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

2024-09-21

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精选9篇)

1.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 篇一

柳嘉镇初级中学校

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宣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和蔓延的途径。.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与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彭熹任组长、副校长陈明智任副组长、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教务处及年级主任为成员。总务处、政教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测与变化不定期召开会议。

二、日常管理

在镇疾控中心指导下,领导组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专业性工作及技术指导,办公室配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总务处保障传染病防控的物资供应,校党支 部负责协调人员调度,政教处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

三、应急体系

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发生疫情时紧急启动。视疫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规模,发生重大疫情时全面启动。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代树康

副组长:陈明智

成 员:杨友林 毕强 王志强 廖运田 彭海容 郭小勇 彭小容 蒋勇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

组 长:代树康

副组长:杨友林

组 员:蒋勇 郭小勇 彭小容

诊治跟踪组

组 长:廖运田

组 员: 郭章华 彭海容

环境消毒组

组 长:王志强

组 员:邹长宁

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杨友林

组 员:刘昌宪 江 锋 张裕泰 宣传工作 组 长:彭海容

组 员:郭章华 廖运田

第三部分 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各级卫生局要求,经研究决定,建立柳嘉镇初级中学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内容如下:

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学校,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2 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临床症状、诊断情况等。

2、教职工发生传染病,年级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学校,上报内容同1。

3、在接到班主任、年级、部门负责人上报疫情后,学校在第一时间上报镇疾控中心,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并向党政汇报。

4、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

5、对于班级或处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由学校统一进行现场调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第四部分 疫情信息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本校传染病的疫情信息,需上报相关部门,经其授权后,由校长统一向全校发布。其他部门及个人无权向社会或全校发布疫情信息。

第五部分 工作安排

(一)日常防控

1、各部门和班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各项日常防控措施。坚持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报告表。

2、各部门和班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健全校管理组织,规范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控制校内感染。

3、各部门和班级加强教育管理,对教室及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校内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4、按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5、对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

6、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7、定期对供水设施、食堂、小卖部、学生寝室、教室、厕所等公共设施、场所和用具进行消毒。

(二)应急处置

遇有疫情发生,在镇疾控中心指导下,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做好应对。

1、严格隔离,切断传染源。对传染病的原发地立即进行隔离,妥善安排就诊,指导消毒及疫情调查。

2、对所有疫情发生地点或人群实施隔离控制措施,并进行严格消毒和协助检疫。

3、对传染病人可能经过或停留的场所进行消毒。

4、协助对传染病人可能接触的人员进行检疫。

(三)预防接种

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安排配合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四)卫生宣传

制定预防传染病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开展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防治传染病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督促教职工、学生搞好卫生防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各处室、班级、学生公寓搞好环境卫生,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督导检查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校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作出评价。

第六部分 传染病名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 篇二

1.1 蓝耳病

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群发, 往往一圈、一栋传播迅速。患猪突然减食, 体温升高至39.5~40.5°C, 精神沉郁、打堆、嗜睡, 部分猪呕吐, 有的出现后躯麻痹。临死前角弓反张, 四肢划动呈游泳状。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

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段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 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育成猪和育肥猪的临床症状轻微, 只表现为数天厌食或腹泻。一般情况下, 7d即可耐过。后备母猪、基础母猪及公猪表现为腹泻或厌食但可耐过。如果有发病史, 可能因为有抵抗力而不表现任何发病症状。日前商品疫苗效率不高。该病的特点为新生仔猪死亡率高, 没有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冬天、初春, 尤其秋冬、冬春换季, 天气骤变时易发。仔猪典型症状为短暂呕吐, 黄色水样腹泻, 排泻物中常含有凝乳块, 有恶臭味, 2周龄以下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生长猪表现为厌食, 腹泻数天, 伴有呕吐。不用药可耐过;母猪少量体温升高、无乳、呕吐、厌食、腹泻, 大部分母猪症状轻微, 无腹泻表现;后备公母猪表现症状与生长猪类似。该病的潜伏期短, 18~72h大部分猪感染发病, 此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1.3 猪流行性腹泻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呕吐、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春冬两季, 夏秋季也时有发生, 且大小猪均易感, 呈地方性流行。病猪精神不振、厌食, 一般体温不高, 仔猪及架子猪的症状较明显, 先出现呕吐, 随后出现剧烈腹泻, 粪稀如水样, 呈灰黄色或灰色且有小小的泡沫。病猪脱水明显, 消瘦较快, 有的在24h内可失重25%, 一般5~6天死亡, 5日龄以内的仔猪或断奶不久的仔猪则死亡更快, 60kg以上的猪常能自愈。由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 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只有通过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及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1.4 猪伪狂犬病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 而妊娠母猪则发生繁殖障碍, 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弱仔, 哺乳仔猪出现发热、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症状, 最后死亡。

1.5 轮状病毒病

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仔猪爆发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素养, 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多发, 感染率可达90~100%。病猪常发生呕吐并迅速发生腹泻, 呈水样或糊状, 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常在严重腹泻后2~3d产生脱水。本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可采用对症疗法, 防止脱水和制止腹泻、继发感染。

