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共13篇)
1.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一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范文网】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习近平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三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同栏目文章推荐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2.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二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2.如图l,∠1=20°,AO上CO于点O,点B、O、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2的大小为().
A.70°
B.20°
C.110°
D.16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B.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4.如图2,在△ABC中,DE∥BC,CD平分∠ACB,DE平分∠ADC,∠B=40°,则∠A的大小为().
A. 40° B. 60°
C. 90° D. 120°
5.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a2> 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a=-2
B.a=-l
C.a=l
D.a=2
6.如图3,下列各组角中能构成同旁内角的是().
A.∠1和∠5
B.∠4和∠5
C.∠7和∠8
D.∠3和∠6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A(-5,3)
到点B(3,-5)的平移过程可以是().
A.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
B.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
C.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
D.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8.如图4,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从点A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运动,物体甲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开始运动后第2015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1,1)
B.(2,0)
C.(-2,1)
D.(一1,一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
10.已知下列各数:0.515 153 45、0、0.2、3π、22/7、6.101 001 0001…(每2个1之间依次多1个0)、131/11、√27.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____.
11.将宽度一定的纸条按如图5所示的方式折叠,若∠1=65°,则∠2=____.
12.如果电影院中“5排7号”记作(5,7),那么(3,4)表示的意义是____.
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下方的一点A,到x轴的距离为1/2,到y轴的距离为1/3,则点A的坐标为____.
14.如图6.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一种方法,它的依据是____.
15.如图7,若中国象棋棋盘(不完整)上“将”位于点(1,-2),“相”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____.
三、解答题(共75分)
16.(8分)计算:
17.(9分)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B(一1,-2),O为坐标原点,把△AO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O’B’.试写出△A’O’B’各顶点的坐标.
18.(9分)如图9,AD⊥BC于点D,EG⊥BC于点G,∠E=∠1.求证:AD平分∠BAC.
19.(9分)如图10,点E在DF上,点B在AC上,∠1=∠2,∠C=∠D.求证:AC∥DF请将下面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l=∠2(已知),∠1=∠3,∠2=∠4(
),
∴ ∠3=∠4(等量代换).
∴____∥____().
∴∠C=∠ABD().
∵∠C=∠D(已知),
∴∠D=∠ABD(等量代换).
∴AC∥DF().
20.(9分)如图11,在五边形ABCDE中,AE∥BC,∠A +∠B=α,∠C+∠D+∠E=β.猜想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1)根据图形写出你的猜想:____.
(2)请证明你在(1)中写出的猜想.
21.(10分)如图12,将△ABC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图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3,0).
(1)试写出点C的坐标.
(2)将△ABC平移到△A’B’C’,若点B’的坐标为(2,-3),试着画出平移后的△A’B’C’.
22.(10分)如图13,在四边形ABCD中,AB∥CD,∠A=ll0°,∠ABC=∠ADC,BE平分∠ABC,与CD相交于点E,DF平分∠ADC,与AB相交于点F
(1)求证:BE∥DF
(2)求∠BED的大小.
23.(11分)如图14,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如图15,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结论.
3.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三
在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149个班一共59名学生,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学习习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所以从学期初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湘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1.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3.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4.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5.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4课,其中新课讲授占25课时,单元复习四课时,期中复习三课时,期末总复习六课时,共3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自我介绍及要求1课时
第二周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2课时
第三周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第一单元复习2课时
第四周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第5课公元纪年法2课时
第五周第6课西周的分封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2课时
第六周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2课时
第八周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第11课百家争鸣2课时
第九周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第十周期中复习2课时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2课时
第十二周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2课时
第十三周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2课时
第十四周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2课时
第十五周第三单元复习第20课三国鼎立2课时
第十六周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课时
第十七周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2课时
4.第一学期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计划 篇四
初一新生对初中的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本学期,地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上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为此,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在开学初告之学生本学期地理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地理学习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实施“阅读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读地理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地理教材由四部分组成,正文、阅读材料、图片、活动,知识点隐藏在问题和图片里,所以,给学生自学带来很大难度,教材的改变使学生越来越离不开老师。因此,帮助学生解读地理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是地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前给学生发放以问题设计为主的学案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使得他们看书的.目的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实行“课课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按教材章节,每讲完教材中的一节进行一个10分钟检测,以督促学生掌握以学知识,少积攒包袱。
四、课堂归还给学生,把以前的作业变为课堂练习,把作业变为预习和自学。
5.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五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2018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参考!
