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养笔记

2024-07-14

幼儿园教养笔记(精选8篇)

1.幼儿园教养笔记 篇一

幼儿园教养笔记

(一):怎样评价孩子的行为

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总会发生些有趣的故事:记得刚开学不久,课间活动时,孩子们从书包里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教师里自由玩,这时小胖一副委屈的样子走过来对我说:“老师,轩轩没经过我的同意抢我的陀螺!”我一看轩轩,他也瞟了我一眼可还是继续玩着,我想也许是他太喜欢这个玩具了,虽然他的行为不可取,但我就这样走过去“数落”几句,不一定有什么好的效果。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小胖说:“小胖,你已经是大大班的孩子了,我知道你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我一来不知怎么去说,二来也真想看看孩子是怎么自己解决矛盾的。我故意不看她们,暗地里偷偷的观察着两人。只见小胖走过去,顺手把陀螺一抢,就自己玩起来。我想不好,这下准要闹起来了,谁知轩轩也知趣地去玩别的了,兴许他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欣然默许了小胖的“粗暴”,倒也相安无事。我也只能默默地在一旁继续关注他们,脑子里很是复杂,我该如何评价孩子的行为,又该怎样教育他们呢?

结束游戏时,我一直盘算着该不该把这件事拿出来让孩子讨论讨论好坏,小胖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把陀螺给抢回来了!”我说:“是吗?那这样对不对呀?”小胖胆怯的摇摇头说“不对!”其实从我对小胖的了解,从他的目光里我已经看出,小胖知道他的做法是不大对的,他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出于本性,他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然而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间的相处也必须要懂得一定的道德知识,作为老师,我有义务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光明,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燃烧起宽容,燃烧起更多的正义!

幼儿园教养笔记

(二):这不是我的凳子

随着”小苹果“的旋律响起,本来坐在门口的全班小朋友有秩序的进了活动室,师幼跟着节拍挑起了舞蹈(时下最流行的舞蹈)。大家边跳边唱,不亦乐乎!

热身之后,预示大家就要进入下一节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忙着去门口搬椅子,当大家静下来时,我习惯性的”扫描“了全班,看到了小欣欣一脸的不高兴。我靠近问原因,”老师,这不是我的凳子!因为我以前坐着时比现在还要高的。“"噢,这样啊。那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坐着时有没有觉得和以前的一样感觉?”“一样啊!”大家异口同声的喊着。

“老师,我和欣欣一样,觉得坐着没以前那么舒服。”小袁举手向我说道。我想着,肯定是出门搬凳子时有些孩子随便就近搬走,就发生了以上的事情。我也不忙着上课,着重和孩子展开讨论:“大家想个好办法,怎样让你原先的凳子一直属于你。”“我觉得有个办法就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热闹非凡。最后采纳了云天小朋友的建议—在凳面的底板上做个记号。“用什么笔去做记号呢?”“勾线笔、铅笔、白板笔啦!”通过现场设计,这些笔都被一一排除,因为容易抹掉,“我们再试试用油画棒做记号吧。”我提示大家,经过协商,统一用自己的学号来做记号,还真行啊。“这是我的凳子,不用再担心搬错了。”欣欣放心的笑了。

一段时间过去了,搬错凳子的情况就再也没发生过。()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但整个过程当中反映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的明显增强,以及学习到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物品,更体现出了班级的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养笔记

(三):排队的习惯养成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饮水机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马胤桓张开双手挡在了杯架前面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马胤桓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叫起来:“我要喝水!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对他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马胤桓不排队,还插队,我们说他,他就挡住我们。”“他还推我了!”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马胤桓继续大声地喊。“真是这样吗?我想马胤桓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马胤桓停下了争吵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们你们口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马胤桓排前面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马胤桓排在他前面,我表扬了他,接着其他小朋友都说愿意,“马胤桓你看,小朋友们对你真好!”马胤桓笑着说“下次我也让他们排我前面。”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我们总是排不好队,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接着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我深切地感受到: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重点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需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幼儿园教养笔记

(四):生活习惯很重要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一样正在努力适应彼此。记得刚看到自己班的这些孩子时,只觉得他们个个惹人可爱,可是刚来幼儿园的那几天,让我手足无措,累得我满头大汗的也是他们。让我最头痛的就是吃饭和睡觉了。我们班大多数孩子都有挑食习惯,吃饭时不认真坐好喜欢离开座位往外跑和要人喂饭的坏习惯。由于是刚上幼儿园,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在鼓励他们自己吃饭的同时,喂那些不肯吃的孩子吃饭。连骗带哄,使出浑身解数,这时的我体会到了作为老师所需要的的耐心。另一方面,也要跟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什么菜都要吃鼓励他们要自己动手吃饭;我采取了的糖果与奖励的方法。孩子觉得带着五角星回家是一件很骄傲很光荣的事。老师经常把五角星贴在宝宝的额头上,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五角星就是表扬听话、不挑食的孩子。然后就是睡觉,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家都有午睡的习惯,只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一起午睡,周围的环境影响孩子,使孩子容易兴奋睡不着。最领我头痛的是,一些调皮的孩子睡床位不是聚集在一起的,我跑到左边哄时右边在讲话,我跑到右边哄时左边开始讲话,有时有些睡不着的孩子还喜欢站在床上,或跨到旁边孩子的床上影响别人,让我来回跑都来不及。于是,我采取了讲故事措施,抓住这点,当孩子无法安然入睡时我就通过讲故事来安抚孩子睡觉。为此我还找了一些孩子没听过的适合睡前的故事。

