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精选8篇)
1.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一
建筑学专业第三学期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二、设计目的:
(1)了解学校建筑教学楼设计的一般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功能分区、空间造型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楼的建筑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2)熟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3)提高绘图技巧。
三、设计任务概况:
某开发区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按高中18班计9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地块东侧为城市主干道46米宽,地块南侧为城市次干道35米宽,地块西、北侧为城市街坊路18米宽,详见附图。四、一般要求:
(1)总建筑面积5850 m2(可上下浮动5%)。(2)结构形式: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3)层数 5层以下
(4)层高 教学用房 3.6~3.9米
办公用房 3.0~3.3米
五、房间组成及使用要求:
(一)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1、主要用房:
(1)普通教室18间,18×72=1296m2
(2)音乐教室1间,70m2,乐器室1间,18m2(3)美术教室1间,96m2,教具室1间,48m2(4)教师阅览室1间,108m2(5)学生阅览室1间,153m2(6)书库1间,71m2(7)合班教室1间,150m2(8)科技活动室4间,4×18=72m2(9)化学实验室2间,2×96=192m2(10)物理实验室2间,2×96=192m(11)生物实验室1间,96m2,演示室1间,75m2(12)实验辅助用房 292m2(13)微机教室1间,96m2(14)语言教室1间,96m2,控制室、换鞋室30m2(15)史地教室1间,96m2
2、附属用房:
(1)教师办公室18间,18×15=270m2(可灵活布置),体育教师办公室1间18m2,更衣室1间 18m2
(2)体育器材室1间 72m(3)行政办公室8间,8×18=144m2(4)总务库1间 48m2(5)传达值班1间 22m2(6)厕所、饮水 187m2(7)楼梯间、走道 1752m2
(二)总平面布置:
(1)传达值班 22m2(2)单身教工宿舍 120m2(3)食堂 760m2(单体平、立、剖设计)
(4)学生宿舍 3600m2(5)风雨操场 900m2(6)汽车库 200m2(7)自行车棚 300m2(8)运动场地:设250~400米环行跑道(两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1个,篮球场、排球场3个以上。
(9)绿化用地(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900m2以上。
六、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 1:500~1:1000(2)各层平面图 1:100~1:200(3)主要立面图两个以上 1:100~1:200(4)剖面图1~2个 1:100~1:200(5)手绘彩色效果图一张 A2、小透视若干(6)标注尺寸并书写必要文字,房间相关家具和设备(7)其它图:功能图、构思图、流线图等任选。(8)必要说明与分析(9)经济技术指标
注:平面中的家具、洁具可用模板直接绘出,制图文字须用仿宋字书写
七、进度安排:
第一周:讲解基本知识,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参观,草图构思。
第二周:方案第一次草图,徒手按正确比例绘制
第四周:方案第三次草图,徒手按正确比例绘制
第五周:方案正图草底
第六周:正图草底,绘正式图。
第七周:绘正式图,交正式图。
八、评分标准:
见课程设计监控措施。
2.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二
一、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本身不能很好地转变课堂角色
在人教版教材改为牛津英语教材的初期, 很多教师都无从下手, 学生也无法适应。英语教师们多年的教学使得他们早已习惯了传统的语法结构、翻译法和“3P” (practice, presentation, product) 教学法。教师的教学目的简单明确, 只要学生掌握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单词的意义和语法的要点, 这一课就算是完成了。
但是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 希望教师本人除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更要具备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熟练的教学任务的编导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 而只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课堂任务期间, 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变成学生学习的咨询师、监督者以及同伴。教师讲解的时间远远少于学生的小组讨论, 完成学习任务和自我总结的时间。这种教学法中,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作用、地位较传统教学法中更为突出, 教师在课堂上似乎很清闲, 但实际上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设计好各个环节的任务, 课上必须引导好学生很好地完成各个任务。这样使得很多教师无法适应, 甚至对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教学法产生排斥情绪, 最终无法实现教学效果。
2. 不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以“3P”方式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完全是相对立的。“3P”是以“practice, presentation, product”为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从教材出发, 根据课堂教学进展程度, 采取演绎法进行课堂教学。简单地来说, 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教师将语法结构、句型用法列出, 并且给出用法结论, 然后根据这些结构用法, 给出一些例子来讲解, 最终通过类似练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却能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法对备课和授课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而且还能节省一定的时间。
而任务型教学法就完全不一样,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备课有着很高的要求, 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去做课前准备。可能带来的问题是短时间不能看出英语学习的高效率。
二、解决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出发, 制定任务时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一步一步地提高难度, 确保教学步骤的阶段性,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节奏和容量适度。教师所制定的任务的难易要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出发。在制定任务时可以将本课的一些新的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中去, 让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新的语言知识点。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 继而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2) 要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控制, 注重各种活动之间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当然小组合作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尽量让每个组的力量均衡。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尽量让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尤其要鼓励“后进生”。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3)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须充分、及时预见到多个小组活动后汇报结果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想出相应的对策, 确保在课中能灵活地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在各小组派组员汇报结果的同时, 教师应给出相应的评价, 还可以组织其他小组成员布置听后速记的任务, 把听写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也可以让学生培养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三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涉及到幻灯片信息收集、图文编排、幻灯片的超级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幻灯片——“任务”。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二、“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学习Excel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设计“任务”为输入一份月考的考试成绩,然后根据要求用公式法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并把这个表格进行格式化,加上边框和底纹。
三、“任务”的选择、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个人简历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是自己的简历,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在完成此任务的基础上,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给这个简历添加漂亮的边框和底纹,还可以插入一幅自己的照片等等。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Word“设置艺术字”教学中,教师事先做出一些在周围出现的公共广告牌、饭店名称、名人警句等,上课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感觉到艺术字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欲望与热情,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变被动为主动以增强学习效果。
