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共8篇)
1.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篇一
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的思想来自著名的PDCA循环,也叫戴明循环(Deming cycle, Deming Wheel),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美国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后来,美国另一位著名的统计学家戴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2)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3)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复,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从以上可以看出,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又逐步地被人们应用到绩效管理中。在绩效管理中,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PDCA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并进一步改进,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使绩效管理有质的飞跃,才可能完善每一项工作。
对于如何进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尽管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绩效管理进行的定义有差别,但有几个关键点却是一致的:一是均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二是绩效管理都是从建立公司的目标和计划开始的,三是需要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四是用评价所得的结果指导公司绩效的改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使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创造好的业绩,成功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绩效管理的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无论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者和员工的角度,绩效管理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目标是被分解到了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企业的目标是由各个部门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来支持的,因此,企业就不可避免地关心以下这些问题:
1、企业需要将目标有效地分解给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并使各个部门和员工都积极向着共同的企业目标努力。
2、企业需要监控目标达成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阻碍目标有效达成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企业需要得到最有效的人力资源,以便高效地完成目标。一方面,通过人员的调配,使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增强组织的整体实力。绩效管理正是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管理者承担着企业赋予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管理者都是通过自己带领的团队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11,12],管理者都渴望自己在管理上取得成功,因此:
1、管理者需要将企业的目标传递给团队中的员工,并取得他们对目标的认同,以便团队成员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为这些目标不是通过他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团队中的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2、管理者也需要告诉员工自己对他们的工作期望,使员工了解哪些工作最重要,哪些工作员工自己可以做出决策;管理者也需要让员工知道各项工作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三)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在绩效管理中通常是以被管理者和被考评者的角色出现的,考评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当员工理解了工作的内在需要后,就会发现绩效考评与管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员工在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更多的高级需要有待于满足,每个员工内心都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绩效,了解自己的工作做得怎样,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首先是出于对安全和稳定的需要,避免由于不了解自己的绩效而带来的焦虑。
2、其次,员工也希望自己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3、另外,员工也需要了解自己目前有待于提高的地方,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更加完善。员工希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员工特别需要通过绩效管理
来了解和提高自己的绩效,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发展,以提高自己的胜任能力。
(四)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供了一个规范而简洁的沟通平台。绩效管理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自上而下发布命令和检查成果的做法,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定期就其工作行为与结果进行沟通、评判、反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开发,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与激励,客观上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十分实用的平台。
由此可见,绩效管理不管对企业的发展还对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不管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认真对待绩效管理。
三、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绩效管理传入中国,曾一度掀起绩效管理热潮,被众多企业热衷和追捧,可是大多数企业引入绩效管理后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流于形式,非但没有起到激励员工、提升绩效的作用,反而引起员工的不满,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次“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十大困扰”的调查中,“绩效考核”排在了第一位,可见绩效管理是职业经理人普遍难以应对的问题。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
(一)房地产业的特性
房地产业具有专业性强、风险大、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工作关系复杂等特点。房地产开发经营从土地获取、三通一平、设计与前期准备、建筑安装施工、销售实现以及物业管 理等活动中,无一不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从行业特点来看,一方面,房地产业具有发展不平稳、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变现难度大、风 险高等特点;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又明显具有社会责任重、环境影响程度高、受政府政策影响程度高、与相关行业联动性强等特点。而且,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多数是以项目型为主,牵涉专业多、工程节点多、预决算体系效率低、工程周期长、工程过程变化多、价值创造难评估、库存材料由于工程的原因计算难,造成成本评估困难,直接造成企业经营绩效难以衡量和把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度过了纯粹的利润追求阶段,房地产企业开始了由“资金密集型”向“人才密集型”转化的过程,长远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优秀房地产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建立能够反映房地产业与房地产企业特点,兼顾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非常有利于经营管理者规范其经营行为,有利于对企业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定期和不定期的绩效评价,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调整确定发展战略,有利于发现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 行改进优化,无疑是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目前房地产业的绩效管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个房地产企业所处的区域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管理状况也是参差不齐,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重视、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相互之间差异很大。相对发展比较成熟的公司,能够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入实施了绩效管理手段,比如:万科等公司目前采用了先 进的 BSC(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方法,金地采用了计划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手段,更多的公司吸收应用了目标管理的办法。而众多的国内其他房地产企业目前基本没有实行绩效管理,那些实行了绩效管理的房地产企业,也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绩效考评当作绩效管理。许多企业的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评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只不过叫法有些差异,没有真正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就算是目前政府实行的所谓“绩效工资”也基本如此,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评有着明显差异:
(1)概念层面: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考评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2)地位不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3)绩效考评是事后考核评价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评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绩效管理和公司战略的关联度较低,基本上以公司业绩为基础,忽视了考虑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
2.、考核指标体系结构化不足,不同管理层次和专业职能的员工的分类指标缺乏,对工程技术类、行政类人员以及不同管理层次员工绩效目标设计不够到位。
3、重视员工的短期工作业绩,忽略工作潜能、态度其他方面,绩效评估沟通反馈机制不尽完善。
4、绩效结果强调与薪酬利益挂钩,在员工发展方面的应用不足,尤其是在追求绩效改进、培训设计方面不甚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而多数出自企业自身。
1、房地产业起步比较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滞后、管理者的观念没有转变、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企业员工的素质水
平参差不齐。
2、没有预算体系或预算体系不健全,财务核算不准确,绩效考核缺乏数据支持和依据,从而造成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
3、没有清晰的职务和职位体系,在绩效指标设计时,核心职能职责的来源就不清楚,岗位的指标的体系就可能存在缺失的现象,从而造成绩效考核的片面和失准。
4、没有规范的薪酬体系,在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时,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由于房地产的项目特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任务不同,考核指标体系具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企业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国外先进绩效管理方法;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身能力不够;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 “中庸之道”影响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等问题。
四、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房地产企业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笔者以为可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更新观念,使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对绩效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观念问题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最大的障碍和绊脚石,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加强全员的绩效意识,改变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仅是指绩效考评,它是一个不断闭合的的循环管理过程,是一个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薪酬、奖金、晋升或降职只是绩效管理中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各级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
(二)高层领导必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绩效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大事,高层领导必须站在改革的最前台,积极的参与其中,给予人力资源部门充分的领导和支持,让管理者和员工都能看到这种关心和支持,都能跟着行动起来,共同去做好这件大事,直至成功。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管理系统,企业要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就必须建立起绩效管理的支撑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在构建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
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建立完善职位体系;
2、进行工作分析,完善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
3、建立完善薪酬体系;
4、建立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5、进行流程规划和优化,确立公司权责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
6、公司战略理清和战略计划分解;
7、公司层级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8、部门层级绩效指标体系分解建设;
9、岗位绩效指标体系分解建设;
10、绩效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建设完善;11绩效管理体系实施。
(四)提高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在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绩效管理过程的顾问和咨询师,不仅要设计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框架,还要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规章、制度等进行设计,为其他部门的员工提供咨询帮助等等。人力资源部门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基本知识、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要站在管理的前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掌握。
(五)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将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总之,要想使绩效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就要以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标准为基础,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设计,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规范、完善,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光明!
