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2024-09-13

综合创建工作总结(共8篇)

1.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

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努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和林县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和林县四大班子对检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今年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

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县现居住人口为157826人,出生人口1270人,人口出生率为8.05‰,比市下达控制目标低1.95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8%,比市下达控制目标高3.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固,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机制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明显增强。——加强综合决策。我县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发展目标列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性指标,摆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臵常抓不懈。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考评等方式,对党政、相关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考核评估。严格按照《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考评办法》兑现奖惩(原大红城乡计生办主任吕瑞斌同志现提拔为副乡长),促进了党政重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年,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县目标考核办会同县人口计生局先后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各自承担的责任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综合改革创建、优质服务、打击“两非”、违法生育专项治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有效地促进了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加强投入保障。今年,按照市计生经费人均9元的责任目标要求,我县将人口计生事业费191.7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截至到9月底,县级计生经费已全部到位,为做好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提供财力保障。此外,还将20万元奖扶资金单独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奖扶政策的较好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和充实村(居)计生干部队伍,落实了“千人一员”工作要求,并加强了职业化建设。今年,城关镇、盛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等乡镇选派50多名大学生自愿者充实到人口多、工作量大的村(居)协助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城关镇还专门招聘5名工作人员担任村(居)计生主任,人口计生队伍得到了不断加强。同时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先后多次对县、乡、村计生干部在技术服务、全员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进

一步普及人口计生基础知识。在209国道城关段、和盛路制作了两块大型户外广告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户活动,全县共评出示范户50户,并进行了集中宣传,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突出阵地宣传。县人口计生服务中心、新店子镇、舍必崖乡、盛乐镇服务站突出宣教功能,多次开展生殖健康系列讲座服务。盛春花园小区、军民共建协会之家突出人口文化特色进行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城关镇建立文化大院2个,其他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建立新家庭文化屋30个,使计生基础知识、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科技致富等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我们还开辟了互联网、LED显示屏、短信等新型宣传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认真落实各项利益导向和激励政策。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足额兑现4873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66人享受国家、市奖励扶助三项制度。17户政策内二孩结扎户和双女结扎户一次性享受1500--2500元的奖励。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164名政策内怀孕妇女享受生育关怀。积极开展“幸福工程”,全县救助100户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每户给予200元以上救助。去冬今春开展了“三送”活动,对广大育龄群众特别是返乡流动人口进行了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检查、四项手术、避孕药具发放等一系列服务,服务人数达2.3万人次,对86户计划生育

求。城关镇、大红城乡等其他乡镇计生服务站经过不断改扩建,达到了普通乡一类标准要求。全县149个行政村计生服务室均配套了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

避孕措施得到较好落实。截至9月底,全县共施行四项手术2109例,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87.6%,综合避孕率达到91.9%。我县积极推进县、乡计生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实施站长负责制,将县、乡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分成四个工作组,巡回各地开展“三查一治”、“四项手术”以及相关技术检测和生殖保健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对前来县、乡服务站接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给予50—80元误工补贴,促进了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县、乡服务站“四术”完成量达到71%。

努力拓展技术服务。积极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建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县、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对近万名0—5岁婴幼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基线调查,发放叶酸1500多人份;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婚前检查,有1193对新婚夫妇接受了检查,婚检率91.2%。县计生服务站先后抽组人员巡回各乡镇开展孕前优生四项检查,检测人数208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已在全县宣传动员,前期工作初步开展,乡镇每动员一例给予30元补贴。畅通药具发放渠道,设立避孕药具网点11个,免费发放药具“一卡通”2000多本,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开设早期教育培训一期,为怀孕妇女提供系列服务,产生较好影响。在县级中学开展生殖

批、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婴儿出生实名登记、出生婴儿死亡登记报告、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管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联动、信息通报共享、责任追究、考核奖惩、“两非”行为有奖举报等相关制度,不断推进了专项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工作队,专抓此项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层层抓落实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便民维权、奖扶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职能职责、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等重要事项进行公开。一是制作200多块政务公开栏,在县、乡、村悬挂公开;二是开通“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滚动播出;四是制作宣传单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公开;五是充分利用农村庙会、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发放宣传品进行集中宣传;六是在政府网站、县人口计生专网上进行公开;七是在盛春花园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公开;八是在县计生服务中心大厅、城关镇力源商城和主要路段通过LED电子屏进行公开。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双评”和“下评上”活动,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满意度均达到了95%以上。