1.6 血凝性脑脊髓炎 (脑炎型)

是由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呕吐、食欲废绝、便秘、进行性消瘦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1.7 猪脑心肌炎

是由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对仔猪致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作的病猪可见短时间发热 (41~42°C) 、精神沉郁、减食或停食, 有的猪表现震颤、步态蹒跚、呕吐、呼吸困难, 或表现进行性麻痹, 往往在吃食或兴奋时突然倒地死亡。

1.8 急性猪丹毒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 (败血型) 的症状是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达42°C以上, 寒战, 病猪行走时僵直、跛行, 似乎感到疼痛;站立数分钟后又卧倒, 站立时四肢相互紧靠, 头下垂, 背部隆起;食欲停止, 有时呕吐或干呕。

1.9 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病猪可见有中等频度或经常性的呕吐。病猪全身性症状明显, 表现为嗜睡、厌食, 便秘、腹泻交替, 摇晃、步态蹒跚、扎堆、后肢不全麻痹, 可视黏膜发绀, 流产等症状。

1.1 0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咽型炭疽和肠型炭疽可见有中等频度或经常性呕吐。病猪多为全身性疾病, 咽型炭疽表现为颈部水肿, 呼吸困难, 肠型炭疽表现为厌食、血样腹泻等症状。

1.1 1 最急性胸膜肺炎

放线杆菌病最急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常见于育肥猪, 偶见有呕吐症状, 主要侵害呼吸系统, 病猪还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口鼻流出血色液体等症状。

1.1 2 胃溃疡

主要是表现胃食管黏膜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 形成圆形溃疡面, 甚至胃穿孔。腹痛不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 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2d内死亡。

1.1 3 类圆线虫

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猪呕吐、出现肠炎和下痢, 继而消瘦。若幼虫通过皮肤感染时, 常引起湿疹;进入肺时, 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体温升高;若移入心肌、大脑和脊髓时, 可发生急性死亡, 严重时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2 生猪呕吐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由传染病引起的生猪呕吐应采取加强免疫、消毒、定期驱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自繁自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等措施。

2.1猪舍建造应符合防疫要求猪舍应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土地坚实, 最好离居民区1km以上, 且处于人居主导风向的下风和饮水源的下方。配套建造好猪舍周围的围栏 (也可采用挖沟、种树、种绿化植物等) 、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汚处理设施 (如沼气池) 。相邻的猪舍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要相对分离, 以利于防范猪群传播疫病, 尽可能保障生猪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2 提高防疫意识, 杜绝疫病传入

养猪场 (户) 要实行封闭管理, 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养猪户不要相互串门, 更不能去已有发病生猪的养殖户参观。养猪场 (户) 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 自我约束是防范疫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往往疫病的流行是由于防范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而造成的。因此养猪场 (户) 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 养殖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出入, 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贩子出入于养区域;饲养员不上市场上买肉 (可买鱼、鸡肉、牛肉等) , 走亲戚、上饭馆应养成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猪肉的习惯, 以防止通过人员带毒 (菌) 或肉产品带毒 (菌) 造成疫情传播。

2.3 坚持自繁自养, 严防引进病猪

养猪场 (户) 要坚持自繁自养, 尽量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 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如确需购进生猪,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 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 购进后先进行隔离饲养2周以上, 经确诊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 以防外来疫病传染。

2.4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猪场 (户) 应在执业兽医指导下,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所制订的免疫程序还应根据疫情变化、疫病流行特点、猪群动态等具体情况, 在执业兽医指导下对免疫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规模化养猪场要做到在每一次给生猪免疫之前做好抗体监测, 以抗体水平的高低为依据, 确定科学免疫程序。

2.5 强化消毒, 把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

清洁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场及猪体表存活细菌的有效方法。应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 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 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 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 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等场所和设施的消毒。在正常情况下, 养猪场 (户) 应坚持每周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一次, 如发生疫病流行时坚持每天消毒, 平时应及时清扫猪舍, 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

2.6 驱虫、灭鼠、杀虫

是疫病综合防制措施之一, 猪场每年必须按计划严格执行。鼠类与吸血昆虫是多种人畜共患病和猪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 对生猪健康构成威胁。因此, 养猪场 (户) 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灭鼠、驱蚊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 以减少猪场发生传染性疫病的机会。

2.7 强化阶段性药物预防, 提高生猪的机体抵抗力

3.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治疗及防控 篇三

关键词:猪传染性腹泻;治疗;防控

猪传染性腹瀉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对仔猪危害极大,再加之冬春季仔猪多,一旦发病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无论是规模养猪场还是养猪户都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前做好防控措施。现将猪传染陛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方案介绍如下:

1 发病特点

1.1 发病急,传播怏猪传染性腹泻疾病传播快,1周龄的仔猪发病2~5d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100%,成年猪在经过3~6d的腹泻后可以缓慢康复,很少死亡。

1.2 混合感染,流行程度多变猪传染性腹泻疾病可表现为细菌和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或是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本病多发于出现病毒性腹泻病的规模养猪场,混合感染率在40%~70%左右。猪传染性腹泻疾病可分为地方性流行和暴发性流行,首次感染主要是暴发性流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多的养猪场也会出现地方性流行。

