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8篇)
1.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篇一
一、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品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的稳定性。
会计信息失真,即是限制国企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其出现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条件因素。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流动十分频繁,许多信息均存在着一定的时限,信息、物价、市场更新极快,而会计核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滞后性,造成信息的生成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市场经济越不稳定,导致差异越大。
二是制度因素。
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制度。
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该制度明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且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十分单薄,没有制度约束,导致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监管不力,信息失真严重。
三是人员因素。
许多会计人员及领导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有限,法制意识薄弱,对财务制度及规范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个人的利益弄虚作假肆无忌惮,造成了信息失身现象愈演愈烈。
二、相应对策
1.强化会计管理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权利下放至国企。
国有企业利用该类权利进行严格的内部财会管理,不仅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也能够保障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因此,各级政府部需要积极调配人员,辅助国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会计人员的管理上,需要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落实执行,社会中介机构也需要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及技术能力等,将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并保障其专业性、公证性。
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将会计信息递交至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核后才能生效,该程序应该在各个企业中推广应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政企分离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与国企的运行机制有紧密的联系。
国家对于国企的控制过于严密,许多制度存在缺陷使得会计的管理水平较差。
政企分离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地方政府或者行政机关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干预,将行政行为带入经济活动中,影响市场经济的成长运转,限制国有企业的发展。
因此,应通过政府机制改革彻底实现政企分离,政府及行政机关将干预企业经营转变为引导其健康发展,企业才能彻底摆脱政府的管制,灵活的应用经济规律进行财务管理,改变僵硬的运行机制,实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
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及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不仅需要有一般的会计理论,如会计发展、供需关系、应用理论等,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用性的会计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辨别假账的技巧、报表的审核等,强化业务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还需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深刻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
三、总结
国有企业的性质较为特殊,人员机构及组织形式也有显著的特点,在会计管理上也有着系统的方式。
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其真实性本身就容易受到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限制也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该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策者无法得到真实、客观的信息,则无法做出最为合理的决定或者决策,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也会脱离实际。
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笔者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及措施,在实践活动还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国有企业的各项情况探索出适应实际情况的会计管理方式,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篇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 会计准则、制度存在缺陷
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修订或制定了一些会计准则、制度以指导企业会计实践, 但由于这些准则制度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新经济活动的频频出现, 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有关新的经济业务时, 难以找到相应依据, 会计处理随意性较大。会计准则制度中往往存在不少模糊性规定, 语义不明, 如何理解则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之上, 这种因人而异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和核算方法的实施, 使会计信息出现偏差。
(二)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他们的业务理论知识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难以正确处理会计业务;另一方面, 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法制观念淡薄, 不敢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放弃职业操守, 主动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方便, 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方面的控制, 可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 及时发现处理和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以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可靠,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目前, 不少企业管理者对其认识不足, 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定过于草率和简单, 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 外部监管不力
我国现有的能对财会工作起监管作用的部门多为财政、税务、审计和民间审计组织等。但这些部门在工作中并不能起很好的作用, 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原则, 没能做到独立、客观、公平, 即使认识到错误和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 导致监督力度不够, 这也是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五) 违法成本较低
《会计法》对会计违法行为虽有处罚规定, 但不难看出, 在法律责任上比较偏重行政、刑事处罚而缺乏有力的经济制裁, 会计造假被视为“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不惜铤而走险。此外, 实践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也很普遍, 这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会计造假。
二、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一要从普法的高度加大对《会计法》的宣传力度。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会计工作首要责任人, 要认真学习《会计法》, 增强法律意识, 不仅自己要带头遵守会计法规, 决不干预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或授意其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而且要督促会计人员坚持原则, 依法行事, 以确保本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二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 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使违法成本远大于非法所得。同时, 在实践中要严格执法, 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使造假者对法律心生敬畏, 不敢以身犯险。
(二)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准则的完善程度密不可分。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不断研究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弹性空间, 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在制定会计制度和准则时, 应广泛采用科学的估计方法和判断方法, 减少不确定性词汇的使用, 使有关规定清晰明了, 形成严谨、规范、可操作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 弱化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者要转变思路, 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内部会计管理责任制, 明确会计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四) 强化会计信息外部监管