6、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一是对流动人口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清理清查工作。各乡镇利用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时机,加强流动人口的实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为提升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努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各级计生协会加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好、队伍建设好、政策落实好、完成任务好、干群关系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进行创建工作,全县34个行政村村民自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对提高基层计生协会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9、进一步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

去年以来,我县始终将全员人口信息作为人口计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县、乡、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工作。为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入户摸底排查工作,核查相关证件,认真进行信息的采集、变更和录入,做到证件、信息登记卡、微机 “三统一”。乡镇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人户分离情况进行全面的核实。加大对死角和盲区人口排查工作力度,杜绝人口漏登现象发生。不断加强与公安户籍人口的比对工作,对户籍人口进行了清理。加强对全员人口信息工作的督查,县人口计生局多次抽组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多措并举,提高了全员人口信息工作质量,全员人口信息项目完整率和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建设得到加

1产前检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拓展计生技术服务内容,努力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各项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在城镇医保、新农保、新农合、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及社会救助、教育助学等多方面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普惠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和“幸福工程”工作。全面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鼓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建设,提高数据质量。依托全员人口数据库,拓展基础数据应用范围,探索建立与部门间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建国家、自治区级优

2.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二

1 高产创建示范田的选择原则

按照“区域优势、连片连线”的原则, 2015 年东阿县3 个万亩示范片选择在基层政府重视、产业体系健全、农民热情高、种植粮食面积大、产业化带动能力强、地理位置适中、水源条件比较好的牛店镇、大桥镇和新城办事处3 个乡镇。

2 提升农民素质, 强化技术培训

按照“县有技术骨干、乡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 在小麦高产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学习接受新技术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科技书屋等讲解小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小麦播种、冬季管理及春季管理技术。

3 选用高产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东阿县最近2 年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济麦22、鲁原502、济南20、济南17, 高产创建示范田全部采用了济麦22, 并实行种衣剂包种。

4 主推技术

4.1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实行秸秆还田, 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破除土壤板结, 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

4.2 大力推广深松深耕技术

深松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 增加耕层厚度, 扩大根系活动空间, 利于土壤养分释放, 增强蓄水保墒能力[1], 培育壮苗, 抗逆抗灾。采取深松深耕与旋耕结合, 创造土壤上松下实, 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4.3 大力推广小麦宽幅播种技术

高产创建示范田全部推行了宽幅播种技术, 该技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 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 改密集条播为宽幅播种。该技术将播量控制在150~180 kg/hm2, 将播幅扩大到8~10 cm, 将行距由传统的10~15cm增加到22~26 cm, 从而实现播量相对准确, 籽粒分布均匀, 出苗整齐度高, 增产效果明显。宽幅播种机有镇压功能, 能起到一次性镇压土壤, 耙平压实[2]。

4.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小麦高产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土壤养分含量, 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4.5 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春季追肥由返青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 底肥比例为30%~50% ( 氮肥) , 追肥比例为50%~70% ( 氮肥) 。 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 塑造旗叶和倒2 叶坚挺的株型, 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3]。

4.6 小麦 “一喷三防”综合防治技术

通过一次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 以防治麦蚜、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为重点, 兼治其他病虫害, 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 增加千粒重的目的, 是小麦养根护叶、保粒增重、提高粮食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冬季麦田管理

查苗补苗:对于缺苗断垄的地块, 在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移苗补栽。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好“上不压心, 下不漏白”的原则。补苗后, 要及时浇水, 并适当追施肥料, 以确保苗壮。合理冬灌:对于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地块需要冬灌, 以踏实土壤结构。

5.2 春季麦田管理

返青期管理以划锄为主, 进行深耕, 控制无效分蘖。如果墒情允许可推迟春一水, 期限到起身后期或拔节初期, 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180 kg/hm2 (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前面有说明) 。除草:小麦返青后到起身期使用除草剂2, 4-D丁酯喷雾。防治病虫害: 一喷三防技术, 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 用4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4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优护600 m L/hm2喷雾, 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 增粒增重的目的。

摘要:小麦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的增产稳产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产创建是新时期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措施, 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从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总结小麦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以期更好地示范带动东阿县小麦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传哲.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 2010 (7) :89-90.

