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通用6篇)
1.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一
一。基本情况:
我镇育龄妇女基本情况,常住人口中共有育龄妇女6784人,具体分布情况是金托893、龙华1320、花园842、三合586、保家728、大元995、土岭484、陶公庙886,流动人口中流入育龄妇女521人。总计管理有育龄妇女7205人。09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出生428人,计外7人,计划生育率98%,全年共做女扎45例、上环181例、取环35例、人工流引产7例。在四项手术完成比例中,应上环479人,已上环113人,完成24%;应结扎117人,已结扎16,完成14%,居全县倒数第一。一季度应孕检人数3506,实际孕检人数1913。具体分布见附表。社会抚养费应征收584556万,已征收531946万多,完成91%,居全县第一。信息化到村率100%,居全县第一。
二。明年改革思路建议:
一狠抓四项手术的落实。四项手术一直是我镇的短腿,为我镇计生工作的带来的隐患极大,去年虽然通过各村的努力,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但是收效依然不明显,居全县落后位置。现在情况,显然光靠村上自身努力不够,去年许多村都花了血本,比如龙华村单独对四项手术实行了重奖,(结扎奖励1400元,上环200),所以,还必须有镇干部和各部门全力配合,并出台相关政策带动,通过强力措施才会有大成效出现。我们建议,一是对联村干部实行单项奖励,比如实行按例奖励,上环20元(全部完成366*20=7320元),结扎100元(101*100=10100元)。二是大力鼓励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我镇现有14岁独生子女1615人(单位除外),增长情况是10年1364人,XX年1196人,今年办证331本,呈逐年增长250人左右趋势.目前除享受拆迁政策以外,只有县奖励20元保险,私人配套出10元.建议一种方案是政府奖励出其私人配套的10元保险,则经费是1615*10=16150元;二种方案是从2010年起对当年独生子女政府和村各出100元,帮助其买份分红型保险解决其就学就业,则每年需要350*100=35000元左右.(咨询几个保险公司,最优惠的是国寿鸿运少儿保险,分红型,847元每年,投保到14岁,可以在18岁高中、22岁大学、25岁就业各拿5000元,并且每年可以分红。)
二是狠抓特色工作.去年我镇以“创品牌、树特色、进十强,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狠抓以信息化为特色的”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得到了市计生委指导组的高度表扬,给予了农村“一盘棋”工作典型的赞誉,极其有望成为我镇在全市的品牌.当前,”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已经可以顺利进入资源共享全面互动阶段,我镇必须迅速结束目前这种单边被动互动的状态,主动出击,把”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实行有效延伸,提升”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效果.我们按照县文件精神,”开设人口计升短信,彩玲宣传平台,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建议开设短信平台,利用短信直接指挥到育龄妇女,既解决妇女主任工作压力,又加强了政策宣传.预计全年短信按照4次透环通知和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大约6至8次,按0.05元每条,7205*8*0.05约30000元.三是继续发扬长处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是我镇的一项在全市全县都具有优势的工作,除10年有过短暂回落,去年我镇又重处领头位置,这既是领导重视的结果,又是各村书记和主任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优势,必须坚持过去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继续按照去年实行的分成办法,在完成目标管理的前提下,不要镇参与征收的,村分成50%政策不变,(末位处罚的原则)。鼓励村上利用这些钱专款专用,鼓励村上加大计生工作投入与奖励.
