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8篇)
1.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
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事业单位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建设部、省建设厅有关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玉溪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玉发〔2002〕18号),结合我市建设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及德才兼备的原则,以优化城市建设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为推进我市城市建设改革和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改革的目标:力争用3—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能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在2003年6月30日以前,全市所有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基本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建立一套适应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
3、改革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管理体制
1、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要以市编委核定的人员编制为依据,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内部机构,科学设置业务科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对职能相近相似,工作量不足的要精简合并。
2、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并完善院(站)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站)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和岗位责任,实行职员等级序列管理。
3、内部岗位设置,要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岗位职责界定要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
4、按照事业单位不同的经费来源及管理情况,分步进行改革。财政全额供给和差额补助单位要盘活各类人才,节约经费开支。
5、领导干部的任用,应改革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委任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干部。要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6、单位行政副职,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可由正职提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聘任;单位科室及中层干部的产生,可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方法,也可由行政领导提名聘任;单位党组织负责干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干部的选拔任用,按党章和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主管部门要按照单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对不胜任工作,完不成年度聘期任务,或在聘任期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及重大责任事故的,主管部门可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影响解除其聘任职务并追究有关责任;对政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并可连任。
7、完善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行政领导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
责任制。实行聘期制,每届任期不超过五年。现已任用的领导,要经过考核后制定任期目标,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今后单位领导班子出现职位空缺或新增职位时,一律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任用。
8、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由建设局组织,政府人事部门参与指导,监督实施。开展竞争上岗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竞争职位数额、资格条件、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组织领导等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9、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逐步将后勤部门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形成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相对集中的单位可联合组建后勤服务实体。
(二)改革用人制度
1、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等人事关系,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聘用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按照《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玉政办发〔2002〕147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总的原则是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聘用制以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统称为工作人员,实行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按岗位享受待遇。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要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评审,强化聘任,并可实行高职低聘,待遇与聘任职务挂钩,最终达到由身
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人事代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在补充人员时,应公布缺员岗位的用人条件和职责,实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应聘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规定的资格条件,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应聘进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已在专业技术岗位的必须转岗。
凡新招聘的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按照“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严格执行聘用(聘任)合同管理规定,在聘期内双方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聘期满后双方可根据自愿的原则续聘或不再续聘。
试用期间或聘用合同期内因违反合同或工作表现不好而终止聘用合同的人员以及合同期满未被续聘的人员,与聘用单位聘用关系随即一并解除,被终止合同人员可自愿申请将其人事档案关系委托人才服务中心托管,进入人才服务中心自主择业。
2、各单位要在编制、人事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单位业务开展及发展方向,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自主进行定岗、定员、定责,防止“因人设岗”,并根据单位自身承担的任务,自主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单位业务科室的设置不强求统一。
3、一部分特殊岗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公开招聘和单位之间协商的办法,聘用部分兼职人员,聘用兼职人员需经所在单位同意,未经单位同意,私自到外单位兼职者,一经发现,单位可解除聘用合同。
4、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未聘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一是鼓励和支持未聘及待岗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二是安排转岗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熟悉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调换到空缺工种岗位。三是组织和支持未聘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转岗、移交人才服务中心托管等方式分流安置未聘人员。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未聘人员的转岗、待聘期为6个月,单位对待聘人员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6个月内
单位未提供两次上岗机会的,延长未聘人员待聘期6个月。待聘期间由单位发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待聘期满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由单位将其转入托管期,托管期为12个月,期间由人才服务中心保管人事档案,发给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单位承担。托管期满后单位与其终止关系,待聘人员进入市场自谋职业。
5、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各项考核必须以单位的设岗定责和聘约规定的内容为依据,量化考核指标,定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员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按照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由主管部门考核,其他人员由单位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
6、事业单位可以按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出口,促进人员流动(解聘、辞聘办法按《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执行)。
(三)改革工资分配机制
1、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的特点,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建立单位分配约束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定,人事、财政部门审批。并自觉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要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相结合,在完成岗位设置和明确岗位责任后,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各类岗位分配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要正确处理单位发展与职工收入的关系,首先要满足单位发展资金,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搞活内部分配,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
2、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单位),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能力,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资含量包干和工效挂钩等办法,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财政全额供给单位要对活的工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有条件的单位或差额补助单位可将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与工资总额捆起来搞活内部分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要通过工资含量包干、工效挂钩等办法,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办法。
3、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积极开展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分配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决定不同形式的分配方法。可将科技成果创新取得的效益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对有重大科技发明创造、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实行重奖机制。
4、建立事业单位档案工资管理办法。实行新的内部分配办法后,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单位新聘岗位和内部分配办法执行,国家规定调资晋级时,要及时为其办理档案工资调整、申报、审批手续,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计发退休费和人员流动时的依据。
