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复习题(共8篇)
1.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篇一
食 品 毒 理 学
——读书笔记
1、不含添加剂食品:
纯天然食品:又叫自然食品。备注:纯天然食品不一定就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雾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分类:AA级,A级;
有机食品:叫生物或生态食品等。有机食品市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
无公害食品: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地环境清洁,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
2、缺硒:心肌炎、克山病;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 WHO:世界卫生组
织;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PTWI: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MRL: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GHP:良好卫生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FSIS: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FSP:食品安全计划;LD50:半数死剂量;LD100:绝对致死量;MLD或LD01或LDmin:最小致死剂量;MTD或LD0:最大耐受量;MAC:最高允许浓度;RfD:参考剂量;
3、HACCP体系是一种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性化、有多向约束,适应力
强、效益显著的以防为主的质量保证措施;
4、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
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5、D值:就是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
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备注:D值越大,细菌的死亡速率越慢,即细菌的耐热性越强。因此D值大小和细菌耐热性的强度成正比;注意:D值不受原始菌数影响;D值随热处理温度、菌种、细菌活芽孢所处的环境和其他因素而异。)
Z值:是指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F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一定浓度微生物所需加热的时间(min)。通常指在120℃加热致死状态。是加热杀菌的致死值,可用来衡量杀菌强度。
6、生物转运: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特点:生物膜不起
主动作用,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膜动转运:(包括:吞噬作用,胞吐)
7、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
2.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篇二
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借用基础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损害的作用机制,检验和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外源物质的安全限量和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近年来,“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食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的需要,在大学食品专业开设了食品毒理学课程。
针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做好食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主动的兴趣,克服学习过程中困难,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做了几点设计。
课程定位
食品毒理学的前导课程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与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该门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针对食品企业加工、食品产品质检、食品产品研发和食品营养检测等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的体内过程、食品中毒物及毒作用、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毒理学评价6大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检验、新产品开发和食品质量管理等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能对某项具体食品有害因素做到熟练掌握,最终能达到《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能够独立操作使用,为以后和工作岗位对接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毒理学学习领域的设置,是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训操作等方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案例分析为特色,培养学生从毒理学的观点出发,实现培养具有对食品毒理有较深研究及预防有害因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食品加工、食品质检、新产品研发和食品销售等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与食品毒理学应用和管理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食品毒素的来源;(2)能够较好地理解主要食品毒素的来源;(3)能够独立控制涉及食品毒理的质量条件;(4)能够应用主要食品毒理知识对食品进行质量评价。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合作工作能力;(3)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学农爱农的职业情感;(4)具有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收集和处理信息;(2)能够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3)能够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构建
课程设计思路
(1)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全面跟踪企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食品加工、食品质检、新产品研发和食品销售等岗位进行分析,根据这些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2)以食品毒理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和内容的选择以突出技能培养和职业特色,根据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和企业需求,串联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项目实施完成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即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实际工作领域的程序和技术规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6大部分。然后再对每一个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分割,将其划分为若干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举一反三,满足学生对不同食品毒理研究的掌握要求。
(3)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学习领域(课程)各相关学习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构建过程中,注重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这3个结构性原则的平衡与互补,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食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表1。
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食品毒理学很多知识点都很抽象,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授课的知识点文字配以相应图片、动画模拟等内容,既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向学生更直观地展示食品毒理学的一些关键性过程和实验操作要点,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抽象内容。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也是目前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搜索和文献查阅,整理和食品毒理学内容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办法的分析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对日常食用的食物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3)实践教学法
食品毒理学是理论和时间结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此外可以通过实践使部分学生克服对动物的恐惧心理。
考核方式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理论考核+实验考核的方式,具体见表2。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结语
3.浅谈食品毒理学教学的若干体会 篇三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应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是检验和评价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包括急性食源性疾病以及具有长期效应的慢性食源性危害,涉及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质量管理控制及质量认证等方方面面[1]。我国食品毒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为了适应新时期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的形势需要,2002 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于2007 年首次开设食品毒理学课程。本文在结合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若干心得体会,期待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建立生理学、解剖学等相关知识结构体系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需要分析化学、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现场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各方面深入研究和认识各种毒理作用的本质[2];要透彻领会食品毒理学的精髓,必需将这些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的原理和概念中去。课后,同学反馈说该学科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记忆,归根结底是由于没有建立一个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使新的概念和原理恰当处置于已有的结构体系之中。此外,在“食品毒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与动物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的学生相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动物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的领会也不尽如人意,若能从学科间的联系入手,讲解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就会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过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教材的选择上,根据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教学规律,我们采用的是本校孙震教授主编的《简明食品毒理学》,兼顾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指导;为了使一些爱好者更加透彻掌握理论概念,我们还选用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建科博士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国家“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食品毒理学》,该教材在系统介绍“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基本反映了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新进展。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国内外重大中毒事件的分析,如奶粉中三聚氰胺、苏丹红的毒理学相关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为了充实食品毒理学实验教材,笔者查阅文献、自编教案,将复杂深奥的原理浓缩、提炼、归纳,进而将其融合到课程中,着重在培养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等方面,起到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2 专题科研教学法
教材中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毒理学中的应用”,教材上只是泛泛的讲了一些方法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学生印象不深;而毒理学的分子生物学评价结果又必须结合细胞及整体组织水平的试验结果才能对物质的毒理学特性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及判断。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设置了一个专题:地沟油食品是否有害健康。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鼓励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并注意相关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强调文献中科学研究的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到讲台上来作演讲,老师根据演讲内容给予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们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及科研素质,分析问题头头是道,条理清晰,表述形象。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以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自信心稍显不足,研究思维也不够科学,这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并多给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我们课题组就吸纳了一些本科生参与到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并准备在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该方面的工作。
3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的严密性是影响食品毒理学的教学质量和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环节教学2 大部分。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2、3]。
3.1 实验课的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除了教师讲解、板书示范外,还融合了挂图、照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大大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解释不清的教学难题,使整个实验过程变得轻松,也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对一些很重要的长期性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凡是抽象不易被理解接受的,尽量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的优势使实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在讲授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时,开始学生们纪律比较混乱,觉得小白鼠比较好玩,当说到它对毕业后今后从事药品检验有很重大的实用价值时及录像示教后,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且在实验中,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避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老套教学。
3.2 实习教学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们主动联系无锡市动植物检疫局、无锡市疾控中心,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关食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技术的各个环节操作,达到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丰富了学习内容、增长了见识。
4 结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在思考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愉悦中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宁,沈明浩. 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彦波,韩剑众. 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食品科技, 2007, 23 (12): 95-97.