1.3 主要发病症状水样呕吐、腹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其中日龄猪主要是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哺乳仔猪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患病仔猪在病初通常会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衰退,精神萎靡,粪便灰黄或灰黑,发病后期肛门失禁,排便如水,臀部、尾部、后肢多被稀粪污染。

1.4 对幼猪危害人仔猪尤其是日龄仔猪抵抗力差,易感染本病,发病1周内就可能死亡。其中,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幼猪死亡率较高,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的幼猪死亡率较低。

2 预防办法

2.1 隔离消毒一旦发现猪群发生该病,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和隔离,可使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戊二醛、20%石灰乳、3%火碱溶液、过氧乙酸、碘制剂等。已经病死的猪要进行无害处理。另外,在育种方面,有条件的养猪场可以自繁自养,保障安全。如果确实需要从外地引种,必须先确定引种种猪场资质合格,并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检疫。

2.2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使预防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主要手段,做法为:在流行季前15~30d对猪群实施免疫接种,活疫苗接种7d左右可产生免疫力,灭活疫苗接种14d左右可产生免疫力,接种20~30d时可达到免疫力峰值。疫情风险大、不稳定的养猪场建议使用活疫苗,疫情稳定的养猪场建议使用灭活疫苗

市场上常见病的疫苗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活疫苗,猪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活疫苗等。

2.3 饲料管理首先要保证饲料品质,切勿喂食发霉饲料,饮水要清洁,尤其是气温骤降的天气,一定要注意饲料营养的均衡,可适当添加一些健胃消食药,如益生素、活性酵母、大黄苏打片、健胃散等,提高猪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其胃肠道环境,增强抵抗力。应注意断奶初期的仔猪不宜喂食过饱,可从少喂勤喂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2.4 猪舍管理猪圈内要保持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还要注意防暑降温,御寒保暖。规模养猪场可以采取封闭管理,定期使用10%漂白粉,3%火碱溶液,20%生石灰喷洒猪舍,还要注意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

3 治疗方案

3.1 补液治疗脱水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及时对病猪尤其是严重脱水的病猪进行补液治疗。可以使用葡萄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或静脉输液,或使用口服补液盐,同时要注意满足病猪饮水。

3.2 血清治疗条件许可的养猪场可以淘汰育肥猪或母猪,制备高免血清,用于肌内注射或口服,也可以使用抗体类药物或清类制剂剂如白细胞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猪病毒性腹泻抗血清来治疗。

3.3 抗生素治疗为了预防继发感染或细菌性混合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如磺胺类、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另外,爆发性发病的养猪场也可以使用弱毒疫苗来进行紧急接种,一般在接种7d内就能稳定疫情。

4.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四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十分重要。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认真作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学校的稳定。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传染病防控工作应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统一部署,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靠科学,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

(二)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认真作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尽可能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如一旦发生,必须及时得到控制。

三、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成员要随时注意学校传染病动向,要及时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二)认真作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1、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根据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学校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并保持校园环境和室内清洁卫生。后勤部门要组织力量消除鼠害、蚊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它传播传染病或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同时对学校内的生活区和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3、后勤处要继续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学生集体用餐、食品、饮水等的安全管理,加强卫生情况的监控。

4、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执行对师生员工的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工作,使师生员工的传染病接种率达到95%以上。

5、积极配合市卫生防疫站,对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监测。后勤处要有计划地对教职员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后勤处还应组织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结合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学校要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发病情况。

(三)认真作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各班级一旦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学校要迅速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就地隔离,并由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向镇、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由指定的医疗机构将病人转送、隔离、治疗。

3、除爱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4、学校要立即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必要时,请求市有关部门处理。

5、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学校在必要时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我校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的宣传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定期开展,学校按一定标准安排健康教育费和预防保健工作经费。学校还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传染病控制工作所需药品、用具、设施、设备的供应。

5.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 篇五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园实际,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可能引发的幼儿传染病

突发传染病事件可分为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非典、禽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副伤寒等)、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

三、预防措施

1、幼儿园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2、卫生保健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保健老师在晨检中应做到一摸、二问、三看、四查,并认真填写幼儿全日观察登记表,保证幼儿园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进行体检,持健康证方可上岗;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方可入园。

4、幼儿园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一般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幼儿园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

6.学校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篇六

太平庄中心校〔2010〕1号

关于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学校发生传染性疾病安全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全校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校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现场指挥负责人

申云祥

教学楼师生疏散指挥负责人

李贵生

食堂师生疏散指挥负责人

王双应

与有关部门紧急联系或求援事宜负责人

李贵生、申云祥

临时救护工作负责人

各班班主任

对外进行情况通报负责人 赵俊平

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传染性疾病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

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市教育局、县政府和县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经政府,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

