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联络员制度的

2024-09-17

关于建立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联络员制度的(精选4篇)

1.关于建立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联络员制度的 篇一

关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审议稿)

今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为切实做好《纲要》在我市的实施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纲要》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

实施《纲要》,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但需要大批的科技精英、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杰出的领军人物,同样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公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自主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长期涌现,更无法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无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国家经济实力。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因素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乡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不是由于劳动弱势,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科学素质弱势。实施《纲要》就是要让全体公民特别是城乡广大劳动人口,尽快提高科学素质,从而享有平等竞争发展、依靠智慧致富的能力,缩小贫富差别,实现社会和谐。另外,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使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合理消费、发展循环经济等观念成为每一名公民的自觉行动。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举措。科学素质与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科学素质决定着人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科学素质决定着人的生活质量,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就无法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也不能有效规避天灾人祸带来的不幸。基本的科学素质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是公民理解公共政策、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条件。科学为了人民、科技发展依靠人民、科技成果惠及人民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准则,实施《纲要》是贯彻这一准则的具体体现,更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举措。

目前,由于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及广大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按照《纲要》,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到2010年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到2020年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实施《纲要》工作。

(一)抓好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1、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为实现人才辈出的局面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好市博联与市少年科学院“大手拉小手”、“博士带小院士”活动,促进科学家与未成年人交流,使中小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观念,激发科学兴趣,了解科学本质,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开展好校外科技活动,促进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技课程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加强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安全避险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重视家庭和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此项工作市教育局、市科协、团市委为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妇联为责任单位。

2、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组织开展好“科技致富工程”,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信息、依靠科技致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抓好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阳光工程等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注意解决好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问题;积极培育建立科普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等科普示范体系;大力加强168语音信息和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种专业协会的作用,扎实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程。

此项工作市农委、市科协为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妇联为责任单位。

3、组织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增强公民就业、创业能力,倡导引领科学生活。针对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的需要,以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搞好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培训;针对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搞好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培训;针对失业人员搞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训。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材,作为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内容。以“讲爱岗敬业,比技术创新”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好企业科普宣传。通过开辟社区科普活动室、建立科普画廊、创办科普大学、举办市民科普论坛等各种有效形式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通过宣传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合理消费,倡导健康生活,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此项工作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为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4、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加快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科学行政能力为重点,做好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市委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学习管理部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并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

此项活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为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直属机关工委、市科技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二)加强基础工程建设,增强普及科学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能力

1、认真抓好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建设。加强义务教育,高等院校、行政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体系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促进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动员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科学教育工作中来,同时积极发展专业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加快科学教育教材建设,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加强科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此项工作市教育局、市人事局为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劳动保障局、团市委、市科协、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为责任单位。

2、认真抓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加强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出版机构;集成市内外科普挂图、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支持和服务;积极推行面向农村公益性科普产品配送共享制度。

此项工作市科协、市科技局为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为责任单位。

3、认真抓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加大公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增加电台、电视台科技(科普)节目的播出时间,综合性报刊科技专栏的数量和版面,各类科技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建设科普网站的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和支持各种大众媒体培育和打造精品科技栏目和名牌科普产品;积极创建电视科技频道和广播、报刊的科技专栏,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映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此项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为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农委为责任单位。

4、认真抓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重点加强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和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功能,为实施《纲要》发挥应有作用。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资源,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风景名胜旅游区等应积极利用本单位的实验室、生产厂、自然景观等各类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谋划新建一批广大公众最需要、示范引导作用强、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果广泛的科普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千街万米科普画廊”和“一站、一栏、一员”等项目建设。

此项工作市科协、市发改委为牵头部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市建委、左家特产研究所、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为责任单位。

(三)完善保障条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1、完善政策法规。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研究制定鼓励科普产品创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研究提出鼓励支持广播、电视增加科技节目播出量,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的政策措施;制定、完善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赞助科普活动,开发兴办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事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加强城镇、社区和农村村委会科普工作力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有关公民科学素质状况普查监测的各项政策措施。

此项工作市科技局、市科协为牵头部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2、加大投入力度。要切实执行《教育法》和《科普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列支的科普经费达到人均0.5元,同时每年为全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列支专项调控经费3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在列支科普经费时要研究相应政策,逐步加大投入,保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国家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对口部门的支持,自觉扩大本系统对实施《纲要》工作经费的投入。广泛倡导捐资赞助,积极开展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

此项工作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民政局为牵头部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3、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师范院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科学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普工作队伍,强化对各级科协组织专业科普队伍的思想教育,树立职业精神,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准;积极培育发展科普产品创作队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动员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科普产品创作活动,发现扶持创作人才;发展壮大遍布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大学生、传媒工作者及各类离退休人员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与热情。