[3]安广杰.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8,6(2): 60-61.
4.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 篇四
一、概念
1.2.3.4.5.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药物致敏原 药物的胚胎毒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蓄积作用
二、填空
1.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大体可分为肝细胞毒作用和特异体质性反应两方面,后者又可分和两方面。
2.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病理损害中,最常见的是
3.抗癫痫药苯妥英纳或去氧苯巴比妥,可增加叶酸的破坏以及抑制肠道对叶酸的吸收,长期服用可引起贫血。
4.而胃肠壁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是通过
5.硫血红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红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的出现。
6.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包括:①
三、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
1.用光镜观察是确定肝损害的传统方法,现以被其他方法代替。
2.氨基苷类抗生素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关,一般于用药5—7天起病,7—10天时最强。
3.测定动物体液免疫功能的方法包括:溶血空斑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和DHRs等。
4.药物通过结肠的速度较快,并且结肠中分泌液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5.甾体类避孕药直接作用于卵巢而抑制排卵。
四、简答
1.扑热息痛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作用机制
2.使用药物后血中白细胞数减少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药物抑制白细胞的生成?
3.恢复期观察
4.微核试验的原理
5.影响新药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
7.可逆反应的可逆与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8.我国药政部门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9.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原理
10.GLP对数据的记录有何要求?当数据需要修改时如何处理?
五、论述
1、举例说明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
2、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别
药物毒理复习题C答案
六、概念
6.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7.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8.药物的胚胎毒性:某些药物在一定剂量仅对胚胎或胎儿有毒性作用而对
母体没有毒性作用,此作用被称为胚胎毒性。胚胎毒性表现为胚胎死亡、胚胎生长迟缓、畸形和功能不全
9.支气管激发试验:大气道周围分布支气管平滑肌,有助于肺的膨胀和收
缩维持气道的张力和直径,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气管和大支气管处存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反射性收缩。支气管激发试验即以这种气道反应现象为理论依据是检测人或动物对一定量乙酰胆碱样药物敏感性。
10.蓄积作用: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具有对药物进行代谢、转化及排泄的功能,最终将其排出体外。但当较长时间连续、反复给药,或者说给药的时间间隔和剂量超过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时,出现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排除的速度(或总量)的现象,这时药物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起来,也就是说出现了蓄积作用。
七、填空
1.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大体可分为肝细胞毒作用和特异体质性反应两方面,后者又可分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代谢异常两方面。
2.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病理损害中,最常见的是(膜性肾小球肾炎)。
3.抗癫痫药苯妥英纳或去氧苯巴比妥,可增加叶酸的破坏以及抑制肠道对叶酸的吸收,长期服用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而胃肠壁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少数是通过主动转运。
5.硫血红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红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
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MetHb血症的出现。
6.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包括:①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②围产期试验;③致畸试验。
八、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
1.用光镜观察是确定肝损害的传统方法,现以被其他方法代替。(×)
2.氨基苷类抗生素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
关,一般于用药5~7天起病,7~0天时最强。(√)
3.测定动物体液免疫功能的方法包括:溶血空斑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浓
度测定和DHRs等。(×)DHRs属细胞免疫测定方法。
4.药物通过结肠的速度较快,并且结肠中分泌液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
5.甾体类避孕药直接作用于卵巢而抑制排卵。(×)
九、简答
1.扑热息痛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作用机制
答:服用扑热息痛后90%的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结合后排出体外,其余10%的药物在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后生成代谢产物乙酰对苯醌,此物质对肝组织具有较强毒性,但生成后经谷胱甘肽转移酶作用,迅速和谷胱甘肽结合而失去毒性,因此每日用量不超过2克是安全的。但是如服用过多,可使体内谷胱甘肽耗竭,有毒产物不能被解毒.便与肝细胞蛋白结合而引起肝细胞坏死。
2.使用药物后血中白细胞数减少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药物抑制白细胞的生成? 答案:不一定。血中白细胞数取决于下列各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骨髓内粒细胞的生成能力、有效储备量、释放至血液的速度、血中破坏程度、流动细胞与血管壁聚集细胞之间的比例,以及组织中所需白细胞的数量。
3.恢复期观察:最后一次给药物后24小时,每组活杀部分动物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留下1/3~1/4动物进行恢复期观察。观察期一般不超过28天,而后再活杀检查上述所有指标,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
4.微核试验的原理:骨髓细胞经致突变物作用,其染色体可发生畸变。其断裂的碎片在分裂间期留在子代细胞内形成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小块物质,由于它比普通细胞核小,故称之为微核。观察骨髓细胞中的微核率,有助于检验药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5.影响新药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答案:实验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及体重等因素,是影响药物毒性的另一方面重要因素,它不仅对药物的毒性反应产生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产生质的影响。
(以下可不答: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种类动物中的靶器官也往往不同。性别对毒性反应的影响一般不大,但有的药物差别也很明显。年龄对毒反应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是新生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动物低。)
6.为什么说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 答:
(1)实验动物与人对药物的反应性,存在种属差异。有的反应只出现于动物,有的反应只出现于人,动物与人共同出现的反应仅占一部分。
(2)是实验动物和数量有限,那些发生率低的毒性反应,在少量动物 难以发现。
(3)常规毒性实验所用的动物多系实验室培育的品种,反应较为单一。
(4)毒性实验所用的动物多是健康的,而临床用药的病人则可能同时 患有多种疾病。
7.可逆反应的可逆与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1)毒性作用涉及的器官与系统
(2)药物的内在毒性
(3)用药时间的长短
(4)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药物在体内的量
(5)实验动物的年龄(月龄)和健康状况
8.我国药政部门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答案:我国药政部门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至少选用两种实验动物,小动物如啮齿类要求做出 LD50(药物毒性很小做不出 LD50时,可用最大药物浓度、最大给药体积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大动物如狗可测定单次给药的近似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有一种必须与临床用药途径相同。给药后观察 7-14 天动物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死亡动物及时进行尸检,如发现肉眼可见的病变应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做 LD50 测定则推荐用 Bliss 法计算其 LD50 值和 95% 可信限。
