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工作总结(共8篇)
1.一对一工作总结 篇一
一对一教师工作总结
一对一教师工作总结
一对一教师工作总结心理学与教育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领域,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正好把这两个兴趣结合到了一起,因此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心理咨询中,我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共同面对存在之有限性所带来的困扰,这种自然的流动让我充满敬畏和感激。因此在这里,我特别想把自己在给孩子做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并谈谈我对什么是最高境界的个性化一对一教师的一些感想。教师跟心理咨询师一样也是助人工作的一种,而一对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有些类似于心理咨询师面对求助者时的互动,所以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一些内在要求也适合于一对一教师这一职业。
在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他自己有问题,但能察觉到它们并且正在努力解决他们的人。因为在心理治疗中,如果一个人从未体验过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他就绝不可能对另一个人有同情心。
所以我认为最适合做助人职业并不是那些“适应良好”的人,而是那些经历过与他自己命运进行过斗争的人。
而对真正卓越的一对一教师的要求要比普通的教师还要高,因为他可能会同时扮演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所以不但只有那些经历过与自己命运斗争的人,而且还需要具有能够联通他与学生之间非语言交流的潜意识觉察能力的人才能达到这一最高境界。
这种非语言交流的潜意识觉察能力是一种语言之外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沟通你能获得的信息会远远超过通过语言掌握的一些经过意识加工的内容。你能得到包括“学生当下的情绪状态”、“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注”、“学生对我这个老师的看法”等等非常宝贵的资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种“得到”的过程又是怎样发生的呢?我想先用一位心理咨询师的体验来描述一下这样的感觉。
这位心理咨询师有位来访者老是夸夸其谈以及傲慢无礼。有一天,咨询师的女儿出车祸受伤了。在咨询当中咨询师并未向来访者透露关于这个事件的任何情况。后来案例督导听咨询录音的过程中,在场的咨询师都发现那位来访者非常的谦逊、温柔、和善,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夸夸其谈和傲慢无礼,仿佛他已察觉到了咨询师的悲剧一样——事实上他并不知道。
这可以解释为一种潜意识的沟通,即咨询师在经历了这一悲剧之后呈现出的态度被来访者的潜意识接受到了,所以来访者改变了之前的傲慢态度,变的与之同步的谦逊和温柔了。
这样的同步性我在给一个孩子做心理辅导时也体验过:刚进咨询室的时候这个孩子显得非常不耐烦和焦躁,我主动询问他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回应。这时我发现自己也变得焦虑起来。不久之后我让他画画,主题是“心目当中的家”。在我观察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焦虑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的放松和专注。我一下子觉察到了这就是这个孩子在画画时的感觉——放松、专注。果然,在后面的咨询中我跟孩子都没有了先前的烦躁和不适,取代这些的是非常的平和和舒适,我们的咨询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有了这次体验,我就知道如果孩子在你面前,你内心感觉到平和安详或是紧张不安,其实这也是孩子的感受。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跟孩子共情方面就非常顺利了,有了共情那理解孩子就根本不算是问题了。
这就是我要给一对一老师们说的:只要你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的“开放度”,你就会察觉到那种同步感——当自己在讲课中认真专注、效率非常高的时候,那这时候孩子的内心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当你认为这节课索然无味,甚至味同嚼蜡的时候,那你绝不要再强求孩子认真听课了,因为孩子也已然体验到了跟你同样的感觉。有了这种觉察,你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内心体验来调整给孩子的授课方式、速度、进度、互动模式等内容,真正达到个性化的要求。如果非要用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话,我觉得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非常合适。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是我们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海面以下的是潜意识的东西。我们日常言语的交流那些都是通过意识层面来进行的,类似于海面上的两个冰山通过一座桥梁建立了联系。而比言语交流丰富得多的非言语信息之间交流是在我们看不到的海面以下,即潜意识中的活动,就像在海面以下的两个冰山之间架设了一座桥。而有了这座连接两个人潜意识的“桥”之后,同步感就会产生。
对于一对一教师的最高境界的另外一个要求是这位老师经历过与自己命运斗争。因为首先就像文章前面说的那样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斗争才能产生出一种有利于助人职业的同情心;其次,如果把学生面对中/高考比喻成与他们的命运在斗争的话,那么学生只有通过这样的老师才能学到如何与其即将来临的命运进行斗争。
我认为只要你同时具备了我所说的两点,你就能达到个性化一对一教师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与教育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领域,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正好把这两个兴趣结合到了一起,因此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心理咨询中,我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共同面对存在之有限性所带来的困扰,这种自然的流动让我充满敬畏和感激。因此在这里,我特别想把自己在给孩子做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并谈谈我对什么是最高境界的个性化一对一教师的一些感想。
教师跟心理咨询师一样也是助人工作的一种,而一对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有些类似于心理咨询师面对求助者时的互动,所以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一些内在要求也适合于一对一教师这一职业。
在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他自己有问题,但能察觉到它们并且正在努力解决他们的人。因为在心理治疗中,如果一个人从未体验过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他就绝不可能对另一个人有同情心。
所以我认为最适合做助人职业并不是那些“适应良好”的人,而是那些经历过与他自己命运进行过斗争的人。
