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08-04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2篇)

1.《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

1.主持教师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主持教师:王社荣

联系电话:010-66490581/66490018

E-MAIL:wangshr@crtvu.edu.cn

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为电大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72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3.预修课程:

《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上编、下编三个部分。导言,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编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下编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宏观经济指标、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短期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及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等问题。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以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层次: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都有用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科学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熟悉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三、课程的教学媒体说明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媒体,是为了有效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而设计的。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

1.文字教材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主教材和教学辅导。教学辅导部分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的旁批、关键概念、内容提要及思考题。

文字辅助教材使用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由王社荣编写的《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主要是根据考试题目的类型,通过大量的习题帮助学员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音像教材

录像讲课一共九讲,主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3.网络课程

主要是弥补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的不足,包括各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解答和试题分析,提供有关的学习与教学信息,讨论与课程有关的热点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1.试点电大成立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课程组一般由3名专职教师组成,组长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也可吸收1—2名兼职教师参加。

课程组成立后,试点电大请将名单通报中央电大财经部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2.教学研讨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中央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如师资培训会,网上BBS等。

3.中央电大提供网上指导与教学服务

通过中央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提供网上指导与教学服务。网上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4.电子信箱

中央电大、地方电大课程组都要开通电子信箱,并且课程组的每一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网址,同时要求各教学点具备上网条件,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5.电话答疑

地方电大课程组对外公布办公电话,定期举行电话答疑。

6.直播课堂

中央电大课程组制作直播课堂节目,就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说明。各试点电大要认真组织收看,将有关信息传达至每个教学点和学员。

五、教学安排建议

1.集中辅导

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各试点电大应安排一定量的集中辅导。集中辅导一般每两周一次,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教学时数的25%,但希望因人、因班而异。

2.作业

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中央电大安排4次作业,其余由地方电大安排。要求学员必须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作业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20%)。

3.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各试点电大要严格考试纪律,统一把握评分标准。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课程组应及时通报考试统计结果及分析报告。

2.《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1 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接受能力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的公式、数学证明、图形图表以及经济理论的逻辑推导,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尤其是数学基础偏差, 所以很难接受其中的内容。另外, 按照教学计划, 在排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比较靠前, 甚至与高等数学出现在同一学期。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那么就会增加其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难度, 进一步制约了教师授课的广度和深度。

1.2 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方面, 许多高职院校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 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进行教学, 抛开了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甚至学生的创造精神也会受到压抑, 进而违背了我国当代培养人才的目标。

1.3 教材问题

在教材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选择的《西方经济学》教材, 主要是简化的本科教材, 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而编写的教材数量非常有限。

1.4 考核方式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考核还是以传统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为主, 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无法考评学生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

2《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西方经济学》内容体系庞大、理论观点各异, 如果教师对其逐一介绍, 不仅时间上不允许, 而且也会使学生无法辨别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所以高职层次的经济学教学既要讲足基本理论, 更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出发, 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 体现理论课的“必需”和“够用”原则。所以课程的设计理念应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核心, 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 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完美融合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生产实例, 运用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扩充延展课堂, 使理论课与创新实践环节结合, 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为适应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配合课程模块化改革, 笔者以实际生活生产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打破西方经济学的固有理论框架, 通过七个学习领域勾勒现代经济学全貌: (1) 走进经济学———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原理、发展历程等)

(2) 生活经济学———经济领域热点问题分析 (从供求理论延伸到热点问题, 如房价、股价)

(3) 消费经济学———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效用论, 消费者均衡, 讨价还价的技巧)

(4) 管理经济学———投入、产出、成本 (生产函数, 如何达到利润最大化, 成本的认识)

(5) 营销经济学———抓住市场扩大效益 (四种市场类型的认识)

(6) 民生经济学——居民口袋&国家宏观调控 (GDP, 大学生就业失业讨论, 经济周期)

(7)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 人民币升值讨论)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便于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本课程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训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社会调查、辩论赛等实训方式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有:

3.1 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 可以将自己在生活实践、调研过程中积累一手资料, 如在“消费者剩余”环节中, 可以将自己的购物体验、消费观念、身边亲友的经历等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素材。通过报刊、媒体评论、网络等方式, 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 将生活中的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结合相关理论, 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这种教学模式,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

3.2 课堂讨论教学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教学, 将讨论的问题交给小组, 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 启发学生对经济理论规律的认知, 然后分组表达观点, 最终形成学生自身的理论认知。课堂最后, 由教师针对讨论过程做出总结精炼, 从而引导学生最终形成对经济理论的概括理解。通过此教学方法,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引导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辩论赛形式。将全班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队, 根据教师提供的辩题进行搜集资料, 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将辩论的方案安排完整, 可以邀请其他专业课教师参与评判。通过此种形式的教学, 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以及对热门经济问题的深刻认识。

3.4 趣味游戏竞赛形式。在“边际效用”和“博弈论”等环节中, 可以适当的开展丰富的游戏如:“喝饮料大奖赛”、“出牌游戏:不同状况下的博弈”, 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 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5 对于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 通过创造条件, 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机会, 进一步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 培养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学, 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触角、多层面地学习, 同时了解先进的经验, 掌握学术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授课技巧, 降低高职学生畏惧《西方经济学》的心理,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议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

[2]苗艳平.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学教学探讨[J].科学与财富, 2010 (11) .

