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理论知识(8篇)
1.广告设计理论知识 篇一
高中体育理论课《奥运会知识》教学设计
瓯海中学 徐涛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一种教材教学,能激励着人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向着和平、文明,向着健康、美好,向着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去努力奋斗并不懈地追求,并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为国奉献思想。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选用体育与健康(全一册、人教版)课本第五章《奥林匹克运动》,内容包括:第一节:古代奥运会,知识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古代奥运会和战争的关系(重难点);第二节:现代奥运会,知识点:现代奥运会的复兴与发展;现代奥运会的思想体系(重点与难点);第三节:中国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辉煌,知识点:新中国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辉煌成绩(重点);北京申奥过程;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内涵(难点)。
本人对此教学,准备一课时,为丰富课堂内容准备了一些拓展性内容,主要利用制作成的课件向学生作介绍,另外,课件中将采用大量的图片供学生欣赏,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兴趣,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学还结合学生自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评、总结以及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等方式,目的使教学中师生产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课又以奥运会知识竞赛方式贯穿始终,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无论对错没关系,有发言,就有知会,为自己的小组得分,取得胜利。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也体现“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以及“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奥林匹克名言。
具体处理方式:第一节 古代奥运会 问题导入引出——介绍古奥运会起源、项目——欣赏艺术图片——介绍古奥运会兴衰——学生解答思考题——教师点评总结
大概用时8分钟。
第二节 现代奥运会 问题导入引出——讲解说明结合提问现代奥运会的诞生与发展——欣赏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等艺术品(课文拓展性内容)——自习奥运会思想体系——学生解答思考题——教师点评、总结
大概用时12分钟。第三节 中国与奥运会关系(课件中改编为此字)问题导入引出——讲解中国与奥运会关系历程——解说及图片欣赏中国奥运冠军录——学生解答提问、思考题——教师点评总结——结合书本小组合作学习北京奥运会及申奥历程——欣赏北京奥运会会徽及吉祥物等——学生解答思考题——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或利用知识链接解答——教师总评、宣布竞赛成绩——布置作业、结束语 大概用时20分钟。
三、教案:(附后)高中体育理论课《奥运会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奥运会的起源、发展、衰亡;了解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各种标识、法律、机构等;了解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通过学习,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并从内心处产生要强身健体、要爱国,与人要团结、友爱、合作,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
二、教学重点
古代奥运会和战争的关系;现代奥运会的思想体系;新中国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辉煌成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未打开课件之前)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刘翔吗?他是在哪届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他是参加什么项目的?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多少枚金牌?金牌总数排名第几?接下去奥运会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举行?
(学生回答)
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奥运会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更多的奥运会知识吧。
(打开课件封面 “课题:奥运会知识”)
(二)研讨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从三个知识点来了解奥运会知识,分别为古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和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这里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学习了解奥运会知识同时,四组同学来一个奥运会知识竞赛,那组同学解答思考题、教师的提问越多,那怕只一句话,对错没关系,答得对的,都能得1分,最后小组累积得分多者获胜。
(问题导入引出)刚才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国运动员刘翔获得奥运会跨栏冠军,2008北京举办奥运会,所谓的奥运会都是指现代夏季奥运会,那么,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之前,有没有举行过奥运会呢?它又是怎样起源的?都有哪些项目?先来学习了解古代奥运会吧!
(打开古奥运会链接:“一古代奥运会”)(预计用时8分钟左右)
(介绍古奥运会起源、项目)《神圣休战条约》
关于古代奥运会的起源,有历史可考的就是伊利斯城邦与斯巴达订立的神圣条约。公元前884年,伊利斯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居民一个接一个地病倒、死去。国王伊菲道斯求神问卜,祈祷太阳神阿波罗普救众生。阿波罗告诉伊菲道斯,如果能重新在奥林匹克举行竞技会,可怕的瘟疫就会消除。恰在这时,斯巴达国王乘人之危侵入伊利斯城邦。伊菲道斯严厉地警告斯巴达国王说:“我什么都可以给你,惟独圣山区——奥林匹克不能给你!假如胆敢侵犯圣山,我们就要和你决一死战。”斯巴达国王不听警告,满以为一举可以攻下他们垂涎已久的奥林匹克,可是没想到却遭到了伊利斯人的顽强抵抗。斯巴达人久攻不克,在希腊其他城邦调解下,不得不放弃了原先的打算。最后,斯巴达王力古尔格和伊利斯国王伊菲道斯订立了《神圣休战条约》,条约规定:奥林匹亚为定期举行庆典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和平圣地,庆典期间,任何人都有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否则就是对神圣条约的背叛,各城邦都有权对背叛者进行制裁。《神圣休战条约》贯彻伊始,便被认为是古代奥运会开端之时,伊菲道斯便成为了传说中的古代奥运会创始人。公元前776年所举办的竞技会即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并确定从此后每四年举办一届。
古奥运竞技项目 古代奥运会开始时竞技项目极少。以第1届到第13届只有一项短跑,距离为192、27米,正好是运动场的长度,所以也叫场地跑。后来又逐渐增加了长跑、五项全能(赛跑、跳远、标枪、铁饼和角力)、摔跤、拳击、四马战车、赛马、武装跑等运动项目,古代奥运会项目发展达到了20多项,且大多与军事技术和军事训练有关。
(提问:1古奥运会起源地在什么地方?2古奥运会创史人是谁?)(欣赏艺术图片)
(介绍古奥运会衰亡)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古代奥运会也从此衰落并走向了毁灭,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斯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他认为古代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宣布废止奥运会。公元395年,由于发生战争,使奥林匹亚建筑设施被毁。公元426年狄奥多西斯二世又烧毁了奥林匹亚残存的建筑物。公元522、551年接连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把片废墟深深地埋入地下。古代奥运会随着古代奴隶制的衰亡而销声匿迹了。
(学生联系课本解答思考题:1“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对于古代奥运会有什么意义?它是如何体现古希腊人渴望和平的意愿的?2说一说古代奥运会与战争的关系?)
(教师点评总结)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一个奥林匹克周期,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古代奥运会所表现出的和平意愿这些到现在还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问题导入引出)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古代奥运会知识,自然想到现代奥运会,那么现代奥运会又是如何诞生的?如何发展到现在?)
(打开“二现代奥运会”链接)(大概用时12分钟)
(讲解说明现代奥运会的诞生与发展)在沉睡一千多年之后,于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考察。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考古学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1881年,古奥运会遗址的主要设施终于重见天日。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首届奥运会于在古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举行。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任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任秘书长。现代奥运会是国际体育比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从189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奥运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通常说的奥运会指现代夏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从1896年举行第一届到2004年为止,按4年1届计算,共28届。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第6届)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4年(第12届)、1948年(第13届)停止举行。所以,实际上现代奥运会共举行了25届。比赛项目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共28个。包括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举重、自行车、摔跤、柔道、跆拳道、射击、射箭、击剑、皮划艇、赛艇、帆船、水上运动、铁人三项、马术、拳击、手球、现代五项、乒乓球、网球、棒球和羽毛球。
(提问:1现代奥运会创史人是谁?哪国人?2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3第一枚金牌获得者是谁?什么项目?4现代奥运会至今共举办了几届?5实际上只举办了几届?其中那几届未能举行?什么原因?)
