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2024-10-25

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通用8篇)

1.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篇一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

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

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

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1、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闭关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答: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答: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

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

胜利

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

洲。„„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

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答:英国、法国圆明园

(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

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 筐子,等着

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1)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

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

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

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

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

五、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答:“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和方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答: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答: 俄国;后来中国通过军事进逼和外交努力,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政府

收回伊犁地区; 1884年。

六、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

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

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为了摆脱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二个。

答: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写出其中二个即可)

(3)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

答:没有(1分),洋务运动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失败,所以洋务运动没有达

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分)

(4)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七、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

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答: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八、材料一: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诤,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

材料二: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太强,孰轻孰

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均摘自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材料一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历史史实? 答:签订《马关条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办法是什么?答:变法图强

(3)这次“上书”的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结果失败,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发起冲击。

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①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

答:李鸿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黄兴等;陈独秀、李大钊等 ③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答: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④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历史诊断:下面是有关辛亥革命的一段文字,请找出4处错误并改正。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宜昌发动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

答、宜昌——武昌;大总统——临时大总统;人民共和国——民国;1912年——1911年

2.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篇二

分析说明题的特点是构思别致, 题材新颖, 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 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题干部分是一段文字, 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 分析这段文字中的字句, 推敲句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化学基本概念的含义、物质间的关系以及物质变化等, 然后从题中获取信息, 结合课本中相关内容解答问题。题目一般以填空的形式设计, 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说包罗万象, 化学课本中每一单元内容都可以包含在此类题型之中。这就是学生觉得此类题目不好解答的主要原因。

分析说明题复习策略。

一、依据课本,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由于我们的中考具有毕业、升学“两考合一”性质, 这就要求中考试题必须兼顾水平测试和选拔测试两种功能。从近年来我省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 试卷中80%是基础题, 主要考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同时, 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理, 分析说明题也不例外。例如, “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的两种营养液配方。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2007年江西省化学中考卷第23题分析说明题) 。

(1) 配方I中属于复合肥料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 判断所用的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___________。

(3) 从均衡养分的角度分析, 选用_________ (填“配方I”或者“配方II”) 种植的植物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长势会更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1) 各用2升水配制, (2) 不用硬水配制

本题考查的就是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硬水的检验方法等双基知识。只是在第3小问中还考查了学生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要依据课本,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应对所复习的内容、所学知识重新归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有对比性分类复习:按知识的板块, 可以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基础实验、化学计算等四个方面;还可将知识板块细分为小专题。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备知识、化学实验报告的填写、综合实验等小专题进行对比复习, 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二、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分析说明题多是构思别致、题材新颖、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通常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这样有利于克服教学中“死读书, 啃死书”的偏向, 有利于考生真切感受“化学就在我身边”, 以增强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的考试命题原则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考查的重点不再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 也不是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测试, 而放在解决实际问题背景中去评价。

例如: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 罩在蜡烛火焰上 (图略) , 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 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07年江西省中考试卷24题) 本题通过情景创设 (创设小魔术情景)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考查重点不是放在燃烧和灭火等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与重现上, 而是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因此, 我们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 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 注重将化学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学生学习过程实际联系起来, 注重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三、进行针对性训练, 掌握解题策略

对于此类题型, 教师应当挑选一定量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以便更好地掌握解题策略。解题时, 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认真阅读题干, 能读懂题干给出的关键信息, 过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二是对信息处理时要学会联想, 将新信息和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 学会知识的迁移;三是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 将新旧知识和技能合理运用, 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四是克服害怕新题、新知识的心理障碍, 广开思路、大胆设想, 避免将旧知识照搬现抄, 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要充分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 要做好分析说明题, 平时教学中就要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多加强思维训练, 对所遇到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寻找对某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 同时, 更要关注当前社会有关“热点新闻”, 从中发现有没有从化学角度值得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及分析说明题的解题策略, 我们觉得, “难”可化为“易”!