[3]苏颖宏.浅谈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6) .

3.《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贸易经济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0-02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被认为是主流的、发端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学习基本方法,通过行为假设、模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及经济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将西方经济学设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一般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及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贸易经济专业是我国的新兴专业,自设立专业以来,受到广大学子的青睐,短短十几年,发展成为各高等院校招收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型专业。贸易经济专业与其他经管专业一样,将西方经济学设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再接受贸易专业理论的培养。因此,西方经济学对贸易经济专业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课程教学要注意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和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贸易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奠定学生的经济基础,巩固专业基础。西方经济学基本方法对贸易经济专业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设定行为假设,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专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相似,按照绝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的绝对劣势的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模型分析,利用消费者偏好曲线、预算曲线、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国际市场也适用,有助于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市场进行相关分析。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分析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同时也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理论,掌握贸易专业知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西方经济学采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影响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因素抽象化,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来进行研究,生产者的市场行为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生产函数来进行研究,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教师怎样进行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

首先,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贸易专业相关知识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授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部门实践相联系。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等,达到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课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翻新的原则,把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不断地把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传授给学生,资料不断更新。经济理论必须来自现实经济,在国际市场特定的前提假设下,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并提炼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国际贸易的理论内容,进而形成有贸易经济专业的理论体系。

最后,课堂教育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连,教学不仅要偏重于各个知识点以及经济原理的讲解,而且要进行国际贸易相匹配的案例的分析,一方面采用经典的贸易经济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的国际化和前沿化。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认识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现象,解决国际市场现实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此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有重点地补充当前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第三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能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到什么?

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结论,而是在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能从西方经济课程中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国际贸易问题。教师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不仅要讲解有关经济学理论的结论,教学生如何求解经济学模型化的计算题,还要让学生切实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假设与条件界定,同时联系国际贸易市场的经济现实对模型的假设、条件界定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贸易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用正确的方式来讲解西方经济学,教会本专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国强.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 经济研究,2005 (2):113~125.

[2]阮守武. 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解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0):44~45.

[3][美] 曼昆. 经济学原理(第4 版)[M]. 梁小民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方福前.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大学教学,2005 (9):13~15.

[5]于泽. 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9 (4):70~76.

4.《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引言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同时具备较强理论性及应用型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类学科中属集专业性与基础性为一体的课程。由于受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西方经济学”当前在教学方面出现理论-、应用教育关注度不平衡的现象,前者较后者过重,不断强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经济学相关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关信息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指导过程的相应情况显示,学生自身的经验及感觉实施目的性不强的,其经济学分析方式非常模糊,因而所使用的.经济学分析原理也不够非常准确,甚至部分经济学术语运用都存在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具体化教学形式及模式都需要实现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目前需立即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学生需要多层次发展

我国现存的多高校中,尤其是财经类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不论是在经济管理专业还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之一,但由于不同学生的专业存在差异性,因此其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目标机目的就随之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经济学问题。绝大多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本科毕业之后直接选择相关专业进行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西方经济学”在今后工作生涯中的作用给予非常高的期望值;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使得其在经济学的发展及相应的分析模式中的兴趣值不断提升。不过,在“西方经济学”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存在统一性,但是该种统一性无法对学生展现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行满足,最终直接伤害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积极与主动性。

2.数学化经济学术语增加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难度

由于当前经济学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由边际革命之后,在传统性的经济学分析中融入了数学逻辑这一要素。尽管目前数学在经济学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还不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数学化的经济学发展趋势已经避免不了,成为既定的事实。对于学生而言,随着经济现实变为抽象化的数学符号之后,经济学不再鲜活,而是变得较为冰冷且复杂,学习兴趣也随之不断降低。若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最终直接导致学生对经济学产生包括失望-、恐惧在内的不良情绪。

二、以应用能力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方式

1.理论讲授与案例相结合

所有经济现象都是由人所发生的各种行为产生,所有经济学最终的研究对象必然是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是经济学对象只有在其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才会被经济规律支配,如果不是,那么经济学对象将会根据经济规律中的指导理性得到自己需要的经济行为。这种互动可以加强经济规律的强度,但同时也可以让经济规律失去效果。但这里提到的经济学特殊性并不能代表经济学走向难以确定。经济学从开始研究之初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大量不同分析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当前我(门使用的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为抽象与简化,但这里所说的经济学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精准描述,同时得到的结论也不能直接使用在经济决策之中。但这种经济学却为大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分析结构,并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实际遇到的经济学问题放入其中,根据较为规范的理论得到与现实情况相符的结论。间如在讲解“需求弹性理论”日丸可以结合“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产量”来讲述;讲解“市场失灵”时,可结合“工厂排污不当”实事进行分析;在授课“宏观经济政策”时,也可结合“房地产限购政策”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分析能力,对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有重大帮助。