五、“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可以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Word中“输入一篇语文课文,然后进行排版,并自己画一幅小插图”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某次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和平均分并排出顺序,最后写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
六、“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自己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例如,在PowerPoint作品综合制作教学时,以6人为一组,选用教师提供的主题(或自拟主题),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最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交流。
4.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四
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 韦玲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任务”设计则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着眼,提出任务设计之“一二三”,通过丰富的案例来展开讨论,从而解决现今中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 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正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 Willis, Nunan, Grookes等)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它是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的。它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学习,尤其是一门外国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教学的途径,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列入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之中。自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中国也兴起了任务型教学热潮,中学英语界也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那究竟该如何界定“任务型教学”和“任务”呢? 1.“任务”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1992:965)对“任务”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Long(1985)也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给小孩穿衣服、买东西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种种语言实践活动。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23)。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多到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作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 Nunan(1989)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任务是在知道自学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笔者认为可以把“任务”理解为是事情,是活动,甚至是问题。只不过在这里,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日常生活中或其它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是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各种言语交际和沟通的。其间,学习者并不是为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而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某个交际目的。2.“任务型教学”的界定
大多数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真实生活任务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做各种具体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我认为,在中学英语学科中,所谓任务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即任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是语言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使学生从学英语是教师“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学英语是“我要学”的状态。因此,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实施和完成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二、常用的任务设计分类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我们所说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指令类任务:老师或学生通过发出一定的指令让学生以最快、最正确的方式完成的一类任务;②猜猜类任务: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训练目的的一类任务;③调查类任务:让学生调查某些事物或现象巩固所学语言的一类任务;④巩固类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一类任务。
指令类任务和猜猜类任务一般可用于复习、新课呈现的环节中运用,而调查类任务和巩固类任务一般是在巩固新知或拓展新知,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运用。当然,一节课中所有任务也完全可以灵活调度,这就必须看课的需要和教师的设计了。
三、任务设计现存在的不良现象
目前,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在应用过程中还存有许多不成熟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有任务设计中也出现各种问题,主要有:
1.场面热闹,实效甚微。这是现在任务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任务缺少有效性,也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此类任务设计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无疑是失败的。
2.优生表现,余人旁观。有些教师因未能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考虑,因此设计的任务只针对了一部分优生。完成任务时,只是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表现,在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其余的学生则成为了看客,更谈不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了。
3.难度不当,学生无措。有些教师设计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让学生毫无兴趣;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任务的失败。
4.任务虚假,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过于虚假,脱离实际。让互相之间非常熟悉的同学来互问姓名,让学生在课外用英语到商场购物,这些都是虚假的、脱离实际的任务。
四、任务设计之实施策略
那如何来避免以上的不良现象,来进行合理、有效的任务设计呢?笔者特总结了“任务设计之一二三”。即“一个首位,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一个首位”,指的是把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两个着力点”,指的是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创设合适的情景和语境作为任务设计的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指的是在任务设计中,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务必注意难易得当,务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一个首位--目标
有个词语叫作“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真正实现任务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案例】PEP book 7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A部分的单词课,教师设计了一个“上学方式调查”的任务,要求学生随意找自己的伙伴用“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I usually/often go „” “I never go „” 来进行调查交流,完成调查表,然后用句型:“×× usually/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He/ She never goes by car/„”向全班进行汇报。这个任务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为了完成调查表格,学生必须会说本课的新学句型。而且因为询问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使用这些新学句型时就不会紧张、拘束,反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2.两个着力点
(1)着力点I――学生的兴趣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非常重要。在任务设计中,应着力于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参与的任务毫无兴趣或兴趣不大,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那么兴趣从何而来?
