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2024-10-14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案(精选8篇)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篇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论(知识点)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通常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元件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

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也称晶体管时代。

 第三代(1965年~1970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1年以后)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

4、计算机的分类

按国际上流行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5、二进制与其它数制、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进制数的加减法

6、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 把符号位和数字位一起编码来表示相应的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等。

 在计算机中使用的、连同符号位一起数值化了的数,称为机器数。 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实的数值,称为真值。

 对于有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

7、计算机系统: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和软件。所谓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由机械、电子器件构成的具有输入、存储、计算、控制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软件也称“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作用是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理的工具。目前,微机系统常用的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有: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 等,适合于网络环境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ybase、Oracle、DB2、SQL Server 等。当今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仓库管理、人事管理等数据处理。

8、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这一基本结构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其主要思想为:“程序存储和控制”,即信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和指令)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存储器并按地址单元顺序存储,微机加电时,计算机的复位电路自动给程序计数器PC赋以程序 中的第一条指令所在地址,按地址从存储器取出指令,送至指令寄存器(IR),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控制相关设备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若要进行计算则应通过运算器,计算的结果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也可以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因程序计数器PC有自动加1功能,所以计算机能自动按程序要求的顺序执行程序。

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所采用的均为冯诺依曼结构。现在利用并行处理技术、流水处理技术等新技术对该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9、多媒体计算机

(1)多媒体计算机指具有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的计算机。(2)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1)媒体

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中介物称之为“媒体”。

2)多媒体

人们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所构成的复合体统称为多媒体。前三种称为静态媒体,后三种称为动态媒体。

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一种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交互性系统的技术。

4)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三个主要特性:

① 多样性:使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范围从传统的数值、文字、静止图像扩展到声音和视频信息。

② 集成性:使计算机能以多种不同的信息形式综合地表现某个内容,取得更好的效果。③ 交互性:人们可以操纵和控制多媒体信息,使获取和使用信息变被动为主动。(3)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2)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3)集成电路制作技术4)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10、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一般说来,计算机病毒可以传染以下三种媒体:磁性媒体、计算机网络、光学介质。计算机病毒的传染过程大致经过三个步骤入驻内存、等待条件、实施传染。

特点:①破坏性②传染性③隐蔽性④可触发性(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传统单机病毒

根据病毒寄生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 引导型病毒 :寄生在磁盘的引导区或硬盘的主引导扇区。② 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可执行文件内的计算机病毒。③ 宏病毒 : 一般指寄生在文档上的宏代码。④ 混合型病毒: 同时具有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的寄生方式。

(2)现代网络病毒

根据网络病毒破坏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利用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不断地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且能够自动地启动病毒程序消耗本机资源,浪费网络带宽,造成系统瘫痪。

②木马病毒 一般通过电子邮件、及时通信工具和恶意网页等方式感染用户的计算机,多数都是利用了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破坏性大的几种病有CIH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时间炸弹病毒、电子邮件炸弹病毒的等。(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① 安装实时监控的杀毒软件或防毒卡,定期更新病毒库。② 经常运行Windows Update,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

③ 安装防火墙工具,设置相应的访问规则,过滤不安全的站点访问。④ 不要随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⑤ 不要随便安装来历不明的插件程序。

⑥ 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传来的页面链接,谨防恶意网页中隐藏的木马病毒。⑦ 不要使用盗版软件。

⑧ 对下载的程序、软件等,应在打开之前先杀毒,再做其他操作。(2)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一旦发现了计算机出现异常现象,如某些软件不能正常使用,机器速度特别慢,文件被莫名其妙删除等,可以利用一些在线查毒尽快确认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了病毒,如有病毒应将其彻底清除,一般可有以下几种方法清除病毒:

① 用杀毒软件

使用杀毒软件来检测和清除病毒,用户只需按照提示来操作即可完成,简单方便。常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诺顿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

② 使用专杀工具

现在一些反病毒公司的网站上提供了许多病毒专杀工具,用户可以免费下载这些查杀工具对某个特定病毒进行清除。

③ 手动清除病毒

这种清除病毒的方法要求操作者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当熟练,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利用一些工具软件找到感染病毒的文件,手动清除病毒代码。

12、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和存储单位;

第二章

操作系统应用

1、操作系统的特征及其基本功能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有效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

(2)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作为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运行的操作系统,其功能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① 处理机管理:实现进程的控制、同步、通信和调度。② 内存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保护和扩充及地址变换。③ 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分配、缓冲管理及设备虚拟。

④ 文件管理:实现对文件的存储空间、目录、读/写等的管理。⑤ 作业管理:对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

2、文件的概念、命名及类型、文件的通配

(1)文件是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的具有标识名的信息的集合。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2)在计算机中,任何一个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一般来说,文件名分为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3)文件的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

.EXE、.COM:可执行程序文件.C、.CPP、.BAS、.ASM:源程序文件.OBJ:目标文件.BMP、.JPG、.GIF:图像文件.ZIP、.RAR:压缩文件.docx、.xlsx、.pptx(07版).doc、.xls、.ppt(03及03以前的版本)(4)常用的通配符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通常在搜索文件的时候使用。*代表任意个字符。?代表一个字符。

3、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1)Windows XP桌面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我的电脑:我的电脑用来查看计算机内的一切。

 我的文档:所有的文档、图形、表单和其他的文件将保存在这个文件夹中。

 网上邻居: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查看网络上其他的计算机。无论PC机是否连接到网上,都会有这个图标。

 回收站:回收站容纳已经删除的垃圾。 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软件。

(2)使用Windows的工具,在显示器限制的范围内,可以对桌面进行各种操作。如果要改变桌面背景,或当您希望改变桌面的外观时,需要使用【显示属性】对话框。(3)日期和时间的设置的方法有两种:

1)双击在任务栏面板上的时间,显示【日期和时间属性】对话框(如图3-20所示)。设置计算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2)可以通过双击控制面板中的【日期和时间】,打开【日期和时间属性】窗口进行相关的设置。

(4)【磁盘碎片整理】工具是个特殊的磁盘工具,能把文件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是把文件重新写回到硬盘中,让Windows更有效地访问它们。有时候,对碎片很多的磁盘进行整理,可以显著提高磁盘的性能。

4、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

(1)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浏览器栏、主窗口、状态栏等组成。

(2)为了定义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风格,Windows XP提供了统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来对文件夹属性进行设置。

5、常用的操纵系统Ms Dos、OS/

2、Windows、Unix、Linux

6、初步了解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什么是网络操作系统;初步了解多用户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比较;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1)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把“一群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协议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个主机(Host),它们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到巨型机,小到便携式电脑,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通信链路和结点交换机(也叫通信处理机)组成,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3)一系列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是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通信子网中各结点之间通信用的。协议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它是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为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型结构。(3)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2、IP地址及域名系统DNS(1)IP地址是IP协议规定的地址,它用于标识参与IP数据报通信的协议实体,例如主机和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2)IP地址的结构和类型

IP地址是一个32比特无符号二进制数。IP地址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址,它由二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是网络号(net-id),它是网络在互联网中的编号。第二级结构是主机号(host-id),它是主机在网络中的编号。

另外,网络号的左边若干比特是特征位,它们标识了IP地址的类型。

(3)32比特的IP地址不便于记忆和使用,因此,采用了一种称为点分十进制(dotted decimal notation)的记法来书写IP地址。所谓点分十进制记法就是将32bit的IP地址中的每8个比特用一个十进制数字表示,并且在这些十进制数字之间加上一个点。(4)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的个数等于网络号和子网号比特数之和,“0”的个数等于主机号比特数。(5)DNS的功能

DNS的功能是进行域名解析(domain name resolution)。域名解析的作用是由计算机的名字求解该计算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例如IP协议的IP地址。

3、网络体系结构

(1)具有代表性计算机网络协议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常简记为OSI)。

OSI包括七个功能层(layer),功能层是按照高低层次排列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被称为高层(早期文献还包括运输层),其他层被称为低层。

(2)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称为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称为互联网协议。

按照OSI的层次结构,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划分为四个功能层,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 FTP,SMTP 等)、运输层(TCP 或 UDP)、网际层 IP以及网络接口层。

4、Internet基础知识

(1)从Internet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Internet是历史的沿革造成的,是千万个可单独运作的子网以 TCP/IP 协议互联起来形成的,各个子网属于不同的组织或机构,而整个Internet不属于任何国家、政府或机构。

(2)Internet上的常用服务主要有World Wide Web、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IP电话等。

World Wide Web(简称Web、WWW等)将文本、图像、文件和其它资源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它的访问者。它是Internet上最方便和最受欢迎的信息浏览方式。

电子邮件(E-mail)是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邮件。用户先向Internet服务提供商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再使用一个合适的电子邮件客户程序,就可以向其它电子信箱发E-mail,也可接收到来自他人的E-mail。

文件传输(FTP)可以在两台远程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共享文件,获得这些文件的主要方式是FTP。

远程登录(Telnet)用来将一台计算机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使之相当于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如将一台Pentium计算机登录到远程的超级计算机上,则在本地机上需花长时间完成的计算工作在远程机上可以很快完成。

IP电话(Internet Phone)又称网络电话。它是在Internet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应用,即分组话通信。分组话音通信先将连续的话音信号数字化,然后将得到的数字编码进行打包、压缩成一个个话音分组,再发送到计算机网络上。

(3)目前可供选择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种

(4)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ADSL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改造信号传输线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ADSL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其有效的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5)HTML、URL的概念及意义;

5、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归结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三种:

1)无意失误。2)恶意攻击。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安全防范

1)物理安全策略

目前主要防护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对传导发射的防护。另一类是对辐射的防护,这类防护措施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采用各种电磁屏蔽措施;二是干扰防护措施。

2)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

3)信息加密策略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以及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常用的网络加密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4)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定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第四章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其应用

(一)Word 部分

1、Word 2003传统功能

Word 2003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1)编辑修改功能

Word 2003充分利用Windows提供的图形界面,大量使用菜单、对话框、快捷方式和帮 6 助系统,使操作变得简单,可方便地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恢复、撤消、查找、替换等基本编辑操作。使用鼠标,可以在任何位置输入文字,实现了“即点即输入”,这是Word 2003新增的功能。

(2)格式设置功能

Word具有丰富的文字修饰效果功能,可以设置文字的多种格式,如:字体、大小、颜色等,还可以设置空心、阴文、阳文、加粗、加下划线等效果。使用格式刷快速复制格式;可直接套用各种标题格式;附带多种模板和样式,用户可以通过模板及样式,直接引用自己喜欢的格式。对文档排版后,在屏幕上能立即看到排版效果。Word能准确的显示出文档打印的效果,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3)自动化功能

自动更正功能在输入的同时,自动更正单词的拼写、语法错误。语法、拼写自动检查功能在输入的同时,会自动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自动输入功能会自动创建编号列表、项目符号表,并自动套用格式、缩进量。当输入当前日期、一周七天的名称、月份、用户的姓名和所在单位名称时会自动提示输入内容。另外,Word 提供了自动更正、自动套用格式、信函向导等一套丰富的自动功能,使用户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日常工作。

(4)表格处理功能 Word 2003具有较强的表格处理功能,能任意地对表格的大小、位置进行调整,表格中可以包含图形或其它表格,可以创建、编辑复杂的表格等。可以使用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排序,并根据数据创建图表。在Word 2003中,用户还可以绘制一些复杂的、灵活可变的表格。表格是由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允许在这些单元格中输入文字信息和插入图片信息。

(5)图文混排功能

提供一套绘制图形和图片功能,可以十分方便地创建多种效果的文本和图形。绘图功能提供了100多种自选图形和4种填充效果。增强了图文混排功能,使图片的拖放、插入等操作更加简单。崭新的剪贴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图片资料。充分利用Word 2003提供的这些图文混排功能,可以编排出形式多样的文档。

