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12篇)
1.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一
天平的一边放上自由,另一边放上守法,它才能平衡。
知法懂法不犯法,你好我好社会好。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行事鲁莽需谨慎,法到用时解你忧。
学法和守法并重,平安与幸福同行。
贪婪之心不可有,法律知识不可无。
文明赤壁精彩有约,和谐城市魅力无限。
顺境勿骄逆勿沉,光明磊落正道行;平境勿庸浊勿乱。廉明敬业实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遵纪守法心常惬,违法乱纪寝难安。
学习方知懂法少,维权更觉法是宝。
以身试法栽跟斗,依法维权有奔头。
以法为尺度人生,以信为本立天下。
学法源于一点一滴,守法始于一言一行。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安全生产。
我为普法而光荣,普法因我而精彩。
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无情无义。
2.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二
新形势下, 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党的旗帜, 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进行改革创新,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 弘扬社会正气, 通达社情民意, 引导社会热点, 疏导公众情绪, 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对于新闻宣传机构所提出的新要求, 新目标。结合最高指示, 遵循新闻宣传的原则, 探析和谐社会对于新闻宣传的新要求。
一、与党同步的要求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首要要求。新闻宣传机构作为人民思想导向、舆论民情的窗口, 有着特殊的地位, 表现在:新闻宣传机构深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 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地看待问题是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作为主流媒体, 新闻宣传机构要时刻与党的决策保持一致, 高举党的旗帜, 完善党对新闻宣传机构的领导, 与党同步。
我们国家从建国之初就对新闻机构提出了“与党同步”的要求。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对此有过重要的指示和要求。长期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 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光荣的优良传统, 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绝对优势。注重新闻宣传的前瞻性和目的性, 不做与党政政策相违背的报道。但是也要做到结合实际, 结合民生, 把握好“度”, 做好真实报道与党政报道之间的取舍。
二、与民同行的要求
新闻宣传的职能首先便是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 因此必须立足于群众, 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与民同行。我国历代领导人都极为关注新闻宣传的这一要求, 新闻宣传必须以人为本, 兼备教育、引导、鼓舞、鞭策等功能, 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民群众。
民生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是与民同行要求的切实体现。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各报纸等媒体开始刊载市井新闻等贴近民生的信息,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我国民生电视节目的先河。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 微博和网络博客也成为一个很好的与民生搭建关系的平台。
与民同行的关键之处在于抓住民意, 倾听民生, 从民众的角度出发, 做好民生报道。这既是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也是对于新闻人员专业素质的考验。记者只有做到亲身经历, 才能真的有感而发, 写出让人信服和真实的稿子。与此同时, 与民同行的准则也在于从民众的角度, 注重民众的声音, 把底层的声音反映到报道中来。
三、与时代同进的要求
新闻传播工作要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 要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要做到与时代同步, 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民心所向, 真正地得到落实和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由乡土社会向城市化迈进, 新闻宣传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增强信息透明度, 通过媒体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上的消极现象予以打击和遏制, 使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 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更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新闻宣传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与时代同行的真正意义在于, 时代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运用的合理结合, 新闻宣传工作在具体实施当中必须注意这一要点。
结语:与党一致, 与民共进, 与时代同行的新要求, 是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准则, 结合新闻宣传机构的自身情况提出的, 更是我们新闻宣传机构在近期所要遵循的依据。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闻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注重关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作用, 更要关注新闻本身所报道的意义。本文对于新要求有三个方面的理解, 即与党一致, 与民同行, 与时代同进, 为新闻机构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闻宣传,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曾桂林.试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2]张娅琼.浅析我国新闻宣传的表现方式[J].新闻世界, 2010, (08) .
[3]邹密, 王成刚, 张学峰.试论如何增强党报新闻宣传的有效影响力[J].新闻导刊, 2007, (01) .
