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

2024-08-20

高师(精选8篇)

1.高师 篇一

第五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赛试题题型

第一卷 英语语言技能部分(共八大题,70分)

Listening Section(20 points)

Part I(5 points)5 short conversations with 5 multiple-choice test questions

Part II(5 points)1 conversation with 5 matching test questions

Part III(5 points)1 conversation with 5 gap-filling test questions

Part IV(5 points)1 passage with 5 information-transfer test questions

Written Section(50 points)

Part V Multiple-choice(10 points): 8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est questions, 2 general knowledge test questions

Part VI Cloze(10 points): 1 passage with 10 gap-filling test questions in three way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using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an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words

Part VII Reading comprehension(15 points): 3 passages with 15 test questions in different ways: short-answer questions, gap filling, information transfer, matching, translation, etc.(Note: Passage 1 & 2 are designed for both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assage 3 is designed for junior only, Passage 4 is designed for senior only)

Part VIII Writing(15 points): Two writing tasks with no more than 200 words.One is designed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nly, the other for senior.第二卷 教学技能部分

(80分;共三个部分,请注意本试题册封2所载“答题须知”)A.隐性素质制约的技能(分A1-A6六项,每项5题,选作4题,每题1分,共24分)

此部分题型:判断正误。

B. 显性素质制约的技能(含B1-B7共五项,每项5题,选作4题,打▲之题为高中教师必选。每题1分,共28分)

B1-B2项为选正题,共10小题,选做8题;

B3-B5项为排误题,共15小题,选做12题;

B6-B7项为填空题,共10小题,选做8题。

C.综合性技能(共28分)

根据所给素材/教材篇章,按要求写一个新授课教案。限1000字以内。

C1:初中教师选做

C2:高中教师选做

2.高师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师院校学生在舞蹈教育的学习中, 首先要树立浓厚的兴趣, 即在兴趣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乃至培养学生舞蹈的创新能力, 这些都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在兴趣的培养上, 我们主要是要增强学生对个体美感的感知和认同,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 即训练学生的气质。演员气质的训练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这需要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挺拔的身姿、动作的伸展, 都是美感的体现。在基本功的训练上, 要区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 不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 一味要求学生进行软开度和高难度技巧的练习, 那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而厌恶学习舞蹈。要有针对性, 内容也要多样化, 在训练时, 主要是抓学生对美感的体会, 注意肢体的感觉, 上身松弛, 呼吸顺畅, 这些内容是以起初的了解和感知为基础的。在教学中, 我们也要投其所好,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从而积极地学习舞蹈, 有学习舞蹈的欲望, 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舞蹈认知, 不是单纯的将舞蹈作为课程中死板的教学内容, 而是将其作为拓宽学生视野的手段, 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这是高师舞蹈学生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其次, 要对学生舞蹈专业化的培育和教育。针对高师类学生舞蹈底子薄弱、专业性不强的特点, 舞蹈感觉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舞蹈感”是指舞蹈家对动作语言的感觉, 是舞蹈家对舞蹈动作及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所具有的元素构成、连接关系、内涵意蕴、外部特征的整体把握, 并将这种整体把握从肢体上给予完美的体现。高师舞蹈需要加强对学生舞蹈的表演性培养, 因为他们的舞蹈底子薄, 而学生的表现力和舞蹈的感觉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 要不断地体会领悟, 才能达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 因为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不断付出和大量练习, 因此对学生个体而言有较大的难度, 这个阶段, 往往会动摇学生起初的信心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体班级的学习进度和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做全面的观察和了解, 针对舞蹈课程的设置, 穿插相对简单易学的课程, 并以启发和激励式学习为重点, 针对个体在学生过程掌握程度有所不同的特点, 因材施教, 并根据学生个体喜好的不同, 加入多种内容和课程进行教授。

经历过初级舞蹈课程阶段和相对艰难的阶段,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舞蹈教育的理念和重点就应有所转移了。此时如何培养舞蹈创新能力, 让舞蹈不成为刻意地模仿, 将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发挥出来, 这就需要另一种教学指导, 即舞蹈编导课程的学习, 这是非常必要的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编导技法的练习。

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在舞蹈课堂训练中, 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能以教授动作为目的, 传统教学的同一性、规范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需要,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的创作冲动、想法, 都要加以鼓励和提倡, 尊重学生的感受, 学生有了兴趣, 思维活跃, 才能更好地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舞蹈编导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舞蹈创作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因此, 这个能力的训练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即兴往往是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思维创作, 在舞蹈中时常会有超越常规的闪光点动作出现, 但由于它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出现, 闪光点容易即刻消失。因此, 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

高师舞蹈教育的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和探索,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努力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舞蹈艺术的普及, 高师舞蹈教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它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究竟怎样发展高师教育,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并将其不断完善。

