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2024-06-17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共6篇)

1.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篇一

《兰亭集序》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风格:

1、生动、准确的词语:

本文中多处词语使用生动、准确,于洗练中见作者功底。

⑴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句中“清”字写出兰亭周围水的质——清澈透明,“激”字写出水的状——激越奔流,两者静动相结合,构成互补。“映带”既写出了远观水的情态,又巧妙地引出与兰亭的关系,为“流觞曲水”创造了条件。

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句中这四个字,写出兰亭集会上的两种主要活动:饮酒和赋诗,文字简洁,情态生动传神,尤其是两个“一”字,巧妙地写出了与会者快乐的神态。

2、工整、华丽的对偶:

文中多处使用对偶句,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两个四字句,前者突出与会者素质高,后者突出与会者来源广,读来朗朗上口。

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前句遥看宇宙,思绪飞扬;后者写回望大地,万物葱茏,心潮澎湃。感情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统一。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以上文字写出尽管人们的生存方式不相同,但思想感情却是相通的:热爱快乐,对流逝的欢乐时光伤感。句子形式灵活,有骈句,如两个“或……”句,节奏明快,有音乐美;其他多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中见精致。

4、同典恰到好处:

文中有两处用典。一是用《庄子·德充符》中的“死生亦大矣”来证明快乐比痛苦好,生比死好的观点,颇有说服力。二是“齐彭殇为妄作”,彭、殇分别代表了长寿和短寿,他们的生命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将这两个极端看作一样,自然是荒谬透顶。这个典故以反面证明了作者的生死观。

本文写作特色:

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自不消说,但也非出奇。出奇的是,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的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叙事分两层:

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入题。

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情致浓。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亭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预示了下文将有所发挥。

第2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上文已见,只是这里用了它们的合义,表示过得很快。这就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静者“晤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作这样的区分,其实只是一种烘托的手段,作者的本意是要说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处。

但“死生亦大矣”毕竟是个哲理命题,为了证明自古如斯,作者又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际,从而加深了他的感慨。再联系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非,也表明他的感慨其来有自。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两句,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束全文——以“斯文”而使“后之览者”有感于“死生之大”,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穷回味的余地。

统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而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所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也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4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略举数例如下:

⑴写景:

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快神怡。

⑵叙事: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⑶抒情:

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应当看到,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篇二

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语言清新雅致

语言的魅力首先来自修辞的艺术功力。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有力、清新雅致。

1. 比喻

比喻修辞的运用主要在于选用贴切新鲜的喻体。本文的喻体新鲜独到, 准确传神。如“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蔚蓝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 这里的“轻纱”“碧玉”“微笑的眼睛”就很形象贴切, 分别写出了羽云的柔美、天空的澄澈、桥的亲切可人等特点, 若把羽云写成像棉花团、天空像湛蓝的海水、桥的两孔像是人的两个鼻孔, 不仅不恰当, 更毫无美感。喻体的美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2. 拟人

作者发挥想象力, 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 使语言情深意浓, 有神魄活力。如作者写春天的生机时, 说“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 昆虫们“正在以人们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写夏天的清晨时, 说“云雀在天空歌唱”, 使我们仿佛听到云雀美妙的歌声, 惬意的凉爽浸透全身;写太阳, 不说“红彤彤的太阳”, 而是说“红光满面的太阳”, 好像太阳是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 可亲又可爱;写秋天的美丽, 尤其有诗的韵味, “翠锦斑斓的黄叶, 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这里的“倦意”一下子把大自然写活了, 写出了大自然的节律变化,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 排比

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 增强了本文语言的繁丰之美与气势雄壮之美。如第四段, 写祖国疆土的辽阔,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 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 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 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整齐的句式, 一气呵成, 把丰富的内容一笔带出, 有大气包举之势。第二十六段, 写扬子江的涛水, “它在成长, 在变幻, 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 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 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 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这里一波三折地写出了扬子江变化多姿的壮美, 仿佛是一首回旋激荡、雄浑博大的交响乐。此外, 本文的第五段、第六段、第十一段、第二十九段等都是整段运用了排比句式, 势若千里, 气贯长虹, 都给人以旋律强劲的美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融入大量色彩描写, 使语言绚丽夺目

现代作家刘白羽说:“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 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 “以画著文”, 使语言有绘画之美。如歌唱祖国大地焕发生机的描写:“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 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 沟壑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 这里用不同程度的绿色绘出了一幅富有鲜明层次感的三明治式的“绿色海洋”图, 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对祖国四季风光的描写:“春天, 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 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 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 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这里运用多种色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祖国四季风光的美丽动人, 词语的色彩感极强。

文中还有“绿色的苍苔”“碧油油的春草”“青青的草色”“银色的小溪”“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碧绿的海水”、“白茫茫的浪花”“蔚蓝的天空”“半透明的碧玉”“悬空的彩练”……这些像一幅幅绚丽夺目的风景画掠过我们的眼帘, 美不胜收, 达到了“文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正如丹纳所说:“文学作品是容不得抽象观念的, 应该所有的思想都是形象, 所有的字儿都能唤起色彩鲜明的形体。”

