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共12篇)
1.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一
树立新课改理念,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效率
摘 要: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立足于实际,认清农村初中体育设备上存在的局限,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校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来把相关的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最终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农村初中体育有效课堂呢?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农村初中 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也应以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转变观念,有效利用体育场地
在许多农村中学,尽管体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所考分数也要计入中考分数,但是实际上体育课基本上不受重视,都是临近体育中考了才结合考试项目来进行突击训练,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得好成绩,更是无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体育教师还振振有词:这与体育教师无关,完全是因为我们农村中学的条件差,体育场地有限,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必要的训练。对于这样的说辞,笔者认为完全是托辞,农村中学的条件确实无法和城区学校相比,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合理运用体育场地,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如进行摸高教学,如果农村中学没有专门的场地来进行摸高教学,那么体育教师直接就可以在篮球场上进行此项目的教学:让学生们以篮球架的某一点或者篮圈为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起跳,然后触摸目标。这样,就有效进行了摸高的教学。除了可以在篮球场上进行摸高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着学生进行校外教学,在树林中用树枝来确定触摸目标,这样也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会更加浓厚。由此,即使场地有限,也根本不影响体育教学。
二、联系实际,自制作体育器材
在农村中学,体育原本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体育器材的匮乏就更不足为奇了。但是面对这些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教师应该做的不是消极教学,而应该是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来自己制作体育器材,并借助自身制作的简易的体育器材来完成体育教学,丝毫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如进行踢毽教学,如果学校根本没有毽子,教师就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让学生们从家里边带来鸡毛、铁片等东西,自己制作毽子,然后再带领学生们踢毽子。这样,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不仅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还有效解决了体育器材匮乏这一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再如进行跨栏教学,没有正规的跨栏设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用竹竿绑扎在凳子上来充当,从而也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可见,其实只要广大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善于钻研,即使学校体育器材匮乏,也不能成为影响教学的因素,教师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自制简易器材来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革新教学模式,提倡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相关的体育技能时,尤其是关于规范动作的内容,基本上教师们都是采用口授告诉学生们应该如何做,应该注意些什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常导致学生们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就是千篇一律的教师示范,学生跟学的方式,导致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不胜其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一现实,也让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既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们更为直观地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如进行三步篮的教学,与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仍不得要领,或者教师一步一步示范,学生们仍然满脸茫然,倒不如直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来进行三步篮的教学,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动作要领都以慢动作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且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便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有效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在很多体育教师看来,体育教学主要就是完成相关几个动作、几个项目的训练,理论知识无足轻重。但实际上,在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教学极为重要。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们受环境的限制,对于体育理论知识而言是严重缺乏的,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理论教学,那么许多体育项目的教学由于没有了理论的支撑,便犹如空中楼阁,学生们只是知道动作如何做,却不知道理论依据,也不知道训练的目的等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深层掌握,也就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影响。因而在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相关体育技能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展开的今天,作为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场地,自己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充分构建农村初中体育的有效课堂,最终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34期。
[2]王久洪: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3]颜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浅谈[J],才智,2009年26期。
2.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二
一、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三重”之一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如,在教学《养花》一文时,笔者通过课堂辩论的教学方式,让正方、反方互诉理由,使学生把课本中养花的喜、忧、哀、乐等理解得相当深刻,并结合实际谈到环境美化、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把课堂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说到底,就是要促使教师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包括快速阅读的方法、背诵方法、积累方法等,使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即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识过程, 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如果词语概念不清,就会用词不准确,直接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 是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赛跑”一词时,教师问:“什么叫作赛跑? ”学生回答:“赛跑就是拼命地跑。”显然,这样的回答只反映了这个概念的表面属性。教师接下来问:“只有一个人拼命地跑就是赛跑吗? ”这一问,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回答不全面, 补充说:“一个人跑不行,要有两个人以上在一起跑才叫赛跑。”教师又追问:“如果几个人在一起慢慢地跑,或者有的在前面跑,有的在后面跑也叫作赛跑吗? ”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终于明确了,赛跑就是几个人在同一起跑线同时快速地跑,看谁跑得快的竞赛活动。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三、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文教学在注重以上过程的同时,不应停留在本身的完整性,而应体现诵读、积累、迁移,实现语文教学引路的目的。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 展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利用其阅读期待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 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有兴趣延伸课堂阅读量。例如,学了《少年闰土》一文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提示, 让学生去阅读《故乡》,达到语文教学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了相关资料,收集了有关信息,课堂教学才能如沐春风,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四、教师“自悟”,提升自我