而对真正卓越的一对一教师的要求要比普通的教师还要高,因为他可能会同时扮演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所以不但只有那些经历过与自己命运斗争的人,而且还需要具有能够联通他与学生之间非语言交流的潜意识觉察能力的人才能达到这一最高境界。
这种非语言交流的潜意识觉察能力是一种语言之外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沟通你能获得的信息会远远超过通过语言掌握的一些经过意识加工的内容。你能得到包括“学生当下的情绪状态”、“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注”、“学生对我这个老师的看法”等等非常宝贵的资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种“得到”的过程又是怎样发生的呢?我想先用一位心理咨询师的体验来描述一下这样的感觉。
这位心理咨询师有位来访者老是夸夸其谈以及傲慢无礼。有一天,咨询师的女儿出车祸受伤了。在咨询当中咨询师并未向来访者透露关于这个事件的任何情况。后来案例督导听咨询录音的过程中,在场的咨询师都发现那位来访者非常的谦逊、温柔、和善,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夸夸其谈和傲慢无礼,仿佛他已察觉到了咨询师的悲剧一样——事实上他并不知道。
这可以解释为一种潜意识的沟通,即咨询师在经历了这一悲剧之后呈现出的态度被来访者的潜意识接受到了,所以来访者改变了之前的傲慢态度,变的与之同步的谦逊和温柔了。
这样的同步性我在给一个孩子做心理辅导时也体验过:刚进咨询室的时候这个孩子显得非常不耐烦和焦躁,我主动询问他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回应。这时我发现自己也变得焦虑起来。不久之后我让他画画,主题是“心目当中的家”。在我观察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焦虑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的放松和专注。我一下子觉察到了这就是这个孩子在画画时的感觉——放松、专注。果然,在后面的咨询中我跟孩子都没有了先前的烦躁和不适,取代这些的是非常的平和和舒适,我们的咨询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有了这次体验,我就知道如果孩子在你面前,你内心感觉到平和安详或是紧张不安,其实这也是孩子的感受。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跟孩子共情方面就非常顺利了,有了共情那理解孩子就根本不算是问题了。
这就是我要给一对一老师们说的:只要你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的“开放度”,你就会察觉到那种同步感——当自己在讲课中认真专注、效率非常高的时候,那这时候孩子的内心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当你认为这节课索然无味,甚至味同嚼蜡的时候,那你绝不要再强求孩子认真听课了,因为孩子也已然体验到了跟你同样的感觉。有了这种觉察,你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内心体验来调整给孩子的授课方式、速度、进度、互动模式等内容,真正达到个性化的要求。如果非要用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话,我觉得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非常合适。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是我们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海面以下的是潜意识的东西。我们日常言语的交流那些都是通过意识层面来进行的,类似于海面上的两个冰山通过一座桥梁建立了联系。而比言语交流丰富得多的非言语信息之间交流是在我们看不到的海面以下,即潜意识中的活动,就像在海面以下的两个冰山之间架设了一座桥。而有了这座连接两个人潜意识的“桥”之后,同步感就会产生。
对于一对一教师的最高境界的另外一个要求是这位老师经历过与自己命运斗争。因为首先就像文章前面说的那样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斗争才能产生出一种有利于助人职业的同情心;其次,如果把学生面对中/高考比喻成与他们的命运在斗争的话,那么学生只有通过这样的老师才能学到如何与其即将来临的命运进行斗争。
我认为只要你同时具备了我所说的两点,你就能达到个性化一对一教师的最高境界。
2.一对一工作总结 篇二
一、认真备课, 熟悉字经
《中华字经》是我国继过去《三字经》后推出的四字一句并赋予新内容的又一先进识字教材, 很受社会欢迎并得到了大力推广。为使学生扩大识字量, 提高识字能力, 我在熟悉字经的基础上,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挤时间多听磁带正音, 只有自己的发音正确, 才能正确地教学生, 并且在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音, 以便及时地纠正错误。课前和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总结, 也是我的必备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更好地面对学生, 不断使学生觉得老师的知识是无穷的。
在新授课中, 我始终坚持语气高昂, 声音洪亮, 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情绪、手势、语气、表情去感染学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绪, 抓住学生上课时前段时间的兴奋点, 在学生精力集中时, 快速地把教学内容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让学生熟悉字经, 熟悉口诀。然后运用各种游戏, 不断地反复复习巩固, 加深学生对这些字形的印象, 达到认识目的, 使学生逐步提高对识字的兴趣, 最后, 再不断训练, 从分句指认到单个指认。
二、创设快乐课堂, 培养快速识字
1. 游戏识字
爱做游戏是小孩子的共性, 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我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乐此不疲, 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下。再如, 学了一些容易找到图片的字词之后, 和学生一起玩“贴膏药”“找地雷”“补补丁”等游戏,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 儿歌识字
儿歌一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 因为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学易记。因此, 对于一些笔画繁琐, 难以识记的生字, 我们就把它们变成儿歌。如教学“碧”字, 编成“王老头、白老头, 同坐一块石头上。”这样学生边读边写, 儿歌读完了, 字也学完了,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识字的兴趣。时间长了, 学生也逐渐学会了自编儿歌识记生字, 如学“坐”字时, 学生自己编“两人土上坐”, 有的学生用“两个儿小, 头上长草”来识记“蒜”字。如此一编, 易学易记, 妙趣横生,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互助接龙赛
