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2024-06-25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精选15篇)

1.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一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资金的财务管理,保证公司安全生产资金的落实到位和专款专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消除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危害,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对承建项目的安全生产资金的计划编制、使用和管理。

一、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

公司在年初依据公司管理工作目标、在建项目、从业人员人数及有关规定编制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项目部应在工程合同签订的同时依据工程建安工作量、施工人数、工种、作业特点及有关要求编制项目部安全生产资金计划。

(一)计划编制依据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

(二)编制内容要求

资金计划内容应包括费用名称、数额、用途、使用时间、批准人等。计划分为、月度计划。特殊情况时,可制定临时计划,保障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用具、设备设施等及时到位。

公司安全生产资金计划的编制,由公司财务审计部负责,安全环保部协助;项目部安全生产资金计划的编制由项目会计负责,预算员协助。

二、安全资金的来源与提取

安全生产资金由公司财务审计部根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取。公路工程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1.5%提取;市政公用工程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1.5%提取。实行专款专用。

三、资金审批

安全生产资金的报批程序:计划编制→审核→审批→资金准备→供应及验收→审计监督→支付资金程序。

公司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由公司财务审计部核实,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部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由项目财务人员核实,项目经理批准。

四、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账户,统一管理。公司财务审计部负责按比例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安全生产资金专用于保障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二)各级财务部门应建立分类使用台帐,项目部每月应将本月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下月使用计划上报公司财务审计部,由公司财务审计部分类汇总、登记建帐。

(三)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按照“项目提取、公司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

(四)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必须制订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计划,报公司审批后,由公司财务审计部从安全生产资金专户支付并对其资金使用监督。项目部项目经理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正确使用,并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五)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公司将安全资金优先用于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或公司质量安全部对项目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标准所需的支出。

(六)项目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账户在工程结束时的结余应转入下一项目施工中使用,年底结余时上缴公司安全生产资金专项账户,统一由公司调配使用。

(七)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施工标志的购置及宣传栏、制作CI展板(包括报刊、宣传书籍、标语的购置)重大安全活动、安全生产会议等费用;管理人员、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取证费用;农民工学校、工会活动费用,其他安全培训学习费用等。

(八)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保障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鞋、手套、防护面罩、防雨服、工作服等安全劳动及防护用品;防暑降温、防寒物品,保健食品等。物品采购时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采购程序进行,劳保产品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年限和使用范围,对安全性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项目部应及时报废或降载处理。对违反采购规定的行为,除按奖罚条例处罚外,必须退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九)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要对安全劳保用品、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或对其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用具或技术指标、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设备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费用于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所需各种安全技术设备、设施购买、验收、管理,其包括:

1.施工安全用电的费用,包括:标准化电箱、电器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熔断器、插座)、五芯电缆、外电防护措施等;

2.设备检测、维修保养、安全检测检验设备与仪器费用;

3.施工机具防护棚及围挡、工地地面硬化、排水设施、绿化;现场五牌一图、警示标识标牌、CI标识;现场厨房、厕所、淋浴室、临边防护的安全保护设施费用;

4.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5.现场保健急救药品、器械、消防器材(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支出费用;

6.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费用; 7.安全生产科研,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修编;

8.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开支的需要。

9.安全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

10.现场防噪音、粉尘防治等费用;

11.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搭拆、维护、垃圾清运等人工费用;

12.办理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用。

(十一)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的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资金中列支,所需费用直接列入成本。

(十二)对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资金或安全生产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部,公司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罚,罚款的收入,上缴公司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户,统一调配使用。发生伤亡事故,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应首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三)公司依法将工程分包给专业施工队应明确安全生产资金由公司统一管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由分包单位或专业施工队实施的,由分包单位或专业施工队提出专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方案,经公司批准后及时按比例直接支付所需费用。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

五、监督管理

(一)公司及项目部应当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按规定使用。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阐明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二)公司财务审计部、安全环保部负责对项目部安全费用提取、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三)项目部未按本制度提取和使用安全专项资金的,安全环保部会同财务审计部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四)对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或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项目部,公司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罚,罚款的收入,纳入公司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户,统一调配使用。发生伤亡事故,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应首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损失的,按公司奖罚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二

去年6月份斯诺登事件爆发后, 信息安全问题得到我国空前重视。去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今年2月,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近期, 除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要求采购的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8操作系统之外,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将出台网络安全制度, 信息安全再度受到关注, 相关部门的推进力度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而5月22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制度规定,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在信息安全一系列大变化中, 产业各方该如何看待中央信息安全新政策?国内信息安全产业链, 包括电信运营商、安全厂商等面临了哪些机会和挑战?

国家安全政策“非常必要”

单就我国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此前表示, 这是我国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 非常必要。“主要原因是当前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少数国家肆无忌惮地利用互联网对他国搞监控, 窃取他国政府和公民的信息, 甚至攻击他国的重要设施。中国是主要的受害国之一。”

对于这一系列政策, 中国电信一位安全专家介绍, 从国家安全和扶植国内IT产业的角度看, 新政策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目前中美两国在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方面进行了多轮多层次的博弈, 从国家层面对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行业、企业及其业务和数据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约束,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事实上, 从互联网进入到云时代之后, 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比如Win8、Mac等桌面操作系统及Android和i OS等手机系统都具备不同层面的云同步机制, 并且有些系统底层的同步机制是隐含的和不可控制的。

“因此, 这种政策是必要的、及时的。”上述中国电信人士表示, 在这种新政策的大背景下, 去IOE就是受其影响出现的一种趋势。姑且不论是否能达到去IOE的目的和在多大程度上达成, 但对国内企业和厂商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国内软硬件厂商应该积极抓住商机, 撬动市场份额。另外一方面, 国内厂商也应该加大研发投入, 改善产品, 以满足政府和商业的需要, 并针对国内的特定需求进行产品改进。

IDC分析师王培也指出, 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新政策, 加上现在普通民众本身就对IT安全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 未来中国IT安全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理性进行国产力量的扶持