5、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单位、个人之间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形成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又与机关、企业保险制度相协调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职工生育保险相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城市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先抓试点,逐步推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争议,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二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由于受到场地和资金的制约, 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展开, 从而制约着体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2. 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3. 体育器材不完备, 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 操场跑道年久失修。
4. 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
二、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1. 努力克服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 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师资力量的薄弱、体育经费的匮乏、器材的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限制, 制约了小学体育的发展。因此, 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 创造有利的因素, 促进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改革不断向前。
2.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解读新《课标》我们可以看出, 国家逐步地引导、鼓励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构建不同地区、学校和教师的多元化体育课程模式, 使不同的地区、学校和教师在体育课上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顺应体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3. 转变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必须要互动起来。因此,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运动人体知识来指导体育实践, 就必须改进现行的教学方式。所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积极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灵活运用“启发式”、“学导式”、“发现式”等各种教学方法, 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改革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把学生看做成是一个能动的主体,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上, 努力的将知及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领域的五个方面统一协调起来, 既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也要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及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 又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又要大力发展其个性。
5. 转变观念,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 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校内教育活动, 而是要把校内体育教学同未来社会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自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 小学体育课程就包含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之中, 而在开设体育活动类课程结构之前, 应该先由各地根据自己的特色编写的体育活动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教育部门在充分参考各地方体育教学的基础上, 再考虑制定相对统一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而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 以育人为根本宗旨, 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6. 优化体育理论教学方式。
体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极具推广的价值, 它包含了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卫生和健康方面等一系列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没能进行很好的整合与重构。因此, 目前还没能够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课程,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以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 同时整合交叉各个方面的内容, 优化体育课程的知识结构, 使得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与中学、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相衔接。建立以健身, 健康为主线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 促进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 随着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课程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使体育课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从小就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 为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体育课程对培养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 本文通过对当前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新课改,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二、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规定了清晰的上位框架。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是确定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 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读物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书写一手好字,还有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不愿意学、喜不喜欢学,相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不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合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在小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方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是手捧教案,(当然, 这绝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像节目主持人那样, 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 40 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按“感知——理解——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教师精讲、重点点拔,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保证。
素质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将个别当作全部的不合理现象。如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学生答对了,于是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体学生答对了吗?显然不能。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的学生有理解的时间,给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现在推广的“双分”教学以及上海一些学校研究探索的“分层递进”教学都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3、发展能力,培养习惯,这是我们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标。
素质教育旨在发展人的能力,这是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拖沓,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很不利。
首先,我认为科学实用的教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小学语文界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我们不能片面,单纯地强调某一教法好,一窝蜂地拿来用,不管它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材。邓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教法,或哪一种教法的某些方面,只要它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适合我们的“生”情,就可以借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们在确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观念后,就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把现在课堂教学中花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容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能有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让学生有一个“读 ——悟——问”的学习过程,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如“质疑”,它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我们不能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学生学习的权利。相反,对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精神要加表扬鼓励,激励其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觉、持久、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素质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大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如佳句佳作欣赏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书签制作表演等。
(三)创造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在这里,社会上的大环境姑且不说,校园里,教室内都应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我们的一些学校一到考试来临,就在校园内挂出“离考试还有 XX 天”的警示牌,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噤苦寒蝉,不敢高声语,不敢随意行,一头扎进作业里。一些教师也要求学生确定追赶目标,订出成绩档次,写出保证,种种高压剥夺了学生阅读、交流的时间和权利。我觉得功在平时,本来素质教育的成果也须经过考试来验证,只要我们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素质化的教学,还怕考试吗?
其次,教师讲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谈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口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峡.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3]天笠茂著,李季泥译.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4]叶存铃.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5]杨再隋.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语文出版社,2001.
