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复习总结

2024-11-17

项目管理复习总结(精选8篇)

1.项目管理复习总结 篇一

1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2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3绩效管理的三个目的:1战略目的2管理目的3开发目的 四个环节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五项关键决策

1评价内容 2评价主体 3评价周期 4评价方法 5结果应用 五个评价标准

1战略一致2明确性3可接受性4信度5效度

4目标管理: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同每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他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作为经营一个单位和评价其每个成员的贡献的指导 具体实施1计划2实施3评价4反馈

评价: 1优点A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B通过专门的过程,是组织各级成员及主管都明确了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结构体系,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及各自的任务C目标管理能改进管理方式和改善组织氛围。2缺点A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为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大打折扣。B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C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5标杆管理的优势

A激发潜能,提高绩效。B指标体系的建立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C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完善

6关键绩效指标,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的通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

提炼方法A头脑风暴法B策略目标分解法C标杆基准法D成功关键分析法

7平衡计分卡的构成要素:

A使命和核心价值观B愿景和战略C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看,客户,内部业务流程,管理风险层面D目标,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 运用条件

A战略目标合理分解B配套设施健全C员工胜任

8绩效计划:在组织的战略部署和团队目标的确认下,管理者和员工对员工在绩效工作内的工作目标,评价标准和工作环境进行沟通形成绩效契约的过程。

特征: A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双向沟通的过程 B关于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的契约C绩效计划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制定程序

准备(信息收集和沟通方式)

沟通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

9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A内涵明确,清晰B具有独立性C具有针对性D易于衡量 选择原则

A目标一致性原则

B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C少而精D可比性E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选择方法A工作分析法B个案研究C问卷调查D专题访谈法E经验总结法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A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原则

B少而精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A指标库B评价目的 评价对象

C权重 10权重: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 确定方法 A定性法

B定量法

确定原则

A以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为导向B权重比例呈现差异

C体现评价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情况相结合

决定各个指标权重的因素A评价的目的B评价对象的特征C企业文化的要求 11确定评价周期方法

A职位层次B奖金发发周期C业绩反映期 绩效评价周期影响因素

A职位(类型,高低)B指标特征C业绩反映期D奖金发放周期E实施时间 12绩效目标:绩效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内容和标准。

制定绩效目标的SMART原则

A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 B可衡量的C具有行为导向

D切实可行

E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 制定绩效目标的来源

A战略目标,部门目标

B工作分析

C解决问题的要求

D客户需求 员工个人绩效计划的制定

A岗位职责的界定

B关键绩效指标 C工作目标D权重E标准F个人能力发展计划 12领导情景理论

两个维度

A任务行为B关系行为

四种领导风格

1指示

高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

员工无能力不愿意

2推销高任务—高关系

无能力但愿意

3参与低任务——高关系

有能力但不愿意

4授权

低任务——低关系

有能力并愿意

13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沟通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绩效沟通的内容 1阶段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2优良表现

3待改进的地方 4描述领导或同事对于员工的看法

5协助下属制定改进计划 6下个工作目标的确定和绩效计划的制定 绩效沟通的方式

A正式的绩效沟通 1正式的书面报告

2定期会面

B非正式的绩效沟通 1走动式管理 2开放式办公 3电子化沟通 建设性绩效沟通中的积极的倾听技巧

1解释2向对方表示认同3简要概括对方表达的内容4综合对方表达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 5站在对方角度进行大胆的设想

14选择绩效主体的一般原则

A绩效评价者所掌握的内容必须基于他可以掌握的情况 B绩效评价主体应对所评价职位的 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C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 5大评价主体

上级,同级,本人,下级,客户和供应商评价的比较

评价者误区的类型

1晕轮效应2逻辑误差3宽大化倾向4严格化倾向5中心化倾向 6首因效应7近因效应8评价者个人偏见9溢出效应 评价者培训的目的

A使评价者认识到绩效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自身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B统一各个评价者对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理解 C是评价者理解具体的评价方法,熟悉绩效评价中使用的各种表格,并了解具体的评价程序 D避免评价者误区的发生,使评价者了解如何尽可能的消除误差与偏见 E帮助管理者学习如何进行绩效反馈与指导 评价者培训的主要内容

A评价者误区培训B关于绩效信息收集方法的培训C绩效评价指标培训D关于如何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E评价方法培训F绩效反馈培训

15薪酬包括三大部分

A 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直接薪酬B以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间接薪酬C不以货币形式体现的非经济报酬

一次性奖金

1全勤奖2建议奖3发明创造奖4科技进步奖5质量奖6超产奖

薪酬:指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等。薪酬加薪’: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基本工资的加薪 一次性奖金::根据评价结果所支付的一次性奖金

16绩效评价:特指在绩效周期结束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组织,群体和个人绩效做出判断的过程。

17绩效面谈:是管理者就上一绩效管理周期中员工的表现和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进行正式面谈的过程。

18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外部,内部,结构,程序公平薪酬管理的目标:1吸收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2鼓励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3鼓励员工高效率的工资4创造组织所希望的文化氛围5控制运营成本

19绩效评价结果可运用与A员工薪酬发放B招聘录用决策C人员调配D培训开发E员工个人发展或工作分析

20比较法,优点:方便,开发容易,成本较低

缺点:无法对员工的行为起直接的引导作用;不能为具体的易于接受的绩效反馈提供足够的信息

21非定义式:图尺度量表,等级择一

22行为导向型量表法:1行为锚定量表法(图尺度与关键事件法的结合)

优点:评价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较高;评价尺度更加精确;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适合用来为分配奖金提供依据

问题,评价者在尝试从量表中选择一种代表某员工绩效水平的行为时,往往会有困难,因为有时一个员工的行为可能出现在量表的两端

2混合标准量表法:打散了各级指标的各级标度;采用了特殊的评分方式;量表在中间的位置将评价对象的排列顺序进行了变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者受惯性思维影响。23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的结合:综合尺度量表法 既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的行为,又能够对结果进行直接的控制。最大的困难在于设计与职位相关的指标尺度,设计成本高 24目标管理法

六个步骤:确定组织目标;确定部门目标;在部门范围内讨论部门目标;确定个人目标;进行绩效评价;提供绩效反馈

25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图尺度与行为导向的结合 能够向员工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指导员工如何得到较高的绩效评分。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量表中的信息有效的监控员工行为,并使用具体的行为描述提供绩效反馈

缺,适用于行为比较稳定不太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评价者对几乎没有,几乎总是,的理解有差异,导致绩效评价的稳定性下降 26行为对照表法,优点,1评价方法简单,执行成本较低,只需对项目和事实进行一一核实,并且可以回避评价者不清楚的情况,不容易发生云轮效应等评价者误差2评价标准与工作内容高度相关,有利于进行行为导向3可以进行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较好的为发放奖金提供依据