[2]余松烈, 董庆裕.667平方米产量700~800千克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08 (8) :1-2.

3.如何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激情 趣味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26-01

高效教学是当今所有学科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高效教学”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个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二者的关系。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高效,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其次,取决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渴望程度。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一切教学为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高效教学,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能受到感染?怎能不恹恹欲睡?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切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才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有高效的局面。

二、把趣味性的活动情境导给学生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大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努力“放大”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噪音、卫生、交通等方面给学校带来哪些影响,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校园花坛中的花、草、虫等,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参观、考察、体验,会对自己看到的现象、事物产生兴趣,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再从问题中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活动小主题及子课题。《叶子的妙用》这一主题可以这样产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绿化带时,举起自己刚拔出的一棵小草,饶有兴趣的向大家娓娓道来:“这种草叫艾草,它的叶子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接着教师又用叶子吹起“口哨”,会的同学们纷纷模仿。这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进行研究的欲望,关于叶子的各种问题不断的被学生提出来。可见,“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利用各种机会去挖掘、去发现、去引导。

三、把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顧,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

四、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小论文、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设计的手抄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走进天津彩塑泥人张》,《小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出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五、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4.学校综合治理与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篇四

一、认清形势,明确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而发展科技、培养人才靠的是高质量的教育。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加快完善教育法制步伐,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以法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行依法治校,无疑是学校在新形势下赢得长远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和紧迫任务。

二、加强学习,以专业法律法规为重点普及法律知识。我校成立有普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普法规划并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实施。精选人员,利用校园广播站及壁报栏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法制内容,建立校内法制宣教阵地,营造氛围,增强舆论宣传。不定期聘请公检法部门的领导专家为师生作法制报告。同时,在各科(尤其是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另外,订购法制学习材料存放在阅览室,供师生自行阅览。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加强实践锻炼促进行为养成。为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进而转化成师生的自觉行为,我校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学年及学期工作计划,同时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我校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团市委、豆腐营派出所常年建立法制教育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坚持开展法制共建活动,如每年举行四次法制报告会,每年二次法制教育远足活动,每月一次国旗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另外学校还开辟了校园广播法制教育专栏。二是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配合学校法制教育,法制副校长通过模拟法庭、现身说法,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学校每学期部将法制教育列入家长学校课程,并聘请公安干警、政治教师授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发挥法制教育活动的作用。坚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对违法违纪问题不回避、不手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惩前毖后,警钟长鸣。

四、我校长期坚持定期学习制度。乔利军校长亲自编写了《教育法律基础知识讲座》,每学期开学前对全体老师进行专题培训。教师单周周五第七、八节政治学习,双周周五第七、八节业务学习,单周周二第七、八节党员学习。每周一的晨会,有正规的国旗班升旗,有催人奋进的国旗下讲话,有带班领导的工作总结和布置,有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等。这些都是法制化管理的具体休现,各种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让师生接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用法律法规要求自己,依法执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有错误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正确地舆论引导人,用高尚地人格塑造人。我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依法治校策略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手段,也是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赢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开展“以法治校”活动,增强了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作为学校来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外学习、生活环境,我们首先从抓内部管理入手,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修订和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校陆续出台了《**学校教师手册》、《**学校学生管理手册》,把各项规章制度集结成册,内容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校园安全防范。校团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校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要合法合理,与国家和上级法规政策的要求相统一;二是明确责任,党政工团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制落实检查制度;三是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5.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五

一、统一思想、强化领导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社区两委会高度重视,首先认真学习区、街道有关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吃透创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组建创安工作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其他干部、相关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小组。社区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分工到人,落实到位,督察到岗,环节上不出差错,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步骤和要求开展工作,要求每个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高昂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创建各项任务,坚决克服消极因素的思想,以“争第一,创唯一”的工作热情将我社区的创建工作跃上新的高度。

二、注重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按照创建工作的步骤和精神,社区组织村组干部认真学习,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向村民各家各户发送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发动群众人人参与,定期刊登宣传栏,宣传创建工作是与群众紧密相关的。在社区主要道路和路口,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营造浓厚氛围,组织群众观看由社区文体队编排的精彩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效果较好,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极大提高了居民的知晓率。

