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4-07-08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精选9篇)

1.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一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参加者:蒋瑞

主题:调查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12年2月

摘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因为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青少年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青少年价值观

青少年是传媒受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人格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也因此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构的媒介产品和内容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而这一“虚拟的现实”成了构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社会环境。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现在还没有具体定义,最常见的新媒体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

字广播等等。在许多定义中,我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加之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多元化”的价值倾向,其主要表现为:

1.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新时期青少年大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部分青少年中也比较“受欢迎”。部分青少年思想、价值、理想、信念迷失,遇到原则性问题采取双重的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人人为我,我也为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部分青少年表现出重个人自我价值、轻个人社会价值;重个人选择,轻社会选择;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个人独立、自由;轻社会制约。

2.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新时期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学科专业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数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又往往未将其付诸实践。在理想和信念的选择上,他们更多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行为”,而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奉献,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轻真心实意。

3.重专业知识,轻道德品质。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但他们认为,找一份好的工作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够了,而与个人道德品质无直接关系,所以在青少年中出

现了“重才轻德”甚至“有才无德”的价值取向。虽然说求知求实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但这会导致极端“实用主义”倾向,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

4.重安逸享乐,轻艰苦奋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日益繁荣,社会上出现的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大手大脚等思想和行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使少数青少年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直接导致了当新时期青少年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5.重索取功利,轻奉献责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古代的仁人志士注重从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处理问题,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先义后利的道德风尚,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使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使得有些青少年在生活上,贪图享受,超现实消费,;在目标方向上,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一朝拥有”,在职业选择上,三、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根源

(一)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的客观因素

1.“西潮”的考验。全球化对中国既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诸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弱化和丑化中国的政治战略并未改变,而对青少年进行意识演变、思想渗透、理论颠覆和价值观“恶搞”活动是其战略重点。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某些合理的方面,对丰富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青少年分辨能力的局限,使他们对西方各种思潮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与中国主流价值观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违背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中国的价值观体系存在着被取代或瓦解的危险。

2.“商潮”的考验。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演变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青少年主体性、竞争性、创新性增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突出了货币和等价交换的作用,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而且这种价值尺度也会被青少年引入自己的价值观中从而使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出现错位。

3.“网潮”的考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使青少年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以及对党的贪污腐化、胡作非为的强烈不满等“不良信息”。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异化。

(二)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的主观因素

1.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浅。当今的青少年,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的生活实践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就感到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面前茫然失措。

2.心理发展不成熟,价值观不稳定。在中国,青少年指的是处于13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一批人(此年龄段多为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

于剧烈变化之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因而易出现价值认同上的被动性、波动性;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息。但新媒体是一把双仞剑,它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

四、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其原因: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从目前的新媒体传播现状看,在一些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传播失范的现象,这种新媒体传播的行为偏离或超出社会既有的规范体系,背离了其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期望等异常现象,由此产生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1、新传播形式失当: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都是我传播你接受,我给你什么你接受什么,是被动的接受,就是把承重叫做受众。但是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它是以一个互动的方式来传播的,这种传播方式使传播者与受众更进一步,甚至是个人利用这个新媒体平台来传播、发表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作者,是信息源。所以这就变成了真正的使个人从一个接受信息的受众成为掌握信息的主人,从生产到传播到各种的交流都是主人。所以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新媒体传播虽然以“一对一”的传播为特色,但却还有“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所以它也有大量的大众传播的功能和信息,尤其是以网络视频内容传播为基础的P2P新媒体业务。由于这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便捷化、大众化,而在法律上又缺少相关的监管手段,导致了它在传播形式上可以凭个人的喜好爱恶来发布信息,从而使内容鱼龙混杂。

2、传播内容失真:

可以说每一个新媒体的受众对新媒体的关注度都很高,而且都是主动收看,不感兴趣的视频、影片、节目类型受众是不会点击的。各种新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对具有暴力、色情内容的视频过分渲染和过度报道,使得人们对社会的真实面目产生了错觉。尤其是各种法制类节目以及一些侦探片在讲述报道时重于描述过程而轻于挖掘结果,青少年经常重复观看类似的形象语言和故事情节,久而久之使青少年对此类暴力、色情内容的感觉变得迟钝,也变得见怪不怪、麻木不仁,由于新媒体报道内容中缺少因罪犯的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及其亲朋好友带来的伤害和所承受的痛苦及施害者罪犯本人所受到刑罚处罚的痛苦的深刻教训分析,使得青少年对暴力、色情行为导致的后果难以得到深刻的理解和受到沉痛的教育。

