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

2024-09-29

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共9篇)

1.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 篇一

具体的来说,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 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它阐述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个体根据什么和什么样做出经济决策, 例如:消费者怎样做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策;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关系怎样作出的决策;劳动力所有者怎样决定劳动流向与劳动流量等等。

而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 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变动、国际收支等问题, 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 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 (没有通胀和缩退) 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等。

当然,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 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 因此,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 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来说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即价格下降, 需求量会增加, 而它们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即价格上升, 供给量会增加。这就是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 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但是,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 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 (包括产品和要素) 的价格和成交量。不仅如此, 而且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 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

其中,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相比较, 它在理论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而宏观经济学也有如下几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论是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3.其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个体理性与总体非理性的矛盾、5.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层次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 微观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它对于微观经济现象的众多说明和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阐述无疑是有价值的。在解释微观经济现象或偷袭微观经济问题过程中, 人们没有必要实际上也不可能绕过人类已存的思想认识或研究成果。当然, 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逻辑和框架, 并不能直接代替对问题的解决。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提供的是理论基础, 那么, 宏观经济学则是为了找出办法, 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 发展得更快。

而两者之间,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而对于区别, 1.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 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或规律, 从总量上分析问题。2.其次, 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 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 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当然, 它们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用个例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个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 即对能够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对于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 完全理性, 充分信息, 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最后, 它们的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也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等。

参考文献

[1]微观经济学第三版P1、P3、P4

2.博弈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篇二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所说:“如同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和1953年的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因此,现在当再翻开欧美名牌大学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时,你会发现有近一半的内容已与八十年代末大不相同。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1944年冯·诺伊曼与摩根斯坦恩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非合作博弈也开始产生。1950年纳什在《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1年在《非合作博弈》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1965年泽尔滕首次将动态分析引入博弈论,提出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和相应的“逆向归纳法”。1967年豪尔绍尼把信息不完全性引入博弈分析,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理论。随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弗得伯格和泰勒尔定义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将博弈思想引入微观经济学得到了一些相对独立、体系完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信息经济学。它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理论中最活跃的领域。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是机制设计,即在给定的信息结构下,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是最优的。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对这种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不可能的。正是博弈思想方法的应用,为这种经济现实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由此,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为一门适用性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和逻辑严谨的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可以说,信息经济学正是博弈论的延伸和具体运用。

将博弈分析方法引入微观经济学彻底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面貌。在瓦尔拉斯世界,厂商视一组市场价格决定自己的产量,消费者根据同一组市场价格做出消费选择;由于单个厂商或消费者的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些行为个体不必顾及别的厂商的成本函数或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即可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在这一模型中,一组有目共睹的市场价格披露了行为个体需要的所有外部信息;这组价格自动地将经济调节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节约信息成本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大优点。但是,在有别于(完全)价格体系的经济环境中,缺乏一组均衡价格作为信息载体,情况会怎样呢?正如前面所说,这依赖于具体问题中的博弈规则。在现实经济问题中,体现博弈规则的可能是某种市场交易法则,或是某种工资制度,也可能是规定了各契约人义务和分配利益的一份文字契约,等等。经济学家发现,某些情形下,虽然委托人不能直接了解代理人的私人信息,但是,他可以通过观察对方一些公开的行为,推断出这些私人信息——这即是示意性模型。在这类模型描述的特定环境中,虽然没有象瓦尔拉斯均衡价格那样直接的信息载体,经济个体却可以发掘某种间接的信息传送渠道。在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渠道的情形下,还可以通过改变博弈规则,构造信息成本最低的契约——显然,这涉及寻求最优(或次优)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一直处于理论前沿的经济机制设计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一般说来,实际中的机制设计问题会同时涉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同时考虑这两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学家选择分别处理它们。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显示,许多情况下即使设计最优的机制也只能达到次优的结果;但是,设计最优的机制一定可以通过一个使代理人吐露其真实信息的机制实现(显示原理)。另一方面,道德风险模型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在一个包含不确定性结果的契约中,对委托人最好的分配制度,一般需要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风险。机制设计研究框架已用来研究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如制度选择与资源配置效率、公司组织设计和激励工资制度,等等。可以说,慎密的微观分析已渗透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的经济系统中的每一部分——从市场的有效性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有关问题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等等。信息经济学已经真正成为当今经济分析的主流。

将博弈概念引入微观经济学使个体理性公理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极致。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个体。在完全信息博弈中,理性的参与人的战略空间和最终的支付结构被假定是公共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参与人不仅要首先清理出自己和其他参与人所有可选的战略来,他还得知晓各种情况下自己最终的收益;并且,其他参与人知道他掌握了这些信息……博弈论要求,每个参与人的信念是共同知识;并且,在博弈进行过程中,参与人会根据对过去事件的观察,不断地以贝叶斯法则来修正自己的信念。若说假设参与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贝叶斯法则的思想行事还有相当的现实基础的话,参与人是否还能胜任贝叶斯公式的计算未免就太可疑了。

从博弈论来说,参与人对世界的状态有一个信念。模型越复杂,这种成本越高。在通常的模型中,参与人这种行为成本并没有计算在最终的支付函数中。在你参加一盘象棋比赛之前,你可以请象棋大师和电脑专家联合为你设计一套克敌制胜的软件;但如果赢得这场比赛带给你的收益不足以抵补你为此支付的费用,而你确实是一个效用最大化者,你绝对不会购买这套“最优”软件。除非寻找最优、次优、次次优等不同战略的不同成本也反映在支付函数中,理性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设才可能走出内在矛盾。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参与人在选择某一特定战略之前无法得知其成本。尽管理性人假设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但它仍不失为分析那些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经济行为的良好工具。1982年,尼尔森和温特构建了一种较为“真实”的产业进化模型。他们假设厂商并不按照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的“理性”行事,而仅只是尽力保证其业绩不低于某个可接受的水平。这种复杂的动态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结果与借鉴于博弈论所作出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不过,也正是从这种论点中我们知道,博弈模型所解释的,主要是人们较长期的均衡行为。对于象尼尔森和温特在他们模型中重点关心的经济进化过程中厂商的非均衡行为博弈论的解释力究竟怎样还不得而知。