教学结束后,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感于自己的课堂或学生,每天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也都会有很多的感慨。其实,教师在试图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 也要自悟以求提高,每天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分析并做好记录,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之处,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分析知识点讲解是否到位,课堂设计是否合理,课堂活动组织是否恰当,学生的兴趣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今后怎样改进,怎样弥补等。教师通过这样的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真正走出疲劳教学的误区,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 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善于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开发智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3.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三
关键词:开放;课堂教学;学习过程;评价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会有不断地进步。随着部编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新一轮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号角又吹响了,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响应课改的号召,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努力打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开放课堂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完成角色的转换,要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生机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孩子的心理“解放”了,才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思维“解放”了,没有被动的灌输,没有思考的限制。学生的情感“解放”了,可以随意发表观点,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教师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探索有效的小組合作学习的方法。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重要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有效地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大班的集体教学更为有利。在探索中教给学生操作性较强的合作、讨论、汇报等方法,小组明确分工,采用小组角色轮流制,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二)坚持“读写结合”。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努力找寻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结合点,赋予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将内心的冲动表达出来。
(三)注重知识的整合。在学生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加以优化,学生学完不同内容后,将知识加以整合,以便学生能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四)坚持高目标、低要求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及年龄增长,一点一点完善自己,不给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以主动探索为轴心,开放学习过程,丰富学生心灵
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教学创设最佳“情境”,揭发学生的“情感区”,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内在需要,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一语道出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可利用教材插图形象丰富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还可引导学生在自己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呈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放学习评价,滋润学生心灵
(一)课堂表现评价。以往,语文课堂更多是关注学生上课是否遵守纪律,是否认真听讲等。其实,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等。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以下具体做法供参考。每上一节课,我都细心捕捉孩子在课堂上的点滴进步,对参与积极、乐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孩子给予表扬,给他们盖上一个小印章,或在星星积分卡上盖上小星星,或在学习园地“闪光的足迹”评价表上盖上小红花。另外,在课堂上我也善于运用语言激励学生,从发展角度去评价,如“你真棒!”“你一定行!”“加油啊!”“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等。
(二)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跟踪手册。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跟踪手册,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进行家校联系,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跟踪手册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记录表中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情况、学生语文作业情况、教师建议(包括学生自评)。家长记录表中有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中学语文等情况说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评估(学生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家长意见(家长对教师的任何意见和建议)。
此外,为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我还设立了单项奖、特长奖、进步奖等,期末时让每个孩子都捧着奖状回家。
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再加上满腔的热情,我们的课改定会更加具有创新性,也会越来越成绩斐然。
参考文献:
[1]潘庆玉.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
[2]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4.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四
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突出“整顿纪律、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点,紧密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着重在培育发展新理念、树立机关新形象、创造工作新业绩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解放思想,增强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灵魂。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局把正确理解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作为思想解放的重点,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学习政策法规,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统一对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近年来,国家将土地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之一,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对这些精神吃得不透,把握不准,运用不当,就很难把国土资源工作做好,甚至影响XX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编印了《土地宏观调控有关政策及解读》,作为教育活动的补充学习材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干部职工作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辅导。组织政治理论集中学习,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省九次、市四次、市六次党代会和李建国书记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和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宏观调控是手段,科学发展是目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是国土部门的职责,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改变干部职工思维模式,增强干部职工系统思考意识。我们将教育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职工系统思考问题,自觉地将国土资源工作置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做系统思考,跳出国土看国土,站在全局干国土。引导干部职工实现了从严格执行政策到活学活用政策,再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没有就业务抓业务,而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将油田工矿用地份额在我市扣减,增加建设占用未利用地规模的建议,引起了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土资源部领导将来我市调研,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将有效缓解我市建设用地不足压力,为XX经济建设赢得发展空间。三是提升思想境界与工作标准。扎实开展了“找差距、争一流”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较高的思想境界和确定高标准的奋斗目标,组织有关人员赴国内先进单位进行深入考察学习。