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2024-10-03

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共8篇)

1.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一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1. 百年浙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98年9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目前,浙大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5千人、硕士生近1万1千人;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名,正教授1000余名。拥有国家专业目录所设11个大门类的学科,108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2个,17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

(图片1-4)

2.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世纪之交,浙大提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全球信息化浪潮,为浙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校合并之前,学校提出“四校合并,网络先行”,投入数千万,启动包括下列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 建立联结各校区的高速宽带城域校园网络系统;

 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应用,建设数字化浙大校园;

 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探索网上培养学生的新途径;

目前,浙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个渗透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浙大正在形成。信息化技术有力推进了浙大的现代化。

3.信息化基础设施—浙大校园网络

浙江大学现有的城域规模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原有五个校区及新建紫金港校区共6个校区以及所有的学生宿舍:

 主干环网:48芯单模光纤,环长54公里主干交换机:双环自愈式ATM(622M)+ 星形拓扑千兆以太网 各校区网络:单模/多模混合光纤,总长150公里 校区网络构成:树形骨干网 + 单位局域网单位局域网:21个学院级的局域网 + 4个学生区宿舍网+ 1个教工宿舍网 出口信道:中国教科网2.5G/1000M(2004.11月下旬完成升级)运行规模:联网计算机3.6万多台;每日Email 4-5万封

注册上网用户2万;平均日流量30-40TB;

用户服务器(网站)近120个。

(图片5)

4.浙大校园网络中心(1)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中心是一个校级直属机构,其职能是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校园网络,为全校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承担有关网络技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985一期工程”中,校网中心完成了联接五校区城域主干网系统,建立各校区高速宽带骨干网,建立校网网络中心服务器群系统,典型的校网应用试点建设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全面推进网络应用。

团结进取的人才队伍

校网中心主任是朱淼良教授,现有教授(博导)2名,副教授、高工11名,形成一支高层次、多技术领域的网络人才队伍;从布线工程、路由交换、运行管理到各种层次的应用开发,均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目前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和各种挑战性的网络应用要求,全中心工作人员努力学习,刻苦专研,现有攻读在职博士、硕士生5人,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水平一流的学科基地

校网中心通过与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相关专业合作,在新一代因特网、网络多媒体、网络安全、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方面进行科研教学。很快地成为全校网络技术的培训中心与学科建设基地,短短的几年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重大攻关项目11项,经费300多万。

(图片6-8)

浙大校园网络中心向全校师生提供下列各种网络服务:

 Internet网络服务:域名解析(DNS)、电子邮件(Email)、文件存取(FTP)、用户接入(固

定IP、动态IP代理)、WWW浏览、个人通讯系统

 网络安全监管:身份认证、内外防火墙、流量计费、病毒警告、“垃圾”邮件过滤  数据中心(IDC):全校共享性的数据资源

 应用服务:服务器农场(Servers Farm)

3 多媒体中心:VI系统

5.浙大校园网络中心(2)

校园网络中心还承担了中国教科网浙江省主节点的接入、运行和维护工作,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建设,为浙江地区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地区网络信息建设的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省节点拓扑如下:

(图片9)

6.数字化校园工程

目标:

 电子校务(e-Administration):信息发布、公务咨询、申请报批、联合审批、注册登记 网上教学(e-Learning):教务管理、网络课件服务器,实时授课 网上科研:电子文献系统,网上学科交叉中心,多媒体学术讲座中心,网上技术市场 校园生活:教育主题网站,电子新闻,BBS,一卡通,创新园地,网络电视,多媒体影

院。

数字化校园实施策略:

1.统一规范、统一框架

2.需求牵引、积极导引

3.基础共建、资源共享

7.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包括教师、学生及仪器设备等资源)

结构特点:校、院系、个体三级模式,三级层层覆盖;各级均有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享用各自的数据资源

个体级:提供、更新、维护个体的数据,成为个体数据库;数据资源。

院系级:集成、监管院系范围个体数据库,成为院系级数据库;

校级:集成各个院系数据库,成为全校性的数据库,提供校方管理决策支持。

数据辞典

全校性数字化对象的统一结构规范,是数据中心的基石;

按照对象内容范围,采用库、部、目、条的树状结构。

8.多媒体中心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个亮点。浙江大学校网中心根据学校的需求,集成开发了融合会议电视(VC: Video Conferencing)、网络电视(IPTV)及视频点播(VOD)三位一体的V3I系统。各种多媒体资源可以在网上进行交互、广播及点播,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特色鲜明的基础性工具。应用系统有:

 VOD系统:提供近千套网络点播节目,内容包括教学、科普、娱乐网上会议系统:华家池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玉泉校区全国视频会议中心 网上视频广播 网上直播广播频道CCTV、„„

9.网上教学与远程教学教务管理平台

浙江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网站设置了“网上课堂”、“教学素材库”、“学术动态”、“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管理”等栏目;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将资源、平台、工具和服务整合,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到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学习的平台。完成后台强大的教务管理系统,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自1999年来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改建了250多间网络化多媒体教室,自行研制多媒体教室群控管理系统,为开展校区间网上课堂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10.数字图书馆建设

浙江大学图书馆采用国际先进的集成管理系统Horizon。引进52类200多个数据库,包含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以及一批事实数据库。检索查新、虚拟咨询、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内容迅速发展,每天访问图书馆网站的用户已超过6000人次。目前,图书馆具有使用权的数字信息资源总量处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牵头承担“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项目,是“十五”期间“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首次利用引进外资方式进行“211工程”建设的项目,并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一起,将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框架。该项目将建立100万册电子图书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1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

浙江大学于2002年与上海卫星通信公司合作,利用“星空学堂”卫星多媒体远程教育综合平台,开展卫星远程教育。“星空学堂”采用DirectPC Enterprise Edition System(DirectPC/EE)的卫星系统,是一个基于TCP/IP的高性能的卫星宽带系统。

远程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多方面、多模式的网络教育活动,先后与国家考试中心、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等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网上培训、考试工作以及干部队伍终身教学机制的探索;此外,远程教育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开拓远程教育新领域。

远程教育学院凭借浙大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建立了多种网络教育体系,包括求是网上学园、天地融合一体化平台、远程教育教务管理平台、星空学堂、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了远程教育的覆盖优势,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

2002年2月开通的“浙江大学求是网上学园”是浙江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和建立终身学习环境的网上平台,是浙江大学为国家和社会通过网络化环境培养大众化、复合型各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场所。

12、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1)——基于服务网格计算的数字化校园框架

为了保证全校数字化校园能够有效体现全校各部门的网上资源共享及整合各种网上服务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核心构架,它的基本思路如下:

1. 各类服务系统必须开放它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计算(服务)能力资源。后者以提供构件的形式(中间件)构成Web服务站。通过浙大服务黄页(UDDI)向全校公布服务内容。2. 各个单位需要使用网络资源,可通过黄页查询(WASL)并且采用SOAP协议向相应WEB服务站调用所属构件形成自己的服务系统。

服务网络采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联网原则,用WEB Service协议(UDDI,WASL,SOAP)把所有的网络数据资源和服务计算资源通过网格协议集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充分达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加速和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13.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2)——网络的信息安全

为了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受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部门委托,学校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校园网络的安全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校园网络入侵防御技术、视频信息检测技术、多媒体移动通信/互联网信息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成功的研究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校园网入侵防卫系统,可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器抵挡恶意扫描,进行入侵报警及跟踪。

网络视频流的“故事板”系统,可将几十分钟VCD节目的主要情节一览无余浓缩在一块故事板上,并标出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且标志问题镜头。

网络与移动通讯的多媒体短消息图片的截获系统。

14.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3)——网上虚拟实验技术研究

网上实验一直是网上教学的薄弱环节。多年来浙江大学在国家863、十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利用虚拟现实、真实感知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先后开发了基于VRML的虚拟化学实验及真实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验;其中后者已经进入实用化试验阶段。

