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2024-07-10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共14篇)

1.“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一

《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我校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我们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数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我校课题组成员曾看过这样一篇报到,说是采访一位高考状元,当问及取得如此的好成绩有什么诀窍时,他朴实的一笑:“其实我就是平时学习习惯比较好”问到:“对你影响较大的是什么学习习惯?”他似乎连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我从小就喜欢提问题,对什么事都好奇,另外别人都说我学习效率挺高的”。显然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习惯常常会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智力凝结在一起,内化了的个人习惯就会形成人的素质,难怪有人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人的基石”。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取得,一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教育正是教育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当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缘木求鱼。抓养成教育,培养和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讲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与别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知识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我校课题组通过对比发现:

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心理趋向,他们就会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课堂提问的艺术》、《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思维含量》、《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之策略研究》等一系列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理念,开展了每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的活动,通过现场抽签说课、上课,进行评比,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给教师们上一至二次示范课;而且每周二为我校的随堂听课日,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听课的同时,利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分学科评课,及时教研把听课、评课落到实处。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还应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我们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不论是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教师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带头做到。为了促进教师们做到这些,我校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把以上内容纳入《标准》中,通过周二的听、评课,不断强化教师的“养成”意识。

2.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我校的家长联谊活动中,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粗心马虎”像个顽症,若不及时治愈,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校课题,经过半年的实验发现,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表现在学习上,应注重: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潦草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现在,我校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每次作业都会有两个评价等级:一个是书写,一个是成绩。四是每月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作业展览”。

(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关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每个月,我们的校本教研都会定期分学科开展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关于整理和总结习惯的经验交流”。

(二)让学习习惯赋于时代特色。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培养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在这半年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

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我们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从零开始,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的“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的怀疑、猜想、批判。我们通常是这样做的: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关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的质疑问难的精神。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这种好习惯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时代呼唤人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我们是这样做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中学会倾听与采纳。现在,在实小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风景,孩子们四、五个围在一起,或共同探讨,或合作实验„„

4.培养“高效率做事情”的习惯。

要想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做事情,我们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二是语言不啰嗦,三是切忌借题发挥,四是守时,不推延下课时间,准时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感受到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必然会逐步形成

有一位专家曾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个人习惯的东西就是素质”。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伴随他们漫长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为了孩子们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教育训练的方法、途径等方面不断开拓与创新。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二

一、提出具体要求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不能提得太高、太笼统、太抽象,但必须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愈明确具体,学生易学易行,就愈易于达到行为训练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上课铃响后不能马上静下来,为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可以编一些儿歌:“上课铃声响,小朋友们要坐好,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又快。”运用课堂口令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学生上课时坐得歪歪斜斜的,教师说声“一二三”,学生马上齐答“要坐端”。这样一提醒既端正了坐姿,又集中了注意力。学生东张西望时,教师说“小眼睛”,学生马上回答“看黑板”。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如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面一尺,胸口离桌子边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走路学会靠右行;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集中场合,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字:“静”“齐”“快”;做操,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规范,显示出学生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蓬勃的朝气;运用检查、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梳头,这些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学会自己做。通过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顺应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常监督,多表扬

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开始阶段,对道德判断完成从外部接受转向现成规则,这一阶段称为强制性阶段。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 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表扬是对学生好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它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行为越来越好。教师对学生已养成或开始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常加以表扬,会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学生就会高高兴兴地继续保留这种习惯,时间一长,学生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种好习惯。

三、内容系列化

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要遵循科学规律,循序渐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注重学生年龄差异,制订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教师可制定不同的教育要求: 低年级养成期教育,着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如学习、生活、劳动的习惯和基础文明方面的基础训练;中年级注意转折期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进行集体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的训练, 并在基础文明的要求上提高一步;高年级注意少年理想启蒙教育,一方面巩固低中年级的行为要求,另一方面根据高年级的生活和理想实际,着重指导他们进行意志、品格方面的锻炼。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就能使行为训练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四、形式多样化

行为训练需要严格, 也需要重复进行, 但不是机械地重复。行为 训练形式 单一 ,总是老一 套 ,学生就会 感到枯燥 乏味,容易厌倦。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行为训练和指导,形式应该多样化,并采取灵活的方法,把行为训练和班队 活动、社会活 动结合起 来 ,通过游戏 、劳动、文化 娱乐活动 、各种服务 性活动和公 益性活动 等 ,激发、加深 学生的兴 趣和生活 体验进行行为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教师要天天提,课课提。在晨会中,对学生做具体要求,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有关辅导活动或举行有关的主题队,在课余针对实际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