3.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 篇三

1 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1.1 价值的概念界定

价值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主体与客体这一对概念的关系展开的。价值一般包括价值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之间的统一。因此, 经济法价值研究也不能离开对价值的构成要素的思考。经济法价值首先应当思考的是经济法价值的主体对经济法有何需求和经济法可以增进何种价值。另外, 经济法价值的研究不要正确认识经济法价值的客体范围、确认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求的内在属性。除此以外, 经济法价值研究还必须解决价值要素中的主体需求与客体功能的统一问题。经济法主体通过对不同价值和功能的选择, 确保自身需求和客体功能间的统一对经济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构建, 这就是价值的实现。

1.2 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 其价值具有法的价值的共性, 即作为一个应然概念, 高于法和法的价值实现的现实状态, 包含着人们对法的希望和理想。而正是应然的法的价值对现实法的超越, 为法的信仰和法治的追求提供了思想基础, 使主体内心确信并为之而努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经济法价值正是一种应然的价值理念追求。

经济法是以社会本位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其与民商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经济法追求宏观上的社会整体效益。另外, 经济法作为宏观的法所关注的不只是眼前的效益, 它更注重国民经济的长远的利益注重可持续发展, 由此, 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问题。

2 国有企业在我国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主要是体现在社会责任的地位和取舍上, 国企应该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 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在核心地位, 当出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要优先适用企业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性质界定上一直争论的焦点就是国有企业是营利性的还是公益性的。有的学者认为, 国有企业既然是企业的一种而企业的根本特征是营利性, 因此国有企业的性质同样也应该是营利性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国有企业具有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职能, 其性质应该是公益性的。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双重性质。

2.1 国有企业具有营利性质

国有企业也企业的一种, 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基本特征而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追求经济效益, 所以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必然追逐的是其营利性, 而作为拥有独立财产及独立承担责任的公司法人, 国有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性也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营利性。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都经过了改制推向了市场, 没有盈利就没有在市场中生存的条件。

2.2 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质

国有企业具有的国有性和控制性决定了其公益性质。作为一类特殊的公司法人, 国有企业具有公法人的特点。国有企业为政府所有, 为了公共利益用于公共用途并实行公共监督, 它的终极所有主体是国民。由此可见, 国有企业承载了国家的一部分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职能。

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产品或服务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并没有定价权, 企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 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等等。因此, 国有企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应该承担有别于非国企的特殊社会责任。

3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所体现的经济法价值

国有经济不仅是国家调控经济的基本力量, 也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国家通过国有经济实现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而这正是经济法价值在国有经济法中的体现。作为国有经济的微观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是国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具有所有性、控制性、自主性和市场性的特点, 所有性和控制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公益性, 自主性和市场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营利性。国有企业的公益性与营利性进一步决定了国企公共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对立统一。由此可见, 国企的特殊社会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内涵。

3.1 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兼顾

经济法的任务就在于坚持国家整体经济利益, 兼顾地方、企业、个人等各种利益, 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多的是考虑宏观效益, 用国有资产投资建立的国有企业应当更多地担负起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责任,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更多考虑公共利益需求。另外, 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国有企业既然享有了在体制与资源各方面的权利, 那么理所当然的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国企双重属性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国企社会责任的核心地位和优先性, 在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冲突时, 应以社会整体效益优先。如何衡量两者的利害关系, 其关键在于正确的定位。国企作为政府社会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的对立统一体, 其设立和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政府的经济调节功能, 因此承担了更多的公益性的职责。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

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是一个永久的矛盾, 现实中如果放任和激化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整体效益的下滑。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应该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这也正是经济法价值内涵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具体体现。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承担就是在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协调基础上对于代际公平的进一步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应该积极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同时进行产品改进减少污染、节约资源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4.跑步的微观经济学 篇四

为了多收获一对主动献上的膝盖,有人把计步器绑在了狗腿上,有人每天没事绑着手机在窗边缓缓降下又升起,有人把手机绑在鞋带上翘起二郎腿匀速抖腿,有人因运动过量差点导致截肢……

晒步数对你来说是一种风潮,对商人来说是一笔生意。

跑步也是大花销

今年你要跑北京马拉松没那么容易了,6万多人抢3万名额,基本是2比1的中签率,去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只有1.8万人的跑步名额,居然有200万人争抢。

“半马”报名费160元,“全马”200元,在不用抽签的2013年,北京马拉松3万个名额仅13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如果没抢到,你还可以淘宝找黄牛,一上海跑友愿意出价5000余元购买名额。

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全国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有39场,2014年有53场。2014年全国马拉松参赛人数超过90万人次,狂热的跑步信徒让2014年“北马”总营收近3000万元,使其跻身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列。

有预测说,中国的跑步经济市场份额在300亿元。除了各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以外,这个数额还包括跑步者长年累月的头巾、水壶、腰包、护膝、遮阳帽、防风镜、计步器、速干衣、压缩袜、心率计、运动鞋、智能手环、运动耳机,以及去参加比赛的高铁票、住宿费、保险费和App服务。

好的装备是新手坚持的动力

吴大萌手机中的Days Matter显示,她开始跑步已经605日了。两年前,她还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身边有个特别女神的姑娘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跑步的截图和燃烧的卡路里”,大学800米测试没有达标让吴大萌痛下决心要在毕业前“完成一个牛逼的to do list”。故事的结局是,吴大萌同学最终跑了全程马拉松,在TNF 50公里越野中拿到了小金人,还用一个半夜刷了北京二环,后来又跑了二号线、三环,以及72公里的四环。

开始跑步时,吴大萌会带上耳机放一些喜欢听的音乐,后来经常在马路上跑步,边跑边听很不安全,就放弃了这个习惯。但运动手表是必须买的,从2200元的GARMIN620开始,虽然吴大萌并不怎么关心自己跑步时的心率。

跑步圈有很多女生,她们很容易因减肥而开始。到现在,跑步已经成为吴大萌的习惯。“很多时候为了缓解一天积累的情绪。有时天气好了,我就会出去跑20公里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好了,出去跑一圈庆祝;心情糟糕时,出去跑一下发泄。”

跑步最费鞋,跑鞋每800公里就要换一次,“说起跑步装备,这真是一大笔账,光跑鞋我就有十几双”。在这些装备里,除了1280元的Nike air zoom,就是3200元的GARMIN Fenix3运动手表,最便宜的是69元的小米手环。

Fenix3并不是必须的装备,吴大萌也不太喜欢研究自己的运动数据,但Fenix3绝对是跑步圈里“装X必备”,吴大萌说,“对于新手来说,好的装备无非就是花了大价钱给自己点坚持的动力”。

在《跑步圣经》的诞生地美国,Runners World杂志上有一篇《在美国跑上一辈子要花多少钱?》,把美国跑友分成三个档次:节俭型花费14358美元,资深型花费56942美元,土豪型花费为212872美元。有好事者算出了中国版本:节俭型14100元,资深型243000元,土豪型1101900元。

这样的消费量级能支撑起多少家上市公司?