2.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二
1 主要做法
自2007年始, 通过下乡摸排、调查听证, 发现在适婚青年中存在着婚检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现象, 且由于全市唯一的婚检点设在我所, 给地处山区及边缘乡镇的人群带来诸多不便, 造成有意识想做婚检的人也放弃了。2008年, 我所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积极与多部门沟通, 加强协作, 对于婚检工作中的难点进行了梳理, 建立婚检信息员制度, 加强宣传, 使婚检知识家喻户晓。增加婚检点, 特别是把婚检点搬进了市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大厅, 开创婚检与婚登一条龙服务, 为广大适婚青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1 成立婚检信息员团队, 加强宣传发动, 提高婚检意识
1.1.1 组建团队, 上门宣传
建立由各基层卫生院责任医生、妇幼人员、村联络员等组成的婚检信息团队, 进村入户进行婚登青年的调查摸底工作, 并上门进行宣传, 讲解婚检的重要性。对于原已登记未婚检的人员进行再次动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使信息员网络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1.1.2 部门联动, 创造氛围
为确保婚检工作顺利进展, 创造良好氛围, 市卫生局出台文件, 要求卫生系统内部适婚青年做到100%进行婚检, 并作为年底评优依据之一。联合计生、妇联、团市委、市青联发出“尊重生命、自觉婚检”的倡议, 号召全市青年争做婚检的宣传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分发各类宣传资料, 协同广电、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电台、广播、报纸等不同的宣传阵地, 采用不同的宣传形式, 大力宣传婚检的重要性, 提高群众婚检的自觉意识, 营造轰轰烈烈的宣传氛围。
1.1.3 见缝插针, 拓展宣教
利用婚检人员在等待化验报告的时间, 婚检点的大厅内滚动播放婚前保健、孕前保健等相关知识。并在婚检点设置导医台, 有专职人员进行婚检内容的宣传, 一对一宣教效果显著。
1.2 保障财政投入, 落实政府埋单
自2005年起, 余姚市委、市政府把免费婚检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实行婚检项目全部免费。每年由市财政按婚检人数将婚检费用及时、足额划拨到市妇幼保健所。婚检人员不费一文钱就能拿到体检单, 打消了他们“婚检是你们医院搭车收费的商业行为”的顾虑, 使婚检工作更能健康开展, 社会更趋和谐。
1.3 增扩婚检点, 解决边远乡镇婚检难
1.3.1 2008年以前, 我所是余姚市内唯一一家承担婚检的医疗机构, 但由于我市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南接四明山、北临杭州湾、东至鄞州区、西连上虞县) , 有山区, 有海涂。适婚青年在民政局办完婚姻登记后, 再赶赴我所做婚检, 时间上已不能允许, 所以带来诸多不便。2008年5月, 我所在婚登处设立了婚检点, 实行婚检与婚登一条龙服务, 避免了往返奔波, 简化婚检流程, 受到广大适婚青年的好评与欢迎。
1.3.2 通过与上级妇幼保健院的积极沟通, 2008年在余
姚市的二家医疗机构又设置了婚检点, 分别位于余姚市的东南、西北方向, 这样就形成了以我所为中心、两家婚检点呈辐射状分布的地理格局, 方便了边缘乡镇的婚检人员。
1.4 加强婚检队伍建设, 提高婚检质量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现代科技日益发达, 人们对优生优育的关注与遗传性疾病的咨询更加深入, 这对我们的婚检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所严格按照《婚姻保健工作规范 (修订) 》要求,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美化服务环境, 优化服务流程, 为婚检对象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的免费服务。
1.4.1 美化婚检环境
我所在民政局婚登处租用了房子, 并按照规范化要求, 加以装修改造, 请专业人员设计, 婚检点处处呈现出温馨画面。而且对于另外二个婚检点, 要求与我所统一婚检标识与设置, 并且都购置了各类仪器与设备, 使婚检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1.4.2 加强培训, 严格准入
在各个婚检点的婚检医师都持《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上岗, 且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不断更新保健知识,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4.3 优化服务流程, 更显人文关怀
为给婚检对象提供最大化的便利, 各婚检点在楼梯通道、拐角、走廊等处设置醒目标志, 悬挂婚检流程图和指示牌。在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还设立全程导诊式服务, 使婚检对象的各项内容更趋流畅。对于当天不能告知的化验结果采用电话告知, 缩短检查人员等候时间, 提高婚检效率。一旦发现有疾病倾向暂缓结婚者, 用电话秘密告知患者本人, 处处彰显人性化服务。充分尊重婚检对象的隐私权与选择权, 并提供免费的卫生咨询和指导, 并遵从病人意愿给予积极的治疗。
2 工作成效
2008年1-4月, 全市婚检人数673人, 婚检率20%左右。自从5月份增扩婚检点, 特别是在民政局婚登处设婚检点创设一条龙服务后, 全市婚检人数大幅增长, 5-10月共婚检3892人, 婚检率达74.6%, 其中初婚人员婚检率达87.6%。发现传染病、生殖系统疾病、内科疾病247人;发现HIV病毒阳性3人,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及其他异常情况356人;发现不宜结婚、不宜生育各2人, 暂缓结婚37人。而且3个已怀孕的准新娘, 被检出患有梅毒等性病 (医生用较隐秘的方式通知本人) , 她们在权衡利弊之后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慎重地选择了引、流产手术, 不但使疾病得到了及时治疗, 而且也避免了“先天梅毒儿”的出生, 对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主要体会
一是政府重视是婚检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的前提[1], 加大财政投入, 落实政府埋单, 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二是部门联动是婚检工作有效进展的条件, 实行计生、卫生、妇联、团委、青联、广电等多部门合作,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使婚前保健意识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 才能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三是端正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婚检工作有效进展的根本保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打破僵化教条思想, 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 为民众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实行婚登与婚检一条龙服务不仅深受婚姻登记青年的欢迎, 大幅提高了婚检率, 而且属宁波市内首创婚检模式, 被列为2008年度浙江省医疗服务项目便民惠民新举措之一, 宁波日报、宁波卫生局网站都给予详细报道, 在周边县市同行中引起良好反响。他们纷纷前来取经, 并将结合本地实际加以推广。
摘要:目的:总结余姚市免费婚检工作进展与经验, 探索婚检服务新模式。方法:落实政府埋单, 建立婚检信息员制度, 增扩婚检点, 开创婚检与结婚登记一条龙服务模式, 对婚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婚检率大幅提高, 由2007年的15.10%上升到2008年的71.4%, 对降低出生缺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免费婚检工作需多部门配合, 且婚检与结婚登记一条龙服务模式可明显提高婚检率, 在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婚前保健,免费婚检,现状,经验
参考文献
[1]林友谊, 王红玉.晋江市免费婚检工作的成效与经验[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3) :3217-3218.
3.彩信业务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篇三