提出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要求,制定了实现各项工作市内第一,省内一流,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各股室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都重新确定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在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改进作风,提高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作风建设关系到机关的形象,更直接影响着为民服务的质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把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改进作风、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上来。一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行机关5S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双基四化”建设。“双基”,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基础业务工作,“四化”,即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办公信息化和服务优质化。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窗口单位)”活动,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AB角”服务制等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设立群众评议箱,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推行阳光政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二是在完善职能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我们把争取工作职能和明确职责分工作为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经积极争取,在下放土地初审、实行市市联审的基础上,市局将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发证等部分职能下发到我市。特别是土地登记发证职能下放后,我局土地登记窗口成为与市行政审批大厅土地登记窗口平行的办文发证窗口,辖市内大部分土地证将由我局直接办理。同时,我局将宗地地籍调查、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等职能下放给各所,充分发挥基层所的作用。职能的争取和调整,有效地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三是在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和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将市、市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分别制定了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的全员、全岗位量化目标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工作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局形成了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良好作风。
三、突出服务大局,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积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努力推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是把握利用好国家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每年拿出近1000亿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并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从零散向集中,规模从小到大,由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综合,从粗放到科学的总体要求,我们根据这一政策变化,迅速研究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靠上工作,积极为XX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全面完善了新市、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的用地手续。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提前研究政策,扎实做好工作,有力地推动了XX工程的顺利进展。落实了XXX等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为重点项目用地做好了前期工作。三是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为XX经济建设拓展空间。我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需要国土资源的强力支撑。当前,我们正面临全国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机遇,我们超前谋划,为XX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充分利用规划修编期间可以局部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对工业园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不符合规划的1716亩用地进行局部调整,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地。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规划修编,将耕地保有量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降下来,将建设用地基数增上去,对我市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将这一精神贯彻到省政府部署的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中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我市土地更新调查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抓住国家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的机遇,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挂钩试点项目一个,已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同时,积极推进土地置换,摸清了废弃工矿用地和空心村家底,编制了土地复垦方案,这将有效置换更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5.树立新理念才能做好培训工作 篇五
今年四月份到六月份,我参加了北京职工教育协会举办的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在这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协会为我们这些从事培训的专职人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极大提高。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想就参加这次学习讲述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欲建一流企业,必先有一批一流员工。因此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技术、理论等多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外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对员工展开培训的企业,其业绩提升比未展开的企业要高出 36%,个人生产值高出 56%,股票增长速度高出 20%。而培训对象最关心的是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培训师作为培训行业最关键的环节,对培训效果的好坏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培训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务实经验,还要有高超的授课技巧,更应当具备多元化的资历。目前,培训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能到达这一要求的培训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不断提高培训师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方面的水平是培训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正因为如此,参加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我的体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几本教材的认真自学以及接受老师的相关辅导,我系统地了解了企业培训的理论体系,深刻领会了培训工作内部的各个要素,这更加增强了我对做好培训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作为培训基地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我对于“教书育人”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经常让我束手无策。如怎样设置课程计划更为合理?怎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让接受培训的人员吸收和消化课程内容?如何选拔优秀的教师对学员进行培训?如何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测评?这都是经常要考虑的问题。在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前,我感到工作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
通过学习,使我能更好地从理论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在这次学习中,我了解到作为一个培训师,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经济学方面的,教育培训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团队建设和拓展方面的。这些知识虽然平常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次培训一样,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深入的思考。在今后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材中有关制定培训总体计划的理论知识,结合我们培训基地的培训目的,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同时,对于培训计划中的其他的要素也会根据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适当的安排,这将为我们的工作带了极大的方便,工作效率也会有明显改善。