1.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A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评价只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B 绩效管理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绩效评价注重的是考核和评估。

C 绩效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绩效评价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D 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绩效评价具有滞后性。2.请简述制定绩效目标的原则。

制定绩效目标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及SMART原则:

A 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 B绩效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 C绩效目标应该具有行为向导 D绩效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E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 3.请简述绩效沟通的方式。

绩效沟通的方法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类:

正式绩效沟通是企业管理制度规定的各种定期进行的沟通,它有正式的书面报告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定期会面两种方式。非正式绩效沟通是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或各种之余的各种非正式会面的沟通

4.请简述绩效评价方法的种类。

绩效评价方法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描述法。绝对评价包含量表法和目标管理法。相对评价即比较法,包含排序法、配对比较法、人物比较法和强制分配法。

5.请简述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结合绩效管理的过去和管理的未来,我们对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下预测: A 绩效管理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战略性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只是组织达成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必须与战略高度匹配并对战略形成有效支撑才具有实际意义。

B平衡计分卡将成为主导性的绩效管理工具 他它紧紧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提升到决定组织未来命运的战略高度,完全契合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特点。C 绩效管理体系将贯通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 未来的绩效管理必将有效贯通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形成一个层次分明但高度整合的管理体系,既能对战略绩效和运营绩效分别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和反馈,又能确保战略运营高度整合,协调一致。

D 无形资产将成为绩效管理的对象 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理顺价值创造的结果和驱动关系,更加注重平衡组织的长短期利益,在绩效衡量上也会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E 人的能动性将在未来的绩效管理中得到加强 未来的绩效管理体系,使组织的每一个人,包括体系的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2.项目管理复习总结 篇二

一、笔者的想法

想法一:教师必须能够从电化学若干纷乱繁杂的知识中抽象出最核心的知识内容。

想法二:在核心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舍得投入, 尤其是时间上的投入。

想法三: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利用核心原理对各种复杂的表面现象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应用的目的。

二、笔者的教学行为

(一) 电解复习

电解复习第一课时, 笔者提了三个问题, 用这三个问题组织复习课的教学。

1.请你设计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并以它为例研究在能量转化过程中, 各种微观粒子是如何运动与变化的?

2.什么是惰性电极与活性电极?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例说明。利用电能能否让反应“Cu+H2SO4=Cu SO4+H2”发生?如果能够发生, 则应如何设计其装置?原理是什么?

3.应如何设计铜的精炼及电镀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微观过程是怎样的?请画出装置解析过程。

上课后, 老师给学生15分钟时间, 让学生对着上述三个问题, 查阅相关资料, 做出回答。15分钟之后,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课堂最后15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 做最后的点拨解析。

第二课时:

在第一节课的学生自思、同伴交流、教师点拨的基础上,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电解各种类型电解质溶液时的微粒运动与变化情况。整节课, 笔者一直与学生一起分析电解过程中各种相关微粒的运动与变化。然后, 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两节课的复习, 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电解过程的“动态的微粒运动变化图”, 结果学生都能想象得到。 (运动: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到阴极, 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运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变化: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到课堂最后, 笔者告诉学生, 电解过程的“动态的微粒运动变化图”是解所有电解相关习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有了这把钥匙, 所有的电解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 原电池的复习

对于原电池的复习教学, 笔者基本采用了同样的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笔者设计两个问题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

1.设计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能量转化过程中, 各种微粒在内外电路中是如何运动与变化的?

2.体验课本中出现的各种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原理, 总结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思路。

教学组织过程仍然是学生自己思考15分钟, 同伴相互交流15分钟, 教师根据前两个环节中当堂捕获的相关信息, 进行15分钟的点拨。

第二课时:

根据学生对原电池电极反应书写较困难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第二课时和学生一起把相关练习册中出现过的所有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都写了一遍。笔者先告诉学生书写电池电极反应的四步曲 (以电池负极反应为例) 第一步, 标出电极名称和变化情况。第二步, 找出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写出反应的骨架。第三步, 找出“核心元素”对应的物质, 对“骨架”进行填充。第四步, 研究电池环境, 根据电荷及物质守恒, 写出完整的电极反应。按笔者所提出的“电池书写四步曲”, 本节课笔者把所有教学资料中能见到的电池反应都和学生一起写了一遍, 并且每写一个反应都叙述一遍该电池放电时的各种相关微粒的运动与变化情况。 (运动:电子在外电路从负极运动到正极, 阳离子在内电路运动到正极, 阴离子在内电路运动到负极。变化:负极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笔者告诉学生,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动态的微粒运动变化图”也是解所有原电池相关习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结合电解钥匙, 如果能够灵活应用, 所有电化学相关习题自然都能迎刃而解。

三、反思

第一,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并把这种思路强化传导给学生。

第二, 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核心规律。

3.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总结 篇三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自己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高三要进行三轮复习。从去年暑假到10月中旬,完成第三册的新课学习。从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的3月初,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是《优化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从3月份“江南十校”考完至5月初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优化设计》的二轮复习材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编制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最后20天进行第三轮复习,强化模拟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高考,很多教师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忙于应付或者干脆不做,使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差,学生的学业水平下降,师生关系紧张。根据以上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在高三的复习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向。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形成较强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的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对生物课本再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当然,这里也有技巧,就是老师平时在评讲习题时,应讲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密切联系书本,学生就会认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去复习课本。二、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教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其方法是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工作若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效果将更好。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毕竟自己得出的东西会理解得更深刻,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更易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所学。三、注重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效率。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快速记忆的方法、迅速识图的方法和各类解题技巧等,让学生从知识记忆层面上升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层面,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质体”和“质粒”、“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等)可通过比较学习来掌握;对一些难记忆的生物学知识可传授一些记忆方法,例如讲到人体中必需氨基酸时,教授记忆口诀“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对一些图形题,要求学生看好横、纵坐标,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走向上升、下降或波动等。此轮复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做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会避陷阱,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运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解题。复习过程中,应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四、加强实验内容、热点问题的复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当然,这符合生物属于实验科学的特点。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已经几乎占到了理综生物部分总分的三分之一,并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压轴题。而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考实验题,往往感到难度较大,难以突破。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一方面要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课本中的16个实验讲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这些实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它们将会对独立设计实验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这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遵循三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还要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解释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热点专题中,将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热点问题往往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重大事件,如人类基因组问题、克隆问题、SARS疾病和禽流感等。以上是我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几点经验,这几年我一直按照上述去做,每年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4.医院管理学复习总结 篇四