学生把生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接龙游戏。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自己会读的字一个接一个地读下去, 不会的放在一边, 请教四人小组中的“小老师”, 学生互相帮助, 使自己的生字接龙不断地进行下去, 最后, 以接得最长的为优胜者。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 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这些字, 而且, 增强了学生的互助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有趣的贴字词游戏
贴字词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把它引进识字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字与字之间在结构上也有着很大的联系, 如“草”是由“早”字加上一个草字头组成的。教学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从大脑中寻找可以组成生字的部件, 一旦找到, 那么这个生字就与已识记的汉字就有了联系, 也就难以忘记。例如, “拔”与“拨”, 因这两个字的字形太相近, 所以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运用“部件加减法”, 先记住“拔”, 然后再加上一笔, 就组成了“拨”。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识记, 就很牢固。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 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和“力”组成, “浇”可把“烧”字换偏旁再根据其形旁记忆。
5. 争夺小红花
科学的激励机制也是激发学生快速记忆识字的好方法。我把争夺红花和记忆生字结合起来, 学生每记住5个生字, 教师就奖励一朵红花;记住8个生字, 就奖励两朵红花, 这样,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 教师马上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字, 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另外, 我还运用“快速抢答”, 利用竞争的形式加快速抢答度, 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样, 学生更是信心十足, 毕竟是展示自己的时候来到了, 谁也不肯落后, 声音非常响亮, 真是争先恐后, 情绪高昂。
《中华字经》学了一学期了, 共学习1000字, 其中大部分学生的识字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通过字经课的教学, 我感到很有效果, 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很大收获, 同时也感到学校对《中华字经》的引用是成功的。
3.一对一工作总结 篇三
一、认真备课,熟悉字经
《中华字经》是我国继过去《三字经》后推出的四字一句并赋予新内容的又一先进识字教材,很受社会欢迎并得到了大力推广。为使学生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我在熟悉字经的基础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挤时间多听磁带正音,只有自己的发音正确,才能正确地教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音,以便及时地纠正错误。课前和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总结,也是我的必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面对学生,不断使学生觉得老师的知识是无穷的。
在新授课中,我始终坚持语气高昂,声音洪亮,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情绪、手势、语气、表情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抓住学生上课时前段时间的兴奋点,在学生精力集中时,快速地把教学内容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熟悉字经,熟悉口诀。然后运用各种游戏,不断地反复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这些字形的印象,达到认识目的,使学生逐步提高对识字的兴趣,最后,再不断训练,从分句指认到单个指认。
二、创设快乐课堂,培养快速识字
1.游戏识字
爱做游戏是小孩子的共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我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乐此不疲,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下。再如,学了一些容易找到图片的字词之后,和学生一起玩“贴膏药”“找地雷”“补补丁”等游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儿歌识字
儿歌一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因为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因此,对于一些笔画繁琐,难以识记的生字,我们就把它们变成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石头上。”这样学生边读边写,儿歌读完了,字也学完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识字的兴趣。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学会了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学“坐”字时,学生自己编“两人土上坐”,有的学生用“两个儿小,头上长草”来识记“蒜”字。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互助接龙赛
学生把生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接龙游戏。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一个接一个地读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四人小组中的“小老师”,学生互相帮助,使自己的生字接龙不断地进行下去,最后,以接得最长的为优胜者。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这些字,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互助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4.有趣的贴字词游戏
贴字词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它引进识字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字与字之间在结构上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如“草”是由“早”字加上一个草字头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大脑中寻找可以组成生字的部件,一旦找到,那么这个生字就与已识记的汉字就有了联系,也就难以忘记。例如,“拔”与“拨”,因这两个字的字形太相近,所以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运用“部件加减法”,先记住“拔”,然后再加上一笔,就组成了“拨”。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识记,就很牢固。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和“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再根据其形旁记忆。