房地产企业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专业化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要求重视业绩并关注员工工作态度和能力的考核,针对该特点,指出其员工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切实有效的房地产企业员工绩效考评。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经营特点员工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指针对企业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和人员素质等决定现有的绩效考评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激励竞争之中,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实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房地产企业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经营管理,特点有开发经营难度大:投入资金多,土地垄断程度高,进入门槛高;施工周期长;销售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流动性差;政策性强,政策风险大。依据业务种类、专业化程度、以及规模、发展战略,房地产企业可以分成战略多元型、战略专业型和专业项目型三类。战略多元型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 重视工作分析与设计、员工的培训、薪酬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方面;战略专业型企业立足稳中求发展的战略‚ 重视每一项工作任务;专业项目型着眼于短期项目盈利‚ 重视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但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福利制度等认识程度不够。
二、房地产企业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建筑施工、物业管理、实业投资为一体的集团性房地产企业,其员工绩效考评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考评关注短期利益与财务指标。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只关注项目销售情况和资金回笼状况以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在设置战略目标与绩效指标时,更偏向于采用短期的财务性指标,而忽略长期的非财务性指标。
2.不同岗位的员工考核无差异化。房地产企业的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建筑施工、物业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包括各种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制造过程的生产人员、流通过程的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其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差异大,目标各异。但房地产企业发展太快,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未能配合企业的发展,岗位设置随意性大,无明确岗位职责,更谈不上依据岗位职责与员工素质进行绩效考核。
3.绩效反馈机制缺失,薪酬激励制度与绩效结果相关度低。缺乏沟通导致员工对考核内容和程度不了解,考核后缺乏有效反馈导致员工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绩效信息交流存在严重不对称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成效不高。企业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甚至走向极端:根本不用,造成宝贵的绩效资源浪费;或者滥用考核资源,凭借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威慑、严厉惩罚,而不是激励、引导、帮助和鼓励员工改进绩效。
研究表明房地产企业优秀员工的流失与其员工满意度低以及缺乏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相关。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考核等制度都是一种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充分与薪酬体系相挂钩,未能产生应有的激励效果。当利益驱动机制没有与员工的期望相符时,便容易引起员工的流失,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对策
1.岗位分层分类。对涉及不同素质与技能的员工,根据被考核者工作特点和性质的不同,把这些岗位分为高层管理序列、中层管理序列、业务序列、技术序列和支持序列等类别。业务序列指随公司开发或建设项目存在而存在、随项目结束而取消的岗位。技术系列指工作需要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独当一面的岗位。支持序列指辅助性或为业务、技术序列岗位提供服务的岗位。
2.依据BSC设置KPI,关注长期指标与员工能力。设计基于业绩、能力及岗位重要性的考核指标。不同岗位序列的考核内容都分KPI指标,态度指标和能力指标,它们所占比重依其岗位序列各异。
(1)KPI指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设置思想,从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其次找出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制定公司的工作目标。再按照MBO的思想把公司的各个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成为部门目标,从中提炼出部门的KPI(关键业绩指标)。最后,通过部门主管与岗位任职者沟通商定,落实不同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半年考核一次。
(2)态度指标。工作态度是被考核者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作风以及努力程度。主要包括敬业、责任感、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等主观评价项目。此项目由上级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绩效每半年考核一次。
(3)能力指标。主要考核员工在岗位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根据被考核者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参照能力考核标准,对被考核者所担当的职责与其能力匹配程度做出评定,每年考核一次。
部门岗位序列分类及考核内容权重举例如下表。
3.建立有效薪酬激励机制。把员工绩效考评结果作为晋升或奖惩的根据,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挂钩:
(1)月度绩效工资。绩效结果按标准折算为绩效系数,在绩效基数上乘以该员工绩效系数,计算其月度绩效奖金。
(2)年终绩效奖金。年终绩效奖金与公司的效益、项目效益相结合,还与个人年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充分地体现分配制度的员工内部公平性。
(3)晋升与调整。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考核中KPI指标达到优秀并具备潜能的员工列入职位晋升候选人名单。而对KPI和能力考核等级均不理想的员工,可考虑调整岗位或降级以达到警示作用。
我国房地产市场运作经营异常复杂,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也迅速提高,其员工绩效考评应根据各岗位职责与要求区分出不同的岗位序列,关注公司的长期目标、内部运营目标,以及员工能力设置考核指标;最后建立与绩效考评结果紧密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保证内部公平性,留住优秀的员工,激发员工的优秀工作业绩。
2.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篇二
1. 绩效管理认识失误。
不管从“绩效管理的目的”, 还是从“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 或者从“绩效管理所起的作用”角度来看, 我国企业关于绩效管理的定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调查:绩效管理的目的, 75%的企业认为是“薪酬与绩效结合”, 29%的企业认为是“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 20%的企业认为是“改变企业的组织文化”;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 59%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参与制定, 17%的企业一般员工参与制定, 11%的企业大部分员工未参与;绩效管理的作用, 61%的企业认为能够传递公司战略, 34%的企业认为能够推动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 21%的企业作为奖金发放的依据。
2. 绩效管理过程中, 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及其心理需要。
管理的对象是人力资源, 尤其是知识型人力资源, 它作为企业乃至社会长足发展的主要资源, 有着不同于财力、技术、物资、地域等资源的特点。因为人具有思想、感情, 具有主观能动性, 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能够能动地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由于对人力资源特点的忽视, 很多企业都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遇到成为限制企业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目的及员工个人目标实现的瓶颈。在组织中, 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员工渴望与组织建立起一种心理信赖关系, 将组织看作发展自我才能的舞台, 以便更加有效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往往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同时, 并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技能、行为和态度是否能支持组织战略规划的实现;在不完全顾忌员工个体的兴趣、能力的基础上, 借助绩效管理提供的信息给予员工相应的指导, 并为员工量身打造开发和培训方案。这一管理过程对管理层与被管理层关系中的各位主体来说, 都不具有为其提供双赢的建设性意义。组织还未意识到要从更具有献身精神和忠诚感的员工所带来的绩效中获利, 员工则能从工作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中获得工作满足感。在实践中,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又缺乏沟通、引导, 缺乏让员工参与其发展计划商讨、制定的机会, 员工在企业中很难找到一条满意的职业发展道路, 不愿意主动地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情感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 不愿意主动地奉献全部智慧以推动组织的发展与成功。
3. 绩效考核的“企业整体”理念缺乏。
由于职责特性决定, 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 其他职能部门协助、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考核工作。正因如此,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了人力资源部的“专利”, 其他职能部门将其理解为被监管, 是惩罚, 是压力。在考核过程中, 采取自我保护的做法。在部门自评时, 给本部门打高分;在部门互评时, 要么采取“一团和气”, 要么进行“相互攻击”, 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 使绩效考核成了企业职能部门的负担, 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因此, 提高绩效考核的“企业整体”理念, 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当务之急。
4. 全员参与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的意识不到位, 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制, 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考核管理中去, 对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 以及个人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或不了解, 考核制度的建立及考核指标的选择没有通过职工大会讨论, 没有建立良好的绩效管理制度, 而是采用较随便的办法;或者因为没有进行全员沟通, 致使设计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与企业的特性和需要脱节;或者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考核方案等, 使绩效考核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实行。
5. 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应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职能, 找出其关键点, 体现出不同特征。但在实践中, 很多企业设计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 没有考虑以上因素。如在考核等级的设计上, 虽然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级, 但由于各等级没有明确的指标说明, 尤其是没有量化标准, 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限, 考核结果除了“优秀”就是“称职”, 几乎没有其他等级, 致使多数人员处于一个“称职”等次, 难以反映职工的绩效差异, 考核结果争议大, 人们对绩效考核的宗旨和目的产生质疑, 未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6. 绩效考评信息沟通不畅。
绩效考核的宗旨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绩效”。目前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沟通不够所致。由于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致使全体员工的参与度不够, 制定的考核指标缺乏可靠依据, 脱离岗位职责, 评价指标不明确, 绩效评价不现实, 考核结果难以信服等, 可见有效沟通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作用。
