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通用8篇)
1.企业资本 篇一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_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_ Capital operation and certain enterprise
capital operation case analysis
部(系)__商学部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 金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刘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200801190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曾凡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二: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四: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并购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并购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
参考文献
[1]肖胜萍,《资本运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第一版。
[2]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臧日宏,《资本运营》,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
[4]汪少华,《投资学》,2004.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5] 郜卓,《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2001.12,中华财会网
[6] 李心丹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2.12,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7] 王曙光,《加入WTO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与启示》,2002.7,商业研究。
[8]王明珠,《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现状的反思》,2000.8,长春大学学报。
[9] 苑泽明,《无形资本运营对策的经济学思考》,2002.7, 商业研究。
2.企业资本 篇二
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的内涵及拓展
人力资本是指员工通过教育或经验积累获得的知识、技能及社会认知能力。传统观念认为员工人力资本与对企业的贡献成正比,因此将它作为企业选拔人才基础依据之一。但实证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仅为0.1,经验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也只有0.18。可见,教育与经验不足已成为员工提升绩效、推动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资本就是员工的社会关系资源,简单来说就是人脉。罗伯特·卡茨提出有效管理者的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对于工作不确定性高的员工来说,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提升的贡献比人力资本要大。
心理资本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关注人的积极方面和优点,关注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未来逆境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变现为符合企业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包括自信,希望,积极,韧性等心态。Luthans认为,失业或岗位变动带来的高度紧张,让员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心态能够影响到其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
二、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协同机制
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源,会影响员工人力资本的形成。高水平的心理资本能够激励员工积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水平也影响和制约着心理资本的发展。我们相信,知识技能水平高的员工会更加积极自信,个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着他的韧性与组织公民行为。
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社会资本的作用在个体层面与其对人力资本的作用相似。在群体层面,心理资本具有“传染效应”,个体尤其是领导的效能感能够影响下属的心态,积极的态度通过组织成员间“传染”,从而在群体与个人之间形成相互的承诺与期望。个人对这种群体也具有极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群体内冲突的频率大大降低,体现了培育积极、和谐的心理资本对组织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Glaeser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的人在提升人力资本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在人力资本存量相同的情况下,个体通过社交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获得竞争优势,组织也是如此。
根据Alexopoulos与Monks的观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互为因果变量。事实上,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主观意愿,当员工正面临巨大压力,或处于迷茫焦虑、缺乏希望的心态下,不具备迅速从困境中走出的韧性,可能很难去调动他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提升。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实现高绩效的潜在能力,而员工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潜能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说心理资本是一种超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三、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协同开发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协同开发是发掘员工潜能,提升组织绩效的关键。企业掌握帮助员工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引导员工认识自我,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促使绩效的提升。
1. 培育积极的组织文化
积极开放的企业文化是三大资本协同开发的重要条件。如果组织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心理资本不相符合,管理者对文化的整合就只仅限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到核心价值观层面,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以及企业的凝聚力会大打折扣。开放的组织环境允许员工参与,鼓励信息共享,使员工树立完成绩效的信心,对未来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2. 倡导灵活的工作设置与团队建设
不少企业采取灵活的职位轮换机制,这种机制使员工了解到企业的不同环节,增强参与感,激发员工全面把握自身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动机,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与希望感。问题解决式团队的建设帮助员工从传统组织框架中跳出来,通过解决问题积累的知识经验更显著地提升人力资本,并且增强员工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处理困难的韧性。
3. 培训
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心理资本都是可以管理和培育的。通过拓展训练等活动,个体能认识和提升自我,激发自我潜能,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尤其在员工工作中出现困难、面临压力时,培训向员工展示和灌输乐观主义、传递希望,提高其韧性与积极性,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绩效。
四、结语
对于当今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具备良好心理资本的员工才是最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者应多从心理学视角,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以带动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积累,提升组织绩效。
参考文献
[1]陈建安,李燕萍,陶厚永.试论知识员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开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0(4):35-42.
[2]张红芳,吴威.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作用[J].经济管理,2009,(7):155-161.
[3]田喜洲.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到心理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取向[J].商业研究,2009,(1):77-79.