15.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4)——下一代互联网

校网中心完成纯IPV6试验网的运行平台的初步建设,构建浙江大学IPV6试验网,建立隧道连接,为IPV6网的研究做基础准备。积极承担cernet2杭州主节点建设。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中心

2004.12.3

2.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二

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推进, 在各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 中国的开放大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使命。建设开放大学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 满足社会成员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促进教育信息化, 引领教育现代化, 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建立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基础, 通过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 大力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 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等一系列改革, 不断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

网络平台的建设要以学习型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用户为中心, 其用户包括:学习者、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科研人员、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国内外各合作院校、国内外各联办机构、其他的社会人员等, 因此网络平台应具有以下的用户需求:

1、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证书培训、就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需要;

2、支持地方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接入, 满足远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

3、与社会用人单位相关系统对接, 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信息的集成服务;

4、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满足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学历教育的需要;

5、满足国家开放大学专兼职教职工科研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6、集教学、管理、服务、科研于一体, 为学习者、教师、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公众、机构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7、支持互联网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等多种终端接入, 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需要。

三、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概要设计

从网络平台的总体考虑, 网络平台的概要设计包括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和模块划分及功能分配。

1、网络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

(1) 首先建立一个供用户浏览的拥有可视化友好界面的开放大学主页。用户可通过这个主页了解开放大学的各项信息。

(2) 网站主页可以按频道方式分门别类设置如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普惠制培训网、就业培训网等各类专题网站。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点击适合自己的专题网站。

(3) 进入专题网站后, 各类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权限登陆自己的信息页, 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分别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 进行教学管理、自主学习、后台管理的操作。

2、网络平台的模块划分及功能分配

网络平台可以划分为身份认证模块、教学模块、教务管理模块、学分银行模块、科研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服务模块七个模块。

(1) 身份认证模块

建立面向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全体用户 (学习者、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公众、机构用户) 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通过门户系统实现公共信息、个性化信息、应用系统等功能模块的集成和一站式访问。

(2) 教学模块

教学系统实现学习者网上在线注册、报名、选课、学习、测评或考试、协同以及相关支持服务等内容, 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 能够承载千万级用户的安全访问, 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从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业务, 到引领和助推国家开放大学开展新业务。

(3) 教务管理模块

教务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务、评估、教研等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招生管理、教务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评估、教师管理、学习者事务管理等。招生管理要对国家开放大学下设教学中心、分院和行业学院的招生进行统一管理, 设置招生计划、网上报名、审核、入学测试等功能。教务管理实现学籍、专业课程规则、成绩管理等功能。考试管理要建立考务、机考、题库系统, 实现考试计划、考点管理、场次编排、考试预约、学习者考试、数据上传、教师阅卷、试题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同时建立数据报送和评估系统, 分类储存和呈现, 实现数据采集、评估分析等功能, 对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全面反映开放大学的综合运行状况, 为决策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教师管理包括建立教师信息库, 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实现专兼职教师管理, 为构建教师课程团队提供服务。学习者事务管理包括建立学习者事务管理干系统, 实现学习者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支持学习者评价表彰、学习者资助、学习者活动组织、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等学习者事务的开展。

(4) 学分银行模块

建立学分银行模块, 为所有注册学员提供终身学习账号, 支持学分的互认与转换;并与各类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对接, 实现教育服务集成。

(5) 科研管理模块

科研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科研究、业务培训、科研项目服务等内容, 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在2万以上, 能够承载百万级的用户访问, 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教职工研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支持教师在线开展教研活动以及课程团队的活动, 满足国家开放大学科研项目交流合作与队伍素质发展的需要。

(6) 资源管理模块

建立数字资源应用和管理子系统, 实现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 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

(7) 办公自动化服务模块

办公自动化服务模块为开放大学的人、财、物提供高效管理和协同办公, 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 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

四、结束语

以上, 是对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的一个设计规划蓝图, 对于其中详细的操作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我相信, 经过我们电大系统的领导、师生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群策群力, 运用集体的智慧, 一定会把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所一流大学;经过我们电大人共同不懈的努力, 一定会把电大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文章详细阐述了开放大学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能否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是开放大学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 将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看作是一项大规模的软件工程, 详细的对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做了具体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关键词:开放大学,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1]高勤丽.开放大学建设的关键问题[N].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5-25 (8) .

[2]龚志武.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N].华南师范大学, 2007-4-12 (6) .

[3]孙长忠.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4) :56-66.

3.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三

一、燕山大学概况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700人,其中专职教师近1700人,教师中教授309人(含博士生导师101人),副教授363人。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7000人。

学校现设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 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 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和MPA、MBA专业学位授予权;有60个本科专业,已呈现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举的学科格局。

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并联式机器人理论及技术、流体传动及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及设备、大型锻件热处理技术、大块非晶制备技术、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0余项。1999年,学校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燕山大学科技园。2003年9月,燕山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当时全国3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爱尔兰、韩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7年8月,学校在美国托力多大学建立了分院——海外汉语教学中心(托力多学院),提高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

二、学校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成就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浪潮的兴起,我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2007年,河北省制订了《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中,燕山大学紧紧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对保障上下政令畅通和促进各项工作,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信息化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基础的、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办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燕山大学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全校信息化建设,由一名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中层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校长办公室,指派专职秘书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学校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了《燕山大学主页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主页制作的标准、主页的栏目和主要内容以及各部门在学校主页建设中的职责;制定了《燕山大学二级单位主页建设和维护管理办法》,对二级单位主页的建设维护情况制定了评分标准。燕山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有了牢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夯牢教育信息化平台

燕山大学校园网建设始于1997年,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网络系统采用的是百兆以太网架构,校园网主干线路采用多模光纤敷设,基本覆盖了校内全部建筑,全校共接入计算机将近15000台。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校园网络呈现出结构日趋复杂化、业务日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校园网络系统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于2007年投入近200万元进行校园网络的升级建设。校园网络升级建设严格遵循高性能、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扩展性、经济性等原则进行。网络建设目标是要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高速、开放、多媒体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近3个月的建设,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实现了以下目标:

(1)三个核心系统之间由原来百兆升级到万兆互连,实现网络由原来百兆升级到千兆。

(2)互联网教育网出口带宽由原来的百兆升级到155M,同时需要将原网关系统内核进行升级,提高对外通信能力。

(3)提高网络系统安全和管理能力。

(4)增加网络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优化调整校园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对学校邮件服务、域名服务、网站资源、音视频资源、教学和办公资源进行网络资源整合,提高校园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完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图书馆采集了轧钢机械、锻压设备与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自动控制等优势传统特色学科丰富的科研成果及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依托TPI平台,建设了集期刊论文、电子图书、会议论文、中外标准、行业专家和科技成果为一体的“重型机械数字图书馆”,该数据库具有明显的重型机械文献资源特色,沉淀着深厚的重型机械文化底蕴。目前该数据库已经投入使用,现有中文期刊论文32162篇,外文期刊论文5734篇,电子图书637种,会议论文7463篇,学位论文3000多篇,中外标准1714条,行业专家63人,科技成果9370篇。

在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方面,我校图书馆依托学科特色,制定了“保证传统优势学科(即机械、材料等),倾斜重点学科(即电子、计算机等),兼顾新型学科(即信息、文法、外语等)”的数据库资源引进规则,并对各种类型、载体、学科资源的经费比例做了合理的划分。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图书馆已形成了以重型机械为特色、门类齐全的数据库体系。

2002年,我校图书馆受河北省教育厅委托,建立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采用联合购买的方式,汇集省内各高校资源进行共建共享,现有电子图书80余万册及大型期刊文献数据库包括重庆维普、Springer、WSN等,另外还有丰富的网上特色资源,目前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已达40多家。