7. 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结束了, 绩效管理就结束了, 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只进行到绩效考核即告一段落, 各式各样的表格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填写完成后被束之高阁。
3.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绩效;绩效考核
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不断发展,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越来越重视。纷纷引进各种绩效考核体系,以求全面评价和提高员工绩效,达到改善管理的目的。出发点固然很好,但是结果却有些事与愿违。绩效考核就像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会促进目标的达成,全面提升绩效。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使企业原本和谐、稳定的氛围受到破坏,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针对企业中每一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运用某种科学的方法,对其工作行为、工作业绩以及对企业的贡献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基础,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往往会产生员工行为或心理不接受绩效考核结果,甚至对绩效考核者表现出反感情绪;绩效考核后员工绩效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甚至表现为下降;绩效考评实施后,员工之间出现了不信任感等现象。
那么产生上述现象的问题是什么呢?归纳下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考核者心理与行为上的错误
考核者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时,会不自觉、下意识地出现各种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错误举动,这类错误一般包括晕轮效应、隐含人格假设以及近因性错误等。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当考核者对一位员工的总体印象是以该员工某项具体的特点,如相貌、聪明或某个事件作为判断基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以点盖面;隐含人格假设就是当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就对被考核者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比如是一位敬业者或者是一个偷懒的家伙,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就会“戴着墨镜看人”;近因性错误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正常的记忆衰退,人们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记忆犹新,而对远期行为逐渐淡忘,如果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之后进行绩效考核时,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就更多地受到近期表现的影响。
2.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不适宜
目前,可以选择的业绩考核方法和考核技术有很多种,如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等级鉴定法、目标管理评价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方法适用于分配奖金的,但是却很难让被考核者认识到自己其他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欠缺,而有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可能非常适合利用业绩考核结果来指导企业制定培训计划,但却不适合于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
3.考核者态度倾向于极端化
在实际工作中,对那些没有量化标准的因素(如主动性、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等)进行绩效考核时,考核者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两种不良倾向:过分宽容和过分严厉。也有的考核者采用“和事佬”原则,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集中化处理,不敢拉开差距,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大同小异,难以真正识别出员工在业绩、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一种倾向就是过分追究员工的失误和不足,对员工在能力、行为和态度上的不足过分放大,简单粗暴地训斥、惩罚和威胁绩效考核不佳者,使得员工人人自危。
4.考核结果无反馈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暗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据,仅凭考核者意愿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引起比较大的争议;第二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勇气。
5.考核过程的形式化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问题,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每位员工内心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管理当局的一种形式主义,每年必须的走过场,无人真正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6.绩效考核标准模糊化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形式。以欠缺的标准或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模糊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三、解决的对策
要减少考核中误差的产生及问题的出现,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準备
考核者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考核标准尽可能准确、明了,尽量使用量化等客观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选择正确的考核方法
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一定要根据考核的对象、目的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最有效的考核方法。
3.选择适当的考核周期
4.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篇四
--以北京市热力集团为例
一、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评估,是指考评主体针对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所承担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考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价值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一个过程[1]。换言之,所谓绩效考核就是管理者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希望通过绩效考核确认员工的绩效水平,并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各种合理运用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即绩效考核是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在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
(二)绩效考核的作用
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对企业业绩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会有效地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使强者赢得更高的地位和利益,使弱者有压力和向上的动力,最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绩效考核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且能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二、北京热力集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热力集团公司简介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京能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首都基础设施行业的骨干企业,2000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是1958年8月成立的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1974年1月改建成立了北京市热力公司。是北京市政府投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拥有多个分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截止至2014年底,公司职工总数8000余人,固定资产净值220亿元人民币,供热面积达到2.23亿平方米,管网长度1400公里,热力站总数为3277座。北京热力集团担负着全市8座大型热电厂、3座尖峰燃气供热厂和12座自营供热厂热能的生产、输配、运行与管理;负责党中央、国务院、驻京部队、各国驻华使馆、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机关、大型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采暖、生活热水和部分工业用热。
(二)北京热力集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北京热力集团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追溯热力集团的绩效考核体系可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1958至1974年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即按照产品经济方式组织社会再生产。在这种环境下,煤气热力公司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目标和使命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执行上级指令:一切生产要素,人、财、物都纳入计划分配,人员的管理基本沿袭战争年代的方式和做法,从中央到企业,自上而下,职工分两个系统管理--干部和工人,从组织上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职工的收入采取职级管理制度,每年分单位按1%确定职级晋升的人数,职级晋升人员的确定主要考虑工作年限和工作性质,中层领导干部的收入与普通职工的待遇相同。这种管理制度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干部职工收入没有分开档次,因为职工基数大,增长职级职工的比例小,所以大多数职工没有增长工资的资格和机会,主要还是以平均分配的方式为主。二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这种分配体制下,造成的结果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干与不干没区别,工作成果好与坏也没区别,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低,普遍存在消极懈怠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方式。
(2)改革开放以来(1974年至2000年北京市热力公司):
从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原有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热力集团与全国的大中型企业同步,依照中央精神,以自主经营责任制的方式,确定企业经营权力、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确立企业与职工的经济权益与经济责任关系。由于自主经营改变了原来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方式,即原来的行政权力约束变为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约束,与此相应的把工资、资金与责任挂钩,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在这种条件下,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主要考核各基层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并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情况进行考核,为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提供依据,这就是经济责任考核。这是一种按承包经营责任制方式建立起来的职工考核职能。这种粗放型的考核职能并不能真实、全面地体现出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科学的、规范的考核体系。这样的考核虽明文规定了考核标准、考核对象、考核组织者、考核程序、考核方法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内容,但在形式上没有体现考核对象的特点,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客观公正和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3)市场经济初期(2000年至今北京市热力集团公司):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热力集团的自主经营权相对独立,主要根据公司的需求和市场环境谋求发展的空间和策略。由于在市场经济初期,燃煤热电联产的设备相对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热力集团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开始引入“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并将此列入生产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公正合理地解决工资、奖励、晋升、调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其潜能,激发其热情与干劲,创造出成果和业绩,为实现热力集团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出努力。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经过深入改革已经发生了而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考核制度的改革:
目前热力集团绩效考核主要内容分为日常工作和列入集团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部门间协同情况2个方面,并采取分和季度的百分制进行综合评分。
部门目标考核总得分的权重为:部门自评分占40%,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评分占50%,企业评分占10%。计算方法为: 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总得分=部门自评分×40%+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评分×50%+企业评分×10%。
季度考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对部门进行季度目标管理考核评分,部门季度考核的分权重为:主要领导评分占40%,业务主管领导评分占40%,其他领导评分占20%。对于部门的考核从以往的主要领导评分,变为多层领导共同参与考核,能够更客观的评价部门的工作成果、协调配合能力等。由于热力集团主营产业是负责全市的供暖和供热工作,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工作重点是保障供热,提供供暖服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这是设备检修、保养、排查隐患和收费工作,所以把考核按照季度划分不但更为合理,而且增加了针对不同工作阶段的考核点,便于加强管理力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绩效考核主要由原来建立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基础上,转变为建立在具有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方针目标基础上。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态度、工作业绩、廉洁从业等四个方面。考核评分采取百分制,其中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为15分、工作能力和态度考核为30分、工作业绩考核为55分。廉洁从业为扣减得分项。个人考核与部门考核同样分为考核和季度考核。
计算方法为:
个人考核得分=思想政治素质得分+工作能力和态度得分+工作业绩得分-廉洁从业扣分。个人违反廉洁从业行为规范被一票否决的,个人考核得分为0分。
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评定为不能胜任工作,部门负责人应提出对其安排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的建议。热力集团还规定连续出现两次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可依据《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改变标志着热力集团对个人绩效考核方法有了本质的变革,该管理办法需要主管领导对企业需要的四点员工素质进行考核,最明显的是对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专项考核,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工作能力和态度”是指包括业务知识水平、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此举有效的激励员工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业务知识水平与绩效挂钩更加大了员工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热情,有效的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服务质量。
(3)热力集团需对公司内各种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即要求全体职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形成完整和科学的体系;这个考核体系中包括系统一贯的考核宗旨和目的、考核组织和考核者。实施动态而持久的考核,推动人才竞争,需要改变过去那种经验式、相对静态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的考核。
(4)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热力集团在提供公平竞争前提下,建立了人才库,职工在公平竞争中,都有晋升、提薪的资格,都有获得奖励、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也会得到更多关注,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自2011年起,热力集团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资金”,奖励在设备技术、管理技术等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这一奖项更激发了部门和职工的创新热情。因此,现行职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已经成为约束、引导、激励、指导和帮助职工为实现热力集团生产经营目标做出努力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相对平均的分配制度。
2.目前北京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与政府关系特殊,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所有或直接、间接控股的经济实体,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2]。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越俎代庖,所有权与经营权统揽于一身;现在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行使充分的经营权时,还被政府委托为国有资产的代表,所有权与经营权始终捆在一起推来抛去。
对于两权分离后的国企来说,为了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必然要求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3]之间,建立一套明确权利义务、权利监控和绩效管理的体系,表现在行使经营权上,政府应当建立授权经营者的职能和管理体系,选择高素质的经营者群体并对他们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政府在改革和建设国企经营者职能和管理体系方面明显显得滞后,在选择、监控和管理经营者的方式方法上还非常简单和粗糙,致使许多国企经营者的素质和行为,远不能达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领导国企面向市场的要求。在调查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有些国企领导素质和责任感低下,造成许多人为的和不应该出现的经营失误,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现象也时有发生,却极少有人为此承担应有的责任和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是普遍存在的经营行为短期化,即注重企业和个人的短期效益,虽然重视企业科技开发、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但是服务质量等保值增值长远能力方面却未能得到的建设和积累。长此以往,企业在市场环境竞争中呈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颓势。国有企业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不作根本性调整,不跟上资产关系的调整步伐,则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全面的,改革也难以获得成功。
(2)绩效考核的“整体协调”理念缺乏
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协助、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考核工作。正因如此,绩效考核成了人力资源部的“专利”,其他职能部门会出现将其理解为被监管,惩罚,压力的现象。在热力集团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和季度考核中分数超过90的人数不能超过本部门人数的20%,在考核过程中,采取了种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大部分部门领导只能按照季度将90分以上的名额轮流分给职工,避免出现矛盾,但这必将削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使绩效考核成了企业职能部门的负担,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因此,提高绩效考核的“整体协调”理念,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当务之急。
(3)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
关键业绩考核指标由指标名称、指标释义、绩效目标、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考核人等一系列要素组成[4]。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明确各个指标的关系、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确定合适的绩效考核者是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计划制定没有依据,忽略绩效辅导过程,绩效考核环节随意性大,绩效结果应用不合理,绩效反馈处理不当。
(4)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企业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未能充分地了解绩效考核,认为它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是管理的目的,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的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及权重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和随意性,仅仅体现长官意志,使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也使政策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热力 集团绩效考核中奖励部分远远大于惩罚部分,规章制度中的惩罚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也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大部分职工的工作态度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算出现过失也不一定能够受到利益上的损失,这严重破坏了绩效考核的严肃性,和整个企业的文化氛围。
(5)绩效考评不能充分进行考核沟通,考核结果无反馈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暗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长官意志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会引起巨大争议。另一种绩效考核无反馈形式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进行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
绩效考核的宗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绩效”。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沟通不够所致。由于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致使全体员工的参与度不够,制定的考核指标缺乏可靠依据,脱离岗位职责,评价指标不明确,绩效评价不现实,考核结果难以信服等,可见有效沟通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作用。
国有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中反馈绩效这一项不够完善。考核结束后,上级和下级的沟通不够,没有进行有效的反馈。企业对考核过程不重视,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被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被考核者也无从申辩说明或进行补充,也无从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样,在企业的考核工作就失去了改善员工工作绩效这个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考核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三、北京热力集团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仍然沿用市场经济初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和手段虽然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对绩效考核的认知度不够
有部分主管甚至高层领导虽然重视绩效考核,但是只把绩效考核看作为一种分配绩效工资和奖励的参照指标,忽略其中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过程。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考核的重要作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简单的工作评价,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利润,而且又浪费时间。一部分领导为了稳定上下级关系,照顾私人感情,或者出于其他的原因,不愿意考评下属人员,不愿意执行绩效考核政策。
(二)考核管理指标不够细致,没有完全的量化
在具体的考核管理指标当中多的还不够细致,没有完全的量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粗放的现象。如果要实现对全体职工的科学化管理,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有细致、量化的指标作为依据。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体系还存在着指标不够细致、没有完全量化的缺陷。如对职工的考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职工 对企业的贡献度,但是在贡献上没有如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降本增效等方面的考核管理,仍然存在考核制度相对模糊,没有量化、细致的缺陷。