(6)边框和底纹

提供了100多种边框样式用于改变文档的外观包括三维效果,集中了多种用于专业文档的流行样式,特别适合于制作专业化的文档。

(7)Web工具

Word提供了一套内容丰富的功能,以便使用全球广域网。可以将Word 2003作为电子邮件编辑器,利用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文档,利用网页模板可以方便地制作出精美的网页,使用“Web Folders”功能可以管理用户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件。

(8)联机用户共享

使用Word 2003,与他人合作将变得更方便。联机用户可以使用批注和屏幕提示功能对共享文件进行审阅,可以在网上开展Web讨论。

2、word 2003 窗口的组成

启动Word后,屏幕上就会出现如图4-1所示的窗口。Word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3、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1)文档的创建

在启动Word时,Word自动新建一个空文档,缺省的文件名为“文档1”。如果想建立一篇新的文档,可以使用菜单或工具按钮新建文档。利用菜单新建文档的步骤如下: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2)在WORD编辑区右边将出现一个新的区域—任务窗格 3)单击“空白文档”图标,就新建了一个文档。

利用工具栏按钮新建文档的方法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Word将创建一篇新文档。

Word 2003主要提供了以下4种新建文档的方式: 1)新建空白文档,本质上就是利用标准模板新建了一个空白文档。2)利用模板(包括本机和网络上的模板)新建文档。3)根据现有的文档副本创建新的文档。

4)直接在Word中创建XML文档、网页、及电子邮件。

4、文档的输入

键盘输入 特殊符号通过“插入 | 符号” 语音输入 联机手写 输入扫描输入

5、剪贴板

Office 2003提供了功能更为强大的剪贴板,该剪贴板中的内容可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 2003应用程序间共享。

6、查找和替换、自动更正、拼写检查

(1)查找的功能主要用于在当前文档中搜索指定的文本或特殊字符。

查找文本的方法如下: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4-16所示。2)在“查找内容”框内键入要搜索的文本,例如:“老师”。3)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则开始在文档中查找。查找特定格式的文本的方法如下: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

2)若当前是如图4-7所示的常规格式对话框,则单击其中的“高级”按钮。3)在“查找内容”框内输入要查找的文字,例如:“计算机”。

4)单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格式”命令,在“格式”对话框中输入所需格式,例如“楷体,四号”。

5)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则开始在文档中查找。(2)替换文本的方法如下: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2)在“查找内容”框内输入文字,例如:“中国”。

3)在“替换为”框内输入要替换的文字,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在文本中,确定要将查找的全部字符串进行替换,按“全部替换”按钮,计算机会将查找到的字符串自动进行替换。

如果“替换为”框为空,操作后的实际效果是将查找的内容从文档中删除了。若是替换特殊格式的文本,其操作步骤与特殊格式文本的查找类似。(3)自动更正

Word 2003提供的自动更正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正一些常见的键入错误、拼写和语法错误等,这对英文输入是很有帮助的,对中文输入更大的用处将一些常用的长词句定义为自动更正的词条,再用一个缩写词条名来取代它。

建立自动更正词条步骤如下:

1)选择要建立为自动更正词条的文本;

2)选择“工具”选中“自动更正”命令,显示如图4-8对话框,并选中“自动更正”标签,选中的文本出现在“替换为”框中。

3)在“替换”框中输入词条名。

4)如果用户选择的文本含有格式,可以选择“带格式文本”选项;若要去除格式,选择“纯文本”选项。

5)单击“添加”按钮,该词条就添加到自动更正的列表框。当建立了一个自动更正词条后,就可使用它。使用方法是将插入点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然后输入词条名,按空格键或逗号之类的标点符号,Word就将相应的词条来代替它的名字。

7、文档的排版(1)视图

Word提供了多种在屏幕上显示Word 文档的方式。每一种显示方式称为一种视图。使用不同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档的不同方面,从而高效、快捷地查看、编辑文档。Word提供的视图有:普通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Web版式视图。其中普通视图 和页面视图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2)字体排版

字体排版是对字符的字体、大小、颜色、显示效果等格式进行设置。通常使用“格式”工具栏按钮完成一般的字符排版,对格式要求较高的文档,则使用“格式”菜单进行设置。(3)段落排版

在Word中,段落是指以段落标记作为结束符的文字、图形或其它对象的集合。Word在输入回车键的地方插入一个段落标记,可以通过“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隐藏”按钮查看段落标记。段落标记不仅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还包含了本段的格式信息,如果删除了段落标记,该段的内容将成为其后段落的一部分,并采用下一段文本的格式。段落格式主要包括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段间距、段落的修饰等。(4)添加边框和底纹

Word提供了为文档中的段落或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的功能。添加边框和底纹既能增加文档的美观性,又能控制浏览用户的注意力。(5)项目编号

在Word中可以快速地给列表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使得文档更有层次感,易于阅读和理解。在Word 2003中,还可在输入时自动产生带项目符号和编号的列表:项目符号除了使用“符号”外,还可以使用“图片”。

(1)自动创建项目符号和编号

如果在段落的开始前输入诸如“l.”、“a)”、“

一、”等格式的起始编号,然后输入文本。当按回车键时,Word自动将该段转换为列表,同时将下一个编号加入到下一段的开始。

同样当在段落的开始前输入诸如“*”后跟一个空格或制表符,然后输入文本。当按回车键时,Word自动将该段转换为项目符号列表,星号转换成黑色的圆点。

若要设置或取消自动创建项目符号和编号功能,可以选择“工具”“自动更正”命令的“输入时自动套用格式”标签,对复选框“自动项目符号列表”进行相应的设置。

(2)添加编号

对已有的文本,可以方便地通过“编号”按钮自动转换成编号列表。

选定要设置编号的段落;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编号”按钮,就在这些段落前加数字编号。

(3)添加项目符号

项目符号与编号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为一连续的数字或字母,而后者都使用相同的符号。操作方法相同。

同样,对Word提供的项目符号不满意时,也可单击“自定义”按钮,在“自定义项目符号列表”对话框中选择“项目符号”按钮,用户选择所需的符号即可。

在Word 2003中,可以将图片代替符号,只要在“格式”单击“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中单击“图片”按钮,选择所需的图片即可。

除了用菜单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外,还可用格式工具栏中“编号”或“项目符号”按钮来设置。当用户想将编号改成项目符号,只要按“项目符号”按钮,反之亦然。(6)样式

以往的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本进行格式化设置时,为使不同的段落具有相同的格式,必须重复地设置。针对此情况,Word提供样式功能,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1)样式的概念

样式是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

2)应用样式有两种情况:对于应用段落样式,将插入点置于该段落中的任意位置,单击或选定任意数量的文字;对于应用字符样式,则选定所要设置的文字。然后在“格式”工具栏中的“样式”框(或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样式”命令)中选择所需的样式名字即可。

3)样式的建立

若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样式,使用“格式”工具栏的“样式”列表框是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但只能建立段落样式。要建立字符样式,则要选择“格式”点击“样式”命令。(7)模板

样式为输入的文档中不同的段落具有相同格式的设置提供了便利。而Word的模板功能为菜单类形式相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的文档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以提高工作效率。

模板决定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包括自动图文集词条、字体、快捷键指定方案、宏、菜单、页面设置、特殊格式和样式等。空白文档就是由Normal模板创建而来的。其实,对于报告、备忘录、手册、通讯录等这些比较常用且严格的文档,用户可以直接套用Word 2003所提供的众多通用模板以加速文件制作的效率。(8)页面排版

1)页面设置

一篇文档在准备打印之前应进行页面设置。打开“文件”菜单,选择“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2)页眉、页脚

页眉或页脚通常包含公司徽标、书名、章节名、页码、日期等信息文字或图形,页眉打印在顶边上,而页脚打印在底边上。在文档中可自始至终用同一个页眉或页脚,也可在文档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页眉和页脚。例如,第一页的页眉用徽标,而在以后的页面中用文档名做页眉。

3)设置页码

可以使用“插入”菜单中的“页码”命令或“页眉/页脚”工具栏上的“插入页码”按钮来插入页码。无论哪一种情况,页码均添加于页面的上部(页眉)或下部(页脚)。如果在页眉或页脚中只需要包含页码,则“页码”命令是最简单的方法,而且“页码”对话框中的“格式”按钮提供了多种自定义页码的格式。例如,可以使用罗马数字作为目录的页码,而使用阿拉伯数字作为文档其余部分的页码。(9)编制目录

大纲级别:用于为文档中的段落指定等级结构(1 级至 9 级)的段落格式。例如,指定了大纲级别后,就可在大纲视图或文档结构图中处理文档。

标题样式:应用于标题的格式设置。Microsoft Word 有 9 个不同的内置样式:标题 1 到标题 9。

编制目录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内置的大纲级别或标题样式。如果已经使用了大纲级别或内置标题样式,请按下列步骤操作:

1)

单击要插入目录的位置。2)

指向“插入”菜单上的“引用”,再单击“索引和目录”。3)

单击“目录”选项卡。

4)

若要使用现有的设计,请在“格式”框中单击进行选择。5)

根据需要,选择其他与目录有关的选项。

8、表格处理

(1)表格是由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允许在这些单元格中输入文字信息和插入图片信息。表格是由许多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在表格的单元格中可以随意添加文字或图形,也可以对表格中的数字数据进行排序和计算。(2)编辑表格的一般过程:

1)建立(插入)一张表格:可以在文档中新建表格,然后输入内容;也可以将现有文字转换为表格。

2)调整表格格式:通常创建的表格并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例如,可能行数、列数不够,或者表格的格式比较复杂,需要调整和修改。

3)输入表格内容:像输入正文一样输入及排版单元格中的内容。

4)表格的计算、排序、创建图标:对于表格中的数据指定计算公式、进行排序、制作直观的统计图表等。

调整表格格式和输入表格内容没有严格的前后顺序,可以一边输入表格内容一边调整表格格式。

(3)表格属性设置

“表格属性”的对话框如图4-33所示,它包括表格、行、列、单元格的属性。在Word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置它们的属性:执行“表格”菜单中的“表格属性”命令或使用鼠标右键单击表格。(4)转换表格和文本

将表格转换成文本,可以指定逗号、制表符、段落标记或其他字符作为转换时分隔文本的字符。具体操作如下:

1)选定要转换成段落的行或整个表格。

2)单击“表格”菜单“转换”子菜单中“将表格转换成文字”命令,弹出“将表格转换成文字”对话框

3)单击“文本分隔符”区中所需的字符前的单选钮。

4)单击“确定”按钮。Word用段落标记分隔各行,用所选的文本分隔符分隔各单元格内容。

(5)表格计算

Word中提供了在表格中可以快速的进行数值的加、减、乘、除及平均值等计算功能。同Excel软件一样,表中的单元格列号依次用A、B、C等字母,行号依次用1、2、3„„数字表示。

左上角单元格:右下角单元格 有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1)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对选定范围内或附近一行(或一列)的单元格求累加和;

(2)利用“表格”中的“公式”命令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在“公式”对话框中,Word提供了许多常用数学函数在“粘贴函数”下拉式列表框供选用,也可以用户直接输入自定义公式,对计算的结果可以通过“数字格式”框进行格式设置。

9、图形功能

(1)插入图片(2)插入公式(3)插入艺术字(4)绘制图形

10、打印预览与打印(1)打印预览

在正式打印之前,通常应按照设置好的页面格式进行打印预览,以查看最后的打印效果,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和纸张。进行打印预览的方法如下:

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命令,屏幕上显示“打印预览”的窗口。(2)打印

选择“文件”点击“打印”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打印”按钮,显示“打印”对话框,在“打印”对话框中:

