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精

2024-07-26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精(通用8篇)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精 篇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正文)

按照×××工作部署(受×××委托),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等基本情况

1、×××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概述

绩效目标一:

绩效目标二:

绩效目标三:

2、×××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目标值

本次评价依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根据省财政厅同意确定的××个绩效指标,以国家、省发布的有关经济性、社会性、部门性、行业性的目标和××××支出绩效目标为评价标准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

效果指标目标值:

产出数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质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时效指标目标值:

产出成本指标目标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目标值:

3、绩效指标目标值与绩效目标对应关系

说明各项绩效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绩效目标的贡献情况。

4、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5、其他基本情况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财政支出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主要工作绩效一:

主要工作绩效二:

主要工作绩效三: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效果指标实际值:

产出数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质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时效指标实际值:

产出成本指标实际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实际值:

3、绩效指标实际值与实际工作绩效对应关系

主要是各项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贡献情况。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报告时间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精 篇二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实例, 随着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 堵车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马路上安装的红绿灯太多往往就是堵车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 为了使通行顺畅缓解拥堵, 使用财政资金安装了若干个红绿灯, 但结果却是由于走走停停而带来车流更堵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 忽视资金使用后的效果, 不仅会使财政资金的使用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现象, 而且就结果而言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在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财政支出资金去向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描述和评价, 做到“花钱必问效”, 以“绩效”理念替代以往“节约”的理财理念, 从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前提。

所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 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所谓经济性, 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 即支出是否节约。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成为财政支出经济性的主要体现。即支出的各构成要素在财政支出总量中所占比例合理, 能够满足各部门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 达到基本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

所谓效率性, 是指投入同产出之间的比率。财政支出是否讲求效率性, 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多的产出来进行衡量。

所谓有效性, 是指财政支出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目标) 。有效性关注的是产出与效果间的关系, 财政支出的效果可以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或者表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一) 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基础。

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能够从源头上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为管理好财政支出建立了一道有效的闸门, 使理财思想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这将使国家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减少, 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腐败、官僚主义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政府的各项经济决策更加准确, 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整个社会效益不断增大。可以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维护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政府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后, 通过安排各种形式财政支出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 履行政府的职能, 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求。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 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财政资金, 任何暗箱操作行为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长期以来, 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支出信息一直处于不透明状态, 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果纳税人一无所知, 信息不公开透明也是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通过实施贯穿于财政资金安排和使用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公开与财政资金有关的各类信息, 让纳税人拥有知情权, 并参与财政资金的监督,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财政监督的关系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 又称为预算绩效管理, 指以绩效指标和事业成本为核心, 以绩效目标、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为基本环节而建立的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模式。 (马国贤, 201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得以实施的主要工具和载体, 而绩效预算又为考察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施绩效预算体制, 削减赤字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大量的各类型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动公共管理科学化、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抓手是绩效预算, 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则是科学理财的起点。如果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预算则与传统预算无本质区别。因此, 两者的关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二)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

从内容上看, 绩效审计和财政支出评价一样, 都是将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检查评价作为主要内容, 但绩效审计的检查内容还要包括传统的财政资金合规性审查。从主体上看, 审计机关是绩效审计的主体, 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则以财政部门为主。从时间顺序看, 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共同筑起了第一道有效性检查防线, 即财政资金初次分配使用有效性检查防线。而绩效审计则是一种事后进行的综合性检查, 即对财政资金及其使用部门进行再检查的第二道防线。二者相互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科学扎实地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充分发挥“先锋官”的作用, 可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就是指财政部门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性事项, 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的审核与监督检查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监督包括对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及预算外资金等多方面的监督。财政监督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财政监督包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过去财政监督重点在于对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监督, 而忽视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目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 我们不仅关注“用对”, 更加强调“用足、用好”。可以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监督的深化, 树立以财政绩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财政监督的重点。

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 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作为全面指导。而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 健全的法律保障是顺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奠基石。因此, 建议在我国的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及规定, 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能。通过立法保障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

鉴于我国目前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导部门应是各级财政部门。但只依靠财政部门则力量较为单薄, 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大、牵扯的利益极为广泛, 故需吸纳各级人大、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及社会民众等多方力量加入其中,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各级人大有权审查监督各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审计部门有权对各部门的支出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审查。中介组织良好的独立性可以保障其参与的评价客观公正。而吸纳社会民众参与到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中, 将有助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开展。