3.企业资本 篇三
关键词:资本弱化;资本结构;固定比率法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31-01
避稅与税收似乎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经济诱因的驱动往往使理性的经济人(包括法人)竭尽其所能,使在自身获得利润的同时将税收附加在企业身上的成本最小化。在“税收是文明的对价”与“税法是侵权法”这两句话中,很明显,大多人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后面一句话所带给他们的税痛感。于是,避税行为也就在国际化全球化的经济中愈演愈烈。
1 资本弱化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现象又称为资本隐藏、股份隐藏或者收益抽取。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资本弱化直接原因是各国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股息的分配则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资本,减少股权投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资本弱化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主要是以MM理论为核心的最佳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简介如下: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利息在税前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而股息支出和税前净利润要缴企业所得税。他们认为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杠杆利得。杠杆利得为纳税节省价值,又称税盾效应。因此,企业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就能不断降低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企业价值越大。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则企业价值最大,而融资成本最小。这就是修正后的MM理论。
2 防范资本弱化与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之分析
2.1 资本结构概述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和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短期资金的筹集和来源是受季节性影响的,而且变动参数多而杂,这使其在企业整个资金中的比例不稳定,所以不是资本结构的管理范围。资本结构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的比例。从税收角度看,贷款融资和股本融资最主要的区别是,借款公司支付给贷款人的贷款利息,可以作为费用在计算公司的应税所得时予以扣除;而股本融资方式下公司以税后利润分配形式支付给投资股东的股息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
2.2 公司资本的职能及其变化
公司法意义上的资本无非具有两大功能:其一,营运功能。资本是公司营运的基础,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机能的作用。但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和社会所提供的信用服务的日益丰富,没有资本或资本不足的企业同样可以利用信贷,筹集营运资金,甚至还可以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以较少的资本来控制较大的特定经济资源以实现其自身发展。因此,公司资本的这一功能已相对逐步弱化。其二,担保功能。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资本是表示公司信用的尺度和债权人利益的最终屏障“以资本作为信用正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现代公司的最本质特征。”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公司资本的这种担保功能是“虚构”出来的。在授权资本制下,公司实收资本与公示的注册资本就发生了分离。在公司成立后,其资本的数量和构成将随着其营运状况的好坏而不断地变化。尽管立法者设计了“资本三原则”制度, 但立法者所能规制的只能是反映在公司章程之上的“抽象”资本,但公司真正能担保债权人债权的绝非此种抽象的资本,而是公司可以变现的那部分净资产。
2.3 防范资本弱化与企业资本最优选择之间的矛盾
社会是由一个个企业所构成的。企业的利润增长必定带动社会财富的增加。法律作为最为重要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律对公司资本的放宽性变化让现代公司资本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但是法律自古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在放宽的同时,对于公司的规避税收行为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不仅仅是界限,还有方式的范畴在里面。影响企业资本构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资本成本。财务风险、企业经营长期稳定性、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经营风险、储备借贷能力、企业控制权、企业成长性、企业获利能力,税收因素,行业因素等。可见税收因素只是其中多个因素之一。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的选择是建立在多种因素考虑之上的综合评定,不是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具体方法有综合资本成本法,边际资本成本法和每股收益法。
3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思考
3.1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扣除。这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一大亮点,也是国际先进经验进行制度整合的产物。相比较原来的零散规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原企业所得税制度下,没有对反资本弱化的体系规定,只是将资本金、关联企业、利息的规定分散于各个法律与实施细则中。现在对其进行了制度性整合,使我国的反避税进程迈出了很大的一步,逐步与国际实践接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我国具体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法》中没有列出,有待于实施细则的明确。 从国际立法例来看,各国的“安全港”(可以准予全部扣除的“安全比例”)资产负债率:美国为1.5:1、德国为3:1、比利时为7:1、丹麦为4:1、加拿大为4:1.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成长需求和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安全性,我国的“安全港”资产负债率亦取低比例值,同时基于个行业的差异,还可以分行业制定进一步的细则。
3.2 本条的局限性
对于反资本弱化规则本条只采用了固定税率法,而没有借鉴其他国家明确辅之以独立交易法,数字化的确定性与固定性,使这种方法避免的在适用中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对于超出规定标准的利息如何处理,本条也没有加以规定,是作为公司的权益性资本的股息处理?还是仍然认定为利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明确。
3.3 对于完善防范资本弱化的探讨
OECD推出《资本弱化政策》,1989年美国制定了资本弱化税制,此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资本弱化税制。可以说,资本弱化税制已成为发达国家反避税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OECD成员国解决资本弱化的方法主要有正常交易法(也称独立银行家法)、固定债务/权益比率法(安全港)、合并集团资本结构法。在上文提到的我国新企业所得税46条,就是采用了固定比率的方法。
4 结论
4.企业人力资本岗位激励思路 篇四