物力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物质资料的分配流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医院物力资源管理:是医院进行正常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医院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是对医院物资运动整个过程的科学管理,包括物资的采购、保管、供应和使用管理。

医院物资管理分类:1按物资的功用特性分类:医疗系统中有药品、卫生材料、各种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医疗器械及各种表册等;总务系统中有水暖电气、交通工具的零件和其他。2按物资价值分类: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物品,其价值范围的标准因地方而异;低值易耗品:凡不具备固定资产条件和管理范围的价值较低、易损的都是。药品;材料:包括医用材料和其它。

医院的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营性

医院的功能:医疗 教育 科研 预防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医院的类别:1以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层次规划:病床500及以上市省级医院;病床300-499县级医院;病床20-299乡镇医院;2收治范围: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教学医院;3运行目标:根据医院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

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就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医院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

掌握医院人力资源分类管理的概念内容

分类:1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2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3工勤人员:后勤保障工作;4行政人员

医院各类人员编制比例标准:卫生技术人员:70%-72%;行政人员8%-10%

人力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而充分发挥人力作用的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制定:1人力资源规划2有效配置各级各类人员3促进员工个人发展4工作绩效考核5工资报酬管理6福利与劳保管理7保管员工档案8人力资源会计工作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相关原理动态原理行为科学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掌握医院人力资源规划招聘 培训流程 绩效考核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程序:1明确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 2了解医院人力资源现状3需求与供给预测4制定规划5规划实施6规划评估

医院人力资源培训:1培训模式:1基于胜任力的岗位培训模式 2针对任务系统的立体培训2培训流程:1需求分析-2培训计划-3培训实验-4培训评估(循环)

需求调查方法:资料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

评估方法:反应、学习、行为、结果

绩效:结果+行为

绩效考核方法:

1绩效排序法

2图解式评定量表法

3关键事件法

4行为锁定等级评价法

5权重核检法

6评述法

7目标管理法360度评估法

偏差来源:

1分布偏差

2晕轮效应

3个人偏见

4优先和返期效应

5自我中心效应

6后继效应

7考核标准与方法

外部招聘:优点:为医院补充新鲜血液、吸引优秀人才、避免内部带来的不良影响缺点:需时间熟悉工作,可能选错人,招聘成本高,影响内部积极性

内部招聘:优点:1激发员工积极性 2员工迅速熟悉工作3避免用人失误4维持医院稳定性5节省开支缺点:1用人分歧引发领导不团结2易产生组织内矛盾3易形成帮派4易滋生徇私舞弊现象

人员需求分析:

医院员工招聘流程(录用):1准备人力资源规划-选定招聘渠道和方式(内部或外部)2招募制定招聘计划-计划审批-招聘信息-应聘者申请

3甄选初选-笔试-综合测评-面试-体检-背景调查

4录用做出录用决策-员工入职-适应培训-试用-正式录用

5评估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

适合招聘渠道三大特征:目的性可行性经济性

招聘渠道:内部招聘外部招聘

掌握:医院质量管理概念原则 xx体系医疗质量的结构

医院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而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和工作环节实施计划、决策、协调、指导及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等以质量为目标的全部管理过程。

医院质量管理的原则:1病人第一的原则2全员参与原则3过程管理原则4持续质量改进原则5定量化原则6系统性原则7安全性原则8标准化原则

医院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医院院长(院级)—医院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业务科室)—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自己管理(医务人员)

医院质量管理结构(三级质量机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

基础质量管理:人员、技术、时间、物资、规章制度

环节质量:医疗服务环节质量管理、诊断环节质量管理、治疗环节质量管理

终末质量:医疗终末质量统计指标: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效率指标、医院感染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其他指标

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1分类法(分层法):性质相同数据收集归纳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分类目的:保持同质性2排列图法:查清影响产品和质量服务的关键因素3因果分析图法4直方图法5相关图法(散点图)6质检图7调查表法

掌握护理管理的概念熟悉护理管理的地位特点、作用;护理体制的分类

概念:使医院的护理人力、物力、技术信息和时间等要素有机结合并最优化运转,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医院管理工作。

5.2日国际护士节

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专业的规律性、对护士素质要求的必要性、护理工作科学服务性、院内联系的广泛性、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性别特点

护理管理的特点: 1适应护理学科的特点2有所综合性和实践性3护理管理的广泛性

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消除医院对人群,病人,医护人员的危害,环境卫生,营养。卫生

护理体制:个案护理、功能护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综合护理

一、个案护理:一个/几个病人所属的护理完全由一位护理人员完成。优:护士可与病人直接交流,了解病人需要,护患关系融洽,护士有一定自主权,负责护士可将护理内容和方法协调的更好。缺:需要人多,花费大,不适合所有人。

二、功能制护理:解决医护分工问题,将护士工作分为流水作业,负责各自部分。优:1使护理成为一种职业专业学科,2形成一整套病病护理操作和规程,3行程现代护理学科理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4有利于节省时间、人力、可应付人少任务重的局面缺:护士主动权受限,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责任制护理:特点: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8小时、24小时负责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优:护士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展,护士责任心较强、护患关系融洽。缺:护士人员不足。

四、小组护理:将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由一个有经验护士领导一组人对一组病人提供护理。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护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缺:对组长要求高,所需人力和设备较多。

五、综合护理:将责任护理与小组护理融合起来,由一组8-2人组成。

基础护理管理:1基础护理技术的特点: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应用广泛。2基础护理管理内容:①一般护理技术管理(入院处置、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值、各种注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技术、鼻饲法、洗胃法、灌肠法)②常用抢救技术管理(给氧、包扎、心电图监护,人工呼吸机等)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概念:使技术准确安全有效地应用到病患身上特点:技术性、责任性、服务性、社会性、集体性措施:1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措施2技术管理要重视质量3重视人员培训4管理手段

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特殊护理技术

护理程序基本步骤:1对病人评估 2护理诊断 3计划 4实施 5评价

整体护理概念:

整体护理的特点:1以现代护理为指导2以护理程序为中心3主动的计划性护理4护理是主动的思想者和决策者5强调护患合作的过程6以病人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的评价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

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类:按病源体来源分:1内源性的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指在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由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2外源性的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源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的原因:1危险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医院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源体的变化,医院带菌者增加。2观念混淆 3管理制度不健全,感染知识缺乏 4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掌握医院感染监测的分类和指标

分类:按监测范围分:全面检测目标监测环境卫生监测

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感染病例数与观察期危险人群数相比2医院感染罹患率3医院感染病死率: 因感染而死亡的例数与其医院感染例数相比4外科手术医生感染率: 某医生在该时期手术后感染病例数与其医生在某时刻进行的手术病例数相比5医院感染患病率

