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2024-11-26

机关单位管理制度(12篇)

1.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一

机关单位接待管理制度为加强对接待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明确接待工作的任务,规范接待程序,严格接待标准,控制接待范围,提高接待服务质量,根据中纪委、市纪委及驻市水利局检组关于接待方面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接待原则 对等接待,区别对待;对口接待,部门负责;手续完备,程序规范;接待热情,服务周到;严格标准,厉行节约。

二、接待类别 接待工作分为政务性接待和事务性接待。政务性接待指与机关政务有关的接待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利部水文局、水利局及市政府各部门等上级机关来我局视察、考察、检查工作,政务性的座谈汇报、新闻采访、慰问走访,以及其它部门考察、交流、片区综合性会议等有关事项。公务性接待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时间。事务性接待是指政务接待外,以业务交流、学习为主的其他接待活动。主要包括:业务交流学习、业务专项联系会议、单项业务联系的单位及其它非政务性需要接待的事项。事务性接待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只接待一次。

三、接待任务分工 办公室统一管理接待工作,在主城九区内的由办公室负责安排,由对口科室承办;主城区外的由对口承办科室负责安排办理。

四、接待方式

(一)上级机关领导、水文系统兄弟省区市领导及工作人员到我局进行检查指导工作、考察学习和工作交流的,由局领导和局领导指定业务相关的人员陪同。

(二)市水利局部门领导、政府其它有关部门领导及人员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或联系其他事务的,坚持对口接待,除个别需要主要领导参加的外,一般由分管领导和局领导指定有关人员陪同。

(三)水文系统兄弟省(区、市)分局及科(室)领导及有关人员到我局考察、学习、交流或联系其他事务的,由分管领导指定有关对口科(室)人员陪同,分管局领导原则上只参加一次宴请。

(四)就餐和陪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尽量减少陪同人员。

五、接待标准

(一)餐费标准 1.厅级以上特殊客人或水文系统兄弟省区市水文局主要领导,视具体情况另行接待。2.处级及以下人员,用餐标准为120 元/人·天(不含酒水)。3.接待客人时,原则上不上高档烟酒。如遇特殊情况,须请示有关局领导同意后进行安排。4.一般不安排娱乐活动,如需安排活动,应事先报局领导批准。

(二)住宿标准 政务性接待,除个别特殊客人外,住宿一般应安排在政府指定和 协议单位,其标准为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安排单间,其它人员安排标间。事务性接待,由我局协助对方安排住宿,不承担住宿费用。

六、车辆保障

(一)接待服务用车本着轻车简从的原则,一般安排集体乘坐商务车或水质监测车,牵头或对口接待部门需提前填写《工作用车申请表》,按我局机关工作用车程序报批。

(二)根据任务规格需要或领导指示安排接待车。

(三)来宾离开我市到外地,除个别特殊客人外,原则上不安排车辆送往外地。

七、馈赠礼品、纪念品

(一)市政府部门领导的政务活动,一般不赠送礼品、纪念品。

(二)市外上级机关领导和水文系统兄弟省区领导的接待需馈赠礼品、纪念品的,经分管局领导同意后报局长批准。

(三)纪念品、礼品仅限于我市特产,体现地方特色,且标准不宜高。馈赠所需的礼品、纪念品由办公室负责管理。

八、接待审批程序

(一)接函或接电科室按规定呈报函件或电话记录给相关领导批示。

(二)根据领导批示起草接待方案,方案包括日程安排、陪同人员、食宿、接待保障及经费预算报办公室、计财科初审备案。

(三)方案报办公室初审备案、计财科审查预算。

(四)报分管局领导签批,送分管后勤局领导审查,最后报局长 审定。

(五)接待工作完成后,牵头部门应向办公室报告备案。

九、接待费用的报销程序

(一)牵头部门指定参与接待人员,将所有发生的费用按财务规定粘贴票据,每张票据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并附接待方案。接待费用必须当次结清,一次一报。

(二)分送办公室复核标准和计财科初审。

(三)送分管局领导审签。

(四)送分管财务局领导审核。

(五)送局长签报。

十、接待要求

(一)搞好接待工作,要做到热情服务,注意节约,礼貌待客。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严禁虚报开支,不得以任何借口提高接待标准,否则不予报销。

