调与通力合作制度, 针对企业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把各部门拧成一股绳, 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 形成合力,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既注重实践活动中的“点题服务”, 又重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破解”, 让干部“动”起来、“优”起来, 努力让企业“活”起来、“强”起来。

摘要:在新形势下, 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林部门的党建工作和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提升胜任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实党建工作, 成为摆在每个农业部门领导和党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宁海县农林局通过抓好四个环节, 切实增强了党建合力。

3.市召开农业工作改革发展座谈会 篇三

会上,农口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省全面直管实际,分别汇报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工作打算和改革重点。

在认真听取各部门的发言后,赵培丰市长指出:一是结合各自业务职能,完善责任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守住生产施工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二是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业亮点,要重点做好“四个一”,即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水产、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农业等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一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在南部山区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及农业生产为一体的沟域经济示范区;打造一个以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

最后,赵培丰市长强调:一是围绕建设5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科学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到2020年的中期发展规划,使巩义市“三农”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二是积极与郑州市各部门开展对接,争取跨年度项目资金能够全部拿到,与省级各部门加强对接联系,尽可能多地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吸纳整合社会资金,助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4.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四

中共**市林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领导班子直选试点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于2008年10月上旬开始至2009年2月26日召开直选大会历时5个月时间,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选择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领导班子直选试点的意见》规定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发布公告、组织报名、确定候选人、公示、直接选举和上报选举结果等工作程序,部署安排周密细致,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党员和群众参与率高,候选人推荐面广,党员群众和基层党支部的民主意愿得到充分体现,直接选举一次性成功,达到了直选试点的效果。会议由非候选人、上届直属机关委员会成员、现局领导班子成员主持,上届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作了《中共**市林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工作报告》,宣读了《关于市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换届人选的批复》,会议通过了《选举办法》和监票人。在进行选举投票前,8名候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发表了竟职演说。选举在严格、规范的过程中进行。经党员无记名投票、当场开箱、统计投票结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局直属机关委员会领导班子。

二、直选试点工作的几个突出特色

这次直选试点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无模式可借鉴、无经验供参考等诸多困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体现出了五个突出特色:

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我局党组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和支持直选试点工作,为此成立了局直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组建了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会议,从研究讨论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日程安排、到布置落实工作总结;从制定党员自荐、联名举荐、组织推荐表、到新一届领导班子构成;从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到组织报名、民主推荐、直接选举等各项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精心组织、落实到人,周密安排、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了对直选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为直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准备工作充分。我局直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等各项工作中,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稳步推进。尤其是在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多方听取意见,积极与上级党组织沟通,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反复研究讨论,仅对实施方案就进行了五次修改和完善,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直选的组织工作到位。在直选试点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实施方案、日程安排,制定了新一届委员的构成、职数、任职条件与推荐范围,制定了党员自荐、举荐和组织推荐的办法、制定了选举办法等,还印发了宣传册、发布了公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党内选举的各项规定等,确保每一位党员掌握直选试点工作的整个过程,了解每一阶段的重要环节。在选举工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党内有关制度规定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及时通报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初步候选人情况、正式候选人的公示、当场统计投票结果,当众公布选举结果等,对选举中要求公示的内容,做到了信息公开透明,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了党员群众在党内选举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四是广大党员民主意识和政治观念较强。直选试点工作期间,也正是冬春植树造林的最忙季节,我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积极参加直选试点有关的各项活动,有的同志工作上加班加点,使业务工作和选举工作两不误。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我们不得已在下午4:30召开机关党支部党员大会,招回了不在机关的所有党员,大家毫无怨言,积极投入到推荐工作中,充分展现了我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观念。

五是紧密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在直选试点工作中,从宣传发动阶段开始就将二级单位所有党员纳入直选试点工作范围,让他们充分了解试点工作的意义,激发他们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组织报名阶段,积极号召他们参与联名举荐和组织推荐,充分行使自己的党内权利,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候选人的提名范围,探索了改革候选人产生的方式。在直接选举阶段,我局又将参加选举大会的局机关全体党员扩大到局属二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实现了将扩大党内民主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体现党组织意愿的有机结合,起到了试点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发挥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

三、直选试点工作的体会

(一)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是直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我局直选试点工作得到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指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我局上报直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一届直属机关委员会领导班子构成、职数与任职条件,到二次上报民主推荐候选人情况,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都能严格把关,多次到我局与党员干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邦建和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陈学政、副书记李守国等领导同志,多次到我局调研、广泛听取局党组和党员群众对直选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并对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提出了宝贵意见,使试点工作各个环节既尊重了全体党员群众的投票结果,又确保了候选人选举广泛的群众性,也尊重了候选人个人意愿,确保了自愿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效果。