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对企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根据其忠诚度、实际能力、工作业绩和承担的企业责任,分别进行制度安排,而不是对所有的人使用一样的制度,特别是激励和约束制度。有些人就是要强激励,同时进行强约束;有些人只需要一般激励和一般约束,关键是看这个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本就是企业中必须强激励,同时也必须强约束的重要人力资源。
要较好地解决一个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必须从目标确定、目标考核、奖金提取、岗位分配等几个方面系统的解决。
一、目标确定
目标的确定,特别是经济目标的确定常常成为实施目标管理的瓶颈,企业的决策者为此很苦恼。目标确定时,往往是总部与各公司在目标制定上讨价还价,为此可以采用总部与各公司联合确定目标基数法,由总部和各公司一起来确定各公司的目标值。
在确定目标基数时,充分尊重各公司对未来的预期(自报目标数),并结合总部对目标的规划(要求目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目标基数。即 目标基数=(公司自报目标数+总部要求目标数)/2(算术平均法)
或:目标基数=公司自报目标数*权重1+总部要求目标数*权重
2其中:权重1+权重2=100%(加权平均法)
考核时,完成目标基数,以目标基数乘以完成目标奖励系数作为完成目标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基数,以实际完成数与目标基数的正差额乘以超额奖励系数作为超基数奖励;未完成目标基数,以实际完成数与目标基数的负差额乘以扣减系数作为未完成目标扣减。同时,根据各公司自报目标数与实际完成数比较,以实际完成数与自报目标数的正差额乘以少报惩罚系数作为少报罚金;以实际完成数与自报目标数的负差额乘以多报奖励系数作为多报奖励,最后上述各项求和,确定对各公司的奖励基金。即
奖励基金=完成目标奖励+超基数奖励+未完成目标扣减+少报罚金+多报奖励
二、目标考核
以生产性公司为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功能定位的不同,可将企业组织分为利润中心(各子公司)目标考核和成本中心(各非独立法人生产公司)目标考核。
1.利润中心(各子公司)目标考核
考核指标一般可分为销售管理、新产品开发与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大项,它们在整个考核中分别占不同的权重。各大项中又分为几项具体指标,在每一大项中各指标又分别占不同的权重。目标考核得分=Σ[Σ(某大项中各项具体指标得分*权重1)]*权重
2另外,对完成目标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扣减分;设立利润、质量、安全三个否决项,三个指标中某一项超过一定值,该指标所属的某一大项考核分为0。最后根据目标考核得分、对策与措施检查扣减分、指标否决情况对各公司进行综合评定,得出目标考核综合评分。
2.成本中心(各非独立法人生产公司)目标考核
考核指标一般可分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如生产安全、交货期等)、成本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大项,它们在整个考核中分别占不同的权重。各大项中又分为几项具体指标,在每一大项中各指标分别占不同的权重。
目标考核得分=Σ[Σ(某大项中各项具体指标得分*权重1)]*权重
2另外,对完成目标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扣减分;设立成本、质量、安全三个否决项,三个指标中某一项超过一定值,该生产公司综合考核分为0。最后根据目标考核得分、对策与措施检查扣减分、指标否决情况对各公司进行综合评定,得出目标考核综合评分。
三、岗位激励奖金的提取
设:S—公司自报目标数
D—总部要求目标数
P—目标基数(P=(S+D)/2)
A—期末实际完成数
µ—高报奖励比例
υ—低报惩罚比例
ω—超额提成比例为
Ω—完成目标值奖励比例
Φ—未完成目标值惩罚比例(Φ=0.6ω)
M—公司奖励基金总额
N—公司负激励总额
K—公司考核系数(K=公司考核得分/100)
1.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基数
(1)自报目标数高于目标基数
M=[P*Ω+(A-P)*ω+(S-A)*μ]*K
(2)自报目标数低于目标基数
M=[P*Ω+(A-P)*ω-(A-S)*υ]*K
2.未完成目标基数
(1)自报目标数高于目标基数
N=[(P-A)*Φ-(S-A)*μ]÷K
(2)自报目标数低于目标基数
N=[(P-A)*Φ+(S-A)*υ]÷K
四、人力资本岗位系数的确定
1.总部高管和职能部门
将职能部门根据其重要度、复杂度、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度等分为A、B、C类,各类给定一个系数(部门系数),再在职能部门内部将各处室根据其重要度、复杂度、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度等为A、B、C类,确定相应的处室系数,则
各岗位系数=部门系数*处室系数*岗位基础系数
2.生产公司
根据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产品结构、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各因素给定一个权重,并根据区间给定一个系数,各因素系数加权之和即为该生产公司的难度系数。
生产公司各职能部门如总部职能部门一样,划分A、B、C类,确定部门系数和处室系数,则
各岗位系数=公司的难度系数*部门系数*处室系数*岗位基础系数
五、人力资本岗位激励
1.正激励(激励奖金分配)
为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提取总裁调剂基金(=公司奖励基金总额*总裁调剂基金提取比例)后,用于人力资本岗位分配。
各岗位激励薪酬额=公司奖励基金总额*(1—总裁调剂基金提取比例)*岗位分配系数÷公司所有参与分配岗位的分配系数之和
其中:分配系数=岗位系数*个人综合考评系数
2.负激励(实行岗位扣减)
各岗位负岗位激励薪酬额=公司负激励总额*岗位负激励系数÷公司所有参与负激励岗位的负激励系数之和
其中:负激励系数=岗位系数÷个人综合考评系数
5.企业如何构建人力资本长城 篇五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构建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学家早就提出人力同样是资本的看法。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的所有人,而人力资本主要指两种人,一种是技术创新者,另一种是职业经理人。而推动企业货币资本不断升值的正是人力资本。从不断出现的职业经理人卷款而逃,公司的技术创新者被炒掉等现象,说明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要想留住人才,我国企业必须率先改变陈旧的法人治理结构,把人力资本同货币资本放到等同的位置上。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在增长薪资方面竞争不过外国的一些跨过集团的情况下,想留住人才,就得做到先入为主,就是给人力资本以股份,让人力资本在不出资的情况下,拥有产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上人力资本在企业拥有的产权数量,已经达到了企业总产权数量的38%左右,
而在我国,对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观念正逐步被接受。
对不同的人力资本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根据等级可以享受相应的股份产权,并在合同中规定相关利益关系。比如人力资本跳槽,就失去企业赋予的股份产权,这样人力资本就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轻易弃产权而去,必然慎重考虑。这样,相应的在对人力资本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赋予了一定的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本的稳定性。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建人力资本梯式上升通道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首先要给人力资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合理的在职培训并制定完整的职业发展计划,让他们感到较之单纯的高工资,更有前途光明的职业发展计划和自豪感、成才感,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抚。