“企业应该有计划、经过专业评估的对新政策进行推进。”该中国电信人士理性认为, 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之大、层面之深, 而国内的信息产业尚不具备完全取代国外信息产业的能力, 因此盲目地吹捧和强制替代为所谓的国产系统、自主产权, 并不现实, 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上述电信人士特别建议, 在加大对国内产业、企业的扶植的同时, 相关部门要注意避免国家资金和政策优惠盲目投入, 不能被披着“自主产权”、“国产操作系统”, 而实质上只是对国际上开源项目的剽窃和抄袭的项目和产品骗取了国家资金。

王培则指出, 目前国内企业在网络安全保护方面, 多以边界化保护为主、以硬件设备为主、以保护基础设施为主, 预算能省则省, 缺乏整体安全规划, 对安全服务的概念比较模糊, 这也是各类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据了解, 尽管中国IT安全市场发展迅速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IT安全投资占IT行业投资总量的比重依然较低, 只有1%左右。

谈及安全企业如何应对, 该电信人士指出, 安全企业应该加大对各种云服务、操作系统、移动计算方面的安全技术研究和投入, 在保障业务发展的同时, 控制数据泄漏和数据边界, 及时关注各种大数据安全。

新时期将呈现五大趋势

尽管国内信息安全政策驱动国内产品的国产化, 但是当前信息安全愈加复杂, 相关事件影响力持续上升。同时, 新兴的技术趋势驱动IT安全市场朝新的方向发展。王培表示, 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站和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IT安全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此, 王培判断中国IT安全市场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是策略合规成为安全市场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从2007年6月发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到现在, 国家出台若干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和策略, 这导致信息领域国产化成为重要目标。

二是DDo S卷土重来带来全新挑战。王培指出, 数据中心依然是DDo S攻击重灾区, 利用僵尸网络发起的DDo S攻击依然占网络攻击事件的绝大多数。同时, 应用层的小流量, 慢速DDo S攻击越来越普遍, 移动终端将成为DDo S攻击源。此外, 针对IPv4和IPv6的网络及应用的混合攻击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新型的DDo S攻击威胁。

三是新应用促使边界安全网关产品升级。以前高性能NAT发展下, 网关产品取代路由器;如今智能、应用识别、流控成为新的刚需。因此, 高性能网关是基础的保障, 还需要高精度动态应用识别及管控、多功能集成化深度应用防护、智能安全分析、应用流量的统一管控等能力。

四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将应对APT的复杂性。针对APT攻击安全防护由实时性向精准性和持续性发展, 智能安全分析能力成为安全防护的关键要素, 历史数据、机器学习、数学模型成为安全分析新宠。目前, 在RSA 2014大会上, 5家创新公司核心技术就是以大数据安全分析来应对APT攻击。

3.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三

[案情]

张某与王某合伙投资建设一旅行用皮包生产厂,但资金不足。因当时市场上该品种皮包的销路很好,为抓住商机,尽快获取经济利益,二人经商议后,决定砍掉计划用于购买通风设备的资金。先投产再说。结果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车间通风不好,苯的含量严重超标,发生51人群体苯中毒事故。

[评析]

皮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毒化学品苯的粘合剂,苯易挥发。因此使用这种粘合剂要求生产车间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这是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具备的条件。本案中,皮包厂投资人张某和王某为了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置职工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砍掉用于购买通风设备的资金,致使从业人员因生产车间通风不好。苯含量严重超标,发生51人苯中毒事故,作为投资人张某和王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起事故充分说明,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加以支持,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方面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份越来越复杂,国有生产经营单位、集体生产经营单位、私营生产经营单位、外资生产经营单位、个体户并存,就其数量而言,私营生产经营单位、外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很多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根本不投入,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要钱不要职工的命,因此导致事故多发。从表面上看。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单位追求的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实则不然,因为发生一起大的事故。往往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能将一个单位多年的经济效益毁于一旦。

《安全生产法》第18条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皮包厂投资人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造成51人苯中毒事故属重大伤亡事故。应承当《刑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4.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管理办法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中第二章第十条关于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使用的文件精神,强化公司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确保公司对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提出和使用能及时、到位,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此管理办法。

第二章 保障制度

第一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由财务科负责管理。接受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检查。第二条、安全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1、财务科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资金,加强对安全资金投入与使用的管理。

2、安全资金按年营业收入的1.5%逐月提取。

3、安全资金由财务部按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条、安全资金投入

1、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2、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安全机领导构、对由于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财务科每年做好安全投入资金的相关报告。第四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安全生产管理费用;

2、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标志牌的购置、安全宣传栏的设置、安全宣传横幅的购置等费用;

3、安全培训及教育费用(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的考察、培训等);

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包括的费用;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投入、维护、保养费用;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费用;

6、消防设施与消防器材的配置、维护、保养费用;

7、新、改、扩建和在役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费用;

8、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0、购置、安装和使用GPS监控平台、车载设备及维护、维修费用。

第六条、在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5.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五

一、专项资金的提取:每年应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10%到20%(矿山、化工、金属冶炼企业应大于20%)用于安全技术措施,不得挪用。

二、设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

三、专项资金使用于矿山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矿山安全机械、防护装置和保护装置(如:安全卡、安全钩、安全门、过速限制器、越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安全手柄、安全制动、联销器等);保险装置和信号装置(如安全阀、自动空转装置、水封安全器、水位表、压力计等),为安全而设低电压照明设备;工业卫生(如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湿度符合劳动保护要求而安设的通风装置等);矿山机械设备的修理,更新改造;矿山安全技术方案的硬件设施、软件工程的添置和设置以及用于矿山紧急救援等方面。

6.2013年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 篇六

关于2013年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 按照河北省冶金行业文件规定,我公司按照吨钢比例,全年需提取全资金总额525.6万元,用于下列安全生产项目。

