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2024-10-09

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精选8篇)

1.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一

**县移民开发局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

一、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中型水库移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

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政府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的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2006年9月11日小百户镇开展试点,2006年12月全县面上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登记表的通知》(云移领办[2007]23号)的要求,我县2007年6月20日已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定登记工作,共完成28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11705人,涉及我县十个乡镇105个村委会204个自然村,其中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活水乡、龙海乡五个乡镇为零散安置移民,扶持方式全部采用现金直补。另外涉及移民安置区的五个乡镇扶持方式的确定为:1.中枢镇环城居委会幸福村扶持方式现金直补;2.板桥镇除了零散安置移民现金直补外,两个安置区,洪武村委会的响水坝村和段家庄村扶持方式采用项目扶持;3.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新民村的永清水库移民和板田村委会莲花田村的莲花田水库移民及全镇的零散安置移民扶持方式为现金直补,芳华村委会的大易堡村和箐沟村扶持方式为项目扶持;4.大莫古镇和小百户镇的会泽毛家村水库安置区的移民按原迁移民直补,其他移民(1968年6月30日以后在**出生的移民)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6月30日扶持方式为两者结合,即50%直补到人,50%项目扶持,从2007年7月1日以后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全部直补到人,零散安置移民直补到人;5.小百户镇的永清水库移民按50%直补到人,50%项目扶持两者结合的扶持方式,零散安置移民直补到人。我县11705个农村移民,直补到人8728人(其中两者结合扶持,50%直补到人,50%项目扶持,为会泽毛家村水库1968年6月30日在**出生的移民,从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6月30日两者结合扶持一年,以后就全部直补到人,基本上算直补到人,共有移民人口4495人,大莫古镇2573人,小百户镇1922人),项目扶持1428人,二者结合1549人。

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各级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我县于2007年11月20日已全面完成第一次2006年下半年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直补到人8728人,占74.6%;两者结合1549人,占13.2%;项目扶持1428人,占12.2%。共兑现后扶资金351.1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努力学习政策,进行宣传发动;三是严格核实移民人口登记,确保移民人口准确;四是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广泛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确定后扶方式;五是严格后扶资金管理,确保后扶资金安全;六是加强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2007年我县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极不稳定的一年,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比较严重,给全县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极大压力,我县2007年上访达47次3192人(不含到乡镇上访数)。其中进京上访0批,到省上访6次114人,到市上访6次167人,到县上访35次2911人。超过30人以上群体性上访19次2861人。但是全县的移民后扶工作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06〕17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政府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移民工作人员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克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较好的完成了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

2.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二

2009年亮点:档案工作实现了“三纳入”, 即纳入哈尔滨市区、县 (市) 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 纳入市委督查室2009年重要督查事项, 现行文件报送工作纳入全市政务公开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与南京市档案馆开展了馆藏重要档案异地备份;与“中国哈尔滨”政府网站联合推出了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积极推进民生档案工程”为题的在线访谈节目;创建了破产企业档案保管中心。

2010年思路:一是为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要为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要摸清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机构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一体化管理, 保证档案工作与重点项目建设同步发展, 强化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通报监督制和跟踪督办制, 建立规范项目档案示范点;企业档案要为经济增长提供后续支持, 以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 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农村档案要为“强县”提供高效服务, 夯实农村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在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档案室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建档、林业确权建档、农村资产建档、农村经合组织以及农村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并开展“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二是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的前端控制, 使涉民部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 加快已接收进馆的民生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进程, 建立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平台, 编制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指南。三是加强“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建设。夯基础、优馆藏、强信息、便利用。加强馆舍建设, 开展区、县 (市) 档案异地备份, 进行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可行性调研, 尽快启动电子文件中心的实体建设。四是打造高绩效的档案干部队伍。把提高班子运行质量作为着眼点, 把找准弊端解决问题作为关键点, 把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作为着力点, 把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作为落脚点。

齐齐哈尔

2009年亮点:实行年度立卷合格证制度, 进一步推进全市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市354个社区全部建档, 其中龙沙区实现了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信息化, 录入民生信息100余万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档案工作全面铺开;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从馆藏档案中甄选全市“第一”事件, 编成《辉煌历程难忘第一》一书,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齐齐哈尔市建国后的发展历程以及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作出的贡献;全年办理职工档案丢失补建认定案件481起、补建档案涉及人数1 680人;档案工作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市档案局投入8万元购置了档案库房监控设备和用于档案利用服务的多媒体设备, 龙沙区档案局馆新增面积200平方米、新增设备投入50余万元, 克东县档案局筹措资金40万元用于网站和数据库建设, 网站已正式开通。

2010年思路: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全市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区县档案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二是以综合档案馆测评为契机,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加大对档案馆建设的投入。三是扎实做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围绕基层党的建设、民主管理、文化生活、土地和劳动力管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内容做好相关档案的监管工作。五是实施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三大战略”, 做好国有企业档案工作, 使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 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努力完成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90%以上的目标。六是继续完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手段, 做好政府信息收集、报送、密级划控、资源共享等工作。七是关注民生问题, 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方面的业务指导工作。

