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精选8篇)
1.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 篇一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沟通管理
[摘要]2015年3月,我参与了某市规划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该系统是以B /S模式架构,数据库采用了Oracle11g,GIS平台采用了ARCGIS10.0。该系统包括规划业务审批,行政办公,GIS图形分析等功能,是OA、MIS、GIS 的集成应用。项目历时10个月,最终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建设。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局、八个分局、六个直属单位全面投入运行,获得一致好评。本文结合作者实践,以该项目为例,探讨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沟通管理,包括编制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信息分发,绩效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沟通管理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和经验教训,认为沟通不畅,干系人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进展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最后总结了在项目沟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正文]某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为市政务部门及民众提供相关信息化应用服务和辅助决策性支持,增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决策准确性的背景下,于2015年3月启动的,我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为680万元。根据项目章程,任命我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历时10个月,于2015年12月在市局、八个分局及六个直属单位全面运行,通过了客户方验收。
该项目旨在建立一套集规划业务审批、行政办公、GIS图形分析、CAD 绘图编辑于一体的系统。其中,“一书两证”业务审批的图件、文档、表格、会议、材料信息,实现了在市局及八个分局之间的方便快捷流转,随着审批流程的流转,达到了全程带图作业,实现了图文双向查询,用户可以任意查询每个案件的业务数据、办理情况、办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必备材料信息,同时,可以在审批流程的任意一个环节调用叠加与案件相关的各种地形图、控规图、详规图、专题图、影像图以及各种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实现了业务办理与图形浏览、分析和计算的紧密结合。系统中的内网信息发布模块,分为通知公告、政策法规、舆情监测、职工工会四个栏目。内网信息发布模块,自全面运行至今,内网信息发布百余条。系统中的电子报建模块,实现了远程报建及报建文件一键录入。一方面,建设单位通过在市规划局门户网站免费下载电子报建软件,填写申请表单和上传报建材料,完成报建项目预录入并保存为磁盘文件。另一方面,窗口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磁盘报建文件一键录入系统,避免信息的繁琐输入,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审批目标。
由于该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干系人众多等特点,要保证系统按时上线,沟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采用了强矩阵型组织结构,在对公司成功案例经验总结基础上,充分运用项目沟通管理知识,结合发起人的业务需求和公司管理规程,有效保证了甲乙双方沟通顺畅,提升了干系人的满意度,项目顺利完成,获得用户方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失败的项目案例都是因为甲乙双方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在本项目中,我通过做好干系人分析,编制详细的沟通管理计划;及时全面的信息分发;制定项目绩效报告;做好项目干系人管理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沟通管理,保障项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做好干系人分析,编制详细的沟通管理计划
要实施有效的干系人管理,就要尽早识别出项目干系人。因此,项目中标后,我就参照项目章程,项目范围说明书,列出该项目的主要干系人,登记在“干系人花名册”中,花名册详细记录了干系人的姓名、职位,在项目中充当的角色,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可能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项目团队成立之后,我又带领项目组成员通过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更新了项目干系人花名册。由于项目涉及市局、八个分局还有直属单位等机构,有规模大、干系人众多的特点,我和团队根据干系人关心的不同内容,将干系人分为三组。第一组干系人有公司领导和市局的主管领导,而市局主管领导又是本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需要在项目中及时给他递送项目的进展情况,以获得他对整个项目的信任;第二组项目干系人包括各项目组负责人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是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他们关心的是项目的具体功能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定期分发阶段评审的结果。第三组项目干系人关心的是项目质量,要确保项目按质按进度正常开展,要定时召开技术评审会议。
通过多次团队会议,我和团队利用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等,结合项目干系人分析,制定了项目沟通计划。
二、按照沟通管理计划,做好信息分发
信息分发是向项目干系人及时地提供所需的信息,包括实施沟通管理计划以及对始料不及的信息需求的应对。按照沟通计划,实施内外有别的沟通策略,对公司外部干系人,我通过工作会议、邮件、电话等方式及时为项目干系人提供项目进展情况,以获取对项目的信任。对于公司内部的团队成员,我利用公司内部的RTX即时沟通软件作为辅助沟通手段,并于每周五召开周例会,总结上周的工作,计划下周的工作。在向外部干系人进行信息分发时,我充分注重沟通技巧。在与信息中心主任沟通时,我多采用非正式的沟通方式,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这样既可以保证将项目进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干系人,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了解干系人对项目的满意度。
三、定期发布项目的绩效报告
定期发布项目的绩效报告主要是为了定时进行工作的汇报。我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周提报工作情况汇报,包括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一方面是便于周例会进行工作总结与安排;另一方面是便于跟踪和控制项目进展情况,每两周对工作完成情况使用挣值分析,形成项目目前的状态,进展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项目干系人通过绩效报告可以获得项目在特定时间的进展、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制定绩效报告的时候,我还使用了公司绩效报告的Excel模板,模板的“总览报表”为管理高层提供了他们希望看到的规管系统每周概况信息。而“成本报表”提供了项目现金流等信息。我通过及时完成和提交绩效报告,使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随时掌握项目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四、做好项目干系人管理,提升干系人满意度