中国人喜欢夜跑

持续的跑步热,让不少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司把重兵布在了运动手环上,跑步数据记录和社交的App也走红。跑步App中用户较多的有Nike+、悦跑圈、腾米跑跑等,红杉资本、软银中国等VC都在跑步App里投入了赌注。小米手环也借着69元的小米价成为国内运动手环出货量最大的设备。

“我们公司报销所有跑步比赛的报名费。”华米科技北京总经理王辉在进入华米以前就是一个跑步爱好者。

2014年8月,小米手环第一个用户数据在华米公司的后台激活,随着用户人群的增加,华米的数据分析师发现跑步是手环人群的重要应用。“每周一次,跑三到五公里,我们把他定位为一个严肃跑者,”王辉说,“一千多万的累计用户,可能有20%的跑步发烧友。”

今年年初,华米开始成立“米动跑团”,后来还把千万级用户的跑步数据做成“米动指数”。在米动指数的监测里,“随着冬天到来,跑步频次大幅下降”,王辉说:“我们抽验了好多天,对比了北京市雾霾天气和跑步的关系,发现雾霾虽然有影响,但不如气温的影响大。”

让人们跑起来是华米的使命。“我们不像Nike、Adidas,卖出一双跑鞋就完成任务,我们的考核标准是手环的日活和月活。”王辉说,“华米不是一家传统硅谷的硬件公司,我们把用户以互联网方式来经营和运营。”

北上广才是跑步经济的核心区,总部在合肥的华米科技,把庞大的后期运营团队放在了北京,负责后台软件大数据以及以跑步为主的市场活动和体育运营。他们占了华米公司人力资源的30%。

与竞技体育不一样,跑步有着最广泛的市民基础以及社交倾向,这使跑步经济更有群众基础以及参与性。2014年,运动App咕咚发布了《2014年中国运动白皮书》,2000万注册用户中,有58%的人运动方式是跑步,走路和骑行分别是22%和13%。报告还显示,中国人喜欢夜跑,占总跑者的73.44%,尤以晚上8点至10点居多。

跑步数据其实是社交货币

跑步经济的直接受益者是Nike、Adidas以及New Balance。New Balance在广州开了全国第一家跑步系列主题店,Adidas也在上海“跑步圣地”的徐汇滨江设了Adidas Runbase。Nike跑步产品已经占到公司全部营收的20%,每年还有30%的增长率,远超足球和篮球两种品类。

以跑步为基础,充满互联网思维的Nike也开始了跑步粉丝的运营。Nike推出一系列的手机应用,涉及减肥、跑步社交、专业跑步训练。卖鞋虽然是主业,Nike也推出了跑步手表,可以计算卡路里、追踪速度、计算心率。

2015年7月,李宁跟华米科技合作,推出了两款智能跑鞋。据王辉透露,11月底,这些装有智能芯片的跑鞋已经出货26万双。“比如说你是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掌着地,手环是没法测的。”

众安保险也费尽心思给跑步者设计了一款产品,每天跑一次步,就能抵扣你的保费费用,本月跑步步数越多,下个月需缴保费就越少。

“跑步经济的浪潮推动了智能硬件需求的具体化。”王辉说,“智能设备反过来拉动了跑步经济的前进,有些人是想试用我们的手环而开始跑步的,也有些人是为了试用某个App而跑步。每天向朋友圈上传的跑步数据,其实是你的社交货币。”

5.女性微观经济学 篇五

女人对于消费品牌的交流,早已不是原始的漏斗型或放射状,而是分享社交型。她们对于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满足于消费瞬间带来的美好体验,更会将美好的感受与闺蜜和家人分享。女人在买东西的同时,也在卖东西。如此一来,女人们不但掌握着自己家庭的消费大权,也影响了其他家庭的消费决策。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世界80%的生意是女人的生意,80%的女人消费是本地消费,80%的女人消费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每年全球消费总额18.4万亿中的12万亿是由女性主导消费;女性承担50%的商务旅行消费决策;银行新开户89%是女性;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购买力;女性掌控87%的度假决策;女性负责79%的家庭开支;女性掌控72%的医疗保险决策;女性掌握60%的家电购买决策权……

女性决定消费

自2007年开始,女权消费主义在中国强势崛起。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已婚女性掌管着家庭日常支出的话语权;78%的已婚女性决定家庭日常开销和衣物购买;77%的已婚女性的个人好恶会影响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51%的已婚女性将夫妻双方的工资放在一起共同管理;23%的已婚女性表示,她们能独立作出房子、汽车或奢侈品等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

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而自2005年以来每一次消费总额的巨大增长,几乎都来源于女人在消费领域的卓越贡献。

由环球网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份调查中得悉,61.6%受访者认为地位很高,27.3%的受访者认为地位一般,其余表示说不清。调查还显示,说中国女性作为消费主力军,90.8%受访者给予了充分肯定。

根据万事达国际组织预计,独居年长女性的消费力,很可能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5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子女已经长大离家的“师奶级”女性,购买力预计也将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美元;独居或已婚未育的中国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从2005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600亿美元;这三类中国女性的消费能力,合计将从2005年的330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表示,中国女性可支配的消费金额将达到全球消费总金额的1/60。