6.企业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 篇六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侧重,以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的着眼点是某个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和服务。资本经营是指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是企业短期内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既要做生产经营又要做资本经营,两者应当很好地结合,并且要注意控制风险。关键词: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
一、什么是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
企业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侧重,以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的着眼点是某个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和服务。
资本经营是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企业全部资产或资本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活动。
目前在关资本经营的讨论中存在多种观点,不论在提法上还是在界定相关内容上都有所差异。有的称谓“资本运营”,强调“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有的称谓“资产经营”强调“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有的称谓“资本营运”,强调“可支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谋划与配置。之所以采用“资本经营”这一术语,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从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看,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资产=资本”,如果从产权关系的角度看,这一平衡式还可描绘成“企业法人财产=债务资本+股权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产与资本也是分离的,即资产以物权的形式由企业的经营者掌握,而资本则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由出资人或债权人拥有。从狭义的角度讲,资产经营的对象是企业法人财产,强调的是资产物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改变资产的实物组合形态或存在方式,通过吸收、集聚资产的方式实现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增值;资本经营的对象是资本,强调的是股权、债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资本的流动、重组、转让(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从广义的角度讲,资产是资本的载体,资产是实物形态,资本是价值形态。资产与资本是从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事实上,在资产经营中就可能包含股权的形成或转让,而在资本经营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资产的重组、置换或转让等。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资产经营强调的是资产经营的物质流,资本经营强调的是资本经营的价值流,不但包括实物资产的价值变化,而且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优化配置。由于资产实物形态的流动和重组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进行,即资产只有资本化、证券化才能进行交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经营”比“资产经营”的概念更宽泛些。至于“资本经营”、“资本运营”、“资本营运”,这些提法并无内涵上的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上不同而已。
二、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的方式
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者是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并且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为主,经营的对象是产品。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根据市场状况的现在和未来进行决策、安排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的组织与控制、进行质量与成本的控制、展开产品营销等。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是人们组织起来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经济利益是人们组织起来的驱动力。所以,企业最典型的行为特征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单位,其主要功能就是将土地、劳动、资本?指机器、设备 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技术进程使之转化为一定的产出。生产经营主要通过调查社会需求,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技术开发,研制新产品,革新工艺、设备,创名牌产品,开辟渠道,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产品销售利润。
资本经营要运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合理筹集资本,要运用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产权投资等方式有效地运用资本,合理地配置资本,盘活存量资本,加速资本周转,提高资本效益。
从资本价值总额变动观察,资本经营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做减法,即淘汰一批长线产品和亏损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为经济发展减亏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联合、并购、控股、参股之路,在启动存量资产,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
三、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之间的关系
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主要是:(1)目的一致。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目的是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和销售商品,目的在于赚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因此生产经营实际上是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经营活动。(2)相互依存。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以资本作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资本,生产经营就无法进行;如果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资本增值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此,资本经营要以生产经营的基础,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3)相互渗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供产销各环节脱节,资本循环周转就会中断,如果企业的设备闲置,材料和在产品存量过多,商品销售不畅,资本就会发生积压,必然使资本效率和效益下降。可见,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密切相联。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资本经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而一些企业抓住资本经营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极有可能把资本经营引入歧途。