2.正确认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当前大量经管专业学生都更加擅长形式逻辑分析,所以在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模型普遍存在较大的畏难问题。许多环境下,老师也会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数学语言等地方的使用工作,但这些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培养确实极为不利。虽然大量经济专业学生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存在大量争议,但数学在经济学中依旧具有长期性。具体表现为如下:

第一,经济学当前虽然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预测未来世界,但经济学作为一专有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基本相同,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但经济学与别的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经济学一直在尝试改变世界与描述十点,所以较为准确的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第二,当前数学在经济学中主要有四种不同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与宣传得到的经济结论;二是采用数学方式得到较为直观的结论;三是让整1、经济学过程变得更加严谨;四是让经济学中使用的语言能够更加精确且直观。

第三,数学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大量较为严重的缺点,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而人的心理却不能用大量数学语言展开描述。所以在数学使用到经济学中的时候,大量经济学理论为适用于数学分析方式,而强行“削足适履”,进而改变了研究的本质,产生问题。

5.《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组

一、立项的背景及意义

1.《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授课对象广、学生层次各异。该课程不仅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而且还是经法类和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作为经济学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至关重要。

(3)本课程作为经济类、金融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预修课程,该课程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因此,不难看出,本课程的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校总体教学质量。

2.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虽然通过《西方经济学》教学组老师的多年实践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克服了人手少、课时量大等矛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在国际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尚未真正体现在经济学的教学中。

(2)受总课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不够全面系统透彻,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于2003年12月立项,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及目标

为将我校外语强的传统特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同时更好地使我校教学同国际接轨,本次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引进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原版教材的啃读,使学 1

生习惯用英文来进行专业理论的思考和表达,同时能熟练掌握经济学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为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2.开设《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一门。为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满足要求考研深造的学生的要求,特开设此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学生的理论视角,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弱点,提升学生的发展后劲。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建设的计划,并逐步得到了实施。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讨论,项目组成员确定采用原版教材“Paul A.Samuelson & William

D.Nordhaus, ECONOMICS,16th Edition”;确定了授课具体内容;制定了与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助材料。

由于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强调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现有英文程度,因此,在双语教学的方式上我们采用英文的PPT、中英文讲解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以英文完成PRESENTATION、ASSIGNMENT、期中测试、期终考试等环节测试,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啃读原版教材,汲取原版教材中的精华。

(1)MI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②Topic1: Demand, Supply and Market Equilibrium

③Topic2: Applications of Supply and demand: Elasticity and Application

④Topic3: Supply, Demand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⑤Topic4: Demand and Consumer Behavior

⑥Topic5: Production Theory

⑦Topic6: Cost Theory

⑧Topic7: Perfect Competition

⑨Topic8: Monopoly

⑩Topic9: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 Oligopoly

⑾Topic10: 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s

(2)MA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②Topic1: Measuring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③Topic2: Business Cycle and Economic Growth

④Topic3: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⑤Topic4: Income-Expenditure Model:2-Sector,3-Sector And 4-Sector

⑥Topic5: AD-AS Model

⑦Topic6: The Monetary System

⑧Topic7: Macroeconomic Policy I: Monetary Policy

⑨Topic8: Macroeconomic Policy II: Fiscal Policy

⑩Topic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⑾Topic10: Phillips Curve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为使《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起到效果,项目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课程内容:

(1)外国经济学说史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包括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等。

(2)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在现有的经济学必修课中,我们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介绍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这些理论实证分析了市场机制的过程,而没有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作出评价,使得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全面、辨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引入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生建立科学的市场观,并对现实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3)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内容 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介绍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与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发现单纯讨论这些内容的话,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对动态的(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没有任何理解;第二,学生对70年代后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毫无了解。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就显得非常必要。

(4)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

我校绝大部分专业是涉外经济类专业,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对培养国际视野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问题是作为涉外经济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5)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研究变量,其对指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度经济学对我国的很多现实问题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掌握理论分析工具。

3.计划分工编写《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教学用书。

四、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在对2004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完满完成了与原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PPT、学生学习辅助材料、各章配套练习等教学基础资料。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已能较好地通读原版教材和理解双语教学授课内容,能较流利地运用英文分析和表述现实经济问题。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已能基本适应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与使用中文教材相比,学生满意率已有所提高。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课程辅导材料一套,共计完成30余万字。如能顺利通过答辩,我们将再进一步全面修改后印刷成册,运用于《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程的教学。

