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计划总结

2024-09-17

校本教研计划总结(共8篇)

1.校本教研计划总结 篇一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与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市、县教育局2013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遵循“求真务实抓课改”的要求,明确一个思想(邱学华尝试教育思想)引领,突出一个中心(课堂教学改革)践行,运用目标导学教学法,提升课堂三个度(课堂开放度、学生参与度、课堂精彩度),依托教学搞教研,服务课改搞实践,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形成教研特色,促进师生发展,全面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争取早日把我校打造成新课堂创建达标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教学新理念,强化全员研究意识,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形成浓厚研究新风气。

2.继续构建主题校本教研与课题实验整合的教研特色。

3.学科校本教研有实效,践行尝试教学“五步六结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打造师生双赢,以教研兴教、兴师、兴校。

三、校本教研主题

尝试教学法“五步六结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创建和实效性

四、研究方式

实行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和开展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讲、思、评”活动

五、重点工作

1.确立校本教研主题,实行专项研究。

本学年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主题为“尝试教学、实效课堂”,教研重点是“提升教师主导艺术,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本学年学生能力培养侧重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其中合作能力要循序渐进:自学有方法—互学有默契——群学有成效——汇报展示有程序;一二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限于同桌互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专心性的训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激发、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本学期,学校要引领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邱学华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五步六结构”教学法,运用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智慧、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师角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遵循教学流程六个环节——情境导入、明晰目标,学案导航、自主学习,互助合作、释疑解难,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盘点收获、反思提高。拟分别从三月份和七月份起贯穿本学期,开展“人人一节好课暨视频课展示活动”:每学期每位班主任展示语、数两节好课,科任教师展示一节好课;组织青年教师、综合实践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组织英语、科学、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训练场,创建课题实验与主题校本教研整合的教研特色。

2.研训结合,创建发展型骨干教师和精英青年教师队伍。

抓实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教学大讲堂”、组织研读《中国教师报》等,引领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四研”(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氛围,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意识。通过理论讲堂、分散自学、论坛、讲课改故事、举行素养比赛等形式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锻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四、常规工作

1.创新研究方式,打造研究队伍。

确立校本教研带头人,学科主任和教研组组长首先要有研究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多方面做好培训工作,形成研究团队,切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个学年组和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成长屋”,英语教师每天听力训练半小时,围绕学校大研究主题,每个学科确立自己一学年的研究小主题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学校为提高课堂效率、展示研究成果搭建平台——适时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

2.细化常规管理,拓展研究空间。

开学前,出台集备书写样式;开学初要开展教师解读教材论坛,使研究教材成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每个学期末开展论文、教育叙事展评活动,为上级部门征集论文奠定基础;设定科任与班主任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工作时段,形成合力,让教师有时间和空间去研究。

附: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学习教研计划

2.青年教师教材解析论坛

3.三年级数学语文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4.音体美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四月份

1.四、五年级语文数学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2.教师朗读团队赛

3.品社、科学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教导处 五月份

1.名优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暨视频课展示

2.一、二年级语数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暨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3.英语组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教导处 六月份

1.综合实践主题校本教研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赛

2.人人一节好课汇报视频课展示

七月份

1.课改论文、教育叙事展评活动 教导处

校 本 教 研 工 作 总 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组织成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凸显出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是师德方面,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始终把坚持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学校进步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校本教研中,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构建学习型组织,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学校及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个人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各教研组整合为现在的3个教研组,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次备课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3.综合组:组织全校英语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提高了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开展了“班级英语现状”、“如何对待班中后进生”等教学沙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配合学校完成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双爱好”活动。

五、几点感悟

1、通过本学期的教师业务培训,广大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了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的认识,学习效果良好。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许多老师感悟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通过业务培训,我校教师最大感受就是“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转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不能因为“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而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健。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要切实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的理解,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从观摩中体悟、在研究中发展,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已过去,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有我们值得回味的,因为我们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也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因为受条件的制约,我们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好。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我们不断的进取,我们一定会突破一个个瓶颈,从胜利走向胜利

2.校本教研计划总结 篇二

一、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并付诸行动。

我认为, 我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立足本校, 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培训计划。计划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促使其有效实施, 以促成新课程实验的有效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应做如下的改进。

1.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要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 切实转变管理者教育教学观念和学校管理观念。主要进行新课程下的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规范等专题的培训。

