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高中化学

2024-07-20

教学心得高中化学(9篇)

1.教学心得高中化学 篇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法心得 卓越教育高中处 陈慧

作为一个在教育战线奋斗多年的化学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如何传授知识而不是教材?”。我想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大事,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时常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学生一年比一年难教!在我想来,这多半归结于没有抓住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没能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去备课而造成的困扰。鄙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摸爬滚打出来一点点浅薄的经验,今天就对高中化学教学谈谈我的拙见

(一)关于实验复习课如何上

实验是一个魔术棒,它是增添化学课堂色彩所必需的工具。相信化学老师都很喜欢课堂展示实验,那种在讲台上自信、自如地操作化学仪器,得到色彩缤纷的溶液,最终宣布精彩的结果,而学生在台下两眼发亮跃跃欲试的眼神,和充满崇拜的神情,是所有化学老师都所期盼的,但前提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校条件限制,不能堂堂课都做实验,在复习课就更加不能再重复做实验了。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时,很多老师都很痛苦不知如何上复习课,因为当中存在太多化学方程式记忆和理论知识,都需要借助实验,但实验又不可能重做,而理论知识点也很多,课堂时间有限,除了生搬知识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了。我在教学中也试过很多方法,包括播放视频情景教学等等,最终发现图片画图讲解实验最有效,学生也觉得很新颖,这种方法在平时学校也是听不到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一个个看起来单独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这里我也大胆引入某化妆品广告词来述说:不做实验能生动形象上好实验课吗?有可能!例如我在讲解氯气性质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这样实验图表题,我要用15分钟完成如下2个教学目标:1)氯气的物理性质2)氯气的化学性质,其中包括和非金属反应、金属反应、水反应等7个化学反应,当中还要穿插实验现象,工业制盐酸的方法,我利用这些知识点的条理,将氯气的化学性质分为三类,具体如下

学生很快就接受了知识点的复习,而且条理清楚明了

而将新制氯水和久制氯水区别时,我突破常规讲法,没有用图表将新制氯水和久制氯水成分作个对比,而是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记得每次在黑板上潇洒的画图时,台下学生立马啧啧感叹,然后也跟我一起动手画了起来,当中有个学生说:老师你太牛了,这么多锥形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狡猾地点点头,其实只要将死板的化学知识变成图片,将教学目的编写在题目上,你也会有意想不到地意外收获的。

(二)关于教学上的幽默

没有谁能抗拒上课生动幽默富有激情的老师,若时不时还用一些新鲜的网络词语,如:亲,有木有,为神马等网络词汇,多少都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保证课堂生动活泼,我想很多老师会认为,这个要看巧合和机遇,如果你上的题材刚刚和生活贴近,有丰富有趣的例子那很容易,但是如果全是理论知识就很难上的搞笑幽默了。上课幽默生动,寓乐与教,是我教学人生的目标之一,我也不敢妄言,自己的课有多么生动幽默的,随便大家来听,但每次在备课时,我都会有意地发掘一些课堂笑点和闪光点,比如在必修一第一节新课时,为了在第一节课就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设计实验时,做了以下几个教学亮点设计。在讲萃取实验时,我就引入韩剧三角恋,白富美和高富帅的故事,在讲分液时,我将学生比喻成老鼠,如何从瓶子里偷吃浮在水面上的油,从而引入—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油的密度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在讲蒸馏时,我先问学生哪个实验仪器不认识,大家都会将目光放到“蒸馏水瓶”,当然学生还不清楚它的名字,然后我会略为得意地说,这个瓶子叫“浇花神器”我们大学拿来浇花,一挤就出水,而且做实验口渴了连屈臣氏都不用买,还直接对着嘴巴喷水就行了,学生在一片大笑中,就牢牢记住这瓶子是“蒸馏水瓶”;而石棉网已经从“药膏”变为“一条波浪线”,“尾接管”则变为“牛角管”,顺便又以故事的形式讲了蒸馏和分馏的区别,提出了“馏分”(谐音:牛粪)的概念,从而得出这样一条结论:牛角管拉出一坨屎是蒸馏,拉出N坨屎是分馏。虽然语言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遍笑声中学生就牢牢记住了这几个实验,并且对我印象深刻,甚至有学生已经在微博上当作话题讨论了

