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2024-08-01

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精选8篇)

1.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1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1-8-11

2010年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我委明确思路,强化措施,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能职责,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宝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月9日已正式命名授牌;二是中华礼乐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初步通过省上初验,景区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三是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全市上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势头良好;四是文化旅游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2011年,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委会将在理顺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管委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作思路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见精神和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工作,继续坚持“四个第一”,深入推进“五大突破”,以创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抓手,实施资源整合、项目带动、文化提升三大战略,全力推进石鼓山茵香河区域的开发建设,把宝鸡努力打造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二、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重点工作

1、理顺管委会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机关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成立管委会时明确的职能职责基础上,根据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开发的需要,进一步明晰管委会职能定位,建议从规划意义上将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作为经市政府授权由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文化旅游开发区域,由规划主管部门明确四至范围和规划区面积,按真正的产业开发区运作的模式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同时,根据管委会职能调整和发展需要,深化机构改革,加强内部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薪酬机制、考核奖惩任用机制。

2、全面推进石鼓山茵香河区域的开发建设

一是抓好策划定位和规划工作。邀请国内、省上及市上各层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石鼓山茵香河片区进行认真分析研判,提出科学超前、客观准确的目标定位和策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编制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二是抓好土地收储工作。加快该区域首批2000亩土地报批步伐,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维护拆迁户合法权益,努力避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使拆迁工作稳定有序进行,确保该区域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实质进展和重大突破。三是做好该区域道路、河流生态治理、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力争下半年启动一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

3、改造提升周礼乐团,实现市场化运营

立足周秦文化,丰富原创作品,积极推进乐团的改制和演出节目的提升,不断创作、排演新曲目,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运作,打响周秦礼乐品牌,把周礼乐团真正打造成为宝鸡对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一张金名片。

4、加快推进宝鸡宾馆装修改造和怡和酒店装修工程

全面加快宝鸡宾馆装修改造工作,完成主体楼墙体外立面、中厅改造等内外装饰装修施工,完成水电暖弱电、消防生活泵设施、空调设备、电梯等配套设施安装,确保在2011年10月底前试营业。利用春节后的经营淡季,怡和酒店开展内部装修改造,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升酒店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

5、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加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展览会、招商洽谈会,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宣传推介宝鸡,提高宝鸡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实现招商引资100亿元,力争到位资金20亿元。着重加大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二)主要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着眼于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科学发展,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管委会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2、公开招聘人才,夯实发展基础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公司高管、管委会中层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增强管委会发展的内生力。

3、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构建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通过创新信息采集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社会听证机制、重大决策公示机制、科学论证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及时执行机制、决策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二是实行人员聘用制。按岗聘用,竞争上岗,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三是建立考核末位淘汰制。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原则。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

2.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力量,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交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文化交易涉及一个国家的文化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将目光聚焦在文化产业上, 文化产业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经济和文化命题。 近年来, 我国文化消费市场非常活跃, 文化产业从整体上体现出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 但从总体表现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产业活力和创新力较弱,产业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相关政策体系也不完善,尤其文化产业规模效应不高, 产业集群能力发挥的空间很有限。

国外某些文化产业集聚已经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就和经验。 相比之下,我国的文化产业集聚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建立起大量文化产业园,但总体存在“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及相当多的发展误区。 例如:“硬件思维,园区成为硬件堆积的基地; 名义上文化产业园, 实际做房地产项目;园区成为艺术玩家的地盘而不是产业园;缺乏完善的产业链;不遵循市场需求,盲目规划产品;缺乏品牌拉动效应; 园区定位不科学以致没有市场;投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以保证持续经营; 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陈少峰,2008)。 这些已导致文化产业园大量的土地、硬件、资金和人力资源被严重浪费, 而产生误区的关键是园区在立项之初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作为指导。