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病原菌不明,任意使用抗菌药2对抗感染药物有关基础知识缺乏了解3擅自扩大预防用药指征4滥用广谱抗生素5不及时停药

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途径:接触„„空气„„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制品药物„„

医院感染病源体: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

医学科学研究:使人们探索人类生命及疾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和制定改造生存环境、维护和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研究活动。

医院信息:广义医院信息可分为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外源信息:社会信息、卫生事业发展信息、有关科学理论信息、上级指令和方针政策等;内源信息:医院科学技术信息、医疗业务信息、医院管理信息。狭义医院信息泛指内源性信息

掌握医院文化,医院精神,医院形象的概念

医院文化:就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医院文化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主义”“三个精神”和“十个本结构体”或十个基本内容。三个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为指导,这是医院文化的导向思想和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原则。三个精神是:以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爱院、爱岗、爱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为宗旨,是医院的文化支柱。三个主义和三个精神属医院文化的内涵十个基本内容,即医院精神、道德文化、思维文化、心理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相关设施等十个方面。十项主要内容大致画出医院文化的范围体系,属医院文化的外延。

医院精神,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循的群体意识,表现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势、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等,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无形力量,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医院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医院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同度和评价。

医院文化结构,一般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还有的则分为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浅层行为文化、表层物质文化四个层次

医院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约束功能、育人功能

医疗设备管理

含义:医院所有机械化、电子化的产品统称为设备。

作用:1)基础作用: 为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检查: 影像检查、超声检查2)现代作用: 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个人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任务、临床治疗材料。

意义:1)技术效益。为临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地技术支持,提高了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技术手段,提高了医疗水平和质量,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医院的一个标志2)社会效益。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治愈率和好转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收入,保障医院自身事业健康发展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趋势:1)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特点体现在:1数字化:改变机械性医疗设备的局限性2自动化:操作简单,快捷,减少人为失误3快速化:提高诊断诊疗速度,减少伤害和痛苦4小型化:便携式,对外部环境要求低5集成化:诊断和治疗功能集成2)应用范围:由诊断向治疗扩展,诊断设备的疾病谱范围越来越广泛;由诊断领域快速向治疗领域发展

内容:设备管理是围绕设备开发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活动。1)技术管理:设备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报告2)经济管理:资源来源、经费预算、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分析。

掌握危机管理模式,医院危机管理概念和原则,医院风险发展的原因,医院危机事件的分类,危机应变程序

医院危机管理(hospital crisis management)是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针对医院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就其预防、识别、妥善处理,并将危机转化为转机,以及医院形象恢复和重塑管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医院危机管理的事件及其分类1)按照发生频率的高低和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等级:1 频率高—严重度高、2 频率低—严重度高、3 频率低—严重度低、4频率高—严重度低2)按照性质分类:医院灾难、后勤保障系统瘫痪、医患关系事件、核心员工xxxx、自然灾害

危机管理模式:1)罗伯特•希斯“4R”模式:1减灾期:确认危机来源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 2准备期:建立监视和预警系统,提高员工应对危机能力 3反应期:分析危机影响,应对危机 4恢复期:恢复正常工作和秩序2)关键点危机公关5S原则、3)承担责任原则、4)真诚沟通原则、5)速度第一原则、6)系统运行原则、7)权威证实原则

医疗风险发生的原因:1医学科学的局限性 2医方因素:医院管理不到位,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备安全性差,法律意识淡漠3患方因素:对医学科学知识认识不足,过度自我保护,个别患者和家属的不当行为4社会因素:媒体的夸大,不恰当传播

广义的医院健康概念: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

医院健康教育程序:评估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教育效果评价(评价教育的需求,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标)

内容:1医护人员教育,我国医护人员与医院管理者大都缺乏健康教育学科的培训 2患者健康教育3院外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教育: 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医生在为患者开药房同时以医嘱形式开具一份健康教育处方,指导病人行为习惯,提高患者自我健康保健),专题讲座。

患者教育内容:1疾病防治: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对待疾病的正确心理,根据心理特点与需求进行教育3患者家属心理教育4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

住院教育: 入院教育,住院教育(随机教育,患者咨询,小组讨论)

5.制药企业生产管理复习总结 篇五

1.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回顾 2.验证

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3.确认

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4.最差条件:

系指该工艺条件或状态其导致工艺及产品失败的可能性比正常的工艺条件更高的条件。5.挑战性试验:

指对某一工艺、设备或设施设定的苛刻条件的试验,如对灭菌程序的细菌、内毒素指示剂以及无菌过滤的除菌试验等。6.批

指经一个或若干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以质量和特性的一定数量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或成品。7.物料平衡:

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是一个质量管理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收得率必须在规定的限度内,二是指印刷包装材料的数额平衡。8.清场

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生产阶段完成后,由生产操作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设施、设备、仪器、物料等作一清理,以便下一阶段的生产。9.药品委托生产

药品委托生产是指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企业委托其他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该药品品种生产的行为。10.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11.质量事故

是指生产的中间体、成品的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的规定,生产出的中间体或成品不合格或中间体、成品的收率极低,产生大量的废品。

选择或是简答题

1.生产管理理论中7S活动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安全,其中节约、安全是后来加上的内容!

2.PDCA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或处理)(Action)的简称,是全面质量管理反复经过的四个阶段。其中总结(或处理)总结是推动循环前进的关键。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又称“戴明循环”。

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企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使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呈阶梯状上升的过程。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抓好A阶段。3.《药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分为两类:

许可事项,其成立或者变更需要经过药监部门的审批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

登记事项,这些事项的成立和变更不需要药监部门的审核批准,其内容的成立和变更完全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内容。

4.《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5.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GMP的主导思想是药品的质量是在生产中形成的。

6.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结果评定标准:一是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小于等于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立即改正。

7.SFDA

主管全国药品GMP认证工作,负责制定、修订GMP,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设立国家药品GMP认证检查员库及其管理工作。

负责生产注射剂、放射性药品、规定的生物制品的企业认证工作。

负责进口药品GMP认证和药品国际贸易中GMP互认工作。8.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注射剂、放射性药品、规定的生物制品的企业药品GMP认证的初审工作。

负责除上述品种、剂型以外的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认证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GMP认证后日常监督管理及跟踪检查工作。

《药品GMP证书》有效期5年,期满前6个月,按规定重新申请药品GMP认证。

9.制药企业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设置(QA)的重要性

对制药企业内部来说,QA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

对企业外部来说,QA是对所有的有关方面提供证据的活动。

10.制药企业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设置(QC)