五、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学校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教育者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掌握这其中的教育艺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 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 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三

一、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无所适从

预习语文,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骑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便以为是预习。

2.不抓重点

一些学生预习语文时,只是简单地自学生字,把课文读熟,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而已,没有做总结思考。

3.敷衍了事

一些学生在语文预习时有敷衍现象,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标小节圈生字,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只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标记,这样,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二、培养良好预习习惯的策略

(一)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应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再逐渐由扶到放,让其在课外预习。可以让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去预习:

1.读

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预习应以读为核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让学生一打开课文就要放声地读三遍,每一遍都必须比上一遍有进步。比如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不加字不减字,第三遍就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带着感情朗读。

2.圈

圈就是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用笔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也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自然段构成。这种认知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今后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

3.写

写就是在课后生字表中写好拼音组好词,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熟悉课文,需要学生有使用工具书的良好预习习惯。

4.记

记就是想办法记下生字词,并在词语库中记下好词语或好句子。

5.背

背就是读课文时背下好段落,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6.思

思就是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并思考课后练习。“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会思,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学生才能真正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必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平¨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再预习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而不是靠教师强迫、检查等手段迢学生预习,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也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反过来强化预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此,预习过程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和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优胜者可获“识字大王”称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教师也可开展一些关于预习的主题班对活动,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在预习中的受益之处,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打算。只有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才能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及时检查,评价激励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后,同样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肯定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让他们保持预习的热度,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1.课堂教学有体现

预习的布置,就意味着课堂学习已不再是零起点。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这些前置学习资源,积极改变课堂模式。例如揭题导入时要力避伪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内容方面的检测性问题或者是验证性问题,通过检测和探究使孩子获得被肯定的满足。其次对于生字词和课文朗读的检查,可以设计一些识字竞赛、朗读竞赛等,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借助考查、比赛等,让孩子们感受到预习的快乐,认识到预习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从而获得继续向前的动力。

2.多元评价促发展

一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家长的一些强化性表扬、奖励、期望、评价的影响。例如在课堂检查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案例,及时表扬,树立榜样,通过肯定、赞同、激励等方式给孩子们的预习注入正能量。其次,预习多半是在家中完成、有些作业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更客观、更公正,也更及时。

(四)争取家长配合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因为预习方法里有一些是需要家长帮助的,而且孩子的行为也是要家长督促的,所以老师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方法,指导家长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和导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我还利用“家校路路通”这个平台,每天把孩子预习的内容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

总之,有效的预习是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启迪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自主有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四

经过我校课题组一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2011年12月圆满完成了研究方案中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达到了培养良好学风,形成优良班风,树立文明校风的一条新路。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的需要

友爱小学的学生大多数地段生比较少,大多都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对孩子学生部够重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如果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依然我行我素,墨守成规,无动于衷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教不研则浅”,我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教研育人,以科研兴校”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困扰我校生存发展的课题,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是为我校的生存、发展下了一场“及时雨”,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明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走出了科研兴校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落后的现实在促进着我们,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在鞭策着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为明月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其中一(1)、一(2)、一(3)、二(3)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为参照班。

(二)课题组成员:

吴 珺 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何彩英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林莉萍 小学高级教师

蒋艳婷 小学一级教师

黄凤飘

韦伊娜

三、研究的问题:

针对我校学生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学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在学习中更是如此,他们不知道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去培养。我们的老师也只知道良好行为习惯好,但我们在课堂中要培养哪些习惯,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老师心里也是一片茫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处于混沌的状态,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做为先导,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不求甚解,这难免会严重我们的长远发展。

我们通过研究,拟得出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正确含义,研究出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构成要素,以及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素质,对于我们来说迫在眉睫。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1年3月——2011年10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课堂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12月)主要成果是论文集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评价量标。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找到了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及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的方法。

1、表达的约定: 自然站直,表情自然,面向大多数的听众大声说话,并使用礼貌用语和规范的交流用语;说话要完整,用语要正确。

2、倾听的约定:

面向并注视发言人,听完发言后才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评论,并使用规范的交流用语。

常用的学生规范用语:我想告诉大家、我想提醒大家、我要补充某同学的发言、我不同意某同学的意见;谢谢大家(鼓励)、谢谢你的建议(提醒)等。、激励式的口令约定

赞美的一般方式:自由鼓掌式、节奏鼓掌式、节奏鼓掌加呼号式 趣味呼号方式:×××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阳光阳光照耀你!一般性激励呼号+赞扬性的手势:棒!棒!你真棒!