针对文化产业园建设和经营中的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已有学者进行定性的风险要素研究,但基本没有形成科学的要素体系, 更鲜有风险评估的定量研究。 围绕产业集聚、产业园建设和发展,以及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确实不少, 但绝大多数是关于制造业、各类工程以及企业管理的,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则非常缺乏。 值得欣慰的是,风险管理理论在高科技行业、娱乐业、传媒业等领域都有过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颇多,值得文化产业借鉴。

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评估工作面临一个急迫的问题:每一个产业园项目所含要素的复杂程度不尽相同, 如果每评估一个项目,评估方式就进行一次大的改变,规划项目的评估就会十分复杂, 使得评估的效率和科学性大打折扣。 因此,系统的利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文化产业园规划的制定和评估, 构建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和发展十分迫切的需求。

二、研究的思路和要点

“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 的研究思路可以围绕文化产业园规划过程中“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经济层面所涉及的要素,全面深入地展开,而研究的核心对象是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要素, 研究的理论依据则需涵盖产业集聚、创意产业经济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研究思路的框架如图1。

(一)宏观层面的研究要点

归纳本层要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文化产业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及战略思路,具体探讨国家文化体制、 区域综合实力、 区域经济结构、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等在文化产业园的规划中所产生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其中,“国家文化体制” 是从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待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国家正在实行的文化体制改革, 表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从政策环境看,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客观环境和较理想的前景预期;“区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经济结构”主要结合经济环境,以产业园的区位选址为出发点,探讨区域的整体实力和区域发展趋势。 上述三类要素主要以中国经济发展为切入点, 为建设文化产业园的经济环境描绘发展愿景, 即当前的区域经济结构转型为中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战略选择。

在“民族文化”方面,本文认为“文化自觉”意识下的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战略选择是分析当今民族文化的个中要义, 而在全球化经济的竞争环境里,文化产业只有遵循“文化自觉”原则才能够具备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关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的问题, 即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文化产业所处的国际竞争环境。 事实上,在残酷的国际化竞争中, 中国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太多优势, 但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仍然为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机。 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应该善用这些机会,发挥在国际竞争中的自身优势———丰富文化的资源, 并从产品的创意上入手,惟其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观层面的研究要点

本层面主要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 从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两方面,探索影响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二者的联系。

首先,区域位置和空间布局两大板块构成了空间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 区域位置又受到自然区位、经济区位、文化区位和区域制度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次,产业布局、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搭建和运营,产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构成了产业规划的研究内容。 其中,“产业布局”主要从产业发展角度探讨区位选址的制约因素;“产业集群构建”指的是产业集聚的形成条件和必备要素;“产业链的搭建和运营”涉及内容较多,包括产业链构成要素、产业链组合模式、产业链运营的分类及要点、产业链关联度分析等;而在“产业组织”中,产业园内企业的横向联合———自组织系统是产业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础设施”涉及的细节要素非常多,但可归为四个方面:充足的有效空间和后备空间、便利的交通、便利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只有充分完善这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构, 才能为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创造稳固的基础条件。

由上文发现, 中观层面的要素研究是一直围绕文化产业园“布局”和“运营”两大类风险展开的。 其中,“布局”风险由“经济区位选择”、“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四部分构成;“运营”风险则由“产业组织”、“产业集群搭建”、“产业链运营”三部分要素组成;而文化产业园的“区域位置”实际属于空间规划层面的资源风险,即“区位资源”,具体包含了自然区位、文化区位、区域制度等。

(三)微观层面的研究要点

本层面的研究以创意经济学为理论依据, 着力探讨商业规划、品牌与竞争力、项目评估和管理、人才资源等因素对文化产业园建设风险的影响。 “商业规划”主要涉及园区商业模式和衍生产品商业模式;“品牌与竞争力”包含园区品牌、核心竞争力;“项目评估与管理”涉及产业园规划项目的策划、评估等因素以及产业园的管理模式;“人才资源” 是指园区人才需求分类和人才战略的实施。

