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精选10篇)
1.后浇带 篇一
鑫阳金园
1# 楼 首 层 后 浇 带 露 筋 专 项 整 改 措 施
编制人: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
针对1#首层后浇带顶板底部露筋质量缺陷:处理原则是安全、经济、快捷、方便,并应尽量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果使用聚合物砂浆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加固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为了提高混凝土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聚合物砂浆是一种理想的修补材料,它是普通砂浆与聚合物乳胶复合而成的。由于聚合物乳胶本身的特性使用这种乳胶配制成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抗拉强度、抗剪强度都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聚合物胶乳表面张力较低易于对物体表面进行浸润,所以粘结性很好,能有效与物体表面形成整体,使构件具有柔软性、粘结性及防裂性效果。
一,聚合物砂浆施工及质量控制
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修补加固处理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合理组织施工。
施工流程:旧混凝土凿毛→除锈→涂刷钢筋防锈剂→用清水冲泡饱和→基面涂刷界面剂→抹聚合物砂浆→养护。1.基层处理
为确保聚合物砂浆与基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一般用钢丝刷或喷砂方法清除表面浮层物。如基面松动严重应采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破损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必须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破坏了未碳化损破的混凝土,如果钢筋锈蚀外露,还应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并涂刷钢筋防锈剂。2.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高压水枪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晒,使表面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3.施工
1、界面剂的涂刷:抹砂浆之前,在工作基面上涂刷聚合物界面改性剂,涂刷时应均匀,不得有漏涂、流淌。
2、砂浆抹面施工:待界面剂用手摸感到似粘非粘时,应立即抹砂浆,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且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3、如修补厚度超过30mm,应分层施工。层与层之间应时隔4h,对于破坏较深的部位,可采用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修补,养护3~5d后,再抹聚合物砂浆。
4、养护:对于用聚合物砂浆抹面后,应及时采用人工晒水并用塑料布覆盖养护,避免砂浆产生干缩裂缝。
二、施工注意事项
1、清理基层,凿除破损、松动混凝土,钢刷除锈,使外露钢筋表面无锈蚀且混凝土表面粗糙。
2、抹砂浆前2h用水冲洗待修补部位使混凝土表面处于饱和状态,但表面不能有明水。
3、人工修补时,无论采用机械喷涂还是人工抹砂浆,应朝一个方向使用抹刀,并且尽量一次抹完。
2.后浇带 篇二
1 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 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 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 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 (“缝”很宽, 故称为“带”) , 待主体结构完成, 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 这种“缝”即不存在, 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又减少了钢筋混凝土温度应力, 同时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时间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 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 有利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 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 还是先施工高层, 后施工低层, 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 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 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 (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 , 再用微膨胀混凝土 (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 将它浇筑起来, 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释放一部分, 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 一般情况下, 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 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 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 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 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 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 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对于施工后浇温度带, 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一个月后浇筑混凝土, 此时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温度应力已经释放较多, 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较小。
3 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位置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一般在主梁跨度1/3内) 此位置弯矩不大, 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箱形基础等结构的设施工后浇带长度为40-60m一道, 设置在剪力较小的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
4 施工后浇带的钢筋设置
在施工后浇带处, 混凝土虽为后浇, 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 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 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4.1 现浇板的加强筋为板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 锚固长度为la。
4.2 现浇梁的加强筋与梁高的关系如下, 加强筋锚固长度为la
梁高h<500mm, 上下各2Φ12, 设置位置距梁面 (底) 80 mm
梁高h=550-700mm, 上下各2Φ16, 设置位置距梁面 (底) 80 mm
梁高h=750-900mm, 上2Φ16, 下4Φ16设置位置距梁面 (底) 80 mm, 间距为80 mm
梁高h=1000-1200mm, 上2Φ18, 下6Φ16设置位置距梁面 (底) 80 mm, 间距为80 mm
梁高h=1300-1500mm, 上2Φ20, 下6Φ20设置位置距梁面 (底) 80 mm, 间距为80 m
4.3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箱形基础等结构的加强筋设置, 加强筋的锚固长度为la。
底板 (有防水、防潮要求) , 加强筋按垂直后浇带处主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配置, 并在施工后浇带处做两毡三油或沥青麻布两层, 底板下做100-200厚的混凝土垫层。
底板 (无防水、防潮要求) , 加强筋按垂直后浇带处主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配置。
侧壁及顶部, 加强筋按垂直后浇带处主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配置, 有防水、防潮要求时做两毡三油, 并在外侧砌半墙厚 (砂浆强度>M5)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800-1000mm为宜。
