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2024-09-04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共10篇)

1.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一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4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它可以用--------来测量。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状态。水结冰时要向周围---------热量。

3、我可以用----------------、-------------------等方法加快冰的融化。冰融化时向周围---------了热量。

4、水能变成---------,这个过程叫蒸发。-----------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在自然界同时有液态、--------和---------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二、我会选(每小题1分,共6分)

1、可以用()方法准确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A 用手触摸B 用温度计测量C 用口尝

2、-8℃读作()

A 8摄氏度B减8摄氏度C零下8摄氏度

3、测量水温时,应用手拿温度计的()A 上端B 中间C 下端

4、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来的。A 从杯壁渗出来的。B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浸出来的。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5、水变成水蒸气要向周围()热量。A 吸收B放出C 不吸收也不放出

6、与水的蒸发快慢无关的是()

A 温度的高低B 是否有风C水的多少

三、我会辨(每小题1分,共8分)

1、小芳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2、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的液体会上升。()

3、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4、云、雾、露、霜都是由水变成的。()

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会凝固成水。()

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8、我们看不水蒸气是因为它的微粒太小.()

四、我的发现(7分)

我认真观察过水和冰,我知道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五、我会答(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下雨后地面有一些水洼,天晴了水洼里的水很快就会干,水到哪去了?

2、小红在吃冰棍时发现冰棍下面有许多白雾,这是怎么回事?

3、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是不会溢出,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怎么回事?

2.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二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二、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三、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四、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

五、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六、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七、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八、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水钟”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九、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十、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

十一、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十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十三、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个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十四、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十五、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

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三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 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磁铁有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 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3、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 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8、小结。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教学重点】

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

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

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

二、磁极与方向:

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制物体。)

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

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5、汇报交流。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

4.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是_______、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是________ 3.12月的海南天气一般还很_______ 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________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________ 5.天气总是在不断的________,有时很迅速,有时很缓慢。

二、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零下20摄氏度 2.代表()A.晴朗 B.暴雨 C.多云 3.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的形式。

A.冰冻 B.雷雨 C.大雪 4..读温度计的刻度的时候要注意()。

A.俯视温度计的液柱液面B.靠近温度计读数时要屏住呼吸C.从任意角度观察温度计的读数都可以作为测得的温度 5.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南方时,这时的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6.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时,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7.测量气温应选在()进行。

A.室内通风的地方 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 8.下列记录气温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下雨时,在室内记录 C.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9.纤细的羽状云是()A.层云 B.积云 C.卷云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B.一个月天气变化可以代表一年的变化 C.天气在一年四季中几乎没有变化莫测。

三、判断题(共5题,共15分)1.我们可以利用任何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2.为了方便读数,我们可以将温度计拿出水面。

()3.我们可以用触摸来准确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4.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柱会一直不断上升()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四、综合题(共39分)1.连线题 五.解答题 1.若你在实验室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1)水温是如何变化的?(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热量角度考虑)(3)若你所在实验室的室温是5℃(温度不变),那么24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2.这是小明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测量的温度记录表,请你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5.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五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全面看问题”为主题,选编2篇主题课文《小猫咪穿鞋子》《寓言两则》,2篇快乐读书屋《找刺猬》《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通过情趣盎然的情节,特点鲜明的角色,活泼生动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会全面看问题。“你说我说”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踢球影响学习吗?”,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与单元主题也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故事增长见识,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穿鞋子》

课堂上我较多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实践,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增长知识,了解动物爪子的不同作用。教学设计:

小猫咪的图片(课件)说说它们都是谁呢?通过观看屏幕提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第5课《小猫咪穿鞋子》的学习。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里,我有层次有目的地设计了“三读”:一读,是要求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同桌互读,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画出自然段。三读,读全文,边读边想: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此“三读”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能说完整、简洁的话。

我设计了几处知识训练点。一处是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羡慕”和“好奇”两个词语,并带着羡慕和好奇的语气读文。这样会让学生理解词语,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的体验。

通过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羡慕?你羡慕过别人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羡慕的意思。随即指导学生用羡慕的语气指导朗读。迁移练习:

1.课件出示多种小动物,让孩子自由选择或者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它小动物脚的用途,并进行仿写练习,教师补充介绍。最后,明白道理,增长见识,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2.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爪子、蹄子的形状,了解它们的特殊作用,以本课为例进行说明。

4《寓言两则》

《掩盖过时的猫》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踏踏实实把生字学扎实,先是认读带有拼音的词语,接着去掉拼音和词语让学生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再给生字找找词语朋友。最后生字回归课文中,再让学生去读读课文。因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说“你想对掩盖过失的猫说点什么?”从而使学生初步领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1、(讲猫的故事)导入新课。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联系上下文认识新字生词,理解文中词语,(自由地读,并圈出生字。)读完课文后,你能

告诉大家《掩盖过失的猫》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激发兴趣识字闯关(课件出示识字大比拼),通过识字大比拼的形式让学生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指导写字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展示、评价→巩固练习)重点指导其中一个字,其他字采用先“扶”后“放”,个别指导的策略课件出示)给生字找朋友,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你想对掩盖过失的猫说点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让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则:躲雨

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我会读

同桌合作读课文,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进入故事情境,同桌互读互评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我会演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来演,把对话的音韵、角色形象、故事情节体现的情感通过语气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检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选表演好的学生按指定的词语表演,让其他同学根据所做的动作猜词语。指导学生细致有序而有序地观察课文插图,将联想到的词语写在画面的合适位置,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要用上所写词语。

实践活动: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长听,请他们提意见。

快乐读书屋二 《找刺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初读中整体感知

1、谈话导课,整体感知:出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检查识字情况。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二、在朗读中体验角色。

1、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语气。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1)、句式对比,如:

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儿,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小松鼠到山上,找了一圈儿,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2)、语气对比,如:

教师分别用“慢条斯理”和“心急如焚”两种语气读句子“不好了,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全爬到山顶那棵大树上吊死了!”让学生听评议。3)、师生对话朗读3——5自然段

4)、怎样读好6、7两个自然段呢?

三、在演读中体会寓意。

1)、找几个同学来表演读文 2)、评议读。

3)、这是一只()的小松鼠。

四、联系生活谈体会

《我要的是葫芦》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老师范读课文,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课题口语交际

你说我说

踢球影响学习吗

本次口语交际课围绕“踢球会不会影响学习”这一话题设计。教材由两段文字和一幅插图组成:文字说明从生活情境中引发话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适当地引导激发起学生说的欲望。插图是一 幅反映这次内容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这次口语交际就是学生生活的再现,有很强现实意义,因此要增强口语交际的实践性。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引发话题

生活中爸爸妈妈会议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当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

二、阅读文字,明确目标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字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三人对“龙龙踢足球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当时的情景,注意任务的表情、态度、语言等。三.小组演练演议结合

让学生在三人小组内分角色演练,四、班上表演大家评议

评议时注意从礼貌用语和表情动作语言方面的表现进行。

五、联系生活适度拓展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形,分小组练习。

《语文七色光二》教学设计

本次“语文七色光”由4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项是同音字辨别、句子补充;这两组同音字比较常用,所以要加强指导。也可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含有这几个同音字的词语。第二项补充句子,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在互相朗读、评议,看谁填的正确新颖。第三项活动选字填空,这道题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要求,再到课文中和读书屋中找出几个不同语气的词,读一读体会不同语气的读法,然后同学间互相朗读评议。第四项日积月累是一组反义词成语的积累,让学生读一读填一填,谈一谈,最后进行拓展带反义词的成语练习。第五项知识窗要让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体会 再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说说字母的意思,联系实例来说一说。第六项是一项听说训练活动。可以在小组内讲一讲互相评一评。最后全班讲说,大家评议。看谁说的清楚完整。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专心致志”为主题,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都是典型事例来表现名人的勤奋精神和专心致志的品质。“能说会写”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语文七色光”突出了扩展性、知识性、趣味性,既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又有利于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边读边想。本单元我中我落实的学段目标是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边读边想。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学到过硬本领。

3、知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懂得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5、《少年聂耳》