在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时,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经济学人》出炉了一篇在当时引发轰动的文章《Marketing to women:Hello,girls》。其核心观点是:在日趋恶化的全球消费环境下,抓好女性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俗一点说——女人的生意没有不景气。

2000年2月,消费行为学家帕克·昂德希尔在他那本著名的《顾客为什么购买》里作了一个小心翼翼的预言:将来零售市场会跟着女性生活品味的变化而变化。

比这个时间稍早一点,1999年,高盛日本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athy Matsui发布了一份关于“Womenomics”的报告,这个复合词就是“女性经济”的意思。报告说,因为出生率低下,人口萎缩以及经济疲软等问题,越来越多日本女性重回职场,而她们的回归也改变了日本的消费趋势。

据NHK报道,在日本,购买新车时,男性一个人能够拿主意的情况只占了19.7%,日产公司由此成立一个全部由女员工组成的“创造女性魅力”小组,因为“女性才是购买新车时的主角”。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表示,女性不仅是 Facebook 的主要用户,还是信息、更新和评论的主要力量。她们提供了62%的内容(包括信息、更新和评论),参与了71%的粉丝活动。

而奢侈品代理公司捷成集团称,价格更高、更耐耗的商品,在女性的消费比重中份量越老越大。比如汽车,捷成代理的保时捷就拥有许多女车主,因而保时捷会举办专门面向女车主的派对活动。

女性消费逻辑

帕克的预言正在一点点被证实,但事实上,要赚女人的钱也并非那么容易。

帕克的《顾客为什么购买》贡献之一,就在于帕克率先分析了女性的消费逻辑。我们不妨在这里列上几条:

一、挑剔,无论是对哈密瓜、房子,还是丈夫。这主要因为女人常会陷入某种想象,比如使用这种产品的感觉,并以此总结是否购买的理由。

二、女人更在意环境。女人希望在商场从容地四处走动,如果一个地方压抑嘈杂、拥挤不堪,它就不会讨女性顾客喜欢。

三、她们是开放式销售的拥趸。女性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希望有一点私人空间,尤其是在买化妆品这件事上。

四、商品的关联性。女性希望获取建议,所以如果你开一家五金店,螺丝和石膏板可以和厨房橱柜及按摩浴缸放在一起。

……

对许多奢侈品牌而言,零售店中的导购,其实是让那些女性顾客们产生“受到瞩目和欣赏”、“被悉心对待”的体验,进而让她们将这些体验与品牌联系在一起。而在H&M、ZARA这类快时尚门店中,有宽敞的试衣间让她们感受自在,有柔和的灯光让肤色看上去均匀透亮,有大面积的落地镜使人像轮廓更鲜明……所有这些,无非都是在为其“自我欣赏”创造氛围。

购物网站Opensky因为成功建立起和女性消费者的对话,在六个月内三次融资4900万美元,已经拥有了60万注册用户,主要用户群是30岁左右的女性。这些用户平均每单消费50美元,是亚马逊平均每单消费额的两倍。

Opensky的CEO John Caplan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我们帮助她们发现新东西,也为她们提供最好的专家购物经验,给予她们额外的信息,帮助创造更多产品价值。”Opensky上经常分享许多名人购物的经验。按照John Caplan的说法,Opensky更像Twitter,而不是普通的电商网站。

“发现好产品”是女性购物最大的推动力,网站的UI交互、社交工具的应用、产品的质量和描述等,都是支持她们去发现新东西的动力。在所有Opensky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的女性会在网上分享消费经历,而其中的36%会帮助其他人变得“更精美”。

“今天,一件产品的诉求不应该再是仅仅针对男性或女性的,其诉求应该是,它是不是能够给购买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多的乐趣。”John Caplan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消费行为的探究可以放在一边。解剖女性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更精准地定位营销目标,女性消费者也不仅仅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更多购买,而且在探究女性消费者习惯过程中,商家往往可以让整个产品或者服务流程得到进化,科技产品尤其如此。

视觉感和舒适感

女人都是“外貌控”。看看美容行业的发达就知道她们对视觉的要求比任何时代都要高,包括对她们自己。在这个全民瘦身的时代,高、瘦这种唯美形象,成了主宰一切审美的终极标准!

同样,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状、终端陈列等一切与视觉相关的元素极度敏感。能够产生情感互动和共鸣——长得好看才会买,视觉因素已经成为促成购买的主要动机。

如何才能让女人购买?视觉营销——“图像就是权力”,产品的多种颜色、终端的整体氛围,形成一种完整的视觉的营销力量。像H&M、ZARA这些品牌的终端陈列,都显示出十足的人性化,产品摆放得整齐而充实,各种衣衫裤裙琳琅满目,供人随便拣选。丰富也是一种美,几十种水果放在一起卖,这种强烈的饱满感,让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挑选。陈列之美,也是一种取悦女性眼球的方式。

除了视觉感,还有什么?那就是内心的舒适感。

夏普在设计手机的时候很注重按键的舒适感。因为他们发现,女生的指甲有时候会留得比较长,又喜欢发短消息,怎样让她们不觉得累,这是考量键盘材质的重要因素。同样关注到女性用户指甲的还有索尼。在设计Cyber-Shot T系列相机的时候,考虑到很多女性指甲很长,所以触控的界面要做得大些,按键做成圆弧形,能使女性用户舒适地抓握相机。

索尼这样总结女性使用相机的思维方式:第一,女性会选择和自己风格相近的产品,选相机的颜色也会和穿衣配色联系起来;第二,女性希望相机镜头盖上之后,让人看不出是相机,而是和化妆盒、钱包一样的精致物件。

马蒂·巴雷塔写过三本和女性营销有关的畅销书,她告诉企业:吸引女性上门,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比如订个旅馆,男性顾客只要酒店房间的价格符合心理价位,就会下订单;而对女性而言,健身房、SPA水疗、床上用品的舒适程度也很重要。

有句话是:“满足男人的胃口,你只能做成一笔生意;满足女人的胃口,你可以得到一个客户。”