三、健全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社区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专项解决,解决好群防群治所需经费问题。根据创建要求,社区专门安排了二名人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健全了各项网络和职责,与派出所签订了责任书,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警民联防,责任定人到岗,坚持夜间巡逻,极大地改善了我社区的治安状况。社区严格落实创建责任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创建成员单位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阶段性创建工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四、突出重点,抓好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 更新观念,丰富内涵,落实保卫、调解、消防等各项措施,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的控管,确保我社区治安秩序良好,实现“六无”目标,即: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无集体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治安事故、无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社区加强调节工作力度,群众无小事,依法调节,减少矛盾,把工作做在前头。使群众相信居委会、调节委员会,从而使的全社区未发生民事转成治安案件的现象,也未发生一例越级上访事件。社区积极做好治安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抓好防火

防盗,坚持值班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突出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思想疏导工作。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指导

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履行好综合治理工作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解决影响稳定和治安的突出问题;不发生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引起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问题或治安突出问题,不因工作不积极、处置不力导致不稳定问题事态扩大或治安问题蔓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谐社会、平安创建、综合治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社区将积极把创建平安社区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打造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

月湖社区居委会、创平安领导小组

6.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六

2007—2008学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级党政部门有关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加强对安全综治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切实把师生的安全,综治教育和防范工作做好、做细,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确保校园平安。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安全第一”。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开学以来多次通过召开校务会议及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并通过对普法工作文件材料、综治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进行了宣传。使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搞好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的安定、稳定对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的良好局面。

学校领导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领导在安全工作上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布置下一月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并指定专人去检查落实安全工作。特别是对食品安全工作,每学期学校都要与供货商签订好《供货协议》,要求供货商首先必须出示《卫 1 生许可证》和个人《健康证》后方可供货,学校也进一步加强验货制度,严把物品的质量关,不进变质、不洁或过期物品,确保学校的食品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自“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学校的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更加注重实效,特别是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防范工作。通过全体师生爱心捐款,在每个泗中人的心中传递爱心的同时,也牢固树立了安全防范和珍爱生命意识。

二、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规章制度。我校十分注重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的人员理论业务培训。多次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省、市、局有关综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对学校内的各种教学设施及学生活动场所也都明确安全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已初步形成了安全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完善。

5、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综治管理教育网络。为建立健全专群结合、人人参 与的防范体系,我校成立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负责,各责任人分项管理,把学校安全综治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成立学生安全信息组,协助值日教师管理日常安全,并聘请一名法制副校长和若干名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上法制、安全、道德教育课程,把校园创安与社区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相结合,实行联防联治,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管理教育网络。

6、总务处按校长室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成立部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制定工作制度,具体如下:

(1)建立门卫来客登记制度,严防坏人破坏和捣乱。(2)课外活动一般不准学生随便出校,如有事需出证明。

(3)做好防盗、放水、防事故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遵守建筑施工操作规程。

(4)校产科要不定期组织对危房、室的普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5)餐厅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否则坚决清退。本学期餐厅对工作人员重新考试、招聘、精简了人员,提高了人员素质。

(6)本学期餐厅对大宗食品进行了公开投标,对所购食品要求有签证、有检测报告、有台账,有QS标志,决不让不健康食品进校园。

(7)水电班每天对全校的用电、用水安全进行检查,及时消除水电隐患。(8)禁止办公室、教室私拉接,确保线路安全。

(9)保卫科对校园内的重点消防部位进行彻底排查,对损坏、缺少、老化的要及时处理。

(10)医务室做好学生常见疾病及一般外伤的治疗救护或转诊工作,确保医疗无事故。

三、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平安创建、安全稳定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我们充分发挥墙报、厨窗的宣传阵地作用,定时刊登有关法制、安全常识和综治知识,加强宣传,促进交流。通过召开综治工作会议,张挂《中小学生防火安全知识挂图》和《毒品预防教育》等。组织“综治宣传月”和“安全教育日”活动。并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览活动,加强对广大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向全校师生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我校还在家长会上进行综治宣传,让学生家长明确,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配合学校来共同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综治活动的开展,历年来我校师生无一例违法行为和安全事故。