3.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三
关键词:血站 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社会 宣传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81-01
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和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到位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血站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论、内容上创新
理论创新,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血站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头脑,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从血站服务的实践中吸取好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理论。血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这些科学理论去分析、去认识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地位。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岗位练兵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把所学的政治、业务知识同血站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科学理论和知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血站的管理理念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并加以研究和探讨,实现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确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二、要在方式、方法上创新做好新形势下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这些因素不仅要求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而且也要求在方式、方法上创新。一方面要做到由旧变新,由虚变实。系统性的务虚教育应减少,日常的针对性教育应增多;普遍性的灌输教育应减少,针对性的改革发展教育应增多。把作用发挥在决策前、落实在执行中、渗透到管理上,增强内容的针对性。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建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拓宽工作渠道,增强工作新颖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好高科技条件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创新是做好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新观念、新理念启迪党员干部职工,以新思路、新方法启发党员干部职工,以新文化、新知识启示党员干部职工,用新文化滋养血站管理,滋润党员干部职工心田,用先进文化引领血站管理品位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做到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 顺应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中央明确提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一)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全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际,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要长期抓好的工作。当前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结束时的重要讲话,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学习机制,在充分发挥党校、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及媒体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学习、读书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全面创新党员干部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采用集中学习、理论宣传、专题辅导、上党课和自学等多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理论教育工作,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转化成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巨大力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提供思想保证。
(二)血站部门应抓好舆论引导,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提出的新的执政目标之一。可以说,这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血站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深入宣传这一奋斗目标,全面准确地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及时充分地反映各行各业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宣传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经验;大力宣传血站各部门推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新进步;大力宣传血站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抓好血站思想道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4.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四
一、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宣传,增强党政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全面小康建设的能力,增强审时度势、克难攻坚、发展县域经济能力;要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走向市场,增强他们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要着眼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采取培训、研讨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管理上勇于创新,资金上内引外联,经营上灵活多变,鼓励他们跨跃式发展。
二、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建立机制、畅通信息入手,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畅通宣传渠道,使政令民意畅通,打造政府与群众的交流平台。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内部矛盾在交流中化解,使稳定局面在交流中形成。二是要加大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改革开放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展示党和政府的形象,改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片面看法,消除敌对情绪。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公务人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当前,要重点做好新的信访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使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以法制为准绳,以情感为基石,做实做细做好稳定工作。
三、以增加活力为关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效的发展动力
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问题,是我国抓住“黄金机遇期”,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
宣传思想工作要从舆论宣传着手,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支持社会上的一切创造活动,增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活力。要大力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政策,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加强对全社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会的教育培训,引导人民群众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创新,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打破影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的局面,大力构建“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五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法制宣传教育承担了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培养法制观念,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或者说一项很重要的保障性工作。
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才能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才能提高公民通过法律程序达到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为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6.社会宣传标语 篇六
2、全民参与“百日会战”全面开展社会稳定综合整治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4、打造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5、打好“百日会战”,维护一方平安
6、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7、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8、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9、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携手打造平安家园
