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2024-08-30

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精选10篇)

1.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一

高职英语阅读课堂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一体化研究 作者:王娟萍《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

摘要: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和现代阅读理论,从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出发,探究了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高职英语阅读课堂,可调控教师和学生的各自活动,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基础上,找到自主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点,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职英语阅读课堂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一体化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我决定、监控、评价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体验的过程。然而,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主性等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他们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研究者认为,“学习者自主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1]因此,教师和课堂对学生者自主性培养和强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频繁的一种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Michael Schriven于1967年提出,先后由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论述并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传统的评价,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教师是绝对的评价者,且评价形式单一,主要以末考成绩为依据。形成性评价通常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并能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和进程的反馈信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提高,理应成为正常教学的有机部分。“学生们必须在自己的评价中积极主动,并且按照他们对怎样才是学得更好的理解去构想他们自己的学习”。[2]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同于“以教师、以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的建构,因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外语教学同其它任何学科的教学一样,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承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等角色,积极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框架里,“知识的建构”是一动态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有效评价跟教学的整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地对结果的考核,而必须坚持以真实任务为评价内容,努力使教育更加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以知识和经验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

2.现代阅读论

现代阅读论认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读者智力(思维)和知识(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文字意义的消化加工过程,是书面信息与读者大脑已有知识的有机结合,阅读环境和读者相互作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4]通过阅读载于文本的文字,读者进行意义建构,然后通过表达或与他人沟通,不断刷新理解,丰富内涵。由此,在现代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以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为主体,将解读的创新权归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创新能力。

三、形成性评价和英语阅读自主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形成性评价和英语阅读课堂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5]然而,目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即,教学的重心往往放在词汇和句法两个低级层面,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以教师孤立地讲解生词、短语、句型为主并辅以大量的练习。这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长远而言,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生普遍基础差,自学能力弱,这就更要求教师能在阅读课堂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恰当评价,逐渐培养和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笔者以为,高职英语阅读课堂的自主学习应包括:第一,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学习过程中,能自觉使用词典、网络等工具,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第二,学生能独立阅读学习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文章使用不同阅读技巧,并寻找、获取、处理和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用英语进行个体思维和表达或是与参与小组合作、建构语言知识体系等学习能力及探究、施行评价的能力;第四,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能力。

当然,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并非任由学生为所欲为,不听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相反,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体验,设计“意义”活动使学生呈现个人理解,并及时运用形成性评价制订阅读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恰当评价,并能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

2.形成性评价在自主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渗透于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学生主体活动中,并用教学活动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本文从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来探索在不同环节中如何实现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的一体化。

由此看出,在英语阅读中,形成性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自主、有效地投入课文学习,通过一系列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促进其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加强其学习责任感、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等,并能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重新认识自我,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形成性评价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结语

英语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对学习自主意识较弱的高职生而言,教师更应从课堂的点滴做起,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理有效使用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时,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结合学生课内外学习情况,借助建立学生档案、问卷调查、访谈、QQ聊天、E-mail交流等手段,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其不断改善学习习惯,追求更大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利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习者自主形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Black P.,Wil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M].London:Scholl of Education,King’s College,1998.[3]赵玉娟.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互动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8,(2).[4]赵云丽,卢少雯.斯坦利·费什读者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琼州学院学报,2008.8.[5]王飞燕.高职高专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2009,(1).

2.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二

1.1 形成性评价简介

所谓的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区别于终结性评价而来的, 主要是指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各种知识、态度等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等作出判断, 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尝试和努力。

1.2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 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在评价方式上, 形成性评价不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而是综合了多种评价方式, 例如阶段性测验、观察、学习小组活动等。在评价重点上, 形成性评价更重视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研究,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而非仅仅是最终的学习结果。在评价目的上,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过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价, 来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反馈和帮助。 (1) 在评价效果上, 形成性评价不以分论人, 肯定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通过对学习过程不断的评价和反馈, 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具备了以下的学习态度:有学习的主观愿望、能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能够有意识地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学习过程实行自我监控、能够随时识别并调整不合适的学习方法。

3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

要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改变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 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情况, 就必须先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改变大学生数学学习中依赖老师、一曝十寒的不良心理,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精神, 这就需要利用形成性评价。 (2)