其次,这次学习,让我对于“教”与“学”的定义有了根本的转变,树立了培训的新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中,强调真理是被告知的,注重知识的讲授。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学员是被动的接收者的教育模式。而这次企业培训师学习过程,一改往日由讲师负责传授知识,学员只是听课的传统教育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使我体验到:培训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接受培训的对象,更主要的是开发学员的潜能,让他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自如地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教”和“学”并不是对立体,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教育首先应该以学员为中心。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讲师首先要求我们花一定的时间熟悉和理解课本。在我们进
行了充分的学习之后,讲师们才为我们讲授了精心准备的课程。在课程环节的设置上,并不以“讲授”为主,而是注重“实战”。通过一系列互动的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员和老师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讨论交流,让我们在课堂实战演练中感受和领悟到现代培训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精妙之处,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和巩固了各种知识。
第三,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学员之间的交流,我充分感受到了企业培训师这一职业的魅力,同时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
培训师这一行业的存在,不仅是劳动者的需要,同样也是企业和国家的需要。新的世纪,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劳动者渴望得到终身教育,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工作需求,提高现代生活的质量。而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培训部门并不是企业的直接利润中心,但是它能为企业培训出一大批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投入工作后,将为企业带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培训对于企业的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样,国家也需要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素质,向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进而促进和实现合理、充分的就业。
目前很多企业的培训组织工作仍然有很多尚待规范的地方,表现在:培训总体计划不明确,不能够在企业发展的整体高度上规划、统领培训工作;培训需求分析不科学,目前企业培训行为往往来自老总的一念之间,缺乏科学的预测;培训绩效缺乏跟踪和评估,培训讲师一走,课程便结束,追求一种即时的培训效果,而没有考虑到长远效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和加以避免的。
6.《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理念 篇六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路较窄,缺乏个性、内涵浅薄、新意创意较少,影响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多些理性,避免盲目性;多些全局性,避免局限性;多些规范性,避免臆想性;多些创造性,避免模式化,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着规律性、目的性、时代性的理性化方向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新的理念。
一、树立职工主体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领导重视,示范引导,更要树立起职工的主体理念。职工的主体理念,是指企业领导层自觉地坚持全体职工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的观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职工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主要载体,他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实施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全员参与、全员实践的理念。确立这一理念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是通过职工的全员参与,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死角。其次是通过集中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而确立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理念等,更容易被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再次是有利于职工主体自觉性的提高。职工主体自觉性包括,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是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陶冶的过程。
二、树立制度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文化。目前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主观臆断的随意性过多,而沉积下来的符合企业实际和职工认可的制度性文化十分欠缺,管理的实施总是管理者的意志,而职工却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制度实施起来总是事倍功半。确立制度管理理念应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制度管理理念,是指在企业管理中要体现契约管理原则,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职工又必须以契约原则来对待企业制度的行为指向。制度管理原则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契约原则为指导,也就是企业制度要得到职工的高度认同,职工也应该以契约理念来对待企业制度,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主动执行企业制度。制度管理理念还有利于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增强理性思维,减少盲目转自http://行为和人治现象。二是企业管理以法律形式、信用形式、制度形式、道德形式等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决策的阳光操作,消除各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凝聚队伍,提升职工对企业和社会的忠诚。
三、树立权责利对称理念
现在一些企业给了职工相当的责任,却没有赋予职工相应的权利,权利和义务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管理者也总感到职工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利益。这实际是由管理文化欠缺所致,确切地说就是权责利不对称之故。所谓权责利对称理念,是指企业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追求责任、权利、利益的对称性,从而实现三者最佳结合的理性活动。责权利对称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责任,职工就应拥有对应的权利和利益。反之,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权利和享受了多大的利益,职工就应付多大的责任。确立责权利对称的理念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有以下意义:第一,通过责权利的对称对等,职工付出的劳动和贡献与实际所得的对称,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
念,是符合企业文化基本内涵的。第二,通过责权利的统一,更能体现机会公平、待遇均等,而这一点正是企业和职工所共同追求的。第三,通过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能更好地实施企业经常难以兑现的奖惩制度。因为责任、权利和利益最终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来体现。以上三点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所要营造的一种氛围。
四、树立能动创新理念
时下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捷径、图方便、照搬别人模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新意和个性,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发挥。确立能动性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突破模式化的必然选择。所谓能动创新理念,是指企业所具有内在的强烈并持久地进行革新创造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羽翼。要使企业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始终保持其功能和作用,就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具体的构建中,应对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扬弃,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使其与企业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适应,从而塑造具有浓郁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7.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七
1.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根据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在教学中常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如在上投掷这一课时,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孙悟空这一角色创设情境。因为孩子的天性好动,他们往往表现的像猴子一样顽皮, 借助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故事情节的情景中锻炼身体, 从而激发上体育课的兴趣。开课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愿不愿意扮演孙悟空这一角色。”在学生高兴之余导入本课,然后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学习孙悟空不怕险阻、翻山越岭、跨过火山、钻树林的勇敢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并富有创造性地练习,让学生对本课回味无穷,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今后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2.创设场地情境 ,给学生以感染力