(三)接待中涉及的有关事宜,除综合性和大型的接待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外,其它的如参观陪同、汇报材料、相关单位联系等,由涉及接待的对口部门自行负责。

2.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二

一、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行政管理部门中, 相关的领导和人员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人事管理的惯性, 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应的干部没有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 无法有效发挥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从而导致人和事无法有机地联系起来, 进而很难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

1. 人事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把工作重点落在对“事”的管理, 事大于人, 片面强调“事”的重要性, 忽略人与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错失了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机会, 致使人才的流动性大、很难留住人才, 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2. 岗位设置、聘用不科学。

传统的人事管理在岗位设置及聘用方面, 主要是按照上级决策和组织安排处理, 职工只能服从组织安排, 这样势必导致人岗不匹配, 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 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传统的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方式方法, 绩效管理存在不足。一是绩效考核指标科学性不足, 不能够客观、真实、公平地反映职工实际绩效水平;二是考核内容的设定与职工业绩相关度不高, 考核的方式方法使得考核结果难以准确定位职工自身能力和业绩;三是考核内容的可操作性指标与最后绩效考核机制不具备可比性, 事业单位设定职位工作差异大, 非常规性任务多, 工作量难以量化, 考核过程中的平均主义导致职工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 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4. 深层次开发、培训不足。

传统的人事管理培训工作虽然得到重视, 但不够系统, 存在听从领导安排, 所学内容多为政治理论知识, 专业技术培训相对较少, 对培训规划没有建立系统持续的培训体系, 忽视了对培训需求的分析, 导致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过程不系统、培训结果不明显。

5. 干部职工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队伍整体学历偏低, 实际上真正具备全日制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极少, 多数本科、专科学历都是通过在职函授方式取得, 并且专业不对口, 整体学历偏低,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年龄结构偏于老化,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编制少, 专业方面的培训少, 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世纪, 是知识主宰的世纪。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管理必然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

1. 树立新理念,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事业单位聘用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用人机制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 用一套系统的、规范的考核机制对职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能力及业绩等, 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考评, 从而做到公平、公正, 做到令所有职工对考评结果无异议, 并使评价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单位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岗位设置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 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 增强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干部选拔任用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机制”, 本着“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原则, 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严格履行公开推荐、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3.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制订短、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实践锻炼、自学、交流等, 形成了一套合理的长效培训机制。为广大干部职工规划出有效的继续教育学习时间, 与高等院校形成联建机制, 有计划地进行脱产学习, 或者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开设专家、教授、讲师知识讲堂, 对广大干部职工实施技能素质的强化培训, 人力资源整体效能将大大提升, 通过在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方式达到以干促学、以学促干的效果。同时, 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 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通过建立长效、全面的培训体系, 大大提升基层业务水平。

4.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更新人才理念, 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 把人才作为单位的一项无形资产, 把管理的视角由工作转向人。为了打破干部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瓶颈, 发挥政府部门的优势作用, 积极采用宏观调控政策, 合理引进高学历人才。近两年, 濮阳市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编办等相关单位的组织下, 先后引进高学历人才187人充实到市直各个事业单位中去, 有力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同时, 加强人才管理制度的完善, 加大对管理者的监管力度, 通过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多重监督模式, 保障管理工作的公正化、合理化。

3.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专门档案管理 篇三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 专门档案 管理

专门档案是指某些专业范围内产生,有比较稳定的文件名称、格式和形成规律,有各自整理和管理办法的各种门类档案的总称。它是个群体概念,不特指某个档案种类的实体。专门档案类别很多,涵盖内容也很广泛,如艺术档案、工程档案、审计档案、诉讼档案等等。机关事业单位中形成的专门档案是本单位档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单位不容忽视的极为重要的归档类别。机关事业单位专门档案包括财会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基建工程档案、学籍档案、声像档案和出版刊物档案等。由于专门档案具有特定的形成规律,其收集和管理工作就要有别于文书档案而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专门档案归档要掌握灵活性

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以年度为界,而专门档案记述和反映了机关某些专业方面的工作活动情况,其形成档案的规律和特点各有不同,因而专门档案的归档时间要掌握灵活性。如科研成果档案要以科研项目完成时间归档,一项科研项目根据科技立项、拟定方案及开展研究,到最终完成需要一年、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基建工程档案要以工程竣工时间归档,基建工程从项目报批、图纸设计、动土施工到项目竣工也不是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这类档案要以其完成时间归档。如果研究项目或工程竣工时间过长,也可以按照研究程序和工程进度,分阶段归档。

