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共9篇)
1.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和选项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具体选项!
1(单选题).(4 分)行政主体行使审批权的同时也要承担职责,体现了行政审批权的(C)原则。
A.独立自主 B.预防为主 C.权责一致 D.合法行政
2(单选题).(4 分)为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增强工作主动性,国务院将加大(B)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
A.从内到外 B.自上而下 C.从外到内 D.自下而上
3(单选题).(4 分)法无授权不可为,我国应编制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地方各 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B)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A.权利清单 B.权力清单 C.负面清单 D.财力清单
4(单选题).(4 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上(D)经济社会的发展。A.平行于 B.领先于 C.紧随 D.滞后于
5(单选题).(4 分)我国政府要妥善处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要发挥(A)对政府职能 转变的引领和规范作用。A.法治 B.法制 C.督查 D.创新
6(单选题).(4 分)按照国务院要求,能取消的职能就要尽量取消而不放下,因为(B)的最终目标是要 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
A.简政集权 B.简政放权 C.冗政集权 D.冗政放权
7(单选题).(4 分)行政审批主要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C)控制方式。A.事中 B.整个过程 C.事前 D.事后
8(单选题).(4 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在(B),标志着行政审批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的轨道。
A.1998 年 B.2004 年 C.2000 年 D.2014 年
9(单选题).(4 分)根据宪法,(A)是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的主体。A.国务院 B.企业 C.地方政府 D.社会组织
10(单选题).(4 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B)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 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A.经济事务B.微观事务 C.行政事务 D.宏观事务
11(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我国 2001 年以来行政审批项目描述正确的是(BD)。A.不断集中 B.不断取消 C.不断增加 D.不断下放
12(多选题).(3 分)在强调政府对市场和社会放权的同时,还要注重行政体系内部中央向地方放权,向 地方放权主要是在(BCD)。A.监管权 B.财权 C.生产经营活动审批权 D.项目投资审批权
13(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BC)。A.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迫切需要 B.是防治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C.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D.是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14(多选题).(3 分)国务院采取减少(ABCD),以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
A.表彰、评估项目 B.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C.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D.达标、评比项目
15(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CD)。
A.加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B.降低了依法行政水平C.促进了机关反腐倡廉 D.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16(多选题).(3 分)2013 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中提到要(ABD)。
A.规范设定审查程序 B.加强监督 C.增加非行政许可审批 D.严格设定标准
17(多选题).(3 分)为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公信力,2014 年国务院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引入(BC)方法。A.自我评价 B.社会评价 C.第三方评估 D.相互评价
18(多选题).(3 分)我国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行政审批广泛地运用于行政管理的各种领域,这项制度对于(ABCD)发挥了重要作用。
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社会发展 D.保障公共安全
19(多选题).(3 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看,政策基本落实,积极效果正在显现,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包括(ABCD)。
A.行政审批不规范 B.部门和地方协调不够 C.中介机构评估效率低 D.非行政许可审批存在“灰色地带”
20(多选题).(3 分)下列各项中,对 2013 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意见描述正确 的是(ABCD)。
A.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 B.转给市场和社会的,任何一级政府不得截留 C.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市县政府负责 D.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1(判断题).(3 分)我国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为实缴登记制。(×)
22(判断题).(3 分)我国各级政府应准确有序协调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3(判断题).(3 分)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 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24(判断题).(3 分)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应繁化程序,限时办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同标 准许可”、“无差异审批”。(×)25(判断题).(3 分)我国将现行的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
26(判断题).(3 分)要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 度。(√)
27(判断题).(3 分)我国要出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指导文件,逐步建立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程序严 密、权责一致的行政审批制度。(√)
28(判断题).(3 分)一些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 依据不足,使个人就业创业和企业创新受到繁多的“证书”的拖累。(√)
29(判断题).(3 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要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30(判断题).(3 分)按国务院“对凡可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的要 求,继续减少前置审批或将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2.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二
根据国家、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加快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程。今年以来,我市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在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通过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精简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 60号)和《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酒政办发〔2019〕108号)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2019年8月我市成立了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会,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各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对照任务清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各部门之间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2.优化审批流程,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2019年7月制定印发了《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了承诺制、并联审批、代办服务、高效审批、区域化评估、模拟审批、容缺受理、容缺+并联审批等八个配套制度,以及四个审批阶段的事项清单、资料清单、申请表单等,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二是全面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将一般政府投资房建市政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阶段”压缩办理时限至12个工作日,将“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压缩办理时限至18个工作日,实现了项目建设审批提质增速;
三是我市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原则,在XX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区(C区),并设置一个综合窗口,一个内部协调会议室,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通过综合窗口接件,推送各审批部门并联审批,做到应传尽传,实现了网上受理、在线审批,切实提升了办事服务水平。
3.形成上下合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建设。积极参与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了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法律法规依据、所需材料清单,事项办理流程等录入工作,并在系统中配置了一般政府投资房建市政项目、一般社会投资房建市政项目、一般交通项目、一般水利项目的等XX个项目审批流程图。先后组织XX、XX局、XX局、XX局等部门工作人员赴XX、XX学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运行管理,并于XX月XX日、XX月XX日邀请平台开发工程师到XX对我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切实加快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程。