加强幼儿进餐习惯,使幼儿养成不偏食,进餐不讲话,不掉饭粒。加强幼儿午习睡惯,不吵闹,尽快入睡,鞋子摆放整齐检查幼儿手里没有危险物品,嘴巴里有没有饭粒。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尽量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吃好睡好,体会在幼儿园里的快乐,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2.幼儿园教养笔记 篇二

关于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蒙粤两地父母的相同之处是:两地父母都更多地看重教育的作用 (认同度都在85.3%以上) , 而比较忽视先天条件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两地父母都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认同度都在75.5%以上) , 但是都比较忽视家庭环境对于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可见, 两地多数父母都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而只重视教育对于幼儿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 两地大多数幼儿父母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局限于狭义教育的, 而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教育生态、教育资源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之处是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更多地认同教育和先天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每项均高十个百分比左右, 并且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 两地父母在这两个题项上的认识分别具有显著差异 (Q10:X2=16.655a, P=.002;Q6:X2=19.024a, P=.001) 。对于幼儿发展的敏感期, 蒙粤两地多数幼儿父母都承认敏感期的存在, 并且都认为敏感期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两地父母对于敏感期的存在以及敏感期重要性的认识, 差异都不到5个百分点。

关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两地幼儿父母对此的认同程度分别占总体的86.4%和92.5%, 其中内蒙父母比广东父母对此的认同比例低六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两地父母在这一题项上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 (Q23:X2=7.574a, P=.108) 。因此, 两地多数父母都承认幼儿之间存在个别差异, 两地父母对此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发展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26.83±3.80, 广东的M±SD=27.94±3.54, t=-4.062, P=.000。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1)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二、蒙粤两地幼儿父母角色观的比较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对于其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两个方面的认识, 基本上是一致的。两地绝大多数父母都认同其作为幼儿的抚养者、教育者、倾听者、指导者、引导者、榜样和玩伴的角色。其次, 两地父母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认同程度分别是96.2%和96.4%。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角色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34.27±3.54, 广东的M±SD=34.04±3.40, t=-.902, P=.367。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角色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

三、蒙粤两地幼儿父母期望观的差异分析

关于父母对幼儿的期望程度方面,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对幼儿的期望都不是太高, 但是相比较而言, 内蒙父母对幼儿的期望低于广东父母。内蒙父母比广东父母对“我认为孩子还小, 自理能力差, 需要成人用心照料”这一题项的认同率几乎高13个百分点。

蒙粤两地父母对幼儿性格的期望是一致的, 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符合自己情况的分别在总体所占的比例为30.2%和32.4%。说明几乎三分之一的幼儿父母希望孩子屈服和顺从, 虽然占总体的比例没有过半, 但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幼儿学习方面的期望, 相同之处是两地幼儿父母都不大认同超前学习, 认同率都在44.0%以下, 有的题项上所占的比重更小;两地幼儿父母对幼儿将来的学历都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可能幼儿当前的年龄有关, 学历问题还没有列入当前的考虑范畴。不同之处是, 相比较而言, 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对幼儿学习的期望强烈和紧迫一些。广东有较多的父母 (约多11个百分点) 要求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学会拼音和算术, 在“我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上的认同率高于内蒙父母11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两地父母分别在Q44和Q49上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Q44:X2=22.159a, P=.000;Q49:X2=30.573a, P=.000) 。对幼儿将来对家庭的贡献方面的期望, 相同之处是两地都有为数不少的幼儿父母 (所占比重在63.4%以上) 抚养孩子是为了孩子能够为家争光和老有所养。不同之处是有较多的广东父母更希望孩子将来为家争光。在“为家争光”这一题项上广东父母比内蒙父母所占比重高将近9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两地父母在这一题项上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Q50:X2=9.714a, P=.046) 。将幼儿父母所在的地区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期望观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内蒙的M±SD=29.03±5.00, 广东的M±SD=30.78±5.17, t=4.567, P=.000。可见,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期望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1) 。综合描述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 蒙粤两地幼儿父母的期望观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四、蒙粤两地幼儿父母教育观的差异分析

3.幼儿的教养与个性 篇三

【关键词】教养;态度;中西方;个性

众所周知,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基地,是幼儿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是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个性的启蒙教师。心理学中讲到: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幼儿的需要、兴趣、理想及世界观。所以,幼儿的个性从小要有一个好的根基,关键在于父母的影响。这期间的幼儿会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在亲密与疏离,赞许与责备中逐渐形成个性。其中这里包含了说不尽的教养态度。这种态度能使幼儿选择和保持某种行为,从而排除或者改变成另一种行为倾向。可以说父母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起着浅易默化的作用。幼儿会在这种作用中领悟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并从中形成和发展起独特的个性。

当代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家长在当好第一任教师时都做到了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在教养中能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利益,努力坚持正面教育,为幼儿营造了健康的、有益的、可发展的生活空间。然而,也有一些家长因种种原因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使孩子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还由于自身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造成了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容忍和溺爱形成的娇惯型

背景:我们班的我珠珠是个小女孩,长得很可爱,表达能力强,能歌善舞,常给老师、同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在家长辈们对她当然是宠爱有加。可是,过度的宠爱让珠珠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感觉:什么都要听我的。在幼儿园更是个很霸道的孩子。