一、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8、269、1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9、28
1.2有理数 9、915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9、1622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9、2329
1.5有理数的乘除法 9、3010、6
国庆长假 10、713
第一章《有理数》整章复习与检测 10、1420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0、2127
2.2整式的加减 10 10、28 11、3
第二章《整式》复习与检测 11 11、4 10
期中考试 11、1117
3.1从算式到方程 11、1824
期中考试复习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11、2512、1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12、28
3.4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与检测 12、915
4.1几何图形 17 12、1622
4.2直线、射线、线段 12、2329 4.3角 12、302018年1月5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元、612
期末复习
元、1319
期末考试
6.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六
【关键词】如何上好 七年级新生 第一节英语课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44-01
初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科门类特别多, 转眼间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多出好几科,并且所有学科都不再像小学那样容易学习、考试不再容易得高分,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新的学科很好地向学生展现?怎样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疑惑甚至恐惧?并对以后的教学课程和活动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和收到很好的效果呢?本文愿就此谈几点拙见,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此问题,从而改变上课方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以便让学生們更能轻松、容易地学习和学好英语。我总结认为:学生只要喜欢英语教师就是以后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基本保障和英语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具体步骤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训练和演练。
一、生动的自我介绍
先用我自己年轻、读大学时美丽的照片(照片上有外国人)通过编一个英语对话做自我介绍。让学生们感受两分钟的英语气氛。让学生们很好奇:老师怎么有机会和老外那么像朋友一样亲热的照片呢?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会说简单单词的同学就奖励该物品。其次,我可以把我去参加培训的照片,尤其是让学生感觉很不普通的那些培训照片展示给学生们欣赏。当然选择一个培训地点的照片就足够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最后,我可以用英汉两种语言编造一个简短幽默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通过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们从开始接触教师起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具有拼搏之美、进取之美甚至幽默之趣。用这样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课是一节多么快乐、不压抑的课,在"玩"的过程中就能轻松地上完一节英语课,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
三、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你"是"you ","我"是"I","咱们"再见就"goodbye"!老师带着学生们有节奏地读上四、五遍,他们会觉得很好玩、很开心,一点儿都不累。这样会让学生们很想与英语老师在一块儿交流、活动。不觉得上英语课是枯燥、无味地背单词、记句型,而是很快乐地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完了一节课。
通过这两分钟记忆单词的展示,让学生们觉得原来背单词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办法背单词。不一定要用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
那么作为七年级的新生,该有什么样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利呢?首先要相信自己正确的思想,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行。其次课前一定要学会预习,把看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认真听课,及时解决预习时看不懂的问题,仔细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再自觉地跟上相关练习。
五、要具备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包括 听、说、读、写。首先要学会听,老师不要求学生全部都能听明白、一字一句全部听懂,但要求学生能听懂大概意思。就像小孩开始学说话一样,能明白意思就行。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能勉强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行。接着慢慢地开始练习多读、多看,读的多了,看的多了,语言接受信息也就多了。有句俗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最后写的步骤自然而然就跟上了。告诉学生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一一进行讲解的,不必担心。当然这几个步骤的强化过程本文不做详细叙述。
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
其次,我国早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相互交往频率增多,信息网络的当今时代中,"网络"信息也多用英语呈现,都是以英语为载体。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更应该具备掌握英语语言的能力。并且当代很多文章、电视、电影等都会以英语呈现给观众。要相互理解、明白交流中的信息,就得用英语进行沟通。
总之,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都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我们的第一节英语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良好发展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本及教辅
7.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七
深溪口九校 彭玖菊
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我校四年级学生大都是从在农村长大的。他们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前几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简单劳动制作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相信只要给他们 1
机会,他们是乐于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的。