上述主要涉及两类风险:“竞争”风险与“管理”风险。 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园的“竞争风险”中主要包含了“商业风险”和“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两类风险。其中,“商业风险”又分为“商业模式”、“整合营销”、“产品市场布局”三类风险要素,各自又包含多个子类要素。 “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则包含“品牌的塑造”和“核心竞争力的树立”两个子类。 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园的“管理风险”中主要包含了“领导风险”和“人才风险”两类风险。 其中“领导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评估”和“园区管理”两个方面;而“人才风险”则包含人才资源的“分类”、“评价”和“战略”三个内容。

三、风险要素的分类方式

分析发现,各个经济层面的要素均有所交叉,所以很难单纯从宏观、 中观或微观层面上直接形成风险要素体系。 比如,园区管理方面,并不只存在于微观层面的要素控制, 而是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双管齐下; 园区核心竞争力的树立更是依赖于一个国家由上至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作为基础, 另外有些命题也分别存在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例如人才资源、交通条件等。

这些问题说明,以“宏观、中观、微观”的分类方式进行研究, 对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要素的统计和归纳的有利之处是层次清晰、不留盲点;但是由于各个层面要素间有着缜密的逻辑关系, 若单独创建分别属于“宏观、中观、微观”的要素体系,或者在要素体系中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结构进行归纳,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复,结果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经济层面展开的思路,适合深入的、 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研究产业园的风险管理要素, 但并不适合当作构建最终体系的逻辑框架。 鉴于此,在最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需要从更合理的角度对前面所获得的全部要素进行新的分类和表达。

鉴于此,本文以上述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容的关联性为基础,参照“战略可能性模型”(Baird andThomas,1985)、 “ 战略风险系统权变模型” (Baird,1994)、 “ 战略风险多维模型” (Winfrey & Budd,1997)、“战略风险复杂体统模型”(刘升福、 刘国新,2004)等风险管理理念和分类法,结合所总结的风险要素,并依据文化产业园的独特性,构建“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

四、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 由 ‘宏观环境风险’、‘布局风险’、‘运营风险’、‘竞争风险’和‘管理风险’五部分共同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其内部各层次要素的有机关联组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园的风险决策和评估, 需要全方位考量上述五部分风险要素及各层的子要素,从而获得科学、全面的结果”(李飒,2012)。

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五、结语

文化产业园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浩大的体系,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由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各种因素,其相互作用方式也错综复杂,因此目前对该体系要素的归纳难免会有遗漏之处。 本文进一步的研究将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要素做完善,并不断增强其可操作性, 使之能切实帮助政府和企业设计出文化产业园的最佳规划方案和最佳发展模式, 从而降低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和运营风险; 同时也能够作为政府对文化产业园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的重要依据。

3.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三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发布会上说,《计划》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旨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针对《计划》中的具体内容,励小捷做出了两点补充解释:第一,《计划》中提出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共11个由文化部管理和与文化部职能相关的行业,这个提法与目前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相一致。第二,推动、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基本要求,但具体到不同门类、行业的项目中时,要在准入条件、税收等具体政策上需要加以区别,不是一味降低门槛,要把社会效益作为制定行业政策导向的前提。

4.文化产业公司计划书 篇四

文化产业是个特殊的产业,它给人们制造精神食粮,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建设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文化产业首先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实力较量已经从硬实力扩展至软实力,文化竞争成为当代国际竞争新的发展态势。为增强本国的软实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形成文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争夺文化市场份额。

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

文化产业,套用其他经济产业来创造效益,又不同于其他工业产业的类型,有其独特的创新一面,新的传媒形式,新的创意发展,溶于科技、思想等发展前沿,文化产业是必然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文化产业公司发展前景可观。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

1.1 公司概况 1.2 公司的股权结构 1.3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 1.4 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二部分公司管理团队