(二)依法依规操作是直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5.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五

为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全市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机关的意见》,结合市林业局机关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两创”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林业发展稳定大局,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入手,努力创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文明机关,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提高林业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推进林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林业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为目的,围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为契机,大兴学习之风,把学习业务和学习林业法规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林业,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执政为民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为林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两创”工作目标是:

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指导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发展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团队学习理念,使热爱学习增长知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党员、干部自觉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使林业干部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培养林业干部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提高林业干部的创新能力,促使林业干部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推进林业工作开创新局面。

创建“、服务型、创新型机关”要以服务为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不断更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性。市林业局承担着全市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对此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林业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稳定、制约发展的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取得于民。在巩固“三创两帮”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林业局建设成依法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民主文明、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新型机关。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方法和步骤

1、学习内容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学习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我党历史使命,基本经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好“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学习理论,统一思想,树立依法林业观念;二是学习林业业务知识,提高林业干部的综合业务素养和技能,全面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努力实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学习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知识,从而使林业干部学经济、懂经济、懂管理,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四是学习典型,通过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强化林业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强化林业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主动性,牢固树立真实、可信、快捷的职业道德,树立恪尽职守、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2、在学习形式和方法上要结合林业局机关工作实际,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强化个人自学,林业干部在工作之余要自觉进行政治理论知识和统计业务的学习,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岗位要求,本着缺啥学啥、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未达到专科学历的林业干部要在五年内拿到本科文凭,班子成员要把学习重点放在林业理论、管理知识及现代科技知识上。通过分层次分岗位学习,各有侧重、各有所获,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团队互学,要开展经常性学习。每次集中学习要围绕一个主题,要跳出“一人念,大家听”的旧框框,采取研讨式、交流式、辅导式、解剖式、恳谈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形成以老带新,内行带外行,业务强带业务弱的互帮互学活动。市林业局成立二个讲课学习组:由党组成员组成的政治经济理论研讨讲课学习组,由治沙造林科、林政资源科组成专业、现代科技知识讲课学习组,由办公室组成的写作讲课学习组。林业干部必须参加各个讲课学习组的学习。三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有计划地请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的领导同志来局作报告,传授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选派文化基础好、业务素质高的统计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为培养高层次、专门型复合人才打基础。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干部轮训、开展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培训活动,提高机关人员的素质。

3、硬化学习指标,确保学习效果。要结合目标量化管理,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分解到各业务处室,量化到林业干部,每名林业干部每年至少要精读两本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调研、理论文章总字在10000字以上。40岁以下林业干部电脑操作必须达国家一级标准。二是健全学习制度,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8次,原则上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林业干部每周要挤出三到四个小时进行自学,切实做到时间、内容、精力三落实。三是学考结合,推行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工作,干部全年参学(参考)率不低于95%,考试优良率不低于80%,干部个人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成绩不及格者,不得评为称职。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习动力。要将林业干部学习纳入局目标管理工作之中,对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成绩突出的统计干部,要在评先评优及职级职务晋升、提拔任用方面优先。

三、创建“、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方法和步骤。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增强服务意识。在做好林业行政工作的同时,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一身正气办事、一句好话送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手段,改善林业服务效率,扩大林业服务领域,提高林业服务质量。

四、加强对“两创”活动的领导,落实工作措施。

1、为加强对“两创”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两创”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张永亮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宝龙、王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何磊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支部书记温瑜任主任,刘静擎、李志英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科室负责人抓好本科室的“两创”工作,切实做到“两创”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同促进。

2、加强教育引导,正确处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关系。

一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素质,提高素质的目的是促进工作,学中干,干中学,达到有机统一。

二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实实在在,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是学习型与、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相结合,学习是源泉、是动力,服务是根本,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加强宣传和督办,营造氛围。

要加强对“两创”活动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两创”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信息交流反馈,及时总结推广“两创”活动中的经验、作法和好的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和舆论阵地,宣传林业机关“两创”活动的作法和成果。通过宣传,使社会充分了解林业机关“两创”活动的情况,促进两创活动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4、“两创”活动学习内容。

(1)、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全国“四五”普法规划和有关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学习活动,特别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信息的应用水平。局机关干部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委计算机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加大信息吸取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被时代淘汰。

(3)、立足岗位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本领。根据各科室工作性质和自身发展需要,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学习专业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办事能力、写作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干部职工力求达到“三能”,即能说、能写、能干;做到“三会”,即会电脑、会普通话(45岁以上干部职工除外)、会专业文件的草拟。