摘要:简单介绍了中国移动彩信业务的基本含义,指出了当前彩信业务发展运营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市场推广、终端和资费。提出了加快彩信业务发展的几条策略,如定位用户群、树立品牌营销观念、建立多赢互利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等。重点强调彩信业务的全新产业链应由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三大环节构成。
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业务的短信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全年短信的发送量达900亿条。正是看到短信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国移动于2002年10月推出了彩信业务。彩信业务自推出之日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从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中国移动用户彩信参与活动,到4月中国移动、搜狐和摩托罗拉三大公司联手主办的“彩信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活动等,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彩信业务有很高的期望。但彩信业务在许多方面仍不完善,还有待于逐步健全。
一、彩信业务概述
彩信业务与普通短信业务类似,除常见的文本内容外,其信息类型还包括图像、语音或音频片段,并且有视频剪辑和演示信息。信息不仅能够在手机之间传送,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彩信业务的正式商用,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时代宣告来临。
彩信与原有的普通短信业务比较,除基本的文字信息以外,更配有丰富的彩色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内容。
二、彩信业务发展运营中面临的问题
1.市场推广问题
彩信业务推出之际,就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大众普遍认为,彩信的最大卖点就在于发送照片,而忽略了彩信的其它重要功能。
2002年底,由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所做的彩信业务调查显示,43%的消费者听说过彩信业务,57%的访问者则没有听说过。如果不用更换现时的手机,在消费意向方面,会考虑使用彩信新业务的有37%,而13%的用户还拿不定主意,其它的用户则表示不会考虑使用彩信。
2.终端问题
彩信业务利用GPRS技术高速通道传输,因而只有开通中国移动GPRS业务的用户才能够发送或接收彩信。对于目前尚未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是否会花数倍的价钱重购新机以使用彩信业务呢?调查发现,如果需要更换专门的手机的话,有31%的用户还是会购新机以使用彩信业务,59%的消费者则表示不会,而10%的消费者仍在犹豫。
3.资费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的彩信业务是按条收费的,每条0.90元,由发送方付费接收方免费。与文字短信0.10元/条的价格相比,高出了8倍;即使在促销期间,按照“发2条送1条”即0.60元/条的实际价格,也高出了5倍。由于存在对文字短信服务的替代作用,彩信信息的价格需求弹性显然相当高,500%~800%的价格变化必然会吓退不少消费者。调查显示,能够接受这一价格的消费者仅占24%,而嫌价格较高、有点不能接受或者绝对不能接受的占59%,另有17%的用户则不置可否。
4.内容供应问题
中国移动虽然下了大力量推广彩信业务,然而内容供应商们口头支持多,实际行动少,理由是“彩信业务的推出并不需要太超前,一旦市场大幅度启动,我们可以马上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游戏等内容”。2002年底,只有“TOM短信网站”一家内容提供商与中国移动签约提供彩信业务信息内容。
三、加快中国彩信业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任何业务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建立一种市场营销模式。移动通信市场营销不单单是手机零售、放号等概念,业务模式、服务营销、品牌等都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新市场、新用户、新价值开拓的关键之一在于让用户知道这些信息,通过市场细分,明确目标客户群,并针对不同客户群对彩信业务的技术优势进行市场推广,打出响亮的业务品牌,在市场上快速建立起牢固的用户群。运营商一定要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向重点个人、单位和行业进行推广,让他们在享受彩信业务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自觉地宣传这项业务,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效果。
(1)定位用户群
彩信业务从业务类型上可划分为商用用户(特指企业用户)和娱乐型用户(主要指个人用户)两类。在彩信营销过程中,运营商需要针对这两类不同的用户群实施不同的策略,根据多媒体业务用户的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细分市场的市场战略,创造新的市场模式。
对于企业用户,彩信业务信息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取、选择、发送或删除照片或录像剪辑图片,从而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和反应次数。例如,通过彩信的多媒体信息,建筑师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查看到建筑的情况,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多媒体信息向该建筑师展示建筑的关键方面,同时获得建筑师的反馈意见。
纯娱乐型用户大多数是青少年,每用户平均消费额(ARPU值)为中低值,但数据业务比重高。针对这一群体,运营商要发掘流行因素,营销的任务是制造流行,提高彩信业务的吸引力,让这一目标客户群体形成彩信认知和消费市场,保证他们能够使用彩信。
(2)树立品牌营销观念
电信业实际上是服务行业,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确定原则显然更适合。这一方面将有利于贴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重点刺激用户消费,提升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异质化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品牌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电信服务的主要因素。品牌伴随着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而来,面对众多产品,消费者可能无力分辨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品牌则给了消费者一个选择的标志。
笔者认为中国移动彩信业务当前的品牌推广计划可从三个阶段着手。第一阶段是对品牌知名
度的传播,让大家把彩信和多媒体短信的概念联系起来,让社会各界知道中国移动这一新型增值业务的上市。第二阶段是提高品牌认知度,通过广告、展示、展览会、研讨会、促销活动、销售点设置体验区等活动来传播品牌内容,让消费者不仅知道彩信业务,还要对彩信业务认可、有好感,并会踊跃使用。第三阶段是提高品牌的美誉度,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传播和宣传,达到使用户称赞彩信的目的。另外,充分把握新机会,促进品牌的进一步提升,还可以运用跨媒体理念,联合平面、电波、电视,进行立体的品牌推广。通过品牌建设来明晰消费者的认知,将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策略都紧密围绕在品牌定位周围,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定位产生认同,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理解的偏差。
2.建立多赢互利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运营商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产业链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为内容提供商搭建公平、开放、共赢的业务平台,积极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并使之协同运作,才能实现产业链多方共赢的局面。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即构成了传统的电信业务价值链,运营商通过为用户提供电信业务就可以获取全部的业务收入。