5.争夺小红花
科学的激励机制也是激发学生快速记忆识字的好方法。我把争夺红花和记忆生字结合起来,学生每记住5个生字,教师就奖励一朵红花;记住8个生字,就奖励两朵红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教师马上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另外,我还运用“快速抢答”,利用竞争的形式加快速抢答度,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更是信心十足,毕竟是展示自己的时候来到了,谁也不肯落后,声音非常响亮,真是争先恐后,情绪高昂。
《中华字经》学了一学期了,共学习1000字,其中大部分学生的识字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通过字经课的教学,我感到很有效果,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很大收获,同时也感到学校对《中华字经》的引用是成功的。
识字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它是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阅读和写作不再困难,使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社会的有利工具,为全面开展“快速识字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
【责编 张景贤】
4.一对一补课总结 篇四
科学
一、上课内容
1、复习八下有关的化学部分
2、预习了九年级第一章节新课内容,并且完成了相应的随堂练习。
二、进步空间
1、八下化学基础部分得到较好的巩固,2、化学方程式已基本能默写出
3、酸碱盐的性质已基本熟记
4、几类典型的化学计算题也基本掌握,但是一些复杂的计算题需加强,在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分析物质之间是否会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解题
三、不足之处
1、基础知识还不是很扎实易忘,课后需花更多时间
2、知识运用不够灵活
3、计算题不扎实,主要原因是做题较浮躁,沉不下心来
4、做过的或错过得易忘记
四、建议
1.继续背诵、默写已学过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及其识记酸、碱、盐、金属的性质,预习九年级新课的内容
2.对讲过的知识点及做过的练习复习巩固(尤其是错题需不断巩固练习)
3.坚持每天做一些练习,解题时认真思考,提高解题速度和技巧
数学
一、复习了八年级下重要的一、二、五、六章内容。
二、预习了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预习了二次函数。
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基本性质;图像、平移;一般式,交点试,顶点试三者之间的转化;反比例函数的主要题目类型。几何,根式,二次方程部分基础题目掌握,高层次题目需提示。
三、老师建议:
① 把字写端正,计算过程书写清晰,避免不必要的笔误,计算错误。② 反复练习不太会做的题目(做过但几天后就忘的题目)。
5.一对一帮扶提高总结 篇五
作为新进教师,学校为了使新进教师迅速成长,特地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一帮一”的活动,我和魏晓青魏老师结对帮扶,通过不断地向魏老师学习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是我在自信心、意志力、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将此次“一帮一”帮扶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初登讲台时,我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只是讲授完,但好像在一个人表演一样,我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讲课时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而且课堂组织能力不是很好,在魏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她总会把题目讲解的非常透彻,分析各种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常教我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讲解新课时要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思考。让我知道搞好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知道应该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它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精而少,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挨冻、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第一天来的时候看到魏老师在“开导”她班里一个学生,她把那个小女孩抱在身边,语气那么得温柔,让我受益良多。所有人都希望的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和差生交谈的时候,对他的处境、想法我们做老师应该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对每一次听课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个多月下来,我听了十来节课,逐渐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听完课后,把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本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都说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飞跃。开始我还不太清楚反思的真正含义,是魏老师帮助我逐渐明白了它的内容和意义。所谓的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6、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我虽然在电脑操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电子线路教学方面却还是一张白纸,刚进学校的时候对电子教案四个字害怕得不得了,在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之后,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在第一次被听课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简单的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教案,又通过这一个多月的积极学习,对于电子教学方面已经不在慌乱。
二、管理工作方面
通过魏老师的指导,让我知道学会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副科教师必学的功能,我们只有合理的管理好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月里,我在魏老师的指导下,逐渐适应了教学环节,但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紧紧的把握好魏老师的指导,多向魏老师请教,我可以做得更好!