了不起!了不起!你真的真的了不起!特别隆重的祝贺:面向祝贺人,起立鼓掌!

课前准备的统一姿势:扶桌子,面朝门,副本文具摆放好!

五、我们的思考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在研究以前确定的《中小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研究》范围过大,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经过课题组反复研究、讨论才确定的这一个范围,应该说还是有一点过大,因此研究不是特别的深入,也不是特别的完善,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细化。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惯方面,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总之,我校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无论是校风校貌,还是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完全得到了证明的。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习总结 篇五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大致有以下几点: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填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更是考验学生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容易遗忘,所以隔三差五背呗乘法口诀,时不时来点口算关,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6.“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六

实验教师:陈蕊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实验总结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我们高度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的确,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同样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

1、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

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步进行认真计算。

2、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积极验算。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教学时学生计算完以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再检查验算一遍。还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时要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二、注重学生理解算理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达到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把握,实现算理到算法的建构,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4×3的算理,通过直观图使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4×3就是求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 先求3个20是多少?再求3个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然

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抽象出竖式。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运用简化算法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的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注重错例分析

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可是在计算时仍然会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时每学完一节计算内容我都会上一节错例分析课。我把学生的错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做错的同学都明确了自己错在哪,如何进行改正。没有出错的同学听了也会受到启发,防止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计算完以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98×4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是4位数,如果计

算的结果是3位数,就可以判断一定是错误的。可见估算可以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7.“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书写,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中生可以通过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法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 有人将书法称为“无言的诗, 无形的舞, 无图的画, 无声的乐”。书法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投入到书写、临摹之中, 使每个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之所以写的字不美观, 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有人写的字有大有小, 大如斗, 小如蚁,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写字的初始阶段没能有效利用田字格, 没有掌握正确的字形和结构。 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除了会影响自己的书面美观外, 还会为教师的作业批改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 使教师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仔细分辨学生的字, 这就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对学生错误的书写习惯进行纠正, 使他们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来说, 预习犹如前奏, 它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 也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 改变以往那种传统的智知识传授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他们在课堂上充当的就是一个听众的角色, 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学什么。当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或是让他们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时, 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讨论也难以实施。 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学生这种不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开始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就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要以新颖、有吸引力为主要宗旨, 采取问题、精彩句段摘抄等形式等, 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整体上的掌握, 能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文中的生字、 生词等。如果学生学有余力, 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将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 留待课堂上去请教教师。每次上课之前, 我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大家预习本课的内容了吗? 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那就要给他们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将课文阅读一遍。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面,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具体而可行的计划, 遵循一定的预习步骤, 并坚持不懈地督促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当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时, 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的古诗文背诵有具体的规定, 它要求7-9年级的学生要背诵的古诗文有61篇。 由此可见,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诵读要求还是很高的。 有人认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如果没有将书读熟, 就会因为一知半解而产生错误的体会, 这也是语文学习最忌讳的一件事。诵读有什么作用呢?首先, 我们要来看看什么才是诵读。 简单地说, 诵读就是学生看着文字念出声音。而诵读与单纯的读不同, 它要求学生读出高低和长短、顿挫、节奏来, 利用这些因素去感染自己和身边的人, 激发人的情感。诵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受到美育教育。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并督促他们多加练习, 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收获。我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后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不少于半个小时的诵读。只有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他们才能体会到诵读的美妙之处, 习得更多的知识, 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记忆,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记忆并不是特别牢靠, 有可能会对所记忆的内容产生偏差。 即使学生的记忆力超强, 也不能将初中三年的所有的知识都长期储存起来, 而记笔记则能为学生的记忆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 使记忆的时间得到延长, 记忆的信息得到拓展。 我对记笔记要求的较为严格, 每个学生都要有专用的笔记本。 我还会不定期地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抽查。学生的笔记不是必须记在笔记本的, 有些批注也可以记在课本上, 方便学生时刻翻阅。

五、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

首先, 教师要重视课堂写作训练。 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话及写信、记日记等各种文体训练, 都有助于培养写作的能力。同时, 教师可与听、说、读的训练相结合, 通过缩写课文、写摘要等方法促进学生写的能力。然而, 练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 学生平时应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记叙生活经验和抒发内心情思文章的习惯。 它们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播种一种思想, 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 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 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 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逐步形成大语文观。