新媒体在进行报道时,追求纯粹的现场报道、实时报道,这样不仅会导致政府对罪犯失控,有时还会使犯罪升级。新媒体由于其业务性质和竞争的需要,各媒体对犯罪事件尽是使用进行现场、实时报道时,但是这往往会导致泄密,客观上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线索,由此让罪犯或相关人得知现场信息而影响了政府人员正常工作。

同时,新媒体网络、手机等媒体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好的新闻线索,但也有不少虚假的信息;其他各大媒体则鼓励从业者在保证真实性原则下利用新媒体进行资料的采集,然而,由于编辑记者不辨真假和不勤于深入调查采访虚假的新闻线索、暴力事件常常被当作有用的新闻刊登出来,对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

3、传播经营失范:

当今世界,信息是最有力量最赚钱的商品,正如铁路推动了19世纪的交通革命,传媒正在勾画着我们的未来。传媒业现在是美国的第九大产业,它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比保健业和医药业之外的任何产业发展的都快。我们国家2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传媒业的高速发展。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新媒体运作的核心是争取广告。广告收入已成为大多数新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哪些媒体哪些节目哪些视频受众多,广告就投向哪儿。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部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文件,鼓励和督促记者、编辑拉广告,按照完成的广告额发放回扣。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不少编辑、记者眼里只有广告商的利益,公众利益就只好退居其次甚至被抛诸脑后。在广告市场大战中,许多媒体,尤其是中小媒体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就可以嬴得巨额的广告订单,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所以新媒体对于各档栏目的收视率、点击率十分关注,在这样的新媒体经营管理严重失范的情形下,寄希望于新媒体很好地对社会公共利益负责是不现实的。

传统媒体的经营是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基础之上的,8:2的帕累托定律成为选定“高端市场”、“重度用户”的一个核心的策略依据,所谓营销就是抓好那些大用户――属于百分之二十而占有百分之八十资源的客户,而那些属于百分之八十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资源的客户虽然总数很多,因为效益不佳而被忽略不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当网络技术把星星点点的小客户需求串联起来成为巨大的有利可图的市场时,一种崭新的“长尾营销”理论开始登场。原来被忽略不计的众多而分散的百分之八十的“长尾”成为重要的经营资源。这些小生产小销售经营内容丰富,经营形式多样,如新媒体不对其进行审核、筛选,容易造成紊乱市场的现象。

五、新媒体传播失范危害

正是因为这种无序化和缺乏有效监管的信息传播它所产生的危机,就往往会使青少年生活在虚拟的自由王国中,而加深对社会的不信任度,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自我主义的膨胀,尤其是其中所带来的那些内容庸俗、不健康的节目,其结果往往导致青少年精神上的荒芜,加之未成年人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我们课题组对浙江省某监狱的372位青年罪犯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从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媒介接触情况和对媒介的认知三方面59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是2008年9月。课题组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实际收回478份,有效卷478份,其中青少年有效卷372份,问卷调查数据按常规分析处理。

据统计分析,372人的文化程度分布是:文盲30人,小学164人,初中119人,高中或中专37人,大专5人,大学本科3人,博士研究生2人,未填12人。居住地分布是:省会城市20人,地市级城市36人,县市级城市57人,城乡结合部13人,乡镇53人,农村181人,未填12人。外来务工人员198人,非外来务工人员147人,未填27人。

在这些被调查人中,因受新媒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上网地点主要在网吧,而这些在网吧上网的人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上班场所,也没有固定的上网场所,没有家人和社会对他们进行健康网络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利用网络时51.4%的人都是沉溺在网络聊天之中来消磨时光;聊天方式47.2%的人喜欢采用视频聊天,寻求感观刺激;聊天对象70.5%的人喜欢与异性聊天,反映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对异性的追求和渴望;聊天内容55.4%的人是在闲聊,还有13.6%的人是聊色情。

六、加强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要注重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改革相结合,典型教育和整体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1.开展活动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社会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方法,可以加深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行动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只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因此,要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光靠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基层、了解工农、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改造自己,从而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进行中外历史文化教育,合理吸收和借鉴外来价值观。中国人一直重视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然而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中国漫长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价值在今天被许多人极度怀疑。尤其是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青少年一方面遵循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理性的分析、合理的判断。另一方面对于外来文化要有一个积极、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外来文化进行深入学习、认知和比较,这样就有一种的判断力和辨识力,而不是不做判断不加选择的接受、追随、排斥外来文化。因此,只有全面挖掘和开发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才能不迷失自我,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突破,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3.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现代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影响。加之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如果长期接受网络文化,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错位。因此,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网上思想教育新平台,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和网络“红客”队伍建设,采用博客、微薄等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净化网络环境,培育优秀网络文化,网络论坛等加强思想交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制网上的“精神垃圾”,培养网络公德意识。

4.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由青少年自身修养、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还必须有和谐的价值教育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保证。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在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学校运用理论、文化等手段营造一种健康、活泼、开放、有序的文化氛围,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

总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开展卓有成效、生动活泼的价值观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1、周立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78.2、马兆娣.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2):67.

