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检查缺陷

2024-09-14

gmp检查缺陷(共7篇)

1.gmp检查缺陷 篇一

兽药GMP检查缺陷汇总

2010年以来,兽药企业即将进入第二轮GMP复验高峰期,为帮助企业正确把握兽药GMP相关政策和要求,顺利做好兽药GMP复验准备工作,在学习和贯彻农业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兽药GMP复验工作经验,我们对各类兽药GMP管理规定进行了认真疏理和解析,对GMP复验准备工作中硬件、软件及生产质量管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1、厂区规划及工艺布局

兽药生产应有良好的厂区规划,生产车间布局合理,洁净区域划分明确,生产工艺路线流畅,人、物流无明显交叉,有配套齐全的辅助车间、仓库和设施设备等。早期通过兽药GMP验收的企业,在厂区规划和工艺布局上有些与现今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可根据存在缺陷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硬件进行改造以及如何改造。一般要求有独立的厂区,不与兽药之外的产品如饲料等共用厂区,因此在规划前期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另外,一般不允许购买或租用多层厂房中的一层用于兽药生产,我省曾有租用多层厂房的一层楼面用于兽药GMP改造而未通过验收的实例。1.2 调整厂区、厂房布局后未备案

企业通过验收后,厂区、厂房布局、设施设备有较大调整时,应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备案,必要时须重新验收。一些企业通过兽药GMP验收后又自行增加饲料生产车间、非药品生产车间、职工宿舍等,有的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厂区环境,污染兽药生产区。一般情况下,不改变影响原验收范围时,先申请、再改动、再备案;影响原验收范围时,必须要重新验收。1.3 剂型不全

早期通过验收的企业在GMP证书验收范围只标有粉剂或散剂,没有预混剂等剂型。可在原有生产条件下,通过增加预混剂生产工艺规程、产品验证,补充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复验时增加预混剂生产线验收。此外,如有其它剂型可共用生产线的,在验收时要尽可能的将可以共用的剂型全部列入。

1.4 洁净区域设置、划分不合理

1.4.1 洁净区设置不合理或缺少功能间

早期建设的一些车间在洁净区域划分、物流传递路线、功能间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如十万级进入万级区缺少缓冲,洁净区缺少器具间、洁具间、洗衣间等。硬件上不符合要求的,在复验时必须要进行改正。

1.4.2 盲目提高或降低洁净区域的净化级别

原则上企业应按不同剂型、不同洁净度的要求分别设置生产线,各工序在各自的区域内生产,不提倡随意提高或降低洁净区域的净化级别。以往有一些水针车间把应设在十万级洁净区的注射剂称量、浓配工序与稀配、灌封等万级工序一并设计在万级洁净区,甚至出现大万级问题,即注射剂车间只设万级洁净区和一般生产区,不设十万级生产区;或者将轧盖间设在灌装间,将其洁净级别由十万级提高到万级等。这一类工艺布局在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万级区洁净环境污染,属于影响较大的缺陷,应按要求合理调整布局,划分万级生产区和十万级生产区,将生产前段的称量、浓配等工序和稀配、灌封等工序彻底分开,减少万级区污染的风险。1.4.3 粉针车间缺少百级区

粉针车间待分装的药粉及灭菌后瓶、塞都应在百级洁净环境下存放。有的车间在存放区没有百级层流罩,有的在分装线上百级层流罩面积偏小、不能覆盖全部分装设备和生产操作区,这些均需要整改。

1.4.4 水针与口服液共用功能间问题

在不同时生产的情况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液与口服溶液剂除称量间、配液间、输液管道、灌装间必须单独设置,其它工序及人物流通道在十万级区可共用一套设施和空间。1.5 增加大容量注射液生产线

由于规模养殖比重增加等原因,市场对多头份使用的50mL以上大容量注射液需求呈增长趋势,有些企业已考虑增加大容量注射液车间。原来已建有小容量注射液生产车间的企业,如果车间面积足够宽裕,可以考虑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当改造,增加大容量注射液的洗瓶、洗塞、灌装等必要生产区域,添置必要生产设备,将大容量非静脉注射液与小容量注射液生产线一并申报验收,但应注意空气净化、工艺用水等公共设施及灭菌柜的配套能力。原有车间条件不允许改造的,需另建独立的大容量注射液车间;新建的最终灭菌大容量静脉注射剂车间,其灌装、放膜、上塞间应有局百净化区域。

1.6 原料药生产线对合成部分的要求

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包括两部分:化学合成和精烘包。规定要求至少要在厂区内完成最后一步合成反应,然后将合成的粗品传递进精烘包车间完成产品精制加工。目前原料药已经开始区分无菌原料药和非无菌原料药,其要求的洁净级别是不同的,但都应配置完备的辅助功能间;精制过程中使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的,要有符合要求的溶剂回收系统和排风、防爆设施。1.7 消毒剂和杀虫剂共用车间、设备问题

出于安全考虑,含氯固体或液体消毒剂生产区要求设为独立建筑物,与其它生产线完全分开(如果与其它生产线是分开的,但建筑物不是独立的,将来的剂型范围就有限制,只能是非氯固体或液体消毒剂)。液体消毒剂与液体杀虫剂(固体消毒剂与固体杀虫剂)可共用功能间,如关键设备(如配制罐、分装机等)共用,则只能生产水产用药,如未共用,则生产范围是全部消毒剂和杀虫剂。液体消毒剂与固体消毒剂共用生产线时,最常见的结构是一条走道,左右两边分设液体消毒剂和固体消毒剂。此种情况下,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液体配液间与固体混合间一定不能门对门,否则同时配制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1.8 中药前处理 1.8.1 中药粉碎