确保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本学期以来,我们围绕“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安全教育活动。(1)正常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2)举办一场“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学生签名活动;(3)班会课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4)举行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5)分发“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的《告家长一封信》每学生一份。(6)学校创办4期黑板报专栏和安全法制手抄报。(7)举办一场安全知识竞赛。(8)举办一次安全征文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全体学生的自身保护意识和能力普遍得到提高。(9)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专题月活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听一次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举办一次法制演讲比赛、举办一次法制手抄报展览、出好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的黑板报、观看一次法制教育专题片并搞好观后感征文评比活动,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落实行动,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落实责任措施,学校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抓出成效。

这学期,我们大力抓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各项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了综治、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各口和个人、确保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1、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学校陆续添置和换药充气的灭火器有二十多台;楼梯、走廊的安全通道按要求进行了整改安装了紧急通道警示牌;老旧线路电源开关等得到全面更换,消防安全隐患基本得到消除。坚持做到每月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定期搞好消防演习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2、积极配合、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我校主动加强与县交警大队的联系配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创办“宿迁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渗透到相关学科。积极维护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学校安排值日教师在校门口维持秩序,保证校门口道路畅通,秩序井然。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从学校师生拓展到全社会,扩大了交通安全教育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3、综合协调,狠抓校园安全及周边治安秩序治理工作。

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对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一方面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治安环境安全状况自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落实责任,抓好整改。另一方面,加强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工作。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职能部门分别对学校周边及校内进行安全检查,通过督促检查,改善了学校门前及小卖部、教学楼的实验室、用水、用电、以及食品卫生、危验品存放等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了校门外的饮食摊点、油炸食品及制作器具。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4、学校对总务处各部门的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定期由校长室牵头,对总务处的基建、水电、保卫、医务室、餐厅等部门的管理及安全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对各部门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本次活动对后勤部门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起到了十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总之,平安创建、安全稳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校将一如继往的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确保师生平安,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

7.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准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2)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试行) 》。

1.2 收集本院

2004~2012年, 创建“二级乙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中, 接受市、省级专家组对我院在创建评审、复评和“医院管理年活动”、“质量万里行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等检查中的专家意见, 运用PDCA工具, 持续改进。

2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检查、评审主要缺陷分析及注意事项

2.1 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

体现在部分规章制度缺失, 如规章制度未有修定、没有及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新的法律、法规进行更新;科室、部门没有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或有规章制度没有制定相关工作流程。

2.2 员工对标准要求的应知应会缺陷

体现在员工不明白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与计划;部分员工对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不能掌握;有些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能熟记;还有员工对医院的重要规章制度不知晓等方面。

2.3 医、技、护人员“三基”知识掌握不够

体现在各种检查、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对“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不过关、技能考试操作中差错多或操作不规范;专家抽考时医务人员表现出情绪过于紧张、导致失常;专家现场情景考试时相关的医务人员无法正确应对;有的员工对本专知识还较为熟悉、对超出专业的知识便显茫然无措。

2.4 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开展的原始记录不全

体现在相关检查活动或会议无纸质、图片记录, 信息系统也无处调阅;或检查活动或会议记录不全 (体现在缺时间、缺人员、缺数字、缺事项、缺内容) ;或检查活动或会议记录不符合要求 (体现在该记的未记、不是重点确很详细) ;或检查活动或会议记录差错 (体现在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

2.5 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贯彻落实不够

体现在检查中发现规章制度未执行、或职能部门和员工甚至不知晓;或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或未严格执行;或规章制度执行偏差、理解不足;或规章制度执行违规、这是明知故范。

2.6 医院对资料整理、归类、提供、共享不够

体现在资料未按评审标准要求收集整理;或资料未按照标准要求集中分门别类;检查时还临时查找、提供的资料有遗漏;各职能部门资料交叉重叠但又未充分使用。

2.7 近年检查中病历书写、内涵质量的主要缺陷

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力, 体现在病历首页缺项;三级医师查房内容相同;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无病情分析、无指导意见;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无修改、无订正;病程记录中, 重大诊疗事项如危重病人抢救无记录无病情无分析;病历记录无医师签名或代签名、冒签名等。

