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心得

2024-11-06

教研心得(通用8篇)

1.教研心得 篇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研活动心得

10月9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一起去市第三中学参加了全市的语文教研教学活动。这次的教研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也触发了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现将这次观摩学习的一些体会记录如下:

第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上课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清新禾云中学的陈老师上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完全不熟悉的学生,陈老师的教学重难点突出,结合高考题型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高考。整堂课上起来如同行云流水,不紧不慢,这和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至少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平常注重自己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这样上起课来才不会捉襟见肘,对整个课堂的把握才能收放自如。

第二,在诗歌的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随着电脑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以致于我们常常为了课堂的多姿多彩而过度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本身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正是因为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诗歌的美之所在。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用多媒体的画面直接代替学生的想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不深,无法体会诗意之美,而且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有时候,教师注意修饰自己的教学用语,用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活力,更富生机。

第三,抓好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可谓是占了“半壁江山”。抓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对我们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对于我们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抓好作文的教学是重中之重。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学生每次听到写作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一样,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东西可写。为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这就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为此,我实施了这样一个措施,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讲新闻、讲名人等等,讲完后让他们发表一下对这些人事的看法,课后再去整理积累,当作写作的素材使用。另外,高二的学生了,我们还得规范学生的写作。在作文课上,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生写议论文时,从段落的写法教起,如何写事例,如何分析事例,如何开头结尾等等。这样训练,至少让学生写的作文比较规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的教研教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2.教研心得 篇二

第一部分树立网络教研观念

一、网络教研的界定

狭义的网络教研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解决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着眼点,以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为凭借,丰富和改善教研的途径、方式与结构,实现教研的扁平化以及与传统教研的互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广义的网络教研是指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类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的教研行为,包括利用市、区、校三级教研平台开展、管理教研活动,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教研组工作,个人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制作个人教学资源网站,撰写个人博客等。

二、网络教研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研体现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市、区教研员在组织开展网络教研后,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的优势。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在解决教师综合教学研究及个性展示方面,网络教研有明显优势。网络平台上“主题研讨”“专家门诊”等栏目,使众多教师摆脱了凭个体狭隘经验学习和工作的状态,由“独学无友”进入了自主开放、名师指导点拨的高效率学习状态。网络教研不仅强化了教师的教研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反思习惯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形成了新型教研文化。

第二,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研分离的状态。网络教研使教研活动从难以跟进的活动成为基于网络的持续的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活动。网络教研使以往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只能看教研、听教研转变为如今全员参与教研、人人得益于教研。网络教研改变了以往教学研究的粗疏性,使教研真正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

第三,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的成长环境。网络为骨干和榜样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机会。谁勤奋、谁努力、谁的教研能力强、谁的教研成果大,都在平台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目前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已活跃着一大批教师,他们的名字和所做的工作、所进行的探索,不胫而走。网络教研搭建了关注和提升教研质量、宣传和展示榜样的好平台。

三、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1.网络教研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基本情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信息项目部于2010年下半年在“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网络互动平台”上,开展了全市网络教研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各区县小学、初中教师和教研员,部分高中教师和教研员也主动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7983份。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网络教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也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同,其相关政策、制度等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教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网络教研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各级网络教研平台尚需完善。网络教研中的许多问题、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态度等都和平台建设是否完善、使用是否方便等有关。如何满足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网络教研的需要,是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各级网络教研平台需要整合。市、区、校各级平台如何更清晰地定位,资源如何共享,如何提高教师使用的便捷性,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市、区、校各级平台使用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网络教研,给教师以更大的自由度,需从组织、培训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

第三,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尚待提高。不同区县、不同学校、不同教龄、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积极性还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缩小差距,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需要从组织、制度、平台、资源等多方面入手。

2.网络教研需注意的深层次问题

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网络教研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上述问卷报告提及的问题之外,还需直面许多深层次问题。