一、劳动保护用品发放160.7万元。

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29.2万元。

三、安全警示标牌投入29.8万元。

四、消防设施投入14.9万元。

五、安全设备设施维护投入42.8万元。

六、安全防护用品投入55.9万元。

七、各种仪器校验投入11.7万元。

八、安全隐患整改资金79.4万元。

九、应急演练投入11万元。

十、安全技术措施投入70.2万元。

十一、其它安全保障费用20万元。

十二、如有特殊情况因资金不足,安全处可向公司申请增加提取数额。

后附计划表

经安钢铁有限公司

7.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篇七

土地整理是一项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 其主要功能是把尚未利用或遭破坏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是在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的背景下开展的, 土地整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随着土地整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国家相关规划的指导, 土地整理的目标不断延伸, 包括促进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

资金投入是落实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 也是衡量地区土地整治工作发展水平的一个内在标准。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分配进行分析研究, 对明确土地整治投资的重点, 提高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关于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研究的相关文献甚少。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 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出现的资金构成、筹资来源以及资金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资金使用提供一些建议。

二、资金问题

(一) 投资比例不合理。

土地整理施工项目一般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 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因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的受益时间较短, 为追求短时间的利益, 扩大了部分道路建设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土地整理项目将投资偏重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缮, 忽略了土地整理的宗旨。

王文中等 (2005) 以山东省2001~2004年国家批准实施的主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 通过分析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的投资结构, 发现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是项目工程投资的主体部分 (平均占工程施工费的比例介于82.27%~90.38%) , 且近年来土地平整费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和道路投资比例逐年增加趋势。土地整理项目各项建设的投资数额及其占总投资比例取决于不同项目所处的自然资源状况。李源生 (2006) 等以冀西北地区土地整理投资项目为例, 通过分析发现,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额较大, 占总投资额比例达到了43.6%, 以下依次为土地平整工程投资占25.4%, 其他投资占11.3%, 基本设备购置投资占8.5%, 田间道路投资占7.6%, 防护林投资占3.6%。投资结构不合理, 易使工程建设质量降低, 达不到预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要求。

(二) 筹资渠道单一。

按资金来源, 土地整理项目可分为:国家投资项目、外资项目、中外合资项目、合作项目、自筹资金项目和联合投资项目等多种形式。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分为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其他资金自筹资金, 其中现行的土地整理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国家及地方财政负担,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深入分析研究各地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 发现其资金来源及投资主体均存在共性: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及地方财政投资、银行及相关金融部门抵押或信用贷款、项目利益相关者投资组成;投资主体主要由国家及地方政府、银行及相关金融部门、项目利益相关者组成。城镇化建设用地不断拓展, 耕地资源受到有限性的制约, 为落实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土地整理的规模还会变大, 因此所需的资金还会更多。巨大的资金需求将会对中国现阶段单一的国家及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带来压力。

(三) 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的土地整理项目属于资金占用量大, 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国家财政投资基本是无偿性的,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 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造成资金使用整体效率不高。农村土地整理项目通常涉及到农业、交通、国土、环境、财政等部门, 各级政府之间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 导致人、财、物等调度缺乏统筹安排, 造成资金的浪费。“重申报、轻管理”造成项目重复投资, 实施难度加大, 助长了部分政府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部分省级投资项目中要求地方政府按照比例进行配套, 但由于自身的资金困难以及不参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成, 因而资金配套不仅存在困难, 也缺乏积极性。在资金管理方面, 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土地整理工作开展较晚, 但资金的预算和管理涉及面较广, 政策性较强, 土地开发整理的新知识、新技术相继推出, 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难以应对在资金编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三、解决方法

(一) 优化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结构。

整理规划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地区不同, 整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比如, 从地形地貌看:丘陵山区, 整理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解决灌溉问题以及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田块可以规划为梯田、作物可以采取横坡种植方式等;低洼易涝区, 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应放在如何解决排涝、排渍问题上。平原地区、盐碱地区、风沙地区、沿海沿河滩涂区、旱作区、水田区等, 区域不同, 土地利用的特点不同, 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结构也应不一样。

(二) 推行多元化融资。

为打破土地整理资金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投融这一单一的局面, 不少学者相继提出通过土地整理项目BOT融资、PPP融资、土地整理基金、土地信托、土地证券化等可缓解当前土地整理融资来源单一的困境。本文提出应根据具体的土地整理项目划分出不同的融资方式, 侧重资金投入和回报的对象。第一, 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针对投资回收期较短、资金回报率较大的项目, 推行市场融资方式。建立良好的土地金融市场, 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主要由市场承担融资的责任, 国家和政府对项目的运行和资金的管理起监督作用;第二, 针对整理规模较小, 受益面较小的地区, 推行股份合作方式, 鼓励农村集体内部融资, 逐渐形成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新型融资方式;第三,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自身经济的限制, 难以实现民间融资或吸引企业投资。实行国家或政府为主要投资方, 农村集体或是企业辅助出资。但是在具体项目审核的时候, 严格审核项目整理规模及地区经济状况。

(三) 加强资金管理。

为避免土地整理项目中出现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首先, 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合力统筹安排, 建立各部门协调合作的统一领导机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 综合统筹资金安排, 避免出现项目重复投资, 造成资金的浪费。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严格监督, 打击挤占、挪用和截留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行为;其次, 加强对土地管理方面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特别是提升财政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证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和公开化;最后, 除了加强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也要重视项目完成后的资金受益问题, 建立合理的项目利益分配机制。结合多元化融资的项目完成情况, 划分出不同的利益主体, 例如, 针对农村集体融资的项目, 明确受益主体为村民集体, 注重利益分配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和风险方面的问题。针对土地整理项目, 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宣传, 提升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识, 鼓励其配合土地整理相关工作, 土地整理的核心要以农民的基本利益为主, 依然要把整治最基本的重心放在田、水利、路、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田环境建设、土壤土质改良工作上。

摘要: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对于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资金投入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现阶段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资金问题, 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土地整理,资金,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东坡, 陈定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 2001.15.l.

[2]高向军, 鞠正山.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J].中国软科学, 2002.5.

