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4-08-05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精选9篇)

1.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支持。企业最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给有潜力的大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投资,这样不但能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投资机构自身谋利,从长远来看,社会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地发展。

2.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二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达到610万人, 还有100多万名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 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使得2010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困难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31万人, 超过2009年20万人, 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了30年来最难时期。据悉,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 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时候大多很迷茫。所以在当前情况下, 高校只有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 给自己正确定位, 并充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职择业。

二、当前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征分析

对于艺术院校来讲, 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要贯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般原则以外, 还必须把握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征, 体现艺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一) 就业方式:灵活化倾向明显

艺术院校由于它的专业特性,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独特的、形式多样的, 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这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相对于其他综合类院校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而言, 艺术类院校学生更倾向于可以及时实现自身价值、符合专业特点的短期、阶段性职业规划, 更重视自己专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倾向于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灵活性的职业选择。因此, 各种灵活就业方式更加适合艺术院校学生在不同的社会需求下, 随着自身年龄、阅历的变化, 对于自己所想要从事的工作, 以及想要实现的艺术理想而做出相应的变更。通过在校的基础专业学习, 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 他们往往可以突破所学专业的界限, 将书本理论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于工作中, 并在工作中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工作拓展提供更丰富、更宝贵的经验。

此外, 就业方式灵活化不仅仅表现在毕业生对于今后自身职业的规划上, 甚至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已表现出来。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就利用做家教、参与艺术培训机构教学, 甚至自己开办艺术培训机构等多种形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比如音乐类学生经常一对一地教授声乐、钢琴、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等不同的课程, 他们或从事临时性、弹性的、非全日制的工作, 或自主创业, 而且都有相当的、固定的收入, 这都属于灵活就业方式范畴。

(二) 择业趋向:大城市区域倾向突出

不可否认, 大学生的择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既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既有个人的, 也有社会的。艺术院校学生的工作地域大多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艺术氛围比较浓厚的大中型城市, 究其原因:一是艺术院校学生大多出自大中型城市, 中国人的本土观念比较浓厚, 从大中型城市走出来后愿意向更大的城市发展, 从而不愿意走向小城镇, 绝大多数艺术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地点要求较高, 不愿到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就业, 他们的期望显然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现阶段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 对艺术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而且西部各地对到基层创业者提供了种种优惠的条件, 但有意者寥寥无几。

(三) 择业心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趋于加剧

进入艺术院校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专业基础训练, 使得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热爱与付出远远超过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如此高的投入必定促使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今后的工作回报具有更高的期望值。再者, 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比较优越, 良好的生活基础也使他们对今后的工作环境、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保障, 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质量的追求都有更加强烈的欲望, 择业心态也更为现实。他们觉得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艺术院校毕业生并不是弱势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 面临更多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如何找到理想工作的问题, 这就使得他们择业时脱离实际, 既要求就业单位待遇超高, 有发展前途, 还要求专业基本对口。

三、对艺术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探究

针对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的特征, 艺术院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对艺术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合理规划职业蓝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定位, 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大学最后一年的临阵磨枪, 也不应该是各种就业技巧的生搬硬套。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主要在承大学之前的兴趣爱好、知识专业基础, 在发展大学专业方向、大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 启个人初步职业发展, 启大学生第一次择业求职。职业规划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为踏入社会打下基础。在艺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 可以面向全院同学, 引导在校生做好就业储备, 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在校生接触就业相关知识。

(二) 加强择业观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 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 帮助毕业生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通过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去基层岗位健康成长、锻炼成才, 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 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努力营造毕业生敢下基层、愿下基层、乐下基层, 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艺术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 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 整体推进艺术类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三) 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的新形势, 做好学生自我定位工作

针对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择业心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 学院可开设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咨询会, 帮助他们做好就业的准备工作, 从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出发, 指出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同时结合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向广大毕业生介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择业的特点和趋势, 降低他们对就业抱有的过高期望值, 转变求稳、求舒适的守旧观念, 确立正确的发展观。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立足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 全面了解专业前景, 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 引导他们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 使同学们能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在求职的过程中, 准确地找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注意有的放矢和有效求职。

在新的形势下, 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要不断创新就业观念, 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把握市场信息;此外, 还要在专业精湛的同时, 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成为一专多能、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阐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深入分析当前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征,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以期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点,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鹏祥, 李鸿娟.当前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35) .

3.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

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碍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创业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希望每一个有理想、有条件、有能力的青年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积极主动就业的途径,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现实,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发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张建国.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306-307.

[3]李瑞学,孙官耀.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2-23.

[4]胡鞍钢.中国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7(3).

[5]2004年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7).

[6]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4).