关键词:舞蹈教育,兴趣,舞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学高师•身正范 篇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其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其教师观,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他还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其弟子汇编的《论语》一书中有诸多富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孔子关于教师的议论颇多,综合分析其教育言论,在他看来,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素养:

一、学而不厌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师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的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身需不断完善已有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甚至更多,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事业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是古,指的是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新”是今,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以史为鉴;另一方面,则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旧知识是已有的认识成果,是认识继续发展的基础,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认识范围或将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温故”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往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强调学生学习要温故而知新,这里,孔夫子向所有的教师发出了要求——教师也需要温故知新,需要温习旧的知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同时,教师还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审视知识本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三、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教师对学生、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心,以教为业,以教为乐,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孔丘一生,学子三千,成事者72,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他实行来者不拒的方针,晚年也没有停止教授工作,孔子的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他一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到细微处,他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对天质稍差的学生也不加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何以让孔丘长期坚持“诲人不倦”?答曰:“爱之,能勿老乎?忠焉,能勿诲乎?”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孔丘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回顾我们的成长之路,无论你是天资聪慧亦或稍稍迟钝,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往往老师们更垂青于敏而好学的孩子,对天资欠佳的则抱以忽视冷漠的态度,孰不知,教师一个冷漠的眼神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重拾孔丘的“诲人不倦”,学会对学生抱以爱和高度负责态度,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课。

四、以身作则

孔丘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身教在师范。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教师应以自己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师言、师表、师行、师德构成了教师的品格,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人生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师言具有文明示范、点播激励的作用,师言是最直接、最好的教育功能,平时学生最爱效仿老师的言语,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儿童,有极强的“向师性”,因此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职业中的“示范者”的角色。语言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中得到启迪,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使用美的言语应该成为教育学生的艺术。师表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着装、仪表、举止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会形成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对学生产生尊师、敬师的效应。师行可以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教师平时的行为、处事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的行为常常是教师行为的影射。教师的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师德是教师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的统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忠诚教育事业,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五、爱护学生

孔丘爱护关爱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学生充满信心,并能客观公正的对待所有学生,与学生休戚与共,当然,爱是相互的,学生们用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回报老师深沉的爱。古有孔丘爱惜学子终成栋梁,今有恩师大爱无言情满中华。还记得2004年的感动中国,那个瘦弱的身影还在我的眼帘——徐本禹,一位用爱感动中国的农村教师——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岁月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千千万万的徐本禹在中华大地传递着爱,捍卫着师者无上的荣光!当让,徐本禹还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爱学生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正常教育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教学相长

孔丘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共同启发进步。在共同的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有的老师不愿意学生有一天跑在他们前头,这不应是一个好教师的态度——学术的进化正在此,作为教师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高师学生技能大赛答案(二级) 篇四

参考答案

第一卷 英语语言技能部分(70分,共八大题)Part I 1—5 BCADB Part II

6.Honolulu.7.Palm trees and hula dancing.8.In June or July.9.An umbrella.10.Because they don’t want the rain to keep visitors away.Part III 11.history 12.major 13.1993 14.computer 15.reserve Part IV

16.rewarding 17.open doors 18.cultures 19.similarities 20.a great deal Part V

21—25 CDADD 26—30 BBADC Part VI

31.spends 32.with 33.afternoons 34.both 35.volunteers 36.on 37.build

38.hours 39.well 40.average Part VII Text A.41—45 TTFFT Text B.46.because 47.lend 48.next / following 49.using 50.clubs Text C.51.It means a mistake in which you forget something or do not notice something.52.the coursebooks do not deal with speaking by breaking it down into micro-skills work.53.Yes, it is.54.本文认为直接的讲授策略可用来帮助学习者发展口语技能,特别是能帮助他们了解互动模式。55.学生在双向沟通方面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输出的内容,也取决于他们参与到会话交流中的有效程度。Part VIII.Omitted.第二卷 教学技能部分(80分;共三个部分)A.隐性素质制约的技能:判断正误

1—5 √ √ × √ √ 6—10 √ × √ × × 11—15 √ × × √ × 16—20 √ √ × × × 21—25 √ √ × √ × 26—30 √ × √ √ × B. 显性素质制约的技能

1—5 AACCC 6—10 BBCBA 11—15 BABBB 16—20 CCACA 21—25 CCACA 26.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7.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28.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9.在什么时间、地点、如何对谁说什么话 30.感性经验认识阶段和理性思考认识阶段 31.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32.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认知智能 33.语言习得机制,或LAD 34.稳步推进

5.高师声乐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篇五

高师声乐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本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性,揭示出了高师声乐考试中的诸多弊端,探索了新形势下考试制度的革新与完善,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较科学、较系统的考试模式.通过对声乐考试制度的改革,力求从实际出发,让声乐考试评分更具客观性,达到能够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地对学生一个时间段中的声乐学习给予评价的目的.