在ISO8402:1994的定义为“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11.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新版GMP明确规定企业关键人员的定位,引入了质量受权人的概念。12.生产管理负责人资质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13.质量管理负责人资质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14.制药企业人员卫生管理 1.个人健康

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个人卫生管理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生产区、仓储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3.工作服清洁

工作服穿戴:不同洁净区的工作服不可混合使用 15.厂区布置的主要内容

——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妨碍。——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洁净级别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和邻近厂房进行的各项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16.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A级:高风险操作区,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

17.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洁净度级别、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18.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19.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20.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21.阶段性生产方式:在公用生产区内,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生产某一产品,再对相应的公用生产区、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更换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方式。

22.气流组织:1.非单向流(乱流)----稀释作用

2.单向流(层流)-----活塞作用 23.空气过滤器:

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亚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 24.物料常用的净化设施:

传递窗

25.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26.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27.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28.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29.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

30.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31.原辅料的管理:接收、检验、储存与养护(贮存期一般不超过3年)、发放 32.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33.按监督管理的要求药包材产品分为Ⅰ、Ⅱ、Ⅲ三类。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后需要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Ⅲ类药包材指Ⅰ、Ⅱ类以外其它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34.药品生产过程中物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1.实行定位管理

2.制定并执行物料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 3.完善物料状态标志

4.采取有效的防护和隔离措施 5.加强物料中转(间)站管理 6.加强不合格物料的管理 7.加强物料回收及返工的管理 8.加强物料平衡检查

35.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后应当及时按照待验管理,直至放行。

36.物料和产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37.成品放行前应当待验贮存。

38.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处理应当经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并有记录。39.确认方式

1.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或DQ)应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GMP的要求。

2.安装确认(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或IQ)应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3.运行确认(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或OQ)应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4.性能确认(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或PQ)

应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持续有效地符合标准要求。

40.验证的分类

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验证、再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料、主要设备等发生改变时进行的验证。41.确认与验证工作的基本内容

设计确认(如收集供应商资料、优选供应商)、安装确认(如设备相应的公用工程和建筑设施的配套)、运行确认(如按SOP草案对设备的单机或系统进行空载试车)、性能确认(如空白料或代用品试生产)

42.清洗工艺中的取样方法:目检法、棉签擦拭法取样、最终冲洗液取样

43.生产工艺验证涉及: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检验方法验证、工艺条件验证、清洗工艺验证、44.产品验证涉及:物料验证、稳定性验证、计算机验证 45.文件类型大致可分为标准和记录

1.制度和标准

主要是关于阐明要求的文件,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记录和凭证

是关于阐明结果或证据的文件,它反映实际生产活动中执行情况的实施结果,一般分为生产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维护检测以及其他记录、销售管理记录、人员管理记录。

46.技术标准(Standard Technical procedure)是指药品生产技术活动中,由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颁布和制订的技术规范、准则、规定、办法、规格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要求。技术标准应用于:产品工艺规程、产品检验操作规程、物料的质量标准、验证规程

47.管理标准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是指由国家、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制度或规定等文件以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标准或办法等书面要求。应用于:生产管理规程、生产卫生管理规程、质量管理规程、其他管理规程

48.工作标准是指企业内部对每一项独立的生产作业或管理活动所制订的规定、标准程序等书面要求。应用于:工作职责指令、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法、标准操作规程

49.制订文件的程序

1.建立起草文件的组织机构

2.选用合格的文件起草人员

3.起草文件

4.文件的批准和生效

5.文件的修正和废除

50.文件管理的原则:记录应当留有填写数据的足够空格。记录应当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应当尽可能采用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誊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

51.工艺规程:为生产特定数量的成品而制定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包括生产处方、生产操作要求和包装操作要求,规定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工艺参数和条件、加工说明(包括中间控制)、注意事项等内容。

52.标准操作规程(SOP):经批准用来指导设备操作、维护与清洁、验证、环境控制、取样和检验等药品生产活动的通用性文件,也称标准操作规程。

53.产品质量管理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批检验记录、产品质量档案 54.文件的管理是指包括文件的设计、制订、审核、批准、分发、执行、归档以及文件变更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应制订文件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各类文件的保管和归档应符合要求,各种生产记录应保存3年或产品有效期后1年。

55.药品的生产和包装:生产指令的下达由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计划下达、生产前的准备:领料;试制;检查、无菌产品药液的灭菌管理: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从配制到灌装4小时内完成

56.生产日期不得迟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前最后混合(总混)的操作日期,不得以产品包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57.批次的划分 ①大小容量注射剂

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匀质产品为一批。同一批产品如用不同的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应当可以追溯; ②粉针剂

以同一批无菌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③冻干粉针

以同一批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匀质产品为一批。④ 口服或外用的固体、半固体制剂(中西药)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匀质产品为一批。⑤ 口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在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⑥ 原料药

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间歇生产的原料药:由一定数量产品,经最后混合所得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⑦中药制剂批次的划分 固体制剂同④

液体制剂、浸膏、流浸膏等同上⑤

58.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 :投料 按处方量的100%投料、正常偏差

59.收率:也称合格率,在药品生产中,产品(或中间产品)的合格产出数量与投入数量的比值称为收率。

60.GMP规定物料平衡的限度可允许存在正常偏的差。当生产处于正常情况时,物料平衡的结果应在正常的偏差范围内,这个范围即为物料平衡限度,它应从生产经验中得出,取在正常情况下连续生产的几十批产品计算其物料平衡,根据数据所处的范围,制定出该产品的平衡限度。限度设置不宜过大或过小。

61.物料平衡检查:发现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以及成品有显著差异时,应当进行调查,为得出结论前,成品不得放行。

62.剩余包装材料:包装结束时,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负责全部计数销毁,并有记录。如将未打印批号的印刷包装材料退库,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63.清场工作的内容:物料的清理、文件的清理、清洁卫生 64.清场工作的规程:清场记录、清场合格证的发放

65.防止污染和混淆应采取的措施:除了对生产中的原材料、设备、生产方法、生产环境、人员操作等五大引起污染和混淆的因素进行控制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生产前认真检查

生产前应该认真检查、核对生产指令、物料,应确认生产环境无上批生产的遗留物,确认设备、容器等已洁净或已灭菌,生产结束已做好清场工作。2.生产工艺布局合理

工艺布局合理,生产流程应顺向布置,防止交叉污染,缩短生产区与原料、成品存放区的距离,控制生产过程的时间,减少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的污染。3.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生产