声像档案是实时瞬间和阶段的真实记载,是保存在胶片、相纸、磁盘、光盘等感光材料或磁性材料等载体上的影像和声音。它记载和反映了单位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人物的真实面貌,相比文字档案来说,更直观、真实、形象、生动。为了避免以年度归档时间太长造成影像数据的丢失,声像档案要掌握及时归档的原则,根据某项工作的完成、重要活动的结束随时归档。

二、专门档案收集要重视完整性

由于专门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特殊性,一是各专业内容性质不同造成在归档时间上不统一;二是某些档案形成的时间过长,如果专业工作人员归档意识淡薄,就容易造成档案内容缺失。因此在收集各类专门档案时,要特别注意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如基建工程档案,具有工程周期长、工作流程长、工期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建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成套性等特性。一项基建工程项目,要有工程项目前期文件、勘察测绘文件、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文件、监理文件、设备文件、竣工验收文件,从工程立项、勘察设计、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到竣工等多项程序。由于基建工程人员流动性大,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加之基建工程人员对工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极易造成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档案存在分散、损坏或内容丢失等问题。在收集基建工程档案时,要特别强调基建工程档案内容的完整性,按照基建工程建设形成规律收集、整理和保存,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准确和系统。

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存在同样的问题,从客观上看,影像存储随意性很强,产生的电子照片丢失的概率也很高,如果不注意保存和备份,就容易丢失。因此,档案部门对声像档案的归档监督极为重要。在收集工作中,既要重视对某项工作和重大活动形成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又要强调单张影像归档的全面性,如时间、地点、人物、工作内容和活动名称,都要注有详细的说明,便于日后的查阅和利用。

三、专门档案管理要强调实效性

专门档案记载和反映的内容是机关某个方面的工作活动情况,外觀没有固定的格式,载体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具有内容的单一性、形式的特殊性、载体的多样性、归档的固定性和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对于专门档案的管理就要根据其特点有别于文书档案。文书档案可以按照年代、部门和保管期限进行统一管理,而专门档案要强调利用的时效性,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进行单独管理。如财会档案、出版刊物档案可以按照年度和保管期限进行整理上架;科研成果档案、基建工程档案和声像档案就要根据档案内容,不同载体形式分项进行保管;教学工作的学籍档案则要以学年为单元进行管理。这样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将为档案的查考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各专门档案的归档人员可以不需要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直接查阅本专业的档案,既快捷方便,又便于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专门档案只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部分,很容易被忽视和遗忘。作为档案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自觉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专门档案的管理,按照上级颁发的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和各自的行业规范,遵循各专门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为丰富馆藏档案奠定物质基础,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资源,为增强单位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挥重要作用。

4.机关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四

一、“三公”经费定期上报制度。

严格按照公司《公务接待制度》和《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每月的上报、审批、核算、累计等基础性工作。每季末,在公司党委会议上公开上季度公司和子公司的“三公”经费支出执行情况,同时在公司内网予以公示,接收全体员工的监督。

二、公务卡制度。

由综合部负责,拟办理公务卡制度。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开立公务卡,其他干部职工根据工作需要原则自行确定;因工作需要,经公司领导批准,在具备刷卡条件的商户进行公务消费时,用公务卡进行结算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交通费、招待费等商品和服务支出,原则上不使用现金结算。

三、公务考察制度。

公务考察,在两周前将公务考察目的、内容、地区向公司党委进行汇报,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外出一周前将审批手续、考察日程、外出人员名单报综合部备案,严格按规定控制天数、人数、次数。

四、备查账制度。

公司综合部负责专项登记公务接待、公务考察相关详细信息,同时负责登记公务用车的燃油、维修等费用信息。公务接待按公务接待表及实际支出;公务考察登记外出考察审批表相关内容;公务用车建立公务用车登记备查制度,司机班负责人每月向综合部上报公车运行的公里数、里程数、百公里油耗。公司综合部每季度向党委公布“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5.机关单位“勤俭节约”管理制度 篇五

一、节约用电

为进一步加强我处用电管理,规范用电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各科室要加强对科室人员节约用电的宣传和教育,普及节约用电科学知识,增强节约用电意识。