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中创设不同的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 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安排,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为学生创设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垫上做技巧性教学时可以把垫子摆成不同方向的各种图形, 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在投掷教学中,利用布球当子弹……另外,我还尝试适当地变换学习场地,打破在操场上课的思维定势,把体育课搬到大自然中。例如:我带学生花园踢毽、跳绳、做游戏……学生表现出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而课堂效果好。
3.开展跳绳活动
跳绳器材简单便宜、小巧便携,只需要一根绳子,就能秀出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 因此几块钱一根的绳子就是从事跳绳运动所需的全部装备。并且,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方便轻松地将绳子随身携带, 随时锻炼。跳绳活动的安排灵活多样,不受参与人数的影响。
3.1选绳的要求 。
3.1.1短绳 :跳短绳用的绳子的长度 ,以学生两脚开立 (与肩同宽)两脚踩在绳子上,两手握绳两端,两臂于体侧屈肘成直角,以拉直绳子时的长度为宜。跳短绳时一般是每人一根短绳,也可以两三个人轮流用一根绳跳。
2)长绳 :跳长绳用的绳 ,长短要适当 ,特别是一二年级跳的绳要比一般长绳短一些,长约三四米。跳长绳时一般是每个小组一条(或两条)绳,几组同时做,这样可以增加课的密度, 但要经常调换摇绳的人,使每个人都有跳绳的机会。
3.2徒手练习方法 。
学生在低台阶上进行左右脚交换跳的练习; 学生在低台阶上进行双脚跳上、跳下的练习;在平地上进行双脚连续跳跃的练习,要求:膝微屈、前脚掌着地;徒手的跳绳练习,要求:双手摇动和双脚起跳逐步吻合。
3.3持绳练习方法 。
原地并脚跳练习,要求:两眼平视;原地单脚交换跳练习,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短距离跳绳跑练习;多人跳绳练习。
3.4停绳的方法 。
教会学生跳绳时也要教会学生停绳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当绳由后向前摇转时,一脚前出,脚跟着地,脚尖抬起,使绳停留在脚掌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内。
开始练习时, 学生每跳一次, 都急于知道自己是否跳过去,因而低头看脚,导致身体腾空前摔,无法连续跳跃。所以学习初期一定要强调直体、平视,掌握正确的动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进行跳绳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因学生的年龄小, 自控能力弱,玩得高兴时就忘乎所以,难免会出现跳绳碰着旁边学生的意外事故,因此要在跳绳练习时特别注意安全教育, 必要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4.重视队列队形教学
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放在课的开始部分,是教师组织一堂课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其内容非常简单,如立正、稍息;齐步(跑步)走、立定;原地四面转法简单的队形变换。队列队形练习比较枯燥,但在振作学生精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面,却有其独到的功效。由于体育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组织教学不同, 体育课一般都在相对宽广的室外进行,学生受外界的干扰因素很多,小学学校操场小,班级多的现状居多。小学生对体育课都比较喜欢,经过课间十分钟的调整,注意力不易集中。队列队形练习能让学生从注意力涣散状态迅速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并且通过教师清晰、洪亮的口令,振作学生的精神,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4.1经常不断 ,课课练习 。
每节体育课的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内容上做到“精”,形式上突出重点,对于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并在练习中形成自己固定的口令语言和特有的肢体语言, 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所以教师平时上课时应重视教学中安排的队列队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有效的作用。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队列队形教学内容和秩序, 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4.2通过比赛 ,层层促进 。
为进一步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比赛是种很好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分小组练习, 进行各小组分别演示、比赛等手段,增强学生队列动作的正确性、一致性,在班级间、年级间开展队列队形比赛, 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练习的质量。还可利用课间操抓,将学生做操的进场和退场的队列队形列入做操检查范围,使学生养成习惯。
5.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针。
8.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 训练 主导 分层次教学 提高能力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方面入手就是要彻底改革多年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对“训”和“练”的关系,以及对训练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对新教材不知如何教,从而出现了一些“放任自流式”的做法,致使课堂训练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训”和“练”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训”和“练”的关系,需先从认识什么是“训练”入手。所谓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其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应该说,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训练过程更重要。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再者,训练过程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练习,应该包括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两个方面。教师的“训”就是按照大纲的要求,根据训练内容重点安排好训练程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释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练”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方面的训练,通过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技能。
要正确处理好“训”和“练”的关系,教师必须深入吃透新课标,要明确新课程大于新教材,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要清楚每一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训练新课标规定的哪种能力要求,如何完成这些要求,在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启发诱导、逐步解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练”有目的,“练”有兴趣,:“练”有提高。
二、在课堂训练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以“训练”为主,教师的提示、指导和讲解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必须发挥“导”的作用。在“导”字上作文章,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导”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用提问与讲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是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讲授一个定理可设计若干不同的问题,可有若干不同的问法,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大綱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的提问,一般应注意一下几点:
1、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紧密相连。
2、问题必须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
3、几个问题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
4、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着摘到果子”。
讲授同样是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我们反对满堂灌式的讲,并不是不要教师讲,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思考的过程中,某些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讲,要“精”讲,教师的讲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启发。
三、在新课改中,还应不断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运作的一种模式,其核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手段,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根据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因为它使学生被动学习,阻碍、压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有部分同学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向每一个班集体以刻板单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学生则以个性不一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于是,在传授能力和接受知识双方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使优生得不到发展而后进生跟不上进度。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新课改,势必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我们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9.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九
