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2024-09-14

《文明自我和谐校园》(共8篇)

1.《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一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文明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文明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2210435

孙纯阳2011-12-13

2.《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二

切实抓好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打造平安校园文化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创造了奇迹, 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 毫发未损, 而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 除桑枣中学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 全因他们有一位居安思危的校长叶志平, 他担任校领导后, 不仅下决心对学校有危险的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 消除了隐患;更为重要的是, 从2005年开始, 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几次紧急疏散演习, 工作做得非常仔细, 各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 都事先固定好, 力求快而不乱, 井然有序。5·12地震发生时, 所有学生都迅速趴在桌子下, 震波一过, 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 2300多名师生, 仅用1分36秒就全部跑到操场, 成功逃离险境。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告诉我们, 加强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打造平安校园文化, 应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第一, 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应常规化、制度化。“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战争年代, 我们经常教育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要有危机意识, 那时的人们, 时刻准备着, 随时准备应对一切, 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可到了和平年代, 人们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逐渐淡薄了。其实, 在和平年代, 我们也应该培养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因为天灾离我们并不遥远, 地震、海啸、台风、火灾、泥石流、雷击等, 各种各样的灾难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作为学校, 我们应把这些灾难教育作为常规教育, 形成制度, 常抓不懈。我们要从娃娃抓起, 从幼儿教育开始, 让灾难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之中, 时刻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 让人们在孩提时就逐渐懂得自然灾害等的常识, 懂得珍爱生命, 学会逃生、学会自救, 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旦灾难来临, 才可能把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 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普及化。近年来, 洪水、雪灾、地震等灾难不断出现, 造成了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给我们和谐的生活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 它也暴露出人们安全逃生、安全自救等各种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对安全教育的麻木。作为学校, 在抓常规管理的同时, 安全教育管理要时刻不放松, 让灾难教育等得到广泛普及。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经常开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时刻贯穿生命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内容,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演练和娱乐活动中, 学到知识, 增长能力, 遇到突发事件能机智勇敢, 处变不惊, 能有序、有效、及时地应对。同时, 还可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教育手册、宣传资料、义务宣讲等多种方式, 让灾难教育等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让灾难教育等成为大众教育、常规教育, 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打造平安校园。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5·12地震发生时, 10岁的小女孩唐沁, 尽管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 她却能忍住剧痛露出甜甜的微笑;聚源中学女学生高莹面对永远失去的双腿, 也总是微笑着;年仅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能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 他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 爬出废墟后, 并没有惊慌地逃离, 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 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可也有一些学生, 面对灾难, 束手无策, 失声痛哭。据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地震形成的人的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人们对以往灾害性地震产生的房屋倒塌、人员丧生的恐怖情形的记忆, 在一定的地震地面振动诱发下产生的, 它起源于心理原因。俗话说“心病尚需心来治”, 学校是学生接受健康心理教育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等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 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让学生的心理疾病能有效得到诊治。据北京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 中度的占3.9%, 重度的占0.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 不少学校虽设有心理咨询室, 但门前冷落, 无人问津, 心灵信箱布满灰尘。探究其原因, 与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有很大关系。这些学校, 虽安排有心理教师, 由于心理学等知识欠缺, 也只是装装样子, 应付检查而已。为解决学校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奇缺的现状, 学校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抽调部分教师,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等方式, 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做到“培训一人, 带动一片”, 促进学校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以更及时、更有效地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 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和观念的转变, 让他们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 并及时、主动去接受心理诊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家庭和学校等仍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片面追求升学率, 过度的“题海战术”等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淡漠和缺失, 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 有的即使知道自己心理不健全, 但羞于情面, 不愿意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或去医院去看心理门诊。因此, 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知识等教育,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矫正意识, 变无知为有知,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咨询。一是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等教育。如, 语文课, 要充分利用其思想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 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个性修养、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识等。自然、科学、生物课, 要通过介绍大自然、介绍各种生灵等,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命, 同情和珍爱各种小生命。物理化学课, 要教育学生认识各种药品的作用和危害, 有效地利用它们造福人类, 如此等等。各科教师密切配合, 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性意识、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等教育。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学校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活动为载体,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 利用“国际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宣誓、签名等主题活动,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 加强学生感恩意识和健康心理行为等教育;利用“植树节”等节日,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自然生灵, 保护有益和珍稀动物等等。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脑入心, 从而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健全人格。三是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家长学校等舆论阵地, 调动家庭和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 共筑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大堤。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 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携手。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舆论阵地, 大力宣传, 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社会团体、印发宣传资料的形式, 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道德行为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众志成城、步调一致, 共筑教育大堤,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资源, 构建文明书香校园文化

