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2024-08-24

语文教学互动游戏(共9篇)

1.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一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词汇游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丰富幼儿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词语表达能力,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游戏《词汇游戏》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丰富幼儿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词语表达能力。

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幼儿说反义词的能力。

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机

过程:

课前预备时间(10分钟):组织幼儿听音乐:《采蘑菇 》、《找朋友》、《 丢手绢》

一、开始部分:(1-3分钟)

幼儿唱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组织幼儿(导语:孙悟空的眼睛亮,能识别妖魔鬼怪,能把妖怪消灭光,我们想不想有一双和他一样明亮的眼睛呢?

二、基本部分:(4-14分钟)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词汇游戏》板题:《词汇游戏》。(课件出示全图幼儿或看书上的主题图)

活动一:看图认物

1、出示全图或书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3-5分钟)

(1)小朋友们下面的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们谁知道,快把看到的告诉大家吧!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都有谁?你还发现了什

么?(幼儿说师简结)

活动二:观察与实践

1、出示图一指导幼儿观察图片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看看下面的每幅图,你能用相反的词说一说吗?

2、幼儿说一说(教师可依图片做手势帮助幼儿理解)

3、出示提示语:大象大(高)、老鼠小(矮),小朋友们说对了吗?

4、明确:大象大(高)、老鼠小(矮)。(板书:大--小)

强调大(高)和小(矮)是表示意思相反的词。

过渡语:小朋友真细心请用小眼睛再看看图二(课件出示)

5、图上都有谁,你发现了什么?

(1)幼儿说后出示提示语:长颈鹿高(大)、小马矮(小),小朋友们说对了吗?

(2)明确:长颈鹿高(大)、小马矮(小)并板书:高--矮(表示意思相反的词)

(3)请幼儿互做表示大和小的动作(师对做的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6、出示图三:谈话引导

(1)图上都有谁?手里各拿着什么?

(2)你的小眼睛发现了什么,能用相反的词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吗?

(3)幼儿说后出示问题提示:水杯(热)、雪糕(冷、凉),小朋友们说对了吗?

(4)明确:水杯(热)、雪糕(冷、凉),并板书:热--冷(凉)(表示意思相反的词)

7、小结:出示半全图

(1)依图结合板书强调:大--小 高--矮

热--冷是表示意思相反的词。

(2)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大--小、高--矮、热--冷实物,说明这些现象都是相对的。

(3)请幼儿做表示大--小、高--矮、热--冷的动作。

三、课间休息:(15-18分钟)

轻松一刻(游艺活动:唱一唱、演一演。)

1、导语:刚才大家说的真不错,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已经有些累了,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

2、幼儿集体边唱儿歌《蝴蝶、蝴蝶你找谁》边做动作表演。

3、过渡语:蝴蝶在花丛中发现丢失了红玫瑰,那么通过以上的学习,看看下图你又会发现些什么?(出示图片)

四、活动三:说一说(19-25分钟)

1、谈话诱导

(1)小眼睛看一看,下面的图片,你能用相反的词说一说吗?

(2)比一比看谁说的准、讲的好?

2、幼儿说后出示问题提示:(对说的好的进行表扬)

(1)小兔跑的快、乌龟爬的慢。

(2)黑熊胖(力气大)、小猴瘦(力气小)。

(3)蛇的身体长、虫的身体短。

3、依图明确:小兔跑的快、乌龟爬的慢;黑熊胖(力气大)、小猴瘦(力气小);蛇的身体长、虫的身体短。

板书:快--慢

胖--瘦 长--短是表示意思相反的词。

4、请幼儿做:快--慢、胖--瘦、长--短的动作,说一说快--慢、胖--瘦、长--短的实物,说明这些现象都是相对的。

五、全图评析(26-27分钟)

1、出示图片:依图进行总结说明大--小、高--矮、热--冷、快--慢、胖--瘦

长--短这些都是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这些词都是相对的。

2、游戏对口令做手势(如:大对小 大象大老鼠小等)

六、幼儿听音乐唱儿歌《四是四》结束课堂。(28-30分钟)

七、板书设计:

大--小 快--慢

高--矮 胖--瘦

热--冷 长--短

教学反思:

1、幼儿对相反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相反中找出规律,知道一些简单的反义词。也能在日学生活中找出一些相反的事物。

2、授完这一节课时小孩求知欲得到一定的满足。而且对边的事总怀着好奇心

3、存在不足之处有个别小孩理解不到位。授课时语言不够生动,支体语言不够贴近。

本文扩展阅读: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2.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二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 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 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 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 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 (优等生1人, 中等生2人, 差生1人) 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 每隔一段时间, 小组要重新组成, 永远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 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 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 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和参与,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 这时, 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 要相信学生, 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 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 (她) "标准答案", 而是设法引导, 让他 (她) 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 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组内同学相互学习, 团结协助, 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 进行组际交流, 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 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 突出关键问题;最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形成一致意见。这样, 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 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通过引导、解答, 并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在组际交流后, 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 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 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 教师也不急于讲解, 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 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 反馈迅速, 校正有效, 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 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英语新教材, 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注意知识的迁移, 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 可以练习一些演变题。通过演变这些练习题, 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迁移, 使认识的范围更广,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定语从句时, 可以将一组易混定语从句作整理进行比较, 让学生选择填空:

答案分别是:1) B, 2) B, 3) A, 4) D, 5) D.

三、游戏“激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的导入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巨大魔力。对于新授课来说, 有趣的要求和作用更是显得尤引入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形成也更多样化。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认为游戏导入的作用符合初一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认为游戏导入的作用非常的大,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但是应该注意:

1、游戏的规则要明确化。

在游戏前应把规则, 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 以免引起混乱。而且教师总的规则应该是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更多地练习和运用所学语言, 不宜过于注重学生猜得对与错。因此教师应确定范围。

2、游戏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游戏, 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服务。例如, 在对八年级下册中, 引入过去进行时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计“问一问”的游戏, 通过向学生单体、整体对其陈述句, 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 否定句进行操练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游戏的评价要有创新性和交面性。

3.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游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构建和创设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促进课堂不同个体间进行良性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课堂的互动与游戏教学,在注重课堂教育理论的同时充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促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务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实践互动游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能力。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互动游戏教学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科目设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合理的将课堂互动与体育游戏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体育游戏的特点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为学生提供和营造一个富有趣味并且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在轻松的游戏和高效的互动过程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授课早已无法满足新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小学体育教师也应当以活跃的教学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所在。进而使小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体育课,在广阔的天空下健康的成长,加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互动游戏的教学策略,摒弃传统的讲授与练习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青蛙过河以及猫捉老鼠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跳远竞赛,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展开游戏竞赛。要求学生以立定跳远的方式进行互相追赶,提供给学生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并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热爱体育游戏教学。学生在充满轻松氛围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与游戏,能够促进互动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践。

二、正确选择互动游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课堂互动游戏的教学方式中最重要的则是体育游戏的正确选择,而如何进行游戏选择则要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堂互动游戏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时应当选取难度较低、较为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的课堂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等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则是锻炼其灵活性与综合素质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取球类游戏作为体育互动游戏教学实践的主要游戏内容。此外,对于同一类游戏应用在不同年级上的要求和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安排。对于低年级并未学过的游戏例如接力跑、跳绳跑等游戏,尽管其富有趣味性,但仍然不应当设置在低年级的游戏教学中。

例如在对高年级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例如拔河、障碍跑等游戏,给学生充分运用智慧与发挥体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游戏当中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身体运用能力。

三、适时进行游戏创新,提高互动游戏趣味性

尽管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程度很高,但基于其兴趣转变较快的特点,单一重复的游戏往往会使其很快的丧失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互动游戏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要对游戏进行不同程度和适时恰当的创新与改编,运用不同的练习和使用方法进行游戏。让学生能够长时间的对其保持兴趣和新鲜感,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对于游戏互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游戏能够更加富有吸引力和特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充满激情,教学行为规范,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整节课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且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应变、组织能力强,具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教材驾驭能力强,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通过改编体育游戏能够发现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做法,充分的发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互动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游戏时间与机会。使小学生能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同时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激发了兴趣,就能够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提高互动游戏的趣味性,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抱团贴膏药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改变男女生分组游戏的模式,允许其混合分组游戏,并且改变一人追而一人跑的方式。要求女同学只能贴男同学而男同学只能贴女同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游戏兴趣。

4.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四

【关键词】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

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1.1 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

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

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1.2 教学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

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

①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

②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③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④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

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1.3 游戏化教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2.1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

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2.2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3 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3.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

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2.3.2 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

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

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

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3.3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

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2.4 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2.4.1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2.4.2 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2.4.3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五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纸做各种身体游戏,发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玩的兴趣,感受生活的快乐。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小塑料盒

活动过程:

一、发现材料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今天咱们活动室有什么变化?(多了报纸)

小盆有观察力真棒,今天老师带你们玩报纸游戏你们高兴吗?