摘要: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能力,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细分, 从细节做起, 全方位地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一般来说, 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书写习惯、诵读习惯、预习习惯、记笔记的习惯、练笔习惯、质疑的习惯等。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 利用习惯的力量使学生的思维获得, 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8.“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八

一、常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1.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以意封闭。

2.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且能使学生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很多,如,课堂上教师先示范读题方法,学生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3.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学生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如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榜样。

5.检验改错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应针对教材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有错误,引导大家争着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去后,所有学生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为此,数学学科要制定出系统的作业格式要求,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

7.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复习是学习之母,搞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年级儿童,预习要求是读指定课本内容,然后用图画来表示一些简单数量关系。复习则以读当天教的内容为主,教给学生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

二、新课改倡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倾听老师解说,倾听同伴的意见,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思维更趋完善,从而有效地使自己的学习向更深的层次推进。要想学会倾听,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那如何训练学生的倾听呢?①教师讲话不重复罗嗦。②重复和确认老师和同伴的语言。③提高倾听的效率。倾听是合作学习当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养成课堂上积极发言、而且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2.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要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3.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但缺少合作学习的技能。因此,首先,要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再次,要注重交流时说的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4.质疑与挑战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让学生质疑并不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可谓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而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质疑则是其对教材认识、理解的同时,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蕴含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因此,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将影响其终身的学习能力。

5.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9.“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九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主任:刘学

有位名人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这说明了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慨万千。

一、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习惯:教师指导,学生慢慢消化。先与学生谈心问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特别是在是预习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培养好的预习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目的。结合学校星级评价规则,每个小队专人负责,每节课下课这些同学都能主动的监督自己小队的同学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能公正的记录其他小队的表现。现在班级中的学生基本能做到人走桌净,桌椅摆放整齐。对于课前预习,现在明显好于开学初的时候,现在班级中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预习,并能在课堂中踊跃的交流汇报。但其中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完成质量低,预习的过程是盲目的没有目的性。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在指导学生有了初步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在下一阶段我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帮助与指导。

2、认真听课习惯: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积极发言,课后能够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3、正确的书写习惯:结合开学初的思想教育以及自己平时对学生学生的严格要求,现在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去写字,并且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的找的老师,进行范写。课后也会和同学进行交流。可见学生在思想上已经提高了认识。但其中也存在着个别的现象,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纠正与解决。卫生习惯和纪律安全习惯我觉得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目前学生的卫生习惯有所改善,知道自己要整理好自己的卫生,在清扫和值日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可是在生活中,我又发现学生在学会了收拾了自己的卫生之后忘记了如何去保护学习环境,教室里经常会见到一些纸屑等赃物,学生没有养成保护环境之类的习惯。再说纪律和安全,对于教师刚强调过的问题他们能给予重视。但是,到了真正的活动中,孩子们一兴奋就容易出现问题。对孩子们忘性大的问题,我觉得教师应该时刻的叮嘱他们。并且,要制定严格的规定。

10.“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

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在下面玩东西,有的交头接耳:老师提问时,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开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是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讲话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幼儿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

针对小班幼儿在倾听方面的特点及问题,我们认为加强对小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分析现状

为了了解幼儿倾听习惯的现状,我们分别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家长调查问卷统计表》《教师调查问卷统计表》)。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统计及对教师、家长的谈话调查,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倾听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说和抢着说,而别人发言时却不愿意听。

2、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爱插话的现象比较突出。

3、幼儿常常答非所问。

二、具体实施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往往对其感兴趣的故事、儿歌等会百听不厌,对其感兴趣的游戏百玩不厌.如幼儿也非常爱玩游戏,我们用游戏来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如:传话、按指示行动、听声做动作、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音乐游戏《小兔子和狼》、《找小猫》等游戏;还有幼儿也非常喜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配上相应动作和表情等,使幼儿乐于倾听。总之,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就能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

(二)创设安静温馨的环境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幼儿“倾听”的氛围,给予幼儿“倾听”的心情,引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质量。在午睡前、进餐时等环节中,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使幼儿懂得守纪律、守规则才能保证认真倾听。如果幼儿之间打打闹闹相互影响,他们是不会认真倾听的;如果外面有说话声音,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安静、温馨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

(三)老师利用表扬、鼓励、奖励等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当幼儿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回答问题时,老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平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进步,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品质的自我肯定。