2. 建立“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群体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 使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共同提高

3. 始终抓住备课、上课两个基本点

以新教材和新课程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为重点, 培养教师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 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校本教研

教学, 是学校的第一职能, 而教育研究, 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支撑。教学是立校之本, 教育研究是强校之路。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是天职,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唯教学而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教学艺术的提高, 必须有自觉的教育研究来引领和提升。

强化校本教研, 促进本校发展应该做到:

1. 培养一支能研究、善反思、会交流、懂合作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展示骨干风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 积累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资源

积累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教师教学的学科模式, 辅助、优化课堂教学。

3. 关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教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形成可循环、可发展使用的教学指南。

4. 汇编相关的案例、反思、论文等教学成果

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经验进行推广, 真正提高教研实效, 构建教研模式。

三、构建校本模式

当前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还存在一些问题, 它已严重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缺乏语言环境;课堂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差、基础差, 教学班额大;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考试成绩不好等。不管问题有多少,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归根到底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师、学生的情况,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

当前, 许多学校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学形式, 应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实质性的东西, 洋思中学的生源不再是以前的所谓“后进生”, 他们的方法肯定在变化, 而推广的还是以前的, 我们就应该思考, 立足本校实际,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习惯, 我们如何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需要耐心, 但是更需要创新。

我们应当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 提高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 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科学研究者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随时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适时调整, 使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2. 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晚, 基础不好,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首先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英语学科的衔接与过渡教学, 了解学生学过什么, 现在要学什么, 怎么学习等问题。衔接过渡的工作做好了, 才能顺利地进行以后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为学习是学生个体内化的一个过程, 如果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或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或者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太难了, 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我行我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础上不断地重复, 就会发生厌学、弃学现象。所以, 教师在课前、课后要研究学生, 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开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体验, 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有方法, 学有创造, 学有个性。

3. 积极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人生的领路者, 而不是学习的替代人或知识的讲解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做习题”的学习模式, 充分信任和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人人参与, 改变困难生作为陪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要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 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求实效, 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1) 要有新理念, 新教法。

(2) 执教者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

(3) 要对教材进行整合。

(4) 分层次进行目标教学。

(5) 分课型培养自主能力。

(6) 精挑细选做练习。

基于我校实际, 我认为可以构建两种宏观的教学模式:实验班“15+25”, 即讲授15分钟, 学生练习25分钟;普通班“25+15”, 即讲授25分钟, 学生练习15分钟。

总之, 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形势是严峻的, 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但只要我们抓好课堂教学, 善于思考研究, 大胆实践探索, 就会找到适合的方法, 使教师授之轻松, 学生获之愉快, 师生同乐, 到那时相信我校英语教学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在农村中学处于较低层次。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模式是农村中学提高教学质量, 从根本上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模式

参考文献

[1]应海双.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创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10) .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05.

3.校本教研中的主题教研 篇三

正因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题教研”便诞生了。主题教研可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弊端,人们又都开始把眼光从一般校本教研移向主题教研。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主题教研是教研小组把平时校本教研中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来,定为学校集体攻关的问题。没有一般的校本教研,就没有针对性强的符合实际的主题教研。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主题教研,这是需要斟酌的,也是需要根据教研情况发展的。搞主题教研,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主题教研是必然要生成的大家都会发现,一般校本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发言的根据脱离学生实际,就这堂课论这堂课,无法实现教师的有效进步,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者观摩课活动进行再评课、议课,但往往是不少教师在二次听评课之后,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大家对“二次听评课”也有了质疑。第一次听评课中那些关于教学技巧和细节处理的方法,在二次听评课的课堂上往往因为情境的变化而不再适用。这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于是,提出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有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成为必然,进而促进校本教研得到完善和发展。

主题是如何提炼的一般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一堂课的内容讨论,不一定就是主题。比如:我们常见到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的点评,但如果讨论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只是由参与讨论的成员凭借自己的认识评头论足,说是说非,就不能说是有主题,而只能说是有了个话题,或者说是有了个内容。作为主题教研的主题,是应该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有共性、有代表性和目标性。教研主题源于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就会产生随机教研话题,当随机教研话题沉淀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产生教研主题。如:现在的语文教学都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如果在这方面展开研讨的话,就这一话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可以是:形成体验的基本条件;引导体验的有效方式;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等。主题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同于具体内容和问题。

