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折纸教学设计

2024-09-03

小学折纸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小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一

今天,我们利用下午的美术课和体育课的时间,举行了一次折纸比赛,每个小组都要交两幅作品。

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坐到座位上,准备彩纸、剪刀、卡纸、双面胶等工具。我们开始分工,有的剪、有的贴、还有的折、画。现在我们开始制作,第一幅作品我们大部分都是剪的,剪了荷叶,剪了花,剪了松树、小草和小鸟。还画了白云和太阳,只折了一只小青蛙趴在荷叶上。

第二幅作品折了大树和小猫,小猫在吃鱼,小鱼和太阳是画上去的,然后我们给作品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就完成了。

过了一会其他小组也完成了作品,老师给每组同学拍了照,最后我们还一起合了影。

拍完照,同学们都拿着作品坐到了座位上,老师说“每组小组长把作品交上”老师说完,各组小组长都交上了作品。

今天真开心,老师们表扬了我们大家。同学们都很兴奋。折纸比赛真有趣!

2.小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折纸教学,折纸兴趣,折纸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儿童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孩子对美术手工活动有着极大的积极性, 其中折纸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有着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还锻炼了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的能力, 发展了手部肌肉。但折纸活动也是有挑战性的美工活动, 带有情绪色彩, 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 这种兴趣容易转移, 也易于波动。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机械地模仿成人的去折叠, 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将幼儿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 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推动力, 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呢?

一、良好的环境, 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在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环境安全的情况下, 才会自主、大胆地去探究。所以, 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 让他们能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 充分展开自己想要的形象, 能够与同伴进行体验交流, 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 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创造。

1.物质环境。利用折纸作品丰富活动室, 吸引幼儿, 给幼儿视觉的感知和刺激, 激发幼儿学折纸的兴趣。如在主题墙布置中, 用手工折叠出来的不同形状、大小的鱼, 形成海底世界;在“我的动物朋友”主题墙中, 有折纸作品展翅飞翔的小鸟、奔驰的马儿、可爱的小兔、惟妙惟肖的啄木鸟等。幼儿置身于一幅幅鲜艳而美丽的画面中, 萌发了对折纸创造的兴趣, 折纸的欲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 材料是幼儿动手制作的物资条件, 在美工区中张贴折纸作品的分解步骤图、色彩各异的纸、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等, 要将这些材料和工具放置在幼儿便于取放的地方。

2.精神环境。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一个宽容的和接纳的外在环境, 有助于幼儿的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对于折纸活动能力落后的的幼儿, 教师要给予信任、宽容与关爱, 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必要时可适当放低标准。如只要他能将基础步骤完整地折叠出来就可以了, 其他的由老师或请能力强的幼儿当小老师协助完成。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对折纸的兴趣, 而不是意味着增加负担。同时, 发现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 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童趣的语言, 调动幼儿折纸的积极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 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在折纸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在活动的本身, 使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

大班的孩子虽然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了, 但对于边对边、角对角、两边向中心线折等这些折纸术语很难掌握。在折纸过程中, 老师虽不停地强调, 但幼儿总会出现边角对不齐的情况, 折出来的作品会不平整、不漂亮, 幼儿的热情和兴趣就会逐渐减弱。为此, 我们将几种基本的折叠方法变成更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如对于边对边说成“两条直线抱一抱”, 角与角对折说成“两个角弟弟碰一碰”, 反面折说成“向后转”, 向下折说成“弯弯腰”, 两边向中心线折说成“拥抱中心线妈妈”等。幼儿听到语言指令后, 很快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兴趣高涨, 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多种方法, 帮助幼儿提高折纸能力