三、创造性地炼字炼句, 使语言活色生香

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 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本文作者在锤炼字词方面造诣颇深, 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在动词的锤炼上, 更是活色生香。如:“清秋之夜, 天上的羽云……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这个“曳”字就把“羽云”“微风”的质感和动作的柔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了。“暗夜将尽, 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企盼着晨曦”, 这个“踮”字将“每一棵树”动态化、拟人化, 赋予了“每一棵树”人的思想情感,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正翘首以待的热切的神态。“太阳就睡在我们脚下”, 一个“睡”字很传神地展现出画面的安详和环境的静谧。还有, “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 它愉快地拥吻着每一个树梢, 它的笑是金色的”“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 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 消失在黑夜里了”“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 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 这些精炼的词语——“拥吻”“蹒跚”“颓然倒下”“捧出”“掩映”“披覆”——将大自然描绘得活力无限、出神入化、神采飞扬。

文中还用精炼的形容词描摹情景, 将客观情景写得栩栩如生, 形神兼具。如“登上最后的顶峰, 周围是耸峙的峭壁, 突兀的危崖, 嵯峨的怪石, 挺立的苍松……”

大量的叠词, 使语言有旋律之美, 如:“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光秃秃的群山”“青青的草色”“白茫茫的浪花”等都增添了语言的无限活力。

四、活用吸纳诗词意境, 使语言诗情与哲思兼具

作者黄药眠是以创作新诗走入文坛的, 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金顺先生点评他的散文时说:“黄先生以诗人来写散文, 他的散文总是充满了诗意, 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本文有不少地方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1. 有的语言对仗工整, 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 有诗的韵律感

如, “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 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 “大大小小的水珠, 随风飘荡, 上下浮游, 如烟如雾, 如雨如尘, 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 下有深潭不可逼视……”

2. 有的语言富有诗的画境

如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在日光映射下, 像是悬空的彩练……”“彩练”就让人联想到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的美丽画面;“静静的群山, 仍留在原来的地方, 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让我们想到“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隽永意境;“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让我们想到晏殊的“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的浪漫情趣;“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 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不正是化用了李白的“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吗?

3. 有的语言还融合着诗情和哲理

如, “人世有变迁, 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 生生不息。”一语道尽宇宙永恒而人生无常的宇宙观, 和“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霜”“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青青的草色, 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等, 对“草”的意象作了形象而深蕴的哲理性概括。古人认为“芳草”一直长到天的边崖, 挡住春天的归路。辛弃疾就说:“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草”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 或渲染离愁, 或寄托相思, 或感伤时事, 意象之盛, 寓情之丰富, 非其他物类所能及。所以作者说“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

综上所述, 本文的语言既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 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既优美生动, 又清新隽永。

摘要:就黄药眠先生的《祖国山川颂》, 从修辞、色彩描写、炼字炼句、以诗写文等方面, 紧扣文本本身, 进行语言赏析, 探讨其语言特色。

关键词:清新雅致,绚丽夺目,活色生香,诗情与哲思兼具

参考文献

3.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篇三

[关键词]国立编译馆社会史论战《东北史纲》语言风格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创刊于1932年,至1934年停刊,共发行2卷24期。由于国立编译馆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图书评论》在众多方面体现了国民党当局的文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办书评期刊的水平。本文试图对《图书评论》及其刊物特色作一分析,若能抛砖引玉,實乃本文之幸。

国立编译馆是民国时期“掌理教科图书及学术文化书籍之编译”的机关,隶属于当时的教育部。1932年6月,教育部根据相关决议裁撤教育部编审处,设立国立编译馆。成立之初,设编审、总务二处,编审处又分人文、自然两组,各设主任一人。国立编译馆配有专业的编译人员。1933年11月取消编审处,仍设人文、自然两组,总务处改称事务组。时聘童冠贤、陈可忠、刘英士、郑贞文、郑鹤声、周邦道等18人为专任编译,李秀峰、石声汉等24人为编译,如果专任编译有出任其他职务的改为特约编译。国立编译馆的经费来自固定的政府财政拨款。据报道,1932年,根据行政院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国立编译馆的月活动经费原定为17000元,但实际到账为7500元,到12月财政部每月拨款6000元,其每月活动经费达到13500元[1]。国立编译馆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编译,二是审查。根据国立编译馆组织条例规定,其编译图书的种类是:关于阐明文化及高深学术的著述,世界公认的具有学术权威的专著,学术名辞及其他工具书,各级学校教科书及参考图书,关于内容渊博、卷帙浩繁、非私人短时间所能完成的大型丛书[2]。国立编译馆的审查任务主要是秉承教育部之命,审查有关图书、仪器和标本。