5 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形式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 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 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6 结束语
总之, 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保证结构的质量。
摘要:后浇带产生的原因, 分析后浇带其主要功能, 具体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后浇带,结构缝,时间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 、
[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6-91)
3.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篇三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1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2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4.后浇带 篇四
墙、板、梁、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交底
一、墙、梁板混凝土施工
1)先浇墙混凝土,后浇梁板。
2)墙柱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梁板钢筋未绑扎前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便于上部操作,同时不至于破坏梁板钢筋。
3)墙的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以上300mm处及楼板底下20~30mm处;梁的施工缝留在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4)梁、板应同时浇筑,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或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达到板底标高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不断延长,板的浇筑也不断前进,当梁高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筑至板底下2~3cm处留施工缝,然后再浇板。为防止出现裂缝,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直到表面泛浆为止,再用铁滚碾压,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搓一遍,最后在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搓一遍。
5)在浇筑柱、梁与主次梁交接处,由于钢筋较密集,要加强振捣以保证密实,必要时该处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筑,采用片式振捣棒振捣或辅以人工捣。
6)墙混凝土浇筑为先外墙、后内墙,浇筑顺序同底板。浇筑时设两台固定泵,一前一后两次浇筑到顶,(每次浇2.5~3m)前后相隔2~3小时左右浇筑,开始浇筑时应先浇5cm厚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每次布料厚度以50cm为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每个出料口设三台振捣棒,一台位于坡底,一台位于坡中,一台位于布料口,是梅花式振捣。保证不得漏振,久振且不得过振,不许振模板,不许振钢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7)内外墙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顶板采用浇水养护。
二、后浇带的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共设有三条后浇带,板底部垂直后浇带钢筋先绑扎,平行后浇带钢筋后绑扎,以便清理底部垃圾;上部垂直后浇带钢筋每隔5m左右留一600~700mm见方的上入孔,两侧预留焊接钢筋长度,平行加强带钢筋后绑扎,以便安拆木方(木板)、清理垃圾及两侧混凝土表面清理。墙外侧网片可先绑扎,内侧处理方法同板上部钢筋。
1)为便于底板后浇带两侧模板的安装,另外,由于后浇带内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在两侧底板浇筑完毕后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且后浇带作业空间狭小,模板施工不易掌握控制。因此,地下室后浇带模板及支撑系统采用下图所示Ф28钢筋焊接骨架及镀锌密目钢丝网解决。同时,在浇筑底板后浇带时焊接骨架不割除,以便加大配筋率,起到膨胀加强带作用;侧面采用密目镀锌钢丝网封堵。密目镀锌钢丝网应与支撑系统焊接骨架绑扎牢固,为保证钢丝网绑扎牢固,钢丝网宽度应比底板厚度每边放大100mm;同时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压力较大,应设置双层钢丝网。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比底板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混凝土中应掺加微膨胀剂。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原混凝土表面必须全部凿毛,露出石子,便于与新混凝土结合密实。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每一层段一次浇筑完成,在底板、楼板位置形成的水平施工缝与所在部位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相同。
3)浇筑后浇带时,将原来预埋在止水条部位的木条剔除干净。然后直接把BW止水条卧放在缺口居中位置,用小滚筒略加碾压,排除止水条与混凝土之间可能储留的空气,并利用止水条的黏性,与混凝土表面黏结在一起。注意不能把止水条拉细,也不能皱折。可用混凝土钢钉按2~3m间距把止水条钉在混凝土缺口内,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止水条产生位移。同时,振捣棒在振捣时要确保不能进入止水条250mm范围内。
三、后浇带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要点
工程施工交底文件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膨胀材料而成的适度膨胀的混凝土,要求经过7~14d的湿润养护后其膨胀达到0.05%~0.08%,获得0.5~1.2N/mm2的自应力,使得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以达到补偿混凝土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缩,从而达到防止开裂的目的。
1)必须认真做好后浇带两侧普通混凝土的表面清除、凿毛和湿润工作:将原混凝土表面普遍凿毛,要求凿到出现新槎、露出石子;凿毛验收合格后,清除表面混凝土渣及其他杂物,钢筋表面进行清除,除去`铁锈;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前24h,要对已经凿毛的混凝土表面进行预湿,要充分均匀的浇水,使得湿润深度大于5mm。2)对于支设的模板必须采取严密措施,防止两端漏浆。
3)严格掌握水泥称量,其误差不得超过1%。选择骨料应使其不对膨胀率和干缩值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骨料应采用间断级配。
4)补偿收缩混凝土最好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大于2min。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搅拌后应尽快运至浇筑地点进行浇筑。如运输和停放时间较长,坍落度损失,此时不允许再添加拌合水。
5)采用人工浇筑,现场坍落度为7~8cm;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应为12~14cm。浇筑间隙不得超过2h,不允许留施工缝。
6)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硬化前1~2h予以抹压,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必须进行充分的湿润养护。这一工序是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膨胀力和足够强度的关键,应予以高度重视。7)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覆盖两层充分湿润的麻袋进行潮湿养护,并指派专人随时浇水。对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等有模板保护的工程部位,要在浇筑后48h拆模,并指派专人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
5.基于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篇五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①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②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③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1.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6.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六