9.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原理
答案: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是利用隐性基因在伴性遗传中的交叉遗传特征而设计的。雄蝇的X染色体传给F1代雌蝇,F1代雌蝇为杂合性,不表达;F1代雌蝇将此基因传给F2代雄蝇,因此,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能在F2代半合子雄蝇中表达出来。如果亲代雄性果蝇接受药物后X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性突变,则在F1代雄蝇中不表达,但在F2代雄蝇中有一半果蝇接受了这个已经发生突变的X染色体,结果F2代雄蝇数目比雌蝇少了一半,因此可据此推断致死突变的存在。
10.GLP对数据的记录有何要求?当数据需要修改时如何处理?
答:所有数据的记录应做到及时、直接、准确、清楚和不易消除,并应注明记录日期,记录者签名。当记录的数据需要修改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认,并注明修改的理由及修改日期,修改者签名。
十、论述
举例说明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
1.直接肾毒性作用
概念:药物通过干扰生化过程而直接影响肾脏实质组织细胞的代谢。
损害细胞膜:氨基苷类、汞剂。
损害肾小管系统: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Ⅱ、两性
霉素B和四环素。
损害肾小球:嘌呤霉素。
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阿霉素、丝裂霉素C。
2.免疫反应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作为一种全抗原(如抗血清),可与机体产生的抗体 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于肾小球基膜而引起病变;另一些药物则作为半抗原,如先与血浆中蛋白质或直接与肾小球基膜的蛋白质结合,可能需要在补体的参与下,对肾小球基膜发生免疫反应。
代表药物:青霉胺、巯甲丙脯酸、苯氧苯丙酸、消炎痛、双氯灭痛、三甲双酮等。
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青霉胺、别嘌醇、氯丙嗪、乙琥胺、甲基和丙基硫氧嘧啶、苯妥英钠、扑癫酮、利血平、奎尼丁等药物引起的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免疫性肾损害有关。
3.肾小管管腔阻塞
肾小管机械性阻塞,可导致其功能丧失,变性,坏死。
代表药物:
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化疗药。
噻嗪类利尿药
磺胺类的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
右旋糖酐
乙酰唑胺维生素D和A
乙二醇 砷化氢
4.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肾脏功能和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久,可因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量严重减少,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
长期过量使用水杨酸盐类镇痛剂,如水杨酸类、保泰松、消炎痛、非那西汀等,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一镇痛剂肾炎的发病机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镇痛剂可以抑制PGE2的产生,导致髓质血管收缩,使间质细胞缺血所致。另一种是认为镇痛剂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时,引起肾内小血管、肾小管、肾间质的慢性损害所致。
2、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别
(1)给药的期限不同急性毒性为一次性给药或24小时内多次给药,而长期毒性试验为连续多日接触一定剂量的药物,给药期限为临
床用药的3~4倍时间。
(2)给药的剂量范围不同长期毒性试验的给药剂量比急性毒性试验要小得多。某些药物尽管急性毒性或短期研究资料表明属于无毒范围,但也不可在安全性评价中轻易地放弃长期给药试验。急性试验无毒的药物,当长期反复给药后,虽然在较低的剂量水平,但由于量与质上的积蓄作用,可能会导致生理内环境的紊乱,进而出现毒性反应。
5.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篇五
一. 名词解释题
1.非处方药
2.药品零售企业 3.药品注册申请人
4.药品批发企业 5.处方药
6.麻醉药品
7.精神药品
8.补充申请
9.药品法定名称
10.新药技术转让
二、单项选择题
1.药事管理从医药管理中分离出来,始于()
A.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建立六官体制 B.17世纪英国皇家药学会的建立
C.13世纪欧洲西西里王国的卫生立法 D.15世纪欧洲热那亚市颁布《药师法》 2.在美国,非处方药被称为()
A.GP
B.[P] C.Proprietary Drugs D.OTC
3.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应符合()的原则。A.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保证供应。B.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保障供应、中西药并重。C.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保障供应、使用方便。D.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质量稳定、保证供应、中西药并重。4.国家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将药品分为()
A.特殊药品和一般药品
B.中药和化学药品
C.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D.内服药和外用药
5.对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B.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药品,按劣药论处 C.因实行了产品注册制度,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不需再审批 D.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6.药品监督管理对药品各环节的监管是指()
A.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价格的环节 B.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环节 C.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的环节
D.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广告、价格的环节 7.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
A.2年
B.3年
C.5年
D 10年
8《药品生产许可证》是由()批准、核发的
A.SFDA
B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 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9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后,方可生产该药品。A.药品生产许可证
B.药品经营许可证 C.药品批准文号
D.新药证书
10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GMP认证的药品有()
A.注射剂、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
B.中药饮片、中药材
C.片剂、颗粒剂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
11.由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是自()开始实施的
A.2001年2月28日
B.2001年12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1年7月1日
12.《进口药品包装材料注册证书》的有效期为()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13.医疗机构行政管理的主管部门是()
A.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B.医药行业主管部门
C.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4.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设在()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管理中心 D.国家药典委员会
15.《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属于()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6.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具有能保证制剂质量的硬件条件是()
A.设施、设备、检验仪器
B.设施、设备、卫生条件、管理条件 C.设施、检验仪器、卫生条件
D.洁净室、库房、管理条件、设备 17.下列有关执业药师注册制度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执业药师按学历、执业范围注册
B.执业药师再注册必须提交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成绩单
C.执业药师在同一执业地区变更执业单位或范围,需依法变更注册 D.执业药师执业范围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
18.负责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管的是SFDA内设机构中的()
A.药品注册司
B 药品安全监督司 C 药品市场监督司
D 政策法规司 19.在我国,药师最多的药事组织是()
A.药品经营组织
B.医疗机构药房组织
C.药学教育组织
D.药品管理行政组织
20.利用工作方便,为自己开具处方,骗取精神药品的直接责任人,()年不具有开具处方权。
A.3年
B.5年
C.10年
D.无此项规定 21.用于鉴定新工艺的是()
A.抽查性检验
B评价性检验
C仲裁性检验
D 国家鉴定
22.麻醉药品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日常用量
A.1日
B.2日
C.3日
D.4日
23.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为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