项目干系人管理就是对项目沟通进行管理,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并解决项目干系人间的问题,对公司及市局的主管领导,一定要汇报他所关注的点,如进度问题、成本使用情况,及各单位对于项目的意见和反馈,以期望达到项目重要干系人给予我最大的信任,对市局信息中心主任,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主要都是实际业务负责人,对实际业务流程方面有一定的权威,需要采用严谨的制度,宽松的工作氛围和适当的奖励方法,来提升团队的积极性。
尽管在项目初期制订了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对绩效进行跟踪报告、信息分发和项目干系人管理,但由于沟通对象是人,而且项目中涉及人员众多,难免会出现问题。比如在对外部的沟通上,主要表现在项目组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沟通能力不足,比如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就部分功能实现与分局信息中心发生冲突,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间隙对项目组人员进行了沟通技巧的培训,让他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团队内部的沟通上,由于有2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初次参与项目,对做项目不熟悉,也没有经验,而团队其他成员也各自忙着自己负责的开发任务,这两名团队成员开始消极怠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各业务负责人商议,在两周的周例会结尾,安排半小时的项目培训或召开经验交流会,如果部门的培训内容丰富或取得一定效果,则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升了团队的整体能力。经过10个月的努力,该规划审批系统终于顺利完成交付。至今,系统运行正常,受到客户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项目的圆满成功离不开项目的沟通管理。综上所述,项目沟通管理的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此次项目的实施,保证了甲乙双方沟通顺畅,提升了干系人的满意度。通过此次实践,我对项目沟通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 篇二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 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 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 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 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
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因此, 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 主动地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 进行反思, 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的提现公开课的价值所在, 各大高校都进行大学公开课平台的建设。在建设公开课平台的过程中本着提供原生态、研究性、鲜明性的公开课平台过程管理及服务, 引进CMMI、PMBOK等管理体系、思想与方法, 从而保证公开课平台质量, 建设复合高校特点的过程体系。该公开课平台主要采用B/S架构, 使用Java开发语言基于J2EE平台, 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以及Ajax等开发技术。主要功能为课程点播、课程推荐、系统管理、学科管理、视频管理、课程分析管理、评论管理等。
2 公开课信息系统平台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知识领域, 项目范围包括项目的最终残片或服务以及实现该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范围管理主要包括手机需求、范围定义、指定WBS、范围确认、范围控制等过程。下面在公开课平台的范围管理各个过程中, 主要为以下几项工作。
2.1 收集需求与定义范围
公开课平台的范围直接与需求相关, 需求收集和分析的不到位直接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范围不断蔓延是信息系统项目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明确项目需求, 最好项目范围定义, 确认项目范围, 是项目范围清晰化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工作。一般性在需求收集及范围定义阶段需采取一下几点措施。
为减少沟通语义障碍, 提高需求分析速度和准确率, 首先组织高校、软件、项目管理等三方的专家对项目团队进行集中培训, 从而使项目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高校公开课平台的业务特点和行业术语, 在需求分析中能够与客户在同一个维度和语境下顺畅的进行沟通。另外, 项目团队进行高校信息中心现场调研, 做好需求分析之前的准备工作。
为减少需求遗漏的可能性, 着重加强识别干系人的工作, 并召集用户各方面代表、课题专家代表、以及其他重要的干系人进行多次的、逐渐细化的需求分析讨论会, 不断明确用户模糊的需求、挖掘和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 从而使项目范围边界不断清晰。
安排需求分析工程师使用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的可视化建模工具画出用例图, 将分析的需求形成需求说明书和跟踪矩阵, 在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上周期性的向用户确认, 以保证项目团队与用户在需求理解上达成一致。将已定义的需求整理为项目范围说明书, 形成阶段重要可交付物。
由于用户在UI、性能、易用性、兼容性等反面缺乏了解, 这部分需求往往无法再初期确定, 因此一般性在开发中采用原型法, 以降低范围定义不完全的风险, 减少相应损失。
2.2 创建WBS
WBS是进度规划、成本规划等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输入, WMS的经度和力度决定了项目精度和成本规划的准确率, 因此创建WBS是项目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创建WBS过程中, 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
2.2.1 范围说明书的清晰度与完整度
WBS的建立依赖于成功的需求分析与清晰的范围定义, 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 将需求文件细腻化, 将整个公开课平台分为30多个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分别具有多个子功能, 如此需求文件本身便是一个三级的WBS雏形, WBS的分解也相对容易。
2.2.2 WBS词典的额详细程度
WBS作为项目的重要文档, 可以认定是项目开发过程的重要参考工作手册, WBS的词典越详细, 则项目干系人对于工作包的理解就越趋于一致, 而减少理解偏差。如果WBS词典非常粗略很可能会对建设中的项目带来不可预料的错误结果。
3 范围确认
范围确认是项目干系人正式接受已完成的项目范围的过程, 范围确认需要审查可交付物和工作成果, 以保证项目中所有工具都能正确的完成。在项目中, 可以采用原型法、不断迭代、持续性交付阶段性成果的开发方法, 使范围确认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在WBS制定后, 需确定多个重要的项目里程碑, 每个里程碑便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个里程碑的完成都需要进行阶段性评审会, 在评审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都需要记录并加入到To Do List进行解决, 评审过程中产生的评审意见都需形成书面记录。
4 范围控制