1 设置建筑后浇带位置
建筑后浇带应设置在构件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设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该位置的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此位置的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宽度一般为800~1 000 mm,便于组织施工。
2 施工前技术准备措施
(1)在施工图纸会审时,应与设计、监理单位一起就后浇带施工存在的疑问进行探讨,从而确定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收口形式、钢筋处理方式、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等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2)项目部应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后浇带的位置、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收口形式、钢筋处理方式、防渗做法、模板支撑方法和拆除时间、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和方法、混凝土养护方法和时间等措施。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严格执行。并在施工前对班组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 模板及支撑体系质量控制措施
(1)由于后浇带混凝土在浇筑前,与后浇带同一跨度的两侧梁、板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而结构设计时这些梁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并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因此在主体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架是不能拆除的,否则部分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引起变形过大出现裂缝的问题。在搭设后浇带处支撑架体时,应特别注意按施工方案要求搭设单独的支撑体系,与后浇带在同一跨的梁、板的模板及支架同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并一次性安装成型,与周边模板和支架不相连接;当周边模板和支架拆除时,后浇带部位的模板与支架便于暂时保留,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
(2)后浇带两侧应保留受荷支撑不应少于两排,支撑立杆间距应经过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受力和稳定性要求。排距一般不应大于1 000 mm,而且水平方向应有可靠拉结,以防支撑失稳。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3)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新旧混凝土粘结牢固,一般不宜留设直缝。对于厚大的构件可留斜缝或企口直缝,而企口缝形式应根据构件断面及现场情况而定;对于厚度较薄的板可留设直缝。
(4)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楞条与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楞条的钢筋直径及设置间距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铅丝网片必须绷紧,并且铅丝网片与钢筋楞条绑扎必须扎实、牢固,以承受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网片与网片之间的接头及下口50保护层接口必须封闭,保护层露口下方遇到底板纵向钢筋处可采用下翻网片剪开;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太大,以避浇筑混凝土时跑浆,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后浇带两侧局部混凝土的坍落度要相对较小些,既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与周边混凝土一致。待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将钢筋楞条抽出,而铅丝网可留在后浇带内。
4 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1)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后浇带内的钢筋规格、尺寸、形状、数量、间距、搭接长度以及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一般后浇带都设置有附加钢筋,施工过程中容易遗漏,应作为重点检查。后浇带内钢筋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钢筋锈蚀在所难免的,故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表面颗粒或片状锈蚀层进行除锈处理;若出现被踩弯或压弯变形的钢筋,应及时进行矫正处理,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
(2)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浇筑前,其两侧结构I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钢筋断开的位置应尽量相互交错在后浇带的两侧面,以利于再连接时接头位置错开。待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采用焊接方法,将两侧钢筋连接起来,其搭接长度应大于10d,并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3)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部分结构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应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太大,不至于影响结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内的钢筋一般可考虑不断开。
(4)墙体后浇带两侧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结筋,以免钢筋骨架偏位;保护层垫块应挂到位,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
(5)对于板的上层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并在上层筋下方设置φ10钢筋马凳,马凳长度为700~900 mm,其间距视主筋直径和间距而定,一般为1.0~1.5 m,以防止被踩踏变形和移位;在下层钢筋下放置砂浆垫块,其间距为1.0 m,要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防止其移位变形。
5 施工缝处理措施
(1)对采用铅丝网模板的斜面施工缝,当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初凝时,用高压水冲洗,将其表面的浮浆清除,露出粗骨料,待混凝土终凝后将铅丝网拆除,并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的表面。
(2)对于采用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待混凝土终凝后将模板拆除,并及时用人工将施工缝表面凿毛处理。
(3)对于施工缝表面的蜂窝、孔洞应及时进行修整处理。
6 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对于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为了防止基坑积水和泥浆流入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端用实心砖砌筑240 mm厚挡水墙,其高度稍高于底板面,挡水墙内外两侧面抹防水砂浆。
(2)为了防止施工用水和雨水流入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板面上,距后浇带边500 mm处,用砖砌筑100 mm宽、100 mm高的挡水带。
(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面用旧木模板封盖严密,防止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和砂浆污染钢筋,造成在后浇带内堆积大量堆积杂物,并保护钢筋不被踩踏变形。
(4)对于地下室外墙的竖向后浇带,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采用实心砖砌筑240 mm厚保护墙,其高度稍高于地面,为了防止建筑垃圾和泥浆落入后浇带内,以免日后清理困难。
(5)为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方便清理,后浇带的沟槽应向两侧做泛水,并在后浇带排水端头部位砌筑集水坑,用于清理后浇带内的垃圾和积水,两侧集水坑的积水一定要及时抽进,保持后浇带内无积水状态,从而降低钢筋锈蚀程度。