(学生可结合书本解答)
(欣赏拓展性内容图片: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宣传画等)(结合书本自习奥运会思想体系)
(学生解答思考题:奥林匹克这些思想对你参与体育运动和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你在参与体育运动或者欣赏运动竞技比赛时,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点评总结)
(问题导入引出)同学们!中国是何时加入国际奥委会的?何时开始参加现代奥运会的?自正式参加奥运会以来各届运动员表现如何?北京又如何申奥成功?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中国与奥运会。
(打开“三中国与奥运会关系”链接)(大概用时20分钟)
(讲解中国与奥运会关系历程)1896年,第1届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曾通过法国驻华使馆向清政府发出邀请。但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体育事业毫不关心,所以没有应邀参加。
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我国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同年派出三名网球运动员,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作了表演赛(奥运会无正式网球赛)。4年后,中国又派宋如海观光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因“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国民政府原准备派队参赛的计划落实。后因传闻日本密谋由伪满洲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张学良将军的热心资助下,派出一个代表团。教练宋君复,选手刘长春。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均被淘汰。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国民政府派出包括武术表演的运动员69人参加。但比赛结果队符宝卢撑竿跳高进入复赛外,其他都在初赛中被淘汰。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名运动员参赛,但各项目均未进入决赛。在此期间,国际奥委会于1939年、1947年选出了我国孔祥熙、董守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时,由于国际奥委会某些人在中国席位问题上有意制造事端,致使我迟至7月才接到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待我国派出的由足、篮球队与游泳选手组成的40人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近尾声,仅吴传玉一人参加了仰泳比赛。但是,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延解决我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该会的合法席位问题,直到1954年在雅典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49届会议上才得到确认。1956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操纵下,仍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同年11月6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以示抗议。
1958年,我国中断了与奥委会的一切联系。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前此于10月在名古屋作出的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旗。同时,为了照顾台湾的现实情况,仍将台北的奥委会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机构,以“中国台北奥委会”名称保留在国际奥委会内,但必须使用有别于迄今使用的歌曲、旗帜和会徵。至此,国际奥委会同我国的关系,才得到了解决。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派队出席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男女运动员共28人,参加了滑冰、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无一人进入各项前十名。我国未参加同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夏季奥运会。1981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84次会议选出了我国何振梁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4年7月,我国派出350多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23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一天,许海峰获男子60发自选手枪金牌,打破了“零”的纪录,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了15枚金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获得32枚金牌,金牌数位居第二,取得了辉煌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扬。
(文字图片欣赏中国奥运会冠军录)
(提问)1新中国成立后何时首次参加奥运会?2中国运动员中,谁获得的金牌最多?3中国何时纳入国际奥委会会员?4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哪个项目的金牌?人们又称他什么?5中国女排队在哪届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
(思考题: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为什么令人遗憾?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深入思考。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辉煌成就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有什么关系?)
(学生解答提问及思考题)(教师点评总结)
(结合书本小组合作学习北京申奥过程)
(学生解答思考题:1申奥成功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对每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2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发展带来了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应该为“新北京、新奥运”做些什么?)(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或结合相关链接上网去解答)(宣布奥运会知识竞赛成绩)
三、布置作业
去理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
四、总结语
古代奥运会是希腊奴隶制时代出现的一种体育文化,它随着希腊奴隶制社会的衰亡而销声匿迹。现代奥运会吸收和发展了古代奥运会的传统思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从“零的突破”开始,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祖国首都北京举办,我们应觉得无比的骄傲,也应为此做点什么!
高中体育理论课《奥运会知识》课件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课件特点
1制作软件: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软件)2素材组成:主要用文字与图片组成
3设计特点: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呈现美观、交互性强、易操作,非常适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操作注意事项
打开课件的首页(index)或其它学习页面时,不能显示课标题时,请单击页面上的提示警告栏目“„„单击此处查看选项„”,弹出选项,再次单击“允许阻止的内容(A)„”,再弹出安全警告窗口,再单击“是”,就能运行Flash软件做成的标题。
2.广告设计理论知识 篇二
参数化设计是用一组参数来约束尺寸关系, 通过尺寸驱动或特征驱动得到设计的修改结果。参数化设计首先要获取设计知识的载体, 并对其实现参数驱动。文献[1]作者将特征作为设计知识的载体, 在设计过程中特征和相关的设计知识关联实现参数化设计。文献[2]把特征用来封装设计意图, 以便于计算、传输和共享。文献[3]通过对于汽轮发电机转子本体的几何结构分解为一系列的造型特征, 将特征建模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相结合形成设计知识的载体。文献[4]作者将车身承载构件复杂的端面形状简化成规则的矩形断面作为设计知识的载体, 并对矩形断面实现参数。
综合上述研究现状, 本文以产品参数化设计过程中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为目的, 针对于复杂产品的参数化设计问题, 依据功能需求和装配关联关系将每个子设计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可直接进行参数驱动的设计单元作为设计知识的载体, 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参数化设计信息模型, 将产品结构信息与设计知识进行映射形成集成知识模型, 实现参数化设计知识集成。
1 多色集合理论概述
多色集合理论 (Theory of polychromatic Sets, TPS) [5,6]是俄罗斯著名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家巴甫洛夫教授 (V.V.Pavlov) 在航空工业领域中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的系统数学建模理论。采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了PS层次结构模型, 对传统的层次结构进行改进和扩展:
1) 增加了节点颜色。将节点及其颜色以有序对的形式表示为
2) 增加了约束关系, 建立约束关系集合为F (e) ={f1, f2, f3}。
f1为相邻节点颜色之间的直接分解约束关系;f2为同一层节点颜色之间的间接约束关系;f3为相邻层节点颜色之间的间接约束关系。
2 设计知识集成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 对参数化过程中产品的结构信息、关键技术参数、设计功能信息和设计单元之间的关系规则建立信息模型实现知识集成。
根据多色集合理论中的集合A与统一颜色F (A) 建立设计产品的结构模型[A×F (A) ], 如式 (1) 所示:
式中, Fjk是PS层次结构模型中第k层第j个节点对应的颜色, k不包括最底层, ai是PS层次结构模型中最底层的节点集合A中第i个元素, ci (j) =1表示PS层次结构模型中最底层的节点ai是PS层次结构模型非底层节点Fjk的组成部分。
建立功能信息模型[A×P (A) ], 如式 (2) 所示:
式中, Pj代表着功能需求, ci (j) =1表示PS层次结构模型中最底层的节点ai是功能需求Pj的实现方法。
集合 (A×A) 与统一颜色F (A) 建立关系规则模型存储成布尔矩阵[ (A×A) ×F (A) ], 如式 (3) 所示:
式中统一颜色F1 (ai, aj) 、F2 (ai, aj) 、F3 (ai, aj) 、F4 (ai, aj) 、F5 (ai, aj) 依次为连接弧、与分、与合、或分和或合, 简记为F1、F2、F3、F4、F5, 集合 (A×A) 是PS层次结构模型中最底层的节点集合A与自身的笛卡儿积。
设计产品的技术参数模型[A×F (A) ]构建方式同功能模型。
3 参数化设计过程
基于建立的参数化设计信息模型, 产品参数化设计步骤如下:
1) 进行产品参数化的设计输入和校核计算, 进行关键设计参数的确认。
2) 从功能信息模型中获取基本的需求功能Pi=Λm k=1aik, aik表示实现功能Pi的设计单元, m表示实现功能Pi的设计单元的个数。
3) 根据规则信息模型选取实现功能Pi的设计单元ai。
4) 从产品结构模型和设计参数模型中设计单元的参数设计信息。根据获取关键技术参数信息进行设计单元ai的参数化设计, 完成后保存ai, 并令ai=1。
5) 判断功能是否实现。如果Pi=0, 表示功能设计未实现, 转为2) ;如果Pi=1, 进行下一功能的实现。
6) 判断总功能P是否实现, Pi=Λmi=1Pi。如果P=0, 总功能设计未完成, 转为Step1;如果P=1, 设计单元的参数化设计完成。
7) 对所有设计单元进行装配。
4 工程实例
双偏心蝶阀产品设计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阀门主体结构上, 如图1所示。
4.1 PS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在双偏心蝶阀产品的PS层次结构模型中 (如图2所示) , 第0层是蝶阀产品。第1层:将双偏心蝶阀产品整体按功能分解成两个设计子问题, 即驱动装置和主体结构 (部件) 。第2层:将双偏心蝶阀产品主体结构 (部件) 按功能分解成启闭功能P1, 连接功能P2, 密封功能P3对应的设计子部件分别为:F (A (2, 1, 2) ) -阀体 (子部件) , F (A (2, 2, 2) ) -蝶板 (子部件) , …, F (A (2, 6, 2) ) -下支承填料组件。第3层:将每个设计子问题划分成设计单元, 即个人颜色:F (A (3, 1, 1) ) , F (A (3, 2, 1) ) , …, F (A (3, 13, 6) ) 分别表示:筒身组件, 上支承组件, …, 下支承填料组件。划分的设计单元形成集合A= (A (3, 1, 1) , A (3, 1, 2) , …, A (3, 13, 6) ) , 其中:A (3, 1, 1) :筒身组件a1;A (3, 2, 1) :上支撑组件a2;…A (3, 13, 6) :下支承填料组件a20。
4.2 产品设计知识建模
对设计产品建立结构信息模型, 如图3所示。
根据多色集合模型对零件的构成信息进行01编码 (图中“●”表示此处的逻辑值为1) , 如果是F (A (k, ik, jk-1) ) 所属的结构, 则信息编码第i位为1, 否则为0。通过编码, 将零件结构信息描述为一组二进制的代码, 以方便计算机保存与处理。
根据功能和设计单元的之间的关系建立功能信息矩阵, 如图4所示:
根据图2的PS层次结构模型相关设计单元之间约束关系f2, 建立如图5所示的关系规则模型[ (A×A) ×F (A) ]。
双偏心蝶阀产品的总体设计的关键技术参数:DN, ∆DN, …, 轴距II分别对应的统一颜色为F1, F2, …, F14, 建立设计参数信息模型:
4.3 双偏心蝶阀产品的参数化设计
根据蝶阀产品的关系规则模型, 获得设计单元的设计顺序:
对双偏心蝶阀关键设计参数计算与确认:
依据参数化设计步骤, 按照设计单元的设计顺序对双偏心蝶阀的设计单元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对其完成装配, 如图9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直接参数化驱动设计单元以及设计单元的划分方法, 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产品参数化设计的集成知识模型, 将设计产品划分的设计单元和设计知识实现关联。通过对设计单元的参数化驱动, 实现产品的参数化设计。
摘要:为了提高产品参数化设计的效率, 提出了设计单元的概念。对设计对象按功能逐层分解成设计单元, 并将其作为设计知识的载体和参数化驱动的对象。为了对产品结构进行描述和设计知识集成, 建立PS层次结构模型和产品信息模型。基于产品信息模型, 提出了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的设计步骤和实现流程图。最后以双偏心蝶阀产品的参数化设计为实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多色集合,设计知识集成,PS层次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WANG C B, CHEN Y J, CHU H C.Application ofART neural network to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functional feature based reference design retrieval[J].Computer in Industry, 2005, 56 (5) :428-441.