3.1 转变观念, 自主学习

大学中的数学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奠定基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终结性评价体系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 而形成性评价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 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将目光从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 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 要求大学数学教师除了能够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 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收集并整理数学信息, 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大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进入大学后感觉力不从心, 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大学教师不应将培养高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 而要尽量发掘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于数学层次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有差别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帮助, 不搞包办, 也不放弃一个学生, 而是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并肯定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3)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消除畏难情绪, 从被动接受学习和评价, 转向主动学习, 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也不会给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而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并积极努力。

3.2 课堂评价体系要向形成性评价体系发展

3.2.1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目的、动机、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评价, 了解并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不足, 及时调整学习方案, 并对学习方案的施行进行自我监督。

3.2.2 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要求不以分数论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课堂测验情况等都可以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一些基础薄弱、考试分数较低的学生, 更要肯定其在课堂中所付出的努力, 才能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

3.2.3 多极化的评价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非朝夕之功, 学生还需要老师的具体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包括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课堂观察、开展课后访谈、分组讨论、问卷调查等作为平时成绩 (30%~50%) 。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和情感态度, 有的放矢,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3.2.4 及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反馈, 并形成评价。在数学学习中具体知识的传授并不是学习的重点,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学习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逐步帮助学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 了解学习目标并有计划有方法地去实现学习目标, 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 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形成性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应用这一评价时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主体是学生, 这就要求学生要能从观念和心理上接受这一评价体系。学生在高中阶段一直接受的是终结性评价, 长期被灌输分数至上的观念, 学习模式上也多是以接受老师的讲授为主。一时间让学生接受并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方法并不容易。但教师切不能因此放弃。转变学生观念, 教会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思想准备。

5 结语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 如果能够适当利用形成性评价, 重视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改变只看重考试和分数的现状, 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帮助, 有利于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学数学作为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非常有必要。

注释

1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6) :66-68.

2黄小俐.浅谈数学课堂评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8) :367-369.

3傅春晖, 彭金定.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及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4) :123-125.

3.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三

一、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者之间的联系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英语知识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懂得如何教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则对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很大影响,其评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结合实际学习过程,对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合适的评价,以鞭策、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手段,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自身学习信心,了解学习目标,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形成性评价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学生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质,重选拔、轻激励的终结性评价教学观念,积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学习过程,有效发挥形成性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教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差异、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学生自我语言学习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加强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注重评价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采取形成性评价教学方式,还需结合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其中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自身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程度。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认清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来改进,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如学习小学英语课程6B Unit1 Who is younger?的第一课时,通过看图猜单词的活动,学生根据相对应的图片,看是否可以猜出本课时的tall、fat、young、old、heavy等几个形容词,并能读、写这些单词,再检验自身能否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考核对所学英语知识掌握的程度。

(2)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一般是通过开展英语活动小组或共同讨论方式,学生团体合作完成任务后,同伴间互相为对方的学习效果所作的评价。在互评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又能够吸取他人长处,借鉴他人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学习6B Unit3 Part A Asking the way时,可组织两人一组,表演对话问路。A: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B: 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right....at the....crossing. 此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做到在表演中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评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定期抽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掌握深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工作;同时还要检查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环节上所做的改进成果,并适当给予意见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学习4A Unit 9一课的单词:hot、cold、ill、tired、hungry、thirsty时,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让学生读出各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对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Good,You are right”;对发音不准确的要耐心地纠正、指导,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本身的缺陷、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英语实践活动,以建立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四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则能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终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而且测试中听力、口试、笔试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通过测试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观察、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2. 导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装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是难以通过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应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性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装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为学生装的发展服务的功能。

3.多样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装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教师统一规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主终结性评价并重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而这一套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成必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简便易行,不过多加重自己和学生的负担。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原来只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逐步引入到初中英语学习评价中,使师生都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教师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本课题自11月开始至3月结题,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计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初一阶段侧重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初二阶段侧重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三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确定评价内容

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80%,形成性评价占20%。并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表”(见表1),确定各评价项目的成绩均用M、V、G、J、T五个等级来表示:M=MARVELLOUS、V=VERY GOOD、G=GOOD、J=JUST SO SO、T=TO DO BETTER。综合评价成绩的五个等级分别折合为以下几档分值:M=20,V=17,G=14,J=10,T=10分以下。

英 语 学 科 形 成 性 评 价 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

行为平时

测验 作业

情况 课外阅读

(可替换) 任务完成(可替换) 综合评价

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3.实施评价

3.1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值日生报告、对话表演、短剧表演、课堂小测验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客观的评价。