(三)关于自编化学口诀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话一点都不假,先别说物质的状态、颜色、性质要识记,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编成辞海,按照ABCD26个字母来索引,就有 49页之多,光看页码内心就恐惧。而学生要学几门功课,在单一学科花费的时间就更少,要想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确实很可怕,因此若我们老师在课上能编一些好理解的记忆法则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学生负担就更受学生欢迎了。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作为例证,过去每次我讲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很头疼,一是物质的量计算,二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这2个知识点恰好又是高一上学期的重点,相信化学老师看到这个专题都会有同感:物质的量的公式不多,有4个,但符号有7个,学生往往记不住符号代表的含义,无论我们课上强调这个公式多么重要,学生在课后也是记不住的,今年我在讲n=m/M=N/NA=V/Vm时先摆设了一个场景:一个参加工作多年从事非教研行业的人看到这排公式会怎么记忆,从而提出两个细节:1)物质的量n计算都是用除法,分母都比分子大2)分母都是常数,继而用8个字概括:以小踩大,常数躲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在考场中很快地写出这些公式。当场讲完后所有的学生都发出哇哇声,好像我就是他们学习化学的救世主,学生们都很主动地拿出笔记了下来。课后反思,其实这个总结很简单,只要从学生立场出发,想着如何帮助他们减负,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认识,要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都是相互约束相互对应的,只要其中一个判断错误,后面就全错,可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啊,书本的概念是: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做还原剂,我就联想到爬山会有高原反应,总结为四个字:高原低氧,巧妙的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囊括在内

化学方程式其实也能巧妙记忆,例如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很多,如氯气和水、活泼金属钠与水、金属碳化物与水、过氧化钠与水、酯与水反应等等,都可以用“万能的水”概括,而占80.5%的氧化还原化学方程式,是能用化合价推出产物,比如金属和硝酸的反应,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而亚硫酸和强氧化剂的反应,亚硫酸一定变为硫酸,强氧化剂看物质类别,像高锰酸钾变成锰离子,次氯酸变成氯离子,只要平时多想想,我们就可以大声地宣布:化学方程式不用记,我是可以推出来的!

(四)关于抓住学生眼球提高互动的技巧

互动,百度词解释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刚上讲台那会单纯认为互动就是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请学生上台板书就够了,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多少有些幼稚可笑。老师们经常发现一旦课堂上问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恨不得钻到洞去并隐身,而当老师将问题答案说出时,学生们才会把头抬起来作轻松状,这就是著名的“鸵鸟定律”,甚至有学生淡定地说出:不知道,来搪塞老师。我想如今的互动已经不能光靠假设问题来设计了,课堂就好比是一部正在拍摄的剧集,老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导演老师如何充分调动主角学生演戏的天分,就决定于这部剧集是否今后热卖。前面说到备课也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学生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可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比如微博,微博的热议话题,其实也就是学生可以讨论的话题,比如最近钓鱼岛事件,相信任何一个爱国人提起它都会义愤填膺,钓鱼岛在化学上可以提出它能源丰富,有不可再生能源石油,而石油通过分馏可以变为汽油、煤油、柴油等;还有暴走漫画,设想如果在课堂上的PPT出现暴走漫画的图片来表示心情,学生八成会觉得这老师很潮很新鲜。从而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在化学学科上有很多例子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讲到硫粉的物理性质时,就能引入到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误饮雄黄酒后现形的精彩桥段,而人的手掌猛烈互搓放出的气味恰恰就是硫粉的味道,而如今菜市场都有卖蛇的商贩,设想一下,在课堂中把这些事例告诉学生,整个课堂都看见学生和老师一起搓手的场景,是多么喜悦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多走近学生的圈子里去关注他们聊天的话题,比如女孩子多半谈到明星帅哥一定很有话题,而男生就可以用体育游戏来引出话题,比如我在讲到:SO2和cl2漂白性性质时,SO2+Cl2+2H2O=H2SO4+2HCl,SO2和Cl2都有漂白性,但两者相遇后生成H2SO4和HCl,漂白性就消失,我就联想到欧洲杯荷兰队,拥有世界上最强、最昂贵的中前场罗本和范佩西,其他阵容也相当华丽,却连小组赛都没出线,从而提出:强强联手,不一定变更强,马上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还能引起学生共鸣呢。