2.8 基础护理缺陷

体现在临床科室责任护理形式化;分级护理没有按要求和标准落实;护理对临床医疗配合的紧密性不够;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

2.9 药物合理使用存在缺陷

检查中发现门诊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住院病例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时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偏低或未按药效选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无依据随意更换抗菌药物;未充分显现使用抗生素药品分级管理、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2.1 0 医院整体实现改革亮点不足

应从如何增加便民服务设施, 改进方便就医措施, 如何降低费用、减轻病员负担办法, 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的具体办法, 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等方面体现。

3 讨论

3.1 改进服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三个强调

强调全程、便捷、连贯的服务, 强调预约门诊和一站式付费管理;强调急诊绿色通道建设, 做到先诊疗报付费, 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强调尊重和落实患者的知情与选择权, 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2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医院的临床医技科室设置、服务项目、人员执业资格、操作规程等应符合相关要求——结构性规范;强调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度、规程、指南、质量与安全指标、质量管理工具来落实和推进质量持续改进, 并用数据说话——制度建设规范;强调规范化的诊疗工作, 应用诊疗常规和操作程序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应用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实施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与监控临床诊疗质量——行为规范。

3.3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与制度主要理念

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技术管理。包括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界定管理程序、控制工作流程、监测管理过程、分析相关资料。

3.4 临床科室管理主要理念

强化科室管理。包括: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活动、建立管理团队、开展质量评价。

3.5 医技科室管理理念

更好服务临床。包括合理布局配置、满足临床诊疗、落实质控要求、规范操作程序。

3.6 医疗质量环节管理特别强调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 ;医疗制度规章;诊疗组织体系 (三级查房组织体系) ;教育培训与考核;诊疗行为规范、病情评估;危急值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医疗服务连贯性、出院指导;患者安全、手术安全核查;医疗风险管理、主动报告 (免责) 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

3.7 评审工作应对方法

资料查阅, 部门、科室要真实;被抽问人员应做好被抽问、考试、考核准备 (职责、三基、技能、应急预案等) ;医院管理人员、医、技、护人员做好接受抽问、考试、考核准备 (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等) 。

3.8 医院个案追踪

个案追踪:观察患者看病的全过程;评价各个工作环节及衔接是否规范、合理、连接;系统追踪:检果者追踪检查某类或某种项管理全过程。

3.9 推荐JCI认证, 医院的目标

(1) JCI认证是一个严谨的体系, JCI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达到的标准。 (2) 患者选择原则—以患者为中心, 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并符合当地的文化。 (3) JCI标准涵盖368个标准 (其中200个核心标准, 168个非核心标准) , 每个标准之下又包含几个衡量要素, 共有1033小项。 (4) 主要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例如病人获得医疗护理服务的途径和连续性、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以及健康教育等。 (5) JCI标准重视公共设施及安全管理、员工资格与培训、质量改进、医院领导层的协调合作以及信息管理。

4 结果

通过对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复评中专家意见整理、归类、分析, 运用PDCA工具, 对照专家组意见逐条整改, 持续改进, 整改不到位的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医院在 (评审/复评) 各阶段工作显著提高。

5 结论

8.综合创建工作总结 篇八

摘   要:台东大学是一所位于台湾省台东市的公立大学,创校于1948年,前身为台东师范学校、台东师范专科学校、台东师范学院,2003年升格为台东大学。台东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多次变革,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精致的教学型综合大学。为深入了解台东大学在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情况,本刊对台东大学校长刘金源进行了专访。刘校长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科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台湾中山大学海下技术研究所所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海洋科学学院院长,2012年2月出任台东大学校长。在访谈中,刘校长提出,台东大学要依托环境,创建具有地方文化和自然特色的优质教学型综合大学;改变传统思维,增进教师培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提升教育品质;挖掘学校在地文化元素,以在地化促进国际化。