二、取得的成效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自2019年我市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优化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在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流程更优。我市将工程审批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市政项目、政府投资线性市政项目、一般社会投资的房建市政项目、一般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项目、一般水利项目、一般交通项目等XX类建设项目,明确了各类项目四个阶段的牵头单位,制定了各类项目最优流程图及四个审批阶段的事项清单、资料清单、申请表单等,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优化办事流程,由以往的部门逐一审批的“串联”模式变为多方同时受理的“并联”模式,实现了“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二)事项更少。全面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四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行了合并,将“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取消了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合同备案等审批事项,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瘦身”。全面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受理”机制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补正材料与受理审核两步骤同时进行,为市场主体开辟了一条审批服务的“绿色通道”,极大加快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三)环节更简。自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我市按照“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接件,推送各部门并联审批,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环节。同时为解决“多头审、多头改、多套图”等问题,推行多测合一、区域评估、多图联审、联合验收、中介服务等把相互分割的单一测量、评价整合并联起来,减少评估,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使审批环节更加简化,服务水平更加提升,让群众体验到了“最多跑一次”及“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便捷,解决了企业反复、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
(四)时限更短。严格控制审批时限,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原则,在XX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区,并设置综窗,协调各审批部门并联审批,全面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信息共享及“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方式,将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需审批时间由原来的近300个工作日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项目建设审批提质增速。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工作已逐步转向标准化建设,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方位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亟需规范工程审批系统使用,持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规范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切实提升申请人满意度和获得感。请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对照国务院、甘肃省及我市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认真查找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加强部门间的协调管理力度,加强改革宣传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进一步规范工程审批系统应用,切实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在达成国家及省级对工改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把工改工作落实到位。
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加强部门间协调管理,理清各成员单位职责,加快工作进程,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理顺审批后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协调联动机制,畅通部门协调联动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二是加快我市“区域评估”、“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和审批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三是坚持靠前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线上审批、不见面办理”的审批工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对接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制度落实到位。
XXXX局
XX年XX月XX日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局负责牵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制定了《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淮府〔2019〕30号),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二)精简事项,再造流程。按照改革要求,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以市场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解决行政审批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为切入点,能减则减、能并则并、能转则转,不留死角,本次改革共精简事项8项,合并事项7项,转变管理方式4项。8月12日市城乡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核发了全省第一张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建设单位只要网上资料填报完整,即可生成带有防伪二维码电子证照,建设单位可自行打印、留存,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三)创新机制,规范运行。减少前置、取消限制,推进审批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完善“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提升“一个系统”,整合建设覆盖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成、试运行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提升“一个系统”,整合建设覆盖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该系统试运行期间,部分审批数据已经实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国家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强化“一个窗口”,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设立市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优化审批服务,规范统一受理、统一发件、统一回复。构建“一张蓝图”,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完成了“一张蓝图”图形数据展示推送功能。细化“一张表单”,各审批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行模式,制定统一的流程图和材料清单,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共享申报材料。完善“一套机制”,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已制定出台了《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受理”工作规范》《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办法》、《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实施方案》、《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明晰工作规程,规范审批行为,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
二、存在问题
(一)部门配合协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的工作。我市共有20余个部门参与其中,如有一个部门的空间信息、审批数据系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都将影响这项工作的推进,难以实现国家、省、市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加快。在“四个一”审批管理体系中,“一套机制”是保障,各相关部门要抓紧梳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根据改革需要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为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审批系统使用推进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从8月20日开始试运行以来,只有在施工许可阶段有项目申报办理,而其他阶段尚无批件,各部门要将本部门系统主动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接并上线使用,引导建设单位从审批系统进行申报。同时,有关单位要加强综合服务窗口人员配置、管理,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3.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三
杭州市规划局为推进投资项目的加快实施,以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创新服务理念,大力实施“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切实推进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制度的改革,从2月1日起实行新出台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制度。
一是精简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可同时进行施工图方案设计,不再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作为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立项或备案文件以及土地出让合同,即可申领用地规划许可证,减少了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职能部门审批环节,为提前办理用地报批手续赢得了时间。对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竞标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土地出让合同,只需提交土地《成交确认书》即可申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大大推进了工业项目审批进度。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在土地出让前,先行向土地储备单位核发选址条件,储备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后,由市局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如规划指标、日照、景观、交通、环保、市政等)进行论证和优化,把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前期解决,确保地块出让后能顺利通过各项审批,尽快启动实施。