3.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并以此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卡,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识。

SUBJECT TERM

NAME: SEX: AGE:

SCHOOL: CLASS: GRADE:

ADDRESS: POSTAL CODE: TELEPHONE:

E-MAIL:

PERSONAL INFORMATION:

日常学习记录:

包括作业档案、平时测验档案、课外阅读档案、课外朗读档案、课外听力档案、学习任务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能自己进行调控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不定期任务记录:

每学期组织几次全班参与的节目表演或竞赛,如英语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单词记忆赛、英语歌曲演唱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后参加,教师对其进行评定。

问卷调查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行为评价表:

好的学习行为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学习“学习行为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自评两次,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更深的认识,及时调整学习进程。

3.3学生相互评价。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易操作,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互评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实施。

3.4综合评价。为了能使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制度创造条件,笔者在班内开展“STAR OF THE WEEK”评选。希望通过评选帮助学生树立更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为英语学习注入一针强心剂。笔者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块,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1-3人),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告知获选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学生评价工作中。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4.加强评价过程指导,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是动荡、捉摸不定的,可塑性大,自学能力加强,但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依赖性更强,自学能力更差的初一学生来说,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尤其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使学生规范地做好档案记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对其结果的充分利用无疑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使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使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

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调控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实施敦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去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能帮助教师认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能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觉得学习档案的设计过于繁琐,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第一学期到新的学校接触新的学生后,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对原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改变,保留原来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综合评价环节,改变对学生档案的部分要求。

学习档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资料卡,书面作业样本,平时测验记录,平时朗读记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与方法的评价表,不定期的任务成果(邀请函、标志、卡片等)。由于本班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受过一到两年的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档案时则交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格式进行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完成,笔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检查,表彰优秀者。

六.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是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学会去更全面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了学生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促使教师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确实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有部分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的不理解导致行动上的不配合,使学习档案不完整,给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图表设计得过于简单化、格式化,不能充分反映所评价的内容;部分评价项目比较烦琐、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形成性评价只是在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级内实施,难以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接轨。也正是由于这种“唯一”使得笔者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缺乏交流的对象,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信只要有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相信只要通过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能寻找到一条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之路。

参考书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煜峰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苏德宏 “发挥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2期

4.赵淑红 “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附录:

课 外 朗 读 档 案

期 篇目

内容 所用

时间 朗读形式 自我评价

集体读 自己读 其他 M V G J T

课 外 阅 读 档 案

日期 书目

篇目 所用

时间 字

数 内容摘要 自我评价

M V G J T

作 业 档 案

期 完成 未完成

原因 错误

项目 错误订正

记录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平时 测 试 档 案

笔试成绩 口试成绩 自我评价

单元 成绩 单元 成绩 M V G J T

英语学习兴趣调查表(1)

(说明:在( )内打√,可进行多项选择)

1.你对英语的喜好:

喜欢上英语课( )不喜欢上英语课( )一般( )

2.为何喜欢英语课:

喜欢上课的老师( )课本内容很有趣( )课堂活动有趣( )英语很有用( )

3.对老师的期望:

多组织课堂游戏( )多教英语歌( )多学绕口令( )多进行小组活动( )多放VCD( )多做笔头练习( )

4.你在课余时间如何学英语:

朗读( )阅读( )背诵( )听( )看英语节目( )做练习( )从不翻开英语书( )

5.你在英语课堂上:

经常发言( )偶尔发言( )愿望和同伴合作( )不愿意被老师叫到( )

6.是否觉得学习英语困难:

是( )否( )一般( )

7.你觉得最困难的是:

记单词和句子( )背书( )阅读( )听力( )课堂表演( )和同学合作( )

8.你愿意用哪种教材:

人教版( )牛津英语( )无所谓( )

9.你认为人教版教材: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0.你认为牛津英语: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1.你想对老师说的(对老师的要求、建议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兴 趣 调 查 表(2)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唱英语歌曲

说英语绕口令

表演英语对话

讲英语故事

背诵英语歌谣

听老师说英语

做英语游戏

阅读英语文章

听英语广播

看英语电视节目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态 度 调 查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英语很有用

英语对我很重要

学习英语很有趣

学习英语不难

喜欢上英语课

愿意在课外学英语

我相信自己能学得更好

英语太难了

英语虽然难,但我仍愿意学

英语对我没什么用

英语课没意思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行 为 评 价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参与意识