(三)考核指标设计不够科学
我认为绩效指标与组织战略、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考核指标没有独立性、针对性及可操性。没有执行PDCA,持续性改善,甚至KPI指标扔停留在市场经济初期的管理模式,该国有企业的尴尬不仅在于组织和岗位问题,而且战略、流程等问题都没有理清,绩效考核的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对个人绩效奖优罚劣的层面上。
(四)缺少对职工工作态度的考核
我想作为职工,必须端正良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够完成各项工作,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缺少对职工如迟到早退、工作态度不积极、上班期间干私活等工作态度上的考核管理。
(五)缺乏绩效考核沟通
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应该有与职工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为职工对考核管理不满意的地方提供申诉和沟通的机会。但是目前热力集团的绩效管理仍然坚持自上至下管理,强制考核的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六)缺乏对职工技术管理创新的激励
企业如果要实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目前热力集团对创新的激励仅仅存在于在奖金发放的过程中,针对难点问题、方案改善提案和重大技术创新上给予适当的奖励,没有把全体职工的技术创新与薪酬分配有效结合,不利于充分调动全体职工不断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北京热力集团公司之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绩效考核管理与企业战略相一致
如果绩效考核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脱节, 就会使企业的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企业中的所有人员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绩效考核管理对于整个组织的重要性。通过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 进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5]。在确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工具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 然后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并对这些指标加以落实,提高个人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绩效。因此,为了中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重视绩效考核管理的作用, 将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6]相联系,把员工的行为引向企业战略的方向,并通过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和绩效激励实现绩效改进,最终实现组织战略。
(二)力求绩效计划的制定合理、规范
力求绩效计划的制定合理、规范,要求: 1.制定程序要科学合理
在制定绩效计划时, 应提倡参与式绩效计划的“双向互动”,既强调“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也强调“自下而上”,是一个让领导与员工共同协调、充分参与的全方位管理过程。领导要清楚地了解组织战略及规划,指导下属层层分解战略目标,每一个员工则应该根据组织战略规划和上级的指导,具体地参与设计自己的绩效目标计划,并与领导达成一致。2.绩效指标设置应强调以人为本 绩效指标应以人为本,即不管是考核指标的设计还是考核体系的实施都要从员工出发,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者运用绩效评价的结果数据是为了影响次级管理者和雇员的行为。正是由于有效地改进组织中个体的行为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就要求我们应更加关注组织中人的特性和行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三)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1.明确绩效考核目标与原则
考核目的应包括了解工作绩效, 考核目标体系的可实施性, 为知人、用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 为岗位变动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为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监督检查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与成效。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方法要科学、考核周期要适当、考核计分要合理,考核过程要规范化制度化。
2.注重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沟通是指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工作绩效相关问题进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反馈、探讨、帮助和沟通,从而促进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合理,促进个人与组织绩效的改进,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形成绩效管理的互动、协调、公开、公正的过程。
结 论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在处在不同的环境,对人员的管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无论是其他国企,还是针对热力集团,在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企业对改革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只有改革才能发展核心竞争力。绩效考核的改革有阵痛是必然的,从管理机制的改变到对新规则的运作,都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作者认为绩效管理体系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面对的困难很多,但必须披荆斩棘,下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改革。热力集团绩效考核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在改革的道路上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遵守绩效考核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将绩效考核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走出阵痛期,使企业管理水平登上新的高峰。
绩效的概念很广,它可以是一个结果,也可以是我们工作的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对待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勤奋等等。可以这么说:只要有目标、组织、工作就必然存在绩效问题,总而言之,绩效就是一切我们想要的东西。
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仅是从本人在国企工作中的体会来对国有企业现状进行的分析,这样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在采取相关措施时遇到挫折,只能通过个人在国有企业中的感受以及简单的市场调查提出相关措施,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在绩效考评实施中存在困难,绩效考核与发展战略相脱节、绩效考核时间僵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参与度不够。容易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标本研究的相关对策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关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林新奇.绩效管理.东北财经大学,2010.3 [2] 刘进.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 [3] 李笠农.探寻新的模式—从所有权到国有资本经营体制的创新.社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 2001-1 [4]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03.1 [5] 何跃美.转型期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12,(03)[6]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14-2
致 谢
5.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五
员工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已在许多企业中运用,几乎所有的企业每年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考核,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达到良好效果的并不多见。相反,在考核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1、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员工绩效考核之所以效果不佳,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分析如下:
1)对绩效考核的定位模糊 很多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之所以达不到良好效果,原因是通过考核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认识。而仅仅定位于一种管理手段,为了考核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会加大员工心理上的负担,久而久之使员工对考核产生逆反心理。
2)领导者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都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有些领导嘴上说重视考核,支持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借故工作繁忙,事务繁多无暇顾及,直到月底或年底才“重视考核”,匆匆进行一些主观考核和评定;或当员工出了问题时就强调考核的重要性,并亲自进行督查,而这样的考核,其效果可想而知。
3)考核者本身造成的偏差 员工绩效考核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考核者本身的偏差问题,这也是导致考核效果欠佳的最直接原因。这些偏差主要有: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居中趋势 ●从众心理 ●相似性错误
●以偏概全 ●过宽偏误与过严偏误
●对比效应 ●个人偏见
在以上这几种情况下,考核者的主观性都太强,有时也很难克服。因此在实际中应尽力避免。
4)考核标准在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考核标准设定的不合理。●考核标准太笼统、不明确。●考核标准的可衡量性太差。
5)考核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往往采用上级对下级进行的单一考核及评定。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级,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喜好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还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6)考核使用的方法不恰当 员工绩效考核使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评级量表法、图尺度评价法、交替排列法、强制比例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定法、目标管理法等。但由于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缺乏必要的了解,选用不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法,也会导致考核的效果不佳。
7)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合理 绩效考核周期的设置一般与绩效考核的目的有着必然联系。多数企业每年都进行一次年终考核,而实际上,从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
8)考核的结果无反馈 为使考核真正有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这是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之一。
但很多考核者缺乏这种反馈意识。一是不懂得考核结果对员工的激励教育作用;二是担心考核结果一旦反馈给员工,会使其产生不满的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在反馈过程中,就考核结果向员工进行说明和解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说明不足之处,并为其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是非常有益的。
9)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地沟通 绩效沟通不仅指绩效考核完成后的绩效反馈,还指在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相互交流、共同沟通以分享有关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员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如何才能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等。