4.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篇四
工作总结
2006年,我区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重点,以做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等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扎实有效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组织机构
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依法行政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区主要领导曾多次在政府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上强调,要求全区各部门以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和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成立XXX区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法制办,具体负责指导、督察全区的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
二、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落实自治区、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精心部署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根据自治区、市政府法制办的要求,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XXX区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按照“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的要求,分阶段、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XXX区依法行政工作。
(二)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本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认真梳理执法依据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变化较为频繁,区政府法制部门坚持把执法依据梳理作为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在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执法主体的同时,要求各执法单位将执法依据的废止、更新、颁布等变化情况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文本及时上报,对各执法单位的执法依据进行了再次梳理,确定依据311项。
(三)依法分解执法职责、量化考核目标
按照实行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各执法单位对执法职责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科室和执法人员,使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职责范围和执法责任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制作了本单位执法程序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制作使人一目了然,既明确了执法内容、执法范围、执法种类、执法岗位职责、执法岗位标准和执法岗位依据,又使法律赋予的每一项职能都落实到各科室、细化到具体执法岗位,确保对考核目标的量化准确。
(四)建立配套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的建设是完善执法责任体系的基础。在区法制部门的指导下,各执法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如参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各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各部门相继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程序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切实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用制度推动工作。
(五)健全科学考评机制,促进XXX区依法行政工作跃上新台阶
年初,根据自治区、市人民政府要求,区法制办积极与区考核领导小组协商,将区各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行政执法单位也制定了切合部门实际的考评办法和细则,使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真正受到监督和约束。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行政许可事项的公示、档案管理、执法文书是否规范合法、配套制度的建立等。同时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否合法、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履行监督职责等方面也进行了督查。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对问题较严重的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并适时复查,做到了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从而规范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如对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现场执法中执法票据和区文化旅游局执法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尤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隆湖经济开发区在交由XXX区管理后,存在事权不清,在推行执法责任制的工作中无所适从,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执法也只是变成了单一的说服教育,影响了该地区的行政管理效果。针对问题,区法制办与区编办联系,结合三定方案和市政府有关文件,帮助他们完成了执法责任制落实工作,也使隆湖经济开发区相关职能部门明确了职责和执法权限,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执法责任制能否落到实处,依法行政的目标能否实现,最根本的在于能否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精通业务的执法队伍。由于区划调整,XXX区政府执法队伍建设任务艰巨,原执法岗位上的人员调整较多,执法证件不是过期就是失效,而且相当一部分执法人员无执法证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行政执法队伍,区法制办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邀请自治区法制办的专家来我区为执法人员授课,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为98名综合执法人员换发了《执法证》,培训新上岗和无证执法人员130人,增强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依法行政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个别执法单位执法主体不合格,部分执法人员存在不文明执法行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抓好行政机关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好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等工作,使政府法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5.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五
刚才,我们一起收听收看了国务院、省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韩正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徐光副省长就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会议精神、做好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认识。这次国务院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19〕11号文件精神。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对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行政审批程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处在较快增长的阶段,但营商环境不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营商环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营商环境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对改善我市项目建设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保证项目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阶段以来,建筑工程类项目审批在政府行政审批方面流程过多、耗时过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对审批环境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审批上。因此,对我们来说,国务院下达这个文件正当其时,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不等不靠,加快推进。要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办理时限目标。2019年上半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要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省里要求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并从5月1日起实施施工图的综合审查和一致性审查。在完成省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明确两个原则。一是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报装不再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开工前办理即可。二是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去年我们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3350”改革,对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压缩至50天。在改革过程中,市级单位已经涉及到内部流程再造,比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内部科室的审批程序调整,以适应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50天完成审批的要求。这次审批范围又扩大到包括市政工程项目在内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全部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实行“多图联审、一次性审批”。市县两级要不等不靠,参照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根据重点改革内容,由政府牵头制定不同类型工程的审批流程图,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和部门内部审批流程优化,解决形式主义和“虚假窗口”等问题。