 “打印机”框显示了当前打印机的类型、打印驱动程序、连接的端口等信息;  “页面范围”框提供了打印的范围,有全部,也可指定某些页码范围;  “副本”框表示打印的份数;

 “打印到文件”复选框选中,表示将打印的文档输出到文件中,并要求用户输入文件存放的目录及文件名。

 “缩放”框可以将几页(通过每页的版数设置)的内容缩小至一页中打印,这如同“打印预览”时一屏可以显示几页内容。

打印选择框,可以选择奇数页或偶数页,可以实现双面打印。

(二)Excel

1、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

(1)所谓工作簿是指在Excel中用来保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它的扩展名是.xls。它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工作簿,创建工作簿,保存工作簿与关闭工作簿。

(2)工作簿中的每一张表称为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有一个名称,显示在工作表标签上,(3)工作表中的每个格子称为单元格,单元格是工作表的最小单位,也是Excel用于保存数据的最小单位。单元格中输入的各种数据,可以是一组数字、一个字符串、一个公式,也可以是一个图形或一个声音等。

2、数据输入

(1)通过Excel的自动填充数据功能为输入数据序列提供极大的便利。通过拖动单元格填 充柄填充数据,可将选定单元格中的内容复制到同行或同列中的其它单元格;也可以通过“编辑”菜单上的“填充”命令按照指定的“序列”自动填充数据。(2)从外部导入数据。利用 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命令

(3)输入有效数据。输入前可利用 数据|有效性命令进行输入数据有效性的设置,以阻止在输入数据是输入非法数据。

3、公式和函数

(1)输入公式的步骤如下:

1)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2)在单元格中或编辑栏中输入“=”。3)输入设置的公式,按Enter键。

(2)Excel含有大量的函数,可以帮助进行数学、文本、逻辑、在工作表内查找信息等计算工作,使用函数可以加快数据的录入和计算速度。Excel 2003除了自身带有的内置函数外还允许用户自定义函数。函数的一般格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3)函数的输入

在活动单元格中用到函数时需以“=”开头,并指定函数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要使用函数可以单击“插入”菜单,再单击“函数”命令;也可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函数”按钮。

4、工作表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1)工作表的添加

在已存在的工作簿中可以添加新的工作表,添加方法有两种。方法1: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命令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一个弹出式菜单,选择“插入”菜单项,就可在当前工作表前插入一个新的工作表。(2)工作表的删除

用户可以在工作簿中删除不需要的工作表,工作表的删除一般也有两种方式。

方法1:单击“编辑”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删除工作表”命令,就完成删除工作表的操作。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一个弹出式菜单,再选择“删除”菜单项,就可将当前工作表删除。(3)工作表的重命名

工作表的初始名称为Sheet1、Sheet2、„„,为了方便工作,用户需将工作表命名为自己易记的名字,因此,需要对工作表重命名。重命名的方法如下:

方法1:单击“格式”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命令,出现级联菜单,单击“重命名”选项,工作表标签栏的当前工作表名称将会反相显示,即可修改工作表的名字。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弹出式菜单,选择“重命名”菜单项,工作表名字反相显示后就可将当前工作表重命名。

方法3:双击需要重命名的工作表标签,键入新的名称覆盖原有名称。

5、工作表的格式化

(1)工作表中数据的格式化

Excel 2003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格式,它们包括:常规、数值、货币、会计专用、日期、时间、百分比、分数、科学记数、文字和特殊等。此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数据格式,使工作表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上述数据格式中,数值格式可以选择小数点的位数;会计专用可对一列数值设置所用的货币符号和小数点对齐方式;自定义则提供了多种数据格式,用户可以通过“格式选项”框选择定义,而每一种选择都可通过系统即时提供的说明和实例来了解。在进行数据格式化以前,通常要先选定需格式化的区域,然后指定数据格式。

1)选中需要的单元格。

2)选择“格式”,点击“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3)指定数据格式。(2)单元格内容的对齐

Excel中设置了默认的数据对齐方式,在新建的工作表中进行数据输入时,文本自动左对齐,数字自动右对齐。单元格的内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对齐方向,Excel 2003还为用户提供了单元格内容的缩进及旋转等功能。在水平方向,系统提供了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等功能,默认的情况是文字左对齐,数值右对齐,还可以使用缩进功能使内容不紧贴表格。垂直对齐具有靠上对齐、靠下对齐及居中对齐等方式,默认的对齐方式为靠下对齐。在“方向”框中,可以将选定的单元格内容完成从-90°到+90°的旋转,这样就可将表格内容由水平显示转换为各个角度的显示。在“文本控制栏”还允许设置为自动换行、合并单元格等功能。可以通过“格式”对话框中的“对齐”选项卡或“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设置对齐方式。(3)表格内容字体的设置

为了使表格的内容更加醒目,可以对一张工作表的各部分内容的字体做不同的设定。方法是先选定要设置字体的单元格或区域,然后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字体”选项卡,该选项卡同Word的字体设置选项卡类似,再根据报表要求进行各项设置,设置完毕后按“确定”按钮。(4)表格边框的设置

在编辑电子表格时,显示的表格线是利用Excel本身提供的网格线,但在打印时Excel并不打印网格线。因此,用户需要自己给表格设置打印时所需的边框,使表格打印出来更加美观。首先选定所要设置的区域,激活“格式”菜单,单击“单元格”命令,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边框”选项卡,可以通过“边框”设置边框线或表格中的框线,在“样式”中列出了Excel提供的各种样式的线型,还可通过“颜色”下拉列表框选择边框的色彩。(5)底纹的设置

为了使表格各个部分的内容更加醒目、美观,Excel 2003提供了在表格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底纹图案或背景颜色的功能。首先选择需要设置底纹的表格区域,然后单击“格式”菜单的“单元格”命令,再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图案”选项卡,在“颜色”列表中选择背景颜色,还可在“图案”下拉列表框选择底纹图案,按“确定”按钮。(6)表格列宽和行高的设置

由于系统会对表格的行高进行自动调整,一般不需人工干预。但当表格中的内容的宽度超过当前的列宽时,可以对列宽进行调整,步骤如下:

1)把鼠标移动到要调整宽度的列的标题右侧的边线上。2)当鼠标的形状变为左右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3)在水平方向上拖动鼠标调整列宽。

4)当列宽调整到满意的时候,释放鼠标左键。(7)自动套用格式和样式

对工作表的格式化也可以通过Excel提供的自动套用格式或样式功能,从而快速设置单元格和数据清单的格式,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制作出优美的报表。自动套用格式是指内置的表格方案,在方案中已经对表格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定义了特定的格式。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方法如下:

1)选择要格式化的单元格区域。

2)在“格式”菜单中单击“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出现如图5-17所示的对话框。3)单击选择一种所需要的套用格式。如果不需要自动套用格式中的某些格式,单击“选项”按钮打开“自动套用格式”选项设置对话框,如图5-17所示,单击“应用格式种类”栏中的复选框可以清除不需要的格式类型。

4)单击“确定”按钮。

6、数据图表

(1)图表是Excel最常用的对象之一,它是依据选定的工作表单元格区域内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系列而生成的,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与工作表相比,图表能形象地反映 13 出数据的对比关系及趋势,利用图表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图表中对应的数据也自动更新,使得数据更加直观,用户一目了然。(2)利用图表向导分4个步骤创建图表

图表类型 源数据 图表选项 位置

7、数据管理

(1)数据清单是典型的二维表,是由工作表、单元格构成的矩形区域。

矩形区域的第一行为表头,由多个列标识组成,这些列标识名在数据表中称作字段名,而字段名不能相同,所以数据清单的列就表示字段的数据,而每一行的数据表示一个记录。在一个工作表中只能创建一个数据清单。

(2)排序的字段叫关键字段,最多允许3个字段,以主和次区分。方法:单击列表,“数据|排序”命令。

(3)对数据进行筛选,就是在数据库中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它是一种用于查找数据清单中的数据的快速方法。使用“筛选”可在数据清单中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行。对记录进行筛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动筛选”,一种是“高级筛选”。(4)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对单个字段建立筛选),多字段之间的筛选是逻辑与的关系,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在所需筛选的字段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要筛选的值,或通过“自定义”输入筛选的条件。(5)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对复杂条件建立筛选)需要建立条件区域。执行“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建立条件区域(至少两行),条件区域首行为与数据清单相应字段精确匹配的字段,同一行上的条件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为逻辑或。(6)分类汇总

建立数据清单后,可依据某个字段将所有的记录分类,把字段值相同的连续记录作为一类,得到每一类的统计信息。

即对数据清单按某字段进行分类,将字段值相同的连续记录作为一类,进行求和、平均、计数等汇总运算。

按某关键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在汇总前必须按该关键字段排序。汇总时要区分清楚对哪个字段分类、对哪些字段汇总、汇总的方式 简单汇总: 对数据清单的一个字段仅统一做一种汇总方式 嵌套汇总: 对同一字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汇总(7)数据透视表

可实现按多个字段分类汇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命令向导。

8、页面设置和打印(1)设置页面区域

用户在打印前,首先要对打印的区域进行设置,否则,系统会把整个工作表作为打印区域。设置页面区域,可以使用户控制只将工作表的某一部分打印出来,设置页面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方法1:先选定打印区域所在的工作表,选定需要打印的区域,然后单击“文件”菜单的“打印区域”命令,在弹出菜单中选取“设置打印区域”项,Excel 2003就会把选定的区域作为打印的区域。

方法2:首先选定工作表,选择需要打印的区域,打开“文件”菜单,单击菜单中的“打印”命令,就会弹出一个打印设置对话框。在“打印”对话框中的“打印”框内,选择“选定区域”,就可控制在打印时,只打印指定的区域。(2)页面设置

工作表在打印之前,要进行页面的设置。单击“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选项,就可激活“页面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页面、页边距、页眉/页脚、和工作表进 行设置。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篇二

1 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大部分内容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前者忘记了教学目的;后者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就我个人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为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2 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程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在对基本的操作说明完成之后,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如格式化、样式、模板的使用我都放到给定的案例中等学生操作的时间结合着讲解。而那些普通的操作,书上大多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般可以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所以我对学生说:"要想学好计算机,关键靠自己平时多看书、多动手,至于上课,要用于解决你们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授课时也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主要是鼓励学生到计算机知识的海洋中去捕击、去遨游,人人一台机、一本书,自己解决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懂时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面拓宽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3 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在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时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己研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教学中成了时尚。计算机课同样也是如此,问题出得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角色就要扮演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例如,我们在office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邮箱中,上课时再互相交流。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一定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作品,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作品,教学效果显著。

4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在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造从问题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5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于是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最后的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以内写文字了,其他地区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他们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下转第10009页)(上接第10007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6 小结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就是在较长的一些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也乐于上机完成他们的作业。

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

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进行的。

以上是我个人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诚蒙指教,共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2).