图书评论社是国立编译馆的附属单位,包括主编、编译和干事等成员在内的人事安排都属于国立编译馆。甚者,出版经费及稿件稿酬均从国立编译馆所得的财政拨款中扣除。也正如此,《图书评论》与国立编译馆立馆宗旨是一致的,强调“本刊拟集全国学者之心力,从事批评介绍大中小学校所用教科书、参考书、地图、表解等,以期提高国内新出版物之标准,而达人人皆有好书可读之目的”[3]。然而什么才是标准的书或好书?在《图书评论》将罗家伦的《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作为第1卷第1期的第一篇专文时就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在罗家伦看来,所谓标准的书籍,是指饱含真理的,“它是伟大心灵的结晶,它是残酷不停留的时间所淘剩的遗产。学问固常有进步,但它在进步的流中,有屹然不能毁灭的价值,——这不只是它在某时代的历史价值,而且是它有永久启发后人的价值”。而要写出标准的书籍,则必须结合政府主导和学者努力才能实现,即“征集中外学者意见,按照学科门类,选定标准书籍,列表公布,予有志研究者以正当的路径”。同时“由国家或负责文化机关,以不谋利的动机,来编译标准书籍”[4]。

坚持政府的政治立场,是否会导致期刊的质量下降呢?有学者认为这是肯定的,“这样青面獠牙的书评期刊(尽管有许多善良学者被拉来点缀一二),要在求进步的广大读者中找到市场,要得到著述界出版界经久的支持,难矣哉!只好‘收场’了事”[5]。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这恐怕有待商榷。《图书评论》停刊的最大原因在于“经费困难”[6]。《图书评论》从稿件到出版、发行都存在极高的成本支出。每期支出至少总需1600元:其中稿费约需500元,印刷费约600元,广告费约需200元,邮寄费约需100元,抄写校对费约需100元,杂费约需100元,而编辑与总理的生活费用尚未计算在内。此外,《图书评论》没有设立销售门市部,所有的月刊不是批发,就是预订,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优惠的,导致每月至多收入1000元[7]。可见,《图书评论》社每月经济亏损至少高达600元,其中赠阅、欠账之类的损失还未计算在内。当然,《图书评论》并不是没有想法设法地减少成本损失,譬如寻找代销单位进行零售,但总体上是没有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本身经费就不充裕的国立编译馆最终放弃《图书评论》已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编辑社以主栏目采取外部的投稿,而论文作者又是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完成书评,尽管有官方色彩介入,期刊的学术独立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证的。《图书评论》标榜“致全力于各种图书之批评介绍,不涉其他”[8]。换言之,书评是其核心部分。事实上亦是如此。出版发行的整个期间,《图书评论》设立了书评、新书鸟瞰、杂志论文分类摘要、出版界、国内各大学现用科本调查、通讯等栏目,但书评一直作为主栏目,每期登载的学术书评十篇以上,其他栏目除个别外,自第1卷第3期起,大多取消了,即便有,也是偶尔有之,其分量不能与书评所占期刊篇幅相抗衡[9]。并且,书评栏目的学术论文主要来自外部约稿和投稿。梁实秋、孙本文、傅筑夫、张其昀、何炳松、吴文藻、宗白华、张季同、顾毓琇、夏鼐、郑鹤声、吴景超、千家驹、张东荪、吴晗、萨孟武、金岳霖、顾颉刚、孙次舟、刘节、陈恭禄、缪凤林、罗根泽、范寿康、周鲠生、刘国钧等一批知名学者曾在上面发表书评。尽管编辑人员声称有编辑、修改的义务,但官方色彩很少介入,据刘英士后来讲,“刘英士之编辑本刊,未见‘任命’,它根本不是一个官,‘大丈夫一身做事一身当’。《图书评论》之责任,我自负之。”[10]也就是说,《图书评论》有相对的学术独立性,与政治保持了一定距离。

作为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编译馆创办的书评期刊,《图书评论》将中小学乃至大学教科书的书评作为刊物主要内容。大中小学教科书涉及的学科门类不一,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评论》不加区分,将相关的书评一并予以登载[11]。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科学教科书的书评数量不多,基本上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的书评为主。换言之,人文社会科学的书评构成《图书评论》的基本内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书评的登载,《图书评论》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通过书评专栏和杂志论文分类摘要栏目等多种渠道,其中以社会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书评为主;二是单靠书评专栏,历史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书评都属于这类。从中不难发现,《图书评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又是有所侧重的,即比较关注社会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nlc202309031620

《图书评论》的书评一般是对某些领域的著作进行长期持续的关注。譬如社会学领域,除登载吴景超《萧克利佛对于犯罪学的新贡献》、吴泽霖《人格的物质基础》、吴文藻《贝克编译的冯维色的系统社会学》、孙本文《新中华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等专文外,《图书评论》的《杂志论文分类摘要》栏目还开辟社会版块,特约著名社会学家吴泽霖来负责具体的撰写工作。吴泽霖1898年10月生于江苏常熟,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随即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主修社会学,1927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民族学、社会学问题研究,为近代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由于他的加盟,栏目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证。同时,这个版块自第1卷第2期始至2卷12期停刊,除第2卷8期没有外,保持了22期,介绍来自《国闻周报》《新月》《新亚细亚》《劳工月刊》《生存月刊》《社会学杂志》《读书杂志》《东方杂志》《社会科学季刊》等众多国内外学术期刊的399条图书信息,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中外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妇女就业和婚姻问题、人口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等。