蓥华镇中学初一女生邓清清, 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 人穷志不穷, 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5·12地震时, 被压在废墟下的她竟然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呢。她说:“下面一片漆黑, 我怕。我又冷又饿, 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有人这样说过,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可见, 构建学校书香文化环境,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 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现在的学生, 酷爱各种流行歌曲、网络游戏, “追星族” (视流行歌星、影星、网络游戏高手为心中偶像) 应运而生, 且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作为教师, 我们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经典名著, 适当介绍其中的精彩部分, 让他们事先对这些书籍有初步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和读书讨论活动, 交流阅读体会、介绍阅读方法等, 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就会主动去阅读, 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二是开展文学等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拔几个写作能力强、书法绘画好的同学组成编辑组, 成立班级读书社、文学社。组织全体学生交流自己收集、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小知识, 介绍自己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等, 然后编辑成报, 供学生阅读学习交流。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阅读和查阅资料的习惯, 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就会主动去阅览室阅读,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三是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科普书籍等课外读物,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去阅读, 写好读书心得体会, 定期组织交流、讨论, 从而激励学生自觉走进阅览室去阅读, 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大脑, 增长能力。

第二, 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网络室的管理,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图书的管理、更新等工作, 注重图书的质量。一是注重思想性。用时代感强、思想积极向上的作品,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注重知识和趣味性。有趣味, 他们才爱看, 有知识, 他们看了才有收获。三是注重科学和创新性。科幻和传奇作品, 有利于加强学生科学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发明创造的动机和行为。四是注重时代和生活性。要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趣, 既要贴近生活, 又要有时代引领作用。同时, 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 提高图书、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强其环境、硬件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喜欢来, 经常来, 让这里成为他们的乐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转变观念, 将学校教育资源设备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师生服务, 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更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加强学生阅读、实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构建文明、健康的书香校园。

3.学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 篇三

一、以课题为引领,把握礼仪教育的方向

2013年4月,我校课题组申请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获准立项并开题。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并重视经验的积累,在“调查—研究—实践—改进—提高—总结”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培养师生良好校园礼仪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对礼仪教育的认识也得到提高。

中国有深厚的礼仪文化底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传统礼仪能够自然地移植到少年儿童身上。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礼仪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方式上由强制训练式转化为愉快体验式呢?这是我们悉心研究的问题。

二、健全礼仪教育制度,使礼仪教育规范化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各年级组部分老师为成员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正阳高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正阳高中学生仪表、着装要求》《正阳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用语》《正阳高中学生寝室、教室卫生标准》等,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上的文明礼仪要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监督。

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礼貌用语等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如衣着整洁、不戴耳钉、待人彬彬有礼等。我们坚持“日查、周评、月结”,行政督察、教师检查、学生自查相结合,将常规检查落实到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定,做到奖惩公正、及时。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道德的化身,是自己仿效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必须率先垂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出台了《正阳高中教师八不准》和《正阳高中教师仪表、着装要求》,明确教师在礼仪教育中的职责,使每位教师对德育的目标管理及各自的职责要求心中有数,努力打造个人魅力。

我们要求教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学生打招呼要回礼。教师要仪表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以理服人。对待同事要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以文明礼仪实验基地为依托,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的文明礼仪实验基地,我们最大化地突出文明礼仪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和优势,使文明礼仪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展示。

我们倾力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让学校的“一砖一瓦皆育人”:每个教学楼走廊都有师生收集的古今中外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当学生每日穿行在这样的长廊时,先哲的话语便如清泉潺潺流入学生心底。这是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走进我们的校园,教师的言谈举止让你如沐春风,孩子活泼的身影让你感慨教育的力量,精心布置的每一个角落让你领略到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文明礼仪之花正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绽放。