主题教研是如何铺开的主题教研也可以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方式是校本、师本的,便于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集中智慧,关注主题内容。所选主题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要以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资料学习、交流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进行主题研究和示范性演练,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教研者到实践者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和形式。

以听课评课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不同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同伴看同伴,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使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可以“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学管理要注意搜集主题信息。教研组长要注意从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发现主题信息,搜集主题信息,及时公布主题信息,让主题信息始终保持鲜活的特征,始终在教师间快活地跳动,引导教师对主题信息的特别关注。唯有信息源头不断,兴趣主题才能不散。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环节中,要坚持课程、课堂、教育技术等系统化运作,捕捉搜集教研主题。特别是带动教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源于课堂的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的相关信息,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办公室、教研活动室、校园的信息栏发布主题信息,吸纳对相同主题信息感兴趣的教研伙伴,初步研究主题信息,为形成主题内容打基础。

4.校本教研总结1 篇四

第二实验学校牛小连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本学期从第一周开始,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组织开展了“一周一活动”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每次活动中,全校四十名老师都按组、按段认真参与了听课、评课,并都做到了有听、有评、有记录。现对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如下总结:

本校的校本教研注意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合同管理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做好记录并写好培训学习心得。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分析”光盘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观看、网上自学等。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

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一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看名师授课,观看专家讲座,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各组、各段教研活动等。每次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位老师开一节校级研讨课,课后及时评课并做好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综合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

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

师徒帮扶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我们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本学年学校共分配了九位新教师,其中五位是特岗教师,因此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我校除了通过教研活动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青年教师“帮扶结对”组合。老教师不仅指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还经常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老教师的课堂也永远为新教师开放着。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与成熟起来。

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还为县川片提供了三节研讨课。研讨的主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听

课完毕后,进行了分组研讨,每个老师都敢于发表意见,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校长还是老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师们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常常说得有深度,有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本学期我们还组织了四次集体备课。备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备课。主备教师先和同科目的几位老师共同备课,然后借班上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再借另一班上课,再研讨、修改。这样的备课、上课不管对于本人还是别的老师都是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现在老师们已经习惯于把教研当作大家的事,形成了教学共同体。

2、校外: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5.2011校本教研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市教研室工作重点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狠抓常规工作的落实,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1、学校采取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的方式,强化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学校给每个教研组订阅了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教育理论专著,和教师订阅的书籍集中起来设立教师阅读角供教师自学。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心得交流。

2、每周业务学习采取“教师推荐好文章”的学习形式,要求推荐教师提前认真学习,在集中学习时谈谈为什么要推荐这篇文章,学完后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感觉新鲜,乐于接受,学习实效性强。

3、实施“访名师学名师”行动,每位教师都从网络上拜访了一位名师,每月观看一堂名师课堂实录,每月学习一篇名师教学经验。通过“访名师学名师”活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加强理论专著的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学校将一些好的专著名称推荐给每位教师,让教师有选择,有目的的学习。一学期下来,每位教师都能完成理论专著的学习,平均做笔记5000字以上。

5、将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都必须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文章,以理论做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师的理论知识。

二、狠抓常规工作,规范教学管理

1、学校推出教学工作“七字”方针,并把这“七字”方针作为学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得到了体现。

a、备课要“深”。教师能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b、上课要“实”。教师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c、作业要“精”。教师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d、教学要“活”。教师教学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e、手段要“新”。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能突出一个“新”字。

g、反馈考试要“勤”。实行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重管理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h、批改辅导要“细”。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能详批、详改,建立学困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2、建立了校领导侧重包学科制度。副校长主抓语文教研组,教务主任主抓数学教研组。直接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并通过听“推门课”、“家常课”等形式,一方面了解掌握教学实际,另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指导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每位校领导听课节数达到40节以上。

3、坚持教学工作月考核制度,及时对月考核进行反馈,使教师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4、实施“七个一”工程: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与更新,实施“七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一学年研究一个小专题;每位教师一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

秀教学设计;讲一堂精品课;写一本教学反思;制作一件优秀教具(课件、教具);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在学期末对七个一工程进行考核,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七个一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了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使每一堂课都成为达标课、高质量的课。一学期当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承担一次活动。各教师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共同研究教学,真正做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先进促后进。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进行专题讲座、和非骨干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切实实现“本土化”专业引领。