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三、事故报告、处置联系电话

中心学校校 长:***

中心学校副校长:*** 政教主任:***

7.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篇七

1 我国猪群中传染性腹泻疾病流行状况

1.1 流行特点

1.1.1 发病以寒冷和气温突变的季节多发生, 并呈地方性流行;炎热的季节发病较少, 以局部地区散发性发生为主。

1.1.2 发病以2~10日龄的哺乳仔猪为严重, 特别是仔猪出生后第3天发病, 其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严重的高达80%以上。其次为断奶仔猪, 发病率可达40%以上, 死亡率高的可达30%左右。育肥猪与生产母猪发病率较低, 一般能自愈, 具有一过性特点。发病仔猪耐过后一般体质虚弱, 皮毛粗乱, 无光泽, 生长发育不良, 有的可成为僵猪。

1.1.3 发病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 不吃乳与料, 严重腹泻, 排出黄白色、乳白色、黄绿色、灰色、水样或黏性的稀粪, 有臭味, 严重者排血便。有的病猪发生呕吐, 消瘦, 皮肤发白, 有的有神经症状;部分仔猪的皮肤上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 或耳朵发蓝。

1.1.4 接种过病毒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三联活疫苗的猪群也有发病的, 但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要低一点。

1.1.5 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后, 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从初乳中排出, 当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可直接感染病毒, 经2~3天的潜伏期, 即可引发仔猪发生腹泻。猪博卡病毒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猪细环病毒除了经胎盘传给胎儿, 并引起子宫内感染外, 也可从初乳中排毒。这些病毒在引发仔猪出生后发生腹泻疾病具有协同致病作用。引起仔猪腹泻的一些肠道病毒可通过带毒的犬、猫及鼠类传播病原, 这也是猪场引发仔猪发生腹泻疾病的重要传染来源。

1.1.6 养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差;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疫苗预防接种程序不科学, 不合理;长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药物保健滥用抗生素, 这样的猪群一般发病比较严重, 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高。

1.2 发病原因

1.2.1 多种病原共同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

引发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病原体众多, 临床上常见多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 由单一病原体引发的病例几乎没有。但从2010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对发病猪场检测报告来看, 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为主, 检出阳性率为65.7%;其次是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 , 检出阳性率为27.6%;轮状病毒 (P0RV) , 检出阳性率为25.4%, 同时还检测到圆环病毒Ⅱ型 (PVC2) 、蓝耳病病毒 (PRRSV) 、猪瘟病毒 (CSFV) 共感染;还新发现了猪博卡病毒 (PBOV) 、库布病毒 (Kobuv) 、猪细环病毒 (TTSUV) 及杯状病毒 (PECV) 等参与致病。在发病过程中并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肺疫、传胸等继发感染, 使疫情加重, 病死率增高。

当前我国猪群分离的流行性腹泻病毒新的流行毒株, 发生了变异, 在S蛋白的第55位与56位氨基酸之间, 第135位与136位氨基酸之间分别有4个氨基酸 (GENQ) 和1个氨基酸 (N) 的插入, 以及第156位氨基酸缺失。新毒株的S蛋白与韩国的流行病毒毒株同源性很高, 其氨基酸相似性为96.9%。而与欧洲毒株、中国现用疫苗毒株和经典的中国地方分离毒株的血缘关系较远。使用现有的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免疫, 其效果不理想, 不能完全抵抗新毒株的感染。

据有关报道, 2013年5月以来, 美国有12个州先后暴发PEDV流行, 造成了仔猪发病高死亡率。从明尼苏达和依阿华分离到三种突发PEDV毒株, 经完整基因组定序, 表明与中国的PEDV毒株关系密切。研究发现, 美国突发PEDV毒株在5′未翻译区域与蝙蝠冠状病毒共享独特的基因特征, 进一步支持了PEDV从蝙蝠进化而来并可能发生过跨种传播的理论。

1.2.2 引发腹泻疾病的其他原因

除上述提到的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之外, 还应注意寄生虫性腹泻的存在, 如猪球虫病、隐孢子虫病、蛔虫病、类圆线虫病、鞭虫病及棘头虫病等都可引起猪只发生腹泻性疾病。同时养猪场还存在许多非病原性因素, 这也是不应忽视的诱发猪只发生腹泻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而且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使疫病复杂化, 增大发病率与死亡率, 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比如过多的饲喂高蛋白日粮;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缺乏维生素 (如叶酸、烟酸、泛酸等) 与矿物质 (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 ;有毒物质 (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 中毒;免疫抑制, 免疫力低下;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秋、冬及早春季节气候寒冷, 日温差大, 天气变化剧烈;母猪营养不佳, 产后乳水不足;产房卫生与空气质量不好, 保温措施不到位;饲养环境恶劣, 以及管理不科学等多种因素存在, 都可导致猪群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养猪生产中发生腹泻疾病时, 要全面分析原因, 找出主要因素与诱发因素, 针对病因和疫情采取综合性防控技术措施, 方可有效防止猪群中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 传染性腹泻疾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2.1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2.1.1 仔猪出生后是否发生腹泻, 与母猪的健康状况十分相关。

2.1.1. 1 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优质的饲料, 保证其营养的全面、均衡, 可使仔猪获得充足而富有营养的乳汁。如果母猪的乳汁过浓, 乳汁内脂肪与蛋白质含量过高, 仔猪吃入后消化不良, 可以引发仔猪腹泻。母猪的乳汁稀薄, 营养不全, 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 也可引发仔猪发生黄、白痢。