(三) 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阶段。

首先, 各部门要制定部门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部门战略规划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国家产业政策及政府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的包括部门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在内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年度绩效计划, 是指各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各项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说明, 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其次, 要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应根据各部门各项支出的不同性质, 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项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 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再次, 各部门在财政年度结束后, 要撰写提交年度绩效报告;最后, 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论及建议, 提出改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拨款的重要依据。另外, 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应提交各级人大对其进行审查监督。

(四) 强化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关注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 以及为管理及决策提供的信息, 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依据评价结论, 通过采取适当和必要的措施, 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有效地控制财政投资风险。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合理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另外, 通过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能够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制度, 强化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 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共享平台, 数据的收集处理、比较分析缺乏可比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 应在全国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基础数据库, 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摘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必要性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及财政监督的关系, 提出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监督, 2011.1.

[2]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涵解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11.1.

[3]朱衍强, 郑方辉.公共项目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3.谈谈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篇三

一、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而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又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体现在: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往往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审核、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二、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

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划分评价层次。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

(二)建立评价制度。首先,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制定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明确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其次,要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期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在库存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期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电子化的集中式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问题,应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最后,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三)完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根据指标性质不同,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四)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测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后,可在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五)规范评价流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应由国家统一规定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确定评价的重点,明确评价采取的方法,规范评价的基本流程。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事前与事后评价、定期和经常性评价、当前与长远评价、自我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制度。可以设计评价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评价对象,下发评价通知书;组织专业小组,聘请专家,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下达评价通知;督促部门自评,收集、核实数据并实施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做好评价总结;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备案。

(六)设立评价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各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部门、所属单位以及财政支出项目的具体评价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监督作用,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4.福州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四

项目名称:市体校改扩建项目经费

项目承担单位: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项目主管部门:福州市体育局

填 报 日 期:2017年3月17日

福州市体校改扩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实施依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成的主要效益

项目概况: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项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公园路2号,西临新华体育公寓,东临航兴花园,北至公园路,南临上三路。本项目总用地面积98622.3㎡(约147.94亩),建筑总占地面积25747㎡(其中,新建建筑占地面积19169㎡,保留建筑占地面积6578㎡),总建筑面积84133㎡(其中,原体校内保留建筑面积8378㎡,新建建筑总面积66805㎡)。新建建设内容具体包括:1#综合馆(含地下室)、2#射击馆、3#体育训练基地、4#体校宿舍楼、5#体工队宿舍楼、6#体校配套用房、7#训练辅助综合楼、8#综合教学楼、9#风雨操场、10#水泵房、临街商业楼,网球场、沙滩排球场、田径场改造及室外管网、附属设施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修、电气及照明、给排水、弱电系统、设备安装及室外配套设施等。总投资52374.56万元,项目建设资金为财政投资。

本项目实施依据:市政府纪要及发改委立项文件等实施

(1)市十四届政府2012年第17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2]18号);

(2)关于研究福州市体校改扩建项目有关问题的纪要([2012]322号);(3)关于市体校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问题(黄忠勇批转1103、1173、1174、1204号)反馈意见的报告(榕财教督[2012]91号);

(4)市十四届政府2012年第13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2]14号);

(5)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榕发改审批[2013]128号);

(6)国有土地使用证(榕国用(2005)第00305000506号);(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5010120120231号);(8)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榕国土资源[2013]0058号);(9)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榕发改审批[2013]317号)。

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是福州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开设有22个体育运动项目,担负着培养输送优秀体育苗子,同事承担参加省运会和城运会比赛的任务。本校区内场馆有田径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篮排球馆、射击馆、重竞技馆、体操馆等,目前学校大部分场馆均建设于80、90年代,设施老化严重,难以满足市体校日常训练及生活的需求。结合现有西侧新征菜地,对原体校进行改扩建使其成为高标准、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学校,以促进福州市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成的主要效益:投入市财政资金约52374.56万元对市体校进行改扩建。通过合理的规划,依据地形地貌的特点建设成为设备齐全、布局合理的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通过对本校的改扩建,将有效改善教学条件,极大缓解训练条件差的困境,全面和系统的实现教学训练目标,改扩建后也将提供广大群众一个休闲、健身的运动场所。同时,加快发展福州市的体育事业,促进福州市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1、项目资金实际到位及支出情况

本项目申报金额3000万元,预算批复3000万元,以前结转市财政资金4252.65万元,本追加市级财政资金320.69万元,2016年实际到位资金指标7575.31万元,实际支出7573.34万元,结余1.97万元。

2、为保障项目实施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按照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加强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榕财办[2014]157号)执行。