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三)•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五)•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六)•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七)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八)•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九)•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设 教学策略与措施:
1.注重基础。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2
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8.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指引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世界文化精华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装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装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具体措施、(一)备课精益求精,切实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我太了解语文学科的现状,没有多少同学是因为喜欢语文而去学语文,语文在大多数同学心中是枯燥无味的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深谙此理,可是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难于上青天”,因为他们在语文课上领略不到语文的魅力。为此我决心从备课上寻求突破口,备课精益求精,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激发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比如以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是讲语文课的规矩,学语文科的物质准备等,学生懒懒地坐着,无奈的听着。这个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课题是《语文的魅力——新学期语文的第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亲切的交谈中,在生动的故事中,学生感悟到“语文天生重要”,初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效果颇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我每一节都能用心去备:想着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且让学生切实得到提高锻炼。那么这样备出来的课学生一定爱上。
(二)、读、背、写
其实语文更大的魅力不在语文课堂,更不能光靠语文课本。所以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更大兴趣,就要带领学生泛舟语文的广阔海洋。
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勤奋读书。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天晚上课铃响后,固定给学生五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片好文章来朗读。每周三拿出一节课来给学生读书看报。读书要圈点勾画,摘抄积累。秦牧说:“少年和青年时代学到的东西,像是用凿子刻进石头一样,记忆极牢。”“我自己现在能够背诵的诗歌都是在少年时代学来的。”其中好的段落文章一定要背下来,坚持下去,量变会带来质变。
大胆练笔。学生第一次练笔,几乎三分之一只写了三两句,针对这种状况,让学生放开手去练笔,想写啥就写啥,想怎写就怎写。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喜怒悲欢,皆可成篇。还要告诉学生读背最终是为写服务的,尽管把你读到的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去。
9.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九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香港记者闾丘露薇: 我喜欢轻松简单而有秩序的生活。比如出门坐公共汽车,车子总是能够准时抵达,不会动不动发生意外;人多的时候,大家能够明白先到先得的道理,能安静地排队。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所谓秩序就是想做不让做,不想做的偏让做;为了用一只眼睛看清东西,而将另一只眼睛毁坏。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道作文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及思辨性,考查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生活现象、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自由和秩序的辩证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立意】
材料中闾丘露薇的话从社会生活现象的角度强调“有秩序的生活”的意义;亨廷顿的话涉及“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强调了秩序的重要性;罗曼·罗兰的话指出某些秩序不合理的一面,说明秩序具有束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最佳的立意是辩证认识“秩序”与“自由”,并就两者的内涵、意义、关系等进行阐述或表达,且观点明确,如“倡导有秩序的自由”等。能写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关系,如“秩序和自由对立统一,不可偏废”,也符合题意,但立意次佳。如果单纯肯定“秩序”或者单纯肯定“自由”,就偏离题意了。
【评分标准】
能辩证看待“秩序”与“自由”的关系,有鲜明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并加以深刻阐释或生动表现的,如写“倡导有秩序的自由”等,得49~60分。
能扣住“秩序”与“自由”的关系加以阐释或表现的,如写“秩序和自由对立统一,不可偏废”等,得37~48分。
泛写“秩序”或“自由”,没有涉及两者关系;或只对材料作扩写,得25~36分。
片面理解“秩序”或“自由”,或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得分在25分以下。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应慈军
在秩序之船上载满自由
● 丽水考生
自由,失去秩序的灯塔,就是一艘灵魂独行的孤舟,没有方向。
秩序,失去自由的船桨,退化成原始的木头,没有前进的动力。
自由总是抱怨秩序的烦琐,却不知那自由的彩云一出岫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想出去散步却还要回头望望是否遮住了光芒;秩序总是埋怨自由的散漫,却不知那条条框框的约束一旦没有了自由,便轰然散架。
自由可以在秩序之船上稳定前行,驶向远方。我也向往“公共汽车”式的生活,秩序井然,人们又可以自由地选择理想的方式去眺望车窗外的风景。就像英国的公交汽车站,双层的红色巴士,没有拥挤,没有插队,因为人们心中早就种下了一颗秩序的种子,这颗种子开出自由的花,结出一种叫作文明的果实。英国人享受着这种无声的规则,也享受着它所带来的自由。所以,英国的生活中暗含着对秩序与自由最好的解释,不必言语,只需那一根秩序与自由的连线始终不断,那辆安静的红色巴士将会载着自由与秩序一直开下去。
但是,自由若失去了他的秩序之船,将倾覆于无限的海水中。每一个国家,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道德或法律规范去约束每个人的行为。2014年的中国,多一份秩序,就多一份中国梦;多一份人心的坚守,就多一份属于21世纪的光芒。所以,罗曼·罗兰说“秩序是为了用一只眼睛看清东西,而将另一只眼睛毁坏”,这未免太过绝对化。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这艘大船上,必定要挂上秩序的标签,才能载着13亿个中国梦,载着13亿个人的自由,走向复兴!