(二)、节约空调用电。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上班不得提前开,下班应提前半小时关闭,人离开办公室较长时间及时关停空调,力争每天少开1小时。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定期清洗空调,提高空调能效。

(三)、节约照明用电。要合理使用光照,尽可能使用节能灯具,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内自然光亮度足够时不开灯,杜绝拉上窗帘开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和走廊隔盏开灯,杜绝长明灯、白昼灯。

(四)、节约办公设备用电。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只能办理与工作有关的事务。使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消耗,减少开启和使用耗电量大的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或下班时间应及时关闭电源(传真机除外)。

(五)、各科室或个人发现电线路破损、电插头、插座松动、漏电等问题,应及时通知行政科,行政科应及时派水电工进行维修。

(六)、加快用电设备改造。大力推进办公区用电设备的节电改造。在照明节能上积极应用太阳能灯、无极灯等先进照明技术;在空调节电上积极应用变频技术节电;因地制宜进行节电改造,确保办公区的非节能灯和其它高能耗设备逐步改造或更新。

(七)、每位工作人员都有节约用电义务。各科室要加强节约用电检查,对发现浪费电力资源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未及时整改的,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二、节约用水

为进一步加强我处用水管理,规范用水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科室要加强对科室人员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普及节约用水的科学知识,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二)、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在显著位置张贴节水提示标志。用毕水即关闭水龙头,避免出现“长流水”现象。

(三)、提倡循环用水,绿化用水尽量使用雨水或再生水。

(四)、禁止使用自来水龙头直接冲洗车辆。

(五)、爱护给水和排水设备,不得随意拆卸设备部件,杜绝人为故意损坏。发现供水设施损坏,要及时报告、及时更换,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三、节约用粮

节约粮食,不挑食、不随便丢弃剩菜剩饭,吃多少买多少,米饭按需盛量,倡导餐桌文明之风,不追求奢华。

四、节约用纸

为进一步加强我处用纸管理,规范用纸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提倡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各类通知、通报、领导讲话、信息简报等不涉密文件尽量通过网络发布。

(二)、所有打印纸、复印纸必须双面使用,并提倡采用再生纸。

(三)、节约使用打印纸、稿纸;严格控制纸质文件印刷数量及发放范围。

(四)、提倡在电脑上修改文稿,在发文审核之前一般不采用书面稿流转。

6.机关单位保密工作制度 篇六

一、根据《保密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XXXX市的保密组织和工作制度,开展相应的保密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设立XX市XX局保密委员会,负责对XX局系统(本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保密工作实施全面管理,保密委员会由一名局领导任主任,成员包括办公室、行政处、监察室、对外处、规划计划处的负责司志,并实行按业务线分管保密工作。

三、保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内部工作秘密的领导。

(二)组织和领导全系统的保密工作,制定保密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保密工作活动,实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普及保密法律知识。

(三)具体办理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的审批工作。

(四)确定本系统各单位的保密要害部位,建立保密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涉密人员的审查、考核和管理工作。

(五)承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保密组织和政府保密工作部门交办的保密工作。

(六)负责对夕、宣传资料的保密审查。

(七)组织对保密要害部位、涉密计算机系统和机要通信设备的保密技术防范。

(八)监督和检查本部门、本系统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九)负责查处系统内的泄密事件,研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泄密损失。

四、保密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二次会议,传达上级有关保密工作指示,通报保密工作清况,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对保密工作进行总结。

五、保密委员会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负责本系统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负责审批保密工作计划和总结。

(三)负责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的保密检查工作。

(四)负责向上级保密组织请示汇报工作。

六、保密委员会副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协助主任开展保密工作

(二)负责组织完成本单位和检查、指导本系统的日常保密工作、(三)负责保密宣传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

(四)完成主任交办的保密管理工作。

七、保密委员会成员的主要职责:

(一)依照职权范围负责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及时向保密委员会请示汇报保密工作〕

八、保密领导人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保密法规,组织指导、协调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确定密级的工作。

(二)按照本级保密审批权限,做好定密的审批工作。

九、保密责任人的主要职贵:

(一)负责对本处室、本业务线的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使涉密人员熟知有关保密工作的法规制度和保密知识,增强保密观念。