4.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四
2015年10月26至30日 “第十二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举行。本人荣幸地在香茗大剧院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向我们展示了各省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成果。大会采用上课、互动交流和专家点评的形式,使我们不但能看到课堂,思考课堂,还能看明白课堂。老师们的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专家的点评使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洁高效引入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观摩活动,上课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就在身边。如,山东的李起争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用学生熟悉“竹蜻蜓”和学生玩起了游戏,轻松引出“圆”这个课题。又如,上海的曹文娟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上课伊始,曹老师和同学们拉起家常,聊起目前很流行的“微信红包”,在有趣的猜“微信红包”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修改后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变过去的“双基”为“四基”,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获得“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这次的课,老师们都注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甘肃的王仁江老师在执教《植树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大胆地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了“在直线上的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形,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繁为简、函数、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次的观摩课,老师们很注重学习方式的活动化,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在操作、游戏中主动获取知识。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甘肃的王仁江老师在执教《植树问题》时,抛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给20米长的校道种上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自主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从中体验“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形的植树问题,深刻体会三种情形的区别,掌握了三种情形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模型。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苦学为乐学,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新疆兵团的王海霞老师的《掷一掷》一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掷骰子的活动,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规律,从而享受“玩中学”的乐趣。
四、返璞归真,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16节课,我感受到这次跟以往观摩课不同,以前的一些公开课总是热闹有加,华而不实,时而掌声、赞扬声,时而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的叫喊声,还有那变幻莫测的课件。这次大多数的课堂返璞归真了,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除了以上几点,此次比赛还有几个特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课前的师生交流互动各具特点,教师们各显神通,采取不同的方式拉近师生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第三,教学课件既注重实效又形象生动,不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地辅助教学;第四,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的有太多太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差距,不断学习、积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5.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五
10月21——23日,我与徐老师一起到武汉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的学习。在这次交流会中,通过观摩十几位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课堂原来不是死板板的,而是可以像语文课堂那样生动活泼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应该学习的地方。
第一,重视情境的创设。
创设具体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此次交流会中,各位老师在进行备课时都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了具体的情境,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也表现出了他们对教材的高驾驭能力。
如:北京的薛铮老师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她创设了“小熊乘热气球旅行”这个情境,热气球每秒上升5米,热气球飞行2秒上升了多少米、4秒又上升了多少米、6秒、8秒„„在此情境中让学生列出算式,并思考为什么小熊会越飞越高。由此来寻找出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不变)X因数(乘几)=积(乘几)
又如:广西的何佳老师在讲解《垂直与平行》时,通过动画创设了孙悟空金箍棒掉落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如果两根金箍棒掉到地上会是什么位置关系,并把它画出来。然后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幅到黑板上展示,根据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让学生感知相交和不相交,在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得心应手,学生积 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有目的地结合教材将情境教学引入课堂,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重视运用现代发达的科技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此次交流会中,每位老师对现在教学技术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广东的骆奇老师在上《最小公倍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此课内容转化成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如: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骆奇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了正6边形与正4边形的猴子图片,在课件上演示正6边形不动,转动正4边形,让学生大胆猜测正4边形需要转动多少次猴子的尾巴能重新接回。
利用同样的方法,骆奇老师又生动地利用了公鸡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讲解了5和6的最小公倍数。
本节课,骆奇老师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场的老师叹为观止。我校教师队伍以老教师为主,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不是十分娴熟。为此,我们年轻的教师首先需要将多媒体课件技术熟练掌握,再慢慢地将老教师教会,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良好作用。
第三,重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
人世间最需要的是赞美,但人世间最缺乏的也是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小学生的这种需求得到别人赞美的心理比其他任何阶段的人们都强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将“赞美”的作用发挥到好处。