[3]李元.中国土地资源[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

[4]张正峰, 陈百明.土地整理潜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02.17.6.

[5]谷晓坤, 代兵, 陈百明.土地整理投资区域差异、原因及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 2007.5.

[6]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 2013.27.3.

8.完善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篇八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资源比较紧缺。一是师资的紧缺,尤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匮乏。二是实训,实训条件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如此多,但是我们培养的职业人不能够达到社会各种各样岗位的需求,与这两个主要的因素有关。

无论是师资培养还是实训基地建设,都需要资金投入予以保障,因此笔者建议:

1.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一点我们教育部一个部门可能完成不了,需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关注。国家如此重视职业教育,应该在经费上有所体现,4%的教育经费应该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因为培养职业技能学生的成本是很高的,比普通高校高1.6倍。

2.完善生均拨款标准。2011年,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标准达到了1.2万元,但高职院校学生没有生均拨款标准。教育部制定的高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达到同等拨款标准的目标,但目前只是一个计划,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落实,这方面应该“提速”。

9.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九

一、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计划

1、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361.42 m2,合同造价为 4098万元。按照安全生产设备投入,专项资金投入造价的2%计算,计划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82万元。

2、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安全生产培训、学习资料使用资金,计划开工前期组织工人学习,购买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性资料,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二是安全设施投入使用资金: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设备的安全防护”等设备投入。三是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其他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一次到位,分期使用。

3、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证措施

A、在开工之前,一次性投入专项资金41万元,确保资金到位才开工。

B、安全专项资金专用帐户,专人掌管。

C、资金使用建立专人审批制度,项目负责人审核,其他任何人不得动用。

10.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

投入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进行隐患排除治理的,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因不可抗力无法在规定限期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整改或者治理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__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__天内书面答复是否准予延期。

A.10,5 B.5,10 C.10,15 D.15,10

2、机动车辆载物应当符合__,严禁超载。

A.国家规定的重量

B.《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重量

C.核定重量

D.载重重量

3、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__。

A.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B.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

C.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D.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

4、运行中的高压隔离开关连接部位温度不得超过__,机构应保持灵活。

A.55℃

B.65℃

C.75℃

D.85℃

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由__承担。

A.从业人员本人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6、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__。

A.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B.立即停车,清理现场

C.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D.立即离开

7、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的非电离辐射是()。A.红外线

B.激光

C.紫外线

D.射频辐射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__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协调、解决。

A.县级以下

B.县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9、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__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10、能够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设置薄弱环节

B.个体防护

C.隔离

D.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11、()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

A.责任

B.伤亡

C.非责任

D.非伤亡

12、人眼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角在地域标准视角__区域内。

A.100 B.150 C.200 D.300

13、动火作业不包括__。

A.特级动火

B.特殊动火

C.一级动火

D.二级动火

14、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以下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的是()。

A.起重机械

B.压力容器

C.锅炉 D.压力管道

1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包括主副起升机构),均应装设__。

A.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B.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C.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D.缓冲器

16、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实行__的管理体制。

A.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B.横向管理,分级监察

C.属地管理,垂直监察

D.属地管理,分级监察

17、__将交通事故类别按事故形态分为侧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随相撞、对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车、碾压、坠车、失火和其他等u种。

A.交通部

B.公安部

C.国务院

D.国家安全部

1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办理经营许可证的程序是__。

A.申请、注册、审查、发证

B.申请、审查、发证、注册

C.申请、审查、注册、发证

D.申请、发证、审查、注册

19、在某种合同的情况下,由与用人单位(受审核方)有某种利益关系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实施的审核,称为__。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以上均不正确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__制度。

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21、《安全生产法》的许多条文都是围绕着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规定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围绕着保障__这个核心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C.权责一致的原则

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22、压药与造粒工房要做到定机定员,药物升温不得超过__,机械造粒时应有防爆墙隔离和连锁装置等。

A.10℃ B.20℃

C.30℃

D.40℃

23、__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

A.应急演练

B.桌面演练

C.功能演练

D.全面演练

24、QRZ—200塔吊对地耐力的要求是__。

A.5t/m2 B.10t/m2 C.15t/m2 D.20t/m2

25、依据《消防法》的规定,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__。

A.交通便利区域

B.城市繁华区域

C.城市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D.水源充足的区域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职业性致癌物分为__。

A.标准致癌物

B.一般致癌物

C.确认致癌物

D.可疑致癌物

E.潜在致癌物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时具有__特征。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普遍约束性

D.可灵活处理性

E.公开性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的__等计划同时编制。

A.生产

B.技术

C.财务

D.供销

E.项目

4、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有__。

A.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设计人员、设计审核人员

B.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C.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场所和设备 D.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E.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5、作业场所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__。

A.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

C.职业危害和劳动保护

D.党风廉政和效能监察

E.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

6、反应型阻燃剂多用于缩聚反应,如__。

A.聚氨酯

B.不饱和聚酯

C.环氧树脂

D.聚碳酸酯

E.聚烯烃

7、煤矿必须取得__许可证。

A.安全生产

B.煤炭生产

C.采矿

D.煤炭销售

E.卫生

8、法律的适用范围,即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__。

A.关于人的效力

B.关于地域的效力

C.关于时间的效力

D.关于空间的效力

E.关于法律生效的效力

9、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下列__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B.土方开挖工程

C.浇灌混凝土工程

D.起重吊装工程

E.脚手架工程

10、以下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所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__。

A.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B.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C.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E.煤矿年生产能力不能低于3万t

11、防止振动危害的控制措施__。

A.加强通风

B.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C.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D.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E.控制振动源

12、精神病人在__或者__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以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A.间隙能够辨认

B.不能辨认

C.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D.能够辨认

E.可以控制

1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__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决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议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4、当前,各类安全生产问题错综复杂,但其中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__。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

B.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C.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D.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E.矿工文化水平的高低

15、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__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A.定期