7 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1)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间应根据结构变形缝的类型而确定,伸缩后浇带视先浇筑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一般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2~60 d进行;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一般在主体工程完成并经沉降观测结果判定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根据后浇带预留位置,应自下而上,依次逐层进行后浇带封闭施工。
(2)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微膨胀型的混凝土,以免混凝土收缩造成新旧混凝土粘结不牢;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都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3)在后浇带施工前,先把覆盖后浇带的木模板和枋条拆除,并将后浇带内的混凝土浮浆、垃圾、杂物及积水清理干净。
(4)将后浇带两侧的松散和不密实的混凝土、石子凿除,并用高压水将其表面冲洗干净,保持湿润24 h,并排除后浇带内的积水。后浇带处贯通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确保钢筋表面无锈斑和油污。
(5)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时间就适应延长,保证混凝土浆体能与原混凝土接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6)后浇带浇注混凝土顺序,宜从一端往另一端分层斜面推进,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折水排出,流入后浇带端部的集水坑,同时用抽水泵及时抽出,避免后浇带内积水,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 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7)对采用铅丝网模板的斜面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铅丝网模板因浇筑厚度较大,铅丝网模板人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其变形或移位,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动棒与铅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施工缝处水泥浆流失严重,应控制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一般距离控制在400~500 mm范围内。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8)为保证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抹压技术,防止施工缝处及板面出现裂缝。
(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状态,一般正常气温下每天浇水不少于2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
8 结语
建筑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整个建筑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
摘要:文章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针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主要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施工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后浇带,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义,李灿峰.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7.建筑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 篇七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054-0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技术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1 后浇带法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2 施工工艺
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 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3)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 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4)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 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3 施工要点
1)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5)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6)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7)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8)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4 后浇带法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支撑。作为超长建筑的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少于相应的天数,作为高层建筑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施工完后再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整年。由于一些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时这些梁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并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同样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由于设置了后浇带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承变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为避免这些梁板挠度过大或出现裂缝,同时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应对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2)后浇带浇筑前的技术措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干缩变形导致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对此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止后浇带产生裂缝。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后浇带的形式按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网不拆除不需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杂物,并用压力水冲洗。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接缝处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以求密实。待后再抹压收光,浇筑后应避免振动和冲击,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或比主体混凝土强度提高一至两级,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内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5 结语
总之;对于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位置,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对于大体积、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可涂刷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表面凝结, 保证冲毛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正庭,严捷编.混凝土结构实用构造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7:45-52.