[2]AraI E, OKADA K, IWATA K.Intention modeling withproduct model and knowledge in design process[C]//Proceedings of the IFIPTC5.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1992:1233-1250.
[3]王春珲, 王艳秋.基于特征建模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参数化设计[J].机械工程师, 2011, (2) :108-109.
[4]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的构造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 11 (2) :183-188.
[5]Pavlov VV.Polychromatic sets and graghs for CALS inMachine Building[M].Moscow, 2002.
3.广告设计理论知识 篇三
关键词:理论知识 设计项目 实践 衔接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76-02
一、装饰艺术设计行业现状及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还要求有更多人文精神方面的享受,也促使了装饰艺术设计行业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在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新型环境材料的面世,环境行业的分工不断细化等都有利于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 市场对装饰设计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断需求、对人才的技能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刚好与之相契合,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却很难适应装饰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极高的专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装饰艺术设计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用人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学生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都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优化与完善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的、连贯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突出
当代高职学校基本都忽略了自身软硬件设施不高和学生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盲目把目标定位过高过宽。这样就导致了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要求化超出了学生能承受的范围,学校为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课程体系不精准、课程内容过泛,教学也只是蜻挺点水,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没有自身专业特色,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目前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虽然已减少课堂理论知识部分,增加了实践操作部分内容,但由于理论部分太过去抽象、单调,学生不易理解;实践教学又不够生动;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仍然薄弱,无法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衔接。另一方面,还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国家及国际规范、消防安全、服务管理、政策法规、职业营销以及职业素质等重要内容的教学,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太过重于形式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衔接不紧密、不连贯。在课程安排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现阶段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是分为三个阶段,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釆用的仍然是艺术设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前逐步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上,以达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而这些课程界限划分清新、相互独立,前后联系不足 。某些专业课程只针对实际项目的某个方面内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的断层,不能够系统化、完整化的学习。而我们的环境项目从最初的设计到后面的施工与软装的搭配却是一个完整的、连贯性、时效性极强的过程。理论知识和大部分实训都是在教室进行,教室容纳几十个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场景的不真实和针对性不强的教学都会给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程还是采用模拟的形式开展,尽管已经开始以真实的项目进行演练,但依照岗位的操作流程和真实设计项目的开展流程,仅仅以演练的形式并不能使学生对实践技能有深刻的认识与领悟。在这个情况下需要专兼职教师共同合作,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演练。
二、进一步深化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努力解决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问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做以下探索与尝试:
(一)制定切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企业及毕业生中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对旧版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制定符合当前市场用人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组织
依据课程内容重构的原则——精准性与适合性,本课程由以下两点为依据进行构建: 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环艺设计的相关岗位工作来展开。理论知识是随着实际项目来设置,以“精准、适合”为原则,理论知识在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边讲解边吸收,边实践边提高。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入、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交融等教学模式。针对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探讨,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调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合理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互换式教学: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和学生交换身份,利用不同视角进行专业深度问题及前沿问题的讨论,采用互动式学习与课上课下交互学习结合,用丰富的形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的传授给学生。
(2)实战式教学:在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工程步骤的的实际操作和合作企业的支持,最终完成项目,并取得相应的效益。
(3)模拟公司性质的项目教学:用企业的设计项目进行操作,分小组进行,,先从市场楼盘项目调研入手,收集楼盘户型设计、规划设计等相关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方案创作,讨论方案,设计方案、方案实现。在项目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解惑和引导作用,控制各小组的完成质量。小组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项目设计。小组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进而掌握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施工部分则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兼职教师负责材料、施工实践部分的讲解。
4.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篇四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会的软件操作技能,比如,网页课件的制,这是我以前从未学过的知识,虽说我现在只学到了一些表皮的知识,但这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作用,我会更加努力的去把学好这些知识,充实自我。
在这次的理论知识培训中,使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不过,从这次的培训中,我感受到我的理论知识还十分肤浅,要想自我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得多学习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实践作指导。
5.厨师基本理论知识 篇五
答:(1)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人员及厨师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营业员(服务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零售单位不收进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出售腐烂变质的食品;不用手拿食品;不用废纸、污物包装食品)。
(2)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污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3)用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4)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2、饮食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严禁操作时吸烟,随地吐痰;(2)切配和烹调要实行双盘制,即生熟分开;(3)在烹调时,试尝口味应用小碗或汤匙,尝后余汁一定不能倒入锅中;(4)冷餐原料切配时,刀具、菜墩等要先消毒,配料的水盆要定时换水;(5)抹布要常搓洗,不能一布多用,以免交*污染。(6)操作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止胃肠道和皮肤病的感染,要定期检查身体。(7)此外,还应该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洗换衣服。
3、简述电的安全使用。
答:(1)防止电器受潮,擦洗机器时要切断电源,不能带电作业,更不能将水泼洒在机器上,否则电器受潮,会降低绝缘性能,导致触电。
(2)及时检查和修理损坏的电器元件,性能不好的元件不要勉强使用,发现电器元件有故障时,应立即关机修理,不得强行操作。
(3)爱护电器设备,避免超负荷运转。不要乱拉导线,更不要在电线上晾晒物品,设备的接地线要保持完好。
4、饮食职业道德要树立怎样的现代服务理念和现代服务意识。
(1)树立“客人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观念。
(2)树立“客人是我们的亲人”的观念。
(3)树立“客人永远是对的,把对让给客人”的观念。
(4)树立“最挑剔的客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和老师,要永远感谢那些最挑剔的客人”的观念。
5、怎样鉴别生鲜肉的品质?
①色泽:质量良好的生鲜肉品会因种类不同而呈现其特有的颜色,例如,猪肉鲜红色、牛羊肉深红色、鸡肉淡红色、鸭肉深红色,且都有光泽。若猪肉呈灰白或黄褐色,肉表面有汁液流出,肉质没有弹性,此种猪肉即谓水样肉,是种生理与生化异常的猪肉。
②组织:肌肉组织的某些特性可由视觉或触觉来判断,通常禽畜肉的弹性随着屠宰后的时间增长而逐渐消失。此可*触觉来判断是否有弹性。而肌肉纤维的粗细与脂肪的分布情形可由视觉看出,脂肪的分布对口感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选购牛肉或猪背脊(大里脊)时,讲究的是其横断面是否呈现“大理石纹”状。再者,选购鸡肉时,表皮毛囊应选择细小者。
③保水性:此性状是生鲜肉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是指肉品保持所含水份的能力。如保水性差,则陈列时会有水分流出,使肉品表面显得很湿,此种现象最常见于猪肉的背脊肉及后腿肉。
④气味:生鲜肉品不应有氨味、碱味或腐臭等异味。
6、怎样鉴别鱼类的品质?