镜头一:珠珠跟小怡是好朋友,两个人常常坐一起,但是珠珠却爱命令小怡,假如小怡不听她就打她,甚至是很凶地拧她。小怡不敢跟她坐一块她却一直跟着她,最后每次都是在老师的“威逼”之下才把两人分开。跟别的小朋友坐一起时只要对方无论怎样不小心碰了她或者动到她的衣服她就会大发雷霆地吼对方而且每次都是她先哭。镜头二:这几天天气较冷,阿姨送珠珠上幼儿园,到了教室门口珠珠就把外套脱了,还执意不肯穿,老师说要不先放到衣帽柜里,她却突然大哭起来。看看我,只是摇头,任凭我怎么说,她就是不穿,我示意帮助她穿上,她还是故意躲开了。“老师,我不冷,我不想穿。”其实我知道她是嫌这件外套是旧的。

分析:家长的过度关爱。因父母工作很忙,多数时间她都由阿姨和外婆带。在和长辈的相处中,珠珠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自己永远处于中心位置,每次她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最初是反对,而当珠珠用发脾气、哭闹等手段要挟时,长辈们就让步了。长此以往,珠珠就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只要我哭闹,他们就会听我的。在孩子的节节进攻下,长辈们节节败退,任性就成了珠珠要挟他们的“杀手锏”,孩子的任性的性格就此形成。长此下去,这种不好的个性特征能长期阻碍孩子的发展。

二、严管和干涉形成的支配型

镜头一:小志喜欢制作手工,平日收集了许多的废旧材料。爸爸不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经常指责孩子没出息,不像某某家的孩子聪明。还强行把小志积攒的废旧材料当“破烂”扔掉。镜头二:一天小志来接得晚,很多晚接地孩子小书包里会带吃的,小豪给了小志一颗巧克力。正在吃时爸爸来接小志,爸爸不听小志的解释一定认为是他在小朋友书包里偷的,回家跟妈妈商量后把小志打了一顿。

分析: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从此,小志学会了用“发脾气”解决问题,他遇事缺乏自主性,易怒和没有耐心。这恰恰就更增加了父母对他的不满。这样的教育,结果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为了逃脱惩罚,他常常以说谎自卫,这种“自卫”被家长识破后又会遭受更大的皮肉之苦。从此恶性循环,使他变得既怯懦又不诚实。这种管教方法给幼儿的影响也是很不好的。因为它的管教特点是无视幼儿的合理要求,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的情感和意愿。无论做什么事情,做父母的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这期间,家长要么是过分干涉,要么是过度的管教。想想看,在这样的环境教育下,孩子的性情是多么的不安定,内心是多么的苦闷。他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与发展,幼小的心灵得不到应有的抚慰与爱护。到了大班,他变得更加冷漠、被动、意志消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试想,在他的生活里,这种教养态度和方法在他的幼小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这对他的个性形成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拒绝和放任形成的忽视型

镜头一:亮亮他自立,好动,喜欢踢球。平日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给他买个足球陪他玩。但是他的父母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拒绝他。他的愿望长时间不能满足,很是郁闷。他的父亲发现后,非但不去分析其原因,还指责他说:“就知道玩,踢球有什么出息。”镜头二:成成不小心踩了亮亮一脚,成成已经说了对不起亮亮还是当做没听见一拳打过去。平时他也经常欺负小朋友,老师多次教育也无济于事。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家长的身上。他的父母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人欺负,所以教给孩子许多事事占上风,万事不让人的“绝招”。结果使孩子成了“小霸王”。当时,他的冷酷和无理的行为遭到了许多小朋友的指责。

分析:做父母的不知道关心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能帮助孩子发展兴趣和爱好,并且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这就是忽视型的典型特点。

四、命令和威吓形成的专制型

镜头:小恒在成人面前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一旦离开了成人的视线,他又霸道的不得了。他经常骚扰身边的小朋友,上课也常常忘乎所以地大叫大笑。可是在父母接送他时,他却又表现出少有的乖巧和礼貌。他的行为表里不一,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事后,经过多次家访才了解到他在家根本没有活动的自由,孩子的一切要跟随父母的指挥棒转。

分析:这种类型的管教特点是通过苛刻、命令、威吓、禁止等方式来对待孩子。使孩子的生活缺少自由和关爱。小恒每日在“命令”中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像这样的孩子在这种教养环境中是难以建立自尊和自信的。并且还容易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和攻击他人等不良的个性特征。

4.幼儿园老师教养笔记 篇四

中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汤鹏飞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汤鹏飞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涛涛,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汤鹏飞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汤鹏飞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汤鹏飞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汤鹏飞的这件事,把他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他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汤鹏飞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汤鹏飞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他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NO.2 在大家看来梳辫子只是件不起眼儿的事情!这是每个幼儿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们班女孩子基本都留着长辫子,每次午睡以后,我都要给她们重新扎辫子。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其实梳辫子还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快乐,有心的老师趁机还能教育一下小朋友呢!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快乐事件一:每个小女孩都是爱美的吧,像秦圣依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能陪她,她每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平日里的衣食住行,都是奶奶来照料。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发现秦圣依的头发已经很长了,但是仍然披在上面,天气又越来越热了,感觉披着就很难受了。于是,我就拿起梳子为她扎了两个小辫子,告诉她这样又清爽又好看!后来我发现从第二天开始她就每天梳起了小辫子,秦圣依奶奶告诉我说:“我为秦圣依扎头发的事情让她很开心,于是每天一早起来就嚷嚷着要奶奶给她梳头,说那样好看!”