关键词:台东大学;优质教学型大学;教师培养;教学改进

一、依托环境,创建具有地方文化

和自然特色的优质教学型综合大学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刘校长,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台东大学是位于台湾台东市的一所公立大学。首先,请您结合学校的概况,谈谈贵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刘金源:在讲台东大学之前,我想介绍一下台东。台湾的地形版图呈长方形,中间是中央山脉,西部开发得比较早,大部分人口也集中在西部,而东部开发得较晚,被称为“后山”。台东是台湾的一个县,位于东南部,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土地面积为台湾第三大县,但人口较少。另外,台东保留有丰富的台湾原住民文化,县内6族原住民占全县人口的30%以上,为全台湾最高。今天的台东已成为一个多元族群文化社会,这是地方的人文特色。

台东大学最早是台东的一所师范学院,2003年升格为台东大学,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包涵文、理和师范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规模不大,大概有4500名学生,200位教师。台湾目前大致有160多所大学,形态各异,有的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比如我之前所在的台湾中山大学,而台东大学的定位是要发展成为一所优质的教学型综合大学。

所谓教学型大学,主要是以教学为主。例如,我校的重点在于本科教育,在学生结构方面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即在4500名学生中,将近4000名都是本科生。在美国,除了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这种大型综合性学校,还有一种文理学院,它的规模比较小,学生人数约为2000~3000人,也都是以本科生为主,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非常高。这些文理学院大部分采取的是小班授课,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沟通,相比之下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的方式。在我看来,台湾还没有一所如此形态的优质教学型大学,因此,我们希望把台东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像美国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等形态的优质教学型大学。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台东大学位于地广人稀的地方,远离城乡、环境优美,适合建立美丽的校园。在这里,学生可以专心读书,教师能够专心做研究。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美国文理学院的学费都非常昂贵,而台湾的大学可能没有办法收那么高的学费去支撑学校的发展。但在我看来,大学的发展正逐渐走向多样化,这种形态的大学可能会成为台湾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台湾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小孩送去学费较贵的私立小学,我想,未来他们也一定会愿意把孩子送进一所高品质教学的大学。

其次,台东大学虽然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但并非不重视研究发展。相反,学校必须善用有限资源,结合区域特殊资源与环境,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研究,这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得以立足的必要途径。因为学术研究是大学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发展学校特色的关键。

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其基本要素在于以文、社、理为本的基础教育,健全文理基础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发展教师的学术专长与能量、学生的特质、区域资源与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系所的整合、创意学程的开设、经费的争取与运用等,逐步建构并发展成为有特色与高水平的大学。

学校要办出特色,一定要与所在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相结合。台东大学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去努力,办出特色。例如,我校将发展南岛文化。我刚刚讲到台湾有很多族群,且在台湾,原住民族群统称为南岛族群。南岛族群贯穿台湾及南太平洋很多岛国(如菲律宾)。因此,我校将依托台东丰富的原住民文化优势,发展南岛文化。此外,藉由地利之便,透过跨校合作,发展海洋科技研究。台湾东部是深海海域且有黑潮流经,可以产生海洋流的动能。另外,深海水是洁净、低温的。这些深海资源的开发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类将来要面对的水资源和能源缺乏的问题。比如,日本、韩国、夏威夷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有了相关方面的成功探索。总而言之,台东大学的办学目标就是成为一所具有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特色的优质教学型大学。

二、改变传统思维,增进教师培养

《世界教育信息》:创建优质教学型大学,教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台东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什么好的举措?贵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刘金源:我认为,大学教师的基本责任在于教学、研发、学生辅导等,而行政方面的参与也是实现大学合理治理所必备的职责。因此,如何增进教师教学能力、研发能量、辅导知能、共同分担服务及行政工作,并取得彼此间的平衡与协调,是大学教师生涯发展的关键。

总体而言,就读高等学位(硕士、博士)的时期是成为大学教师的预备期。在取得学位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琢磨,才可成为一位称职的大学教师。在教学发展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提升教学方法与知能的机制与场所,并增强对以人为本的内在涵义的理解,改变教学是知识单向传袭的传统思维。例如,教务处除了办理注册、课程安排、招生等行政业务外,还应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协助。学校或可另立教学发展单位,专门协助教师提升教学工作。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的增进、教学行为的自律,是提升教学品质的要素。endprint

研究或研发是大学教师的根基所在。对于新进教师(如助理教授),学校应制定鼓励机制,相对减轻其教学与行政负荷,使新进教师有更多时间从事研究与论文发表,从而奠定学术基础。对于资深教师,应鼓励其从事质量并重的研究项目,从而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建立。

在学生辅导方面,大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之外,还应提供课后咨询,加强学生课业与生活咨询。学校应设置相关单位,定期举办研习会或工作坊,提高教师课外辅导的意识,加强教师辅导能力。同时,学校的行政职务是一项较为费时与费心的工作,更需要具有服务热忱的教师,共同承担校务推展的责任。

三、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提升教育品质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台东大学历经多次变革。目前,面临台湾当前少子化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台东大学提出创建优质教学型综合大学,以提升学校竞争力。那么,这反映在学校课程方面,有哪些变革?