主要领导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分管领导、部门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消除思想顾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确保改革取得突破、见到成效。要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等评估评价事项进行一次性区域评价,不再进行逐一事项的评价。这对区域内所有建设项目的手续办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政策。市直机关要根据联合审批的要求,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市发改委要牵头建立重大项目信用承诺先建后验审批工作机制和清单,形成投资项目审批分类管理实施细则;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建立“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工作机制,牵头形成项目用地、工程许可并行推进的审批实施细则,以及带方案出让土地的审批实施细则。要注重通过这次改革实践,不断完善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由市政府牵头、家明市长负责,制定工程建设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并行发放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细则,力争工程建筑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同时、同步发放;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建立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工作机制,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一张施工图,实行联合竣工验收管理,除建设单位的自验之外,所有在政府部门组织验收的项目要一次性全部验收。各县(市、区)要对照市里安排,做好工作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围绕落实全国、全省会议精神和国办发〔2019〕11号文件要求,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刀刃向内,勇于担责,勇于改革,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方法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促进商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三,建立机制。要成立以市、县两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里面由我总牵头,各县(市、区)由县(市、区)长牵头做好这项工作。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工作流程图,不等不靠,确保抓落实走在上级文件印发前面、走在会议部署前面、走在新闻监督前面,避免工作陷入被动。要把年终考评制作为今后工作的常态,对各县(市、区)工作实行年终一并评价、奖惩和追责,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再进行督导检查。年终考评将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市里将随机选取时间把问卷寄给各县(市、区)企业及其他服务对象,以社会效果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主要依据。
6.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六
这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在“十一五”计划开局之年、我市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依法行政,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等会儿,文杰、亚君同志将作具体的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提
高认识,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责任感
行政审批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依法对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市多管齐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被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列为“大陆投资值得推荐的城市”。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现行行政审批体制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相适应乃至很不适应的地方。必须充分认识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客观需要。这几年国内一些城市经济发展很快,苏州、无锡等原来与泉州发展水平相当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泉州,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城市改革步伐快,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好。综上所述,形势逼人,亟需我们加快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制度、机制进行改革。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项工作。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政府管理创新工程。今年省政府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已作出部署,要求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环节要尽可能减少,尽可能把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对照要求,狠抓落实,立足全局,扎实推进,努力提高改革的实际成效。我这里先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方向要明确。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的方向要明确。今天我们进行的改革,着眼点应不在于审批事项多一项或少一项,而在于通过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为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同贯彻行政许可法、同治理商业贿赂、同推行政务公开、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目标。
二是职能要转变。就是对什么事项要改革、什么事项要取消、什么事项要调整,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进行。做到“四个凡是”,即:凡是企业的事情,要交给企业去决策;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让市场去解决;凡是社会组织能处理的问题,要靠社会组织去处理;凡是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办好。前不久台风“珍珠”来时,我市绝大多数的部门和领导能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在岗在位,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责任落实、工作到位了,损失就减少了,这就是我们政府对人民必须负起的责任。但市效能办在抽查中也发现了个别县(市、区)、市直部门领导和值班人员不在岗在位,有些问题恰恰是因为不在岗在位、责任不落实造成的。
三是服务要到位。无论是精简审批事项、集中式办公、还是实行网上审批,都要围绕提高效率、围绕利民便民这一宗旨、目的来进行。为此,我们要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合理设置审批事项,加强审批“第一道门槛”建设,尽可能实行“保姆式”服务,努力使行政审批更规范、更便民、更高效,体现“阳光政府”要求。
四是效率要提高。黄省长在今年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效率是执行力、是生产力、是竞争力,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既要强调落实、强调责任,也要着力提高工作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便企业、基层办事。我们要结合当前全省建设“效率年”和全市正在开展的绩效考评以及机关“岗位练兵”活动来推进改革,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公务员素质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来促进绩效任务完成,体现机关效能建设和“岗位练兵”的成效。
三、加强领导,确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前阶段,市委第178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了市审改办编制的深化审改、推进网上审批的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服从大局,协同一致,全力抓好这项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审改,“一把手”负总责。必须指出,审改不只是审改领导小组和审改工作部门的事,更是各审批部门的事,是各部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既要以改革者的角色推进改革,又要以被改革者的身份接受改革,自觉服从和维护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平稳推进审改工
作,实现审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要积极配合市审改办抓好审批事项梳理、审批流程再造、进驻审批大厅人员选调、审改有关新项目操作的业务培训、派驻窗口人员的管理等项工作,着力把审批窗口建设成本部门服务群众的形象窗口、文明窗口。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外部监督和内部制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规范审批行
为。要将审改列入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要严肃纪律,对于审改工作中的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不正常现象,坚决予以查处,确保审改工作落到实处。
7.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七
点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是改革起点,扩大社会参与空间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既是新一届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起点,又是重中之重,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其要害在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宋世明表示,这既要完成减少1/3的数量指标,更要立足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把束缚发展的政府“真利益”减下来。
第七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如取消以折股方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审批,取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矿泉水的注册登记,取消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确认审批,等等。
宋世明认为,提升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仍有很大空间。3月17日,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公布后,网民提出3800多条意见建议。根据投票结果,中央编办筛选出网民建议取消和下放的前100项,作为提高含金量的重点攻关项目。
宋世明说:“下一步,应继续运用网上公开平台等有效途径,扩大审批制度改革社会参与空间,不断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
线