3、项目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定、调整情况

本项目无调整。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选用的原则和依据

我校依据福州市财政局文件(榕财统[2017]1号)的精神要求,评价采取专项承担单位自评、主管部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包括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工作小组成立、工作方案制定、基础数据收集及整理、评价报告撰写等情况

我校于2017年2月16日成立校绩效评价小组,校长任组长,财务任副组长,成员由纪委监督处、场地器材处、办公室、训练处、教务处、政教处等人员组成。对项目投入、产出与效益、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分,形成最终的自评表,并报送主管部门。

(三)绩效评价工作的经验与不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种创新性工作,我校的相关机制和制度还有待

于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绩效目标与绩效评价指标的衔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项目绩效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评价得分及等级

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6.28分,等级为良好。

(二)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本初共制定9个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1、投入-成本目标-预算安排3000万元。2016年市财政资金支出:3000万元,以前结转市财政资金4252.65万元,本追加市级财政资金320.69万元,合计支出7573.34万元。

2、产出-第2标段工程-1#综合馆(含地下室)进度。未完成,仅完成地下室工程,原因是:遇到雨季及全市面临土方外运问题。

3、产出-第2标段工程-2#射击馆进度。未完成,仅完成基础工程,原因是:遇到雨季及全市面临土方外运问题。

4、产出-第2标段工程-10#水泵房进度。完成主体结构。

5、产出-第2标段工程-室外道路及管网。完成,完成中标价的40%。

6、产出-第1标段工程结算。不低于10家结算单位,实际完成13家。

7、效益-第2标段项目年投资额。2016年投资额不低于63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7800万元。

8、效益-实施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数。2016年提供岗位数不低于50个,实际提供岗位60个。

9、效益-因第2标段欠款引起的群体事件0起。

(三)绩效评价指标得分具体分析

1、投入(共性指标28%)其中:

(1)“项目执行时效情况”,评分标准:本指标6分。目标完成率A=目标实际完成数/期初目标编制数,得分为6×A。

目标实际完成数7项/期初目标编制数9项,得6×0.78=4.68分。(2)“项目单位请款及时性情况”,评价标准:成本指标5分。项目单位请款率B=项目单位实际申请资金/项目单位预算执行期间根据进度情况或支出需要应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100%,本指标5分。B﹥100%时不得分,B≦100%时得分为5×B。

项目单位实际申请资金3000万元/项目单位预算执行期间根据进度情况或支出需要应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3000万元×100%=100%,得5×100%=5分。

(3)“项目单位请款准确性情况”,评价标准:本指标5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与项目单位请款资金偏离率C=财政部门核拨率-1,C=0时得5分;则∣C∣每偏离10%分扣1分,扣完为止(如∣C∣=0.25%,则扣1分)实际情况,无偏差,得5分。

(4)“预算执行率”,评价标准:本指标6分。预算执行率D=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本预算安排资金×100%,D=100%时得6分,D﹤100%时得分为6×D。

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3000万元/本预算安排资金3000万元×100%=100%,D=100%时,得6分。

(5)“实资金使用率”,评分标准:本指标6分。资金使用率E=当年预算

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得分为6×E。“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为0时,本项不得分。

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3000万元/财政部门核拨资金3000万元=1,得6×1=6分。

2、过程管理(共性指标36%),其中:(1)预算绩效管理。

①“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情况”,评分标准:本指标5分。其中:项目单位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得3分,按市财政局评价方案要求成立评价工作组得2分。

实际情况,项目单位有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并按市财政局评价方案要求成立评价工作组,得5分。

②“目标编制数量”,评分标准:期初每编制1个绩效目标得0.3分,本项最高3分。

期初编制9个绩效目标,9×0.3=2.7分。

③“目标个性化程度”,评分标准:编制充分反映项目专业特点的“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的,每1个个性指标得0.5分,本项最高5分。

期初编制“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共8个,得4分。

④“目标全面程度”,评分标准:本指标5分。编制的绩效目标全面涵盖投入、产出、效益三类10种目标得5分,不满10种的按比例计分(如期初编制三类5种目标,得分为5×5/10=2.5分)。

期初编制投入、产出、效益三类共9个,得4.5分。

⑤“预算执行监控情况”,评分标准:项目单位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

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5分,否则不得分。

实际情况,项目单位有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5分。(2)项目管理。

①“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评分标准: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得1分(制度应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范围管理、资金分配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项目中止管理等内容),否则不得分。

实际情况,按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进行管理,得1分。

②“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评分标准:项目管理符合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项目管理制度此项不得分。