有些早期通过验收的企业未建有中药粉碎车间,复验时如需保留中药散剂剂型,须补建中药粉碎车间,并建立相应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中药粉碎车间的设置要相对独立,不应对粉散剂主生产区和其它车间有严重噪音、震动、粉尘污染等不良影响。

用于粉碎的原药材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经净制处理的中药净药材,但不可以直接使用未经净制处理的药材。

有些企业虽建有中药粉碎车间,但仍直接采购药粉用于生产;或者验收时声称购买饮片生产,从而不设中药前处理(粉碎用)等,但实际上验收通过后不能做到,此类行为在禁止之列。1.8.2 中药提取

中药提取车间可以企业自建,也可以委托加工,但委托加工有规定期限。《具备中药提取物加工资质企业名录》、《具备中药提取物加工资质企业及品种目录》由农业部认定并公布。即无中药提取车间又未委托加工的企业产品批准文号到期后将不予换发,目前可以凭与具有委托加工资质单位签订的委托合同申报有关产品批准文号。是否建中药提取车间,各企业应慎重考虑。1.9 仓库

1.9.1 面积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验收后随着企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原先建设的仓库面积与生产规模已不相适应,导致库存产品不能按要求分区、分批存放,仓库物料管理混乱,有的甚至堆放到车间、办公区域。1.9.2 仓库设置不全

常见的情况是无阴凉库、阴凉留样室,无危险品库、液体原料库、中药仓库等。各企业需根据其生产的剂型、物料种类及储存要求,扩建仓库或进行布局调整,增加必要的特殊管理仓库。1.9.3 仓库有改扩建或搬迁的未备案

仓库需改扩建或搬迁时,应按兽药GMP管理要求进行,不应对生产或库存产品造成影响,同时应报兽药主管部门备案。2 设施设备

2.1 厂房设施缺少应有的维护保养

一些企业忽视对公共设施的维护保养,厂区、车间外墙破损、开裂,车间隔断损坏发霉,地面污染变色严重。在复验准备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整修。

2.2 设施设备锈蚀污染

空气净化系统、制水系统等公用设施未定期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甚至有明显损坏;生产设备锈蚀、老化;车间积尘、污染物未及时清理,管道、设备出现大面积霉斑等。2.3 缺少除尘设施或除尘效果达不到要求

车间除尘应做到所有产尘点定点捕尘,避免粉尘扩散。有的车间在产尘大的功能间未设有除尘或捕尘装置;有的车间虽有除尘装置但风力太弱,达不到除尘效果。车间如采用系统捕尘的,应在各个捕尘点设开关阀门,减少能耗,提高产尘点捕尘风力,保证有效捕尘。2.4 缺乏足够的压差监控装置

跨越不同洁净级别的人流通道、物料传递通道均应安装压差计,常见问题是粉针车间灌装加塞至轧盖、轧盖至外包间的传递窗口,未安装压差计并采取有效的隔断措施。带自锁功能的联锁传递窗可以不安装压差计。

2.5 洁净区域内工艺用水设置混乱

有的企业在洁净区的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管道安装混乱,可使用饮用水的清洗间等只安装了纯化水甚至是只有注射用水。最终灭菌注射液生产车间洁净区可设置饮用水设施,主要用于地面、墙面等环境清洁;与药物接触的生产设施设备及容器需用纯化水清洗后再用注射用水冲洗;非最终灭菌注射液生产车间开口工序洁净生产区内不应设置饮用水。2.6 空气净化检测不能正常开展

部分企业没有或借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未定期正常开展尘埃粒子检测,也没有对洁净区的沉降菌进行检测,对产品质量带来安全隐患。洁净生产区空气净化系统除企业日常监测外,在复验前应取得有检测资质第三方出具的空气净化检测报告。2.7 计量器具未能定期检定

生产和检验用的计量检定仪器设备如天平、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等,应按规定检定周期进行检定,计量检定证书需存档。一些小型仪器和易损耗的容量仪器,如温度计、压力表、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检定时易被忽视,数量不足的也应及时补充送检。2.8 无抗生素检测、无菌检测设施设备

有些企业因只生产粉散剂等简单剂型,且在验收时未生产抗生素类药品,没有设置效价检测室;或虽有效价检测室,但未配备超净工作台、相关检测设备、菌种等,不具备抗生素效价检测能力,但在通过验收后报批了抗生素类药品产品批准文号;有些企业虽建有无菌室、效价检测室,但未正常开展工作。上述企业应立即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按要求严格开展相关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

2.9 借用检测仪器设备

企业配备的生产、检验设备必须满足现有全部文号产品的原辅料和成品质控需要。个别企业为应付验收,临时借用关键检测仪器设备,这是被严格禁止的。在复验时将作为检查重点,如经发现,将被取消验收资格。3 文件、记录与档案 3.1 文件

3.1.1 文件不成体系或体系混乱

有些企业不同生产线分次验收,每验收一次编写一套GMP管理文件,有的文件内容重复甚至自相矛盾。其实,兽药GMP是对企业全面生产、质量管理活动的系统管理,其文件系统应是一个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完整规范的有机体系。在日常运行中除了定期对文件进行系统性修订外,还要结合管理实际和具体情况,根据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中控制要素的变化,随时对文件进行增补、修订和调整,如产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验证等都应及时进行补充和变更(已经取得批准文号的产品都要有相应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工艺验证、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文件的分类和编码也应当方便文件的补充修订和查找。3.1.2 文件修订、发放管理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文件修订时,只是在原文件上划改,或未经审核、批准直接替换原文件;有的文件发放、回收没有记录等。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发放或废除、收回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企业应保存相应的记录。3.2 记录 3.2.1 批生产记录