学折纸有了一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技能的习得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幼儿提高自学能力, 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我们在活动室内张贴不同颜色的折叠符号, 有意识地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折叠符号, 如折叠线、正折、反折、撑开后压、反转等, 让幼儿自我反复练习,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当幼儿认识理解了折叠符号以后, 我们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分析折纸步骤图。教师选用比幼儿的纸大3倍的彩色纸, 先把作品一次性地完整示范一遍, 然后分步骤示范。对于折纸过程中的难点或重点, 适当增加示范次数, 讲清折的部位、折痕的长短、中心点的位置及各部分的比例, 并利用PPT循环演示, 既保证幼儿能圆满完成作品, 又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在教孩子折纸的过程中, 通常是教师折叠一下, 孩子“依葫芦画瓢”学着折叠一下, 这种方法虽能让幼儿掌握折叠的方法, 但消减了孩子自我探索学习折叠方法的能力及体会成功的乐趣。为此, 我们就在平时把折叠好的一些作品作为孩子的奖励, 让他们拿着这些作品自己去按顺序一折一步的打开, 从中找到是按什么顺序折叠的, 然后再一点点的摸索还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游戏, 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潜能,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快乐轻松的折纸氛围, 使折纸活动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获得转变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不清的问题, 共同发表意见, 商讨补充, 最后达成共识。幼儿在这样的讨论、相互学习和交流中, 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 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 逐渐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只有家园同步教育, 孩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折纸的目的及幼儿园折纸的教学内容, 请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折纸。如在家让孩子当小老师, 向孩子学习折纸的方法, 这样既能巩固折纸的技能, 又增进了家庭亲情。幼儿园家园联系栏里张贴一周学习折纸内容的步骤图, 便于家长回家有效地辅导孩子。在每班的活动室的主题墙上布置“秀一秀”版块, 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上, 注明家长与孩子的名字, 这样不仅使幼儿在折纸中获得了自信心、满足感, 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四、各领域相互渗透, 发展幼儿的折纸创造力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时期,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充满着对丰富多彩世界的美妙幻想。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然而单一的折纸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很快失去兴趣, 可以让折纸与其他领域紧密结合, 发挥幼儿折纸作品的运用价值, 幼儿从中也体验到折纸活动到来的无穷快乐。随着幼儿折纸能力的逐渐提高, 孩子折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作为一幅画的主角, 装饰并添画背景, 然后编成好听的故事讲给同伴、老师、爸爸妈妈听, 幼儿在折折、画画、讲讲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也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另外, 可以将幼儿折的各种动物、花等在反面粘上纸环做成手指偶供幼儿表演用, 还将幼儿一些折纸作品当成健康体育活动的道具, 如幼儿折好蘑菇以后, 就让幼儿做“小兔采蘑菇”的游戏……一张简单的手工纸, 经过一番折叠后, 就像变魔术一样成为各式各样的物品及形态各异的动物。幼儿正是通过这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 创新的思维物质化, 更符合现实, 还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 使之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一张张纸片, 经过巧妙的折叠、加工可以变幻出千姿百态的物品, 会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折纸环境, 选择适宜的方法,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完善, 使折纸成为孩子真正喜爱的活动, 发挥折纸的魅力, 让幼儿在折叠过程中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1 (9) .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9) .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 (9) .

3.小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 态度;美观;做法;思路

美术课是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美术知识,辅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就需要每天的作业来呈现了。作业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是检查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提高学生的作业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每天所交的作业,是自己引以为豪的作品,不但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项能够获得很多满足感的事。另外,学生的作业作品化,可以让美术的美,折纸的妙更深地进入到学生心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萌发出对艺术、优雅、美观等概念的深入认识。

在美术教学的内容中,包含着很多方面,其中的折纸教学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一个所被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部分,折纸教学锻炼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由于折纸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手法的是否灵活,甚至有时是因为态度上的敷衍了事,学生所交上来的成品作业有时候不够美观。这时候,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的作业提出更加高标准的要求,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作业引以为豪,引以为傲,燃起折纸的兴趣。折纸教学作品化,能够唤起学生爱美、创造美的信念和热情,学生上交上来的不是一个个作业,而是一件件艺术品,通过学生的妙手折叠,通过教师的巧妙组合,让美术课堂变成了一个欣赏美、感受美的大课堂。然而,要想让学生的作业成为“作品”并不是太容易的一件事情。这种美美共赏的情景需要师生进一步的努力才能实现,而目前来说,小学生在折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玩耍为主,对作业缺乏严肃性。在美术教学中,折纸教学对他们来说仿佛是玩耍的项目,对于作业缺乏认真的态度和尊重。

2.思路和做法受教材和课堂的限制,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学习,在学生有了不同的创意之时,教师有时会为了防止出错而制止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创意思路僵化。

3.缺乏鼓励机制和欣赏精神。学生的作业,教师不能仅仅当成一个简单的作业来看,而是要把它当成学生的一个创意的火花,帮助学生留住这个火花,帮助他们尽善尽美地完成作业,让自己的作业成为一个艺术品,成为学生的骄傲。

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转变师生的思想,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作业的输出形式应该是严肃的、美观的、艺术的“作品”呢?我觉得应该从态度和做法两方面着重入手,转变师生的观念和做法,让美术折纸课程变成一个艺术品的殿堂。