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中,电信运营模式正在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在彩信业务产业链中,不只是网络运营商独自参与,将出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业务发展的局面,逐步改变现有运营商同时运营网络和提供服务内容的经营模式,形成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三大环节构成的全新价值链。
(1)手机制造商普及彩信手机
通过市场调研可知,只有手机价格适中才能让彩信业务得到普及。青少年在今后的彩信市场中将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青少年用户也将是彩信业务成功运营的重要客户群体之一。3000元左右的手机价格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是道门槛,如果彩信手机能以大众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必将吸引一定的消费群体。
运营商可与终端制造商携手,推出价格适宜的终端产品,使彩信业务快速走进千家万户。主要方法有:
·运营商可以大批量定制终端并捆绑业务进行包销,批量大了,手机价格必然下降,手机制造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运营商也可以开展“预存话费送手机”和“集团客户担保送手机”的促销活动,借助营业厅、直销、社会化分销、批量承销等方式向部分用户推出价格诱人的彩信手机,这种方式必将促使彩信业务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当然,这里运营商是不以销售终端为赢利目标的。
(2)网络运营商调整资费标准
对彩信业务价格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用户认为0.90元/条的价格偏高,仅有少数用户表示可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彩信资费适中才是普及的关键。热衷于彩信业务的年轻用户群体,由于受经济条件的约束,通常对价格非常敏感。目前彩信业务的价格是中国移动自己制定的,如果达不到普通短信目前的业务规模,彩信是不能盈利的。
实行比现在资费低廉的价格,推出与目前普通短消息较为接近的资费标准,将使彩信业务为大多数用户所接受。此外还可以实行包月制,打破以发送信息条数为计费单元的收费模式,从移动电话业务的套餐资费和“包月制”资费政策中吸取成功经验,使彩信业务以低廉价格走进消费者市场。
(3)内容提供商提供丰富应用
彩信业务若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和应用就不会吸引用户的使用,业务就不会成功。彩信业务要出彩,就必须依靠内容提供商的支持,有了大量的内容提供商的开发,彩信业务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和延伸。例如,韩国SK电讯多媒体短信业务的成功就离不开内容提供商的支持,在SK电讯的周围,聚集了超过400个内容网站、2000多家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庞大的供应商队伍并没有减少运营商的利润获取,两者的合作从提供的6300种不同服务营收中获益不浅。
彩信业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丰富多彩的业务,单靠网络运营商一家经
营是远远不够的。在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持,还仅仅是个框架,需要内容提供商向这个框架中充实内容。中国移动应该借鉴短消息的成功经验,加大同电信增值服务运营商(SP)的合作,共同经营彩信业务的信息内容。应用内容是彩信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之一,丰富多彩的应用可使该业务深入人心,使业务进一步发展。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喜欢用一个比喻,他认为彩信业务就如同运营商提供的一个剧场,SP是那些来剧场演出的演员和剧组,手机制造厂商则是剧场设施的提供者,中国移动的2亿手机用户就是观众。移动运营商最关心的是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因为如果没有多媒体短信内容,用户将觉得彩信业务毫无趣味。彩信业务需要那些演员和剧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广泛使用。
四、结语
4.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四
宁化二中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在当代中国,当社会改革不断地推动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同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活动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认同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逻辑。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无疑是一辆迟到的“马车”,负重太多的车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沿着“前车之辙”顺利前行。建国以后,中央政府适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构想。重工业导向的战略使得我国很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强国的战略联系的“高强度的积累模式”保证有限的资本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共同形塑了“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的总体性社会城市单位制及农村公社制作为基本的支持性设置使得城乡间的资源和人口社会流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重工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必然转向,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的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会遭遇瓶颈;导致了经济结构出现了“重、轻、农”比例失调的问题,“非农产业部门在产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增长缓慢”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从乡镇企业时代“离土不离乡”的流动模式到后来的“离土又离乡”的流动模式,其命运起起伏伏。在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过程中,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触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些没有条件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的大量儿童则留守在农村家园。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目前中国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调查中发现,95%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5%的监护人有时辅导孩子学习,仅有5%的监护人会和老师联系。平时,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在某小学调查时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困惑。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奔波在外,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他们的性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