师: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张报纸,教师取出一张报纸,小朋友看老师的报纸怎么了(撕烂了)用什么撕烂的?(用手)。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不用手怎么才能把报纸撕烂?(启发幼儿想象并且动手去试着操作)

幼儿用脚把纸撕烂。

请小朋友看:现在咱们活动室怎么了(脏)应该怎么办?(把教室打扫干净)请小朋友报纸揉成团放入塑料筐中。

二、顶报纸引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撕报纸的游戏,小朋友表现真好,现在我们在想一想不用受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让报纸跟我们一起走?(幼儿:用头顶,放在前胸下腭夹着它跑,放在前胸快步跑。)教师肯定。

小朋友自由快乐的玩耍。

三、分组比赛,培养幼儿协作意识

师:将小朋友分成两组

1)现在请小朋友自哟普照办两人一组想象两个人怎样才能把报纸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幼儿积极想办法老师根据幼儿想法并邀请该幼儿示范。

2)游戏开始,小朋友运送报纸

3)活动结束。

4)迎到幼儿做放松操。教师小节,结束活动。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由于选材是幼儿常见的报纸,孩子们对它很亲切,因而兴趣很浓厚。确定好活动的目标后,根据目标设计了活动过程,总的来说活动过程环环紧扣,自己的组织也较到位,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积极开动脑筋,发展创新,不断想出新的玩法,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孩子们兴趣很浓厚,感受到了游戏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实现了教育目标。

6.互动模式语文教学论文 篇六

一、语文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以归纳段落中心思想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群集互动

比如,在归纳段落的中心思想时,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各组分配不同的段落进行讨论,再让每组组长收集讨论结果。

2.密语互动

对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可采用密语互动的方式,由一名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全班学生,而后一起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由该学生把总结的意见向教师反馈,最后由教师予以相应点评,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3.单线沟通

这种方式适于小群体教学。如,一个学生在纸上写出中心思想,然后传给后面一位学生,由其提炼与总结,接着传至前一位学生,最后传给教师。这样让学生了解沟通中信息缺失的原因,还可看出不同的归纳风格,但这种方式比较耗费时间。

4.随机互动

这一模式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比如,以电脑软件来抽取学生的.学号。如果无PPT教学,可随机点名,让学生解答,之后随机请其他学生加以小结归纳。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归纳得不足,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讨论获得最后的意见,由学生向教师反馈。这一方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但若时间控制不好,则难以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二、语文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开展策略

1.巧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生活实际为素材,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抑或让学生自主探究。

2.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通常好动、爱玩,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围绕教材知识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并进行知识运用,实现信息、情感、思维的积极互动。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设计多种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3.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体验也是开展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因而,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4.假设思考训练

7.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七

一、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 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生字词时, 学生在反复练习熟记生字的音形义后, 已经开始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了, 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以及渴望得到奖励的期盼心情, 设计了“摘苹果”的教学游戏:一棵大树上挂满了写有生字词的苹果, 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哪一个学生准确读出生字词的音, 他就能摘下一个苹果, 从树上摘到苹果后, 用苹果上的字词练习说一句话, 说对的给予奖励。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注意力也很快集中了, 并且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 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 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游戏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与模仿使儿童身体活动的图式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得到确认, 这种图式作为一种形象, 在内化的同时, 形成有关符号并萌发出表象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之直接的传授知识教学和作业教学,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中的“抚摸”一词, 我在一名学生头上亲亲的抚摸一下, 然后让同桌互相抚摸对方, 在互相抚摸中使学生感受到“疼爱与爱抚”之义。