首先,重“形”轻“神”的问题。目前市级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网络教研已在市教研员的精心策划和区教研员的积极配合下开展起来,各学科确立每次网络教研的主题与组织形式,组建专家团队,发布教研公告,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网络教研有计划、有专题、有组织地运行起来,总体情况较为理想,但是,网络教研不等于“网络+教研”,也不是传统教研与网络资源的简单叠加。换言之,网络教研不是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装饰起来的传统意义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较之传统教研,更应注重热点的深入探讨、难点的切磋求解、参与的主动自觉、智慧的碰撞共享、回应的及时深入。

其次,重“浮”轻“潜”的问题。对一部分教师而言,网络教研已成为其自觉行为,但对另一部分教师来说,网络教研还未真正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因为有任务驱动才走马观花,上一下网,发一个帖子,聊表已“到此一游”,因此,帖子或水分太多,或缺少理性,而真正的网络教研一定是需要“下马观花”的。

网络教研只有考虑了教师的实际需求,根据近期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真问题”而展开,才有可能激发起更多的教师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愿望,从而如潜水一般,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发布高质量的帖子。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教研才有可能体现其“去固定化”的特点,显示出它的效率、弹性和生成性。

第三,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对网络教研工作成效的考量,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浏览次数的多少、发帖回帖的数量等硬性指标,这些只是推进该项工作的手段,而非目的。

网络教研要关注的不能只是结果,而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正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对网络教研这一新生事物,同样要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研究网络教研,培训网络教研人才,提高网络教研能力。

我们应有自觉的意识去思考和实践:网络教研有哪些类型和值得推广的模式?学科的网络教研该如何策划与组织?怎样通过网络教研做好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如何实施?网络教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教研文化?如何提升教师面对网络教研的幸福感和持久力?只有通过诸如此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体现网络教研“去单一化”的特性,最终提升教研的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部分践行网络教研之路

一、市级层面的实施对策

1.以形成共识为前提

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工作,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开展网络教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网络教研有自身的诸多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研,而是要成为整个教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传统教研优势互补,互为促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有关活动中对本市今后的网络教研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更多的教研员和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提高网络教研的比例,在互动中解决真实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强调网络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让更多的人参与教研活动,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既定的教研工作目的,使优秀的教研经验在最短时间内辐射到更多教师。

二是改变现有的教研和教学的工作方式,把工作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

三是网络教研体现了实证研究的价值,要进一步发挥网络教研记录真实的教研过程的作用,为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以工作机制为牵引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牵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电教馆共同合作推进。各区县网络教研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领导,各区县教研室和区县教育信息中心共同合作推进。

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层面来看,有专人分管网络教研工作,制订每学期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等,要求各学科做到“三结合”“双保证”。“三结合”是指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结合、教研主题与教研整体工作相结合、动态实施与静态资源相结合。“双保证”是指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又要保证对问题的研究性。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担负起相应学科领域的网络教研策划、组织、管理工作,如确立网络教研主题与组织形式,组建专家团队,发布教研公告等,以保证有计划、有专题、有系统地开展网络教研。

3.以规范管理为抓手

学期初,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布置要求;学期末,召开网络教研经验分享会,行政班子领导全体出席,高度关注。各部门各学科在整个学期中按照工作方案分步实施。同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项工作负责人与市电教馆专项工作负责人之间及时沟通,保证用户需求与技术保障的及时互动。这些举措都促使网络教研有力、有序、有效运行。

二、区级层面的经验分享

近年来,各区县建设了各种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网络教研。下文简要呈现获首届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奖的部分经验。

1.设计与规划方面:定位清晰、全面设计、重点突出

闵行区教研室建设“魔灯”平台,对于区域网络教研“研”什么,定位于四个方面:研课程,研课堂,研评价,研自身的教研工作。

浦东新区“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组首先对区域实际情况、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教学研究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公共通讯交互工具和专业教学研究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和网络教学研究等关键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网络教研对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角色定位等前瞻性问题中有理性的思考。