①鱼眼:新鲜的鱼眼睛晶莹明亮,无充血现象,摸的时候眼球能转动但不会松落;不新鲜的鱼眼球陷,呈混浊状,眼球和眼白难以分辨。②鱼身:新鲜的鱼,鱼身结实有弹性。不新鲜的鱼,肉软,鱼身有的和骨骼脱离,鱼嘴则软而松弛。刚死不久的鱼,鱼身有弹性,但鱼嘴僵硬张开。
③鱼鳃:鲜鱼鳃部鲜红,抓开后能回复原状,不新鲜的鱼,鳃会变暗红或转成绿色,易引起食物中毒。④鱼鳞:新鲜的鱼鳞片色彩熠熠,片片紧贴不易脱落,鱼鳍贴鱼身,不易拉开,如果鱼鳞松弛,易脱落,则是不新鲜的鱼。
⑤鱼腹:新鲜的鱼腹,肉质饱满且有弹性,色泽光润,切开时鲜血斑斑。不新鲜的鱼,鱼腹呈暗灰色,肉质软化无弹性,有烂软的现象。
⑥鱼皮:新鲜的鱼外表光润,皮色鲜艳,花纹清晰可辨,不新鲜的鱼,皮色暗淡无光,用手指按会有皱纹产生;若以清水洗涤,洗后会有破裂痕迹。
⑦鱼味:新鲜的鱼具有一股特殊的海藻腥味;新鲜的鱼则带有刺激性臭味。
7、怎样鉴别虾类的品质?
①虾的外型应完整,无碎裂或其他损伤。
②虾的色泽应具原来新鲜色泽,不得有因虾体失水而呈干燥状。③虾头上部若呈赤白或尾部带黑点均为新鲜度差的劣货。
④虾体不得有硫化氢臭、氨臭或其他异臭。⑤虾体本身宜富弹性,若头部松弛则不是上等货。
⑥虾经加热处理后头部若呈青色或其他变色,均非新鲜者。
斑节虾、大头虾、龙虾等特大、外观美丽者,最好保持全虾体采购。
8、怎样鉴别贝类的品质?
选购贝类时可以互相敲打,如发钝音的是壳内的肉已死。活的贝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地,且壳紧合不易打开,微开者,稍有异物亲近,迅速紧合。若贝类的口张开,并有臭味,吃了有致中毒的可能。另外购买已剥壳贝类的肉时,须选择肉质饱满、颜色新鲜且有光泽者。
9、怎样鉴别蟹类的品质?
购买时,应以生猛为优先考虑,若已冰冻,则要看头脚是否脱落,且无腐臭味者。凡蟹有独鳌、独目、两目相同、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头背有星点、足斑目赤的,都有寄生虫、有毒,切不可食用。
10、怎样鉴别鸡蛋的品质?
新鲜的鸡蛋,蛋壳比较毛糙,并附有一层霜状粉末,没裂纹,色泽鲜明清洁,摇晃无声音。理论|理论
11、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有水发、油发、盐发、碱发、和火发五种。
12、蔬菜为什么要先洗后切?
答:如果先切后洗,会从切口处流失较多的营养素。
13、家禽初步加工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宰杀时血管、气管必须割断,血要放尽;
(2)褪毛时要掌握好水的温度和烫的时间;
(3)洗涤干净,血污除尽;
(4)做到物尽其用,家禽各部位都有用。
14、分档取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1)保证菜肴的质量,突出菜肴的特点。
(2)保证原料的合理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如:硬五花一般用于煮、汆、红烧、粉蒸等。软五花一般用于炖、焖等。颈肉多用于制馅。
15、什么叫刀法、刀口?
答:刀法和种类很多,一般可根据刀刃与菜墩或原料接触的角分为直刀法(切、剁、砍)、平刀法(推刀批、拉刀批、平刀批、抖刀批)、斜刀法(斜刀批、反刀批)、其它刀法(削、旋、剔、刮)及混合刀法。
刀口有如下几种:块(象眼块、大小块、长方块、排骨块、劈柴块、大小滚刀块)、片(柳叶片、象眼片、月牙片、薄片、厚片、夹刀片、磨刀片)、丝、条、丁、粒、末、茸泥、段等。
加工较脆的原料,如批茭白、冬笋、柞菜等,用推刀批。
加工略带韧性的原料,如批肉片、鸡片等,用拉刀批。
加工无骨的软性原料,如豆腐、猪血等,用平刀批。
锯切一般用于切质地松散的原料。如回锅肉、火腿、面包、涮羊肉。
推切一般用于切较薄小的原料,如切肉丝、百页、熟肥肉。
6.党的理论知识 篇六
党的组织管理情况: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五个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一是党员干部队伍仍然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想事、干事是主流。二是规范制度建设,把好了“入口”关,使党的基层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三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一、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先导,夯实勤政廉政思想基础
二、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扎实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
三、以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为根本,努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四、以严肃党纪政纪为目标,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7.知识资本会计簿记理论选择 篇七
综观会计发展的历史,无一不是因为不同经济时代主导生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人类社会从石器经济时代到农业经济时代、再到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主导生产要素也走过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历程,即从强壮的身体到土地、再到财务资本的变化过程。为了反映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会计也经历了由系绳记事法到单式簿记法、再到复式簿记法的发展过程。正是因为簿记对不同经济时代主导生产要素作出了适应各自特性的科学反映,才使得会计这一门科学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主导要素,簿记必然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1]
从某一个角度讲,会计的发展历史就是簿记的发展史,会计与簿记是很难绝对地分开的,会计的记录部分正是簿记。《新大英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簿记是会计的记录部分,而会计是一种关于记录、分类和汇总一个企业的交易并解释其结果的艺术。在簿记与会计之间作明确的区分是困难的。会计包括簿记,只是会计这门学科内容更广。”可见,簿记法即记账法是会计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知识经济催生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生产要素的会计簿记理论的今天,复式簿记理论和方法面临能否反映知识资本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挑战,运用三式簿记理论和方法来反映知识资本及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否更为恰当和科学,值得会计理论界去研究和探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知识资本会计对复式簿记理论的挑战
(一)复式簿记理论的历史地位
复式簿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是一个巧妙的科学核算体系(葛家澍,2005)。[2]德国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歌德(Goethe)形容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每个精明的商人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利用它。”数学家凯利(Cayley)认为,“复式簿记原理像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经济学家松巴特(Sombart)说:“创造复式簿记的精神,也就是创造伽利略和牛顿系统的精神。”也许会计学家黑泽清的评价有些过分,但却深刻而具体,他在《改订簿记原理》中写到:“在复式簿记出现以前,世界上不存在所谓‘资本’(这里仅指财务资本———笔者注,如下文仅以‘资本’出现,同此)概念;或者说,倘若没有复式簿记,就没有‘资本’的出现。”他又说:“与此同时,复式簿记还创造出资本主义‘企业’的概念。人们赞美复式簿记绝不是偶然的,它历经五百余年仍是现今财务会计记录部分的支柱,证明它的科学性经过了长期的历史考验。”伊尻雄治教授对复式簿记的优点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人们说到复式簿记的长处往往只从小节着眼,说它因为一笔数目登记二次可以通过计数核对而减少差错,其实远非如此。在单式簿记下,一家企业的现状,只能用现有财富的一套账户来表示;而复式簿记却迫使人们以一套适当的资本账户来算得现状。资本账户记录了导致现状的各种过去业务。所以,经管责任仍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复式簿记制之下,从过去算得现在的会计,不是碰巧地、随意地完成的,而是完全地、系统地完成的,因为不然的话,两方就失去平衡了,复式簿记制最基本的贡献就是它让经理和会计人员经受这种压力,一定要交代财富的变化。”[3]复式簿记虽然产生在工业经济萌芽阶段,但是正是因为它的产生为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准备了一个完美的经济信息系统。难怪有人说:“如果没有复式记账,资本主义恐怕是建立不起来的。”
复式簿记对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如果把复式簿记同文艺复兴时期先后发明的时钟、显微镜、金属活字印刷术等相提并论,它也当之无愧。虽然复式簿记究竟创始于何时、何地及其发明者是谁迄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历史地位,人们对此也并不感到遗憾,因为15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思想家巴其阿勒把人类创造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记录与计算技术及时地加以整理、概括和发展,使其完美地保存下来,并遍布欧洲和世界,一直流传至今。
(二)复式簿记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
1. 方程式的封闭性。
复式簿记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产=权益”的会计平衡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使得复式簿记法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然而,复式簿记法是适应财务资本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正是由于复式簿记法的会计衡等式,使得复式簿记法与现时的知识经济环境不能很好的相互兼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复式簿记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方程式,以凭证、账簿和报表为会计循环过程,从而造就了复式簿记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财务资本循环体系;二是复式簿记自我封闭的财务资本循环系统根本没有与外部其他相关会计学科对接的“接口”;三是复式簿记会计等式描述的是财务资本的数量,无法描述财务资本运营质量方面的问题,更谈不上描述其他会计质量方面的问题。
2. 簿记责任的模糊性。