摘要:分析说明题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难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类题型失分率很高。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说明题的特点并在复习中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以提高得分率。

3.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篇三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

1.依托考试大纲,考查主干知识

高考考试大纲规定和指明了高考的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是高考的“指挥棒”。近几年历史高考都是依托考试大纲来命题的,着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主干知识主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主要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科学技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等等。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0题分别从李龙乾《明清经济史》和《康有为全集》等文献中摘编成材料,考查清代人口增长。清代人口增长属于古代中国的经济这一主干知识。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摘编成材料考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2.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科素养

经过近些年的改革,高考历史命题为有效考查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历史命题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渗透到了每一个试题当中。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坚持能力考查的目标,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采用概括、比较、说明、简评等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作用,评价历史现象,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提出了四项能力要求,它们分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该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

近年来,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越来越注重引进和运用各种史学思想和方法。如运用了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带动了高考的命题改革。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考历史命题引进了许多新的史学观念。新的史学观念能够给我们提供多种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视角,让我们能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把握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演变规律。高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史学观念有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

例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提供有关西方崛起的材料,让考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材料中有关西方崛起的观点。该题就非常明显地考查了全球史观。

二、复习策略

1.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复习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题范围一般是不会超出高考考试大纲的。所以,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应注重对高考考试大纲中主干知识的复习。

2.注重对材料的解读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材料所占文字数量比较多,设问一般根据材料设置的。可见,材料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的重要性。所以,正确地解读材料,获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就成了关键。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应注重提高和培养阅读材料的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打破原有教材体系,在专题的基础上按通史方式进行复习

4.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篇四

1.经A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起,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生态日”,这标志着坚守“生态底线”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生态日”活动内容将围绕年度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将着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知识, 谈谈应如何为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身的力量。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做发展的主人,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②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民主决策。

③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④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⑤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自觉行使权利 ,又要依法自觉履行义务。

⑥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解析】公民如何做某事?

权利义务+三原则+依法有序+途径(监督:信、人、舆、新;决策:社、专、重、社)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产业增长;要出台保护大气环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民应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应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的依据。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关系人民福祉,体现了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决定我国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③我国政府负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我国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④我国政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解析】政府为什么做某事?依据、合理性

性质、宗旨+职能+原则+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监督+转型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参与相关部门治理雾霾的工作,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雾霾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⑤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去。

【解析】公民如何做?

权利义务+三原则+依法有序+途径(监督:信、人、舆、新;决策:社、专、重、社)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

生态文明关乎你我,做绿色消费践行者;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减税降费、补短板调结构。下调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出台鼓励研发创新等税收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高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医保报销比例。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健身蓬勃开展,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上再创佳绩。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数量持续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长春长生公司等问题疫苗案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过去一年中所履行的职能。

【答案】政府履行的职能:

①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国务院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下调税率,优化财政支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结构,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④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医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⑤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全民体育健身事业。

⑥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强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平安中国

4. 20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就《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包括汽车行业协会、车友俱乐部等在内的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征求修改意见。该规定呈现两大亮点:一是从民生、民情的角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提升空气质量;二是从行政效率的角度,中央各大部委把繁琐的事前审批变成备案管理,让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营造良好的汽车产业投资服务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发改委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答案】

①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提升空气质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了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变事前审批为备案管理,让工作变得简单高效,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国家发改委向汽车行业协会、车友俱乐部等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征求修改意见,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体现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智慧城市(英语:SmartCity)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能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某市政府构建集电话、QQ、微信、互联网为一体的“智慧城市云平台”。包括,决策平台:政府将方针、政策、护额侧和预案等公布于众、了解社情民意,听证问计于民;市民对决策和预案提出建议、要求;惠民平台:市民可以网上预约看病、上网校、查违章、交水电费等大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生活幸福感;监督平台:政府对政务进行全程、全方位公开;市民可网上评议政府,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诉和检举。截至底,中国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重庆也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中。

(1)结合材料,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打造智慧城市云平台的意义。

【答案】

①决策平台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使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进决策实施。

②惠民平台使政府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高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增强政府权威。

③监督平台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国家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④总之,政府打造智慧城市云平台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作为重庆市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享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时,也应当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中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应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⑤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

(3)请为智慧城市建设写一条宣传标语。

智揽天下,惠享生活!

e时代生活,用智慧去选择!