实际情况,按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执行,得2分。

③“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评分标准: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1分(办法应包含但不局限于资金使用范围、参与者职责、风险防控等内容),否则不得分。

实际情况,按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得1分。

④“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评分标准:资金管理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资金管理办法此项不得分。

实际情况,按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执行,得2分。

(3)会计信息管理。

①“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审计检查情况”,评分标准:项目被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列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象的得3分,财政监督检查或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5分,扣完为止。

无此项内容,得0分。

②“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检查情况”,评分标准:项目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得1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2分,扣完为止。

无此项内容,得0分。

③“会计信息质量-单位自查情况”,评分标准:项目单位自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自查得1分,自查发现问题的,1个问题扣0.1分,扣完为止。

无此项内容,得0分。

3、产出与效益(共性指标36%),其中:(1)成本指标-资金落实及使用

“项目概算控制情况(适用于发改部门立项、批复概算的项目)”,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成本控制率F=截至年末累计支出数/项目概算或当年预算数×100%,F≦100%得满分;100%﹤F≦105%时,得分为:分值-100×(F-100%)(如分值为5分,F=102.8%,得分为5-2.8=2.2分),F>105%不得分。

截至年末累计支出数14179.53万元/项目概算或当年预算数52374.56

万元×100%,成本控制率F=27.07%,F≦100%得满分,得3.6分。(2)经济效益

①“投资任务完成率(适用于市重点项目)”,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投资任务完成率H=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市重点办下达投资任务数×100%,A≧100%得满分;A﹤100%按比例计分。

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7573.34万元/市重点办下达投资任务数6300万元×100%,A=120.21%,A≧100%得满分,得3.6分。

②“第2标段项目年投资额”,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完成《申报2016年重点项目概况表》6300万元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完成值7573.34万元,不低于绩效目标值完成《申报2016年重点项目概况表》6300万元时得满分,得3.6分。

③“实施可提供就业岗位数”,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2016年第2标段项目提供岗位数50个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2016年第2标段项目提供岗位数50个,实际提供岗位数60个,得3.6分。

④“因第2标段欠款引起的群体事件”,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未发生群体事件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情况,未发生群体事件,得3.6分。(3)产出数量

①“第2标段工程量-10#水泵房进度”,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完成主主体结构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完成主体结构,得3.6分。

②“第2标段工程-1#综合馆(含地下室)进度”,评分标准:本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完成主体结构及地下室工程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实际完成地下室工程,主体结构未完成,得1.8分。

③“第2标段工程量-2#射击馆进度”,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完成主体结构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完成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未完成,得1.8分。

④“第2标段工程量-室外道路及管网”,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完成中标价20% 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完成中标的的40%,得3.6分。

⑤“第1标段工程结算对象”,评分标准:本指标 3.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10家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

实际情况,完成《桩基检测合同》、《测绘合同》、《土方、红线放样合同》等13家的结算单位,得3.6分。

(四)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存在问题:

(1)体校内住户违章建筑物均离第2标段施工场地较近,根据监测数据的体现:其中违章建筑(河道上)的房屋发现有开裂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周边居民的投诉关于施工造成的影响。

(3)因本项目无法整体建设,只能采取“分批拆除,就地调整,交叉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第3标段旧教学办公楼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搬迁工作,导致该标段地质勘察施工、施工图设计、图审及招标等工作滞后。

2、改进建议:

(1)我校已向有资质的拆迁部门提交违章住户的情况资料,并请专业人员介入共同处理住户拆迁问题。

(2)关于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我校组织各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到场进行查看,做好居民之间的沟通、安抚工作,并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加密监测。

5.财政专项支出第三方绩效评价 篇五

一、实施背景

2015年,XX市人大财经委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财政部门组织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谁用款、谁担责”原则,要求部门、单位对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财政部门对自评质量进行评估;二是财政部门选择一些重点专项和投资项目,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属于政府系统内部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年年搞,年年发现问题,但成效不理想。

为了深化预算监督,提高监督效果,XX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财政专项支出第三方评价工作探索。

二、实施情况

由人大牵头组织的对财政专项支出绩效实施第三方评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XX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以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

(一)组织框架

1.市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第三方评价工作。主要职责是:提出评价工作原则,选择评价项目(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确定评价机构,跟踪督促评价工作,初审评价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评价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的要求,督促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2.财政部门。协助评价工作。提供专项资金和项目清单、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等信息。根据评价结果,落实整改工作,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政策,调整预算安排。

3.资金管理(使用)部门。根据评价工作需求,提供政策依据、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务核算资料等信息,配合评价工作;按要求整改问题。