4.树文明礼仪之风,创文明和谐校园 篇四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树文明礼仪之风,创文明和谐校园 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显著特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们的校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环境氛围和文明行为,就不会有校园的文明,文明校园既包含物质的校园,更包括精神的校园,精神的校园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作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战胜,战胜不符合社会、法律、纪律、公德的本能欲望,是把自己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的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环顾四周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我们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语言不文明,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有些同学出口成脏,打架骂人的事件还偶有发生;

例如:环境不整洁,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屑随处丢弃,在我们的校园内、教室里、楼梯上经常会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校园的角落里教室的桌洞里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有勤工俭学的同学打扫,扔在地上是没有关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挤挤,甚至还有个别同学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还有一些男女同学在校园内拉拉扯扯,嘻笑打闹、你推我拉,对周围的同学影响极其不好。

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可见,文明与丑陋的冲突严重存在,要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需要大家的行动。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情切,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文明史男女同学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不过分亲密做到自尊自爱。我们学校为了替我们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也为了学生的安全问题着想,规定在校园内禁止吸烟。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护公私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遵守纪律的人。他会将自己的物品摆放齐整,会自觉排队就餐,不会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的学习,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5.《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五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临河十中市级文明单位复检汇报材料

临河十中创建于2003年8月,地处新华西街中段,占地面积18358平米,建筑面积13235平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100余人,在岗教职工154人。推进文明单位建设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心愿。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区文明办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学校以美育实践为抓手,先后获得了目标管理考核超标优胜单位、特色项目学校、中小学文艺汇演优胜集体奖、中小学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初三学生综合知识竞赛活动优胜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优胜集体、“低碳生活我们在行动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项目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超标优胜单位、教育系统教职工排球赛中学女子组第二名、团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网校单位、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小学“放心食堂”管理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我校推进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者的素质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管理队伍建设中,校级领导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各处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班子成员严格执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管理中,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重视制度建设,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学校工作学年有计划,学期有要点,月初有行事例,周有安排,月有检查、反馈,期末有验收,年终有总结。做到了制度先行,跟踪落实,督查及时到位,逐步形成了一个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管理集体,确保了管理行为的统一性和高效性,使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最佳效果。对环节干部实行聘任制和述职制,一年一考核。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行风评议,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实行监督,真正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的战斗堡垒,获得了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还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每学期邀请家长委员会召开一次座谈会,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限期整改。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临河十中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突出精神文明建设须从规范师生的行为开始的意识,以班级量化考核为突破口,加大管理力度,推进了临河十中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临河十中学生一日常规》、《临河十中学生课堂十不准》、《临河十中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临河十中文明班级评选办法》、《临河十中文明学生评选办法》、《临河十中违纪学生处理办法》等校规班章,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各班进行考核,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学生的文明意识与文明素养不断增强,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树新风的文明氛围。

三、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工作网络,确立了以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主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以和谐氛围培育健康的人为创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LED、宣传标语、黑板报、校园网、校报等阵地,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文明氛围。

四、以文明创建为先导,大力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德育的核心地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常规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改进了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一是对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加大督查力度。政教处按照临河十中《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考核细则》每天对学生行规礼仪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督察通报;二是把“美的学生”工程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精品工程,不断完善其过程管理。三是注重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建设,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培训会、师德讲堂,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和水平;四是抓家校联系,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和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实现了学校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多样化,切实使老师、家长和学生几方面形成合力;五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六是班团队会每周确定一个主题,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七是通过评选各级“优干”、“三好学生”、“进步学生”、“文明学生”,推动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八是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研究,做好学困生的帮教工作;九是假期在老师和学生中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学有总结,有奖励;十是利用广播系统校级领导就学习方法、行为规范教育、家庭教育举办 “校园大讲堂”;十一是扶困济贫,三年来共捐6万多元,用于贫困学生和灾区。十二是积极开辟校外德育阵地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同武警支队结成了军校共建单位。学校先后派出3000余人次和深入街道、敬老院、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社会调查等,志愿者在广场为灾区积极募捐3000多元;十三是构建平安校园,每年举办两次法制讲座和一次交通安全常识讲座,校内没有发生违法犯罪行;十四是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严格考勤和住校生请假制度,十五是认真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师生积极响应,并在活动标语上签名。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为目标,通过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造意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集食堂、餐厅、宿舍和厕所为一体的学生生活综合楼,彻底改善了住宿生的食宿、生活条件,这是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学生和家长得到的最大实惠。