由于代沟所致,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很少和监护人谈心,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受到委屈就憋在心里。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不合群。
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老师、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有人表示非常恨欺负他(她)的人,18%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如此多的儿童留守在农村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世纪之痛,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人口问题,劳动力问题,户口问题等等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引起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现阶段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建议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有效实施。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把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体系。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领衔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建议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在议案中,任玉奇代表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群体。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20%,有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他们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因此,应该把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声中,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政策并提高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四川省将加强政策推动,积极建立起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意味着一些省份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将不再停留在关爱层面。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江苏、浙江的一些富裕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政策。在湖州,企业给那些已经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提供住房,鼓励他们接子女来城里读书,不收高价学费。在义乌等地,规定企业必须给农民工一定社会保障投入。
以上各种呼声和一些解决办法反应出大量留守儿童被留在家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必须正视这样的问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对人口问题的忽视必然导致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个案:
在2007年07月17日东南快报中有这样一则文章“征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你是一名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吗?你的父母是否都进城务工,把你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个暑假里,你是否也希望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那就赶紧报名参加我们的“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吧!”
“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有热情的社会人士,那就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吧,给农民工子女们当一回“志愿妈妈”或“志愿爸爸”。“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将通过组织“志愿妈妈”“志愿爸爸”与“留守儿童”心手相牵,走进宁德少先队精神体验营,体验“尽责任、爱集体、勤体验、善探求、惜生命、勇自强”的精神;亲近闽东自然风光,感受闽东亲水游的魅力。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体验社会关爱,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同伴交往、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2009年5月29新华网“甘肃年内将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今年初,甘肃省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列入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省政府批转了省妇联“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实施方案。4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正式启动,计划投资2452万元,在全省1226个乡镇各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目前甘肃省财政已经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年内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同时,将继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机关、企业、各社会团体和爱心组织、爱心人士捐建一批“留守儿童之家”。甘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目前进展顺利,“留守儿童之家”年内将覆盖全省的1000个乡镇。全国妇联已将甘肃列为全国首批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试点省,已协调解决到位100万元建设资金。
一种声音,一种呼唤,让在家中缺失亲情的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抚慰,爱心的培育必然开出爱心之花。虽然不论群众团体,政府机构和社会人士都在对策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在解决对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上仍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协力推进。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具体来说: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实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政府要发挥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的体系。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2、推进政策的配套完善。要进一步落实、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要积极推进与农民工相关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善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4、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明确家庭责任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家庭的教育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给孩子的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是走向失败的,是对社会和对家庭有危害的,所以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父母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2、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留守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还有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如何等等。父母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的朋友、知心的好朋友。