此项工作由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科协为牵头部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4、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调查了解所属范围内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将参照国家及省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公众科学素质状况调查工作,建立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纲要》实施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我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之中。通过专业监测评估机构对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此项工作市科协、市科技局、市统计局为牵头部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三、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纲要》实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难度高。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市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参加的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设固定联络员。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做法,成立《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工作体系,统筹组织落实好《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实施《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一定要强化贯彻实施《纲要》的责任意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尽职尽责,有所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协调落实执行;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站位,认真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纲要》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纲要》的实施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确保各项实施工作有效进行。

(二)统筹规划,系统安排

《纲要》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公民素质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目标方针明确、计划有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以《纲要》为统领,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相关工作纳入到《纲要》的实施中来,按照《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结合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研究制定我市各方面贯彻实施《纲要》的工作规划及措施安排,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形成《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总体规划》,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好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三)积极沟通,形成合力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要认真执行联络人员及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及时沟通《纲要》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行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特别是科技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三个方面,应突出抓好资源队伍的优化整合,共同构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平台。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积极挖掘、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努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事业持续有效地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与全市的整体工作保持一致,加强纵向沟通、横向联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

(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广大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主体。广大公民主动参与科学素质建设是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要大力开展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科普画廊等载体,发表文章、创办专栏,同时结合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颁布实施《纲要》与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幸福的重要关系,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我市经济实力、振兴吉林市老工业基地、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重大意义,使《纲要》的基本内容、主要目标与总体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积极引导,促进公民参加科普活动,关注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科技事件和科技发展。要倡导公民应用科技知识、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处理日常事务、抵御伪科学和愚昧迷信。鼓励公民关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充分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伟大实践中来,用比公众领先一步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反哺人民,为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承担起历史责任。

2.关于建立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联络员制度的 篇二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灌南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办局、县各直属单位、驻灌部省市属单位:

《灌南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注民生科普,大力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知识和观念,倡导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主动的价值追求。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进一步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加快壮大,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分类指导、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快提高,科学素质工作社会合力显著增强。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着力提高科学课程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和适应城镇现代文明的生活常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10万人次以上。

2.实施科普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科技强农富民工程、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暨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实施十乡百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工程等,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大集、专家工作站、科技下乡、“三农”网络书屋等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长效机制。完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机制,建立10个以上省、市、县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培育2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4万户以上。

3.完善农村科普惠农服务体系。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大力发展农村科普组织。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进一步壮大农村科普人才队伍。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强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及时推广科普惠农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增强农村科普服务能力。

工作分工:县农委、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环保局、县文广体局、县卫生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团县委、县妇联参与。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

1.加强工作部署。坚持把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认真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将提高科学素质纳入干部学习考核指标。依托各级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和新一轮“5+X”公务员能力教育培训中,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县份建设等内容纳入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在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教材中增加科学素质方面的内容。在“灌南在线”网开设“科普角”,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态度,使广大干部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县份的需要。

2.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活动。围绕我县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特别是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通过举办高端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院所考察学习,不断拓展其科技视野,加快提升运用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强化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大力宣传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工作分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文广体局、县卫生局、团县委、县妇联、县

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工作分工:县科协、县妇联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文广体局、县卫生局、县安监局、县人防办、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参与。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开展科学教师之间业务交流。以中小学、幼儿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2.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探索改革成人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培训成效。

3.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引导支持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培训,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基地。

工作分工: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农委、县人防办、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参与。

众传媒加大科技传播力度。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灌南时讯》增加科技专栏版面和出版频率;科普网站和政府网站开设科技专栏、增加科普内容。办好《灌南科普》等科普资料,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开发和制作。做好科技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各类媒体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负责科技宣传报道,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提高科技宣传报道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科技社团、专家学者与媒体交流互动,提高媒体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工作分工: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农委、县文广体局、县科协参与。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强化科普场馆建设。推动公益性科普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县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2.强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到2015年底,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并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一批集防震、防火、交通等安全教育为一体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建设。

3.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到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我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县各相关部门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当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制定本乡镇“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定期研究部署,提供保障条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此外,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科普事业,不断拓宽科普经费来源渠道。

3.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方案 篇三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2006——2010年我市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和《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盖州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科学素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科学素质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盖州为总要求,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根本,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掌握科学,依靠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努力实现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公众科学素质的同步提高,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一)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增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2010年,我市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5%以上。

(二)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建平安城市,突出宣传节约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挥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使科普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初见成效。

(三)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乡镇、办事处科普文化活动站要达到27个;村科普画廊(宣传栏)要达到27处;与新闻媒体通力合作,使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构筑社会化科普平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合作、市场发挥作用的科普运行机制,探索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形式与途径,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普工作。

依托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推进新科学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 观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发展观和基本国情教育,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以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组织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创作科幻画和“智力七巧板”竞赛等活动中来,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合校内外科普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好各类学生活动场馆,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

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科技课老师、辅导员的科普培训和教育,培养为科普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专业人才。各级辅导员协会要切实担负起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的任务。积极倡导有条件的中小学聘请科技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逐步建立全市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监测评估体系。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普工作。强化农村科普教育。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星火科技培训专项活动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500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次。