家有智慧城市,尊享城市智慧!

6.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仍然时有发生。针对上述现象,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手握权力,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请你为我国政府如何才能切实做到“有权不可任性”出谋划策。

【答案】

①政府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政府必须切实定位和履行好自身基本职能,做到既有效发挥作用,也不包办一切。

④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⑤健全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⑥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对其的监督。

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政府如何做?

落实党、人大的工作+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3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商投资法是一个国家开放的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内外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制定外商投资相关法律。

为保证法律的实施,外商投资法草案不仅广泛征集政府、研究机构、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也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听取在华外国商会、外资企业的意见,注意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則、惯常做法相衔接,最后由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两次审议通过后才提交中国人代会审议。

20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自1月1日起施行。

(1)如果你是人大代表,在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案】

①组织学习、加强宣传,协助对外商投资法的实施;

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做?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2)外商投资法的通过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的表现。这部法律草案广泛征集社会意见,体现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也表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一些人肆意亵渎英雄烈士,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立法保护英雄烈士的呼声不断高涨。20全国两会上,有251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通过立法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英雄烈士保护法立法工作。2017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后,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该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代表在推动对英雄烈士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多主体)

【答案】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为保护英雄烈士提供法律依据。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对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把对英雄烈士的保护落在实处。

③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发挥了参与决策的作用,推动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和通过。

④全国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发挥了监督的作用,促使“一府一委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责,保护英雄烈士的权益。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推进系列改革,是党引领新时代新发展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先进性的体现。

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先进性。

④有利于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改革,推进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对促进世界和平以及国家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解析】党为什么做某事?

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指导思想+作用(3最,三大历史任务)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时代带给人们新愿景,美丽中国让人们充满期待。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物质、精神和生态方面的财富一个都不能少。这也是“五个文明”更感性和更触及公众心灵的诠释。没有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有更多的财富——金山银山,中国也美不起来,人民也缺乏幸福生活体验。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是民生福祉的最大关切,也将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与民众生活的日常关切形成了同频共振。某市积极将自身打造成为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该市市委市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建设健康城市、幸福城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市委为什么强调要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的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完成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

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该市市委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人民为中心。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解析】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指导思想+作用(3最,三大历史任务)

+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民主的特点

11.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后”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阅读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回答:

(1)我国坚持并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我国坚持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的合理性。

【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解析】我国为什么做某事?

主权国家权利、义务+符合联合国宗旨原则+国家利益(共同,对立)+时代主题+外交政策+国际秩序+互利共赢

12.材料一: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任期内首次访华。中美两国企业在两场签约仪式上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

当地时间年5月10日,美国宣布将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到25%。中方对此深表遗憾,如果美方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材料二:2019年5月13日晚7点,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一篇题为《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的国际锐评,迅速占据各社交媒体的头条。评论中说,“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国家利益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美贸易关系的认识。

【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②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美签署合作项目是基于共同利益。

③利益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中美贸易存在利益分歧,导致贸易争端。

④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任何主权国家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他国内政与安全。

(2)材料二中的“国际锐评”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答案】

①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材料二习近平在开幕辞中指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应该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践行大国担当,开创美好未来?

【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建一带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既要维护本国核心利益,也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还要努力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倡导多边主义,不搞封闭的小圈子,推动各方各施其长、各尽所能,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尊重主权国家权利,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开放、环保、反腐和民生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大国作用。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有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解析】我国为什么做某事?

主权国家权利、义务+符合联合国宗旨原则+国家利益(共同,对立)+时代主题+外交政策+国际秩序+互利共赢

※※注意:材料题

研究设问找到知识范围

分清设问的方向: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辨析?几个主体?几问?

5.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 篇五

1.简述游泳教学中“由陆到水的原则”?

由陆到水的原则是指学习一种新的游泳技术首先从陆上的模仿练习开始,通过陆上模仿建立起所学动作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过度到水中.2.简述蛙泳的减阻为什么比其他泳式更重要? 由于水下移臂和收腿动作给身体带来的阻力,蛙泳的前进速度不像爬泳和仰泳那样均匀,对蛙泳来说,如何减小阻力显得比其它姿势更为重要。3.爬泳两臂划水的配合有哪几种方式?