2.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传播,青少年

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媒体领域逐渐发生一些变革和转变,即形成了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为“媒体融合”的趋势和状态。在媒体融合趋势的环境中,针对青少年群体而言其面临的信息选择性和信息筛选性更大,如果错误的、负面的和消极的文化以及多类型信息从电视这种媒介形式中传递出来,会对我国广大青少年带来非常不良的成长影响。

1 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传播的发展背景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媒体行业中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即区别于传统媒体形式的新媒体。尽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两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并不影响两大阵营的相互交融,并且在数字化技术的带动下,传统媒体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发展,所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媒体领域中共同发展,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那么针对电视这一媒体形式而言,其作为媒体行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中国人民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媒体传播效用,并且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来看,电视传播更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三观”的形成以及多领域文化思想的产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影响

下面便针对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展开分析,立足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2.1 推动青少年群体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信息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信息”的环境之中,即在多种媒体融合的大众传播背景下营造的一个信息环境。电视传播在这种虚拟的“信息拟态环境”中作为受众量最广的媒介传播形式,其能够发挥积极和快速的信息传递效用,引导我国青少年这一群体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来丰富自我的视野,并对社会上发生的众多时事和具体案例做出进一步了解。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发生了积极的变革,即实现了媒体融合的正向化发展。电视传播把握住移动互联网这一平台,致力于打造“手机电视”这种全新的电视媒体传播方式,在手机电视的使用下,青少年群体更能够随时随地了解社会实情,更加深入的认识社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电视传播发挥了非常明显的社会信息传递效用[2]。

2.2 促进青少年选择正确的自我价值

电视媒体作为覆盖范围最广、传播力度最深的媒介形式之一,其通过不同地方电视频道、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来传递出不同角度的人生观点,青少年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认同。比如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我国电视节目更加偏向于网络化和多元化发展,比如我国央视频道出品的《百家讲坛》《开心辞典》以及《叮咯咙咚呛》等节目,都是立足于法律案例、各方面的综合性百科知识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不同角度基础为宗旨,起到了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不同层次、不同选择自我价值的积极效用[3]。

2.3 推动我国青少年更加积极的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媒体融合响应了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趋势,更是体现了技术时代下推动全球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交融和交流,促进了我国吸取国外优秀的文化,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改革,利用了移动技术实现了“在线移动电视”平台的普及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化的电视节目通过传播我国以及国外优秀的礼仪文化、民俗传统以及独特艺术风格等,让我国青少年感受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使青少年群体在电视传播的载体中接触到更为多彩斑斓的世界文化,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感知和文化感悟。

3 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媒体融合的推动下,电视传播这一媒介方式传递的信息更为繁多复杂,在提升了我国青少年眼界和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负面信息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几率。下面便分析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传播这一媒体形式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

3.1 对我国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观产生了误导

由于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中,娱乐和综艺节目作为受众群体最广、受欢迎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很多制作方为了提升收视率和获益程度,会积极引进现代广为流行的“韩国欧巴”“宅男女神”等人物作为节目的中心人物。那么在娱乐综合电视节目盛行的状态中,会形成“盲目追星”等不良的社会潮流和风气,这种过于肤浅和片面的社会节目会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误导作用,同时也左右了青少年群体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从而不论是在金钱观、消费观或者文化观以及自我价值观等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3.2 削减了青少年接触外界群体和社会的能力

所谓媒体融合,其综合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大媒体阵营,加速推动了传统媒体的整合方式和信息传递进程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然而也正是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加深,对青少年日常的获取信息行为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比如越来越多的网络电视、电视直播平台等媒体形式开始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行,这种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聊天、交友行为,长此以往会使青少年无法正视现实生活,更是削减了青少年正常接触外界群体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青少年接触社会、进行正常外交和沟通的能力。

4 应对电视传播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建议

4.1 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行列中的重要一员,其在历史的发展中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文化导向观等精神世界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针对青少年群体而言,电视更是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引导性效用。由于电视传播在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中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负面效应”,需要立足于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体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正确信息认知水平。