首先, 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协调, 实现信息共享, 并可考虑成立专门机构监管会计信息, 整合各部门检查监督力量, 提高会计监管效率, 降低监管成本。其次, 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社会审计机构作为会计信息的鉴证者, 其作用不可忽视。提高社会审计的独立性是发挥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关键。再次,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 发挥舆论监督的功效, 对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及时公开曝光, 让虚假会计信息没有市场。
(五)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其职业操守和自身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无疑有很大影响, 因此,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而带来的失误,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同时,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通过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宣传、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 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 以德引导会计行为与依法管治会计行为相结合等形式,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观念, 引导和规范会计从业行为。
摘要: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 如何对此进行有效治理是当前会计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强化会计信息外部监管、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等治理对策。
3.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防范 篇三
摘 要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在于企业经济,企业经济的中心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会计,而企业会计的核心是会计信息。而我们现在的会计信息质量怎样呢?国外比较有名的有安然、世通、安达信等事件,国内则有渝钛白、银广夏等事件,其他不知名的、未公开的也为数不少,非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则情况更差。1996年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1]。审计署称地方审计机关2010年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280亿[2];2011年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4921.1亿[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多样,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为了满足各方需求,加上各内在因素,往往有意无意的就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究其目的,从主观上讲无外乎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从客观上讲则造成税款流失,国有资产损失,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影响国民经济稳定。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成因 防范
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现阶段,会计信息作用日趋突出,真实的会计信息无论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选择,还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预测和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方面的决策如果建立在失真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其危害不言而喻,小到一个公司、企业的倒闭、破产,大到国家宏观决策的失误,造成经济动荡。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然而事实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比较严重。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从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原因,主观因素或者说是有意失实。具体而言,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
1.1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各不相同。
首先是政府部门。从管理职能出发,政府部门担负维护经济秩序的主要职责;从国有企业出资人的地位考虑,其需要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双重身份,一方面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出于部门利益或政绩的需要,会默认、指使、授意做假会计资料。其次是债权人。债权人关心的是债权能否按时收回。一般情况下,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出于贷款的安全性考虑,银行一般比较注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在贷款发放后,其注重程度无疑会有所降低。再次是企业经营者。由于经营者关心业绩增加能否给自己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同时又直接管理着企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提供往往会基于自身的考虑,因此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1.2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会计人员担负着不违反财经法纪的职责,又要对企业负责(实际上是对企业经营者负责)。但由于经营者掌握会计人员的一切工作、福利待遇各方面的权利,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就会减弱,所谓“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为了自己的生存,会计人员不得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1.3现代企业的委托经营方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现代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而引出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两个主体,并产生了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而经营者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的矛盾的统一。由于两个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因而产生了对会计控制的不同要求,由此很容易产生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或手段
为了能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最大度的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使得会计业务能遵循统一的标准,避免对同一会计事务因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如能将良好的会计制度很好的加以落实、执行,必将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如何依法办事,对违法、违纪事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来严厉执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执法部门的努力。
2.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基础所在。其次,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一是社会中介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签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人们判断企业单位会计信息是否合法、公允、可靠、可信的重要依据。二是发动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对会计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只要能真正把社会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力量和作用将不可估量。三是规范政府监督只能,做到分工明确。应明确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行使监督和执法的权限。
2.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自觉加强法制学习,要清楚地知道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哪些是违法的,不能做的,应该如何面对。会计人员还应具备廉洁奉公的优良执业道德,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为私欲,不患私心,唯有如此,才能“站得直,挺直腰”,理直气壮地去履行监督职责。其次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不学就会跟不上步伐,成为无用的落伍人。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采取措施强制、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只有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三、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客观存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形式也会多样化,分析成因也会有更多的结论,所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也会多种多样。要解决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社会各方面统一认识,共同努力,会计信息质量才可能会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是虎,徐万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八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经济日报.2000(6).