2.1.1. 2 产房、产床要每天清扫干净, 彻底消毒, 并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冬暖夏凉。产仔舍内要保持无吸血昆虫、无鼠害、无寄生虫卵。

2.1.1. 3 母猪进产房之前要用32℃温水清洗全身, 然后用1︰1000聚维酮碘溶液或1︰1000月苄三甲氯铵溶液等带猪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以避免母猪将病原带入产房, 污染环境。

2.1.1. 4 母猪产仔后, 产床要立即清扫消毒, 母猪的乳房与乳头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 然后才能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 严防病原菌从口而入。

2.1.1. 5 做好母猪“三炎症”, 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与乳房炎的预防, 因为这些产科疾病发生后直接影响到仔猪吃乳及腹泻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生。

2.1.2 管理好哺乳仔猪

2.1.2. 1 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毛巾将其全身擦洗干净, 放入保温箱中待20分钟左右, 让其尽快适应自然环境, 然后再固定乳头吃初乳。

2.1.2. 2 仔猪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 防止感染, 避免发生各种应激。

2.1.2. 3 分娩舍的温度要保持在20℃~24℃, 保温箱:仔猪1~7日龄32℃~34℃、8~12日龄30℃~32℃、15~30日龄28℃, 低温环境与室内温差变化过大均可加重仔猪腹泻疾病的发生。

2.1.2. 4 让仔猪饮用清洁的饮水 (饮水消毒可用1︰1500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 , 防止其吸吮脏水及尿水等, 否则易诱发仔猪腹泻疾病的发生。

2.1.2. 5 仔猪出生第二天用伪狂犬病疫苗滴鼻, 每个鼻孔滴0.5毫升。第3天补铁、补硒, 每头肌肉注射牲血素1毫升, 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或者每头肌肉注射铁制剂1~2毫升, 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与缺硒性拉稀。

2.1.2. 6 仔猪于7日龄开始补料, 可在乳猪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金唯肽C 211或唯肽C211, 1吨料中添加400克, 或1吨料中添加康元 (益生菌制剂) 200克, 连续饲喂至断奶, 少喂勤添, 每天喂6次。既可锻炼其胃肠的消化机能, 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提高饲料利用率,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又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防止仔猪发生腹泻。

2.2 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2.2.1 养猪场要认真实行分点隔离饲养与“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批猪只全部出栏后对猪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 然后连续消毒3次, 空舍2天, 再进入下一批新猪只, 这样可以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疫病交叉传播。消毒剂可选用江苏三仪胜意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0.5%浓戊二醛溶液、1%安酚、10%杀毒灵、1︰300护康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这些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杀灭能力强、药效持久, 安全效果佳、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的特点。

2.2.2 平时分娩舍与保育舍应每周消毒一次, 猪舍的外环境每月清扫后消毒一次。

2.2.3 所有人员以及所有物品、用品、饲料等必须经过消毒后进入产房与猪舍。人员、工具、物品一律定向流动, 不准串舍及共用, 防止交叉传播病原。

2.2.4 猪舍内不准饲养其他动物 (如犬、猫、鸟类) , 彻底灭鼠, 因为这些动物易携带病原体, 避免造成疫病传播。

2.3 严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否则, 不仅会诱发猪只发生腹泻, 而且会诱发其他疫病的发生

轻度发霉的饲料经清理后添加脱霉剂后饲喂育肥猪只, 其他猪只不准使用。

2.4 免疫预防

2.4.1 病毒性腹泻的免疫预防

猪传染性胃肠炎 (PGE) 、流行性腹泻 (PED) 和轮状病毒病 (PORV) 三联活疫苗;母猪产前5周与2周各肌肉注射2头份, 免疫保护期为半年;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经吃初乳后获得30天的被动免疫保护。仔猪出生后于吃初乳前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疫苗, 间隔30分钟后再吃初乳, 其免疫保护期为1年。仔猪断奶前7天, 每头肌肉注射疫苗2头份, 免疫保护期为半年。种公猪与育肥猪每头肌肉注射疫苗2头份, 免疫保护期为半年。

2.4.2 生产母猪的免疫预防

生产母猪一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好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伪狂犬疫苗与口蹄疫疫苗等。只要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高, 不仅可间接保护好仔猪, 而且可以避免与减少发生腹泻疾病时出现各种病毒共感染或继发感染而增大发病率与死亡率。

2.4.3 仔猪的免疫预防

出生仔猪直至进入保育舍之前, 一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圆环病毒疫苗、伪狂犬疫苗、口蹄疫疫苗、喘气病弱毒活疫苗与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等。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而且可减少共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发生, 避免病情复杂化, 增大防治的难度, 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猪群实施疫苗免疫接种时, 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 如转移因子与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4) , 或MHC-Ⅱ类分子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注射疫苗时, 每头小猪使用免疫增强剂0.25毫升, 中猪0.5毫升, 大猪1毫升, 活疫苗可混合肌肉注射, 灭活疫苗不能混合使用, 应分别肌肉注射。可有效的提高免疫效果, 使抗体产生快, 抗体水平高, 抗体均匀度好, 抗体持续时间延长。