4.评价机构。根据委托协议,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价报告。

(二)工作流程

1.选定评价对象。市人大财经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项目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专项资金或政府投资项目,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评价项目。

2.确定评价机构。市人大财经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中介机构(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签订委托评价协议,确定评价机构。

3.归集评价信息。评价机构根据委托协议开展调研,归集评价信息;财政部门提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包括预算安排和资金支付情况;项目实施单位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和财务信息。

4.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机构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市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评价机构、财政部门、专家和资金使用单位负责人,对评价指标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评价机构确定指标及权重。

5.实施评价工作。评价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评价工作后完成,向市人大财经委提交评价工作报告。

6.评价结果应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市政府反馈。市人大财经委督促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三、取得实效

2016年至2017年,XX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金品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2014-2015科技创新支出”“2014-2015食品药品和产品抽检专项资金”“迎宾大道入城口景观改造”“2016金融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体彩公益金二次分配”等6个项目的第三方绩效评价。2018年,“石门农垦场职工解困房建设”“市区三江六岸亮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补助”等4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正在进行中。

XX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政府财政支出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直接效果:推动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提升了人大预算监督的有效性。

第三方评价,使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提高了预算监督的有效性。2016年评价的三个项目,评价发现了“金品小区保障房建设”存在建设周期过长、准入审核力度不够、公共租赁房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科技创新支出”存在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科技创新资金安排的统筹性不充分等问题,“食品药品和产品抽检专项资金”存在绩效目标不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不够明确餐饮环节抽检薄弱等问题。2017年评价的三个项目,“迎宾大道入城口景观改造”存在一些子项目审批程序不到位、无预算先列支、绿化工程反季节施工等问题,“体彩公益金二次分配”存在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率低、考核力度不够等问题,“金融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的子项目“对商业银行的考核奖励政策”没有法律依据、绩效差、奖金发放不规范等问题。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并报告整改结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都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市政府取消了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奖励办法,每年500万左右的奖金预算不再安排;市体育局修订了体彩公益金资金分成管理办法,成立了财务核算分中心,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支出,引来许多单位前来取经;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质监局等部门都根据评价结果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

(二)延伸效果:推动了绩效评价工作由政府主导向人大主导转型,提升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规范性。

XX市人大引入财政支出第三方评价,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举一反三,对所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清理,优化支出政策,把绩效考核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市财政局加强了绩效管理处的力量配备,加大了绩效管理的工作力度。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绩效管理。2018年四个项目评价尚未完成,有关部门就积极主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间接效果:推动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提高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

XX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财政专项支出第三方评价工作,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项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弥补了人大常委会专业人员少、监督缺乏抓手等不足,与中央要求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也是不谋而合的。第三方评价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

6.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精 篇六

时间:2009-11-01 17:14:

43字体:【大 中 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我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财政运行日益高效和规范,但仍然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成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影响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财政改革的必然方向,是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等一系列活动。无论是从国际、国内财政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省财政管理现状来看,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政府管理改革趋势来看,开展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支出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受全体纳税人委托管理国家资产和资

源的主体,有责任向纳税人披露履行受托责任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更有效的为公众服务成为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回答“用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有什么效果”的问题,才能达到更有效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因此,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从国内外财政管理历程来看,开展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内容。发达国家财政管理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公共财政体制形成阶段。其核心是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程序,来控制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合规性及有无错弊情况进行监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此时的财政管理并未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及其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监管。二是规范管理阶段。在此阶段,发达国家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建设,试图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规范管理。三是“目标、有效和效率”阶段。随着政府支出规模日益扩大,政府支出领域不断拓展,产生了“政府失灵”问题,即存在政府行为的“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人为加大预算,低效或无效支出增多。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公共支出问题的注意力开始由支出的“合规性”转向“有效性”,即为保证公共部门活动的效率、公平和必要的透明度,原则上所有的政府活动都要作支出绩效评价。

我国财政管理历程和发达国家有很多类似之处。多年来,由于财政收入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收入管理方面,财政支出改革和管理严重滞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财政收入形势的逐步好转,我国开始推行以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有效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在实现由功能预算向部门预算转变的同时,对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对项目支出实行评审支出;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等,减少资金滞留、挪用和损失浪费。因此,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大体处于上述“规范管理”阶段。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基本建立,需要财政加大支出,重点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三农”、“贫困人口脱贫”、“地区差别”、“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等),而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通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向管理要资金”,成为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央和部分省级财政正在积极研究探索财政资金支出之后的效益评价方法与标准,建立财政支出的“跟踪问效”制度。因此,推行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内容,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三)从我省财政管理现状来看,开展支出绩效评价是进一步促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省推行了多项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极大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但我省财政管理中仍然存在两个突出矛盾:一是财力不稳定增长和支出刚性