遵循内在逻辑主线,改革不能无限缩小、任意放大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能无限缩小和任意放大。”宋世明认为,国务院部门应更加自觉地遵循改革内在逻辑主线,适当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首先,要注重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前提。目前国务院部门369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中,有200项面向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取消是原则,保留是例外,例外必从严。
其次,应科学配置行政审批权。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保障。其目的是以政府审批代替部门审批,便民高效;目标是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
再次,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多一项审批,少一项审批,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实现审批的规范化。
此外,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明确监管标准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惩罚机制的运用并建立惩罚后市场准入的限制制度。
面
均衡推进关联改革,切实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部署了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10项任务。其中,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并列部署。宋世明表示,这五者关联性强,均衡推进才能彰显激发企业与市场活力的总体效果。
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先照后证、宽进严管,有利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降低创业门槛、保护创业者权益。”宋世明表示,但是只有清理工商登记前置项目,并将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以外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才能真正实现先照后证。
加快减少资质资格认定。第七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集中取消11项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宋世明建议,应彻底摸清资质资格家底,公布资质资格清单,清单之外的一律限期取消;同时,在资质资格清单这个框架内继续减少资质资格认定。
宋世明强调,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征途中,要向“点”要深度,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向“线”要长度,增加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附加值;向“面”要宽度,均衡推进关联改革,切实激发企业与市场活力。(人民日报 记者 盛若蔚)
相关链接:
国务院审改办:一年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在发布会上,李章泽说,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李章泽: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审改办,代表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的几位同志,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这项改革,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寻租”空间,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李克强总理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一年多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印发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
二是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三是宏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四是行政效能明显改进。持之以恒推进政风建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压缩“三公”经费。今年6-7月,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别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根据这一要求,在简政放权工作中,国务院严格遵循职权法定、程序合法、公开透明、法制统一的原则,不省步骤、不缺环节,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新华网 记者 陶叶)国务院审改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含金量在不断提高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李章泽说,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问题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聚焦投资创业创新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消“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更多的释放改革的红利。
记者: 我们知道国务院已经分7次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有舆论认为,已经下放和取消的这些事项存在社会关注度低、含金量不高等问题,接下来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它的含金量? 李章泽: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问题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包括我们的媒体也十分关注,大家议论也比较多。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视,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聚焦投资创业创新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消“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更多的释放改革的红利。
如何使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高,我们这一年来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审批事项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一是确保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大家知道去年以来我们花了大概8个多月时间对各部门现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三下三上”反复甄别、反复核实,最后我们形成一个汇总清单,我们将这个清单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今年3月17日在中国机构编制网上把各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一共1235项在网上向社会公示。这样就从源头上确保了我们现在这些审批事项真实、有效、准确。审批事项的真实和准确也是提高含金量的一个基本要素。
二是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数量和质量一起抓。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这是我们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一方面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总理提出的削减三分之一的硬任务;另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取消下放含金量。以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不断提高含金量上下功夫。去年以来我们从1235项的大清单中,对涉及投资、创业、就业、创新的事项进行梳理,筛选出700多项含金量比较高的事项,我们将700项事项送各个省级政府、行业协会、工商会和部分民营企业,请他们提出改革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这些送给相关52个部门请他们深入研究进行改革。从最近几批取消下放事项情况看,含金
8.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八
——2014年8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杨 晶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4年08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报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确定的重要任务。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主持召开1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两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一年多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国务院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整体谋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大刀阔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过多、管得过细,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行政体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如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审批、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发和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审批、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等;下放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下放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予以核准。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报国务院部门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60%左右。将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下放地方安排。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约占改革前前置审批事项的五分之三,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公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目前的150个左右,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34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314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20项收费标准,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二是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并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摸清并向社会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锁定了改革底数,并接受全社会监督,从制度上堵住了各部门随意实施审批的漏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这些事项中很多名义上不是行政许可,但实际面向社会和企业,设定随意性大、实施不规范,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原则相违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开展清理工作,目的是堵住这个“偏门”,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三是着力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为根除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的顽疾,国务院印发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对新设行政许可的标准、审查程序和监督等作了更为具体严格的规定。