A 派出机构
B 直属机构
C 分支机构
D 垂直机构
24.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要求。
A 卫生
B 医用
C 药用
D 生产
25.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进行健康检查。
A 月
B 半年
C 年
D 两年
26.我国对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是()不良反应
A 严重
B 新的 C 可疑的D 所有可疑
27.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是()
A穿山甲
B 熊胆
C 麝香
D 羚羊角 28.二十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是()
A 磺胺肔剂事件
B 斯蒙事件
C 反应停事件
D.PPA事件
29.我国现行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为()
A.有效期为2年
B.有效期至2003年9月 C.有效期至2003年09月
D.失效期至2003年09月 30.新药是指()
A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B 未曾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药品
C 未曾在中国境内临床试验的药品
D 国内生产企业第一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 31.一般不需要临床研究的是()A 申请化学药品新药注册
B 申请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
C 补充申请中,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
D 补充申请中,已上市药品生产工艺等有重大变化
32.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提出申请
A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B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 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D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33依据《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得收取费用的为()
A 实施药品审批检验及其强制性检验
B 抽查检验 C进行药品注册
D 核发证书 34 以下对于新药监测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监测期内,不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和进口
B设立监测期的新药从批准之日期2年内没有生产的,SFDA可以批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该新药的申请
C设立监测期,是处于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 D监测期分别为12年、8年、6年
35不属于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管理文件的有()
A 生产工艺规程
B 岗位操作法 C 标准操作规程
D 批检验记录
36.以下试产期化学药品批准文号的是()
A国药准字H20020006
B国药试字H20020006 C国药准字X20020006
D国药试字X20020006 37.GMP规定,洁净室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A 16℃~24℃
B 16℃~26℃ C 18℃~26℃
D 15℃~27℃
38.下列不属于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是()
A.批准文号
B《进口药品注册证》
C《医药产品注册证》
C.《药品生产许可证》
39.进口药品注册审批与新药注册审批程序的相同点是()A.初步受理主体相同,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样品检验和标准复核的机构相同,都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C.都要经过临床研究和生产两次审批 D.批准后所发证明文件相同
40.对国内供应不足的药品,有权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机关是()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卫生部 C国家海关总署
D国务院 41.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是()
A 豹骨
B 麝香
C羚羊角
D 鹿茸(梅花鹿)42.由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是自()开始实施的
A.2001年2月28日
B.2001年12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1年7月1日 43.不属于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文件的有()
A 批生产记录 B 批检验记录
C 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 D 药品的申请和审批文件
44.《进口药品包装材料注册证书》的有效期为()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45.在美国,非处方药被称为
()
D A.GSL
B.GP
C.Proprietary Drugs D OTC 46.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为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
A 派出机构 B 直属机构 C 分支机构 D 垂直机构
47.我国对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是()不良反应
A 严重、罕见和新的 B 所有可疑的C 可疑的 D 超剂量服用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 48.药品的发明专利有效期自()起计算
A 申请日 B 公告日 C 批准日
D 完成日
49.以下属于进口分包装药品批准文号的是()A国药准字X20020006 B国药准字H20020006 C国药准字J20020006 D国药试字J20020006 50.甲类非处方药规定必须印制的特殊标识是()
A.绿底白字
B红底白字
C黑底白字
D兰底白字 51.对国内供应不足的药品,有权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机关是()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卫生部 C国家海关总署
D国务院
52.编纂《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的指导思想是()A.赶超与国情相结合 B突出特点,立足提高 C.先进与特色相结合 D立足于国情
53.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GMP认证的药品有()
A.注射剂、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
B.中药饮片、中药材
C.片剂、颗粒剂
D.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
54.《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有的条件之一是()A.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B.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主任药师
C.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师和中药师 D.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主管药师
55.《药品生产许可证》是由()批准、核发的
A.SFDA
B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 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6.关于处方药的广告规定,那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 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 B 可以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 C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
D 不得在各类传播媒介发布广告
57.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审核同意,由()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
A省级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家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8.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为()
A 临床前研究
B I期临床试验 C II期临床试验
D IV期临床试验 59.药品的内包装标签必须注明()
A 药名、规格、生产批号
B 适应症、用法用量
C 用法用量、适应证、药品名称
D 生产批号、不良反应、禁忌症 60.新药的技术转让要求,接受新药技术转让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A.《新药证书》
B《药品生产许可证》
C.《新药证书》和《药品生产许可证》
D《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GMP》认证证书
三、问答题
1.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为多久? 申请一级保护的中药品种应具备什么条件? 2.我国《药品管理法》将哪些药品归为劣药? 3.药品是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体现在? 4.不得发布广告的药品有哪些?
5《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假药”,这里提到的“假药”是指?
6.药品监督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7新药申请时,实行快速审批的药品有哪些?
8.申请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条件是什么? 保护期为多久?
《药事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非处方药:由SFDA公布的,不需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药品