首先,转变观念,严肃态度。

折纸在很多学生看来都是在玩耍,有些教师也会这样认为,其实,折纸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的是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塑造,试想一下,一张张纸张,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的折叠下,转换成不同的形状,塑造出不同的造型,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观念,告诉学生们,每一张纸上都有一颗美丽的灵魂,我们要用最虔诚的心和认真的态度,让自己手下的作品力所能及地完美,让这一个个灵魂展现出它们自己的魅力。

第二,放飞思路,提倡创意。

学生的思路和创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东西,当他们思维的火花开始闪烁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捕捉住并且给予呵护、尊重,不要怕错或者创意出来的东西不好看,只要是他们用心创作的,就是一个可爱的作品。有些教师在折纸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某些情况,比如,一些学生感觉自己有不同的折法,但是当他们折出来之后,效果并不如教师教授的方法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指责他,而是要赞赏他的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要灌输给学生美的正确观念,美,不只是完美,还是缺憾和创造:断臂的维纳斯是美丽的,折错的折纸同样也是艺术的。

第三,展示作品,学会欣赏。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和欣赏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完成了自己作品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这样,他们就会在心底产生成就感。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要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对学生用心做出来的作品,一定要给予大力的肯定,更要带领班上的同学共同来欣赏,指出作品的优美之处。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作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领略美,感受美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会了给予作品的作者一个尊重的态度,这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折纸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学生用自己的学会的知识,完成一项作品的过程,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自身审美情趣的塑造。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致力于对学生美好性情和严肃态度的培养上,让每一次的作业都成为一个赏心悦目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彭帅.通过折纸实验教学探索智慧教育[D].湖北美术学院2015.

[2]邱梦迪.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实践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蕾.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整体优化的课堂新模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折纸飞机小学作文 篇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买到了一本《不可思议的纸飞机》。这本书告诉我,只须利用几张看似纤薄的纸张,就可以逐一做出飞机上的各部分零件,再将它们组装成为整机。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来笔、纸、剪刀和胶水,试图挑战一下书里最难的飞机——A—10“雷电”飞机。它的名字,令我感到十分神气、震撼,它的外形更是超乎我的想象,使我赞叹不已:军绿色的外衣,银白色的导弹足足有35个,还有两个帅气的出气口,简直可以媲美“阿凡达”里的战斗支援机,酷毙了!心动不如行动,我说干就干。

“基本零件九,锥形的折法;基本零件六,半圆锥体的折法。”我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拿着纸,用手抓着转来转去,一边把书翻得“哗哗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间“滴答滴答”地过去了。虽然是冬天,但是我已经忙得满头大汗了,却又停不下来。

突然,在割纸的时候,手里的小刀一滑,扎进了指甲边缝,顿时鲜血沿着指出来。一股钻心的疼痛蔓延到全身。我蹲在地上,本能地用手紧紧地捏住大拇指。即使这样,这股钻心的疼丝毫不减。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好一会儿,疼痛稍微缓解了,我这才站起身。做事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找了块创可贴包住伤口,鼓起勇气,继续组装。终于把导弹装好了。随后,机身、机尾、机头、机翼,一挥而就。

“哇!终于装好了!”房间里响起了我震天动地的喊声。瞧!银白色的导弹,灵活的螺旋桨,简直就是“浮在空中的库”。虽然这架飞机不能与图册上的媲美,却是我费尽心思辛辛苦苦折好的,我应该好好保存。于是,我搬来椅子,小心翼翼地把飞机放到书架的最顶端。

5.小学美术折纸课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掌握由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感受折纸的乐趣。

2、乐意与同伴一起分享折纸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孩子初步掌握由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往下折出合适的角度

活动准备:

猪宝宝的.图片

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

彩笔若干

各种颜色折纸猪宝宝成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猪宝宝的主要特征。

师:小朋友们,农场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来看看它们是谁。

教师出示小猪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啊?

它有几只耳朵啊,耳朵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呀?

二、 观看折纸猪宝宝,引起幼儿折纸兴趣

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折纸猪宝宝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小猪宝宝。

1、师:这些小猪宝宝可爱吗?老师还会用手中的彩纸将这些可爱的猪宝宝做出来呢!

出示彩纸,这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纸?现在请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看清楚了,小耳朵也听仔细了,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示范:折猪宝宝,先把正方形纸一个角和对面的另一个角对齐,然后将他们折起来, 抹平了,你们看,变成了什么形状啊?(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到过来放在桌子上,将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角向下折一下,不能太多了,要让他们都翘起来,得看到有两个小角,就是猪宝宝的小耳朵,然后把下面的一个角向后折一下,也不要折太多了。小朋友们,你们看猪宝宝的脸上还少了什么呀?(眼睛、鼻子和嘴巴)

那现在老师帮猪宝宝把眼睛鼻子和嘴巴画上,瞧,一只可爱的猪宝宝就折好了!