2、员工绩效考核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前提 首先,转变领导者的观念,提高领导者的认识。这里讲的领导者是指企业中的各级领导者,采取的方法是:⑴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代替传统人事管理思想。比如要树立“以人为本”、“用事实说话”、“相互沟通”、“全方位考核”的思想。在绩效评估中还要树立“绩效评估必须强调人的优点”的理念。⑵用现代绩效考核观念代替传统人事考核观念。(见下表)企业领导者只有树立现代绩效考核观念,掌握其目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对员工权利的要求、所处的地位,才会使本企业的考核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⑶全面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 首先,要全面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使其彻底摒弃封建残余思想,努力消除“官僚作风”、“惟我独尊”、“主观偏见”的影响,推动考核工作走向公正、公平、公开的轨道。其次,更新员工的观念,提高员工的认识。在考核上,员工是作为主要承受者来进行的,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是做好考核的基础。然而在考核上,大多数员工都存在这样误区,认为“考核都是针对他们的”。不论考核标准多么客观、多么合理,他们也认为“是针对他们的”,总认为“是在找毛病”、“是故意找茬”,这也是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的根源所在。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懂得考核真正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考核还是满足他们较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今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员工的生活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要求,当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每个员工懂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2)构建现代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基础 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基础。而构建这个体系应把握以下几点:
●企业领导者要全力支持。
●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
●绩效考核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考核标准一定要明确、清晰,有可衡量性。
●引入360度考核方式。(见下图)
“据最新调查,在《财富》排出的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在职业开发和绩效考核过程中,应用了360度考核系统。”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使用360度考核一般是在考核领导和员工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时使用。
联想集团的考核形式也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它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评议,以及自评、部门互评等。评价结果作为对部门负责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⑹选择有效的考核方法 正如罗伯特·巴克沃指出的那样“绩效考评的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关键的问题是你要认识到你所使用的方法的局限性,并尽可能避开它们的缺点”。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特别是主管考核的领导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所使用的考核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然后再结合企业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有效的考核方法。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我认为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考核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彼得·杜拉克提出的,主要是依据企业及部门所设定的目标,来建立其个人的目标,并依据该目标来制定计划,控制工作过程及业绩评估的标准。
在西方,许多大企业都广泛应用。在我国,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将目标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在使用目标管理法的同时,再结合评级量表法、交替排列法、强制比例法、关键事件法等也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考核周期 通常有以下设置方法:
㈠按照岗位职务的高低设置。一般来说,职务层次越高、劳动复杂程度高,对能力、智力和素质的要求也高,相应的业绩考核周期就越长;反之,考核周期就短。
㈡按照业绩反映周期的长短设置。①对于实行目标管理的企业,可以是一年或更长,也可以是半年或每季、每月。②对于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可以将整个承包期作为评估周期,也可以将承包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作为考核区间。③对于实行合同制的企业,可以以整个合同期作为评估周期,也可将合同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作为考核区间。
㈢按照考核的目的设置。①对高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评,每年进行一次。②对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评,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③对一般的员工,可每季度或每月考评一次。
⑻建立健全日常考核记录,坚持“用事实说话” 注重日常原始记录的积累,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使之与最终考核结果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核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⑼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 这里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通知和说服法 这种方法最常用。考核人员根据考核的结果,及时把员工的优缺点都告知其本人,并以实际的事例说明考核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要激励和帮助员工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之处,以促使他取得更好的绩效。
②解决问题法 员工在上级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考评,把重点放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上,使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考绩的目的,不在意结果,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绩效。
③建立持续有效地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考核者应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其次,要重视与员工之间的面谈。面谈是一项技巧性很强、又很经济有效的工作。
3)全员培训,共同提高,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保证 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是关键。一般而言,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企业人事制度的讲解。⑵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⑶考核误区的澄清。考核中经常出现的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居中趋势、从众心理、相似性错误等误区。在培训中应对考核者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以使他们尽可能避免这些误区,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基础。企业的员工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对他们进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训要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考核的目的和作用,使他们消除对考核的误区和抵触情绪,为顺利开展考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是保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乃是未来企业的必然选择。正如彼德·圣洁所称“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学习型组织”。
而构建学习型组织也是考核获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学习型的组织,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员工都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让他们懂得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并为实现整个组织和企业的绩效而努力。
4)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是根本,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是目标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要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全面提高每个员工的个人绩效是关键。
而国有企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这一终极目标,就要通过合法经营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实现经营利润,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起核心作用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因此,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由绩效考核走向绩效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绩效考核,只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忽视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跟进与指导,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将是“动态、持续的绩效沟通”的管理过程,即绩效管理过程。
正如罗伯特·巴克沃指出的那样:“不要将绩效评估或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两者之间是有所不同的,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你只是做绩效评估而忽略管理的其他环节,你面临的将是失败。”
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要适应这种新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绩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过渡。只有这样,才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实现最终的目标。
4、结论
1)解决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是当前国有企业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改变目前企业人力资源效能不高的现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是必然趋势。
6.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篇六
【摘要】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公共部门工作效率,提高执行力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工商企业部门运作良好的绩效考核在公共部门的实践中却困难重重,在考核目的、考核指标、考核效果和整个考核体系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必须从宣传、组织、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狠抓绩效考核分析应用,扎实推进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在各方面工作的应用。【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虽然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在实践中困难重重,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手段,绩效考核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着其他管理措施无以替代的作用:绩效考核具有激励功能,能够鼓舞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不断竞争的工作动力,促进各项公共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绩效考核又具有评价功能,客观评判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突破奖励、用人的困惑,彰显奖优、选拔的客观公正。笔者认为,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视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坚持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考核的目标不动摇;另一方面要正视绩效考核在公共部门的推行实践的困难,把解决实践中的困难作为今后推行绩效考核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方向。
一、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一些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情况来看,虽然各部门所采取的绩效考核措施虽然不尽相同,在绩效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在考核指标的设定、考核流程、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决定着绩效考核工作的成败与效果。