[2]徐雅平.审计署称去年地方审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280亿 .中国网.2011.08.02.
4.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篇四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相关概述
会计是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对市场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实现一种经济管理的工作。会计可以运用计量、报告等一系列的方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日常经营成果、财务情况的重要数据,方便其进一步作出相关决策。同时会计也是企业负责人考核其内部人员的经济职责是否照常履行、管理决策正确性、实现经济盈利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会计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为各种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其所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会是各单位评价企业会计工作优劣的基础,而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则又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成败与否。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会导致所涉及到得到所有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机构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到真实的数据,进而降低信息提供单位的社会信誉度。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达到真实的反映出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对使用者提供了缺乏真实性的信息,导致包括企业所有者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人员的重大决策造成了不利影响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目前,市场上呈现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是由多个方面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相关利益的诱使、不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利益诱使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
市场上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利益因素的诱导驱使。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益收益者为企业所有者、政府机构、投资方等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环节。而当任意方面的利益受到牵扯时,那么就为了个别人员不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或是规定准则制造了可能性,任意改变标价,随意调整利润,任意制造企业盈亏账单等不正当行为,都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违背个人准则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中高层管理者的核算企业盈亏项目的时候甚至缺乏专业的程序和操作,这也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无法真实显现出其实际损益的情况,在人为因此的影响下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失。此外,部分企业所有者为了实现企业本身的长久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向政府机构或是其他单位出示不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来掩盖其本身党的不足,从而致使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的发生。
2.不完善的监管机制扩大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范围
一般而言,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分为企业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政府统一监督。就企业内部监督方面来说,普遍存在内部监管部门制度及人员的不完善,缺乏实际监控效力,加之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使得相关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就社会公众监督而言,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所承办的审计业务独立性不高,加上事务所的收费制度和内部管理系统并没有得到明确规范统一,而一些的从业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又不过关,使其权责不对等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方便了市场中虚假信息情况的出现。最后,对于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督方面,其力度显然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首先政府部分无法仅凭借执法行为就有效制止行业中虚假行为的出现;其次政府的部门之间同样缺少沟通,财务、审计、税务等单位之间的业务交叉不大,难以合二为一针对市场中的现象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使得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现象没有充分重视。
3.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信息失真的现象存在
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对会计行业制度的修订还是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专业的经验。反映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准则也难免会存在披露之处,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会计业务和经济行为不断发生,而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缺失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也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和幅度,为新业务的往来时项目的统计、计量和汇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的对策
为了减少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针对提出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原因,结合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事实,提出了可以在增加企业会计处理透明度、加大监管机构监管力度、健全会计信息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于其进行改善。
1.增加会计处理的透明度,减少相关信息人为可操作性
依照我国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规范,对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操作进行严格规定,才能在使目前多数企业所涉及到的会计处理程序合理化,这也为实现市场上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的源头部分进行有效的防范控制。而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准则,一方面要发动有关政府单位颁布的各项准则与国家的法律条例相一致;另一方面,政府机构也需要对市场上新近出现的各种会计信息交易事项尽可能及时的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对设计企业进行约束,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同时,证监会还需要对市场中的各种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着重监管,确保企业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尽可能的涵盖全面,并且供信息使用者所使用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2.加大监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信息监管机制,有效约束企业在市场上的对于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等方面的操作,加强政府对企业在市场上所公布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也可以成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有利保障措施。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建立切合其实际的内部监管机制,提高其监管人员的自身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建立相关的政府监管体制和社会监管体制,对市场上的各类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管,逐步演化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防护措施。最终,通过政府监管体制、社会监管体制和企业的内部监管体制多种监管体系合作完成对于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监管。
3.进一步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度建设
加大力度完善我国企业的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产权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的两权分离操作,在确保企业所有者的资本可以保持稳步增值状态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其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条件,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到其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科学的避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管机构对于企业决策所形成的干预情况,防止原有的信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信息失真。此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也应随着业务的开展不断扩大其披露范围,使其切合发展的要求。
四、总结
总结来说,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完全杜绝的情况,而各方面对其信息的整改也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但我们必须对信息失真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减少企业会计处理的认为可操作性、加强对市场监管机制的构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度的建设,从根本出发,为建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石曼琪.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品牌,,12:162-164.