记得前段时间我开了一场公开课,课后有老师这么评价我的课堂:你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身上而不会走神。我想这多半归功于在课堂上设计的互动环节。在备课环节中,我经常强迫自己必须挖掘亮点,走路吃饭搭地铁我都在思考,设计到10分钟到15分钟就要出现一个,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中。只要平时多留心多留意,没有想不到,只看你愿不愿意做。

(五)关于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课堂教学

经常听学生说喜欢教方法的老师,而不是照本宣科上课死板的老师。学生口中的方法,就是我们老师的内才,优秀老师的法宝。理科学习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题海战术永远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方法,题目形式多样但考察内容一致,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能将这些题目归类,并总结出简单易懂的解题方法,相信能大受学生欢迎。例如很多化学题是可以不用看题,直接得到答案的。比如在选修四化学平衡章节就有很多例子,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比较题,形成原电池反应的速率一定最快,而形成原电池的其一条件是两电池材料要不同,因此我告诉学生只要看到答案有“不纯”两字就是正解;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浓度、压强对速率的影响,学生经常会搞混,认为:压强越大,速率就越大,和浓度越大,速率越大是一样的。而我从网络上流行的:信春哥,得永生,改为:信浓度,得永生,信压强,死翘翘,引起学生的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原话是: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朝减弱这个条件的方向移动,我则让学生抛弃这句话,青春都会叛逆改为:反叛定律,题目让你做什么,你就反着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我则总结到定一动

二、先拐先平、1个断点、2个断点等方法,只要学生按照这些方法解题,正确率高达100%成功地帮助学生攻破了传说中最难的化学平衡题。

有时细心多做一步在课堂上利用1到2分钟总结,都能做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最后我想起了以前的一句经典台词:寓乐于教,其乐无穷!

2.教学心得高中化学 篇二

一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关注社会

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工具,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因此本人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课后小作文, 并且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学生从中可以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 思考和困惑, 从而增强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从思想上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

另外, 本人还要求学生选读名句, 这有利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 增强文言语感, 同时, 那些针贬时弊或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体验要比教师直观的讲解来得更深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 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例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培养, 运用主动积极的思维在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 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有效地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闸门, 有力地推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尽情释放创造性的潜能。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 是课程资源重要的载体, 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资源。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 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 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 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开放式“非权力型”, 这就需要挖掘校内和校外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也最能引起教师的重视, 其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例如, 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使学生多接触社会, 接触“社会大语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且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校外资源丰富多彩, 如有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 有日常生活中的素材, 以及一些能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灵感”的材料等。

四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提高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 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只有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文课堂中,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极大限度地扩充知识面, 链接相关信息, 进行广泛阅览。实践证明, 学生主体只有在对所学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时, 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 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创新能力。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众所周知, 在语文教学中肯定不仅仅只是这些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贯穿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想改变过去的教师机械问答式转变为活泼生动式, 由教师的自顾自讲转变到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 使教师能够和学生达到和谐共振,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下来能使语文教师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够扎实、充实、真实。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还会有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方法, 期待着以后有更好的方法, 期待着语文教学方法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之友 (B版) , 2007 (3)

[2]黄桂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硅谷, 2009 (16)

[3]傅德珍.创新破题能力的培养——以化学教学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S1)

3.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心得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教学心得

化学一直是与人们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化学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事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化学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支持,高中化学教育作为我国化学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不仅关系到我国高中化学知识的普及,也关系到我国专业化学人才的培养,更是关系到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改的趋势,笔者对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1、注重化学用语的掌握。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在化学教学中扎实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因为基本知识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其他知识的基础,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可是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化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都不能对号入座,这时老师就是讲课讲得再精彩,学生都如听天书一般,不得其门而入,这简直是一种悲哀。因此,我在教学中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符合,并且总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达到背乘法口诀的水平,张口就来,在此基础上还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 ),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過手。