4.2 推出正面丰富的电视节目

与此同时,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使我国现代青少年在各种电视节目的熏陶下能够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以电视节目中具有领导性角色的人物为榜样,更充分体现了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电视传播对青少年发挥的积极引导性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更多元化、适应青少年群体教育路线的相关电视节目,抓住青少年的共鸣和兴趣,在正向效应的结合下利用电视节目提升青少年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判断能力,也能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学习到古今中外的综合性知识。

5 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媒体行业中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即区别于传统媒体形式的新媒体,我国媒体领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革和转变,形成了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为“媒体融合”的趋势和状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两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并不影响两大阵营的相互交融,并且在数字化技术的带动下,传统媒体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发展,所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媒体领域中共同发展,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电视传播这一媒体形式对我国青少年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我国青少年更加健康和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金华.浅谈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的传播策略[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1-84.

[2]孙宜君,陈一薇,张晶.论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7):122-125.

3.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 篇三

一、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长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1.网络媒体可以开阔青少年的视野。

互联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实现了全球信息的共享,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广泛获取各种信息,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跨地域交流的新世界。

在这个新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都可以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平台。

3.网络媒体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们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进行学习、研究乃至创新,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网络媒体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学业。

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青少年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可以很轻松的查找相关的材料,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遇到困难可以到网校寻求帮助,从而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了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开阔了青少年受教育的空间。

二、网络媒体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弊端

1.青少年对网络上瘾,影响身心健康。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若长期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之中,难以自拔,出现网络病症,即“网络上瘾症”,如过度依赖网络,甚至如同酗酒、吸烟一样,在下网后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症状,损害身心的健康成长。

2.网络中的部分不健康网站,会腐蚀青少年学生思想。

互联网上有许多以黄色、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成为青少年寻找刺激、猎奇的场所,这些不经过滤的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面前,由于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3.网络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荒废学业。

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青少年学生在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学习,而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严重影响学习的兴趣,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发生。

4.网上交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上网交友是当前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之一。网上交友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学生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人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袒露,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致使心理健康产生失衡。

三、如何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消除网络负面影响是当今社会、学校及家庭共同面临的课题

1.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力量,齐抓共管,大力推进网络文明活动,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规范和舆论氛围。充分发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担负起帮助、教育青少年文明上网的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引导青少年健康网络、绿色网络的保护机制。

2.“网络素养教育”不仅面向青少年,也应该面向家长。家长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使用网络,是保证青少年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能使青少年从互联网上更多地受益。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既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成才,又能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3.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提倡中小学生在老师、家长的监护下的上网,或由家长、教师先布置任务,带着任务上网学习等方法规范青少年健康上网。

4.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规范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满足青年对互联网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对学校、家庭、网吧等青少年使用的计算机安装网络过滤系统,还青少年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空间。

5.要规范网上文明行为,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要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對青少年学生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倡导文明上网,建设网上文明。

总而言之,对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导”而不是“堵”,教育学专家、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邓立东所长说得好:“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根本无法与网络绝缘”,有关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和正确引导,要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遨游而不是迷失自己。掌握网络技术的青少年一代,是我们将来立足于世界的资本,我们应着眼长远,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保证他们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网络、媒体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形成影响与对策研究》JG09CB093

4.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四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的变化上。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可以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现代教学媒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有利有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格外注意如何扬长避短,让现代教学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两种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初中英语教学,影响,应用

工作单位: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作者姓名:

袁桐

话:

***

邮 箱: ytjs256@sina.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好并利用好我们身边纷繁复杂的信息至关重要。而这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必不可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更加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在企业、学校、医院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已经占据了难以替代的位置。

21世纪,教育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日益先进,英语课程的教授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信息技术直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在于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主要是指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即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从最初的黑板,到后来的投影幻灯,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设施,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教学上留下了它的印记。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两种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领域,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上。但是否科技带来的所有变革都必须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只有当新的变革是有利于教学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将其利用,并努力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若新的变革不能改进教学,甚至会阻碍教学,那么我们就要将它舍弃。那么,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是否能够推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呢?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一)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现代教学媒体和其他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有以下特点。1.高效 现代教学媒体常常可以将若干传统教学媒体合而为一。例如多媒体系统就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介,无需将这些资料分别准备,不需要另外准备电视、影碟机、录音机、挂图等,只要拥有一台安装了所需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从而节约了准备时间。再比如需要订正问题答案时,老师只需要提前运用幻灯片软件将答案打在幻灯片上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鼠标点击的方式将答案迅速呈现出来,省去了板书所耗费的时间,因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2.丰富