[2]耿明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反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浅析 篇三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掌握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是时代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其教学培养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不相同

对于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具有的计算机水平都是不同的,可能很多学生在接受中学教育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大学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这就会出现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象;还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来自于一些地区比较偏远的山区,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常少,在学习时甚至需要从头开始。学生计算机水平之间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对于人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适当的在信息处理方面加强教学力度,这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研究,多分析。

(二)教学课程安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功能的了解,熟悉基本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和上机操作两大部分,占据成分比较大的一部分就是上机操作,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可以更加了解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各项知识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在开设上机操作课程时都有各自的特点,差异性比较明显,有的学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还不够完善,大多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重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一定的误区,只是觉得上机操作课程要比理论课程更加轻松,抱着好玩的心态来学习这门课程,对上机课重视不够。

2.教学资源较短缺

有些高职院校的机房,计算机数量无法跟学生上机人数的数量达到和谐统一,计算机数量较少,上机课安排的学生却很多,导致很多学生得不到上机实践课程的训练。有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师资资源欠缺,一个教师带很多班级的计算机课程,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安排不以学生为主体,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里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没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不太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愿较弱。

(三)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等职业院校有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在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后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偏重计算机等级考试上的内容,不大重视教学大纲里的内容,甚至针对计算机考试等级题库进行重点和反复讲述与练习,学生照着这样的模式学习,在教师讲解考试题目时非常专注,模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时候也会认真操作,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或多或少的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基本技能,但跟教学大纲里要求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还是大相径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虽然很高,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

二、对策分析

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笔者认为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层次教学是承认学生的差别,是实事求是地以学生为主体来考虑的。分层次教学一般采取分班策略和分类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多采取的是分类策略,在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分层次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掌握。在上机操作时,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作业,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掌握不是很熟练的学生要求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围绕兴趣点来掌握比如有关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上机的过程中注意分别进行指导,同时主动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饋信息,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调动起高水平小组的积极性,去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可能有点麻烦,但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学习的热情也就更高了。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精讲多练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精讲要求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确定在1:2为宜,笔者所在学校2011年之前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比例是1:1,2011年后变更为3:4,这个比例不包括实训课。实践教学主要有三个环节:

(1)教学计划安排的上机实践,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提供辅导。

(2)课外上机实践,通过开放机房,让学生掌握教学计划中尚不熟练的操作内容,教师可通过网络或邮件等答疑。

(3)集中实训,是为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训课程,集中实训是以“任务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的实践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是通过一周实训的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重点放在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上,要求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要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办公软件和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为以后制作演讲性PPT、撰写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报告、制作求职简历等打下基础。集中实训学生普遍反响好,而且社会效果也不错。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虽然教师很努力,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或多个案例,其中隐含所要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完成案例,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运用word制作表格型求职简历,可以通过将两张对比明显的求职简历展示给学生看,吸引学生的兴趣,一张简历是纯文字的叙述,另一张简历是表格和文字的组合,然后比较这两种简历的优劣,可以看出表格和文字组合的简历更简洁、清晰。接着就可以引出学习的重点word中的表格制作与编辑,可分解成几步讲解,即通过工具栏创建表格、用鼠标或键盘选择表格、使用工具栏或菜单命令编辑表格、对表格的外观进行美化等,在讲解中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最初可由创建一个三行四列的简易表格入手,然后让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共同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这一章时,因为有了前面Word和Excel软件的学习,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如PowerPoint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等操作是否Word和Excel的方式一样,这三者之间有哪些异同点,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找寻答案,用实际操作去验证结果,将新知识点推导出来,这样既免去因死记硬背而遗忘,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努力探索出适合自身学生成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睛.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4.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篇四

计算机学院 名 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师

肖燕 称

讲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 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10=(1325)8=(2D5)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2=(1325.24)8

1.2.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①算术运算 ②逻辑运算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 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①定点数:定点整数、定点小数 ②浮点数

1.3.2 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表示 ①字符的编码 ②Unicode编码

③汉字的编号: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

3.小结

本章我们重点学习了计算机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同时了解了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范围,数的算术与逻辑运算,以及数与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4.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2、计算机内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3、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4、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定义、类型及应用范围,同时也熟悉了计算机中对数据的表示方式。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来讨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它的组成。

2.教学内容与设计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①计算机硬件 ②I计算机软件

2.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2.1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①主机:CPU、内存储器

②外围设备: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2.3.1 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2.3.2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①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应用程序

1)文字处理软件 2)表格处理软件 3)演示文稿软件 4)图形处理软件

5)信息管理软件

3.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对计算机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4.作业

1、CPU的功能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2、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3章 Windows7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Windows7文件管理操作;

3、掌握Windows7系统设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窗口、菜单、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管理、附件、文字录入等的操作

【教学难点】

窗口、菜单、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管理、附件、文字录入等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章我们一起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其中,我们学习了系统软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本章我们将学习对于Windows7操作系统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教学内容与设计

3.1 Windows 操作系统概述

3.1.1 发展历史 3.1.2 Windows7简介

3.1.3 Windows7的启动和退出 3.2 Windows7基本操作

3.2.1 键盘及鼠标的操作

3.2.2 “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使用 3.2.3 程序窗口操作

3.2.4 菜单操作 3.2.5 对话框操作

3.2.6 应用程序启动和退出 3.3 文件及文件夹管理

3.3.1 文件的基本概念

3.3.2 文件管理的工具“资源管理器” 3.3.3 查看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3.3.4 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3.3.5 回收站的使用 3.4 系统设置

3.4.1 界面的个性设置 3.4.2 任务栏属性设置 3.4.3 日期时间设置 3.4.4 语言栏设置 3.4.5 控制面板的使用 3.5 其他应用

3.5.1 便签 3.5.2 截图工具 3.5.3磁盘清理 3.5.4 磁盘碎片整理

3.小结

本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对Windows7系统进行操作,重点学习了文件夹的管理,这将在我们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作用。

4.作业

1、常用文件及文件夹操作有哪些?怎样在“资源管理器”中完成这些操作?

2、怎样使用“控制面板”删除应用程序?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教学目标】

1、了解Office的安装方法;

2、掌握Word 2010的启动和关闭;

3、熟练应用Word中的选项卡、功能区和对话框;

4、熟练掌握编辑文档,插入图片和表格的基本操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5、掌握在Word中编辑数学公式;

6、掌握页面布局和打印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混排和表格处理

2、编辑数学公式

【教学难点】

1、图文混排和表格处理

2、编辑数学公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了解了常用的应用软件之一的文字处理软件,这个软件是我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操作使用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教学内容与设计

4.1 Office 2010简介 4.1.1 Office 2010简介 4.1.2 安装Office 2010 4.2 Word 2010概述

4.2.1 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 4.2.2 Word 2010的工作界面 4.3 Word 2010文档的基本操作

4.3.1 新建Word文档

4.3.2 文档的打开、关闭与保存 4.3.3 文档的视图方式 4.4 文档编辑

4.4.1 输入文本 4.4.2 选定文本内容 4.4.3 编辑文本对象 4.5 版面格式设计

4.5.1 字符格式设置 4.5.2 段落格式设置 4.5.3 其他格式设置 4.6 图文混排

4.6.1 插入图片 4.6.2 设置图片格式 4.6.3 插入艺术字 4.6.4插入公式 4.6.5使用文本框 4.7表格处理

4.7.1 创建表格 4.7.2 表格的编辑 4.7.3表格的排版

4.7.4 表格中的计算和排序 4.8 页面设置和打印

4.8.1 页面设置 4.8.2 添加页眉和页脚 4.8.3生成目录

4.8.4 打印文档

3.小结

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对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的操作方法,为今后文字编辑奠定了基础。

4、作业

1、Word 2010中格式刷的功能及作用?

2、Word 2010中集中视图方式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掌握Excel表格基本编辑方法;

2、掌握工作表和工作簿的管理方法;

3、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4、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5、掌握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方法。

【教学重点】

1、公式的使用方法;

2、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1、公式的使用方法;

2、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Excel 2010是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另一大利器,主要功能是编辑表格,计算数据,是我们将来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教学内容与设计

5.1 Excel2010概述

5.1.1 Excel2010的功能简介 5.1.2 Excel2010的启动和退出

5.1.3 Excel2010的操作界面 5.1.4 设置快速访问工具栏 5.1.5 自定义功能区

5.2 工作表与工作簿

5.2.1 基本概念 ①工作表 ②工作簿

5.2.2 工作簿基本操作 ①新建工作簿 ②打开工作簿

③保存工作簿:保存、保存为另一种格式、自动保存、设置密码 ④关闭工作簿 5.3 编辑工作表

5.3.1 单元格数据的输入 ①在编辑栏中输入 ②在单元格中输入

③Excel中输入不同类型数据的规则:数值型数据的输入、文本的输入 ④自动填充数据:填充相同数据、填充序列 5.3.2 工作表基本操作

①选定单元格:选择连续单元格区域、选择不连续的单元格、选定整张工作表、利用名称栏帮助选择、利用“定位”对话框选择

②移动单元格:使用选项卡命令移动单元格、使用鼠标移动单元格、使用快捷菜单移动单元格

③复制单元格:使用选项卡命令复制单元格、使用鼠标复制单元格、使用快捷菜单复制单元格

④复制并粘贴单元格中特定的内容 ⑤插入单元格 ⑥插入行或列

⑦删除单元格和行、列 ⑧清楚单元格数据 5.3.3 工作表格式设置 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②调整单元格的列宽、行高:使用对话框调整列宽、行高,使用鼠标调整列宽、行高,调整最合适的列宽、行高

③设置单元格文本格式 ④设置单元格数字格式 ⑤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⑥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

⑦条件格式的使用:设置条件格式、删除和更改条件格式 ⑧使用格式刷

⑨使用样式:使用内部样式、创建自定义单元格样式、修改现有的单元格样式、删除单元格样式

⑩套用表格格式 5.3.4 使用批注 ①添加批注 ②修改批注 ③移动批注 ④复制批注 ⑤更改批注格式 ⑥显示或隐藏批注 ⑦删除批注 5.4 管理工作表

5.4.1新建和重命名工作表 ①在多个工作表之间切换 ②新建和重命名工作表

5.4.2 移动、复制和删除工作表 ①移动、复制工作表 ②删除工作表

5.4.3 工作表的拆分和冻结

①拆分工作表:使用菜单命令拆分工作表、使用鼠标拆分工作表

②取消拆分窗口 ③冻结工作表 ④取消冻结窗口

5.4.4隐藏工作表和取消隐藏 ①隐藏工作表 ②显示隐藏的工作表 5.4.5 同时操作多个工作表 5.5 使用函数与公式

5.5.1 单元格引用 ①引用样式

②相对引用于绝对引用:1)相对引用2)绝对引用3)混合引用4)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间切换

5.5.2 创建公式 ①公式的运算符 ②输入公式 ③修改公式 ④移动公式 ⑤复制公式

⑥公式返回的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5.5.3 使用函数 ①手工输入函数 ②使用向导输入函数 ③使用公式选项卡输入函数 5.6 数据管理与分析

5.6.1 数据排序 ①默认排序顺序 ②按列排序 ③自定义排序 ④按行排序

5.6.2 数据筛选 ①按某个数据筛选 ②“10个最大的值”筛选 ③自定义筛选

④高级筛选:1)设置条件区域 2)进行高级筛选 5.6.3数据的分类汇总 ①数据排序 ②简单的分类汇总 ③多级分类汇总 ④清除分类汇总 5.7 Excel数据图表

5.7.1 创建图表 5.7.2图表的编辑 ①图表工具 ②更改图表类型 ③编辑数据系列 ④设置图表选项

⑤设置图表格式: 1)设置图表区和绘图区格式 2)坐标轴格式设置 3)设置图例格式

5.8 页面设置和打印

5.8.1 页面设置 5.8.2打印工作表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Excel2010的操作方法,包括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区别,编辑和管理工作表,编辑函数和公式,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设置图表等内容,为我们今后对表的操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4.作业

1、在Excel单元格中怎样输入文本、数字、日期等数据?