2、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还会要求学生去理解的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引导他们去字斟句酌的理解每个关键的字和词。要让学生明白基本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以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透析基本原理的实质。 同时理解重要定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这些都是增强计算能力的基础。最后为了巩固这些基础知识还要多做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触,觉得化学是一门抽象、晦涩高深的学科,学了好长时间化学后,对化学的印象还停留在课本习题上,不能把课本上的化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化学视角讨论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从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如去旅游时看到溶洞,要思考一下溶洞的形成和我们的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哪?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回到课本,我们会发现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再进一步进行分析,会得出下面的结论:含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沿着细小的孔隙和裂隙流入溶洞空间,随着溶洞内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水中的碳酸氢钙 Ca(HCO3)2达到过饱和,碳酸钙CaCO3便沉淀析出并使CO2逸出,形成钟乳石、

石柱、石笋等化学沉积景观。

三、注重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标高中化学,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上面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有稍微的改动,前几次课程可以按照教师传授相关知识,再给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后最后再模拟练习的过程。因为实验过程中有好多注意事项,必须在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过程中才能够明白理解。等到学生把这些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掌握后,老师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去演示实验而是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啦。例如,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的设计屡有创新,好多学生都觉得太难啦,和课本上不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在平常做这个实验时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的说明去做,没有积极的去创新、去思考。因此,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老师就应当努力去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这个经典的实验为例,它的原理是: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 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剂),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1.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如果把烧瓶内放入其他的气体如氯化氢、二氧化碳、氯气、氨气等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呢?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去做实验,再得出结论:1.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容器内气体通过溶解或反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少,使与之想通的外界压强大于容器内的压强,从而引发形成喷泉。2. 以上四种物质可以形成喷泉实验。通过上面的过程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为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高中化学是我国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整个化学教育体系中关键的部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整个高中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好坏。高中化学教育不仅为我国高中学生提供了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为我国专业化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课标的教学内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突破、新的思考,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鉴于上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创新,最大的激发新课标指导下化学课的能量。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1.

4.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篇四

梁军峰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

(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对高三选修《甘地》一课,通过集体备课,觉得仅靠讲解,学生很难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动,难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决定让学生看电影《甘地传》。这样,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合作关系。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

(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

(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

(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 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多展开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接触社会,采集社会上的一些信息,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课,开展辩论赛。如:对拿破仑的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成败的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四、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始终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化学教学心得 篇五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改的引导下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进步,浅谈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在如今的教学中,自己逐步改变这种“霸王”条款。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我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前阅读预习每节课,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同学上图书室查阅资料,自己把握书中的疑点、难点,然后利用我的知识深度辅导学生解开这些疑点、难点。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中既有兴趣去挖掘书中的疑难点,又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前,我们的实验器材缺少,一般只能由教师演示使用。现在就不同了,能在保证全体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分组演示实验。它比以前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对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初中化学教材由于受到知识点少的限制,往往在设计时会出现一些不足。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追求迎合教材的思路,就会出现讲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如在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中,就谈了只要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以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这时就有学生提出来一氧化碳可以吗?对于这样的问题讲了有点儿多,不讲既打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又对教师教学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的方法告诉学生一氧化碳的一个重要性质毒性。然后,让我改变了这种错误认识。评价体系变得多样化:平时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的正误,实验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有多少独立观点的表达,甚至道德要求,都被我充分利用到考核中。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我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这个课题时,我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做分类整理,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不仅体验到对知识的感知,雅》中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谓以酒言志的突出之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李白斗酒诗百篇”,仅仅是因为李白的潇洒狂放吗?其实,这是一种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因此,酗酒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青少年更是不宜饮酒。在讲到粤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奥秘》有关张青莲院士的贡献,以及第八章《常见的盐》中的侯德榜的贡献和我国的四大发明时,就主动为学生讲解我们国家的科技史,让学生能了解近现代我国落后的根源,既能激发他们学习报国的思想又为这些先贤的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让学生对祖国的发展建设立下目标理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建功立业。