若是秩序之船失去了他所载的自由,必定停滞于茫茫大海中央。就像一个完全失掉了想象力的孩子,没有了火烧云,没有了气球、喷泉,没有了旋转木马的童年,还怎么支撑起一片蓝天?所以,有了秩序,一定要用自由把他的空隙填满。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说过:“我在实验室做的事,一件是按实验规则老老实实地操作,另一件就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怎样才能使我的实验更精准无误。”这就是自由,思想孤舞的自由。
不要期望做那一片出岫的彤云,因为他没有归属,随意地被风撕着扯着;也不要期望做那条条框框的规则,因为他终会被时间的洪流所吞侵。
自由与秩序永远是一对矛盾,但他们可以共生,自由也一定可以在秩序的船上驶向远方。
用秩序为木去做船,以自由为布去做帆,朝着那彼岸花开,前进!
得分: 58分
点评: 文章将秩序比作轮船,将自由比作帆桨,以此贯穿全文,比喻妥帖,结构谨严。在这个总体比喻之下,作者以“红色巴士”比喻英国,对秩序与自由作了最好的解释,属于总论。又以“大船”比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必须挂上秩序的标签,走向复兴,论证“自由若失去了他的秩序之船,将倾覆于无限的海水中”的分论点;以“失掉想象力”比喻没有自由的秩序,论证“若是秩序之船失去了他所载的自由,必定停滞于茫茫大海中央”的分论点。文章由总到分,正反结合,比喻贯串,结构精巧,语言灵动,文采与理性交织,形象与逻辑并行,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有秩序的自由
● 丽水考生
如果只有秩序而没有自由,那是牢笼;如果只有自由而没有秩序,那是纵容。秩序和自由应该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有秩序的自由是最好的秩序,也是最好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约束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就像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说过的,“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谁都不愿被各种有形、无形的东西捆绑着,但如果无限制的自由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一个道德败坏、无法无天的人的诞生。同是一盏红绿灯,有的人能耐心地等待,而有的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实行“中国式过马路”。这是因为什么?前者心中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着自己,而后者对所谓的“秩序”不管不顾,道德的高低体现在这儿。“中国式过马路”到最后只会酿成悲剧,让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没了底线。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社会安定的保障。如今“表哥”“我爸是李刚”等热点新闻人人皆知,在关注这些新闻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让这些事件不断发生?中国反腐倡廉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官员无视纪律、法律的存在?一个社会不能杜绝这些现象的产生,但可以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当贪官们拿着受贿的巨额资产时,他们以为他们拥有无限的自由,他们以为秩序只是“空口说白话”,他们以为他们不会受到惩罚。事实是,社会不会容忍这种过多的自由继续存在,秩序必须压制住自由那嚣张的气焰,才能换回这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没有秩序,自由就是一张无法生效的契约。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强大动力。孔子主张的治国之道是“为政以德”。历朝历代的兴盛与衰亡的事实证明,依法治国是为政以德的保障,为政以德是依法治国的保障。我国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有秩序的自由对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秩序说:要有秩序的自由!
人类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最好的秩序,也是最好的自由!