10、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2、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1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14、深化道路交通整治,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7.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 篇七
一、儒家“和”的思想在古代的实践
儒家文化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文化, 在它传承千年的历史嬗变过程当中, 通过自身的创新、与时俱进, 杂糅它家的理念和精神, 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儒家文化。其中, 儒家的“和”的思想是其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 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 也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方面对“和”的社会构建进行了伟大实践。
(一) 儒家先贤用“和”的思想解决社会矛盾、民族纠纷等现实问题, 努力构建“和”的社会
先秦时期设立了一种叫“调人”的官职, 即通过类似今天调解员性质的工作, 处理百姓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纠纷, 调处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以化解社会矛盾, 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周礼》中有“以和邦国, 以统百官, 以谐万民” (1) 这样的记载, 不难看出, 古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 也注重运用儒家的“和”的思想, 以“和”作为施政的主导思想;以“和”作为方法统御百官, 营造君臣、官宦之间的和谐氛围;以“和”作为出台对农政策的出发点, 以此缓和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另一个方面, 古代统治者也注重改善中原地区同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关系,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如下记载:“子教寡人和诸戎狄, 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 九合诸侯, 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 请与之乐之。” (2) 在大多数的古代时间范围内, 正是由于统治者施行了以“和”“和谐”作为主要的少数民族政策内容, 使得在生产力水平不太高的历史背景下, 和谐、融洽和共同发展成为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主流。
(二) 将“和”“礼”作为人们处世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力求人际之间的和谐相处、交往
孔子把“和”提出“礼之用, 和为贵” (3) , 将严格的礼仪规范、制度, “和”的思想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将其视为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 无论是君主、臣子还是普通百姓, 都要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和制度。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就甩开了阶级、阶层的束缚, 创造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社会礼仪道德环境, 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孟子也曾论说,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4) 。也就说, 时间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人们团结的优势作为三个影响到是否能办成某件事情的因素, 其中, 人们的团结、和谐相处, 孟子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另一个侧面, 说明了人们的和谐相处, 一个团队内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 是人们达到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另外,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 儒家还将“和”的思想应用到维系、处理家庭中的人伦、亲情关系。比如, 喻夫妻和悦为“琴瑟和谐”。又比如, 古代治家格言中所说“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5) , “兄弟敦和睦, 朋友笃诚信” (6) 。
(三) 将“和”的思想应用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 有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的意识
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在相处的时候, 要遵循“天道”, 即要做到遵循自然规律, 不能从主观臆断, 想当然地贸然采取对自然的行动, 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古人的“生态和谐”的思想。“不麛, 不卵, 不杀胎, 不殀夭, 不覆巢。” (7)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8) 翻译过来, 就是说要求我们对自然要适度开发、开采, 注意尊重农时、农业生产规律, 以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 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孕别之时, 罔罟毒药不入泽, 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耕、秋收、冬藏, 四者不失时, 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 谨其时禁, 故鱼鳖尤多, 而百姓有余用也;靳伐养长不失其时, 帮山林不童, 而百姓有余材也。” (9) 可见, 在古代的时候, 儒家就将“和”的思想引入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中, 进而粗浅地形成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并在实践活动中予以践行, 力求构建一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二、儒家“和”的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
儒家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杂糅、吸收了其他文化的诸多精髓的部分, 自身得到不断的充实、丰富。但是, 有一条主线贯穿于儒家文化中, 这就是“和”的思想。当下, 我们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儒家“和”的思想将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想源泉和文化基础。
(一) 儒家所勾勒的“大同社会”的蓝景,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参考的人与社会的理想社会状态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0) 这是儒家为我们描绘的未来社会的蓝景。这里强调的, 恰恰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 要在兼顾效率的基础上,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阶层中推行公平正义。这是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环节。二是提示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必须能遵守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因为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 只有以人为本, 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制定、施行有益于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提示我们要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二) 儒家重“和”、重“礼”的思想, 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和道德规范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 即爱人。《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爱人”不仅要做到爱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还要做到爱他人, 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今, 我们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必要的价值观、理念就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道德约束。以“诚信”“友善”“和谐”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不仅是儒家“和”“礼”思想的当代反馈, 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需的精神支撑, 我们在注重快速发展经济的时候, 也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培育, 诚实守信、友善关爱、和谐相处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的形成, 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 也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儒家尊重“天道”、不违农时的观念, 对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天道”即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农时即是作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性。儒家提出“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的思想, 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规律,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非对抗性。他们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分注重保护生态平衡。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 不能单纯追求高GDP, 而忽视生态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应该是既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要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做到对自然资源不过度开采, 发展工业的时候, 要通盘考虑, 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要给我们的子孙留下碧水蓝天, 也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生存、发展的充足资源。
注释
1周礼·天官冢宰第一.
2左传·襄公十一年.
3论语·学而.
4孟子·公孙丑下.
5幼学琼林·夫妇.
6陈子昂.座右铭.
7礼记·王制.
8孟子·梁惠王上.
9荀子·王制.