[2]朱晓丹.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04:217-218.
5.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 篇五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监督机制;
会计法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exposed.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normal economic order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hazard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discuss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and har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to ensure control of real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nit leadership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supervision mechanism;accounting regulations 引言 会计信息是人们利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记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繁发生并日趋严重,远离“郑百文”、“银广夏”、“蓝田”事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影响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秩序的工作,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1.1核算失真 会计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会计凭证,以增减手段达到隐瞒事实的目的;
二是伪造会计凭证,即没有经济业务内容,依靠虚假发票出帐,造成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虚报账目,重新设置账目。虚拟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不良科目、银行报告不良科目、税务报告亏损科目、虚拟会计报表。
1.2成本失真 单位的资本和支出,必须按照权责体系的原则确定和核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利用资本支出作为利益调节的手段。一些单位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人为地增加资本支出,超过提及更广泛使用,不准列入列入当期资本支出,如固定资产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采购和建设,调整目前的收入,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目标。一些单位为了粉饰业绩或利益需求,降低资本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减少了当期成本,不提或少计提折旧,甚至造成了目前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虚假费用的形成。
1.3收支失真 单位的收支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和核算。但有的单位为了少缴税款、隐瞒利润、人为调整利息的会计时间,将当期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贷记不入账;
有的单位为了完成盈利目的,人为增加利润,故意伪造虚构经济业务,涂改利润,形成虚假收入目标。支出不真实的是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顾国家法律,隐瞒收入,多支出,虚报支出转入应付账款。
1.4账目失真 有的单位因管理不善,长期进行财产清查或资产清算资产清查;
有的故意将两个账户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资产不入账,隐瞒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形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被吞并;
帐户不一致。帐户实际上不是,但实际上没有帐户或。
1.5成果失真 主要是指一些企业以不正当的方式,虚构欺诈、隐匿收入,秘密设立“小金库”,任意调整和转移利润,偷税漏税,以获取巨额利润;
亏损企业乱挤资金,将隐性亏损与收缴挂钩,造成虚盈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政府和单位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政府财产流失、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损害和破坏以及洪元调控手段的实施。这将导致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收支计划的方向性损害。政府和地方财政收支计划是以政府上一的收支为依据,结合新一年计划新增收支的内容,使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政府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发布错误消息,误导金融行为。从小的角度看,有关单位不能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使本单位在管理上陷入被动。从长远来看,会计 信息不真实可能导致错误的社会金融政策,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金融问题。
第三,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形成腐败,诱发金融犯罪,扰乱金融秩序,严重阻碍财政发展和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政府财政纪律的权威性。会计信息不真实,实际上在执行政府财经法纪方面大大减少,或者在实践中减少执行财经法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六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严重危及金融国际化,影响单位国际化,影响国际资本在华流动。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利影响 2.1导致企业应诉失败 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过剩市场,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面临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严峻形势。我们之所以不能回答或丢失,是因为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法提供符合反倾销要求的可靠的成本和利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反倾销法的规定,反倾销的国家在中国通常选择的成本和收益数据的“替代国”有利于他们。对中国的反倾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缩小了,有些国家已经被迫退出市场。
2.2导致无形资产贬值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越需要诚实守信。上市公司在虚假会计暴露中,不仅股价暴跌,而且信用损失、形象受损、业务直线下降,甚至企业破产。许多发展得更好的公司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3导致制度结构失效 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产权机制失灵,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产权要求会计清楚地反映和揭示产权主体的权益。如果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产权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产权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为节约交易成本提供内生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产权外部性内部化。这种激励机制的产生和运行离不开企业活动的信息交换或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条件下,业主可以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为了充分、全面地表达人力资本、努力和成果,经营者需要依靠会计提供的真实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失效,导致代理投机、欺诈和懒惰,增加代理成本和风险。公司治理的成败取决于会计能否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对称、真实的信息。
第三,会计隐性利益扭曲导致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会计和信息)丧失。
2.4打破企业利益均衡 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所有者对另一方利益的兴趣,这在理论上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代理人和分销商以及政府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契约,以实现各自的利益。信息充分能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多次合作达到决策和整体上的最优。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单位制,相应的金融改革也要求赋予单位更大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期权。例如,在金融计量方法中,金融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财务计算方法。虽然金融系统提供了在不同时期同一单位保持一致的计算方法,但在不同类型和财务处理单元尺寸相同的金融交易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房地产折旧计算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快速折旧法等。同时,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对同一财务项目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快速折旧法、中年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规定适用范围。总之,业主可以自行选择有利的财务处理方法,这必然会导致同类单位同期财务信息不可比和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合法”不真实。
3.2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造成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部分财务人员做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的角度看 :现代国家有许多金融监督部门,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确,力度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大;
此外,社会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的法律审计业务通过普遍现象,不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具虚假的审查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财务信息不真实。
3.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人员是财务人员对财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财务信息。目前,财政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岗位上任职。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有可能误判在复杂问题面前,使一个有意义的或无意的方式不真实的会计。或因职业道德的缺失,只考虑眼前利益,协助本单位领导,只要领导签字的单据,是能被释放,作为法律的领导人为“助手”,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有的单位领导为了谋取私利或以小集团为由,经常指使财务人员违反财务制度,粉饰、更正财务数据,进行虚假会计核算,导致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不真实,或被公务数字、数字公务拼写,用来表示“政绩”。