以强调经管责任为核心的复式簿记实际记载的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量,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专门记载。因此,由此引起的簿记责任问题是模糊的,即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就难以分清真正的责任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复式簿记的操纵者即会计人员在按会计准则记录他人经办的会计业务的同时,该簿记没有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记录会计人员自己处理业务的责任状况,从而使自己的责任与业务经办人员的责任经常难以分辨;二是复式簿记仅将原始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它本身并没有将原始凭证作为控制会计信息的手段,当经济环境变得欺诈而使一笔业务需经两人制约的原则失去效力时,凭证的基本构成要素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显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原始凭证责任的模糊性会导致复式簿记责任的模糊性。
3. 借贷平衡的粉饰性。
复式簿记从凭证到账簿、报表记载的都是财务资本数量,并且在处理经济业务上遵循的是金额上的“借贷必相等”的法则,这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只要能将经济业务在金额上处理的借贷平衡,那么这笔经济业务就是正确的。因而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易起到粉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易掩盖事实的真相,人们一直认为复式簿记能将财务资本变动情况交代清楚,但从财务资本运营的空间来看,它仅仅是对财务资本运动地点进行描述,而对变化的原因及其结果没有加以反映,它本身也没有提供反映的途径;二是易忽略经办人的责任,一般人认为,复式簿记据以账务处理的原始凭证上本身就有经办人的签字,因此复式簿记所反映的责任是清楚的,实则不然,复式簿记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本身只注重的是凭证上的金额及其变动去向,并不需要对签字人的签字是否有效、是否真实等作出记录和鉴定等。[4]
4. 理论解释与实务操作的尴尬。
从表面上看,会计界似乎只要遵循复式簿记的记账基础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式,就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对会计的反映对象要素的设置与定义也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遭到非议,从而造成人们在不能共同充分认识和恰当定义复式簿记本质的情况下,使得会计实务在记录财务资本运动中到处遇到原理上无所适从的尴尬。[5]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坎宁(John Canning)在其《会计经济学》一书中从讨论资产的性质出发指出:“对于一个想在会计教科书中寻找正式的资产定义的人来说,他会惊奇地发现,大多数作者根本就没有对资产下过定义。”他还补充说:“那些给资产下过定义的人,也没有将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坎宁通过调查会计实务,以图从会计人员实际应用的方法中获取资产的定义,结果发现会计师排除了许多经济学家所称的资产和收益,于是他作出结论:“在会计实务中重视法律,而不重视经济理论,当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却并不依据价值理论。”[6]
其实,会计学与经济学对资产本质的定义在法理上也应不存在原则的分歧,问题是会计界对资产概念的理解并没有表现出从科学观点上有意识地把握准确的分寸。资产在核算观念上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应作为一个核算范畴的主要因素,不但与负债有横向对立统一性,而且还有本身纵向的虚实二重性与统一性。显然,这些都是资产真正基本的会计本质内涵,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从物质世界多样统一性认识出发,建立会计要素物质化概念的理论依据和认识基础,符合自然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由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极端专业封闭性,几乎没有意识到由资产转化而成的费用的变异的能量。因此,在会计要素定义上,把资产与费用决然分离和把二者混为一谈,都是不对的,不确认资产概念的广义性、二重性,财务资本运动概念就不能有效成立,因为财务资本概念是广义的,运动是可以转换的,核算是交变循环的,不能到了费用临界就因前一段资产量变终止而成了断层,因失去控制而终止。忽视了这一条,资产的定义就只能注定归于尴尬的模糊化、单式化。
(三)知识资本会计对复式簿记理论的挑战
复式簿记适应工业经济而产生,同时也促就了工业经济时代的辉煌。正如会计学家黑泽清所说:“如果没有复式记账,资本主义恐怕是建立不起来的。”黑泽清对复式簿记的评价,主要是引用了西方学者的看法。所谓复式簿记可以创造“资本”和“企业”概念,当然带有文学色彩的味道。这只是说,人们实际上是通过复式簿记中资本和其他账户,才有可能从量上把握资本并具体证实作为经营实体的企业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资本价值“在它循环时都要经过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个资本价值自身的同一性,是在资本家的账簿上或在计算货币的形式上得到证实的。”[7]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教授也说过:“资本是复式记账的主要基础。”[8]只不过资本在利特尔顿教授的笔下写为业主权。
无论复式簿记法得到怎样的评价和赞誉,它毕竟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为了记载工业经济时代主导生产要素———财务资本及其财务资本运营状况而应运产生的。当今时代是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本已经替代财务资本成为知识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9]复式簿记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石即内因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知识经济时代给复式簿记提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 记账方法的挑战。
复式簿记理论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二分法进行固定分类,之后不再进行修改,这是复式簿记法的优势所在。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却成为知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绊脚石,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要了解知识资本及其知识资本运营绩效的表象信息,而且还要了解产生这些信息的原因,而复式簿记法只能提供一些固定的、通用的表象信息。
2. 账户设置的变化。
在复式簿记中,账户是对财务资本及其财务资本运营的具体内容即会计对象要素所作的细划,一般分为财务资产、财务负债、财务资本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账户,这与工业经济时代以财务资本为工业企业主导生产要素相对应。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知识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知识会计要素的内涵与工业经济时代财务会计要素有很大的不同,这必然会引起账户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固定的账户分类方式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 账簿的变化。
在复式簿记中,日记账、明分类细账、总分类账等三种账簿记录的平衡性是复式簿记的一大特征。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平衡似乎是一种多余的工作,提供一种多余的信息,因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自动保证各种信息的一致性,如果有不同的账户,仅仅是对数据的不同分类而已。与此同时,账户概念的变化也必将引起账簿概念的变化。
4. 账务处理程序的变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手工计算数据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但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多种账务处理程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由于决策模型的多样性要求采用产生不同种结果的账务处理程序。
三、知识资本会计簿记理论的现实选择
根据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迹象,参照复式簿记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以及三式簿记所能揭示信息质与量的统一等特征,可以发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为复式簿记掘好了坟墓,为新的簿记理论的诞生创造好了内外因条件。笔者认为,这个新的簿记方法就是经过改进的伊尻雄治三式簿记法,本文中称其为三式簿记法。
(一)伊尻雄治的三式簿记法评析
伊尻雄治耗费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潜心于突破复式簿记法的研究,于1982年由美国会计学会出版了其专著《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并列为该会第18号专题研究报告。该书给会计理论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三式簿记理论。伊尻雄治教授认为:复式簿记内含了两种二分法,其中因果二分法最切合人们的二元价值逻辑,因而它是天衣无缝的;而分类二分法则提供了突破口。以此出发,他论证了“时间三式簿记”和“微分三式簿记”两种三式簿记的原型。
1. 时间三式簿记评析。
时间三式簿记把预算纳入簿记体系,更好地揭示了预算与实际的关系,促使管理者按照预算科学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也不无价值,因此时间三式簿记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10]正如伊尻雄治教授所认识到的,时间三式簿记的一切看起来似乎天衣无缝。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分法,在理论上似乎完善无缺了。然而,也如伊尻雄治教授所认识到的,这种三式簿记制似乎还缺少一点什么。会计领域里开始实行复式簿记的时候,它创建了一整套崭新的、为单式簿记制所前所未见的账户。新制度应当把完整而崭新的一个度插入到会计领域里去。但是,新制度下产生的一套预算账目看来并非如此,它们似乎仅仅是原有的资本账目在镜中的映象而已。事实上,时间三式簿记并非真正的三式记账法,它不过是把复式记账法记了两遍。可以说,它只是把复式记账延伸到了二度空间的另外半个空间即未来而不是过去而已。新的制度纵然具有三度的表象,它其实仍旧是两度的。
2. 微分三式簿记评析。