现代发达的通信给我们带来沟通的便利。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此外,还要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电话联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对孩子及时教育与帮助。
3、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活到老,学到老”。孩子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有机会的还是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父母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在难得的相处时间里,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举止印象是十分深刻的。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等这些优良传统不是口头上说的,是要亲身示范的。
三、明确学校责任
培育新一代新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议农村中小学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
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3、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形成家长联系制度。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四、明确社会责任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
1、构建监护体系。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团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2、加强调查研究。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各级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要深入基层,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实际需求,反映广大家长和儿童的意愿和呼声,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决策服务。加强相关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的研究,我们要充分整合、转化研究成果,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扩大社会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优秀典型,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4、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5、建立帮助机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倡: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助。各级妇联组织 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结合“春蕾计划”,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或“代理妈妈”活动,组织动员各界妇女如女干部、女党员、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户,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开展青年志愿者、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5.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五
摘 要:本文简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还存在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
一、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对策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六个百万亩”等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宁夏的森林资源迅猛增加,林地面积达3266.2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达892.35万亩。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的不断增大,使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增加了有形资产,又增加了农民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
1.1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利用林下闲臵的土地和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能有效带动农村的交通运输、物质流通、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可以增加林区农民经济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带动林业大户、林业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可以加速森林的新陈代谢,提高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培育保护林木资源,还可以弥补林木生产周期长的不足,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的综合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宁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林下养殖业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宁夏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部分县(市、区)为主的林下生态鸡养殖业,创立了“朝那鸡”等自主品牌,产品销售已扩展到内蒙、陕西等周边省区,基本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链条。盐池县大力扶持林下养殖滩鸡,已形成年养殖滩鸡150万只的规模。彭阳县通过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奖励调动、订单收购等措施鼓励农民林下散养生态鸡,已经形成“家家林下种草,户户林下养鸡”的格局,目前全县林区生态鸡养殖点达50个,散养生态鸡100万只。2.2林下育苗成效初显。南部山区部分县(区)林下种植云杉、油松、落叶松等特色经济苗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苗木储运、销售市场,苗木远销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2010年,仅泾源县的育苗面积已达16.8万亩,建成千亩育苗园区14个,培 育500亩以上苗木专业村28个,5亩以上育苗专业户1250户,直接实现苗木销售收入5400万元。