上帝是女人

但是,女性在很多情况下并非真的明白自己的需求。弗洛伊德也说过:“我研究女性心理30年,到现在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女性消费者会时常表达出自己的各种需求,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能够清晰地说明购买动机的人并不多见。她们敏感、复杂、感性、多虑、善变。有调查表明,很多女性在购物时常常冲动,而在迅速消费后,她们大都记不起当时为何会有强烈的欲望和需求。调查显示,高达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而这种莫名其妙的花费,居然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30%之多。

而对于大宗商品和耐用消费品,虽然她们的购买动机是清晰的,且趋向于理性消费,但由于不懂产品,她们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比如电冰箱、洗衣机等,要买什么功率,哪些功能合适,品牌之间有什么差异,她们对此都一头雾水。

如今,在女性消费者的情感面前,认知的作用不再像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么明显。而这种认知,必定会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女性营销机构尚道公司认为,做女性营销,与女人建立某种情感关系,是销售产品的关键。

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那么,上帝就是女人。

6.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概念 篇六

关键词:服务业FDI,发展中东道国,影响因素

引言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竞相开放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 (FDI) 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服务业FDI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 并已经取代制造业, 成为FDI的主流。一直以来, 发展中国家对服务业FDI比制造业FDI保持更多的政策限制, 因为服务业FDI不能给东道国带来与制造业FDI类似的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市场或与当地企业发生联系、带动当地企业的发展。然而,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革命, 服务业FDI也能够转移新技术:组织管理的信息处理和其它技能与知识。而且, 服务业FDI能够为出口导向型初级产业和制造业 (同时也包括出口导向型服务业) 带来重要的生产性服务, 提供联系国际市场等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业FDI现在也能够投资在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或服务功能来直接增加东道国出口, 并与当地生产商产生后向联系, 帮助东道国企业走向全球化, 获取国际竞争力。因此, 服务业FDI能够给东道国带来重大利益。

然而, 对东道国来说, 开放服务业FDI要承担更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风险。这种经济风险和社会成本是由服务的性质决定的。如传媒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如果由外国人控制, 文化上巨大差异将招致本国人们的强烈不满。零售业服务包含有特殊的消费传统, 跨国公司的介入引起东道国零售商的破产将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为社会所不能接受。而航空运输或金融业, 对一个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丧失国家所有权将有害东道国的经济安全。

服务业FDI给东道国带来的净影响 (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大小取决于东道国的初始条件和政府的监管政策。本文主要研究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影响的具有关键区别的微观领域:服务供给、竞争与挤出;技术外溢、出口竞争力。并从东道国市场环境与监管方面就中国服务业FDI的开放提出政策建议。

一、服务供给、竞争和挤出

服务业FDI怎样影响东道国经济中服务提供的成本、质量和种类?对国内企业有什么影响?不同服务行业影响差别很大, 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增加含高风险、高费用工程项目的服务供给

有些服务产业包含费用昂贵和高风险工程项目, 服务业FDI能大量增加东道国中这类服务可获得的数量。跨国公司具备完成和管理复杂金融系统的能力, 促使它们在复杂的资本密集型服务如电信、能源、水或交通行业快速形成供给能力。例如在拉美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的电信产业FDI, 在1990-1999年期间贡献了2倍以上的主电话线, 在许多其它服务供给条件方面也得到提高 (WIR2004, P129) 。

2.造成基础设施服务供给不均衡

基础性服务的存在和质量是服务业FDI关键性决定因素:运输和物流、配送、电信、金融和商业服务都对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基础服务来说, 为市场上所有部门提供合适的服务才有利于东道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缺乏适当政府政策监管的基础服务业, 服务业FDI参与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会导致服务供给分布不适当。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一般是市场寻找型的, 而且服务质量比成本更重要。因此, 服务业FDI只会在服务市场发育得比较好的地区进行。以电信业为例, 在没有具体政策要求对贫困顾客提供电信服务时 (例如通过绩效条件和一般服务基金) , 外国企业进入就导致了服务机会的不均等。例如秘鲁的电信服务:服务业FDI进入之后主要在Lima地区供应能力增加, 而在其它地区很少增加。拉美国家, 服务业FDI结果导致了电力服务的不均衡 (WIR2004, P129) 。

3.银行业FDI对不同金融业务影响不同

就银行业来说, 发展中国家中的外资银行通常比国内银行更有效率。但外资银行通常只涉足高端业务, 对于低端业务较小涉及, 从而对存贷款利率差额、资本成本、服务费用和新产品种类有不同影响。外资大银行主要适合公司借款, 不对中小企业借款。因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通常较小, 承担中小企业的贷款, 评估和管理相对成本很高。跨国银行通常使用信用记分技术也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 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较难获取, 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贷款给大企业包含更高风险。而外国银行通常比国内银行更保守, 国内银行尤其是小银行因此比外国银行更适合给中小企业贷款。由于银行业经常存在的高风险, 跨国银行就会选择不对中小企业扩展信用而集中在其它市场业务。

4.在自由进入的服务业, 会挤出国内企业

服务业FDI的进入是否会挤出国内企业, 这种情况在服务业是不是比制造业更可能出现?由于缺乏系统的证据, 无法对挤出程度进行测定, 而挤出效应在不同的领域表现程度也不同。在服务业FDI的主要领域如电力、水、或电信行业, 跨国公司通常通过私有化方式进入, 政府出售公共服务设施给外国投资者, 不能把它看作是挤出当地投资者。但如果外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以后转向它们自己的全球供应商, 就会间接挤出原来的国内提供商。在国内和外国公司并存且能自由进入的服务行业, 挤出效应将会发生。例如旅馆产业, 大型外国产业链的进入可能把小型的当地旅馆从部分业务 (如大众旅游业) 中挤出去;另一方面, 在大多数国家中, 外国与本国的旅馆业共存, 供应不同的旅游设施。在零售行业, 跨国公司在商务活动、价格结构、信息管理、营销技能和经商方法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可以依靠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 更大的融资能力和与供销商的谈判力量挤出当地竞争者。当然, 余下的国内供应商会被迫升级和兼并, 服务得到改善。

总之, 服务业FDI的进入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服务业供给能力和竞争程度, 在一定条件下会挤出国内企业。挤出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东道国国内初始条件, 尤其是东道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服务业的市场结构与监管框架。