2.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
3.药品注册申请人:是指提出药品注册申请,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在该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机构
4.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
5.处方药: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6.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7.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品
8.补充申请:是指新药申请、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或进口药品申请经批准后,改变,增加或取消原批准事项或内容的注册申请 9.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又称为通用名称。
10.指新药证书的持有者,将新药生产技术转给药品生产企业,并由该药品生产企业申请生产该新药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5 CDACC
6-10 DBBCA
11-15 BBABB
16-20 CCABD
21-25 BBACC 26-30 DDCCA
31-35BCBDD
36-40BCCCD
41-45 BBABD
46-50 AAACB
51-55DBAAB
56-60 CDDAD
三、问答题
1、答:分别为30/20/10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药品种,可以申请一级保护
一 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二 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
三 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2、答: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 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三 超过有效期的四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五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六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3、药品是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体现在?
答:一 生命关连性
二 高质量性
三 公共福利性
四 专业性
五 作用两重性
六 限时性
七 品种多产量有限
4、答: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特殊管理的药品
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令停止或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
三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的药品
5、答:有下列情形之一,为假药
一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
二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类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 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 变质的 四 被污染的五 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 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过规定范围的。
6、答:一 保证药品质量
二 促进新药研究开发,保证开发新药的更有效、更安全。
三 提高制药工业竞争力,质量是企业生存竞争基础,但企业往往忽视,政府加强监督,确保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
四 规范药品市场,保证药品供应
五 为合理用药提供保证,防止药品滥用
7、答:一.新中药
二.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药品
三.抗艾滋病等药
四.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8、答:保护期为7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二级
一 符合一级保护条件的品种或已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
6.心理学复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6、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运用知觉的()。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0、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11、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2、心理学选择题: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3、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15、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16、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7、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18、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9、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20、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2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2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5、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6、“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7、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9、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这是一种()A、成见效应 B、新近效应 C、首次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3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二、填空题:
1、兴趣的发展一般是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
2、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 和。
3、心理学实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实验法和 实验法。
4、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5、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 的动机和 的动机。
6、高尚的情操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的情操和 的情操。
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出 的过程。它是一种特 殊形式的。
8、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
9、智力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同时有几种原因:产前原因、原因、原因和找不出原因或找不出主要原因。
10、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11、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 的心理现象。
1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可能有三种智力:分别是、、。
13、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
14、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
15、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 关系。
16、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17、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有两个基本过程: 和。
18、课堂心理气氛有两种基本类型:、、的类型和消极、冷漠、沉闷的类型。
19、学习认知理论源于德国古典的 学派的观点。
20、在学习的认知领域,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和,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1、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受桑代克三因素论的启发,提出。
22、焦虑一般分为 焦虑和 焦虑。
23、信念是通过三种方式形成的:一是 二是 三是。
24、任何品德心理结构都含有、和 三种成份。
25、---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26、斯腾伯格和罗巴脱在1991年提出了 理论。
27、在学习理论领域,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28、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和。
29、学习是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经验的获得和。30、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三、名词解释
1、理智感;
2、定势;
3、精神需要;
4、无意注意;
5、倒摄抑制;
6、迁移;
7、从众;
8、退化 ;
9、前摄抑制 ;
10、激情
四、简答题:
1、影响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是什么?