2.3经果林产业初步发展。依据独特的自然条件,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精力逐步发展起以林药、林果、林菜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林下种植业。泾源县在林下种植以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为主的中药材,蕨菜、刺五加等山野菜,农民年均增收近1000元;彭阳县种植山杏、山桃等特色果品,培育了一批个体户、果品生产基地和果品深加工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余元。3.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宁夏具有山、川、沙等复杂的地形地貌,常年干旱少雨,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3.2模式和品种单一。目前宁夏只初步发展了种植山桃、山杏等果品的林果模式,种植柴胡、黄芩等中药材的林药模式,种植蕨菜等蔬菜的林菜模式也才刚刚起步,但从宁夏的整体条件分析,适合发展和推广的模式至少还包括林草、林菌等模式;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滩鸡,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全区的整体情况看,养殖品种还显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3.3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缺乏专业组织的协作指导,导致产销不对路,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4资金不足。由于没有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
3.5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参与的热情。4.对策建议
4.1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通过整合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六个百万亩”防护林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4.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宁夏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九种模式。一是林果模式,利用林下空地,间种、套种桃、杏、枸杞等水果;二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三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五加等经济作物;四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等菌类;五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柴胡、黄芩、串地龙等中药材;六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七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八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九是森林旅游;十是林下产品 的加工流通和销售。
4.3加大技术培训。为农民定期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林、农、牧等部门专家就一些林下经济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成立林业、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和规范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民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水平。
6.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增效对策 篇六
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增效对策吴堂,泰兴市教委教研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语 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语 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 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对策,以便加大改革力度,加 快改革步伐,摸索出一条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使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一
现状 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认识不够全面,在 作文教学中偏重于甚至局限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 的学校“应试”痕迹颇深,似乎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 师煞费苦心猜题、押题,学生绞尽脑汁搜断枯肠地写作。特别是毕业前夕,学生超负荷地练,教师在呕心沥血 地改,师生双方都搞得头昏脑胀,苦不堪言。
分析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关键又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教学观念问题。作文教学的目 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 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只 有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文教学中的种种 弊端才能得以摒除,作文教学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对策 解决作文教学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叶圣陶语 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育观。这里说的大作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的封 闭的作文教育观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写作目标由“应试”转向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写作内容呈开放型,以 社会生活为写作源泉;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人”为本位。关于这个问题叶老早有论述。他曾指 出,写作目的应由“应试”为目标转为以“应需”为首务,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应该应生活之需,切生活 之用。他认为写作教学要以“立诚”为本。就是说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叶老还倡导要把作文与“作人”统一起来。写作教学是以整个人类文化背 景为载体的,对学生而言,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以往的作文教 学,急功近利现象较为普遍,只注重短期效益,其实这种短视的教学思想,必须彻底加以扭转。我们必须在大 作文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四化需要的人才为终极目标,注重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创设与作文教学 相关的文化氛围,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文与“作人”的统一。
二