8.企业社会责任和构建和谐社会 篇八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为己利他
一、 企业社会责任释义
学术界和企业界都一直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由于侧重点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不同定义。每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都是有价值的。笔者认为阿奇·卡罗(Archie B Carroll)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模型更有助于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因此,特别加以介绍并以此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卡罗的社会责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责任。企业首先须承担经济责任。企业应该是一个以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目标,并以公平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机构。二是法律责任。企业须在社会规则——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活动。三是伦理责任。包括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那些活动和做法。消费者、雇员、股东和社区认为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尊重或保护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凡能反映如此信义的所有规范、标准、期望都是伦理责任所包括的。四是企业的自愿/自由处理或慈善责任。企业的自愿、自由处理或慈善活动或行为被视为责任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公众对企业的新期望。慈善是企业与社会之间契约关系的一个构成部分。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是有区别的,后者一般不是道德或伦理上的要求。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就须同时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四方面责任。用更实际更能体现管理目的性的词语来说,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应该努力去:盈利;遵守法律;合乎伦理地做事;成为好的企业公民。这个定义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具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企业作为多元社会的一个利益群体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是企业与社会的契约。而企业自身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秉承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在平衡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企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力
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其中23.8万户国有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国有大型企业拥有资产占到56.4%。大企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小企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统计,31999年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2.企业可利用自身资源协调平衡各种关系
企業可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为地方筹措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做出贡献;为整个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优先的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意图做出贡献;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存量基础优势和增量的最大可能,并由此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极大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并通过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最终形成资源——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体系。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于秩序的社会,她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劳动、知识、管理、资本和技术的活力,发掘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来自于国家所有企业组织的集合规模和优势。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同时通过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避免把人员推向社会。ISO8000是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体系。这一标准明确规定了企业需保证工作环境干净卫生,消除安全隐患等,切实保障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获得ISO8000国际认证,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此外,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
第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一方面企业可集中资本、管理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资源进行开发,扩展生产经营,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弥补贫困地区资金的不足,解决当地劳动力和资源闲置的问题,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公益活动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既解决当地政府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又通过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和消费者认可程度。
三、“为己利他”的社会责任
过去很多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尽义务,就连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都称此为“善举”。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计成本的善举,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持续多久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更深层次来挖掘切实可行的机理。阿马蒂亚·森指出,建立在契约协议上的行为可以使囚徒共同选择最佳策略。因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增进别人的利益,有时也需要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甚至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应该积极增进别人的利益。程恩富、胡乐明在对罗尔斯均衡进行检验时假设:买卖双方分割1000单位货币,买方出价,看卖方是否接受。假设买方出价X,卖方接受,则卖方可得X,买方可得1000—X;若卖方拒绝,则双方收益均为零。作为一个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主义者,无论买方提出何种分配方案,卖方的最优策略是“接受”。实验结果表明,就买方出价而言,500的出价占有最大量的比例,就卖方而言,卖方的拒绝率在7%~23%之间。就买方的收益来说,若他出价是X,被拒绝率为Pi,则他的平均收益是(1—X)(1—Pi)。其平均收益与出价的关系见下图,它表明,买方出价越接近500,其得到的收益也越大。
买方指定出价的平均收益图
上图买方指定出价的平均收益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和公开的情况下,任何一方想要增进自己的收益,都必须要增进对方的收益,至少要在对方能接受的一定区间内开价和还价。而买方的收益分布表明:随着对让渡对方的收益的增进,自己的收益也在不断提高。它证明为已利他可以促进双方收益改进从而保证持久合作。
综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和主动的。因为只有企业所在的社区、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都发展了、进步了,企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企业也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目标。
四、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应该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的说就是盈利,尽可能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包括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第三,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最后,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参考文献:
[1]Carroll & Buchholtz: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4e, Stratford Publishing Service, 2000
[2]张大军白津夫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卢希悦主编:当代中国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社会遵守公德励志宣传标语 篇九
2. 大家小家是一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3. 大家要有公德心,毁坏公物乞人憎。
4. 道德从点滴积累,文明从你我做起。
5. 道德凝聚力量,文明传播希望。
6. 道德新风与你同行,文明礼貌从我做起。
7. 点滴体现修养,细节彰显文明。
8. 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人间春风。
9. 多一丝微笑,少一分摩擦。
10. 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1.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尊老爱幼是美德。
12. 高空抛物,砸在地上一个坑,砸在头上……
13. 给别人让座 ,给自己快乐。
14. 公德心中记,文明伴我行。
15. 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16. 公交车内小天地,文明公德大舞台。
17. 构筑水城文明大厦,源于市民道德砖瓦。
18. 拐弯,拐角,不能拐骗。
19. 呵护脚下一片绿意,传递心中一片真情。
10.和谐师生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