前交叉,中交叉,后交叉,还有三者之间的中前交叉,中后交叉。4.简述游泳运动队强身健体的户主要作用?

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成分比例更加合理,改善体温调节机制。预防治疗疾病,磨练意志并促进心理和智力发展。5.简述“蛙泳平收腿”错误动作的特征?

大腿收的多,两膝之间距离过宽,仅以脚掌对水,缩短了蹬水路线,动作效果差。6.简述游泳教学中“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员个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7.简述蛙泳手部技术动作要点?

外划:双手前伸,手掌倾斜大约45度(小拇指朝上),双手同时向外、向后方划,继而屈臂向后向下方划。

内划:掌心由外转向内,手带动小臂加速内划,手由下向上并在胸前并拢(手高肘低、肘在肩下),前伸。

前伸:双手向前伸(肘关节伸直)。

外划是放松的,内划是用力的、加速完成的,前伸是积极的。8.简述仰泳时。身体运动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当人体以仰姿势游进时,则规定:头的方向为前,脚的方向为后,浮力的方向为上,重力的方向为下,身体的左、右为侧,头的方向通常也就是游进的方向。9.简述自由泳教学中扶池边身体转动打腿练习的练习要求?

单手扶池边,另一臂放在体侧,低头均匀地呼气,身体俯卧,两腿打水6次,然后整个身体向扶池壁手臂的对侧转动,使身体成侧卧姿势,一侧肩与髋露出水面,头与身体像旋转门一样为一个整体转动,使嘴露出水面吸气,保持这种姿势再打水6次,然后转回俯卧姿势,重复练习。

10.人体以卧姿游泳时,身体运动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当人体以俯卧姿势游进时,则规定:头的方向为前,脚的方向为后,浮力的方向为上,重力的方向为下,身体的左、右为侧,头的方向通常也就是游进的方向。论述

1.论述自由泳臂部和呼吸动作的技术动作要点?

入水:手的入水点在肩的延长线和身体中线之间,以大拇指领先,斜插入水。

高肘抱水:入水后,手、肘、肩继续前伸,使手臂伸展,随着身体的转动,屈腕、屈肘手臂向外、向后抓水,手下划到最低点后,旋转手臂向内、上、后方划水,保持高肘屈臂的划水姿势。

推水及出水:手臂与水平面垂直时,以手领先,加速推水,手臂转为向外、向上和向后划水直到大腿侧,提肘出水。2.试述游泳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安全是首要问题:确保安全是游泳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初学者必须先进性熟悉水性的教学:初学者的游泳教学不是先学习某种姿势,而应先熟悉水性,在学员熟悉水环境,消除怕水心里,学会呼吸,漂浮和滑行后再惊醒游泳姿势的教学。呼吸是教学重点:水中呼吸与路上明显不同,这一改变使人们很不容易适应,4种姿势的呼吸方式也不同,呼吸教学贯穿于全部的游泳教学之中,始终是教学的重点。

俯卧或仰卧水中动作习惯不同:游泳是人类模仿生物的动作,人的解剖特点与动物不一样,有些动作做起来比较困难,如蛙泳腿,俯卧或仰卧水中,与日常的动作习惯不一样,如仰泳划手,动作习惯不同加大了教学难度。

用力习惯不一样:人在游泳时浮在水中无固定支撑,与陆上运动时有支撑的感觉不一样,划水水就流动,必须加速划水才能有效果。

无视觉和听觉的帮助:仅凭肌肉的感觉动作,容易产生错误动作,改进错误动作也困难。体能是技能的基础:必须学练结合,才能正确掌握游泳技术。3.试述在游泳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手段,动作的难度安排由易到难,按照游泳教学的规律,先教基本的,再教先进的,负荷量循序渐进的增加。

4.试述自由泳腿部动作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屈髋打腿: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动作,这个动作从外表看在躯干和大腿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弯曲,使打腿下沉,这是腰部过于防松、屈髋造成的,这一错误动作导致打水时不仅不能利用大肌肉群的力量反而增加了阻力,改正方法是塌腰、挺肚子、打腿朝水面上抬,也可以要求学员先直腿打水,打腿有了上抬的动作后再学鞭状打水。