增长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受到较大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下滑,而我省五年民生规划出台后,全省民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二是财力有限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之间的矛盾。我省是一个小财政,一方面大量的公共服务领域需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大量财政资金无法有效形成支出,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形成了浪费现象。要解决这两个矛盾,除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推进改革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即通过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使得财政资金在一个逻辑严密、制度严厉和无缝对接的通道中高效运行,堵住财政资金低效使用的“后路”,“向存量资金要效益”、“向管理要资金”,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管理”格局,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政府应该办的事”,促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二、我省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展缓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我省从2003年开始摸索推行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省本级和三亚市进行了试点。通过几年试点,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制定了一批制度,为建立绩效评价框架奠定了基础;通过绩效评价工作,向政府反映了部分单位的用款情况;在预算单位和社会中营造了一定的氛围。但是,和绩效评价工作的目标相比,我省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清晰反映、反馈和控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一般

认为,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即,由哪个部门来推动和主导评价工作,哪个部门具体承办;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之后的结果如何反应到预算编制环节,如何进行奖惩等。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谁来评”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机构组织不健全。我省财政厅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牵头处室为预算处,三亚市则放在法规科。两者都未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由于人手有限,工作繁杂,很难抽出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建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全力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二是预算单位自评工作尚未有效开展。我省虽然作出了要求预算单位必须对部分项目提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规定,但是并未严格执行,甚至有些没有执行,甚至起不到基本的反映效果。三是尚未有效利用专业力量。财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具体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既将矛盾集中到财政部门,又使得评价结果欠缺科学性和说服力。

(二)“怎么评”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一是相关指标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我省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财务指标,对于与项目有关的专业技术指标涉及较少,且主观性强,不易操作和量化,无法真正判断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二是评比广度不够。虽然我省本级从2005年开始推行绩效评价改革,但仅在有限的几个部门进行了试点,没有全面铺开;三亚市虽然对2006年部分支出项目进行了评价,但是2008年停止了此项工作。

(三)“怎么用”方面。主要存在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方面的制度差距和实践差距。我省虽然原则上规定了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算安排挂钩,但这些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不易操作,且并未严格执行,目前的改革仅限于反映情况,降低了支出绩效评价应该发挥的作用。

总体上看,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互为因果,形成了我省绩效评价工作推进迟缓的系统原因,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专门的结构和人员无法及时到位,无法深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无法有效利用专业力量,导致评价结果粗糙,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欠缺合理性,工作有效开展难度很大,直接使绩效评价工作覆盖面窄、深度不够、进展迟缓。这些难题的存在,又极大程度加重了我们的畏难情绪,反过来成为了推进改革的重要障碍。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鉴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迫切性,笔者认为,我省推行绩效评价要找准两个突破点:一是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从更高层面推行我省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人事和制度建设。这是基本前提。二是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完善指标体系。这是基本内容。具体如下:

(一)深入推行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各项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综合来看,深入推进我省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制度、技术等方面的障碍,但如果冷静分析,我认为,这些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的,主要理由如下:一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深入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工作符合省委、省政府执政理念,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财政支出进度缓慢问题,多次要求加快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为经济社会服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完善我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深入推行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符合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我们完全能以此为契机,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省内外的改革实践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当前,浙江、北京、广东和其他部分省市建立了相对完善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开展了较大范围的评价工作,技术和制度条件较为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卓有成效。我们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将相关制度和指标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修改,在我省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推进我省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人事和制度建设。机构方面。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财政厅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处。负责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拟订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和实施办法;负责指导、检查全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牵头组织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社会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价工作;负责搜集全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信息资源,建立绩效评价工作数据库;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专家人才库;探索运用评价结果,结合部门预算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财政厅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适时在各市县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全面推进绩效评价

工作。二是省政府成立由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厅绩效评价处。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绩效评价范围、内容和结果应用等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决策;办公室具体承担绩效评价工作,具体职责和上述绩效评价处职责一致。我认为,为了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缓解财政部门压力,第二种方案为较佳方案。