微分三式簿记借助于数学微积分和物理力学的概念,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会计思维,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系统的动态信息,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有力地扩展了差异分析的思想。正如伊尻雄治教授所认识到的,微分三式簿记才够称得上为三式簿记。纵然如此,按照他的设想,微分三式簿记将为收益变化的“理由提供理由”,并且把账外的差异分析结合融化到账户体系中来,成为簿记体系的一部分,确实为簿记理论的发展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图景。但是,也正如伊尻雄治教授所认识到的,由于导数递阶的无限性,微分三式簿记可以通过不断加进新的度而无限加以扩展。新的度是从最后一个度的导数产生的。所以,时间三式簿记和微分三式簿记两者中没有一个是完善的。
总之,无论是伊尻雄治的时间三式簿记,还是伊尻雄治的微分三式簿记,它们都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解决财务资本及其运营过程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今天,会计簿记理论面临的已不是修改复式簿记的问题,而是要彻底否定复式簿记并构建三式簿记理论的问题。伊尻雄治的三式簿记法与知识资本会计所要运用的三式簿记还有一定的距离,尙需对其进行研究并改进。
(二)知识资本:知识会计簿记理论选择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复式簿记法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为了记载工业经济时代主导生产要素———财务资本及其财务资本运营状况而产生的。那么三式簿记法呢?很显然,它是为了记载知识经济时代主导生产要素即知识资本及其运营绩效而产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主流无疑是知识资本家。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就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拥有者,包括知识企业和政府部门,迫切需要一种方法记载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及其给自己所带来的财富,记录知识资本的运营状况及其带来的财富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以便加强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和带来的财富的管理。这就直接催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式簿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式簿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其外部条件,即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知识管理的实际需要,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知识性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滲透,传统的制造业甚至采掘业、农业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其生产也日益依赖于知识和技能。三式簿记必将经历一个由产生到缓慢发展的过程。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即知本家,迫切需要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运营管理,而这种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将知识资本转化为财富的最大化,运用复式记账法已经不可能科学地反映和监督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这就为知识经济时代三式簿记的产生、运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质与量的统一:知识会计簿记理论的现实选择
如果说复式簿记是对工业企业财务信息的数量的描述,那么三式簿记就是从内容到效果都是对知识企业知识信息的质量描述。如果不考虑三式簿记现实的可操作性,那么就三式簿记所涉及到的第三度如预算、动力、责任业绩来说,都是对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描述,因此可以说,三式簿记将会实现知识资本会计核算质与量的有机统一。
1.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质与量的统一是构建三式簿记理论的基本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指导性以及控制性。自从经济发展到由所有权人直接经营转入委托职业经理人代理经营的时代以来,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会计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解决。三式簿记方法的提出正是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
2.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质量业务的特点和类型。
知识会计信息质量业务是从经济业务在数量金额发生之前的预算开始的,在经济业务发生之时相伴发生,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根据管理需要可能继续发生的控制性业务。对于一笔经济业务,无论其金额的大小,均需采用相同的质量控制方法或行为。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预测、预算类,是在经济业务开始计划时,进行预测、预算,并将有关经济后果、经济行为背后的知识资本等记录在册,这部分采用时间三式簿记分类的一些方法;二是控制类,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比如数量是否正确、金额是否真实进行检验,看是否与预测值或心理值偏离,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后续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这部分可采用微分三式簿记的一些方法;三是分析理由类,是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后果及其与前期对比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后果的理由,并将结果记录在册,可采用微分三式簿记;四是综合类,是对一笔经济业务同时采用上述两类或三类的质量控制的业务。
四、结语
知识经济是一个经济时代还是一种经济现象?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是知识资本吗?会计是核算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吗?财务资本会计会演绎为知识资本会计吗?本文试图回答核算知识资本采用怎样的簿记方法这一问题,认为知识资本会计簿记采用三式簿记是合理和科学的。然而,三式簿记到底合理科学与否,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比如知识资本会计簿记方法运用设计等等,以此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证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知识资本簿记方法是构建知识资本会计的核心问题,其理论意义是显然的: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作一次新的尝试;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M].Book-keeping,vol.(3).1980.
[2]葛家澍.葛家澍文集[A].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19-520.
[3]伊尻雄治.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2-13.
[4]张文贤.会计理论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8-30.
[5]邵健.理论会计学本源——簿记科技与周易[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0-51.
[6]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355-356.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70-171.
[8]Littleton.A.C.Accounting Evolution to1900[M].AmericanInstitute Publishing Co.1933.
[9]张芳.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簿记理论[J].四川会计,2000,(8):3-6.
8.后现代知识权力理论反思 篇八
[关键词]知识权力;权力意志;话语权力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2-0079-06
尼采被认为是“后现代之父”,他对于一切的怀疑论是后现代哲学的奠基理论。“尼采标志着一个开端,由此当代哲学才能开始重新思考。他毫无疑问将继续长期支配当代哲学的发展。”[1]353-35419世纪末,尼采以其卓越的勇气和胆识宣告了“上帝之死”;20世纪60年代,福柯以其犀利和敏锐预言了“人之死”。 德勒兹认为:“福柯与尼采有三个主要交汇点。其一是关于力量的观念。福柯的权力,如同尼采的权力,并非归结为暴力,也就是说,并非归结为力量与生命或客体的关系,而是归结为力量与它所影响的乃至影响它的其他力量(激励、引出、促成、诱发等情感)的关系。其二是力量与形式的关系:一切形式皆是力量的复合。……这更是福柯关于人的消亡的全部主题,是他与尼采的超人的联系。”[2]133
一、作为真理的谎言—权力瓦解知识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主宰着欧洲人的心灵。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是至善,是价值评判的依据;人作为上帝的造物,从始祖那里继承了原罪,因而人需要不断地忏悔赎罪;人对上帝,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而不可怀疑、违抗。在《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尼采让一个疯子宣告了上帝的死亡:“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把他杀了!”
尼采否认了基督教的上帝,也摧毁了相应的天国、原罪、拯救等陈腐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揭示出人类道德、真理、科学背后的心理阴暗和狂妄自大。尼采通过论证知识的起源,得出了“知识的虚假性”“科学是伪善的”这样的结论。如果说“上帝”这一形象来源于中世纪的人为的“创造”,那么知识就是一种经过了历史积淀的“谬误”,而科学则是人类妄自尊大所设置的一个“幻觉”。在尼采看来,“知识的力量不在于真实的程度,而在于知识的古老,被人接受的程度,以及他作为生存条件的特性。”[3]知识并非一定是正确的,而是在更大程度上,这种出于人的本性而造成的错误意识长期被证明是有益的,有助于保持人的本性。这些错误的信条被世代相传,最终成了人性的基本要素,诸如我们以概念来限定事物的种类和姿态。“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分离、界定和限制。关于整体的绝对知识是不存在的。”[4]60而为了保持这种认识是客观的、正确的,人不惜一切地将这些错误的信条原则化,反而对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熟视无睹,或者干脆用双手捂起双眼。这些信条形成了人的判断和信念,于是“真实”和“谎言”就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评判原则,而将这个原则投诸事物的评判时,斗争与权力的欲念也便产生了。“知识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美妙的穷途末路”[4]66。