常见问题一是记录表式设计不合理,不能反映生产全过程,不能进行有效溯源;二是记录内容不符合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物料平衡、装量检查等重点环节记录不全,有的记录内容与生产工艺技术指标有明显出入;三是记录不规范,有的不签名或不签全名,有的随意涂改等。3.2.2 批检验记录

一是归档不完整,缺少请验单、取样记录等;二是检验项目不全,有的原料因为没有红外、气相等仪器而未检,成品检验没有按照质量标准全项检验等;三是检验记录原始性不够,常常没有测定过程、原始数据和图谱就直接给出检验结论;四是记录数据处理不规范,如有效位数取舍,平行样偏差计算没有按要求进行等。3.2.3 留样及留样观察记录

一是未能按规定批批留样,部分企业留样室只有少量留样;二是留样产品包装不是上市包装或模拟包装,无法通过留样观察追溯产品质量;三是留样数量不足,或未进行重点留样,不能满足长期留样观察和稳定性试验需要。3.2.4 出入库记录

有的企业没有出入库记录,或是记录内容不全,没有经手人签字,记录库存量与实际存量不符、与生产车间领用、退库量不符等。

3.2.5 工艺用水监测记录和洁净车间环境监测记录

工艺用水监测常见问题是没有现场未配置监测仪器设备和试剂,也没有在线检测记录;纯化水、注射用水未定期进行全项检测。沉降菌监测除未定期正常开展外,有的检测记录中只有结果,没有原始数据。

3.2.6 委托实验合同及检测数据(红外检测、动物实验等)

有些企业未办理红外光谱、动物实验等委托检验合同,或委托合同已过期;有的虽签订了委托检验合同,却不能提供相应的红外试验图谱或动物实验记录。3.2.7 设施、设备的使用、清洁和维修保养记录

应建立设施、设备的使用记录、清洁记录和定期维修保养记录,各类记录应存档。3.2.8 销售及售后服务记录

企业应有完整的销售记录、投诉与不良反应记录、退货记录等。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如质量抽检不合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产品快速溯源,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回收和销毁不合格产品等。各类记录应齐全,并做好归档工作。3.3 档案

3.3.1 人员档案

未按要求建立一人一档,新进员工没有建立人员档案。有些企业把人员档案理解为把所有人的学历、简历等装订在一起就行了,档案资料内容不全,不便于管理。3.3.2 仪器设备档案

按兽药GMP要求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说明书、设备图纸、备件清单、安装位置及施工图,检修和维修保养内容及记录、验证记录、事故记录等。很多企业仪器档案材料不全,在初次建档完成后,没有将每年的使用、维护、维修记录等补充到档案材料中。

3.3.3 供应商审计档案

有些企业通过验收后忽略了对供应商的审计工作,对新增加的主要供应商只注重供货产品价格的高低,对供应商的资质、管理体系、质量信誉等未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供应商档案。

许多企业的供应商档案只有一家的,原则要求每个物料至少对2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考察、审计,每个供应商要有3批的供应商检验报告,而且企业也要对供应商的3批小样进行检验,附上3批自检的报告。3.3.4 产品质量档案

很多企业未建立全部批准文号产品的质量档案或档案内容不全,完整的产品质量档案内容应包括:产品简介;质量标准沿革;主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历年质量情况及留样观察情况;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对照情况;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情况;用户访问意见、检验方法变更情况、提高产品质量的试验总结等。3.3.5 综合档案

主要包括:企业有关证照及证明材料,如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环境评价证明、消防验收证明、水质检验报告(指以地下水或井水等非城市自来水管网水作为工艺用水的)、检验员及水电锅炉等特殊工种人员的上岗证书等。其中,2006年1月农业部公布批准的的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化药、中药)中增加了“企业应具有有关管理部门核发的消防安全合格证”的规定。人员与培训 4.1 人员流动频繁

据了解,当前兽药生产企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不少企业现在职的人员与前次验收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企业对新的生产、质量等关键岗位负责人没有任命和授权,质检负责人变更后也没有到省所备案;新补充的质量检验人员未经过足够的培训,未取得省级兽药监察所颁发的上岗证;新上岗工人未进行足够的岗位操作培训等。企业应立足于培养自有管理人才,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都必须专职,不允许在多个厂兼职或临时“借用”人员。4.2 缺乏全面、系统的培训

企业应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和培训计划,每年按计划开展各类培训,尤其注意做好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兽药管理法律法规、兽药GMP知识、岗位操作技能、微生物知识、中药知识、仓储及检验等。有些企业没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培训效果不理想,未建立完整、详细的培训记录,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等。5 其它

5.1 物料管理

5.1.1 原料药不符合规定要求

兽药生产所用的原料药应取得兽药或药品批准文号,其原料标签上应注明相关产品批准文号。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低级别的原料药,如使用青霉素工业盐生产青霉素粉针,使用口服级安乃近生产安乃近注射液等,有的甚至使用化工级原料或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这些都是兽药管理法规所禁止的。

5.1.2 辅料及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

生产有洁净级别要求的兽药产品,其辅料应为药用级别的物料,其内包装材料应为药包材专业生产企业生产。一些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对辅料和药包材的审计,采购一些没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低级别产品或劣质产品,极易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是GMP验收中的关键项缺陷。5.1.3 标签说明书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

企业印刷的标签说明书等标示材料,其内容、式样、文字等必须和农业部审批件一致,商品名不能任意更改。这个问题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必须加以改正。5.2 验证