在起草法律草案、制定行政法规时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一年多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简政放权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和人民群众给予较高评价。2013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7.8个百分点,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30%,为近年来最高;民间投资增长23.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3%。2014年1—6月,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60.17%;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65.1%;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14年前6个月的就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13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3倍多。
(二)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子才能跑起来;既要把该放的放下去,还要把该管的管起来并管好,这两方面内容同等重要。一年多来,国务院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一是切实管住管好该管的事项。依据政府职能,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事项,切实加大了监管力度。2013年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加强安全生产,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责任人,2013年重特大安全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持续保持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推进公平公正监管执法,加大了案件信息公开,强化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二是加强取消下放事项的后续监管。按照李克强总理“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的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针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逐项研究提出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包括告知性备案、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从业标准、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抽查和加大行政问责等,努力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三是创新完善市场监管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从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到对监管者的监管,从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到市场监管保障制度,明确了27条具体改革措施,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着力发挥企业信用体系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目标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
(三)认真履行宏观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国务院腾出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一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形势,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实行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预调微调,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注意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政策取向与市场预期的关系,有关政策更加重视遵循市场规律,更加慎重使用行政手段,着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公开发布了首批鼓励社会投资的80个示范项目,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实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优惠,实施旨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等金融政策。三是注重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制定实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推动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统筹谋划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区域战略。四是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着力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兜住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转变政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国务院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党风建设的各项举措,持之以恒推进政风建设,特别是以务实作风狠抓承诺事项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确保只减不增,优化人员编制结构,一年多来国务院人员编制总量没有新增。严格控制新建政府性楼堂管所,没有新批项目。严格按标准清理规范办公用房。研究提出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严格压缩“三公”经费,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减少9.54亿元,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左右,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二是狠抓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兑现向人民作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的庄严承诺,树立勤政守信的良好政风,国务院把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放到突出位置,着力打通政策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6—7月,国务院派出四位副秘书长和四个部门一把手牵头,组成8个督察组,分别对各部门各地区落实新一届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19个方面共60项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项督查,并特别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用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提升政府公信力。
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根据这一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从部署到落实,严格遵循职权法定、程序合法、公开透明、法制统一的原则,不省步骤、不缺环节,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对改革涉及的每个项目都经过深入论证、专家评估、多方协调、国务院审议等慎重研究决策过程。对法律设定的审批事项拟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均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法律的议案;对行政法规设定的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的,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行政法规设定的审批事项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待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有关法律后,再修改相关行政法规。上海自贸区试点,需要暂停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在区内实施,国务院通过申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解决了改革的法律依据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多来,国务院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效不断显现,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的看,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管理服务能力较弱,行政效能不够高。这项改革是“正在进行时”,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