2.管理与制度方面:制度化与精细化

虹口区教研室建立了网络教研负责制,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起管理与协调作用,形成工作专报制度。各学校的备课组有一名青年教师担任联络员,负责督促教师完成网络教研工作任务,并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他们还将网络教研列入评价机制,在中小学开展“网络教研示范校”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网络教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积极推进网络教研的同时,他们在区、校两级围绕网络教研开展系列课题研究。

3.教研模式方面:形成可操作的网络教研模式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原有的“资源共建库”为基础,尝试在学科资源共建平台上同时进行学科“两段结合式”网络教研模式和“互动磨课式”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集资源共建、网络教研于一体,并以主题资源协作共建促进教学交流、研讨的网络教研模式。

青浦区“师之蕴”语文工作室用“专题网站”“教育叙事”“论坛”等多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布、交流平台,内化学科教学研究“说知”的讲台,将个人的体验、感悟提炼为可以交流共享的体会、经验;用相互启迪、思辨、碰撞提升思维品质;用网络“存贮”留下了经历、心历演进的轨迹,为青年教师的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发展工具。

4.教研策略方面:共建共享

杨浦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区域扎染课程的共建共享中开展网络教研的策略。他们在利用网络教研丰富校际课程建设,优化跨校研讨,促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智慧共享方面,做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探索。

闵行区教育学院的经验在于,只有技术部门和教研部门互动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内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只有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在环节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它的应用成效;只有科学定位市、区、校三级网络教研的功能,才能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并收到应有效果;只有促成薄弱学校以教研组为实体和区域内相关群体开展伙伴合作,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的均衡、优质发展;只有网络教研和现场教研的有效互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产生整体效益;网络平台只有在顺应教师的教学和教研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其教学教研的科技水平,才能使教师认识到“这个工具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能”。

5.平台开发方面:技术与教研结合

徐汇区数字化研修项目组,积极探索数字化研修平台应用于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模式,应对传统教研的不足。项目组以易用性、通用性、结构性和可扩展性为原则,建立了以备课、观课、评课、优质课例积累和教研管理为主要模块的教研平台,为开展区域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挥数据库技术优势,实现对各类相关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使所有教师真正成为教研平台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三、学校层面的有效做法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宝山区大华中学规定每名教师每学年要开设一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公开课并拍摄录像上传到播客平台。教师可随时在线观看,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BBS“反思交流区”进行说课、反思,其他教师通过播客、BBS及时发表评论,进行交流。除了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专题研讨。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各校的优秀课例,并要求学习后在网上进行交流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讨,取其精华。

该校每学期都开设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并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录制,放在校园网播客上,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网上进行观摩,进行学习交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制度与管理

闵行区江川路小学在制订三年规划时,把网络信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工作计划中予以具体体现,同时由分管领导对学校的MOODLE实验工作进行方案设计,每学期都结合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工作要求和学校数字化建设,制订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工作方案。

徐汇区汇师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学校,他们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整合,通过建设数学学科资源网站和教研专题论坛,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互动交流手段,弥补常规教研的不足,优化校本研修的过程,从而使教师有更多主动参与研修的时空,在互动共享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能。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宝山区高境第二小学的网络教研工作起步较早,创建了“蓝精灵e线探究园”“高效英语学习”等网络教研、教学和资源平台。学科教学资源覆盖二至五年级,对课程的支持率达到100%。在自主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了开放的课程体系。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尝试网络电子备课,探索了网络校本备课模式,开展了校本网络教学研究和网上课例剖析研究;借助网络专题研究,构建了反思性教研;实行网络博客互动,推动了教师自主性发展。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活动特点、管理和评价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有效的尝试。

闵行区华漕小学自行开发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开展视频点播、博客论坛、网上研训等教研活动,营造了开放式研修环境。

崇明县建设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网,创立了“多元联动主题”研修活动,使用科研的方法来引领日常的主题系列研究,提升过程的质量,注重经验的提炼与积累。

嘉定区普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的网络平台体现了平等性、协作性、大众性,使教研组焕发出“创—教—研一思—行”的勃勃生机。