B.不定期

C.巡视

D.旁站

E.专项

16、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__等。

A.事件树

B.类比方法

C.事故树

D.对照、经验法

E.决策树

17、《安全生产法》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__。

A.安全意识在先

B.安全投入在先

C.安全责任在先

D.建章立制在先

E.安全教育在先

18、敞开楼梯间应符合__要求。

A.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B.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C.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D.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E.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1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中的文件审核的目的是__。

A.确定是否进行现场审核

B.对现场审核的补充

C.为现场审核做准备

D.收集充分的信息

E.提出体系存在的问题

20、统计推断是统计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下列有关统计推断方法和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

A.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重要方面

C.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

D.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程度

E.假设检验常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差异的引发原因

21、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__。

A.启动时间偏长

B.安全装置失效

C.运动零件或工件脱落飞出

D.运动不能停止或速度失控

E.意外启动

22、安全带的存放应注意__。

A.干燥

B.通风良好

C.避免化学物品的侵袭

D.密闭

E.不得接触高温、明火

2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其中表述正确的是__。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发生特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E.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24、20世纪末,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__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

A.风险评价

B.控制环境污染 C.危险预警

D.以人为本

E.持续改进

25、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有__。

A.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C.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D.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11.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凤阳县“十二五”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情况及成效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

“十二五”时期,凤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总投入579879.02万元,其中:农民补贴、补偿类支出117632.3万元,农业生产发展类支出96897.86万元,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类支出37611.1万元,农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类支出302542.85万元,扶贫开发类支出2992.33万元,其他类支出22202.58万元。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调度,做好资金保障。在保证工资和运转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金,保障民生工程及各项支农项目资金的供给和有效运用,为全县 “三农”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大财力支持,兑现惠农补贴政策。为及时足额兑现各级惠农补贴政策,凤阳县财政采取一个漏斗支付,由财政“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3.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和《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通过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补贴,为规模种粮大户提供服务,培育新型种粮农民。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引导示范性投入。对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水产、畜牧养殖大户,中央、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十类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近四年来共奖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632.74万元,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4.着力创新发展,培育新型主体。印发《凤阳县2014年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给予新认定的家庭农场每户一次性奖补0.5万元;对获得国家、省、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对新受让流转土地50亩以上,合同期限5年以上的单个业主,每亩一次性给予100元奖励;对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水产、畜牧养殖大户,中央、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农村能源等十类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自2012年起,凤阳县财政部门周密安排,组织农委、农机等部门,科学谋划与申报,连续四年获得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累计达3069万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6.加强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凤阳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评奖励办法》,对验收合格的小水库、塘坝、河、沟、渠道、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闸新建、加固、堤防加固、农田和中小灌区改造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奖补。2012年兑现奖补资金1895.8万元,2013年兑现奖补资金2100.5万元,2014年兑现奖补1858.42万元,2015年兑现水利奖补资金2436.77万元。

7.加大生态投入,促进森林增长。按照《凤阳县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奖补办法》和《凤阳县“四十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财政资金奖补暂行办法》规定,对林业合作组织、造林经营管理、林产品质量安全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财政奖补。2013年以来,总计投入森林增长工程资金8239.67万元,其中:2013年投入1867万元,2014年投入2856.2万元,2015年投入3516.47万元。

8.整合支农资金,确保“三农”投入。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前提,以支农项目资金为基础,以粮食生产为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努力推进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带动农口部门和社会资金投入,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好事。近三年来,共整合资金91093.4万元,确保了“三农”投入,促进了产业提升,推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成效显著

1.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近年来,凤阳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十连丰”。2014年,全县种植面积198.8万亩、总产73.1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5.27%、2.74%。

2.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一是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现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33座,5000方以上当家塘坝8766面。全县蓄水工程总库容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3亿立方米。已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147处,329台套2.92千瓦。二是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6.7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三是农业生产水平改善。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标准良田与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实施,有效灌溉面积87.9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4.74万亩。四是农村交通建设惠及千家万户。全县通村公路里程已达6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3.发展方式转变明显。一是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8.96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6.1%,其中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达40.5%。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县规模经营大户达1834户,50亩以上种粮大户1290户。认定家庭农场376家,其中20个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2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7家、市级7家。三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势头较好。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03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认定、认证, 9家企业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家企业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四是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18家、县级47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15家、5000万元以上22家。

nlc202309031606

4.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和高效产业。特别是在《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的政策激励下,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已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千亩蓝莓园初步形成,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蓝莓育苗和生产基地。

5.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凤阳县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2014年,农村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8080元,比2010年增长40.28%。全县21个贫困村、3.42万贫困人口中,有10%以上实现了脱贫。

二、当前财政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待财政强化支持。近年来,虽然通过一系列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实施,对68.13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整理,但还有近6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

(二)农民应用科技水平低,需加大财力培育。全县34.5万农村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农技推广队伍已经断档,缺兵少将现象逐渐显现。

(三)农民合作组织管理能力弱,带动力不强。据调查,全县合作社大多数农产品为自产自销,种植品种单一,97%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能力普遍较弱,人、财、物管理不严谨,不规范,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对财政支农项目支持认识不足,项目编制和支出管理不够严格,带动能力不强。

(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全县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存在着起步晚、规模小、资金薄弱等问题。大部分企业主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等认识不足,新产品开发受资金和知识限制,农产品只能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削弱了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财政支农项目规划、编制、执行等方面的管理需要。

(五)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县级配套难落实。中央、省、市下达许多支农投资项目,大部分规定县级财政要安排配套资金。从目前情况看,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造成项目资金缺口,形成了一些“半拉子”工程。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广开渠道增加支农投入

1.继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建立与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保证农业投资有正常稳定的来源,确保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

2.调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使用方向。针对财政支农资金投人不合理的状况,调整和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性投入。改变财政投人方式,减少政府直接办项目,加大对农民和社会办项目的补助。根据自身财力,确定财政支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分期分批投入,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效益。

3.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十三五”时期,应鼓励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鼓励金融资本向农村倾斜。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外资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业投资格局。

4.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现有农业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在资金分配方面,应考虑县、乡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进一步放权给县、乡两级财政,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农业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安全。