合作精神

课堂表现

课外表现

5.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五

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中学:谢柏顺

⑴ 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现状,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语文教学评价理念进行理解。

⑵ 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的学习,了解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功能、方法、原则等。

⑶ 在案例分析中,透彻把握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式。

⑷ 要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形成性评价的环节,做到持之以恒。

⑸ 设计一个教案要有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⑴ 了解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研究一些录像或文本的教学实录,以使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化;并结合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理念等进行思考。

⑵ 能够从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角度对已有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

⑶ 动手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交流研讨、反思修改(有条件的可付诸教学实践),以获得切实体验。

⑷ 完成学员作业和测试题。

6.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设计 篇六

目前,我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大都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以分数判断学生优劣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它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不利于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语言知识点掌握牢,再加上会考试,就能夺取高分,因而学生盲目地死读书而忽略了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擅长纸上“谈兵”,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2.不利于学生发展多样性,扼杀学生个性

学生的天赋千差万别,个性潜能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认为高分的就是“好生”,低分的就是“差生”,这样就会打倒一大批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3.不利于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的实施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社会里,一个人必须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合作,善于开拓的个性品质。因而我国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中明确地提出要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点目标。而终结性评价只能考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的实施。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发展,因而新课程体系明确地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从而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7.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七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 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发挥, 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 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即为学习者的理解记忆, 也就是自主自觉地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第一次针对课改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它是指在教育活动进行中, 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过程中, 监控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以便调整教学, 满足学生需求,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主学习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

作为外语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它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使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语言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四、形成性评价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实施

形成性评价领域的项目层次多, 内容丰富, 因此在进行形成性评价前, 我们首先确定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方式。以我校2012级预防专业3 ~ 4班新视野视听说课程学习为例:

评价对象: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评价范围: 教与学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当中, 任课教师将贯穿在教与学的始终。通过对课堂事件、教学活动、网络学习情况、学生间相互交流情况等的观察, 任课教师采用日常记录、教学评估表、记事薄或评价量表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教学情况进行记载并及时将记录提供给学生, 供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自然要把最能体现自己努力和进步的学习内容, 如文字、图片、音频、动画和视频等以数字化共享的方式向别人展示, 即客观上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个人测试记录表, 设计如下:

学生通过表1可以检查自己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而“个人说明”一栏旨在让学生表达心声、述说困难, 或记录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感兴趣的话题。

在相互评价的环节, 结合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需要, 任课教师在合理设计课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2或3人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起组织和协调作用, 旨在从学生互评等级和评语中去发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中存在的错误或盲点, 设计如下:

其中, 评价内容的1 ~ 3侧重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使用技巧, 评价内容4侧重口语表达的效果。

在学生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的基础上, 处于形成性评价总结阶段的教师评价侧重点和观察要素, 如: 内容清晰、组织结构连贯、设计创新等。

综上,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 学生会针对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改进, 而相互评价过程是学生最看重的, 当同伴不能给与自己角色扮演的完全认同时, 学生会自发地在下一次努力把角色表演到位。在上述过程基础上, 教师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进行把握, 并给与指导、激励学生进步。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后学生成绩的整体变化:2012级预防专业3 ~4班 ( 共55人) 评价前后成绩对比, 视听说课程期中测试成绩合格34, 实施评价后合格人数44人; 视听说课程期末测试成绩合格42人, 实施评价后合格人数51人; 课后自主学习人数36人, 评价后合格53人。

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 能使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自评、互评、师评, 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课后自主学习, 进而培养英语文化素养。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 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形成进行评价,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一次考试定终身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正是这种过程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反思教与学, 弥补教法的不足, 提高课堂利用率,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叶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之研究, 2006, (3) :64-66.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 (4) :287-289.

8.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英语课程

前言

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属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的高师院校,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英语教学如何能够适应新形势,形成与学前师范教育相匹配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课题。本研究力图通过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进一步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一步求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规范。然而我校原有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我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占很大比重,形成性评价仅限于平时考勤,完成作业等简单的评价。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小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英语课听不懂,老师不关注,期末考试时可能就会选择作弊或者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要想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就应该改革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更有监督激励作用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纳入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

1.问卷调查与前测。本次调查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2013级1班、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在学生入学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都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和前测。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题目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motivation and interest)、英语学习习惯与态度(habits and attitudes)、英语学习方式与策略(methods and strategies)以及英语考核与评价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四 方面。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情况。两个班年龄分布大体一样,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21分和55分,对照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19分和57分,每个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8分和87分。所以,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大体相同。