被帮扶教师:吴姗
6.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总结 最全 篇六
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在国内兴起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诞生伊始便在当时由“中介式教育机构”统领整个家教行业的僵滞局面中破土而出并一枝独秀,因其充分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着力于解决学生具体化问题而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并广受赞誉。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鼓励个性发展,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观念,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严格来说,真正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实质应该是:“一个专业的教育团队针对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有专业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发挥的是团队和系统的整体作用。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教师可以不必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师’,但应该是最适合学生的老师。
一对一教育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经由个性化定制的方案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教辅,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放眼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由古代的“代代相传”到近代的“大规模集中教育”,再发展到现在的陶行知“小先生制”“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知识及经济发展对专业化人才提出了针对性越来越强的要求。根据每个人拥有的不同能力,对人才进行个性化的专业教育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的,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从教育界及教育培训产业化的发展前景来说,随着人们对学习、教育、培训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统一化和集中式的班级式学校教育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学习能够在各种时间、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进行,所以量身订制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培训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据IDC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排名前几位的课外辅导教育企业巨头,他们的市场份额的总和仅仅只占整个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份额的1.6%。一对一教育的蛋糕有多大?整个市场发展的潜力有多大?种种事实和数据综合证实,这应该是可以想象又无法估算的一个巨大数字。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学是教育家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延续,陶行知看来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体现了这一认识。“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显然,“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跟传统的家教是有本质的区别,“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是传统“大班教学”的补充,但又有自己独自的优势与特点。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与传统家教有明显区别
首先,在本质方面,传统家教是纯粹的商业化运作,师资水平较差,滥竽充数的居多,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教学效果难于保证;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有着优良和雄厚的师资为后盾,加上精细化的过程管理,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提
其次,教学方式不同。普通家教是一个老师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其实是一个团队在跟踪一个学生,不仅有科目老师,还有班主任、心理辅导师等,可以说是“多对一”。其达到的效果也是多方面的,除了让孩子掌握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保证孩子的成绩及综合素质都能提升。
第三,教学特点不同。个性化教育注重于全面性、系统性、连贯性,注重难点、重规律、重精髓。而普通家教内容单一,不连贯、不系统,且家教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也就谈不上学生适应家教老师的教学特点。
第四,教育方法不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情况备课,有极强的针对性,是有计划、有阶段的实施。而普通家教,是缺少针对性的随机讲解或答疑。
第五,学习环境的不同。个性化教育提供给的学习环境是单独的学习场所,学生课后还可以三、五人结成小组或单独自习,学校安排专门的自习室和值班答疑老师,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而普通家教一般是老师家或学生家,干扰多,没有学习氛围,时间也不自由,不利于教学。
第六,学习效果不同。通过全程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及综合素质能够稳步持续提升,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普通家教的学习可能在短期内有效果,但无法持久。“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与大班教学的区别
第一,大班教学是部分学校打着名师的幌子,外聘教师,以低收费作诱饵。开齐开足考试科目,但每个孩子所欠科目不是一样的,也并非每科都需要辅导,也并非每个学生每科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同的劣势,学生一旦报名,每周唯一周末可能就会全部交给大班培训机构,没有自主学习,消化时间。
第二,大班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个学生学习状态,对于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尤为不利。
第三,大班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预设教案,不可能做到因学生需要而量身定做,学习效率低。
一对一教学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便于因材施教。我们知道一对一教学是由一名教师辅导一名学生,显然教师对这名学生的各方面都能了如指掌。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如此,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便于师生做到心里相融。由于学校里的大班教学将老师高高在上的地位突显出来,在学生心里无形中也会认为教师的地位很高,不便于接近。然而,这种困惑在一对一教学中就不难消除了。首先,教师是和学生并排坐在一起的,“高度”是一样的;其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上课方式就像与朋友谈心一般,因此就容易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做到心里相融。