二、技术、知识和技能外溢

与制造业一样, 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贡献是传播技术。服务业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硬技术 (如设备、生产工艺等) , 还带来了更多的软技术 (如知识、信息、专门知识、组织技能、管理营销、技术诀窍) 。服务业FDI传播技术具有下述特点:

1.在软硬技术结合方面差别很大。如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通信广播、电力、燃气和水等高度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些进行了FDI的服务企业通常使用自己的生产设备, 因而为东道国带来了先进的硬技术。但如果服务企业使用的设备不是自己所有, 而是从当地服务商中获取, FDI给当地带来硬技术就较少。

2.传播的软技术主要是知识和技能。以平均工资作为技能水平的指示器, 美国数据表明, 服务业母公司雇员平均技能水平低于制造业同种水平, 并且这种差别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然而, 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比制造业中的同类机构技能密集度高, 并且, 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外国分支机构的服务报酬非常接近于发达国家 (相当于发达国家的63%) , 而制造业的可比数据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1%, 2000年) 。

3.传播技术潜力超过制造业FDI。与服务业FDI相比, 制造业FDI更可能按价值链分工, 转移低技能工艺 (低报酬水平) 到发展中国家, 利用这些国家的低工资劳动来降低生产成本。至今为止, 大多数服务不能把它们的服务生产类似地分离成高技能和低技能过程, 因而在高技能工作中更倾向于较多地雇佣当地员工以降低工资成本。

服务业分支机构包含的技能一般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知识和诀窍、营销和组织管理技能。有些技能与使用综合设备相联系, 但大部分包含有专业教育、职业培训或经验。在适当的条件下, 具有技能优势的跨国公司能提高东道国相关能力。例如:保险业要求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 (如测算、鉴定和最小化风险) , 外国分支机构能传递这些技能给当地雇员, 当这些雇员流动时, 就传播了这些技能;银行业风险管理技能和技术因竞争压力迅速使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 跨国银行传递组织管理和营销专业知识给它们的分支机构, 也可能传播给它们持有股份的银行, 这些通常是它们在外国市场上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它也能使它们分支机构的当地雇员获取新技能和知识, 同时通过雇员流动传递到当地竞争对手中。

三、出口竞争力

尽管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增大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服务出口开始增长, 但至今为止, 由跨国公司投资在服务业而直接产生的服务出口仍十分有限。服务业FDI对出口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是它的间接影响, 例如对系统竞争力的影响。中介服务FDI能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商品生产商提高效率, 这类服务范围包括从贸易支持、银行、保险、商务服务到交通、电力、通信。例如, 跨国贸易公司可能通过它们的外国分支机构帮助东道国提高出口能力。这些服务是东道国生产商和外国市场的重要中介, 如日本的sogo shosha公司, 通过投资在东道国的出口导向型初级服务产品, 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FDI建立空中运输的国际联盟改善了空中货运服务 (WIR2004, P135) 。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大电信服务的供给和提高这些服务的竞争力, 便利了商品贸易的开展。

就旅游业来说, 由跨国公司成立股份 (或非股份) 公司向外国游客供应旅游服务, 提高了东道国旅游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对五分之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国际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外汇来源, 是三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外汇来源 (世界旅游组织 2002)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旅游部门需要借助FDI来完成国际化, 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集中在吸引国际旅游产业链。例如, 在博茨瓦纳和加勒比地区, 近三分之二的旅馆是外资所有的, 但是绝大部分是跨国公司与当地合资的 (WIR2004, P135) 。

国际旅游产业链通常在最高端市场的作用很突出, 至少一个国际旅游产业链的出现对把一个国家置于全球旅游图上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旅游产业链能够吸引一批巨大的国际旅游群体。巨大的旅游链也有机会进入国际化旅馆经营者的范围, 它是旅游业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而真正的经济收益来自吸引国际旅游链和成为主流的旅游经营商计划的一部分。由旅游经营商来开发国家旅游, 这对于许多缺乏全国性营销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大型旅游经营促进了东道国旅游业需求许多方面的改善, 包括建立形象、获取消费人群、旅游业的容量和类型。

四、对中国开放服务业FDI的启示

2005年开始, 我国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根据WTO协议中对服务业开放日程的安排, 我国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逐步开放。目前, 我国政府正在取消对金融、电信、物流、运输和零售、批发、贸易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到2008年, 我国的服务产业将大大开放, 除了放松所有权控制外, 还将对地区约束、商业经营范围等予以放松。在开放服务业FDI的同时, 我们需要着重抓好下面的几个问题, 推动我国服务市场和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1.提高基础性服务的质量, 促进国内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服务业FDI大部分是市场寻找型, 主要目的是满足东道国的服务需求。东道国国内是否能够提供基础性服务及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务业FDI的进入成本, 我国目前大部分基础性服务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度的发展, 但服务质量较差, 这部分服务市场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 吸引更多的服务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同时, 加强服务消费教育与宣传, 使我国的服务消费意识、观念和消费心理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国内培育出良好的服务消费市场。只有具备了与国际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服务供应商和客户, 才能与国外服务业跨国公司产生更多的前后向联系, 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外溢。

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和人才市场建设

目前, 我国经过近8年的大学扩招和研究生扩招, 大学教育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实际教育质量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 传统上过分强调学校教育, 忽视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需要有良好的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 而这些正是我国教育市场非常缺乏的。服务业FDI主要是市场寻找型, 需要从当地雇佣高素质人才来直接服务当地市场。此外, 要获得更多的服务业FDI的技能外溢, 服务人才的正常流动是重要途径之一。而我国的人才市场发育程度低, 劳动力正常流动存在障碍, 且地区性差别大都不利于我国从服务业FDI中获取技能知识外溢。

3.加强国内服务企业的投资建设, 提高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只注重制造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制造产品的市场建设, 对服务企业投资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建设重视不够。我国服务企业大部分起步晚, 发展慢, 投资不足。现代服务企业又普遍都是资本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的企业, 对服务企业的投资往往不及制造业投资见效快。服务市场开放以后, 我国要面对外国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挑战, 就必须尽快培育出自己的有竞争力服务企业, 以尽量削弱外国企业的市场垄断能力。

4.完善服务法规建设, 加强对服务市场的监管

东道国从服务业FDI中获取的收益大小除了受到其初始条件的影响之外, 还受到东道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我国迫切需要结合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的原则和内容, 建立健全符合中国服务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服务业FDI的外国企业行为的监管, 使投资在中国的外国服务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同时, 要从有利于我国广大消费者利益出发来制定法律法规, 使引进的服务业FDI真正符合我国长期利益。

[注]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06B11。

参考文献

[1]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Shift ToWards Service2004, United Nation Publications.pp:97-190.