2.5 保健预防

2.5.1 生产母猪的保健预防

据有关的研究报告, 仔猪出生后发生腹泻疾病及其他的疾病, 病原的60%来自母猪, 40%来自外界环境, 因此, 母猪产前与产后的保健预防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保健预防, 净化母猪体内携带的各种病原体, 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使其产下的仔猪健康、安全。同时也可预防母猪产后“三炎症” (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与乳房炎) 与便秘的发生。保健方案如下:

方案1:芪健粉 (黄芪多糖粉) 500克、倍康太 (白细胞介素-4) 400克、口服排疫肽 (5种高免球蛋白) 500克、康君泰 (广谱抗菌基因工程制剂) 300克, 拌入1吨料中, 产前与产后各喂7天。

方案2:英特富 (黄芪多糖、细胞因子, 100克拌料100千克) 、水援 (MHC-Ⅱ, 100克拌料200千克) 、黑课 (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300克拌料1000千克) , 混合饲喂14天。

方案3:柴葛解肌散500克、溶菌酶250克, 拌料1000千克, 连续饲喂14天。

2.5.2 哺乳仔猪的保健预防

仔猪出生后由于胃肠道黏膜系统发育不完善, 消化机能不健全, 其免疫力与抗病力比较弱。因此, 可围绕提高仔猪胃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机能, 实施保健预防, 防止病原入侵而诱发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以维护猪只胃肠道的健康, 提高仔猪成活率。参考保健方案如下:

方案1:仔猪出生后, 将体表的黏液用消毒纱布擦洗干净, 放入28℃~32℃的保温箱中10分钟, 然后给每头仔猪口服杆诺泰口服液 (含有芽孢杆菌和变形类毒素) 2毫升, 同时每头仔猪肌肉注射排疫肽 (五种高免疫球蛋白) 0.25毫升加转移因子 (免疫增强剂) 0.25毫升, 再放入保温箱中10分钟, 然后吃初乳;第二天每头仔猪再口服杆诺泰口服液2毫升, 同时用伪狂犬病活疫苗滴鼻免疫1次, 每个鼻孔0.5毫升 (28日龄时再肌肉注射1次本疫苗) , 经黏膜免疫, 26小时产生抗体, 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第三天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 ;或者肌肉注射铁制剂1~2毫升, 以预防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与缺硒性拉稀。第四天每头仔猪再肌肉注射排疫肽0.25毫升加转移因子0.25毫升1次。

方案2:仔猪出生后, 放入保温箱中待10分钟, 然后给每头口服止痢宝口服液 (嗜酸乳杆菌、抗病毒抗体) 2毫升;同时每头肌肉注射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0.25毫升加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4) 0.25毫升1次, 然后将仔猪放回保温箱中, 待十分钟后再吃初乳。第二天每头仔猪再口服止痢宝口服液2毫升;第四天每头仔猪再肌肉注射倍健0.25毫升加倍康肽0.25毫升1次。第二天的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与第三天的补铁补硒方法和要求同方案1。

方案3:仔猪出生后, 放入保温箱中待10分钟, 然后给每头口服服泻停 (微生态制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抗腹泻病毒结构蛋白) 2克兑温开水20毫升, 1次口服, 第二天再口服1次即可。伪狂犬病疫苗的滴鼻免疫与补铁补硒方法和要求同方案1。

方案4:仔猪出生后待10分钟, 用英特富 (黄芪多糖、细胞因子、翻译抑制蛋白) 2克, 兑温开水20毫升完全溶化后喂1头仔猪, 第2天再口服1次;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与第3天的补铁补硒方法与要求同方案1。

2.5.3 保育仔猪的保健预防

仔猪出生后第二周, 小肠内淋巴结才开始集结;2周龄后小肠黏膜上T细胞开始集结;B细胞开始出现, 并分泌Ig M;5周后肠道小窝内开始分泌Ig A, 7周后小肠的各种结构才能达到成年动物的水平。所以, 当仔猪25~28日龄断奶时, 由于断奶应激、温度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及环境应激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引发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为此, 可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保健预防制剂实施保健。中心是增强仔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提高抗病原侵袭与抗应激的能力, 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可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小肽制剂、中草药提取物及免疫增强剂等通过饲料添加, 以维护胃肠道健康,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与抗病力, 保障仔猪健康生长。参考保健方案如下:

方案1:止痢散 (三仪集团研发, 含有雄黄、藿香、滑石、抗腹泻病毒活性物质, 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开胃止咳、健脾通淋之功效) 400克、抗菌肽300克, 拌入1顿料中, 断奶前3天开始饲喂, 连续使用7~12天。

方案2:黄连解毒散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抗病毒活性物质、免疫调节剂等,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燥湿止痢、保肝利胆之功效) 500克、溶菌酶300克, 拌入1顿料中, 断奶前3天开始饲喂, 连续使用7~12天。