8.后浇带 篇八
地下室外墙
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技术 施工总结
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是依据水浮力、水土压力、地基反力、建筑物荷载等,对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实施超前止水的一种防水做法。
(一)技术特点
2.0.1 后浇带处采用混凝土导墙超前止水,导墙外侧与地下室外墙模板一体施工,构造明确,施工简便,导墙内侧模板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缝处理一次成形,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0.2 导墙中部采用留设聚苯泡沫填充伸缩缝及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在达到导墙超前止水效果的同时亦保证了后浇带处一定的收缩变形能力。
2.0.3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前于导墙内预埋螺栓以作单侧模板拉结用,保证后浇混凝土室内部分与先浇墙面平整一致。
2.0.4 地下室外墙防水层、保护层及室外回填可一体化施工,避免受到外墙后浇带干扰,保证防水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地下室内砌筑装饰工程可同步进行,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
(三)工艺原理
参考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做法,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先浇筑一段200厚的配筋混凝土导墙,以达到外墙超前止水效果,并为外墙防水提供完整的基面
9.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 篇九
关键词:后浇带;混凝土;沉降;裂缝;施工缝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1-01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简单的使用功能了,常见的、规则的、陈旧的结构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大、长、杂以及形状各异的特殊建筑结构。尤其是造型独特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但外形要求独特,室内空间也越加青睐于超大的整体性空间。这种情况又不便于存在那种长期的变形缝。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思路和新办法,施工中采用一些新技术。施工后浇带作为缓解不均匀沉降、不同变形和压力的施工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青睐。本文将着重描述施工后浇带的定义、用途、做法以及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可以充分的看出施工后浇带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施工后浇带的定义
人們为了避免受限于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收缩而造成的有害缝隙,遵从于设计、施工的规范要求,在土建结构(这里一般多指,基础的底板、结构梁和墙体等结构构件)的适当位置设置的临时的施工缝隙。这样一来施工后浇带就会把建筑结构临时的分成很多个部分,等到建筑结构内部经历过收缩并达到一定的时间后,施工人员再将此处缝隙位置利用混凝土将其浇筑好,使两侧的结构通过施工后浇带连接为一个整体。工程界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这一地带称之为施工后浇带。
二、施工后浇带的用途
施工后浇带的用途有很多种,但一般在建筑结构中常出现的施工后浇带,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被主要分成三大类:
(一)第一大类:为了缓解钢筋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变形而留置的施工后浇带,通常用在大体积的混凝土中,将其分段施工,这种施工后浇带叫做后浇收缩带。
(二)第二大类:为了缓解建筑结构的沉降差异而留置的施工后浇带,通常用在低层裙楼与高层塔楼之间,将两种情况的基础和结构分成独立的两部分,这种施工后浇带叫做后浇沉降带。
(三)第三大类:为了缓解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而留置的施工后浇带,通常用在施工温度较高的地区或时期,防止连续施工混凝土温度应力集中也将其划分为多个分区,这种施工后浇带叫做后浇温度带。
三、施工后浇带的做法