和谐社会我们也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平等是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民主、平等。现阶段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学生个性都比较鲜明,教学中与学生发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不能摆架子,顾面子。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处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找到问题的关键,取得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让他心服口服的改正他的缺点,排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2.情感是纽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心理上也更渴望得到关爱,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不仅要把他们当作学生,更应当作朋友,家人。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用真挚的感情去对待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做知心朋友,使学生愿意亲近你,如果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教学的进展会更顺利,在一种和谐的氛围内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
3.合作促和谐
现今的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团体意识,具有合作能力。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种合作包括学生和师生之间。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关怀和帮助他人。合作提高了效益,同时,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
总之,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教师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1.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一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随着许多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三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循环经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21世纪前二十年,我国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手段,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成为我国全面奔小康的瓶颈。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本质上是统一的,两者应该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实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实施“十一五”规划、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前的环境资源危机急需循环经济来疏解,循环经济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节约宝贵资源;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有助于降低经济成本;有助于增加社会就业;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和规范,那么发展循环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远没有形成。我国已经出台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部分涉及循环经济内容的有关法律法规,但明确、系统的循环经济法的制定还在酝酿讨论中。
2. 循环利用的意识不足,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人们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不够,资源危机感不强,普遍缺乏循环利用的意识。从企业方面看,目前,很多企业对循环经济本身和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的不足使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这对企业积极主动地在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制约。
从家庭和居民层面上看,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倡导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有所觉醒,但远未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人们普遍缺乏将生活“垃圾”分类捡装的习惯,对可回收垃圾的范围也不十分清楚,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日常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不足20%,而经济发达国家的回收利用率大多在65%以上,更谈不上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水、电、气等能源资源的行为。
3. 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下,资源循环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有些污染和废弃物排放不计成本,由于回收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比使用现成的资源成本高,导致了相当多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对于企业违反规定损害环境的行为,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处理办法。但实践证明,处理的力度远远不够,还不能对企业的行为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例如,我国目前对排污严重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大,企业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意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这对于引导企业自觉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将循环经济推广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去是十分不利的。
4. 循环经济技术水平不高
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环保产业的总体水平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对这些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探讨和研发还有待加强。
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进。为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快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
国家应逐步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在法律中明确企业的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工业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均由企业自行负责。我国还应修订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做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单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用、再生利用规定,或将之分散到污染防治、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章节之中。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单行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特殊的规定。在一些重点行业,如高资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和可再生利用行业,制定专项法规,以加强可操作性。在全国人大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持下,中国正在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法,有关草案须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通过。
2.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对于迫切需要循环经济而同时循环经济又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中国,为了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体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探索。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由于其覆盖面广,在构建循环经济整个过程中无疑成为其铺设社会基础的最佳通道。首先应从培养青年人环保意识开始。教育青年人具有环境意识应该是学校的任务之一,因此环境教育应列入我国中、小学的义务,目的是使青年学生懂得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环境变化中尚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珍惜和爱护大自然。其次,增加环保方面的新型职业(如职业“废弃物处置人员”),培养一大批专业人士直接从事环保事业。通过他们的努力,倡导公众对垃圾进行分类,尽可能使用节能灯、尝试没有电视的生活,用纸扇代替风扇,用风扇代替空调等来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将公众行为与循环经济理念联系在一起,对推动中国民众发扬优良传统,建立节约型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
3. 利用经济手段,形成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
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具体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等政策措施。例如,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
同时,建立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类社会经济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运用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落实污染者收费的政策,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垃圾焚烧、抑制过度包装等。
4. 提高技术、节约能源
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的废料,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无废料的生产,因而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表面层次看,上游产业所排放的废料,甚至是有害材料,所以能够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并且是一种能够节省成本的原料,关键在于技术,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但究竟何种技术会应运而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是企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的结果,因而企业需联合各方力量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科技研发优势,联合它们以市场为纽带,选择有基础、战略性、主导型的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宣传标语 篇十二