5.2.1 验证组织管理不到位

很多未能正常组织开展验证工作,无专门验证机构,日常的验证管理工作无专人负责,验证管理缺少系统性和性,未制定验证计划。

5.2.2 未按要求开展验证及再验证工作

新增品种没有做工艺验证,未按规定周期开展再验证工作,主要原辅料变更、工艺变更时未及时进行再验证等。

5.3.3 验证方法存在缺陷

空气净化系统、制水系统、纯蒸汽、灭菌设备验证等关键项验证内容不完整,混合设备、配液罐等在混合时间点、取样点选择上不合理,清洁验证在残留量标准确定方法上不合理,检测方法没有经过试验确认等。

5.3.4 验证文件系统性、追溯性差 验证方案、验证数据记录和验证报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档,验证数据没有进行汇总评价等。5.3 自检

5.3.1 未定期开展自检工作

自检是企业通过自查发现问题,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自检,有些企业不能坚持正常开展自检工作。5.3.2 未制定自检计划

自检前应制定自检计划,确定人员分工,按自检工作程序的规定开展自检,自检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并形成自检报告。

自检记录应包括按照GMP检查评定标准的内容逐条检查的内容。5.3.3 对发现的问题未进行整改

企业应对自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跟踪验证,从而达到防微杜渐,保证企业正常、健康运行。目前一些企业的自检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自检的目标;有的企业很少组织开展自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及质量隐患。

复验时,对上次GMP认证的整改项目、飞行检查以及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整改项目等要重点进行自查、整改,检查员会重点关注这些缺陷。

2.gmp检查缺陷 篇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阶层不重视人员培训, 造成各种操作不当

在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中人员培训不到位频频出现, 大多都是因为领导阶层不重视人员培训, 将生产量放在首位, 导致部分岗位因人员操作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

2.资金成本问题导致生产设备不达标

新版药品GMP对药品的生产设备要求更加精密, 设备使用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成本的问题没有及时采购使用符合新版GMP标准的生产设备。据统计, 新版GMP改造给全行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将达到30%。这将导致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因为通过新版GMP认证的成本过大而无法较快通过认证, 甚至面临停业的风险。

3.软件、硬件无法同时提升

在新版药品GMP实施以来, 一些企业为了迎接新版药品GMP的认证检查工作, 千方百计的把自己做“大”, 在硬件设施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财力, 而对企业的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造成软件、硬件不配套, 造成在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给药品的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企业对新版药品GMP硬件的改造范围、深度缺乏把握, 过于追求高标准、高档次, 但因技术人员缺乏相应操作能力等, 同样达不到确保质量的目的。

4.资金、人员等问题导致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发展差距大

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往往因资金问题无法引进新型设备, 因工资待遇低而导致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和设备陈旧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这在中小型生产企业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更拉大了与大型企业的差距, 使其竞争力逐渐降低。

二、意见和建议

1.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强化员工理念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执行者主要是企业的每一个人, 而一线工作人员是数量最大, 并且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员工是否有完备的药品GMP理念和知识, 是否接受过专业化培训, 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新版药品GMP执行效力有较大影响。他们不但影响着新版药品GMP的认证实施, 而且影响着企业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之后能否按照药品GMP的要求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药品生产企业应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对企业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工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教育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前进行专业知识和生产操作的培训, 并对其进行考核, 充分了解新版药品GMP的含义和指导理念, 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要求员工自觉按照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 为药品生产企业切实执行新版药品GMP提供保障。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药品生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以更好的保障人员、时间、课程内容、 培训效果全方位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将新版GMP的生产理念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

2.合理扩建厂房和购置设备

新版GMP实施以来, 河南省部分企业受到巨大冲击。由于新版GMP对企业的设施设备、洁净度级别、精密度级别标准的规定更加的细致, 要求也更加严格。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 新版GMP的认证关键是对企业生产设备的改进与配置,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避免盲目的为了迎接新版GMP的认证工作花费较大成本购置新设备, 而荒废了软件的建设, 但新型设备因为技术等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合理规划设计企业的厂房与配套设施, 节约成本, 开发新产品,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并为河南省广大的劳动力提供一份机会。

3.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在新版药品GMP的改变中不难发现, 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人员职责的全体化和具体化, 更加重视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计划性及实效性, 同时对人员的资质要求也在增加。建议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多多吸取高素质人才, 为企业不断增填新鲜血液, 并坚持长久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并经质量受权人批准的培训方案, 通过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 对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工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教育培训。

4.企业之间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

优秀企业之间、落后企业与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 取长补短, 现场示范, 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并能更好的保障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与速度并行的发展。

5.监管部门加大对企业关键人员的培训力度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关键人员的培训力度, 尤其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只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思想上对新版药品GMP认识到位, 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企业按要求严格实施新版药品GMP。才能避免因关键人员对药品生产等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失偏颇而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6.加快GMP检查员队伍的建设

建议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建立专职GMP检查员队伍的步伐, 尤其对年轻的工作人员要多加培养, 使其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检查员, 保证有足够的药品GMP检查员来监管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对药品GMP检查员应进行统一培训, 保证药品GMP现场检查的尺度统一, 促进新版药品GMP的正确实施。并加强检查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一是各省认证中心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授经验, 吸取教训;二是在河南省及各地市的药监人员多沟通交流, 使GMP检查员掌握河南省所有药品生产企业的情况。

GMP是全球使用的生产操作控制标准和实践, 它为实现预期的质量、特性、纯度和剂量的生产条件和实践, 提供了正面主动的管理方式。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贯彻和落实GMP,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如今得以生存。

参考文献

[1]王卓铭.新版GMP“温柔一刀”[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0, (6) :65.

[2]蔡江波, 李新天.借鉴ISO9001标准完善药品GMP[J].中国药业, 2005, 14 (5) :10.