(2)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习惯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普遍认为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最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也是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是大家的英语学习兴趣却很,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困难,30%的学生基本没有信心能学好英语。90%以上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选择总是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20%左右。虽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满意,却不愿意积极地去改变这种现状。总之,尽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很难靠自己的努力,跟上老师的课堂教学,课下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更别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来看,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查仅限于读课文、背单词或翻译语法练习,学生基本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单纯用一张期末试题来衡量学习水平是不全面的。

2.实验过程。基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情况,老师们借鉴同类学校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开学初,再次征求学生意见,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档案表为依托的评价方式,在实验班试行。

首先,细化学生的平时成绩。10分是学生自选的口语展示成绩。每次课都有学生做3分钟的班级报告(class report),内容可以选择讲英语故事(story telling)、演唱英语儿歌(nursery rhyme performance)、短剧表演(role play)、两人对话(dialogue)、课文朗读或复述(passage reading and retelling)等,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老师当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20分是每学期进行两次口语测试的成绩。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口试包括朗读课文和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等;水平中等的同学可以编写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角色扮演;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提供给他们话题,自己谈论想法。任课老师要给学生的两次口语展示讲评、打分并记录。另外10分可以与课堂考勤、听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挂钩,学期结束将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单反馈给每个学生,并与学生交流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强调合作学习,建立英语学习小组。我们学校每个班的班额很大,大都在50人上下,任课老师很难做到每次课提问所有的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补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展示很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互评,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容包括学习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知识掌握等方面。这样小组成员间的自评和互评,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补充,从而更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

最后,当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进行某个英语文化主题的介绍与演示。文化主题涉及西方节日、大学生活、电影赏析等。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确定主题,分工搜寻相关材料,做成幻灯片,并在全班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主题项目的制作和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并真正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后结果分析。经过两年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尝试,笔者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英语口语测试,结果如下。

(1)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从口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学习兴趣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方面,变化比较明显。首先在语音语调上,实验班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语调较自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在语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常用的单词发音不准确,影响了整体的意思表达。其次在词汇量和正确语法使用方面,实验班的学生能使用较正确而贴切的词语进行表达,能有意识地使用新学的词汇,语法上虽有使用不当之处,但不影响意思的传输。而对照班的学生词汇量上没有明显提高,比较多的学生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导致交际经常中断。最后在互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实验班的学生能够利用互动策略就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交谈中能够及时回应大部分的交际话题。而对照班的学生在交际时缺乏互动策略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停顿,难以坚持三个话轮以上的语言交流。

(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后问卷调查中,两个班学生实验前后针对英语学习兴趣、参与英语测试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方面的选择比例出现变化。尤其是实验班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兴趣大”的人数由实验前的5.3%增加到了31.6%,而对照班只多了2人;实验班选择“兴趣不太大或没有”的学生由21人下降到了7人,占12%;在“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方面,实验班普遍选择“较强”,占46.6%,选择“很少或没有”的人数只有10人。而对照班这几个选项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实验班的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进行前,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走神、说话和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有出现。实验后的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针对“是否课前预习”,“是否主动背单词”,“是否主动观看英语电影等英语节目”,和“是否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等题目,实验班选择“总是,经常”的学生人数分别增加了十个到十五个百分比。然而对照班这四个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新的评价方法的实施,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更加清楚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从而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班选择总是或经常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生数从实验前的11个增加到44人,三分之二的学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你的英语口语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和“你是否喜欢让同伴参与评价你的学习”这两个调查选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选择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开始实施以后,实验班“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由10上升至22人,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明显减少。然而对照班这几项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由于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细化了平时成绩的分数分配,大多数学生开始乐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锻炼并养成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对自身和他人都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我们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以及评价主体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评价方式的选择、建立、使用和修改都是学生实际参与的,而且有详细的记录。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档案、观察学习评价表,老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动态;学生通过学习评价表,逐渐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师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项目与演示也要求学生紧密合作,无论是确定主题、筛选材料、形成项目还是最后的演示与答辩,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研究问题与建议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指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职业追求的学生进步。而且老师们一定要铭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好坏,而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终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总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也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郭贝.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钟纬.关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九

形成性评估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分析

作者:张 润 史立英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2期

摘要:形成性评估是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模式,在课堂环境中有效使用形成性评估可以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供积极正面的预期信息来源,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者。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自我效能感;反馈;归因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15-02