6.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六

201x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这一中心任务,走前头、作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突出抓思想、强武装,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树起思想建设的“风向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开展系列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组建以市委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省市党代表为主讲的宣讲队伍,分赴各县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乡镇、农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宣讲活动23场。深入市直基层党组织讲党课,确保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学习领会更加透彻、贯彻落实更加自觉,真正把讲话精神转化为解放思想的持久动力。通过开展“分发一枚党章、购置一套教材、组织一次授课辅

导、召开一次座谈会、做好一次宣讲”的“五个一”活动,切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二是增强看齐意识,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推进。

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龙头作用,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支部学习教育主要内容、纳入全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内容,做到中心组集中学、邀请专家辅导学、支部原原本本学、党员联系实际学、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着力提升理论水平,增强看齐意识。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全年安排理论中心组学习626次,学习质量有了新的提升,带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效果的提高。紧密联系党建工作新要求,部署指导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各县(区)党工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上报各类调研论文116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论文40篇,选送20篇优秀论文上报省直机关工委,其中6个课题获得全省党建重点课题调研论文二、三等奖,工委也获的“组织奖”。

三是强化统筹协调,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夯实。

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强化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做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全面把握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巡视巡查、述职评议、绩效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充分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半年一次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活动,全面客观地了解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思想状况。

二、突出抓基本、重规范,在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把党建主体责任“严起来”。

以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抓手,规范制定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充分发挥部门党组(党委)抓党建的关键作用,构建以党组(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综合协调抓的“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党组(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这三位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述职评议活动,逐级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4月份组织开展机关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工作,由市人大、市检察院、高速交警支队等8位机关党委书记依次进行述职,现场进行了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应用于党建绩效考评。持续完善党委换届和党内职务任免工作程序,年内共批复37个党委部门换届,审批177人党务干部党内职务任免,做到应换尽换、应补尽补。

二是着力把党内政治生活“实起来”。

结合开展2016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整改情况“回头看”和“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等九项专项检查工作相关要求,抽调九个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和部分党办主任,形成五个督查小组,对市直机关57个党委集中开展市直机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建工作检查。严格对照“9大项,71个小项”检查要求,不断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分析等基本制度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指导规范,着力

补齐短板,夯实组织基础。检查共发现问题166个,开出整改清单48份,提出整改意见43条,压茬落实整改措施157项,有力的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由“虚”向“实”转化。

三是着力把党支部主体作用“强起来”。

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1263”机制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紧扣“六个规定动作”,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组织党员开展诵读党章、缴纳党费、研学党规党情、上党课、民主议事、民主公开等活动,唤醒党员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分管部门、联系领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热烈氛围,全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计4000多次。积极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主题党日活动”评选活动,从各级各单位推荐的100个基层党组织中评选产生20个“我最喜爱的主题党日活动”。

四是着力把党员日常管理“紧起来”。

严格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备案制、票决制、预审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全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培训292人,共发展党员140人。充分发挥“党员e家”平台优势,加强党员管理,使得市直机关近万名党员干部实现“线上线下双管理”。突出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共举办“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等多个主体班次,共培训党务干部720人次,有效地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学习教育和党性修养,用留存党费为市直机关全体党员统一购买《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辅导教材共计四万多册。

三、突出抓载体、求实效,在践行“建设美丽**•机关走在前”主题实践上下功夫。

一是盯牢效能“短板”,“抓严”不懈怠。

以“五个走在前”为载体,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建设美丽**•机关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得到省直机关工委领导、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做法在福建电视台《八闽机关党建》栏目播出。全省“建设新福建•机关走前头”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会在莆召开,共有129个厅局单位、10个地市,共计150多人参会,工委在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在市直机关开展党员“带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展“三比三做”活动,通过这些有形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位党员干部成为“马上就办”的践行者、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发挥“走前头、做表率”的作用。

二是树立先锋“标杆”,“抓实”不走样。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对市直机关级文明单位创建的指导力度,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通过在窗口服务行业集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科室”、“服务型示范党组织”等评选活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融互动,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软实力”。认真做好“建设美丽

**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荐上报工作,上报2个集体、5个人,分别受到集体嘉奖、个人嘉奖、重大贡献集体和较大贡献个人表彰奖励。注重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年内共培树党建工作创新项目14个,工委所推荐上报的市法院“5351”党建工作法,获得省党建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

三是筑牢堡垒“一线”,“抓常”不松劲。

积极推进“融入式党建”工作法,将组织融入一线、党员融入一线、考核融入一线,促使基层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以市委建设美丽**行动为指引,协助编制了由机关11个党委牵头,80多个协助单位参与,3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进驻一线的工作方案,并采用一线考核和蹲点考核的方式,有效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作提速增效。号召市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为脱贫攻坚办实事”活动,机关144个单位党组织接对帮扶38个贫困村,议定帮扶项目122个,落实帮扶资金4716万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用好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