牡丹江

2009年亮点:全市104个市直机关单位和县 (市) 区520个机关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审工作全部完成;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牡丹江市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合作医疗建档率达100%;全市46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 建立了8个民营企业协作组, 开展了互检互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规模, 成效显著, 建立了历史档案展览馆、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展览馆、文化艺术欣赏馆。

2010年思路:一是做好全市综合档案馆测评准备工作。二是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以民生档案工作、农村档案工作、企业档案工作为重点, 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规范社区档案、婚姻档案、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搞好档案资源建设、馆舍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三是搞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与村级自治组织在档案资源积累中的主渠道作用, 全面推进其他组织和新领域的档案资源建设, 并采取多种方式面向全社会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四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 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扫描和全文检索, 建立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和资料数据库。五是以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 创建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民生服务的“三项服务”体系。六是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佳木斯

2009年亮点:完成了全市社会保险档案和城市社区档案的建档工作, 80%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在桦南县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成立暨经验交流会, 讨论并通过了《佳木斯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章程》, 组建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 下发了《佳木斯市民营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程”战略目标, 重点加大了对廉租房、农村公路、松花江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等新增投资项目档案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佳木斯市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市档案局局域网正式建成, 档案信息网与政府网实现了链接。

2010年思路:一是围绕服务抓好三项工作。继续抓好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将各种涉民档案纳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的范围, 注重民生领域的建档工作和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继续抓好经济领域的档案服务工作, 做好全市“十项重点”工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工作, 采取整乡推进的办法, 加强乡镇村档案工作, 并做好农村林权、社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档案工作。二是围绕发展强化四项建设。继续强化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创新实施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改善环境、整合资源、争先创优等五项措施。

大庆

2009年亮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的通知》, 全市组建了9个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对全市涉及民生的97个市直机关及其33个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掌握了民生档案生成、收集渠道及现状, 并对其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初见规模, 建立了馆藏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音像档案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等档案基础数据库群, 档案信息网站开设了开放档案在线查询栏目。

2010年思路:一是努力完成农村档案工作三年规划目标, 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 建立乡镇规范化综合档案室, 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 将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林权改革、经济合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劳动力转移、风土乡情、当地名人等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二是重点推进庆南、庆北两个新区的档案工作, 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管。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市县区要把涉及民生的档案纳入监管范围, 并将新形成的民生档案目录定期向县以上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四是做好县区档案馆事业评估准备工作。五是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 完成馆藏全部文档永久卷的扫描工作, 馆藏重点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六是推进档案法制化进程, 分行业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七是着力做好新馆建设工作, 建成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公共服务对外查询中心、信息传播利用中心、文件资料馆际交流中心、社会教育展示中心。

鸡西

2009年亮点:所辖六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得以确立, 区档案局成为区委科级事业单位;制定了《鸡西市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对市直部分涉民部门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形成民生档案近19万卷 (件) ;全市457个行政村全部建档, 召开了全市乡村档案工作现场会;制定了《鸡西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2009年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方案》、《鸡西市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010年思路:一是加强机关档案建设, 贯彻落实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 加强对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推动其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二是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从源头上夯实民生档案工作基础, 力争将婚姻、医保、下岗职工档案接收进馆。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强化档案接收、征集, 把增加馆藏总量、改善馆藏结构作为提高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档案资源整合新途径, 力争把市房产局的产权、地籍、抵押档案, 劳动局的工伤事故档案和交通局的交通事故档案等接收进馆。四是加强对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归属流向的研究,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 深入开展对国有企业破产档案处置的调研, 防止国有企业档案资产的流失和损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带动全市民营企业建档, 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向规范化管理轨道发展。五是抓实抓好农村特色档案的建档工作, 了解掌握全市科技示范户情况, 推动有一定规模的科技示范户规范建档。六是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 掌握全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 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建档及验收工作。七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 争取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规划, 加大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档案信息网、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一网四库”建设。

双鸭山

2009年亮点:开展民生档案情况调研;对馆藏工人录用存根档案中的下乡知青信息进行了整合, 涉及人数近万名, 现已向社会开放;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加强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制定了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建立林权证、退耕还林档案1 586卷;全市125个社区全部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开展了抗联档案史料征集活动。

2010年思路:一是抓好民生档案工作。继续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将所有涉及民生、关系民生的活动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深化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把关系民生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 开展民生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加大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重点抓好社保、医疗、教育、教学、贫困学生救助、就业、收入分配等涉民档案工作。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抓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 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农业发展以及村务公开等问题, 着力做好相关档案建档工作。三是围绕“五大经济区”建设, 做好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档案、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档案、旅游和自然保护区档案等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四是继续加强档案事业主体建设, 推进档案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档案馆库建设。五是有效开展档案提供利用。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着力点, 改善阅览环境, 完善查阅服务条件, 打造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快推进现有数据库的网上开放工作, 努力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的网上公布和在线查询利用。