屈膝打腿:屈髋打腿必然伴随着屈膝的动作,另外,有些学员因为脚腕太硬(俗称锄头脚),为了使脚能够打到水,必须屈膝,这样的打腿效果也不好,改进方法同前。在水面上打腿:这是由于打腿时小腿上抬过多,上抬时水面位于小腿肚子中间并发出很大的“咚咚”的响声,这样做虽然浪费体力,但由于在空中打腿,阻力不大,也有一些效果,有的教员就不去纠正,其实改进这一动作的方法很简单,控制腿露出水面的高度,在打水的时候把脚掌抬到水面就可以了。打水效果差:我们曾经说过,“腿是基础,呼吸时难点,配合是关键”,在教学中要掌握这样一个标准,能够连续打腿25米以后再教配合。

5.试述游泳教学中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贯彻直观性原则? 示范:水中示范,水中正误对比示范,陆上示范

手势的运用:用手势可以表示教员的组织工作意图、技术动作的要求和纠正错误动作。挂图、照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运用:可以利用挂图和慢速录像以显示动作结构和细节,帮助学员更号地理解动作过程。

语言的直观:对于年龄小的学员,要用形象的语言,代替一些名词术语。6.试详述熟悉水性教学中漂浮与站立的3个水中练习方法?

抱膝浮体(仅浅水池使用)后站立练习:深呼吸,低头,双脚蹬池底,收腹、收大腿,双手抱膝或小腿,呈团身姿势,背部露出水面,抱膝浮体后站立,双手松开并前伸,双手向下压水并抬头,同时两腿伸直(展髋、伸膝),在池底站立。

扶池边漂浮(双手扶池边或同伴的手、腰)练习:吸足气、低头并把头夹在两臂之间,水面在头顶处,当身体俯卧水中后,要求学员在水中睁开眼睛.有的人下肢肌肉比较发达,浮不起来,此时可以双手上下分开(大约一尺的距离),上面的手拉住池边,下面的手,手指朝下,掌跟朝上用力撑住,借助手臂力量把身体浮起来。

伸展漂浮后站立练习:双手向下压水并抬头,屈膝收打腿(膝盖朝肚子收)使身体由俯卧转为垂直后,同时两腿伸直(展髋、伸膝),在池底站立。7.试述自由泳腿部、臂部及完整动作的技术动作要点?

鞭状打水:打腿动作从髋部开始发力,大腿带动小腿,做鞭状打水动作。

向上打水腿从直到弯:以直腿开始向上打,脚接近水面时屈膝,小腿上抬,使脚掌露出水面后向下打水。

入水:手的入水点在肩的延长线和身体中线之间,以大拇指领先,斜插入水。

高肘抱水:入水后,手、肘、肩继续前伸,使手臂伸展,随着身体的转动,屈腕、屈肘手臂向外、后方抓水,手下划到最低点后,旋转手臂向内、上、后方划水,保持高肘屈臂的划水姿势。

推水及出水:手臂与水平面垂直时,以手领先,加速推水,手臂转为向外、向上和向后划水直到大腿侧,提肘出水。移臂:出水后,手臂自然,放松地经空中向前移臂,保持高肘姿势,然后手在肩前领先入水,开始下一动作。

呼吸动作:呼吸动作与身体转动动作同时进行,是呼吸像“搭车”一样轻松省力,要掌正确的呼吸时机。

完整配合:躯干应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腰部如果松软,整个人就像一滩泥一样,其次,身体的转动能够有效的发挥躯干部大肌肉群的力量,减少阻力,提高动作效果。8.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做蛙泳多腿少呼吸的配合练习有什么好处?