四、突出抓作风、促转变,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压力传导。

切实增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政治自觉,抓好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教育,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协助市委全力抓好2016省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和反馈问题整改,细化分解问题清单24项,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好述责述廉制度,进一步压实压紧“两个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

《准则》,规范机关党组织设置,要求在成立机关党组织的同时成立机关纪委,8月份,对市直58个机关纪委工作开展履职履责情况进行检查,督促6个机关纪委增补配备委员、完善机构,确保监督责任履行到位。

二是持续纠正“四风”。

以整改市委巡察组在机关巡查时发现的18个突出问题为对照,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注重从重要节点着手,从具体问题抓起,持续推进“1+X”专项督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常规审计与专项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走访与座谈相结合,年内对56家机关单位工会经费督查工作,上报13个违反工会经费“八个不准”规定的问题,较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督查任务。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机关各级机关党组织开展了党员签订“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承诺书活动,并向机关全体党员发出了一份《移风易俗倡文明

机关党员走前头》倡议书,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五不五带头”,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三是强化日常监督。

注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廉洁共筑美丽**”系列活动,坚持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两手抓”,开展以案说纪,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知“红线”、守“底线”。派驻机构改革后,结合纪工委工作实际,强化对机关党委上报的案件审核批复。今年以来,纪工委审理各机关党委上报案件

49件,全部审结。

五、突出抓引领、重创新,在扎实推进机关群团工作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逐步完善群团组织基础建设。

落实中央群团工作改革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带群建,扎实推进群团品牌化建设,广泛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文明岗等创建和主题,进一步激励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投身“建设美丽**”新实践,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优。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五四“两优两红”、“工人先锋号”等评优评先活动。年内,机关群团组织共荣获国家级集体荣誉2个,省级个人和集体荣誉25个,市级个人和集体荣誉63个。

二是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专题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不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组织成立了58支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大队、256支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创城入户宣传、爱心公益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市上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去,通过开展学雷锋“邻里守望互助

爱在妈祖故乡”、“助力创城作奉献

当好交通文明人”等志愿活动,有力助推了我市创城工作取得成效。组织市直机关8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第一届职工运动会,荣获团体三等奖。

三是全面展开关爱帮扶活动。

以庆祝建党96周年为契机,向

50年以上党龄党员发放纪念章223枚。运用留存党费及回拨党费,代中央、省委慰问的生活困难党员58人、生活困难群众

7.吕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篇七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资金

吕梁市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较快,信息化普及率相对较高,但是信息化与商务对接、农村产品的品牌化推广较慢,地区投入不均衡、资金投入后劲不足,信息化人才短缺是目前吕梁农业信息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深化电子商务、加快搭建信息化平台以及新型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对策建议。

1 吕梁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吕梁市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信息全覆盖,其中行政村宽带90%,移动通信覆盖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农民通过农村信息网络,不仅可以查询国内外新闻、农业新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而且利用农业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外出务工信息,拓宽了农民视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1.2 信息资源发展情况

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电视等现代信息手段,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覆盖面比较广的,以信息服务为重要内容的信息体系,使得网络功能逐步完善,服务领域明显拓宽,“三农”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农村信息化政策的普及,也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全市现已建成1个市级农业信息网络站,13个县市区农业信息服务站,并将网络延伸到120多个乡镇,16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多农民经纪人队伍和种养大户,培养建立农村信息员300多名,每年为农民提供了各类信息1万余条,更重要的是吕梁云计算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信息化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吕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县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电台开展多种服务,加强农业政策、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农业信息网络已成为全市各级干部、广大农民指导生产,掌握信息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率[1,2,3]。

2 吕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吕梁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和与信息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2.1 地区投入不平衡、政府调控不到位

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人口素质的限制、对所需的支撑体系缺乏了解,吕梁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存在着地区投入不平衡、政府调控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地方仍然无法落实专门的硬件环境与信息专职人员,吕梁的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设备不到位,云计算中心在离石的成立,虽然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的体系,但是乡镇普及率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通过研究调查吕梁的大部分乡镇信息化的普及率不及5%,导致农业信息化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指导处于薄弱的状态。临县大枣丰产却不丰收,如何运用云服务平台、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数据指导,从而有效帮助农户解决市场信息失灵造成的“卖难”问题,是摆在吕梁市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同时由于乡镇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忽视,致使搜集的信息化数据不全面,网络机构及网站运转不正常等都制约着信息化的进程[4]。