7.戴尔直销模式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篇七

一般来说, 大部分的计算机厂商都是运用间接营销模式销售计算机。间接营销模式是通过销售中介, 如批发商、零售商等销售产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模式下, 出售的产品价格中包含了中介服务费。以康柏电脑公司间接营销模式为例, 一台含中介费的台式电脑价格比不含中介费的同款电脑贵了400美元。而戴尔电脑公司通过直接营销模式销售电脑, 即它的产品直接通过网络销售给客户, 没有中介方。顾客在其网站上下达订单时, 戴尔询问顾客具体的需求细节, 然后按照其需求组装电脑后, 直接寄达顾客。这只需几天时间, 更节省了中介费。

与间接营销模式相比较, 直接营销模式有三大优点:

第一, 顾客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购买戴尔产品, 甚至是深更半夜电脑专卖店已经关门的时候, 又或者是那些没有电脑零售店的地方。

第二, 戴尔产品的总成本因减少了中介费用而下降了。

第三, 由于戴尔的产品是在顾客下达订单后才进行组装的, 所以戴尔不需要囤积存货。这样, 戴尔不但减少了储囤成本, 还降低了电脑过时淘汰的风险。

二、直销模式的短期影响

假设要分析的这个计算机行业处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它是由许多独立的小厂商和买方组成, 每个厂商销售的都是同质产品。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买卖方信息完全对称。

根据Parkin的观点, 短期内, 每个产商的工厂规模, 以及行业里的厂商数量都是固定的。假设戴尔是这个完全竞争的计算机市场中的众厂商之一, 戴尔的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而单个厂商的总收益又等于产品的单位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计算机行业中, 单个厂商如戴尔是价格的接受者, 也就是说, 戴尔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它的产品价格由市场价格决定, 因此, 戴尔须通过提高产量来使其经济利润最大化。同时,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经济利润达到最大化。

如图1所示, 戴尔的边际收益曲线 (MR) 是处于市场价格 (P1) 上的一条水平线。戴尔可以以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相同, 也是一条在市场价格的水平线。

边际成本曲线 (MC) 显示出戴尔的边际成本是如何随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 戴尔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AVC) 最低点以上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

起初, 所有的电脑公司都使用间接营销模式, 达到一种均衡。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为零) , 戴尔公司也是如此。图1显示戴尔公司在采用直销模式之前, 它的均衡点在E1。在MR=MC, 价格为P1, 戴尔产品销售量达到Q1, 它就实现了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在点E1, 平均总成本等于价格, 因此, 戴尔的经济利润为零, 它得到的是正常利润。E1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戴尔使用直销模式之后, 成本下降了。边际成本的下降带来戴尔公司的供给上升。

短期内, 只有戴尔采用直销模式, 又因计算机的价格由市场价格决定, 所以戴尔电脑的价格保持不变。然而由于戴尔的平均总成本下降了, 于是它的产品利润增加了。

如图2所示, 直销模式的运用使成本下降了, 边际成本曲线从MC1下移到MC2, 边际收益曲线MR保持不变, 于是MC2与MR相交于点E2, 戴尔在使用直销模式之后达到了新的短期均衡。同时, 戴尔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量由Q1增加到Q2。

另一方面, 平均总成本曲线从ATC1下移到ATC2, 则单位产品利润增加E2F。在新的均衡下, 戴尔公司的经济利润是P1E2*E2F。

短期内, 厂商数量虽固定不变, 但是市场里其他的厂商可能采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这种模式, 使整个行业的成本下降, 市场供给上升。

如图3 (1) 所示, 其他厂商也采用直销模式后, 市场供给增加, 曲线从S1右移到S2。而短期里, 市场需求曲线D保持不变, 于是市场均衡点从E1移到E2, 市场价格从P1下降到P2, 而市场交易数量从Q1上升到Q2。

由于短期市场均衡产生变化, 单个厂商的短期均衡也有所改变。市场中所有采用直销模式的厂商均衡如图3 (2) 所示。随着市场价格由P1降到P2, 单个厂商的电脑价格也降到P2, 边际收益曲线从MR下移到MR2。价格虽然下降, 但仍然高于平均总成本。单个厂商仍可以获得经济利润。短期里, 戴尔通过直销模式获得了经济利润。

三、直销模式的长期影响

假设计算机市场是个完全竞争市场, , 它的一个特点是长期里, 计算机市场已存在的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他们的投入要素。新的电脑厂商也能及时进入这个市场。因此, 长期中, 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 , 每个厂商都能自由进入这个市场。

起初, 戴尔采用直销模式时, 没有其他竞争者, 它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如图4所示, 短期里, 戴尔获得经济利润ABCD, 价格是P1。后来, 其他的厂商发现了直销模式的好处, 戴尔原有的竞争者转而使用直销模式, 一些新进入的厂商也开始使用它。它们的使用结果使得市场供给曲线S右移到S1。又假设计算机行业是成本不变的行业, 从而长期供给曲线是通过P点的一条水平线。众多厂商采用直销模式后, 成本降低, 供给增加, 导致价格下降。低价格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电脑, 计算机市场的需求增加了, 需求曲线D右移至D1。价格下降导致原有厂商利润的下降。当产品的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时, 没有厂商愿意继续进入市场, 才实现了长期均衡,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长期内, 厂商不能获得多余的经济利润时, 自由进出市场实现均衡, 每个厂商都将以长期平均总成本生产产品, 除非影响需求或成本的因素发生改变, 否则这个均衡是不变的。这个均衡被称为长期均衡, 它产生于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利润为零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 市场价格下降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时。