从理论上说,资本经营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与生产企业有关的主要是并购、融资、股权重组、资产重组等项业务。这些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得一定的资本收益,但本质上资本经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这是因为,第一,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只是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扩张,属于内部管理型,后者侧重于资本扩张,属于外部交易型,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并无高低之分。第二,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起点和归属,也是资本经营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能够创造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的生产经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资本增值的源泉。作为建立在生产经营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手段,资本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诸如要有名牌产品、要有过硬的核心技术、要有相应的管理优势、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等。也就是说,只是具备良好的生产经营基础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资本经营,很难设想一个生产经营境况较差的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兼并或收购活动。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既要精通生产经营,又要掌握资本经营,并把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如果以为抓了资本经营就可以不抓生产经营,或忽视生产经营,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四、如何做好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
做好资本经营,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 其一,必须实现资本经营与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资本经营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新机制条件下,实现其资本有效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尽管资本经营可以相对于生产经营而存在,并且可以与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是,资本经营最终必须以现有生产经营所围绕的核心能力为基础,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两项指标的同步运行。
其二 实现企业经济实力与品牌优势的有机结合。企业业已形成的核心能力是资本经营的基础,而品牌则是一个企业成功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标志。有些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贸然通过各种方式扩张企业的规模,以图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而最终却因没有靠得住的品牌而被挤出市场。这说明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资本经营中,它既可作为一种资本入股,从而减少企业现金等有形资本的流出,又可以通过冠名权支持一个企业。
其三 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资本收益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极有可能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不可贪多求快,也不要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尤其是对那些承债式的整体兼并企业,不但要观察其近期效益,还要分析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必须精确计算和比较投入产出的比例,最大限度地节约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从优质、低耗、效能中,寻求效益的最大化。
其四 实现企业内部完善管理与外部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有些企业规模扩张较快,但管理水平却没有同步提高,内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交叉错位,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产生“内耗”现象。因此企业要搞好资本经营,必须首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运作,明确并保证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形成各自独立、权责明确、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生产、营销、技术开发、财务控制、融资等功能齐备,才能与资本经营的功能协调,形成整体优势。现在大家都在谈资产重组,却很少有人谈“管理重组”。而实际上,只有通过管理重组,资产重组才能显示其价值。企管专家刘光起指出,扩张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管理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扩张的企业必须考虑到成功并购后的管理风险,否则,就很难达到并购成功的目的。
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则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经营管理方针;有效控制成本:建立规范的成本控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公司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制度,加强内部成本审核,从细微之处着手,加强部门成本监控;打造一支可以适应公司管理及发展需要的团队:尊重员工人格,增强员工忠诚度,增强归属感,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增强员工成就感。
五、小结
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层次内容是资本的运动,而企业资本经营正是从资本运动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经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生产经营可称之为“古典式企业资本经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业资本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层次内容是资本的运动,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带来利润,因此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关系到利润的生产,即资本增值。从资本经营的收益最终的来源来讲,它来源于产业利润。
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最终归宿点。没有绩优的企业生产经营做为基础,企业资本经营很难开展起来。企业资本经营最终要达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提高,否则就不能算作绩优的企业资本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要以资本运动和资本增值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