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多种知识感知的方式,一个课件中可以轻松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信息,而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信息量很大,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网上的资源不受地域限制,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迅速查阅古今中外的资料。但应该注意的是,网络上的资源虽然很多,但是良莠不齐,在包含许多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包含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需要使用者进行筛选。3.灵活

借助网络的力量我们可以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使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灵活。将资料放在网上,需要查阅的人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打开相应的网页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远程教育变得易于这种技术。4.复杂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成为一个由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它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系统复杂得多。所以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除了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外,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掌控能力将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在12岁到15岁之间,比小学生的思维更具抽象性,但与高中生仍有一段距离,此时正处于中间时期,因此仍不能完全靠抽象概念来进行理解。在教学当中需要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现在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多种模像直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感知认识。初中生中的一部分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英语教学的特点 1.教学资源种类多

英语学科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在教学当中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入了更多种类的教学资源。如在教授单词时,要向学生展示单词的词形、发音、意思。词形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书、看黑板、或看与多媒体系统相连的大屏幕。语音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读、听录音机、或听从电脑中播放的音频。词义的呈现可以通过让学生看或听其中文意思,也可以通过拿实物教具或通过图片教授。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有几种教授方式可供教师进行选择。在各种教授方式中,现代化的多媒体系统可以综合一系列的功能,从而使得教学准备不那么繁复,不必要将录音机、挂图等等教具都搬到教室里,只需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2.知识感知需要多

英语学科的知识部分中有许多新词汇。一些词汇的含义除了通过直接呈现中文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观地通过图片或其他表现形式展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就会比较方便。

听力输入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听力来学习语音语调、词组搭配、句式结构等,同时也能吸收听力材料所提供的话题和信息,因此选好听力材料十分重要。学生学习所用的听力材料最好是由英语为母语的人员录制的,话题和信息越贴近现实越好,最好还能有较强的趣味性。网络提供给学生和老师不少适合的听力材料,因为网络上时常有更新,所以内容比较新鲜,教师便可以将这些材料下载后再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这样一来不但练习了听力,而且还学到了当代英语的用法,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及时事的了解。此外,也可以下载一些视频,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了解更多信息。

(四)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综合考虑上面三点所提出的内容可以发现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生机。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中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在满足兴趣、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既使学生获得了英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使用到的是多媒体系统和网络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是最常使用的现代教学媒体之一。“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该词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多媒体。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拥有单媒体所不具备的作用——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同时它也有许多局限性,如费时、费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扬长避短。

下面就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展开论述。1.导入

“导入”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在课堂导入中,“引导”是教师的行为,“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是否能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有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手段,帮助学生在情感、认知、信息等方面做好准备,便于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须考虑到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在方法上应体现多样性。找准适合的用于导入的材料非常重要,在找到这些材料后如何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应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显示导入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常常会采用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这很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将在信息及情感上都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材料以新鲜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引导 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话题为介绍英国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照片,或者一段介绍英国的视频,或者播放英国国歌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绪引向这一话题,向学生展示与英国有关的信息并调动起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旧有知识进行联系。这样的方式非常具有直观性,比口头上几句介绍的话能更快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导入所花费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三至五分钟。多媒体系统能展示的材料非常丰富,因而需要教师要能控制好材料的长短多少,控制好时间,不可喧宾夺主。2.讲授新知识

英语学科强调四种能力,听、说、读、写。在这其中,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而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来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然后才能将所学到的东西进行输出,也就是语言运用。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语言的输入部分主要是由老师和教材共同完成,而输出部分则主要是学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教师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也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现语言的时候。

语言输入有两种:听和读。听主要运用计算机当中的音频文件,有时会用到视频文件,flash文件等。较以往的教学用具录音机更加高效。在从听力中获取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的收听同一段文字,录音机需要倒带会花费一些时间,而若是用计算机中的文件则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快捷地重新收听。而且多媒体教学系统集合了多种资源,使得输入材料便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除了通过音频文件来输入语言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文件或flash文件边听边看,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又可以丰富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从词、词组、到句子和段落,因此教师应多提供让学生接触英语并阅读英语的机会。使用PowerPoint或Word软件将信息展现在屏幕上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同时也方便统一学生的注意力。所有人同时关注的都是大屏幕,这使教师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同一个地 方,方便老师引导学生去关注关键点。这里的功能和板书是一样的,但是它的优势在于虽然花去了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间,但是节约了在课上板书的时间,只要点击一个按钮,长长的一段文字就可以立刻跃于屏幕之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3.巩固新知识