2.2 投入资金不足

机构改革以后,全市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各县、资金投入不足,网站运行费用缺乏,乡镇信息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等,影响信息队伍的稳定以及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5],资金匮乏直接导致农业信息化的科技成果转换效率,尤其是在信息化推广方面,一方面缺乏信息化推广的人才及人手,另一方面资金不到位致使许多推广活动难以进行,表现在吕梁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吕梁市的各个部门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应用不均匀,通过研究调查吕梁市、孝义市农业资金投入相对较高,但是与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来说,是比较少的。同时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资金相对较高,投入资本大,回收率低,政府以及私人企业都不愿意在资金方面投入。农业信息化虽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可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政绩,企业难以回收资金。尤其对于乡镇农村普及电脑来说成本比较高,所以资金短板严重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信息化发展人才短缺

目前,全市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少有农业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专业的专门人才,对网站维护、网页的制作都带来了一定难度。现有农业信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广大乡镇、村农业信息人才更是短缺。农业信息化发展体系不完善。目前吕梁市虽已经建成一批农业网站,但是各个网站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加上人才的缺乏,信息化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影响了网络效能的有效发挥,最主要的是网络还没有延伸到最急需信息的基层乡镇、村。

3 吕梁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

3.1 加快推进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合作速度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信息化应用为方向,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以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完善公共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努力形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保障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发展、示范带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积极鼓励引导电信运营商、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要从吕梁市实际出发,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注重把握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创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

3.2 明确信息化发展目标,深化发展内容

政府要加快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探索上下畅通、反应敏捷、服务全面的农业信息化运作模式。使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完成农业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努力形成以市级“三网三系统”(吕梁农业信息网、吕梁农产品特色网、吕梁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短信系统、视频系统、电视点播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柱,县级“一电一信”(电脑网站、12316短信等)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这一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应用。通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在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培训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3.3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集互联网、视频、语音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全覆盖的涉农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吕梁“数字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硬件改造升级、网站改版,基本形成手段先进、反应灵敏、制度规范、运行高效,集信息采集、存储、加工、预测分析、传输发布为一体的农业服务网络,并以信息服务为依托,逐步形成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能够为农民致富、政府决策、农业企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权威、优质的信息服务,搭建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政务公开、科技推广、农产品销售、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等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主要由吕梁农业信息网、网上农展馆、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县乡村联网系统四个系统平台构成)。二是加强“12316”三农热线平台建设。目前,省厅和联通合作开发的晋农·天天12316短信平台已开通运行,农业视频指挥平台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农业部门的应急反应、决策指挥能力和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强了农业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为广大农村贫困户提供了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市场价格等信息的传送,加快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快信息化传递,促进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5]。

3.4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强技术人才培训

围绕吕梁特色农产品,促进涉农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扶植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特色网站和交易网络,实现信息发布、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主体,在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营销店,扩大吕梁优质农产品销售范围。引导乡村企业和广大农民开设网店、推销产品、购买农资等电子商务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新模式。

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化机构与专职队伍,加快推进集农技推广、信息服务、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为一体的乡镇或区域综合服务站建设。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要求,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软、硬件水平,在乡镇、村委会及村民集居点因地制宜设置触摸屏,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网站,尤其是要利用好以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的吕梁农业信息网,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继续从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信息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和增强全市农业信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结合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分别针对操作者、信息化管理人才和信息专业人才三个层面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逐步建立起一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十三五”期末,建立起不少于2 000名的新型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积极探索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政府主导,非公益性服务市场运作的信息服务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农业信息服务格局。

3.5 提高资源整合,加快协作共享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发展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独立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明确业务职能,核定人员编制,尽快从机构、职能、人员等方面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部门联席协商制度,健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做到领导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建立“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的产业信息化建设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公益+市场”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可持发展续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6]。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业信息化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以农业部门牵头,各涉农部门配合,形成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加大培训,健全农业信息化队伍。农业信息服务工程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项工作,要结合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加大农业信息人员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了解农业生产、掌握市场动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信息组织管理、技术保障、普及应用队伍[7]。

参考文献

[1]王登辉,高晓云,李焕仁.浅析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1):5-6.

[2]李永生,何定明,房宁.中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农民日报2013-06-17.

[3]程萍.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J].农村工作通讯,2013(9):39-40.

[4]郑国清,尹红征,段韶芬.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39-42.

[5]卢丽娜.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J].中国信息界,2007(7):19-21.

[6]赵旭强.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227-229.