3.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单位不重视财务的基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金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责任不明确,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债务没有清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会造成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3.5会计行业执法松懈 在金融工作中,仍然存在执法不力和执法不力的情况,法律不是这样。如每年的财政、税务、物价部门的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执法人员执法的方式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违法违纪的问题,所以,为了个人利益,许多单位,通过以上操作手法,鼓励欺诈。由于违法,会计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 随着国家金融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世界的全面融合,对金融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我看来,解决当前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管理、政府法律法规”的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行业监管、社会监管”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完善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稳定的高速发展。
4.1.1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系 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政治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分配,赋予其一定的职责,使其权责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滥用职权。
开展金融税收法律制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金融单位业务技能意识。按照《会计法》《税法》的规定,对企业财务人员给予财政税收权利义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单位会计制度、标准、规定、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评价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和税收知识,建立财务单位档案缺乏能力,对无证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进行变更,提高单位财务业务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控制。对本单位的基本财务工作进行规范评价。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载波跟踪,规范财务工作的延续是有效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前几年的金融机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有助于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继续推广。
4.1.2强化政府外部的监督 努力加强财政部门,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监管等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监察能力,加强检查,依法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新《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1.3健全内、外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内外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保证。各级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程序,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机制。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实施,整顿注册会计师执业,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基本的道德准则,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社会公正和监督作用。
同时,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生效,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根据第十八次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口径预算科目的审查和监督,对党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核查、考核、监督,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4.1.4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加强税收管理,财务和税务的协调,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管理松懈的问题监测,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必须纳税,严厉打击发票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警告对他人实施税务发票的作用,增加股票的数量,通过媒体、报纸和公众,杜绝食品服务业税收流失。税务、财政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所得税和所得税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同一规模的同一资源、煤矿、化工、矿山和生产效率较低、亏损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明细成本核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失真,增加税收收入。
4.2改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舞弊的重要原因。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有利于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造假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经济和其他利益只有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4.2.1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从宏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分离自身经营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所在。
4.2.2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由其建立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会计独立于监事,发挥了“第三方”的监督职能。目前,要使会计委派制的顺利实施,还应改革配套制度,如委派会计的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换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制度保障等。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任命制,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由业主对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摆脱在利益和职业对附件的企业,排除威胁后。这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来遏制欺诈、反腐败;
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支出企业置于法律的约束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3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法为核心,相互配套的法律和法制化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威慑惩罚的作用,形成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律约束,以及依法办事的会计工作,依法严格执法,违规者应追究责任。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当依法严肃处理。欺诈的成本远远大于欺诈的成本。我们应该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让造假者无法隐藏。
4.4健全网络信息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的经营必然进入数据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位应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首先,完善内部网络体系,建立覆盖机组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平台通过对各类票据和信息的比较,确保单位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应核实输入的财务信息,并从信息来源中包含虚假财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是授权给各部门的,但由于部门间利益倒置的原则,部门可以私下编造会计信息。因此,单位应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加强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能教育。
员工在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财务人员中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防止财务信息操作者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他人的影响或篡改财务信息。
4.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中的政策导向型人才。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要及时选拔和提高优秀人才,不断培养出善于工作、负责任、善于技术的人才,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高强度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使管理人员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4.5.1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现在,国家金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伦理处于放纵状态,为彻底解决财务信息严重失实的问题,更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了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业务技术基础,才能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问题。