一、树立“学习就是责任”的新理念,争做“学习型”的干部职工我们党要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个历史使命,必然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志来说学习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学习就是责任的理念,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做“学习型”的干部职工。
二、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新理念,争做“事业型”的干部职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志总是把学习与工作当作是两回事,是两张皮。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实际上,学习与工作是辩证的统一。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职能部门,我们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部职工的工作水平。我局的业务骨干缺乏,在林权证换发工作中不断凸现出来。在林业技术上辅导群众、帮助群众致富,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现在有的同志对新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也知之不多,工作很被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民为本的科学观念,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家。事业是扎扎实实的干出来的,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也出不了政绩,必须深入实际,用理论指导工作,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事业型”的干部职工。
三、树立“学习就是素质”的新理念,争做“廉洁型”的干部职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我们干部职工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作风纪律、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主要靠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革命理论、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实践,学习人民群众,才能使自己的政治更加坚定,思想不断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变得高尚,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学习就是素质的理念,在努力学习和自觉实践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做廉洁型的干部职工,要求我们要有为民的情怀,工作上艰苦一点,作风上务实一点,生活上简朴一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特别要突出强调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始终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实施阳光工程,及时向社会公开各项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并且实施服务承诺制,为行政行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强调行政不作为即是乱作为,乱作为即是严重违法行为。二是坚持行政执法“六不准”制度,即严守执法权限,不准滥用职权或越权执法;严守执法标准,不准纵容、袒护、包庇被查处的对象;严守执法秘密,不准泄露案情和稽查行动计划;严守廉政纪律,不准向经营者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严守职业规定,不准从事或参与林木经营活动;严守行为规范,不准酒后执法、粗暴执法。要确保行政执法案件无行政复议和向法院申诉,无群众上访现象;要杜绝滥用权利和行政行为“乱”的现象,做“廉洁型”的干部职工。
10.多角度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篇十
为此,企业必须着力从转变观念,提高成本意识,提高物流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完善物
流成本制度创新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角度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新理念,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转变观念,提高成本意识所谓成本意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降低企业成本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在企业中应消除那种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认识,将成本意识作为企业理念的一部分,贯穿到对企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当中,树立企业的成本降低意识,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转变传统的成本观念,树立新观念。在计划经济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并不重视,生产任务由
上级下达,物资材料也随任务一起供应,生产企业只是按计划来完成任务,至于如何节约原材料,根本就没有人来考虑,因为它对个人没有任何影
响。
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完全脱离了计划的框架,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成本也就息息相关。企业从物
资材料的采购开始就对成本进行管理,在物资材料的保管和使用上也围绕成本制订各种制度,同时把成本与不同工序的员工工作联系在一起,制定
奖惩制度办法,使成本管理的意识深入到企业每位员工的心中。成本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这种观念在员工的心中已得到彻底转变。此外,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越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就会愈大;相反,企业经营如果忽视社会效益,就可能导
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根据效益观念,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就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要害怕成本的增加就裹足不前。企业正确科学的投入,既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也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辩证科学地认识企业效益与成本的关系。
二、提高物流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才应该是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日本,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其街道上,随处可见,写着“Just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在急弛。而在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很多还保留在物资流通的观念上,偏重于流通物流,而没有认识到物流的范围并不仅
仅是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及其重要性没有概念或概念模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
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企业要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生产上,而且要体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其
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协调,并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是合理布局企业物流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服务
。三是构建企业物流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企业物流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四是增加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最后,要加强对物流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了
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英语论文格式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
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
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
少的手段。构筑物流系统的程序通常包括:建立物流网点、建立作业系统、建立运输、配送系统三个基本过程。物流网点即指物流中心,并不是所
有企业都要设置物流中心,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对于顾客的订货,如果从工厂或工厂附近的仓库中送货就能满足顾客要求的话,则物流中心没有必要建立。
若顾客对时间及订货量有要求,并要求不要从各个工厂分别送货而要一次送货的侍候,物流中心的设置就成为必要。同样,构筑作业系统必须考虑
如何设计作业程序才能使之最合理、最有效率。最后是运输、配送系统的确立。在这个环节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使用什么样的运输手段、以什么样的路线来运输以及使用什么样的配送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就目前现实情况看,配送系统的效率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多频度、小
单位配送的发展,要求企业采用更加效率化的配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既要多频度、小单位的配送又要保证其效率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多频度、小单位的配送使企业的人员和车辆很难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浪费,费用增加。即使是规模大的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各个销售片区的客户
及需求是不均衡的,除非各处的规模都足够大,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实行共同配送,共同利用
一切物流设施,这是经长期探索和发展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建立配送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物流系统要高效率的运作还必须