2.1 董事会成员、经历和业绩 2.2 主要管理人员情况 2.3 主要关联人员情况 2.4 亲属规避制度

第三部分项目所属行业监管规制及市场环境分析

3.1 行业监管体系 3.2 外资准入规制 3.3 主要政策(鼓励or 限制)3.4 市场环境分析3.4.1 中国人口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3.4.2中国养老模式及养老发展趋势3.4.3项目建设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含有居民收入等)3.4.4项目建设地老龄化人口现状及预测3.4.5项目建设地家庭人口结构情况3.4.6 项目建设地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3.5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3.6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部分公司市场竞争力分析

4.1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4.2 公司竞争劣势分析 4.3 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 4.4 市场切入点分析

第五部分公司经营计划和战略

5.1 公司定位 5.2 公司目标 5.3 公司经营策略 5.4 市场营销策略 5.5 未来3-5年开发重点 5.6 建设计划 5.7 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计划 5.8 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5.9 公司成功的管理保障

第六部分项目建设方案

6.1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6.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3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七部分公司融资计划

7.1 融资方案与资金投向、股权比例 7.2 投资方的权益 7.3 公司权益 7.4 还款计划

第八部分公司财务计划

8.1 资金投入计划 8.2 成本分析 8.3 销售收入预测 8.4 盈利能力分析 8.5 清偿能力分析 8.6 不确定性分析

第九部分风险控制

9.1 政策风险 9.2 工程技术风险 9.3 经营管理风险 9.4 市场风险 9.5 财务风险 9.6 人力资源风险 9.7 地方风俗习惯风险 9.8 降低和控制风险的对策

5.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五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的用途】

本商业计划书主要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在国内融资、寻求合作,可作为项目执行与投资决策的参考文件。本商业计划书包括企业筹资、融资、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等一切经营活动的蓝图与指南,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的行动纲领和执行方案,一份高品质且内容丰富的商业计划书,将会使投资者更快、更好地了解投资项目,能使项目在投资者接到的众多报告中脱颖而出,使投资者对项目有信心、有热情,动员促成投资者参与该项目,最终达到为项目筹集资金的作用。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贷款和投资的关键。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商业计划书》主要侧重计划书侧重执行概要、团队建设、商业模式、营销策略、风险控制、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环节,是编制项目经营管理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依据。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的第三方投资项目策划、产业及市场研究、企业综合咨询服务提供商,中撰公司专注于为中国以及全球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投资创业者、投行和投资专家提供翔实确凿、全面数据化、指标化的前瞻市场研究报告资料、政府立项咨询、投融资咨询、政府专项资金申请咨询及商业竞争情报。尤其在专项咨询方面,我们已形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专项资金申请报告-IPO咨询等全面整合化的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介绍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办公司的宗旨(公司使命的表述)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简介资料

三.各部门职能和经营目标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管理

1.董事会

2.经营团队

3.外部支持(外聘人士/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顾问公司/技术支持/行业 协会等)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技术与产品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状况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产品目录(分类、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特性

3.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知识产权策略

6.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专利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生产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行业政策

第四章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竞争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种类、价位、特点、包装、营销、市场占 率等)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营销

一. 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营销计划(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区域、方式、渠道、预估目标、份额)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销售政策的制定(以往/现行/计划)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业务关系状况(代理商/经销商/直销商/零售商/加盟者等),各级资格认定标准 政策(销售量/回款期限/付款方式/应收帐款/货运方式/折扣政策等)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促销和市场渗透(方式及安排、预算)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促销方式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广告/公关策略、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媒体评估

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价格方案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近期、中期),销售预估(3-5年)销售额、占有率及计算依据

第六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说明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资本结构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回报/偿还计划

六.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每笔债务的时间/条件/抵押/利息等)

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抵押(是否有抵押/抵押品价值及定价依据/定价凭证)

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担保(是否有抵押/担保者财务报告)

九.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权成本

十一. 投资者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

十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

第七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票上市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权转让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权回购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利