最后,便于教学相长。孔夫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擅长之处,如果教师通过吸收不同学生的长处,再将长处影响给更多的学生,那么就能做到教学相长,学无止境。虽然一对一教学是一名教师辅导一名学生,一名教师可以带很多名学生,那么从这名学生中吸取其优点再传授给另一名学生,那么优点就会无限扩大,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学到许多。虽然“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可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和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动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也会下降,同时客观上减少其自主学习的时间。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利的事物尽全力弥补、修正,争取最终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因为我们坚信随着“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各类培训机构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再单一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而努力。教学方法、经营模式将呈现多元化,以适应市场为先导,将更加注重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以孩子个性资质为前提,以令孩子勤学、乐学、善学为目标。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鼓励孩子为之奋斗,同时将融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致力于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毕业时的人才需求数量和模式与当年入学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的调整中。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走出无奈,我们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认识自己,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打破旧的思想,就不能跳出思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现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学生上大学已不是未来求职的保障,而只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2、敢于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竞争是必然的,逃避竞争、脱离竞争是不现实的。不管你是否愿意去竞争,竞争都会伴你同行。当代大学生,应当勇于竞争,敢于竞争,要在竞争中增加才干,锻炼自己,提高素质,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学会竞争,把握竞争主动权,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否则你将会在竞争中被时代所淘汰。
3、立足发展。大学毕业生刚离开校门,即将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如何去寻求发展,开拓未来,这是择业中首先遇到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和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着眼未来,立足发展,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要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无论是选择单位还是行业都要不仅仅看当前,还要注重它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对自己的发展更需要从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特别是要从自己的发展趋势、方向去考虑,去定位。
4、勇于创新。现在许多人认为,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算是就业,而在合资、合营、股份公司、个体企业中工作不能视为就业,理由是没有保障。这种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和更新,未来很难保证谁终身只干一种职业或在一个单位工作,就业观念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没有创新的就业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5、“先就业、再择业”。首先要正确把握好择业理想和就业现实、择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看清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需要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应届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把尽快就业、补上社会实践课作为当务之急,其次才是择业。切莫自我定位过高,或择业期望值偏高而错失良机。
6、面向基层。大学生求职择业,还必须做好面向基层,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当今大学生要做一番事业,在基层正大有用武之地。这些地方不但是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最容易现实自己的特长,做出成绩的地方。基层是毕业生成才的沃土。诚然,大学生在基层创业是比较艰苦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大学生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当中,扎扎实实地工作,肯定会有大收获。
7、自主创业。创业是一种有前提条件的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大学生只有乐于去创业,敢于去创业,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才会随着创业的发展而增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那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过程中,就一定会谱写出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光辉篇章。
7.校长与教师一对一交流机制的构建 篇七
一、一对一交流机制的概况
在一所学校中, 校长无疑是指导者、管理者、领导者, 是学校各项活动的核心,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而教师群体, 作为学校内部的具体执行层面,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也是学校事务的执行者。一般来看, 在当前我国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 很多学校动辄一百多名教职工,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日益减少, 即使是沟通, 很多校长也仅仅限于权威教师、中层干部之类, 而与一线教师日益疏远。对于一所学校的团结力和整体协调能力方面,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都是必要的。教师与校长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仅限于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私人沟通层面, 不采取集体交流。因为一对一的交流信息更准确, 交流内容更深入, 同时交流时间更充分, 而常见的集体交流往往流于校长的官话、教师的套话, 以及宽泛的例行公事。
一对一的交流模式, 大体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定期交流, 即教师与校长的交流具有常规制度上的保障, 也即教师在制度上都有在一年内与校长交流一次的制度保障;第二是全员参与, 学校内部所有的教职工都是交流对象, 无一遗漏, 即上到副校长, 小至门卫之类的职工, 以及所有的教师, 都将有机会与校长进行一对一的深入的、私人式的交流;第三是交流的深入性, 即在交流的过程中, 因为是一对一的私聊形式, 在交流的内容上具有深入
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冉亚辉