同时,《图书评论》还是紧扣时代脉搏的,通过书评对社会上的政治、思想等问题作出学术上的回应。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加速侵华步伐的同时散播种种蒙骗世人的错误观点。傅斯年等人编著《东北史纲》对此加以驳斥,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存在史料上的诸多错误。为此,《图书评论》先是登载郑鹤声《傅斯年编著东北史纲初稿》,充分肯定《东北史纲》的价值,认为“傅君之为此,虽属粗率,亦多可取之处,且以新法做东北史,此为第一部,自有其相当之贡献”,且所作的《东北史纲》,是为驳斥日本侵华的口实“满蒙非中国领土”说,虽不免有临渴掘井之嫌,“然临渴掘井,犹胜于缘木求鱼,对于东北史实之研究,吾人自当竭力赞扬介绍,即余撰评之原意也”。但由于该著存在不少问题,郑鹤声对当中的史料进行补遗、纠误,“以期完善”,以免“貽笑中外”[12]。后又登载王仲廉译《傅斯年等编著东北史纲在日本所发生之反响》一文,该文是将日本侵华的学界代言人矢野仁一的著作《驳满洲为中国一体之中国学者之主张》的中译本,译者在“按语”中揭示了矢野仁一“满蒙非中国领土”说的政治意图,及其对日本乃至世界的影响,并指出“此文言论,颇为杂驳,或不值一笑,但见其怀恨李顿报告书,采取李著节略本(作者按:李济所作的《东北史纲》英文节略本)史实之意,时时流露,亦不能不防其向国际间又作谬误之宣传”。希望在《东北史纲》未出齐之前,“一以供傅氏等参考,一以使国人知日人于使用武力之外,尚有无聊文人为之宣传焉”[13]。

又如《图书评论》对当时思想文化界兴起的中国农村性质和社会史论战也给予回应。在社会史论战中,大量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陆续出现,这其中有不少是误导读者的。为此,《图书评论》积极登载程憬《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刘节《陶希圣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傅筑夫《陶希圣著中国封建社会史》等文章。譬如任启元《任曙著中国经济研究绪论》一文,就对任著中的众多乱用统计数字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统计自述是死的,运用失宜,便无意义,若如任君那样的乱用统计,曲解数字,则更陷于错误”[14]。

并且,《图书评论》诸多书评是站在客观冷静的理性分析立场上,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较高的学术价值。譬如陶涤亚《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一文,就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到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在近代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认为“虽然在本书出版以前,坊间已有过似是同类的书籍(例如蒋某的),但是本书的贡献,不能不算第一。和它比较起来,世界书局所发行的蒋某的小册,简直没有继续销行的余地”。同时又比较清醒地指出该著的缺陷,如指出戈公振仅将民国报纸的商业化现象归结为“民国成立以后,党争岁不绝书,凡不欲牵入政治漩涡之报纸,渐趋向营业方向”的看法,是简单化的处理。认为戈公振如果能将这种现象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达相联系,那么“对于这一时代背景的论述,一定还可以搜集不少的材料呢,如果这种材料没有遗漏,本书也一定更要有声有色”[15]!时隔这么多年,陶涤亚的这种观点仍值得今天研究近代出版史的学者借鉴和反思。又如李长之《鲁迅和景宋的通信集:两地书》提出“假若我们承认鲁迅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则对他的即使是私人生活的材料,也不能轻易放过。这原故是:越是在琐屑的私人生活中,越容易见出那个作家的真面目,无论文学史或文学批评,都是离不了它的。这没有别的,仅因为了解一个作家是述说他或衡论他的起点”[16]。换言之,主张要结合鲁迅的私生活,而不是通过其公众行为来评价其学术成就。尽管此文的理论分析很难与后来《鲁迅评判》相媲美,但在鲁迅研究史及近代文学评论史上还是有其地位和价值的。

《图书评论》书评的语言风格,在众多书评期刊中是独树一帜的。这跟其征稿导向有很大关联。《图书评论》启事曾指出,“亚里士多德尝言‘我们既是爱智慧的人。为维持真理起见,就不得已把自己的主张推翻了,也是应该的。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们心爱的东西,我们就不得不爱真理过于爱朋友了。’本刊编者愿提斯言,以明态度。”[17]也就是说,书评在评论他人著作时可以追求真理,而不顾及被批评者的脸面,即“爱真理过于爱朋友”,这当中有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是难免的,刊物也是可以接受此类稿件的。对此,刘英士是这么解释的,“《图书评论》的存在,根本就是一团火气。没有火,就注意?”“假使我们真正抱着过分严肃的态度,除了校对错误以外,一点不稍表示一点情感,我想大部分的读者必将厌其无味。”[18]