作 者:陈娅玲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浙江,绍兴,31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642.474:J617.13关键词:声乐课 考试制度 规范教材 评分准确

6.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篇六

关键词:高师 音乐 声乐教育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一、背景

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迅速增加,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市场 经济 的发展,使得 社会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声乐教育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 理论 研究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 时代 特征和音乐发展的 规律,对声乐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建设性的成果。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改研究现状

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来看,研究者都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对于声乐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转变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 艺术 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要区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这是准确定位的要求。因为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音乐生都是师范生,他们将来绝大部分是要从事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他们的声乐 学习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教别人唱。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师范生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它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开了表演,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基本功培养,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 科学 的呼吸、发声 方法 以及歌唱技能技巧,这一过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性表演。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如果既能上好课,又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唱,那么,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将会更加高大起来,而且音乐艺术表现的审美功效也会大大增加。

2.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世纪,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大多数研究者指出了这一点,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观点。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有的研究者提出,在高师声乐课中,可以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笔者认为,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沟通,因此,我们要实行互动式教学。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和实践,然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也有了主动性和针对性,且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教学效果 自然 也提高了。

3.教学导向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也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了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建设重点,而现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实践课程的高等院校不多,基本上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地进行讲授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和实践单位的要求。

7.“高师带徒”,促进企业人才成长 篇七

“高师带徒”活动的重大意义

明确重要意义。“高师带徒”活动是培养人才、投身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既是工会组织为企业攻克难关提供人才保障基础的有益探索, 也是工会组织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具体体现, 更是工会组织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动员组织职工投身建设企业的重要举措。其次, “高师带徒”活动是维护职工发展权、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只有职工素质和技能提高了, 企业才能发展, 企业发展了, 职工才能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高师带徒”活动既是我们开展职工活动的落脚点, 也是工会组织对职工发展权的最好维护。而且通过这项活动,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氛围, 为企业培养一大批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 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目标宗旨。“高师带徒”活动是企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在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长效机制。其根本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影响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 通过劳动模范、技术技能领军人物的“传、帮、带”, 着力培养企业发展进程中急需的科技、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线人才支持。

创新“帮带”理念。近年来, 贵州省各企业工会努力构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工作体系, 以班组职工“五小”创新创效为基础, 以劳动模范、技术骨干“高师带徒”为支撑, 技术能手攻坚团队为引领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职工的参与率、覆盖率逐年提高, 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创新集体和创新标兵。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全省有152万职工参与各类各层次的技术比武, 当中很多是以“高师带徒”的形式体现的。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0.28万条, 申报创新成果811项, 推广先进操作法803项, 申报发明创造2349项, 开展技术项目3697项, 创经济效益30.86亿元。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重在实效

贵州省各产业、企业工会通过对“高师带徒”活动进行组织发动、引导跟踪、检查激励, 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体制与机制, 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作用, 推出了一批职工创新成果。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 形成工作格局。省各产业、企业工会都在组织发动、建立工作体制、机制上下了功夫, 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行政鼎力支持、工会组织推进、职能部门配合、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如省电力工会、省石化轻纺工会成立了“高师带徒”领导小组, 南方汇通公司通过“技师协会”开展此项活动, 黎阳公司、水钢等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展此项活动, 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全国劳模、水钢炼钢厂二炼车间高级工程师郭翔通过“劳模工作室”开展“高师带徒”活动, 使该车间高级工从15%上升到51%, 为炼钢厂提高职工素质和创造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处理好两个关系。各企业工会在开展“高师带徒”活动中, 都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与“高师带徒”活动的关系。“高师带徒”活动是“经济创新工程”的深化, 是时代产物, 是贵州省企业实现“转”与“改”过程中的重要亮点。实践中, 要注意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提高技能与提合理化建议、争当“工人先锋号”和“五小” (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 等活动的有机结合。第二是行政生产指挥系统和工会组织的关系。企业工会与行政有关部门及时沟通, 共同研究“高师带徒”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企业行政对工会的这种“双赢”“双满意”的活动大力支持。工会既不是替代企业科技攻关创新, 也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这种有机融合以及工会、行政“双协调”的运行机制, 得到各方的支持, 有效激发了企业职工学技能、搞攻关、提素质的热情和创造力, 为企业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打开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通道。