1、关注民生,共享成果,提高全面小康认可度。
2、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人人推动小康。
3、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4、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为决胜全面小康而奋斗。
5、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跨入百强县,全面奔小康。
7、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富民强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8、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
9、共同关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真切感受全面小康建设成果。
10、构造大产业,加快大开发,促进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1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为创建小康作贡献。
1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4、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15、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共建和谐小康社会。
16、保持发展第一,确保经济领先,奋力追赶小康。
17、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18、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积极建设全面小康生活。
19、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
20、自觉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基本保险,为全面小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21、小康不是梦想,现实就在眼前。
22、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小康生活。
23、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
24、认识小康,参与小康,感知小康,认可小康。
25、奋力拼搏建小康,扎实苦干达小康。
26、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27、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28、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可小康。
29、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家园。
30、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
31、全民共创小康社会,全民共享美好生活。
32、倡导文明新风尚,共建小康新生活。
33、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倡导共谋共建共享小康。
34、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35、打造“跨越发展的展示区、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36、了解小康,参与小康,感知小康,认可小康。
37、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坚强基础。
38、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为确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9、共建小康社会,共享幸福生活。
40、村村行动,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1、不等不靠走小康之路,创业创新建美好家园。
42、学赶苏南,跨越发展。
43、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共建小康。
44、全民参与奔小康,家喻户晓达小康。
45、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6、坚决打赢五大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7、弘扬赣榆精神,建设全面小康。
48、开拓奋进,创新实干,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
49、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50、建设新农村,同奔小康路。
51、全民共建小康东台,合力开创美好未来。
52、小康射阳蓝图,你我携手共绘。
53、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54、手牵手共建小康,心连心同创和谐。
55、实现新跨越,全面达小康。
56、全面共建、全面动员、全力以赴,确保率先在地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57、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58、家喻户晓达小康,全民参与奔小康。
59、艰苦创业,齐心协力,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60、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
61、小康连着你我他,建设小康靠大家。
6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63、全民总动员,全力奔小康。
64、城乡统筹发展,共享小康生活。
65、加快经济发展,夯实小康物质基础。
66、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67、实现赶超发展,建设全面小康。
68、学赶先进,创先争优,加快发展,再立新功。
69、合力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
70、建设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
7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7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3、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74、达小康,促和谐,共建幸福家园。
75、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
76、艰苦创业,齐心协力,建设惠及全区百姓的全面小康社会。
77、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8、大力实施“富民强县、兴海强工、统筹城乡、和谐幸福”四大战略,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79、呵护蓝天清水绿地,共建美好小康家园。
80、增收致富奔小康,惠民济民创和谐。
81、共建小康社会,群众多得实惠。
8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3、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84、全面达小康,富民是核心。
85、了解小康,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建设小康
86、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
87、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88、共创小康新生活,共建和谐新家园。89、推进思想解放,推动小康建设。90、你出力,我出力,小康创建齐努力。9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92、咬定目标,扎实苦干,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3、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建设全面小康而奋斗。
9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确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9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96、全面小康建设,有你有我也有他。97、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园。98、认知认同小康,共建共享小康。
99、社会小康,靠你靠我靠大家;小康社会,为你为我为大家。100、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
1、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
2、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力建设小康社会
3、艰苦创业,齐心协力,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共同关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真切感受全面小康建设成果
6、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全面小康
7、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8、了解小康,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建设小康
9、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10、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11、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
12、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
13、倡导文明新风尚共享小康新生活
14、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
15、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
16、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
17、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8、全面小康建设有你有我也有他!
19、你出力、我出力,小康创建齐努力!
20、村村行动,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标语】推荐阅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和谐校园07-1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的德育工作机制07-27
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06-27
浅议在构建和谐温馨环境中女性的优势和作用08-08
创建平安永昌 构建和谐社会08-06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作文09-26
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09-28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参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