3、以小专题引领教学研究。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小专题研究,人人有专题研究计划,将专题研究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科教学研究的科技含量。每个教师所研究的专题都是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期末开展了一次专题研究成果评比展示会,学校将优秀成果编辑成册,供大家学习交流。

4、坚持活动汇报制度。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开展的学习培训、教研活动达20人次,并坚持活动汇报制度。凡参加区地级以上学习培训、教研活动的教师,回校后要在学校范围内上汇报课,凡参加市教研室开展的活动的教师要在本教研组进行一次专题讲座。真正做到一人参加活动,大家都受益,都有提高。

5、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反思,使反思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最经常、最有效的校本研究活动。为了提高反思的质量,减轻教师负担,学校明确要求:语文每单元一反思,数学一周一反思,每篇不少于500字;其它学科两周一反思,每篇不

少于300字。教师设有专门的反思笔记本,学校每月对教师的反思考核一次,并做好评价记录,将评价结果向教师公布,对反思质量较差的教师要提出改进要求,令其重新反思,确保反思质量。

6、校领导积极承担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本学期,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都承担了一次公开课,并结合公开课进行了专题讲座,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也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7、积极和周边学校联系搞教研,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校和杜木桥回小积极合作,先后开展了两次同课异构活动,一次是由吴学智老师和杜菊兰老师共同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分桃子》;一次是由杨蕴花和王云霞共同执教。两次活动,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如何使这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落实在常态化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中是今后两校结对共建努力的方向。

8、开展录像课自我反思活动,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课都进行了录像刻盘,然后集中组织教师观看自己的课,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许多的不足,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9、进行网络观课议课活动,本学期共开展了四次观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观课后谈自己的收获,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加大对学困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我校学困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本学期,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力度较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1)、对学困生实现“二”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

(2)、对学困生做到“九个一”: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五、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我讲我的教学小故事”竞赛、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比赛。在学生中开展数学综合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古诗文诵读竞赛、配乐朗诵竞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6.体育校本教研总结 篇六

时光匆匆流走,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校体育教研组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位体育教师的协助下,顺利的按照学期初制订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今后我校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明确目标和任务

学期初我们制定了完整的体育教研工作计划和体育校本教研计划,在第一次体育教研活动中确立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为《规范大课间》,使全组教师认识到体育教研是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根据我校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了自己的教研目标和任务。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我校体育教研组的校本教研这题是《规范大课间》,我校形成以冬锻项目为特色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使之达到健康育人的教育目的。

(1)课程目标: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构建出适合我校体育发展的体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扩大学生个体所需的选择面,增加社会所需的培养面,同时,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社会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健康人才。我们的宗旨是:让学生们能快快乐乐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掌握1——2种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现在我们的体育课程按照一二年级每周上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上3节体育课,每学期各班有10节冬锻活动课。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全校学生共同在操场上进行健康长跑。第二部分国编操、集体舞、自编操、瑜伽操、跳绳、队列组成。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将冬锻项目纳入全年教学计划中、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每学期冬锻项目教学内容不少10课时,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四、我校校本教研成果

1、抓理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通过体育教研组长召集、组织体育教师学习体育心理学和教学法。让教师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并在教育实践不断印证理解,从而提高自我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从而为抓好体育教学打好基础。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按照教育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新课题,发现新问题,探索体育教学新问题,从而实现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又进而总结实践,使之升华为理论,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课(常规课、研究课)和教师基本功培训为重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我们以课(常规课、研究课)为切入点,以体育教研组为龙头,通过集中体育教研活动,组织体育教师每月有针对性的对兼职教师听课1节并进行集体研课,帮助兼职教师上好常规课;每学期让兼职教师上1节体育研究课,来帮助兼职教师更快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每学期学校组织1次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战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体育专、兼职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学期我们组织一次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教师口令、队列操练、身体素质的比赛,加强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大练内功,使整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一支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的、具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优化,用我们仅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现有的场地器材为学生打造一方天地、营造一片乐土,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7.校本教研计划总结 篇七