4.打造部级科技查新站,建设CALIS河北省文献服务中心

燕山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展科技查新工作,一直着眼于资源数量、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建设,并对查新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积极筹备科技查新站资格的申请。自2006年9月起,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对我校科技查新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审阅,并于10月27日派科技查新考察组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听取了我校申请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格认定工作汇报,从资源数量、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查新质量等多方面对我校科技查新站进行了资质评估和认定。2007年3月,我校从58所申报查新站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正式获批教育部燕山大学工作站,成为第三批14所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站之一。 燕山大学部级科技查新站的成功获批,是对我校科技查新工作和查新资质的肯定,填补了冀东地区部级科技查新站的空白,我校也成为河北省首家拥有部级科技查新站的地方高校。

今后,燕山大学科技查新站将更好地为秦皇岛及周边地区的高校、企业,在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提供客观评价依据,为解决我校教师盲目科研立项和重复立项提供便利条件,为促进我校科技成果和专利发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校的科技查新业务正在不断拓展,发展了项目查新、专利查新和博士开题查新等多种形式,并开始面向高校和社会提供服务。

2005年6月,燕山大学通过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的审批,成为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由我校图书馆具体承建,确立了我校图书馆在河北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中的牵头地位。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非“211”高校承建的省中心。省中心成立以来,面向河北高校全面开展“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省中心调集人员,分别参加了“CALIS系统管理员第三期培训班”,“CALIS应用软件——统一检索系统的部署实施培训 ”,“CALIS应用软件部署实施——门户系统培训”和“CALIS西文期刊编目业务培训 ”。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开展的业务主要有统一检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联合目录等。

2006年,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委托教育部召开的“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家验收会上,我校图书馆荣获“十五CALIS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5.拓宽信息畅通渠道,优化信息资源环境

燕山大学除了重视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外,还非常重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和推广,搭建起全方位、立体的、多层次的信息畅通渠道。2007年4月,学校在办公楼显著位置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将各种重要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全校师生;设立了电子查询机,方便师生和外来客人了解学校概况和基本信息;配置了短信群发器,应用“短信通”软件系统,将学校重大活动和会议通知等重要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人员。燕山大学还积极推动办公信息化,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无纸化会议。学校还专门下发文件,决定首先从校长办公会开始,推行无纸化会议,以此逐步推行各种会议的无纸化。这样,既节约了纸张,也提高了会议效率。

燕山大学将信息化的建设成果推及到广大师生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实行和完善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一卡通在校内食堂就餐、浴室洗澡、机房上机、图书借阅等各方面广泛使用,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

6.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各项工作提质提速

目前,燕山大学有近50个中层单位,每一个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形式上各具特色,内容上丰富多彩。为了调动全校师生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调动建设网站、用好网站的积极性,2006年3月,学校开展了学校主页设计大赛和中层单位主页建设维护情况评比活动,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学校中层单位都非常重视网站建设,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信息化工作,促进各项工作提质提速。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本科教育的发展和学分制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燕山大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手段,全面启动和实现教学管理计算机化与网络化。2004年9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了“燕山大学现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燕山大学现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模式是以教务处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其它部门(如各院、系)在教务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这样就将教务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如教学任务数据录入与变更、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材计划、学生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课表查询、考试查询等)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从而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模型是以教学计划为中心,结合学生学籍数据、教师数据和教学资源数据自动生成开课数据、教材计划数据,并自动提交给学生进行选课、生成成绩录入清单、自动排课数据、考试安排数据及教学工作量统计数据。

燕山大学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7000人,对如此大规模的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个挑战。燕山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把学工处网站建设作为沟通学生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及时在网上发布有关学生管理、就业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也通过网络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安排专人关注网上学生集中的各大论坛,时刻掌控学生思想动态;设立就业信息咨询室,配备计算机30余台,方便毕业生随时查询就业信息;引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该系统涵盖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类型和职业生涯阻碍因素四个方面的测评内容,能同时生成职业测评报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得到自己的职业测评报告,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等方面内容;建立全校学生自然情况信息数据库,方便了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采集数据库,及时掌握困难学生情况,合理分配资源;使用河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实现了贷款审批发放数据化管理,方便了数据汇总、统计、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三、总结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过:“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建设工程,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势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4.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四

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战略举措。西南大学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章程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深化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

2005年,西南大学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合校之初,学校面临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与科学发展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而大学章程就是这套制度体系的灵魂。随后,学校领导统一认识,把章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全面启动《西南大学章程》制定,并于2007年完成。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有效推进了文化理念的相互交融与认同,以及大学精神的塑造,对学校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发布,国家层面强调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西南大学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需要进一步总结改革实践成果,凝练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明确政治、行政、学术等各种权力主体的关系以及内外部关系。为此,学校于2012年启动了章程修订,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推进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基础,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找准 “六个结合”的章程建设路径

学校章程修订历时两年多,文本15易其稿,最后形成了10章115条1.2万余字的章程文本。在章程修订过程中,学校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现状,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凝聚共识,明确了“六个结合”的工作路径:

1.守望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在章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对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深度反思,将优良传统和改革成果载入章程予以固化。另一方面,我校章程建设也充分体现改革的原则,避免制定章程成为现有制度规范的简单集合和汇编,或现有体制机制的直接呈现,而是将章程建设作为学校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对目前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如学术权力的行使、民主监督的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并在章程中予以规范。

2.团队攻关与广泛参与相结合

章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教育管理、法律、行政管理、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全力攻关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学校高度重视章程建设,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所有校领导为成员的章程修订指导组,组建了由校领导领衔、阵容庞大的章程修订工作组,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由校领导率队先后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章程建设培训3次,赴10余所高校考察调研,召开多个层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近10次,各种讨论会40余场,广泛听取学校老领导代表、全体中层干部、学术组织负责人、师生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

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等近千人次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在校长办公会、教代会、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等会议专题研究审议,充分体现了民主立章的要求。

3.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学校严格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全面统筹、分工协作,力求章程要素完备、内容完整。为解决我校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我们着重健全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尤其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权力主体的关系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章程中对其基本规则、决策程序与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章程在明确学校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载明了举办者的权利和义务。

4.尊重共性与彰显个性相结合

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律和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具有普遍性,章程制定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具有相同性,因此我们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这些共性。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这一高校使命。同时,也强调坚持个性、形成特色,除学校历史、标识外,学校章程也试图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社会服务方式等方面彰显学校文化传统及教师教育和农业科技的办学特色。如将“顶岗支教支农”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式予以明确。

5.相对封闭与适度开放相结合

大学章程是大学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下位法”。因此,在章程制定中我们既注重处理好章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注重章程与“上位法”的有机衔接,实现整体最优。同时,在具体写作中也强调适度开放,如《办法》第七条

(六)要求载明“内设机构的组成、职责、管理体制”,但由于学校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一些内容在学校今后的改革中有可能进行较大调整,不宜也难以做到明确化,因此我们对组织机构仅作了“党政机构、直(附)属单位、学院(部)、科研机构根据学校授权履行相应职能”的原则性规定,旨在为学校未来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预留空间。

6.理想构架与客观现实相结合

加强大学章程建设,目的是要形成更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此它首先需要“仰望星空”,在科学性上下功夫,从教育规律、管理原则等出发,搭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构架。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在操作性上作考虑,正视现实情况中的困惑和难题。如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我们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行、国际通行的“第三方专业评价”这一做法写入章程,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接受社会监督和专业评价”,如此,既能延续接受教育部的评估,也为开放评价提供可能。

三、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践

学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统领,逐步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章程及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推动章程引领的制度体系建设

章程规定学校管理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框架。在章程核准通过后,学校将出台《西南大学章程实施意见》,对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清除影响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体制机制障碍,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程序与机制,对章程中的原则性规定通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办法予以细化。以“管办清晰、权责明确、崇尚学术、管理科学”为制度建设目标,逐步构建起根本制度稳定、基本制度完备、具体制度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