2、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4、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5、什么是动机,它的功能是什么?
6、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7、成功的教师应当具有那些心理品质?
8、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从那些方面着手?
9、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0、个体遭受挫折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每题2分)
1、C;
2、D;
3、A;
4、A;
5、C;
6、C;
7、B;
8、A;
9、C;
10、C;
11、B;
12、C;
13、C;
14、C;
15、B;
16、A;
17、C;
18、D;
19、C;20、B;
31、B;
32、D;
33、B;
34、B;
35、B;
36、B;
37、B;
38、D;
39、D;40、A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志趣;
2、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3、实验室、自然;
4、正迁移;
5、追求成就、回避失败;
6、道德、美;
7、新形象、思维;
8、理解性;
9、产程、产后;
10、表象;
11、稳定;
12、抽象智力、具体智力、社会智力;
13、有意后注意;
14、人际氛围;
15、反比例;
16、心境;
17、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18、积极、健康、生动活泼;
19、格式塔;20、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31、群因素论;
32、特质、状态;
33、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推论;
3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5、紧张;
36、智力的投资;
37、建构主义;
38、指向性、集中性;
39、保持;40、错觉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它对人的智慧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3、精神需要是指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和创造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4、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6、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基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7、从众是指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8、退化又叫倒退、回归或退行,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退回到原来较低的心理发展水平。
9、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于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10、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例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四、简答题
1、答:
一、学习态度;
二、学习兴趣;
三、学习迁移;
四、学习情绪;
五、学习动机;
六、学习疲劳和学习心理卫生。
2、答:
1、学习动机比学习目的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学习的因素。
2、一个动机可以有若干个局部的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同一种学习动机可以体现不同的学习活动之中。
3、同一种学习目的可能出自于不同的动机,或者在同事存在几种动机的条件下,主导动机却是不同的。
3、答:
1、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反馈的效应,激起学生的的学习动机;
3、合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4、合理地组织竞赛;
5、加强归因指导;
4、答:(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5、答: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具体的说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6、答: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人脑的活动,也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性格和气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的生理基础。它与性格相比,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慢、比较难;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变化容易些,也快些。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7、答: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献身精神;
2、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
3、有特殊的智能品质,以及教学才能和创造才能;
4、有特殊的性格特征。
8、答:
1、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
2、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服务;
3、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4、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
2、答:
一、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二、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三、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四、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五、学校的纪律对于培养意志有着重大的作用。
9、答:
一、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
2、环境因素作用是存在的
3、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二、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0、答:
1、攻击;
2、退缩;
3、退化;
7.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篇七
关键词:近代义利观,德利一致,以义导利,现代食品安全,伦理学意义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约束人们行为的除了法纪外, 主要的是道德的约束。市场经济的重要动因是求利, 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义利观的角度对人的谋利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 进而在食品这一特殊商品领域杜绝“三鹿事件”等现象的再次出现, 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这既是一个政治、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近代思想家有关义利问题的论述, 对于现代食品安全具有特别的伦理学意义。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 (食物) 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 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 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 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 也包括未来安全。这里的生产、经营 (主要为销售) 安全尤为重要。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2008 年由三聚氰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波及范围之广 , 性质之严重 , 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有民意调查显示, 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 65%的民众对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投了否决票, 70%的消费者不知道今后该吃什么。近些年来, 从“ 大头婴儿” 食品到 “苏丹红事件”, 我国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与隐忧。