全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为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开展“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条件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30%的行政村都要建成一个集宣传教育、健身娱乐、科普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站和一处科普宣传栏(橱窗),培育一名科普宣传员。

2、加大对农技协的扶持力度,每年要做大做强4个农技协。使农技协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走进农家院的新型渠道,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紧密纽带。“十一五”期间,要以农技协为依托,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1万农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3、抓好科普达标市,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和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通过落实创建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保障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创建10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40个市级科普示范村。

(三)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对城市劳动人口的 科普工作。

围绕“工业强市”的发展要求,加强对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并列入各类职业资格审定和就业准入制度。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劳动人口教育培训网络。“十一五”期末,全市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科协、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争做学习型企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鼓励企业结合市场开拓进行科普宣传,将推介产品、培育消费群体和新技术的普及结合起来。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个人在职学习。发挥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以增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为目的,促进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有关单位要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科技报告会、“科技论坛”、“学术年会”、编辑出版系列科普读物,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等。帮助他们掌握和更新相关的科技知识。

党校要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在普及科学知识 的同时,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能力。

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在公务员录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核中,要逐步增加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市目标考核办将科学普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不断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办好一年一度全市性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每年组织各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人口日、环境日、气象日、艾滋病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纪念日,向公众开展专题科普宣传,普及相关科技知识。

深化“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市居民为对象,开展争创科普先进办事处、争创科普特色社区、争创科普示范家庭,清除生活陋习和愚昧落后现象活动。到2010年,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办事处2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科普示范家庭100个。

巩固城镇基层科普组织,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办好城镇社区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公园、图书馆、活动室、计生室、健身房等,举办面向居民群众的各类科普活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有组织地开展科普教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教兴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中,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发挥好各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作用。科技行政部门对科普工作实行科学规划,进行政策引导,开展督促检查。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切实做好有关科普工作,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加强与市民沟通交流。科协要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并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二)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按照《科普法》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制定颁布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科学素质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优势的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技术普及,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普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要 将科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市、乡镇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应分别达到人均0.6和0.2元以上,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提高,到2010年,市和乡镇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应分别提高到人均每年1元和0.5元以上。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或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投资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

(四)实施激励措施,促进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政府、科协和有关单位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定期予以表彰和奖励,努力建设一支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采取具体措施,制定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的专项激励政策,在职称、职务、分配、奖励等方面把科普与科研摆在同等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关心、支持、参与科普工作。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图片奖等科普专项奖评选,注重培养从事科普宣传的记者、作家、编导、主持人等,为繁荣发展科普宣传事业提供人才资源。

(五)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开拓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文化产业的新形式,新途径,大力发展科普旅游,科普会展,科普文艺,科普动漫,科普游戏策划等新兴产业,把科普与旅游环保,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融知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形成科普文化产业的聚集。积极培育科普图书、科普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产业,有计划地选择重点题材,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普文艺作品,开展优秀科普文艺作品的展 演、展映、展播、展示。

(六)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做好科普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制定的《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借鉴省及国内的相关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市实情,建立公民科学素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并针对有关科普政策法规实施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4.关于建立荆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联络员制度的 篇四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贯彻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市从2006年2月6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布以来,按照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行动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认真在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宣传“科学发展观”,使他们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科学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他们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认识科学的本质。在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赛促行动的办法,积极在青少年学生中举办科技竞赛活动,市科协先后组织了6305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和全国“七巧板科技”竞赛活动,其中280名学生获奖。另外,采取办“科技节”等形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科技活动和科技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宣传活动,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种养殖、中老年保健、反邪教、文明卫生习惯、疾病防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知识,全市广大农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加大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2006年以来,为了把我市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市共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普训 1083期,培训人员26.5万人;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知识和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39期,参加培训13275人;举办绿色证书培训12期,颁发绿色证书1265人;深入乡镇、村组开展科技咨询26 次,受益群众20000余人;开展农村能工巧匠培训30期,培训了能工巧匠2804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建科普示范乡镇16个,科普示范村30个,科普示范基地8个,科普教育基地4个;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2006年至今,共建农技协8个,会员1600余人,加强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全市各乡镇至少有2所以上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村科普活动室面积不断扩大。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在城镇,开展了科技进社区活动,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认真组织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全市共培训了再就业人员2800 人,农民工培训 5343人,在岗人员培训2864人。培训内容涉及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就业培训。如:计算机知识及应用、电工、农机修理、宾馆服务、餐饮、家政服务等。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科学素质培训教育,已纳入了全市培训教育规划,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创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共举办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综合知识技能及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以及心理调适等9个方面通用能力的培训86期,培训人员7773人。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6期,参加人员2000余人。

五、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上一篇:大众传媒的规范作用与网络监督之间的关系下一篇:爱国演讲稿——母亲、家庭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