此次交流会,这些优秀的老师们都很善于运用赞美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热情。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老师们会说 “掌声送给他/她”、“这里应该有掌声”、“给自己画一个笑脸”、“你觉得自己可以得到几个笑脸”、“你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等等。每位老师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反思我在课堂上的表现,深感愧疚。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我没能很好的利用及时评价的作用,没有好好的表扬表扬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平等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适时给以他们表扬,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心学习融入课堂。
6.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六
利国佳佳小学:王朱雄
2013月21—2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一节课到大会观摩交流,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选手展示课堂教学,此次活动旨在交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2个会场同时进行,华师体育馆和洪山体育馆,毎个会馆上16节课,共有32节,课,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12节课,占总数的37.5%;图形与几何领域有13节课,占总数的40.625%;统计与概率领域有2节课,占6.25%;数学广角有5节课,占总数的15.625%。2天半的时间我观摩了A场来自全国16个省16名教师的比赛课,各具特色。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普遍受到重视
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的课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作为教学研究内容。如广东省的《尾巴接回来的奥秘》,通过不同多边形卡片接尾巴的游戏,感悟公倍数的意义。学生在操作中不断获得数据、提出问题,在讨论与研究中探索奥秘,获取新知。青海省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让学生在不断设计游戏公平规则中推进研究,如福建省《三位数乘两位数》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引入其中,在不断购买道具的过程中认识新知。北京市《积的变化规律》中小青蛙吃数:吃进的数与嘴里的数相乘,得到“吐”出来的数;然后进行抢答游戏。„„。根据初步统计了一下,16节课中有7节课用到了游戏,占到了43.75%,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看来游戏的设计已经不再仅仅是建立一种情景,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多的是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普遍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次展示课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如北京市《积的变化规律》,教师通过两种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从若干组不同的算式中,自己探索积的变化与谁的变化有关,有什么关系,并把它们表示出来,从而初步感悟积的变化规律,为抽象、概括规律打好基础。接着引导自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使内隐的认识外显化,进行全班交流后逐步完善对规律的认识,发展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最后在生活中进行了拓展,“一只小熊乘着热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飞两秒飞多高?4秒呢?6秒呢?8秒呢?10秒呢?„„”,如果仅仅为了得到观察规律的一组算式,这样直接出示题目就可以了。但教者在这里随着文字的出示,设计了一个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高度,且随着时间变化高度进行相应变化的图。这样,不仅得到了算式,而且在图中初步感知了积的变化规律,也为后续的正比例的学习作了铺垫。学生充分感悟了“变”与“不变”存在的广泛性。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我们可以关注到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引导”“感悟”“自主”“探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16节课里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处处存在,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教学行为。
三、学生经历开放生成的学习过程普遍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让学生经历、体会数学知识习得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所见甚多,颇显教师教学能力。
如上海的《垂直与平行的认识》一课,教者并没有像教材中编排的那样,先通过教具引出“同一平面”的概念,以学生为本位思考,让他们自己在练习纸上画两条直线,然后将画出的各种情况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渐展开教学。相交、垂直、平行这三者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从画图到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辨,完成了新知的认识。
像这样,利用生成资源展开对话式的教学,在安徽的《抢数》一课中也有明确的体现,从简单情形1抢简单的3开始,通过操作与分析,理解问题,发现取胜的策略,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接着重点让学生根据“抢3”所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研究“抢6”,再研究“抢9”,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推动思考的深入,归纳得出抢3的倍数的取胜策略。学生的积极思辨,教师的庖丁解牛。
可见,现在的课堂中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时,对学生的学情做了深入的分析,适时的提供资源,适时的进行点拨调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在反思中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教师巧妙设计运用教学教具普遍受到重视。
这次听课过程中最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教师们手中的教具可谓巧妙绝伦,花费了一番心思,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上海的《垂直与平行》,导入时,出示一个只有四个面的长方体纸筒,其中围成一周的四个面写上“无始无终”四字,先让学生观察,感觉每面一个字,看着比较困难,打开这个长方体,发现看起来就方便多了。猜谜,然后回顾刚才,这几个字原来写在几个面上?现在又写在几个面上?如此设计,巧妙的引出同一平面这一概念,并导入今天的课题:研究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尾时,将两条直线画在一个可以旋转成两部分的平面上,旋转前,在同一平面,旋转后,不在同一平面。这个教具生动展示了同一平面与不在同一平面的两种情况。拓展时,为什么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呢?面对学生心中这样的疑问,一般我们只会延长两条直线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无限的想象下去,最后得到这个结果。而格子图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图中一目了然的看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永远不会相交的根本原因。
又如《抢数》而在学生从最简单的抢3开始,结合数轴,在每次抢数的过程中,将关键数用小红旗和线段表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尾巴接回来的奥秘》中选择的图片„„
7.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全市8县1区上报的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各类报表、快速评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玉溪市统计局,麻疹发病数资料来源于玉溪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1.2 强化免疫对象
全市范围内,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期间8月龄~14周岁的所有儿童,即1994年1月1日—2008年2月29日期间出生的所有儿童。
1.3 实施方法
按照《云南省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实施细则》及《玉溪市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实施。
1.4 快速评估方法
按照云南省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评估快速评估要求进行。