在项目开发中, 范围是可变刚的基线。范围变更源自于用户的前期需求为正确与否或用户中后期新增需求。为减少范围变更拼读和降低响应不利影响, 需要及时做出如下措施:建立变更控制委员会 (CCB) 及变更控制流程。保证所有范围变更都能够在CCB的控制和变更控制流程的约束下统一进行。在范围管理计划中对范围变更控制进行规定。尽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缩小范围变更的幅度, 降低不利影响, 避免理解不一致所导致的重复变更。
5 结语
项目的范围管理中主要涉及到项目范围书、工作分解结构WBS、WBS字典、范围基线、变更申请、纠正措施、组织过程资产、项目管理计划。通过范围管理中的一系列子过程, 使项目在建设初期、中期、末期都能够及时的适应各方面出现的实际问题, 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的总体基线计划建设发展。
摘要:首先介绍以公开课平台为信息系统模型, 论述了公开课平台在范围管理过程中, 通过现场调研、采用原型法等完成了需求收集及范围定义工作;通过细化需求说明书、利用类比经验、细化WBS词典等方式制定WBS计划;通过持续交付、阶段性评审、正式书面确认等方法完成了范围确认;通过建立CCB及变更控制流程、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中变更相关规定的方法完成了范围的控制。
关键词:WBS:工作分解结构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CB:变更控制委员会 (Change Control Board)
参考文献
[1] (美) 科兹纳著, 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6.
[2] (英) 休斯, (英) 考特莱尔著, 廖彬山等译.软件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9.
[3]George Stepanek, 陈宗斌等译.项目管理之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11.
3.论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 信息管理 概述 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管理的概念
“信息管理”这一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而且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到90年代国外对信息管理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对此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和解释也就不同。就国外学者对信息理解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博士的观点和英国信息管理学家马丁。E.M.Trauth博士认为信息管理分为3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这3个领域通常都被称为信息管理。马丁则认为:信息管理就是与信息相关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培训和控制过程,它是围绕信息本身以及相关资源展开的,比如人力、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等。
国内不同的学者对“信息管理”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解读。王万宗教授认为:“信息管理就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作为一种理论探索则主要研究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原理、技术方法及信息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与信息部门的组织、控制等有关问题。”卢泰宏教授认为:“信息管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上,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广义上,信息管理不但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设备、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管理这一名词的解释不同,但归纳起来可以把信息管理解释为:信息管理就是指通过对信息本身,以及与信息本身有关的人、设备、技术、机构等进行统一、有效的开放、规划、控制和集成,来实现人们的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MIS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商品贸易行业。它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综合监督和控制各部门的物流、资金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使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能够随时准确掌握审计、计划、采购、销售、物管、质检和财务等各环节的操作经营善,并及时做出经营管理决策和适时制定或调整企业发展计划,优化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作用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一作用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进、销、存等各方面的有效计划控制都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管理合理化与科学化、企业制度的严谨化、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能带给企业持续发展的潜能与动力;最后,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为领导层做出预测和决策提供更高效、全面、便捷的方法与方式,同时也方便了员工间信息及时共享。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运营的各方面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1)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信息管理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企业的各类信息流可以经过它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而不必等待下属各部门的总结报告,能使企业的决策更迅速。
(2)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以后,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加快了业务处理的速度,加大了可以处理的业务量。
(3)信息管理系统能整合零散业务。系统将原来零散的、孤立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流程,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流程效率,优化企业的办化程序,使业务流程各环节更加紧密。
(4)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改变企业的管理。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信息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使得企业高层与基层之间交流更加顺畅,个体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会发生很大变化,它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珺,张彩红.浅谈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科学,2010.
[2] 谷媛.浅析信息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西北职教,2009.
[3] 韩姝,钟斌.浅析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科技信息,2009.