快乐事件二:另外还有个原因我想应该就是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给不同的辫子起不同的名字吧!我们班有个“小美女”高艺菏,她的妈妈时不时会给她梳个不一样的辫子过来上学。这不有一天, 帮高艺菏梳好“哪吒辫”后,可能她怎么摸也摸不出自己的辫子梳成什么样了,就问我:”林老师,梳的是什么辫子啊?”我一听,心想:”是啊!我倒还没想那么多呢?什么辫子呢?”于是,一边看着她刚梳好的辫子灵机一动说:“哪吒辫喽!”高艺菏乐了:“啊?什么?哪吒辫?”于是她到处宣扬:“林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林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于是其他的孩子都跑过来看个究竟,原本就热闹的活动室沸腾了,见孩子这么感兴趣,我决定给女孩子们梳完头以后,和孩子们一起给辫子取个名字!

于是我们班的不同辫子都诞生了不同的名字:哪吒辫、麻花辫、冲天辫、歪辫„„孩子们笑得一塌糊涂,开心极了!

每次梳好辫子以后臭美的小丫头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小动作,那就是边走边回自己的座位,边用小手仔细地摸着梳好的辫子,估计她们边摸在心里想着辫子的模样吧!等回到座位上以后,有些还不会忘记问一问身边的好朋友:“你看,我的辫子漂亮吧?”得到别人的肯定自然是美滋滋地笑上好一阵,倘若没能得到赞美,便扔下一句:“这么漂亮还说不漂亮,不和你玩了!”于是又去问另一位好朋友„„梳辫子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天一天继续着。

因为现在梳辫子的小女孩从以前的一般增加到了百分之九十,于是,我借机教育了他们一番。我说:“喜欢让老师梳头很好,不过,小朋友必须做到,在家要听大人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来做,而且还要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搬凳子,拿拿筷子,倒杯水,捶捶背等等,这样呢,老师才会喜欢你,才愿意帮你们梳出各式各样漂亮的小辫子,你们能做到吗?”“能!”这是来自孩子们内心欢呼的声音„„阿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知足的,心甘情愿的„„

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看到杂乱的教室,我们几个围站在一起,相视一笑,“开始整理吧,明天还是这样子。”是呀,面对刚入园的孩子,能够哄下,不哭闹,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渴求,虽然,每天不管多累都要收拾战场一样的场面,毕竟,孩子们自己能够坐在教室里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累点也值得了。

边收拾凌乱的玩具,不由得让我想起刚被家长接走的孩子们,看到雪花插塑玩具,让我记起哭闹的嘉祺,正是这个雪花插塑,让我打开了孩子的话题,孩子由原来的哭闹到学会了创造,入园以来,飞机、花朵、长城在孩子的手中尽情展现。看到地上零星放置的“小马蹄”,就看到了离不开家人的王鏴霖小朋友,即使在哥哥的陪伴下,也玩得心不在焉,是这个“小马蹄”,让孩子找到了幼儿园里带来的乐趣与欢笑,还时不时的走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老师,我没有找奶奶,我自己玩得。”动物、水果、蔬菜塑料玩具,让靖涵、韶涵很快的跟妈妈说再见,是塑料小人让陈志楯很快的坐在了小椅子上„„孩子们玩耍的场面在我这里历历在目,我不由得笑出声来,真的,好可爱的孩子们。

“无奈了吧。”听到我笑声的张老师对我说,“谁说无奈,是太可爱,看吧,等到下一星期,杂乱的教室就不杂乱了。”怎样,想到这些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教室就被我们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切又回复了昨天的样子。因为,我相信,杂乱是暂时的,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的耐心与爱心。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 “智力大冲关”的环节。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孩子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今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孩子,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这里,孩子们马上做好了,特别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后来,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早晨室内活动开始了,今天是玩桌面玩具,芯池选择了串珠,只见她拿起放珠子的篮子就走到了桌子上,很认真的串了起来。我想:昨天我在课间谈话时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有规律的穿珠子,还表扬了怡歆,不知道今天她会不会按照我的方法串珠。过了一会儿,只见她拿起穿了一半的五角星来到了我身边,“张 老师,你看我穿的漂亮吗?”我看了看她的作品,绳子上的串珠没有规律,只是把它穿满了而已。我心里想:哎!旁边和她坐在一起的小朋友都知道要按照规律穿,她怎么还是这样。我很失望!但是看见她那渴望的眼睛,我带着微笑说:“漂亮,如果你把它按照一红一绿的规律来穿,就更漂亮了,你再去练习一下,你肯定行的,好吗?”“好的”她又去串珠了。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一红一绿的插了。”我一看,只有几个是按照一红一绿的,其他都是凌乱的,但是我点点头说:“恩!真能干!”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认真地串珠去了。

我想:给孩子一个下台阶,会保护她好多珍贵的东西——自尊、自信!但是,给她一个成功的机会哪怕是“自欺欺人”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道风景!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广饶县师德巡回报告团来我镇做精彩报告,我怀着无比渴望的心情和同事们早早来到会场。闲暇之际,无意间发现徐老师的记录本,我随意的翻开第一页,徐老师的照片激起我的好奇心,一寸彩色照片粘贴在页面左侧,右侧是徐老师的基本情况,有姓名、担任班级、联系方式,页的最下面有一组组的数字,我审视了一下,没有看出什么,就问了一句,徐老师,这是什么?徐老师微笑着说:“这是老人的生日”。多么细心的儿女!接着我又向后翻看,后面的内容更是精彩,一张张小朋友的照片贴的整整齐齐。徐老师告诉我:“这是她小三班的孩子,她根据孩子的生日从小到大排列的照片,后面还有基本情况呢?”我一看,可不是吗,孩子的情况是如此的详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园时间,不仅如此,还有每个孩子父母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我继续翻阅着,一句句让人感动的话语在此闪耀,“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你的快乐,我的幸福”„„徐老师见我看的仔细,随即补充道,有些句子是从刊物上抄写下来的,我看着好就记下了,它可激励我工作,让我去爱每一个孩子,了解每一孩子。你们不知道吧,我每天都把这个小本本带在身上,来回带着,便于与家长联系,说完“嘻嘻嘻”笑开了。多么朴实的言语,没有太多的修饰,却让人感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徐老师的“爱心”、“细心”、“用心”不正体现了这一点吗?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的孩子在徐老师的班里,难道你还不放心吗?