(1)严格按工艺规程的要求,在规定洁净度的生产场所生产,采取防止尘埃的产生和扩散的措施,控制洁净室人员,定期监测生产环境的洁净状况。

(2)生产区域专一,不同品种、规格的生产操作包括不同批号的操作不能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采取适当的有效的隔离措施。

(3)生产过程中应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气体、蒸汽、喷雾或生物体引起的交叉染,应安装排风等相应的设备防止粉尘飞扬。4.状态标志明确

(1)生产状态标志应标明正在生产的情况,内容包括正在生产的品名、规格、批号等。

(2)生产设备状态标志应标明正在加工何种物料,停运的设备应标明其性能状况,能用与否、待修或维修,对已损坏报废的设施,应从生产线上搬出。

(3)容器状态标志应标明内容物的情况,如品名、规格、批号、状态(半成品、中间体、回收料等)。

(4)卫生状态标志应标明生产线、设备、容器等卫生状况,如已清洁、已消毒、已清场等。5.其他方面

(1)生产过程中必须按工艺要求、控制要点进行中间检查,填写生产记录和检查记录,并归入批生产记录中。(2)检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宜再用于其他的药材的洗涤。不同药性的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洗涤的药材及切制的饮片和炮制品不得露天干燥、着地堆放。

(3)为防止药材被微生物污染,可采用对药材灭菌的方法来控制。药材及中间产品的

66.制药工艺用水分为三大类: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7.目前一般采用蒸馏器有多效蒸馏水机和气压式蒸馏水机等。过滤膜的孔径应为≤0.45μm。常用的滤膜的孔径有 0.45μm和0.22 μm 68.注射用水适宜贮存在优质低碳不锈钢贮灌内。贮灌的通气口要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应在70℃以上保温循环。69.委托生产的受理范围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省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申请。注射剂、生物制品和跨省药品委托生产申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受理和审批。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70.《药品委托生产批件》 有效期不得超过2年

71.灭菌管理中的灭菌方法:(一)热力灭菌

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二)滤过灭菌:注射剂的滤过(三)辐射灭菌:成品的灭菌

(四)环氧乙烷灭菌:医疗器械的灭菌(五)灭菌过程中的指示剂 72.灭菌管理:

1.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应予控制 2.灭菌前后的产品应有可靠的区分 3.灭菌设备 灭菌柜采用双扉式

4.湿热灭菌管理 常采用121℃,15-20min组合 5.除菌过滤前后管理 应检查装置及滤膜的完整性

73.ISO9000系列标准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74.根据原辅料总件数确定取样件数: 当 n≤3时,每件取样,取样量N=n ;

n 4~300时,取样量N=SQR(n)+1 随机取样;

n>300时,取样量N=SQR(n)/2+1 随机取样。75.物料放行

质量部授权专人负责审核放行

76.产品放行

质量受权人负责产品的审核放行

放行的原则

药品及其生产符合注册和GMP要求

77.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事故的处理。应制订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2.发生质量事故时应会同生产、技术部门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在未找到原因及解决办法前应暂停生产。

4.所有的分析、质量事故调查的结果、建议及付诸实施的计划都应该是书面的。

5.所有质量事故的处理都应有书面记录和处理报告。

6.发生质量事故的半成品、成品要做一些特殊的质量检验,而且要经质量管理部门的书面批准才可以对处理后的物料作回收或进一步加工。

78.偏差处理

任何偏离预定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部门。§偏差是指对批准的程序、标准、指令、标准的偏离、79.偏差发放数使用数报废数退库数100%

使用数报废数成品数留样量取样量损耗数100%

理论产量80.物料平衡81.以下偏差之一出现时必须及时补救处理:

82.(1)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正常范围,如果实际收率高于理论收率,可能单剂量的装量偏少或者辅料过多造成含量太低等原因,所以应及时查出原因,按规定的程序处理。

(2)生产过程的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程规定的范围,出现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如发酵生产、种子培养时间超过控制的时间,可引起发酵品质量变异,影响后工序的生产。

(3)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4)生产过程中设备状况突然发生异常,影响产品质量,如灭菌设备突然达不到规定的温度等。

(5)产品质量(外观、含量等)发生偏移。(6)跑料现象。

(7)包装结束后,标签的数额平衡超出范围,尤其是出现领用数远大于实用数(包括残损数、剩余数之和)时,说明有漏贴的可能,所以必须返工检查。

83.持续稳定性考察的时间应当涵盖药品有效期

84.1.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追溯或调查的物料、产品样品为留样。用于产品稳定性考察的样品不属于留样。2.留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留样进行管理;

(2)留样应当能够代表被取样批次的物料或产品;(3)成品的留样:

6.天大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总结3 篇六

传统管理阶段:产生背景:1.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其特征是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资源。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新矛盾开始显现。此时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处理好劳资关系。3.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管理日趋复杂。特点:1传统管理阶段没有摆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2多数企业所有者职能与管理职责没有分开,所有者指挥、管理生产。3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习惯、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4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激励方式“胡萝卜加大棒”5主要解决的是分工和协作问题。6理论上尚未出现专门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生产力方面:1.1870年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需求增加,企业数量增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复杂程度提高。3.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工人。需要建立某种法定的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方面:劳资关系,传统方法主要靠工厂主个人经验,靠饥饿政策迫使工人工作,经验式管理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科学特点: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纪人假设是劳资关系不能长久。代表人物及贡献: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标准化管理思想;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2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动素的概念3哈林顿、埃默森对“科学管理”的推广 《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4亨利˙劳伦斯˙甘特甘特图 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2.机械模式3.管理者单方面测试,劳资关系不长久4.只注重工作现场作业效率的提高

古典组织理论1.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5大职能;提出管理活动应遵循的14条管理原则。

2.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管理科学学派(伯法、运筹学)、管理过程学派(孔茨)、行为科学学派(梅奥)、系统管理学派、经验学派 行为科学概念:是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主要对于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领导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说。霍桑实验结论:梅奥得到1.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4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公认的满意度 行为科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是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分水岭,使人们用崭新的思想认识管理,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管理。1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中心的转变。2由事物到人行为科学饮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由监督管理到人性化的管理激励(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过程)计划:广义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指计划的制订工作。计划工作的性质: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有效性、科学性、创新性 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 战略性计划: 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订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一般由组织中层管理者制订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际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制订派生计划;编制预算。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职权和职责)4.层幅适当原则(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可能人数)5.部门化原则 结构类型: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分部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网络型组织 矩阵型组织的优缺点:优点是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的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向两个老板同时汇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有共同下属管理者的权力斗争。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式:1根据下级参与变革决策和程度分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的变革2按变革解决问题的深度可分为计划性的变革和改良式的变革。3按变革进行的步调可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的变革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特点:1.个人自主性: 2.结构: 3.支持: 4.认同感: 5.绩效回报: 6.对冲突的容忍程度