五、特色与创新

《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采用为实现高校经济学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载体。同时,《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将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更为系统和全面。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既能实现理论内容的拓展,又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合。综合而言,可以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与新意:

1.双语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与国际接轨,引进使用了原版教材,要求学生啃读原版教材,并通过英文考试等手段来保证经济学知识与英文运用能力的结合。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中国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还是用比较“中国化”的方式讲解,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做到尽可能使理论系统,避免原版教材中逻辑线索不明显的问题。

2.在《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上,主要强调理论的深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到经济学完整理论框架建立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了我校涉外专业培养的需要和中国经济现实的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而且,本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开放的,可根据需要进行不断调整,能比较贴切地反映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

六、需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随着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的提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要求都提高了,《西方经济学》作为商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要在这一次建设的基础上面,进一步抱着改革创新的精神,从以下各方面做好工作:

1.急需进一步建立经济学原版教材题库和中文教材题库,加强对学生考查的规范化程度。

2.进行经济学网络化课程建设。

3.争取尽快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以及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

6.《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六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科学生应该学习的一门基础课,4学分,《西方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政府机构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的条件、机制和手段。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对于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各分校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经济学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经济学的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教学媒体

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

1、文字教材:《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 梁小民编著

2、网上课堂

(二)教学环节

1、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总学时72学时,课内学时为36学时,学分4学分。

2、教学研讨。为保证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讨。

3、网上辅导与教学服务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进度、作业、BBS研讨等。

4、电话答疑

5、集中辅导:每两周一次集中面授辅导,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数的50%。

6、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一次期中考试,至少两次作业,辅导教师应认真批阅,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期末考试一定比例的分数(10%)。

7、考试:考试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内容应覆盖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合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90%。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周次

第一章 导论

1、章节

一般掌握:经济学的发展简史、生产可能线

重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存量与流量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2、一般掌握: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重点: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横价格、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

3、一般掌握:总收益 供给弹性 交叉弹性

重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一般掌握: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 第五章 生产理论

5、一般掌握:生产函数、规模经济

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者均衡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一般掌握:短期、长期、机会成本

6、重点:短期、长期成本分析、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第一、第二节)

7、一般掌握:企业的组织形式

重点: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的条件,厂商长短期均衡的条件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第三、第四、第五节)8 一般掌握:产业政策

重点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长短其均衡 寡头垄断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八章 分配理论 9 一般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地租理论

重点:工资理论、利息理论、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基尼系数、洛伦斯曲线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0

一般掌握:外部性 垄断下的消费者剩余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重点掌握:公共物品的竞争性与排他性 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 11 一般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实际、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重点:国民经济核算中五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物价指数 失业率 第十一章 长其中的宏观经济

一般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 货币数量论 货币中性论 零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11 论

重点: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个经济增长模型 自然失业 摩擦实业

第十二 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般掌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重点掌握: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一般掌握: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投资函数 加速原理

重点:消费函数 总支出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乘数原理 第十三章 货币与经济 14 一般掌握: 货币与金融体系

重点掌握:IS-LM模型 货币与利率的决定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政策

重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同时期政策的运用 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16 一般掌握:奥肯定理 经济周期

重点:周期性失业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 1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重点: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一般掌握: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国际收支 开放经济中经济调节的困境

重点掌握:对外贸易乘数 固定(浮动)汇率制 溢出效应与回波效应 19 考试

牛志坤

7.《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从学科体系看,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是后续的专业课, 如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的基础。但西方经济学却是让老师头疼、学生畏惧的课程。这固然有课程本身的原因, 但更有教学方面的原因。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经济学自然就成了令人头痛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案例教学可扭转这一窘况。因为, 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实践视角学习理论, 然后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 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 可以弥补教材冷酷、森严和乏味的缺陷,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要进行案例教学, 首先就必须做好案例的选编工作。案例选编应该:

1. 经济学案例要本土化。

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来自西方, 因此, 其案例也大多来自西方。这些案例虽然经典, 但毕竟源于西方的经济生活, 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 不太容易被我国学生理解。例如, 关于弹性, 西方经济学教材经常使用的弹性表就和我们中国人的不太一样, 比方说,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微观) 中的弹性表中 (见表1) , “书籍、杂志与报纸”、“银行与保险服务”是和“食物”一样的缺乏弹性的必需品, 似乎和中国的国情不是很相符。

因此我们选编经济学案例时, 要注意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和国情。但是, 坚持本土化, 并不排斥对经典案例的引用。实际上, 那些经典案例既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 很多时候还具有象征意义, 如阐释科斯定理的火车和沿途农田的故事, 论述外部性的蜜蜂和果园的例子。