①设计的任务形式应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小学教师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完成任务的形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谜语游戏、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画画说说、唱唱跳跳、讲讲故事、录音跟读、电影复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②设计的任务具新颖性、创造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如果能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新颖,必将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
【案例1】PEP book 5 Unit 3 “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部分的单词课,教师在教“sweet”/ “sour”/ “salty”/ “hot”/ “bit”等味道单词时,设计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任务。在五个黑色瓶子里,装有各种味道的水,请一学生尝一尝,可以做出各种假相,再请其他学生来猜是何种味道。
【案例2】PEP book 4 Unit 1 “When do you get up? ”A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群星记者招待会”的任务,请一些学生戴上喜欢的明星的头饰,召开记者招待会。其他学生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go to bed/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明星提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
同时,创造性的任务也很受学生欢迎。在一次省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教学“I like„” “I don’t like„”句型时设计的任务就极富创意。此教师设计了一份表格,先给学生一些例子,如:My name is Zhou Jielun.I like swimming, but I don’t like swimming in the bathroom;My name is Yao Ming.I like running, but I don’t like running with Liu Xiang.启发学生的思维后,接着让学生按例子试写,最后进行汇报。这一任务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2)着力点II――创设情景和语境
在任务型教学中,合适的情景和语境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中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角色),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要进行语言实践就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那就是生活。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在复制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能沉浸其中。那如何来创设情境呢?
①用实物来创设情境
这里所说的实物,不光包括真实的东西,还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图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各种自制工具等。
【案例】PEP book 2 Unit 4 “ Do you like pears? ”B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水果Party”的任务。让每位学生带来切好的水果块,装在透明的杯子里,带上牙签,离开位置,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apples/„?” “Have some more”。利用实物来举行盛大的水果Party,互相吃对方盘子里的食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
又如,可以利用现在的各种房产广告。精美的印刷品上经常会有房型图,用它来教PEP book 3 Unit 4 “ My home”A部分的单词课,再合适不过。学生可以在这些广告纸上,找到要学习的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study等,并能利用框架结构房型设计图,当当小设计师,设计一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寓所。
再如,可以利用照片教学My teacher, My family, Holiday picture;利用地图教学Weather report;利用自己做的名片练习自我介绍,自己做的转盘练习颜色,自己画的设计图教学农场等。
②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在英语学习中,体验角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多样的、真实的情景。下面介绍三个课例,都是关于食物的话题,但根据内容的不同,就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任务,最后形成不同情景下的三个不同的表演。
【案例】PEP book 3 Unit 5 “ What would you like? ”A部分的单词课,可以设计“点菜”的表演任务:教师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英文菜单,学生组成三人小组并进行分工,一人扮演服务员,两人扮演顾客,再各小组模拟真实情境进行点菜,最后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评选出“最侍表演奖”。
③用生活来创设情境
PEP英语教材和原先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PEP英语在教学中给我们孩子创设出了很多生活化的情景。除了在课堂中模拟生活情境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把学生直接安排在生活实景中进行。这种英语教材与现实中的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难发现Mike, Sarah, Miss White等人物自始至终都与学生在一起。
因此,教家务动词时,可以进行家务调查,评选“最佳小助手”;教月份单词时,可以结合调查学生的生日,甚至为当月的学生开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教食物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的冰箱;教校园建筑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进行介绍;教人物特征单词时,可以设计寻人启示;教体育动词时,可以联系2008奥运会,向全班招收一些奥运志愿者;教房间单词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或设计自己未来的家。总之,用生活创设的情景真实,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作为一种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它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但是它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是英语教学新的尝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激情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高歌 戴立波《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TBL)》教学月刊 中学文科版 教学月刊出版社,2001年第7期
5.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 篇五
摘要: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发生了许多分歧。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学语文的特定目的,用物质形势或思维形势对原型客体本质关系的再现,再上升到创新思维,由于语文是百科全母,故方方面面的要求比较高,如语言表达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故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明确了任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适合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 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美的语文训练学生
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发现不少的学生缺乏形象思维能力,缺少对美的感受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要加强美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时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和创造新世纪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未来的人才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而且需要较强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的教导,“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将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课堂,使学生追求美,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美感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塑造人才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美感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的作家(作者)从美感出发创造典型形象,反映生动的现实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大可以课文为凭借,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美感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以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形象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美,充分发挥美的本质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这些优秀人物是社会美的典型。深刻的揭示了这些形象的内心世界,能引来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1971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朱自清随父亲一起回家奔丧,丧事办毕后,父母在中途送别作者会北京求学。作者选择了新颖而别致的角度,独具匠心,描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贴到”,“爬上月台”,“用两手攀着”,“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父亲步履艰难。父亲爱子深切,情真,情深。透过背影,“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背影,是永恒的生命之旅,真诚如火,火焰般的霞光可以点燃每位读者的记忆。父爱如山。我们每一位小读者无法忘情父爱的无私和博大,我们的血液里渗透着父亲的情,父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永远挥之不去。无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抑或在读的初中生,当你需要一缕春光时,父亲会带给你心灵的春天;当你失意的时候,父亲的肩膀是最坚实的依靠。父亲的“背影”丰盈着我们日益强壮的体魄,父爱如雨后彩虹,如雪中送炭。