出现如上的食品安全现状,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 无外是义和利的搏弈。既然市场经济的主要动因是赢利, 对于食品这一特殊商品, 如何理性求利, 道德伦理的约束显得特别重要。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义利关系的论述, 对此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思想史上, 魏源基本上承认了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和逐利的正当性。他认为“利其天人之参乎”, 圣人谆谆教导礼、命、仁的《易经》, 就是言利之书。“济则、攸往、建候、行师、取女、见大人, 曷不言其当行不当行, 而屑屑然惟利不利是诏? ……世疑天人之不合一久矣, 唯举天下是非、藏否、得失一决之于利不利, 而后天与人合。” 魏源以此来反对理学家们的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其自然本性, 违背人之自然本性的强制禁欲, 宛如摧山填壑, 是不能长久也不能成功的。在义利关系上, 魏源并不主张毫无节制的放纵私欲, 他反对损人利己, 其义利观是温和的理性主义的, 折射和反映了一种市场交换理性, 即利人以利己。“帝王利民, 即所以利国也; 大臣利国, 即所以利家也; 士庶人利人, 即所以利己也。” 这段话体现了魏源对公利和私利、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的道德思考。
魏源的理性主义义利观还表现在他对中世纪道义论义利观的继承上。“见利思义与见利思害, 讵二事哉?无故之利, 害之所伏也; 君子恶无故之利, 况为不善以求之乎? ……非其利者勿有也, 非其功者勿居也, 非其名者勿受也。……有所利而名仁者非仁也 有所要而称义者非义也。”。也就是说, 功利本身和求利行为都离不开仁义, 必须“见利思义”。在求利的动机方面, 只求合理的利, 亦即合乎仁义要求的利, 而不是“无故之利”; 在求利的手段方面, 也要合乎仁义的要求, 不能“不善以求之”。由于反对“恶利”、认可“当仁不让”之利和主张义生之利正是传统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如果整个社会里的人都竞相求利的话, 那无疑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而在近现代社会, 追求财富成为社会的普遍风气和主流活动, 并成为思想家哲学思考的内容。
魏源认为 , 必须用 “义 ”来对 “利 ”进行导向 , 只有 “义”才能在利益的争夺中维护人类的本质并使其价值得到升华。依据魏源的理解 , 认为便民和利民之事 , 则为 “义 ”。并说:“天下事 , 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 , 人情所群便者变则不可复。”所谓 “便 ”, 就是方便、有利。任何事情如果是同众人的利益相违背 , 那就是 “不义 ”, 都是行不通的; 反之 , 任何事情如果对众人有利 , 为众人所拥护 , 那么变了就不可能再被推翻。在魏源看来 , 这是一个铁定的规律 , 有如 “江河百源 , 一趋于海 , 势不可挡。”就是 “圣王复作 ”, 也不能“反江河之水复归之山 ”。
魏源认为 , 义与利必须高度统一 , “仁义之外无功利 ”, 求利的行为应该在符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展开 , 否则就会后患无穷。据义求利是魏源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 , 其实质不是将伦理道德与追求最大利益根本对立起来 , 它凸现的是求利须在义的指引下进行 , 否则 , 其活动就缺乏道德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 就是不义之举。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 , 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 , 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 ”为准则。1911年 12月 , 孙中山在上海与《中法新汇报 》总编辑谈话时指出:“所有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共同利益。” 孙中山在这里所讲的“共同利益”不是指某个团体或某个党派的利益 , 而是指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他在日本东京向中国留学生指出:“诸君志愿 , 须求大家之利益 , 对大家之事业 , 不必计较私人之利害。” 这里讲的“大家之利益 ”, 也是指人民群众的利益。显然 , 孙中山在以上论述中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私人利益与大家利益相互关系的道德标准 , 要求人们将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 以追求“共同利益 ”和“大家之利益 ”为志愿 , 而不去计较个人利益。这是孙中山提出的道德标准。它反映了孙中山伦理思想的进步性。
传统的 “义利观”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重要思想渊源。孔子主张 “以义取利”、 “见利思义”。汉代董仲舒认为:“凡人之性莫不善义, 然而不能义者, 利败之也, 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 他把 “义”说成是人的本性, “不谋利”不仅是应提倡的更是顺乎人性的, 是判断君子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司马迁则公然肯定了人的行为都是围绕 “利”来进行的, 但要 “利导之”, 反对 “与之争”和 “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唐代主张以义为本, 以利为末, 白居易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性好利, 即使是圣人也好利, 只是他们好的是同利, 反对专利。宋元明清时, 公开 “言利”的论点不断涌现。宋代理学家程颐也认为 “人无利, 直是成不得, 安得无利”? 而明清时代强调了义利转化关系。
王韬、马建忠等人1840年以后继承发展了传统的 “义利观”, 并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来解释义和利的关系。如在 “义”和 “利”的配置上, 他们提出了由此长彼消向合理分布、协调共荣发展的新观点。
魏源主张“于百姓则开之利而坊之于淫”, 为普通民众的言利、逐利行为作出了伦理辩护 , 但他还是为之设定了一道栏栅 (“ 坊之于淫”) 。这个“淫”是什么 并不仅仅是损人以利己或违法的底线标准 , 而且是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他说:“仁义之外无功利”, “世之极盛也 , 使天下以义为利 , 其次以民为利”, “是以圣王之治 , 以事功销祸乱 , 以道德销事功”。
主张德、利一致。中国历史上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在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上, 认可“以义取利”之利, 反对不讲仁义之利, 但道德和利益在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中往往是在“主”、“从”上去阐释和理解的。似乎没有义就无从谈利, 利离开义就是小人之利。
理性营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之一。对于食品, 无论是生产、营销, 必须使其有利可图, 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但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营销者的必然心态之一, 因此不能放任, 必须进行法纪伦理的约束。伦理约束方面, 近代思想家们承认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和逐利的正当性, 但功利本身和求利行为都离不开仁义, 必须“见利思义”, “仁义之外无功利 ”;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 , 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 , 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 ”为准则;在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上, 认可“以义取利”之利, 反对不讲仁义之利, 主张德、利一致。不能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不造假、不卖假。理性求利, 求仁义之利。在利益诱惑之际, 强调牺牲自我、服务他人, 德利权衡德为先, 最终赢得顾客、赢得利益。如此,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毒奶粉”、“再加工月饼”、“三精水”、“勾兑酒”、“抛光米”、 “ 大头婴儿” 食品、“苏丹红事件”的出现, 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玉生.魏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株州工学院学报, 2004, (7) .
[2]齐冬莲.魏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 (12) .
[3]汪荣有.孙中山经济伦理思想探析.伦理学研究, 2006, (9) .
[4]王玉生, 林冠.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学术论坛, 2006, (7) .
[5]余龙生.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述评.探索与争鸣, 2006, (8) .