六、参考文献
[1] 俞雪华,王雪珍,滕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二版 [2] 李景忠.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J].中华财会网
[3] 焦方义,徐建中,刘立娜.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J].商业研究 [4] 谷祺,刘淑莲.关于资本经营的几个问题[J].中华财会网
7.企业的资本公积 篇七
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公积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使资本公积由核算内容庞杂的“聚宝盆”科目, 转变为名至实归的、符合资本公积的定义和公司法规定的会计科目。
鉴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应用的并不是太多, 加上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频繁变动的状况, 笔者对该科目核算进行了归纳整理。
一、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
(一) 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剔除了不具有资本公积性质的非经常性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三十八条对利得和损失定义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根据此定义:
1、企业接受的捐赠收益, 不区分现金捐赠和非现金资产捐赠, 一律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再核算现金捐赠;也没有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2、债务重组收益应当作为利得, 在“营业外收入”核算。不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作为当期利得, 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改为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4、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
定,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营业外收入”。从而使用来专门核算国家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项目的专项拨款, 形成资产价值的部分的会计科目“资本公积—拨款转入”归于终结。
(二) 外币核算中的专有科目“资本公积—外币折算差额”不再存在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 外币投入资本属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 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 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 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三) 长期股权投资中没有了股权投资准备, 也就没有了“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本公积”的核算
资本公积有两种来源, 一是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 二是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来源不同, 账务处理就存在差异。
1、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资本溢价 (股本) 溢价主要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入的投资者为了取得一定的投资比例, 往往要付出大于按这一比例计算的出资额, 大于的部分, 就形成了企业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在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溢价则表现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需要注意的是,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权益性证券 (股票) 所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如手续费、佣金等, 也应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中核算。
资本 (股本) 溢价不只仅仅反映在投资者投资入股上, 新会计准则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股本、债务重组中债务转为资本的交易, 与规定了与之相关的账务处理。
2、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形成的资本公积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出净利润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记 (贷记)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记 (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以权益支付股份形成的资本公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 应按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行权日, 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按已记入股本或实收资本的数额, 贷记“股本” (实收资本) 或“库存股”,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
4、因金融工具形成的资本公积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应在重分类日, 按其公允价值, 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已计提了减值准备的, 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记利息”,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在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反之,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分录相反。
在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记入到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按其差额, 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 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损失范围内, 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自用房地产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形成的资本公积