咬二)对本处室、本业务线业务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负责确定具体的秘密事项并制定专项保密措施。

十、保密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本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各和技术设备的专项保密管理工作。

(二)对本系统在保密工作中涉及的保密技术问题提出保密要求,从技术上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

十一、市局保密干部和专职保密员负责本委日常的保密工作。机关各处室设兼职保密员一人,具体负责本处室的日常保密工作。

保密干部和保密员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保密工作的要求,经常宣传、检查、督促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二)负责木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国家秘密载体(包括文件、资料、图纸、音像制品等)日常管理工作。

7.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七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其财务管理环境也愈加趋向企业化。在体制改革前, 机关事业单位的经费基本上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 政府对所投入的资金并不要求收益权, 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并不注重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重点从反映监督转向资金的筹集决策和投放决策上, 很多服务具有有偿服务的性质, 也作为“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其经费核算强调的是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 强调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实现资金增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机关事业单位要生存下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不再有免费的资金来源渠道, 因此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经费核算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标准

现行的经费核算制度使得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 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各预算单位执行的经费开支标准不统一, 或者没有按照经费开支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更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经常会存在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 这也是经费核算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监督管理不善

传统的经费核算管理体制与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 使用效益不高, 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单位收支管理。此外, 经费核算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 监督部门的职能还相当薄弱, 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现行经费核算制度的改进措施

(一) 完善会计报表设计

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四个部分:会计报表主表、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主表可以设置四张表, 即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和基金增减变动表。

1. 资产负债表。

年度报表中除“专项资金支出”以外, 全部过度性科目都应该结平, 月度报表可采用表结账不结的方法, 把大部分收支科目结平。

2. 业务收支情况表。

对于全部业务收支的总体情况, 有必要以主表形式统一编表反映, 目前拟定中的办法缺少此表。至于业务支出的明细情况, 可以用附表的形式进行编报。

3. 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

对专项资金收支的总体情况, 也应该设立专门的报表。

4. 基金增减变动表。

除了编列普通基金、专用基金外, 还应反映固定资产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此外, 会计报表附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数字表、业务支出明细表、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等。建议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一张“货币资金增减变动表”, 用来反映单位现金进账出账的情况。可以说, 这张表对机关事业单位日常资金的调度安全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同时与企业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 这张表简单易行, 更加适合机关事业单位。

(二) 完善财务规章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 认识不到二者的差异, 生搬硬套地进行经费核算制度的调整和改进, 是否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机关事业单位以生产精神产品或提供劳务服务为宗旨, 因此很难把当期的费用、成本等全部摊销进去, 特别是类似于知识产权这样的无形产品, 更加不容易计量和分摊费用。如果简单地按照税收征管办法进行纳税, 则会有失公平性。因此, 应该由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一个关于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核算制度》的有关规定。

(三) 专项经费与机关经费分开核算

8.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矛盾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突出表现为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不规范,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不统一,以及统筹层次低、缴费与待遇水平不挂钩、基金财务收支风险大等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指导思想混乱,基本政策不统一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无法可依,法规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没有一套规范系统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参保和保费征缴作出规定,养老保险方面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系统不规范不健全,导致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二)个人缴费未与计发待遇挂钩,不能有效体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无论想让哪一种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运行下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都是基本前提。

(三)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现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低,实行的是县级统筹,“以支定收”已成为不可实现的空谈。一方面要确保发放,要保证现行事业单位退休政策的全面落实;一方面要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负担系数确定的缴费率已为最高限额,单位和个人已不堪重负。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的差距

(一)养老保险待遇不公,退休后养老待遇差距明显

企业人员、事业人员、公务员退休待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都由政府财政支出,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养老金没有显著差异。

(1)实行的养老金制度有所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所实行的养老金制度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无须个人缴纳。退休金以退休前工资为基本,根据工龄的长短为依据来计发。机关单位公务员在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照原工资金额发放。

(2)统筹模式的差异

企业职工是单位和职工本人分别按一定标准缴纳,从这个角度观察,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多等级的创新性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的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员工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是构成这个保险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三者互相填补,并且承担的主体分部为国家,企业和自身。