2、单元格的引用方式有哪些?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

第6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 2010的启动与退出,熟知文稿界面组成;

2、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及幻灯片版式的设置方法;

3、熟练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4、掌握对幻灯片中不同对象设置动态效果的方法;

5、掌握演示文稿放映方式、打包和运行

【教学重点】

1、演示文稿的创建及幻灯片版式的设置方法;

2、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2、幻灯片中不同对象设置动态效果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PowerPoint 2010是办公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在演讲、多媒体课件制作、会议和产品演示等众多领域,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教学内容与设计

6.1 PowerPoint2010 概述

6.1.1 PowerPoint2010简介

6.1.2 PowerPoint2010的启动和退出 6.1.3 PowerPoint2010的工作界面

①幻灯片编辑区 ②大纲/幻灯片窗格 ③备注窗格 ④视图方式

6.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6.2.1 演示文稿的创建 ①创建空白演示文稿 ②根据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③根据现有内容创建演示文稿 6.2.2演示文稿的保存 ①手动保存演示文稿 ②自动保存演示文稿 ③演示文稿的加密保存 6.3 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

6.3.1 制作幻灯片 ①插入新幻灯片 ②选择幻灯片版式

③插入文本:1)使用占位符插入文本 2)使用文本框插入文本对象 6.3.2 编辑幻灯片 ①移动、复制和删除幻灯片 ②隐藏幻灯片

6.3.3 丰富幻灯片内容 ①插入剪贴画和图片 ②插入SmartArt 图形 ③插入页眉和页脚 ④插入超链接 6.4 设置演示文稿外观

6.4.1 应用主题 ①应用系统预设主题 ②自定义主题

6.4.2 母版设置

①幻灯片母版: 1)显示幻灯片母版 2)编辑幻灯片母版 ②讲义母版 ③备注母版

6.4.3 设置演示文稿背景 ①设置背景颜色 ②设置填充效果③ 6.5制作幻灯片动画

6.5.1 幻灯片切换 6.5.2 自定义动画 6.5.3 添加声音和影片 6.6演示文稿的放映

6.6.1 设置放映方式 6.6.2 排练计时 6.6.3 录制旁白 6.6.4 演示文稿的放映 6.6.5 打包与运行 ①打包成CD ②还原打包文件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制作演示文稿,并学会了对演示文稿的幻灯片进行编辑、插入其他元素,放映演示文稿等操作。希望大家课后多多练习,制作出更为精美的PPT。

4.作业

1、什么是幻灯片占位符?母版中包含哪些占位符?

2、幻灯片的放映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第7章 Access 2010数据库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了解Access 2010的组成和对象的作用

3、掌握Access 2010中表、查询、窗体、报表的功能和使用。

【教学重点】

数据库表、查询、窗体等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据库表、查询、窗体等的建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数据库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软件,比如学生的信息要保存到电脑中就用到了数据库。Access 2010是Office 2010套件中的一个组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教学内容与设计

7.1 数据库基础知识

7.1.1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7.1.2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①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工作组级数据库管理系统 ③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7.2 Access 2010入门

7.2.1 Access 2010的安装与删除 7.2.2 Access 2010的启动与关闭

7.2.3 Access 2010的工作界面 ①Access 2010的启动界面 ②标题栏

③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④功能区

⑤Access 2010的导航窗格

7.2.4 Access 2010的操作环境设置 7.3 Access 2010的数据库和表

7.3.1 创建数据库 ①直接创建空数据库 ②使用模板创建数据库 ③数据库的打开和关闭 7.3.2 创建表

①建表前的准备工作:1)字段和字段数据类型设计 2)字段常用属性的确定 3)主键和索引的确定

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③通过导入来创建表 ④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7.3.3 修改表的结构 7.3.4 表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①定位记录 ②输入/添加记录 ③修改记录 ④删除记录 7.4 查询

7.4.1 查询的概念 7.4.2 查询的类型 ①选择查询 ②动作查询 ③特殊用途查询 ④SQL查询 7.4.3 创建查询 ①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7.5 窗体

7.5.1 窗体的概述 7.5.2 窗体的类型 7.5.3 创建窗体 ①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 ②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 7.6 报表

7.6.1 报表概述 7.6.2 报表的类型 ①表格式报表 ②纵栏式报表 ③标签式报表 ④图表报表 7.6.3 报表的结构 ①报表页眉 ②页面页眉 ③报表主体 ④页眉页脚 ⑤报表页脚 7.6.4 创建报表

①使用报表工具自动创建报表②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7.6.5 报表的打印 ①页面设置 ②打印预览 ③打印报表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Access 2010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数据库的建立,查询、窗体、报表的使用方法。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熟练掌握。

4.作业

1、什么是DBMS?

2、简述窗体的作用、类型及窗体的6种视图。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知识;

4、熟练掌握申请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电子邮件的方法;

5、了解病毒的功能,掌握防范病毒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网络资源的使用;

2、病毒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网络资源的使用;

2、病毒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是必备技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防范病毒。这一章,我们一起来学习上述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8.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8.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8.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资源共享 ②数据通信 ③分布处理

④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8.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①按覆盖范围分类: LAN、MAN、WAN ②按应用范围分类 公用网、专业网 ③按传输介质分类 有线网、无线网 ④按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网状型 8.1.4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配置 ①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②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适配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③网络服务器 ④网络工作站 8.1.5 网络通信协议 8.2 Internet概述

8.2.1 Internet简介 ①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②Internet提供的服务

1)万维网 2)电子邮件 3)文件传输 4)远程登录5)电子公告牌 8.2.2 Internet的连接

8.2.3 Windows 7中网络的连接与设置 8.2.4 IP地址和域名 8.3 IE浏览器

8.3.1 IE浏览器的工作窗口 8.3.2 IE浏览器的设置 8.3.3 IE浏览器的使用

①浏览网页 ②保存网页 ③收藏网页

④InPrivate浏览方式 8.3.4 信息检索 ①按关键字检索 ②百度高级搜索技巧 8.4 电子邮件

8.4.1 电子邮箱介绍

8.4.2 使用Outlook 2010管理电子邮件 8.5 网络安全

8.5.1 信息安全概述 ①信息安全的定义

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 ②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信息破坏、信息泄露、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病毒 ③信息安全策略 8.5.2 计算机病毒 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即特征

特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多态性、可触发性 ②计算机病毒类型

1)按破坏程度分: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2)按入侵方式分: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 ③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症状 1)BOOT扇区代码异常 2)硬件系统分配表扇区异常 3)常驻内存的病毒代码 4)磁盘及磁盘驱动器的异常 5)文件的最后修改日期

6)异常的屏幕显示 7)系统运行异常

8.5.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8.5.4 计算机安全的政策法规

①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②软件知识产权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箱和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运用,理解这些内容。

4.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试说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有哪些?

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特点、媒体类型、媒体元素等

2、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3、了解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重点】

1、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2、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2、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多媒体技术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是家庭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应用工具。这一章我们学习一下常用的多媒体技术。

2.教学内容与设计

9.1 多媒体技术概述

9.1.1 媒体与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①多媒体 ②多媒体技术

③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9.1.2 媒体的类型

9.1.3 媒体元素 ①文本 ②图形和图像

BMP文件、GIF文件、JPEG文件、TIFF文件、PNG文件、PSD文件 ③声音

WAV文件、MIDI文件、CDA文件、RMI文件、MP3文件、RA /RAM文件 ④动画 ⑤视频

AVI文件、MPEG文件、MOV文件、ASF 文件、WMV 文件、RM 文件、RMVB文件

⑥流媒体

9.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①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②多媒体远程医疗系统 ③多媒体远程教育 ④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⑤多媒体数据库 9.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9.2.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①声卡 ②视频卡 ③数码照相机 ④数码摄像机 ⑤MIDI ⑥扫描仪 ⑦触摸屏

9.2.2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①系统软件

1)多媒体驱动软件和接口程序 2)多媒体操作系统 3)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多媒体库函数4)多媒体创作工具

②应用软件

9.3 常用多媒体软件简介 ①文字处理工具 ②图形图像处理工具 ③声音处理工具 ④动画制作工具 ⑤视频处理工具 ⑥多媒体平台软件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希望大家好好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4、作业

1、多媒体的特征是什么?

5.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篇五

上学期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使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本学期重点是对Word和PowerPoint操作的巩固练习,为接下来的NIT考试做好准备。·讲授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V》课程教案

同学们,新学期,新开始,在开始本次课程之前,就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安排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下介绍。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内容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五)、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及现实情况(六)、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本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V是为NIT考试做准备的。NI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各省级考试机构和系统承办的。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CIT(英文全称:Cambri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文全称:剑桥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NIT针对用人单位录用干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和上岗培训的需求,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给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统一、公正的标准。

2、课程目标

 熟练掌握Word、PowerPoint等基础操作  熟悉NIT考试、国家等级考试各种考试题型

(二)、教学内容

《Word文字处理》

熟练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

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编辑、修改、修饰演示文稿,根据不同的应用熟练添加表格、图表、组织结构图和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对象,以增加演示文稿的可视性和趣味性,熟练掌握幻灯片放映方式设置、幻灯片放映的动画效果,灵活自如地完成演示文稿的播放任务。

(三)、课程内容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1、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共32学时,均为上机实训课程。通过上机实际操作,熟练掌握Word和PowerPoint基本操作过程,最后根据课时安排再配以一定的考试真题模拟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

2、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边讲边练反馈提高(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 应用部分采用教授加实践的方法

 部分内容采用分小组自学,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操作

2、教学手段

讲授法,实践法

(五)、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及现实情况

1、教学条件

校内教学及实训:多媒体教学,直观便于学生接受。机房设备,可以满足学生需要。

2、专业队伍

从人数、职称、专业角度、任职的年限、教学及社会的经验等角度给予阐述。

3、说教材及参考资料

依据教学大纲,继续沿用由本校教师编著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作为辅助教材,该教材特点主要有:

⑴具有完整的实例讲解,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接受。⑵精选了NIT考试相关资料作为辅导;(六)、课程改革与创新

采用基于互动学习的课程开发方法,包括:

 1.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出题其他小组上机操作,互评成绩。 2.由学生把Word相关操作知识做成PPT,演示讲解。

 3.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易出错或不常见的操作方法供其他人参考学习。结束语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 具有Word和PowerPoint实际操作经验;

 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 具有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检索、扩展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本课程要学的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了解什么,以及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全局了解本课程的学习体系,为NIT考试做好准备。·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介绍了关于本学期课程的设置情况,这节课开始通过做NIT任务来复习巩固WORD排版知识。·实验项目:

NIT任务

(一)——文字排版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文字排版,段落设置,替换等操作  实验内容:文字排版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一素材

2.观察任务一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3任务一(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4任务一(2)。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文字排版操作,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点部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排版知识,这节课复习一下WORD表格的创建和操作。·实验项目:

NIT任务

(二)——表格处理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WORD中关于表格的相关操作  实验内容:表格处理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二素材

2.观察任务二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二(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二(2)。[课堂练习1]:制作一个复杂的表格。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WORD表格的制作和设置,也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点部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表格的相关操作,这节课重点练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实验项目:

NIT任务

(三)——图文混排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图文混排的相关操作  实验内容:图文混排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三素材

2.观察任务三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三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三(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三(2)。[课堂练习1]:美化修饰图片和文字的排版。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WORD的图文混排,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中之重。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重点练习了WORD中的图文混排,这节课重点练习WORD中公式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实验项目:

NIT任务

(四)——公式、组织结构图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数学公式的输入方法以及组织结构图的创建方法。

 实验内容:公式、组织结构图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四素材

2.观察任务四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四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6任务四(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6任务四(2)。[课堂练习1]:输入复杂公式,创建复杂组织结构图。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重点练习了公式的输入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复杂公式输入易出错,细心很重要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中公式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这节课练习重点是邮件合并和图形的绘制。·实验项目:

NIT任务

(五)——邮件合并 绘制图形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以及绘制图形的方法。

 实验内容:邮件合并 绘制图形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五素材

2.观察任务五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五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7任务五(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8任务五(2)。[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练习重点是邮件合并的实现方法,需学生多加练习。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前面几次课我们以及复习了关于WORD的一些操作,从这节课开始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我们的WORD大作业。·实验项目:

NIT WORD大作业  实验目的:使学生熟练Word基本操作,制作大作业  实验内容:WORD大作业,小报排版第一、二页  实验步骤:

1.NIT-WORD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份小报“校园小报”,A4幅面,共4版。版面内容自选,进行排版,并结合个人的爱好及配合所选文章内容插入适量的图形、图片、特殊符号等,加上艺术边框。2.第1版基本要求;

1)报头用艺术字,适当美化,期号用文本框。2)插入图片、剪贴画。

3)段落要分栏,文字可修饰,适当设置边框和底纹。4)首页不要页眉,至少两篇350字左右文档,适当版面设计。

3.第2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有分栏及字体特殊修饰的文档,并进行图文混排。

1)首字下沉,分栏,下划线,着重号,段落边框,底纹,特殊符号。

2)插入自选图形,图文混排。

3)插入图片用于段落层次划分,对文本框修饰。4)两篇文章组成,400字左右,有页眉,主题名称和版次,按奇偶页不同设置。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NIT文字处理模块大作业的总体要求,以及第1版面和第2版面具体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第1版面和第2版面的设计。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已经开始制作WORD大作业,这节课把剩下的两个版面完成,上交大作业。·实验项目:

NIT WORD大作业  实验目的:使学生熟练Word基本操作,制作大作业  实验内容:WORD大作业 小报排版第三、四页  实验步骤:

1.NIT-WORD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份小报“校园小报”,A4幅面,共4版。版面内容自选,进行排版,并结合个人的爱好及配合所选文章内容插入适量的图形、图片、特殊符号等,加上艺术边框。2.第3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分栏文档,并配有图形和图片修饰。1)

将一篇500字左右的文档分栏,利用自选图形“横卷形”添加文字作为标题,有页眉,主题名称和版次按奇偶页不同设置。2)插入图形或图片点缀。

3)组合图形或图片用于分栏文档分割线修饰。3.第4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表格文档。1)表格中进行单元格计算排序。

2)表格设置底纹和边框 3)文字说明100字左右。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NIT文字处理模块大作业第3版面和第4版面具体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第3版面和第4版面的设计,完成小报设计。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两周的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NIT文字处理模块的大作业,从这节课开始,通过两套模拟题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实验项目:

NIT Word模拟练习1 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模拟练习1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Word模拟题一的素材 2.观察模拟题一样张效果

3.熟悉模拟题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9模拟题一(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2)。[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3)。[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4)。[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已经做了一套Word模拟题,这节课来做另一套模拟题。·实验项目:

NIT Word模拟练习2 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模拟练习2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Word模拟题二的素材 2.观察模拟题二样张效果

3.熟悉模拟题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1模拟题二(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2)。[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3)。[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4)。[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开学第二次课开始,我们都是围绕WORD来进行练习的,这次课给同学们时间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实验项目:

Word综合练习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综合练习 实验步骤:

1.总结前面练习中用到知识点。

2.针对学生上级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查漏补缺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是一节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上机课,目的是让学生查漏补缺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针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设置进行复习和练习

·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PPT任务,让学生掌握幻灯片操作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 实验步骤:

1.梳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2.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模块任务一素材 3.熟悉任务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一(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一(2)。[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开始复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实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这次课针对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进行练习。·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幻灯片超链接和放映设置的方法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  实验步骤:

1.梳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2.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模块任务二素材 3.熟悉任务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二(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4任务二(2)。[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通过实例练习重点巩固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的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前面两次课,我们复习了关于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这节课开始根据要求制作演示文稿的大作业。·实验项目:

NIT 演示文稿大作业 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演示文稿大作业巩固复习演示文稿制作技巧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大作业  实验步骤:

1.演示文稿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套幻灯片,幻灯片数量不低于15张,要求美观大方,设置背景,使用设计模板,添加动画和切换效果。

制作完成后以自己名字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下。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演示文稿大作业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设计,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制作了演示文稿的大作业,本次课通过模拟练习使同学们熟悉考试的题型。·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模拟练习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NIT考试中演示文稿的题型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模拟练习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Point模拟题一的素材 2.熟悉模拟题一的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6模拟题一(1)。[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2)。[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3)。[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4)。[学生练习5]: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8模拟题一(5)。[学生练习6]: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8模拟题一(6)。[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重点复习了文字处理模块和演示文稿模块的相关知识,本次课就Internet的基本操作进行复习。·实验项目:

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目的:通过实例操作,熟悉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内容: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步骤:

1.梳理Internet的基本操作知识点。2.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3.文件下载 4.收发电子邮件

5.通过关键字进行信息检索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是关于Internet的上机练习,重点是信息的检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本学期,我们重点围绕WORD和PowerPoint来进行练习的,这次课给同学们时间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实验项目:

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 实验目的:综合应用

 实验内容: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 实验步骤:

1.总结前面练习中用到知识点。

2.针对学生上级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查漏补缺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课堂小结:

本次课是一节让学生查漏补缺的上机课,目的是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6.《计算机电路基础》电子教案 篇六

第一章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半导体的基本器件 第三章

开关理论基础 第四章

门电路 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七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八章

数字系统基础

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的参考极性;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2. 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式 3.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伏安关系式 4. 掌握列写KCL,KVL的方法

5. 掌握用等效变换,串,并联和分压,分流公式计算简单直流电路的方法 6. 熟悉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定理 7. 熟悉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8. 了解受控源的四种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的参考极性;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2. 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式 3.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伏安关系式 4. 掌握列写KCL,KVL的方法 5. 掌握列写KCL,KVL的方法 6. 熟悉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定理 教学内容:

一、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1.电路:是由若干电路元件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而成的联结体,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或处理信号及功率。电路中一般所涉及的元件有: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2.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及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中待求电量的过程。

3.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能量)的条件下,欲在输出端口产生给定的信号或功率(能量),而求解电路应有的结构及参数的过程。对于一个实际电路,电路分析的结果具有唯一性,而电路设计的答案一般具有多样性。

二、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1.电流:电路中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其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通量或电荷量。电流的大小即电流的强度,简称电流,其单位为安培(A)

在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即电流的真实方向。对任意假定的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2.电压:电路中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极性)的重要物理量。电压又叫做电压差或电压降,与电路中两点有关。与电流的表示方式相似,用大写字母U表示恒定的电压(直流电压),用小写字母u表示电压的瞬时值。

电压大小规定:在电路中,单位正电荷经任意路径由节点A运动到节点B电场力所做的功。电压的单位为(V),做功的单位为焦耳(J)。电压的方向称为电压极性,其定义为:如果该电场力做功的数值为正,则A,B两节点之间电压为正,在电路中,可以把任意一个节点选定为参考节点。

3.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电路元件上能量的变化量,是具有大小及正负值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在一个电路中,电源所产生的功率一定消耗在该电路的其他一些元件上,这就是电路中的功率平衡原理。

三、电路的基本元件 1. 电阻元件 2. 电容元件

3. 电感元件:实际电感器的理想化模型,它具有储存磁场能量的功能 4. 电压源:实际电源的一种抽象 5. 电流源:实际电源的一种抽象

实际的电压源是由理想电压源与一个内阻串联构成的 实际的电流源是由理想电流源与一个内阻并联构成的

6. 受控源:一种四端元件,由控制支路和受控支路两部分组成

四、基尔霍夫定律

将元件的伏安关系用于电路分析,是电路分析方法中的一个着重点。在另一方面,电路元件只有通过某种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时,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正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基尔霍夫定律仅与电路结构(即组成电路的节点数,支路数及各支路的关系)有关,而与具体电路元件本身具有何种伏安关系无关

电路分析方法的根本依据就在于:将元件的伏安关系与基尔霍夫定律这两方面的约束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各种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 KCL指出:在电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在任何时刻,流入(或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零。

2. KVL指出:在电路中的任何一个回路,在任何时刻,沿该回路绕行一周,该回路上所有支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KCL和KVL均只与电路结构有关,而与元件的伏安关系无关。对于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对于一个由n个节点组成的实际电路,电路分析理论指出:对于n个节点列写KCL方程,其中只有一个由n-1个方程是独立的。

(2)对由n个节点,b条支路组成的实际电路,电路理论指出,由KVL对电路中的所有回路可以列出b-(n-1)个独立的方程式。

(3)基尔霍夫定律仅是电磁场理论中麦克斯韦方程的近似,如同经典力学中的牛顿定律乃是相对论力学定律的近似。在某些条件下,例如对微波电路中的空腔谐振器,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五、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将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与基乐霍夫定律相结合,就形成各种对电路分析的方法。1.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

当电路中的某个部分,由一个或多个元件组成,但只有两个端点(钮)与电路中的其他电路部分(外电路)相连接时,则称该电路部分为一个二端网络

2.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计算方法

3.戴维南定理指出:一个由电压源、电流源(本节仅包括受控源的情形)及电阻构成的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等效电路来等效

4.叠加定理:当电路由电阻、多个电压源或电流源组成时,任何一个支路上的电压或电流是各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之和。

六、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小结:

一、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按一定的连接方式组成的

元件的伏安关系(VAR)所约束的;基尔霍夫定律(KCL、KVL)是由电路结构所约束的。电路分析方法的实质是:将描述电路中具体元件特性的VAR和描述电路结构的KCL、KVL紧密地相结合,并形成各种具体的电路分析方法

二、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有电压、电流及功率等

电压及电流都是具有大小及方向的物理量,其参考方向的假设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必要条件,但假设的任意性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三、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的伏安关系为uR=U·iR,uL=L·(diL/dt)和ic=C·(duc/dt)电容上的电压及电感上的电流一般不会发生突变,在直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四、基尔霍夫定律

KVL(∑U=0)和KCL(∑i=0)应注意在列写方程时有两套正负符号的应用

五、对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1.等效变换的方法

(1)两个二端网络等效是指它们对于外电路进行分析时的作用是相同的(2)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关系为Rs=R’s,Us=IsRs(3)数个电流源并联电路,按KCL可简化为一个等效的电流源。数个电压源串联电路,按KVL可简化为一个等效的电压源(4)n个电阻串联,等效电阻为R=R1+R2+R3+···+Rn;n个电阻并联,等效电阻为R=R1//R2//R3//﹒﹒﹒//Rn(5)电压源Us在串联电阻R1,﹒﹒﹒,Ri,﹒﹒﹒,Rn中Ri上的分压Ui为Us╳Ri/(R1+﹒﹒﹒Rn)2.戴维南定理,一个由线性元件构成的二端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由电压源Uoc和内阻Ro串联的等效电路。求Uoc的方法是:将二端网络对负载电路(外电路)开路,其所求出的开路电压值即为Uoc。求Ro时,应该将二端网络中的独立电压源等效为短路、独立电流源等效为开路

3.叠加定理:一个由线性元件构成的电路中含有多个独立电源时,在求解某个支路电压、电流的过程中,可以让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再将每次作用的结果叠加。当电路中某些电压源(或电流源)不作用时,应将其等效为短路(或开路)

六、简单RC电路过渡过程

当RC电路中的电容C上储存的电场能量开始累积或释放时,电容处于充、放电状态,因而电路也处于过渡过程(暂态)。电容C上的电压不能突变,而是按指数规律变化的。

第二章半导体的基本器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PN结的单向导电原理 2. 熟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 了解开关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基本用途

4. 掌握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中的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等概念 5. 熟悉熟悉对三极管开关电路工作状态的分析方法 6. 熟悉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7. 熟悉MOS场效应管的分类及符号 8. 熟悉增强型NMOS管的特性曲线 9. 了解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PN结的单向导电原理 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 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中的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等概念 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教学内容:

一、半导体二级管 1.半导体基本知识

(1)半导体的载流子------电子与空穴(2)N型和P型半导体(3)PN结的形成

(4)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二极管符号及其主要参数(1)最大正向电流(2)反向击穿电压(3)反向电流

(4)最高工作频率和反向恢复时间(5)温度影响

3.二极管应用举例:根据情况可把它视为一个理想开关:在导通时,视为“短路”或一个低值电阻,截止时,视为“开路” 4.稳压管及其应用

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是模拟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穿击穿状态