2、发纸带幼儿一起折猪宝宝。

3、幼儿制作猪宝宝,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4、鼓励幼儿间互相帮忙。

四、欣赏与评价,结束活动。

1、幼儿一起相互间欣赏。

6.折纸飞机比赛小学作文 篇六

比赛之日来到了,赛前,天空乌云密布,我们内心的紧张似天上的乌云,越积越多。平时排队,我们都吵吵闹闹的,可是今天,队伍安静得让人恐惧,特别是我们几个对手,板着脸,相互对视着,不知是担心还是害怕。到了操场,老师宣布了比赛规则:“一局定胜负,胜者奖,败者罚。”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担心自己名落孙山。可这时我想起了哲学家尼采说过的一句话:“是英雄就要去战斗。”这句话给了我鼓励,给了我信心,使我彻底摆脱了内心的害怕,我便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比赛。

比赛开始了,经过抽签,我第一个投。我拿出我的宝贝-----“F-22战机”。我身体微微向后倾,使尽全身力气一投,飞机在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平稳地落在了地上,哇!至少飞了10米!全班都为我鼓起了掌,我闭上眼睛美美地想:“这下冠军非我莫属了,更不用说最后一名了!”正当我准备去享受胜利的喜悦时,我居然听到了更加响亮的掌声,我睁眼一看,原来毛广鹏同学的那架“老式客机”比我的“F-22战机”多飞了几厘米,这时我担心起后面的飞机来,生怕他们的飞机都超过我的,这样我就真的名落孙山了。幸好他们发挥不是很好,给我保留了亚军之位。

7.小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七

一、信息技术让折纸过程更有趣

折纸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项手工活动, 一张张纸经过折、翻、剪变成一个个可爱的造型。传统的折纸活动,基本都是老师带领幼儿看图示学习,老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这样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幼儿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不仅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更限制了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的发挥。众所周知,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我们的折纸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多变的优势,帮助我们设置问题,取代平白的语言表述。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把幼儿带进一个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折纸世界。

如在“美丽的热带鱼”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我为幼儿准备了一段精彩的关于海底世界的动画,活动前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发他们直接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一改以往的步骤图示教学,将折纸的步骤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让幼儿观察每一步的变化。有了这些动态的展示,幼儿也一改以前“老师,我不会折”的依赖思想,一个个都认真地跟着我尝试起来。折好以后,我又利用课件,示范了如何为热带鱼添上美丽的花纹。当幼儿一步步探索、尝试,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将热带鱼展示在美丽的海底, 跟着海底世界的小鱼朋友跳起了愉快的舞蹈……幼儿一个个兴致盎然,期待着下一次的折纸活动。

二、信息技术让折纸内容更丰富

在我们的折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折纸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幼儿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但受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也常常苦恼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及呈现方式。信息时代,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的网站都有专门的折纸资源库,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轻松一点击,大量与折纸有关的图片、教案、视频扑面而来。这些资源只要加以精心选择,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尤其是一些相关的折纸视频教程,集图、文、声、色于一体,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境,大大丰富了我们折纸教学的内容。

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除了自己储备的蝴蝶、蜜蜂、桃花等比较常规的折纸内容之外, 还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竹笋、燕子、毛毛虫、郁金香等富有趣味、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这一系列的折纸活动,幼儿深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多彩与美丽更常常发出“原来这个也可以用纸折”的惊叹,体验着折纸艺术的奇妙。

三、信息技术让折纸方法更易学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折纸教学,将操作流程清晰地、一步一步地加以展现,无须教师一旁过多讲解,幼儿就能投入地跟着操作。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不仅能辅助我们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如学折“狡猾的小狐狸”时,需要将头部和身体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步骤比较多,幼儿常会混淆。当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先引导幼儿观看折狐狸的完整过程,再按课件中的步骤分别学折各部位,最后再跟着课件一步步地将狐狸的头、身子、四肢、尾巴进行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直观、形象、具体地感受了狐狸的特征,还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获得了成功。最后,幼儿不仅习得了正确的小狐狸的折法,还进一步巩固了拆分、组合等多种折纸的技能,从“学会”飞跃到“会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让折纸过程更轻松

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折纸教学过程中,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有效地帮助我们轻松解决了各种教学的重难点。折纸过程中不易掌握的重点步骤、不易被幼儿理解的难点部分,我们可以进行反复演示、分解演示甚至是定格和放大处理。