5.逐步建立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补贴制度。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增加农业科研等方面支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财政支出“科教兴农”的投人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投入。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效、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1.开展融资风险基金补偿,财政将部分财政资金以基金形式存入银行,银行放大数倍资金,以无抵押或弱抵押方式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放贷,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和“贷款难”问题。

2.贷款贴息,解决“贷款贵”问题。财政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贷款利息予以补贴,降低贷款成本。

3.开展农业保险,解决农业“风险高”问题。由财政对自然灾害、疫病等农业保险予以保费补贴,使农民灾后恢复生产有保障。

4.投资基金,解决企业“实力弱”。 按照“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风险可控”的思路,搭建大型农业项目融资平台。由财政参与出资设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单位或组织。加大二次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业务,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行为,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农村聚集,努力实现财政和金融支农政策两轮驱动。

(三)拓展财政支农领域

1.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提高国家粮食收储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扎实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后续管护。

3.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和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培育农业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4.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

(四)加强支农资金管理

1.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的财政人员应提高管理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加强对财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nlc202309031606

2.改变过去“人向我要钱”为“我送钱到户”,减少财政支出环节,加快支出进度。补贴类资金通过财政“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部门预算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3.把“统筹、改革、监管”作为工作主线,按照“用好、用活、管严”的要求,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强县”提供财力和制度保障。

(五)创新财政理念,完善支农机制

1.创新杠杆引导机制,做好农业发展的“孵化器”。突破财政单一支持,综合运用支农政策工具,引入公私合作等模式,完成农村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用“政府购买”方式,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用“奖补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实施农村环境治理。

2.创新保障调控机制,做好农民收入的“倍增器”。将财政扶贫作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抓手,实行科学识别,精准扶贫;信息统计,动态监测;农民参与,立体监督,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3.创新整合统筹机制,做好支农资金的“粘合剂”。进一步推动支农管理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预算编制环节的资金整合,从源头解决资金集中投放、管理、监督的问题。

4.切实转换投入方式,做好财力保障的“服务器”。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充分发挥基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实施主体作用。

(六)完善政策措施,统筹服务“三农”

1.支持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开掘农业产业体系的深度。一是打“资源牌”。围绕凤阳县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水产、生猪、牛羊、蓝莓、葡萄、油茶、万寿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支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建设。二是打“区域牌”。围绕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铺的蓝莓、葡萄产业园区,官塘的万寿菊和红心的油茶等农业主体功能区,集约产地资源,形成区域品牌。三是打“园区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协调,科学安排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建设一批规模集中连片、主导品种明确、发展模式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

2.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现代科技引领的高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和储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力度,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推进社会化服务,整合服务渠道,构建服务网络。

3.支持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支撑的强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支持耕地质量建设,防治和修复土壤污染;支持农村清洁工程,发展循环农业;支持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区(场)建设,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4.支持推进综合扶贫和收入倍增,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健全扶贫开发体系。由输血保障型扶贫向造血发展型扶贫转变,由点上推进型扶贫向面上综合型扶贫转变,由投入带动型扶贫向绩效考核型扶贫转变。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支持探索适宜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推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引导其规范组织形式,健全内部管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七)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支农效益

1.实施财政监督前置。从预算源头抓起,进一步提高农业财政预算编制水平,加强财政支农预算收支管理。

2.强化支农项目监管。建立常态化、多元化项目监管机制,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监管作用,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加强对支农项目组织实施、资金拨付、绩效考评等各环节的公开公示及监管工作,把检查验收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把工程招标与审计监督相结合,把项目管理与资金监管相结合,努力构建手续严密、操作规范、监管有力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长久效益。

3.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要认真执行新《会计法》,项目建设要配备财务核算机构和合格的财会人员。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使支农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来路清、去向明,投资形成的资产账务全、管理严。

4.建立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1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二

然而, 在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企业在接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时, 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各有不同, 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冲减管理费用;二是列作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 ;三是列作资本公积金。笔者认为, 上述三种会计处理方法均未能真实地反映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本质属性。

产生上述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因, 除了企业没有认真研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原因外, 也有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规定不明确的因素。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2]23号) 规定了企业上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时的会计处理办法, 即列作“管理费用”、“建安成本”, 却对投入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没有明确规定, 只是提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的, 作为增加国家资本金”。

可见, 基于《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2]23号) 的规定, 上述几种会计处理方法都是不恰当的。冲减管理费用的处理办法没有体现最基本的收支分离的原则;列作营业外收入的处理方法, 虽然做到了收支分离, 但忽视了“国家资本金”的特性;列为资本公积金也不能反映投入专项资金的实质。

13.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三

第一条 为保障科学技术资金投入,加强科学技术资金管理,提高科学技术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科学技术资金(以下简称科技资金)包括:

(一)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财政科技资金;

(二)企业建立的技术开发资金;

(三)科技开发贷款;

(四)国内国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科技资金;

(五)其它科技资金。

第三条 科技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科技计划的实施以及相关科技活动。

第四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对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管理。

第五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科技资金投入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综合协调,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科技资金投入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和县、区财政每年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市科技三项费用应当占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5%以上,县、区科技三项费用应当占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1%以上。

第七条 企业应当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经费建立科技开发资金。高新技术企业提取比例不得低于5%,大型工业企业、科技先导型企业和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不得低于3%,其它工业企业不得低于2%。

第八条 政府鼓励工业企业增加科技资金投入。

工业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在管理费中据实列支,其中技术开发费当年增加在10%以上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

工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或者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当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第九条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多种形式筹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资金。

第十条 鼓励国内国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捐赠科技资金。捐赠数额较大的,可以根据捐赠人意愿并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以捐赠人名义设立科技专项基金。

第十一条 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计划分别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用于农业方面的科技三项费用应不少于年度使用计划总额的30%。

第十二条 科技三项费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发活动;

(二)高新技术、中试、新产品研制和开发;

(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产业化;