6.管理会计计算分析题复习范围 篇六

1.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

2.变动成本的性态模型

3.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中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

4.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5.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

6.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

7.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

8.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

9.结合制下期末调整公式

10.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11.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

12.保本点、保利点、保净利点的计算

13.安全边际、保本作业率等相关计算公式

14.保利成本、保利单价及其计算

15.利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6.综合贡献边际率法

17.联合单位法

18.保本点敏感性分析

19.销售预测中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趋势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平滑指数法和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

20.利润灵敏度指标

21.预测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单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22.测算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变动率应采取的单项措施

23.经营杠杆系数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24.销售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的概率分析——期望值分析法

25.多因素为不确定因素时的概率分析——期望值分析法

26.成本预测中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

27.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28.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29.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30.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31.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

32.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33.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34.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35.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36.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的决策

37.不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中概率分析法的应用

38.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

3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和利润增量法在调价决策中的应用

40.保利定价法及其应用

7.浅谈思品材料分析题的分析方法 篇七

材料分析题是开放性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对已给出材料 (时政热点) 进行分析、理解, 再运用所学知识 (理论观点、原理) 对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的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简单说, 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题型, 具有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优点,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考查其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出题形式是:一般给出一段或几段相关材料, 多角度设问。

要准确解答材料题, 就必须学会对材料的研读和对设问的把握, 否则就谈不上对问题的回答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研读材料、把握设问, 更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对此类题目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分析材料和研读设问的方法, 望与各位同仁探讨、磋商, 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1. 阅读材料, 找关键词﹑句。

材料分析题一般给出一段或几段相关材料, 甚至有的材料还很长, 这就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试题材料,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 进而从关键词中找出与教材所对应的观点, 答题的时候才不会跑题, 而是准确地回答问题。

如这样一道题目:一位家长来信:我是一位初三学生的母亲, 现在遇到一个难题, 我儿子就想当作家, 上课应付了事, 成天就是“创作”。我对他说:“就算当作家, 也要先打好基础, 再说中国有几个韩寒?”可他却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我成不了下一个韩寒?我要抓紧时间写作, 尽快成为一名作家。”这两次模考, 他考得一塌糊涂。关键问题是他写的小说也很幼稚。结合材料, 请你对这位初三学生想当家的行为进行评析。本题的关键词有“当作家”, 与此对应的所学观点则是理想;“小说写的很幼稚”———理想的确立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成为一名作家”———急于求成;“先打好基础”———理想实现需要脚踏实地。解答此题关键要看到提问中是对“当作家”的行为进行评析, 关注“当作家”这个关键词找到对应观点是理想, 结合后面找出来的几个关键词, 才能联系到教材所学知识点:理想的作用﹑确立以及实现等, 从而顺利解答此题。

2. 仔细审设问, 比较异同。

准确理解题目设问, 也是我们分析回答问题的前提。在现如今的开卷考试中有很多题目的设问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 一看之下回答貌似一样, 学生极易把答案照搬照抄。但其实仔细再审的话会发现他们是有不同之处的。

如这样两个设问:问题一:请你列举两条党和政府为解决我国主要矛盾而采取的措施。问题二:请你列举两条党和政府为解决我国主要矛盾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对于现在开卷的学生来讲, 他们就很容易把这两个问题的看成是一样的, 答案就会抄成一样的。然而,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确实不一样的。回答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明白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才能找出措施。而这两个问题问的都是措施, 可以说是我们政治中的“怎么做”的问题。正因为这样, 很多学生才容易把两个问题混为一样的。第一个设问中只要回我们的做法即可, 既可以是宏观的, 还可以是具体的, 但是具体的措施可能有很多, 你无法列举出所有, 所以它更注重宏观措施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 就比“农村合作医疗”、“两免一补”等更为恰当准切, 尽管后者答案也是可以给分的。而第二个问题中的“具体”两个字, 则告诉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是切记泛泛而谈的。如回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可以的, 但回答第二个问题则不行了, 而只能是“农村合作医疗”、“两免一补”, 前者答案在这里则不能给分了。

3. 联系教材知识, 巧妙转化问题。

万变不离其宗, 现在很多题目的设问方式很新颖, 看起来与教材所学知识毫无联系, 学生经常被弄得一头雾水, 进而答非所问。但是只要学会转化问题, 就能把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知识, 顺利准确答题。