这样的处理,省去了教师反反复复、一遍一遍的引导与示范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乐学、爱学学有成效。如在学折“宝塔”的过程中,宝塔塔角的翻折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幼儿在第一遍观察、学折的过程中掌握不了。这时,我们就通过课件演示,将这一重点步骤进行了放大和定格处理。当幼儿跟着课件中放大、停顿的画面顺利“攻克”了这一难题时,整个活动也就自然而然、顺利地达到了目标。

8.幼儿园折纸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八

一、重视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

孩子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孩子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教育活动,首先我折了几个孩子喜欢的小动物,请孩子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小动物。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小动物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己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教他们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了“狗头、猫头”等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己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孩子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他们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他们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折纸的兴趣。我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图例,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单菱形折、双菱形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同时,在孩子学习某个基本折法的时候,提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巩固对基本折法的掌握。如:学习双菱形折法时,提供了菱形的变形——茶壶、啄木鸟、鹤的图例。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孩子学会了一个基本折法,而且为将一物体变形成另一物体打下基础,开拓了孩子们思维的多维性。我还利用各种形式巩固孩子对折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上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图例、展示板、折纸书,供孩子折纸使用;从练习途径上在活动区设置美工区,利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保证每名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以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视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首先可以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开始让孩子学习看图折纸时,我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折叠方法,提出折叠要求,如:边和边、角和角对整齐,折痕压平整等。第二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指导每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分组原则视具体教育目标而定,有时按能力分为三组;有时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对于能力强的孩子侧重于培养独立突破难点完成作品的能力,而且折叠的作品要选型美观、棱角分明。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注重其观察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小朋友的帮助折出物体,并允许他们拆开范例,跟别人学折难点部分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在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时,我给孩子提供范例,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如:在一次“折帽子”活动中,每组孩子团结协作,互相商量,互相尝试,有的组轮流折,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有的组推选一位代表折,其他人帮他观察、指点;还有的组把步骤范例打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我则深入各组巡视指导,观察了解孩子探索情况。这样,孩子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感,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还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运用趣味性语言指导

在折纸过程中,有些孩子常常急于求成,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作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这时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较为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达到折叠活动的要求。例如,在教孩子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孩子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经纠正,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们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带着保护小白兔的感情,认真细心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跟中心线也对齐了。以后,在折纸活动中,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孩子们立刻就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的很整齐。趣味性语言的运用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又促使他们手、眼、脑共同协作解决了困难。

四、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

评价欣赏不应该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存在,我们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欣赏。如集体评价欣赏、自由讨论评价欣赏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导入来设计评价欣赏,使活动更具完整性。尤其是针对折纸能力较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如:在中班折“衣服、裤子”活动中,我通过天气冷了,要为娃娃做衣裤引出活动的主题,在进行评价欣赏时,我又以娃娃的身份和学生一块欣赏学生的作品,在评价过程时,我没有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好在哪里?”进一步促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表示还愿意为娃娃再做一套衣服、裤子,这时我也允许孩子们再来一次或几次,让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9.折纸的小学作文300字 篇九

今天,老师教我们折小青蛙。

先把纸撕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再一扭,老师就像是变摩术似的,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变成了两个叠着的三角形。接着,这张纸就在老师的手中从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张着一张大大的嘴巴,好像在说:“呱呱呱,呱呱呱,这个世界真美啊!”我们赶快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起来。我做完了一只,又折了起来,我就是这样,一种不太难的折纸,我总需要折两三次才能记住。难一点的要七八次。我做完了,已经完全记住了,于是我就给小青蛙画了两只水汪汪的眼睛。一按,哇,来了个后空翻!完美落地!

我的小青蛙真可爱!

10.小学生日记折纸船 篇十

我们来到了我们校园里的一条小河旁,我拿出折纸和剪刀开始折小船,禾禾在一旁拿着剪刀在剪小草,我把小船折好了,禾禾也把草剪好了,我们把小草当作乘客放到小船上,再把小船放到水里……突然,我听到禾禾喊:“看小船漂起来了!” 我一看,果然漂起来了,我们俩都很开心!然后我们又做了许多纸船放到水里,都漂了起来,我们两个人看着水里花花绿绿的船,就像五颜六色的蝴蝶趴在水面上,非常美丽!