8.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八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5年来,宁夏依法批准507个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面向社会招录了4048名公务员,建立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5年来,宁夏出台了公务员考核、考录、处分、调任、职务任免与升降、遴选、辞职、辞退等20多个配套政策办法,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按照凡进必考和依法、科学、公平考录的要求,率先在全国实行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联考制度,全面推行面试考官“7+0”模式和考生考官双抽签制度,组织纪检监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代表对考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建立起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自治区和市级机关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据介绍,宁夏今后将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结构,除特殊职位外,自治区机关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招考的比例要达到85%以上。在公开遴选中,自治区机关补充正科级以下职务层次公务员,要拿出不少于50%的名额从下级机关考选。

公务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宁夏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在考核中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内部评价与服务对象评价、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四结合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业务培训、交流轮岗、选拔使用、工资待遇等挂钩。

9.市机关工会工作总结 篇九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习之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院党组和机关党委的中心工作,发挥学习型工会之家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1、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全面提速的号召。中共抚顺市委十届二十次全会发出了全面提速的动员令,院工会组织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讨。以《抚顺社会科学》为载体,开设“全面提速专题”,刊发理论文章8篇。

2、对读书活动高度重视。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党员干部为目标,建立完善了党员干部读书制度,发放了读书笔记,加强了督学、评学、讲学。按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三本书”,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3、为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的放矢,扭转研究成果“空、浅、偏、浮”倾向,机关工会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效果。编发了《领导内参》、《社科动态》、《党史工作动态》、《抚顺方志动态》4类简报;开展了“关于沈抚新城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沈抚新城生态基础建设研究”、“沈抚新城发展思路探索”、“市委、人大、政协等机构搬迁沈抚新城的影响及发展问题”、“提升抚顺城市形象研究”、“辽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抚顺市公共产品生产市场化发展机制的研究”、“抚顺十二五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研究”、“关于以信息化带动抚顺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等课题。

4、实施“开门办院”,不断扩大交流合作范围,把“走出去、请进来”这盘棋走活。同省社科联、市政协、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统计局、市审计局、市图书馆、市满族联谊会等部门和单位进行广泛联系与合作,加强课题合作研究,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实现了科研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举办了“第八届社会科学普及周”、“雷锋讲坛”;召开了“第六届平顶山惨案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 改造日本战犯六十周年研讨会”等;与央视网、《辽沈晚报》合作,开办了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专题栏目,开办了雷锋博客等,

总结

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之家

始终坚持把维护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机关工会工作特点,切实关心职工利益,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1、坚持“四必谈、五必访制度”,把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落到实处。“四必谈”即职工工作变动必谈,情绪反常必谈,入党必谈,不安心工作必谈;“五必访”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父母去世必访,职工新婚必访,职工生育必访,职工家庭遇到特殊困难必访,而且都要出资慰问,及时把工会组织的关怀送给职工。

2、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机关工会连续第6年为全院女职工投保了“国寿团体女性安康保险”。而且今年工会提高了单位女职工“女性安康保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起保2份40元,提高到目前最高限额的每人5份100元,我院1名女职工已受益,减轻了治疗费用压力。

3、开展送温暖活动。我院到帮扶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到抚顺县上马乡西古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听取了该村村长、会计对全村受灾情况的介绍,并在他们的带领下仔细察看了该村的灾情,初步掌握了帮建村受灾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组织专人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力求从中探寻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以为目前和未来市领导有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开展职工活动,建立快乐之家

1、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和纪念日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营造了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了社科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工会精心组织新年晚会,在新年晚会上,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二是“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座谈。三是“六一”儿童节,为单位职工独生子女过儿童节。四是“八一”建军节,为转业军人过一日军旅生活。五是组织员工秋游,增强体质。

2、积极参加和精心组织市直机关部署的各项重点活动。一是填报《市直机关文艺、体育爱好者普查表》;二是成立女职工组织;三是参加市直机关第八届运动会,并取得优秀组织奖。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建立廉政之家