学校不断实施硬化、绿化工程,硬化了校内外空地,完成了校园绿地建设,完善了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教工活动室、建成了校园文化专栏18个,布置了18个专题600余张图片;制作了12块校史展板;张贴警示语、提示语200余条,学生书画作品100多幅。几年来为图书室配备了图书10000多册,完善了十中网络信息中心,为学生学习、教师学习、家校联系和宣传十中提供了平台。

六、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建学习型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质量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我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从2010年开始强势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法”,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一是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先后选派17位教师赴山东潍坊、杜郎口参观学习一周,学习借鉴他们在小组建设、小组互助学习、学案使用、导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邀请专家指导,科学引领。邀请临河区教研室和巴市教研室的专家深入到我校指导“学案导学教学法”。我校被巴彦淖尔市教育局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二是不折不扣的落实“10+35”模式,坚持贯彻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法”被区委政府授予优势项目奖。

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以育人环境建设为基础,建设绿色校园

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上致力于“整洁、安静、优美、意境”,基本上形成了树下有花、花下有草的点、面、带相结合的立体式园林景观。

(二)以学生文化为主体,引领校园文化的风貌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文艺、读书、体育、书画、科技活动、电脑操作等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增长才干。同时还注重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周、运动会、科技创新节、书画节、文艺汇演、才艺大赛经典诵读等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教育学生守纪律、讲文明、讲公德、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产。早晨宣誓、下午班歌或古诗词诵读,使学生德育上自律、体育上自强,智育上自觉,形成和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灵魂,引领学校“三风”建设

校园舆论环境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对师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学校引导师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拒绝不良诱惑。对先进教师、优秀学生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歌颂校园精神,逐步形成了团结奉献,创业争先的十中人精神;形成了团结、奉献、尊师、守纪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自主、探究、博学、文明的学风。

八、开展活动,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师生心灵,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学校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①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师生面对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然后对师生进行《国旗下讲话》系列教育。②结合重大节日举办诗歌朗读会、书画比赛、文艺汇演、读书竞赛等我们的节日活动等。

(二)培养集体主义观念。①坚持班级量化考核评比;②开展各种以培养班级集体荣誉为目标的竞赛活动。例如: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争创文明班级、先进班级等,有效地树立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坚决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止性规定》等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教师,坚决制止“三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随意清退学生的行为。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及奖惩机制,形成了以自评、学生参评、同事述评与领导综合评定为一体的考核机制。学校同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控辍减负、诚信职业操守等一系列责任状和承诺书,坚持教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与常规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四)开展思想教育月活动。学校把每年的九月定为学生思想教育月,以规范学生行为为抓手,广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及文明意识培养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开展学守则、守规范知识竞赛及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等活动,不断把文明礼貌强化月推向深入,并取得成效。

九、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临河十中依据中央确定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经过思考、提炼确定了十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党员教师受教育,学校发展上水平,教师学生共进步。1.征求意见征集建议形式多样

开展了《我为十中科学发展献良策活动》,并把此项活动常态化,定期评比表彰奖励。学校多次召开环节以上干部会议和全校教师大会征求意见。在学校网站上发布通知开设了专栏,召开学生家长会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给全校教职员工印发了征求意见表。

2.开展了“双向承诺”活动

为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在实处见到实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学校党支部开展了“双向承诺”活动,即学校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师生承诺,每位党员同时向党支部、全体师生承诺,并公示上墙,确保承诺的事项按时保质完成。