静安区民立中学物理教研组开展了24个话题的网络传递研修,话题涉及学习材料共享、公开课评议、教学课例研讨、教学策略共谋等方方面面,充分彰显了网络时空拓展的优势。

关于网络教研的定位、功能及发展前景,更多的人认同网络教研的价值,认同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结合的方式。在今日网络教研的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以往传统教研中的失语症已得到消除。他们在平台上畅所欲言,痛快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地积淀对教学的自我反思,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也较为及时地得到了专家和同伴的解答。广大教师从传统教研活动中的“零话语”,逐步走向了今日和专家、同伴之间交流的“零距离”。可以说,扁平化的网络教研切切实实地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开展心得 篇三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研 素质教育 合作交流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实施标准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通过开展以教研组为自培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一、加强体育教研组队伍建设

(一)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迁移。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当前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下,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的体育教师必将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更要有较强的钻研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多方面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较专业业余训练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体育教师也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处在信息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体育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已成为必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录入、分析都由我们老师自己使用电脑完成,各项专项成绩也由各专项老师用电脑录入档案。

(三)体育教研组长做好领路人,开展好体育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组长作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典范,有句话说得好,“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要学会吃苦,能带领本组共同教研,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执行学校体育活动各项决定时能带领本组成员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整理工作,将研究结果上报上一级分管领导。

二、加强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

(一)转变评课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针对教材某一内容,能者为师,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与实践。其要求是:从理论到实践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大家全会为目的。在课中为师者简单介绍课的目的及重点学习的内容后。大家根据本次课内容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不是师者先讲解示范,而是每人实践一次。然后大家再相互观看下再实践,最后是师者示范指导,这时大家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讨。这样一来体育教师不但掌握了教法,也学会了学法,同时有会了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将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乐意做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在教学中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定性评价,试点了“专项素质”评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情况进行建档,努力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身体和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视为空白,现在的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教学本身,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为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要有转变就是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把学生教会,使他们水平得到提高,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三、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让体育教研组当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而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

4.初中语文教研心得 篇四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窗体顶部

包场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3人,年龄都在32岁以下,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首先我们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新课标吃透。在开学前夕,我们自发组织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明确了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我们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经常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或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5.教研学习心得 篇五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举行,整个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各位物理老师冒着今年冬天第一个最冷的天积极参加活动,并且坚持到最后,体现了物理教师们优良的品质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通过对研讨课的进一步分析和研讨,对课堂的调控、题目的设定、教学思路、学生主体体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何能够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必须建立良好的有序的激励机制,制定一个学生可以看到的有望实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个愉悦的心情,自然就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目标明确,重拳出击,重点突破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在课时减少,学科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要精选题目,确认好本节课可以达到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大量有效时间进行突破,一题理解则一类题会,对待重点就要重点突破,避免课堂上一节课有很多题目,每个题目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这样贪多嚼不烂,对于学生来说,做和不做基本一样,原来会的现在还会,不会的依然不会。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类。

综合课中,问题解决要注意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不断的让学生去完善,去合理的进行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的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干的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不应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中,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该怎么办?到黑板上讲解的学生进行完讲解后应该如何做?提出问题后,为了让学生积极回答,用“这个题不难?这个题很简单?”来启发合适么?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去锤炼,不断的去思考。

6.数学教研心得 篇六

2.21日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解读与教材训练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教研,使我对低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受益匪浅。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可以简单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当然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做到: 1、注重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果随意将四名学生放在一起就算是一个学习小组,那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组建好学习小组,就要对班上全体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反复斟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和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之后再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促进每一位同学能都在小组内有效地提高。

2、发挥集体荣誉的功效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持久性也很弱,让他们四个人围坐在一起,为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话提供了方便,为他们说笑打闹也创设了机会,不但不能高效,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的策略是: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家,一个小组里的四个同学就像一家人一样,有福同享,有错同惩。如果一个小组里的四名同学表现都很出色,那就奖给他们一颗五角星,一个星期进行评比,拿星最多的一个小组就出现在班级荣誉榜上进行表扬。如果小组里有同学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倾听,偷偷地做小动作,在课上说笑打闹,他所在的小组就会被减掉一颗星,就会影响到小组集体的荣誉。这样一来,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就会格外关注组员的纪律,及时提醒做小动作的同学,其他的组员也会为小组的星星而做出很大的努力,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积极表现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小组获取更多的五角星。3、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因为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差,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为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教师就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而不是让合作学习仅仅流于表面。