7.风险承受度8.对待变化的态度9.集中点:组织对可控运营目标与结果的关注范围10.标准

和价值观:11.仪式活动:12.对人的关心:13.公开、交流和监督:14.市场和消费者取向:15.兴奋、自豪以及集体荣誉感:16.贡献:17.工作团队: 组织文化的结构:P110/精神层(企业精神、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气、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制度层(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企业风俗)、物质层领导: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手段、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西方关于人性假设理论:1.X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人性丑恶,人喜欢享乐,胡萝卜加大棒,需强制和监督)2.社会人假设(注重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善)3.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创造条件,使更有责任感、成就感、挑战性;激励措施)4.复杂人假设(因人而异)领导者基本素质:1.道德高尚,有独特的领导魅力2.有较好的智力因素3.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4.有市场观念(外部市场、内部管理)5.有雄心、有创新能力,勇于承担风险6.有较好的组织、指挥和激励能力7.培训能力8.领导要会讲故事 领导艺术:意识、思维方面;文字表述方面;方法手段方面、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所有管理者都应承担控制的职责)控制的作用:1.起检查作用,检查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起调节作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控制与计划关系密切:1.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的产出与计划一致

2.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控制是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

3.通过控制过程制定有效计划4.没有计划表明控制的目标,管理者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要有明确、完整的计划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3.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

(简明、适用、可行、易于操作);衡量实际成效(个人观察或称为直接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鉴别并分析偏差(大小、方向);采取纠正措施控制的类型: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

按控制点的位置分: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按照控制源划分: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

按照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按控制的手段: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弹性控制 有效控制原则:控制要反映计划要求;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灵活性、经济性 工程经济:是介于工程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相关理论。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系统分析原则3.资源最优配置原则4.兼顾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原则5.兼顾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原则6.注重长期经济效益原则7.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8.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原则9.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原则 资金的时间价值:亦称货币的时间价值。指资金随时间的延续而发生的价值变化。钱会贬值的,是资金时间的消极面,即资金承受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资金增值能力是积极面,钱能生钱 关键点原则:指控制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只从某个局部利益出发,要针对重要、关键的因

素实施重点控制。例外原则:指控制工作应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偏差。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他是在系统进行到转化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直到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缺点:只有输出量偏离目标时,纠正措施才能开始 前馈控制: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干扰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以此来预测由于外部干扰和输入量变化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硬i型那个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据此对系统的输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有效控制。四大管理职能⑴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⑵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⑶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⑷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1、要正确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先要执行计划职能,然后是组织,领导职能,最后是控制职能.但另一方面,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管理中这四大职能又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2、正确处理管理职能的普遍性与差异.原则上讲,各级各类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有共同性,都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但同时,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执行这四大职能时的侧重点与具体内容又是个不相同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是、人们维持其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层次需要的基础。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想到安全问题。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安全需要的到满足后,就会产生爱、情爱、社会集团的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希望归属一个团体得到关心和爱护。自尊的需要: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的了问题的关键。是研究需要结构和人员激励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人格、动机的重要理论,揭示了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缺陷:1对需要层次分析简单,机械。2以人本主义为其理论基础,认为人的需要都是与生俱来的,更多体现的是利己的本能。3诞生在私有制的社会里4没有反应社会的意识和环境对人的需要模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理论基本思想,人性丑恶,人喜欢想了,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人们基本上厌倦工作,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投篮。人们的工作基本目的就是为获得经济收入。人生想来以自我为中心,安于现状。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只有物质刺激才能工作;;;管理对策:采取或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需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勤罚懒刺激工作。

7.项目管理复习总结 篇七

关键词:儿童,胃内结石,胃内毛发结石,长发公主综合征

胃内毛发结石为少见疾病, 国内报道例数少, 其特殊类型-长发公主综合征 (rapunzel syndrome) 则更罕见, 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就国内期刊报道的儿童胃内毛发结石病例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并对胃内毛发结石及长发公主综合征进行文献复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国知网、维普等期刊网站以“毛发结石”为关键词, 检索到13篇文献, 剔除1篇成人病例报道后, 共收集到13例[1,2,3,4,5,6,7,8,9,10,11,12]儿童毛发结石。对13例儿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特殊个人史、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手段、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统计分析。13例入选病例, 均为女性, 中位数年龄12岁 (7~16岁) , 病程 (从症状出现算起) 3周余~10年余, 有1例未提供病程, 12例 (92%) 有食毛癖, 1例未提供相关病史。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上腹部疼痛10例 (77%) , 恶心/呕吐8例 (62%) , 体重下降8例 (62%) , 食欲下降7例 (54%) , 上腹部不适5例 (38%) , 上腹饱胀感4例 (31%) , 反酸、胃内烧灼感1例 (8%) 。上腹部触及包块13例 (100%) , 上腹部压痛9例 (69%) , 毛发稀疏2例 (15%) 。

2 结果

2.1 辅助检查

2.1.1 血常规

有5例提供了血常规结果, 其中2例正常, 2例轻度贫血, 1例中度贫血 (骨穿涂片示营养不良性贫血) 。

2.1.2 B超

9例行腹部B超检查, 均提示腹腔或胃内可见巨大强回声团块伴声影, 随体位而活动。

2.1.3 X线检查

1例行X线腹部立位片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梗阻。3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提示胃扩张, 胃内充盈缺损。

2.1.4 胃镜检查

11例行胃镜检查, 均可见胃内胃内巨大毛发样团块, 其中3例发现有胃溃疡。

2.1.5 CT检查

2例行腹部CT检查。1例CT示:胃呈充盈状态, 胃内见不均质团块状影, 大小20 cm×10 cm×5 cm, 边缘见环形密度增高影。另外1例亦发现胃腔内肿块。

2.1.6 MRI检查

1例行腹部MRI, MR扫描及MR胃水成像示:左上腹见一胃型样异常信号影, 不能分辨与胃腔的关系, 患儿喝水150 ml后相当于MR胃水成像扫描, 显示胃腔扩张, 所见胃型样异常信号灶填充于胃腔内, 并在胃腔黏膜与病灶表面交界区出现薄层长T1、长T2水样信号影, 故考虑病灶位于胃内, 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影, 其内夹杂少许斑片状稍高信号灶。