方案3:三子散 (诃子、川楝子、栀子、抗病毒活性物质, 具有清热解毒、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凉血止血之功效) 500克、细菌素300克、黑课 (免疫球蛋白) 300克, 拌入1000千克料中, 断奶前3天开始饲喂, 连续使用7~12天。

方案4:仔猪断奶后, 母猪下产床离开产房。仔猪不合群, 在原产床上停留3~5天, 然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此时, 可改用饮水进行保健预防。英特富 (益生菌、黄芪多糖、细胞因子) 200克兑水400升、新喘速止 (益生菌、抗病毒蛋白) 200克兑水400升、电解多维500克兑水1吨, 混合饮用12天。断奶时开始饮用, 转入保育舍再继续饮用7天即可。

2.6发病猪的治疗

对发病猪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上可采用中药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对症治疗, 及时补液、支持疗法, 进行综合防治, 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黄芪多糖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毫升) 、加干扰素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加排疫肽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 混合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肉注射2.5%蒽诺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3毫克) 每日1次, 连用3~4天;口服杨树花口服液加口服补液盐, 每千克体重50~130毫升, 每日上下午各1次, 或者用杨树花提取物颗粒剂100克兑水400千克, 连续饮水7天, 或者每100千克体重口服15克 (加口服补盐液稀释后服用) , 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连用4天。 (此方案大、中猪用)

方案2:双黄连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毫升) , 加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每25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 加倍康太 (白细胞介素-4, 每3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 混合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4天, 同时肌肉注射30%氟苯尼考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每日1次, 连用3~4天, 并口服止痢宝口服液 (每头3~5毫升) 加口服补液盐 (每千克体重50~130毫升) , 或者口服杨树花口服液 (每头5~10毫升) ,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用3~4天。 (此方案仔猪用)

方案3:穿心莲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干扰素 (200千克体重5毫升) 、转移因子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混合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4天, 同时使用抗菌大蒜素注射液 (每75千克体重1毫升) , 每日1次, 连用3~4天。每日上下午各口服1次白头翁口服液, 每头每次口服30~50毫升。 (此方案大小猪只均可使用)

方案4:英特富 (黄芪多糖、细胞因子, 每千克体重2毫升) , 加水援 (MHC-Ⅱ类分子, 每25千克体重1毫升) 混合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肉注射14%诺氟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每日1次, 连用3~4天;口服银黄口服液, 1毫升口服液兑水1升, 每天上下午各口服1次。 (此方案大小猪只均可使用。)

方案5:高免血清疗法:小猪每头肌肉注射3毫升、中猪每头5毫升、大猪每头10毫升;间隔3天后再肌肉注射1次。此方法可配合上述方案同步实施, 能明显的提高防治效果, 降低死亡率。

8.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篇八

五里河一中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全面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1、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创建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2、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刘成龙

副组长:段长明 李鑫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3、主要职责

刘成龙:全面负责“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的管理。

段长明 :全面负责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班主任学生的宣传,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学生日常的管理教育,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开展。

李鑫:负责全体师生的卫生保健、宣传、预防等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板报加大宣传力度。

4、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的应急措施

班主任或上课老师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应马上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通知学生家长,送

成都市清波小学

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由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员上报区卫生防疫站及教育局主管部门。

对疑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9.传染病防控制度及预案 篇九

防控制度及预案

1.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2.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3.校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公示 4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 5.晨检制度

6.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操作程序 7.传染病规范报告制度

8.校内传染病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9.发生传染病疫情处置分工预案

蔡堂职业中学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军;

副组长:张怀臣;

成 员:刘玉亭

孙孝建

朱坤亭朱瑞堂

黄蒙

刘延安

2011.9

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1.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一次例会

2.全组同志树立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的高度,一切为师生健康安全着想,尽心尽责把好防病关。

3.小组成员日常关注学校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职责明确,团结互助。

4.及时总结防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不断修改、完善防病措施。

5.全组同志树立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的高度,一切为师生健康安全着想,根据学校大局疫情形势,适时调整预防传染病措施。

6.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

传染病领导小组

2011 9

校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公示

一.专职管理人员:

黄蒙 张怀臣;卫生保健 —— 负责日常晨检工作、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布置并

实施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责任人;监督检查饮食、饮水安全、卫生。

二.兼职管理人员:

1.张怀臣 梁晓东: 总务主任 —— 负责校园环境、食堂、饮水安全卫

生管理责任人。

2.各班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每日晨检、了解身体状况和疾病预防等工作责任

人。

3.各班卫生委员 —— 实施每日晨检,发现同学健康问题及时汇报老师和卫生保健

员;检查同学个人和环境卫生;实施防病措施,关注本班传染病动向,配合学校整体行动。

4.工会组织:—— 关心、了解教职工身体情况,及时发现校园传染病新动向,协

助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工作,妥善解决具体问题。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

措施目的:减少季节性传染病在校园发生率,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降低或减少小学阶段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落实创建“健康平安校园”的需要,为教育教学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措施:

一.校内传染病预防措施:

1.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培训: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阶段性、季节性、针对性的防病宣教(板报、画展、广播、讲座),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2.健康晨检工作落实处:发现健康问题,立即处理,尽量将“传染源”阻隔在校门外;日常发现有传染病发生迹象,及时与家长联系,即离校就医、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方可恢复上课。

3.消毒隔离: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隔离时间,做好其家长思想工作,配合学校工作。4.适宜环境: 适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宣教。

5.加强健体靠锻炼教育:提倡户外活动,课间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方法来改善和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6.确保饮食安全:进行食堂食品安全教育,严把食品质量关,做好工作人员身体晨检、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备餐室每日消毒、清理保洁和熟食留样工作;督促食品操作程序,以确保师生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生。

7.争取家长的支持:不失时机向家长宣教健康防病知识,达到共识,共同促进。

传染病防控小组

2011 9

晨检制度

一.食堂饮食安全晨检:

1.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身体状况、卫生晨检并记录。对个人卫生、着装不符卫生要求者责令其纠正或处罚;存在健康问题(发热、麻疹、手足口等)立即劝其暂离食堂岗位,督促做到在离开食堂时脱工作服,以免被污染工作服。2.对当天所有购进食品进行感官、性状、色泽、质量等方面的验收,有质量疑问的一律不得加工。

3.每日晨检食品操作现场,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须立即整顿后方可恢复加工操作。

4.每日检查备餐间卫生、餐具保洁存放和空气紫外线消毒流程执行情况。

二.学生、教职工健康晨检:

1.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学校防病条例,出现疑似或已出现疾病征兆及时与卫生员联系,以便及时隔离、观察、治疗和必要的消毒等措施。2.学生健康晨检:

A.每日在校门口,由值日值周观察进校学生的面色、精神状况和听取家长述说,了解有疾病疑问者劝其回家到医院就诊、治疗、休息。

B.班内由卫生委员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健康疑问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及卫生老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疾病预防措施。

C.卫生保健员深入班级、了解全校学生身体情况,对病假在家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踪调查和病情转归跟踪查讯。对所有因病缺席学生及时登记在册。

传染病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操作程序

根据教育局下达要求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在遇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我校能做到报告工作统一、有序、规范,特制定此系列制度。

一.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制度。

2.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我校内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职责负责人:

1.校

————李永军

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卫生保健人员 ——黄蒙 张怀臣是疫情报告人。三.我校疫情指定报告人具备条件: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2.初步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3.指定报告人属学校的在编人员。四.我校疫情报告人——卫生保健人员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五.学校传染病检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由学生——→到班主任老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一系列程序。并告知全体师生一旦传染病疫情发生该如何报告处置。保健人员应在某些传染病发生季节前,前瞻性对教师、学生中卫生小干部甚至全体学生进行培训,使师生对一些传染病发病特点、症状有所了解。㈠ 校内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检制度——传染病发现的关键手段

A.各班执行者——班级卫生委员 —→班主任教师(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

每天早晨对到校的每一个同学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麻疹、手足口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B.学校疫情报告人——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情况,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酌情上报校长。

发现传染病疫情具体报告程序:学生发现→班主任知晓→卫生保健室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区教育局、疾控、街道卫生保健站。2.日常疫情动向观察制度:

A.班主任老师:应密切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病因,如有怀疑,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B.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疫情现场或进一步了解、核实疫情,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并酌情上报校长。3.信息登记制度: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晨间表上。

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时限;

A.在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麻疹、手足口病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B.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D.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范围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报告。

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

2011 9

传染病规范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2.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麻疹、手足口病,甲型传染病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二.信息登记制度:

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上级领导汇报。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2011.9

校内传染病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有效预防麻疹、手足口病甲型传染病等传染病在我校蔓延,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健康、安全,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特制定控制措施、疫情发生处置预案。

一、处置方案:

1.一旦发生或疑似患病学生,班主任立即与卫生保健人员联系,并将病生带至学校政教处。

2.保健人员酌情初步诊断,果断定出处置方案,立即通知停课隔离治疗。3.班主任老师立即与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带孩子离校,上医院确诊、治疗至痊愈。

4.一旦确诊,立即上报校领导并配合处置。

5.严格掌握、执行患病学生隔离治疗时间,根据病种不同,遵守隔离制度至疾病痊愈和隔离观察期,必要时延长隔离观察期。

6.一旦确诊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学校暂停学生聚集活动。班主任老师关心了解病生在家治疗和病情转归状况。

7.总务处负责患病者教室、活动现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

二、传染病防预防前瞻措施: 1.各教育场所注意平时的开窗通风。2.实施湿式清扫,避免尘土飞扬。

3.尽量做到上课不拖课,动员学生课间休息,在天气晴好时,到户外活动。

4.关心学生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5.加大力度,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遵守公共卫生的习惯。

2011.9

发生传染病疫情处置分工预案

校领导:

协调工作,统一指挥,确保疫情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班主任老师:

及时汇报,维持次序,稳定学生情绪,立即与其家长联系。

总务处:

政教处:

组织疫情场所的终末消毒,调整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场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障师生后勤供应。

酌情 调整学生课务安排,暂取消群体聚集活动。

上一篇:会计事务所实习目的下一篇:2022~2023少先队上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