另外,训练学生学会聆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取得高效合作的关键。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不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会使教学活动无法深入开展。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倾听,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努力听清楚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在认真倾听之后还要学会积极地思考,对他的发言作出相应的评价。

4、精心选拔小组长

在平常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的关系。组长的能力、水平、性格决定了小组的提高与进步。我们习惯地认为成绩好的就能当组长,可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只知道埋头学习,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没有管理和组织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贪玩、不乐意帮助差生,这样的学生也不能当组长。我们挑选组长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只看成绩,而必须挑选那些管理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心强,愿意耐心细致地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7.教研心得 篇七

自2004年秋,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学科网站为全省中学教师教研工作搭建平台, 关注一线需求, 倾听教师声音, 促进教师参与, 延伸教研活动, 放大教研效益, 民主平等的教研文化正在形成。

一、关注一线需求, 确定教研主题

1. 征求一线意见, 开展专题研讨。

为了实现全省教研活动与广大教师的需求对接, 每年年初, “化学频道”发布当年教研活动的初步设想, 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 如:

征求2011年教研工作意见:回眸2010, 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衷心地感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011年, 我们将组织全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中心教研组活动、中考与高考复习备考等教研活动, 初步拟定如下设想:

1.优质课评比

(1) 各市县、省直属学校逐级选拔推荐选手。

(2) 教龄3年以上 (含3年) 者才有参加全省优质课评比资格。

……

期望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提出宝贵意见!

此举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 2周之内, 即有300多人次阅读, 提交了21条建议。为及时调整教研活动计划提供了依据, 使之更加切合教师的需求。实践证明, 关注一线教师的需求, 确定切合教师的教研主题, 能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的实际问题, 就能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在不同的教学工作阶段, 广大教师需要的支持与关注点不一样。例如, 每年3—4月, 九年级化学开始进入复习阶段, 高考复习进入最后阶段, 为了推广成功经验, 会诊疑难问题, 促进教研活动, 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频道”于当年的3、4月份多次举行“高考中考复习问题与对策”专题网络研讨。每次研讨前一周, 通过网络发布消息, 广泛征集复习面临的问题, 然后, 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 聚焦成若干个问题, 于研讨前1天上传, 作为研讨的载体。

上述“在线研讨”均被评为评论热点、点击热点文章。

2. 关注教师需求, 优化培训方案。

2009年暑期, 我省启动“高中新课程再出发”项目。为了使培训更加切合一线教师的需求, 课程团队于2009年2月下旬在“化学频道”征集意见, 关注一线老师的需求, 追求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如:

3. 倾听教师声音, 改进命题工作。

长期以来, 命题工作由于其保密性、专业性等要求, 命题工作只能由少数专家与老师在封闭状态下来完成。命题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沟通不够畅通, 影响了命题工作的改进。为此, 在“化学频道”设立“中考评卷”“高考评卷”专栏, 及时上传中考、高考试题, 各评卷题组长的评卷小结, 有利于广大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案例一、中考及初中化学教学研讨

2007年7月, 中考阅卷期间, 阅卷教师反思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在组织阅卷教师进行了小范围的交流与研讨之后, 大家仍感意犹未尽。为了使问题的研讨得以延续, 为了扩大研讨的范围与效益, 中考阅卷结束后, 我们于2007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网上开展了“中考及初中化学教学研讨”专题活动。

1.及时将中考试题及答案上传“化学频道”, 作为研讨的资源。

2.组织本学科各题组阅卷组长撰写评卷分析, 上传“化学频道”, 引发大家研讨。

3.针对部分教师对命题认识尚存误区, 龙官吾副院长专门撰文回应, 引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使研讨达到了高潮。