这种语言风格,固然有人欣赏,譬如邹韬奋就发自内心地认为“从前在《新月》月刊的‘书报春秋’一栏里,最有声有色的书评要推刘英士先生做的。他的书评有真知灼见,严厉深刻,笔锋爽利,而又含有幽默的意味,所以令人爱阅。最近出版的《图书评论》就是这位刘先生所主编的月刊,我连看了三期,觉得精神饱满,内容精审,很有介绍的价值。”[19]林语堂亦认为“《图书评论》(刘英士主编)第一期已经出版。其“新书鸟瞰”一栏的书评,笔调诙谐,难能可贵”[20]。但众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要求对此改正,杜纪堂提出“我希望《图书评论》之编辑及投稿诸先生均肯本着以下二条原则去作评论:(1)积极之鼓励;(2)友谊之批评。……所谓友谊之批评者,即发见书中有错误或缺点时,除代为指出与改正外,不宜藏有讥骂之口吻”[21]。又如谭禅生认为,“评论不是泄气的,以其所见不同,立场不同,或尽有‘错误’、‘糊涂’,‘指’之‘纠’之好了,只是说些愤气的话,适见其量之小;也不是含混模糊两可的,待商榷的地方,当然不能下判语,但完全‘亦非亦是’,结果还是‘无非无是’,何又需此评论呢?”[22]

nlc202309031620

事实上,《图书评论》的语言风格,在文学界中掀起了一场比较激烈的学术风波。梁实秋等在《图书评论》发表的《周越然注释的〈伊尔文见闻杂记〉》《莎翁名著哈姆雷特的两种译本》等文章,在评论当时一些外国文学译本时,往往抓住译文的个别错误,指斥为“荒谬绝伦”,“糊涂到莫名其妙”,“比毒药还要厉害”,“误人子弟,男盗女娼”等,进而激起傅东华等人的反对。他在《文学》创刊号发表《〈图书评论〉所评文学书部分的清算》一文,对《图书评论》第1卷第1至9期发表的二十二篇文学书评进行分析和批评,认为《图书评论》的办刊风格,及部分书评存在一些缺陷。见到此文后,梁实秋认为傅东华的水平有限,“傅先生自称‘替读书界做个会计师’,我看傅先生还是回避一下罢。”并对涉及他的部分,逐一加以驳斥,认为自己语言文字的犀利,在于所评的是教科书,譬如周越然注释的《伊尔文见闻杂记》“是教科书,行销十八版,常被各学校采为课本,所以我责备甚严。”[23]梁实秋、傅东华的相互批评,引起了鲁迅的注意。为了支持傅东华的观点,鲁迅特意撰文认为“《文学》第一期的《〈图书评论〉所评文学书部分的清算》,是很有趣味,很有意义的一篇账。”同时还展开对《图书评论》的批评,指责说“文学部分中,关于译注本的批评却占了大半,这除掉那《清算》里所指出的各种之外,实在也还有一个切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学术界、文艺界作工的人员,大抵都比他的实力凭空跳高一级。”[24]言外之意,就是梁实秋、罗家伦等人的学术水平还达不到学术界的一般水平,《图书评论》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确立标准,更是痴人说梦。

《图书评论》的这种语言风格为什么引起如此大的学术争议呢?这或许跟《图书评论》比较模糊的征稿启事内容有着很大联系。《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所办的学术期刊,其政治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但它在征稿启事中却含糊其词,未能给投稿者和阅读者以明确的说法,导致很多学者只能根据刊物上的文章风格判断其办刊旨趣。当时,《图书评论》登载的部分论文,以犀利刻薄、舍我其谁的评论风格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界对其会造成偏离学术评论正常轨道的担忧。姜伯韩指出,《图书评论》的语言风格,将有助于社会上“相互攻擊讥笑”“排斥异己”的不良现象传播到学术界,成为政客军阀的帮凶;尽管其刊物刚开始出版发行,还未发现这种现象,“然而将来难保没有这种现象之发生”[25]。又如谭禅生担心说:“大家虽是都很愿遇着好书,因着介绍而能够去读原书,但哪些是‘不够标准’,哪些是‘不负责任’的书籍、文字,到很难说。即如罗先生(作者按:指罗家伦)说‘打扫个干净’,痛快是痛快,好书仅是介绍。于图书评论原则上,固有些不合,于立言方面,将要变成永久没有批评讨论的文字了。”[26]也正是不断有读者来信质疑,甚至发生文学界的学术风波,刘英士后来对此作出了解释,认为《图书评论》只是供不同学说各抒己见的平台,没有因政治身份来干扰学术评论工作,“《图书评论》之编撰者,就其所作之工作而言,固非可以超著作界而自成一界者也”。并指出有些语言犀利、刻薄书评不是“判决书”,“本不过是少数读者向公众表示其‘开卷有益’”,即使有“仅恶感情冲击所及”,“那也是有解嘲之余地的。因为这在著作家方面,表示他的著述,尚可引起反感,而在批评者方面,也可表示他在读书的时候,心里尚有所感”[27]。而它们与期刊立场无关,“《图书评论》之任务,止于评论而已,最后裁判,权在阅者”[28]。

时过境迁,在今天回顾《图书评论》语言风格及其引发的学术风波时,我们不难发现,因其未能明确说明办刊旨趣,当时学人只能通过上面刊发的文章风格及刊物从属单位的性质来判断,其中固有合理性的地方,但难免以偏概全,进而给刊物的出版发行,乃至后世对它的评价造成诸多障碍,这无疑值得今天出版界去反思和借鉴。