伊春

2009年亮点:在全市行风评比中荣获前三名, 在全市政务公开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档次;制定了《伊春市档案局关于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开展了电子文件中心试点工作;全市5个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局全部建立了档案室, 形成档案6 622卷;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100分钟的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片;争取资金280万元, 改善全市档案保管条件。

2010年思路:一是提高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旅游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社保、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加大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促进农村建档工作逐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全力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加大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发展的五项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 实现电子文件网上接收和提供利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强化档案接收, 丰富接收档案的门类和形式, 促进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总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 履行法定职责,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立足馆藏, 多渠道、多形式地整合档案资源, 不断充实档案宣传教育内容, 增强档案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七台河

2009年亮点:全市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审工作全部结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大乡镇村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建立了指导名册和村级指导记录;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强化档案接收征集工作, 制定了《七台河市档案局档案接收征集方案》。

2010年思路:一是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进一步完善年检制度, 依法加强对区、县档案部门的层级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以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抓好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建设。加强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 提高其规范化建档率, 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三是着力加强民生档案工作。逐步将所有涉及民生的档案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 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险、就业与失业人员等档案工作。四是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档工作和村档乡管工作。五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档案接收与征集力度, 丰富馆藏内容, 优化馆藏结构, 并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六是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 完善服务设施, 创优服务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社会及百姓的档案利用需求。七是通过加强领导干部能力、机关党建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

鹤岗

2009年亮点:积极开展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 在《鹤岗日报》开设了“迎接新中国曙光的鹤岗”专栏, 以馆藏历史档案为素材, 展现了鹤岗1945年建市以后的建设发展历程;加大对婚姻档案、司法公正档案、房屋产权灭籍档案、贷款抵押档案等涉民档案的接收力度, 建立了婚姻档案数据库, 设立了婚姻档案查档室。

2010年思路:一是继续加大档案工作“三个服务”力度:以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旅游景点建设、民营企业建设为依托, 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力度;通过巩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档工作、村级建档和乡 (镇) 档案试点工作、土地承包档案和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规范建档工作, 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巩固发展社区档案工作成果, 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 进一步提高查档接待服务质量, 加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力度。二是继续开展档案工作“五个创新发展”活动:创新发展档案执法监督, 通过开展常态执法检查, 推进全市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进一步升级;创新发展档案资源建设, 重点抓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落实、档案征集、历史档案抢救等工作;创新发展档案馆工作, 加快市、县 (区) 档案馆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步伐;创新发展档案宣教工作;创新发展档案编研工作, 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和学术研讨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黑河

2009年亮点:全市投入档案事业专项经费69.4万元, 用于设备购置、档案接收征集、档案抢救保护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 制定了档案资源建设规划和接收征集方案, 发布了《黑河市档案馆关于向社会各界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 全力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年”实施进程;举办了“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中俄双子城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大型纪实图片展, 并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进行了巡回展出。

2010年思路: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快。逐步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加快县 (市) 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 与政府网实现链接, 力争全市档案系统全部完成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录入、档案全文扫描工作。二是档案资源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以黑河地委、黑河边境贸易、黑河对外开放和少数民族档案为重点, 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举办丰富多样的档案展览活动,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三是档案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认真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加大执法力度, 推动行政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民生档案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做好社区、低保、再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民生档案工作, 尽快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五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推进。重点抓好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市、县档案部门领导要带队深入到乡 (镇) 村, 搞好抓点调研工作, 在每个乡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点。六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推进工作落实。

绥化

2009年亮点:全市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报审工作全部结束;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全市乡镇村的全覆盖;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名册;将反映绥化市近十年发展成就的《十年发展跨越路》、《绥化新闻联播》等多媒体视频接收进馆;在绥化档案信息网上开办了《绥化籍将军》、《绥化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等网上展览。

2010年思路:一是加强档案法制工作。继续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认真开展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考核及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促进档案行政执法常态化。二是全面开展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工作, 按照国家的评估标准和细则, 逐项逐条地对标评估、整改, 使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登上一个新台阶。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管理, 促进基层档案工作的全面进步。抓好机关档案工作, 促进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培养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全面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加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 培养民生档案管理先进典型, 促进民生档案工作提档升级;大力抓好民营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四是加强档案馆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网站建设, 启动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作, 力争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起适应本地实际的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五是积极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为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兴安岭

2009年亮点:极推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全年执法检查单位达108家, 并在新林区召开了地区档案执法经验交流会;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了调研, 对工商、税务、社保、医保、卫生等22个单位的民生档案进行了业务指导;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档案局行政问责制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行政问责的程序和岗位职责。

3.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三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4.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四

一年来,行政服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窗口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落实“服务为本,注重协调,加强管理,构建阳光政务中心”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业务运行制度,督促窗口单位业务进驻,规范办理窗口业务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围绕“内练素质,外树形像”的要求,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每周一或周五学习日活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江泽民文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四项”制度、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熟练掌握项目审批程序和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

一是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行政首问制》等四项制度,对已有的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完善了《**县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十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档案保管制度》等,完善服务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和管事。