4.论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的沟通管理 篇四
【摘要】
本文以我作为项目经理所负责的某政府机关的中介及市场规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项目为实例,探讨了沟通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此项目是该企业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商业目标是实现一卡在手、全国加油。该项目涉及加油站零售数据的自动采集、管理、统计、分析等一整套的业务流程,并且该系统还要与该企业的 ERP系统、二次物流系统对接,项目涉及干系人多、历时达一年,规模大、模块多,功能复杂,具有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沟通无止境、共识促发展,沟通应注重以共识为主、采取使用有效策略。本文主要论述了沟通管理计划编制、与用户方重要干系人的沟通、改进项目沟通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内容。案例中采取了建立便捷直观的沟通渠道、制定统一的沟通模板、采取良好的冲突管理等措施。最终,项目于 2009 年 11 月顺利完成,目前运行良好,并得到了用户和公司的好评。
【正文】
项目的沟通管理包括项目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分发、绩效报告、项目干系人管理四个过程。项目沟通计划编制作为项目沟通管理的第一个过程,其核心是为了明确项目干系人的沟通需求,确定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制定项目的沟通计划,这些工作是确保项目沟通顺畅的基础;信息分发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将项目干系人需要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发送给相关的项目干系人。绩效报告是将收集的项目绩效信息提供给项目干系人,为项目干系人做出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绩效报告包括项目状态、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预测三个方面的内容;项目干系人管理实际上是对项目干系人的期望进行识别、管理和影响,确保项目成功。我作为公司研发部副经理担任了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此项目是该企业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商业目标是实现一卡在手、全国加油。该项目涉及加油站零售数据的自动采集、管理、统计、分析等一整套的业务流程,并且该系统还要与该企业的 ERP 系统、二次物流系统对接,以确保业务流程的完整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该系统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模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加油站数据通过各省市公司上送到总部进行集中处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沟通管理计划编制、与用户方重要干系人的沟通、改进项目沟通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内容。沟通计划很重要,大型项目具有实施周期长、项目相关利益方众多、项目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必须高度重视项目沟通计划工作。在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中,我认识到沟通也是需要成本的,在沟通管理中,我们需要针对重点,有针对性的沟通,确保沟通目的实现。而如何确定沟通重点,就需要对项目干系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持续的进行分析。
下面分别论述案例采取何种措施来保证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1、用户方重要干系人识别与沟通
由于该项目干系人众多,如何识别出重要的项目干系人及其需求,是制定项目沟通策略的关键,我利用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在项目组内部组织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列出了项目干系人名单,并对其沟通需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初步识别出了所有重要的项目干系人及其需求,我将此次头脑风暴的结果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公司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特别是我们准备定期进行项目干系人分析的做法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表扬,这些措施的制定为我们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干系人需求,制定高效、正确的沟通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既要重视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更要重视项目团队的外部沟通,并且往往与项目团队之外的干系人沟通更加重要。项目团队内部的干系人包括项目经理、项
目管理团队成员、项目组成员等,项目团队外部的干系人包括客户、用户、高层领导等;与项目团队外部的干系人沟通目的是为了明确项目的需求,确保项目做正确的事情,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才能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做好项目工作,保证各项项目工作与项目目标一致;在项目初期,根据对项目干系人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中石油零售公司油品零售处处长作为该系统的最终用户的高层领导,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但由于该领导并不在项目组的汇报范围中,并且公务繁忙,很难有机会与其沟通,也不了解其期望、想法以及对项目的评价,我认为这是一个隐藏的非常大的风险即项目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偏离方向,我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认可与支持,公司高层领导利用其人脉关系,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向该处长汇报的机会。由于我们准备充分,此次汇报
得到了该处长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指出了项目中考虑不足之处,最为重要的该处长主动提出需要定期了解项目情况,这条沟通渠道的建立与维护为我们以后的项目成功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做好干系人管理、维护干系人协作
在项目干系人管理过程中,解决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利益分歧应讲求平衡,应以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基础上对客户有利为基本原则;由于该项目涉及的项目干系人众多,项目一开始,各项目干系人出于对各自利益团体的考虑,均会对项目施加压力和影响,企图项目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由此发生了众多的矛盾与冲突,为了缓和并解决这些冲突与问题,我发现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掌握了平衡的真谛,才可以在发生利益冲突时进退自如。在项目研发进入到试点阶段时,由于各种原因,在试点地区出现了较多的账务不平的问题,虽然最后通过分析,大部分是由于用户方的操作问题引起的,但零售公司财务处提出需要增加系统自动对账功能,由于该项用户需求变动很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开发工作,并且会造成项目的延期,我们项目团队通过分析,认为该需求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通过与用户方沟通与讨论,我们最终接受了该项变更需求,用户方同时也接受了我们要求延长工期的要求。
3、关注如何改进项目沟通,提高项目沟通效率和效果
在该项目研发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比如甲乙双方的项目管理团队沟通不足,项目整体进度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项目沟通的顺畅,为了改进沟通效果,我建议甲乙双方项目管理团队集中办公,办公环境的改善为项目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建议将项目进度直接通过进度表的方式挂在墙上,让项目各方可以直接的了解项目进度,项目各方可以直接感受项目进度的压力。
最终项目结果表明,由于我们时刻关注项目干系人的需求,采取了正确的沟通策略,并及时的解决了项目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整个项目的沟通效果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对项目沟通管理的重视,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用户验收,并且得到了用户方的肯定。
5.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 篇五
1、质量计划编制
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依据CMM二级要求和公司发布的系统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定了《港口煤炭货运与费收系统项目质量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详细地制定了如下内容:开发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机构、质量责任、质量检测及控制程序、质量监督和检查、现场文明开发的控制内容、项目控制点一览表等。