财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大多与企业管理舞弊有关,单位领导是虚假财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为此,要组织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经法规,端正思想,明确责任,树立信誉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金融人才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一个诚实守信的建立,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财务团队;
同时,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核查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收入 支出审查制度。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防范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
4.5.2建立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对于金融诈骗的方式,不仅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态度。为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要重点建设诚信政府,要提高政府的信用程度,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绩效的指标。各级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责,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公信力。二要建立健全诚信档案,为了便于公民随时查询,可以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备案从。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记录企业和个人违规违纪案件,方便公民随时查询,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意识。三是加强信用教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诚信第一,其次是财务制度,不做假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设诚信社会。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独立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快立法保障的步伐。
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不诚实和会计信息欺诈两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政策不完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相对容易解决;
而虚假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故意扭曲会计信息的行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总体说来,金融监管信息是不真实的,要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必须从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对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当代单元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执法,在法制轨道机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财务职业道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成绩表 专业 会计 地市 邯郸市 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23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本人签名:
6.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篇六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 (不准) , 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 虽然在性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一) 会计信息不实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不实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主要有以下特点: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容易发现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并非会计人员主观故意, 而是一种岗位失职行为。会计信息不实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 但对社会来说仍具有其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从会计工作的程序上看,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作假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 会计凭证中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的最初经济证明,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它失真导致了账簿、报告的进一步失真。其次, 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数据的过程中, 为了单位领导和自己的利益作假账, 从而故意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最后, 在信息披露方面, 有的单位明明知道报表是假的还要向外公布, 更甚者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 帮助这些造假的单位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 助长了造假的力量。
(二) 会计信息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伪造变更记录和凭证, 侵占资产, 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不易被发现和查处。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人员及有关当事人的主观故意, 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信息造假不能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它将真实信息隐瞒或篡改, 对社会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信息经会计人员核算后对外披露, 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或推理, 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 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 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同时部分单位在会计工作管理中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 导致会计科目混乱, 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人员更换频繁, 会计队伍不稳定, 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 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另外, 某些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以获得职务的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好处, 违背国家的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或营私舞弊, 侵吞国家资产, 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二) 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利益驱动。
目前, 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几项绩效指标来进行的。企业领导人为了追求业绩或政绩, 在他们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或经营困难时,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 用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 借以谋取私利, 骗取荣誉, 捞取政治资本。
(三)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失控。
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有的货款回笼不及时, 往来账项长期不清, 形成大量呆坏账;对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些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水平低, 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 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四)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难以防止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 但是,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的领导, 工作缺乏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 往往只审企业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 其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更谈不上遏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三、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优化会计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充分发挥社会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能, 保证《会计法》的全面实施, 进而实现会计秩序的根本好转。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 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二)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而形成的控制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则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纪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二是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三是道德规范, 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 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四是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 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 对做假账的直接责任者要绳之以法。