2. 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 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 但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 有些地方, 如广东, 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咖啡根本无法代替, 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 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 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 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 经济学案例的选择, 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3. 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 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 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 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 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4. 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 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 关注现实生活, 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 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 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 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 我们可以说, 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 利用鲜活的案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 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 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 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发现问题和分歧, 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 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 控制教学进度外, 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 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 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 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 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 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 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 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 一方面, 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 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 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 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 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 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 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 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 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 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 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 在经济学教学中, 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 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 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8.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 篇八

关键词:非经济学专业学生西方经济学存在的弊端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62-01

1 引言

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非财经院校和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开始涉猎这门课程,但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门课程难学的共识,他们普遍反映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尤其是对区别于非经济学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本来就比较弱,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所以,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要想找到有效的改革措施,首先必须找出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

目前,在非经济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并未引起学校及社会足够的重视,这从使用教材方面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据调查显示,当今,非经济类专业与经济类专业使用的是同一版教材,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经济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且经济学理论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这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些,但是对于非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尤其是对感性的文科生。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使得非经济类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真正掌握所谓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师“满堂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而言,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老师认为,他们是非经济类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深的理论,更不需要掌握真正的经济技能,对这些学生而言,开设这门课程只是为了修学分……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上课而上课”,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直至下课,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體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 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

经济学课程对于非经济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老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老师在给非经济类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知识时,大多只注重理论的讲解,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但很少与实际或一些案例相结合启发学生来自由思考,更谈不上实际性的操作了。教学方法的单调枯燥使得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失去了兴趣。

3 对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对症下药,总结出了三条改革建议供大家思考。

3.1 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

事物具有特殊性,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应该根据非经济类学生自身的特点编辑出版优秀的适用教材,从而提高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水平,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有关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我所用。在适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重点、难点突出,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树立经济学意识。

其次,深入浅出,容量有度。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且对教材内容以及课时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再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编写西方经济学理论时要注意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真正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3.2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案例教学法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教学就是老师在讲授西方经济理论的同时适当举一些恰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该理论,更好的掌握该理论。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独具抽象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非经济类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及实践经历比较少,所以对他们而言,很好的接受这门学科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讲授课程中如果适当的插入一些案例,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3 更多地安排课堂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针对一些重点内容适当的安排课堂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对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帮助。在课堂讨论前,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准备自己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4 结语

上述只是我对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提出的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总之,经济学理论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因为公民的收入、支出以及消费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的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论是经济类还是非经济类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理论,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复合人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九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经管类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从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已是共识。本文拟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及措施作一番具体的探讨。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教学管理制度机械、僵化。当前各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普遍追求模式化、齐一化、量化式管理模式。不论是对教学计划的制订、设计,教学过程的监督,还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等,广大教师都被排除在外,成为被动的行政命令的执行者。体现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上,即教师受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的限制,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满堂灌,考试时,由于教学覆盖面的要求,只能是面面俱到,缺乏特色。学生学习过程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种只注重完成教学和考核任务而不顾教学质量的应试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机械式管理模式的直接结果。

其次,教学方式陈旧、呆板,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多是通过比较抽象的理论模型和数学推导来加以论证,加之受课时和教学考核要求“填鸭式”的灌的限制,导致许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着重理论阐述,不能也没时间和精力联系实际和补充课外的信息。特别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从而使原本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由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即使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公式推导得再熟练,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听得满头雾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会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性的概念和纸上谈兵外,别无所长。

第三,理论脱离实际,教学缺乏针对性。

经济学理论是来自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理论。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其内容是以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和具体经济实例为依据的,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书上讲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许多经济现象不同于西方社会,也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紧密结合,有的放矢地阐述经济学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模式、新思想把握不透,不能紧密联系实际阐发经济学原理,导致理论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教学缺乏针对性。以致学生学习了经济学的课程之后,谈起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头头是道,论起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则茫然不知所措。

二、改进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

首先,改革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

当前,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以集权制、行政命令式和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深化的重大阻碍,因此,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是改进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具体说来,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者从传统的“大权独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将教学管理权下放到院系,充分发挥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和高效运行。同时,应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来看,应允许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注重教学的个J哇化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多样化教学。

授课方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是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弊端,也是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认可度。具体的教改方式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研讨式教学、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运用QQ群、博客和微信等网络工具,直接进行“网上答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来安排作业,学生可以用电子邮件回答教师的问题。运用这些信息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理论功底扎实,但社会经验缺乏,不善于把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显示出完全的不适应性,照本宣科成了他们教书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运用中国经济实例阐述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教师课堂语言的使用技巧训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经济学的“生活语言”,营造趣味昂然的课堂氛围。要善于用生活的语言阐释经济学道理,并能熟练地将生活语言和经济语言进行比较和转换,使学生们从生活中品味经济学,这样可使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变得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从最基本的层面阐述在理想状态下的经济学理论,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考虑经济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应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教学,对课程的教学区分、侧重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不同专业课,与专业课核心知识衔接起来。