4.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篇四

散文阅读——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二、点击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三、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她只能活七小时》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济南市一摸试题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潍坊市一摸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 这些微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追求,却始终不能见得一面。

四、设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处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某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典例回顾: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学生答案展示1:

①每段的开头都有对该段的总结。使读者读起来更能清楚地了解文章内容。②多处使用‚证据表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例如‚现有证据表明:许多…‛,‚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童…‛

学生答案展示2:

①第三段采用自问自答的 形式,使文章内容更为通俗易懂。②采用举事例的方法,凸显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③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中年人的中心地位。

五、答题思路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讨论交流,记下发现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3.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六、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 第三步,指出效果。

例 散文阅读:问语言特色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本文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赏析。(答出三点即可)①使用叠音词,如: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悠悠荡出,使语句 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用词)②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句式,如:斜阳里……弄着清影,使语句错 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句式)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疏枝……弄着清影‛,‚弄‛赋于 水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修辞)

④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月落……对愁眠‛,增强了文采和诗意。

七、学以致用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问题: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答案提示】运用了口语方言,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此答案太简略,请你根据总结出来的办法(答题三步骤)将答案完善一下。分析: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答案示例】

①划线部分运用了口语词。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瞪眼‛‚摆弄‛等,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文章质朴通俗。

②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被弄得迷迷糊糊比作‚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 ‛,写出了刘四爷的聪明善于调动。(杨慧敏)

巩固提高

2011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

第①处:语言简洁,使用短句,用词生动。如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第②处:语言流畅连贯,句式长短相间,用词传神。如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参考答案】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八、课堂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 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 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常见语言风格(特色)平实自然 形象生动 含蓄委婉 清新明快 洗炼简洁 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 旷达豪放 沉郁悲慨 幽默讽刺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古怪的重水》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①严谨。如第三段中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②简明。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句式短小,语言简洁明白。

③朴素。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打这儿‛口语色彩浓重,读起来亲切自然。

④生动。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练习1 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1)运用拟人的修辞的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从修辞的角度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臵悬念)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5.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篇五

什么是印尼风格?

印尼风情,作为该文化在家居艺术上的延伸,完美的诠释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含义。无论是家饰、家具、或是家居布局,在迎合现代审美观的同时,无不散发着自然古朴的气息,潜移默化间将居住者带入平和舒缓的意境中。这种感觉,宛如一位清新可人的印尼少女在耳边喃喃细语,恍惚间发现自己已身处在巴厘岛的曼妙风光中。如果想继续一窥这位少女的倩影,那么请跟我来,轻轻的撩起她的面纱,您将得到的远不止惊鸿一瞥。

印尼风格的特色

印尼装修设计喜欢恬淡安静的风格,也喜欢浓丽到眩晕的色彩。早期的印尼风格强调婉约、香艳和妩媚,但是随着生活在积累中沉淀,也摒弃了一些浮华,把耐看的经典元素沉淀下来,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新东南亚风”,或者可以称之为“经典东南亚风”。在此种风格下,家居物品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简约手法,将亚洲文化凝结成象征意味浓郁的系列符号,并通过不同材料和色调的搭配,在保留自身特色之余,产生了更丰富多彩的变化。东南亚风格的许多家具样式与材质都很朴实,但是善用各种色彩,通过软装饰来体现其绚烂与华丽,使总体效果看起来层次分明、有主有次,搭配得非常合适。因此,把住了它的精髓,营造东南亚格调的家居环境,并不一定要大动干戈,有时候只需要一些小小物件,就可以轻松实现。东南亚家居和现在提倡的重装饰的装修理念对味,既不一味地追求奢华也不过分沉溺于暧昧,简而言之就是在异国情调下享受极度舒适,重细节和软装饰、懂得用对比来营造氛围,沉静与热烈并存。印尼风格特殊的地理位子跟文化熏陶,珠宝色、丝绸与建筑般的细节为现代装饰源源提供灵感,通过层化图案、肌理与色彩并加入现代元素,你可以将拉贾斯坦风格进行今古混搭,创造出绝对惬意的异国情调效果。

印尼风格装饰要素

1、装饰设计中印尼风格常常会用带尖角的拱门将石雕与彩绘的矮柜勾勒成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图画。-印尼风格家居多偏好肌理分明但色泽柔和的自然本色,启扬墙纸的大自然系列大胆融入自然元素。这款仿木墙纸将原木本色描摹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用木板铺贴出来的背景墙。印尼风格家居用品多取自然材质,如印度尼西亚的藤、马来西亚河道里的水草以及泰国的木皮等。金品灯饰的这款花瓶灯采用藤艺编织而成,其花瓶部分尤为精美,深褐、浅黄双色藤条截面拼贴出的图案神秘中透着贵气。