注重实效, 取得阶段性成果。2012年, 黎阳公司出台了《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拜师学艺活动管理制度》, 企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拜师学艺活动的实施、管理和标准流程, 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该制度为确保“拜师学艺”活动取得实效, 充分运用“三考”方式检验学艺效果:即理论知识试卷考、操作技能现场考、论文答辩随机考。确保师傅教得尽心, 徒弟学得用心, 有力促进了一线职工业务技术和实际技能的提高, 较好地满足了生产的实际需要。据不完全统计, 近两年来, “拜师学艺”共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12项, 创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南方汇通公司动力事业部技师活动小组专门举行了“高师带徒”拜师会签字仪式;大自然公司技师活动小组注重指导和引导技师开展好“五个一”活动, 技师张卫平和陈玉明在实践工作中分别完成了《在棕纤维床垫生产线增设金属探测器的实验》《用电子表格管理库房的设想》和《天然乳胶机稳、化稳与凝胶自燃的关系》三篇高质量的论文, 可以说是公司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创争活动的典范;贵州铝厂电解车间主任、劳动模范田海军, 通过一年的传、帮、带, 使自己的室友达到了技师水平, 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难题;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机电分公司的彭天文带了30多名徒弟, 现绝大多数已成为生产骨干;水钢公司多年来注重开展高师带徒和技术比武活动。2012年通过该项活动被组织选拔参加全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轧钢厂维修电工何异彬, 在对高线穿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技改测试时, 用学到的技术进行改造, 年创效达1600万元。

8.浅谈高师钢琴教育 篇八

“高等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技能和音乐修养、又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钢琴人才。”[2]要实现这个目标高师教育一定要实现技能教学与能力教学两把抓,使高师的钢琴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一、钢琴技能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工作需求。

1.重视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

高師要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将来是要从事基础教育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重视基础技能的理论教育。如:规范的读谱,正确的指法、准确的奏法,科学地练琴等,以及学会正确的分句、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正确使用踏板,正确地的力度和速度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础范围的内容。在重视这些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与基础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越是基础的知识越要讲究规范,而要做到规范就一定不要让钢琴教学只停留在直观的技术指导上,还要附以严谨地理论解释。只有将基本技能以理论作为依托,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更规范更系统地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注重演奏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视演奏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以致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即使只弹一两首曲子还是不能够完全胜任,问题并不是出在演奏技巧上,而是演奏能力。视谱能力差,对键盘不够熟悉,对乐曲理解不全面,等等都是能力差的表现。“在国外,培养钢琴人才还有一些辅助性的专业课。如:Key-board Studies,训练视奏、移调、即兴、键盘和生等能力,有钢琴文献课和钢琴技法史课,让学生了解整个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史,并对钢琴文献有全面的认识和丰富的修养。”[3]如果条件不够开设这么全面的课程,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或课程弥补一些的。

二、钢琴能力教学要符合社会需求的师范性特点。

1.要开设并重视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学习

“《钢琴教学法》的任务是研究隶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内容、过程、方法等问题,以及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怎样弹琴、怎样练琴的同时学会怎样教琴,掌握和具备与钢琴教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方法。”[4]

在高师的教法课中引入“钢琴教学法”的内容,或单独开设钢琴教法课程,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习更具成效。另外,对一些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最终为使我们能培养出既有演奏实践,又有教学理论的新型钢琴教师而意义深远。

2.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的能力

即兴伴奏能力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1)基础要扎实。首先必须重视、熟悉各种调性调式的音阶,琶音及和弦连接的练习,这对学生进行简谱即兴伴奏和转调弹奏极为重要。也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基础。鼓励学生多弹正谱伴奏,这也是学好即兴伴奏的前提积累。对程度较高的同学老师还可以挑一些乐曲让学生进行移调练习,尽可能的让学生快速熟悉键盘。

(2)掌握多门知识并加以综合。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有效地运用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复调等理论知识,可提高钢琴即兴编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作曲理论知识、扎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再加上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很好的完成即兴伴奏的编配。其中作品分析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他能够帮我们更好的把握歌曲的结构和风格,且多分析正谱伴奏本身就是一种典范式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乐曲的讲解中加入对作品结构及织体的分析,提早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印象,以便学以致用。

(3)提高学生选配和声织体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可以把即兴伴奏的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整个钢琴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学习伴奏织体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演奏曲目的织体形式,每接触到一种音型就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学生亲自尝试,将以往的即兴伴奏课总集中在一学期进行的教学方法变成阶段性的集体授课个别辅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

3.强调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

自弹自唱是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将有助于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视还将推动钢琴教学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应该成为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的弹唱训练,其实质就是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的结合,如能配合得当,即提高钢琴弹奏水平,钢琴伴奏水平,又可以提高声乐的演唱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直接有效地方法。高师钢琴教育应该把自弹自唱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定期进行观摩考核,一定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师钢琴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钢琴教育工作者的,那么高师钢琴教育就要以保持自身特点为基础,并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求为发展目标,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来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

注解:

[1]摘自《钢琴艺术》,周广仁,莫蕴慧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第三期 第40页

[2]摘自《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 童道锦,孙明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第3页

[3]摘自《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 童道锦.孙明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第6页

[4]摘自《钢琴教学法》.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第1页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第三期 [2]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上一篇:观潮教学设计三下一篇:学校作风建设年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