4.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吴益平老

师专门撰写了《初中化学教学建议 (一) ———上好第一节课》《初中化学教学建议 (二) ———突破第一个化点》, 对即将进入下一届初三化学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从7月17日至8月2日半个月的时间, 相关的8篇文章共有访问量4781人次, 评论163条。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老师们进一步更新了理念, 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能更准确地把握考试说明, 提高了对命题的认识, 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新课程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提供保障。同时, 广大教师借助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命题人员是激励、是鞭策, 对增强命题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命题水平都有帮助。网络教研, 资源是基础, 互动是中心, 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规范教研流程, 促进教师参与

实施新课程以来, 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 各学科成立了中心教研组, 通过组织中心教研组活动, 将教研重心下移, 把新课程理念送到全省各市县中学, 并侧重在乡镇中学开展现场活动。几年来, 逐步探索出一条“规范教研流程, 促进教师参与”的中心教研组活动之路。

送教活动与网络教研整合的基本流程为:

第一阶段:发布通知、上传相关资源、动员参与;

第二阶段:网上集体备课;

第三阶段:现场教研活动;

第四阶段:发布送教活动纪要、上传教学视频、点评视频及相关资源;

第五阶段:组织在线研讨;

第六阶段:整理研讨精要、撰写研讨小结。

上述6个阶段的教研活动, 除了第三阶段现场教研活动外, 其余5个阶段均依托网络进行, 第二、三、四、五等4个阶段的教研活动, 广大教师都有机会参与, 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二、初中化学中心组送教塔洋中学

2011年4月份, 初中化学在琼海市塔洋中学开展的中心组活动, 依托网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针对性、拓展性与示范性, 参与面广、迁移性强, 广大教师反映良好。

1. 导向性与针对性。

引导教师关注农村中学、关注科学探究、关注网络教研。尤其是发挥网络优势, 中心组成员提前对上课老师的教案进行修改, 一方面有助于现场课的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有利于观课的目标明确及更加精准的点评, 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具有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针对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独学无友”的状况及开展探究教学困难等问题, 现场的课堂教学效果及吴益平老师撰写的《关于乡镇中学开展探究实验的一些思考———听莫春蕾老师课有感》, 给予了有效的回应。

2. 拓展性与示范性。

整个教研活动的形式突破了非网络状态教研的局限性, 实现了“跨时空”的大教研, 对全省各市县的教研活动发挥了示范迁移作用, 能够持续改进和开展。

3. 参与性与反馈性。

此次活动, 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 放大了教研资源的作用, 提高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3个星期内, 积累了相关资源12篇, 文章被阅5081人次, 文章被评1178条。实现了“借专题活动积累优质资源, 使同样的人做更多的事, 同样的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的预期。广大教师反馈良好、满意度高。

三、创新教学评比, 推动民主教研

全省中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每两年举办一次。规模大、规格高, 对全省学科教研活动具有明确的导向、示范作用。为了推进教研民主, 体现课堂教学评比“公开、公平、公正”, 各学科借助网络广泛征求一线老师的意见, 创新教研活动。

1. 延续性。

课堂教学评比后, 各学科依托网络, 将全部相关资源上传学科频道, 包括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录像、评委点评、观课感想等。借助网络, 短暂的现场评比活动得到了延伸, 借助网络, 一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 借助网络, 未能参加现场活动的老师可以分享大赛的资源, 借助网络, 课堂教学评比中暴露的问题得到了关注, 借助网络, 评比活动的公开性、公正性得到督促。现场活动结束后, 各学科及时梳理问题, 开展在线研讨, 掀起全省范围内大教研的高潮。

2. 创新性。

借助网络, 实时呈现课堂教学评比的相关资源, 既能让广大老师及时分享优质资源, 又能倾听广大老师对评比结果的反映, 自觉地接受大家的监督, 推动教研活动的民主进程。几年来, 我们通过网络开展课堂教学评比的延伸活动, 并广泛吸纳一线教师的意见, 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评比工作。部分学科吸纳一线教师作为群众评委, 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