二、半导体三极管

1. 三极管的符号及其特性曲线:通常认为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源型器件 2.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应用举例(1)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2)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3)集电极最大电流(4)最大功率(5)特征频率

(6)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 3. 三极管的开关时间和极间电容 4. 三极管的共基极和共集电极电路

三、MOS场效应管 1. MOS管的分类

2. 增强型MOS管的特性曲线

3. 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和应用举例(1)直流参数(2)交流参数(3)极限参数 本章小结:

一、半导体二级管是由P型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其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为硅管和锗管两种类型。硅管的导通电压为0.5V,管子导通后管压降约为0.6~0.8V;锗管的导通电压约为0.1V,管子导通后管压降约为0.1~0.3V。二极管在模拟电路中常作为整流元件或非线性元件使用在数字电路中,常作为开关元件使用。

二、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源器件,其工作状态分为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三、MOS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型器件。控制量取自G、S极电压而不是电流 对于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都应掌握它们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任意整数和带小数的数值 2. 熟悉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3. 掌握编码规则

4. 了解在二进制中,用原码表示法和补码表示法表示有符号的数 5. 掌握逻辑代数的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及其对应的三种门电路 6. 熟悉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和异或非等常用运算及其对应的门电路 7.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

8. 掌握由真值表写出标准与或表达式的熟悉逻辑代数法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9. 熟悉逻辑代数法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10. 掌握卡诺图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用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任意整数和带小数的数值 2.掌握逻辑代数的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及其对应的三种门电路 3.熟悉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和异或非等常用运算及其对应的门电路

4.掌握由真值表写出标准与或表达式的熟悉逻辑代数法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5.熟悉逻辑代数法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6.掌握卡诺图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数制与编码 1.数制

(1)二进制数(2)十六进制数

2.十进制数向二进制数的转换(1)整数的数制转换(2)纯小数的数制转换(3)带小数的数制转换

3.二-十进制码:以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的数制称二-十进制。最常用的二-十进制是自然二-十进制

二、逻辑变量和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 1. 逻辑变量:逻辑代数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 2. 基本的逻辑运算

(1)逻辑加(或运算)(2)逻辑乘(与运算)(3)逻辑反(非运算)

三、常见的逻辑门电路

1. 与非门:仅当所有输入都为1时,输出才为0,输出便是1 与非门可以由一个与门后接一个非门构成

2.或非门:只要有一个输入为1,输出就为0;仅当所有输入都为0时,输出才为1 或非门可以由一个或门后接一个非门构成 3.与或非门

4.异或门:输入信号不相同时,输出为1;当两路输入信号相同时,输出为0 5.异或非门:输入信号相同时,输出为1; 当两路输入信号不相同时,输出为0

四、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 1.基本定律(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4)吸收律(5)0-----1律(6)互补律(7)重叠律(8)对合律(9)反演律 2.基本规则(1)代入规则(2)对偶规则(3)反演规则

五、常用公式

六、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1.由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

逻辑表达式是用逻辑代数中的函数表示式描述了逻辑函数 2.最小项

最小项具有如下性质:(1)全体最小项之和1(2)任意两个最小项之积为0(3)若两个最小项之间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在一个最小项中是原变量,在另一个最小项中是反变量),其余各变量均相同,则称这两个最小项是相邻项。

七、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方法

八、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方法 1. 卡诺图

2. 利用卡诺图进行逻辑化简 3. 随意项

4. 卡诺图化简法求最简或---与表达式 本章小结:

一、本章首先介绍了常见的数制与编码,讨论了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以及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二、逻辑代数是按一定逻辑规律进行运算的代数,它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数学工具。逻辑代数中的0和1不是表示数量的0和1,而是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两个具有同样输入变量的函数,只有对应任何一组输入组合,两个函数的值都相同,才称这两个函数相等的。逻辑代数和普通代数的运算规律是不同的。逻辑函数相等的概念也不同于普通代数的相等概念,其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逻辑代数有三种基本运算(与、或、非),并可由相应的逻辑电路实现。应熟记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和常用公式

三、常用的手工逻辑函有选举权化简方法是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对于四个和四个以下变量的函数用卡诺图法可较快地得到最简的逻辑表达式。化简的目的是寻找用最少的硬件实现同样功能的逻辑表达式。

第四章门电路

教学目标:

1. 了解TTL与非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功能及特点 2. 了解CMOS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

3. 熟悉各种逻辑系统在速度,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4. 熟悉各种逻辑系统的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和数值的量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TTL与非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功能及特点 2. CMOS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

3. 熟悉各种逻辑系统在速度,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4. 熟悉各种逻辑系统的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和数值的量级 教学内容:

一、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与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目前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硅,按其内部有源器件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双极型晶体管集成电路;另一类为绝缘栅场效应管集成电路,或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按其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集成;中规模集成;大规模集成和超大规模集成等

具体到数字电路中,常把逻辑0对应着低电位;逻辑1对应着高电位,并将这种约定称为正逻辑。若把逻辑0对应高电位;逻辑1对应着低电位,则称为负逻辑约定。

二、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

1.最简单的与门、非门和与非门电路(1)二极管与门(2)三极管非门

(3)晶体管与非门:利用二极管与门可构成一个与非门电路 2.TTL与非门

3.TTL门的主要参数(1)空载功耗(2)传输特性

(3)传输延时和速度---功耗积

(4)扇出系数:一个门能够驱动同类型门的个数 4.肖特基TTL电路

5.可以线或的TTL门:两个TTL门的输出端是不可并联使用的,应注意普通TTL门的输出端也不可短接到地或者电源上(1)集电极开路门(2)三态TTL门

三、CMOS逻辑电路 1. CMOS反相器 2. CMOS传输门 3. CMOS逻辑门 4. CMOS三态门

四、数字集成电路的正确使用 1. 不同逻辑系列的配合问题(1)逻辑电位的配合

(2)驱动能力的配合

2.闲置输入端的处理:不使用的闲置输入端,应按逻辑关系连接适当的逻辑电位(电源或地电位)本章小结:

一、本章介绍了TTL和CMOS两种数字电路。逻辑电路在选用时,应注意的主要参数有:逻辑电平UH和UL、阈值电压UTH、噪声容限UNL和UNH、传输延时Tpd、功耗P和扇出系数No

二、本章介绍了三态门和数据总线的概念,这在数字系统中是经常会遇到的,应学会使用三态门。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教学目标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 学会根据文字描述的设计要求列出相应组合逻辑电路的真值表 3. 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4. 了解竞争和冒险问题

5. 熟悉编码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6. 熟悉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7. 熟悉多路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8. 熟悉数值比较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9. 掌握全加器的设计 10. 掌握逐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 11. 了解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及重点:

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根据文字描述的设计要求列出相应组合逻辑电路的真值表 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4. 数值比较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5. 全加器的设计 教学内容: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数字逻辑电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电路的输出只与当时输入的逻辑值有关,而与输入的历史情况无关,迷类逻辑电路叫做组合逻辑电路。另一类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和当时的输入逻辑值有关,而与电路以前曾输入过的逻辑值有关,这类逻辑电路叫做时序逻辑电路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步骤如下:

1. 电路中每个门的输出标以不同的符号 2. 先求每个门输出的逻辑表达式

3. 选代各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直到求出电路输出的逻辑表达式,使其仅是电路输入变量的函数 4. 填写真值表

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设计电路的过程恰好与分析电路的过程相反

四、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和险象

1.竞争和险象:这种时差引起的现象称为竞争。竞争的结果若导致险象发生,并造成错误的后果,则这种竞争称为临界竞争;若竞争的结果不导致险象发生,或虽有险象发生,但不影响系统的工作,则称这种竞争为非临界竞争。组合逻辑电路的险象从波形上可分为静态险象和动态险象。

五、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 1.编码器和优先编码器(1)互斥输入的编码器(2)优先编码器

2.译码器的功能:将给定的输入码组进行翻译,变换成对应的输入信号,对每一种可能的输入组合,一个且仅一个输出信号为有效电位,有时将一种输入代码变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输出,也称为译码(1)二进制译码器(2)数字显示译码器

3.多路选择器:又叫数据选择器 4.数值比较器

(1)一位二进制数的比较(2)两位二进制数的比较

5.加法器(1)全加器

(2)逐位进位加法器(3)超前进位加法器

六、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 1. 中规模集成译码器 2. 中规模集成多相选择器(1)中规模集成多路选择器

(2)用多路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本章小结:

一、组合逻辑电路是最常见的逻辑电路,其特点是电路的输出仅与该时刻逻辑值有关,而与电路曾输入过什么逻辑值无关。组合逻辑电路中没有反馈回路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是较简单,目的是由逻辑图求出对应的真值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分析的逆过程,目的是由给定的任务列出真值表,直至画出逻辑图

三、竞争和险象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它们是由器件的延时造成的。组合逻辑电路的险象是过渡性的,不会影响稳定值的正确性

四、本章着重讨论了几种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和加法器。介绍了这些电路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并给出了一些典型、中规模集成的组合逻辑电路。通过上述电路的讨论,进一步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

教学目标:

1. 掌握RS触发器,D解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

2. 掌握常用的标准中规模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 熟悉异步置位,复位端的作用 4. 熟悉寄存器的并行送数方式 5. 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6. 熟悉同步二进制及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分析方法 7. 熟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8. 了解各种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9. 了解不同结构的触发器在使用时,对激励信号在时间上的限制 10. 了解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用途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RS触发器,D解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 2. 异步置位,复位端的作用

3. 同步二进制及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分析方法 4.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一、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1.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其任意时刻的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且还与信号作用前的电路状态有关 2. 时序电路逻辑功能描述方法

二、触发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单元电路,它能存储一位二进制代码,是组成时序电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触发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具有两个稳定的状态,能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2)根据不同的输入,可以置成0或1状态

(3)当输入信号消失后,被置成的状态能保存下来 1.基本RS触发器

(1)电路结构及逻辑符号(2)工作原理

(3)基本RS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2.门控RS触发器和D锁存器(1)门控RS触发器(2)D锁存器 3.主从型触发器

(1)主从型RS触发器

(2)主从型JK触发器

(3)主从型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4.边沿触发型触发器(1)电路结构(2)工作原理

(3)具有异步复位、置位功能和多输入端的维持阻塞D触发器(4)边没触发型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6.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1)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2)触发器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的关系 7.触发器的选择与使用

三、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根据组成时序电路的各个触发器的动作是否受同一个CP信号控制而同时动作,将时序电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类型:同步时序电路是指组成时序电路的各个触发器在同一CP信号作用下同时动作,而异步时序电路是指组成时序电路的各个触发器并不在同一个时钟信号控制下同时动作。

1.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时序电路的分析就是从逻辑图求出给定时序电路的功能,一般用状态表(又称状态转换表)或状态图来表示。

已经介绍了描述时序电路逻辑功能需用驱动方程、输出方程和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就是存储电路(触发器)输入函数的表达式,输出方程就是时序电路输出函数的表达式,状态方程就是反映触发器次态同现态和输入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是将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代入特性方程得到的。(1)分析方法

 根据给定逻辑图

 将各个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代入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得到所分析电路中各触发器的状态方程组

 假设现态和输入,依次代入各个触发器的状态方程组和输出方程进行计算,求出次态和现在的输出,列出状态表  画出状态图  说明功能(2)说明功能

2.用触发器构成的异步时序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四、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

1. 寄存器:是一个重要的数字部件,可以用来存放数据、信息等。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一位二进制代码,n个触发器组成的寄存器可以存放n位的二进制代码