(四)利用电教设备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抓住幼儿爱看电视、听音乐等特点,来帮助他们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媒体电教手段以其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等独特的视听冲击力深受幼儿喜爱,也便于幼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如“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为了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特点的认识,我们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让家长把文字资料读给幼儿听,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在每天的晨间活动中,给幼儿五分钟时间进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幼儿兴趣非常高,每天交流的话题都在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与爸爸妈妈说动物”、“动物的耳朵”、“动物的尾巴”、“动物的保护色”、“动物世界”、“动物与我们”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对各种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将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零散的认识和知识系统化,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一方面要求幼儿不打断同伴的发言,并鼓励幼儿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把同伴了解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动物的尾巴》为例,我们先鼓励幼儿把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讲给大家听,让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看法想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随后我们再播放录像,让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好奇的目光仔细倾听解说词,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究竟有哪些作用。荧屏把时空浓缩,动物在荧屏里灵活灵现,幼儿被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注意力非常集中,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倾听习惯。

(五)树立榜样,为幼儿做认真倾听的表率。

11.“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一

1.对照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由于信息技术是门特殊的学科,上课必须到指定的电脑教室,我在课前会提前5分钟到教室去带领学生进入电脑教室,按顺序就座,提醒学生未经过老师的允许电脑教室的座位不能随意更换。提醒学生带好这节课的学习用品:笔记本、鞋套、铅笔和橡皮,并说明每节课都要带。为了让学生每节课做到课前充分准备,我经常进行班与班、组与组、同桌与同桌之间的评比,通过一段时间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使信息技术上起来得心应手。

2.自我约束、自觉养成遵守机房规定的习惯

要学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的规定,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由于上电脑课大多涉及的是三、四年的学生,他们年纪小,对电脑的如何规范使用认识不多,所以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他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教室的要求,会向学生说明为了保护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不许携带饮品、食物、磁铁等东西进入计算机室。饮品和食物带有水分,一不小心会把计算机弄脏,还会导致漏电的危险;磁铁会使电脑设备受到损坏。对学生说明原因,有助于他们接受这些规定,并能自觉地遵守。

二、课中

1.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前提,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学会“倾听”也是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目标,学会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我会让学生在开机时、教师讲解内容时让学生把手放在背后,以免做小动作而影响听课效率。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都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尝试,有的学生一开机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的学生趁教师在上面讲自己在底下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尝试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教材上,每节课都有素材,书本上还有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跟着书上的步骤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难题时也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作为本节课的中心任务,全班一起讨论完成。学生对于难点的、重点的操作就听得极其认真,使其真正掌握知识。

2.自我管理,培养学生正确、规范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也是学生健康的保障。从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学生进入机房的第一天,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并注意严格执行。如,坐在位子上椅子要摆正,离开座位时,椅子要轻轻地放到桌子下;学生使用电脑时,轻轻地开关机;耳机和书本应该放在什么位置都统一好。每次使用完计算机,都要填写好“机房使用登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护计算机就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如果孩子每天都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好习惯就养成了。总之,我们要注意到课堂上学生的这些细节,让孩子“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充满神秘感的,有些学生甚至面对电脑会无从下手。有的学生碰到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操作的时候就不愿意动脑思考,不想操作,久而久之就不愿意靠自己努力的思考去完成实践任务。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对待困难要刻苦钻研,努力寻求答案,只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习惯,学生才能不断探求到更多的新知识。

三、课后

学知识,用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才会体现它的价值。比如,在学习了《插入表格》后,我们可以为数学上的统计、学习中的课程表设计表格;在学习了幻灯片之后,可以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信息应用等兴趣小组,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更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到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辅导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重视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全面贯彻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1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二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疏忽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心理变化。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常常被忽视,学生这些错误行为常常被放任。同时,课堂内容的死板,也是造成学生难以激发兴趣,导致课堂纪律差的重要原因。

2. 教学制度不明

学校在制定教学制度上,缺少科学的规范,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被学生接收。迫于升学压力,学校不得不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而轻视了行为要求。姑息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未能很好地意识到,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教学培养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势必会给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埋下不安全的“种子”。

二、低年级课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学阶段,作为学生人格形成敏感期。也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初步认识的重要阶段。行为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学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课堂上抓好学生习惯是多重要的事,是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

此外,低年级学生由于初入社会,思想比较单纯,可塑性较强,是习惯塑造的最好阶段。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四位一体”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四位一体”模式相互构建分析