1.5 资料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分县报告接种率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全市共发放麻疹疫苗485 256人份,报告应种人数445 953人,实种人数434 142人,报告接种率97.35%,以县(区)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全部在95%以上。按照玉溪市统计局人口数估算,全市麻疹强化免疫的摸底应种数高于统计局人口数,反映出前期的摸底调查工作比较落实到位,但以县为单位看,仍有部分县的摸底数小于统计局人口数,相差最大的为易门县,反映出在本次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见表1。
2.2 分年龄段报告接种率
分年龄段报告接种率在97%以上。3个年龄段中,3~6岁、7~14岁儿童的摸底应种数均大于统计局人口数,但8月龄~2岁儿童的人口数相差14 937人,估计接种率只有76.55%。见表2。
2.3 免疫1剂次、“零”剂次及免疫史不详儿童报告接种率
强化免疫前的摸底调查显示,免疫1剂次、“零”剂次及免疫史不详儿童的总人数为39 825人,占目标儿童数的8.93%。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免疫1剂次儿童的接种率为98.48%,无免疫史儿童的接种率为87.43%,免疫史不详儿童接种率为96.38%。接种率较低的是无免疫史的3~6岁段儿童,仅为58.01%。见表3。
2.4 快速评估
第1轮对各县(区)麻疹强化免疫的宣传、动员、培训以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督导,并专门针对群众对本次强化免疫的知晓率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284人,知晓率为91.90%。其中常住人口的知晓率为97.72%,流动人口的知晓率为72.31%。见表4。
第2轮对各县(区)麻疹强化免疫进行快速评估。共调查1672人,接种1659人,接种率99.22%;8月龄~2岁调查377人,接种371人,接种率98.41%;3~6岁调查590人,接种583人,接种率98.81%;7~14岁调查705人,接种705人,接种率100%。以县为单位,3个年龄段接种率均在95%以上。见表5。712.5麻疹强化免疫前后发病率比较玉溪市于2008年11月30日全部完成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报告,2008年12月1日—2009年5月31日,玉溪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7例,报告发病率0.80/10万。2007年12月1日—2008年5月31日,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6例,报告发病率1.22/10万。2008年与2007年同期相比发病数减少9例,发病率下降了34.43%。
3 讨论
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已被许多国家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WHO美洲区消除麻疹的成功经验是:采取常规免疫和定期强化免疫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同时加强病例监测。WHO美洲区外的一些开展麻疹控制暴发和消除的国家,也开展了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将其作为对常规免疫的重要补充[1]。
玉溪市2008年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共统计目标儿童445 953人,发放麻疹疫苗485 256人份,共计接种434 142人,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7.35%,快速评估接种率99.22%,全部达到了省、市两级方案要求的“2个95%”以上的指标要求。我市麻疹发病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43%,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控制我市麻疹的发病,特别是控制暴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本次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个别县(区)前期摸底调查数不清,摸底数小于统计局人口数,导致了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强化免疫的效果。从不同年龄组的估计接种率看,8月龄~2岁组儿童的接种率只有76.55%,存在较大的免疫空白,主要原因是3~6岁、7~15岁儿童大部分都集中在托幼机构、学校,比较容易掌握应种对象;而8月龄~2岁组儿童多为散居,加大了摸底调查以及开展接种的难度。(2)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存在不足,第1轮督导时,麻疹强化免疫知晓率为91.90%,流动人口的知晓率只有72.31%,流动人群缺乏主动接种意识,对被动接种也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是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重点和难点,在缺乏全方位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的情况下,势必进一步加大流动人群的免疫空白。
强化免疫前,免疫1剂次、“零”剂次及免疫史不详儿童的总人数为39 825人,占目标儿童数的8.93%。按照现在实行疫苗免疫程序,麻疹疫苗需接种2剂次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2],针对“零”剂次的儿童,开展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只能得到1剂次的免疫;免疫史不详的儿童中,一种可能是接种证遗失,加之时间间隔比较长,不能明确麻疹接种史,其二就是无接种史,尤其是在未建卡、建证的流动儿童中,针对这部分儿童,也只能得到1剂次的免疫。只靠这部分人群的主动性,完成麻疹全部2针次的接种,效果不会理想,最终也将导致大部分免疫1剂次儿童的存在,降低了麻疹疫苗的保护效果。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可以总结一些经验,对今后控制乃至消除麻疹提供有益的帮助:(1)我国于1993年开始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在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3]。在目标人群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也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大范围人群的免疫覆盖,控制并减少麻疹的发病。(2)入托、入学前散居儿童的接种,是能否高质量完成一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关键。(3)针对流动人群的前期宣传、动员是重点。(4)在完成一次麻珍强化免疫后,应及时对强化中未接种的人群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同时有必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在适合的时候再次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2针次的接种率。(5)开展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发现“零”剂次及免疫不全儿童,以便开展补种工作。(6)借鉴我国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经验。强化免疫活动的持续效果是有限的,要保持无脊灰状态,仍然需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和监测的支持[4]。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麻疹2针次的接种率是基础,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作为有效补充,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并尽可能地辅以麻疹免后血清学监测结果,针对本地区麻疹流行状况,制定适合的麻疹预防及控制措施,才能够加快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步伐。
摘要:目的分析玉溪市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总结经验,为玉溪市全面控制并加快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MV强化免疫现场接种、调查资料、评估报告及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结果对辖区内8月龄~14周岁的儿童实施MV强化免疫434142人,报告接种率97.35%。县(区)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在95%以上,分年龄段报告接种率在97%以上;快速评估接种率99.22%,以县(区)为单位不同年龄段评估接种率在95%以上。2008年12月1日—2009年5月31日,玉溪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7例,比上年同期减少9例,发病率下降了34.43%。结论玉溪市2008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大范围人群的免疫覆盖,控制并减少麻疹的发病,保证HV2剂次的常规免疫是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基础,高质量的监测是关键。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Hoekstra EJ,杨志伟.1990—1997年全球控制和消除麻疹进展.中国计划免疫,2000,6(1):47-48.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73-374.
[3]王克安,张建,张荣珍,等.群众性免疫运动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免疫,19973(4):149-152.