将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按该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按以挤提的折旧等, 借记“累计折旧”, 已挤提减值准备的, 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借记“资产减值准备”, 按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按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将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应按该该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按账面余额, 贷记“开发产品”科目, 按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挤提减值准备的, 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除了以上业务外,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股本) 、企业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资产负债表日的套期等, 都影响到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由于我们日常接触的相对较少, 会计处理就不在赘述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法律的规定, 虽然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是转增资本 (股本) , 但是对其他资本公积, 在相关资产处置完毕之前, 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股本) 。
摘要: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公积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使资本公积由核算内容庞杂的“聚宝盆”科目, 转变为名至实归的、符合资本公积的定义和公司法规定的会计科目。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的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频繁变动的对比, 对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科目核算进行了归纳整理。
关键词:资本公积,新旧变化,核算内容
参考文献
[2008]年注册会计师教材《会计》
8.广告企业遭遇资本市场 篇八
与国外强大的广告业相比,中国的广告市场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规模小、专业水平低、采用不正当手段争夺市场、受到资本严重制约……中国广告市场的种种弊端,造成广告行业整体抗击力不强,缺乏国际化竞争。在国际跨国传播集团进入行业竞争的新挑战下,中国广告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势单力薄的广告企业将直接面临市场优胜劣汰的危机,而一些发展势头良好的广告企业纷纷寻找资本的庇护,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001年底,总部设在广州、由广东白马广告公司与美国全球最大户外广告公司ClearChannel合资组成的现时内地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白马户外媒体(简称白马户外)。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HK0100),以高出30倍的市盈率招股集资,其公开招股为5.89港元,共发行1.47亿股,集资额约8.6亿港元,保荐人高盛亚洲。核心资产便是所谓的“风神榜-Adshel媒体网络”,即遍布国内29个重点城市的4800多个公共汽车候车亭、拥有12000个公共汽车候车亭广告灯箱,号称目前中国最大的候车亭广告网络。庞大的载体网络,占国内广告16%份额、增长率高达24%的户外广告市场,以及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媒体市场。这些一时令人眩目的“卖点”为“白马媒体”公开招股赢来了超过15倍的认购。据悉,白马户外上市集资所得大部分投入扩充在内地的候车亭灯箱广告网络,在已占80%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每年营业额将以30%的速度增长。
除了白马户外,两家业务在内地的户外广告公司——媒体世纪集团(HK8160)和媒体伯乐集团(HK8072)分别在1月24日和31日同期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户外广告三剑客在香港上演了一场“资本帽子戏法”,令业内特别是投资人士开始关注中国内地庞大的户外广告市场,而资本浪潮的到来与本土广告企业遭遇资本市场冲击的现状更是让人深思。
白马户外坎坷的资本道路
回顾白马户外的发展历程,其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并非风光表面,而是市场残酷竞争所求,企业发展战略之需。1986年,白马广告公司成立,并在90年代初成为中国4A广告公司的先锋,拥有浪奇、浪潮电脑、太阳神、重庆奥妮、维维豆奶、深圳华侨城、中国联通、红塔集团等300多家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的成功案例。1995年,白马锁定户外广告业务市场,集中火力投资巴士候车亭灯箱、高速公路两侧“擎天柱”广告牌等,建立起“风神榜”、“擎天榜”、“风盛榜”等一系列品牌,在短短的两年内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18个城市的户外广告媒体网络。白马初涉户外广告时,不久即感到资本的力不从心,在借助欧洲第二大户外媒体公司——英国的MoreGroun集团(MoreGroun集团后被市值高达5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户外广告集团美国的ClearChannel收购)的强大外援下,白马将“风神榜”一推到底,建成中国目前最大的户外广告网络,营业额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户外广告市场上,资本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只有讲求经济规模,获取大量资金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白马虽说有强大的后盾助其攻城掠池,但还是受到了另一强大资本TOM的阻击。白马急于上市筹资,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竞争对手TOM.com的步步紧逼。不久前,TOM在白马老巢广州一口气收购了许多候车亭,白马曾与之展开短兵相接的争夺战,但由于白马还未上市,资金没有TOM多,最后只得拱手相让。资本的桎梏使白马眼睁睁地看着TOM一年之内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
通过熟练地操作资本市场,原来对户外媒体业务并无多少经验的TOM获得了内地7家户外媒体市场公司(北京炎黄时代广告公司、广州腾龙集团、河南天明广告、山东齐鲁国际广告、青岛春雨广告、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美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控制权,也得以进入了包括候车亭广告在内的容量达50亿元之巨的户外媒体广告市场,户外媒体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云南和河南7省市。尤其是TOM在广州大举收购了众多候车亭,对白马的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
对于对手的进攻,白马有意还击,但在背靠庞大资本市场的TOM面前,白马多少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之前白马已与全球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年营业额达80亿美元的ClearChannel合资。
通过熟练地操作资本市场,原来对户外媒体业务并无多少经验的TOM获得了内地7家户外媒体市场公司的控制权,也得以进入了包括候车亭广告在内的容量达50亿元之巨的户外媒体广告市场,户外媒体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云南和河南7省市。尤其是TOM在广州大举收购了众多候车亭,对白马的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
于是,上市成为白马急切盼望的事情。久经挫折,白马户外媒体终于以30倍的罕见高市盈率登陆香港主板,筹到了8亿多资金,拉开了酝酿已久的收购反击战。
资本的力量使广告企业坚不可摧
白马户外借助资本市场强力阻击竞争对手,资本的力量让人看到暂处劣势的广告企业经过资本的整合,也可以变得坚不可摧:媒体世纪集团和媒体伯乐集团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和创业板后,立即表现出对资本分配的强烈愿望,及由此对企业发展前景做出种种美好的憧憬。一时间,资本市场仿佛成了广告企业脱离无序、恶性竞争而稳健、茁壮发展的强心剂,也不顾现时企业发展是否所需,便迫不及待地对资本市场投去贪婪的目光。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白马户外与资本市场第一次亲密接触后,许多内地广告企业步其后尘,进攻香港创业板市场。
资本的力量无须多言,但其真正魅力究竟何在,竟使广告企业趋之若骛?