国际贸易专业应主要注重宏观经济部分,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导方面,重点侧重宏观经济的知识教导和应用,着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外经济波动和国际间贸易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的理论内容、措施实施等。使学生在宏观经济政策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在现实经济中趋利避损。

财政学专业应着重向学生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及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等内容,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

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重心放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及政策内容、通货膨胀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上。一方面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以适应将来复杂的经济社会。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讲授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要素理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足够的基础理论,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面对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

工商管理专业应重点讲授与管理经济学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和战略理论、博弈论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不同的工作。

其次,注重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

为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经济学的魅力吸引,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代之以从学生学习的主体出发,确定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对一些重要章节采取讨论式教学。教师可列出讨论纲要发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资料准备、观点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最后共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学校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其理论水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显增强,思考问题的深度增加,语言表达更为流畅,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第三,本着够用、管用、适用的原则,合理选用教材。

应建构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材体系。地方高校应根据本学校的专业培养特点,建设具有独自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材选用上,摒弃以往追求权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的虚荣心理,在培养人才上使学生的独特性与学校的培养方法相融合,重视培养结果的实用和应用能力,选择与现实接轨的教材。对此详细叙述就是:在不影响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以即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大前提,舍弃对经济理论晦涩难懂的部分,更加注重实用性,贴近生活和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现代经济的敏感性,保证学生能在就业和日常竞争中存在优势。

10.《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

宗旨?

本考试注重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并要求能熟悉经济理论及其运用。部分考题须进行运算工作。?

考试范围?

1、经济学定义及范围?

--经济学定义?

--基本经济学问题?

--稀少性、选择、机会成本?

2、供求与价格?

--个人与市场供求?

--价格需求弹性?

--无差异曲线?

3、生产与公司?

--生产流程、分工?

--生产定义、报酬递减率及规模经济?

--成本?

4、市场结构?

--完全部分?

--非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及寡头竞争垄断?

5、国民收入及公共财政?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收入/收支、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6、货币与银行?

--货币功能、银行功能、货币供应?

7、国际贸易?

--绝对与比较优势?

--国际收支平衡?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

11.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想 篇十一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G42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加,尤其近些年,高职学校的大力发展,使得很多专业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也解决了大部分企业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而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又是大多数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大多数高职学校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也比较低,这就使得校方不得不实行教学改革,从而让西方经济学更好的被学生所认知,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

一、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西方经济学,主要就是指应用于西方体制下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市场经济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至今已经历时了200多年的发展,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也产生了很多实用性极强的经济学理论,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种经济学理论目前已经被全球国家所应用,同时也被搬进了学生的课堂之中。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市场发展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社会中元素的发展状态,分析未来的市场走向,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提高准确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保证国家或者企业可以稳定持久的运转。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对高职学校的教育带来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他们的知识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改革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一方面,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更为合理化,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是硬性的记忆,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改观了西方经济学科目的印象,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甚少

西方经济学包括很多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充分的掌握或者了解,而这些理论知识又引申到很多实际应用之中,也就是理论知识要伴随着实践应用。但是,在大多数的教学中,尤其高职学校,本身学生的理论课程安排就较为紧凑,时间比较短,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认真并深入的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内涵,同时,如果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形成恶性循环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學生成长,也不利于教师水平的展现,这就是当今大多数高职学校中,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不够规范造成的,也是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缺乏紧密联系带来的弊端。

2、教学方式存在单一化

高职学校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存在较为单一化的现象,也就是指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缺少灵活多变性。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蕴含非常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的学科,但是其也是比较枯燥的学科,这对学生而言,丝毫提不起兴趣,也是很多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缺少与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多数都是已经落后的知识信息,不仅无法让学生接触到较新的经济信息,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习水平。这些是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合理应用教学改革、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一种有助于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其对西方经济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

1、紧密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也是高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而针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合理的分配设置,既满足学生理论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精力较为充沛的上午进行理论知识授课,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内涵,而在下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学生上午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学会利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

2、制定均衡完整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选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尤其像西方经济学这样较为枯燥的学科,更要利用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经济学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历史故事不断培养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蕴含丰富知识的学科,对他们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还可以营造一些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发言时间,活跃学生的思维,改善课堂氛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带给高职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充分的发挥基础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要接受教师的引导教育,积极的努力提升自我,培养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的体制下,更好的利用西方经济学为自己服务,提升自己其他科目的学习水平,从而成为真正的专业性强的技术型人才,使得学生学会利用经济的头脑来分析问题,解决为了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让自己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20-221+239.

[2]王鹏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43-44.

[3]蔡乌赶.基于问卷调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81-183.