8.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八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本刊讯(玉溪市教育局电教馆报道) 近日,玉溪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市教育局计算机培训教室开班。
玉溪市教育局结合玉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了《玉溪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方案提出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用两年时间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并通过考试认证,全面提升玉溪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玉溪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必将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于全市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漾濞县教育局
创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本刊讯(漾濞县教育局林晓梅报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打破职称评审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漾濞县结合实际,推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新举措。
一是在教师中进行师德测评。以大理州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为考评标准,组织本校教师对测评对象进行无记名测评,凡考评结果“优”达到90%者,才能申报上一级职务。二是上一节合格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堂教学评价由县教育局组织,公开课课堂评价的标准采用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三是实行普通话等级达标要求。讲授普通话语音、口语课的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余科目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四是从2006年起,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城镇初中、小学教师晋升小学高级、中学高级职称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的工作经历。五是申报中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职期间,必须在县以上教育刊物发表1篇以上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心得体会、教育管理建议、意见或优秀教案等。六是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和申报结果进行逐级公示以维护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麻栗坡县五举措狠抓贫困学生救助工作
本刊讯(麻栗坡县教育局樊秀友报道) 麻栗坡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狠抓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春季学期,为全县3.8万名初中和小学生免杂费138?郾23万元,免除全县2?郾8万名贫困初中生和小学生教科书费139?郾39万元,补助2?郾1万名初中和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91?郾3万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救助贫困学生。积极争取外交部助学捐款24?郾93万元,救助中小学贫困生607人;上海新理想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捐资2万元,救助高中贫困生20人;上海市闸北区助学捐款4万元,救助初中贫困生200人;云锡地产公司捐款4万元,救助今年参加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的贫困生12人;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捐资4?郾3万元,救助中小学贫困生1351人,确保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三是一律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更不得采取先收后退的办法变相收费。同时,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四是各学校建立经济型食堂和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补助1?郾86万名中小学生生活费22?郾33万元,切实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确保贫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得。五是充分发挥“麻栗坡县紫金扶贫助学奖教基金”的作用,大力救助贫困生。紫金助学基金共扶助、扶持和奖励初高中学生67人,扶持资金7?郾7万元。2007年全县共争取、筹措到资金638?郾17万元,生均减负近170元。这些措施有力地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麻栗坡
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广南县
“两基”进行检查评估
本刊讯(广南县教育局报道)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组一行9人,在文山州人民政府和文山州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对广南县的“两基”进行检查评估。
省人民政府“两基”检查评估组在县委报告厅听取了广南县“两基”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了反映广南县“普九”攻坚情况专题片;详细查阅了广南县“两基”档案、表册、资料,并核实数据;核查了近3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中央和省教育专项经费的到位情况,了解了县教育局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对“两基”履行职责的情况。之后,评估组分成5个组分赴莲城、坝美、珠街、那洒、曙光、南屏、董堡、杨柳井、者兔9个乡镇进行抽查。按照“听、看、查、访、议、反馈”的评估检查程序,实地查看了实施“普九”的情况,听取了乡镇主要领导对“两基”工作的汇报;与县乡两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学校校长、扫盲教师、脱盲人员和部分村长进行了广泛接触,实地察看了19所中小学校;对广南县实施“普九”的过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
通過认真检查和综合分析评议,省检查组认为:广南县在实施“两基”工作中,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目标任务具体,宣传动员广泛,全社会齐抓共管,措施切实有力,“两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基本达到了标准和要求;相关表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申报程序符合规定,手续完备。基本同意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对广南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壮年文盲工作评估验收的复核意见》。评估组已将情况和相关材料报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
孟连县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教育发展
本刊讯(孟连县教育局蒋思涛报道) 孟连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氛围,强力推进“解决上学难”工程、平安工程、均衡工程、质量工程、阳光工程,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孟连县实行“政府扶助、部门帮助、企业赞助、干部捐助”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机构,认真坚持抓宣传、抓公示、抓督察、抓责任追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1405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国家免费发放的教科书,金额119?郾83万元;近1?郾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政策,补助资金达323?郾9万元。同时,认真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设立了“公信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奖学金”。城镇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爱心捐赠活动,500多名中小学生受到县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的救助。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安排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办法,共筹集危房改造资金198?郾26万元,完成危房改造项目8个,改造危房2568平方米。今年又启动改造危房学校项目14个,安排资金148?郾98万元。
为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立了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和引导城镇教师到乡村执教,实行乡(镇)中心校与村小教师定期轮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面向全国公开招考“特岗”教师,充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县城中小学校与农村中小学结成一对一帮扶。目前,全县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率90%以上,农村中小学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即使偏远的农村小学也可播放教学光盘。
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学督导力度,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监控体系,把教研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7年全县高考上线人数突破百人大关,中考做到稳中有升。
在教师选聘、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学校管理方面做到公开透明、操作阳光。抓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契机,实行收费公示、收费工作宣传通报、巡查、行风评议、校务公开制度,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列为纠风的重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费用,普通公办高中择校生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今年,全县择优招聘了20名国家特岗教师及2名定向培养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2名教师并下派到农村任教。