二是以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树立窗口形象。及时成立机关作风建设及行政效能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动员会,查找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纪律、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同时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上下班签到、上班佩带上岗证,每季度从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效率、组织纪律、服务太度等方面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打分和民主测评,综合分名列前三名的评为“红旗窗口”、“服务标兵”意识。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开展“满意服务在中心”活动,着力构建“阳光政务中心,”让客商“安心”创业。

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思想得到大解放,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好“满意服务在中心”活动,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做到“六做到、六杜绝”。即一要做到服务主动热情,杜绝冷若冰霜;二要做到告之清晰明白,杜绝模棱两可;三要做到办件准确高效,杜绝拖拉延误;四要做到处事廉洁公正,杜绝吃拿卡要;五要做到全程跟踪服务到位,杜绝折腾群众;六要做到承诺言而有信,杜绝言毕无果。使各项行政审批服务更加公开、透明、讲求实效,运作规范,让客商在**“安心”创业。

(四)规范办理窗口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对进驻的项目严格执行“六公开一承诺”制度,做到法律法规依据充分,申报材料规范,收费合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承诺办理时限,从而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据统计,截止10月30日,中心共为企业、群众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980件,咨询943人(次)。

(五)积极争取资金,抓好内部设施建设,确保正常运转。

从每月支出的水(电)费、电话费、网络费、正常公务用车及办公耗材等费用实际情况看,县财政局核拔给中心的10万元公务经费远不能满足正常运转需要,为确保正常运转,中心领导积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做好请示汇报工作,反映困难,争取得到支持。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中心服务大厅平台建设、购置急需的办公桌椅、开通电脑网络等,保证了中心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窗口单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分管领导对窗口工作不能给予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再强调:“窗口单位主要领导要努力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集中力量抓关键,身体力行抓落实,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及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中心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为此,中心制定了《局长接访日制度》,要求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到窗口1次,现场解决窗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有人管事、管得了事、管得好事,但事实证明,少数窗口单位的领导责任制尚不明确,对窗口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

(二)少数窗口单位未能做到行政审批项目应进俱进,对项目进中心采取消极应付态度,已进的单位有的向窗口授权不到位,致使窗口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开展行政审批业务。

(三)资金匮乏,办公硬件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

服务工作的要求,中心局域网站建设尚未完成,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顺利审批工作。

三、2009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把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行政审批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坚持既定的学习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通过学习,使中心“服务为本,注重协调,加强管理,构建阳光政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和“服务就是招商,效率就是效益,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工作理念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从而推动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探索适应我县改革和发展形势要求的行政服务架构。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以建设规范、便捷、廉洁、高效的政务平台为目标,推动有关单位落实行政许可、审批职权的相对集中,整合行政审批事项,做到行政审批项目应进俱进,加强窗口效能建设,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三)加大已进驻部门领导的沟通和协调力度,取得部门的更加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做好与县招商局、生物产品加工区管委会的合作和协调工作,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探索和落实好工作运行机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行政审批服务。

(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企业、矿山走访或举行企业座谈会、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等形式,广泛听取客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切实为客商排忧解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五)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搞好中心内部建设;二是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加速构建“阳光政务中心”,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三是做好文书管理及归档工作。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5.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五

调查队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2008年,我县统计调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局(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全会和“两会”确定的各项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以“加强团结、管理民主、强化学习、提高能力、数据准确、做好服务、树立形象”为工作主题,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创新统计调查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构建和谐统计系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调研,健全完善评估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008年,全县统计调查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四项制度”建设为契机,局(队)掀起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我县经济发展趋势,搞准数据质量,1 各专业人员分别根据各自专业特点深入到各调查对象,加强调研,全面了解掌握情况。一是加强对基层统计数据的评审力度。各专业在做好常规统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专项调研活动,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基层统计数据,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二是搞好统计数据的衔接。围绕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几大主要指标,加强统计局数据与部门数据的协调联动,实现口径统一,数据衔接,成果共享,提升统计调查工作的整体合力,以详实可靠的数据反映我县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加强各专业间的协作,实现数据衔接、信息共享,确保数据的客观准确。每月专业数据出来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会诊”,力求客观、真实,确保数据质量,全面提高我县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水平。

二、围绕中心,认真做好统计调查业务工作

一是按时完成了综合、核算、农业、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工资、服务业、能源、农村住户调查、城镇住户调查、农产量、农产品价格调查、畜禽监测、规模以下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投入产出和成本费用调查等常规统计调查工作,及时搜集整理各类统计调查资料,全面、及时、准确地完成了年报和定期报表数据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二是认真完成省、市安排的“时间利用调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评价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状况问卷调查”、“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供电服务情况问卷调查”、“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调查”等专项调查;三是做好GDP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下管一级方案的执行工作,分季核算各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并及时公布。