得分: 57分
点评: 作文题呈现给同学们的是非连续性的材料,就浙江省高考而言,这种题型发轫于2001年,成熟于2013年,按命题者的想法,必须综合所有材料的意思立意,否则就有偏题的危险。作者透过三位名人的话,一下子抓住了一对本质关系——秩序与自由,并开宗明义,作了辩证的揭示:如果只有秩序而没有自由,那是牢笼;如果只有自由而没有秩序,那是纵容。接着,作者对观点采用了渐进式论证:有秩序的自由是约束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社会安定的保障,有秩序的自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强大动力。由个人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层层递进,将题意阐发演绎得全面而深刻,整篇文章因而具有了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戴着镣铐跳舞
● 丽水考生
跳一段舞,舞出我生命的痕迹,好让宇宙知道我来过;跳一段舞,化作精神深处的一轮皎洁明月,好照彻人的心性;跳一段舞,戴着镣铐跳舞,舞出生命的绝美风姿,将鲜活的生命与高尚的心性融合,好在自由与秩序间呈现最完美的弧度。
自由犹如生命的灵魂,若失去了,那便成了行尸走肉;秩序好比岁月的容器,倘有了,则塑造最美舞姿。自由与秩序并非如深蓝海水与美丽火焰无法相容,恰恰相反,自由如舞者的羽衣,随性飘动,配上秩序的禁锢之意,戴着镣铐的羽衣舞更流光溢彩。
喜爱舞蹈的我,食这人间最美的烟火。你去过重庆吗?听说过重庆一家无人收费的面店吗?若没有,且要听我说一说这自由与秩序完美融合的面店。坐落在幽深小巷里的这家无人收费面店,生意异常红火,店家只顾做面,而门口就摆着收钱的篮子,客人们自觉付钱也从篮子里自己取零钱,寒来暑往,店主统计钱时竟都无丝毫偏差。
这着实让我们惊叹。顾客在美味的面条交易前享有无尽的自由,秩序没了吗?不,并非如此,秩序在每一位顾客的心中,他们享受着无人约束的自由,同时牢记着自我给定的秩序。悄然间,顾客们戴着镣铐跳出了绝美的舞蹈,而这家店铺也用自由与秩序作羽衣和镣铐,跳出了令人惊艳的舞蹈。
自由与秩序的完美结合能给予生活更多的美好,远远超过自由与秩序二者的单独存在。
宋词是一朵情花,每次品读,便中了它的毒。宋词最美在于在各种形式下也能衍生出词人各异的傲人风骨。宋词,开出朵朵最绮丽的花朵。
若这宋词不拘一格,抽却形式,任它这平平仄仄平平,那它还能如此美艳吗?犹如花儿失去了花的形状,它还能如此令人企羡吗?
若这宋词严格中依然不肯让步,规定了形式,还要规定体裁与内容,那它还能如此美艳吗?犹如千万朵花儿都长成一个模样,它还能如此令人企羡吗?
同这自由与秩序一样,二者若只存其一,生活定会大不相同吧?宋词也正是这自由与秩序的完美融合,戴着镣铐跳出绝美舞姿。
跳一段舞,戴着镣铐跳舞,让自由在秩序中开出花来,美得让人中毒。
得分: 54分
10.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11.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十一
学期美术(折纸)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谭树文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的事情。它既能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又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是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创造而流传下来的。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且活动形式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一、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3培养主动思考能力的。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主动学习。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东西,大成就。学生做完作品,拥有的不仅是作品,更有着满满的强烈的成就感。
5培养学生专注力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做事情,总是心不在焉。而做其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三、教学时间:每周的美术课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讲解折纸
第二周:折纸分类
第三周:折纸的好处
第四、五周:怎样折纸玫瑰
第六、七周:怎样折纸玫瑰
第八、九周:怎样折千纸鹤第十、十一周:怎样折乌篷船第十二、十三周:巧折蝴蝶结
第十四、十五周:心形折纸法
第十六周:衣服的折法
第十七周:青蛙的折法
12.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十二
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李贵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状况不是很好,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好,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不认真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浸透法制教育的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的《正数和负数》,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产品质量法》和《计量法》;
第一章第5节的《科学计数法》,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土地管理法》;
第四章第2节的《线段的比较与计算》,可以渗透法制教育《计量法》;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3.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篇十三
2010-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崔桂林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将进行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高效课堂给了我们努力地基准和方向。面对七年级学生这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所以兴趣应放在第一位。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教学课时安排
章节内容课时周次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 1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1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3 2--7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3
第四节海陆变迁2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2 8--10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 11--16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2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4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3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 17---18
第二节国际合作1
第三节重要的合作组织1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复习计划09-06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11-23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的工作计划10-09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11-30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学期复习计划-小学三年级教案09-17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