现状 教学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 。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一贯制,从无例外。作 文题目老套的为数也不少。有的作文题目学生从小学做到高中,从爷爷辈练到孙子辈,只字未改,“涛声依旧 ”。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 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高中怕写作文 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 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 ,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什么 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弱化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跟着 升学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是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没有一定的序列。有的.老师进课堂之前,作文题目还 未拟好。有首打油诗这样写道:铃声一响,走进课堂,写何题目,待我来想。第二,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 。教师的作前指导讲究面面俱到,从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什么都讲,什么都没有讲清楚,结果哪一面都 没有到位。第三,教学环节轻重不适,重改重讲,轻导轻练,缺乏科学性。教师最重视的是对学生作文精批细 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其实如此辛辛苦苦,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之外,其他无任何作用。
对策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最近听了一堂广告课颇受启发。课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搜集广告 词,充分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说广告,以后组织评广告,最后写广告。这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 情绪激昂,一个个都十分投入,收获颇大。课后同学们都说这节作文课棒极了,很带劲。可见把课上活了,学 生的兴趣自然会被激活。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 有趣的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热情、生发灵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多形式、多 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训练,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 ,分层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要打破传统 的作文教学格局,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吸取写作源泉,实现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
三
现状 作文教学过程不完整,作文评改方法失当,教师岸上教游泳,学生不得要领,作文久练无长进。作 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般有“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讲赏析”等 五个环节组成,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 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作前指导,教师笼统讲讲写作技巧,再提几条要求便完事。写作是学生 的事,教师便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将学生推下水,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教师在岸上袖手旁观。批 改时,只要作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分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几句话,哪篇文章都通用。难怪学 生拿到作文本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
分析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育因素的方方面面。分析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到位。作前指导与 作后批改都由老师大包大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放手,实际是一种放任自流。因为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这两 个方面应该协调运行。二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文化水平等存在 一个磨合的过程。教师几十年辛辛苦苦忙“应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下子要转轨,搞素质教育,教师必须 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第三,教师对学 生作文评估往往不科学。教师未能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未能结合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给予 评改打分,未能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
对策 作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状态,直接 影响到教学效果。不认识这一点,作文教学就不可能打破陈规定格,就不可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教师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提炼主题、精选材料、巧妙构思,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启示。即使评 改作文,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修改、相互修改、集体修改等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这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长期以来,教师下 水文不愿写,因而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上的缺陷以至写作中的难点、关键等均不甚了了,所以指导起来就 抓不住要点,点不透机关,无法打通关节。这是作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现在有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写下水文 。通过下水文的写作,让教师身临其境地去体味作文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寻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足 发展的症结和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后扬长补短,改进教法,富有针对性地去指导、点拨和训练,一定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写作,教师在游泳中教学生游泳,这是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又一有效措施。
【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推荐阅读:
免费婚检汇报10-12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08-07
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08-20
南岗区社区图书馆(室)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策08-26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08-02
审计风险的现状与对策07-12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10-17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11-05
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