(二)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

二元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公务员以及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实行两套完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致使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有损社会公平正义,制约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1)难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种类之间进行流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与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是,人才流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健全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2)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导致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状态,双轨制并存的状态时的管理混乱,并未形成一体的管理体系,而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这种情况只是管理没有整体规划,没有全局意识,最终导致政策的出台,方针策略的制定实施很难同步,无法做到统筹兼顾。

(3)养老保险“双轨制”制约了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

其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恰恰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绊脚石。长期以来,有着严重“福利依赖”思想以及预期享受高额退休金待遇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已经很难接受强调个人缴费、推崇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社会养老保险方式。更何况,从现收现付制的单位退休保障制度转换到“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制度转移的障碍。这些心理因素、个人利益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缺乏激励机制,退休待遇和缴纳费用不挂钩。

(4)缴费基数、标准、比例不统一

个人缴费基数方面,有些地方是依照人事核定的档案工资而征收的,有些则依据实发工资,比如奖金、福利等实际收入进行征收;而单位的缴纳基数,有的按照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15%-30%的“单基数”征收,有些则以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15%-17%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50%之和实施“双基数”征收。

(三)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财政压力逐步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城镇企事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能正常流通等多种问题并存的情况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企业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和发放,而事业单位传统的养老制度采用单位管理和单位发放,养老保险实为单位保险,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伴随的养老制度社会化程度低,筹资结构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权利和義务相结合及待遇与贡献相联系的社会保障基本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据2013年底统计,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伴随着事业单位老龄化加剧,单位财政公款压力巨大,为避免和减少因老龄化的多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

(2)缩小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差距,维持社会公平

我国企业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稳步调整。2013年,全国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900元,比上年增加179元,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完全来自财政,养老金远远高于企业职工。(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霍尔茨曼,爱德华·帕尔默:养老金名义账户制的问题与前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邓大松、李珍: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养老基金管理与生活质量国际论坛,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凌静怡.《探析寸步难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1期

[5]龙玉其.日本的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J].现代日本经济,2011(6).

[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

9.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制度 篇九

1、会员评家活动在同级党组织领导和上级工会指导下,通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每年至少评议一次。会员代表的人数不得少于会员总数的30%。

2、会员评家活动主要评议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建设职工之家情况,评议工会主席(副主席)履职情况。

3、会员评家前应将评议内容、评议标准告知会员,做好组织发动和准备工作,并向上级工会报告。

4、工会主席(副主席)在会员(代表)大会上报告工会工作及建设职工之家情况,并就个人履职情况进行述职。会员(代表)大会对工会工作、建设职工之家情况和工会主席(副主席)在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测评(一人一票),根据测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当场公开民主测评结果。满意率高于80%、且不满意率低于10%的,为民主测评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高于60%的,为民主测评基本满意。不满意率高于40%的,为民主测评不满意。工会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本级工会开展会员评家活动的监票员、计票员。

5、会员评家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并作为考核基层工会工作和工会主席、副

主席的重要依据。对会员群众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反映的突出问题,该基层工会应向会员(代表)群众反馈整改措施。

工会财务管理制度

一、加强财务管理,贯彻执行财务工作,为群众、为生产服务。切实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充分发挥其物质保证作用;

二、遵照上级有关规定,认真讨论编制财务计划和预、决算。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走时检查分析财务收支情况;

三、督促检查和帮助工会小组、车间工会,做好会费收缴工作,按时收缴工会经费;

四、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和现金(上级核定数),按时间矿工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报告各项经费的收支情况;

五、每年向工会会员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六、协助有关人员健全工会财产,物品管理制度,全面系统登记工会财产,物品帐目监督检查工会财产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

七、财务工作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清交接手续,并有工会领导负责监交;

八、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开支,拒付管理;

九、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理、不谋私利,做到收支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

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制度

一、依法独立行使经费审查监督职权,对同级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督促和检查。

二、协助同级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好工会财产,监督同级工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工会财务工作的方针、规章制度。

三、审查同级工会预算、决算的编制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合理地反映了工会工作需要。

四、督促同级工会定期公布帐目,发扬财务民主,实行财务公开。

五、在同级工会组织机构变动和财务财产管理人员调动时,负责监督做好交接工作。

女职工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工会工作方针,研究制定女工工作目标、任务,指导女职工工作。

二、参与有关保护女职工权益制度的制定,并监督、贯彻落实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女职工参政能力。