2、在色彩上,印尼风格家居多偏好肌理分明但色泽柔和的自然本色,启扬墙纸的大自然系列大胆融入自然元素。这款仿木墙纸将原木本色描摹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用木板铺贴出来的背景墙。如今,夹藤推拉门悄然流行。这种推拉门是手工编织推拉门的改进版本,它在用藤条、木片或竹片编织而成的推拉门外面穿上了玻璃外衣,不仅外观要精致得多,还一改以往手工编织推拉门隔尘能力薄弱的缺点。克莱门特的这款夹藤推拉门在夹层里面进行磨砂处理,以形成条纹图案,使其气质变得生动、活泼。原汁原味的藤艺,是印尼风情家居的最爱,绿园藤艺的这套休闲贵妃椅以原藤色为主色调,却在边角处施以欧式家居常用的大红,在雕刻工艺和细节处理上更是集东南亚风情的自然、含蓄和爱尔兰风格的沉稳、华贵于一身。“印尼风格”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调调,虽然三言两语,我们无法将其完全描述清晰,但不少事物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等,当这一切和谐地兼容于一室时,我们便能准确无误地感受到那种东南亚的清雅、休闲的气氛。

3、关于造型,印尼风格家居的总原则是,符合人体学,简洁自然。线条上讲究简质,你无法在她身上找到太多华丽的修饰,也很少能看到类似中国雕花的精雕细琢。就如同印尼的民族服饰“巴绨克”,简简单单的一块布料,但穿的舒服,看上去也别有风味,不落俗套。家居同样如此。除此以外,印尼风格的另一大特点在于,许多家居品是以“看材造物”的原则完成的,即以材料的天然形来作为造物的标准。比如两根被砍倒的竹子,竹根在当地工匠的妙手雕琢下,化成两只正在戏水的鸭子;一段笨重的树干,刨成两半后,中间漏空,一件别致的容器出现在眼前。另一些家居品,则是经过了“再加工”的处理,比如一栋被拆除的老屋,柱子被改成了一张方桌,门板改成了床头柜。这种种奇思妙想时时闪现在印尼家居中的细微之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家居材质是印尼家居偏重的一个元素,家饰所选用的材质主要是当地特产的亚麻、滕、檀香树根,家具的首选材料是著名印尼柚木。这些材质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人性化,以居住者的各种感官舒适度作为首选的标准,试想一下,触摸着麻布的质感,享受着藤垫的柔软,欣赏着柚木的厚重沉稳,檀香树根编成的小毯在柔灯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幽香……这种包容性是其他非天然材质无法比拟的,在她的怀抱中,感觉很温馨,很温暖。居住者的心情在这种环境中得以充分的放松与享受。在家居色彩的选择上以材质的天然色为主,配上红绿色的点缀,与热带丛林的原色基本一致,在视觉上给与居住者贴近自然的感觉,从而潜移默化间安抚人们的情绪。印尼家居风格在布局上比较侧重开放式布局,讲究市内与室外的和谐一致。如万科的兰乔圣菲,其中一套样板房就是典型的印尼风格家居,在家居布局上有许多亮点值得借鉴。以这套样板房为例,首先在空间的利用上,视觉的延伸被放在了首位,不同于和风的密闭式结构,从厨房到玄关,再到客厅,甚至到室外环境,都被融入一个整体。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心理上营造一种宽广的氛围。

4、至于家居之间的搭配,充分体现着印尼风格本身的特点:人性、简约、自然,在整个布局中,大件家具,小件摆设,都是为营造整体氛围而服务的平等元素,并没有特别出挑的个体,但又不乏点睛之笔。如客厅墙上挂着的印尼民族服饰,鲜明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朴质的造型又不会使它显得与其他家居个体显得格格不入;主卧室床上的吊帘,乍一看觉得好似华丽的宫廷风格的装饰,但其实也是个蚊帐,这些元素兼具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5、在家饰的组合上,印尼风格提倡把自然带入居家,不仅仅是在气质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是大量运用了观赏植物,使居住者时刻被绿色所包围,感受着自然的气息,默读着印尼文化通过家居所传达的哲理,悠然的步入于世无争的平和心境。

印尼风格的源起

6.现代简约家具风格赏析 篇六

班级:建筑112

姓名:孔婵云

学号:201106124206

现代简约家居风格赏析

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的把握, 每一个细小的局部和装饰,都要深思熟虑。在施工上更要求精工细作。是一种不容易达到的效果。

简约不代表简单,简约风格家居的设计,虽以简洁、利落的线条,较少装饰为特征,但并不等于简单。不能为了风格而抛弃生活,忽略生活的本质需求与内涵而过分强调形式就是“伪简约”。其实,简约反而更强调精粹的凝结,是一种透着东方意韵的,滤去城市喧嚣与浮躁的明快而悠扬的表达。

在欣赏和了解了众多风格的家居后,我对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居情有独钟。近几年,现代简约风格是许多人们所钟爱的一种家居设计风格,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装修时总希望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简约风格不仅注重居室的实用性,而且还体现出了工业化社会生活的精致与个性,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位。

需要明确的是,简约并不是简单,简洁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筛选出来的精华,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练出的新概念,摒弃传统的陈俗与浮华,它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达到以人为本的境界。

在简约家居装饰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便是简约风格的家居。家居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设计风格及生活质量的高低,简约的室内设计,其家居与室内整体环境也非常协调,总的特征是造型简单但不失优雅,常常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计划,很少有装饰图案,显得含蓄而大方。