由此可见, 教学游戏能够把抽象的、理性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 让学生在直接、形象的游戏活动中, 培养和提高思维与认知能力。

三、游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 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 必须是体验型的。在角色扮演游戏中, 学生不只是学会扮演他所代表对象的动作、情感, 也表达他的语言情感。这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 比较适合学习语言。在这种教学游戏中, 由于以游戏为媒介, 学生就充满着自主性、学习的愉悦感。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一课时, 讲到蜗牛得到冠军奖杯时, 我充当记者来采访小蜗牛。通过采访“小蜗牛”, 让学生站在蜗牛的角度, 说说蜗牛的心声, 抒发自己获奖的感受, 体会蜗牛当时获得奖杯的心情。

四、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指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对特定事物及属性的标识过程, 是概念及理论模式的形成过程, 他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拥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使学生由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五、游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应当始终是主体, 是学习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所以说, 课堂教学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就称不上课堂教学。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 上课前我设计了猜字谜游戏:绿绿圆圆大玉盘, 高高站在水中间, 小鱼拿它当雨伞, 水珠拿它当摇篮。让学生猜谜底并上台把自己猜的谜底画在黑板上, 让其他学生当裁判说说这位学生猜得对不对, 要说出理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六、采用游戏教学, 培养学生表演和创新的能力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 他们有着丰富的模仿才能和创造潜能,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明确分角色表演游戏的重要性。教师要尽量少干涉学生的自我表演和自我创造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蜗牛的奖杯》这一课时, 让学生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编写剧本,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剧本制作精美的头饰和道具, 然后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这样的教学游戏,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表演或观看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且把课文内容提升到更深层次上。

总之, 游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游戏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来讲较为新颖, 学生乐于接受, 乐于去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提高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游戏的方法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 在每个环节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

摘要:游戏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大脑疲劳。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小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从而达到长知识、促发展的目的。

8.基于游戏互动模式的英语教学 篇八

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理论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它学到语言材料。”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英语游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游戏即是教育和游戏有效整合的合成物。

伟大的学者卢梭告诉人们,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任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都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只注重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新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乐学和乐教的理念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它主要致力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样学习不再变得枯燥和乏味,而是变得有趣和欢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游戏是检视乐学理念的有效方式,它使得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和刻板,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例如智力、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们总是积极参与,领悟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经验的满足,这对于儿童的终身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师生换位,让学生成为主角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游戏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双方进行角色的转换,从而达到心理的换位。而由于游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要求在英语的课堂中呈现大量的信息,这就导致学生在接触和操练语言的时间有一定的增加,所以要求英语教师要把多一些的时间花费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在英语课上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英语教师要先了解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自身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以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每一个人能够主动地要求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而最关键的成败在于如何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充满教学热情,再利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更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教师本身也作为互动游戏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们的互动游戏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在游戏中培养合作能力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更要备有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游戏教学之中,学生要懂得他们之间只有通过共同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自身拥有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发展每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分享的美德。学生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之中,可以学到如何去倾听对方的意见,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去分享成果给大家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还为学生自身进行开放自主的学习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因此,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分享精神,让他们组成一定单位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总之,虽然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英语课堂游戏互动教学要求我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把英语课堂办成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场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不懈努力,还应该进一步地去努力、去探索,相信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利娟.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齐景文.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12(3):35-36

[3]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90-93

[4]管芳芳.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语文教学互动游戏 篇九

活动目标: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②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④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过“桥”游戏 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幼儿离场。

教学反思:

这是我设计的幼儿体育《凳椅系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较好地完成了。通过活动,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很好的培养。经活动实录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对幼儿的要求方面,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放置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方式,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与幼儿交流的“语言”(称身势语言):在教态方面,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了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然的,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说“别害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等于是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越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眼神上,当有的孩子站在长凳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给他注入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我运用的保护方法也是正确而科学的,时机把握也较好。活动结束时,又及时教育幼儿:平时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时,不能盲目练习。活动到最后,长凳的高度增加到5个,约有130cm。有的老师提出异议,是否太高了,出了危险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高度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决定的。只要孩子是较轻松的跳下,情绪上保持愉快,这个高度就是适合的。而且,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有危险。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活动发展了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当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他就能应付自如了。

上一篇: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论文答辩事宜下一篇:政务学院管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