1、绩效考核宣传贯彻不到位。目前,公共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往往把重点放在绩效考核成绩的统计、填表、公布等浅显表层上,对于绩效考核考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并没有详实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向职工宣传、沟通到位。绩效管理的理念也只是被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职工包括一些基层领导并不真正清楚实施绩效考评有什么作用,往往把其视为上级单位控制下属的手段,所以他们往往对绩效考评持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这也促成了一些基层领导对绩效考评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这种状态最终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职工漠不关心,基层领导也只是应付了事,像完成作业一样完成绩效考核部门交办的绩效考评表。
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不合理。从考核目标来看,因为公共部门与工商企业在本质上的巨大差异,如公共部门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其动机在于加强服务,便民利民;而工商企业的目的在于最求“利益”,其目的在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造成了公共部门的某些指标过粗,除经济、税收等部门因岗位性质特点有点明确外,其他行政岗位的考核指标在量化、针对性和完整性上指标过于空泛;或者只重视具体的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基础管理、基础服务工作,与公共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不紧密,绩效考核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绩效考核与职工的实际工作未能实现对接,为考核而考核,无法从深层次上发挥绩效考核作用。
3、绩效考核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公共部门片面追求时髦,强行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没有成立绩效考核综合管理部门,导致被考核部门与绩效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形成先天不足的状况。绩效管理职能奉行“老好人”哲学,在考核上怕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使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流于形式。同时,考核以扣分为主,容易出现做得多、错得多、扣的也多和少做事、分值高的反常情况,打击了尽心尽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体现激励作用。
4、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从绩效管理的流程来看,目前仅停留在考核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和应用管理体系。在结果应用上仅仅是与部门和职工的收入分配挂钩,绩效分析、激励改善、结果应用等工作做的不到位,未抓住绩效管理的根本,绩效考核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时效性等无法评价,导致绩效考核毫无目标和改进措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改革也缺乏数据、素材上的支持。
二、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建议对策
改进和完善当前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从宣传、组织、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狠抓绩效考核分析应用,扎实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强化宣传,提高绩效考核的认同感。绩效考核能否顺利推行,根本问题取决于绩效考核目标的认同。首先要从本部门实际入手,进行深刻剖析,激发职工对实施绩效考核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又要让职工感觉到实施绩效考核能够使职工的能力得到客观的评价、工作业绩得到应有的回报。然后在职工普遍认同的基础上,引导职工积极参与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使组织的意图成为全体职工的愿望,着力在全部门构建任务具体、责任明确、绩效分明、奖惩有据的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职责清晰、工作量化、动态管理、实绩公开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论高低,凭实绩排位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能力、追求业绩的良好氛围。
2、深入调研,提高绩效考核内容的科学性。绩效考核既是衡量部门、职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的一种有形标尺,更是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在把不同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数据时,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必须做到粗任务细化、软任务硬化,坚持定量,减少定性,使考核方法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最大限度控制考核中的人为因素。在制定绩效考核规定时,要充分体现目标任务的科学性。考核的指标要与工作实际、职工能力相结合,既要有一定高度和难度,同时也让职工感到通过努力,勤奋工作,是可以实现自己的追求。同时,要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应当区分重点和一般的差异,在分值的设定上要有明确的体现,重点设高分,难点设加分,一般工作做不好重扣分。再者,要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操作性。在工作的内容、质量,具体指标数据、分值加减的计算,部门工作交叉分类等均需作出明确界定,既要方便考核实施,又要杜绝相互扯皮。
3、明确责任,确保绩效考核制度顺利运行。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正确方向,体现考核的作用,要建立专门的内部考核机构,具体负责考核细则的修订、相关资料的积累和日常考核的督查,实施月查、季考、年终评;要建立机关考部门、部门考职工的分级考核责任制,将考核的责任延伸到中层,将工作的压力传递给职工。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绩效考核责任书的签订、目标的细化分解和完成任务具体措施的制订,并按时完成自查、自评、总结、上报等工作,完善各项考核基础材料。为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要严明绩效考核的纪律,发挥纪检监察在考核中的跟踪监督作用,对在考核中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的一律一票否决,对无资料、台账印证考核的一律不予采信计分,对考核人员碍于情面,放弃职守,不敢坚持原则的,一律取消年终的评先资格和考核奖金,从而形成环环相扣、步步衔接、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4、强化落实,提高绩效考核的贯彻执行力。一项好的制度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关键在于执行。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不仅要求全体职工的普遍认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客观公正。考核的过程一要细致,认真听取部门负责人一年来业务工作、组织建设情况的汇报,了解部门工作的基本概况,同时围绕部门自评,逐一检查与考核相关的台账、资料,掌握考核的依据;二要真实,要对照考核细则,逐项逐条进行评判,看部门完成任务情况、考核自评结果,与职能界定、考核标准、日常掌握是否一致,有无夸大其辞,虚报业绩。要认真辨别台账、资料的真实性,提供数据的准确性,看是日常工作形成还是突击准备,看提供的数据与报表及相关记载能否相互印证,是否准确可靠,以此来保证考核的真实。三要严格,对照标准,该奖则奖,该惩必惩,不搞迁就,不得照顾,同时坚持责任连带、纵向到顶,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业务工作,不论是一般职工还是部门领导,凡涉及一票否决的内容,一律取消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评优资格,一并扣发绩效考核奖。
7.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篇七
一、区别两个概念
国有企业 (State-owned enterprises) , 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 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 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 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绩效考核 (performance examine) 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 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 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很多, 受篇幅所限, 本文着眼于分析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现实中, 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是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 平均主义的思想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这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上面。部分主管甚至高层领导出于种种原因, 要么在思想上不重视绩效考核, 只是简单应付了事。要么为了稳定上下级关系, 照顾私人感情, 或者出于其他的原因, 没有真正执行绩效考核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2、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考核体系作为其中的核心, 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 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指标量化不够细致。一般情况下, 除了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外, 不能量化的考核指标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而出现与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等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客观上造成考核结果的不合理不公正;二是考核过程不够开放透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通常局限于在中高层之间进行, 底层的工作人员往往仅限于填表格、写总结, 没有真正参与考核其中, 过程还不够开放透明, 容易产生一些误会;三是人为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由于被评议者要想被评价好点, 就会出现被评价者为人做事处处小心, 既不能得罪人, 又不能太过锋芒外露, 进而被评价者的创新性被扼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考核结果得不到很好地运用这是一个很现实、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按照本文界定的概念内涵, 绩效考核本身是为了促进提升效率、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然而部分国企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往往并不是出于工作的实际需要, 而是作为一项工作来应付上级检查, 结果到底如何?结果如何运用?没有一个规范的规定或者严格执行, 久而久之, 不仅有失绩效考核的初衷, 也给员工带来不好的影响, 最终成为走过程。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对策
1、强化国企领导重视的观念。国企领导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实施者, 某种程度上讲, 决定了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我们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各种考核制度和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 从管理部门的层面要求企业管理者重视;另一方面, 国企领导自身要破除小圈圈的人情影响, 公开公正公平的开展考核, 真正将绩效考核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体系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发现、评价每位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 以达到扬长避短、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的目的。一是要考核指标易于操作。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真实反映工作人员的价值。二是要科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通过考核, 解决在岗、不在岗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不合理分配, 让工作绩效优秀的员工从企业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激励。三是要考核周期系统化, 平常考核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3、正确使用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应与人才使用相结合,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优秀人才选拨、岗位变动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作用, 形成能力与业绩并重的用人向导。绩效考核与薪酬有效联系机制, 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在企业中的“平均主义”等思想, 通过考核使国企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员工的知识、技能及不足, 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 力求“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的制度。