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学生有时对部分内容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及时的巩固是必要的。巩固新知识不一定是将新知识重新再讲一遍,它可以是看待新知识的另一种视角,可以是对新知识及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的一种联系,也可以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使用PowerPoint, Excel, Mind Jet Mind Manager等软件制作出的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将抽象概念系统梳理的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形式,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区分must和have to的几个方面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表格展现给学生;在分析篇幅较长,结构严谨的文章时,或者在梳理某个语法点时,可以使用Mind Jet Mind Manager来制作思维导图,使复杂的结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视野,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一些繁复的内容。

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教学光盘等方式进行复习。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针对性更强。4.运用新知识

学习新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英语的运用就是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和单向的听力或阅读材料进行思想的碰撞,或者是学生与同学和老师通过说或写英语来进行交流,在正确地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常英语知识的运用是通过教师所设计的一些活动和练习来展开的。例如,在请学生参与某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将活动要求通过PowerPoint软件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基础不是很好,不能完全听懂老师要求的学生了解活动规则,也可以在学生不能记全所有要求的时候给予提醒。又如,教师在请学生完成一些课外练习时,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题目,与板书题干相比,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网络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信息的流动更加 迅速,信息量也更大。网络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和教师在课下去探索;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国内的或国外的人进行交流,这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

网络的应用主要用于课下。学生在预习、复习或写作业时可以到网络上去查找资料,补充课内知识,拓展视野;在课下完成小组作业时,可以开个网络会议进行商讨,省去了到某个地点集合的麻烦和不安全因素;在网络上观看名师授课的视频;在教育网站上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老师发电子邮件等等。它可以让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条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的信息,上网只是为了打游戏、聊天,而不会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因此应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

二、网络上的内容并非全是有益的,老师要向学生强调筛选信息的重要性,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积极倡导健康的上网观念。

三、要提醒学生不可过长时间地使用电脑,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

四、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因此与家长进行相互沟通,端正家长的看法使得能够辩证地看待上网问题。另外向家长们推荐带有家长控制的软件,为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的上网环境。

面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网络恐惧症”。不应只看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网络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然而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端正上网态度,科学地探索学生上网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网络里吸收丰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学知识。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监控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刺激学生的有效注意,能否出色地引导教学活动,能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智力和掌控知识的统一,进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师对教学媒体的监控能力息息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迷信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应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之更有质量和效率,不可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用。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肖北方 杨雪梅 《教育学》 北京出版社 2007 3.高明书 卢强 《教育心理学》 北京出版社

5.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五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而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 使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2网上丰富信息资源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激发了学习欲望,开阔了思维视野,增长了见识。

3互联网的平等性得到青少年的认同,促进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 它打破了年龄界线,为青少年形成现代意识和心理满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潜在威胁。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3 过多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容易造成青少年性格的缺失和“网瘾”的出现。

三、导致青少年产生网瘾的原因网络自身所带有的负面特点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超时空性、无限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容易带来无序、混乱、危机。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解脱对待网络问题家庭与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网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导致的主要后果:

总的来说:迷恋网络容易导致: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

1、迷恋上网,不懂得自我约束,耗费过多时间接,影响学业。

2、媒介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危害身心健康.严重会导致性犯罪。

3、因上网而导致的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信息篡改、失窃、病毒攻击等。

4、影响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使其消费行为变得冲动而缺乏理智。

5、过于专注上网会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

6、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简单化、片面化。

6.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六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资料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为青少年带给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道路,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增进学业;网络能够为青少年带给一种自由、简单、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育和施展创新潜质;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青少年透过网络获取必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带给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能够透过网上聊天有效地辅助青少年解除懊恼和怀疑;网络为青少年控制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讨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敬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7.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化,手机媒体,影响,问题

学校、家庭、同伴以及外界媒体等都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当前各类媒体以丰富的传播途径和多角度的传播方向向青少年立体化地传播各种社会信息, 是青少年成长阶段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是青少年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也成为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媒体时代, 研究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青少年使用手机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手机得到了普及。据了解 (1) , 一些城市地区的青少年80%以上都有了手机。青少年对于手机功能的使用依次是听歌、聊天、娱乐、看视频, 然后才是查询资料、学习、看小说、看娱乐新闻、看社会新闻、看时政新闻等等。 (1) 由此可见, 手机媒体最为吸引青少年的就是娱乐与休闲这两项功能。77.5%的青少年认为通过手机媒体, 能够很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情, 57.8%的青少年认为通过手机媒体, 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51.1%的青少年认为手机媒体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便利, 44.6%的青少年认为手机媒体有助于扩大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 50%的青少年认为通过手机媒体能够帮助学习。