2、实施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定期的评估以确保能满足相应阶段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负责.软件质量保证(SQA)是CMM2级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域,它是贯穿整个软件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查活动,出现在大多数关键过程域的检查与验证的公共特性中,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
在该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公司的批准后,我按照其中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质量保证工作。
A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结对分析与强化需求评审保证需求分析的质量。结对是敏捷软件开发的一个最佳编程实践,我们创造性的将其引入到需求分析阶段,提高了需求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B系统设计、编码阶段,强调纪律与规范。我们制定了.NET编码规范,保证不同开发人员的代码风格基本一致。在设计时考虑到将来变更的可能行,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设计模块。
C安排独立的测试人员,注重测试工作。统一使用VS2005 FOR TESTER作为测试工具。测试与设计同步,测试用例与功能代码的编制同步,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构建项目团队自有知识库,发布已经暴露的缺陷解决方案,让项目团队共享,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3、实施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策划可行的质量管理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以保证绝大多数的缺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要想交付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
该项目中我们使用了因果图、控制图、直方图、趋势图等质量控制技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缺陷消除,这些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
质量控制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是随时进行的,是对产品质量结果正确性的检验。质量控制的结果要受到质量保证的审计,审计的结果又指导下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4、不足之处
由于是初次按照CMM的要求在项目中实践QA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因培训工作的不及时、不全面,导致QA实施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
6.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 篇六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在全国范围推广上线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境外投资模块有关事项的通知
(汇发【2008】72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改进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式,便利境内企业、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业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收支统计监测,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前段完成“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外商投资模块(以下简称“FDI模块”)全国推广上线运行的基础上,从2008年10月份起分别在辽宁(含大连)、吉林、黑龙江和浙江(含宁波)开始境外直接投资模块(以下简称“ODI模块”)的试点运行。
ODI模块涵盖境外股权投资、境外放款及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资等主要业务内容,延续了FDI模块的方式和特点,在外汇局、银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实行联网操作管理和数据交换,采用IC卡外汇登记证替代纸质外汇登记证,实现了管理方式变革的平稳过渡,并确保了管理数据、统计监测和实际业务的准确性和延续性。根据ODI模块在上述试点地区稳定运行的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于2009年1月1日起将ODI模块在全国推广上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境内企业、个人从事境外直接投资项下涉及的外汇业务,均需凭IC卡外汇登记证,通过系统ODI模块,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和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办理。其中,对于ODI模块推广上线后新启动的境外投资项目,相关企业、个人应直接向外汇局领取IC卡外汇登记证,外汇局、银行通过ODI模块为其办理相应的审查、登记、核准或备案手续;对于ODI模块推广上线时已在外汇局登记在案的境外投资项目,相关企业和个人应配合所在地外汇局按照《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ODI模块数据补录入操作原则》(见附件1)的要求,先将其以前办理过的审查、登记、核准或备案等业务补录入ODI模块,然后,向外汇局领取IC卡外汇登记证,并凭IC卡外汇登记证通过ODI模块继续办理后续的外汇业务。
二、2009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为ODI模块在全国上线运行的过渡期。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及辖内银行应当在该过渡期结束前,完成本地区所有既存境外投资项目已办理的审查、登记、核准或备案等业务补录入ODI模块的相关工作。
三、尚未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网络连接的银行,应按照《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网络接入原则》(见附件2)的要求,抓紧建立其办理业务的网点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对银行设备的要求》(见附件3),相应配备办理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所需的计算机及IC卡读/写设备。
四、已完成上述网络连接及设备配备的银行应填写《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银行网点信息登记表》(见附件4),按属地原则报所在地外汇局备案。
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认真审核辖内银行上报的《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银行网点信息登记表》,对其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业务的系统开通、业务员操作技能等准备情况进行验收,并按验收结果在系统中进行“外汇指定银行准入信息登记”操作。
五、ODI模块推广上线后,各银行应针对ODI模块运行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反馈制度,于2009年1月底前报所在地外汇局备案。银行在为企业及个人办理境外投资项下外汇收支及汇兑业务时,应首先提醒和督促其及时到所在地外汇局领取或换领IC卡外汇登记证,同时完成填报相关的历史业务信息和数据。
六、ODI模块推广上线后,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制度(试行)》及相关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针对ODI模块运行情况及时完善本单位业务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并于2009年2月底前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和信息中心备案。
七、保税监管区域企业直接投资项下外汇业务均需通过系统办理。银行应按照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规定,在《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上记录直接投资项下收付汇、结售汇及外汇账户等情况。
八、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及时汇总和分析辖内分支机构、银行以及企业、个人就ODI模块运行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反馈。
※2009年1月4日起,全国(含试点地区)外汇局及银行分支机构系统ODI模块与FDI模块运行访问地址统一为:http://100.1.64.1,端口为:80;系统ODI模块测试和培训环境的访问地址为:http://100.1.64.22,端口为:80。同时,试点期间ODI模块运行访问地址(http://100.1.64.30)停用。
联系电话:
业务支持
技术支持
胡俊伟
010-68402519
王鹏
010-68402467
010-68402520
李彩虹
010-68402518
熊伟
010-68402027
陈
7.论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界定 篇七