课前我先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对音乐家聂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文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把握住重点词句,初步学会人物描写抓住特点,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理解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主要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歌曲导入、了解人物。通过升旗仪式的奏国歌引出国歌的作者就是聂耳并了解有关聂耳的资料?”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喜欢音乐)第三板块围绕主线,品味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课件)通过聂耳喜欢音乐的哪几件事?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入神和他对音乐的痴迷。

如重点句子: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想像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课件)通过以上句子同时让学生知道聂耳喜欢音乐,所以能勤学苦练。第四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独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独立成段。本板块的学习,是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

第五板块,拓展想象,迁移训练。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同时积累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了解我国当代的音乐家有

1、聂耳。

6、施光南

7、王骆宾

9、冼星海

6、《画鸡蛋》

这节课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图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世界名画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出名画的作者达芬奇,出示达芬奇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达芬奇,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粗知大意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学习部分

引导:请再读一读,想一想,讲的是谁学画鸡蛋的事?他是个什么人?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重要。通过汇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带着“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天天练习画鸡蛋?达芬奇的态度怎样?这一问题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课文。

四、读练结合,精读解题

再读理解,例如: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这些问题把找到的答案画出来。从而使学生理解了老师天天让达芬奇画鸡蛋是因为训练他的眼力和绘画技巧道理。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达芬奇和老师的对话。

五、最后进行拓展延伸,(1)搜集达芬奇的资料互相交流,(2)搜集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例如: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快乐读书屋三是两篇略读课文,都是通过一个趣事,告诉人们在科学研究上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黑板跑了》

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导课,后围绕“专心”一词分自然段展开讲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对每一自然段的学习中体会安培对科学的热爱和专心。后通过说话练习,理解安培的伟大精神,知道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像安培一样专心致志。《牛顿请客》

是两篇略读课文,都是通过一个趣事,告诉人们在科学研究上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我用了串读的方法,把两篇课文整合起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己读书的能力。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牛顿一次宴请客人的趣事,表现了他对工作的勤奋精神和对科学的痴迷态度。

出示牛顿和安培的画像,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具体方法是,通读两篇课文后,说一说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假如某一天牛顿和安培两位大名人碰到了一起,谈起科学研究中的趣事,他们会怎么说?请你扮演牛顿和安培与安培或牛顿交谈。然后让学生结合两个小故事,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串读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件事上,你认为安掊和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作业引向课外,阅读帕斯卡“玩水”有关的文章。

口语交际:《做作业》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设定的,让学生参考或自选话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作业的。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播放龙龙和文文做作业时候的一个动画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再现故事情景,然后明确阅读提示和要求,让学生同桌交

流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不对的错在哪里?然后选出代表和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书中参考的话题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做作业的体会和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师生评议。评价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还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如:讲的内容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没有,还要注意评价时,客观公正、态度诚恳同时可以围绕如:积极参与了吗?注意倾听了吗?说好清楚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写话:我写我

这次的写话是属于自拟题目写话,有两段文字的提示语,三幅插图写出了“我”的兴趣爱好和适当的运用一些合适的关联词语。本次写话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通过自己外貌描写的小片段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读课题、提示,看插图,明确内容与要求。2.解题,理解提示。

三、互动交流,拓宽思路

视频播放龙龙和文文的自我介绍,师生评议,为学生引路。

1、学生自己练习说

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外貌,3、选学生试说,共同评议。

(你是个怎样的人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教师板书(相貌、性格、爱好)

4、动笔写话,个别指导。

四。交流写话 师生评议

语文七色光三

本次的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项为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活动,有两项练习组成,二是给多音字注音并组成词语,第二项是日积月累,包括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其主题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第三项为知识短文,介绍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第四项为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大家一起来”内容是举办一次故事会,是本单元的主题的延续和深化。

在教学时,我打乱了课本上安排的顺序,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导入,创设了一个游戏闯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关是文字关,选字填空,想要闯关成功,必须会选字会读,能说出记字的方法,除了掌握课本的三组练习之外,然后拓展四组练习进行拓展练习。进入第二关必须完成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的练习,并进行了扩词的训练,同时通过答题卡同桌合作完成拓展课外的多音字练习,和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应用。初步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进入第三关是有8个成语组成的词语关,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词语的同时接受人文的教育,通过自读互读去掉拼音读接龙读等方式感受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从而达到积累四字词语的目的。闯关成功之后播放一段“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视频,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专心致志说一句话,做到真正的即理解意思又会运用的目的。