首先,一些部门目前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中“含金量高”的项目还不够多,特别是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人民群众就业创业创新的事项取消下放不够,企业和群众感到还不够“解渴”。其次,改革中还存在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统筹、衔接、配套不够的问题。从横向看,国务院有的部门将项目审批权取消或下放,但其他部门相关审批权没有同步取消或下放;从纵向看,有些审批事项下放后,地方承接能力不够,出现了“中梗阻”问题;地方实施的由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以及部门规章设定的审批事项,地方政府无权取消或下放,需要国务院部门加快研究。对涉及修改法律的事项,国务院个别部门向全国人大有关方面汇报、沟通还不够及时、充分。第三,行政运行不够规范、不够透明,目前一些部门保留的审批事项,有的实际操作还不够规范,审批标准、条件、流程、时限不够明确、具体,审批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大,手续繁、效率低;与审批相伴的中介评估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有些评估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部分蚕食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第四,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待转变,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对法律、市场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没有跟上。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从客观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一些市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规则运行还不规范,有些审批事项长远看应该取消或下放,但现在还不能立即取消或下放,需要伴随国家整体改革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另外,我国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部分社会组织政社不分,行政化倾向严重,“二政府”问题比较突出,还不能很好地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需要逐步培育和规范。从主观上看,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从事业发展出发,对取消下放审批项目存在顾虑,担心不审批会出乱子。同时,简政放权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调整,也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地从现实利益出发,对应该而且能够放的一些审批权不愿放,即使放也尽量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放虚不放实、放内不放外。还有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长期习惯于用审批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在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经验不够、能力不足、办法不多,存在不会管、不想管的问题。对以上这些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深入研究、整体谋划,在下一步工作中拿出有效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继续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放管结合,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一)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活力。简政放权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紧抓不懈的工作。李克强总理前几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持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深挖潜力,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以促改革稳增长。国务院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坚持量质并进,进一步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和社会,今年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努力做到“减量、提质、增效”,使简政放权等改革成为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市场环境的“长效药”。一是创新和完善改革工作机制。为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取消下放项目的“含金量”,下一步,国务院将加大自上而下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国务院审改办已从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中梳理出涉及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共7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将对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硬骨头”进行攻关,力争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对拟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并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再与实施部门研究协商,避免各部门自说自话,自己改自己。同时,全面清理前置审批,彻底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取消或下放含金量更高的投资核准事项,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在审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逐步向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迈进,使政府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真正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等改革举措。继续深入推进其他各领域的简政放权工作。二是把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放到更突出位置。今年国务院将出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指导文件,推动各项行政审批减少环节、压缩时间、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审批的自由裁量权,严禁变相审批,逐步建立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程序严密、权责一致的行政审批制度。研究取消、整合和规范前置审批及其中介服务的措施和办法,改进和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这些工作与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同样重要,更能使社会感受改革成果。三是加快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国务院正在开展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着力去除行政化。加快转移适合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的职能,开展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试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简政放权措施与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等有机结合起来,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耦合性。加大对改革基础性、共性问题和制度建设的研究。强化国务院部门之间的会商、联动,加强对地方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做到左右衔接、上下对接。完善与全国人大有关方面的汇报沟通机制,更加自觉地接受全国人大的指导和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切实履行好政府管理职能。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认真抓好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的落实工作,着力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公平公正监管,提高监管效果,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完善监管体系中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监管和服务,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公开政府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作用、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科学规范的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监控,对违法违规者严厉惩处,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尽政府应尽职责。二是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做好“补短板”“兜底线”的民生保障工作。加快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努力形成公共服务提供新机制。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以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供给方式,利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将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发挥法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清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提请修改有关法律,把改革攻坚克难与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通过法治手段规范政府行为。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规,着力规范投资、生产经营等重点领域的审批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裁量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始终坚守和遵循法治原则。严格依据法律规范办事,确保行政决策依法作出、行政权力依法行使、行政违法行为依法得到追究。
9.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 篇九
1、质量、安全监督室接到工程项目监督任务后,室主任应组织监督工程师审阅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工程技术资料,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投资形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信誉和质量、安全生产保证能力等,制定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或《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方案》。
2、监督工作方案由项目监督工程师编写,方案中应明确监督组组成、监督方式、监督内容和监督工作程序。
3、监督工作方案应一式四份,经分管站长审查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发至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一份,自留一份进入监督档案。
4、监督工程师在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图纸会审或首次工地例会上进行监督交底,在会议中分发监督工作方案,同时作好监督交底记录。
5、监督工程师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监督过程中,应认真执行监督工作方案。如实际情况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要重新调整监督工作方案,应由监督工程师组织修改,并按原审批程序批准后,通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四会深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推荐阅读:
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10-0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讲话汤涛08-23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年10-04
强化基础建设 深化务实教育08-21
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10-23
深化作风建设 治庸治懒治散09-05
工程联系单(会议室深化设计建议)09-30
市科协“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10-14
如何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10-26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