12.《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二

一、辩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记忆能力都可以通过辩论式教学锻炼和体现出来。

第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辩论的胜负既取决于学生的专业知识, 也取决于学生的团队协作。只有高度一致, 才能取得最后的顺利。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得到良好的培养。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辩论式教学中, 双方辩手都在竭尽所能维护自己的观点, 都坚持必胜的信念, 寸步不让,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辩论式教学使学生从崇拜权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应用辩论式教学法的阶段展开

1. 辩题选定阶段。

选择一个良好的辩题是一堂辩论式教学课成功的基本前提。题目选择适当, 符合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口味, 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取得良好的辩论效果。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 辩题的选择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 应该选择内容综合性强的辩题。西方经济学的内容非常庞杂, 知识点和原理很多, 在辩题的选择过程中, 应尽量选择那些能综合运用知识点和原理的辩题。例如, 设定如下辩题:政府是否应该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牵涉的知识点和经济学原理包括:垄断的含义和危害、政府的管制、设租和寻租、技术进步、消费者权益等等。设计这个辩题, 可以将众多的知识点和经济学原理糅合进来。

第二, 应该选择可辩性强的辩题。如果设计的辩题是大家都达到高度一致的、不争自明的“真理式”辩题, 那在辩论展开的过程中, 势必出现反方无言以对的被动局面。所以, 在辩题的选择上, 一定要选择可辩性强的辩题。例如, 笔者设计辩题:需求创造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萨伊认为, 供给创造需求;凯恩斯坚持, 需求创造供给。两个流派对此问题争论了很久, 直到现在, 经济学界对此也莫衷一是。这个辩题的可辩性十分明显。

第三, 应该选择大众化强的辩题。辩题内容既要为学生所熟悉, 又要为学生所困惑。这就要求选择的辩题应该大众化。例如, 笔者设定辩题:中国应不应该继续推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总量增长?这个辩题的大众化特征十分明显, 计划生育政策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每个学生对计划生育政策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第四, 应该选择时代感强的辩题。经济事实推陈出新, 经济态势日新月异。西方经济学在运用辩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 必须选择时代感强的辩题。例如, 笔者设定辩题:政府能否将住房价格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众所周知, 公众对住房价格的关注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各种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披露和报道一些有关住房价格的信息。该辩题既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特征, 又能激发学生关心时事的热情。

2. 辩论准备阶段。

第一, 辩手的准备。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辩论平台的作用, 任课教师应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就笔者以往的经验而言, 平均每个学期让48位同学充当辩手是比较适宜的选择。我所任教的西方经济学课程, 微观和宏观各54个课时, 每周3节, 分单双周上课。按照教学计划, 54个课时中, 辩论占6个课时, 每3周辩论一次。辩手的选择是通过学习小组分组产生的。笔者将全部学生分为六大组, 每个大组包括两个小组, 共十二个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 小组的成员组成坚持自愿报名和班团干部协调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任课老师一般不强行分组, 只设置必要的激励机制进行参与引导。如规定, 凡参与课程辩论赛者, 平时成绩可根据辩手的综合表现和辩论胜负结果加10-20分。小组分出后, 还必须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规则分出一、二、三、四辩。

第二, 资料的准备。要提高辩论的质量, 学生应该对题目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准备尽可能丰富的资料, 并整理出一条思路, 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为了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搜寻和整理资料, 笔者在一周之前将辩题公布出来。对于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 由于专业知识不丰富, 阅历的专业书籍不多, 笔者一般会有针对性地引导辩手到图书馆借一些与本辩题有关的书籍, 或给他们推荐一些专业性的网站。

第三, 主持人和评委的准备。为了营造浓厚的辩论气氛,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辩论式教学可设置主持人和评委。主持人为一人, 一般在本班同学中产生, 他或她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应强, 熟悉辩论规则。评委一般为三人, 包括任课老师和两位学生。根据笔者的经验, 任课老师最适宜于担任主评委, 不适合做主持人, 因为任课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做专业化的点评。只有做评委才能潜心记录辩手的综合表现情况, 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点评。其他两位评委可由兄弟班级的学生来担当。