二、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影响

(一) 有利影响

一方面, 手机媒体如今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70%的青少年表示通过手机媒体看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 而认识与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以及精神世界, 从而健康成长, 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有贡献的人。一方面, 手机媒体复合型的传播途径为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据了解, 许多青少年都经常使用QQ、微信等手机媒体与同学甚至是教师讨论学习问题, 也有部分青少年选择参加百度学习类的贴吧去讨论学习问题, 就这样青少年在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学习的同时, 也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化。

(二) 不良影响

手机媒体环境的复杂性, 也让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向以及进程变得难以控制。在传统媒体时代, 大众媒体传播什么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知识内容等等都是受到成人控制的, 而且成年人的经验与知识在青少年面前也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但是在新媒体时代, 尤其是手机媒体的问世, 一方面, 青少年能够通过手机媒体自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自行去接受各种知识与经验, 成年人要想再依靠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引导青少年就变得很困难了, 一方面手机媒体上充斥着各类腐化、迷信、色情、暴力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当前并没有什么得力措施加以有效遏制, 当青少年接触到这些不良内容的时候, 很容易受到影响, 从而偏移了正确的社会化方向。另一方面, 而且由于缺乏社会道德约束, 人们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语言与行为也大异于平常, 带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2) , 这无疑使得青少年面临的手机媒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这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容易使青少年社会化方向难以有效控制。

三、手机媒体促进青少年健康社会化的建议

(一) 加强监督引导

面对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个现实, 不仅青少年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来使社会化更好地实现, 就是父母也应当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来自我更新社会化的持续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适应孩子教育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对孩子加以监督及引导。对于父母而言, 第一步就是要转变传统守旧的观念, 积极利用手机媒体来促进自身以及自己孩子的发展, 与孩子共同学习提高手机媒体的使用水平,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机媒体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转变。其次, 父母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 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使用手机时的各种行为习惯, 从而为他们制定明确的手机媒体使用规则, 对他们网络交往、网络消费、浏览下载、网络信息暴露以及手机上网时长等方面予以规定, 禁止他们在手机媒体上约见陌生网友、浏览不健康信息、泄露真实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等等。

(二) 提高自律能力

自律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人格素养。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生理、心理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自制力相对较差, 自律意识相对较弱, 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或物的干扰和诱惑。手机媒体因其生动刺激、图文并茂、快捷方便等优点, 对于青少年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很容易因为受到诱惑而自此沉溺其中, 进而影响了自身社会化的健康发展。面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手机媒体世界, 青少年如果没有自律能力, 那么一切强制性、技术性的管控措施都不会产生多大作用。 (3) 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 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抵御手机媒体不良影响的措施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首先, 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这是提高自律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其次, 青少年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加强内在涵养, 提高自身正确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能力, 从而自觉对手机媒体内容加以判断, 哪些是有益的, 哪些是有害的, 从而自觉抵制有害的, 选择有益的;再次, 对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以及处理, 通过迁移环境、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等方法将不良情绪宣泄与释放出来,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只有如此才能够排除手机媒体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诱惑, 学会自主判断;最后, 青少年要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强化, 积极投身到身体素质的锻炼中去, 比如多进行晨练、跑步、骑车等户外活动。

(三) 净化媒体环境

首先, 政府要对手机媒体加强立法管理, 加大惩罚力度, 针对涉嫌传播不良信息的手机媒体, 重罚其法人、自然人, 情节严重者取消其经营资格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比如海口警方就以打击网络谣言为重点, 着力开展了净化媒体环境的“净网行动”, 积极督导海口市重点网站采取措施封堵、过滤各类有害信息, 清理、删除涉黄、赌和违法广告等各类有害信息2万余条。积极开展打击网上传播涉恐涉暴、传播谣言等有害信息, 共处置涉枪爆违法有害信息40条, 通过公开巡查执法账号, 警示教育网民20多人次。其次, 各个手机媒体也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坚持正确导向, 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 积极传播正面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内容, 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社会化发展的精神食粮。再次, 建立网络举报制度 (4) , 一旦发现有网站发布任何涉及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的, 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举报, 只要举报属实, 就要对这些网站进行严惩, 净化青少年手机媒体网络空间。最后, 网络虚拟空间也是法治社会, 法律是网络行为的底线,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认清谣言的社会危害, 自觉抵制谣言传播, 不信谣、不传谣, 共同遵守网络秩序, 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这同时也是每一位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合力, 共同建设青少年手机媒体网络文化, 优化网络资源, 一定可以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社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结语