2.建立指向善治的科学决策机制

学校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制定实施了《党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党委工作规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党委在把握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制定实施了《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实行校长统一领导、副校长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有效实施。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院(部)二级管理和大部制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给予学院(部)更大的自主权。

3.健全回归本位的学术管理体系

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健全回归本位的学术管理体系,对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意义重大。为此,学校较早启动了《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学校教代会于今年3月15日讨论通过了《学术委员

会章程(修订稿)》,确立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对其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四种权限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保障其对学校学术事务的统筹权,力求构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为发扬学术民主,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全校教授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目前学校正在重构校院(部)两级学术管理体系,为推进教授治学、强化学术权力提供更加有效的组织保障。

4.完善基于章程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不断完善民主管理、监督体系,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修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和《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都要提交教代会审议。制定《学生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评优评奖、奖助学金评审、改善学习生活条件等方面充分征求学生代表的意见,学校今年召开了第三次学生代表代会。学校也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5.构建推动发展的外部关系

章程明确学校将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与合作。学校依托西南大学校友会和重庆西南大学基金会,为校友、社会与学校搭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汇聚智慧力量,全面支持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将理事会写入章程,理事会是为学校提供咨询建议,筹措学校教育发展资金的机构,目前正在积极

筹建。

5.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五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摘要

Java语言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诸多优秀的的特性使其成为被业界广泛认可和采用的工具。本设计可以帮助同学掌握和应运所学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编程内容,培养同学们建立对象模型,处理对象和对象集关系和对图形用回界面设计编程以及文件和流的编程问题的能力,训练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创建较完整的简单面向对象和管理系统编程应运程序的独立编程能力.本设计是一个常见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应运程序.系统实现的功能: 界面操作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功能,在文本文件中的的信息的动态处理。

关键词: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文件和流;java

I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目 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

1.目的..........................................................1 2.意义..........................................................1

二、需求分析..........................................................................................................................1

1.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界面模块................................1 2.录入学生基本信息模块......................................1 3.修改学生基本信息模板......................................1 3.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模板......................................1 4.删除学生基本信息模板......................................1

三、分案设计..........................................................................................................................3

1.定义四个Panel面板......................................3

四、方案的实施......................................................................................................3

五、心得体会.........................................................................................................15

六、参考文献.........................................................................................................16

II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深入理解java语言的语法规则及其优势,掌握类与方法的构造方法,掌 握基于java的各种操作的实现方法,训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对算法的理解能力,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作风和能力。

意义:熟练运用java语言、基本构造方法和算法的基础知识,独立编制一个具有中等难度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应用程序。通过题意分析、选择类结构、算法设计、编制程序、调试程序、软件测试、结果分析、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等环节完成软件设计的全过程,不断地完善程序以提高程序的性能。

二、需求分析

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均在一个Frame窗体中实现。1.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界面模块:

采用Frame窗体来设置欢迎界面包括背景图片及字幕(可以设计成滚动字幕效果),左上方的菜单条设计成下拉式。包括“录入学生基本信息”、“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删除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和“退出系统”五项菜单项。2.录入学生基本信息模块:

采用Panel面板来设置该部分内容信息并采用方位布局(边缘布局)和Box轻量级组件来设置“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年级”、“出生”,并在该面板中添加了“录入”和“重置”两个按钮进行监听,最后将该面板加入到Frame窗体中去。3.修改学生基本信息模板:

采用Panel面板来设置该部分内容信息,同样是采用方位布局及Box组件来设置相关信息,并在学号旁设置了“开始修改”按钮。在面板南部方位添加了“确定修改”和“重置”两按钮进行监听。4.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模板:

采用Panel面板来设置该部分内容信息,并将该面板加入到主窗体中去,采用边缘布局进行方位设置,在上方加入“查询”按钮进行监听。

5.删除学生基本信息模板:

也是采用Panel面板进行设置相关内容,并用边缘布局进行布局,并在上方添加“确定”按钮,在下方添加“确定删除”按钮实现监听。

三、模块设计

定义四个Panel面板

1.定义Reg(录入学生基本信息)面板

采用BorderLayout(构造一个组件之间没有间距的新边界布)和Box轻量级组件进行布局,在面板的Nother方位添加一个“录入学生基本信息”的标签,并更改字体,颜色等。接着用JTextField轻量级组件来设置单行文本编辑,并将其加入到用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createHorizontalBox()方法创建具有一个从左到右显示其组件的Box和用createHorizontalStrut()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宽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横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然后Box与Box之间用createVerticalBox()创建一个从上到下显示其组件的 Box,并用createVerticalStrut()方法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高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纵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然后在面板的South方位设置“录入”与“重置”两按钮。最后实现与数据库的桥接,能够将从文本框获得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去。

2.定义Search(查询学生基本信息)面板

该部分同样采用BorderLayout(构造一个组件之间没有间距的新边界布)和Box轻量级组件进行布局,在面板的Nother方位添加一个“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的标签,并更改字体,颜色等。接着用JTextField轻量级组件来设置单行文本编辑,在学号这一文本框后再添加一个“查询”按钮。并将其加入到用createHorizontalBox()方法创建具有一个从左到右显示其组件的Box和用createHorizontalStrut()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宽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横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然后Box与Box之间用createVerticalBox()创建一个从上到下显示其组件的 Box,并用createVerticalStrut()方法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高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纵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最后实现与数据库的桥接,能够将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并显示到文本框中去。

3.定义Modify(修改学生基本信息)面板

该部分同样也是采用BorderLayout(构造一个组件之间没有间距的新边界布)和Box轻量级组件进行布局,在面板的Nother方位添加一个“修改学生基本信息”的标签,并更改字体,颜色等。接着用JTextField轻量级组件来设置单行文本编辑,并将其加入到用createHorizontalBox()方法创建具有一个从左到右显示其组件的Box和用createHorizontalStrut()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宽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横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并在 “学号”该文本框后添加一个“开始修改”按钮用来监听。然后Box与Box之间用createVerticalBox()创建一个从上到下显示其组件的 Box,并用createVerticalStrut()方法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高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纵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最后实现与数据库的桥接,能够将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并显示到文本框中去,并将修改后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去。

4.定义Delete(删除学生基本信息)面板

该部分还是采用BorderLayout(构造一个组件之间没有间距的新边界布)和Box轻量级组件进行布局,在面板的Nother方位添加一个“修改学生基本信息”的标签,并更改字体,颜色等。接着用JTextField轻量级组件来设置单行文本编辑,在学号这一文本框后再添加一“确定”按钮实现监听。并将其所有文本框和标签加入到用createHorizontalBox()方法创建具有一个从左到右显示其组件的Box和用createHorizontalStrut()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宽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横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具有某一空间量。并在 “学号”该文本框后添加一个“开始修改”按钮用来监听。然后Box与Box之间用createVerticalBox()创建一个从上到下显示其组件的 Box,并用createVerticalStrut()方法创建一个不可见的、固定高度的组件,使其在一个纵向 box 中,通常使用此方法强行使两个组件之间具有某一空间量,还在本面板的South方位添加“确定删除”按钮。最后实现与数据库的桥接,能够将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并显示到文本框中去,删除后同时在数据库中也删除该信息并保存该操作。

四、方案的实施

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登录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由管理员和学生两种身份的人使用。管理员和学生身份登录所能操作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系统初始化一个系统管理员,登录名:admin 密码:admin 学生登录系统的登录名为学号,密码也为学号(如:10001),登录后可以修改密码。

登录界面

登录系统后的界面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注册学生信息界面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修改学生信息界面

查询学生信息界面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删除学生信息界面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程序类的设计

DeleteListener.java:删除监听 JTMouseListener.java:树状视图 LoginListener.java:登陆监听 ResetListener.java:重置监听 SaveListener.java:保存监听