一、精心构建联片教研网络, 体现三个原则

构建联片教研网络必须符合本地实际, 既要覆盖所有学校, 又要考虑学校间的相互联系, 便于活动的开展。为此, 我们在构建联片教研网络时, 充分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就近原则, 考虑到本镇地理因素和学校人文因素, 我们把全镇东片邻近的4所小学分成两个联片教研组, 开展活动时方便灵活, 便于交流;二是相对集中原则, 这两个联片教研组都依托一所学校为中心 (中心校) , 使这所学校成为联片教研组活动的中心, 教研信息交流的中心;三是唯才是举原则, 联片教研组长是联片教研活动的组织者, 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联片教研组长的人选由镇中心学校确定, 我们选派了一部分学科骨干教师或校长任联片教研组长, 确保了联片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认真把握联片教研要求, 坚持四个原则

联片教研是在校本教研基础上教研力量的又一次相对集中, 联片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这一片的教学工作。因此, 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必须把握四个原则。

1.学科兼顾原则。联片教研活动的安排既要突出基础学科, 又要兼顾其他学科;既要重视课改实验, 又要关注常规教学。为此, 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首先是学科合理搭配, 其次是兼顾各个年级, 允许针对性与灵活性并存。

2.定向研究原则。任何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联片教研也不例外。首先, 分学科确定研究专题, 然后, 分年级确定了专题, 每次活动教师必须围绕专题作课, 撰写论文, 讨论交流, 释疑解惑, 达到“三同”:即同备一课书, 同讲一节课, 同写一篇文章。

3.教学示范原则。结合本地实际, 我们开展的联片教研活动基本上是以专题为目标, 以课例为载体, 以活动为手段, 因此, 我们把研究专题的内容在课例中表达出来。教师在活动中的作课必须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为其他教师起一个典型引路作用。讲课教师必须围绕专题说课, 围绕专题讲课, 其他教师必须围绕专题评课, 真正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4.人才培养原则。联片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在活动中, 我们坚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通过交流学习、讲课评课、撰写论文, 使他们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这些教师一旦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他们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必须要先人一步, 在校级和联片教研活动中必须起示范作用。

三、科学构建联片教研的运行模式, 实现五制

科学构建联片教研的运行模式是确保联片教研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 我们在活动中坚持实施五制, 保证了联片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1.活动前公示制。所谓公示, 就是各个联片教研组必须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将由中心学校审查后的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浓缩成活动安排表后分发至各学校, 这个安排表必须有准确的活动时间及地点;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及讲课内容;必须有具体的讲课教师及中心发言人。同时各校必须将活动安排表张贴上墙, 使参与活动的教师早做准备。

2.过程评价量化制。联片教研组在开展活动时主要是对两个内容进行量化, 一是对参与教师所带的材料 (说课稿、教案、论文) 进行量化;二是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 两种量化, 必须严格依照中心学校制发的评价标准进行。

3.结果反馈制。联片教研组每次活动结束后, 组长必须整理所有材料, 分类装订, 并报中心校存档。学期末, 将对各联片教研组活动情况进行研究, 写出评价综述, 通报各联片学校。

4.联片校长牵头制。为了确保联片教研活动有组织、有领导, 我们确定了联片校长为联片教研活动的牵头人。每次教研活动, 联片校长必须亲自组织、领导, 并深入活动之中, 确保活动不走样, 不流于形式。

5.教研组长负责制。联片学科教研组长必须负责本学科的教研业务工作, 既要科学地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又要负责本学科的教研业务指导, 为参与活动的教师铺路搭桥。

8.校本教研的方式 篇八

提倡“自我反思”,突出校本教研的自主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追求精神的产物,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就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积极的追求精神。同时必须认识到,这种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追求精神建立在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教学行为、结果不断进行审视、分析及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经常地进行教学反思,关注自己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并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在帮助广大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实践中,我们的策略是:

第一,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自我成长设计”活动,引领教师自我定位、自我设计,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这种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策略,使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第二,举办“校本教研”专题培训活动,掌握“自我反思”的途径和方法(教后反思、课例反思、案例反思、教学日记、课堂记录、成长自述、对话性日志),并及时予以记载和撰写。

第三,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叙事”性文章,开展“教育叙事”评比活动。撰写“教育叙事”,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反思过程。教育叙事是由教师“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因其在于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觉醒和变迁的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并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因其直接指向学校生活和教师真实的职业场景,使它很容易成为教师在校本教研中驾轻就熟的方式或工具;因其特有的人文性、趣味性、生动性而成为教师们感兴趣的校本教研方式。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教育叙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专业成长故事等。我们发现教师讲述的教育事件和教师写的“教育论文”相比有了变化,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变得更“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美妙”;变成“音乐性的”“有韵味的”“有灵性的”“让人心领神会的”“引起共鸣的”。