3.产前检查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缺陷 篇三

河南省孕妇王某因产前检查意识薄弱,孕期只在乡镇卫生院做过一次黑白B超检查,到了预产期也不知道去医院咨询医生,后因患有妊娠高血压,生产时昏迷抽搐,引发急性心力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河北省河间市农村的一名孕妇因没进行产前检查而产下了无脑儿,当她临产到医院时,医院发现她没有任何产前检查的资料。

“要是早些发现,可能有更多的补救措施。”在北京打工的徐某看着重症监护室里保温箱内的女儿满面愁容,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女儿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而家里为她治病已花去了近十万元。

……

面对屡见不鲜的此类事件,社会各界呼吁:“千万不要再忽视产前检查了!”

忽视产前检查埋隐患

产前检查是指为妊娠期妇女提供一系列的医疗和护理建议及措施的行为,目的是通过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减少其不良影响,在此期间提供正确的检查手段和医学建议,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以及致畸率的关键。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1600万名新生儿中,大约有90万名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其中每年10万名弃婴中有99%为病残儿童。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幸的生命,而这样的不幸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产前诊断,可以诊断出胎儿是正常还是有缺陷,如果是重型缺陷胎儿,孕妇就可以选择终止妊娠,阻断胎儿出生。

农村地区和流动人群成为“重灾区”

“由于忽视产前检查,死胎、畸胎以及由于大出血、羊水栓塞、不知血型等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事件每年都会出现,而80%~90%的上述患者来自农村地区和流动人群。”河北省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王新彦说:“新生儿缺陷患者中95%以上不属于遗传性缺陷患者,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年轻父母,缺少主动产前筛查的意识,更别说为新生儿做筛查了。”

产前检查缺失,农村地区和流动人群成为“重灾区”。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设备简陋,缺乏优生遗传技术服务人员,加之一些省、市没有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或预算较少,导致出生缺陷干预水平偏低,有些省份农村地区孕前检查率不足25%。“许多乡镇卫生院没有彩超机,孕妇做一次产检往往要到县城,非常不方便,于是其中许多人就干脆放弃定期孕检。”安徽省儿童医院专家刘光辉说。

一个先天缺陷孩子的诞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一场灾难。出生缺陷导致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以较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症为例,每出生一例,就有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30余万元的经济负担。”出生缺陷干预专家吴思鹍说,“每个重度缺陷婴儿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抚养、医疗费用高达109万元。”

近年来,为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各省市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如山东省青岛市把居住一年以上并纳入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范围的流动人口,纳入孕妇产前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范围;福建省晋江市规定农村户口和城市低保孕妇可免费享受唐氏筛查和孕中期一次彩超检查等。

专家建议,农村孕妇及流动人口孕妇不要放弃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更不能贪图便宜,选择到一些小医院或没有资质的医院做产前检查。为了母婴安全,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正规产检。规范产检可以随时了解孕妇及胎儿状况,发现畸形儿可以及时进行孕期干预,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也有利于医生处理。

准妈妈们,这些重要检查一定要做

1.备孕期:确定父母双方血型

母亲O型血,父亲A、B、AB型血时要当心。如果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B、AB型血,就可能产生母儿血型不合。母儿血型不合可能会造成胎儿水肿或黄疸,甚至造成婴儿胎死腹中。女性怀孕以后,要及时确定自己和丈夫的血型,对是否会产生母儿血型不合的情况进行判断,以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胎儿的问题。

2.怀孕早期:检查是否为宫外孕

很多人检查自己是否怀孕的方法是依靠怀孕试纸或尿检,但这种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代表是“真”怀孕。在怀孕早期,试纸测孕或尿检的方法有不准确性,如果是宫外孕,尿检也会呈阳性。宫外孕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因此在发现自己怀孕后50~60天,也就是怀孕第8周左右,需要到医院做一次B超检查,以确定是否为宫内孕。

3.怀孕中期

怀孕16~18周时要进行“唐筛”,即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唐氏综合征婴儿俗称“唐氏儿”,主要特征为低智商并伴有特殊面容。需要提醒的是,唐氏症胎儿并不是高龄孕妇的专利,虽然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与唐氏症有密切关系,年龄愈高,生出唐氏症患儿的概率也越大,但80%的唐氏症婴儿出生于35岁以下的年轻孕妇。因此,35岁以下的年轻孕妇也都应该进行唐筛检查。

4.怀孕24周左右

这时胎儿已基本成型,可通过三维或四维超声波检查来对胎儿的心脏、大脑等器官部位进行判断胎儿是否有畸形。超声检查,大多医院都能做,但对胎儿是否有畸形进行判断,则最好到有资质的指定医院进行检查。

5.怀孕晚期

临盆检查很关键。孕中晚期要关注母儿体重,小心妊娠期糖尿病。很多人意识上存在误区,以为胎儿越大越好,孩子生下来5公斤重,就乐得不得了。其实婴儿出生体重2.5~4公斤才是正常范围,3~3.5公斤是最标准的。怀孕36周后要做超声波检查,以了解胎儿大小、脐带是否有缠绕(如绕颈、绕腹等)、胎盘的位置及成熟度、胎位如何(是头位还是臀位、横位)等,根据上述情况决定准妈妈该采取哪种分娩方式,减少难产等情况的发生。

nlc202309090324

为什么要定期做产前检查

1.可以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

有些妊娠并发症是可以通过产前检查及早发现的。如妊娠中毒症、胎盘前置、胎盘早期剥离等,这些严重并发症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威胁。各种妊娠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没有做产前检查的孕妇,而这些并发症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产前检查事先发现并采取措施而加以防止的。所以,孕妇不管工作如何繁忙,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不按时去做产前检查。