刘金源:大学课程通常包括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论是哪种课程,课程改革是整体教育改进的重要一环。课程改革必须适应学校的整体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确定全校性的基础素养与核心能力。然后,学校各教学单位(包括院、系、所)配合学校的总体目标,拟定各单位特定宗旨,并实践在课程规划与教学行动上。最终,达成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

具体而言,我校的课程规划秉承学校的创办理念与教育目标,依据学校规划开设所需科目。之后,再聘请符合专长的教师从事教学,并透过学生学习成效,检视是否达成教育目标,这就是P-D-C-A(Plan-Do-Check-Action),即课程与教学改进循环,也是现阶段台湾教育部门所推动的教学卓越计划的核心思维。

就课程发展而言,台湾的大学十分尊重教师的开课自主权,但教师随心所欲地开设课程,缺乏整体课程规划架构的严谨性。假如教师有专长本位思想,把所开课程皆修订为必修课,易导致学生课程负荷过重且缺乏弹性;科目虽然多样,但基础教育却不稳固。大学课程应强调基础观念与基础知识的建构,而避免过于繁琐又缺乏启发的教学内容。在当今研究所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大学基础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有了好的基础教育才有可能从事较深入的研究。

此外,只有课程改革而无教学改进也是徒劳。传统思维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懂什么就教什么。若没有课程改进机制,教师又忽视时代变迁,遂有“一本笔记教一生”的戏言。但当今时代快速变迁,很多观念日新月异,尤其是科技方面,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或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这也是教师要终身学习与继续研究的原因之一。纵使是传授200年前已发明出的亘古不变的原理(如微积分),也要因学生素质与特质的改变,而必须调整课程内容并改善教学技巧(如转变传统单向传授的模式,注入多元讨论机制等),方可提高教学成效。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但是通常人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缺乏认识。因此,虽然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在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通常无法达到良好的成效。更有甚者,因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无以着力,而陷入“营养学分”的困境。因此,掌握通识教育理念、目标与定位,凝聚全校对通识教育的共识,是改善通识教育的当务之急。

总之,台湾教育部门近年来所推动的教学卓越计划,其目的在于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改进,提升教学品质,相信这仍是未来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只要把握时机,争取经费,全力以赴,改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品质,一定可以具备独特的办学特色。

四、挖掘学校在地文化元素,

以在地化促进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您如何看待教育国际化?台东大学是如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

刘金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现今人才的交流已经超越了国界,大学教育国际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在教育层面上,我认为国际化的内涵在于让学生了解到当今所处的环境,教育已显然无法自闭于一隅,需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融入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中。一方面,大学是学生发展生涯的主要学习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更深刻了解国际前沿的发展,并且加强应对国际竞争所需要的知识的准备,比如外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国际化会增加校园国际氛围,通过交流促进种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了解,促进世界祥和,这也是“地球村”公民必要的素养。

从发展国际化的条件来看,台东大学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似乎不利于国际化的发展,其实不然。我认为,在地化与国际化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台湾东部开发较晚,民风纯朴,原住民文化丰富,具有台湾在地文化特色,而在地文化特色正是开创国际化的重要元素。例如,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以台湾原住民歌谣为主题曲。国际化带动的国际互动与交流,若能与地方政府结合,必然能促进地方的繁荣。

在推动国际化的具体措施上,为加强学生国际语言能力的培育、推动师生跨国交流与学习,我校举办或参与了一系列的教育国际化活动,如开办具有特色的国际学位学程、招收外籍学生、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前往国际优秀学校学习、接受国际认证、研讨国际议题、办理国际研讨会等。

上一篇:妇联干部培训领导讲话下一篇: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