一、一般原则的规定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 世界通行的一般原则是“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也称为“推定公开”原则。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规定, 除了九项法定免予公开的内容, 联邦记录一律向任何人公开[1]。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未规定“推定公开”的原则, 条例总则部分第1条规定了“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制定本条例”。这可以理解为此条例的立法宗旨是发挥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 而不是限制政府信息公开。总则部分还从正反两方面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条例第5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 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条例第6条强调了“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另外, 条例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 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人称之为“三安全一稳定”条款[2]。这一条款是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限制, 但条例并未详细列明哪些事项属于此类被限制的范畴, 由于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赋予了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执法实践中应该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机关要正确界定相关信息是否属于“三安全一稳定”的范畴, 不得违反条例第5条、第6条的公正、公平、便民、及时、准确原则, 不得擅自扩大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司法机关在信息争议案件的审理中, 对行政机关以“三安全一稳定”为由拒绝公开相关信息的, 应当要求被告行政机关对拒绝公开信息的根据举证。
二、法定不公开的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类别的信息免予公开:“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 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可以予以公开。”以下对法定不予公开的信息内容作简要分析。
(一) 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国家秘密可以称为绝对不公开的政府信息, 即此类信息除非已经解密,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公开。确定某项政府信息是否是国家秘密, 在中国目前要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国家保密局制定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第2条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具体来讲, 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是否是国家秘密以及国家秘密的等级及保密期限, 而确定国家秘密的标准就是相关信息的内容“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对是否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政府的判断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关于对国家秘密的司法审查, 国际惯例是法院一般只作程序审查, 对于是否应当定密的问题, 除非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有欺诈行为, 法院基本上都尊重行政机关的决定[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规定》) 第7条规定:“被告能够证明政府信息已经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为国家秘密, 或者能够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出具的属于国家秘密的审查、确认结论, 请求在诉讼中不提交该政府信息的, 人民法院可以准许。”最高院的这一规定考虑了国家秘密的特殊性质, 要保证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秘密不在诉讼过程中泄漏, 就要特殊的举证规则。当然, 如果法院认为相关证据材料不充分, 可以要求被告补充材料。
除了法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以外, 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 是对《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上位法的具体化, 这类规范性文件应以不违反上位法为基本原则, 不能任意扩大上位法确定的国家秘密的范围。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除了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以外, 法院对此类行为的监督权有限,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在受案范围之内, 法院能作的只是不适用其认为违法或不适当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无权撤销或宣布其无效。目前, 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其监督职责, 及时审查并清理那些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 随着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应赋予法院审理并撤销违法或不当的保密性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国家秘密有一定的保密期限, 2010年10月1日施行了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 修订后的保密法明确了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另有规定外, 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保密期限届满的, 应当自行解密。除自动解密制度外, 该法还规定了主动审查解密制度, 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应当及时解密, 这一规定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另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政府信息, 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 予以公开。
(二) 涉及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相对于绝对不能公开的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但是, 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可以予以公开。”也就是说, 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公开与政府信息相关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下文分别进行分析。
1. 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
根据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是对拥有商业秘密的个人权益的维护, 因为相关信息的秘密性与实用性, 一旦泄漏会对权利人带来巨大风险与损失, 掌握了商业秘密的行政机关有义务对这部分信息加以保护。而商业秘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行政机关判断相关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也要防止对商业秘密作扩大解释, 或以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法院在审理此类争议时, 应当由被告举证证明拒绝提供相关信息的理由。另外,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即使政府信息涉及了商业秘密, 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 也可以予以公开。这就要求行政机关适度裁量, 因为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行政机关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最高院的《规定》第6条第3款指出:“原告以政府信息涉及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为由起诉的, 被告应当对是否涉及原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是否书面征得其同意举证;因公共利益决定公开的, 被告应当对认定公共利益以及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根据举证。”这一规定也表明行政机关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确定是否公开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由于商业秘密的判断有很强的专业性, 有学者建议设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的“商业秘密专家审查委员会”, 作为判断商业秘密的权威机构[4], 笔者同意这一观点。