三、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统计服务工作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局(队)始终把搞好统计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一年来,局(队)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切实做好 3 统计服务工作。一是收集整理有关统计调查资料,编辑印制《澂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及解释》小册子670本,为参加“两会”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参会人员提供服务;二是组织编辑印制《2007年澂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0本、《澂江县2007年统计年鉴》350本,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查询统计数据提供方便,同时热情为前来查询统计调查数据的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截止目前已向社会各界提供统计调查数据信息咨询服务达5000余笔/次。三是为真实展示澂江县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充分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统计调查资料,积极开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分析,积极整理编辑《澂江县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资料汇编》;四是认真开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每月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各种经济形势的信息咨询建议。为强化统计优质服务,认真办好《澂江统计》、《澂江统计信息》和《澂江经济普查 4 简报》,坚持按月编发《澂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小册子,共编发《澂江统计》30期960份、《澂江统计信息》73期2400份、《澂江经济普查简报》9期890份、《澂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小册子9期315份;五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站的信息平台作用,及时在网上发布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做好统计服务,切实做好网站信息资料的更新维护,为社会各界了解澂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供方便、快捷的统计调查信息资料。六是做好来人来电的信息咨询工作,全年共为各单位、部门提供信息资料200余次。

四、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及时建立了县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我县于2008年6月18日成立了澂江县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澂江县人民政府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澂政发[2008]24号),5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统计局,负责普查工作组织实施;二是选调精干人员组建普查办公室。局(队)除了明确1名副局长和2名业务骨干负责此次经济普查工作外,还将其余干部职工也纳入普查工作,并多方协调,从经贸、旅游、民政等部门选调部分文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到县普查办公室工作;三是督促检查全县各镇做好“三落实”工作。全县各镇都已建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办公地点,落实了普查经费;四是积极做好其他各项准备。组织业务人员参加了省市举行的业务培训及试点工作,为下步开展全县普查工作培训骨干、积累经验。同时,认真做好普查宣传发动、物资准备、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等各项准备工作,整个普查工作按《方案》要求有序开展。

五、抓好统计法制工作,为依法统计调查提供保障 围绕依法统计、依法行政,规范基层统计的目标,切实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领导,认真搞好统计法制宣传,夯实统计法制 6 基础,着力推进依法治统进程。一是充分利用年报会和业务培训会的机会,结合统计调查工作实际,对全县各镇、部门、企业统计人员、村文书、辅调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增强统计法制意识;二是把依法统计贯穿于统计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好统计报表签收制度,依法规范统计调查行为;三是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全县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活动,使依法统计调查的观念意识渐入人心;四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和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把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工作职能职责、统计公报、统计行政审批事项及其办理程序等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在澂江统计信息网上进行公开,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统计信息,发挥好政府统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二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委、政府全会精神,把握县委、政府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统计调查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一是按照市局的安排,认真组织做好统计从业资格申请的受理和审查、资格证书的换证、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工作。2008年共组织部门、企业统计人员29人参加全市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完成11人资格证书的换证工作;二是组织统计业务培训班3期,现累计参训人员400余人次;三是按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及相关企业统计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工业、能源和投资等各种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人员及企业的统计人员对工业、能源和投资等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基层统计人员切实提高业务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

局(队)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一是为强化内部管理,促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制定了《澂江县统计局(队)内部管理制度》;二是为进一步激励局(队)干部职工做好统计信息、分析服务工作,制定了《澂江县统计局(队)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三是按照《澂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府部门及各镇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澂江县行政机关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澂江县统计局(队)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方案》、《澂江县统计局(队)服务承诺制等三项制度实施细则》,并制作了澂江县统计局(队)行政问责办法、“三项制度”公开专栏进行公开。

八、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利用优势实现信息共享

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局(队)主动加强与有关综合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起与部门间的良好协作关系,增强为部门服务的意识,变单一对上服务为对全层次服务,增强了统计服务领域的广泛性,坚持“多为”服务和用“有为”求“有位”的方针,使统计对上服务与对全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了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部门优势互补,我局(队)与财税、金融、经贸、发改、商务等综合部门联合建立了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全县经济发展状况,拓宽了信息渠道,拓展了分析视野,以及在重点企业调研、部门统计合作等方面,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收到了积极的成效,形成你“无”我“补”,我“弱”你参与,充分利用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优势,扩大部门配合,信息共享,增进部门配合促统计的氛围。

九、抓常规工作,促机关工作全面发展

在抓好统计调查业务工作的同时,局(队)还把日常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做到同部署、10 共推进,同检查,同考核。一是认真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统计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切实做好工会、妇女组织工作,发挥好工会、妇女组织在统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认真落实效能建设、创先争优、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密、普法等各项工作;四是积极参与县委、政府组织的生态示范区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污染源普查、土地产值调查等各种目标考评、项目争取活动;五是认真抓好四项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贯彻实施工作;六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乡镇统计站建设工作;七是认真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经过3个月的精心收集、整理、分类,完成了2002年至2007年的机关档案归档立卷,并通过了考评验收;八是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沟通交流和集体主要精神。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体干部职工表现出一颗炽热的爱国心,积极为灾区捐款,表现出为 11 国分忧、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识,这次地震局(队)党员捐款1000元、全体干部职工捐款2000元;九是在统计调查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服从县委、政府工作安排,加强对挂钩联系点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局(队)队长领导及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春耕生产期间,专门安排一位领导驻村帮助研究解决春耕生产问题。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统计调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调查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随着工作任务逐年增多,统计调查人员逐年递减,而受编制限制不能增加人员,为开展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统计基础仍较薄弱,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任务艰巨,办公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社会公众统计法律意识有待提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任重道远;四是统计调查服务还不能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全县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统计调查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统计调查基础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澂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主要工作思路按照管理民主、强化学习、数据准确、做好服务、树立形象、工作上台阶的要求做好局(队)工作。