为什么纸船能漂在水面上呢?我在想这个问题。回家问妈妈,妈妈说船的重量比水轻得多,所以船就漂在水面上了;除了船能漂到水面上,还有木头、织布也能漂在水面上,因为他们的密度比水小。

11.谈幼儿园折纸教学中的因人施教 篇十一

第一类型:灵敏型幼儿

这类幼儿接受能力很强,悟性较高。对于老师当堂所授内容掌握较快,并能马上做出良好的反应。在学习折纸过程中,这样的孩子通常在我讲解示范第一遍折纸步骤后,就能基本上随着我的讲解步骤完成。在我第二次示范时,往往就能将物体折出来,而且动作很迅速,折出的作品也较为平整。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折纸的基本型掌握较好,对一些复杂的结构把握准确,思路比较清晰,所以他们的作业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表扬,并给他分配四个任务让他选择,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原作品后,启迪他们探索创新,鼓励他们把学会折的物体变成新的物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把钢琴变成了房子;有的把长裤变成稻草人;有的把桌子变成了小船等。第二个任务是启发他们对作品进行装饰、美化,从而达到让孩子去自由想象、自由创新的目的。第三个任务是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既满足这个灵敏的孩子当“小老师”的愿望,又达到了灵敏的孩子自己复习巩固的目的。第四个任务是看教师折好的范例或者图例,再挑战一个新的物体,看能否折好,很多孩子便会跃跃欲试,激起了探索的火花,更有了自学成才、自然习得的乐趣。

第二类型:中间型幼儿

这类的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比接受能力灵敏型的幼儿相对要弱。老师要把学习内容反复、仔细地分析给他们看,讲解给他们听,强化他们的记忆,他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做出良好的反应。这类幼儿在最终掌握学习技能后,表现往往不比灵敏型幼儿差。

在教学过程中,这类幼儿把教师教的折纸内容一次就给折出来,是不太可能的,多数情况是仅仅折了开头一两步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折了。在最初没有掌握这类孩子的特点时,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总希望他们学一遍就能够掌握,而结果是适得其反,他们每次的表现都令我失望:一个个拿着折过几次的纸不知所措,让我感到他们真有点“无药可救”。有一段时间,我干脆放弃了对他们的“厚望”。但是,又不甘心在他们身上失败。于是,我开始尝试将他们单独分组,把折纸过程重新示范、讲解,让他们跟着我一步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我再进行个别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他们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折法,不仅折纸的速度提高很快,而且折出的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分组实践使孩子们消除了顾虑,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而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对中间型的孩子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不因为他们一时的反应慢,就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第三类型:缓慢型幼儿

这类幼儿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比前两种孩子要迟缓,经常用一种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你。虽然这些孩子也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都相对差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这类孩子中有些是受先天遗传影响,造成智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则属于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客观上延误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先天的不足加上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在反应上要迟缓,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些孩子需要的是长期细致耐心地引导,以逐步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作为教师,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几个这样的孩子,而是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势必形成一种矛盾。作为教师,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既要从大局出发,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考虑到这类孩子的反应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逐渐跟上全班幼儿的步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几个办法。一、拆开再学折的方法,即取一范例打开,恢复原形,让幼儿看看、拆拆、想想、试一试按原样折好。教师要善于等待,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次尝试,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体验点点滴滴的成功,再根据这个折好的物品再练习折一遍,效果往往很好。二、以强带弱法,即伙伴互助,请能力强的孩子,手把手教这些困难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品,从而给孩子增强了自信心,有自己再独立完成的愿望。三、循序渐进法,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即先让这类孩子在区域活动里学折同一系列的较简单的物品折法,从基本型开始入手,让其掌握折纸规律,如学习折手枪、郁金香,应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如学习折大象、盒子,就要学会折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如学折鱼、啄木鸟、山鸡等作品,就要先学习单菱形的折法等。并让其反复练习巩固,掌握规律,然后再指导他继续学折这个物品,直到学会为止,从而使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和其他伙伴一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激发这些孩子下一次创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12.折纸飞机放飞理想小学生作文 篇十二

一张朴实无华的纸,可以折成纸飞机在蔚蓝的天空和小鸟嬉戏;可以做成企鹅在自己幻想的境界里和自己对话……

然而,让我们最意想不到的`,还是上周五班队活动的内容。

随着眼保健操的音乐缓缓结束,同学们看了看黑板上的大字——“折纸飞机,放飞理想”眼里闪过异样的光,还没等老师宣布,下面就小声地议论起来。

“折纸飞机?!”

“我可是折纸飞机的高手!”

……

良久,老师缓缓地说:“这次是给同学们劳逸结合。请同学们先按自己的方法叠一架纸飞机!”

我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叠了一架最简单不过的飞机,这时,老师发话了:“有了飞机,是不是要给它起个名号呢?”