案例三、海南省2012年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

评选时间及方法

第一阶段:2月下旬至4月上旬, 各市县 (单位) 教研室选拔参赛选手。

第二阶段:4月12日, 专业考试和选手抽签确定上课课题及上课顺序。

第三阶段:4月26~27日, 选手现场上课, 专家评委评分。要求每位参赛选手于4月24日前将教案电子稿发至我院, 以便上传网上, 每个市县派一名初中数学教研员 (或骨干教师) 参加现场评议。

第四阶段:4月底至7月上旬, 市县群众评委评分。每个市县组织一个评委会, 由初中数学教研员 (或骨干教师) 组织10名群众评委在“海南初中数学频道”网上观看视频录像课进行打分, 并发表点评意见, 在网上讨论。

第五阶段:9月下旬, 优秀课观摩。由选拔产生的优秀选手4~6名进行现场上课, 组织全省初中数学教师观摩。

得分权重:专业考试占20%;专家评委评分占70%;群众评委评分占10%。

3. 示范性。

各学科在课堂教学评比内容、评比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使评比的内容更加丰富, 研讨的问题更加聚焦, 评比结果更全面地体现了参赛老师的整体素质, 对我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例如, 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 增加了专业技能测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测试在机上进行, 内容一是办公系统 (Word、Excel、PPT) 、多媒体制作 (Flash、Photoshop) 、程序设计 (VB) 、网络技术 (网络硬件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器设置等) 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是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三是完成一件作品。中学化学全省课堂教学评比, 包括现场上课 (70%) 和专业考试 (15%) 、实验操作 (15%) , 专业考试包括以书面形式完成某些试题和试题分析。

8.更新教研模式提升教研质量 篇八

联校协作发展共同体打破了以往各学校之间互不往来的局面,实现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教研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也因协作体的诞生而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由原来的以校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向协作体之间多所学校“联校教研”的转化,成为一种新的教研机制。

一、建立联校教研协作模式

在历时近三年的联校协作发展进程中,十个协作片区(小学7个、初中3个)结合各片区学校实际,创造性探索了联校协作体的有效模式,归纳起来有轮值式、常任制两种。

轮值式就是联校工作遵循“片区学校为主体、轮值学校为责任人”的基本原则,轮值学校由片区学校自行商定,每一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轮值周期。轮值学校要创造性设计、开展工作,集中片区学校优势资源,分析各校需求,开展片区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及其他相关活动,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具体负责联校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总结提炼,包括档案资料收集、与相关行政和业务部门沟通联系等,在轮值时间内全面负责片区联校协作工作的组织与推进。其主要特点是片区内各学校相互尊重,其权利和义务平等,其优势是发挥片区各学校积极性,彰显各校优势和特色。

常任制是在轮值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4年底开始在初中片区实行。具体是以名校为龙头,采用名校加普通校的办学模式,促进普通学校转型升级。由城区4个优势资源相对集中的学校承担常任片区管理学校,统一负责该片区的所有联校协作发展事宜,其他各校挂靠“城区联校协作初中片区xx学校协作学校”的校牌,力争在片区学校内实现教学、教师、管理等资源共享。目前初中由三个片区扩充到四个管理片区,涵盖19所初级中学。其特点是发挥龙头学校的管理优势和资源辐射,优势是便于统一管理和资源调配。

开展的联校教研活动按照“自主——互助——引领”的方式进行。即教研活动主题自定,干部教师相互帮助,骨干教师或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每个区域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确定好主题并制订出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其中一所学校承担承办任务,将这一区域内的相关领导和教师集中起来围绕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活动最后由骨干教师或教研员在专业上给予指导。这种活动方式的特点是展示强势学校的优点,帮助解决薄弱学校的困难,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实践联校协作教研

首先是建立机制,为联校教研提供保障。

在联校协作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教科院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指导性意见,为联校协作发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参考意见。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下发了系列关于城区联校协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如:《十堰城区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成立推进“联校协作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在联校协作研究实踐中,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要求,以确保联校协作发展工作的活动实效。