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良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手机媒体促进青少年健康社会化的建议, 希望能借此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 从而通过社会各界的合力, 为青少年营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手机媒体网络文化空间。

注释

1 丁小玲.从心理角度看手机媒体对人的社会化影响[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3) :69-71

2 孙宏艳.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 2014, (02) :27-32+26

3 廖怡婷.移动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南昌大学, 2015

8.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网络教育

网络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身心发展,高校必须建立严密高效的校园网管理体系,组建高水平的校园网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加强网络技术防控,建立网上安全管理机制,并能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提高网络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

(一)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化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三)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四)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因素

(一)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二)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项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人际淡化。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它负面情绪。

三、倡导“健康上网”活动

(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应该尽快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并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在掌握网络这一新兴科学技术的同时,懂得用相关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行为。学校要经常对青少年进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侵蚀的教育,提高青少年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要告知青少年在论坛上发表言论时不能违反国家法令,提倡网络文明用语,不违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任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使互联网为学生拓展视野、增加知识服务。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了解网络知识,遵守网络道德,学习网络法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三)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正确引导,注意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要经常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掌握孩子上网内容,控制好孩子在网上花费的时间,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和上网的关系。

(四)全社会都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在全社会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大学生网上浏览那些不健康信息,特别是要果断制止大学生浏览那些黄色网站。

四、在对话与合作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一)利用网络的优势搭建起了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网站。高度重视、和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注意疏导和利用网络的作用,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害关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高校网络阵地,从而促使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能力。

(二)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了道德教育网站,借以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等具有理论深度的政策性文章,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中互相交流政治思想,畅谈国事、家事、天下事;同时在网上发表一些与生活贴近、诙谐幽默的内容,形式方面既有文字,也有声音、图像,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内容;并组建了网上专题讨论,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宣传一些感人的事迹来感召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腐朽、低俗的文化;我们还充分利用那些对青少年具有很大吸引力点击率高的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来开展道德教育,力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整个网络阵地。

(三)在学院内部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和掌握好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规律,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对网络知识的认知还是知之甚少的。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们)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学习网络教育方法,及时收集、分析、临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龙洲,颜柯.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

[2]陈明龙等.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浅论[J].兰州学刊,2003,(1).

[3]廖美玲等.大学生上网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福建高等建筑专科学校学,2001,(2).

[4]邓云州,马范文.网络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3):102-105.

[5]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J].中国教育学刊,2000,(5):49-52.

[6]徐艳秋.略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54-55.

[7]喻皓.网络文化和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01-102.

9.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篇九

大庙中心小学孙莉莉2013-06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已成为扩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对于青少年及其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挑战。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认识、使用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使网络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

网络作为声音和图像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输信息的方法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毫无疑问,健康而科学的网络有利于推进和加速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改善、愉悦少年儿童的身心、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扩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但它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乐观。

一、网络中的暴力场面误导少年儿童以暴力行为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作品中的血腥、刺激,使暴力虚拟化,让人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譬如电子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这些都很容易使人格尚未健全的孩子们错把“现实”当“虚拟”,会直接导致他们以错误的观念来判断是非,最终对少年儿童人格、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中太多的性信息有碍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于事物的是非区别并无多少独立的辨别分析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的认知手段

来实现社会化的,无疑,少年儿童模仿成人的有关的行为,必然不利于儿童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社会知识相对贫乏的时候,儿童对来自成人社会的信息的理解是表面化的或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儿童会依此建立错误的有关性的信息系统,并作为日后判断有关信息的依据,它有可能影响儿童的一生幸福。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互联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少年儿童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一旦堕入“黄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网络中的时尚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普遍意义上来看,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少年儿童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易于把虚幻缥缈的想象当作现实。某些网络的节目中,经常向大家散布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少年儿童信以为真,把少年儿童引入误区,逐渐失去了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特别是其中的好逸恶劳等不良行为将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的少年儿童常常不切实际地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甚至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网络中的外来文化消蚀了少年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网络无国界。”这是网络的优越性所在,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反过来看,“网络无国界。”代表着精华和糟粕的并存,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接受,将毒害我们的少年儿童,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文化交流的范围。

因此,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加强政策精神的宣传。可以利用演讲比赛和和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扩大优秀精神的影响范围,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营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从各主体出发,在各行其职的基础上,要多管齐下,形成一股合力和凝聚力。青少年本身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控能力。各行政司法部门尽职尽责,做好监督管理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谢玉霞;;网络语言,让我欢喜让我忧;

上一篇:雷锋诗歌——《学习雷锋》下一篇:学生普通话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