4.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四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5月一日张艳军

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剑南文学2012年04期李秀丽

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云南大学2012年4月 李迎果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在逐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一下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以及面对如此形势大学生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700多万,而在这么庞大的数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毕业即意味着失业。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持续的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已经严重超过了社会所需要的人数。其次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预期太高,在采访一些用人单位时他们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再次是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难以学到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学校所教知识与时代脱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也比较低。而这些也使大学生在就业时遇到许多困难。再次是学生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大四最后一年才开始准备就业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最后是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滞后,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觉得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生本身等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首先我觉得政府应该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其次,作为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遵循“就业指导教学”、“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零距离就业”的教学理念,以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为目的,切实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再次作为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发展,规范综合管理,教育勉励年轻人和企业共同成长,加强人性化管理的举措、建立合理的薪资调整体系,和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让他们感受到权益的保障和职业健康发展的前景,企业和员工都要放平、放正心态,多方位沟通,互相理解,共进、共赢、共发展。

5.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五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最近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近年来,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源源涌进市场,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上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很多公司开始裁员,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劳动力市场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据教育部统计:到2011年,中国将有650万大学毕业生,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致使08年底到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以前更加紧张。但经济危机绝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原因,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

1、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2、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经调查研究,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用人企业拒绝应届大学生的理由主要有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4、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 ”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6、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7、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8、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为了保障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对策改进:

1、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步伐,尽快实现社会服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2、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采取一定措施,缩小城乡差别、社会保障差异,规范劳动关系,消除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引导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给予客观准确的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优惠政策调控,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3、深化招生和教育改革,增强教学内容对市场变换的适应能力。加快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探索,教育部门要建设一批针对性强、有发展性、前瞻性的学科专业,积极支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急需专业的建设。

4、在有条件的企业、有教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种技能见习培训基地,帮助大学生熟练实际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将国家现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普及到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优化融资环境,多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设立社区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既懂企业管理又谙熟创业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矛盾,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与调整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我们要认真、科学、准确地分析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抓住机遇,采取有利措施,不断克服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相信,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分配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新矛盾一定会得到解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具备国际化眼光和技能。

结语

6.201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六

【形势】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50余万

“2011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1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2010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6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现状】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措施】尹蔚民:中央出台六大措施稳定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六大措施之一

2010年10月24日,受国务院委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尹蔚民表示,中央出台六大措施稳定就业,其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六大措施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教育部等各部委联合实施了多项职业培训计划,鼓励对大学生、再就业人员、退伍军人等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就业。

【出路】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职业技能和上岗资格培训顺应需求

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11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含工程、服务、财经等领域)。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该怎样有机的把电子商务课程组织好?学校该如何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是当前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说到这一点,其实除了校方,学生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来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就好业的一切前提,那么就必须知道电子商务专业到底须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在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分析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在这一层次,微软的诸多认证如MCSE、MCAD、MCSD、MCSA、MCDBA等无疑对知识的掌握有帮助。但也不是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重点,和电子商务实施平台联系较大的岗位有网站开发等。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

等网页设计和图象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像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网站开发等岗位都和这个层次有很大关联。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能够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的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这个层次适合的岗位有网站运营经理/主管、网站推广、外贸电子商务、网络推销员等。

7.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

2、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3、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1、国家方面

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予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2、教育机构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3、社会方面

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

4、大学生自身方面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8.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趋势;应对措施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地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否受到影响,学生们的心态和对策与往年相比又有哪些改变,鉴于此,本文对大连理工大学部分院系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总结,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大连理工大学部分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有保研、考研、出国、就业等多种途径。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双学位、出国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总体来说,管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去向情况乐观,就业情况如表1统计(不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学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28个百分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物流管理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增长3.17个百分点,2008届毕业生总落位率比去年同期增长0.82个百分点。从三届毕业生总体来看,管理学院毕业生落位率呈上升趋势,2008届毕业生的落位率要略高出2007届,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比去年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加大,尤其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下面分别从单位性质、薪资水平两方面对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1)单位性质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倾向十分明显,从事信息产业、金融业务和软件工程行业的人数较多,毕业生到单位大都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维护工作,个别毕业生负责具体业务的处理工作,少部分同学还进入公司的营销部门做销售策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选择人力资源方向的工作,其行业更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余小部分毕业生选择到金融单位工作。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性行业的范围比较广,其中进入汽车行业的占多数,还有一部分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2)薪资水平分析。

毕业生就业月薪随就业地区、单位所在行业以及就业岗位的不同而不同,从事金融行业月薪比较高,最高能达到4000元左右;软件开发工程和软件维护工作的毕业生月薪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达到2000-3500元/月;相对而言在企业中负责具体业务处理工作的毕业生月薪较低,最低者在1500元/月左右。毕业生签约的平均月薪水平在2500元/月左右。