联校教研涉及到各个学校,牵涉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联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联校教研体。以轮值学校牵头,成立以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为指导,各校校长负责协调,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的区域教研体。比如,第六片区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片区内业务精、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学副校长担任片区教研组长,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轮值学校联系制。制订《联校协作发展第六协作区教研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主题教研制、轮流主讲制、跨校交流制等,形成了片区特有的对外开放的教研文化,达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特色的显著提升,促进了协作片区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成立联校学科教研组。短线学科每所学校人员较少,各校难以进行学科教研。自实施联校协作教研以来,短线学科教研人员不仅多了,更主要的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第二协作片区由市五堰小学、市东风小学及张湾区属四所学校组成,成立了由五堰小学的科学教研组长为该片区教研组长,其他五所学校的科学老师为组员的大教研组。不仅人员增多,而且教研的话题也变得更广泛,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得到了提高。

三是建立活动分担机制。由轮值学校协调安排,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任务,其它学校积极配合并参与。一片区在今年5月份组织的三项联校协作教研活动(六年级期中调研检测及质量分析会、学生活动、学科小课题研讨)分别由茅箭区三堰小学、市人民小学及茅箭区二堰小学承办,既减轻了学校的压力,也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

其次是搭建平台,开展丰富的联校教研活动。

教师参与的热情和参与深度,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教研主题的设计、活动组织的形式上精心策划和准备,让教师真正能有所思、有所获、有所得,才能使教师有归属感,使区域教研成为凝聚学科教师的精神家园。所以搭台子,引路子,开展切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区域教研活动,是联校教研的魅力所在。

同课异构。各协作校教师通过“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形式进行教学交流,实现课例带动群体研讨,资源共享反思提高。

教学比武。每学期举办讲课、说课等教学比武活动,要求片区内学科老师全员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迪,让老师们在有限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收获。首先是市级赛课层面,教科院举办的学科优质课竞赛、“课内比教学”活动,由行政区域内赛课转向片区间赛课,推动了各片区练兵赛课活动的开展。其次是联校片区内赛课层面,各片区创造性的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配合2014年开展的十堰市第二届“课内比教学”活动,各片区多学科打破了传统的以校为单位的研讨模式,实现了多校互动的教研格局。

专题教研。由中心教研组先收集区域内各学校在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然后进行梳理,拟订出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具体方案,征得各学校同意后组织实施。如二片区开展的《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题教研活动,主要针对实验课教学,教师们以学习、探究、交流、提高的心态积极参与,在互动、沟通、分享中,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实现共同提高。

最后,总结经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联校协作发展工作推进以来,各片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资源共享,促学校管理水平均衡。随着联校协作活动的逐步深入,联校从最初的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资源共享、到教师资源共享和管理资源共享。各片区开展了养成教育论坛、校长论坛、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经验交流、青年教师成长论坛等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片区职工文体活动,实现了多方面特色互动的良好局面。

集体研训,促教师业务素养提高。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联校集体研训模式,以促进教师业务素养提高。各片区通过举办教学理论研讨会、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教学研讨课、观摩课等,从一校延伸到多校,从片区拓展到片外,实现研训一体化,逐渐打破校际和区域壁垒,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练兵赛课,促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首先是市级赛课层面,教科院举办的学科优质课竞赛、“课内比教学”活动,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划分推荐参赛指标的办法,由行政区域内赛课转向片区间赛课,推动了各片区练兵赛课活动的开展。其次是联校片区内赛课层面,各片区创造性地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2014年,小学数学、英语、美术、科学、中学语文等学科通过四个层次的赛课(校内、片区内、片区间、市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

联校协作以来,打破了十堰市行政区域的管理壁垒,在学校管理、教学研讨、教师协作、师生活动等各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在管理、课程、活动、师生等各方面实现了互联,在课堂、教研、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互动,达到了初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和共享、片区管理、教学、师资基本均衡的目标。

(作者单位: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2010-2011学年上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莆田妈祖中学学生会五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