三、维护女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参与、指导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集体合同,参与女职工劳动争议、家庭暴力等案件的调处。

四、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开展女职工培训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各项劳动竞赛,进一步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

五、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能和健康素质;关心女职工成长进步,积极发现、培养、推荐女性人才。做好优秀女职工的评选、表彰工作,总结推广她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积极发现、培养优秀女职工。

六、组织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各项活动,活跃女职工文化生活。

七、做好女职工“关爱行动”工作,为女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她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学校工会职责

(一)加强对职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机关职工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水平。

(二)动员组织职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好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四)配合党政机关贯彻落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维护学校职工合法权益,协助党政机关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组织职工参加疗养、休养及健康体检,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五)加强调查研究,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内部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学校内部事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机关廉政建设。

(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工会民主制度,做好会员的发展、接收、教育和会籍管理工作,加强对专(兼)职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的培养,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七)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资产。

会员(代表)大会制度

(一)工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经工会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会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会议。会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召开会员大会。

(二)会员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党组织、上级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审议和批准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工会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讨论决定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公开工会内部事务;民主评议监督工会工作和工会领导人。

(三)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工会委员会相同。

(四)工会委员会主持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会员监督。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工作及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经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工会

牵头组织实施,切实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切身利益,把组织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 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二、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工会于每年3月前对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

三、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春节期间向困难职工发放食物或慰问金。

(二)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10.机关单位食堂管理规定 篇十

(二)成立机关单位食堂管理小组,加强食堂管理,提出改进饮食服务的意见,监督食堂开支情况。

(三)机关单位每名工作人员都有对机关单位食堂管理和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和义务,有关意见和建议可随时向每位机关单位食堂管理小组成员反映。

(四)机关单位食堂管理小组成员要注重听取每名干部职工对食堂伙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大家的意见反馈给食堂管理人员,促进伙食改进。

11.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基本概念

(一)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是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国家元首、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如人大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国家各级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等,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般被称为公务员。在我国,公务员的概念还要宽泛一些,根据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政协等机关的工作人员。

(二)事业单位

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国外通常把类似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机构称之为社会公共部门或社会公益性组织。

在我国,事业单位分为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各类公立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和不拨款(即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如出版社等)。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内容

(一)覆盖范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这里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二)资金来源:个人不缴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三)资格条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龄10年及以上。省厅局长及以上干部/少数高级专家可延长退休年龄: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省政府省长、副省长,以及省、市、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干部的,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工作的县(处)级女干部,凡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的,其离休退休年龄可到60周岁。

(四)一般保险待遇:

1.实行“就业工资关联”支付原则,就是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工龄长短工资高低挂钩。

2.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计发基数有所不同,计发比例相同:机关公务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计发比例为:工龄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

(五)离休待遇:

1.“离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对待特殊群体(革命老干部)一项特殊养老安排。离休不是一项独立的制度,包含在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之内,只是在退休待遇方面对“离休者”有所优惠。

2.离休条件:符合以下四种条件之一即可享受离休待遇:1949年10月1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

3.离休待遇:离休金按本人离休前原工资100%发给,参加革命工作较早的增加1~1.5个月的生活补贴。即:

1937年7月7日~1942年12月31日(抗日战争前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按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1943年1月1日~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按本人离休前标准工资,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六)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为了加深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解,列表如下: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是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一开始就实行所谓“双轨制”,但当时两类单位工资水平和养老金计发办法都相差不大。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随着企业相应制度的改革而改革,“双轨制”所带来的分配不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早有意图,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由于诸多原因,这次试点没有引发全国性的连锁反应。2008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事业单位员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新启动。国务院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关联,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试点地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新模式,主要内容与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大体相同;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实行现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深圳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的首个试点城市,2012年7月4日《深圳市2012年改革计划》公布,其中包括:“研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统一、又体现公务员职业特点的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12.机关单位管理制度 篇十二

1. 工资结构复杂, 晦涩难懂, 职工对工资正确性的疑问增加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结构复杂、晦涩难懂, 不要说一般员工看不明白, 就是我们多年直接从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同志, 也不能一目了然、成竹于胸。制度设计违背了简洁明了、便于理解的原则。实际工作中, 我们经常遇到单位部门的职工对自己的工资标淮不明白不理解, 而到工资管理部门去咨询、去争辩的现象, 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增加了很多无效的行政工作量。