2.可以得到卫生科学的指导

通过产前检查,孕妇可以从医生那儿得到有关孕期生理卫生、生活和营养方面的卫生科学知识。

3.可以预测分娩时有无困难

通过全面系统的产前检查,了解到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和发育情况,到分娩时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安全分娩。

4.可以及时发现疾病

通过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以纠正孕妇身体的某些缺陷。如果发现某些不适合怀孕的疾病,如心脏病、精神病、活动期肺结核、糖尿病等,这些疾病耐受不了妊娠所增加的负担而可能导致孕妇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就可以及时终止妊娠。

5.可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可以了解胎儿在妈妈腹中生长发育的详细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检查后认为胎儿不适宜生育时,可以终止妊娠。

农村孕产妇可领住院分娩补助

为实施母婴安康工程,鼓励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国家实施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规定,凡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农村户籍孕产妇在定点医院住院分娩都可得到政府住院分娩补助金。申领补助全流程如下:

1.每位具有农村户籍的孕产妇,在怀孕3个月前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到户口所在乡镇防保站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孕妇在孕中期定期产前检查。孕中期超声筛查,需携带孕产妇保健手册、户口本、身份证在7个月(怀孕28周)前,到户口所在乡镇防保站领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卡。

3.如果在定点医院住院分娩,可在出院时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卡、孕产妇保健手册按补助标准领取补助金。

4.如果在外县的定点医院住院分娩,在分娩后3个月内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补助卡、保健手册、费用清单、住院病历复印件等到县妇幼保健站领取补助金。

具体相关规定可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4.gmp检查缺陷 篇四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贵局于2014年4月14日-----4月15日派检查组对照《GM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对我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进行现场GMP跟踪检查,经检查组检查评定结果为严重缺陷0项,一般缺陷14项,分别为0604,0701,1001,1204,3601,4002,4101,4303,4904,6402,6801,7402,7502,8301项。并对检查中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整改意见,我公司根据以上检查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目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排落实相关人员立即开展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0604项 存在的问题是从事质量检验的人员实际检验操作技能和经验鉴别能力欠佳。

整改措施: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和日常检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经验鉴别的能力。2、0701项 存在的问题是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的部分人员GMP知识培训效果欠佳。

整改措施:立即制定培训计划,就GMP 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日常操作规范,对饮片厂人员定期培训以牢固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3、1001项 存在的问题是防止昆虫进入的措施不到位。整改措施:更换防虫设施。4、1204项 存在的问题是中间储物区较小,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因我厂生产规模较小每天生产品种少,很少占用中间储存区,对提出的缺陷我们尽快整改。5、3601项 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生产设备无明显状态标示。整改措施:责令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必须标明状态标示。6、4002项 存在的问题是购入的部分中药材没有详细记录、包装上无明显的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

整改措施:是要求保管员认真补漏记录,规范填写标签。7、4101项 存在的问题是麸皮等物料购进单位的资质证明不全。整改措施:已向购进单位索要了相关资质并存档保存。8、4304项 存在的问题是中药材、中药饮片未分库存放。整改措施:对已切制的中药饮片分库存放。9、4904项 存在的问题是溶器具清洗池偏小。整改措施:已更换溶器具清洗池。10、6402项 存在的问题是已过时的文件在炮制现场出现。整改措施:等新的炮制标准下发后,立即按新标准执行。11、6801项 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批生产记录填写不及时,数据不完整。

整改措施:以对缺损资料补充完整,并要求人员认真填写记录。12、7402项存在的问题是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较少,与中药饮片的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挑选合适人员补充到该岗位,加强质量管理和饮片检验。13、7502项 存在的问题是质量管理部门未严格履行留样和取样制度。

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做到严格按GMP留取样规定进行留样和取样。14、7502项 存在的问题是自检不彻底,对缺陷的整改效果不佳。整改措施: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再次开展自检,对提出缺陷项目逐一整改,确保GMP在中药饮片厂规范有序运行。

我公司对检查组提出的以上不合格项目进行了整改和责任落实,这使我们认识到在GMP的日常工作中,对质量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在检查组的指导和帮助下,使我们对GMP 工作重要性有了新的认 识,我公司将严格按GMP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在今后 的工作中不会发生类似的问题,确保所生产、经营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特此报告。

5.gmp检查缺陷 篇五

摘要:目的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和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对125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在新版药品GMP认证中发现的缺陷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培训、验证管理和文件管理等方面,规范各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活动。

原料药是生产药物制剂的原料,是制剂的有效活性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汇总分析我省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存在的缺陷情况和主要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旨在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和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1 检查情况

自2011年3月1日新版药品GMP施行以来,截至2013年12月31日,江苏省共组织原料药的新版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125次,涉及84家企业的40个无菌原料药和313个非无菌原料药。检查发现缺陷项目1122项,其中严重缺陷0项,主要缺陷24项,一般缺陷1098项。缺陷项目的汇总分类情况见表1原料药新版药品GMP认证发现的缺陷项目分类汇总表,高频出现的缺陷情况见表2原料药新版药品GMP认证出现频次较高(≥15)缺陷项目表。

从表1可以看出,缺陷项目所占比例较大的为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和文件管理章节,分别占总缺陷项目数的18.4%、17.2%和15.7%;

从表2可以看出现场检查所发现的缺陷项中,机构与人员章节的第27条、验证与确认章节的第148条和文件管理章节的第175条出现的频次较高,分别占检查企业数的55.2%、32.0%和32.0%;设备、文件管理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章节涉及的高频缺陷项目最多,均为4条。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与人员