校园集体舞明年3月进入昆明市中小学
本刊讯(昆明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报道) 近日,昆明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辅导教师培训班”开班培训。
《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是教育部组织专家花了两年时间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创编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昆明市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安排在每天的学生大课间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以丰富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体育锻炼内容。从明年3月1日起,校园集体舞正式进入昆明市中小学校园。
昆明市还将继续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集体舞比赛,发挥艺术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地方资源,推出比较成熟、富有云南特色和昆明特点的校园集体舞精品,在全市推广。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有14个县(市)区、经开区、高新区和市属10所中小学校的176名教师。中学教师学习了《青春旋律》、《青春风采》、《校园华尔兹》3个校园集体舞,小学教师学习了《好朋友》、《阳光校园》、《小白船》3个校园集体舞。
西畴县优化学校校点布局成效明显
本刊讯(西畴县教育局熊兴国报道)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校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西畴县努力调整优化小学校点布局。
西畴县教育局根据省、州的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在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集中办学,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人口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撤并和调整了一批山区村小和教学点。经过努力,2003年至2007年西畴县共撤并了55所村小,为国家节约了近300万元的教育经费。通过合并,校点布局趋于合理、科学,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使拆并校点学生受到更良好的教育。
“未成年人流动剧场”送戏到乡村
本刊讯(昆明市教育局教育宣传处报道)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昆明市未成年人流动剧场”第二期送戏演出活动于近日拉开了序幕。
昆明市本期“未成年人流动剧场”在第一期送戏演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14个县(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和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继续把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团创作排演的优秀儿童剧带给更多的未成年人。本期送戏演出预计组织未成年人观众6万人,演出50场,演出时间为11天。演出的剧目有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团创作的反映时代精神、符合少年儿童欣赏趣味和心理特点的优秀儿童剧,如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儿童音乐剧《小小聂耳》,儿童少年加入环保行动的《环保卫士》,告诫未成年人不能沉迷网瘾的《游戏梦》,启发青少年关爱他人的手语歌《同一首歌》及优秀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等。这些节目对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使命感,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昆明市未成年人流动剧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关工委联合主办,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团承办。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活动为政府公益性演出活动,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景洪市成人教育跃上新台阶
本刊讯(景洪市嘎洒小学杨德明报道) 景洪市实现“两基”后,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目前,全市共扫除文盲486人,巩固提高结业549人,高小班毕业326人,技术培训326期共37696人次,验收“无盲村”2个,景纳、勐养、基诺3个乡(镇)创建“无盲村委会”工作正在进行,年底进行评估验收。
在巩固“两基”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继续扫除农村剩余青壮年文盲。今年以来,对《景洪市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进行了认真落实。根据文盲数相对较少,文盲人员分散、年龄偏大、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的情况,采取了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和集中办班、个别辅导、子女教父母等多种形式继续扫除剩余文盲。目前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0.56%。
二是农、科、教相结合,积极开展“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由于景洪市地处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文盲和妇女文盲较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加之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前所进行的扫盲,更多的是以识字为主,起点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与景洪市“五創”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科教结合,开展“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进一步拓展扫盲功能和开展功能性扫盲、搞好扫盲后继续教育成为改变全市扫盲工作格局的一条重要路子。从1999年至今,景洪市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先后在21个村委会开展了“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开展面达2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三教”统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景洪市以村委会农技校为依托,举办各种长短期农业科技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种植、养殖等,涌现出了许多学以致用的典型事例,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蒙自教育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本刊讯(蒙自县教育局报道) 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蒙自县已累计投入教育经费5.7亿多元。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普九”验收的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24.28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759万平方米,全县各级学校(不含幼儿园)共有固定资产38302.37万元。
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资3亿元,在县城新区新建蒙自高级中学、蒙自三中、蒙自二小、蒙自职成教中心,解决了城区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标志着蒙自县窗口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州一流水平。
投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989.55万元,改造危房5.7万平方米,建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29所。投入经费4075.6万元,建成112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12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和255个多媒体教室,有5486台计算机,生机比从2003年的32∶1提高到现在的10.5∶1,远远超出全省50.6∶1及全州20.5∶1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124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96%,初中教师合格率达到99.89%,高中教师合格率达到97.21%。
各类教育竞相发展。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5%以上,居全州第一位。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率居全州前列,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9%,初中毛入学率101.58%;小学辍学率0.12%,初中辍学率0.54%,年辍学率均在国家控制范围内。全县已基本形成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教研水平得到提高。全县以11所中小学为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全县已结课题30多个,均通过验收达到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共有省级课题8个,州级课题10个,县级课题4个。2006年6月,蒙自县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红河州唯一的“云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县”。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高考上线率每年均达75%以上,5年来全县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3103人。全县文科、理科平均分、及格率都超过了省平均水平,综合成绩位于全州前列。校园安全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彝良县委县政府召开彝良一中
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场办公会