朱光潜说:“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接”.。美感是读者对美的人,美的思想的一种反映,是学生对美的人与事的反映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精神上的鼓舞。
课文中有不少美的典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行的高标”“钻之弥坚”的闻一多,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这些美的形象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在当前强化素质教育中都是有好处的。
二,以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大自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作家,作者们往往把自然美景再现在作品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这些画面,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思。教者如能抓住景物描写中的片段和学生共同赏析,学生定能受到美的画面的感染。
鲁彦《听潮》,通过海潮声响,情态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神奇变幻的景象,歌颂了伟大力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任意选其一幅图,师生共同欣赏大海的神奇变幻,有时的温柔静谧,有时雄壮有力,大海的雄壮美,“是伟大的乐章”,催人迎战困难,迎战挫折,搏击风浪,通往直前。
又如《记一辆纺车》,作者把纺车比作旅伴和战友,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延安的军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大生产,艰苦奋斗,其乐无穷,文章为我们描写了“纺线竞赛”的画面,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车摆在一起,“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哪样的规模呢?---------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何等壮观,美丽,读了这些,如身临其境,既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又受到思想的熏陶。
三,以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文学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对学生的 感染尤为强烈。古诗词是美的意境的仓库。诗言志。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相继歌唱几千年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诗篇,供我们学习。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几处早工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美的诗词是思想的光辉。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语言精练,“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经世致用。”蔡元培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曾强调用诗词作为教育的手段。初中生,正值人生之花,引导他们从古典诗词中赏析美,领悟生活哲理,感受生活真谛,终生受用。
四,以美的语文训练学生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教学中,语文老师务必抓住语言这一环节,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完成美感教育。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可范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把握好语速的快慢,注重语调的变化,把无声的语言化成有情的语言,唤起学生联想,想象,受到感染,接受美的洗礼,接受美的激励。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立足全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 2 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写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挖掘人物思想品格;记事的文章,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意义;说理的文章,引导学生着力剖析事物间的矛盾,提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字戡句酌。如学习《死海不死》,要让学生知道:“死海”,主要指什么说的?说它“不死”,又是指 什么说的?又如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必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雄伟”的特点,了解人民大会堂,进而使学生懂得作者的立意;介绍“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由衷地赞美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6.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六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这一说法与当前在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相一致。目前,我国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涉及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层面,或是对任务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指导性原则,而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论的研究较为缺乏。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2003年秋季的全面应用,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较高的实践基础理论作为新教材的指导性的方法论。以分组互动式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对新教材的教学活动积累教学经验,乃至对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在班级中进行分组互动。
我们认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各个中学中,高中教学班的人数相对较为庞大,一般少则四、五十个学生,多则六、七十个学生,班级人数的庞大对英语语音教学活动非常不利。无论是师生互动或是学生间的互动都难以展开,因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大都仅限于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从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缺少了语言活动的机会,造成了目前我国拥有大量学了十几年英语却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沟通的“哑巴式”的英语学习者。在班级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解决以上的这一问题,将使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活动的机会,即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机会。分组即是按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按每4名学生组合为一个单元英语学习小组,每班按人数可分为10至15个单元小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各小组的座位应该是固定的,以便于进行互动交流。我们认为,按每4名学生进行分组,有利于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应该是广泛的、多方位的,应包含小组内互动,小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又包含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比如,上学期我在我校高一(2)、(4)班的教学活动中,把(2)班48位学生分成12个单元小组;把(4)班58个学生分成14个小组(其中有二个小组有5个学生)。在分组的时候要按照入学成绩优劣进行塔配,这既保证了各个小组中既有尖子生,又有后进生;这又使得在小组活动中既能有带头人,又能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共同促进提高。
二、“任务型”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任务的分配原则。
(1)教师如何分配任务。我们认为,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学生以及学生单元小组为任务的完成者,任务应考虑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分配,以便让学生在各个互动环节中能充分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合作。