因此, 最初和最终的长期均衡唯一的区别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计算机行业里厂商的数量。

四、短期和长期来看, 直销模式的受益者

(一) 短期受益者

在短期内, 计算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采用直销模式的受益者。对于消费者来说, 电脑的价格下降, 计算机行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

一般来说, 价格下降和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依赖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首先, 当需求缺乏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时, 价格将大幅度下降, 消费者剩余将大幅度上升。图5 (1) 显示需求曲线不变, 供给曲线右移时, 计算机价格从P大幅度下降到P1, 消费者剩余从A大幅度上升到A+B+C。再者, 当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更富有弹性, 计算机价格下降幅度很小, 消费者剩余小幅度增加。图5 (2) 表明当需求曲线不变, 供给曲线右移时, 计算机价格从P小幅度下降到P1, 同时, 消费者剩余从a小幅度上升到a+b+c。两种情况相比, 价格都下降, 消费者剩余都上升。但图5 (1) 价格下降更多, 消费者剩余增加更多。所以, 消费者是受益者, 而且当需求缺乏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时, 消费者剩余增加得更多。

对生产者来说, 每个采用直销模式的电脑制造商都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因此, 计算机厂商也是受益者。总之,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直销模式的受益者。

(二) 长期受益者

在长期内, 消费者是受益者。价格曲线和供给曲线重叠, 所以长期内没有生产者剩余, 但存在消费者剩余。

如图6所示, P与LS重叠, 生产者剩余为0。D是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H是消费者剩余。D1是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是H+I。因此, 长期内, 生产者剩余是0, 而消费者是受益者, 无论需求是否有弹性。

五、结论

在完全竞争的计算机市场中, 采用戴尔直销模式会改变电脑的成本、数量和价格, 分别形成新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消费者是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 而生产厂商只是短期受益者。

摘要:戴尔直销模式的成功使得其他的计算机厂商纷纷效仿。文章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 分别分析了这种直销模式给计算机行业带来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以及其创造的利益。

关键词:戴尔直销模式,短期,长期,影响,受益者

参考文献

[1]、Lisa Dicarlo.Hybrid PC Sales Pose Challenges Hidden Traps for Hybrid Sales Model[J].PC week, 1998 (7) .

[2]、Parkin, M..Microeconomics[M].Bosto n:Pearson Addison Longman, 2005.

8.经济生活中必须要厘清的两对概念 篇八

[关键词]概念初次分配再分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80

江苏省小高考政治卷中的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总体难度不大,但从阅卷反馈的信息看,部分试题的得分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学生平时在备考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下面笔者以2013年小高考部分试题为例,厘清经济生活中学生理解易出错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中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备考。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013年江苏省小高考第9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使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下列属于调节过高收入的措施是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B.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

C.健全全民医保体系D.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此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知识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理解、准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该如何掌握这个教学的重难点呢?

◆厘清基本概念,是非明辨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即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二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和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的过程。再次分配要由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两次分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显而易见了。“调节过高收入”属于“政府再分配”,是更加注重公平的举措之一。而A、D两个选项属于初次分配的重要举措,应排除。B、C选项虽属于“再分配”的举措,但再分配的举措里有两个调整方向,一是“调高”,二是“补低”。选项C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是“补低”的表现,所以应排除。据此该题答案为B。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2013年江苏省小高考第10题】2013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这一措施体现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是()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道德手段

此题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三大手段的理解,对于B、D选项,考生很容易就排除了,但对于A、C选项,却把不少考生难住了。学生出现这种疑惑,主要是由于他们对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缺乏全面的理解。

◆二者内涵、常见关键词的比较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规划、计划,如五年计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战略等。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财政、税收、国债等)、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常见的行政手段:如行政机构发出通知、公布举报电话、办理执照、核准价格、颁布“限购令”“限广令”“限价令”等、明确规定某一标准(最低工资、地沟油检测等标准)、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等。

◆二者调控特点、侧重点比较

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是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其模式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手段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经济手段对经济的调节并非强制性的、直接的命令或指示,带有明显的引导性、间接性的特点。

行政手段的运用一般不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而是行政机构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控经济,具有强制性、直接性、迅速性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确定上面的这道小高考题的答案为A。

经济生活的教材中易导致学生“腾云驾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还有很多,2013年江苏省小高考试卷再次提醒广大师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厘清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的精髓要义。

9.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 篇九

一、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分析了市场的需求、供给、供求均衡及供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定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大多数商品,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向关系。对应需求曲线D为负斜率。供给定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大多数商品, 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正向关系。对应供给曲线S为正斜率。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需求增加时, 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 向左平移。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供给增加时, 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反之, 向左平移。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供过于求, 价格会下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 供不应求, 价格会上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作用的调节趋于均衡点E, 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均衡数量为Q0。如图1所示。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需求或供给变动时, 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改变, 对应的均衡改变。如消费者收入增加, 对于正常品而言, 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为D1。均衡点为E1, 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1, 均衡数量为Q1。如图2所示。再如, 生产成本下降, 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为S2。均衡点为E2, 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2, 均衡数量为Q2。如图3所示。

二、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

从图2可以看出,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 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由于经济社会大部分商品属于正常品, 就经济社会整体而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收入水平会不断提高, 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 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数量一方面是生产者的供给量,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需求量。在这里不考虑新产品的出现和旧产品的退出, 只考虑现有产品。供给量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 需求量增加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以, 消费者收入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同时伴随价格水平上升。

从图3可以看出, 当生产成本下降时, 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2, 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2。说明生产成本下降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同时伴随价格水平下降。引起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在经济社会中, 生产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但生产要素的价格却一般是上升的。如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的成本下降高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引起的成本上升, 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同时伴随价格水平下降。

三、由微观经济理论到宏观问题的结论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提高消费者收入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但提高消费者收入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削弱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会使价格水平下降, 提高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

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产品如彩电、冰箱、电脑、汽车等等,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在供给量增加而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 价格也不断下降。现实生活中,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各种物品的消费数量不断增加, 价格水平也随之上升, 如奢侈品、食品、旅游产品等。

所以, 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但会抬高价格, 削弱人们的购买力。

上一篇:企业应如何开展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下一篇: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