性, 这确保了交流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 以及双方交流沟通的有效性。在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 内容不限, 时间有相对的限制, 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全校性的校长与教师的直接接触, 这种交流本身就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极为重要的形式和内容。
二、交流机制的具体实施
校长的时间有限, 特别是面对人员很多的教职工群体, 一对一的交流将占据校长的大量时间, 所以在具体交流过程中, 校长必须事先详细准备, 一时的闲聊无助于工作, 同时也难以达到交流机制构建的目的, 在具体交流上, 校长和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事先详细了解会谈教师情况
在具体交流中, 校长应该事先大致了解会谈教师的基本情况, 如学历、兴趣、任教科目、班级、是否班主任, 以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也节约时间。如果事先对教师一无所知, 在交流中就容易失去交流重心, 从而可能浪费较多的时间, 同时也无助于教师对校长的信任。因为教师如果感觉校长对自身一无所知, 这本身就是对教师工作的不尊重, 而教师也应该事先大致了解校长的治校理念和兴趣, 以做到主动谏言献策, 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毕竟这也是一个体现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绝佳时机。
2. 校长主动预约
这种交流机制, 校长应该主动预约教师交流的时间、地点, 便于教师安排工作。同时, 主动地预约本身也是校长亲和力的体现, 在预约后, 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谈话内容, 同时, 教师也可以收集到同时期的其他人的相关意见, 以保障定期的一线消息的来源和内容。
3. 适当的结构性问题准备
虽然这种访谈是私聊式的, 是深入和随机的, 但校长在交谈前还是应该具有访谈中心, 事先应该有相应的访谈的结构性的交流主题, 这样不至于在交谈中漫无目的, 同时也能够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当然, 教师在面对这种交流时, 也需要私下安排好交流要点, 以确保自己的交流内容不至于遗漏, 毕竟, 教师与校长的直接面对面的机会很少, 在有限的时间内的交流一定要有重点、有内容。
4. 工作与生活相结合
虽然学校是以工作为主的, 但在交流过程中, 不能仅限于工作, 人毕竟是一个社会性的人, 在交流中, 当然是以工作为主, 但同时也应该主动地交流生活方面, 特别是教师的生活, 住宿、交通、家庭以及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这些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生机的源泉和表现。一所只重视工作, 不重视教师生活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无生气的也无感情的学校, 学校不只是教职工的工作场所, 更是所有教职工的共同家园, 校长不只是需要关心教职工的工作, 还必须关注教职工的生活,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努力的方向, 同时, 教师在与校长交流时, 也应该关注整个学校的工作与生活, 把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交流给校长, 以备校长决策。
5. 注意倾听
在这种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中, 两者的地位一定要平等。校长必须要摆脱高人一等的领导者的心理, 切忌对于教师说教、训斥, 应该有如朋友般的讨论、交流、配合, 深入、平和是成功交流的前提。在这种交流模式中, 校长的角色是一位真诚的倾听者, 倾听一线教职工的真实声音, 包括抱怨, 绝对不能把交流当作显示自己的权威的机会, 而致力于说教和指导。能否形成两者之间的平等心理, 决定了这种交流机制的成功与否。
三、交流机制的目标与目的
1. 确保校长与教师之间常规沟通渠道的畅通
现代的校长很多忙于事务, 或者忙于应酬, 甚至于很多校长几乎从不与教师接触, 以保持自身的神秘感, 这是典型的官僚式作风的校长, 也是教职工极为厌恶的类型。校长不只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同时也是学校的普通一员, 校长出于学校事务的决策需要, 以及对学校内部事务的了解, 必须与一线教师接触。校长需要深入思考, 深入教室, 深入班级, 深入教师队伍。只有这样, 校长才能够真正地科学决策, 学校才能摆脱冷冰冰的工作场所的印象, 而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的温暖家园。
2. 确保校长对学校情况的全方位的把握
一切经过中介的信息都很难保持完整的真实性, 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从不与一线教师接触, 而听凭报告、汇报这类的信息, 那么这种学校的内部交流必然有极大的问题。校长需要全方位了解一线的准确信息, 了解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报告, 以及教师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那么, 最好的办法就是校长主动、积极, 放下架子亲自与一线教师沟通, 这样, 才能确保校长对学校整体情况的全方位的了解。
3. 交流机制是学校决策以及实施科学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
学校虽然是一个基层单位, 但事实上一切管理事务均具备, 基层的官员实际上是最难当的, 因为一切事务都必须真刀实枪地干, 而不可能以文件落实文件, 以会议落实会议。当一名好校长的难度极大。学校的工作, 不只是决策, 还有实际事务的执行、检查、更正, 所以校长在具体事务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全方位地与一线交流, 既了解全校的基本情况, 同时又汲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以群体智慧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
四、交流机制的注意事项
1. 交流切忌形式化
在交流过程中, 校长切忌把交流机制当作教育民主的外在形式, 而必须有内容, 即这种交流绝对不能有政绩的幌子, 而要归于实实在在的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校长要真诚深入和平等地与教师交流, 否则, 这种交流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 同时花费时间极多。
2. 交流要避免校长的个人好恶
在交流中, 校长必须要控制住自身的脾气和自身的好恶倾向, 切忌官僚地打断教师的发言, 甚至直接训斥教师, “我认为怎么样”之类的话随口而出, 这种话在这种交流中益处不大。民主、平等的协商的核心要求校长与教师之间平等而坦诚地交流, 真实说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校长在这种交流机制中切忌以自我为主, 或者将教师当作一名听讲者, 这样有悖于交流机制设立的初衷。
3. 注意交流的正面性
在交流中, 校长切忌将这种交流作为个人权力的一部分, 以探听到教师队伍以及干部队伍中的对自己的不满者, 或者在学校内部划分阵营, 特别是利用这种交流搞小报告, 或者搞斗争, 那么这就完全背离了这种交流机制的目的, 交流一定要正面, 校长的交流内容一定要正派。
4. 注意交流的连续性
在交流的机制中, 校长要注意交流的连续性, 给予教职工交流的全面性以及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不要搞突击, 或者, 在危机时期多接触, 危机一过去就不接触的功利主义, 要注意将交流机制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的管理制度。
5. 注意真诚与适当的内容
8.三问“一对一营销” 篇八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开始迈入多样化、个性化时代,于是一对一营销(ONE-TO-ONE MARKETING)及顾客关系管理(CRM)等理论应运而生。一对一营销理论认为,随着购买力的增强,顾客之间需要的差异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企业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并赢得顾客忠诚,就必须针对每一个顾客开展个性化的定制营销。一对一营销理论一经产生,就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
顾客关系管理是实现一对一营销理念的重要工具,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顾客沟通,挖掘顾客个性化需求,使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活动紧密围绕顾客需求开展,提供令顾客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关系。
“一对一”会完全取代规模营销吗?