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着重反思成功之处、失误之处,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等,并提出如何解决、改进的意见、方法、途径。学校应为教师的反思提供研究的条件、激励的措施和适当的评价。实践证明,通过自我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认识(即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完善提高),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强化“同伴互助”,增进校本教研的合作性

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点、教学模式、方法的交流、碰撞和冲突,无疑是宝贵的。我们大力提倡教师之间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共享的专业对话,以求形成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团队,达到经验分享、学术互助、专业共生的目的。

1.加强集体备课,走“集团作战”共同提高之路。我校的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备课组)为基本组织单位,以一个单元为教研内容,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主要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人人修改、注重反思”模式,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都记录下来。我们还尝试一人做一个单元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在讨论修改后使用。“集体备课”可使教师走出“单兵作战”的小圈子,走向师师合作的大舞台。这样,既能“优势互补”,又能“博采众长”,还可为教师打开多种教学思路。

2.运用结对帮助。结对帮助以前曾广泛采用过,称为师徒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的新结对理念。结对帮助的双方在自愿基础上签订正式协议,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平等坦诚交流研讨等。通过一段时间后,学校在结对双方认可的时间组织验收小组对双方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双方,若双方成长明显,学校即予以表彰,重新开展新一轮的结对活动。

3.开展课例研究,提倡“互动交流”,以共享参与之乐。课例研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最受欢迎,且对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举措之一。我们尝试使用了以课例为载体的两种教研活动方式——一课多轮、一课多人。

(1)一课多轮。就是将一课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执教,多采用一课两轮。其操作流程是:教师展示自己的原教学设计——同学科老师根据课改理念评课与自己反思——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新设计教学——在另一平行班展示新的教学设计——同学科老师再一次进行评析与自己反思。教师以原课堂实录、评价与思考、新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的形式形成典型课例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促进教师隐性课改理念的显性化。

(2)一课多人。就是同一课由不同教师执教。其操作流程与一课多轮相似,只是原教学与新教学是不同的教师,新教学执教者在观摩原教学后,在充分整合同学科老师评价和自己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和进行展示,又由同学科老师评析和自己反思。形成同伴的原教学实录、评价与思考、自己执教的教学实录、课后反思的典型课例研究成果。

4.创新联片教研,促进“合作探讨”,共解专业之疑。针对目前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我们采用了“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即由地域相对集中的几所平行学校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处于同一区域,教研需求基本相同、生源状况基本相同)。其主要方式包括:

(1)确定校本教研近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如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等。

(2)构建校际展示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让老师们有机会交流。

(3)建立校际联合教研机构——教研联组。

(4)围绕课题研究,“分工协作”,如:我们把分层次教学这个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由联片学校分头研究、实践,及时交流研究成果。

5.建立学校校本教研学习、研究制度,创“互助合作”平台。由教研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在活动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研组对大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主题讨论和研究,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如遇短时间不能解决且今后还有可能面临的有价值的问题,则形成小课题开展研究。

6.抓开放教学。为打破封闭式教研的格局,使更多的人为教育出谋划策,我校规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为开放教学周。让学生家长及各界人士走进我们的课堂。请他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品头论足。学校专门召开了家长会,宣传新课程理念,讲开放教学的意义,请他们参与评课、听课等活动,填写反馈表,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给予了正确的评价。这样的活动对我校教师的触动很大,极大地激发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学习方式的热情。

注重“专业引领”,体现校本教研的引导性

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引领,可以使校本教研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避免偏离方向和陷入盲目。我们认为,专业引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专家引领;(2)教师中专业能手引领;(3)理论引领。

第一,我们积极与省市教研室及省内有关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请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微格研讨”“角色互换”“咨询答疑”等方式参与并指导校本教研的开展。仅2003年至2004年不到两年的时间中,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指导就达20余次。专家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健康、顺利发展。

第二,我们还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充分挖掘学校的人才资源,将学校的骨干教师、领导作为专业引领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强调教师的自我引领,“能者为师”。两年多来,我校骨干教师积极为全校教师作教学案例分析、课例设计研究、教材解读,上示范研究课,较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上一篇:上海旅游总结700字下一篇:执行力不佳的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