Black和Wiliam(1998)曾将评估(assessment)宽泛定义为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获取诊断性信息并用以指导教与学的一切活动。根据实施特点归类,测试可以是终结性(summative

assessment)的,教师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后用这种方式来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分数或等级的方式为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测试也可以是形成性(formative azsessment)的,这种测试形式又可以称为课堂评估或促学性评估(as,sessment for leaming),因为这种测试形式伴随教学过程,教师用形成性评估得到的信息来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部分教学内容。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人在特定活动范围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一种预期和判断。根据Bandura的理论,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他对自己行为能力的判断和行动的努力程度。在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和能力,这将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初始效能感。学生还会根据教学活动所反馈的信息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学生自我效能感高将使自己增强学习动力,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信心。

测评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显示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最直接的形式,测评模式和测评结果的不同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程度不同,终结性评估通常受关注度较高,因此最终的分数或标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大。形成性评估不以分数的形式来划分学生水平的高低,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与教师或同学协作去解决问题,实现最终的进步,因此形成性评估模式的有效使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动力。

一、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在特定学习环境中表现能力的预期和判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诸多方面。首先,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学生对自己行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设法避免学习中的困难,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却能积极面对难题并设法解决难题。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加倍努力并且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毅力。另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在同一学习行为上的表现。

Bandura(1977)归纳了影响学生效能感的四种主要信息来源:个人表现成绩、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言语劝说和生理状态。

1、个人表现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成功,尤其是连续的成功能够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屡屡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感。同时,后期的成功也能够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减少前期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2、替代性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别人的表现和经验来获得比较信息。别人的成功在很多时候可以强化学生对自己能力的预期值,认为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别人的失败经验同样也能对自己的效能感产生影响。与学生自己的表现不同,替代性经验是间接的,通过比较得来的,因此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相对弱些。

3、言语劝说。学生在很多时候会借助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信息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尽管这种预期信息同样不是源于自己的经验,但别人的反馈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他人正面的建议来纠正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从他人的鼓励中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4、生理状态指学生在特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身心反应,这些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潜在因素。比如学生在困难面前发抖、流汗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当他们发觉自己在某些学习任务中并不紧张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更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

二、形成性评估与自我效能感

Stiggins(2008)曾提出,恰当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可以使大多数学生保持学习活动与既定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在实现学习目标时有一种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将得到提高。Black(1998)等人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估对差生的帮助甚至高于好学生,即使起初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会在形成性评估中获取及时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整,实现成绩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应提高。

从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方面考虑,课堂形成性评估有测试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详细等特点。形成性评估可以由教师来实施,通过小型测验、设问等多种形式来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估还可以通过同学间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估的形式进行。所

有这些测试形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以最终分数出现,而是将详细的评价信息反馈给被测试的学生。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需要得到清楚的信息反馈来显示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Schunk,1984),在以教师主导的形成性测试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更正或改进建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有关自身能力的信息。教师简单的信息反馈如“完全正确”或“这次做得好多了”将能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在进步。从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和信息反馈对于学生来说是可靠的信息,这可以为学生继续努力提供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形成性评估中的同伴互评为学生提供一种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在一定程度上,同伴的榜样作用甚至比教师的榜样作用更大,因为学生认为同伴间无论在年龄和能力上都存在极大的相似性。这种通过比较得来的替代性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能力的一种参照信息。通过同伴间互评,学生可以发现其他人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弱点,一方面可以为自己提供修正性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形成性评估中学生的自我评估是形成性评估促学作用的重要体现。这种评估途径可以使学生准确衡量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自身对知识掌握过程的体验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特定的评估任务中,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越高,越有信心完成任务,他就更有可能通过调整自己的行动在任务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种在自我评估中获得的自我实现的感觉将进一步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Coronado-Aliegro,2006)。

三、有效利用形成性评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一)创设环境

测试中学生的高度焦虑或紧张会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表现,不紧张的学生往往要比紧张的学生表现要好。比起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受关注度低,是多元参与的考察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评估手段为学生创设低焦虑的测试环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使学生明白考察的目的不是区分优劣,而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对于自我评估和同伴间互评,教师应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了解测试方式逐步过渡到自行评估。在评估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实际能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逐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供有效信息反馈