(一)施工后浇带的尺寸要求:既然叫做施工后浇带,必然是一条狭长的条状地带。一般情况下其长度并没有具体要求,宽度如果在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一般取大于700mm而小于1米的一个值。请注意,在选定施工后浇带的宽度时,不可过于随意,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具体构造情况,同时也还要兼顾利于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二)施工后浇带的常见形式:显而易见直缝不利于施工后浇带的连接牢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不要将施工后浇带做成通长的直缝。在设计过程中施工后浇带的形式受限于建筑工程结构的不同功能,一般企口缝常用于建筑工程的基础和结构梁中,斜缝常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板上。
(三)施工后浇带位置的钢筋设置:作为施工后浇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虽然在施工后浇带的位置,混凝土是后来浇筑的,但是在施工后浇带的位置钢筋必须是一直贯通的,并绝对不能断开。只是暂时不浇筑此部分混凝土而已。在施工过程中此位置的钢筋由于暴露在外,特别容易被破坏或锈蚀,尤其要保护好此位置的钢筋,发现断裂时在填筑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前要提前连接好,保证足够的拉结强度。
四、施工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施工后浇带时,需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来设计,规范设计的尺寸、留置的位置、施工的方法和施工的时间等,不可大意。
(二)要保证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密实度,严格遵照设计说明以及设计图纸来施工,不允许有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的情况发生。更不能为了走捷径而忽略必要的施工工序。做好过程控制中的跟踪检查。
(三)不可破坏施工后浇带位置暴露的钢筋,在施工后浇带的周围必须设置保护装置,将两侧已经浇筑完好的钢筋混凝土用适当的材料遮盖,同时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浇带位置的钢筋被破坏或污染。
(四)在填筑施工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前,清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去除缝隙中的垃圾,清扫两侧的混凝土表面,清扫后用工具将两侧的浇筑完好的混凝土表面凿成凹凸不平的毛面来增加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力,再次清理,洗刷并润湿两侧表面,要做足一昼夜的润湿工作,防止表面干燥。为了更好的提高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已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通常会在浇筑前在原有混凝土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净浆水泥。
(五)在浇筑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时不能选择等于或低于原有结构的强度的混凝土,需高于原有的结构强度一个等级。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做养护保持表面湿润,时间上控制在半个月以上。如果不能保质保量的养护好,就会增大新旧混凝土的交接面以及浇筑混凝土的表面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六)留置的施工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在无特殊的设计说明下最少28天以后方能浇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此时间隔还可以适当延长。
结束语
考虑到施工后浇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况且施工后浇带的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又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工程成本和使用安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应重视施工后浇带,合理设计并合理施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建设主管部门也要以规范来约束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使之越发趋于规范化和具体化。同时还应该加强工程监理、检查和监督,以确保施工后浇带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创造更多优质的精品建筑。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吴锡华.建筑物后浇带设计施工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1.