(2)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
(3)尽早布置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就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
(4)、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对话稍加改编后并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四、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因此教师担任着“主讲”和“指挥”两个角色。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怔。
7.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角色研究 篇七
“不管老师教得有多好, 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John Carolus S.J.的这句名言非常贴切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那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开发自己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的技能。从这个核心要求出发,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布置能反映真实行业工作条件之下的实际问题。通过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境, 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必须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对已知的各种信息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和加工。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独立的个体。为了适应未来工作活动的需要, 他们必须学会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因此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学生应以最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然而在最初阶段, 学生可能还不够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他们可能开始时不情愿参与活动。学生对于自己拥有的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支配权和决定权可能还有些不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教学中, 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应该使他们清楚, 他们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于学生而言, 这无疑将是一种全新的经历,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被逐步引入。
教学中可以开发和采用如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作业、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研究、小组工作、团队工作、口头报告、讨论和教师辅导下的自学等。教学活动应逐渐地从教师引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
二、教学活动中的引路者
正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 工夫无息法自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着引路者和领航人的重要作用。缺少教师必要引导的课堂教学, 将是无序的和混乱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师而言, 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仅仅依靠自己作为专家已掌握的学科知识, 教师是难以应付当前教学模式的挑战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的。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优秀的教师能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做到收放自如、安排合理。尤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 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有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在一些方面和时间放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绝对控制。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让他们树立起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宽松, 但同时有序、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年轻、活泼,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更喜欢尝试新颖的活动类型和学习任务方式。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他们常常会表现得不耐烦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勇于创新, 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在尝试新活动中, 需要有准备面对伴随成功而不可避免的失败的勇气。同时对于新开设的活动, 也要积极评估其有效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师应学会巧妙地运用提问技巧启发学生思考。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以其著名的教学方法“产婆术”而闻名于世。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问题进行教学是值得提倡和研究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提问下, 逐渐地理清楚问题脉络。通过提出问题, 然后回答问题, 不断地进行论证和思辨, 最终得出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给出反馈意见。教师应当意识到构建反馈信息具有重要性。只有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教师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围绕这一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 更好地为提高学习效果服务。
三、教学理念的有益尝试
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方面, 英国威根·雷学院专家苏珊·麦乐斯 (Susan Myles) 主任给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在讲述陈述性概念时, 因为理论性较强, 语言表述专业性高, 学生通常在理解和掌握上感觉难度很大。对于这类知识点的讲述, 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以《沟通》课为例, 可以运用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等手段相互结合会提高教学效果。非语言教学方式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沟通》课程教学中, 涉及到一些语言解释比较复杂的概念, 比如一些图示和身体语言概念等。使用语言表述的方法讲解这类概念, 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然而如果使用图片举例, 让学生给出每幅图片所表达的有关身体语言的意思, 学生们便乐于接受。他们会积极参与, 认真地思考问题、热烈地进行讨论, 最终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样得到的学习成果是经过学生们自己分析思辨后产生的, 他们接受的会更好。通过改变教学模式, 学生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参与求学。一些言语晦涩不好解释的概念借助图片辅助教学便成功地完成了知识的传递。
引入教学游戏也是英国教学方法中的特色之一。在威根·雷学院, 有专门负责设计游戏项目的教师。会计、金融和法律系的保罗·耶努乐维琦 (Paul Yenulevich) 教授同时负责该系游戏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对于金融和法律等课程中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点, 学生在理解上感觉难度较大。英方教师将知识点教学设计成游戏活动, 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会计课教学为例, 保罗设计了有奖竞猜电脑游戏, 回答正确的学生将获得积分奖励。学生们被分成小组, 小组间协同合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将知识点的学习设计成了电脑游戏, 从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目前也在英国大学课堂中被使用。