周五晚上美术兴趣班快要开始了,张雨辰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他大声的对我说:“毛老师,晚上好!”

“晚上好,快宸宸我们开始画画了!”我笑着回答。

我们准备好一切开始画画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看见宸宸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

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宸宸,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

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画面要干净,颜色丰富才会觉得画面好,对于黑乎乎的画面总觉得孩子的绘画水平差,我真庆幸自己当时能多了一份耐心,是小心去寻问孩子,而不是冲动的去责备他。同是,我也庆幸孩子没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幼儿园里的老师,每天都有孩子们围绕在身边,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更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开发孩子的潜力,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的天分发挥到极致!

NO.3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择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择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问我:“老师,昨天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来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内容吗?我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从“听”中学,既由老师讲授某些科学知识,在通过一些考核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而不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家长应很好的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认识客观世

陶成在我们班是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弱的人,开火车排队、上厕所解小便、起床穿鞋,他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特别是解小便,光给他拉下裤子还不行。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我带小朋友上厕所,看他站在那儿不响,于是我问他:“成成,是不是不会,”他看着我不响。我知道托班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得到“是”的回答后,我把他的裤子拉了下来,随即去关注别的小朋友。

解完小便到教室里给小朋友提裤子,却发现成成的裤子是湿的,我觉得很奇怪,我明明给他拉了裤子,为什么裤子还是湿的呢?难道之前就解出了,问他,他只是看着我,无奈,我给他换了裤子。

第二天,我发现他的裤子又湿了,我问王老师,她说“我给他的裤子拉下来的”。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决心查个究竟。

睡觉前,我和往常一样带小朋友去解小便,给成成拉了裤子后我留心看他,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成成总是把裤子解在裤子上,原来他的小手一动不动,任由他的“小jiji”耽拉着脑袋,于是“嘘嘘”也就顺着大腿跟流下来了。发现原因后,成成每次解小便,我都要提醒他小手捏牢“小jiji”。这下,成成的裤裤再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湿了。

托班的小朋友不但语言表达能力弱,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差,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多观察、多注意,做个细心的老师,使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神奇的筛子”是我在科学区指导幼儿探索的系列案例。在这一个活动中我选取了几个阶段的指导片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这则案例体现了我在指导区角活动时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同时,在记录与反思的过程中,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活动背景:

最近几次区角活动由于缺乏新材料的投入,幼儿对科学区的兴趣逐渐减退。正在我努力思索、寻找新的探索点时,一个偶然的事件给我们的活动注入了新的“血液”:幼儿在搬运自然角物品时不小心将一些种子和干果混在了一起,大家纷纷讨论、尝试分离的方法:“呀,怎么办?”“快捡起来。”“用扫帚扫一扫要快。”“老师,怎么样才好呢?”„„于是“筛子”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二、片断描述与简析

片断一:

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在巡视一圈后我将注意力转到今天活动的重点——科学区。南南和涵琦已发现了今天的新材料:黄豆和沙的混合物、筛子、勺子、筷子等,他们正饶有兴趣的在研究,但又不知所措。于是我轻轻的进入,告诉他们:我不小心把黄豆和沙混在了一起,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开始有目的的想办法,涵琦用勺子,城城用筷子一粒粒夹。这样速度很慢,但他们却很投入。我几次想上去提醒他们可以用筛子试试,但都忍住了。

过了一会儿,南南开始去翻看其它的工具。他发现了筛子,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用筛子去舀黄豆和沙,沙从筛子的孔中漏了出来,南南对这个发现很惊喜,马上告诉涵琦,于是涵琦也开始用筛子操作。

我静静的看着他们,由于第一次操作,他们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几次下来,沙撒了一地。我还是静静的观察着,连续多次后,涵琦可能从“分”的新鲜感中慢慢转移到寻找合适的方法中,开始用勺子舀混合物到筛子中,但在移动筛子时还是把沙漏到了桌上。我真想去帮助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就在这时,涵琦找到了好办法:他用一个小脸盆接在筛子的下面,再把混合物用勺子舀到筛子中,这一次总算没把沙弄到桌上。涵琦继续在全神贯注的操作,南南看到他的好方法后也开始模仿。我微笑着走开了。

(简析: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来观察幼儿的言行。当幼儿并没有选择筛子而是用筷子和手一下下分离混合物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去提醒,而是耐心的观察等待,幼儿在满足了一时的新鲜感后便通过观察“工具”发现了筛子,并用它进行尝试。这是幼儿自己的发现,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同一般的,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他良好的、积极的探索习惯。)

案例:

午餐结束以后,孩子们都一起拥挤到了图书角,有的孩子坐在书架旁认真地阅读着;有的孩子站在书架前,不断地和书架上的图书交换,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本;还有的幼儿把图书直接放手里和小朋友说起了话;甚至有的小朋友还抢起了图书„„,图书角的气氛十分的紧张。

分析:

图书角是我们班里相对比较安静的一个地方,书架上放置着一些儿童的图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我对图书角比较理想化的设想。但是,在实践中,这个图书角是幼儿喜欢去的地方吗?幼儿在这里能专注地读书吗?在我无数次的观察中,我发现在图书角专注读书的孩子并不多。针对这点我做了以下分析:

首先,我们教师对活动区的认识不够。虽然我们也承认活动区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我们却仍然在传统课程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下,让幼儿午餐后选择图书角,把活动区看成是幼儿休息时随意玩一玩的地方。活动区的时间安排以及材料并没有随幼儿的发展而调整、区与区之间相互割裂、活动区活动与教学活动都没有联系起来。

其次,我们教师的行为方式存在缺陷。我常抱怨幼儿不爱读书!可是我们教师在幼儿面前却从没表现出爱读书。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用图书区的书,忽略了自己的行为示范的重要性。

再次,教师对图书区作用的定位也存在着问题。过去我们把图书角的作用定位为“幼儿读书的地方”,至今仍然在继续延续着。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之中,大多数幼儿都是很难单独安静地读书的,他们更喜欢边看边议论,边看边讲,也可能需要作画的机会,甚至需要表演的机会等。

最后,我们创设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给幼儿提供的图书不多,大多由幼儿自带,其实一部分图书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书角除了图书以外,我们什么也没给幼儿提供。我们对图书区的定位太过狭窄,所以图书角除了图书什么也没有。但是幼儿的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幼儿一旦有了感知,他们是需要表达的。图书角不仅仅只是读书角,还是一个读书、书写、绘画,旁边最好能融入表演的区域。“语言领域”中的阅读问题是这样要求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里的“多种活动”就不仅是读,而且有讲、有画、有表演。由此我想,图书区不应孤立于幼儿的多种活动之外,而应和幼儿的很多活动融为一体。

当幼儿比较普遍地对图书角的某些故事书感兴趣时,孩子的表演欲望会因此而高涨,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玩具材料进行表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改编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故事画册(设计封面、探讨订“书”的方法和规律)。这里的图书角是一个大图书角的概念,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引发幼儿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地方,是幼儿能愉快地自我表现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地方。

NO.4语言交往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的阶段。而中班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是一种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但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班中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不均衡,通过资料的查找,加上自己平常的观察发现全班孩子大致可分为四大群体:

群体一:能说会道,任何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语言交往能力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玩伴非常多。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25%。群体二:平时很少开口,与群体一恰恰相反,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10%。

群体三: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抖抖索索。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0%。

群体四: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有趣的他会听,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出色,但在其它时间一直心不在焉。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5%。

从以上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群体一中的幼儿适应性强,已能较好地将语言积累过渡到语言输出。群体四中的幼儿较群体一中的幼儿则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而群体二和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语言交往的能力,害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竞争,适应性差。以上分析,无疑可以看出群体二、三、四这样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他们的成长道路会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恨不得能立即扭转乾坤。然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要想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是多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通过实践以及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查找,发现有三个措施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说话的主动性,增强幼儿说话的自信心。

一、巧设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讨论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此时,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让幼儿讨论“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为什么?”,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有的说神奇的金箍棒等等,甚至讨论到最后他们自己将话题深入下去,变成“我最不喜欢谁,为什么?”,总之,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二、创设环境,鼓励幼儿有话敢说 这一步骤的顺利实施,先决条件是要创造良好的群体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的交往,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幼儿越来越愿意说,而且愿意说给大家听。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成为每个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小手,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架起孩子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慢慢地,孩子们愿意和我们交谈了,而我们也不失时机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谈。如:用餐前、下课后、穿脱衣服中与同伴轻轻地交谈。久而久之,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变得无话不说了。

三、丰富活动,启发幼儿有话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了、敢说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幼儿的词汇势在必行。

首先,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词汇与动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请幼儿用各种形象的动作表示动词,进行理解识记。其次,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这些小圈子,去拥抱大自然,丰富知识经验与 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想说就说,且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

5.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篇五

案例分析:

浩浩是个可爱的大男孩,虎头虎脑,身体比较壮实,身高在班里是排第一的;天天性格比较内向,由奶奶天天接送,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对于当天浩浩、天天两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浩浩之所以拿了天天的积木可能就是无心的,在天天讨要的的过程中起了玩心,又比较高大所以故意不还,和天天玩起了追逐游戏。天天同学自小被家里宠着,家长千依百顺,性格比较自私,容不得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所以才会为了一块积木一直追着浩浩不放。最后周围的同学不肯给积木给天天的主要原因也应该是小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小习惯了好东西都是自己的,没有跟别人分享的习惯,所以都袖手旁观,不肯送出积木。

案例思考: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是刚刚脱离家长无时无刻的照顾,虽然性格远远没有定型,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已经具备了一些性格特征。因为这些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事事都顺着。而且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比较自私,自我保护意识强,对于自己的东西占有欲强,而上幼儿园以前又缺乏同龄玩伴,家长也基本不教好东西要和伙伴分享,学会谦让和助人为乐,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比较自私,也没有什么帮助别人的念头。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协调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帮助孩子改掉自私、所有好东西都要、舍不得和人分享的习惯和认识,为孩子树立学会分享,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性格。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抓典型,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占有欲、攻击性特别强的孩子,加强个家长的交流、沟通,通过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习惯和认识,树立好的性格。