3. 辩论展开阶段。辩论展开阶段是整个辩论式教学的关键阶段, 一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辩论开始环节。辩论正式开始前, 由主持人宣读辩论规则及程序, 致开场词, 公布本次辩论赛的辩题, 介绍正、反双方的立场及参赛的辩手。第二环节:陈词辩论环节。首先, 由正方一辩就本方论点进行阐述。他的发言是说服听众拥护他的观点与立场, 应提纲挈领地提出论点, 并陈述主要证据。接着是反方一辩提出相反论点或支持另一论点, 他可以驳回正方一辩的主要证据, 提出主要的反对观点。陈词辩论环节中, 正反方一辩的发言主要是要构建自己的逻辑体系, 每人陈词不超过3分钟。第三环节:攻辩环节。首先, 由反方二辩、三辩分别向正方三辩、二辩提出一个问题, 要求正方辩手做正面回答, 但反方不可以反驳。然后, 由正方二辩、三辩分别向反方三辩、二辩提出一个问题, 同样要求反方辩手做正面回答, 正方不可以反驳。最后, 正方和反方的一辩分别就刚才对方的回答做环节总结陈词, 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 进一步论述自己的观点。每个提问者的时间为30秒, 回答问题者的时间为1分钟。第四环节:自由辩论环节。自由辩论的主要任务是, 双方所有辩手针对陈词辩论环节和攻辩环节中双方提出的观点展开论辩。双方辩手应紧抓对方的论点漏洞, 进行穷追不舍的诘问和发难。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不仅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力, 还要求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先由正方开始, 双方辩手必须交替发言, 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30秒, 各队累计用时5分钟。第五环节:总结陈词环节。在上述四个环节的过程中, 必将出现一些新的观点或新的论据。本环节的任务是在开篇陈词的基础上, 结合这些新观点或新论据, 用精彩的话语、警句或者名言进行结尾, 升华自己的观点。总结陈词一般由四辩进行, 四辩要将对方的不妥之处一一进行盘点, 但不可无中生有。先由反方四辩作总结陈词, 后由正方四辩作总结陈词, 时间均为3分钟。第六环节:.辩论点评环节。学生辩论结束之后, 课堂并没有结束, 教师的总结与评价是整个辩论课的点睛之笔。整个辩论过程中, 必定会喷发出一些亮点或存在某些优点, 涌现出一些败笔或存在某些缺点。作为主评委, 教师的任务是及时指出这些亮点或败笔, 优点或缺点。可以对学生辩论的准备情况、辩论时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 指出哪些地方是亮点, 为什么是亮点, 应如何发扬和效仿;哪些地方是败笔, 为什么失败, 应如何克服和防止。

4. 辩论后续阶段。

课堂辩论完成后, 整个辩论式教学还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一些后续工作需要完成。后续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撰写小论文和辩论感想。小论文由承担辩论任务的大组中没有充当辩手的学生来完成, 要求该大组中非辩手每人撰写一篇与本辩题相关的小论文。如笔者在微观经济学中设定了辩题:政府是否应该打击企业家投机行为?正反方小组中的非辩手必须分别以“政府应该打击企业家投机行为”和“政府不应该打击企业家投机行为”为题撰写一篇字数大约3000的小论文。辩论感想可以不要求每个已经参赛的辩手都写, 但每个小组必须以组的名义撰写一份辩论感想, 字数1000左右即可。

三、辩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笔者最近三年一直在尝试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通过三年的实践, 笔者的教学取得了以下效果。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任教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前几年, 我们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与学“两张皮”, 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少, 到课率低, 参与意识淡薄。自从采取辩论式教学方法后, 上述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例如, 笔者设计了辩题:政府是否应该打击企业家投机行为。辩题一公布, 学生尤其是任务小组的学生一边深度阅读教材, 一边查阅相关资料。下课后, 我不断接到学生的询问电话, 我都一一向他们解答, 并告诫学生:正方一定要将投机行为的危害陈述出来, 投机不等于投资;反方一定要故意混淆投机和投资的概念, 指出投机不但对社会没有坏处, 反而有好处。从这些情况看, 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明显被调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这都要归功于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推出。

2. 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把握度显著加深。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每一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 许多原理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有一定的差异, 这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内容抽象枯燥、难以掌握、所学非所用。辩论式教学法推出以前, 学生学习完毕后, 不知所云, 水过地皮湿, 很多学生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原理都不知道。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后, 这种情况大为改观, 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把握度显著加深。例如, 我设计了辩题:需求创造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创造供给是凯恩斯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是萨伊定律。以前我给学生讲解这两个定律, 学生简直听得云里雾里。而设计了此辩题后, 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学生拿到辩题后, 认真查资料, 从很高、很深的层面上理解了这两大原理, 对它们的精髓有了良好的把握。

3.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辩论式教学方法推出前, 学生学的是“黑板经济学”, 考试的时候, 许多学生虽然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能对答如流, 但一旦要他们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死记硬背几个概念和原理肯定不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而辩论式教学法能很好地胜任这项任务。例如, 我设计了辩题:我国是否应该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应不应该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这既是一个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与中国经济事实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对于垄断的论述主要包括垄断的定义、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的价格管制等。从更深的层次看, 教材的论述是不全面的、是死的, 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不采取辩论的方式来学习这些原理的话, 学生或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接受这些片面的、死的、甚至错误的东西。相反, 采取辩论式教学方法, 学生经过激烈的论战, 最终明白了:其实我们不能一味地反垄断, 对于某些自然垄断的行业我们应该允许它们的存在。通过这样一次辩论, 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正是我们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于善波, 刘洪彬, 张忠慧.《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商场现代化, 2009 (11) 上旬刊

[2]左正强.浅议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上一篇:六五普法学习笔记下一篇: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只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