有高效率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因为只有在信息的全面、快速共享的基础上,企业物流才能真正高效、高速运作。物流系统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不断提高系统的效率,必须时常重新评价、改善系统,也就是说,计划立案、实施、实绩检查。从“系统能否很好地发挥功能”、“作业的效率和精确度能否更加提高”的视点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基准进行分析和改善。通过这些重新评价进一步建立更好的系统。另外,市场动
向的变化带来了顾客需求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流系统,因此物流系统必须适时地进行再构建。
四、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
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
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市场营销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
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第三,功能独立型组织结构。企业将核心的物资配送和物料管理功能独立出来,形成与财务、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相平等的专业部门。此种模式下,物流的经营职能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物流经营比重的扩大和物流业务量的扩张。但是这种结构仍旧沿用传统的职能组织设计思想,职能
管理和物流的现场作业还不能完全统一,因为许多物流的具体作业是分散在生产和营销活动中的。在这种物流组织结构中,存在一个物流不得不与
生产、营销等企业行为的互相协调问题。
第四,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其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由于运作的责任领域得到很好的界定,作为一个运作单位,对制造的支持和对采购及物资配送的支持是同等对待的。每个单元都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其各自的运作领域所要求的关键
服务;制造支持被定位为运作服务,确定了其有共同的服务方向,可在物资配送、采购、包装之间直接沟通;物流信息系统将成为独立于物流对于企
业本身和物流本身至关重要的部分,凸显出信息对于物资流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重要性;督导和信息一样位于组织的最高层次上,督导关注的是物流系统的运作质量和物流服务的质量。一体化物流组织的绩效由于传统组织内的物流功能被归组为单一的命令和控制结构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显然,第四种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最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体化”的改造不可能立即实现。因为,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必然会受到技术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双重制约。
从技术上看,一体化的进程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物流控制信息系统开发的制约;从组织管理体制上看,一体化通常会受到组织内部的权力
抵制,物流重组意味着权力的分散。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结构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可以先采取第二或第三种组织结
构,等企业发展到合适的阶段再进行一体化进程。当然,对于条件已比较成熟的企业,可以一步到位。
五、完善物流成本制度创新拓宽物流成本的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企业物流成本不仅包括物流活动的各种耗费,还
应该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主要是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实践中还应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是处于产品更新快、竞
争激烈的行业的企业,如电子、电器、汽车等。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可以在合理利
用现行成本会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
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以割
舍的,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建立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因为,仅仅为了方便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就立即完全放弃已比较成熟财务会计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甚至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引入一种属于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范畴的成本核算方
式:作业成本计算法。企业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
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含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要
11.树立新理念 优化课堂意识 篇十一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角色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
我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三册第41课的第二部分HOW TO PLANT A TREE时,我结合手势、动作与一个学生对种树的过程演示一遍后,让学生两人一个小组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模仿操练;学生在操练时,我仔细观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关注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帮助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同时,学生在操练时,我不断地说VERY GOOD,給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最后,我根据种树的七个环节,挑选七个小组(14人)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由此可见,教师在适当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际,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获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达到大纲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意识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教者行为必须具备合适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因此,教者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的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授新标准英语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I can speak English前进行了3分钟的“热身(Warming up)”活动。我首先把关于体育项目basketball/football/table tennis/tennis/bike/swim等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接着,我唱两遍自编的简短歌曲I like basket-ball…I can play basketball…然后让学生一边看挂图,一边跟着老师哼唱歌曲,最后讲授新课的第一部分,让学生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从而快速、自然、流畅地导入了学习主题。演唱热身活动进行了3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是学习的起点,是发明创新的前提。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谈不上形成创新能力了。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出问题。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时,在黑板上板书period和population,让学生找出至少7个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全文,找到答案后,抽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疑难问题,教师对较重要和较难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发现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鼓励他们每人绘制一张世界人口发展的折线图。
可见,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不但紧扣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创新意识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教学上质的提高。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例如,我教完一篇文章之后在黑板上展现几个key 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相互启发、互相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又如,为了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我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正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意识。
因此,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12.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篇十二
1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简述