一、搞好统计报表和专项调查,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2009年定期报表及2008年年报工作;二要严把基层上报的数据质量审核关。做好上报统计数据的评估工作;三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2009年的各项专项调查;四要加强部门统计管理,规范部门统计资料报 13 送制度和资料共享;五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月、季度统计资料的发布,维护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优化统计服务功能,在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提升统计分析水平。围绕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找出差距及薄弱点,积极主动开展统计服务,提升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和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二要加强我县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预警和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工作,既报喜又报忧,努力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性,提高预见性,增强时效性,每季月按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供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分析;三要围绕领导的需求搞好服务,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四是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掌握我县经济发展的动态,及时搜玉溪九县(区)经济发展情 14 况,搞好对比和位次分析;五要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各种专项调查,开发统计资料,为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搞好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信息;六要通过各种媒体、统计咨询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和提供有关县情县力的统计调查数据。

三、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调查任务 按照经济普查方案要求扎实做好普查资料填报、数据处理、数据发布和开发等工作。

四、狠抓执法提高权威,在提升依法统计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建设。要把统计普法和统计执法贯穿于普查、专项调查和日常统计工作的始终,不断强化广大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意识,为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加强统计执法和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开展全县统计执法和监督检查工作,认真查处不履行统计义务的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法》的权威;三是加强统计业务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办法,做好统计数据收集阶段的质量 15 控制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四是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确定普法重点,制定普法计划,开展普法活动。我们将结合经济普查,做好《统计法》宣传工作,积极营造统计法制氛围。

五、狠抓学习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全局(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谋求发展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完善岗位职责,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分级负责,年终考核有据。进一步改变机关作风,切实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道德,树立机关形象,努力塑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三是要组织开展统计继续教育,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统计调查人员开展业务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统计调查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四是全方位加强 16 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复合型统计调查干部队伍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统计调查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

六、进一步做好 “四项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七、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澂江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澂江调查队

6.榆次区审计局2009年工作总结 篇六

区委区政府并晋中市审计局:

200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审计为发展服务的方向,不断深化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共审计57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5342.3万元,收缴财政29.41万元。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审计任务依然比较重、项目多、工作量大,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几类:

(一)财政审计进一步加深

1、预算审计不断深化

2008年,我区财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完成15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年收支平衡,为促进榆次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及其他预算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审计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应缴未缴财政预算收入。财政局2008年收取煤炭资源价款及利息共4500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财政局无政策依据向福利企业收取调控金432万元。三是有部分单位存在大额支付现金、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白条报支等 问题。审计在重点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对区直9个单位及地税部门进行了延伸审计。审计结果受到区人大和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和政府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整改意见。

2、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取得显著效果

根据计划安排,今年对东赵乡、庄子乡2007、2008年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无政策依据收取砖厂和河滩取沙管理费38.6万元;政府经费支出挤占专项资金13.9万元;农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28.9万元。

审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作了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整改建议,为促进依法理财、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3、审计调查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在预算审计的同时安排了九个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主要是对2007至2008两年全区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全区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全区水利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特色农业基金(含沼气资金);全区教育经费;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专项资金;全区财政性担保资金; 2008年区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各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都比较慎重,虽然在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未发现大 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问题。

(二)专项审计进一步深入

一是完成全区2007、2008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其中五项内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特色农业项目专项资金、农村各种直补资金、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工程经费、农村沼气富民工程资金;二是完成水利局2006至2008年东阳氟改水工程财务收支审计;三是完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8年新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四是区畜牧兽医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五是完成区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六是完成民政局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城市低保资金专项审计。

(三)行政事业类财务收支审计

中小学5个:一职中、经纬中学、十中、泰山庙小学、逸夫小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8个:区文物旅游局、人事局、交通路政大队、计生服务站、道路运输管理所、住房改革办、乌金山乡村客运站、晋中新文化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四)投资审计

政府投资审计原计划四个项目,后期又增加了一个,因有的项目审计条件不成熟耽搁一段时间,后又取消一个。到现在,实际完成两项,正在进行审计的两项,已完成的两个项目是政府政务大厅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共审计八所中小学,审计建筑面积7423平米,审计总 额1546万元。政府政务大厅改造工程,审计1367平米,项目支出377.9万元。审计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全区派出所办公楼工程、区政府配楼工程正在审计中,已接近尾声。

(五)其他审计

完成区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查“回头看”检查,汶川地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

(六)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

今年在项目安排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专项审计、行政事业类审计紧密结合,完成对榆次残联理事长高雄辉、榆次公安分局局长李高贤、文化局局长赵凌中、区供销社主任庞争光、什贴镇镇长杜吉平、东阳镇镇长田晓宇六位同志的任期责任审计,审计发现各类违规违纪资金328.9万元,账务处理不规范资金427.8万元。其中领导干部应负直接责任的问题涉及金额 256万元,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了客观评价,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本作法和体会