会计信息失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极为复杂, 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对策, 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对策的综合运用。因此, 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 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 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 结合加强惩治腐败, 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
参考文献
[1].韦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公用事业财会, 2008
[2].王桂明.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6
7.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危害;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的信息。即会计信息和会计对象的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这里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明显的、重大的,导致歪曲真实情况的失真问题。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形式、危害及对策做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一)成本核算不实
在有些企业为了本单位利益,千方百计在成本上做文章,违反制度规定,随意调整成本大小,将这些会计科目,作为调剂利润的蓄水池,致使成本计算数据不实,不能真实反映盈亏。
(二)原始单据不真
原始单据为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初,有些人往往利用虚假的原始单据,达到隐慝事实真相的目的,有的依靠伪造发票、收据谋取钱财;有的偷梁换柱,变不法支出为合法支出。虽然原始单据进入会计信息,要受到会计不员依照会计法规进行审查,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的局限性限制,不可能掌握或了解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许多原始单据的真假,已远非会计人员能够辨别,有许多记载虚假经济业务和原始单据,除企业管理者和经办人员知情外,任何他人从形式上审核,都完全是真实和合法的。
(三)资产不实
在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混乱家底不清,大量资产流失,存在着账实不符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一个完善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在合法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中发展起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干扰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法制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积累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等,都需要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将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三)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会计信息失真,不论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必然会造成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账实不清,可以浑水摸鱼,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为贪污盗窃者开了方便之门。伪造假造凭证,虚报冒领,虚盈实亏,更使国有资产流失。依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企业主体利益驱动等内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性以及存在于法律、法规条文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会计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缺口。具体表现在:①缺乏与《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②缺乏专门针对会计违法行为制裁的具体法规及受理会计违法行为的职能部门和机构。③对合法会计工作行为和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缺乏明确的保护措施及条款。
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对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处罚不力。有法不依,往往比无法可依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企业内部及社会的监督机制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有关人员特别是经营者,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早在1987年,中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就感叹道:"中国的会计监督工作很难,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非常特殊,会计工作的板凳很难坐,它要50%坐在企业的板凳,另一半要坐到国家的板凳上稍有不慎就得挨其中一板子。"这番生动诙谐的描述,至今仍非常符合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
(三)现行会计制度本身特点的制约
会计受本身特点的制约,实际难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即使完全照会计制度办事,也会产生信息失真的问题。
资产计价一般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其真实性因此会受到影响。一些会计方法中含有估计的因素,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例如,为了计算折旧费用,除了要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之间做出选择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残值和清理费用进行估计,这就使会计所提供的折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很可能同真正意义上的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相差甚远。
(四)故意性失真
一些经营者决策者素质低,名利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追求本单位利润最大化,强行在本企业会计报表中更改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来个官定数字,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整治会计信息失实,不仅是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的需要,更是巩固经济改革成果、强化宏观控制、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整治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已是当务之急,整治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贯彻实施会计法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健全法制,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健全法制才能强化法治,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建立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基础上的。主体利益的变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迫切要求用法律来规定、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相应地也规范了政府行为。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给违纪、违法、制假、造假者以制裁、处罚,让其得不偿失,以维护法律尊严,让法制真正起到作用。会计工作秩序是财经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工作秩序是否正常、规范,不仅关系到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会计事业的前途。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秩序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并加强会计工作秩序建设。
2.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完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
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适时控制会计。它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责任会计的内容可看出,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各责任人个人的职责岗位。完善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起到了目标和导向的作用,它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机制统一起来,从而约束和引导会计人员履行和规范岗位职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3.完善现行会计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各方面的经济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企业财会体制也不例外。“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辨证地说明了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要能指导实际,但又不能盲目“超前”,否则就会与实践脱节,欲速而不达。经济发展的波动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同时要求对制度本身适时进行相应的修正。如在新形势下,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时,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体现了经济形势变化结会计本身提出的具体要求。
4.“治事”、“治人”两者兼治
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可以发现失真的形式,无不与当事人追名利,工作失职、渎职相关联,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即要坚持治事,更要坚持治人,做到“事人兼治”。
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一直是发达国家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措施。各单位和部门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它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如何,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不能想象一个经营管理好的单位,没有一支得力的会计队伍。广大会计人员要自觉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精通,相关知识要广博,也就是说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掌握一定的科研,生产技术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成为懂经济、善理财、会管理的人才。