1、庞大的广告市场需要资本加剧竞争
借鉴国外的经验,户外广告业一般只存活5—6家专业的大型公司,其中的3家将控制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现今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却生存着上万家户外广告公司,在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下,弱者最终会被并购甚至淘汰出局。
1989年—2000年,中国大陆广告支出由20亿元人民币增至395亿元,增长率高达34.6%,远远高于同期美国和欧洲的1.2%和3.8%,中国大陆拥有庞大的广告市场,但目前上市公司却仅有寥寥几家,。相比之下,截止到2001年10月25日,美国共有50多家广告企业上市,平均市盈率57倍,总市值为327亿美元,广告企业资本力量对比之悬殊不言而喻。作为资本密集行业的广告行业,非常讲求经济规模运营。借鉴国外的经验,户外广告业一般只存活5—6家专业的大型公司,其中的3家将控制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现今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却生存着上万家户外广告公司,在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下,弱者最终会被并购甚至淘汰出局。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广告资本大举进入不可避免,国际广告业发展已成规模,如对资本长袖善舞的WPP集团,麾下聚集了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奥美集团等国际知名广告公司,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都比中国发展快了一大截,而中国的广告公司大多数规模小,竞争力低,而且并不具备融资渠道优势,在还没有完全集团化、国际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时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面临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残酷竞争。在这一空前挑战的市场背景下,中国广告业多方寻求资金渠道,增强市场抗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2、发展的广告企业需要资本强力支持
资本的力量对于广告企业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媒介购买公司比其他类型的广告公司,更加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上市后,会有更好的资金渠道帮助广告企业筹集资金,对于广告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及留住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未来广告业要生存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这个扩张,可以是在专业领域内做精、做强、做大,也可以借此为跳板,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减少企业的发展风险,例如广州一些知名的广告公司就涉足餐饮、文化产业、服装业等其他非本业领域。
广告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凭借个体的力量,企业是没有能力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创新组合,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寻求外部的力量即上市融资,借助社会资本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风险。据悉,媒体伯乐上市后估计可集资3.03亿港元,其中4000万港元用作拓展现有广告媒体网络及发展新广告媒体,如购物广场数码显示器广告系统;2.12亿港元用作获取在中国的地铁及轻铁系统新媒体使用权;700万港元用作在深圳及成都成立合营企业,将从事广告代理业务及在上海成立合营企业从事广告制作;3500万港元作为银行已抵押存款,以解除最终控股公司所存置的已抵押存款;900万港元作为营运资金。一场上市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媒体伯乐的发展前景已是一片光明,再次印证资本市场的神奇魔力。
3、挑剔的广告客户需要资本作合作后盾
白马户外、媒体伯乐、媒体世纪三家公司出现齐上市的现象及将带动其他公司上市的趋势,实际上是开始了另一种竞争,即如何吸引投资者。如果两家公司在广告界知名度差不多,经营业务也相近,但其中一家上市,知名度马上会提升。作为慎重的广告客户来说,他们也就更乐意与之合作,将业务交付给他们认为更有实力、更有信心的一家去代理。反之,一家广告企业因经营规模小而散,难以形成强势效应,自然也就难以吸引著名品牌和大客户。这也就是国际知名品牌大多选择实力强大的外资广告企业而非本土广告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根本原因。
此外,广告客户在广告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的。比如TOM在实现跨媒体销售后,客户将享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套餐服务,即TOM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在为客户做户外广告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市场需求为其搭配网络广告,给客户提供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化服务,客户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覆盖很大的广告范围。
资本可载舟亦可覆舟
广告行业在国内目前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中难以得到现金的支持,在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广告公司都要靠有力的外资支持。白马户外上市的意义,已不能单纯的从数字方面衡量其价值,对于广告公司来说,可以从传统的内地企业变换成香港的上市公司;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广告公司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作坊,从自己摸爬滚打中上升到集团作战的台阶;从长远的角度看,广告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强强联合,良性整合中国广告业,从而不断拉近与国际广告业的距离。
国外大型广告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后,对于每一家广告企业来说,原有的广告客户关系将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理念、操作规程和资本渠道将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中国的广告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广告市场规模经济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广告企业应学会审时度势,巧抓时机,通过自身资本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来吸纳在自己公司发展方向范围内的“潜力股”,特别是目前还比较廉价的资产,刺激其赢利。
资本运营也要讲求策略,讲求实效性,科学利用与合理分配资本与企业的资源关系。例如对策划咨询类、创意制作类广告公司而言,由于受到专业领域与行业发展的限制,显然对资本运营的需求相比讲求经济规模的户外广告公司要逊色些。对于贴上资本市场价格标签的广告企业,关键是怎么用,要分清企业的发展方向、主业和副业等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系。如果盲目地迷信资本,悖离市场与企业发展方向,过于追求规模过大而没有足够的客源来满足企业的需要,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矛盾,增加企业的风险系数,无形中也就陷入资本的陷阱,将企业引上不归路。
【企业资本】推荐阅读:
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08-19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研究09-06
企业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研究07-04
新资本07-25
资本市场问题论文09-27
资本运营试题10-04
资本论读后心得08-10
人力资本效能分析表10-18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