机构与人员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人员培训不达标,如未根据员工所从事的具体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或培训效果不理想,现场检查发现员工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生产操作,在质量检验、在高风险的合成操作岗位,未按要求戴防护目镜、面具等防护措施;

对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OOS等)不能有效识别并进行偏差处理。

2.2 厂房与设施

在厂房与设施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退货品库无通风或温湿度监控设施; 未监控空气净化系统回风的温湿度;

原料药的混粉、分装等产尘工序,缺少有效的捕尘设施或未监控功能间的压差; 多个原料药品种共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未评估其存在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完成评估报告。2.3 设备

设备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规定,如洁净区的离心机母液排放管直通化工区(一般区)且无空气隔离措施、纯化水系统前处理设施的巴氏消毒测温装置未选择最差点; 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内容不完整或未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现场发现设备有垫圈老化、局部表面有锈斑和所附的记录装置不能正常打印等情况;设备清洁不彻底或已清洁的设备未在干燥条件下存放。2.4 物料与产品

物料与产品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物料的管理不规范,不能严格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如物料货位卡未记录取样数量或账物不符;

生产中产生的母液、溶剂和活性废弃物等交接记录内容不全; 原料标签内容不全,缺生产厂商的原始批号等信息; 原料包装破损后采取的防污染措施不达标; 对于存在多种规格的化工原料未区分物料代码;

需在阴凉、避光等特殊条件下贮存的物料或中间产品未按规定存放。2.5 确认与验证

确认与验证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设备确认内容不完整,如真空干燥箱的确认缺少热分布实验; 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的确认缺少转速、真空度、装料系数等;

验证方案设计不合理,如无菌原料药无菌工艺验证方案中设计的工艺模拟条件,不能体现“最差条件”;

原料药粗品贮存有效期的确认方案中,未规定包装形式,检测内容缺少有关物质等关键检查项目;

验证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和分析内容收集不完整,如无菌原料药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中,缺少培养基批号、铝桶灭菌记录打印纸等。2.6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

文件制定内容简单、不确切,缺乏可操作性;

记录设计不合理,如批生产记录未预留足够的空格填写设备编号、工艺参数、生产操作等信息,不能反映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多次离心、多批物料的称量等生产操作;

未制定空气净化系统的消毒、洁净服的清洗等操作规程或无记录;未制定溶剂的回收操作规程并建立回收溶剂的质量标准。2.7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生产区存放的物料、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正在进行生产操作的功能间等无状态标识或标识内容不全;

生产过程中采取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不达标,如筛网使用前未进行完整性检查、多品种车间品种专用的滤芯或滤袋未实行编号管理、干燥设备的压缩空气缺少终端过滤等。

2.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面的缺陷,主要有

取样人员未经书面授权,取样规程内容不详细,未规定分样方法、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等样品存放容器的要求等;

检验记录内容不完整,缺检验仪器的编号、对照品的来源与批号、检验环境的温湿度记录等;供应商档案内容不全,缺化工原料的质量标准、检验报告、生产厂商的名称等;

偏差调查不全面,未对主要偏差和OOS等启动预防和纠正措施(CAPA); 变更控制未进行评估; 培养基未进行适用性检查,试剂配制记录内容不全,检定菌种销毁记录缺菌种编号和时间等信息; 对照品管理不规范,如未建立工作对照品的质量标准,工作对照品的制备操作规程不完整,对照品使用未注明首次开启日期等。3 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药品GMP参考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强调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在全面、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持续发展需要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应在GMP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完善供应商审计、变更控制、偏差处理、持续稳定性考察、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质量要素,规范原辅料的购进、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活动,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3.2 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出现频次最高的缺陷项目,也是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员能否熟练掌握新版药品GMP的理念和要求。虽然企业都制订了年度培训计划,开展了新版药品GMP知识等的培训,但培训效果不理想。为了更好的实施药品GMP,保证原料药的质量,企业在GMP培训方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的内容除新版药品GMP相关知识外,还应加强岗位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对药品GMP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风险管理、偏差、变更等内容应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员工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能熟练运用[3];培训应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的,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料药的生产和质量活动中,主动、自主实施新版药品GMP。3.3 强化验证管理

验证一直被认为是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认证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药品GMP认证的实施、API的审计、各类验证指导用书的出版等,极大地提高了原料药生产企业验证管理的水平。

但从目前的现场检查情况看,原料药生产企业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验证管理:

①要充分认识验证工作的重要性,根据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如生产工艺、原辅料的变更以及产品质量年度回顾审核结果等科学制定验证计划、编制验证方案,注重验证原始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评价以及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处理等,做好验证文件的归档保存工作。②有针对性地开展验证工作.验证内容除厂房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分析方法等日常的验证工作外,还应结合原料药工艺复杂、合成路线长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验证工作。如多个原料药共用生产设施、设备的,应充分评估其存在的风险,并经清洁验证确认现有的清洁方法能有效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溶剂回收使用的,应根据回收溶剂的用途制定恰当的质量标准、监控回收溶剂中杂质的含量,通过验证确认溶剂的回收方法及回收的溶剂用于原料药生产的可行性;对于需冷藏冷冻等特殊条件下保存的原料药,应验证其转运环节产品的保存方式能否满足其贮存条件,并对整个转运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记录。③做好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由于目前尚无针对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的相关法规要求或指南,验证工作难度较大。无菌原料药生产企业在进行无菌工艺模拟验证时,应参考无菌制剂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原则要求,在全面评估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确定验证的范围和试验条件,并建立科学的判定标准,如根据物料的状态,确定工艺模拟方式是分段模拟还是一次性全部模拟,并选择适当的液体和固体模拟介质;根据原料药的实际生产批量和周期确定模拟验证的批量和持续时间,并重点关注物料在各工序转运过程中的暴露环节等。