10.市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 篇十

市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几年来,——市统计局党建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全局,按照市直工委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全力推进机关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通过狠抓创“三型”机关和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机关的全面建设。局统计工作连续五年上台阶,先后五年被市委、市直工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三型”机关先进单位,被市创建文明办评为“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竞赛活动的优胜单位;被市“双联”办评为评为“双联”工作先进工作组;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依法统计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市统计局抓好局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机关党建工作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市统计局作为市政府的直属工作部门,担负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职能,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其党性是否坚强,纪律是否严明,作风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关系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措施能否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市统计局把局机关党建工作列为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督促,一同狠抓落实。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要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要思想的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局党组成员带头学理论,按照年初制订的《党组中心理论专题学习安排意见》,坚持每月集中两天进行理论学习。机关党总支每月也对政治学习作出具体安排,由各党支部具体抓落实,要求每月不少于两次政治学习和讨论,每周的学习不能少于半天。2004年,党总支还派出党员骨干参加市直工委组织的理论学习培训班。党总支还不定期地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有关廉政教育和专题辅导报告录相片,全年电化教育8次,观看人数达380人次。同时,——市统计局还注重发挥局域网的作用,在内网上存储学习资料供大家点击学习,及时听取和采纳同志们合理化建议,多方激励全局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局党组和机关党总支把思想政治工作细分到人,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包干,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存在思想上的情绪和想法,及时找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交友谈心,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使每个党员干部做到心顺气畅,保持昂扬斗志,发挥先进性作用。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艰苦奋斗,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几年来,——市统计局党总支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局党建工作的核心来抓,重点放在对《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完善“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制度,坚持高标准发展新党员,使党组织自身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制度。2004年,局党组和总支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一项加强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建设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党支部正常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切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组织实施的繁重任务,党员靠基层组织去聚合,群众靠基层组织去引领,任务靠基层组织去实现。做到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要求每月定期开好党组会、支委会、支部大会和党小组会,总结前段工作,部署下步任务,工作有条不紊。党组成员结合全局实际为党员上党课,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中央、省、市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路线。在2004年“七一”前夕,——市统计局党组特地邀请“双联”单位天翔公司的厂领导来——市统计局上党课。学习他们领导班子靠责任感,克服企业面临的困难;靠自身的表率感召力,努力做好企业稳定工作;靠人本思想,极力谋发展的高尚主人翁精神。教育大家要珍惜自己现有的工作和待遇,立足本职,转变作风,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坚持半年组织党员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如——市统计局结合开展“四树四为”集中教育活动,局党组和各党支部均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进行交心通气和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年终结合机关干部考核,进行党员民主评议,给每个党员进行公正评价,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使大家学有榜样,人人争做合格党员。

11.市农业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篇十一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我们云南地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解决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实施“润滇工程”的关键。通过对弥勒市农业用水现状及当前节水形势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刻不容缓,分析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弥勒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取得明显的效益,为弥勒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景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我们云南地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解决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实施“润滇工程”的关键。而就弥勒而言多年平均降雨量位列红河州倒数第三,自古以来时有旱灾的发生。特别自2009年以来,弥勒连续3年大旱,使人们对水危机有了切身的体验,面对严重干旱,一方面要合理开发新水源,一方面要加大节水力度。而就目前,开发新水源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因此更需要注重节约用水、高效用水,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旱保丰收的生产能力,是解决水资源贫乏的效措施,是保障当前弥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弥勒市自然经济概况

1.1 弥勒市地理位置概况

弥勒市地处云岭以南、哀牢山脉以北的青山碧峰环抱之中,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北部。东经103o04′~103o49′,北纬23o50′~24o39′之间,东西横跨78km2,南北纵距91.75 km2。东与泸西县、邱北县相连,西与华宁县、建水县隔江相望,南与开远市为邻、北与石林县、宜良县接壤。县城在弥阳镇,北距省会昆明约140 km,南距蒙自(州府)137 km,昆河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滇越米轨铁路沿南盘江纵贯市域西部。全市国土面积4004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87%,坝区面积占10%,其他山间谷地、河谷面积占3%。

1.2 弥勒市社会经济简况

弥勒市辖2个乡10个镇、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1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27万人,农业人口42.0881万人,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4806人。2013年全市生产总产值227.3亿元。主要盛产烤烟、甘蔗、水稻、葡萄、亚麻,享有“烤烟之乡”、“蔗糖王国”、“葡萄之乡”之美誉。弥勒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宝藏,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就发祥于这片热土。

2 弥勒市农业灌溉用水现状调查

2.1 弥勒市水资源概况

弥勒境内主要河流水系有南盘江及其支流甸溪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干流。南盘江在市境西缘由北向南再转向北东流出,全长228公里,界河段长180公里,弥勒段出口以上流域面积26181km2,多年平均流量202m3/s。甸溪河属南盘江一级支流,甸溪河一级支流主要有禹门河、白马河、花口河,三条支流在弥东三道桥汇合后,自市境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沿县境东南边缘汇入南盘江,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3672km2,弥勒市境内流域面积1568km2,多年平均流量16.46m3/s。市内多年平均降水资源38.44×108m3,全市水资源总量6.0至1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2.35至5.98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2000立方米。已建成蓄水工程118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100座,蓄水量1.86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达24.4%。年均供用水量2.2亿立方米左右,占水资源总量的27.88%,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2.3 弥勒市农业用水现状