形成性评估的一大特点是能为学生提供及时而详细的信息反馈。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预期信息来自他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他人的劝说以及与同伴间的比较。因此,在课堂形成性评估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突出学生表现中的优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并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另外,教师还应在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发现自身的发展潜力。

(三)归因(attribution)策略培养

10.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篇十

(一)作业1中单选题第1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护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护理研究、护理教育研究、护理管理研究、社区护理研究及其他研究(如护理理论、测评工具的研究等),见教材第2页。而答案B是评价该种新药的治疗效果,不属于护理领域的研究范畴。

(二)作业1中单选题第6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学原则,其中自主决定权是指研究对象有权决定是否参加研究,并有权决定在任何时候退出研究。如果采用威逼、利诱、强制、欺骗手段,则侵犯了研究对象的自主决定权。

(三)作业1中单选题第7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材10-11页违反有益原则的三种情况,①盲目尝试新方案,对研究对象造成潜在伤害;②剥夺对照组本该享有的措施;③测量本身带来额外伤害。

(四)作业1中单选题第14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材20-21页研究问题陈述的内容,包括:①研究题目;②立题依据;③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是立题依据中的一部分。而研究方法是在立题之后,进行科研设计时的内容。

(五)作业1中问答题第5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材第二章选题内容的综合运用,同时又结合每个同学的具体工作,因此,没有固定的答案内容。同学请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综合运用以下知识点作答:1.研究问题的来源;2.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3.研究问题的陈述。答案中需列出你工作中遇到了哪些研究问题。最终确立一项问题,用正确的格式(格式请参照教材20-21页研究问题陈述的内容)书写研究问题。

(六)作业2中单选题第5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抽样方法的理解。做这种题目时,请大家先看题干中是否有随机两字,如果有,则在随机分组的五种方法里,按照抽样方法的概念套看属于哪种抽样方法,如果没有,则为非随机分组,在非随机分组的四种方法里,套看属于哪种方法。该题目中,出现了随机两字,因此可判定为随机分组,五个答案中,属于随机分组的为A和E。然后看抽样的具体方法,先按照科室进行分层,符合分层抽样的概念。而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比例或间隔进行抽样的方法。

(七)作业2中单选题第6题

解析:该题目中,没有出现随机两字,因此可判定为非随机分组,五个答案中,属于非随机分组的为A和D。然后看抽样的具体方法,是以最容易找到的研究对象作为样本,是方便抽样。而网络抽样,又称为滚雪球抽样,是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势和朋友间具有共性的特点进行抽样,适用于某些特殊的研究对象,如药物滥用者、酗酒者、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等。

(八)作业2中单选题第10题、第11题、第13题

解析:做这种题目时,要卡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的条件。实验性研究的三个条件:1.干预;2.对照组;3.随机分组。类实验性研究的条件:1.干预;2.没有进行随机分组或缺少对照组,或两者均不具备。非实验性研究:没有干预。第10题中,有随机分组,有对照组,也有干预,属实验性研究。第11题中,有干预、有对照组,但不是随机分组,因此,属类实验性研究。第13题中,没有干预,只做了调查,属非实验性研究。

(九)作业2中单选题第12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材41页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的区别。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属回顾性研究。

(十)作业2中单选题第17题、第18题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材49页确认研究变量的内容。在记忆三种变量的基础上,同学要正确理解每种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因此,这两题中自变量分别为:同伴教育和信息支持,因变量分别为:服药依从性和照顾者负担。该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大家要重点掌握。

(十一)作业2中问答题第2题

解析:归纳起来,选择研究对象的注意事项见教材49页,中间一段:在确定研究对象(即选取样本)时需要注意:①严格规定总体的条件,包括纳入标准、排除标准;②尽量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并结合总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抽样方法;③确定足够的样本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则缺乏代表性,太多则不易做到严格控制,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十二)作业2中问答题第3题

解析: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见教材59页“

三、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有的同学答成了实验性研究中常见类型的优缺点,是错误的。

(十三)作业2中问答题第4题

解析:自变量是原因,即家庭干预;因变量是结果,即生活质量;外变量是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其他因素,如年龄、病情、病程、家庭经济情况、个性特征等。

(十四)作业2中问答题第5题

解析:该题与作业1中问答题的第5题相联系。在确立了一项研究题目后,判断你所确立的研究题目是哪种研究类型,见教材41页各类研究类型的特点。

上一篇:机械公司开展青工创新实践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小蝴蝶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