6.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六

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段的科学教学工作,班里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3、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4、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5、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6、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7.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七

制作过程:(1)、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不要全部浸入溶液。

(2)、把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拿出铁钉,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 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

3、白糖加热的变化

所需器材:蜡烛、长柄金属汤匙一个、一小勺白糖。

制作过程:点燃蜡烛,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结论: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化学变化——白糖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所需器材:一只玻璃杯、三匙白醋、一匙小苏打、一块玻璃片。

制作过程:(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观察实验现象。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感觉。

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简答题:

1、日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

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P54图要求会画)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1)、太阳被物体给挡住,(2)、挡光物体是球形(3)、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4)、挡光物体在运动。日食一般发生在初一,总在太阳光轮的西边开始。

2、月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日面,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就会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

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会画图)

3、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

公转)所决定的,同(天体的影子)有直接关系。

4、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

1、垃圾污染;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另外还有:白色污染、物种数量锐减、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5、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答:

1、洗手洗脸用水盆;

2、淘米水用来洗碗;

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

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6、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答: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

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

7、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实验题:

1、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的?减少水分,即把某种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

2、得到晶体的步骤:先制作食盐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

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玻片离火焰要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特征:(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

8.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 蜗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三课 蜗牛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9.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教学难点: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师出示一支笔)今天我就让大家观看一段关于“笔”的魔术。认真看,认真想:你看到了什么?这支笔和我们平时用的笔有什么不同?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

2、谁能说说其中的奥秘?

学生积极地猜秘密所在。学生猜测----磁铁(师:板书:磁铁)

3、关于磁铁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磁铁的资料,请充分展现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出示课件)师:刚刚同学们说了磁铁可以吸引想小铁钉、回形针、铁片、弹簧等,不吸引小布片,铜片等。同学们总结一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教师板书:磁铁能吸引铁制成的物体。师: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活动一: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学生猜测

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教师出示课件:纸片、塑料片、布片、铜片。学生猜测。

① 小组所有成员进行猜测。填写试验报告记录单。

② 师: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样验证?

学生指出: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教师表扬。

2、学生试验

①现在请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做完实验后,材料员收拾好材料,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之中 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探究结论

①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你们的试验结论,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

(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同学们,老师遇到了难题,你们看:这里有那么多的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硬币实物图,学生猜测。

2、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请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一块磁铁和5枚硬币,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4、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请看大屏幕!

三、拓展延伸

1、师:这里的“一些”物体是指非铁制的物质。磁铁隔着铁质物体也能吸铁,只不过情况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不做研究。

2、师: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自己设计实验。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

四、总结拓展

关于磁铁,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关于磁铁的知识,也期待同学们有更多的发现。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10.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2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篇十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一单元以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途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历程,并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可是,由于我市处于北方,没有办法可以像南方老师那样领学生一起探究着养蚕,没有办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亲自去实践,所以教学本单元初期我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标》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这一标准,我采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达,交流观察结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到蚕的生长过程,以及把蚕丝制成丝绸的过程。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教学心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领式“问题”出现,纵观整单元教材,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

(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二)可爱的蚕宝宝;

(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本来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由于条件限制,我保留了这三大部分,但教学时我有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首先,我出示蚕蛾的图片,学生们都对蚕蛾产生了兴趣,他们认为这就是平时见到的蛾子。这时我指出,这不是普通的蛾子,它是蚕蛾,你想了解它吗?你都想知道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们都踊跃举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我从中选出重点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们通过图片或录像进行一一解答。

(二)可爱的蚕宝宝是指蚕脱皮、做茧的过程,而这些内容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评议课文得到了一些经验,我就把评议课和科学课相结合,学生既通过文字了解到了蚕有脱皮的经历,又在录像和我的讲解中知道蚕脱皮的次数,怎样脱皮的脱皮和吐丝前蚕的状态等。在讲

(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时,我真实的感受到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同学从网上下载图片和资料为其他同学讲解,分享。我认为这一单元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在学生通过活动把已有的经验和所获得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个性品质。

上一篇:中考作文满分及赏析下一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