第八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风险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源(原材料/供应商)风险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研发风险

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成本控制风险

六.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竞争风险

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政策风险

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风险(应收帐款/坏帐)

九.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管理风险(含人事/人员流动/关键雇员依赖)

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破产风险

第九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管理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组织结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人事计划(配备/招聘/培训/考核)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薪资、福利方案

五.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经营预测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增资后3-5年公司销售数量、销售额、毛利率、成长率、投资报酬率预估及计算依据 第十一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分析说明

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数据预测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销售收入明细表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成本费用明细表

3.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薪金水平明细表

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固定资产明细表 5.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产负债表

6.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现金流量表

8.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指标分析

1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

a.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b.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回收期(Pt)c.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d.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利润率 e.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利税率

f.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本金利润率

g.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

a.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资产负债率 b.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流动比率

c.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速动比率

d.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

第十二章 附录 一. 附件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公司营业执照影本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董事会名单及简历 3.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专业术语说明

5.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 6.注册商标

7.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8.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简报及报道

9.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场地租用证明

10.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工艺流程图

1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产品市场成长预测图

二. 附表

1.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产品目录 2.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客户名单

3.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 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主要设备清单

5.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市场调查表 6.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预估分析表

7.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各种财务报表及财务预估表

温馨提示:

6.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六

5年工作计划

电商产业园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电子商务产业园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目标,立足内培外引,狠抓招商引资,培育重点企业,推动产业实现“三量”再上新台阶。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今年,电子商务产业园独立引进企业19家,帮办市直项目3个。其中电子商务企业4家,呼叫中心企业5家,总部经济企业3家。企业注册资金达万元,从业人数超300人。5家企业通过市级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开工备案项目2个;2家企业通过双软认证,其中祥天网

络还通过了cmmi三级和iso27001认证,实现税收超25万元;程曦资讯从业人员将达200人,实际到账外资40万美元,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31万美金,纳税超30万元。

二、产业发展

1、总量再上新台阶。

——全区引进呼叫企业5家,企业总数达到9家,新建卡座近100个,实际坐席人员从去年底的不到100人,增长到目前的350余人,累计实现税收1000余万元,其中8家企业达到“三有”标准。——全区新引进电子商务企业10家,企业总数达到15家,从业人员近100人,全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双11”当天我区电商企业定单量超40万,累计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2、质量再有新提升。

呼叫中心企业发展十分稳定,接包呈现业务逐步优化、层次渐进提高、管理更加规范的良好势头。程曦承接华硕电脑、平板等客户技术支持项目,乐嘉和联动

分别承接北京国际旅游汇和风景网在线旅游订票业务,摩时、沸点、耀升、天语通也由过去的二、三手包向一手包和自有业务转型。

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深圳淘宝天猫商家集聚园区,充分利用经验和优势,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优衣美全年交易额突破5000万,从业人员近80人,优维特拿到了奔腾电器多样产品的代理权。线上线下结合电商也有新的突破,淘园茗、爱彼此都将自有电商平台后台转移到园区,明年预计交易额不低于万元。

三.存在不足

今年以来,我部门立足电商及呼叫产业,瞄准长三角区域,积极主动出击,狠抓企业培育,取得了部分成果。但离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行业领军企业还不多,年收入超1000万或用工超百人的旗舰型、带动型企业少;企业质量还需再提高,部分企业在园区没有实体,后台业务转

移需要进一步挖潜;部门载体建设项目线索多,但至今未落地,招引企业税收贡献少,招商实绩落后。2014年工作计划

2015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将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为目标,以新规划建设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为载体,以企业数、人员数、税收数为抓手,全力推动电商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依托淘宝商会、电商协会等各地行业协会,主攻深圳、上海、杭州等淘宝电商集聚地,争取招引不低于2家交易规模超亿元的领军网络销售电商企业;整合全市资源,以我市木材加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优势产业,力争引进不低于1家行业前十的行业平台运营类电商企业;吸引搜狐、新浪、百度等全国知名行业门户网站的城市品牌推广商,以及宿迁房产、社区服务等同城门户网站企业向我区集中,确保全区集聚电子商务企业总数达到30家,其中引进电商服务商5家,我