四、结语
从近几年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应用与发展历程看, 可以预测未来国有企业将更加重视绩效考核,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意完善绩效考核的各项政策, 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玉, 时岩, 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大连石化绩效考核改革成功经验借鉴[J], 中国水运 (学术版) , 2006 (10)
[2]籍丽宏, 浅议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科学之友, 2010 (3)
[3]刘瑞杰,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J], 哈尔滨铁道科技, 2010 (1)
8.绩效考核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 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实施策略;动态考核体系
一、绩效考核研究及实施现状综述
企业人员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倍受重视,“管理出效益、管理就是生产力”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员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理论界和实践中在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上,经历了从单一财务指标到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的多维指标的发展过程;而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理论界和企业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一項尽量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但从目前的考核方法看,定性考核仍占据着主流地位,其考核过程中的感情成分较多,大大影响了考核效果。
目前在企业绩效考核中一般遵循以下的实施程序:
(1)自评。被考评人的自我考评;
(2)互评。在部门内部员工之间进行,偏属主观考评,不记名,相互保密;
(3)上级考评。上级考评要考评所有项目,该考评一般由直接上级进行;
(4)考评沟通。考评结果出来后,考评人要与被考评人进行一次沟通。主要任务是让被考评人认可考评结果,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改进工作。
为使考核过程更具客观性和高效率,国内现在推出了一些绩效考核软件,如国家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开发的“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系统”;上海市研究出一种标准化的领导考评系统,该系统设置了尽职评价模块、绩效评价模块、素质评价模块;上海交大研究开发了领导能力计算机仿真博弈学习和测试系统。绩效考核测评技术己经发挥出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国外看,目前西方各国企业管理模式已进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阶段,在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的选拔、职业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人员绩效考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一套相对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对普通员工以及中高层管理者,都有较为合理的、针对性强、规范稳定、全面有效的评估方法。
二、绩效考核实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上述的绩效考核的发展现状看,考核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是一个趋势。但就相关学者研究分析发现,人员绩效考核的定量化追求并没有达成实质性效果,即考核指标的量化过程仍然有很强的人为参与,以一个不客观的过程为基础得出一个非客观的,但却被认为是客观的考核结果去评估员工,很难真正考出成效,因此定量考核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绩效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定位不明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考核制度的实施,定位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的差异。
绩效考核定位的不明确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目前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大多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只是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考核的实践意义不强,导致员工对考核不感兴趣,管理者也没有创新考核的主动性。
2.缺乏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要有充分的竞争、公平的待遇和完全的激励,没有激励与约束的考核就等于没有考核。
目前企业中的考核大多存在激励、约束与考核制度不挂钩的问题。此外在考核中还有一种状态是:优秀者在考核实施之前就已经预定(即考核的结果在考核完成之前已经决定)。这种现状给员工的印象会是考核制度并不是考核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结果,而是工作以外的东西(比如人际关系)。这样的考核制度都会使得大家忙于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不是工作本身,企业效率必然因此下降。
3.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中至关重要且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这部分绩效指标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通常被称为周边绩效。
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的评价方法是不同的,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在实施考核时应该在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间核定一个权数,保证二者的比重不会使得考核结果失真,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一套体系,同时也可以操作化地评价。但目前考核中并不对考核对象的性质进行区分,而是单一的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考核,致使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4.考核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设置不合理
要想使考核有效地进行,必须明确由谁来实施考核,也就是确定好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
目前一般情况是由考核小组来实施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通常来说,获得不同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绩效最有发言权。而考核小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接获得某些绩效指标,仅通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是片面的。
三、有效的绩效考核实施策略
根据现代管理思想,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考核员工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其次,考核的结果还可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和各种利益的分配。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绩效考核体系的战略把握
为此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抓住关键指标考核
每位员工都可能会承担很多工作目标与任务,其重要程度不同,并且由于员工的工作种类和性质不同会给考核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对员工所有方面都进行评价考核,势必会造成员工把握不住关键点。因而需要确定几个跟员工业绩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绩效指标。
(2)要在整体中把握部分
现代企业组织的扁平化与网络化发展,跨职能运营特征日益突出,单个节点(或部门)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其他节点(或部门)的成功,这就要求绩效考核一定要从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掌握关于每个员工对于整个部门的贡献比例的数据。
(3)指标的设定不能产生结构性损耗
结构性损耗是指由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机体效率损失。考核过程中指标的设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对特定绩效指标的维持与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任何指标标准为代价,否则,任何绩效都是无法接受的。因而需要科学分析各指标对于整个考核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权重,不能有失偏颇。
2.科学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
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留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应该逐步调整,使得指标体系的设定紧跟企业的发展。
一般来讲,绩效考核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1)业绩期望,在考核期前就必须清楚地对下属说明对其业绩的期望。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对员工考核时往往是考核制度晚于员工的业绩行为,即期末出台政策对政策出台以前一段时期的员工业绩进行考核。由此笔者认为,即使员工期末考核不合格,员工也可以对管理者提出指责,因为按照考核的合理程序应该是期初出台考核制度,员工在期间按照考核标准去做,期末进行考核。而上述的企业完全违背考核的合理程序,应该说这是管理者本身的不合格。
(2)公开交流和信息反馈,评价体系应该对员工提供持续反馈。每一期的绩效考核结果公布之后,应该留出一段公示时期,鼓励员工提出异议,及时跟相关管理者沟通意见,避免员工认为不公平、不满意情绪的出现;同时,管理者也应该主动咨询部门有代表性的(比如绩效考核结果较好的和较差的)员工进行谈话,注意员工的信息反馈。通过这样的公开交流和信息反馈,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也可以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身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业绩考核结果的持续反馈十分必要。
3.排除考核中的情感因素
绩效考核之所以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棘手的一环,不仅表现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困难和管理人员素质很难把握的问题,还表现在绩效考核很难排除情感因素。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往往也是被考核者,这样就加大了考核本身的复杂程度,所以保证考核公平公正的最大难题是情感因素夹杂在考核体系之中。为了尽量减少考核中情感因素对考核结果失真的影响,应该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方法。
匿名考核就是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建立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即可。两条线考核是针对考核客体的复杂性而提出的,为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应该首先将被考核者进行人群划分,将那部分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的人群从被考核群体中首先划分出去,随后单独进行考核,这样考核者就不存在“渔翁得利”的机会。两条线考核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要将不同机会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上考核,这样就要细分考核的层次。
总之,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从本组织内部出发,找出绩效考核中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陈伟.绩效考核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2]滕祖軍.国企实施绩效考核的关键点[J].企业研究.2007(6)
[3]李君仕.基层岗位绩效考核中应关注的九种倾向[J].黑龙江金融.2008(2)
[4]孙立兵.国企绩效考核现状分析与绩效管理[J].化工管理.2008(7)
[5]孙玉辉.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10)
[6]程乐夫,王正琪.企业绩效考核指标模式新探[J].企业经济.2005(3)
[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房地产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10-31
制药企业绩效考核方案09-15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07-21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自我评价09-14
企业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研究与探讨07-16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项目商业策划书06-29
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06-28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11-06
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09-20
HR应该明白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