同样,真理作为知识判断的产物也建立在这一错误的信念基础之上,然而真理却是更能体现权力的舞台。从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与神学家一直在争夺掌握真理的权力,真理又成为另一种信念,一种以科学的挂念为前提的对幻觉虔诚的信仰,“是我们已经忘掉其为幻想的幻想,是用旧了的耗尽了感觉力量的隐喻,使磨光了压花现在不再被当作硬币而只被当作金属的硬币。”[5]106在这里,真理不过是一种通过拟人化、转喻、隐喻化了的人类的关系。它们在长期被使用之后,逐渐成了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长期习用的并具有约束力和信条化的理念。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理就失去了它的客观性、永久性、普适性,这便是尼采的“视角主义”。
首先,从思维的载体—语言来说,“各种不同语言的共存表明,对于语词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真理问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正确表述问题,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语言了。”[4]105既然表述的语言并不存在着同一性,那么真理的同一性也就被消解了,不同的语言所创造的世界也是不尽相同的,自然其创造的信念标准也大相径庭,当我们说桌子、书、颜色这些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事物时,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不过只是这个事物的一个表象,一个视角下的表象而已,概念的形成是摒弃了事物所有的保持其个性、差别之后剩余的那部分的总和,由此,概念也将自己边缘化为事物的一个侧面。
其次,“自然把人置于纯粹的幻想之中,使人适得其所。他看到形式感受到刺激但不是真理。他把神一样的人幻想和想象为自然。人通过两种性质的无意配置而偶然地成了一个认识存在,他早晚有一天会不再存在,而当他消失以后,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4]87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种科学的思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的科学自然规律不过是一堆以人为视角的拟人关系。科学的信念从何而来呢?尼采对于科学的考察源自古希腊的哲学,这个时期哲学掌握着科学的权力,他将哲学与占星术相对比,发现两者有些相似,即两者都是将人作为世界进化的最高等级,世界的命运是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而全部的科学便从这种哲学认识中得到了信念的基础。尼采说:“人类首先罢黜宗教,然后罢黜科学。”[4]58从尼采的“视角主义”知识论出发,任何的知识都被罢黜,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知识这种东西,因此也就无须认识论,也不可能有永恒的、客观的视角存在,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真正的世界,那么“真理”“科学”不过只是一个名词术语而已,包括宗教在内,都是一种“诠释”,而非认识。
“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因此就有各式各样的真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真理。”[5]610尼采把知识、真理、科学拉下了客观、普遍的圣坛,打破了启蒙运动以来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知识”“科学”“真理”的信念,破除了基督教的管制,打开了哲学的新局面。
二、权力意志—知识的起源
在解除了知识的管制之后,尼采开始思索知识究竟从何而来,既然他由人的幻觉制造并服务于人的利益,那么人的幻觉又是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迸发对知识的制造呢?他的观点是:“我们声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总是取决于我们的利益和兴趣所在。”[6]换句话说,是“权力意志”创造了我们的“知识意志”。“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是尼采的核心思想之一,他是将物理学中的“力”与哲学相联系,“即贪得无厌的要求显示权力,或者,作为创造性地本能来运用、行使权力。”[5]154在尼采的考察中,“权力意志”是创造世界的最初力量,世界什么都不是,世界就是权力意志,无论是上帝,还是生命,“其中没有价值的顶点,而有权力的顶点。”[5]286因此,一切生命都处在权力的斗争中,我们必须从权力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一切人所看到的现象,都可以还原为扩展权力的企图,权力意志就是让我们“相信某物是这样的”,与此同时,“相信某物不是这样的”便被权力意志排除在外,因此,权力意志就是一种排他性的意志,通过对他者的否定来证实自我的存在,尼采认为,个人主义就是“权力意志”的一个形式,因为,在个人看来,他已经从国家权力和教会权力下解脱了出来,他通过与整体的对立去夺取所需,因此,“个人主义是权力意志的起码阶段”[5]339,个体的欲求只能通过排斥他者的欲求才能实现。权力意志意味着压制,一切人类的信念和价值总是压制着其他可能性的结果,而这个压制本身却被掩盖了,譬如启蒙运动,尼采将其看作是一种使人变得更无主见、更无意志的必要手段,在启蒙的“进步”这个幌子压制之下,人变得更为卑贱,也更顺从统治。而这与基督教宣扬的“幸福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权力意志同时也意味着创造,创造更多的“压制”,因此,知识和真理是那些战胜了敌对思想的胜利者,而非是面向真实世界的“真理”。于是,“世界的价值就在于我们的解释”“人们不可以问:‘到底由谁来解释?而是要问解释本身。它是权力意志的一种形式,它有生命,生命就是冲动。”[5]205.191-192
之所以将尼采称为“后现代之父”,是因为现代与后现代,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鲜明的差异,一个最显著的区分标准就是对待“元叙事”的态度,用利奥塔的话来讲,“简化到极点,我们可以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7]。尼采对上帝这一最大的元叙事做了证伪之后,道德、真理、科学、理性、国家统统丧失了自明的合法性。他们不仅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而且它们自身的可靠性也必须受到质疑。他将一个有意识的,能够使用一种具有稳定意义的语言进行思考的主体的存在表示怀疑,而唯一靠得住的真理就是永恒的“权力意志”,其中,权力是所有哲学话语的核心。
三、走向话语的权力—从尼采到福柯
尼采使得福柯能够完全站在传统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以新的方式思考权力和个人。但福柯又并非是尼采的传声筒,他进一步将知识、真理、道德与权力相连。因为福柯认为,“对于像尼采这样的思想,最合适的表示敬意的办法恰恰就是去使用它、改造它,让它发出痛苦的呻吟和抗议。如果评论家们说我没有忠实于尼采,我绝对会对他们不屑一顾。”[8]
福柯以对主体的考古学研究(话语分析)和谱系学研究(权力分析),既消解了主体,也宣布了“人”的终结。他通过对“人”这一哲学概念的产生与消失的谱系学考察,大声地宣布了“人的死亡”,而这是围绕着语言展开的。古典时期“语言在知识的关系中占据了根本位置:只有通过语言中介,世界上的事物才能被认识。”[1]29619世纪语言与表象分离,语言产生了分化(to disperse),这次分化福柯称之为“降级(demotion)”:语言与其他事物一起成为知识客体。语言的分化也造成“人”的出现和人文科学的诞生:“人”作为一种维系力量和知识主体出现了。但是,语言总要由差异、分化回归自身,由客体和工具回归思想领域。这一任务由尼采首先提了出来。随着语言的复归统一,作为知识保障和价值源泉的“人”将不复存在,因此,“人”的知识也将不复存在,语言重新掌握认识的权力。这其中就包括对真理的解读。
1986年德勒兹在与克莱尔·帕内的谈话中指出,“福柯与尼采的根本联系在于对真理的批判:什么是必须以‘正确的推理为前提的真理的‘意志?这种推理只能掩盖些什么?换言之,真理并不是必须建筑在发现真理的方法之上,而是必须建筑在欲求真理的手段、程序和进程之上。我们总是掌握着与我们相应的、与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语言的手段)相应的、与权力的程序相应的、与我们主观化或个人化的进程相应的真理。”[2]132
在福柯看来,尼采第一个真正讨论真理问题,把真理看作一组与权力关系交织在一起的话语规则,认为真理产生于复杂的社会—政治的制度体制,从而否认了真理就是被给定的传统说法。尼采把知识和思想的形成看作“权力意志”的体现,认为知识起着权力工具的作用,权力并非实体,而是一些关系:吸引和排斥关系、统治和服从关系、强迫和接受关系。
同样,福柯认为“真理无疑也是一种权力”,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真理是如何被赋予价值,以至于把我们置于它的绝对控制之下的”。在福柯看来,所谓真理的“真理性”是由权力赋予的,而权力并非由某些所谓特权阶层所决定和实施的,而是存在于一个由整个社会群体所共同制造的连贯的运作过程,“谁实施权力”不可能与“权力是如何发生”这样的问题割裂开来解决,研究权力就是要“研究权力的策略、网络、机制和所有这些策略赖以实施并被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而这个手段,主要便是“话语”的运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完全是被话语所标示、与话语相交织”,那么归根结底,所谓真理是由话语运作和制造出来的。因此,话语理论的地位在福柯的考古学方法中十分重要。福柯在扬弃连续性主题的基础上,否定传统分类单位如“书”“作品”“作者”等,而代之以话语描述。话语描述不同于语言分析:前者是关于话语如何出现的思考,后者注重规律、系统;话语描述不同于思想史:思想史要在话语表层之下搜寻深层意义,而话语分析关注话语自身(话语的存在条件、极限)。至于话语与主体的关系,福柯并不将话语归属于主体,而是认为主体仅仅作为话语的表述功能而存在。话语不是指向人的意识层次,而是人的无意识层次;不是关心“谁在说话”,而是提出一个极端的口号“作者死了”。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谁在说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福柯并非要否定作者的存在及其独创性,相反地,他十分推崇能够开创新的话语规则的作者。
在福柯那里,话语是一种实践活动,在书写、阅读和交换中展开。在他看来,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都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而被控制、选择、组织和再传播。其中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任何话语都是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性话语、法律话语、人文知识乃至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都是如此。而历史正是在话语中展开来的,也是话语自身的实践书写了历史,因此,福柯对于话语权力的分析是通过他对“知识史”的考古式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把知识还原为话语。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以谱系学方法分析了“知识主体”与权力的关系。