2. 新人多, 工作量大, 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建国以来历次工资政策调整改革, 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复杂繁多,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很难对工资政策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然而由于近年来单位职工轮岗、新招公务员上岗等客观原因, 一些刚从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同志业务不熟、政策不明、工作程序不清楚, 再加上个别同志责任心不强, 工作粗枝大叶, 给工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障碍。

3. 新参加工作人员工龄认定所需材料, 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人社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简称《通知》) 规定, 新进人员的工龄认定需要提供原单位劳动合同和参加工作以来的参保证明。但是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职工参保证明, 今年以来人社部门不再开具, 而是要求个人在需要时从网上直接下载打印, 但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材料, 在工资审核中很难辩别真伪, 《通知》中又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 实际操作起来, 我们往往无所适从。

4.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难度大, 难以做到科学客观、公平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的工作大多都具有行政管理和劳务服务等社会公益性质, 一般很难进行量化考核, 虽然目前对绩效的考核有诸如目标管理法、零基预算法、综合绩效评分法、平衡计分卡法等考核方法,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都有很大的难度, 并且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都难以做到科学、客观、公平、合理。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年终考核时, 往往只要不是平时表现太差、考核时都能称职, 都可以晋升工资, 不能充分体现绩效工资设计的目标要求, 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5. 事业单位的职称聘任制困扰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安徽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试行) 》, 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施总体控制。事业单位对职称岗位的聘任, 制定了人为的比例限制, 一些职工虽然通过学习取得了高级、中级职称, 但由于受单位职称岗位的限制而不能聘任、不能兑现职称工资, 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限制了进步、限制了发展, 不利于职工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之前, 实施绩效工资制存在一

定的难度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简称《意见》) , 要求人社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核定, 其原则为:“承担行政职能和公益一类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 按照不高于当地公务员津补贴平均水平确定;公益二类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 原则上按照不高于当地公务员津补贴平均水平的1倍确定, 经营类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 原则上按规范后上年度津补贴总量为基数确定”。但是对于哪些是承担行政职能和公益一类的其他事业单位、哪些是公益二类、哪些是经营类其他事业单位, 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其认定。有些事业单位多次要求提高绩效工资总量标准, 但是由于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还没进行, 我们无法按《意见》的要求执行。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中的问题思考

1. 简化工资结构, 重建工资体系

2015年1月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开始实施, 因此首先应将职务工资和职级工资作为工资的主体部分单独列示, 其次, 要将工龄工资单项设置, 最后形成公务员工资两条线并行的工资结构, 即:1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地方津补贴;2职级工资+工龄工资+地方津补贴。这样工资结构简单明了, 便于理解, 不但减轻了工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也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有效节约行政成本。

2. 强化政策培训, 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操作能力

一是定期举办工资业务培训班。针对工资业务不易掌握的特点, 加大工资管理业务培训的密度和力度, 培训时不仅要提高工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 更要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二是开展与业务知识有关的活动, 如开展知识竞赛等, 通过活动提高单位领导对工资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三是定期进行业务知识测试。通过定期测试, 增加工资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水平提高。

3. 改革并完善工资政策, 给地方政府一定的工资自主权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改革严重滞后, 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出台, 并且全国一个工资标准, 极不便于地方执行。我认为, 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现行工资政策体系的全面疏理和调查了解, 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尽快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工资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是要给予地方政府一定范围内的工资政策自主权, 使地方政府能结合自身情况实施工资激励, 体现经济发展差异, 激发地方发展经济的极积性。

4. 强化信访督查, 化解信访矛盾

对涉及工资政策的信访诉求, 一是要加强工资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多交流多沟通, 逐步化解信访人的心理障碍, 争取职工对工资管理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二对于过去工作的忽疏, 要勇于承认错误, 坚决纠正错误。信访工作复杂、涉及到政策法规、思想观念、人事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需要我们有更大耐心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工作中要讲方法、讲策略、讲艺术, 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观点出发, 站在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 不断提高工资管理工作的水平。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较强的工作, 涉及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直接影响到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涉及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谐与稳定, 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工资管理方面的问题, 并在工作中偿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机关,事业,工资管理,困惑,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新坤, 马永春, 张洪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1, (8) :12-13.

上一篇:浪漫情书语句下一篇:07式车辆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