以上就是我近几年的教学心得。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学习,我在初中化

6.高中政治教学心得 篇六

毕业两年了,但这是第一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空下时思考着一个问题: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不同的学生,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面对艺术生可能很不同于学纯文纯理科的学生,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更重要的是感情、是教师的爱。他们爱玩,爱闹,注意力也多是放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上,学习似乎在他们看来不是重头戏,要达到他们愿意学政治,甚至到爱学政治,首先自己在班上的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要是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感觉自己跟老师没距离,那么他们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深厚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还要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亲和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有一点重要是缺少必要的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

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后要做到每份教过的教案,都要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症”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策”。“平时多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

7.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篇七

一、设计开放性化学问题, 要以有趣、有用、易作为原则

设计难易适中的情景问题, 所设计的问题情景不能太难, 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得出层次不同的结论, 可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设计。

例如在教学“探究空气的成分”一节后, 我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捕捉”教室的空气?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 有的说用烧杯、矿泉水瓶, 还有的说用注射器抽气等。这时我提醒学生:用矿泉水瓶时如何操作? 学生立即反应过来:需先装满水, 然后进教室倒掉。2试用两种方法检验烧杯中装有空气? 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用燃着的木条, 而对于第二种方法, 同学们都迷惑了, 我提醒他们与水联系起来, 这时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指定一位同学实验:杯口向下, 扣向盛有半盆水的盆底, 不容易扣下去, 说明杯内装有空气。3如何将一集气瓶空气“捕捉”到另一集气瓶? 在学生思考过程中, 我提供了必要的仪器, 提示联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这些开放性问题, 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很好。通过以上的开放性探究教学, 同学们对看不见又无处不在的空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开放性化学问题教学时机的把握, 要注意适时有度

1.在学习课本中含有开放性内容时, 就要充分挖掘课本材料中的这些因素,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中适时引入开放性问题。例如在学习CO2实验室制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搜索出你能想到的产生CO2的方法有哪些。

由此比较后, 学生分组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 观察反应后, 得出实验室制备CO2用该反应制取比较合适, 充分考虑装置、收集、速度、操作、安全、成本、纯度、可控性等因素。这种先发散后集中的思维方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是开放式教学的一种策略。1人和动物的呼吸2碱式碳酸铜分解3纸张燃烧4汽油燃烧5煤碳燃烧A:燃烧法制备:

2. 当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欲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时, 引入开放性问题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知识丰富了, 思维能力提高了, 学习方法也多了, 学生就有了一种自觉地要求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欲望, 这时候教师不妨引入相应的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探讨。6CO燃烧7蜡烛燃烧8CO还原CuO9木炭燃烧34 5 6 7 9 10瑏瑡瑏瑣B:受热分解法:2C:缓慢氧化制备法:1不便收集, 速度难控制, 产物不纯成本高含量低, 不洁净含量低, 操作不方便

例如:某校课外环保小组的同学, 发现学校附近的小河中有许多死鱼, 经考察是由于附近某工厂排出的废水所致。他们用多种方法证明了废水显酸性, 并含有铜离子, 并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向厂长提出几条处理废水的建议, 受到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的好评。请问: (1) 你能用两种方法来验证废水显酸性和含有铜离子吗? (2) 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废水处理方案, 并写出简单的操作过程。10金刚石、石墨燃烧瑏瑡酒精燃烧瑏瑢C还原CuO瑏瑣一些工厂废气瑏瑤石灰石分解……D:还原制备法:8瑏瑢

这类试题让学生了解到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不能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 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开放性化学问题解决过程应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既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 又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 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 开放性问题教学要立足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1.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

开放性问题不仅要用到课堂上的知识, 而且可以适当引入课外知识, 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 这类问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 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例如,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 通常每1000克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 所以海水是咸水 , 但可以变成淡水为人类使用 , 运用所学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

2.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开放的最大空间是向生活开放, 因此, 开放性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请你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 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 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加以解决。又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 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 (锌、铜合金) 冒充黄金, 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 与黄金极其相似, 所以很难区分。请你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这类问题以社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背景, 培养和考查在学生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真假的能力。