2. 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个人隐私是公民个人不对外界公开的一系列资讯, 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的个人隐私及隐私权的法律概念, 但在各类诉讼法中都确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除非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公民获知政府信息属于知情权, 当其与公民的隐私权相冲突时,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不予公开, 正如有学者指出:“作为公民参政权的知情权, 应当服从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隐私权。”[5]这种不公开不是绝对的, 例外情况就是不公开政府信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而予以公开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一样, 政府在决定信息是否公开时有裁量权, 既要不损害公共利益, 又要保护正当的个人权益, 一旦涉及了信息公开方面的诉讼, 行政机关有义务举证证明其不公开或公开相关信息的理由。
关于个人隐私, 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 即政府官员的财产申报资料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如果给予肯定的回答, 则政府官员的财产状况就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显而易见, 这样将不利于公众行使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权。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这一制度也被称为“阳光法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要实现对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员的有效监督, 就应当将其财产收入状况加以公开, 允许广大公众监督。而如果将其作为官员的“个人隐私”不予公开, 社会各界无法通过这一途径对公权力进行监督, 这与规范公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特殊情况
除了上文讨论过的几类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外, 在特殊情况下, 政府信息也不宜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 除了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这一规定是否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人设定了严格的条件, 即“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这种“特殊需要”的标准如何判定, 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条规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信息, 可以不予提供。”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第8条指出:“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是否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由原告履行证明义务。”实践中有些法院以申请事项不属于申请人生产、生活、科研的特殊需要为由驳回了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可见, 已经有法官把这种“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纳入到了司法审查的范围, 作为确定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一个条件。国务院办公厅的《施行意见》似乎也表明了行政机关的立场, 将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否属于申请人的特殊需要作为审查的内容, 这无疑扩大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有学者指出:“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家和地区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理由加以限制。特别是, 如果加以限制, 则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传统上的行政程序法就毫无区别,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因为, 只有传统的行政程序法才要求申请公开信息的当事人必须与相关信息存在利害关系, 而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出现正是要取消这种在利害关系上的资格限制。”[6]这种观点有一定代表性, 也和国外立法对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时不做资格上的限制相一致。
笔者认为,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时, 要同时提供证据表明其申请行为是“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见条例第20条) , 但条例第13条的规定的确是对信息公开申请人的一定限制, 如何理解这一限制应该考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 行政机关判断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宜做广义解释, 应主要审查被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否属于秘密或隐私, 而不要以此为由来扩大不予公开信息的范围, 将大量的信息公开申请人拒之门外。另外, 法院对此类信息公开争议案件进行审查时, 应要求行政机关举证证明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与申请人的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 如果行政机关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则承担败诉后果。随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应当在立法中规定允许任何人要求行政机关公开未被法律明确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结语
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对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政机关的执法实践中, 要严格依法界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任意扩大不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刚刚起步, 也像其他国家一样, 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 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会逐步缩小, 这一制度会朝着规范行政权力, 保障公民权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962.
[2]贺诗礼.关于政府信息免予公开典型条款的几点思考[J].政治与法律, 2009, (3) .
[3]江必新, 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政治与法律, 2009, (3) .
[4]章剑生.阳光下的“阴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公开事项”之法理分析[J].政法论丛, 2009, (6) .
[5]刘飞宇.行政信息公开与个人资料保护的衔接———以中国行政公开第一案为视角[J].法学, 2005, (4) .
8.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范围管理 篇八
项目经理主要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和其他管理。其中项目范围管理尤为重要,它是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管理定义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承载的全部内容的界定及对阶段过程的控制。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产品范围,即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征或功能;另一个是项目范围,即为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在界定范围时首先要确定最终产生的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可清晰界定的特性。要注意的是特性必须清晰,以认可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文字、图表或某种标准,能被项目参与人理解,绝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明确需要做什么工作,生产出什么产品,也就是说产品范围决定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管理内容及与其他管理条件关系