(四)各类公共技术平台,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三条 科技三项费用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科技三项费用应当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分期分批投放。

科技三项费用应当采取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形式使用。

第十四条 企业建立的技术开发资金,应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科技开发贷款、国内国外组织或者个人捐赠的科技资金以及其他科技资金的使用,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落实配套资金。

第十七条 对不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属于落后技术的项目,不得投入科技资金。

第十八条 经审定的科技计划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承担人负责制。

第十九条 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应当分项目设立科技资金专帐,独立核算;不同渠道的科技资金应当分别核算。

第二十条 科技计划项目完成后,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作出经费决算,并随同项目总结材料上报项目下达单位。经费决算报告作为项目验收依据之一。

第二十一条 科技计划项目因故停止实施,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清理帐目,冻结剩余资金。剩余经费和用项目拨款购置的物资、设备,由资金投入单位收回。

第二十二条 财政科技资金使用计划经审核批准后,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计划实施,并接受主管部门监督。

第二十三条 建立完善科技资金财政管理和统计制度。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项科技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 筹集、使用、管理科技资金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不按审定的用途使用科技经费的,有关行政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关行政部门有权终止其使用科技资金。

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财政科技资金的,由科技项目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追回科技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由科技项目管理部门会同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对该单位处以财政科技资金2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科技资金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造成科技资金重大损失或者挪用、克扣、截留科技资金的,视其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14.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一、安全防护设备的定义

安全防护设备指:设备的`固定、半固定密闭罩;机械、电器屏障;机械或电器连锁装置;自动或半自动给料、出料装置;防止误动作或误操作的装置;警告或报警装置等。

二、安全防护设备的购置

1、购置新设备的安全要求:购置新设备时,要同时购置保证安全运行的安全防护设备。不购置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各种设备,不购置安全防护设备不全或安全防护设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备,不购置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设备。

2、购置特殊设备的安全要求:购置特殊设备,安全防护设备不全,不能保证操作安全的,必须根据实际,到其他厂家购买或由本单位使用部门制作相应的防护设备。

三、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1、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操作者在操作使用主体设备时,对其配套的安全防护设备,必须与主体设备一样,首先进行检查,无问题后才能进行正式生产。

15.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 信息的不对称

纳尔逊首次提出了按照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信息的掌握情况将商品分为搜寻型商品与经验型商品。根据纳尔逊的定义, 搜寻型商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就可以通过检验和观察获得关于商品质量信息的商品;而经验型商品是指消费者只有在购买消费品并使用后才度量出商品质量信息的商品。由于食品的生物学特性强, 并且随着现代食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 使得食品在色香味形等都有了很大变化, 并且日益复杂。其质量信息只有消费者在食用之后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 因此食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型商品。这样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

鉴于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 有些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甚至保鲜、包装等一系列过程中滥用质量低劣或国家禁止使用的投入物来增加收益。由于食品属于经验型商品, 生产者的这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只有在食品检验中劣质食品被抽查出来或者消费者出现问题时才有可能被发现。食品生产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来进行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以较少的处罚获取较大的利润。

2. 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针对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 国家在监管方面加大了力度, 改革监管体制, 落实监管部门责任, 力图遏制越演越烈的食品安全事件。然而, 通过对新疆几个地州的调查研究, 发现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责任时, 都面临一些客观难题。

(1) 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交叉混乱。目前对同一种食品的监管由产业、质量、卫生、工商等多个监管机构所分割, 但部门间职责又划分不清。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权限和职责也没有明确划分。如按照食品链条的源头、生产、流通、消费环节, 分别将食品安全监管权切割给农业、质检、工商及卫生监管等部门, 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被赋予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的职责。此外, 还有商务部门、科技部门、环保部门、工业部门等其他部门的介入。食品安全监管以零碎分割、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 使得监管部门在监管中相互依赖、相互推诿, 从而造成“都在管、却又管不了”的局面。而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 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比如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 对于监管中出现问题的农产品, 并不拥有完全的处置权, 这些问题农产品曝光后, 监督部门和处罚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如2011年4月19日沈阳市研究处理毒豆芽的专题会议上, 工商部门表示, 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 应由质监局而非工商部门负责;质监部门表示, 豆芽菜属于初级农产品, 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委部门则表示, 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 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 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2) 监管工作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的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往往是在重大节日、重大国际会议之前, 或者出现了引起国内各方面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 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条文, 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抽查、处理。事件过后,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偃旗息鼓, 在风头上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开始重新行动起来, 制假造劣再度泛滥。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非法制化, 造成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存在职能缺失, 操作起来规范性差。这种缺乏规范和连续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过程,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摆脱, 食品安全问题泛滥。

(3)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食品没有销毁。根据调查, 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检查抽查时, 监管部门对于80.5%的问题食品没有进行销毁。某农业部门负责人称, 内地进入新疆的许多质量安全不合格的果蔬, 并没有进行销毁, 供应商将这些果蔬转入其他地州, 或者通过一些渠道进入市场, 最终这些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流入到消费者的餐桌。

(4) 监管部门技术手段落后, 专业人员不足。一方面对于食品的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产后安全性进行检测, 忽视全程控制检测。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缺乏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等一些对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的关键检测技术。同时, 检验部门虽然下设至县乡, 却缺少专业检验人员及设备。检测技术的落后, 使得检测结果根本无法满足对食品的安全控制。

3. 处罚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各种食品企业建立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到监管部门进行审批, 取得各种证照进行生产、销售, 直到被曝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被消费者投诉, 才去进行处罚, 这样的处罚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这些约束机制中, 缺少日常监管机制, 而处罚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导致不少大型食品企业频繁曝出产品质量问题。虽然食品在市场流通中需要进行监查, 但人数较少的监管队伍无法应对林林总总的商品。不少企业都是抓住了市场流通环节较为空虚, 监管薄弱的漏洞, 而抱着侥幸心理, 生产销售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