3.综合运用 , 各个突破。

初中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特点, 要求我们具有综合思维能力, 从不同角度切入, 实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下面是我常举的一个例子, 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节课上, 学生先动手做实验, 把一些酒精密封在一个塑料袋里, 并将其放进热水中, 塑料袋膨胀后酒精看不见了,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里拎出来, 静止一会儿, 酒精又看得见了。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甲:气化了, 变成气体就看不见了。乙:为什么气体就看不见? 甲:气体是无色的。乙:无色的酒精为什么就看得见? 甲:物质聚在一起看得见, 分散了不能反射光线就看不见。乙:物质分散后为什么不能反射光线? 甲:酒精气化分散变成小微粒, 肉眼就看不见了。乙:微粒是因为分散变小的还是分散前本来就小……此题就属综合开放型题。以上这些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 问题不限于化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 从不同角度做解释。

四、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可控性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应避免出现超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加重学生负担。它应该是灵活、开放而又不超纲的, 所解答的内容控制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问题情景本身知识要求不高, 并且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 但提问角度设置于实际应用情景中, 使学生充分感受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一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要求学生能以探究者的身份经历和评价探究方法, 从而领会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从中受益。

总之, 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离不开观察、猜想、分类、搜索、类比、假设、归纳、实验等化学基本方法要素。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具体回答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 包括对文字叙述的完整性, 化学用语的准确性, 化学原理的逻辑性进行指导,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教师只能是参与者,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 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摘要:开放性问题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设问是开放的, 答案是灵活的, 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问题的解决, 往往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才能完成, 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开发学生潜能, 提高科学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开放性化学问题,教学原则,教学时机,方法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松华.200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评价报告.

8.电化学教学心得 篇八

一、原电池

我们在电化学教学中,老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满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下,先正确地写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反应)并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一定在负极上反应,氧化剂一定在正极上反应。如果还原剂是金属,则该金属是原电池的负极,且正极与该金属不同,如果还原剂不是金属,则正负电极由其他电极代替且可相同。这样,既可以根据原电池反应判断正负极和书写电极反应,也可以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规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除外界不断补充的燃料电池)。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也可能是O2在正极上得电子如吸氧腐蚀或燃料电池,或正极本身得电子)。

2.分类

(1)一般原电池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石墨碳棒、金属与难溶金属氧化物);

②电解质溶液,至少能与一个电极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置换反应;

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且用导线连接,且形成闭合回路。

方法点睛:先分析两电极材料相对活泼性,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阳离子进入溶液;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按放电强弱顺序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或氢气,正极材料不参与反应。如金属Fe、Cu、稀盐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Fe。

但是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如金属Fe、Cu、浓硝酸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Fe比Cu活泼,但负极却是Cu(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反应,而Cu可以与浓硝酸反应)。

(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大多数是由可燃性物质(主要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及电解质溶液共同组成,虽然可燃性物质与氧气在不同的电极上反应,但总方程式相当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因为涉及电解质溶液,所以燃烧产物(一般为CO2)可能还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再写出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而得到总方程式。

(3)盐桥在原电池反应中起到作用

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问,原电池中盐桥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此问题,很多老师怕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就会简单地告诉学生,盐桥是起到导电作用;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回答的话,学生往往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可以定向移动而导电,为什么偏偏要把两个半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中间加上盐桥呢?其实盐桥除了上面所说的导电作用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避免负极材料直接与正极的电解质溶液反应,这样原电池能持续稳定的放电,从而使原电池具有实用价值。另外盐桥的存在可以平衡两个反应容器内的电荷,使得反应能持续进行。其实上述三者的作用又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二、电解池

电解池反应是强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满足形成电解池的条件(电解质溶液导电)下,根据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阳极活性及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正确的写出电解池反应并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一定在阳极上反应,氧化剂一定在阴极上反应。如果还原剂是金属,则该金属是电解池的阳极(阴极任选);如果还原剂不是金属,则阳极是惰性的。这样,既可以根据电解池反应判断阴、阳极和书写电极反应,也可以将溶液中或离子晶体熔化时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电解池反应。但要注意的是,惰性电极电解溶液时最后阶段可能是电解水。