1.2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2008届正常毕业生共592人,按专业就业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截止2008年7月,200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2个百分点,与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相比有所下降。

其中就业的388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大连242人,上海48人,深圳17人,浙江省15人,天津10人,江苏省9人,北京7人等。从就业单位方面来说,软件学院2008届毕业生,进入全国知名软件企业的人数约为316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所为2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86.86%,其余51人分布于全国各种性质的大、中、小企业。另外还有1人自主创业。

1.3 经济系

经济系2008届毕业生共有136人,其中2004级金融学专业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56人,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59人,200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21人。

经济系毕业生的总体情况与往年类似,仍然以签约就业和继续深造为主要方向,其中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专业保送研究生4名,考取研究生3人;2004级金融学专业保送研究生6人,考取研究生5人;经济系2008届毕业生中共有2人攻读双学位。

2008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达到了93%,而整个2007届、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7%,94.7%,相比来看,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2008届毕业生工资水平在2500元-6000元之间,与去年工资水平相同。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流向见表3。

由上表可以看出,地区流向呈现集中化趋势,并且生源地为南方的学生仍然比较倾向于回到生源地或者周边城市就业。

而从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来看,都是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强的行业,例如金融业、外贸行业以及各大企业的营销、采购等部门。目前签约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有28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3人。

1.4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399人,除升学105人(保研62人、考研32人,双学位11人)外,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294人,单位性质如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2%,与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94%相比有所上升,总体来说,机械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理想。

1.5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2008届毕业生78人中继续读研深造的人数为14人(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人数为11人,考研人数3人),出国人数8人,就读双学位3人(英语双学位1人,日语双学位2人)。

外国语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人数48人以及出国、升学25人,就业率为93.6%,而整个2007届、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3.4%,91.9%,相比来看,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地区流向比较集中在大连、沈阳等地;而从行业流向来看,从事经济相关工作的人数最多,业务咨询、管理、IP相关工作的人数其次。

1.6 运载学部

运载学部2008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升学情况见表5。

(1)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存在相对社会需求少,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状。因此,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学业相对优秀和各方面能力相对强的毕业生多数选择了继续求学深造,每年占毕业生人数50%左右,而参与就业的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相对落后,各方面竞争能力都相对较弱,就业率不是很理想。

(2)船舶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96人,从签约的情况来看,落位率达到100%,就业形势非常可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从择业地区分析,毕业生大都集中于大连、上海、江苏和广州等沿海大型城市,行业单位的性质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工资水平在2000元/月左右,而且单位都比较理想。

1.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升学情况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1.24%,与2007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94.69%相比有所下降,但与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78.4%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学校、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学生的积极就业心态是分不开的。

1.8 土木学院

土木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33人,推荐交流研究生22人,考取研究生19人,双学位7人。总体来说,土木学院一次就业率达95.86%。

1.9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中就读研究生人数为138人(保送研究生98人,考取研究生40人),就读双学位17人,出国27人,就业379人,截止到2008年8月,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6%。总体来说,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理想。

从以上几个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总体上还算比较理想,可能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尚处于初发阶段,所以虽然带来一定影响,但程度尚且不大。

2.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对于2009届毕业生来说,有专家坦言,受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再加上2009届毕业生的数量再创新高,他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而眼下正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招聘求职双选会最集中的“季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着实让人捏一把汗。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企业裁员风潮不断涌现,而今年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有些高校的校园招聘显得冷冷清清,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非但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梁茵说,金融危机对学校就业工作肯定有影响,但从目前来校的地域性或行业性的组团招聘会看,中高端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减少,只是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愿望更加迫切,要求更加严格。这使我们在当下就业形势“危机”中变得更加自信:练好内功,做足工作。[1]

在学校、各学院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连理工大学的2009届毕业生虽然遇到金融危机寒流影响,但就业前景仍然看好。软件学院200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740人,意向落位已483人,实际签约357人,其中宋正佳成为此次国内唯一签约赴日ARKSYSTEM公司工作的佼佼者;丁文超成功签约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为8人中的唯一本科生;林召波,将同46名同学一起进入大连华信工作。截止到12月4日,化工学院2009届毕业生已签约130人,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王杰于10月25日顺利与自己中意的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王群林也在11月24日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总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只要学校、各学院以及学生本身同心协力,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就业岗位获得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2]),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全员动员促就业,将就业工作做实做透,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3.解决2009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一方面想方设法举全校之力抓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

3.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就业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

张小建说,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

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

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的,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3.2 从学校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学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就业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所在。

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随时掌握市场需求,深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将其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