明确项目范围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为了对项目进行更好的控制和优化。项目范围管理主要包括:第一,项目启动,即对项目或项目的阶段授权。第二,范围计划,即制定一个书面的范围陈述,作为未来项目决策的基础。第三,范围划分,即把项目应提交的成果进行阶段分解,提高阶段管理成果的显现率。第四,范围变更控制,即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项目范围的有效变更。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谓项目管理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管理范围往往在这种影响和制约关系中起主导作用。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如果一开始就将范围定小了,那么它需要完成的时间以及耗费的成本必然也小,反之亦然。很多项目在开始时仅粗略地确定项目的范围、时间以及成本,对项目范围没有具体准确的确定,以至于在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还需要进行项目管理范围的调整,整个项目成为无范围的无序管理,管理者心里无数,这对管理层来说,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同时,说明了该项目没有控制和管理好项目的范围。
项目范围管理作用
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范围管理好了就成功,反之就失败。
第一,严格按项目范围管理,时间和成本按项目计划进行。如《北京区域气象中心气象网站建设》项目,开发之初,对项目进行了认真规划,与各个涉及部门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了用户的需求,并将阶段要求变为可量化、可检验的要素。按照软件开发的管理流程,建立项目范围管理流程图,使整个工作一目了然,使参与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变更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流程执行。
第二,不按范围管理要求进行,导致各方怨声载道。如某网站开发项目。项目一开始就缺乏对项目的范围管理,用户需求一直在变动,开发人员只能不停地跟着用户需求走,不断地进行新的开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直接导致这个项目变成了一个无休止项目,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使用户方和开发方互相抱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没有很明确地界定整个项目的范围,在范围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又没有一套完善的变更控制管理流程,任由用户怎么说,就怎么做,从而导致整个项目成了一个无休止的烂摊子。
项目范围管理实施步骤
项目范围管理实施步骤分为项目启动、范围计划、项目范围说明、范围确认及范围变更控制。
1、项目启动。具体分为启动投入和启动成果两部分。
项目启动投入需要对项目所需的各种要素综合分析,既要考虑战略上的投入,也要考虑到战术上和技术上的投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启动投入也会有一些差别。如一个大型的网站项目,在启动投入上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战略计划,也就是这个网站建成后要实现什么功能,达到什么效果。由此在技术上确定开发所用的语言、数据库、硬件环境等等。在规划出总体方案后需要通过专家组的审核和评估,最终确定开发方案。而有些项目不拘这种形式,如特殊的内部服务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因为受到所做的工作数量的制约,职员也能牢固地掌握其工作方法,它的启动也不需要很正规。因此在启动投入上重点只针对工具和技术层面进行选择。
项目启动成果主要包含:(1)项目证书。项目证书应该通过管理者对项目及项目所需的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后颁发,它提供给项目经理运用、组织生产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权力证书。它包含既定的商业目标和产品说明书两部分。(2)指定/委派的项目经理。通常项目经理应该尽可能在项目的早期进行指定和委派,最好项目计划实施开始之前被委派,或在项目规划完成之前就委派最好。(3)制约因素。制约因素是限制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运作的要素。(4)假设因素。为了规划目标的准确性,要考虑到的假设因素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确定性。假设通常包含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2、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项目经理要想真正管理好项目范围,没有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国外曾经有人对项目失败原因进行调查,其中项目范围计划被放到了首位,可见它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做好周密的范围计划、形成项目文档是项目决策的基础。范围计划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的量化,也就是要详细地做出项目的合理性说明、目标的期望值、可交付产品模块的清单。量化的目标可以使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把握成竹在胸,容易更精确地进行下一步工作,减少计划、目标等的盲目性,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3、项目范围说明。范围说明是在项目参与人之间确认或建立了一个项目范围的共识,作为项目决策的文档基准。包含:项目论证、项目产品、项目可交付成果、项目目标等。
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把项目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单元进行阶段性管理。项目组建立一个工作分解结构,以便确保找出完成项目工作范围所需要的所有工作要素。它通常是一种面向“成果”的树,基于可交付成果的划分,上层一般为可交付成果的导向,下层为可交付成果的工作内容,从而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它的结构层次越往下层,则项目组成部分的定义越详细,最后构成一份层次清晰、可作为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依据。
一个完整的范围管理过程应该包含如下步骤:确定项目工作分解的方式、画出范围管理层次结构图、进行估算(成本和历时)、安排进度、做出预算、分配负责人员或组织单位。不断地对范围管理更新或修正,直到覆盖所有工作。
4、项目管理范围的确认
项目范围一经确认,表明各方已经接受该项目的事实,必须根据承诺去实现它,确保项目范围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
5、范围变更控制
一个项目的范围计划制订得再好,在实施过程中要想不出现任何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变更,如何进行有效地控制。造成项目变更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项目负责人由于项目环境或者其他原因要求而对项目的范围计划进行修改。
控制好变更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变更管理过程,在发生变更时遵循规范的变更程序来管理变更。通常对发生的变更,需要确定在项目范围之内。如果是在项目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评估变更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的措施,受影响的各方都应该清楚明了自己所受的影响;如果变更是在项目范围之外,那么就需要商务人员与用户方进行谈判,看是否增加费用,还是放弃变更。变更无论大小都要详细做出记录,方便日后查找和分析。
做好变更控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项目的需求得以不断完善,一步步接近用户的最终期望,引导项目走向成功;其次,可以及时地进行分析,调整计划,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度;再次,可以不断地纠正项目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总结出经验教训,避免了潜在的纠纷。变更可能是重复的,甚至可能是前后矛盾的,有了良好的变更控制系统和制度,就能从根本上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项目的范围管理是一个项目的龙头,它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去认真研究、思考和实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使我们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论信息系统范围管理】推荐阅读:
卫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07-16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07-09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08-08
管理信息系统测试模型06-24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术语07-25
飞机信息管理系统08-01
检修信息管理系统08-31
土地征用管理信息系统08-27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试题09-12
书店管理信息系统分析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