1.规律

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可以是溶液中阴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也可以是阳极电极材料本身失去电子)。

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

2.放电顺序

(1)阳极为惰性电极如石墨或Pt时,只需考虑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放电,电极本身不参与放电。

(2)阳极为活性电极如Fe、Cu、Ag时,则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生成相应的阳离子。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

(3)阴极的电极材料本身不参加反应,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Al3+>Mg2+>Na+(注意Fe的两种离子和H+的位置)

3.电极反应书写

首先看是否有活泼电极做阳极;然后看溶液中有哪些阴离子和阳离子;最后看哪种离子先放电。

对于学生在学习原电池时提出的诸多问题,往往涉及大学里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因此不适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应该在课后针对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

9.高中英语教学新秀教学心得 篇九

作为一名新的高中英语教师,在交城中学任教这两个多月中,我发现自己与其他老师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值得我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除了平常自己上网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听了其他老师们的课,回去之后自己总结学习,通过与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找到差距,并想方设法缩短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给学生们“灌”知识

这些高一的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量,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们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貌似这样的想法很科学,也很负责,但是反过来想想,他们是否能够接受,是否能够消化,我们是否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2、机械式课堂互动

为追求师生互动而互动,机械式互动,而没有达到学生心领神会般的互动。我的理想课堂是,希望在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共同营造一个融洽、活跃、互动性十足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互动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而我的课堂缺乏真正的互动性,有时甚至有点机械。

3、教学方式还需改进

这是我的第一个班级,我特别想把他们的英语基础打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的教学方式就特别重要,我十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这个大课堂。但事实是,我只能照顾到90%的学生。

教学经验的有限直接导致了有限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今后要努力的方面还很多,相信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定会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番作为。以下几点是今后要学习完善的技能:

1、“听”出来的教学经验

听是获取教育理论、教改动态和教学经验的又一种有效途径,它是读的补充。听比较随机,形式多样。老教师的示范课、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探讨等都是听的好材料,直接面对听众,用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帮助我获取实践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2、争着参与各种课程

青年教师要十分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尤其是公开课、尝试课、研究课更要争着上,因为在这些课的背后,有一大批教师在支持着你,帮助着你。课前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充实,逐步提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备课到上课都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样更能使自己快速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3、想要突破就要学会“写”

写是学习实践后的总结提高的重要一环,是实践向理论的上升过程。不会写就不会有突破,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写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后记——写出每节课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课堂随笔——记下这堂课发生的点点滴滴;课题小结——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做法整理成书面文章„„这样每课写一点,记一点,两三年下来积累的素材将十分丰富,也是自己成长的足迹。同时这些资料还可以与教师交流切磋,逐步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之师。

4、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不管遇到教法问题还是知识性的问题,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首先要独立思考,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而不单单是借助网络,或者直接去跟别人拿个答案。年轻教师的好处是可以很快的和学生们相处融洽,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学生一样去查字典,去看教材,去相互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把真实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以身作则,共同进步。

5、注意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过程中,案例越多,教学就越得心应手。想我这样刚工作的老师,有时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太长,讲着讲着就没有东西可讲了,主要是因为脑袋里的案例和素材太少。此外,我们在收集和筛选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逐渐提高。

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关键要靠自己,“多听、多参与、多写、多思考、多整理”肯定是一条快速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捷径,希望我能够快速成长。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英语,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的学生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传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肯定行不通,因此我比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

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为了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刻意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为了要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尽量增加趣味性。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我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然后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或图片、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有时我会从网上下载一些英语材料或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音、画面等的完美结合。

2、重视“以生为本”

我还注重“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我们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把他们看成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现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终于懂得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与我当学生时的情况很不一样,他们往往不听“师道尊严”这套,讨厌权威型的老师,他们追求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但是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故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伟大的创造力。

4、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工作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

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5、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6、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7、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曾有优秀教师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以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上一篇:学校维修建设申请报告下一篇:唯美浪漫的古风QQ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