SearchAllListener.java:搜索所有学生信息 SearchD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Search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SearchR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SubmitListener.java:提交信息监听 系统的使用说明及环境配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管理员和学生这两个角色登录系统,管理员通过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学生通过以自己的学号(如10001)作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进行相应的学生权限范围内的操作。数据库:Mysql 连接数据库的登录名:root 密码:zfz 代码:

DeleteListener.java:删除监听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DeletePanel;

public class Delete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

DeletePanel dp=(DeletePanel)jb.getParent();

String xuehao=dp.xuehaoFd.getText();

String msg= “你确定要删除学号为”+xuehao+“的学生信息么?”;

int i=JOptionPane.showConfirmDialog(dp,msg,“提”,JOptionPane.YES_NO_OPTION,JOptionPane.WARNING_MESSAGE);

if(i==0){

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

boolean b=curd.deleteByXuehao(Integer.parseInt(xuehao));

if(b){

dp.errorLb.setText(“删除成功”);

}

else{

dp.errorLb.setText(“删除失败”);

}

}

return;}

示信息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JTMouseListener.java:树状视图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CardLayout;import java.awt.Component;import java.awt.event.MouseEvent;import java.awt.event.Mouse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Tree;import javax.swing.tree.DefaultMutableTreeNode;import javax.swing.tree.TreeNode;import javax.swing.tree.TreePath;

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ainFrame;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PLeft;

public class JTMouseListener implements Mous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Clicked(MouseEvent e){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JTree jt=(JTree)e.getSource();PLeft p=(PLeft)jt.getParent();MainFrame f=(MainFrame)p.getParent().getParent().getParent().getParent();TreePath path = jt.getPathForLocation(e.getX(), e.getY());if(path==null){ return;} DefaultMutableTreeNode node =(DefaultMutableTreeNode)path.getLastPathComponent();String s=node.toString();CardLayout cl=f.getPright().getLayout();if(s.equals(“注册学生”)){ cl.show(f.getPright(), “register”);} if(s.equals(“修改学生信息”)){ cl.show(f.getPright(), “modify”);} if(s.equals(“查询学生信息”)){ cl.show(f.getPright(), “search”);} if(s.equals(“删除学生信息”)){ cl.show(f.getPright(), “delete”);} if(s.equals(“学生信息管理”)){ cl.show(f.getPright(), “welcom”);}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Entered(MouseEvent e){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Exited(MouseEvent e){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Pressed(MouseEvent e){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Released(MouseEvent e){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LoginListener.java:登陆监听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Login;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ainFrame;

public class Login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bt=(JButton)e.getSource();

Login frame=(Login)bt.getParent().getParent().getParent().getParent();

String username=frame.usernameTa.getText().trim();

String password=frame.passwordTa.getText().trim();

if(username!=null||password!=null){

if(“admin”.equals(username)&&“123”.equals(password)){

new MainFrame().setVisible(true);

frame.dispose();

}

else{

frame.messageLb.setText(“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else{

frame.messageLb.setText(“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 } ResetListener.java:重置监听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RegPanel;

public class Reset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RegPanel jp=(RegPanel)jb.getParent();jp.xuehaoFd.setText(“");jp.nameFd.setText(”“);jp.addressFd.setText(”“);} } SaveListener.java:保存监听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odifyPanel;

public class Save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

ModifyPanel mp=(ModifyPanel)jb.getParent();

String xuehao=mp.xuehaoTf.getText().trim();

String name=mp.nameTf.getText().trim();

String gender=mp.genderTf.getText().trim();

String address=mp.addressTf.getText().trim();

String oldXuehao=mp.xuehaoFd.getText().trim();

if(oldXuehao==null||xuehao.equals(”“)){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 oldXuehao=xuehao;} if(xuehao==null||xuehao.equals(”“)){ mp.errorLb.setText(”请输入修改后的学号...“);return;} if(name==null||name.equals(”“)){ mp.errorLb.setText(”请输入修改后的姓名...“);return;} if(gender==null||gender.equals(”“)){ mp.errorLb.setText(”请输入修改后的性别...“);return;} if(address==null||address.equals(”“)){ mp.errorLb.setText(”请输入修改后的地址...“);return;} Student stu=new Student();stu.setXuehao(Integer.parseInt(xuehao));stu.setName(name);stu.setGender(gender);stu.setAddress(address);int old=Integer.parseInt(oldXuehao);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if(curd.modify(stu, old)){ mp.errorLb.setText(”修改成功...“);}

SearchAllListener.java:搜索所有学生信息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import java.util.Vecto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SearchPanel;

public class SearchAll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

SearchPanel sp=(SearchPanel)jb.getParent();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 JTextArea jt=sp.resultTa;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Vector students=curd.getAllStudent();StringBuilder sb=new StringBuilder();for(Student s:students){ sb.append(” “);sb.append(s.getXuehao());sb.append(”t“);sb.append(s.getName());sb.append(”t“);sb.append(s.getGender());sb.append(”t“);sb.append(s.getAddress());sb.append(”t“);sb.append(s.getRegTime().toString());sb.append(”n“);} jt.setText(sb.toString());SearchD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DeletePanel;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odifyPanel;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SearchPanel;

public class SearchD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

DeletePanel dp=(DeletePanel)jb.getParent();

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

String s=dp.xuehaoFd.getText().trim();

Student stu=curd.searchByXuehao(Integer.parseInt(s));

if(stu==null){

dp.errorLb.setText(”没有查询到此学生“);

return;

}

dp.xuehaoTf.setText(new Integer(stu.getXuehao()).toString());

dp.nameTf.setText(stu.getName());

dp.genderTf.setText(stu.getGender());

dp.addressTf.setText(stu.getAddress());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 Search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odifyPanel;

public class Search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

ModifyPanel mp=(ModifyPanel)jb.getParent();

String s=mp.xuehaoFd.getText().trim();

if(s==null||s.equals(”“)){

mp.errorLb.setText(”请输入学号..“);

return;

}

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

Student stu=curd.searchByXuehao(Integer.parseInt(s));

mp.xuehaoTf.setText(new Integer(stu.getXuehao()).toString());

mp.nameTf.setText(stu.getName());

mp.genderTf.setText(stu.getGender());

mp.addressTf.setText(stu.getAddress());} } SearchRListener.java:搜索一个学生信息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ModifyPanel;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SearchPanel;

public class SearchR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

}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SearchPanel sp=(SearchPanel)jb.getParent();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String s=sp.xuehaoTf.getText().trim();Student stu=curd.searchByXuehao(Integer.parseInt(s));if(stu==null){ return;} StringBuilder sb=new StringBuilder();sb.append(” “);sb.append(stu.getXuehao());sb.append(”t“);sb.append(stu.getName());sb.append(”t“);sb.append(stu.getGender());sb.append(”t“);sb.append(stu.getAddress());sb.append(”t“);sb.append(stu.getRegTime().toString());sb.append(”n“);sp.resultTa.setText(sb.toString());

SubmitListener.java:提交信息监听 package manager.ui.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import javax.swing.JLabel;

import manager.dao.JdbcIcpCURD;import manager.domain.Student;import manager.ui.conponent.RegPanel;

public class Submit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Button jb=(JButton)e.getSource();RegPanel jp=(RegPanel)jb.getParent();String xuehao=jp.xuehaoFd.getText();String name=jp.nameFd.getText();String address=jp.addressFd.getText();String gender=”“;boolean b1=jp.maleRB.isSelected();boolean b2=jp.femaleRB.isSelected();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if(b1){ } JLabel errorLabel=jp.errorLabel;if(xuehao==null||xuehao.trim().equals(”“)){ errorLabel.setText(”没有填写学号..“);return;} if(name==null||name.trim().equals(”“)){ errorLabel.setText(”没有填写姓名..“);return;} if(address==null|address.trim().equals(”“)){ errorLabel.setText(”没有填写地址..“);return;} if(!(b1||b2)){ errorLabel.setText(”请选择性别...“);return;} if(b1){ gender=”男“;} if(b2){ gender=”女“;} Student stu=new Student(Integer.parseInt(xuehao),name,gender,new Date(System.currentTimeMillis()),address);JdbcIcpCURD curd=new JdbcIcpCURD();boolean b=curd.insert(stu);if(b){ errorLabel.setText(”注册成功!“);jp.xuehaoFd.setText(”“);jp.nameFd.setText(”“);jp.addressFd.setText(”");} } }