3.开展了党员包联结对子“三个一”活动

主要形式是:每一位党员包联一个班,同时与本班一名学生(贫困生或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要求:每位党员要定期深入到所包联班级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辅导;每位党员每周至少深入班级听课2节,每天至少到班内巡查一次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尤其是结对子学生,帮助学生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给学生释疑解惑,重点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给予正面引导、指导,确保在本学期末收到成效。

临河十中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蓬勃开展并不断向纵深推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我们的体会是:⑴文明创建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指导与支持。⑵参观学习,不断引进其它单位文明创建经验。⑶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活动。⑷充分调动文明创建的主体即师生在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⑸长期坚持把文明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⑹注重实效,宣传教育到位。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

几年来,我校在创建文明和美的学校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也一直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区文明办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努力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复检的基础上,力争明年向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迈进。

6.《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校园文化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随时随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沐浴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它是学校校容校貌、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及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等有形的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外化形态。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奖惩条例以及许多其它的规定等,它是联系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纽带。校园制度文化既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又能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际关系及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能引导师生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维系在学校整体的目标之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决定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又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三者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2.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校园”。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3.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下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议,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方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五、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到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7.《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七

关键词: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对比

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之初即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六大又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两项任务落实到高校就是创建文明单位与建设和谐校园, 那么, 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笔者试着作一翻对比, 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理论提出背景及形成过程对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79年。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十二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 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把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 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社会和谐”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 提出了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 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被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正式提出。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等, 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原则和九大任务, 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和谐社会的决定。

二、目标任务对比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指向主要是人, 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包括信念、道德、守法、文化、科学等, 以及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风气的好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指向是关系, 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 是要改善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关系, 通过全方位的社会建设来达到社会的和谐。

三、方针原则对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通过两个方针原则对比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 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 突显了对人的重视, 既重视“国”又重视“民”。

四、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对比

与和谐校园建设相比, 文明单位建设有一整套比较成熟完备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一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即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各省、市、县、单位相应的委员会。二是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三是有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包括申报、评比、命名、分档晋级、管理权限、奖惩措施等。相比之下,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在以上几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 也没有形成评比、考核、管理制度, 更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

综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和形势,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提升, 目标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的高校理应是文明的, 更应该是和谐的。目前, 许多高校已提出了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目标。文明单位建设20年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考核评比管理办法可以拿来为和谐校园建设所用, 文明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加入校园和谐程度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文明自我和谐校园》 篇八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人们的礼仪,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成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所以,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我们学校一直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些粗浅的经验表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所有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好恶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和培养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校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教师的仪容、衣着。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仪容、衣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试想,一个蓬头乱发、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或者衣着过于绚丽、曝露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即使他(她)有着渊博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不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学生也不会乐意与你交往;甚至学生会反感,“跟着学”。二是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形象。假如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个人问题,不能处理好社会、家庭矛盾,而把苦恼和愁容带进课堂,就有可能因为心境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给学生帶来消极的负面影响。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也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了。 

二、氛围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学校有一句标语: “人造就环境、环境塑造人”,所以说要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就必须创造出氛围,才能起到良好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上好文明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我校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通过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注重教师的行为示范,做到以身作则。比如,我校提倡学生见到老师后主动问好,有的同学不习惯,或不好意思,所以,我校要求提倡,老师见到学生后,放下身份主动向学生问好。这样,我校就形成了师生见面后互相问好的和谐氛围。

三、措施是开展的保证

我们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1、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坚持每周都要上。有专任教师,从课程中安排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和班主任进行“文明礼仪细则”学习,并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

2、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明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注重养成教育。坚持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班会课、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创办文明礼仪特色校园。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 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5、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礼仪之星,礼仪标兵评选从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抓起: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这些活动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6、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7、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怎样来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呢?我校积极倡导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响别人自由的基础之上,在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妨碍别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习惯水平。

四、检查才能保证持之以恒

1、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定型的,需要长期的耐心的工作,通过反复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为了保持学生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我校建立督导、检查、评比制度,评出班级每月之星;成立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通过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和礼貌用语的学习,使学生礼仪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只要一抓到底,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上一篇:初三英语复习提纲下一篇:excel基础上机操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