福柯逐渐克服从话语层面来理解知识,而是看到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培根说过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福柯却指出了事情的另一面:知识与权力相关。福柯在谈知识-权力的时候,往往指的是人文和社会学科的知识而非自然科学的知识。比如,他列举的往往是精神病学的知识、监狱的知识、癫狂的知识、性的知识等,在考察了监狱的诞生后,围绕着司法程序中精神病学和心理分析的涉入,福柯得出结论:权力在扩散、渗透,产生了一系列自封为“科学”的知识。他激烈地攻击将知识与权力截然二分的传统看法,他有一段名言:“权力制造知识;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9]29需要注意的是,福柯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权力理论。他注意的是细节上的、具体的权力运作,他称之为“微观物理学”。
福柯的“微观权力”往往与规训相关,不再是惩罚。这是一种更隐蔽更普遍的权力关系。福柯意义上的权力不是君主权力,也不是某个阶级、团体、党派对另一阶级、团体、党派施加的暴力,而是涉及众多方面的关系网络,它广泛存在于工厂、学校、家庭等。对此,人们并非毫无察觉,只是不愿承认或不敢正视。福柯批评了下面的权力观:权力是被占有的;权力是以镇压(压抑)的方式实施的;权力是自上而下的。他提出了相反的权力观点:首先,“微观权力”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他不是被占有的,而是被行使的权力;其次,权力不是固定的,或者说不只是压抑的,而是在运用过程中得以传播、扩散;权力不仅是自上而下的,不仅是集中于某些机构或阶级,而是有无数的作用点,“每一点都有可能发生冲突、斗争,甚至发生暂时的权力关系的颠倒”[9]29。
他认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拥有权力,没有人能够站在权力的对面观察、分析、清除它,甚至知识分子也是权力的一部分。福柯曾经以圆形监狱为例说明权力怎样深入犯人的肉体乃至无意识:犯人由于不知道是否被监视、被谁监视,至于谁在行使权力就无关紧要了。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意识、无意识乃至肉体都留下权力作用的痕迹,而我们浑然不觉,那么福柯对权力的揭示就非常重要了。福柯一再指出,权力不仅压抑,而且制造。传统的监禁通过惩罚来达到目的,会使得罪犯产生逆反心理,给社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实施“监狱体制”的社会表面上看来更文明、更人道,实际上更可怕,因为它使得权力自动实施:长久地被规训,使得权力自动实施,使得人们成为自己的看守。这样,社会不必以暴力来对付异类,而是从根本上取消了异类出现的可能性。
四、话语权力理论的产生—谱系学研究的新发现
福柯运用了尼采的“眼光”,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对“道德”一词做了谱系学的梳理:根本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公正的道德标准,只有对道德的不同解释,谱系学家自己的道德观也只不过是众多解释中的一种而已。福柯曾说,他不评论尼采,他只运用尼采的方法。在《尼采、谱系学、历史》一文中,他指出谱系学研究是一项“……文献工作,它处理各种凌乱、残缺、几经转写的古旧书稿。”[10]146“谱系学要求细节知识,要求大量堆砌的材料……它反对理想意义和无限目的论的元历史展开,它反对有关起源的研究。”[10]146-147可见福柯一方面继承了谱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即注重细节研究,同时也在“反对追溯起源”问题上与尼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福柯特别指出,历史充满断层和裂缝,谱系学不是要重建连续性,而是要记录这些断层和裂缝。
(一)话语历史的权力分析
福柯认为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恰当方法便是对话语历史做非起源的、非连续性的、个体化的、具体的和实证的考古学描述。“连续的历史是一个关联体,它对于主体的奠基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主体保证把历史漏掉的一切归还给历史……,将历史分析变成连续的话语,把人类的意识变成每一个变化和每一种实践的原主体,这是同一思维系统的两个方面。”[11]在连续的历史观中,主体将所有历史事件划入一个假想的意义整体,从而确保意识在历史中的稳固地位。他认为历史不说我们什么,而说我们正在与什么不同,历史不是建立同一性,而是驱散同一性,以利于与我们不同者。历史是将我们与自身分离的东西,是我们要考虑自身而必须跨越和穿越的东西。正如保尔·韦诺所说,与时间和永恒相对立的,是实在。
在福柯看来,传统观念史之所以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因为它患有严重的恐话语症。西方文明表面上最尊重话语了,但福柯却认为在这个明显的亲话语症(logophilie)下面隐藏着一种深远的恐话语症(logophobie),即对话语的无序和间断表示出的恐惧。萨特就是恐话语症的代表者之一。福柯欣赏尼采所提倡的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并不信任任何绝对的、超历史的东西,而是依据历史事件最独特的特征、最敏锐的表现形式来探讨历史事件。深受尼采的启发,福柯也认为权力、知识和真理之间存在着关联。他发现“权力已经给知识的维度画出一个不可缩减的第二维,尽管两者都构成了一些无法具体分割的混合体;但是知识是由形式构成的,是可见、可言,总之,是档案,而权力是由力量、力量关系构成的,是曲线图。”[2]106其实,在福柯的著述中,pouvoir一词应该是“力量”(forces)、力量关系的意思,而不是指政治权力。但在当前的汉语界,“权力”译法似乎已是约定俗成的了。论文《尼采、谱系学、历史》赋予德语词汇Entstehung以非起源的特征,挖掘出其谱系学的含义:它有“涌现”的意思,“涌现总是产生于某种力量状态之中。对涌现所做的分析应该揭示出力量的游戏、力量相互间斗争的方式、力量与逆境展开的斗争、力量(通过自我分化)为避免退化并在自己衰弱的基础上获得新生而做出的努力”[10]149。“涌现”是诸力量的出场,是诸力量的涌入,诸力量一跃而从后台跳到前台,无不充满着青春和活力。福柯还把涌现看作强弱两种能量相互较量和对抗的场所。因此,所涌现出的必然是诸力量斗争的一个平台。因此,福柯从由知识创造的原始概念过渡到了由权力创造的新概念,以实现从知识向权力的过渡,从而对尼采做出了某些更正。
(二)话语权力生成机制
福柯在《性意识史》第一卷中,通过对“性”一词做语言学的考古学分析,从而对资本主义当代文明中的“压抑假设”提出质疑。福柯面对层层叠叠抱怨“性压抑”的话语,针锋相对地指出,这类抱怨和压抑假设一样,不外是权力机制的一部分。西方当代文明鼓励人们谈论性:医学将所有“性反常”纳入精神病学研究范围;国家将公民的性纳入生产方式;父母密切关注孩子的好奇与早熟。性被视为通向真理的密码,其中弗洛伊德功不可没。人们被告知:通过性,他就可以发现真正的自我。然而这个“本我”是否就是我们所追寻的那个“我”?还是我们当代文明话语的一个陷阱。福柯指出,当代文明绝非制造着性压抑,而是制造了各式机构来强化性、鼓励性,从而将人们置于一个透明玻璃罩内达到统治的目的。“……我们的文明需要并且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喋喋不休地制造与性有关的话语的机器。”[12]这台机器产生了大量关于性的话语:它只因人们在性中实现自己、表达自己。而“性”在这里并不是一个生理概念,而是一个历史现象(如同“人”的概念一样),在性话语的包围中,人们完全可以引入福柯式的疑问:“谁在说话?”是真正地自己在说话吗,还是在权力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福柯不同意将性本能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理论恰好将自由个体纳入忏悔-分析-治疗的圈套中。他不再拥有创造自己的快乐,他必须压抑内心的欲望魔鬼;他对医生说出心中的秘密,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常的人;他成为科学分析的对象,不再自己引导自己。因此,福柯根本不会把个体的解放乃至人类的解放寄托于生命本能的改造与释放。福柯既然认定性不过是一种话语的产物,那么“性压抑”的假设和“性解放”的神话都将成为过去,正如“人”作为话语的产物,会被语言分析的锯齿解剖开来一样。
康德在著名的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指出,我们不需要监护人、牧师、学者代替我们思考和抉择,我们更应该自己去思考和抉择。福柯则提出了“无资格代言”的口号,他分析了19世纪末,随着人文科学的出现,社会对个人“规范化”的程度加深,所以个体保持独立性也更为艰难。学校、公司、政府机关、家庭无一不受“规范化”秩序的影响,这些规训式的个体形式构成了一个“监狱体制”的社会。因此诸如“没有人能够否认……”“大家都会承认……”等类似的代言性质的语言形式便大量出现,医生不再以医生的角度发表意见,而是以患者的角度来说话,任何人的“越界代言”行为都会作为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这同时意味着编制了一个巨大的谎言。福柯认为,知识分子已不再具有普遍性,他们不再以普遍价值的名义说话,而是以自己的资格和地位的名义说话。权力被划定在知识的第二维中,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反思,怎样学会说,自己是“被压抑的”。
总之,福柯在探讨主体“被构成”的方式时认识到,权力不仅深入意识,而且深入肉体。权力不仅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且制约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提出获得解放的方式,就只能是反抗权力的控制。福柯通过对话语的梳理,将知识与权力离析,从而发现了当今文明社会中所谓的“文明”“科学”不过是权力的另一种表现而已,人的“主体”并没有能动性,而是在各种权力网中“被构成”。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全新方法,对后来的思想家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Michel Foucault.The Order of Things[M].trans,Alan Sheridan.London:Pantheon,1970.
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M].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尼采.快乐的哲学[M].黄明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13-114.
尼采.哲学与真理[M].田立年,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M].程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6.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
Foucault.Prison talk[J].trans,Colin Gordon.Radical Philosophy,1977(6):33.
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福柯.尼采、谱系学、历史[M]//杜小真.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5.
福柯.性意识史:第1卷[M].尚衡,译.台北:台湾久大、桂冠联合出版,1990:28.
【广告设计理论知识】推荐阅读:
广告定位理论讲稿07-18
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07-19
广告动画设计09-30
广告学基础知识07-09
优秀广告设计分析09-04
委托广告设计合同09-23
设计大赛广告招商方案08-20
广告创意设计流程10-09
广告设计大赛策划书06-23
广告设计公司主要业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