英方课堂教学活动中另一个特色是两个以上教师协作分工, 相互配合完成同一节课教学的任务。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很多。例如, 一名教师可以负责口述讲解, 另一位教师负责展示举例和维持学生秩序。也可以, 由两个教师扮演小品, 通过实际表演所展示的场景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在《沟通》课“语言和非语言表述”一节中, 英国教师苏珊和保罗合作完成了此次教学任务。苏珊负责课堂教学中的讲述, 保罗起配合作用。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当苏珊讲解“身体语言”概念时, 保罗在一旁做出了各种相应的姿势和体态。两位教师还设计了相应的小品, 这使得课堂教学生动而形象, 非常直观、易懂。目前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由学生扮演小品的方式, 而由两名以上教师合作教授同一节课, 课上由老师们扮演小品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新颖的。教师能够比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点的学习要求, 因此由教师扮演小品能够把教学信息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按照认识事物方式和特点的不同, 学习者可以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三种。教师应该清楚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只有采用学生所适应的学习方法,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听觉型的学生通过听的方式能最好地获得知识, 这类学生善于听讲。视觉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好, 对书面材料和黑板上老师的板书理解地更好。然而, 视觉型学生对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可能理解地不是很好。最后一类即动觉型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在传统视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他们是课堂教学中的不稳定因素。这类学生常被当作调皮捣蛋的坏分子, 他们在教师讲授时通常会表现得困惑, 甚至有时是烦躁不安、好动捣乱。然而, 动觉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善于实际应用和做实验。因此,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他们积极动手参与,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另外, 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教学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类型和特点, 也应该设计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的学习任务, 促进所有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工作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 这种转变不是机械地和教条地, 是有机地和合理地。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为学习目的服务的。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必须明确目的性。任何机械的生搬硬套都是不科学的和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和学以及教师和学生, 是课堂教学中对立和统一的有机整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是解决任务教学法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北京出版社, 2007.
8.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八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7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83
微课是以适应现代人工作生活的特点,以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产物。它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时间短、内容精、主题突出、目标明确、适合网络学习的片段视频课程。它更适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已经在诸多教育领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在传统课堂上也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资源或手段。在我国有些学校从2010年开始实验探索,近年来一些教育部门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微课比赛,促进了各地教师对它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目前最时髦的应用模式。
通过研究对比许多实验校的实验报告,我们认识到学习任务单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架起微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可以实现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设计的,它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视频资源后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转型为自主学习的导师,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个体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进度,是对微课程学习内容的再次梳理,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路径方向,从而为教师组织实施翻转课堂或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撑和帮助。
学习任务单的内容主要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和学习反思这些项目。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也会影响微课视频等配套学习资源的使用效果,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要优化设计和使用好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任务单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学习任务单设计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和分析学情,尽可能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指南向学生明确学习对象和学习目标,以及问题路径,指导不同层次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断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学习任务设计要突出趣味性和挑战性,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实现任务驱动的要求。学习方法建议在微课程教学法中极其重要,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建议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方法,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此外,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使用了任务单,会按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建议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建议是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考虑,一般来说学生愿意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但是并不排除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二、把教学内容合理转化为问题
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中的设计核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在问题引领下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学习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改变传统课堂以知识灌输的为主的方法。
问题设计设计还要兼顾教学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的覆盖面。同时考虑知识点之间的权重。对于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来说,很可能需要分解为多个问题才能达到深刻理解。其他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一般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了,所以要优化问题设计。
三、设计适当的测试和反馈
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了概念和原理之后,我们可以提供几个与学习任务难度相当的题目让学生练练手,使其反馈自主学习成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激励他们主动探究,并在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为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反思、质疑、优化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任务单要指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不断总结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师也要根据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学习任务单,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任务设计中最忌讳的是直接把普通习题搬到任务设计中。把任务变习题的危害在于,习题与问题不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做习题不具有举一反三的意义,因为不利于学生搞清楚概念、原理和方法。习题过多还会形成题海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微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的高度。所以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思维,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推荐阅读:
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06-28
中学实验楼设计任务书09-23
巨野永丰中学新授课课堂教学设计07-14
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07-17
buxing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09-18
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09-25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07-07
论中学作文教学――“面对中学语文的沉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