五、心得体会

我们刚学习java这门课程,对专业的java编程知识并未有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但是当我们查找过一些书籍资料后,在不断努力下我们还是把课程设计题目顺利的完成了。通过此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使我们对java编程语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过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选择适宜的方法实现修改和删除功能的时候,由于对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数组的理解还不能满足当前的编程需要,并未选择更加简单的数组来处理数据,以至于当删除指定内容后在文本文件中留有空行,从而导致了在接下来的查询异常和再次修改和删除功能无法正常实现,还需人工删除掉文本文件中的空行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我们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更加方便的处理方法使得程序更加优化和简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现今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java的更多的知识,此次课程设计不仅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我们动手的能力,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此课程的。

6.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六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及个性化开创性人才为主要途径的人才教育模式,该模式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及??践性。本文分别对国外、国内、区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现状作了分析,以期通过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为辅助,以塑造学生全面素质为要点,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五平台,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 西藏高校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一、国外、国内、区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及个性化开创性人才为主要途径的人才教育模式,该模式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及实践性。

国外高校中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其中,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哈佛大学注重经验教育。美国创业体系分为两种模式:聚焦模式,该模式是指学生经过严格筛选,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高度系统化及专业化的特征;全校性的创业教育,该模式指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及创业课程,以不同知识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模式有:以商学院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国内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清华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在20世纪90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改革。为了推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了创业教育的试点,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通过开设相应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科技产业园,提供创业基金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而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相继采用了创新学分的形式,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在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模式主要有:(1)提倡“双课堂”相结合。双课堂是指将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开展创业教育,该模式更加注重对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模式。该模式将创业视为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及个人能力的良好途径。

西藏区内大致如下:(1)从知网上搜索获知,关于信息化背景下培养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的文章很少,相关文章仅有2篇;(2)西藏区内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非常重视,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先后入选“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对推动我区信息化背景下培养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是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策

1.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和兴趣,优化课程体系,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营造宽松环境,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创业教育网站、QQ群、APP等新媒体手段做好宣传引导,隔年举办“放飞梦想,创响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促进创业成果、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加快技术企业的孵化与培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创新创业建设成果,介绍创业成功团队事迹和经验;定期开展创业之星评选,积极宣传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应该是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方法等必须通过特定课程的学习而获得。

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引进网络课程资源。将翻转课题、问题导向、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群创新教学中,探索基于微课的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2.建立创新创业五轮驱动平台

五轮驱动是指开放实验室、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组建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搭建藏大微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通过五轮驱动,处处创新。学校制订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大部分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在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创意活动。

3.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高校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往往具有很好的创意,但在具体创意的打磨、具体化、与现实接轨等环节不能很好的衔接,而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组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以高校实战实训能力提升项目为契机,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还可以派遣一些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或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一线。

4.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通过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工程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成立各种创新创业性质的社团,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思路,知道创业的基本过程。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现、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7.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七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现状分析

1. 主要建立方式。

很多高校都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通过各种形式紧抓大学生诚信建设, 一新兴事物———大学生诚信档案平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搜集资料发现, 广东省率先垂范, 在2002年初就开展了大学生信用试点建设工作, 携手中国人才信用网, 着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据了解, 截至2011年,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已经覆盖全省高校。与此同时, 上海部分高校、重庆工商大学也陆续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试点工作。由此可见, 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基本主要有两种方式:高校自主建立和依靠第三方资信机构联合共建。高校自主建立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高校充当主体, 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下发档案的管理细则和办法, 收集、整理、录入等都由学校自主完成。这里的学生诚信档案, 包括了高校大学生生活中各个不同的方面。学校各院系和有关部门、国家助学贷款经办等都会根据这些档案来考察学生的诚信守法状况和道德品质, 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另外, 学校的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申请、评优、评先、各级各类奖学金的申请和免试推荐研究生也都会参考学生的诚信档案。学生们最关心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跟学生诚信档案也息息相关。另外, 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将其作为向经办银行提供的必要材料。相比于第一种方式, 依靠第三方资信机构建立的诚信档案更具权威性和广泛性。一般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采集学生个人信息, 保证客观、真实。

2. 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其一, 缺乏社会信用体系的大环境。时至今日, 关于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监督和公开, 我国没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界定和保护。目前全国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只是教育机构在督促诚信建设方面的一个探讨措施而已。另外, 涉及一些大学生个人隐私的界定和使用问题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只规定了未经权利人许可而公布、披露他人隐私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但是对什么是个人隐私, 又如何保护和披露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其二, 高校对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投入较少, 物质基础薄弱。毫无疑问,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要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做支撑。从信息采集到归纳整理, 到最终形成评估报告的整个过程, 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成本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都要转嫁到学生身上, 这无疑给学生增大了经济上的压力。

其三,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网络平台搭建不够完善。在软件设施上,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管理软件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大量庞大的数据库, 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实现平台创新。人们不能从网上方便快捷地检索相关信息。各级管理领导者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认识还处在游离阶段, 没有平台建设, 更没有制度保障。因此, 开发一个供高校统一使用并能与社会信用网络连接、互通的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软件, 搭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网络平台, 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平台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模式

1. 电子化。

电子化, 涵盖范围很广, 囊括了整个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过程, 包括从数据的采集, 到归纳整理和分析, 最终形成报告。在现代社会,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各个机关单位都已经逐渐实现办公自动化, 这样的技术变革体现在档案工作中就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 处于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过程。电子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 把分散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 实现最大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 标准化。

这里的标准化涵盖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统一标准和档案的分类、鉴定、评估等一系列操作规程的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需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规章制度, 特别是要把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纳入法制化体系。这是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因为档案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隐私权、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 都受到法律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关于大学生信用评估的等级制度。大学生诚信档案实行信用评估机制, 会提供标准化的评估报告, 这就涉及一套完善的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规定诚信评定等级, 从而可以减少诚信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和诚信评价失误。

3. 专门化。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一方面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 另一方面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实现专门化的作业。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包括基层专门学生档案工作管理人员, 还包括档案馆专门诚信档案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管理部门的专门档案管理人员。

三、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平台创新

1. 大学生诚信档案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加快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信息化脚步, 不仅仅是顺应高科技时代的潮流, 还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自身内在需求。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含众多的内容, 要提高其利用率, 最大化满足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依靠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化地运用大学生诚信档案, 需要具备前瞻意识, 也就是说, 在建设最初就应该把整个系统现代化、网络化, 实施计算机的系统管理,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这个网络平台连接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各个形成部门, 包括高校教务处、财务处、档案馆等, 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信息收集, 而后充分利用网络, 将材料和信息上传到平台上面。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 可谓方便快捷, 信息化管理, 不仅可以全面动态地收集学生的各项情况, 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跟踪查询和数据维护, 实现信息的永续利用, 保证大学生诚信档案资源的完整, 为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提供支撑。

2. 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就必须建立起全国共享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 从而进行联机检索和随时随地网上查询。这样一个数据库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 同时高校档案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试点推行, 全面开花, 高校统一, 最后实现全国大学生诚信档案一盘棋局面。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诚信档案的利用效率,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这一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银行征信系统就对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典型的借鉴意义。这是在国务院领导下, 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 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3. 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建设。