如:就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 刑法与宪法进行了讨论。刑法说:“在法律家族中, 我是最严厉的, 主要管犯罪和刑罚的。该判何罪与该量何刑?都由我说了算。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说:“我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请你为宪法说出三条让刑法信服的理由。说出三条理由, 实际上就是考查体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三个方面, 因此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所学过的:“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8.材料概括分析题解题技法探究 篇八

一、考点分析

所谓归纳就是根据题干指令把分散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归到一起,并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大多用于对具体事物、分散对象进行概括。

所谓分析是根据题干指令把语言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某种理解或某个概念从某一标准出发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既要把对象合理地筛选分开,又要在分解中梳理出其本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尤其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要做到先分后析。

所谓鉴赏就是对材料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做出一定层面的鉴赏,也就是能鉴别出它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何种特色,并欣赏他们的表达效果。

二、命题分析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

命题完全切中考试说明要求,即“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三个小考点,前几年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近三来年来侧重考查前两个考点。

归纳题有较明确的归纳方向和指向,分析题需要有透过表面文字进行推断、推测的能力,既要从文本材料出发,又不拘泥于原材料。

考题的最后一问都侧重“分析”,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社会,并能有自己的思考。

三、题例分析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附加题材料概括分析题选用的材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关于住房),材料共两段,层次清晰,难度适中。现结合该次考试的实际情形,对学生典型失误答案进行分析。

1.归纳题(试卷第24题)

问题: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阐说大白菜和房地产之间的不同的?

学生答案1:①住房是不动产,而白菜是在市场流通的;②大白菜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住房由当时交易的价格决定,大白菜价格难以操纵,而住房价格易被操纵;③大白菜的价格变动符合一般价格波动规律,而住房价格上涨导致非理性繁荣的局面。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此题目中要求为“找角度”,对象为“大白菜和房地产的不同”,而考生答案更多去强调大白菜和房地产不同的具体体现,对题目中“从哪几个角度阐说”中的关键词“角度”完全忽视。②照搬照抄,不知概括。将原文的句子直接做为答案,缺少归纳的过程。

学生答案2:①市场流通。②住房和白菜价格不同。③操纵性。④白菜价格符合规律而住房不符。⑤重复性生产。⑥决定价格因素。⑦吸引投资的力度。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主次不分,隔靴搔痒。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只是简单地摘录了文段中的似是而非的语句。如答案②。②并列不当,相互交叉。答案中的①和⑤,③和⑥,④和⑦,相互交叉,包容重复,表面上答了七点,实际上要点不全。

2.分析题(试卷第26题)

问题:从文中看,解决我国当前的住房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答案:①杜绝“非理性繁荣局面”的出现。②避免住房市场化。③政府干预住房市场。④保障公民享有住房权利。

评点:学生答案存在问题:①拘泥原文,表意模糊不准。杜绝“非理性繁荣局面”的出现和保障公民享有住房权利的措施是什么?那就要政府干预和把公民享有住房的权利写入宪法,回答时应围绕“措施”来回答。②文意曲解,思考断章取义。如答案②,原文很明显说的是“世界各国对待住房都不会任其像大白菜那样完全市场化”,强调政府干预,避免住房完全市场化,而非避免住房市场化。

四、解题要点

第一,读文章,明确中心。在材料中划出体现材料脉络和表明作者情感倾向、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句。

第二,审准题目,明确答题区域,答案从整体把握。

第三,切分层次,理清关系,合并同类。善于借助关键词如“第一”“再”“其次”“还有”“不仅”“表明”等和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进行层次切分。

第四,归纳切勿照抄原文,学会确定其重点,从而达到归纳内容的目的,学会在提取关键词的基础上灵活概括,答案和问题要契合。

第五,析要有文本意识,依据是材料。具体方法:①由总到分,即将文本材料中原本做了总体或笼统表述的内容加以拆分,形成对问题的分析。②由此及彼,即用类比的方法展开对问题的分析。③由表及里,即分析问题时,对表面现象做深入剖析,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材料概括分析题题型较为固定,答案有规律可循。只要按照以上介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平时多加训练,相信高考时一定会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上一篇:描写人物比喻句下一篇:联动机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