1. 学校规范约束

学校环境中,除了包含客观的景物环境,还包括一个学校的人文环境,即校园的主体氛围。其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生活多数在校园度过。学校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包含在习惯养成上、能力提升上以及知识掌握上。因此,只有及时把握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制定适应的规范制度,才能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谨记并牢牢掌握。此外,针对年龄偏小的学生内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可定期组织老师在全班诵读,并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消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使学生自身良好习惯意识的养成。

2. 家庭教育的辅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即,所谓环境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有着重要地位,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行为影响,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意义重大。只有在良好环境的熏染下,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以及家长教育的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家长可在点滴小事上,以切实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这比简单的说教式管理效果明显得多。此外,还需与学校、老师建立好沟通,掌握学生实际在校情况,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 学生要善于总结互相监督

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会听、会看、会说、能动手、能思考。“不要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在听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积极思考,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真正地接受所学知识。老师要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去课外实践,观察事物发展。要有总结经验的能力,能做汇报。把这几点融会贯通,密切联系起来,才能提高上课质量。同学之间形成监督机制,相互督促学习,定期选出模范学生,形成模范效应,对一些表现不够出色的学生,要认真总结自己的错误和过失,避免此类错误再犯的情况。

总之,秉承着“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宗旨与核心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情感世界与人格健全,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四位一体”方式,让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个人都能发挥出自身作用共同规范孩子学习行为。随时关注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方法,确保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摘要:良好的课堂行为,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目前,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律差、课堂行为不良等诸多问题。教师一味的管制中,并未受到良好的成效。要想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需从低年级学生特点入手,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上,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家长、学生、教师需协作配合,并建立“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四位一体,综合解决

参考文献

13.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研究 篇十三

摘 要:从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说、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四方面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37-01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有的学生学习过的课文背得很熟,单词也都会默写,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不是这点出错,就是那点失分,总是考不了高分。以上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部分学生在记忆单词时,不能结合单词的音、形、义来记忆,当时单词记住了,过几天又都忘了。在考试或者做题时,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在还没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时抬笔就写,往往答非所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让学生多听录音、录像,多模仿,养成认真听的好习惯。听录音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或听录音,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听。例如,译林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6 Colours(story time),本课场景是Yang Ling在学校的舞台上为其他同学表演变魔术,每一次她的短裙都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在听课文录音之前,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问题:What colour is Yang Ling’s skirt,at first?Then,what colour is Yang Ling’s skirt?At last,what colour is Yang Ling’s skirt?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能有意识地听关键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句子的单词重读、升降调、爆破连读等,可以指导学生标出相应的符号,长期坚持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习英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去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说呢?例如,在学习新单词时,教师先别忙着去教,可以把单词或单词卡片呈现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单词呈现出来。教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In the park时,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并画一画公园里有哪些事物。课堂上,学生们拿出他们画的画,并用英语说出画上的东西,自然引出flower、tree、boat、lake、duck、river等单词,再让会读的学生来教暂时不会的同学。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朗读对话,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对话。课外拓展环节,教师布置学生仿照课文创编对话,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学习一门语言,周围的环境很重要。教师会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用到学习生活中。例如,在校园里见到老师或同学,可以用“Good morning/afternoon,Hi/Hello”向他们问好。放学的时候离开校园,可以用“Good bye”互相道别。总之,学生们会说的英语,教师要鼓励他们尽量去说。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学好一门语言,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因为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在读单词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1)可以让学生根据音标来读和识记单词;(2)可以让学生拼读结合,边拼读单词边用手指书写单词,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3)将单词放到朗朗上口的歌谣中读一读。对于句子的阅读,小学英语语篇比较贴合生活实际,如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5 What do they do?What do you do?I’m a student.What does your father do?What does your mother do?…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I often …这些句子在平时能够经常用到,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多读、多练。课后还可以让学生看光盘听录音,跟着录音、视频朗读,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大声地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四、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还要落实到写,多练习写能够加深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掌握。良好的基本书写习惯,应该从学生三年级初学英语26个字母时就加强指导训练。例如,在学习26个字母时,书写时应提醒学生书写格式、笔顺要正确,字母写的时候要满格写。书写单词时,要求学生注意单词与单词之间要留一些距离,这样可以避免误读和混淆。书写句子时,每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句子末尾要加上标点。对于写话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学生写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英语作文,如《My favorite festival》等。

五、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即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说,培养学生阅读和正确书写的好习惯。学生只要能够做到这四点,他们的英语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4.“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四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万以上的大数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大数。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上一篇:学校工会元旦主持词下一篇:2017全国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