我国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由传统的控制性、分散的管理向服务型、集中的管理转变, 而网络技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社会能够简单快捷地了解一个人的过去, 尤其是诚信记录情况, 建立全国联网的诚信档案系统, 提供信息检索和查询服务, 非常重要。权限设置, 现代信息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系统中也同样适用。设置查询权限, 制定查询登记制度, 学生个人可以凭借相应的学号或者身份证号进行登录查询了解, 但是没有权限修改个人相关信用信息。高校等相关信用评级机构经过授权后可以登录, 负责查询和维护学生的相关信用信息。此外, 银行及用人单位等第三方机构也必须经过允许并得到教育部门的授权后方可进行查询。值得一提的是, 还要对其中的保密内容设置访问权限, 或分级设置访问权限。

4. 大学生诚信档案提供者素质培养建设。

笔者认为,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是一项长远工程, 任重而道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基本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 尤其是保密意识。作为诚信档案系统的管理人员,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必备技能之一, 与此同时, 还要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业务, 能够加以运用, 工作经验也尤为重要。主动服务的意识日益受人关注, 作为一个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工作人员, 应该竭尽所能, 主动提供信用档案的产品, 比如个人诚信报告和学生个人诚信等级报告, 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发便捷的信用档案检索系统。

为了更加高效地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与实施举足轻重。这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也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档案建设已经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潮流和趋势。这样一种诚信档案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督促大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 更可以为整个社会的征信系统提供有力依据。

摘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随之而来的是诚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本文将从介绍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开始, 分析现状, 强调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平台创新的必然性和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诚信档案,网络平台,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怡.美国信用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 2004 (3) .

[2]邓绍兴.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8.

[3]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EB/OL].

8.大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篇八

从宏观角度讲,信息化与全球化进程相互交织,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等全方位的变革。每个国家都有明确的地理疆界,包括陆地、海洋、天空。但是在网络空间,即所谓Cyberspace,要划分类似的边界就非常困难。从个人角度看,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如手持、移动设备,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意义上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学校自然也会发生根本变化,改变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如慕课。总之,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大学必须应对的挑战,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创造空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不单纯是促进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与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相伴的,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同志亲自任小组长。会议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须统一谋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

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2015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2012年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分析判断北京大学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国际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北京大学的发展正处在第一步,即在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前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实现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信息化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证。现在学校师生员工,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的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各类信息系统,大数据为学校的决策过程提供重要的支撑。信息化支持、服务和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是反映学校整体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北京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实践

北京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

1.当前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路

(1)目标: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有效支撑教学、科研、大学治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在信息技术领域实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赶超世界一流大学。

(2)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3)路径:以需求驱动带动信息化建设;以IT治理谋划信息化机制体制建设。

2.北京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电子校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教学信息化、电子文献资源、高性能计算和信息化标准体系等7个部分。

(1)校园网建设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建设校园网的高校之一。校园网始建于“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自1989年开始建设,至今已27个年头。当前校园网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用户活跃、使用率高。校园网基本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电子校务

北京大学自1992年开始建设国内最早的校园网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今以学生、人事、财务、资产、办公、科研管理为核心的电子校务平台已形成规模,建成了覆盖管理部门主要业务范畴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同时实施电子校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统一的、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面向全校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保障电子校务平台的可靠运行,构建了一个数据安全保障及服务体系。电子校务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北京大学电子校务平台包含26个业务系统,全面支持协同办公和信息服务。平台服务涉及22个职能管理单位、41个教学院系,用户6.8万人(含医学部),每日登录/操作用户数1.08万人次。电子校务平台服务器84台,7×24小时运行,全面保障各系统稳定运行。表2所示为各业务系统及其应用范围。

(3)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北京大学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实现了归口管理与统一指挥,并从安全防护、安全运维和安全服务这三个层面构建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如图2所示。

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随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推进,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漏洞都会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北京大学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包括:1)进一步健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体系;2)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3)逐步取消二级出口,将互联网出口汇集在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一安全策略和管控;4)逐步取消二级域名,实现统一安全监测管控;5)全方位、周期性实施全校性安全监测,不断缩短周期提高精度;6)购置专业安全服务,对重点网站、信息系统定期进行专业性主动渗透测试。此外,还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责任意识。

(4)教学信息化

北京大学的教学信息化工作指:1)教学环境信息化,涉及多媒体教室、教学网(Blackboard learn 9.1)、慕课;2)教学资源信息化,包括课程信息化、讲座网;3)教学支持信息化,主要指教师培训、技术咨询等。

在教学环境信息化方面。北京大学建有多媒体公共教室278间,教室总计304间,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92%。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装备有中控、电脑、投影、扩音等设备,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包括3间录播教室、1间音乐欣赏教室、1间互动反馈教室和2间远程交互授课教室。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课程总数为15,274门,注册用户4.9万人,其中活跃课程数1,890门,活跃用户1.3万人,平均每日6000用户登录访问,每月浏览页面30万次。北京大学的慕课建设自2013年3月启动,同年9月在edX慕课平台开课4门、在Coursera慕课平台开课3门。2014年3月基于Coursera技术,搭建了北京大学专有慕课平台“北大课程在线(MOOCS&SPOCS)”。同年5月,北京大学获阿里巴巴公司支持,共同开发了“华文慕课”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正月初一同时开放32门北大课程。当前北京大学共开设慕课课程91门,开课门次超过170次,已注册的学习者超过150万,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课人数超过1万人。当前,北京大学慕课建设的目标是在五年内推出100门课程。

在教学资源信息化方面,北京大学制作了名师课、精品课、通选课及普通课等课件共计3500小时,制作了248门优质课程,覆盖108个专业。北京大学讲座网累计发布讲座信息8642条,可点播的讲座视频达2719个,日平均点击率达3000次,最高日访问量达22,899次。

(5)电子文献资源

北京大学在国内高校中不仅以馆藏丰富著称,还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享誉海内外。北京大学数字资源学科门类齐全,引进的国内外数据库515个,电子期刊52,450份,电子报纸1,145份,各类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等280万册,多媒体实体资源超过53,000件。北京大学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每年电子资源检索频次超过1亿1千9百万次,电子资源全文下载超过1,900万篇/年,多媒体资源在线检索与点播频次超过190万次/年。

北京大学数字扫描加工的古文献、民国图书、学位论文、教学参考书和民国旧报刊等资源超过2TB,拥有近15个TB本地数字资源,每年以7~8TB速度增长。“未名学术搜索”实现了基于海量元数据仓储的新一代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检索,可轻松搜索图书馆所有学术资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及其全国文理文献信息中心和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性情报机构都设在北京大学。

(6)高性能计算

北京大学一直高度重视科学计算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工程技术创新中的革命性作用。1963年当北京大学拥有第一台计算机——103机时,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计算中心,隶属于数学力学系,组建了专门技术团队服务全校师生。1973年8月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50机。1984年北京大学购置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分时多用户DPS8/52计算机,共运行7年,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底IBM公司赠送北京大学一台S/390主机。其后,在2001年、2005年北京大学先后购置了两台计算能力分别为960亿次和1.638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全校教学科研,取得了良好效益,累计为二十多个院系三十多个科研项目提供了1120万CPU小时以上的并行计算服务。近期,从提高北京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北京大学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的竞争能力的需求出发,计划购置300TFlops计算能力高性能集群一台,规划5年建设3个主计算平台,并滚动发展,总计算能力达到1000TFlops。

(7)信息化标准体系

标准化体系为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北京大学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原则:

1)遵循性原则:遵循已有的国家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的数据规范严格执行;

2)继承性原则:对已发布的部颁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修订和拓展;

3)实用性原则:国家与部颁标准之外的基础性数据,按制定适合学校各系统的数据标准,以支撑学校内部各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目前,北京大学已制定了电子校务开发过程中的软件编码标准、数据库命名与编码规范、统一用户服务集成规范。全校的单位编码和人员编码也于2010年1月进行了全面升级,有力地支撑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程和数据的交换共享。

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必须统筹规划、明确责任、理顺机制、有序推进、狠抓落实。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努力推进三个转变:第一,建设目标:从实现业务系统电子化,提高效率为目标,逐步转为支撑部门履行职责,提高效能;第二,建设思路: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为跨部门协同互动,资源共享;第三,建设模式:从分散式、粗放型转为集约化、整体化、可持续发展。