传统的营销实践基本上属于规模营销,即针对一定数量的拥有相似需求的顾客群(即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规模营销有助于企业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进而降低营销成本。而一对一营销认为:每一个顾客或客户都是一个细分市场,要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欲望并赢得他们的忠诚,就必须在探索、发现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的基础上,为每一位顾客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无庸置疑,一对一营销是营销实践的发展方向之一。问题是,一对一营销会彻底取代规模营销吗?或者说,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引入一对一营销理念并建立起昂贵的CRM数据库?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对一营销不会完全取代规模营销,也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引入一对一的营销理念。
首先,要看产品的异质程度。对于提供异质产品的企业,引入一对一营销是必要的,而对于提供同质产品的企业,引入一对一营销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在异质产品(如:服装、自行车、住房等)市场上,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顾客需求及购买行为有很大差异性,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反应也有不同,因此,针对每一个顾客开展定制营销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赢得顾客忠诚。但在同质程度较高的市场上,如:可乐市场、食盐市场等,由于顾客需要在共性方面占了主导地位,搞一对一营销就没有必要了,也无法搞一对一营销。
其次,要看顾客的购买力。顾客需要的个性化是以顾客是否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因此,在发达国家或其它国家的高端市场,需要引入一对一营销。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顾客做出购买决策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差异化程度,而是价格或性价比,因此一对一营销也没有太多价值。尽管他们也有特别的需要和欲望,但以他们的购买力是很难负担定制产品或服务的高价格的。所以,像海尔、长虹这样的正努力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在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应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向个性化营销发展;而在巴西、中东等市场上,靠规模营销和成本领先优势同样可以生存和发展。
“一对一”与市场细分对立吗?
经典营销理论是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通过市场细分,企业选择一个或若干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开展目标营销。但一对一营销理论认为: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过时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证明,市场细分并不过时。以一个企业的能力,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需要,因此不论是一对一营销还是CRM,都强调80/20定律,即只针对20%的重点顾客开展一对一营销,以维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实现企业稳定的收益。这其实等于承认了市场细分。那些所谓实现了一对一营销的企业大都选择了高端客户作为一对一营销的对象。高端客户就是他们的目标市场。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有较强的购买力,能够负担得起一对一营销的高价格。
市场定位战略是传统营销理论的核心。因为,市场定位战略决定了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决定了企业要树立什么样的市场形象,也决定了企业要实施什么样的营销组合。所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的营销成功至关重要。但在一对一营销情况下,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已经是个性化的了。因此,一些人认为,在一对一营销情况下,企业不需要搞市场定位了。
我们认为:一对一营销不仅不能否定市场细分,也不能排斥市场定位。即使一个企业有能力针对部分顾客群开展一对一营销,但它还是要同竞争对手竞争的,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存在,再忠诚的顾客也会变得不忠诚。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仍需要有特色,仍需要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可能有人认为: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已是个性化的,每个跟每个都不同,企业如何树立共同的”特色”呢?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尽管企业所提供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有不同之处,但仍存在共同之处,如服务方面的无微不至,或者技术上的独特性或价格上的低廉性等等。个性化产品的这些共同之处就是企业独特的市场形象,亦即市场定位。如:戴尔电脑以一对一营销著称,但它同时以交货期短、价格低立足于个人电脑市场。
“一对一”真能提高顾客忠诚度吗?
一对一营销和CRM强调与顾客保持及时的、动态的沟通和反馈,挖掘顾客个性化需要,紧密围绕顾客个性化需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因此,一对一营销和顾客关系管理是有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的。
但是,仅仅引入一对一营销理念和建立了昂贵的CRM数据库并不能保证顾客就忠诚于企业了。房屋装修是典型的一对一营销,但在中国,房屋装修完了,有几个房主是满意的?尽管CRM可以帮助企业随时把握顾客变化着的需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能否有效满足顾客的这些个性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员工素质、创新能力、生产工艺灵活性、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及充足的资金保证等更为实际。所以,对于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业务流程再造等可能比是否树立一对一营销理念更为重要和紧迫。
此外,许多企业花大笔钱建立了CRM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但利用这个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就一定能够准确把握顾客个性化需要了吗?还不一定。某著名航空公司花一大笔钱,建立了CRM数据库,期望通过它更好地满足乘客需要。但是该公司只是利用该数据库分析乘客喜欢看什么杂志、吃什么食品、喝什么饮料。杂志、食品和饮料是决定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吗?显然不是。众所周知,决定乘客满意度的是飞行准时率、安全性等因素。所以,CRM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能否与顾客建立真正的学习关系,通过与顾客一次次接触而不断增加对顾客的了解,进而找到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一对一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一对一帮扶活动总结09-21
一对一课外辅导10-19
一对一学科规划10-24
党员一对一谈话记录07-19
初中数学一对一教案08-02
一对一廉洁谈话记录10-16
一对一上课八优点11-20
七年级数学一对一辅导07-15
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制度09-07
一对一辅导教学论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