本刊讯(彝良县教育局办公室报道) 12月18日,中共彝良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彝良一中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一中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会议在听取一中的情况汇报后,对一中办学以来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要求一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深化改革,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在用人机制、工资分配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二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层层加强管理,全方位落实管理;三要提高质量,重视升学率,树立名牌意识,希望一中每年上一个台阶;四要增加投入,投资3000万元解决一中改扩建问题,决定从即日起,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一中的建设规划,至少要按在校生5000人的规模规划,按照实际需要征用所需土地。所需建设资金由国资公司筹措,由一中或教育局办理借款手续。五要加强领导,要求分管副县长一至两个月至少要对一中的工作进行一次调研,了解情况,县教育局要把一中的发展列为教育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半年召开一次办公会。同时,要求一中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交给的重任。六是要求县直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支持一中的发展。
这次现场办公会,标志着彝良一中改扩建工作暨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式启动,必将为彝良一中乃至彝良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楚雄市“知荣辱促和谐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活动启动
本报讯(楚雄市教育局王思金报道)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近日,楚雄市“知荣辱促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活动在永安中学正式启动。
楚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张学玉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宣讲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语文课、历史课、思想政治課和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好宣讲活动;二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知荣明耻的传统美德,并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7天,14位宣讲员组成4个宣讲小组,奔赴全市15个乡镇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对于提高中小学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插上爱心的翅膀 托起教育的希望
本刊讯(五龙乡中心学校付余红报道) 近日,东方航空昆明维修基地员工共70余人来到师宗县五龙乡脚家箐完小开展“对比教育”和爱心助学活动。该活动通过捐赠飞机模型、教学用品,进行模型飞机表演等,让脚家箐完小的师生了解了航空知识,激发了受助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活动中,东航昆明维修基地的相关负责人代表东航昆明维修基地全体员工向脚家箐完小捐赠了一架飞机模型及价值6000余元教学用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东航工程师还向全校师生介绍了飞机的构造,讲述了航空知识。东航公司的部分员工还与脚家箐完小的特困生互赠礼物,形成结队帮扶。
师宗县教育局纪委书记赵建书代表县教育局向关心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生成长成才、关爱民族教育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东方航空昆明维修基地表示感谢!五龙中心学校校长柏七生希望全校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掌握过硬本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楚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
本刊讯(楚雄市教育局王思金报道) 楚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着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和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1月9日,楚雄市教育局召开了“楚雄市教育系统2007~2008年度教育宣传工作会”,来自全市15个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和通讯员以及局机关部分干部职工共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回顾了2006年以来的教育宣传工作,部署了今后的教育宣传任务。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向省内外、州、市各新闻媒体报送、发表教育宣传稿件近300篇。教育宣传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进一步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会上,楚雄市社科联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忠诚、楚雄州广播电台记者李陵、楚雄日报社要闻部主编杨登寿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和自身经验,就广播电视新闻、报刊新闻写作进行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教育系统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育工作的知名度,继续宣传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经验、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打下了基础。
玉溪市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
本刊讯(玉溪市教育局王韶琨报道) 近日,玉溪市教育局主办的玉溪市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闭幕,这次文艺调演共评出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特别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玉溪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的以“庆祝十七大召开,办人民满意教育——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全市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通过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初选、初评,市级评委会认真评选,精选出了一批优秀文艺节目。这些获奖节目,凝聚着广大教师和同学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点,体现了玉溪市艺术教育工作的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玉溪市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玉溪教育的风采。玉溪市教育局李世华局长希望全市师生要乘着十七大的东风,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特别是作为玉溪人民,要传承聂耳文化和聂耳精神,不断开创玉溪艺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美丽、繁荣的新玉溪贡献力量。
楚雄州严把质量关
积极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本刊讯(楚雄州教育局邵永春报道) 州职业教育中心自2006年底开工建设以来,楚雄州严把质量关,将工程建设质量责任明确到人,严格管理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通过1年的努力,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如期完成了征地拆迁。二是完成了5台合计容量4100KVA变压器、6777米高压输电线路、3500米低压输电线路、1707米施工用水输水管线、3500立方米蓄水池、2545米生活用水输水管线和施工单位用水水管线等项目建设工程。三是完成了工程建设地质勘察、7658米园区内道路、5100棵绿化树移栽和1056646.35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回填、夯实等场地平整工程。四是建筑面积为6234.82平方米的成教中心和1965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已封顶,15504.4平方米的学生会堂即将封顶,16343.12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完成A区三层楼面、B区二层楼面施工,42821.3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A区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其中第14幢学生公寓完成二层楼面施工,85119.89平方米的技工学校教学用房完成A区2幢和B区基础工程,工业学校教学用房完成3幢基础开挖和实验楼基础工程,职业教育中心综合楼完成部分基础开挖,58326.16平方米的民族中专教学用房完成基础开挖和基础实验区垫层浇灌。五是农业学校教学用房完成垫层浇灌,26664.26平方米的实验实训用房、6178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11774.48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1230.54米的楚双公路改道前期工程已经完成,即将招标建设。
陆良县强化调研工作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本刊讯(陆良县教育局教研室王明见报道) 近日,陆良县继开展对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的调研后,将对全县小学学段部分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现状及教育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突出常规管理这个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同时,通过分析现状,找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促进学校、教师及学生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兰溪市外国语小学07-01
慈溪市最好的小学排名10-28
慈溪市行政村07-21
玉溪市2013年“六五”普法统一考试答案08-08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