(1)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等,这样使学生就业有更大的砝码。

(2)就业工作提早着手,学校、学院多提供一些到公司、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的实习机会,促使同学们及早定位。鼓励同学在大一、大二假期参加实习或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3)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邀请专家进行就业专题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了解就业时的相关政策。

(4)进一步利用好学校、学院的就业网站,使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学校毕业生的信息,让单位了解学校专业建制和专业特点,为以后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5)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支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现在的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第二,创业环境缺乏主要是创业基金和风险基金比较少,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指导。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走好创业之路。

3.3 从学院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各学院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希望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多着眼于就业市场。例如许多公司要求学生会使用CAD等,所以我们应开设一些与就业相关的课程。

(2)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学院毕业生QQ群、学生宿舍展板、学生干部等方式将这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到毕业生。此外,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推销毕业生的积极性。

(3)提供与老师、学长、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机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行业的信息;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加强与以前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使今后的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5)以学院的名义主动联系一些公司,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以及稳定的就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鼓励学生“走出去”,对于去外地面试和实习的开支,学院给予象征性的补助,减轻同学们的就业经济负担。

3.4 从学生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适者生存,谁能认清形势,正视自己,把握时机,谁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与时俱进,从容应对,在历史的大势中确立自己发展的转迹。要做到这些,大学生应该从一年级就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只有这样,大学生在毕业时才能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从而最终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

(1)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但只要大家抓住每一次机会,放平心态,在学校、老师、校友的帮助下,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2)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心态问题:首先,正确看待自己,自身的优势、劣势都要看到,不卑不亢,平常心态看待应聘公司的录用与淘汰。其次,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基层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一步寻找自己的岗位。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就业对于这个人来说基本不是问题。

(3)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选人伊始就带有类似的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而使双方的误会屡见不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加强锻炼动手能力,踏实做好每一项任务。

(4)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太多的应试面试经历,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又一原因。因此大学生应该多与老师、学长沟通交流,积累经验。

(5)大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养成阶段总结的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此外,现状摆在眼前,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同学们都要避免产生恐慌、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心理,而应该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在举行校园宣讲会时,一名学生表示他担心今年该公司会减少招聘人数。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告诉他:“与其担心招聘人数少,不如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如果你足够出色,那么就算我们招一个人,你也能留到最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即使我们招100人,你也未必能录取。”由此可见,只要有出众的能力和足够的自信,就能抛却烦恼,在激烈的求职角逐中脱颖而出。真金不怕火炼,如果同学们能克服这些阻碍最终求职成功,那么这份经验无疑是他们巨大的财富,他们受到的历练也更大。

参考文献

[1]吴琳.练好内功做好就业指导[N].光明日报,2009-01-04(2).

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篇九

世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原因有四:1.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2.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3.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4.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

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第三,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1)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

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栋梁。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趋势一:生育高峰带动教

师走俏,教育培训迎来发展高峰。以往每年招聘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和名牌小学,都加大了教师招聘的力度。据统计,仅幼教岗位,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所有毕业生的数量,都填补不了招聘的缺口。与幼教的火热一样,教育培训业也迎来了发展高峰。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人下岗,许多人选择充电、培训,这也使教育培训机构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 趋势二: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企业发展。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也纷纷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以及机械制造、桥梁设计等行业,也由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也正在加大。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 趋势三:快速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发展依旧。快速消费品行业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百姓即使缩减开支也不会减少快速消费品的使用量,所以金融危机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及相关的零售批发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趋势四:研发人才依然“吃香”。虽然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减少了人员招聘计划,但对顶尖的研发人员,企业还是求贤若渴。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趋势五:京沪渝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京、沪、渝等城市近几年的统计信息显示,高职生就业率已开始超过本科生。特别是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线技术岗位,高职生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上手。09年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70%同学考研是为逃避就业 就业压力,导

致“公务员”报考热 大学生出国留学逃避就业因此,专家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不妨接受培训,考一些相关资格证,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才需求会重新反弹。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

求职能力偏低 是求职失利主因此次调查还发现,期望薪资高并非应届毕业生求职失利的主因。对比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群与失业人群的薪资期待底线比较,就会发现本科生中就业人群的薪资期待底线平均为1687元,而失业人群的期待底线为1706元。专家认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失败主要是在校期间接受求职辅导不够和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偏低造成的。存在诸多变数积极面对是正道 不过,目前对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复旦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唐晓林表示,目前一切的工作都在正常运转中,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招聘仍存在很大的变数。同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也表示,尽管企业宣讲会没有减少,但还是要看最终的招聘结果。就业指导老师均表示,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学生们都要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还是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上一篇:待人接物的励志名言下一篇:学生教我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