3.4 规范文件管理

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础要素,是企业实施GMP的依据和行为准则。原料药生产企业GMP认证检查中发现的“操作规程可操作性不强”、“记录内容简单”、“文件规定与实际操作不一致”、“记录缺失”等缺陷,表现在人员、设备、物料和产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验证等多个方面。原料药生产企业应对照新版药品GMP的要求,审核自己的文件系统,及时修订和细化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地方,规范文件的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编制反映原料药实际生产操作和检验过程的批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通过加强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确保设备的预防和维护、物料的管理、偏差管理、变更控制和验证等各项生产和质量管理活动能有效的实施,及时、完整地记录,真正体现企业的一切活动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照章办事、有案可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4 结语

6.注射剂新版GMP认证缺陷项举例 篇六

1、《偏差处理管理标准中》与偏差相关的评估分类、根本原因调查工具、CAPA、风险评估及人员培训等内容不完整。

2、空气净化系统、水系统关键参数监控趋势分析中警戒限和纠偏限非预先设置,系分析软件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对实际生产监控指导意义不强。

3、对退回产品的质量评估处理程序中未规定做鉴别试验。

4、《产品审核放行管理标准》中对产品放行权转授的描述未规定“授权不授责”。

5、滴定液未按《中国药典》规定进行储存。

6、原辅料供应商档案管理不规范。

7、清洁验证选用普通产品作为验证对象,未对最难清洁品种进行验证。

8、干热灭菌的电热恒温干燥箱验证报告未包括细菌内毒素挑战试验项目。

9、《文件管理程序》未规定定期对文件系统法规符合性进行回顾。

7.gmp检查缺陷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健康检查355名妇女作为观察组,另以参与调查研究且未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8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在23~37岁,平均(28.9±3.6)岁。文化程度:256例(72.1%)高中及以下,56例(15.8%)为大专,43例(12.1%)为本科。对照组年龄在22~36岁,平均(28.7±3.7)岁。文化程度:281例(73.9%)高中及以下,65例(17.1%)为大专,34例(8.9%)为本科。两组孕妇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两组孕妇建立档案,由专人管理进,对随访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发生率。其中观察组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健康教育、临床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B超检查。每月定期参加健康讲座,了解相关知识,面对面进行优生指导、咨询及干预。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中所制订23类出生临床特征、缺陷定义、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显著低于对照组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等单项缺陷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出生缺陷指妊娠前或妊娠期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导致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解剖学结构或功能异常,其已经成为导致围产儿死亡及儿童致残重要原因[4]。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出生缺陷儿诞生数目在700万~800万左右,其中330万儿童因出生缺陷死亡[5]。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下,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先天畸形儿出生数量在80万~120万,在当年出生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在4%~6%[6]。

该组研究通过对比证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实施在降低出生缺陷率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与未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组1.9%相比明显更低。另有临床研究显示,未经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缺陷率在1.3%左右,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干预后,同期新生儿缺陷率则降低为0.2%,效果更为显著,与该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一致。原因在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通过孕前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出生缺陷进行干预,减少出生缺陷例数,降低缺陷率,实现预防关的前移,因此,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得以显著降低,是关注、服务、改善民生具体行为,体现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理念的转变[7]。该组中出生缺陷以神经管畸形、唇腭裂、指(趾)畸形等为主,仅对照组出现1例(14.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但少数研究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也为出生缺陷主要类型[8],在缺陷新生儿中所占比例在18.2%左右,经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后可降低为9.1%,与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提示缺陷新生而缺陷类型存在一定区域性,预防工作需建立适合该地区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促进孕前优生检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发挥确切效果。再有,观察组中无指(趾)畸形缺陷,原因在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胎儿指(趾)畸形缺陷检出率的都大幅提高,因此缺陷新生儿的出生得以避免。不少临床研究均显示,甲状腺功能减低与亢进为影响胎儿主要因素,患者多为不孕不育高发人群,怀孕后也极易在妊娠期间出现低体重儿出生、早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9],出生缺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成为备受关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再有,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研究证实,其施行让出生缺陷率逐年降低,推测原因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日渐规范、缺陷筛查范围不断扩大有关[10],既往检查中程度较轻疾病不易察觉,而诊疗技术的提高可提高确诊率,更利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作用的发挥。

综上,于已婚适龄女性孕产前行孕前优生健康可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升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摘要:目的 探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预防关系及其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55名妇女作为观察组,另以参与调查研究且未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8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为两组孕妇建立档案,对随访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1例唇腭裂),显著低于对照组1.9%(3例唇腭裂、2例神经管畸形、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指/趾畸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等单项缺陷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优生健康在已婚适龄女性孕产前的应用可有效防治自身疾病,并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预防

参考文献

[1]王奇玲,曾梅珍,郑瑞华,等.新婚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9):599-602.

[2]程辉,武廷後,于晓荣,等.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基层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59-60.

[3]刘小英.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促进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51-5254.

[4]李丽莎,魏新燕,朱军,等.影响育龄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咨询和检查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38-1841.

[5]陈建军,张洪涛,孙祥,等.16316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TORCH检测结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9):1117-1118.

[6]辛晓娜,王媛媛,马立广,等.孕前优生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4):227-230.

[7]周致敢,金玲,王浩,等.武汉市农村及流动人口两年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分析[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206-208.

[8]钟春琍,田艳,杨元,等.影响贵州农村育龄夫妇预防出生缺陷知识、信念、行为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2):3161-3163.

[9]蔡培,马明福.孕期出生缺陷干预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2):3151-3153.

上一篇: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整理下一篇:浅谈对教师新教育思想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