第二,通过园所宣传栏,家长会等渠道对孩子的这一普遍情况对家长进行说明,并突出这种性格和认识对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大多数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加清晰、正确的认识,并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从而帮助我们幼儿园教育分担教育压力,增加教育成效。

6.幼儿教养笔记 篇六

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们起床的时间了。午睡房里,老师和阿姨都在忙着帮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托班孩子穿衣服,有几个能干一点的小朋友还在自己动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样,刘焱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两只小手使劲的拉着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把小鞋子穿进去,可是,都已经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满脸涨得通红的他还是没能把脚上的这双鞋子给穿上,眼看着其他的小伙伴都一个个穿好鞋子排队去洗手吃点心了,小刘焱心里可真急呀!……

根据我对他的接触和了解,刘焱在班上是一个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由于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包办的,于是养成了他一种懒惰的习惯.再加上鞋子有点小,要靠自己的力气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脚塞进去,可真是有点难为他了.“治表先治本!”结合小刘焱自己不会穿鞋的实际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以帮助他早日学会自己动手穿鞋的本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一、由于刘焱是托班下学期的新生,在幼儿园独立锻炼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存在着欠缺,对穿鞋子的基本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实际的措施教他如何双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来的穿鞋活动中不再临阵慌乱,坐以待毙了。

二、为了加深如何穿鞋的记忆,以及加强技能的提高,我特意让孩子进入了生活区-----娃娃家,在里面添设了给娃娃穿鞋子的小肌肉锻炼活动。如此一来,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轻松的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好穿鞋的知识技能,真正的把“从玩中学”发挥到了极点。

三、该名幼儿平时在穿的鞋码都比较小,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通过和家长在来园接待中,及时的把这一问题和家长作了一个反馈的交流,让孩子的妈妈在下次给孩子穿鞋时,要选择大小合适脚码给孩子穿着,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发展和发育。

7.幼儿园教养笔记 篇七

一、充分认识正面教养对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重大作用

不管谁家的孩子,最初都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生命”。孩子成长的本质就是从周围环境中吸取各种信息,进而形成各自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孩子最开始的教育是来自家庭和幼儿园,这也是孩子形成最初“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从他所认识的环境中吸取什么,就会成长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决定了孩子什么样的成长方向。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其表现的方式也不同。逆反心理是孩子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研究发现,5%~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一些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对待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更多的耐心、理解和正面的鼓励及引导。

举例来说,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弄坏了东西时,家长有两种反应:一是心急地吵骂起来,埋怨孩子慌张,甚至忍不住动手打孩子;二是看到孩子弄坏了东西,并不责怪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拾起损坏的东西,安慰在忐忑不安中的孩子,并教导他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小心一点,要爱惜物品。这两种不同家长的反应,会留给孩子不同的感觉:第一种作法使孩子感到恐慌以后再犯错误要挨打受骂,觉得家长不爱自己;第二种作法使孩子内心感到温暖,无心之错家长不会责骂,只要自己以后做什么事小心些,注意安全爱惜物品。这实际上就是家长在正面教育中的潜移默化。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孩子的教育有两种基本的态度:正面的态度与负面的态度。正面的态度就是不断给孩子输入正面的信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努力调动孩子的积极的、主动的、正面的因素,使孩子不断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孩子成长进入良性循环。而负面的态度因方法过激,会激起孩子的消极面,并可能使消极因素不断被激化、放大和强化,从而使孩子陷入负面教育的恶性循环之中。

笔者认为正面教养对孩子“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至关重要。这里关键在于家长与幼儿教师要牢牢树立正面的态度,用正面方法对孩子实施正面的教育。这就是说,不论哪个孩子都有犯错的可能,我们要从正面树立一个观念,无论孩子犯什么错误,违犯什么纪律,都要视为正常现象,不能以为孩子犯错违纪,就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太难缠”不好教养等,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必然现象。家长不应该一见孩子犯错误就动“火”,甚至情绪化处理,以至于情绪失控动手打骂孩子,家长要克制“火气”,控制情绪,最好不要打孩子!要耐心帮助孩子在认识到错误之后积极改正。在孩子犯错误,有违纪过失现象时,要坚决克服暴力对待态度,要真心实意耐心地坚持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促进株株幼苗健康成长。

二、坚持正面教养就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科学育儿方法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表扬的需要,孩子更是这样。表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扬能够从正面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感情需要,学会表扬孩子。其实学会表扬孩子也并不难,关键是家长和老师有没有这种意识,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当今在孩子教育中,中外专家都形成的共识就是“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从2004年至2008年,日本在全国组织进行了一项有关儿童成长的大规模专题调研,包括脑科学研究专家在内上百个专家,在总结这次调查研究成果时,形成公认说法: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那么将来孩子有助形成健康人格,以后孩子的社会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怎样认识“表扬”?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说的“表扬”并不是简单评价孩子言行的正确与否,而是将家长或老师看到孩子努力进步和快乐成长时感受到的喜悦之情传递给孩子,这就形成了亲和力,将会在孩子成长中起到良性互动作用。

教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靠用金钱娇生惯养或惩罚教育就能成功的,即使将来没有金钱,学历也不高,但是孩子从小学会树立自我肯定的信心———“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个最基本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现在在幼儿教育中,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呵护备至,为其将来都在做规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可是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丰富的物质中,但并不感到快乐,缺乏自我肯定,这种教育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重视培养孩子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使孩子从小就具备健全的人格,比给孩子什么物质和知识都更重要。在具体实施以表扬为主的正面教养时,要注重抓三个环节:一是保护孩子自尊心,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我是成功者”的感觉;二是慎重对待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是放下高台教化架子,以孩子朋友姿态培养孩子从小具备友谊感,能善解人意,孩子将来就会自然融入社会,受到人们欢迎。