10.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篇十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措施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工程具体条件, 保留一定时间, 在此期间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完成, 再用比原结构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它是一种砼刚性接缝, 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 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不好, 易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事故, 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根据以往积累的施工经验, 笔者详细地介绍后浇带施工方法。
1 基础后浇带处垫层的处理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 宜将后浇带处垫层降低50~100 mm, 并应每间隔50m 设置一处积水坑, 以方便处理施工缝、清理垃圾和排除雨水或养护水。
2 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设
施工后浇带的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快易收口网模板或铅丝网、钢板网隔断, 并按规定做成企口形式, 也可以采用木模隔断做法, 但是由于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 木模缝隙较大, 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木模同钢筋之间缝隙的处理。不可不支模而留成自然槎, 以免影响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
3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
(1)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要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变形, 出现尺寸偏差。
(2) 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应特别注意分层厚度、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和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采用Φ 50 振捣器时不小于40 cm;采用Φ70 振捣器时不小于50 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 垂直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宜采用钢钎捣实。
4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1) 采用快易收口网垂直施工缝, 可在混凝土初凝后, 用压力水将模板表面冲洗干净, 不必拆除模板。
(2) 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 用压力水冲洗, 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 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 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3) 采用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 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或用高压水冲毛。
(4) 对施工缝处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要用人工凿毛或使用凿毛机处理。
(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要用喷枪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
5 后浇带的防护
(1) 为防止地下水浸入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 在基础后浇带的两端应增设临时挡水墙, 挡水墙的高度应高于底板, 墙的两侧抹防水砂浆。
(2) 为防止后浇带周围施工用水或雨水流进后浇带内, 应在后浇带的两侧500 mm 左右的位置处, 用砂浆做出宽50 mm、高50~100 mm的挡水带。
(3) 为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污染钢筋、防止后浇带内钢筋被踩弯或压弯, 在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 后浇带的顶部应用木板、模板或铁皮遮盖, 并在四周设置临时栏杆维护。
6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1)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有所不同, 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应在42~60d以后浇筑;而沉降后浇带应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2)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 施工缝须经认真洗刷、凿毛, 松散混凝土、石子要彻底清除, 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保持湿润24h, 并排除积水。
(3)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刷一层素水泥浆。
(4) 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 膨胀混凝土的膨胀率应在0.035%~0.045%, 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高于两侧混凝土一级。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现行通用水泥国家标准, 不得使用硫铝酸盐水泥、铁铝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 (水泥、膨胀剂和掺和料的总量) 应不少于350kg 水胶比不宜大于0.5。混凝土可以选用C E A 混凝土复合膨胀剂、Y S-P N C 型混凝土膨胀剂、VEA-H 低碱混凝土膨胀剂或UEA-H 低碱混凝土膨胀剂配制, 同时宜掺入早强减水剂。选用的外加剂产品必须满足建材行业标准JC476-2001 和GB50119-2003 规范的要求。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5%, 一般掺量为10%~12%。其他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也应通过试验确定。
(5) 后浇带接缝处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认真振捣, 确保密实, 待1~2h后再抹压收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振动、冲击。对于大面积板面混凝土, 表面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混凝土硬化后宜采用蓄水养护, 也可以用湿麻袋或湿草袋覆盖,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对于墙体等不易保水的结构, 宜从顶部设水管喷淋, 拆模时间不宜少于3d, 拆模后宜用湿麻袋或湿草袋紧贴墙体覆盖, 并浇水养护,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冬季施工时, 混凝土浇筑后要立即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 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对于墙体, 带模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7 施工注意事项
(1) 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后浇带处模板, 必须保证形状、位置正确, 支设牢固。沉降后浇带高层与群房之间会产生沉降差异, 施工时宜在主楼和群房间预留适当的高差, 以便后浇带两边楼面标高接近平齐。
(2)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后, 要派专人掌握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 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毛处理。
(3) 由于一些跨过后浇带的梁板被后浇带断开, 造成这些梁板在该跨受力发生变化, 因此, 上述梁板的支撑要保留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自上而下逐层拆除。
(4) 后浇带最好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避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因收缩而开裂。
(5) 施工后浇带中膨胀剂掺量要有专人负责, 误差不大于0.5%, 并且要与其它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掺入膨胀剂及减水剂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30s~60s。
(6) 后浇带混凝土要在温度较低时浇筑, 以免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7)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漏振、欠振和过振。
(8) 在后浇带混凝土终凝前, 要用人工或机械多次抹压, 防止沉缩裂缝的产生, 以免影响外观质量。
8 结束语
后浇带的施工范围日益广泛, 从使用的构件位置上看, 可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从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形体上看, 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 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 虽不存在沉降问题, 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 因此, 后浇带的施工问题也必然引起高重视, 对后浇带在其他部位的应用 (如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地面) 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 (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后浇带】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