部门独立引进5家电商企业。二是全力培育企业不懈怠。利用园区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着力打造仓储物流、财税金融、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四大”电子商务发展平台,重点确保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电商发展,物流仓储当年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做好电子商务产业规划,立足招培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思路,重点培育优维特、优衣美等已落户项目,确保当年电商交易额达到2亿元,税收收入达到200万元,其中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达到200人。三是强化产业宣传不放松。用好、用足微博、微信等电子商务产业园官方网络平台,宣传园区政策和重点企业,精塑发展优势和产业形象,吸引行业领军人物和全国各地企业关注,扩大影响,吸引来宿,确保官方微博当年原创微博不少于1000条,新增粉丝不低于5000人,涵盖主要行业领军人物。积极发挥电商行业协会和呼叫中心行业协会职能,全

7.关于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探讨 篇七

一、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的意义

通过文化产业统计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查清调查对象的数量、规模、经营活动类别,准确反映文化产业的总量和结构,才能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文化产业统计可以使挖掘、 提升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和配置效率,使文化的生产形成产业化链条并不断扩展,并从其他产业发展中获得新的空间和支持。

可以及时准确地统计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发展速度、结构分布, 更好地规划文化产业发展。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统计的现状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被纳入国家统计体系的时间很短,从2010年起纳入经常性统计后, 就在全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部分省份纷纷以多种扩大统计口径,混乱使用概念,导致文化产业统计的水分越来越大。

随着国家加大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 许多与文化不沾边的行业也打起了文化的旗号,为了使得地方文化产业的数据更加鲜亮,一些政府也愿意将这些产业纳入文化产业统计范围。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跨地区型文化企业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而各个环节的部门所在地区, 都可以将在当地经营的文化企业的全部产值统计入本地区的文化产业中,这样不仅造成了重复统计,还浪费了政府的人力物力, 会给一些企业可以在多个地方骗取税收补贴创造机会。

三、目前文化产业统计中的主要问题

(一)新规定仍然不够细化

2011年,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 于2012年6月底修订完成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 但由于制度规定仍然太过于概化,还不能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还需要各部门和各地区统计机构抓住机遇,积极地做好新标准实施的有关工作。

(二)统计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的文化产业统计基础相当薄弱,由于调查对象庞大,界定调查范围存在一定的困难, 现有的常规统计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统计的需求,而且涉及众多行业,单位多、分布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 物力、时间去做好单位目录库摸底、维护、更新工作;很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领域,由于单位众多,地点分散、设立和消亡频繁,大部分为私营企业,没有固定调查报表,尚未建立畅通的统计渠道;特别是在县级及以下的统计系统任务与人员、经费的矛盾尤为突出,致使统计工作开展基础薄弱,缺乏动力。

(三)部门间协调机制无力

文化产业统计牵涉部门众多, 但目前各级主管部门在文化产业统计方面的职责分工还存在重复和空白, 有些部门统计的基层力量尤为薄弱,尚未建立常规、系统的统计工作机制,难以承担相应的任务,文化产业统计工作难以真正做到条块结合、资料共享。

四、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文化产业统计既要符合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又要科学合理,系统完善,标准规范,便于操作。 统计数据收集完成后,要积极利用为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要坚持大文化观念, 指标体系必须要统一设计,内容互相兼容,业务上由统计部门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各司其责,相互间紧密配合协作。

要应建立一套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 由于统计局建立文化产业统计信息数据库, 做好统计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完善文化产业统计

国家统计系统要完善数据收集渠道,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条件到位、工作到位,不依赖文化部门提供的信息完成主要内容统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产业数据资料的真实,切实涵盖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和部门, 确保如实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貌。