一、现代简约风格的起源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西方现代主义源于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院始创于1919年德国魏玛,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派提倡功能第一的原则,提出适合流水线生产的家居造型,在建筑装饰上提倡简约,简约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的简约主义。而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已让人到了无可复加的接受地步。人们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炫目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线条,多种材质的混搭,这都是简约风格家居的标签。简约风格的家居设计,尤其是以意大利家居为流行的风向指标。简约主义的精神主要源自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设大师Mics VandcrRohe的名言:“lessismore(少即是多)”高度概括了简约主义的中心思想。此风格的特点是,其设计的元素、材料都很单一,但色彩的形成非常费工,而且使用的材料质感很高,也很昂贵。因而简约主义的家居空间较含蓄,但非常强调质感。德国包浩斯学院对简约风格的家居的基本设计理念,包浩斯试图采用科学方法,将艺术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又系统的加以运用、创作,并坚信金属、夹板、塑胶、玻璃等新式材料,及有工业制作过程,能大量的生产兼具美学与经济实用的家居。随着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简约风格家居的设计更专注于人体工学的研究和新式材料的开发。无论是造型独特的椅子,或是强调舒适感的沙发,其功能性与装饰性恰到好处的结合,以及注重环保性能的家居更受人们的喜爱。

二、现代简约风格家居的特征

现代简约家居风格有如下的特点:(1)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这是现代风格家居风格的特点。(2)大量使用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作为辅料,也是现代风格家居的装饰手法,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约束的感觉。(3)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居需要的软装配合,才能显示出美感。家居由各单元的工件装嵌而成,易于拆卸运输,搭配组合,比起厚实沉重的古典家居,其款式更加多样化。它的兴起反映出大众家居消费观的进步和提高,不再是单纯追求坚固耐用,而更讲究家居款式的多样性、组合的多功能和灵活性,其风情也迎合了现代人对简约生活的需求。

简约主义家居以简单明了的直线条设计和特殊的空间感为特色,表达出自然与简洁的风格,同时又融入几何曲线,以现代、动感的形态迎合着人们的个性化需要。现代人生活的紧张,常常让身体处于疲惫的状态,家居空间的单纯往往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注重人性化设计,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又一大特点。现代的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家居那种富丽堂皇的气派和毫无节制的排场。在家居装饰上逐渐确立起了以“人”为室内空间的主角,在人体工程学、行为学等的基础上,探求符合人体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同时注意经济实惠与使用功效。

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也是现代风格家居的特点。此外,大量使用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作为辅材,也是现代风格家居的常见装饰手法,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居需要完美的软装配合,才能显示出美感。例如沙发需要靠垫、餐桌需要餐桌布、床需要窗帘和床单陪衬,软装到位是现代风格家居装饰的关键。

三、现代简约风格家居的四要素

一、空间:无论房间多大,一定要显得宽敞。不需要繁琐的装潢和过多家居,在装饰与布置中最大限度的体现空间与家居的整体协调。造型方面多采用几何结构,这就是现代简约主义时尚风格。

二、功能:主张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家居选择上强调让形式服从功能,一切从实用角度出发,废弃多余的附加装饰,点到为止。简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三、材质:充分了解材料的质感与性能,注重环保与材质之间的和谐与互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合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人与空间的组合中反映流行与时尚才更能够代表多变的现代生活。

四、色彩:家中的声色不在于多,在于搭配。过多的颜色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在现代简约风格中多使用一些纯净的色调进行搭配,这样无论家居造型和空间布局,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四、现代简约风格家居对社会的影响

现代人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因而,更加向往清新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越来越多的都城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力求拥有一种自然简约的居室空间。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的简约主义。对于不少青年人来说,事业的压力、繁琐的应酬让他们需要一个更为简单的环境给自己身心一个放松的空间。不拘小节、没有约束,让自由不受承重墙的限制,是不少消费者面对家居设计师是最先提出的要求。而在装修过程中,相对简单的工艺和低廉的造价,也被不少工薪阶层所接受。

五、现代简约风格家居设计案例分析

1、椰子椅

美国现代设计大师,他的作品椰子椅不但外形简单、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独特的外形设计,而且有非常舒服的坐感!无疑成为现代经典家居之一!椰子椅表面是进品真皮(可选用其它皮种),整个产品皮面平坦光滑,不起皱。针缝直而顺且流畅。线条优美、缝线美观、均匀自然。皮扪得直顺,椅内有定型海绵,增加弹性,耐坐不变形!不仅外观圆滑且更富有弹性,让坐感更加舒!外壳纯玻璃钢材质,由模具出模成型,坚固的材质,不会变形、不会开裂。皮与玻璃钢接合精致完美!壳表面喷漆处理得光滑平整,光亮照人。每个细节都顺畅无杂印,光滑不留痕迹!

脚架全不锈钢管,经多次抛光处理,都要达到镜面效果,光亮照人,手感光滑顺溜!五金脚与玻璃钢架组装牢固,不会松动,且组装方便快揭!椰子独特的造型,不仅有现代感、时尚、美观、实用。且更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2、丹麦现代风格灯具PH灯

上一篇:选调生经验信息汇编下一篇:留学澳大利亚各学历学生申请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