“对!”全班响亮地回答,班上尽是兴高采烈这四个字。

“沙——沙——沙——”教室安静了,只听见同学们动笔写字的声音。

取个什么名号呢?正在我犹豫不决时,只见我的同桌若有所思地说:“飞龙号?苍龙号?还是什么龙号?”是啊,我的灵感之神今天好像没有关顾我这里,怎么办啊!

正在我抓耳挠腮之时,老师宣布开始放飞,一小组一小组来。

首先上场的是第三小组,只见他们各个昂首挺胸,好像革命战士上战场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战场”。

“现在请这一小组的成员说一下临飞感言。”

只见杜诗睿同学大声地唱了一句“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一下子把全班同学逗乐了,我们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起来。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一堂课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知道,我们手中的纸飞机不仅是一张纸,更是我们稚嫩的梦想……

13.《折纸》教学设计 篇十三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 学 乐 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x- =

+ = + = 1-x=

迷宫: 计算园:

请你把 - 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 - +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14.折纸数学大师 篇十四

大学生有时会选“提篮编织入门”之类的课混几个“营养学分”。不过,他们要是以为艾瑞克·狄曼(Erik Demaine)教授开的折纸课(origami)能轻松过关,恐怕大错特错。狄曼年方29,是个戴眼镜、络腮胡、扎马尾的瘦高个儿。他从数学的角度来谈折纸,令人目眩神驰。

折纸数学?听来好像是包礼物的高深技巧。狄曼是“计算折纸学”的顶尖专家,这门学问可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且重要性超乎想象。

例如,降落伞的折叠与打包都得一丝不苟,否则跳伞的人可能会急遽下坠。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采测太空船在火星降落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而且还需考虑火星重力较弱和极度低温等因素。

计算折纸学研究各种材料的紧密折叠,以及展开后会变成什么形状。以汽车为例,安全气囊如何装进狭小的转向柱、如何折叠才能在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打开,都是计算折纸学探讨的课题。

12岁念大学20岁当教授

狄曼出生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2001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时年仅20岁,是该校历来最年轻的教授。2年后,他获得地位崇高且有“天才奖”之称的麦克阿瑟奖。200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与狄曼接洽收购他和父亲马丁合作的3件折纸作品,永久典藏。

聪明绝顶的狄曼正在进行的研究计划,能让我们一窥人类未来的发展:例如可变形的材料、涂在墙上的电脑,甚至是生物学的奥秘。

狄曼十几岁就已是科学界的明日之星,常当空中飞人在全球参加学术会议或演讲。狄曼的表演天赋让演讲格外生动。有一年万圣节,他头戴醒目的荧光蓝巫师帽,身穿黑袍,在讲台上从数学角度探讨如何包装奥地利莫扎特巧克力球。

还有一场演讲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名听众摆明了闹场,不断提问找碴,像是:“麻省理工学院真的付你薪水,让你研究俄罗斯方块吗?”其实闹场者正是狄曼的父亲马丁,他头顶金色假发,藏身听众席。这是狄曼设计的桥段。

狄曼自幼父母离异,7岁开始在家自学,由身为玻璃艺术家的父亲教导。狄曼回忆儿时情景:“刚开始爸爸拿教师手册,我读学生手册。大约1年后,我直接看教师手册,这样学习效率高多了。”

狄曼学习神速,别人上1天课,他只需1小时就读完,因此有充裕时间读课外书。马丁从图书馆借来各类书籍,狄曼先浏览一遍,再深入研究他喜欢的主题。

小小年纪的狄曼还有一项事迹:和爸爸共同创办“狄曼父子拼图公司”,将自家设计的产品卖给加拿大的玩具店,利润由父子五五对分。他们还乘巴士漫游北美,遇到有趣的地方就住上一段时间,4年间住过12座城市。

许多小男孩都爱玩任天堂游戏,狄曼也不例外。他实在太痴迷,父亲建议干脆自己写游戏程序。当时12岁的狄曼对电脑不甚了了,但他一头钻进这个新天地,申请进入哈利法克斯的达尔豪斯大学就读,费了一番工夫才让校方同意他跳级入学。狄曼回忆:“我兴奋到极点,学再多也不够。”

狄曼第一学期修8门课(一般学生只修5门),2年后大学毕业。隔了1年,他在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取得数学硕士。又过了5年,博士学位到手。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2年里,狄曼经常出国旅行并演讲,与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交流。不久之后,狄曼就被麻省理工学院网罗,连他的父亲都应邀担任客座科学家,现在则是驻校艺术家。