(二)非生产经营所得的收入不能计入增加值

在统计中要切实把一些与经营和业务无关的收入排除在统计之外,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的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杜绝非文化产业 “水分”的产生。

(三)文化主管部门办的独立核算的非文化产业单位, 在进行统计时不能纳入增加值核算范围

因为这些单位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一般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在文化产业中如果列入统计后,会造成重复统计和累计统计,致使统计结果失真。

(四)将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化、规范化

今后应该将文化产业调查工作扩展到所有地区, 由统计部门主接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设计、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及部门职能,认真开展工作,并定期地进行直接收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文化商品纳入文化产业统计范畴。

六、结束语

近年来,虽然我们文化统计工作已日益科学合理,但要做好文化产业统计, 我们仍然必须要从统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研究文化统计工作,切实健全统计工作机制完善科学严谨的统计框架和统计指标体系, 稳步推进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开展, 真实全面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研究了文化产业的意义、现状、特点,并对如何促进当前及今后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统计,建议

参考文献

[1]常志祯.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理论的研究[J].中国统计,2012,11

[2]徐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J].统计与决策,2007,1

[3]《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2012,6

8.文化产业园管理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师资建设;转型;产学研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其发展迅猛的态势,因此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2004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等4所高校开办该专业以来,到现在已有近百所大学争先恐后的开设了该专业。然而该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致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将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为题,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一系列文章,供各位同行参考。本文仅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问题进行探析,不成熟之处,还望各位同行能给予批评指正。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市场对该类人才的急需,加快了各高校专业设置的步伐和招生数量的扩大。然而,由于历史上没有设置过相应专业,导致该专业师资储备严重不足。目前,该专业的在岗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他相关院系中调配过来的,专业师资的人数少,水平低成为该专业师资现状的突出表现。具体来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创办时间不长。虽然近几年来,一批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补充到了教学队伍中,但是从整体上,真正属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并不多,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艺术学等其他相关专业调配过来的。这些教师在自己原有的学科领域内理论功底雄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研究成果丰硕,但当他们从原有学科领域内转型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领域内后却难以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化产业缺乏深刻了解,对文化产业的运作规律不是很清楚,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致。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文化产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行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懂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为文化产业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其最大的一个专业特色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的从业经验。但是,由于目前现有的文化产业管理教师较少涉入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领域,普遍缺乏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这些教师在理论传授时往往讲得头头是道,但在联系实践进行案例教学时,却只能泛泛而言,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从在其他相关专业调配过来的教师由于受“抱残守缺”思想的影响,面对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适应新形势的主动性不强,固守着以前的专业领域,对新知识兴趣不足,惰于知识的更新与补充,不能积极地吸收文化产业领域内的行业动态,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的对策建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专业建设的主力军。鉴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加强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机制创新为主线,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现有教师进修深造,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就目前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与相应师资短缺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为此,加强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岗位研究和教学任务研究,加快教师从原有专业向目前岗位主动转型,应成为解决当下教师短缺的主要路径。各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师主动转型,争做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专家,同时要创设多种平台,根据课程模块组建专业教研室、课程小组等组织机构,通过专题研究和集体备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委托培养、双向交流等途径鼓励在岗教师到国内外名校、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师资培养训练。

(二)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本身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产学研结合,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师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践型专家共同做文化产业相关课题,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师对文化产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解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熟知文化企、事业单位需求人才的技能特点,同时把自己对文化产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另外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不懂地方可以通过科研得到更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使教师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带动、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有关文化产业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既能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外聘专家教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补充校内师资不足、实践型教师匮乏等问题,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需要,要积极聘请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机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社会文化团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素养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业研讨、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纲.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2]王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依據、内容与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

作者简介:

惠向红(1978—),男,陕西凤翔人,硕士,讲师,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上一篇:招商四局未来五年工作规划下一篇:游戏名称漂亮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