今年我局在任务重、项目多,上级要求高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主要是我们坚持了科学发展观,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路不变,坚持质量第一、争先创优的思路不变,坚持审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不变。抓学习、抓培训、抓队伍建设,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做法是:

(一)以抓学习为重点,不断提高团队工作能力。审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工作,特殊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而且要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的审计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今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学习、抓培训、抓机关建设、抓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越来越好,团队战斗力越来越强,审计工作质量越来越高。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强化职工思想建设。

根据区委总体部署和机关制定的《实施方案》。我局从3月20日开始到8月20日,分三个阶段九个环节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支部对学习实践活动十分重视,本着理论学习求深、查找问题求真、解决问题求实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明确活动主题,精心谋划部署,认真组织实践,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突出表现是:对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加深了理解;对审计机关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和途径有了明确认识;解决了部分思想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活动期间共向外部发出征求意见卡64份,征求意见和建议54条,召开各种座谈会10次,局领 导干部撰写调研报告5篇,向媒体投稿2篇,简报信息15条,发出满意度测评表73份,测评结果全部满意。二是抓班子建设。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关系,广泛联系群众,协调各方关系,使班子内部及全局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三是积极抓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年内有两人取得本科学历。在职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已占92.5%。有2人参加了省厅组织的计算机和新闻写作培训,部分人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并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认证考试,有5人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中等专业职称考试。全局职工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四是争取编制、充实人员,审计队伍逐渐扩大,创历史新高。在2008年底新增6人的基础上,今年7月又新招5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经过考试竞争进入的11名新同志,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0人具有学士学位,4人具有中级专业职称,审计机关急需的建筑类专业、法律专业得到补充。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11名新同志的到来,给机关带来新的活力,他们是榆次审计的明天,他们将为榆次审计事业的发展发挥极大的作用。

(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今年项目总量比较多,任务比较重,但我们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项目。在项目安排上实行全局一盘棋,通盘统筹布局任务,合理调剂审计力量,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认真抓好审前培训和相关法规的收集。在项目实施上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分管局长把关制、集体审议制和一把手总负责制。今年出具的审计报告、处理决定,基本做到事实真、证据充分、法规引用恰当、处理适当,被审计单位均未提出大的异议。

(三)严把审计处理关,提高审计决定落实率 审计决定的落实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审计工作主要的难点,因为落实决定就要付出名誉和经济的双重代价,所以被审计单位都比较重视。今年我局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基本做到应收尽收。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是坚持三条:一是对大的问题不放过,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处理。二是对屡查屡犯的单位和问题不放过。三是对消费类支出违规问题不放过。不搞视而不见、议而不决、以罚代处和不疼不痒的走过场式的处理。今年共对29个单位的问题作出处理或处罚,下达审计决定29.41万元,实际收缴29.41万元,收缴率100%。

(四)抓好后续审计,促进审计整改

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是今年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年初市政府就下发了通知,对2008年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察,我局根据通知精神,对全区27 个单位下发了通知,各单位十分重视,及时反馈了各自的整改情况。

有的单位及时下拨了该下拨的款项,大部分单位对审计指出的问题作了账务调整,补办了相关手续,停止了不合理收费,补记了有关账目,补交了税款,还有的单位正在补充手续。有7个单位对应交未交财政专户的资金全部进入财政管理账户,审计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近我局又对2009年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后续审计。总的来看,整改情况比较好,大部分问题得到整改,有的单位对暂时整改有困难的问题列出了整改计划,多数单位制定了整改办法和制度,但有的问题由于受体制性障碍的影响整改难度还比较大,故暂时不能得到很好的整改。从榆次经济发展背景看,有的问题的存在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审计的大环境看,过去那种重处理、重收缴、重追究的处理办法有所改变,重整改、重帮促和重宣传已成主流。帮助被审计单位健全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改善管理,及时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成为我们审计的主要工作。

(五)坚持廉洁审计,树立良好审计形象

近几年审计系统对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十分重视,把廉政建设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把作风建设作为审计队伍建设的“看家宝”,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正人先正己,制定了审计“八不准”。

今年,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 署,结合审计任务,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一是深化教育。正确认识审计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正确把握做人与做事的道德底线,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分工,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如审计公示制、双向承诺制、审后回访制。通过强化教育、严格纪律、创新机制,不断规范审计权力的行使,使审计执法过程始终做到“依法、程序、质量、文明”。四是推行项目审计送达方式。对有条件的项目实行送达审计,割断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费联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接触,真正保持审计机关独立、公正和廉洁审计。五是领导干部带头垂范。带头遵守各项廉政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不向被审计单位提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要求,不接受任何不合理安排。全局基本做到了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和高效审计,保障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给被审计单位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一年来,没有任何举报和投诉现象。近几年审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审计机关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是和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廉政建设分不开的。只有廉政建设到位了,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才会令人信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审计工作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审计任务重与审 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虽然现在人员规模已逐渐扩大,但整体力量与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审计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审计人员极少;部分审计人员宏观意识、创新意识不够强,审计队伍教育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关自身建设与增强政府执行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审计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局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坚持审计为发展服务的方向,全面履行审计工作的总体水平,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继续抓好财政预决算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以审计财政资金为主,同时选择我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审计。审计范围向二、三级预算单位延伸。通过审计,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中的不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整改措施,促进财政深化预算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明年继续安排2-3个乡镇的财政决算审计。通过审计进 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维护政令统一,促进科学发展,保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落实。