三、处理好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正面教养与其他传统的幼儿教养方式关系

我们强调幼儿教育中要坚持以正面教养为主,并不是全盘否定以说理为主的批评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对孩子反复出现的错误和违纪现象,必要的批评教育还是不可缺少的。要学习并借鉴中国传统教育中形成的《幼儿三字经》教育为主体的行之有效的规矩教育。问题在于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幼儿园教育中,严禁使用惩罚手段来教育孩子。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教育是开发智力为主的德、智、体、美教育,家庭教育是以爱为本质的规矩教育。在幼儿园也要进行规矩教育,但真正的规矩教育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就是要教会孩子知道什么是规矩,如何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在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日后融入社会的入门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规矩教育的主渠道。对不懂规矩,不遵守规矩的孩子,必要时适当进行批评教育,其目的还是要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必须遵守的规矩。

我们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克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两种倾向。一是“软暴力”———过分娇惯孩子,甚至迁就孩子错误,这种“软暴力”倾向较为普遍,现阶段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原则上只要一个孩子,这种独生子女的环境造就溺爱成风,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养成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感觉,这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一种倾向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第二种倾向与第一种适得其反,“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暴力教育手段现在也相当流行,相当多的家长见到孩子不听话、爱贪玩等现象就“发火”,孩子一有错误就动手动脚,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甚至过激造成虐待孩子的行为。我们耳濡目染的社会新闻都有报道。教育孩子“失手”,甚至把孩子致残,这种现象国内外都给予高度关注。国际上30多个国家立法不允许体罚孩子,我们国家在学校教育中也严禁体罚孩子,只是在家庭教育没有立法严禁体罚孩子,使一些家长误认为还是需要“棍棒教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始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论什么时候,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就是在以规矩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中,也要坚持纠正某些家长迷信所为“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使用体罚教育手段惩罚孩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做好正面教养孩子的各项工作,为孩子努力创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环境,为培养新一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幼苗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 就是说人在3~8岁的幼儿时期是个人性格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 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正面教养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教育环境下正面教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正面教养,健康人格,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晓云.幼小衔接期儿童逆反行为归因与调适策略——以朵朵为例[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0, (08) .

[2]王声平, 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3]白雪.从心理发展角度谈“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1, (04) .

8.幼儿园教养笔记 篇八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在“教”和“养”的方面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隔代家庭对孙辈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对孙辈的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

一、隔代教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案例1:上大班的阳阳,平时在家一般是和外婆在一起。从小外婆对他宠爱有加,尽量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多年下来,阳阳已经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要顺着自己才开心,在家和幼儿园都喜欢指使别人做事情。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来做客,很多人都给他带来了小礼物,有位叔叔没有送他礼物。他就对那位叔叔说:“你怎么没有给我带礼物啊?”弄得那位叔叔和阳阳的父母都很尴尬。

外婆对阳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霸道,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教育必然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

孩子在年幼时往往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应该帮孩子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与行为。

2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2:上小班的浩浩,父母都在外地,平时很少回家,浩浩除了在幼儿园,就是和奶奶在家。家里来了客人,浩浩就会躲到房间里,不愿意见到生人。当他和别人产生矛盾时,便会大声尖叫,还乱抓别人的脸,弄得其他家长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玩。

隔代教养家庭中,祖父母带孩子活动范围大多比年轻人要小,一方面是因为要忙家务:另一方面,他们担心把孩子带出去万一出了事不好向子女交代,在家里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因此,祖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缩小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在家里通常是自己玩玩具或者是看电视。他们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减少,必然会导致孩子对家长过分依恋。交际范围狭小,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阻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个性。

3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案例3:上大班的琪琪,在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看到有自己喜欢吃的菜,琪琪还会吃几口:要是哪天没有喜欢吃的菜,琪琪干脆什么都不吃,直接看电视。奶奶很怕她什么都不吃会饿坏了,就会拿出零食给她吃,或者是喂她吃点饭菜。

琪琪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由于祖辈们的一贯做法,他们通常都会认为如果我不吃,你肯定会来喂我吃的:如果我穿衣服穿得慢,你肯定会帮我穿的……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强了对家长的依赖。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

4影响亲子关系

案例4:阳阳在外公外婆面前为所欲为。爸爸妈妈禁止买奥特曼,但只要和外公外婆说,马上就会得到。如果问他为什么不向爸爸妈妈要奥特曼,他便会说:“他们又不喜欢我,才不会给我买呢。”

阳阳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他,是因为外公外婆尽一切可能满足他的要求,但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宠坏了,所以有时会故意不满足或者延迟满足他的要求。和外公外婆的行为一对比,阳阳就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还是外公外婆更好。

家庭环境特别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赖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亲子关系越和谐,父母教育感染力就越强,反之对孩子的感染力就越小。

二、消除隔代教养对幼儿负面影响的策略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多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

幼儿大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思考每一件事情,成人应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与同伴的交往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幼儿才会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跟自己相同,自己应该理解别人。

2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没有依赖别人的意识。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做事情的技能和方法。

3三代人经常沟通

上一篇:简单的减肥方法下一篇:敬畏生命演讲稿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