2.1.7 病理检查

3例有手术后病理结果, 分别为:胃内毛发结石并慢性胃溃疡病;胃内毛发结石并慢性胃溃疡病;慢性胃溃疡伴胃壁肌组织肥厚, 胃毛发结石。

2.2 治疗

1例胃镜无法整个取出, 用活检钳夹取约1/5左右, 后经4次胃镜取石, 夹取大部分毛发, 洗胃后呕吐出剩余毛发。11例进行外科手术成功取出毛发结石, 1例未提供治疗情况。

2.3 预后

有1例患儿全麻下行胃切开取石术, 术后心理门诊定期干预, 1年后随访时拔毛癖异食癖痊愈, 腹痛消失, 结石无复发。其余病例未提供随访资料。

3 讨论

胃结石 (castric bezoars) 是指外源性物质未被消化或未完全消化而在人或某些动物的胃内凝结成团块。根据胃结石的主要组成成分, 可将胃结石分为以下几种[13]:植物结石, 由未消化的水果蔬菜组成的, 多数不易消化, 如柿子、黑枣等;毛发结石, 主要是毛发团, 常致密, 内混有食物残渣;乳类结石, 多见于早产儿, 消化道功能不完善, 为追赶生长等频繁食入高度浓缩的配方食物;药物结石, 常见于部分缓释药物的肠衣所致, 一般结石较小。

胃内毛发结石 (gastric trichobezoar) 是指毛发被吞入胃内后, 由于毛发表面光滑而不能被胃蠕动效应所排除, 毛发逐渐集聚成毛团块, 内可混有食物残渣。Boudomant[14]于1779年首次描述了毛石症。大部分毛发结石发生在有潜在精神病、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年轻女性中,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 过早的饱胀不适感、腹痛, 生长缓慢, 这些症状都非特异性, 而且结石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 本文中有些病例病程长达10余年。

长发公主综合征 (rapunzel syndrome) 是毛发结石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类型, 是指吞入的毛发在胃内形成毛团, 在胃肠道的蠕动作用下形成一长尾巴通过幽门延伸至十二指肠、小肠, 甚至结肠。这一综合征的命名来自一则格林童话故事[15]:Rapunze是故事里留着长发的公主, 被巫婆囚禁在没有楼梯和门的高塔上很多年, 后来一位王子沿着公主从窗口垂放下来的长发攀登上高塔, 把她解救了下来。长发公主综合征于1968年由Vaughan等[16]首次报道。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但通常指的是胃内毛发结石有一条长尾巴延伸至空肠、回肠或回盲部[17]。大多数病例有潜在的精神障碍, 包括拔毛癖和食毛癖, 且90%以上为年轻女性[16,17,18]。患者可持续多年无症状, 直至发生消化道梗阻始被发现。典型的胃内毛发结石和长发公主综合征表现为:腹部可触及的包块、慢性腹痛、恶心或呕吐、便秘。部分患者有体重下降、厌食、呕血、缺铁性贫血[16,17]。目前有报道的并发症包括:胃溃疡、幽门不完全梗阻、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完全性肠梗阻、胃穿孔、腹膜炎、死亡[15]。有报道胃内毛发结石合并息肉病, 两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20]。国外有作者总结了自1968-2011年文献[21]报道的长发公主综合征72例, 绝大部分患者为女性, 仅3例 (4%) 为男性, 中位数年龄12岁 (3~55岁) , 所有患者均有食毛癖, 伴有其他精神、情绪或行为异常:拔毛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异食癖等。他们的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 (n=67;93%) , 恶心/呕吐 (n=61;85%) , 体重下降 (n=14;19%) , 贫血 (n=8;11%) , 腹膜炎 (n=8;11%) , 其他少见症状包括肠梗阻 (n=5;7%) , 呕血 (n=2;3%) , 胰腺炎 (n=2;3%) , 梗阻性黄疸 (n=1;2%) 。72例患者术后发现, 有13例 (18%) 毛发结石延伸至十二指肠, 35例 (49%) 延伸至空肠, 15例 (21%) 延伸至回肠, 4例 (5%) 延伸至结肠, 3例结石起源于空肠, 延伸至结肠。72例中有3例死亡 (4%) , 5例复发 (7%) 。本文13例胃内毛发结石的中位数年龄为12岁, 均为女性, 12例 (92%) 有食毛癖, 临床症状前三位为上腹部疼痛10例 (77%) 、恶心/呕吐8例 (62%) 、体重下降8例 (62%) , 均与上述国外文献报道类似。

有拔毛癖和或食毛癖病史是长发公主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部分患者体检可发现口腔有腐臭味和头部毛发脱失颓斑可提示该病可能。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腹部X线放射照片、腹部B超和腹部CT。腹部X线能显示有无肠道梗阻, 腹部X线放射照片、B超及CT能帮助定位, CT可了解结石延伸情况。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被认为是胃内毛发结石和长发公主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直观的看到毛发结石, 并可能有介入治疗价值[22], 但很少能成功取出结石, 因为胃内毛发结石往往很大。本文中13例患者仅1例能胃镜取出结石, 与之吻合。因此, 外科剖腹手术取石是胃内毛发结石和长发公主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23]。近来有报道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取出儿童胃毛发结石[24,25]。此外, 行为治疗和长期的精神病专科随访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并可预防复发。

8.项目管理复习总结 篇八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复习    实践应用

所谓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对于整个知识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其中概念图是一种策略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为生物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概念图复习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性地引导,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及规划,强化学生们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为学生们的复习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

一、概念图在生物复习中的主要作用

(一)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基本特点

概念图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套系统的学习模式,将主要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性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及时找到重点内容,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复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生物教学的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性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整个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概念图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复习模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完整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及拓展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在整个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在第一轮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对于之后的复习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差异性。根据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许多初中学生在生物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辨认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想象的出现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进行充分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因此,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实现知识复习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图复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的复习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重点章节进行全面地性地复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掌握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概念图应用的基本体会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主要过程、绘图技巧,为生物知识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复习模式

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绘制出基本的图像框架,然后让学生们补充其余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们找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绘制相关的概念图(如图一所示),教师可以绘制出一部分内容,其余的概念留给学生们,通过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复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们形成了严密的思维模式,为生物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一

(三)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了解基本的学习状况

在初中生物的课程复习过程中,相关教师要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完成概念图的绘制,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生物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拓展性的思维模式。在基本概念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引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形成正确性的概念图。因此,概念图在生物课程复习过程中的引进,不仅使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还在最终意义上提高整堂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复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能力,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概念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物知识的复习氛围,强化学生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对于相关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强调概念图复习模式运用的严谨性,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地指导,使初中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为学生们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燕.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6 (7):19-20.

[2]任立华.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29):118.

上一篇:个人简历样表下一篇:初中英语作文大全范文带翻译8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