全市渠系配套防渗率低,仅为30%左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投入,实施重点县项目、干支渠等项目但主要是对干渠防渗配套,而未级农渠、毛渠防渗率还很低,导致灌溉水和利用率低,灌溉水利用率仅达到30%-40%,即从水源到田间作物,约有1/2以上的灌溉用水因渗漏、蒸发和治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依靠传统产业种植结构农田水的利用率也很低,1立方米产生的粮食差不多就1千克左右。加之管理上的混乱,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耕地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加剧,现状农业供水设施也不能保障农业发展的需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已经成为制约弥勒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实现弥勒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作物產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弥勒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是新时期弥勒市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用水量在国民经济总用水量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因此,要保持灌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节水增效、高效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未来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农业高效节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的革命性措施;是为合理划定符合“三条红线”政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和保障;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社会可持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措施,也是实现弥勒市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省工、节地的同时,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实现精准灌溉,通过工程措施与田间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可为农民可持续增加收入奠定基础。可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为城镇化及二、三产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配合弥勒市旅游二次创业,引领绿色、环保、休闲生活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良好基础支撑农业,以优势产业壮大农业,以科学技术振兴农业,以市场引领农业,以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云南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示范样板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3.1 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政策趋势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设备补贴范围,重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12]13号)和《中共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红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红发[2012]24号)精神,加快红河州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切实提升红河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红河州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领先、云南样板”的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

3.2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建设精准农业的需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用水量在国民经济总用水量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因此,要保持灌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节水增效、高效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未来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节水农业与精准农业的基础,推行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精准农业实施、促进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精准农业的条件之一是精准灌溉、精准施肥。采用滴灌技术和配套相应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使土壤水分可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作物体内能量消耗,并且能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另外,滴灌结合施肥很容易做到少施、勤施,可以根据作物消耗直接施到作物根系附近,使土壤养分保持在最佳平衡状态。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改善灌溉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使项目区农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3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

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是新时期弥勒市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以水为重点的生产条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果蔬要求以小水量、多频次、充足的供水,同时又保持一定空气湿度,避免病虫害烂果发生,只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滿足这一要求。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实现作物的精准灌溉,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物质与技术保障。

3.4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渠系防渗率不高,加上运行管理上的混乱,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还很低,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耕地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加剧,而高效节水灌溉可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因此,为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建设,既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得项目区高附加值农产品得以发展,同时又使项目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减少水的无效损失,增强了农田水利设施供水保障能力,有利于减轻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省去了田间的农毛渠、畦埂,可以节地、节肥、节电、节劳力,减少土地投入成本,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使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3.6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弥勒市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及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季节性缺水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建设,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再进一步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7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是以强调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农业产量为主的,而对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重视不够,对节水抓的不紧,“大水漫灌”浪费严重,有的地方甚至以挤占生态用水,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这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的恶性循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通过管道输水、田间滴灌,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减少引水量,可有效缓解用水矛盾,有利于项目区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大林果种植面积,可有效降低当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地石漠化、滑坡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改善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经济林覆盖比例,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4 弥勒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效益趋势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将会使各部门、企业、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认识逐步提高,加之规范的管理,不管是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是产业化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弥勒目前正大力推广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引进企业,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蔬菜、园林苗木、葡萄、核桃、石榴等水果产业。就弥勒市高效节水灌溉现状调查,引进企业相应配套建设了少量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的增产、省工的作用已经有所显现。蔬菜亩增产量150千克,按市场均价3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450元/亩;芦笋亩增产量600千克,按市场均价8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4800元/亩;葡萄亩增产量250千克,按市场均价10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2500元/亩。企业获得的高额利润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高附加值作物的热情,因而少量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打下了基础。现状已经有部分农户开始由以前的单纯种植粮食为主转向种植以果蔬为主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可以预见,今后弥勒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将大幅度提高,高效节水灌溉将成为当地特色作物生产基地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4.2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改善了植物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的环境,作物增产10%以上,灌溉成本下降10%左右,每亩增收450~2500元,使得企业生产盈利良好,而农户通过将土地租给企业耕种获得租金外,还能受雇于企业,据调查农户每人因此年增收约1万元。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当地农民及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激发了当地高效节水工程实施的热情。

4.3可有效推动弥勒市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管网逐步替代田间的沟畦,挖沟筑畦不再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环节,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常规的耕作模式相比,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倍以上。另外,节水灌溉的发展还为农业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管道施肥、施药得到了广泛应用,精准农业将得以实现,可有效推动弥勒市现代農业的发展。

4.4提高水资源的利效率

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弥勒市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及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季节性缺水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建设,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再进一步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可保证灌区安全输水、精确配水、定时、定量灌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75左右,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4.5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减轻了水量供需平衡矛盾压力,对持续多年的旱情有明显缓解,对改良土壤、改善项目区田间小气候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达到防旱除涝,推广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用水量。可大大降低灌水定额,减少单位面积水资源利用量。做到精准灌溉,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推动项目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促使农民由广种薄收走向精耕细作,有利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对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变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生态效益明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弥勒市农业灌溉用水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预测,得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快地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国忠,施建芬,弥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M].弥勒市:弥勒市统计局,2014:4-25

[2]张玉蓉,顾世祥,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M].昆明: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12-1,2-10

[3]朱家福,李国民,云南省弥勒县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M].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7:2-3,1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前班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音乐活动小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