宁可众乐乐不要独思考

来到狄曼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有如走进一座数学马戏团储藏室,散布着玩具、模型,以及用纸张与钢材制成的折纸作品,凌乱的书桌上放着6种魔术方块。

狄曼指着旁边书架上一个形如马鞍的纸制模型,解释说这种类型的“双曲抛物面体”他已用数学证明在理论上不可能存在,不过他说:“来到现实世界,我就不那么确定了。纸张的伸展或压缩也可能创造出这种形体。”

天外飞来的好奇心及知识上的谦逊涵养,让狄曼成为一个妙趣横生、随和易处之人。他的个人网站列举了近300位论文共同作者,充分显示他呼朋引伴的天性。麻省史密斯学院教授约瑟夫·欧鲁克说:“狄曼喜欢和别人一起脑力激荡,而不是单独坐在研究室里绞尽脑汁。”欧鲁克和狄曼合作多篇论文,还共同撰写一本书名令人肃然起敬的《几何折叠演算法》(Geometric Folding Algorithms)。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优秀的人和我交流。独自思考太苦了,有时我做得到,不过感觉就像和一张纸对话。我必须与人互动。”狄曼念完博士时,已解决了2个与折纸有关的数学问题。这2个问题至关重要,然而数学家一直不得其解。

首先,他解开数百年来无人能解的“一刀剪”(single cut)问题。狄曼简单解释:“取一张纸,折起来,一刀剪下去,然后摊开,是不是可以剪出任何形状?”

狄曼与父亲以及滑铁卢大学教授安娜·卢碧伍合作,通过数学演算证明“一刀剪”可创造出各种形状,尤其是近似人物、地方、事物的多边形。复杂的结构可能需要多次折叠与较大的纸,但没有任何形状剪不出来。

狄曼第二个重大成就是解决“木工尺”(carDenter’s rule)问题:想象一把木工尺是由一根一根横杆组成,横杆之间以转轴联结,因此可以折叠出各种多边形。问题是:所有以木工尺折叠成的多边形在拆开时。是否都能避免让横杆相互交叉?传统数学界认为不可能,交叉有时无可避免。不过狄曼和另两位科学家证明,所有多边形都可以在不让横杆交叉的前提下拆开。

折叠蛋白质电脑涂墙面

最近狄曼的兴趣转向微观层面,开始研究蛋白质分子折叠,也是木工尺问题的实际运用。每一种蛋白质都由氨基酸折叠而成,形态精巧复杂。如果折叠方式不对,蛋白质将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掌握并预测蛋白质的折叠方式与原因,进而控制整个过程,是“生物资讯医学”的基础工作,医药界对此尖端研究尤其感兴趣。

不难想见,这个先进的医学领域对狄曼而言,却有如自家后院。他说:“我们正在研究更高维度空间的蛋白质折叠,例如四度空间。这样似乎比较容易解决折叠的问题。”

狄曼解释道:“物理学家相信,真实世界可能有一个非常薄的第四度空间。如果我们能够在四度空间中进行模拟,然后将第四度空间‘挤’掉,或许就能理解蛋白质如何在三度空间折叠。”

“可程式化材料”是目前狄曼另一项研究重点。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中,狄曼秀出一大桶“智慧沙”,他下指令让沙粒形成特定的立体形状,用不到的沙粒会自动剥落,过程就像从整块大理石凿出雕像。狄曼说:“目标是要创造出一种物质,让人们随心所欲设计各种形状。”

这种材料可以发展出许多实际用途,例如依照使用者需求调整形状的可折叠式太阳能板;桥梁在高承载时能改变结构;手机可变身为电脑。现在连美国军方都对狄曼的技术感兴趣。他指出,可程式化材料能够大幅降低军事装备的重量,减轻部队负担。

有人认为,电脑科学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后将扮演上帝。狄曼自己也说:“我们期望创造人工生命,调制出孕育生命起源的原始气场。”不过狄曼又迷上另一件新玩意儿:将一般家庭客厅的墙壁变成大型电脑;更精确地说,让墙面布满数以万亿计的微型电脑。

狄曼说:“这堵墙有如一座巨大的电脑网络,无数个微型电脑处理器聚集在一起,每一个负责一项简单工作,储存一小笔资料。这种微型电脑的形态类似油漆,可直接涂绘在墙上。”

“网格还划分成小小的区块,安装液晶屏幕,整面墙既是电脑也是屏幕。”狄曼越讲越兴奋,“或许加上感应器,使用者走到墙前面下指令:‘给我一具键盘’,就能在墙上打字。”

上一篇:我家的近邻作文1000字下一篇:ted观后感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