(二)以工程决算为突破口,开拓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对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展开审计,通过审计提高资金的投资效果,核减虚交工程费用。扎扎实实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为政府决策把好最后一个关口。

(三)继续抓好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利制约监督的重要举措。我们仍然坚持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审计质量,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

(四)继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坚持审计为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按发展的需要安排审计工作重点,把执收执罚的执法部门、专项资金投资的重点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列入审计对象。严肃查处“三乱”,维护我区良好经济秩序,净化市场发展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宽松条件。关注工商企业动态,在企业重组、改制、破产过程中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继续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按照审计署要求,全面贯彻执行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全程控制。努力改进审计组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分级把关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审计项目重点突出,实施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六)继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审计署“金审工程”规划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在继续推广审计现场实施软件应用的同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分布启动审计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培训,把普及性学习与骨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既懂审计,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适用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审计队伍。为促进我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7.四川电信召开2009年工作会 篇七

本刊讯日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2008年工作,全面安排2009年任务,团结动员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实现全业务经营良好开局,推进企业转型新突破。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刘红建作工作报告,他在系统总结2008年四川公司的主要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全业务经营的新形势,全面承接集团公司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和差异化的移动业务发展策略,对200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光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总经理席敦厚、靳华勇、冯杰、周清久分别结合分管工作就贯彻工作报告要求进行了强调。

8.2009年县审计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篇八

2009年2月28日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具体的部署。仔细品读李川副省长的重要讲话、认真分析会议印发的有关文件,我们不难发现,今年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意、亮点频现,创新、突破之处颇多。

其一、主线鲜明。会议认为,2008年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61.8%、44.6%、85.2%和57.2%,提前达到了我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主题就是要在全国“安全生产年”的基础上,抓好我省“责任落实年”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降低伤亡人数、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全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这一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其二、目标先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要比2008年下降1.4%,而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2009年的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要求今年我省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铁路交通及农业机械等五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数为3510人,约比2008年我省上述五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0.4%。为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同时也考虑前几年我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总体持续下降,省政府决定要求今年全省各类事故(除国家明确的五类事故外,增加了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必须控制在3580人以内,比2008年下降15%,在执行中力争有更大幅度下降,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和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其三、责任至上。从今年省政府下达给九个设区市和省直单列考核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看,责任内容更明确、责任要求更具体、责任单位也更多了。如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将省政府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专项规划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要求、尾矿库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等内容具体细化到相关设区市和有关的单位。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系统性,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要求明确到了相关的单位。在整个工作的安排部署上,始终突出“责任落实”这一核心。对政府及监管部门来说,要严格按照《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省政府出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所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范围、职责内容及相应责任,以及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与监管责任,认真履职,从工作分工、工作部署、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评比等各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企业来说,则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承担起法律的、经济的、道义的责任,特别要按照《福建省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指导意见》和《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要求,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对企业进行级别评估、分类管理,对存在隐患和问题的企业,及时督促整改,挂牌督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其四、重点突破。会议要求始终把道路交通、煤矿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消防安全增列为重点,要求集中精力,采取措施,求得突破。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要强化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十二项措施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八项措施的落实,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实施以排查治理危险路段等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载客和超载超限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农村交通安全整治,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安全方面。巩固煤矿整顿关闭阶段性工作成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违法生产行为,严防私挖乱采和超层越界开采。严格煤矿安全准入,以水害防治、顶板管理和“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和联网工程建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消防安全整治。要深刻汲取长乐市吴航街道“拉丁”酒吧“1.31”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消防法》,深入治理“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火灾隐患,加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治理力度;规范装修装饰材料标准,禁止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易燃、有毒材料装修;建立消防联防联保机制,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装备和宣教培训I体系建设。此外,要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整治、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危化品安全整治、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整治、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采取“关停、治理、转产”等措施,确保2010年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旅游安全整治和学校安全整治,同时要求铁路、民航、电力、通讯、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其五、机制创新。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通过下达目标责任、定期预警通报、黄牌约谈诫勉、指标监控督办、检查考核奖惩、履职报告点评、责任查处追究等措施,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每天、乡镇每周、县区每月、设区市每季、省每半年”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隐患进行排查督查的制度,发挥隐患举报电话968199和移动隐患信息举报平台的作用。调动全社会举报消除隐患。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按照国家部署和省政府《“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福建省“十一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要求,建立各设区市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加大投入,改善装备,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上一篇:舒城县事业单位待遇下一篇:游植物园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