法律法规方面。初期,可以在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省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绩效评价工作的机构、内容、步骤和形式。在逐步成熟以后,如果国家没有出台相应措施,可以利用我省特区优势,通过省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三)充分吸收其他省市经验,逐步完善绩效评价方法。一是自评与统一考评相结合。在编制预算时,要求预算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预先提出资金使用评价标准,形成实际支出后,财政部门进行检查或检验。这样做不仅能够达到“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更能使财政部门在不断持续的工作中,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指标体系。二是先简后繁、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开始就覆盖全部项目和建立完全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关于综合效益、社会效益、长远效益的评价问题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美国历年的国会立法中,设计的100多件政府公共支出绩效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逐步建立的,并且现在也不能完全保证这些绩效评价指标都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在动态的过程中逐步寻求“次

优”解决方案。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可以在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些符合我省实际情况,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对象上,不求全、不求广,先选择一些资金量大,重点涉及民生和重大项目进行评价。如教育、水利、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等,以利于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三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优势,推行“专业外包”。由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财政干部的专业限制,可以选择一些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机构介入前期绩效评价工作,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在对具体项目进行评价时,要建立专家库,随机选择专家,参与评价工作。

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篇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 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可以清楚地对财政支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判定财政支出规模是否适度、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政策实施效果是否显著, 判定各项支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是否与国家宏观社会经济目标相一致, 从而发现问题,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能有效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财政资金使用责任制, 从而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约束与外部评价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70年代, 随着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 财政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 西方国家开始把财政管理的注意力从单纯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监督转向了合理性的绩效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所谓“新公共管理”革命, 逐步研究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在这一时期, 加强政府开支的绩效管理, 调整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任务, 其财政支出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政府公共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有效性。在我国, 近年来, 随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增大和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 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财政支出绩效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方面, 实施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支出评价标准、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 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方式。

(一)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尽管我国财政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财政收支紧张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主要问题是基层财政困难加剧,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有些地方甚至连工资也不能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同时, 有些地方重点支出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不进行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不进行财政支出绩效的考评, 就无法及时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加强财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如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财政部都设立了财政支出评价与分析机构, 负责制定评价的制度、标准和方法, 组织对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考核, 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 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探索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需要。

(三)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坚持以人为本, 以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 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财政支出效果的最高价值标准, 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同时, 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 可以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有关财政政策,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在“三农”、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投入, 改善公共服务, 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以便统筹兼顾,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和谐发展。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一) 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且缺乏系统性研究, 因此在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注重短期效益考核, 缺乏长期效益的评价, 评价之后没有一个预期目标相比较, 没有形成评价指标体系。2、重视会计业绩考核, 忽略价值评价和外部评价。往往是财政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绩效评价, 由于行业的限制, 评价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到了财务方面的考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3、对环境绩效以及社会责任的考核不足。在整个指标核算体系中, 综合社会贡献指标所占有的比例很小,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绩效评价体系的社会职能这一方面内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提出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

从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 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 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我国财政部已经出台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 指导和监督部门在项目投资评审、项目执行绩效考评、项目效益分析、项目专项检查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办法和规定, 从制度上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由于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循环的过程之中, 因此, 应在财政资金运行的各环节建立动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2、成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执行主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到支出前的预算、资金运用过程中的监督、资金运用后的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环节和过程,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财政、统计、审计、人事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因此, 应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构, 保证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执行和监督, 进一步强化和有效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3、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5月, 财政部在全面协调部内各司局绩效考评工作的基础上, 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为全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指导性文件。那么,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绩效评价主体和绩效评价内容又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需要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支出项目归并在同一类别中进行评价以增强相互间的可比性和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 (2) 绩效指标的设计应力争全面、科学、具体、现实、客观。即绩效考核指标要体现财政所关注的各个方面, 要系统反映现阶段财政管理中的通用规则, 要明确且符合实际情况。指标体系总体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目的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精简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在理论上有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切实可行。

4、建立绩效预算。

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必须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 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 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模式, 它具有权利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并重、成本与效益融合、预算与绩效挂钩等特点。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是建立绩效预算制度的重要环节, 绩效预算不仅重视对产出的考核与评价, 更重视财政支出安排之前的分析与预测, 因此, 在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内控功能, 将财政支出的管理关口前移, 按照成本——效益的要求, 对各项支出进行考核和评价, 逐步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具有前瞻性的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预算的安排取决于各部门的业绩, 即业绩越好的单位, 越容易获得预算, 从而增强政府部门使用预算资金的责任感, 促使各部门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 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5、建立健全信息支持系统。

在西方国家, 评价机构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公共支出评价数据库, 为评价各类支出的投入水平、效益状况, 支出绩效历史的、横向的分析比较, 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应充分借鉴并吸收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利用的经验, 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实践, 开展评价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研究,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支持系统。