在专业技术方面, 现代机械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而对于产品各方面进行总体的构想、计算、分析, 并且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转化成为机械产品并将其制造的一个工作过程。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随着时间和科技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 这展现了设计者超前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现代制造产业的基础, 但是, 这并不代表要摒弃所有传统, 而是在传统机械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将现代机械设计方法预制融合, 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 运用高科技的方法和历年提高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特点
在经过一代代人努力之后的今天, 在现代机械制造产业不断革新的今天, 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现代机械设计的技术体系, 并且有了自己的特点, 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共生性, 在机械产品设计之初, 必须综合考虑到各种从产品需求到成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保证各个环节的实施, 以保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从而实现了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共生性特点。
2) 智能性, 在科技领先的时代, 在现代机械设计的研发和设计中, 突出产品的智能技术化创新, 已经成为了必然, 尤其是在大型复杂的产品设计中, 更加注重其智能性的特点。
3) 经济性,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 用于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提倡经济性, 这样就要求了在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方面, 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4) 精确化, 当现代机械产品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同时, 对于其在设计时的精确性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方法、理论、技术、工具等不断推陈出新, 更加速了精确性的提高和设计时的必要性。
5) 集成化, 为了更好的完善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6) 动态性, 不仅需要体现在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上, 还要体现在设计组织的协调性和合作过程之中。
3 基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树立机械新理念的策略
为了加速和完善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各国对此不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这也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变得更加具有经济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结合发展现状, 本人对于新型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3.1 结构模块化
结构模块化主要是根据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 将产品的结构模块化作为基本点, 并且根据已有的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具体化描述。
从设计理念来说, 结构模块化在设计方法的应用中, 要分解为多个相关的木块, 之后消除各种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此对于机械产品的从设计到成产进行整体的监管, 在我国, 对于机构模块化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中, 更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中, 从而满足消费方对于各种功能、价格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 也就对机械产品设计人员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掌握CAD和软件构建两个技术基础上, 更要学习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将组合设计和边形设计相结合, 保证结构模块化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的有效应用。
3.2 基于产品特征和知识的设计方法
将产品特征和知识作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是现代机械制造业必然的发展结果, 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科技对于机械产品特征用语言进行描述, 并且结合机械设计领域方面前辈们的积累, 形成一个行业的数据库, 并利用这个数据库, 辅助设计人员设计产品, 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储备方式主要包括:编码法、混合型表达法、设计方法 (包括基础知识开发工具、设计目录、实例等) 。
3.3 绿色化的设计方法
当发展生态、提倡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大时代下, 绿色化设计成为了机械制造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为了使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更加绿色化, 即在保障客户不同实际要求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在设计时利用新型的清洁、高效、环保的资源或者能源, 尽量减少产品在制造和运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突出绿色化这一特点, 和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进行统一, 促进工业和大自然绿色和谐的发展。
3.4 设计方法的系统化
在设计工作中, 系统化是最实用的一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 细分成多个具体的环节, 通过不同的设计因素, 合理的将她们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统一的设计系统。这样不仅保持了每个设计环节的独立性, 也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从而更快速地完成设计的任务, 而这些, 也需要我们多多去借鉴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系统化设计方法理论和知识, 以使得我们国内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更加完善。
3.5 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当我们还在为了产品的使用性而努力的时候, 却疏忽了产品的实用性和其它功能, 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 而对于顾客的需求知之甚少, 缺乏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和对于产品的具体规划, 最终导致最后的失败, 当然, 导致失败的原因不仅于此, 还有管理者错误的估计市场的接受能力、人们的需求变化、售后的技术问题等等, 因此, 及时和客户沟通, 了解市场变化, 提高技术支持成为了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促使提高机械设计人员对于市场的敏锐感、严谨的设计理念和工作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 避免在现代机械设计中进入误区, 彻底矫正因为设计理念的失误而对新产品的销售带来的影响。
4 小结
综上所述, 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 现代机械产品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协同性、科技化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 为了顺应现代化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的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智能化应用的理论也更加广泛地被应用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之中, 这些, 不仅成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方法, 也进一步成为了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中重要的技术基础。虽然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 在国外先进且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强势的冲击下, 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节奏显得缓慢, 但是通过我们从业人员以及现代机械设计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 始终是在进步, 并且努力地将那些新型的设计方法和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消化、融合、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 发展自己独特的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 让现代化机械制造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杨海荣.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J].机电信息, 2011年18期
[2]崔井军.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中的各种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8期
【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推荐阅读:
多角度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新理念09-0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10-02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08-22
律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09-30
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业能力、促进***公路和谐发展10-06
树立和谐理念进一步推进烟草专卖和谐执法10-19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强电力应急管理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08-29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06-25
新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09-15
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活动实施方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