2. 移位寄存器:除了具有存储代码的功能外,还能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将数码左移(使寄存器中数据的各位依次向左移一位)或右移(使寄存器中数据的各位依次向右移动一位)。移位寄存器不仅可以用来存储代码,而且还可以用来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并行---串行转换、数据的处理等。(1)单向移位寄存器(2)双向移位寄存器 3. 计数器

(1)计数器的特点和分类(2)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3)中规模集成二进制计数器简介(4)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5)中规模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简介(6)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应用(7)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五、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1. 概述

(1)矩形脉冲的性能参数(2)施密特触发器(3)单稳态触发器(4)多谐振荡器

2.555定时器及其组成的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1)555定时器及其功能

(2)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3)施密特触发器的特点和应用(4)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

(5)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及其应用(6)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3.由门电路构成的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1)施密特触发器(2)单稳态触发器(3)多谐振荡器

4.集成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 本章小结:

一、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它和门电路结合可构成具有各种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按结构可分成基本(RS)触发器、门控(RS、D)触发器、主从结构(RS、JK)触发器和边沿(D、JK)触发器。由于结构不同,它们状态转换的特点也不同

同一电路结构类型的触发器可以有不同逻辑功能的触发器,同一逻辑功能的触发器可以用不同结构的触发器来实现。不同结构的触发器具有不同的触发条件及动作特点,在选用触发器时,不仅需要知道它的逻辑功能,还必须了解它的结构类型

二、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有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和顺序脉冲发生器等。根据组成时序电路中各个触发器动作时刻与CP在时间上的关系,可分为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

寄存器属较简单的时序电路,有送数控制端和数据输入端,用于寄存二进制代码;移位寄存器有串行输入、输出端、并行输出端和移位脉冲端,可实现数据的移位等功能;计数器的主要用途一是对输入脉冲个数进行累计计数,二是对周期性输入脉冲信号进行分频等。计数器按计数方式可分为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可逆计数器,按计数长度(循环模数)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N进制计数器;常用的集成计数器芯片多为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用它可方便地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级联法可扩展计数器的位数,置数法适用于从任意数开始计数的任意进制计数器

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和顺序脉冲发生器等时序电路部件可由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也有专用TTL型和CMOS型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三、在数字系统中,常需要一定幅度和宽度的矩形脉冲。获得矩形脉冲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由脉冲振荡器直接产生,二是用脉冲整形电路将非矩形脉冲变换成符合要求的矩形脉冲。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脉冲整形电路,它的电压传输特性是一条具有滞回特性的曲线,即触发器输出由低电位变为高电位和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所对应的阈值电压是不同的。施密特触发器可对输入波形进行变换和整形。回差电压、阈值电压是其主要参数。单稳态触发器是一种脉冲整形回路,多用于脉冲波形的整形、延时和定时。它有一个稳态和一个暂稳态,稳态到暂稳态的转换靠外触发脉冲的作用,暂稳态维持一段时间后自动返回稳态,暂稳态维持时间的长短由定时元件R、C决定,与触发脉冲无关。脉冲宽度和恢复时间是单稳态触发器的主要参数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脉冲产生电路,它不需要外加输入信号,而使电路能够周而复始地振荡,电路必须接成正反馈;多谐振荡器没有稳定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暂稳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定时元件RC的充放电时间。振荡周期T是多谐振荡器的主要参数 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单片集成电路,利用它可以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等。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也可由门电路外接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

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RAM存储器的整体结构

2. 了解MOS型SRAM和DRAM存储单元的工作原理,SRAM和DRAM的优缺点 3. 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方法 4. 掌握ROM的编程方法 5. 掌握PAL的编程方法

6. 了解大容量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使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方法 2. ROM的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

一、随机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是电子计算机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够存储数据、指令和中间运算结果等。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存取”系指RAM具有将信息写入存储器,也具有从RAM中将其所存的信息读出来的功能。RAM只具有记忆作用的,属于时序逻辑电路。1.RAM的结构和参数(1)静态RAM(2)动态RAM 2.RAM的容量扩展(1)位扩展(2)字扩展

(3)字位扩展

二、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在工作时,只能进行读出操作,而不能进行写入操作。当只读存储器的地址码输入端给定一个地址码后,便可在它的数据输出端得到一个事先在其内部存入的确定数据。主要是由地址译码器、存储单元矩阵和输出电路。根据编程方式的不同,可将ROM分为三类:内容固定的、一次性编程的和可多次编辑的ROM 1. 或门和或非门电路 2. 内容固定的只读存储器 3.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4. 可抹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5. 电抹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三、可编程逻辑器件 1. 可编程阵列逻辑 2. 通用阵列逻辑 本章小结:

一、本章首先介绍了RAM的结构、SRAM和DSAM存储单元,以及RAM的容量扩展方法,继而讨论了ROM,介绍了掩模编程的ROM、PROM、EPROM EEPROM和Flash存储器。

二、在数字系统中,目前常采用PLD器件,特别是可由用户自行编程的PLD器件。PAL、PLA和ROM适于实现

第八章数字系统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字系统的一般结构及描述方法 2. 了解VHDL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数字系统的一般结构及描述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数字系统的特点

二、数字系统的表示方法和硬件描述语言

三、有限状态机举例 本章小结:

一、本章介绍了数字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尽管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数字系统的设计仍需要设计者的经验和创造性的工作

二、本章首先介绍了数字系统的特点、设计的表示方法,以及VHDL是如何对一个电路进行描述的。最后介绍了一个交通灯控制器的实例

7.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探究 篇七

1 针对学生起点不一, 采取分班教学

现在大多数城市从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同时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也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使相当多的学生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有的学生甚至非常精通。相反有很多从农村和偏远山区来的贫困学生对计算机了解甚少, 甚至有个别同学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 这样对课程要求就相差很大。水平高的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感到肤浅, 没有新鲜感;水平低的同学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 不知所云。在这种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分班教学。针对学生的起点不同, 把他们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首先开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 成绩优秀的同学进入高级班, 主要以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为主, 提供上机和网上学习的环境;成绩中等的学生主要学习办公软件, 提供上机时间, 教师辅导;成绩差的学生进入初级班从基础学习, 增加课时, 教师辅导及上机时间。初级班的同学如果考核合格可以进入上一班继续学习, 最后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基本上的均衡状态, 综合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素养。

2 选择合适的教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突出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材应以应用为主线, 内容要有新意, 教材中尽可能选用当今比较先进的、使用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知识技术。同时适当增加最新常用软件的使用, 补充多媒体技术和更多最新的网络技术等, 并且删除陈旧的及在中小学就掌握的内容。建议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装机过程) 、Windows XP系统介绍、Word2003基本操作、Excel2003基本操作、Powerpoint2003基本操作、网络及病毒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

3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不像数学课和政治课理论性较强, 它本身的实践性、直观性强, 多数内容都应该对照计算机进行教学。因此应改掉传统的黑板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演示教学。这样使学生能够看到整个操作的过程, 而不是看着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似像非像的图形、窗口, 听的不是老师叙述的操作过程, 而是化静为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操作过程, 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给他们留下悬念。比如我们用Power Point制作最简单的课件, 演示给学生, 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Power Point的兴趣。

4 让学生参与教学,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他们比较活跃, 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1 在理论课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 每次课都给学生留下相应的内容让他们回去准备, 充分实践, 然后给大家讲解。最后老师再做适当的纠正和总评, 当同学有什么新的想法, 遇到什么新的问题时都可以说出来, 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解决。

4.2 在实践课上, 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

以辅导基础差的同学, 达到共同进步。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可以让几个同学合作,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学生点评, 最后留出一部分时间让

同学互相点评, 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会有很多同学提出自已的意见和看法, 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的操作可以用鼠标也可以用键盘, 同样的鼠标操作又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这样大家各抒己见, 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掌握几种操作方法, 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出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高了他们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实践课非常重要, 是实践和消化理论课的重要环节。高职生大部分都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但他们比较活跃, 上课时喜欢玩游戏, 这样实践的就比较少。所以, 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规定前一节课不许玩游戏, 否则扣分处理, 经过老师测试合格者可奖励玩十分钟, 然后负责辅导别的同学。同时每人提出有建术性的问题, 其实做完每次课布置的内容他们已经没有时间玩了, 这样他们会感到每一节课都非常充实。另外基础软件学完了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摸索学习其它相关的软件, 对于以后开设的专业软件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6 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现今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就有很浓厚的兴趣, 同时在能过计算机课的教学也会涌现出很多电脑爱好者。他们不满足于课堂的教学内容, 对计算机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软件产生兴趣, 想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及更进一步的发挥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因此, 我们就该有计划的开展第二课堂,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

6.1 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竞

赛, 通过比赛不仅可以使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锻炼了他们自己充分利用计算机去获得更多新的知识, 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6.2 开展编程设计组, 参加此组的同学

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语言, 利用基础语言可以编一些小程序。编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也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计算机科目的通过率。

6.3 开展应用软件设计组, 一些流行软

件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 如Auto CAD、Photoshop、Flash、3DMAX等。有的学生对个别软件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想学的同学还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辅导, 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的设计作品, 同时通过彼此的作品可以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能力。

7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的形势,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应与时俱进,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难度、深度和强度都将有明显提高, 因而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现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比较快, 所以应该吸收更多新的知识, 把当今最流行的相关内容讲给学生听。这样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质, 首先应提高教师的学历, 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其次要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发现和吸收的能力, 这样才能将本学科最新的动态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技术, 了解最新的电脑知识。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9) :7-9.

8.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基础教学

作为一项基础教学,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计算机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但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讲授-演示-上机操作,此外,多数学校教学设备更新的速度严重滞后,目前很多院校正在着力改进,尽量避免“硬”的设备更新对教学的影响,但从“软”的方面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创新才是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办法。

1变被动为主动,改进教学模式

1.1任务驱动式教学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实际操作经验,计算机设备本身并没有运算能力,没有人操作并不能实现任何数据处理,而计算机学习本身也较为枯燥,一般来说计算机的学习需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需要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是老师演示学生照做,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不适用于计算机的学习。在教育领域有一句话很有影响力,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设置有挑战性且通过学生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老师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另外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要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带着荣誉感、责任感去学习。

1.2教师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核心,这也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更注重参与,比起严肃刻板的课堂教学他们更愿意与老师一起探讨,这就要求老师的身份转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对于老师来说只是起到引导和解惑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发现他们的兴趣并加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时候会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并不代表放任学生不管,在遇到一些需要精讲的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计算机相关的知识面很广,老师需要做的是去伪求真,把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讲给学生,讲课内容要有深度和厚度,把课后作业布置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1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计算机是要通过人的操作才能发挥作用的,对于学生来说毕竟上机的时间和机会都是有限的,老师要在实际操作环节把好关,在每一节上机课之前要设计好和布置好课堂的任务,让学生不至于摸到计算机很兴奋新鲜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比如在讲到word操作的时候,在实际操作之前要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做,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之后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制作贺卡、明信片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操作,通过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2集中实训集中教学是短期内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如办公软件的综合运用、word文档的排版编辑、制作excel类表格、PPT幻灯片的制作和讲解等等,通常来说集中实训的时间定在学期末,时间长度是一周,为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期末的时候能够集中的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集中的回顾,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在集中实训之前就布置好作业,用来检验实训的效果,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3创设实践的场景

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技能是需要实际的操作才有效果的,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实际操作性很高的学科,计算机所运载的学习软件是计算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软件为学生设置实际操作作业,这些作业要以学生所学的软件为基础,能够真正的检测出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计算机必备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布置的作业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通过PPT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举办一些活动的时候可以用数据表格来统计各项数据等等,最重要的是,现在学的要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用得上。

4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课程,虽然计算机教育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备更新等等问题都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想要改变这一切需要进行制度上彻底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01).

[2]付文娥.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新西部,2010(09).

[3]杨艳.高等职业院校基础教育改革[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

上一篇:护理论文老师评语下一篇:学习贯彻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