三、美国高等教育界关于IT治理的思考

IT治理是为鼓励IT应用的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IT治理要明确由谁通过何种途径决定做什么,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配置。作为高校的CIO,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效融合,包括:以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相应IT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这就是通过信息化来推动管理改革。

作为网络与信息技术发源地的美国,其大学早已推行IT治理理念。美国大学做得比我们早,考虑和遇到的问题比我们早,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大概十年、二十年前美国就在讨论,做了一些思考。美国大学重视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这包括:大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前瞻性政策和战略研究对大学信息化发展尤为重要;以教学、科研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为核心,指导学校管理架构改革方向;大学的IT治理涉及学校方方面面,教师、学生的诉求和代表需在IT治理体系中得到体现。美国大学中IT治理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是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IO),IT治理从制度层面赋予CIO参与IT决策的权力,明确了CIO权力和职责。CIO的身份通常是副校长或校长助理,直接进入大学的管理和决策层。当前美国大学存在两者CIO管理结构:一种是中心辐射结构,典型代表是UC Berkeley;另一种是并行结构,典型代表是UCLA。

UC Berkeley的CIO管理体系仍采用美国大学常规的管理模式,CIO由副校长助理担任,其直接管理的团队包括CIO办公室主任、信息服务与技术部门(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echnology,IST)主管、CIO办公室负责科研信息技术的主管以及首席信息安全官,此外还有服务医学的IT主管、校园共享服务部门IT主管、教育技术服务部门主管和作为副CIO的一名学生代表,管理团队中的后4位除了要向CIO汇报工作外,还有各自的上级主管领导。UC Berkeley的CIO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

UCLA的CIO 职责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职责是负责信息技术的业务服务和基础设施;另一部分则定义为学术和管理。具体来讲,就是由信息技术服务部门(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ITS)的主管、同时也是副校长助理,来承担CIO的业务服务和基础设施职责,利用校园网、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等传统而通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大学用户提供校园网中的各类应用系统服务。而CIO的学术和管理职责由负责信息技术的副教务长、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OIT)主管来承担。学术服务的核心任务是高性能计算相关的计算服务,由一支15人的技术团队负责。CIO的角色分配给不同职责的两个人,两人又有不同的上级管理者,如ITS主管的上级领导是UCLA分管行政的副校长,OIT主管则需向教务长进行汇报。这两部分IT职责如何进行协作统一以完成学校的信息技术战略,则由相关的信息技术委员会决定。在UCLA,3个信息技术委员会分别承担学校信息技术项目和计划的决策、优先级、资助和实施工作,OIT是这3个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和管理单位,OIT主管行使CIO的一般管理职责。这些单位构成了UCLA IT治理的主要框架,如图4所示。

UCLA CIO管理体系中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定义如下:

(1)信息技术规划委员会(ITPB):主要职责是定义UCLA信息技术的远景目标、战略规划和政策走向。该委员会是学术评议会(Academic Senate)与学校管理团队的联合体,主席由教授担任,成员包括学术评议会成员和学校行政管理主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也派代表参与其中。委员会成员由常务副校长和学术评议会主席联合确定。委员会约2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相关决定和报告提交给常务副校长和学术评议会主席。目前委员会成员为22人。

(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委员会(CITI):主要职责是确立新建IT计划的优先顺序,审核、协调与推进IT计划。该委员会主席由主管财务、预算和资金计划的副校长担任,副主席从学术团体中选择一位资深教授担任,后者任期2年。委员会成员组成为高级学术管理者和学校行政管理者。委员会约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目前委员会成员为23人。

(3)通用系统委员会(CSG):主要职责是为IT治理过程提供技术和操作上的专家意见,并负责统筹集中化与分布式的IT项目行为。该委员会是UCLA行政管理的缩影,常务副校长、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或其他部门主管都指定本部门一位代表参与到该委员会中,该代表通常是所在部门的IT主管。委员会成员选举出主席和当选主席,主席和当选主席均可代表CSG参加ITPB和CITI会议并行使表决权,主席仅在职一年,一年后由当选主席继任,并产生新的当选主席。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目前成员为41人。

这3个委员会的职责情况、人员组成、近10年的会议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议记录和决定都在其委员会网站上予以公开,从这些文档资料中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UCLA信息技术领域近10年来的规划、发展和建设情况。

四、IT治理的探索和思考

北京大学一直重视并不断推进信息化工作,信息化也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2005年以来,学校适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机构设置、制度保障、机制优化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工作。2005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2006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2007年10月,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更名为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2016年4月,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更名为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此外,制定了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开展了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健全了全校范围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搭建了完整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促进并保障了信息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北京大学IT治理的组织架构包括决策、管理和技术支撑三层结构。决策部门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统筹协调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制度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审议、论证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安排项目建设经费。管理部门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其职责是在学校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负责规划编制、建章立制、经费管理、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统筹协调。技术支撑部门包括:计算中心、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其职责是校园网、电子校务、信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教学信息化、电子文献资源、高性能计算等建设工作。

北京大学IT治理的思路是依据“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管办分离”原则,完善机制、规范制度,统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校内信息化资源整合,不断改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优化各类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工作时常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IT治理和管理层面来寻找方法和路径,以下几点是我们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1.加强统筹与整合

现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大多不是发生在技术层面上,而是管理方面、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大多都与思想观念有关。大家都感到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但真要拿出本部门的资源与别人共享,把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其他系统连起来,工作难度可能就很大。因此下一步必须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学校层面理顺关系,加强顶层设计,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在这个问题上正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我们做这方面工作的老师,特别是各部门、各系统的领导也要转变观念。都想拿别人的数据,获得其他部门系统的使用权限,却不愿意开放自己的,事情就永远干不成。反之,贡献自己的一份,换取共享十份,这是不是可以算作合作共赢的帕累托改进呢?

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在这里明确提出: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也是加强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的要求。2013年中纪委、监察部,北京市就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发布了若干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北大党委也制定下发了《北京大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所谓“三个体系”:一是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二是权利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第三个就是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借助学校信息化平台,推进涉权事项的网上办理,约束岗位权力行使,控制权力运行流程,防止跨越环节办理,增强办理流程前后环节的制约,设置办理条件的核对程序,发现并记录违规操作,实现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痕迹管理。

2.提升信息化对决策的辅助支撑作用

大数据时代必须努力提升信息化对决策的辅助支撑作用。信息化服务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事实。但信息化在科学决策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科学决策的前提是“心中有数”,而这样的“数”并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大数据。信息化社会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数据。但数据还不是信息,只是未经加工的原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就要加强对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为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这些海量数据是学校师生员工方方面面活动最原始、最鲜活的记录,是北京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必须做好标准化工作,做好保存保护工作。

3.处理好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这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的概念。或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层面的工作,相当于修桥铺路。而广义的信息化是更加重要的一面,主要指应用。路修好了,但没有多少车跑,或者跑的车上都不拉货,修路的本来目的就没有达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在学校层面设有信息办、有计算中心、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等专门的职能部门,有一定的人财物投入。而广义的信息化、特别是应用层面的事情,必须依靠全校上下一起来做,单靠信息办或者计算中心是不可能做的,就像不能指望修路的再来搞物流一样。从更广的意义上讲,既然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那么信息化就融合到了各个部门、各个院系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提高认识,担负起信息化工作的责任。

4.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推进,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漏洞都可以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管的地方只是一个局部,没有安全风险。甚至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在单机时代染上病毒是一台机器的问题,而现在带病登录系统后,就可能把病毒传染到全系统乃至整个网络空间。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首先还是要请大家能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责任意识。

总之,信息化是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的,学校在不断地发展,信息化永远在路上。

上一篇:a1办学方向b1办学思想下一篇:看图作文写作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