6、建立绩效报告制度。

绩效报告是绩效评价和预算分配之间的纽带, 它一方面是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结, 另一方面, 也是对下一年度进行预算分配的依据。绩效报告一般应包括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标准以及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之间的比较, 它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有利于保证公众的民主参与和舆论监督, 也有利于公众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从而更好地对机构管理者进行问责。

参考文献

[1]陆庆平.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财政研究, 2003, (4)

[2]李建民.财政支出改革问题探讨.财政研究, 2004, (7)

[3]建言.绩效评价要“以人为本”.中国财经报, 2006, (9)

8.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 篇八

一、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和单位领导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把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三是将评价结果上报人大,接受人大的监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组织机构以及简政放权的依据,并探索了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等办法。目前,江苏、浙江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浙江省总结了自2003年起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公开机制等。2010年江苏东台市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出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等。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果应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结果应用的机制也不健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评价结果应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较多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缺乏信息公开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等,尚未真正与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把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联系起来。

2.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3E”的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从实践看,存在预算项目立项比较草率,未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没有提出明确和量化的绩效目标等问题。由于产出与效果难以量化、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数据采集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对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使绩效评价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弹性。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发能力,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以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而且在指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各级部门对结果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各级部门和领导对绩效评价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结果应用还未摆上议事日程。当前的绩效评价都是在财政部门的要求和组织下开展的,预算单位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定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认为绩效评价像以往的其他评估一样,只是走过场,搞形式,一评了事,没有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主动地将评价结果与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评价流于形式。从结果应用的管理机制来说,缺少更高层次的部门来统一协调评价结果的应用,单由财政部门来推进,没有管理层级上的优势,所制定的结果应用相关制度无法约束项目单位,提出的结果应用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配套措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制度合力”,这样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对结果的科学利用。因此,逐步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结果应用方式多样、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配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完善、能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的机制,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将其优先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并保障预算项目资金的落实。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项目后续资金时给予优先保障,特别是当遇到资金紧缺而影响项目进展时,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的进度,促使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事后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部门其他项目资金时给予综合考虑。评价结果不合格或明显达不到项目立项之初的绩效预测,甚至出现可能会造成损失情况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根据评价情况要求该项目停止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或要求该项目予以调整,并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和审核。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暂停资金拨付,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实施的建议。对于“事后评价”项目,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应从紧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公开有利于打破传统行政管理的封闭独断,有利于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通过全面衡量信息公开对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和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评价结果,除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之外,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可通过政府网站、社会公示、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绩效评价信息,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nlc202309030335

(三)结果问责机制。

政府绩效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有相对宽松的具体规则,又要谋求使命的实现;既要增强部门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其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切实保证效能。在评价中如果发现预算部门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还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予以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四)评价申诉机制。

评价申诉机制是一种解决失当问题的特定监督形式,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主要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价时,规定当被评价者对管理者做出的评价报告有争议时,可以向管理者的上级提请评价复议,并阐明理由和事实。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申诉机制,一方面可以启动相应的调查评价机制,促进评价双方的良性互动,保障评价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评价申诉本身也是对评价方的监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在评价结果应用前的申诉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和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贯穿于财政支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以适当方式对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是实现财政资金公众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及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要逐步推进绩效评价信息披露制度,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评判。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对外公开的制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绩效情况,最终做到将报告的全部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规范途径将评价结果向人大报告。

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关,人大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对一些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可邀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全程参与;每个项目评价之后,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规范途径和程序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与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也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通过深化对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立项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为了使项目立项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财政部门要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和论证制度,对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的有效性。立项审批部门在批准立项过程中,应结合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申请单位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除了要充分权衡项目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外,更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看该项目的实施能否取得较好的绩效结果,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四)反馈评价结果,督促整改落实。

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组织机构要在评价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后一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由财政部门相关科室督促其按照制度文件和绩效目标的要求及时落实和整改,以增强和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反馈文件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财政或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方案,整改结束后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财政或整改监督组织机构,并在网上公示整改落实情况。

(五)绩效问责,强化主体责任。

通过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相关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提升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支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导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要实行绩效问责。对绩效优的预算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建立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本部门同类项目宽松检查或免检的关联机制;对于连续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单位,考虑削减其部门预算经费。另外,绩效评价结果也是考核部门负责人的参考依据,在干部人事管理中,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弥补人员考核流于形式的状况,增强干部任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为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课题组成员:许泉根、包亚琴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新型环保母婴洗护用品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下一篇:世界卫生日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