[6]李自茂.郑观应经济伦理思想述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7]余龙生.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探析.生产力研究, 2007, (22) .
[8]李瑞清.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探索与争鸣, 2008, (8) .
[9]唐凯麟, 王玉生.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蘖.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7) .
[10]王小锡.中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 1996, (6) .
8.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篇八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食品包装设计;心理效应
一、色彩心理学概述
(一)色彩心理学的概念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充斥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色彩在视觉上是对人们的的一种刺激和影响;在心理上又是一种个人的反应与心理效应。不同的颜色,给人带来的视觉与心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它随着时间、地点、民族的变化而变化,但一些色彩所具备的心理效应又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因而这些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是人们的视觉核心,可以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据科学研究说,一见钟情的瞬间只要0.2秒。因此,想要让消费者快速捕捉并且愿意购买该食品,包装就显的尤为重要。而包装中的色彩是最直接最迅速的视觉感受,因此,色彩在包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二、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
(一)不同色彩的心理效应
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色彩的种类极为丰富,且变化多样。每种色系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效应又各不相同。
红色: 红色是一个热情洋溢、能量充沛的色彩,视觉刺激较为明显,能给人以充沛的心理感受。在食品包装中,人们习惯性认为红色的食品包装就是辣味食品,因此,辛辣的食品大多用红色、深红色为主色调。并且在中国,红色又有喜庆、祝福、吉祥的寓意。因此在节日礼品的包装中,通常都采用红色系包装,给人以节日喜庆的心理感受。
粉色: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是年轻女性偏爱的色彩,因此通常被用于女性喜爱的食品包装中,如桃花姬阿胶糕的包装,其白底色加之粉红色的点缀,给人以滋补、粉嫩的心理感受。且粉色常带给人们浪漫的心理感受,所以情人节及女性礼品用粉红色包装居多。
橙色:橙色给人以欢快的感觉,也是收获的季节里常见的色彩,它使人联想到秋天和丰硕的果实。例如橘子、橙子等水果的色彩,因此这种色彩常让人感到酸甜可口,会勾起人们的食欲。且明亮的橙色也经常受到小朋友们的青睐,所以,很多儿童食品,礼物糖果的包装也多用橙色。
黄色:黄色是接近阳光的颜色,因此给人留下明亮、灿烂、希望、丰收的印象。例如淡黄色是奶酪的颜色,柠檬黄让人很自然的想到柠檬,而金黄色让人联想到美丽的油菜花田和成熟的麦田,因此将黄色运用到食品包装设计中,更容易给人以甜美感、香酥感,因而甜品类食品采用黄色包装较多。
绿色:绿色是植物的代表色彩,象征着和平、生命、升级、希望、清新、宁静、生机勃勃等情感含义。因此,绿色能给人以较强的安全感。绿色食品、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多采用绿色包装。
蓝色:蓝色是较为内敛的冷调色彩,但是却最低调。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会给人以智慧、深邃、纯净、博大的心理效应。因此,蓝色通常被用于纯净水和夏日饮料的包装中,而在其他食品包装中使用较少。与女性相比,蓝色更受男性所喜爱,也通常应用于男性食品包装中。
(二)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的案例分析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不同色彩的运用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因此设计师在设计食品的包装时,既要了解不同色彩的不同心理效应,更要充分了解该产品的特点与口感。
在食品包装中,巧克力、甜品等甜食,多用金色、红色、咖啡色等暖色,给人以香甜美味的心理效应。例如费列罗巧克力(FERRERO ROCHER)的包装,每颗费列罗都选用金箔纸独立包装,且每颗上面都有一个精致的小标签,整齐的陈列在透明礼盒内,装潢典雅华贵,很好的突出了产品的高品质。金色包装给人以奢侈和美味的视觉心理感受,盒盖上烫金标贴须清楚印有的FERRERO ROCHER字样,细节处的精细烫金处理,更显出制作者对此产品的精心制作,使顾客心甘情愿掏出比普通巧克力更高的价格去购买。
而冷饮食品的包装,通常采用蓝配合白色,可突出食品的凉爽感、冰雪感,使产品在炎炎夏日更能吸引到顾客的目光。例如雪碧的包装,该包装以蓝、绿色为基调,加之以白色水花飞溅的效果,准确的传达出该饮料冰爽沁脾的口感,给顾客以冰凉清爽的心理感受。试想在炎炎夏日,当顾客看到冰柜里摆放着冰凉的雪碧,哪位不想买一桶以解夏日炎热?
因此,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设计,其色彩一定是运用准确的,并且符合产品定位,它可以准确表现出该食品的味觉感受,突出产品的特点,可以让顾客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到有效的商品信息,并被其所吸引,给商品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以此来增加商品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产品的形象,设计学科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设计行业也开始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也是如此,设计师开始考虑人的心理行为,怎样才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销售额。而色彩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视觉要素,因此,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志宏.浅析包装设计的色彩心理效应[J].中国包装,2014,(05):29-33.
[2]栾兰.色彩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10): 34-36.
[3]王子源.包装色彩[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1.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浅谈农业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教育论文09-23
管理学习题集管理学测试卷06-29
伦理学期末复习题09-19
管理与管理学复习题07-21
新药事管理学复习题09-12
新管理学基础复习题10-27
儿科护理学习题07-11
生理学练习习题07-19
宋明理学高考复习08-27
如何复习心理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