4. 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的成本较低

个人道德在很多追求利益至上的商人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不少唯利是图者, 早将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违背道德约束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 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处罚的不确定性, 这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成本的概率也具有不确定性。另外, 对于大企业来说, 数万元的罚款就如“隔靴搔痒”。我国《食品安全法》尽管对违法企业加大了处罚力度, 甚至还涉及到相关刑事处罚, 但据某地州的一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专家表示, 在目前环境下, 企业被吊销许可证的情况较少;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寻租活动, 使相关管理部门对他们生产的食品睁只眼闭只眼。处罚机制偏软, 罚款额度不高, 指望商家自觉守法就成了一种奢望。

二、对投入物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百年前的欧美, 肮脏的加工厂、有毒的食品添加剂、危险的药物比比皆是。最终, 经过近百年的整治和发展, 垂直式管理的追溯体系, “从农田到餐桌”的源头控制监管体系, 关键点控制体系, 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使欧美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关专家认为, 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也应完善监管、控制、处罚机制, 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 改变食品行业违法成本低的现状。然而在国人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建立起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监管控制制度以及食品追溯体系, 由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

1.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投入物的质量, 弥补监管部门的被动管理和控制体系的限制性

监管部门对食品的监管涉及各种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又都面临着庞大数量的生产厂家的管理。面对如此巨大的监管工作量, 各地的质量监管部门难免不堪重负, 这就形成了以曝光之后再去被动管理为主, 以抽查, 关键点控制为辅的监管模式。这种监管部门被动执法的局面也违背了职能部门监管体系的初衷。而整个监管体系更由于地方保护主义, 以及缺乏一个统一有力的共享平台来整合资源, 统一协调管理, 使监管部门往往各自为战, 以至形成了监管部门的被动管理也难以进行的尴尬局面。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市场的不规范性和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与小作坊使“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体制无法全面实行。某市场监管人员说, 在查处一些问题食品的生产企业时, 按照地址根本找不到工厂所在地。这是监管上的脱节, 也使可追溯体制无法正常实施。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食品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对食品的投入物进行过程控制, 可以弥补监管和控制体系的缺陷。

2.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对投入物进行管理, 提高禁用、限用投入物的成本及非法使用投入物的曝光概率, 弥补食品企业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一方面, 数量众多的食品企业、相关部门的执法漏洞使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过程中曝光的概率很小, 处罚力度也并不大;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使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缺乏震慑性。一些商家在利润的驱使下, 面对能够承担的违法成本, 往往选择铤而走险来牟取暴利。对食品投入品进行严格管理, 一方面提高禁、限用投入物的成本, 减少食品投入物的非法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监督管理食品安全, 及时发现问题, 并可以在食品问题不幸发生后获得有效资料, 对问题企业进行处罚管理。

三、从投入物方面谈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如喂食瘦肉精的生猪加工成的肉制品, 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 会造成食用者农药中毒, 严重的导致死亡。近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几乎都是在投入品上出现纰漏, 导致有危害的食品进入市场,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1. 通过会计成本记录投入品的质量

对于投入物中的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物质, 无论是否出于生产者本意, 但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暂且称之为非道德投入物。比如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添加剂等。对于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添加剂, 超量使用部分也属于非道德投入物的范畴。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添加剂我们暂且统称为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

(1) 为了通过会计成本有效控制非道德投入物, 有必要在《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给予非道德投入物定义一个明确的成本概念, 并在会计成本中将其与其他成本分开单独计算, 一方面有利于对非道德行为敲响警钟和监控管理非道德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非道德投入物进行成本管理。

(2) 为了更好地进行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核算和监督, 控制非道德投入物, 有必要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一些改动:

增加辅助材料成本三级科目, 单独登记添加剂, 防腐剂, 农药等所有有可能在投入中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物质的库存成本。

增加非道德成本一级科目, 登记产品生产中投入的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

(3) 按照成本核算的步骤和方法, 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 在对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控制时, 对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建立严格的进出库管理制度, 并设立明细分类账。

对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核算时, 首先确定每种产品里应含有的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使用上限;其次按照原材料出入库登记簿, 核算每种产品各批次所使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实际总数量及单位数量。然后核对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实际使用量与国家限制使用量的上限, 若违反国家规定, 超额使用, 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计入非道德成本“借方”, 若在国家限额内使用, 则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被领用的物品, 查清其用途, 若被用于食品生产中, 计入非道德成本“借方”。同时这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应作为不可修复废品进行废品损失处理, 这些废品损失最后转入非道德成本的“借方”。

2.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食品安全的管理

企业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档案可以反映一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情况。对于非道德成本, 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来进行遏制。工商部门设立企业道德评价体系, 对于非道德成本较高的企业一定的处罚, 通过媒体网络等将这些企业给予曝光、吊销营业执照、一定期限内不允许申请企业登记等, 对于非道德成本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通过处罚机制提高生产者对非道德成本的重视, 才能有效管控非道德投入物, 保证食品投入物的质量。

对于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 国家建立专职的部门, 专项管理登记这些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设置使用专用发票, 在销售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时, 开具专用发票, 同时使用扫描设备对材料出库单或者专用发票进行扫描, 上传于电子系统中以备以后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对账检查。会同税务部门对企业的非道德成本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国家修改相应的税法, 对于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提高这些物质的成本。对于视这些物质为必须原辅材料的非食品行业, 给予相应的税收上的优惠。另外,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非道德成本不作为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牲畜、家禽的饲养, 林产品的采集, 农产品初加工等免税的农产品, 如果存在包含非道德成本的产品, 不予免税。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成本+非道德成本-其他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参考文献

[1]李功奎, 应瑞瑶.柠檬市场与制度安排——一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技术, 2004, (3) .

[2]齐丽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学术探讨, 2011, (3) .

[3]陈伯礼, 袁野.经济学视野下的违法成本控制——违法的经济学分析[J].公共管理, 2010, (4) .

[4]唐代兴.道德成本初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

[5]高阳, 杨薇, 王佳江, 侯长希, 王海岩.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 .

[6]樊晓琪.成本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学风建设月活动策划书下一篇:防疫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