6.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有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贝尔考依在其《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会计职业包括会计信息的产生与签别过程,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订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源于他们对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持有的高度道德水平的信赖。因此,会计职业技术教育道德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技术教育威信和高度直观的关键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重要组织部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不仅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方面,还要具有勤业、精业的内容。因为只有勤业、精业,才能具备敬业的精神境界,追求崇高理想,才能完成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光荣使命。
7.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
8.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 篇八
【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视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职员治理体制。
【关键词】治理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治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公道决策与改善经营治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目前,部分企业经营者者和会计职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各部分各自为政,监视责任不明确,监视不到位。企业外部监视机制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不惩罚,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和付出本钱偏低,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一、加强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当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职员必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串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敬岗爱业、客观公正、遵纪遵法,在社会上树立会计职员威严和神圣的形象。对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建立道德行为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视之下,督促全行业逐步重塑会计诚信。引导会计职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进步。加强会计职员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不懈地组织财务职员学习法律规定制度,不断进步会计职员的法纪观念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遵法,廉洁奉公。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
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教育,以立法手段割除积重难返的造假账的“毒瘤”。一个单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责任,而且也要追究违规会计的责任。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中尽管已有条款涉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责任,还应当尽快完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要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使其具有可操纵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正当性。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厉处理,对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治理部分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会计造假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加强财政部分、审计部分和税务部分等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职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职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本钱,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视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视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题目的必要条件,能够把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职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职员与经济业务职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进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视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监视。国家监视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视;社会监视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视和反映。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分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职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本钱,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进步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视,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四、改革会计职员治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我国会计职员治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职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职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会计职员具有双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其行为受到企业经营者影响,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又使得会计职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然沿袭现行体制会使会计职员常处于两难境地,其态度势必会出现摇摆。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职员在单位领导的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积极推进我国会计职员治理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治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职员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企业经营者制约,降低了会计职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由会计主管部分向企业派遣会计职员,改变了会计职员隶属关系,变会计职员由企业所有为社会所有。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治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职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会计主体各方的正当权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视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职员治理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正当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治理与运行机制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题目,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完善,以及全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进步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联:关于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2] 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
[3] 石凌: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贸易,2009(2)。
[4] 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
[5] 杨桂梅:略论会计监视存在的题目[J]。商场现代化,2009(4)。
★ 当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对策探析论文
★ 形势政策论文
★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 当前我国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形势政策课论文
★ 城市马路拉链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建筑工程论文
★ 稻纵卷叶螟的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 浅谈达拉特旗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治理对策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推荐阅读: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08-03
会计信息失真及危害09-2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10-13
如何合法的融资10-02
合法经营的说明11-14
怎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07-08
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标准09-01
怎样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10-07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0-14
新法下的劳务派遣如何合法用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